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住宅产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钢结构住宅;优点;结构体系;应用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建筑业也得到空前发展,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钢结构住宅作为绿色环保的新型建筑体系,随着钢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推出,钢结构住宅产业正健康快速发展。
1、钢结构住宅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在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和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美国钢结构住宅所占建筑总面积的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的5%已经发展到现在的25%以上,日本及澳大利亚钢结构建筑占全部建筑的50%以上。
长期以来,我国因缺少钢材而对建筑钢结构的应用加以限制。1996年我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2002年达到1.9亿吨,2005年达到3.7亿吨,已经超过了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和。国家用钢政策从20世纪50~60年代的限制用钢,到70~80年代的节约用钢,到二十一世纪已调整为鼓励用钢,为我国建筑钢结构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目前北京、天津、上海、山东莱芜、安徽马鞍山、广州、深圳等地开展中低层和高层钢结构试点工程,已经建成300~500万平方米住宅。
2、钢结构住宅的优点
钢结构住宅是目前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环保节能型住宅,突破了中国“秦砖汉瓦”式的传统建造模式,替代了传统的红砖及混凝土,完全使用工业化生产的建筑材料,集众多优点于一身,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居住环境的理想建筑。
2.1钢结构的重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钢结构材料的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结构延性好。用钢结构建造的住宅重量约为钢筋混凝土住宅的1/3~1/2。自重的减轻使得地震作用效果降低,一般自重减轻一半,相当于降低抗震设防烈度一度,地震作用可降低30%~40%。
2.2工业化程度高,易于实现住宅产业化。钢结构住宅的设计借助专业设计软件,大大缩短设计周期,并实现设计的标准化。所有构件工厂化加工制造,精度高,易保证质量。容易实现机械化装配,施工速度快,施工周期短,与传统住宅相比工期缩短40%以上。
2.3空间利用率高,能合理布置功能区间。由于钢材轻质高强的特点,便于形成大柱距、大开间的开放式住宅,而传统结构(如砖混结构、砼结构)由于材料性质限制了空间自由布置,如果跨度、开间过大,就会造成板厚、梁高、柱大,出现“肥梁胖柱”现象,不但影响美观,而且自重增大,增加造价。在空间使用率上,钢结构住宅使用的钢梁、钢柱的截面积比传统结构减小,所占净空面积也随之减小,使得房间使用面积增大,与传统结构相比可增加有效面积10%左右。
2.4绿色环保,节能省地。目前我国住宅体系多为砖混结构,大量使用硅酸盐水泥,在建筑物解体后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砌体结构使用的实心粘土砖,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而钢结构住宅所用材料主要是环保型可回收材料,在建筑物拆除时,钢材可以100%回收利用。
2.5钢结构住宅保温隔热隔音效果突出,造型美观结构丰富。大多采用新型轻质墙体围护材料,不易霉变,不易虫蛀,在保温隔热隔音性能方面比传统住宅有明显优势。钢结构材料轻质高强,结构设计时可以创造出艺术性较强的建筑外形,以满足住户对不同建筑风格的要求。
3、钢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
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主要由承重结构体系、支撑体系、围护结构体系和楼板结构体系组成。
3.1钢结构承重及支撑体系的组合型式有多种,应用于住宅的主要有钢框架结构体系、钢支撑框架体系、钢框架-抗剪桁架结构体系、交错桁架结构体系。钢框架体系结构简单、受力明确、平面布置灵活、结构刚度均匀、抗震性能好,属典型的柔性结构体系,其侧向刚度差;钢支撑框架结构体系通常用槽钢或角钢在墙体平面内布置垂直支撑体系,能够有效抵抗水平荷载,提高侧向刚度,减小层间位移。钢结构住宅承重体系构件一般采用热轧或高频焊接H型钢,热轧或焊接工字钢、方钢管、圆钢管或冷弯薄壁型钢。
3.2围护结构体系约占钢结构住宅总造价的30%,为减轻结构自重,满足建筑节能要求,围护墙体大多采用轻质材料。外墙可采用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材(ALC板)、SRC复合保温墙板、钢丝网复合保温板、水泥刨花板等,内墙可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ALC轻质板、夹层复合板、稻草板等。
3.3楼板结构由钢梁和楼面板组合而成。楼盖体系要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同时要尽量减轻楼板自重。楼板主要型式有压型钢板与现浇混凝土组合楼板,预制轻混凝土板。
4、钢结构住宅存在的技术问题
4.1防火问题
钢结构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其致命缺陷,即耐火性能很差,钢材的承载力和平衡稳定性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大幅降低。当温度达到400℃时,钢材的屈服强度降至室温下强度的一半,当温度达到600℃时,钢材基本丧失全部强度和刚度。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使用耐火耐候钢,该种钢材是采用技术在钢材中添加合金元素(如Cu、Ni、Cr、Si、P等元素),使钢材的金相组织发生变化,从而改善钢材内在的耐火性和耐候性,这种钢材在600℃高温下,屈服强度下降不大于1/3;二是使用防火涂料、发泡防火漆和外包防火层等方法。对于外露的钢构件多采用10~40㎜厚的涂料,耐火极限可达1.5~3h;对于隐藏的钢构件,珍珠岩防火喷涂或防火板是经济有效的方法。
4.2防腐问题
钢结构的腐蚀与所处环境、温度、湿度直接有关。根据国内外试验资料,表面无防护的钢材在大气中第一年锈蚀速度约为第五年的两倍,室外钢材的锈蚀速度约为室内锈蚀速度的四倍,处于干燥环境的钢材,几乎不会锈蚀。因此,暴露钢构件一般外涂耐腐蚀涂料或油漆,或采取镀锌处理。
4.3标准规范问题
由于我国发展钢结构住宅仅仅只有十几年的历程,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还不够成熟,钢结构住宅标准规范零散而不系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业化程度不高,还需进一步研究创新并规范化。
5、我国钢结构住宅的前景展望
目前,国内的建筑业生产效率较低,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钢结构住宅属于高技术高效率的产业,加快对钢结构住宅的研究,将促进建筑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并将带动建材、冶金、机械尤其是钢铁企业的发展。
中国钢结构协会编制的《2009-2012年钢结构行业态势运行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指出,“节能减排”继续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因而具有节能、环保、绿色优势的钢结构被市场看好。按照早先中国钢结构协会制定的《钢结构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议书》显示,2010年钢结构产量将达到2600万吨。而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计算,2010年我国钢结构行业拟达3000万-4000万吨制造能力,说明我国钢结构行业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6、结语
现在我国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已进入加速阶段,有关产业政策、标准和规范相继出台,国内钢产量充足,为钢结构住宅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开发环境、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我们应不断提高研究开发能力,掌握国外先进技术,促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相信我国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参考文献:
[1]李悦,吴玉生等,轻钢住宅体系的国内外发展与应用现状[J],建筑技术,2009(3)
一、城市建设带来住宅产业的机遇
经济的发展使新世纪中国的住宅产业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变革,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安居乐业”和“衣食住行”都将住房和家庭当作人生的头等大事。因此,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与城市人口的增加,促使住宅产业快速增长,以住为核心的房地产业在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根据2000年11月1日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总人口12.9533亿,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5594亿人,占总人口的36.09%,同l99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这表明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权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增长使中国的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得到很大发展,城市建设带动住宅产业方面的重要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旧城改造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城市建设基本处于停止阶段,城市建筑破旧,基础设施严重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增加,旧城改造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将危旧的房屋拆除,把城市里的工厂拆迁,异地重建,建设新的居民住宅区。以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为例,这个20世纪五十年代建设的工业区,由于厂房破旧,设备落后,其产品在市场上已不再具备竞争力。因此,广州市政府决定将工业大道沿线10多家工厂搬迁,将这一带改造为新的住宅区,同时也改变了受工业污染的城市环境。
2.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这是中国城市的现实状况。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对于地段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一个城市相对成熟的居住区域。但是今天中国城市规模的变化是十分迅速的,拿中国西部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来讲,在l982年的规划里原有城市的“母城”区域为110.6平方公里,划分成14个片区,对“生活居住区”的规划是增加20平方公里生活居住用地,平均每人达到28平方米,但l996年的城市规划中,在110.6平方公里“母城”的基础上,规划力“315平方公里”的主城,主城分成三个片区,12个组团。“母城”被“主城”取代,是名称上的,更体现了地域的变化。“社区”的概念取代了上一个规划中的“生活居住区”,在这个主城的范围内,大量的规划用地进行住宅杜区开发,同时像“安居工程”、“国家康居工程”等一系列住宅房推向市场,改变城市面貌和市民的居住环境。
3.道路交通的改善
城市建设的另一方面是交通道路的基础设施改善,北京市的三环路和四环路的开通为城市住宅区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空间,使上千万平方米的望京新城成为北京市新的住宅区,广州市的华南快速干道,使沿线的华南新城、华南碧桂园这些上千亩的楼盘成为城市居民选择住宅的热点,重庆市1982年规划的城市“母城”区内的道路只有248公里,但在1996年的规划中,主城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在2012年将达到818公里。同时,作为两江环绕的重庆,规划跨江特大桥梁l6座,其中长江上9座,嘉陵江上7座。道路的改善和桥梁的贯通,将这个组团式的城市连接起来,使城市中心的辐射能力加强,使城市居民居住和活动的范围更加宽广和便利。道路贯通和桥梁建设完成的热点地区成为市民新的居住区域,如重庆长江大桥的建成使重庆南岸区南坪成为重庆新的居住区域,嘉陵江黄花园大桥的开通使江北五里店地区成为房地产投资热点,南岸滨江路的一期8公里工程完工,四千余亩的江景宝地将供市场开发高档住宅。二、户藉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对住宅市场的影响
今年10月1日起,小国将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在小城镇拥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小城镇户口。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城乡差别较大,原有户籍制度的管理使绝大多数农民只能一辈子固守农村。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近10多年来,农民离开原籍外出,务工的人数逐年增加,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l985—1990年的5年间,中国人口迁移总量达3413万人,在迁入人口中,迁入城市的有2088.4万人,迁入镇的有679.5万人,迁入农村的有616.1万人。
目前,居住在乡村的人口有8亿多人,占全国人口的64%左右,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更多居住在乡村的人迁移到城市或城镇是一个必然的规律,人口的迁移必定带来居住的需求。
根据《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的目标,2010年全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4亿以内,按世界各国的统计,2000年第三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平均为45%,而我国在2000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5594亿,占总人口的36%,如果中国在201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2000年第三世界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标准,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6.3亿,比现在的4.5594人多1.7406亿,如果按每人需住房面积20平方米计算,需要增加34.8亿平方米的住房面积。
宁波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农村人口城市化,外来人口本地化”,新的户籍制度使宁波奉化城区规划面积从原来的22平方公里扩大到l05平方公里。
