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组合作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组合作学习有着很多教学优越性,其中很实际的一点就是合作学习能够促进一些学生单独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得以完成。有些学习过程,尤其是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往往需要几个同学共同合作才能够完成。大家只有在合作中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整个实验才能够顺利的展开与推进,对于一些实验结果或者是问题的答案才能够更好的得出。对于这些需要发挥集体力量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加强学生间的小组合作,让学生们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更好的去体会和他人合作的方法,体会团队的力量,这也是学生自身的一种成长与收获。在“探究单摆的周期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想,分别让不同的小组去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球质量、摆长、振幅的关系。大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了交流: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和振幅无关,与摆长正相关。由于每个小组实验时摆长不同,接下来教师将不同小组测得的周期和摆长输入电脑并作出了l-T2图象,发现不同小组提供的数据所描出的点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并根据斜率的单位,猜想单摆的周期还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有关。这个实验明显不是一个学生能够单独完成的,对于每一个影响因素的验证过程都需要借助小组的力量来共同实践。这充分说明了小组合作在很多教学活动中的显著优越性。这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也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展开了对于知识的获取与吸收。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的另一个教学优势在于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参与到物理教学中来的机会,并且让大家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大部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在小组成员的设置中都会有意识的涵盖不同层面的学生。这就使得一个小组内既有那些基础扎实、能力很强的学生,也有那些基础一般、能力较弱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一起进行合作学习时必定能够很好的进行相互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从能力很强的学生身上感受到很多东西,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在过程中体验到了帮助与指导其他同学的方法。这对于大家都会是非常有益的收获,也促进了学生间友谊的构建。在进行“游标卡尺的读数”的教学过程中,总有一些同学已经掌握,而另一部分同学则尚未完全理解。这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让已经理解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相互交流。最后教师采用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查,如果哪位同学还不能正确读数,这位同学所在的小组将不能获得表扬。这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时可以起到的辅助。小组合作学习还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表达和交流机会,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合作就会产生竞争,课堂中的良性竞争必将活跃课堂氛围,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生动场面,这将会很好的促进大家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三、合理创设合作学习模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够广泛存在,主要是因为它的互和发展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能够恰如其分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小组合作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呢?下面我们分点论述。
一、科学遴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提升合作学习效度
基于提升学生小组学习效度的考量,教师应注重对学习内容的科学遴选。通常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能够被具备一定思考意义的问题所调动,进而使参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以增进,同时合作欲望得以增强。考虑到开放性问题通常包括多种解题思路,问题的答案也并非唯一,因此教师可考虑遴选开放性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内容。考虑到学生对开放性问题的解题思路通常欠缺全面性,因此其在个人进行问题作答时会遭遇困境,基于此种情形,学生通常需要经由同其他同学的思维交流,实现对问题的破解。在这一过程当中,每一位小组成员的观点实现交互碰撞,从而使存在争议的相关问题变得明晰,进而深化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领悟,从而彰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笔者在讲授完《春江花月夜》一课时,要求学生先对全文进行细致阅读,并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景物进行思考,诸如美景对文章作者的哲理启发是什么,文中的月亮所指为何等,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前述问题的讨论,从而使学生实现对前述问题的破解。通过此种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双方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了高效课堂的创设。
二、注重表达,合理安排时间,强化展示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及表达能力的有意识强化培养,使学生能够藉由语言向外界进行内心思想的阐述与表达。在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当中,因学生个体方面的差异,诸如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心理特质等,因此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学生之间思维与观点的交互碰撞,建立实现思维模式的创新。有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从而使学生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实现知识的拓展,使其体悟到思维交流的快慰之感。在实践中,部分教师担心学生无法有效对其所设置的问题进行作答,导致教学进度无法完成,因此会主动介入到学生的讨论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交流空间被压缩,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实质上,小组合作学习乃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凸显,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交流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借助思维与观点的碰撞,实现对知识的认知与领悟,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三、注重把握合作学习进度,彰显教师的指导效用
基于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考虑,教室应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以便在学生讨论问题的重心发生偏移时,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参与身份是指导者,而非取代学生作答的替代者。教师应注重对合作小组学习具体方式的指导,诸如任务的配置、角色的分担、学生之间提问的注意事项等,从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的开展。当某一小组成员遇到问题瓶颈无法突破时,教师应适时的介入引导,帮助学生突破瓶颈限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四、注重合作中的科学评价
学习过程中,评价环节不可或缺。而科学的评价更是培养学生信心、促进学生发展、推动课改积极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应该是以学习小组成员整体的发展水平为依据,注重对个体学习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注重对学习小组个体成员的评价,更注重对合作学习小组集体成员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也着重于评价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整体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效果,对个体的评价,着重评价个体学生的合作态度、学习的进步状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同时,还要改变教师一人评价的传统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活动中来,进行自我评价评、小组之间互评、及全班各个学习小组的互评,发挥师生共同评价机制的优势。无论是哪一种评价,都要以正面激励为主,使每个学习主体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愿望。
五、结语
以上,我们从科学遴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提升合作学习效度、注重表达,合理安排时间,强化展示、注重把握合作学习进度,彰显教师的指导效用、注重合作中的科学评价四个方面就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探讨。更多的小组合作的方法还需要我们高中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利用,以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王鉴、毛建梅.有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2010(08).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强化克难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是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因素,寻找到解决的突破口。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则可以集中他们的智慧进行难点的突破,这样的学习模式能够突破学生思维的限制,教师在关键节点进行点拨,加上学生的交流研究,可以有效增强难点的攻克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要点
将小组合作模式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当紧扣其重点环节,发挥这一模式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
1.构建合作小组,搭建扁平学习载体。普通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都是独立思考,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的载体与平台匮乏。合作小组模式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建立这个学习载体,合作小组的数量要保持在适当水平,每一个小组的人数应当控制在6人左右,因为人数过少难以形成讨论研究的浓厚氛围,而人数过多则又不容易管理。每一个小组保持适当的规模,可以有效发挥其集聚智慧、共同突破的效果。每一个小组里面还应当明确牵头学生,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2.设置引导提纲,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概念的理解、定律的分析还是解题方法的传授,都可以通过设置引导提纲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一方面,教师要对数学教学中的关键要素进行充分的筛选整理,另一方面,要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的突破,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尤其是解题过程中要结合每一步骤提出问题,既可以一次性向学生提出,又可以分部展示,让学生逐层深入开展分析研究,提高学习成效。
3.巡视考查指导,开展思维方式点拨。数学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准确定位。教师要有效掌控整个教学节奏,不能放而不收,要对教学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个小组,以及学生的表现了如指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另外,教师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深入到小组之中进行分析研究,每一个小组进度如何、遇到了哪些难点、应当如何突破,教师都要关注这些信息,并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点拨,帮助他们突破学习难点。
4.鼓励学生发言,尝试阐述解题过程。在分小组开展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搭建平台让学生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进行点评,启发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在小组探究结束后,我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板演,将每一步解题的步骤都详细标注出来,然后由全班的学生进行判断解答是否正确,如有错误错误在哪里。在学生板演完成后,我专门设置了一个环节,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的解题过程,从考虑问题的角度、思路,以及解题的具体步骤三个方面进行讲解。这样的讲解过程既体现了学生及本小组探究学习的过程,又是对其他学生进行思维方式、解题思路指导的过程。在学生完成板演后,师生共同努力对其进行判断点评,教师也能够从这样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及时予以弥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5.引导总结方法,实现自我完善提升。在每一次自主探究教学中,我都对学生提出一项要求:必须学有所得。这样的“得”既可以是数学方法技巧的积累,又可以是解题思路的拓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逐步积累学习的成果,日积月累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积极的作用。除了要求学生自我完善总结之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技巧交流活动,针对每一个章节的学习重点、理解难点,让全班学生相互借鉴学习的技巧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效帮助较大。
三、运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的注意点
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开展数学教学,要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在紧扣重点进行突破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兼顾学生差异。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思维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师要在小组模式运用中充分兼顾他们的差异,无论是分组过程中的均衡安排,还是探究过程中的帮扶帮助,都要充分关注到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状况。
2.激发积极情感。教师在合作教学中要多发挥正面评价的激励作用,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优异之处,要予以肯定性的评价,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增加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以往的教材、黑板就构成了教学的基本手段,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考核、监督,探索学习方法、研究疑难问题,通过组内训练提升英语技能,这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的尝试,必然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很多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得到锻炼,甚至一些学生也不敢轻易发言,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更为轻松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在组内进行,每个人都有了发言的机会,在地位上更平等,降低了学生的紧张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重在思考,当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的任务进行合作学习时,讨论与总结的过程增添了思考,通过相互间的启发、鼓励,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思维的创造性。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责任感与荣誉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组内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共同为完成学习任务努力,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会在此过程中得到提升,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自身使命感。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从英语教学本身来讲,不外乎听、说、读、写四个步骤,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师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入手,逐一制定实施重点。1、听说教学中的应用高职英语教学应该先从口语入手,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与用英语交流的能力。英语的听与说是双向互动行为,依赖的小组间的相互帮助和交流,以此增加英语交流的信心,克服自卑、胆怯心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安排学生在语言、单词、发音、句子等方面,进行对话训练、听写单词、阅读课文等相关训练,组内相互帮助纠正发音、批改听写的单词,最后由教师统一考核验收。2、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阅读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的是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例如对词汇量的掌握、理解分析能力、阅读速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设定小组任务。针对理解分析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教课文前,让学生分组学习新单词、找到重点句、概括每段大意,然后让各组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修改、归纳和汇报。通过相互启发和研究,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阅读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总结、分析能力及其语言表达能力,减少学生阅读过程出现的焦虑感,建立学生阅读学习的信心。3、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高职英语课堂在写作教学部分可以采用教师命题、小组讨论结构、各自独立写作、组内相互批改、教师点评几个步骤开展。通过组内学生的讨论,能够加深学生对题目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不同的创作思路,相互阅评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语法知识、加强词汇和句子的运用。教师对组内的作文进行点评,有助于组内学生相互学习、纠正错误。总之小组合作练习写作既提高了每个成员的写作能力和改错能力,又增加了小组的协作能力。
三、结语
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探究问题合理确定会直接影响探究效果,一般来说,问题越具体学生的探究活动越容易深入,倘若探究的课题过于宽泛,学生的探究活动就会浮于表面,无法出成果。如在《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课中,笔者给学生布置的第一个探究课题是农业在古代中国中的地位及其具体表现,这个探究问题相对来说提得较具体,学生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会更有针对性,从而不容易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
二、引入小组竞争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学习积极发掘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潜力,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如果恰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往往会更好地强化合作学习目标,更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这个框题时,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分别从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水利灌溉技术的提高四个方面进行探究,然后综合这四个方面的情况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处于不断成熟的过程中。这样把较大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明确探究的方向,还可以在小组之间营造竞争的气氛,提高学生探究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三、注意合作学习过后的总结归纳和难点突破