中国的户藉制度改革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而颁布的,早在这一政策颁布之前,全国的许多城市已经相应地出台政策对户籍进行改革,比如在鼓励房地产投资方面的购房入户等,像四川的乐山市,在今年初已实行对农村人口在城市有固定住所,固定收入即可入户的政策鼓励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入。
三、崇尚自然带来消费观念的改变
过去,的中国市民更多的愿意选择城市居住,但今天富裕起来的市民阶层已经悄然改变居住观念,他们更乐意于从拥挤不堪的城市到环境优雅、生态良好的乡村居住。
注重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崇尚自然的消费观念,使城市郊区成了住宅投资的新区域,五天在城市生活工作,两天到郊外休闲居住的五加二的生活方式使住宅的产品功能呈现多样化。在广州市郊番禺地区,出现了占地面积6000亩的祈福新村以及多个占地面积在千亩以上的郊区住宅社区。
【关键词】循环经济;住宅;产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宅建设发展迅速,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全国城乡住宅每年竣工面积达到12-14亿平方米,每年全国城乡住宅投资额约2万亿元左右,有效地拉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但在全球资源空前紧张,环境保护迫在眉睫的大环境下,我国住宅产业仍处于前工业化阶段,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住宅产业化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住宅建设和消费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住宅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住宅产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进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时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我国住宅产业仍处于前工业化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低、施工周期长;施工工艺落后、住宅部品的系列化产品不到20%;住宅产业化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5(我国为15%);建筑节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粗放等。
上述问题中最为紧迫的是我国的建筑能耗问题。住宅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巨大,住宅建设耗用的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20%,水泥用量占全国总用量的17.6%,城市建成区用地的30%用于住宅建设,城市水资源的32%在住宅中消耗,住宅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20%左右。如果与当前国际先进水准看齐,在不降低文明生活水准的前提下,根据我国住宅的物耗水平,住宅建筑至少还有节能30%~50%、节水15%~20%的潜力。因此,住宅业及其相关产业能不能切实贯彻“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保”(简称四节一环保)的要求,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环节。
2循环经济与住宅产业化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循环经济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行为原则(简称3R原则),其中又以“减量化”为首要原则。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见图1。
图1循环经济运行模式
住宅产业化是指通过利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住宅产业,实现以工业化的建造体系为基础,以建造体系和部品体系的标准化、通用化、模数化为依托,以节能、环保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特色,以科学的组织和现代化的管理为手段,通过将住宅生产全过程的开发、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从而实现住宅的生产、供给、销售和服务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形式。住宅产业化的内涵有四个方面:一是住宅建筑标准化;二是住宅建筑工业化;三是住宅生产经营一体化;四是协作服务社会化。包括住宅基础技术体系、成套的住宅建筑体系技术、住宅部品集成化体系、住宅质量保障体系、住宅性能评价体系五项目标体系。联合国提出的“住宅产业化”的6条标准是: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物的标准化,生产过程的集成化,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化,生产的机械化,技术生产科研的一体化。
3发展住宅产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3.1住宅建设任务繁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和住房消费的上升阶段。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将大大加快,城镇人口的比重也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的需求将是巨大的,住宅建设任务将十分繁重。根据有关部门预测,2020年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4.7亿,我国城市化将以每年1~1.5%的速率发展,城市人口会达到849亿。城乡人均住宅将达到38M2(城镇住宅的人均建筑面积达到35M2,农村住宅的人均建筑面积达到40M2)。照此推算,从现在到2020年,累计需要新建住宅130亿M2。3.2住宅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
住宅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近年来全国城乡住宅每年竣工面积达到12~14亿平方米,每年全国城乡住宅投资额约2万亿元左右,且这样的势头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住宅建设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是巨大的,住宅的使用对环境的负荷也是相当大的(相关数据见前文)。可我国现有资源不可能长期支撑粗放的住宅建设生产方式,如果按目前住宅建设的资源和材料消耗水平发展,势必对资源的利用产生影响,亦将成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障碍。面对巨大的住宅建设任务和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途径,彻底改变目前的住宅建设落后的现状,走资源节约的道路,处理好我国人居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真正实现人类的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住宅产业是走资源循环型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的载体。通过住宅建设的资源节约必定会对我国的经济与社会、人居与环境协调发展做出积极的影响和贡献。
3.3住宅产业化是发展住宅产业循环经济的根本途径:发达国家住宅产业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业化形成的初期阶段,重点是建立工业化生产体系;第二阶段是推进产业化的发展期,重点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价格比;第三阶段是产业化发展的成熟期,重点是进一步降低住宅的物耗和对环境的负荷,发展资源循环型住宅。由此可见,利用住宅产业现代化的生产手段是实现住宅建设低消耗、低污染,达到资源节约目标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依靠住宅产业现代化,才能实现住宅建造达到资源节约,建立循环经济社会的总体要求。
4发展住宅产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4.1完善住宅产业发展政策,加强政府管理和扶持:首先应进一步明确住宅产业政策目标、发展规划、技术政策、经济政策、组织政策、市场政策等,建立必要的工作推进制度和激励机制;根据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要求,研究制定住宅产业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规划与技术发展纲要。同时,加强政府管理与扶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特别是要建立基于市场的财税、信贷、保险等经济政策保障;建立基于市场为主的推进机制。
4.2加大科技投入,夯实技术基础:加强对基础性、关键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的研究,为实行住宅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一是做好“三个体系”工作,即完善住宅建筑标准体系、建立资源节约型住宅成套技术体系、推进以住宅性能认定为主的质量控制体系。二是研究开发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新一代资源节约、环保生态型住宅加大对资源节约、环保生态型住宅及其成套技术研究开发的科技投入,尽快使其科技成果产业化,逐步提高住宅建造的可再生循环利用的水平。
4.3开展住宅产业生态系统建设:住宅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将整个产业链建立成为一个生态系统,使资源在一个循环的系统里充分共享,相关产业间协调运作,将一个产业的废弃物用做另一个产业的原材料,从而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进而形成“最优生产、最优消费和最少废弃”的循环系统。
参考文献
[1]董秀英,韩仰君,赵燕.对推进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思考[J].城市,2005(3)
[2]赵金怀.基于循环经济的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3]张建利,谷岷.加快我国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06(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宅建设发展迅速,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住宅产业化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住宅;产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宅建设发展迅速,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全国城乡住宅每年竣工面积达到12-14亿平方米,每年全国城乡住宅投资额约2万亿元左右,有效地拉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但在全球资源空前紧张,环境保护迫在眉睫的大环境下,我国住宅产业仍处于前工业化阶段,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住宅产业化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住宅建设和消费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住宅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住宅产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进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时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我国住宅产业仍处于前工业化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低、施工周期长;施工工艺落后、住宅部品的系列化产品不到20%;住宅产业化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5(我国为15%);建筑节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粗放等。
上述问题中最为紧迫的是我国的建筑能耗问题。住宅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巨大,住宅建设耗用的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20%,水泥用量占全国总用量的17.6%,城市建成区用地的30%用于住宅建设,城市水资源的32%在住宅中消耗,住宅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20%左右。如果与当前国际先进水准看齐,在不降低文明生活水准的前提下,根据我国住宅的物耗水平,住宅建筑至少还有节能30%~50%、节水15%~20%的潜力。因此,住宅业及其相关产业能不能切实贯彻“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保”(简称四节一环保)的要求,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环节。
2循环经济与住宅产业化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循环经济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行为原则(简称3R原则),其中又以“减量化”为首要原则。
住宅产业化是指通过利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住宅产业,实现以工业化的建造体系为基础,以建造体系和部品体系的标准化、通用化、模数化为依托,以节能、环保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特色,以科学的组织和现代化的管理为手段,通过将住宅生产全过程的开发、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从而实现住宅的生产、供给、销售和服务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形式。住宅产业化的内涵有四个方面:一是住宅建筑标准化;二是住宅建筑工业化;三是住宅生产经营一体化;四是协作服务社会化。包括住宅基础技术体系、成套的住宅建筑体系技术、住宅部品集成化体系、住宅质量保障体系、住宅性能评价体系五项目标体系。联合国提出的“住宅产业化”的6条标准是: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物的标准化,生产过程的集成化,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化,生产的机械化,技术生产科研的一体化。
3发展住宅产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3.1住宅建设任务繁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和住房消费的上升阶段。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将大大加快,城镇人口的比重也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的需求将是巨大的,住宅建设任务将十分繁重。根据有关部门预测,2020年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4.7亿,我国城市化将以每年1~1.5%的速率发展,城市人口会达到849亿。城乡人均住宅将达到38M2(城镇住宅的人均建筑面积达到35M2,农村住宅的人均建筑面积达到40M2)。照此推算,从现在到2020年,累计需要新建住宅130亿M2。