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活动可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系统化、逻辑化,相对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方式获得的学习成果显得比较杂乱。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对学习活动的成果进行点拨总结归纳,就会使合作学习成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合作学习过后,教师一定要注意总结归纳。除此以外,每个章节都会有一些难点内容,这些内容仅仅依靠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难以有效突破,这时候,教师要对这些难点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讲解和突破。例如《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内容的难点在于“小农经济”部分,在小组活动结束以后笔者从小农经济的形成、小农经济的涵义和特点、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概括,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本节的难点。
四、实施有效的评价活动
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法是一种非常具有创意的授课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成绩,更是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对物理这一门学科的兴趣。我们都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出初中物理的学习当中,兴趣也是相当重要的。以小组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与成员共同努力发现、探讨、解决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逐步的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并且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小组合作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一)课堂小组划分的原则将小组合作的方法运用到初中的物理课堂中,就是要充分利用小组优势,把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首先要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角色,在“小组”中跟在“班级”中扮演的角色和任务是不一样的。小组中的成员数量是比较少的,所以在问题的解决方面就需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的运用到每个人的力量。所以,对于小组合作模式的教学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合理的划分小组。基本的划分方法可以参考以下的几个步骤:①根据班级的总人数来确定小组的人数,一般来说每个小组的人数在5——8人比较合适,可以根据具体的班级人数来做适当的调整。一个集体的全部小组数量应该在4——8之间,如果太多的话可能会使得小组管理出现困难。②小组成员的确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平时的学习态度进行合理的划分,使得每个小组的总体水平保持一种相对均衡。③为每个小组选择小组长。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来选取积极性高、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小组长,更好的配合老师来进行小组反馈。
(二)基本的教学模式
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小组角色小组合作的方法强调的就是要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成员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首先要为学生提供有兴趣的讨论话题。例如我们在学习“杠杆的应用”这一节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列举出我们平时所见的利用到杠杆原理的地方,例如千斤顶、杆秤等等的。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发言,总结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然后教师统一进行总结和补充,这样通过大家集体讨论出来的结果会加深同学们对杠杆利用的印象。另外,教师一定要注意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灵活的变动,注重小组合作式的物理课堂的多样性,努力让学生保持自己对于物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相信有个不变的原理,就是教师一定要充满耐心、热情和对学生的爱心。用自己的思考和认真去教导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也一定能够在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当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2.根据教材,来预习并讨论教师指导学生来预习课本内容,然后对于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最后跟小组成员一起讨论,结合集体的智慧,培养小组成员们自主解决困难的能力。最后将讨论的结果和存在疑问的地方反馈给老师,老师再进行统一的讲解,并且对重点进行强调和补充。
3.课堂内容的巩固和练习每个人对于知识的记忆可能是不同的,但是记忆的时间普遍来说都是有限的。所以,巩固和练习就显得相当的重要了。而初中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并不只是要让学生们提高物理考试的成绩,更为重要的就是要学以致用,将所学的东西能够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在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在我们学习“压强“这节课的时候,在学生们进行了讨论和发言以后,可以为大家提供具体实践的机会。例如可以实践一下往墙上按图钉,分别用手掌和用手指的感受,然后说出其中的原理。自己切身去实践一下才可以得到更为深刻的印象。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感受和发言进行统一的总结、完善,帮助大家更好的来掌握这个知识点。
三、小组合作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的价值
一、建立合作意识,实现课堂民主
素质教育需要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旨在尊重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在合作学习教学中,要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必须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
学生在一种互相接纳、互相理解的友好的亲密合作的伙伴关系中学习,会感到轻松愉快、毫无压力,会全身心地投入,并在讨论中互相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可以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给学生编排小组,小组的总体表现作为奖励的依据。于是,小组内的学生彼此鼓励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讨论中,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学习能力强的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同学们通过合作,学会了关心和理解别人,增进了同伴间的友谊。
二、创设合作情境,精心设计问题
有效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提出明确的合作要求,并留有充分合作交流的时间,使每一位学生真正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
对教师来说,创设合作情境,包括组织合作学习的小组和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在小组成员组合上,可采用“组内异质,互补互助”的办法,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混合编组或自愿编组成为一个小组,目的在于优势互补。要使讨论富有成效,交与学生讨论的问题首先必须有讨论的价值,其次必须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比如《新型玻璃》,教师提出问题:“假如你是新型玻璃,你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特点来推销自己?”这个问题容量大,几乎覆盖了全文,理解了这个问题,也就理解了全文的内容。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当然也就存在着讨论的价值;而且这个问题会让学生有话好说,小组的每个同学都可以从课文的不同段落举出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它能够体现小组集体的力量,同时又能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合理安排小组学习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兴趣和信心
常用的小组组建,是以邻桌的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分组时老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一般会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搭配,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担当。在使用这样的小组形式让学生学习时,教师一般要选取探讨一些比较浅显但是答案又可以是多样的问题。如《荔枝》的教学中,找出体现作者非常喜欢荔枝的句子。教师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这样可以让每位学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还可以让教师深入学习小组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弥补不足之处。另外的一种分组形式则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划分,这种小组人数不限,志同道合即可。当教师要对若干问题同时进行探究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赏析句子说说喜欢某句句子的原因,大家志同道合,在小组内就会侃侃而谈,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出创新灵感。即使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基础相同,也会做一个专心的听众,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还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这远比把观点各不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品析句子要来得更具有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很重要的形式。学生在自学中弄懂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理解、学不懂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可以交流。
四、把握合作时机,安排合作时间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积极作用,应将小组讨论用在刀刃上。在以下的环境中,我们认为适当展开学习讨论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之前,引导学生讨论;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组织学生讨论;在教材出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讨论;某一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或者留有空白时,引导学生讨论。为了使讨论得到充分展开,在时间上应根据学习任务有一个合理的安排。目前,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存在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刚刚展开,所讨论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便偃旗息鼓,终止了大家的讨论,致使当前的许多课堂讨论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小组讨论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了小组讨论的深入展开。所以,即便受40分钟的限制,即便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既然组织了小组讨论,教师就应该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否则小组讨论永远是为讨论而讨论的形而上学。对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不妨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讨论、去思辨。
五、传授合作技能,运用评价激励
[关键词]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服务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但是,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的开展,绝非易事。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是根据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组成若干小组,各组学生共同研究和探讨问题,教师通过巡回观察和即时反馈的信息,及时给予指导的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它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模式,还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因此有较好的效果。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争论和辩解,最终达到共同理解,并。通过这种形式,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人的行为往往是受到观念意识的支配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老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老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另外,同伴也是学生的榜样,老师与小组组长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比如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小组组长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组织交流,这在无形中都为学生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老师借此对有合作行为的学生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还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学生的合作行为。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学生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学生一起进行学习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如,一起讨论交流、合作朗读、合作表演等,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会合作。所以,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必须先要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合作学习观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组织这些积极地合作学习的活动,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小学生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二、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与时间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当的安排,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就只是流于形式。丰富的话语内涵是语文学科特点,教师在开展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安排小组学习模式。
合理安排时间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合作时间可以依据需要适当延长或缩短,无论是何种小组合作形式,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熟悉文本,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发表意见,进而质疑深思,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有效交流、讨论、比较。这样交流讨论才有真正的互动,使学生思维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剧增,个性得到张扬,创新的火花也会不断闪现。
三、小组分工合作学习及技能的训练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合理的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例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资料搜集员以及记录者和发言人等。在一定的时间后,小组的人员之间需要进行角色转换,这样能够使小组成员在每一角色中都得到锻炼,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各项素质。在优化分组中,优等生能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才能,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则能够从优等生那里得到帮助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以及实践等形式来开展的。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重点训练的学生技能有以下几点: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能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能一分为二地判断别人的观点,并能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在评价中建设性地看待问题。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调和组内矛盾等。让学生用这些技能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往,学会分享。
四、教师要做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评价者
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以及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强调学生的互动,并不是否认教师的存在,而是把教师重新定位。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不仅要配合学习目标选择或自编学习的素材,而且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已有的知识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教师此时应及时提供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要当好引导者,要精心策划,细心开导,耐心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从教育教学目标出发,收集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便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说、敢做,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使得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得到关注,并能够促进师生沟通,加强师生情感和情谊,形成“和谐、民主、活跃、有序、全新”的教学新局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有了老师的参与,可以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使胆小的同学愿意与同学、老师交谈。除此之外,在真诚的沟通与彼此信赖的氛围中,师生彼此间还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尊师而不畏师、重本而不唯本、好问而不耻问的良好习惯,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机。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会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教师的褒贬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无论是书面考试形式,还是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都要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课堂中对小组合作成效的反馈,要立足于发展的原则,使学生明白,自己小组的活动的优点应继续发扬,缺点要努力改进,注重把形成性阶段评价方式与终结性总结评价方式相结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但对集体要有评价,对个人也要有评价,要通过运用一些活泼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形式,展示评价的结果,使评价成为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有价值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反映出的是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开放的、张扬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宽松愉悦自由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会平.浅谈对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J].学周刊.2010(6).