3.2住宅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
住宅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近年来全国城乡住宅每年竣工面积达到12~14亿平方米,每年全国城乡住宅投资额约2万亿元左右,且这样的势头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住宅建设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是巨大的,住宅的使用对环境的负荷也是相当大的(相关数据见前文)。可我国现有资源不可能长期支撑粗放的住宅建设生产方式,如果按目前住宅建设的资源和材料消耗水平发展,势必对资源的利用产生影响,亦将成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障碍。面对巨大的住宅建设任务和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途径,彻底改变目前的住宅建设落后的现状,走资源节约的道路,处理好我国人居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真正实现人类的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住宅产业是走资源循环型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的载体。通过住宅建设的资源节约必定会对我国的经济与社会、人居与环境协调发展做出积极的影响和贡献。
3.3住宅产业化是发展住宅产业循环经济的根本途径:发达国家住宅产业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业化形成的初期阶段,重点是建立工业化生产体系;第二阶段是推进产业化的发展期,重点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价格比;第三阶段是产业化发展的成熟期,重点是进一步降低住宅的物耗和对环境的负荷,发展资源循环型住宅。由此可见,利用住宅产业现代化的生产手段是实现住宅建设低消耗、低污染,达到资源节约目标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依靠住宅产业现代化,才能实现住宅建造达到资源节约,建立循环经济社会的总体要求。
4发展住宅产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4.1完善住宅产业发展政策,加强政府管理和扶持:首先应进一步明确住宅产业政策目标、发展规划、技术政策、经济政策、组织政策、市场政策等,建立必要的工作推进制度和激励机制;根据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要求,研究制定住宅产业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规划与技术发展纲要。同时,加强政府管理与扶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特别是要建立基于市场的财税、信贷、保险等经济政策保障;建立基于市场为主的推进机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宅建设发展迅速,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住宅产业化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住宅;产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宅建设发展迅速,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全国城乡住宅每年竣工面积达到12-14亿平方米,每年全国城乡住宅投资额约2万亿元左右,有效地拉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但在全球资源空前紧张,环境保护迫在眉睫的大环境下,我国住宅产业仍处于前工业化阶段,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住宅产业化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住宅建设和消费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住宅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住宅产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进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时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我国住宅产业仍处于前工业化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低、施工周期长;施工工艺落后、住宅部品的系列化产品不到20%;住宅产业化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5(我国为15%);建筑节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粗放等。
上述问题中最为紧迫的是我国的建筑能耗问题。住宅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巨大,住宅建设耗用的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20%,水泥用量占全国总用量的17.6%,城市建成区用地的30%用于住宅建设,城市水资源的32%在住宅中消耗,住宅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20%左右。如果与当前国际先进水准看齐,在不降低文明生活水准的前提下,根据我国住宅的物耗水平,住宅建筑至少还有节能30%~50%、节水15%~20%的潜力。因此,住宅业及其相关产业能不能切实贯彻“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保”(简称四节一环保)的要求,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环节。
2循环经济与住宅产业化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循环经济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行为原则(简称3R原则),其中又以“减量化”为首要原则。
住宅产业化是指通过利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住宅产业,实现以工业化的建造体系为基础,以建造体系和部品体系的标准化、通用化、模数化为依托,以节能、环保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特色,以科学的组织和现代化的管理为手段,通过将住宅生产全过程的开发、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从而实现住宅的生产、供给、销售和服务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形式。住宅产业化的内涵有四个方面:一是住宅建筑标准化;二是住宅建筑工业化;三是住宅生产经营一体化;四是协作服务社会化。包括住宅基础技术体系、成套的住宅建筑体系技术、住宅部品集成化体系、住宅质量保障体系、住宅性能评价体系五项目标体系。联合国提出的“住宅产业化”的6条标准是: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物的标准化,生产过程的集成化,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化,生产的机械化,技术生产科研的一体化。
3发展住宅产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3.1住宅建设任务繁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和住房消费的上升阶段。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将大大加快,城镇人口的比重也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的需求将是巨大的,住宅建设任务将十分繁重。根据有关部门预测,2020年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4.7亿,我国城市化将以每年1~1.5%的速率发展,城市人口会达到849亿。城乡人均住宅将达到38M2(城镇住宅的人均建筑面积达到35M2,农村住宅的人均建筑面积达到40M2)。照此推算,从现在到2020年,累计需要新建住宅130亿M2。
3.2住宅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
住宅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近年来全国城乡住宅每年竣工面积达到12~14亿平方米,每年全国城乡住宅投资额约2万亿元左右,且这样的势头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住宅建设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是巨大的,住宅的使用对环境的负荷也是相当大的(相关数据见前文)。可我国现有资源不可能长期支撑粗放的住宅建设生产方式,如果按目前住宅建设的资源和材料消耗水平发展,势必对资源的利用产生影响,亦将成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障碍。面对巨大的住宅建设任务和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途径,彻底改变目前的住宅建设落后的现状,走资源节约的道路,处理好我国人居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真正实现人类的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住宅产业是走资源循环型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的载体。通过住宅建设的资源节约必定会对我国的经济与社会、人居与环境协调发展做出积极的影响和贡献。
3.3住宅产业化是发展住宅产业循环经济的根本途径:发达国家住宅产业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业化形成的初期阶段,重点是建立工业化生产体系;第二阶段是推进产业化的发展期,重点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价格比;第三阶段是产业化发展的成熟期,重点是进一步降低住宅的物耗和对环境的负荷,发展资源循环型住宅。由此可见,利用住宅产业现代化的生产手段是实现住宅建设低消耗、低污染,达到资源节约目标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依靠住宅产业现代化,才能实现住宅建造达到资源节约,建立循环经济社会的总体要求。
4发展住宅产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4.1完善住宅产业发展政策,加强政府管理和扶持:首先应进一步明确住宅产业政策目标、发展规划、技术政策、经济政策、组织政策、市场政策等,建立必要的工作推进制度和激励机制;根据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要求,研究制定住宅产业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规划与技术发展纲要。同时,加强政府管理与扶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特别是要建立基于市场的财税、信贷、保险等经济政策保障;建立基于市场为主的推进机制。
关键词:钢结构住宅,发展概况,优越性,问题,前景
1、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要求建造住房的快速性、住房的个性以及住房绿色环保性都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论文参考。堪称“绿色结构”的钢结构住宅就是其主流产品。钢结构住宅的建造如同装配一台机床、组装一辆汽车,这样的速度确实令人难以想象。但从目前形势来看,这种从工厂流水线上走下来的钢结构住宅将是中国住宅发展的方向。本文简要论述了钢结构住宅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其优越性,并就我国今后发展钢结构住宅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看法。
2、钢结构住宅的发展概况
钢结构住宅在欧美已经有百年历史,由于具备其他结构无法比拟的优点,钢结构住宅已给住宅建筑产业带来了一场深层次的革命,从设计!施工!到一系列新材料的使用都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因而在国际范围内代表了未来的住宅发展方向。在美国普通的低层民用住宅中,采用轻钢结构,特别是采用镀锌轻钢龙骨作为承重结构体系应用于住宅建造所占的比例,从90年代初的5%已发展到现在的25%左右。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等国也早已把钢结构用于住宅,并研究开发出完整的节能环保型的轻钢住宅结构体系。
我国钢结构住宅起步很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业化的轻钢别墅也进入我国,如上海龙柏饭店!大连桃园山庄!北京光明公寓等,这些别墅大都供外国人居住。近几年,苏州!广州又从美国!澳洲引进2~3层别墅,其房屋的承重骨架!围护结构的设备等全套从国外引进,中方只负责基础、地坪及房屋构件的组装。我国的钢结构住宅的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大规模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施工安装钢结构住宅建筑还是近二三年才发展起来的。目前,在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地开展低层、多层和高层钢结构住宅试点工程,已经建成30多万平方米,但还处于研究和试点工程阶段。
虽然,钢结构住宅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这种新型建筑体系有可能使房地产业、建筑业、冶金业等行业集合成为一个新的产业体系。基于这一点,为了推进住宅的产业化,国务院于1999年在第7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发展钢结构住宅,扩大钢结构住宅的市场占有率,将会加速住宅产业化过程,对我国建筑、冶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由此可见,钢结构住宅,是我国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必将成为住宅产业的一支新生力量。
3、钢结构住宅的优越性
钢结构住宅建筑是以工厂化生产的钢梁、钢柱为骨架,同时配以新型轻质、保温、隔热、高强的墙体材料作为围护结构建造而成,其中主要承重骨架是由钢构件或钢管(圆管或矩形管)混凝土构件所组成。在住宅建筑中应用钢结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
钢结构体系轻质高强,可减轻建筑结构自重的30%,大大降低基础的造价;钢结构是柔性结构,有很好的抗震,同时结构安全度高,受损轻,而且由于钢材便于加工,灾后容易修复。
3.2功能区分割灵活
传统的砖混、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自重大,进深和开间相对较小,梁、柱粗大,空间利用率较低,而且拆除不便。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审美观的改变,使用功能要求的需要,因而开发坚固耐久、多功能、大开间、易于改建,便子拆除的新型钢结构住宅,则是住宅建筑和结构发展的重要趋势。钢结构住宅户内有效使用面积可提高6%一8%,寿命可达90年以上,成本可降低5%,建筑风格更灵活丰富,户内空间可多方案分割,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3 工业化程度高,施工方便、工期短
由于钢结构构件可以实行工广化生产、尺寸精度高,现场安装方便,所以现场作业量小,工业化程度高,施工方便。同时,由于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加快了施工速度。另外,钢结构除基础外,构件全部由专业工厂标准化生产,建筑质量容易保证,各构件运抵现场组装,施工现场文明 ,噪声少;施工作业受天气及季节影响较小,并且可以工厂制作与现场安装平行进行,甚至一些标准的住宅体系,可以随订货,随建造,大大缩短建造周期和有时间。
3.4便于住宅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化
钢结构构件适宜工厂大批量生产,并且能将防水、保温、节能、门窗等先进成品集合于一体,成套应用,同时还能将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提高住宅产业化的水平。论文参考。另外钢材可以回收,再生利用率
高。建造和拆除时对环境污染较少且改建和拆迁容易,节能指标可达50%以上,属于绿色环保建筑体系,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钢结构住宅面临的问题
钢结构住宅具有以上的综合优势,因而受到各方的重视。但目前,中国的钢结构住宅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力度还不够,实际设计和施工还存在不少争议和问题需要解决。论文参考。
4.1钢结构住宅技术问题
首先,全国已兴建了部分钢结构住宅,基本上是等效采用外国标准,缺乏有针对性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钢结构住宅规范,所以应该有计划地建造一批试验工程,逐步使该技术在国内成熟起来,同时中国已加人WI'0,编制规范考虑与国际接轨问题也是必不可少的。第二,钢结构住宅建筑要以建筑设计为主导,其他专业紧密配合。不但要遵循住宅建筑设计一般原则,还要特别注重如何发挥钢结构的优势。一方面考虑钢梁跨度可增大、结构开间更灵活、尽量为住户创造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如何避免钢结构带来的平、立面单调呆板的问题。这两方面都要处理好。第三,为了更好地推广钢结构住宅,设计和制规范时,要保证构件制造实现工厂化生产,便于运输,还要保证现场安装连接方便,施工迅速。第四,关于施工资质问题,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审核力度,实现资质审核规范化、程序化。
4.2设备配套、原材料供应问题
建筑设备应与钢结构住宅配套,是住户首先关心的问题。要选用和开发适合钢结构住宅的各项配套设备,如:室内装修、高档厨卫设备、室内生活配套设备以及室外管线、绿化环境等。目前,大部分钢结构住宅需用原材料都可以在国内配套,但仍有一些高档材料需要进口。因此尚需加大材料研发力度。
4.3降低成本问题
从原材料角度看,现阶段红砖的价格肯定比钢材和其它新型墙体材料便宜,造成钢结构住宅的主体结构造价和内墙造价略高于砖混结构,即使这样,如前所述,考虑到多方面因素,钢结构住宅的综合造价仍然是有优势的。另外,使用红砖,意味着要丧失大面积优质的田。因此,国家已明确限制使用红砖。所以关于钢结构住宅的造价问题,应结合中国国情,从设计、制造、运输、安装、维修和管理等环节着手,加强管理和协调,以降低成本,提高其综合经济效益。
4.4钢结构防火、防腐蚀、抗冲击问题
建筑用钢是否耐腐蚀、耐火,直接决定了钢结构住宅的质量。有资料显示,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普通钢材一旦遭遇腐蚀或火烧,15~20分钟便会软化,丧失其承载能力。因此,研究新型的防火、防腐蚀材料是当务之急。除此之外,虽然钢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但去年的“9·11”事件使人们更加关注高层钢结构住宅的抗冲击性能。
4.5实用性人才缺乏问题
目前,具有钢结构住宅设计经验的技术人员和施工技术工人较缺乏,致使一些开发商不敢轻易采用钢结构形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4.6钢结构住宅的宣传和国际交流问题
钢结构住宅在我国属于一支新生力量,大部分用户对其缺乏了解。因此要广泛宣传开发钢结构住宅的益处,完善不同类型结构设计规范和施工技术标准,建立一个能与传统建材相竞争的钢材供应网,研制新型的轻质保温墙体材料以及与之配套的辅助材料,做好示范工程,加强信息交流,行业动态,寻求国际间的广泛合作。另外,中国的钢结构住宅产业不能完全局限于“自力更生,自主开发”一条路,应该打开大门,面向世界,吸收和借鉴国外成熟的先进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其产业化进程,满足中国住宅市场对住宅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从而促进我国钢结构住宅的发展。
5、钢结构住宅前景和方向
5.1钢结构住宅前景
从以上分析来看,钢结构住宅以独特的优势必将成为我国建筑行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发展趋势来判断,我国钢结构住宅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物质基础上,我国的钢产量早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从1996年开始,我国钢产量已经连续几年突破1亿吨,2001年高达1.5745亿吨,钢材产量和质量持续提高,钢结构的造价也相应有较大幅度的降低。钢材供过于求的新形势,为我国发展钢结构住宅创造了良好的局面。更何况,随着中国进人W'I'0,我国建筑钢材品种将更加丰富多样,价格也将更加合理。这为我国发展钢结构住宅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这必将促使钢结构住宅得到快速发展。
技术条件上,随着我国高科技的发展,针对钢结构的高新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比如高效的焊接工艺和新的焊接、切割设备的应用以及焊接新材料的开发应用,都为钢结构住宅的高效制作和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政策方面上,建设部于2001年底了《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化技术导则》,该文件为规范和促进我国钢结构住宅建筑的发展,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道路,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导。并且于今年年初,建设部、国家冶金工业局联合组织建筑用钢技术协调组制定《国家建筑钢结构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此外,淘汰粘土砖等强制性政策、措施的推行,也将为促进钢结构住宅的推广起到积极作用。
5.2发展方向
由于钢结构设计的灵活性,使得住宅体系除了高层建筑外,低、多层住宅也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发展别墅在低、多层住宅中,可采用轻型钢结构如冷弯C型钢或者小型热轧型钢组成龙骨结构体系;高层建筑则可采用热轧H型、焊接H型、焊接箱型、冷弯薄壁方钢管内灌混凝土、圆钢管内灌混凝土等组成钢框架体、钢支撑框架体系、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体系等;而建造别墅和农村建筑则可采用墙柱体系。
6、结论
住宅产业化是我国住宅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当今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房屋产业化生产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而钢结构体系住宅正适合于产业化生产。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创新,为住宅的标准化!多样化!个性化,特别是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部科技研究攻关计划中也把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纳入其中,开展全方位的系统开发研究和试点示范,又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技术导则,在国家的有力推助下,我国的钢结构住宅建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态,其研究和发展具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随着建筑技术!工艺和材料的不断进步,钢结构住宅将成为住宅建筑的主要结构设计选择类型。
参考文献
[1]姜学诗.钢结构房屋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J].建筑结构,2003,33(6):3-5
[2]张庆风.钢结构住宅设计与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
[3]雷宏刚.21世纪建筑钢结构的应月及展望.山西建筑,2002(2)
[4]肖亚明.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5]童悦仲.中国钢结构住宅的发展2002
关键词:钢结构,住宅,发展
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发展钢结构住宅,扩大钢结构住宅的市场占有率,将会加速住宅产业化过程,对我国建筑、冶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推动我国钢结构住宅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钢结构住房的需求,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中国钢结构协会住宅钢结构分会成立,并陆续召开了多次住宅钢结构研讨会,各地投入大量人力探索我国钢结构住宅的发展途径,并试验性的建造了钢结构住宅。新型的钢结构住宅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就我们国家的情况,钢结构住宅必将有一个快速发展。
1.钢结构的特点
钢结构的特点与钢材的特点相联系,那就是强度高,因此,钢结构自重轻,承载力高,钢材的塑性和韧性好,因而钢结构对动荷载的适应性强,使钢结构住宅具有大空间和布置灵活的特点。钢结构和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相比较钢材的强度为235N/mm2(A3),是混凝土强度的11倍;钢材材质均匀,而混凝土的材质不均匀;尤其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非常低,所以普通混凝土适筋梁的承载力设计阶段均为带裂缝工作阶段;钢材的容重为7850kg/m3,是混凝土容重的3.28倍;钢材的弹性模量为206×103N/mm2,而混凝土,比如C30的混凝土变形模量为29.5×103N/mm2。因此,钢结构住宅自重比传统住宅结构要轻30%,构件小,便于工业化制作、运输、安装和现场装配,大大降低了基础施工的强度,施工场地也大为缩小,工期相对比传统住宅缩短约40%左右,开发商更容易降低市场风险。从建造市场、客户终端市场和外围市场来看,都利于钢结构住宅的未来发展。
2.钢结构的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中的钢结构一般指的是轻钢结构,大致可分为两类,即:以冷弯薄壁型钢为承重构件的轻钢龙骨建筑体系和以轻型钢梁、钢柱为承重体系的轻钢框架建筑体系。如:取代格构式截面的H型钢和用于楼盖层中可代替模板和抗拉钢筋作用的亚型钢板的应用;结合跨度、高度和结构形式,选用网架、悬索、预应力钢结构的应用;组合梁的应用,混凝土板和钢梁在构造上形成整体,共同抗弯,充分发挥混凝土板的受压和钢梁的受拉作用;钢管混凝土柱,受纵向压力作用时,钢管的应力状态为异号应力场(纵向、径向受压,环向受拉),纵向应力比单向受力时屈服强度低,塑性好;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承载力比单向受压棱柱体强度高,且极限变形大大增加,塑性提高,同时由于钢管的约束又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承载力。相对于其它材料结构,钢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符合力学计算的假设状态,计算结果可靠,使用更安全,而且抗震性能好。
3.钢结构在我国的应用
钢结构在我国的应用最早见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1994年11月建于上海北蔡的8层钢结构住宅,采用的就是冷弯成型矩形钢管砼和U形冷弯薄壁组合梁组成框架,外墙采用稻草板。建造该试验住宅的上海现代房地产公司,1999年还在新疆和上海分别建造了8层和5层钢结构住宅,并试用错列桁架体系的结构形式,使小开间取得了大开间的效果,引起了各界的重视。免费论文。期间较为引人注目的有长沙远大公司,他们在1999年建成了8层H型钢框架、压型钢板组合结构、配合整体浴室、中央空调等先进设备的集成住宅,全部工期为3个月结构,2个月装修,充分体现了预制、集成、装配的特色,展现了钢结构住宅的良好前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化的轻钢别墅也进入我国,先后从日本引进几百栋轻钢结构低层别墅。之后几年又从澳洲、加拿大引进了轻钢龙骨住宅体系构件在国内组装。免费论文。随着国家《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和《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化技术导则》的出台,鼓励新技术、新体系的应用, 在理论上疏通了对钢结构住宅的发展限制。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出台,为钢结构住宅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在中国的钢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钢结构在住宅中的应用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
4.钢结构住宅在我国快速发展应解决的问题
钢结构住宅的快速发展,抛弃了原来难以逆转的混凝土,采用可重复利用的建材,减少了对自然的破坏,而且施工场地小,对环境的破坏也少,如果大规模采用钢结构,将很大程度上减少灰尘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到当前存在着几个制约我国钢结构住宅发展的问题。一是价格高的问题。我国的钢产量虽有较大提高,但人均产量仍然较少,钢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仍属较贵重材料,相比较而言,混凝土价格要比钢材价格低。二是设计力量薄弱。设计中采用钢结构时,应注意结构的功能要求是否属于钢结构的合理应用范围。较高的承载力使钢结构设计时,要考虑以不适合继续承载的巨大变形为结构设计的极限状态准则。钢结构存在着许多节点,每个垫板、螺丝、焊缝都需要精确计算,各专业必须一次到位。因此,钢结构的设计比混凝土结构设计要复杂,钢结构的图纸量也远多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三是钢结构生产体系还未形成,市场比较混乱,只有进行大规模生产,才能体现出钢结构的优越性。免费论文。同时,钢结构住宅采用的复合材料在国内还没有大规模生产,复合材料的选择余地很小。此外,目前进入国内的钢结构生产商很多,产品的标准、价格和质量都不统一,而国家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制约,使得开发商、设计师还很茫然。四是钢结构的使用年限。砖石混凝土号称永不损坏,钢结构不行,一般使用寿命只有50年。一想到自己要买的房子不能住一辈子,这会阻止一部分客户的购买欲望。其实,砖石结构房屋的使用也很少超过50年,而且,随着保险业的发展,房屋寿命问题应该很容易解决。
5.结束语 钢结构住宅与钢筋混泥土等住宅相比具有抗震、环保等诸多优点,是世界各国倡导,我们国家提倡和人们所迫切需要的,这些年经过实际应用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住宅的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居住舒适、安全节能、有益健康等方面的要求,钢结构住宅在我国必将有一个飞跃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建筑科学.