[2]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23).
小组学习的特点和优势: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新的特点,如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不再看学生后背,而是面对面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小组合作学习就教师来说,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就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方式。无论是哪一种,其实施目标是一致的,即:①充分唤起学习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②在团结合作、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培养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发挥群体的互助互长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那么,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
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进行小组学习法的首要前提是分组,教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合理配置,以利于形成优等生主动帮助中差学生,中差学生主动向优等生学习,活跃学生带动沉静学生的学习环境。并民主推选每组的组长,落实组长职责。学习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在分组时,每组最好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小组学习中调动学习气氛,增强合作意识。如我任的两个班各五十几人,我按上述的标准各分成10个小组。多的六人一组,少的四人一组。组长由学生自己推选。
2.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每次活动教师首先必须给学生以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章可循,避免讨论的随意性;各小组长在组内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负责协调交流和讨论的组织工作,使成员都参与进来;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学会探究的方法,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发言人要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3. 照顾全体学生,重视人人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在小组学习中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做到人人都参与。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安排小组学习,让所有的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地发表意见,和同学交流感情。在这其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精心点拨,并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和上课没有机会发言的学生,调动全体学生以不同方式参与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深化。如角色朗读、表演、辩论、演讲等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4.小组合作突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小组学习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给学生以独立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个体的思维往往带有独特性,学生自身的感受由于其个体阅历、体验的差异带有主观倾向,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也会有所不同。先安排学生独立思考,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另外,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能为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5.提供充分时间,保证从容参与。
合作活动是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在课堂45分钟内,要交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写,保证学生能从容参与。这一阶段可采用的方式很多,如小组成员间的比赛等,但大体以讨论探究为主。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见解,互相交流,互相探讨。
6.加强感情交流,做好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报告员不能只有好学生充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二个,可以经常换,具体由各小组定);也可以针对某一组的学习成果大家再次展开讨论补充。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7.运用激励机制,进行正确评价。
教学环境也是影响师生双向互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开始上课之前,教师就可以对课堂环境进行一些设计,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互动性的活动。比如在学习水果类的单词时,可以将课桌摆成圆形,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上自己喜欢的水果,如:apple、bananas、oranges、grape等。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要教授的单词让学生介绍带来的水果,为什么喜欢这种水果?这种水果有什么特点?最后再给学生介绍该种水果的英文单词,通过这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英语课堂的乐趣,又能够加深他们对单词的印象,最后单词记住了,句型也熟悉了,让学生都能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因此,合适的教学环境也是影响师生双向互动的一大因素。
二、英语课堂师生双向互动策略
(一)巧妙创新教学方法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安排,巧妙的设计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活动和游戏进行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第一,可以适当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课堂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更能够让枯燥的英语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比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环境扮演相关人物,让学生自己设计对话进行表演,如商店售货员与顾客直接的对话练习,学生A:MayIhelpyou,sir?学生B:Yeah!Iwanttobuyapen,wherearethepens?学生A:Thisway,sir。Iwillshowyou。学生B:thanks!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能够增强他们对英语单词及语法的掌握能力。第二,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教学生一些简单的英文歌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英语预感的把握能力更加准确。教师可以在每一堂课开始之前让学生唱一遍之前学习的英文歌,不仅能够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记忆更多的英文单词。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渐走进了中学,初中英语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一先进教学工具,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增加新的推力。把英语课打造成个性化的课堂,让学生觉得英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例如在学习春夏秋冬四季的单词时,教师可以事先从网上下载能够代表四季景色的图片和影像素菜,通过幻灯片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到spring的风和日丽、summer的烈日当空、autumn的丰收喜悦、winter的冰雪茫茫,通过图片的影像的三维展示,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让他们用英语简单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和理由,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效率。
(三)建立双向互动合作小组
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促进师生双向互动。在合作互动小组中,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增强与教师的沟通,其自身可以互相帮助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双向互动合作小组的学习方式可以打破师生之间的个体互动关系,而是把英语教学推向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在这种互动合作小组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角色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也是学生相互学习中的伙伴。教师应该在各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做好教学设计,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从中挖掘出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需要加强的地方,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另外,教师要能够调控小组的学习进度,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拨,引领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双向互动空间。
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者与组织者的作用。在小组合作教学法的课堂中这一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小组合作教学法是否能够成功实施受到教师引导组织的直接影响。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将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记录与通报,从而督促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另外,教师应该给予弱势小组特别的关注,主动询问弱势小组,帮助解决问题,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
(二)小组内合作,小组间交流
要实现高效的小组合作需要展开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小组内部成员要就台历的风格进行意见的统一。有的小组为了制作出出色的台历,在课后自学了操作技巧,小组成员展开了充分的沟通。
小组间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学生制作的台历作品每一节课完成后都会提交到服务器当中,小组之间可以通过网络相互借鉴和学习。通过这种形式小组之间不仅存在竞争,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相互交流,同时进步。
(三)评价过程,科学客观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以及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大部分学生教师首先要给予一定的肯定,激励学生再接再厉;对小部分确实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要在肯定其贡献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其能够获知自身的不足,进而获得更高水平的进步。
对小部分学困生来说,教师应该从不同角度发现积极因素,多加引导,激励其能够主动学习,让其能够获得成功的信心。小组合作教学法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者与组织者的作用。在小组合作教学法的课堂中这一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小组合作教学法是否能够成功实施受到教师引导组织的直接影响。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将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记录与通报,从而督促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另外,教师应该给予弱势小组特别的关注,主动询问弱势小组,帮助解决问题,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
(二)小组内合作,小组间交流
要实现高效的小组合作需要展开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小组内部成员要就台历的风格进行意见的统一。有的小组为了制作出出色的台历,在课后自学了操作技巧,小组成员展开了充分的沟通。
小组间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学生制作的台历作品每一节课完成后都会提交到服务器当中,小组之间可以通过网络相互借鉴和学习。通过这种形式小组之间不仅存在竞争,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相互交流,同时进步。
(三)评价过程,科学客观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以及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大部分学生教师首先要给予一定的肯定,激励学生再接再厉;对小部分确实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要在肯定其贡献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其能够获知自身的不足,进而获得更高水平的进步。
一、选择恰当的讨论时机
课堂讨论的成效及作用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讨论时机的捕捉和确定。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讨论,因为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讨论要源于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在对学生深入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捕捉一些能产生新思维和新方法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遇到了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才有价值。如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当学生读到“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时,对文题产生了疑惑:明明不高的贝多芬怎么被称为巨人呢?显然,这个问题是有交流价值的,讨论交流效果远远好于让学生单独回答。
2.遇到了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必要争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这时没有必要急于讲解,而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在小组中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由其他同学共同评判,最后统一答案。在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探究中,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认识更清楚、更全面。
3.遇到难度大、较复杂、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是内容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当前,初中语文教材增加了许多探究与实践内容,考试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受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社会交际能力的限制,单个学生无法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这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后面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多具有开放性和跨学科性,它在拓宽学生学习领域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分工合作,充分讨论,才能完成。
二、精心设置讨论问题
在把握好讨论时机的前提下,讨论问题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一个好的讨论题应该能扣住整堂课的教学重点,纲举目张地贯穿起整节课甚至某个阶段的教学,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更好地掌握程序性知识和难以言传的隐性知识。
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善于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进行讨论,扩大互动的空间。这种问题应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同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决不是不假思索一蹴而就的。而且它又应该紧扣文本细节,便于学生展开思考。问题解决的起点应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终点应该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整个讨论过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如茨威格《伟大的悲剧》一课,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斯科特一行人遭遇的悲剧性体现在哪里?什么地方可以体现他们的伟大?一般来讲,学生弄清了这两个问题,也就基本弄清了文章内容和主旨。