[2]建筑材料研究.
[3]探索.
中国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参加了会议的开幕式并进行了主题演讲。仇部长以复杂科学与城市转型演讲为题,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从建筑美学的城市到功能主义的城市,然后向宜居生态城市转型的发展趋势,同时结合复杂科学理论如自组织理论等进行了对城市发展的探讨。在随后的两天中,来自全国各地200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在3个会场进行了多场学术交流及论文宣讲。7月9日下午,由邹经宇教授主持,大会进行了低碳绿色城市的论坛专题研讨。
此次研讨会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王蔚博士应邀参与了此次研讨会进行了论文宣讲,其论文《二手集装箱在人居环境中的应用》获得此次研讨会的优秀学生论文奖并收录在会议论文集中。
此次研讨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城市住宅研究中心主办,研讨会的目标是为与会的海内外规划、设计、科研、营造、管理、房地产开发、经济、社会学等领域内的从业者、研究人员和政府官员提供平台,营建可持续与和谐发展的人居环境以应对资源环境与社会生活的挑战。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有低碳绿色城市规划设计、低碳绿色城市的社会文化发展、城市规划与环境的新技术、工具和方法、低碳绿色城市的住宅建设、低碳住宅的设计开发创新、低碳住宅管理与评估、住房问题与和谐社会等。
第九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城市住宅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
香港特别行政区房屋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香港)委员会
国际城市论坛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精装修,住宅产业化,必由之路
1.什么是精装修住宅
精装修房是随着我国现代化住宅产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全新住宅装修理念模式,其基本含义是房地产开发商将房屋交付消费者使用前,房屋的水、电、厨房、卫生间等基本硬件配套设施已投稿完备。一般来讲,精装修房具备以下四个特征(参考万科相关论谈):
1)业主与开发商签订装修合同,如有任何质量或其它问题也只需与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交涉;
2)建筑、装修设计一体化。住宅装修设计在住宅设计的前期就开始介入,专业的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一致性,保证住宅装修后有良好的使用功能、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
3)现场施工装配化。。施工彻底摆脱一家一户、家装游击队的“作坊”方式,代之以专业的精装修工程承包商提供的规模化、集中化、装配化的住宅装修施工方式,装饰产品由专业生产商按工业化生产方式提供给工程承包商。精装修的工程质量在先期就由工业化的产品生产作出了充分的保证;
4)精装修引导科学的个性化理念,澄清装修观念中的某些误区。精装修完成的是由房产开发商按业主要求的、不同档次的统一标准的硬装修,而真正彰显住宅个性化的软装饰由业主在精装修完成后充分、自主的决定。
2.精装修住宅的形势与前景
早在1999年和2002年,中央就出台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1999〕72号)和《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导则》(建住房〔2002〕190号),引导和鼓励新建商品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模式。在国内房地产市场日渐成熟的情况下,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装饰装修管理的通知》(建质[2008]133号),指出要完善扶持政策,推广精装修房。随着有关实施的操作细则陆续出台,全面取消毛坯房、倡导住宅一次装修到位已是大势所趋,精装住宅即将成为城市住宅的主流产品。
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精装修房比例逐渐增加,装修品质日益提高,受到越来越多的购房者青睐。根据CRIC系统对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的预售楼盘的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四城市精装修房屋的预售占比分别达到了22.5%、20%、47.6%和19.7%,其中,高档住宅在精装修房中所占比例更高。优秀房企普遍意识到精装修不仅提高物业的附加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美誉度。
随着倍受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把“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再一次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这将是今后我国各行各业所要遵循的一个共同目标。着眼于房地产,发展低碳经济、倡导节能减排的绿色建筑将给房地产业界带来一场产业化的全新革命! 刚刚落下帷幕的2010中国地产新视角高峰论坛提出的主题—品质地产,更为今后房地产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精装修做为“绿色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扶持之下,取得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地产界一个显著的发展趋势!
3.精装修住宅较毛坯房的优势所在
精装修房是市场细分的必然结果,满足了部分购房者的需要,由地产商负责装修,节省了购房者的时间,人们不必在紧张忙碌的同时,再去考虑自己的装修问题,这是精装修最直接的好处。除此之外,精装修房和毛坯房相比还具有六大优势:
1)精装修房消费者可享受经过专业设计之后的装修效果,同时又为消费者预留了可以充分体现居住者个性的空间;
2)在建筑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住宅设备如户式中央空调、热水器、净水器、散热器等的安装问题,使住宅整体性能更好;
3)由于精装修住宅采用的是统一施工,这就避免了在毛坯房单独装修时发生的扰民现象和装修过程中所带来的邻里纠纷,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4)由于存在进行集团采购的优势,可以在相同的预算情况下使用更好的材料设备,住宅的性能价格比提高;
5)从前期设计、设备选型、材料采购、验收到施工监控都有专业人员按照严格的操作规范把关,质量能够得到充分保证,精装修房讲究环保,能保证装修后的空气质量,避免有害物质过多损害人体健康;
6)购买精装修住宅时,消费者所购买的是完整的住宅产品,有明确的投诉对象,售后服务更加有保障。如果用按揭的方式购买精装修房,那么月供部分就包括装修的费用,那么也就等于装修费用采用的也是按揭方式,省去了自己装修一次性付清费用的压力。
4.小户型渐成新宠、精装修让其“锦上添花”
4.1在目前的住宅供应中,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户型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而现在具有“迷你小户型”之称的30-50平方米的房源,得到越来越多的购房者青睐,一房难求的现状在很多地区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房源总价款较低。近几年,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房价上升速度惊人,在房价一路攀升、巨大的价格压力下,众多年轻置业者将目光投向适用、节约型的小户型房源。
2)房贷利息不断累积上升,30-50平方米小户型可以选择不贷款或少贷款的方式购买。由于总房款低,因此还贷年限和所要支付的利息就自然少了很多。如果在市区交通便利的地方买一套这样的房子,不仅可以享受到成熟的商圈、完善的配套,在交通等方方面面的便捷,而且如果买到的是精装修房,还省却了装修的烦恼。
3)30-50平方米的小户型房源在市场中具有“好买好卖”的特性。据相关的市场数据显示,目标小户型针对的客户群,主要由三类人组成:首次置业的年轻人、外地移民和投资者。这其中,自住需求占据绝大多数。而这些自住需求群体,也正是每年住宅市场新增需求中占比例最大、增值潜力最高的客户群。。自住客户受经济能力的限制,而不得不先选择一套“低总价、小户型”的房产来满足初步的“安家”需求。而投资客户一方面正是看中了这种户型的需求量,另一方面也看中了小户型房价低、投资额度小、交易相对灵活等优势。
需求决定一切。从房地产市场表现来看,小户型可谓风头正劲。不仅有政府的“90/70”政策保障房源数量,开发商也开始用心琢磨小户型项目的优化之道,而很多业内人士更一致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向着小户型方向发展,小户型开发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具极大潜力。
4.2 “精装修”为小户型“添彩”
纵观小户型房源的市场现状,其存在价值已经被充分肯定,拓展空间也非常可观。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小户型房源在发展中也不断进行完善。。“精装修”让小户型更加大放异彩!