三、讨论的组织与调控
讨论是合作学习最重要的程序,真正的合作学习,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和探究的空间,给予学生必要的合作学习的指导,让学生把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1.优化合作对象,合理选择小组长。合作学习中,组建合作小组,选择合适的小组长,直接关系到合作的效果。在课堂上,我有时让同桌合作,但大多采用前后位四人一组的合作形式。每一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这个小组长一定要由班里的优等生和极负责任的同学担任,他在合作小组中起到安排合作任务、监督合作进程、总结合作成果的作用。其他同学采用“优、中、差”的方式搭配,让优等生帮助学困生,与其他小组比高低,优等生之间也可以交流合作,互相促进。在分工时,一定要让每个学生有具体的任务,以便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2.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注重合作成果的反馈。传统教育往往片面强调竞争,经常采用的是常模评价,优等生总是得高分,学困生一直抬不起头来。为此合作教学一定要特别注意在形成性测验中、在竞争中把原来的小组打乱,重新组成“测验组”“竞赛组”,根据以往学业表现和测验成绩,优等生与优等生一起分组测验。学困生与学困生一起分组测验,优等生组与学困生组的测验难度也有所不同。各测验组的每个成员,都与原属小组团体总分挂钩,优等生组的第一名与学困生的第一名均可为自己的合作小组赢得相同的分数,这种个人在原有起点上进行合理的竞争、公平的评价,最终全班同学无一例外地受到激励,取得更大进步。
3.明确讨论程序,合理使用讨论方法。根据讨论内容和目的的不同,讨论法在操作程序上也应有所不同。语文课堂上适用的方法有切块拼接法和思考讨论交流法。
(1)切块拼接法。对于比较复杂的学习内容,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分工合作效用,应对学习内容进行切块分割,将不同学习内容分配给不同的同学,各自讨论探究清楚之后,再展开合作交流,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2)思考讨论交流法。这是人们最容易理解的讨论程序,是促使学生就某一话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而与他人分享的一种合作学习策略。其优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加深学生理解问题、形成过滤信息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客观全面看待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该模式主要是针对阅读及讨论课程设计的,教学流程简单明了,极易操作,主要分四个部分。
提出问题:教师面向全班同学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评估及综合式的思索。
个人思考:学生在规定的时限内(如一分钟)独立地、静静地思考问题,并将思考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
两人组讨论:学生以两人组的形式彼此分享思考的结果,在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反思、修改后,两人应尽量形成统一的观点。
一、选择恰当的讨论时机
课堂讨论的成效及作用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讨论时机的捕捉和确定。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讨论,因为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讨论要源于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在对学生深入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捕捉一些能产生新思维和新方法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遇到了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才有价值。如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当学生读到“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时,对文题产生了疑惑:明明不高的贝多芬怎么被称为巨人呢?显然,这个问题是有交流价值的,讨论交流效果远远好于让学生单独回答。
2.遇到了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必要争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这时没有必要急于讲解,而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在小组中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由其他同学共同评判,最后统一答案。在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探究中,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认识更清楚、更全面。
3.遇到难度大、较复杂、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是内容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当前,初中语文教材增加了许多探究与实践内容,考试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受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社会交际能力的限制,单个学生无法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这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后面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多具有开放性和跨学科性,它在拓宽学生学习领域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分工合作,充分讨论,才能完成。
二、精心设置讨论问题
在把握好讨论时机的前提下,讨论问题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一个好的讨论题应该能扣住整堂课的教学重点,纲举目张地贯穿起整节课甚至某个阶段的教学,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更好地掌握程序性知识和难以言传的隐性知识。
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善于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进行讨论,扩大互动的空间。这种问题应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同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决不是不假思索一蹴而就的。而且它又应该紧扣文本细节,便于学生展开思考。问题解决的起点应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终点应该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整个讨论过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如茨威格《伟大的悲剧》一课,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斯科特一行人遭遇的悲剧性体现在哪里?什么地方可以体现他们的伟大?一般来讲,学生弄清了这两个问题,也就基本弄清了文章内容和主旨。
三、讨论的组织与调控
讨论是合作学习最重要的程序,真正的合作学习,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和探究的空间,给予学生必要的合作学习的指导,让学生把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1.优化合作对象,合理选择小组长。合作学习中,组建合作小组,选择合适的小组长,直接关系到合作的效果。在课堂上,我有时让同桌合作,但大多采用前后位四人一组的合作形式。每一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这个小组长一定要由班里的优等生和极负责任的同学担任,他在合作小组中起到安排合作任务、监督合作进程、总结合作成果的作用。其他同学采用“优、中、差”的方式搭配,让优等生帮助学困生,与其他小组比高低,优等生之间也可以交流合作,互相促进。在分工时,一定要让每个学生有具体的任务,以便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2.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注重合作成果的反馈。传统教育往往片面强调竞争,经常采用的是常模评价,优等生总是得高分,学困生一直抬不起头来。为此合作教学一定要特别注意在形成性测验中、在竞争中把原来的小组打乱,重新组成“测验组”“竞赛组”,根据以往学业表现和测验成绩,优等生与优等生一起分组测验。学困生与学困生一起分组测验,优等生组与学困生组的测验难度也有所不同。各测验组的每个成员,都与原属小组团体总分挂钩,优等生组的第一名与学困生的第一名均可为自己的合作小组赢得相同的分数,这种个人在原有起点上进行合理的竞争、公平的评价,最终全班同学无一例外地受到激励,取得更大进步。