首先“服务高于一切”的今天,精装修已经成为房地产商增值服务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精装修作为彰显开发商品位、实现项目整体风格的一种方式,也渐渐得到了开发商的青睐。
其次,精装修让小户型的空间更趋合理化。空间对于功能的限制,可谓小户型的最大劣势。但是近年来,户型设计专家们一直致力于小户型房源的户型合理化问题,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现在,一间30余平方米的小户型公寓式建筑,甚至也可以做到“厨卫厅卧、四室全明”的居住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小户型房源的不足,提升了小户型的建筑品质。
通过统一设计装修后的精致空间,可以更好地实现室内的空间利用和环境装饰,而且可以省去业主的操劳,因而精装修的小户型越来越受到了购房者的青睐。
5.精装修时代的到来
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表示:“2010年,万科将全面退出毛坯房市场,实现住宅精装修化;2014年万科完全实现住宅产业化;到2015年,万科不会再用传统的施工方法,预计那时候一年的开工量,将在1300万平方米到1500万平方米。”
“精装修”做为住宅产业化中“绿色住宅”的必由之路,在住宅产业化的领军企业—万科集团的倡议及带领下,在全国范围推进低碳经济的呼声中,全面拉开了帷幕!
【关键词】绿色建筑 绿色房产 创新战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环境和健康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升,绿色生态成为21世纪房产企业发展的趋势。2008年7月在中国上海举行的第13届亚洲房地产学会年会暨国际研讨会中,众多学者对绿色房产的创新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绿色房产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绿色房产
绿色房产又叫作生态房产,既ECO-HOUSE,简称ECO,绿色房产的“绿色”是一种象征或是概念,并不只是一般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指能够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在不破坏环境及基本生态平衡下建造的房产。绿色房产能够为居住者创造接近自然的感觉,合理的布局,较少地使用合成材料,充分的利用阳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绿色的概念。将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相结合,创造健康、良好的居住环境,减少房产对自然环境的过度使用和破坏,实现人、房产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目标。
1990年,世界上首个绿色房产标准在英国,再到1993年,美国创建了绿色房产协会。随着绿色房产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受到重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我国于2006年也随之推出相应的绿色房产评价标准。
二、绿色房产的创新战略
国务院2005年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指出了绿色建筑的创新战略主要体现在关键技术和适宜性技术两个方面。随着绿色建筑创新战略思想的提出,绿色房产的创新战略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第13届亚洲房地产学会年会暨国际研讨会中,上海财经大学的华锦阳博士在《住宅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研究》中明确提出,近年来兴起的以绿色技术创新为龙头的绿色革命席卷全球各行各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住宅的环保、节能及结构质量问题,如何更多地关注从建筑材料的选择、住宅产品的建筑过程进行创新,满足各方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是住宅产业链上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论文探讨了绿色技术创新与房产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重要联系,从而体现了绿色房产创新战略的重要性。
绿色生态和绿色房产成为21世纪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绿色房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市场在宏观调控情况下能够进入平稳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企业具备充足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以及开发绿色概念项目。所谓的绿色产品,不仅是指楼盘绿的面积的大小,更应将资源节约、降低污染等方面作为考核标准,开发出节能、无污染、少浪费、高使用率的房地产产品,这也是居民生活品质和社会效应的重要体现。绿色房产创新战略,从房地产业发展的本质出发,发展绿色房产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三、实现绿色房产创新战略的措施
绿色房产创新,是建立在绿色建筑能够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又服务于绿色建筑本身的职能。绿色房产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主导,在响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人,坚持可持续发展,做好创新科研工作,是实现绿色房产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尽管世界各国对绿色房产都很重视,但作为房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每一个人民群众都对绿色房产有足够的了解。在保护契合生态环境的同时,遵循以人为本的重要指导思想,是绿色房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增加绿色房产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参与到绿色房产的发展创新中来,以人民群众为基础,才是绿色房产发展创新的不竭源泉。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一直都是我国的重要指导思想,在绿色房产创新战略上坚持可持续发展,不仅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保障,也能够维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绿色房产发展保障了现代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房产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三)加强绿色建筑的研究
绿色房产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绿色建筑的进步。对于绿色建筑,我国在人工环境的设计,与生态环境相融合,基础材料的创新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这就需要更多的努力来改善这一点。培养专业性的人才,对于环境设计拥有良好的方案,让建筑和生态环境的契合程度更高。加强绿色建筑基础材料方面的科研,创造健康、环保、低成本的新型建筑材料,为绿色房产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束语
近年来,绿色房产的发展有目共睹,创新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所在,绿色房产创新战略对于现代化房产发展至关重要。坚持做好绿色房产推广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加强绿色建筑的科技研究,是实现绿色房产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为绿色房产发展提供更多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华锦阳.住宅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研究[A].第13届亚洲房地产学会年会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优缺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装配式住宅的定义
装配式住宅是指工厂预制现场装配而成的住宅,它采用最新的冷压轻钢结构以及各类轻型材料组合房屋的各个部分,使其具备卓越的保温、隔音、防火防虫、节能、抗震、防潮功能。国内建筑普遍的做法是现场制作,该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能源消耗大、湿作业多、建筑质量不能保证等缺点。国外的住宅较多的是工厂预制现场拼装。这有利于实现住宅工业化。所以,普及装配式住宅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2 国内外装配式住宅发展概况
国外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预制装配住宅的加工和建设,其中包括有砌块建筑,大板建筑,盒子结构等等。
2.1国外装配式住宅发展概况
2.1.1日本装配式住宅
日本工业化住宅厂家很多,各厂家不断研究开发新型住宅,满足市场要求。但是,钢结构体系基本相同,只是在屋面、墙面选材、室内外装修及设备上有所不同。积水房屋株式会社在日本工业化住宅中占领先地位,专利产品预制装配化住宅B型在继承传统工法的优点基础上,把日本传统的木结构住宅改进成钢结构和合成板结构,并采用米制整数值的模数,B型体系提供了多样化自由设计以满足客户不同要求。
B型体系的主要特点:
1骨架采用钢结构,为提高防锈性能进行电着涂层。
2.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使用规格化的钢模板,工厂加工的钢筋,商品混凝土现场浇注。
3.墙面:在标准尺寸的钢框中竖向铺设板材,干法施工。
4.采用固有的模数:墙板标准尺寸高2.5m,宽2m,钢柱间距1m。也有工厂预制基础运到现场埋设。
2.1.2美国装配式住宅
美国的住宅建筑市场发育比较完善,住宅构件和部件的商品化、集成化较高,各种机械和仪器业也很发达,各种技术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很高。一般情况下,房屋构建在工厂制作成型以后,运到工地与其他各种建筑构建组成一个完整的住宅建筑。现场很少有湿作业,同样的工程建筑效率是国内目前建筑效率的数倍。并且由于美国的工业化住宅在管理机制上较为先进,能够把房屋作为一个最终产品来进行通盘的考虑和设计。所以,美国的装配式产业化住宅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和水平。
2.2国内装配式住宅发展概况
最近10年的发展,我国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配式住宅体系,即形成了以轻钢结构为主,以木结构、轻钢-木结构,轻钢-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轻钢-钢结构为补充的装配式住宅结构体系。并且,在住宅集成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探索。比如现在的远大住工,万科现在推行的装配式住宅的建设等等。当前我国的装配式住宅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装配式住宅所涉及的前期策划、施工建设以及后期物业等均不为所各相关配套行业所熟悉,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技术衔接问题。配套技术的整合正式装配式住宅推广的关键,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过程仍需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
3装配式住宅分类
3.1砌块建筑
用预制的块状材料砌成墙体的装配式建筑, 适于建造3-5层建筑,砌块建筑适应性强,生产工艺简单,施工简便,造价较低,还可利用地方材料和工业废料。 建筑砌块有小型、中型、大型之分。
小型砌块适于人工搬运和砌筑,工业化程度较低,灵活方便,使用较广。中型砌块可用小型机械吊装,可节省砌筑劳动力。大型砌块现已被预制大型板材所代替。
3.2板材建筑
又称大板建筑,是由预制的大型内外墙板、楼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装配而成。它是工业化体系建筑中全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类型。建筑内的设备常采用集中的室内管道配件或盒式卫生间等,以提高装配化的程度。大板建筑的主要缺点是对建筑物造型和以及建筑物布局有较大的制约性,并且小开间横向承重的大板建筑内部分隔缺少灵活性,在住宅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3.3盒式建筑
从板材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这种建筑工厂化的程度很高,现场安装快。一般不但在工厂完成盒子的结构部分,而且内部装修和设备也都安装好,甚至可连家具、地毯等一概安装齐全,盒子吊装完成,接好管线后即可使用。
3.4骨架板材建筑
由预制的骨架和板材组成,承重骨架一般多为重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有采用钢和木作成骨架和板材组合,常用于轻型装配式建筑中。 骨架板材建筑结构合理,可以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内部分隔灵活,适用于多层和高层的建筑。
3.5升板和升层建筑
板柱结构体系的一种,但施工方法则有所不同。 这种建筑是在底层混凝土地面上重复浇筑各层楼板和屋面板"竖立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子,以柱为导杆,用放在柱子上的油压千斤顶把楼板和屋面板提升到设计高度,加以固定。外墙可用砖墙、砌块墙、预制外墙板、轻质组合墙板等;也可以在提升楼板时提升滑动模板、浇筑外墙。升板建筑施工时大量操作在地面进行,减少高空作业和垂直运输,节约模板和脚手架,并可减少施工现场面积。
4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4.1设计形式多样
目前住宅设计和住房需求脱节,承重墙多,开间小,分隔死,房内空间无法灵活分割。而装配式房屋"采用大开间灵活分割的方式, 住宅采用灵活大开间,其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要具备配套的轻质隔墙,而轻钢龙骨配以石膏板或其它轻板恰恰是隔墙和吊顶的最好材料。
4.2功能现代化
(1)节能:外墙设有保温层,可以极大限度地降低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的能耗;
(2)隔声:提高墙体和门窗的密封功能,保温材料具有吸声功能使室内有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外来噪音的干扰;
(3) 防火: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防止火灾的蔓延或波及;
(4) 抗震:大量使用轻质材料,降低建筑物重量,增加装配式的柔性连接;
4.3制造标准统一
传统建筑物外表面若是依靠现场施工制成多种美观的图案,粉刷彩色涂料不出现色差且久不褪色,是十分困难的。但装配式建筑外墙板可以轻易做到这点。况且,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性能都可随时进行精密控制。
5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前景
装配式建筑在国外是大众化的产品。而在我国,到2010年前后,在设计、功能、生产、安装等方面也能够生产上述条件的装配式建筑。例如,一位需要购买房屋的顾客,走进一家房地产公司,公司他的要求就很快能装配一幢符合要求的住宅。目前我国钢产量较大,价格也不高,完全可以在建筑市场上大量使用。 如果采用钢结构,配以石膏板、轻钢龙骨、岩棉、彩色外墙板、塑钢门窗、彩钢复合板等材料制造装配式房屋,无论从价格上,还是从功能和舒适性上,都将优于现在的砖混和混凝土结构房屋。并且现在万科、远大住工等一批国内企业已经开始积极的推广装配式住宅,并且有了一定的成果。看来,装配式建筑将是我国房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童悦仲.美国的多层轻钢结构住宅[J].住宅科技,2004年,(11)
[2]徐磊.加拿大轻钢结构住宅体系[J].上海建材,2001(6).
[3]杨聪武,冯铭.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设计探讨[J].建筑结构.2011.
[4]舒畅.钢结构住宅技术经济分析及其产业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5]韩俊强.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6]孙广秀,马晓蕊,张卫琴,孙林.建造装配式住宅推进住宅建设工业化[J].住宅科技.2010(12)
[7]潘璐.中国产业化住宅产业化面临的障碍性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
[8]高颖.住宅产业化一住宅部品体系集成化枝术及策略研究[D].申请同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确立了GDP增长7.5%的目标,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固定投资比2012年增速提高两个百分点,达18%。
“十”后,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两会”期间各界瞩目的重要议题。发改委在3月6日向“两会”记者表示:城镇化所需的投资是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3年城镇化率将提高到53.37%。据《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初稿,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将在未来十年拉动40万亿投资。资本市场也认为,城镇化将是未来10年中国建筑业的一项长期利好政策。
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住房和城市基础设施、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及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方面;《2012-2013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投资报告》中,估计2013年轨道交通线路投资规模将超过2800亿元;2013年全国铁路投资650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200亿元;在房地产业虽然上个月国家及各地公布了“国五条实施细则”,对地产市场有一定的影响,但今年国家安排新开工保障房630万套,建成470万套。另外,超高层项目推动区域发展在我国经济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2012摩天城市报告》中指出,我国在建的摩天大楼总数已超过200座,5年后我国将拥有800座摩天大楼,其中80%将建在经济不发达的内陆地区。这其中的市场机遇、市场容量十分可观。
今年1月1日,国发办1号文件转发了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要求,“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的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于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推动建筑工业化,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这也为行业企业推进技术革新、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但也要看到当前的经济环境仍错综复杂,通胀风险犹存,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结构失衡问题仍严重。4月初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09%,较二月份上涨0.8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市场预期。在建筑业,近几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虽然保持了平均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尽管市场容量仍十分巨大,但增速已有所放缓。
在我们行业上游的钢铁企业,据2013年中国钢铁企业协会年会报告:中国钢铁企业已将进入平稳增长的发展期,钢材市场不可能再出现以前每年10%以上的增速,每年钢产量的增长速度可能保持在2-3%左右,钢年产量将较长时间维持在7-8亿吨水平,较长时期处于“高产能、高成本、低价格”的状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4月1日的报告显示,3月份钢铁行业PMI指数为44.6%,处于荣枯线下方,重回收缩区间。这也说明了宏观市场环境积极因素和隐患并存。行业企业要认真研究分析,既要抓住机遇,又要重视发展质量与效益,在绿色建筑、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建筑工业化方面有所突破。
二、钢结构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1.钢结构行业的基本情况
目前工商登记从事钢结构的企业超过10000家,其中拥有固定生产场所并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有5000家左右,年产能5万吨以上的有40多家企业。这得益于我国的改革开发和建筑市场的超高速发展、钢铁产量的突飞猛进,行业的整体规模、装备水平、技术创新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协会会员企业登记近千家,副会长单位4家,委员会副主任单位25家,名誉副会长单位4家,常务理事单位34家,理事单位101家。行业从业人才超过60万人。
(2)行业产能情况:
从表中可见,钢结构全行业的产能仅占全国钢铁产量的4%左右,行业前40家产能占全行业的22%左右,说明:①行业仍处于高度的不集中状态,属于粗放的发展阶段(年产能超过5万吨仅40家企业);②对比世界发达国家钢结构占年钢铁产量10%以上,美、日等国家甚至20-40%,我国行业仍处于成长期。
显见,行业新涉足的住宅、桥梁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轻钢工业厂房平均三年的占比1/3左右,在钢结构中仍有一定的份额。
从行业看,建筑钢结构约占55%,工业厂房占比51%,超高层占20%。
2.行业的技术创新
钢结构是建筑业中科技含量最高部分之一,其自身的特点更易于工厂化、机械化、信息化和产业化,钢结构建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取得了与世瞩目的成就。现在可以说我国钢结构建筑综合技术水平已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甚至有些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也推动了我国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至2012年我们会员企业拥有省、部级以上的工法、专利、科技进步奖700多项,是我们行业的宝贵财富。
3.海外市场发展情况
尽管国际海外市场不容乐观,但我们的行业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他们以全球视野的产业远见和振兴民族产业、助力“中国制造”的崛起的担当精神,2012年会员企业海外市场完成20多万吨产能,60多个亿的产值,海外市场的开拓正稳步进行。
4.劳动力及人力资源情况
对会员部分企业进行抽样调查。
企业劳务用工基本情况
可见,90后的劳务已成为企业用工的主力队伍,初、高中教育程度占比80%以上,工厂车间的务工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已占比10%以上。
调查发现一级建造师数量相对较少,68%的行业企业一级建造师的数量少于6人;熟练技师占比焊工比例较少,平均不到5%。
三、钢结构行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钢结构有一定的发展,从业的企业也达近万家,但年产能超过5万吨也仅有40多家。多年来钢结构产能一直在占钢铁产量的4%左右徘徊,前40家企业产能占比行业的1/4不到;企业分布不均衡,华东、华南集中了88%的企业,而中西部地区屈指可数。行业集中度不高,仍处于一个粗放的成长期。
钢结构住宅已研发了十数年,产业化仍未达成,市场仍未接纳;行业市场仍不规范,特别是轻钢市场无序竞争,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行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工程款拖欠现象严重,调查显示80%的企业不能按合约及时回收工程款;现行的工程总承包方式和行业资质准入门槛的设置缺陷,挤压着企业的利益空间,限制了企业扩大再发展;尽管钢结构行业有50万从业人才,但建造师和熟练的专业技工的短缺已成为发展的瓶颈。
四、2012年钢结构行业工作回顾
回顾2012年,在协会的领导下,钢结构委员会认真落实了“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围绕年度工作的重点、关注行业的热点、解决企业的难点,组织钢结构行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行业当前发展规划及相关技术政策的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
上报的“关于《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建议的报告”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采纳:在国发办[2013]1号文件,转发的发改委、住建部制定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要求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钢结构等建筑体系。
向住建部报送的《关于在保障性住房推广钢结构体系的建议》,得到部领导的关注和批示;协助住建部相关部门召开保障性住宅采用钢结构体系的专家、企业座谈会。
围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修编工作,主动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行业诉求,并组织召开“钢结构建筑绿色评定标准专家、企业座谈会”,行业专家学者与修编组就钢结构建筑的绿色特性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讨论;相关部门已将协会列入参编单位。
配合“两会”代表完成议案、提案的资料收集与整理:陈华元等八名人大代表提交了第7390号建议《关于大力发展钢结构产业,促进城镇化发展与建筑工业化的建议》;政协代表、行业专家郝际平提交了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609号《关于发挥钢结构建筑优势、加快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第4641号《关于加大钢结构产业扶持力度》的提案。
2.扎实开展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课题的研究工作
2012年住建部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推进研究的软科学课题正式下达给协会,委员会根据协会的安排制定了课题推进的具体工作计划,成立了课题研究专家组。
组团赴日对日本的钢结构住宅发展经验和技术成果进行了学习考察,分别考察日本大和住宅株氏会社、日本鹿岛建设研究所、日本钢铁生产企业资质评价中心,并参观了建成房屋、实验基地,与相关科技管理者进行了多次的交流会谈;组织专家深入企业研讨,使课题研究和产品载体相互促进,10月、11月分别在包头、长沙参加了技术交流与总结会,组织专家、企业家对钢结构住宅的技术、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研讨、交流。
3.夯实了行业基础管理工作
组织召开了行业大会。2012年在浙江绍兴召开的行业大会,主题突出,总结了行业发展的经验和成绩,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并进行了关乎行业发展的高峰论坛和年度技术交流;进行了配套企业及产品展示。
组织召开了主任工作会议。于2012年12月,召集了副主任单位,对行业面对的新形势、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及对委员会的工作要求进行了研讨。
开展了行业争先创优活动。开展了第十届“中国钢结构金奖”的申报和考评工作,经审查评出金奖工程209个,评出优秀建造师146名,推荐出行业前30强企业排名,开展了2012―2014年度“行业定点企业”的申报、评选工作;对16名个人和15个企业的行业科技创新事迹进行了收集、汇总和表彰;通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选,选出2012年钢结构十大优秀企业家。
加强对会员企业的管理和服务。2012年新发展会员38家;评选101家新一届金属结构协会理事单位。
开展了行业培训工作。2012年5月组织了“钢结构工程质量通病预防和控制”培训班,参加280人次;8月组织了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宣贯培训班,培训60余人次;11月组织了钢结构行业培训座谈会,召集山东、河南、北京、内蒙、湖南等省市9家企业进行座谈;开展了企业需求的针对性培训工作,已对四家企业(北京东方诚、山东万事达、河南天丰、山东华兴钢构等公司)330人次进行培训。重视专家队伍建设。2012年新增补44人为专家委员会专家。
在一些企业和工程现场召开专家研讨会,组织200多人次专家深入工厂、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各类施工方案评审;经委员会推荐共有16名专家入选住建部新调整的建设工程资质专家库。
4.加强了与地方、兄弟协会合作
参加了香港营造师协会成立15周年庆典活动、上海建筑钢结构论坛、广东东莞第三届钢结构产业高峰论坛;邀请了港、澳、台协会同仁参加了年度行业大会。
5.加大了行业宣传力度
一年来在“在中国建设报、中华建设报、建筑时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等主流刊物杂志发表钢结构文章报道36篇,在协会网站和钢结构网站报道60多篇;重新对钢结构官网进行改版,发表各种技术论文和技术资料129篇,为企业搭建了新产品推荐平台和VIP黄页,开辟了专家咨询服务平台。
五、2013年钢结构行业工作要点
2013年工作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十”精神,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协会的领导下,积极引导行业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认真落实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进一步推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工业化、装配化,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发挥力量。具体抓好以下七个方面主要工作:
1.继续推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推动行业绿色建筑、工业化建筑的进程