3.明确讨论程序,合理使用讨论方法。根据讨论内容和目的的不同,讨论法在操作程序上也应有所不同。语文课堂上适用的方法有切块拼接法和思考讨论交流法。
(1)切块拼接法。对于比较复杂的学习内容,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分工合作效用,应对学习内容进行切块分割,将不同学习内容分配给不同的同学,各自讨论探究清楚之后,再展开合作交流,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2)思考讨论交流法。这是人们最容易理解的讨论程序,是促使学生就某一话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而与他人分享的一种合作学习策略。其优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加深学生理解问题、形成过滤信息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客观全面看待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该模式主要是针对阅读及讨论课程设计的,教学流程简单明了,极易操作,主要分四个部分。
提出问题:教师面向全班同学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评估及综合式的思索。
个人思考:学生在规定的时限内(如一分钟)独立地、静静地思考问题,并将思考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
两人组讨论:学生以两人组的形式彼此分享思考的结果,在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反思、修改后,两人应尽量形成统一的观点。
全班交流:在两人组讨论完成后,教师可以随机叫全班各两人组中的任意一名同学来回答问题,从而实现观点的全班共享;另一种变化是以四人组为单位,让其中的一个两人组与另一个两人组进一步分享思考的结果,并尽量形成统一的观点,然后再通过对其中任何一人的提问来实现全班的共享,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进一步缩短全班交流所用的时间。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阅读课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参与过程。其实,阅读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获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只靠教师的讲授,学生是无法真正体会到阅读技巧的。因此,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的探索越来越显得重要。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在合作讨论中,领悟阅读的过程,掌握阅读技巧,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策略
(一)合理分组和选拔组长。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一般每组是4-8人左右,组成合作小组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让学生自由组合,另一种是由老师进行分组。当学生自由组合分组时,往往会出现学习困难、纪律不好的学生组合困难的现象。由老师进行分组,往往会指定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或者学生干部来负责,这样却制约了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我的做法是,先跟学生分析清楚组长的意义与责任,然后让学生自荐组长,再由自荐当组长的同学,到学生中去选择组员。同时,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组长,在选择组长的时候,我先提醒学生,在选择的时候主要关注的是能力、责任心,而不是关系。
(二)明确分工与组织纪律。
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俗话说,无规矩难以成方圆。建立了小组,小组内的组织纪律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勇于承担任务,既要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在活动过程中一定确保做到:遵守课堂纪律,不喧哗,不干扰他人,不讲题外话。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不插话,有不同意见,等他人说完再说。
(三)把握合作交流的时机与技巧。
我们都知道,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首先,每一个合作的内容要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开发性、探索性,学生不能立即解决,但他们可以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起步进行探讨;其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把合作落到实处。同时,合作是需要交流沟通的,而沟通非常讲究方法,如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进行沟通的:首先要学会交流和倾听,不能一窝蜂似的抢着各抒己见,要有秩序地交流。其次要学会欣赏与激励。所以,教学生学会使用语言激励评价,既能充分肯定同学发言好的地方,又能中肯地提出建议,如“你的想法真棒!”,“我觉得你这儿讲得有些对,……相信你下次会讲得更好!”这样,真诚地相信别人,帮助别人,互相欣赏,互相激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和谐、宽松、积极向上的氛围。
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将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具体实施如下:
(一)设计目标,明确任务。
在课堂上要清晰提出本次阅读训练的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以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这篇课文语言浅显、朴实,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这样来设计目标与任务: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扫清文字的障碍,将书读正确、流利(重点关注本课要求会认的9个字);二是在读书过程中思考,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小组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分配好每个成员的任务,使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思考解疑的机会,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要教有所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增强质疑求异的信心,营造求异问难的氛围,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敢问、善问,并把这种质疑扩展到课外阅读中去。
(三)组间讨论,形成认识。
在独立思考之后,学生既有了对所讨论问题的理解,也有了自己理解之后提出的问题。这时的学生已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地,而小组讨论正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组内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过程,要注意要让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教《秋天的雨》自由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是小组内活动,小组中一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段朗读,其他成员聆听,听完后各组员用自己的话概述,其他成员补充。在概述补充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活动中人人参与,学习气氛非常活跃。
(四)全班交流,分层评价。
组长把本小组交流的体会总结归纳后,选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组员补充,其它小组提出相关意见。这样全班性的交流可以让合作学习更加全面、深入。学习中教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评价主体要多元: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而且评价内容要多样: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测试成绩、作业情况等方面内容都要有所涉及。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应用小组合作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机,满足他们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荣荣.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华夏女工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