继续完善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软课题的结题工作;联合开展钢结构住宅产业联盟活动;持续跟进“绿色建筑评定标准”的修编工作,和“工业化建筑评定标准”的制定工作(协会已被选为这两个标准的参编单位)。
2.完善、规范行业资质、标准
完成“金属屋、墙面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开展金属屋、墙面企业产业联盟活动,开展钢结构总承包资质的试点。
3.强化行业培训工作
行业培训按基、中、高三个层级进行;对基、中两个层级,要先下企业调研,根据企业的需求开展订单式的培训,组织行业基础管理培训及技能培训,改善行业基础管理人才和技能工人短缺问题;高级培训开展诸如EMBA的高端培训、应企业和专家要求举办行业信息化管理论坛(BIM、物联网、可视化虚拟技术等)。
4.发挥好专家队伍作用
组织好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扩大会议和专家会议,安排部署今年专家委员会工作计划;组织专家服务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咨询服务;加强专家队伍的建设,广泛吸收中青年、中西部地域、科技研究应用前沿(如绿色建筑、钢结构住宅体系、信息化应用等)的人才,加入专家团队;根据专家对行业的服务、行业发展的贡献情况,授予专家“资深”、“终身”等荣誉称号。
5.加强协会的基础管理工作
认真做好行业的统计工作,为会员企业的发展当好参谋;组织钢结构配套企业和产品的展示活动;组织2014―2016年度的定点企业的申报工作;做好《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评选章程》的修订工作,维护好“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这个协会、行业的品牌,入选的工程必须是社会认可,并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组织召开2013年度委员会主任工作会;吸纳增加新会员企业50家以上,要吸纳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
6.加强协会间的工作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加各地方协会活动,要将我们委员会主要活动计划发给各地方协会,同时收集各地方协会主要活动计划,增进相互的交流;会同港、澳、台协会与新加坡钢结构协会进行交流,探讨成立国际间钢结构产业联盟的可行性。
7.社会扶贫
认真按住建部的要求,发挥行业委员会带领企业和行业专家作用,积极主动开展对湖北团凤县的钢结构技术扶贫工作。
摘要:本文对我国生态建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指出我国生态建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生态化的思想是人类的取向和必然选择,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牛态工程是既古老又年轻,既通俗又深奥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到农业生态工程、生态,及生态城镇建设、节水与废水处理及利用、山区小流域治理与开发等众多领域。生态建筑作为其中的一个领域引起建筑界的高度重视,其作为一门学科诞生至今不过40多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尔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成为Arcology,即生态建筑学。此后麦克哈格、吴良墉等建筑师开始了生态建筑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生态建筑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
在20世纪80年代顾孟潮就提出了“未来的世界是生态建筑学的时代”的观点,1994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锄,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我国环境保护运动日益扩大和深人,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展开。1996年3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推出两大举措:一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二是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在九五期间重点治理淮河、海河、辽河等的污染。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重点资助课题”,1998年又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列为重点资助项目。2000年我国颁布了《建筑节能技术政策》;2001年,建设部通过雄录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贝邸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内涵;2001年开始实行仁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1年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删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防污染、保护生态为主题,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人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函待解决的课题。
3、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
三、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思路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未来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2、善于因地制宜,尊重环境属性。
根据生态学的进化论,生态建筑设计包含着资源的经济利用问题,其中首要的是土地的利用问题。今后城市的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生态建筑设计强调与环境具有最佳关系,对环境破坏最小,一并充分发挥环境效益。与环境互选共生、共同增长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的选择做到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的环境特点以及当地的地理与气候特征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
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调。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人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生态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人是自然环境的一分子,人的活动必须建立在生态化的基础上,必须与环境建立起一种新的结合和协调关系。从建筑设计到建筑建造、使用、报废的全过程中,生态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与以往建筑设计相同,生态建筑应致力于为人类提供品质最佳的空间和环境,即使建筑本身对环境污染很小,极为节能,但如果人们的各项活动无法在建筑空间中顺利展开,其空间的存在与人的功能需求格格不人,这样的建筑无疑是失败的。生态建筑的功能应更趋合理,空间更加宜人,更有助于使用者与自然环境间的交流。它应该具备更良好的物理环境,尽可能地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并具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增加“绿色”面积,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建筑外部与自然相呼应,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应绿色化,即通过精心的室内设计,将室外的绿色引人室内环境。绿色植物可以制造氧气,吸收各种有害气体、虑尘、调节湿度、温度、减少噪音等。生态建筑的兴起为绿化环境开辟了广阔天地。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使室内空间室外化,运用绿化、水面等划分空间,这些设计手法在建筑创作上最为常见。如建筑物内的共享大厅、内庭院,在其上部加一个可调节的开启式屋顶,根据时间季节的变化,由计算机或人工控制,达到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又可使室内外空间连成一体。另一种设计手法也被建筑师经常应用:屋面绿化。不仅美化了环境,获得了良好的景观,而且对屋面刚性防水有维护作用。生态建筑在保护生态平衡、提高人居的自然度方面大有作为。
根据以上发展思路,生态建筑设计对策可以在以下几个具体环节上进行操作。
首先,在宏观环境方面,城市规划设计要根据生态原则了解城市发展的自然过程,用它来指导土地的利用和开发建设,同时协调好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空间利用方式、强度、结构和功能配置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区域规划,则要与城市整体环境所设立的系统相衔接,研究探讨城市改造、更新过程中的复合生态问题等。其次,在微观环境方面,如单体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建筑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由于微观环境方面极具广泛性和灵活性,所以,其具体途径和式、法非常丰富,蕴含着广阔的创造性生机。
另外,要完善生态建筑设计法律和规范。法律规范是建筑设计的基本依,直接影响我国生态建筑研究的战略方向。在生态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仲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M-)、《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Z}、佚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R113等法律法规,对我国节约建筑能耗,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通过立法对建材选择、每平米能耗标准,对生态技术研究、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进行规范,不仅使建筑设计中采用的生态策略具有法律依,而且限制不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鼓励有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从而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论文摘要:简述了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基本概况以及发展历程,介绍了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议,对推动全球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到今天,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绿色建筑已成体系,并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1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绿色建筑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绿色建筑”概念的具体化,使绿色建筑脱离空中楼阁真正走人实践,一套清晰的绿色建筑评价系统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发展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价系统,为绿色建筑的实践和推广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如美国LEEI〕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英国的BREEM评价体系、日本的〔;ASEBEE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澳大利亚的NAPERS建筑环境评价体系、加拿大等多国GBTooI,挪威的EcoProfile、法国的ESCALE、中国台湾省、香港地区也相继推出了针对绿色建筑设计的评价体系。这些评价体系制定了定量的评分体系,对评价内容尽可能采用模拟预测的方法得到定量指标,再根据定量指标进行分级评分。对于难以定量预测的内容,采用定性分析、分级打分的方法。这些评价体系的制定及推广应用对于推动全球绿色建筑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绿色建筑评价工具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注重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评价工具也由早期的定性评价转向定量评价;从早期单一的性能指标评定转向了综合环境、经济和技术性能的指标评定。
2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历程
2. 1国家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
1994年我国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同时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
1996年又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保证措施。
2001年始,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制订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试行稿),同时多家科研机构、设计单位的专家合作,在广泛研究世界各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特点,完成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价体系”的制定,并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价手册》、《商品住宅性能评定方法和指标体系》。
2002年10月,科技部的“绿色奥运建筑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立项,课题汇集了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北京市城建技术开发中心等9家单位近40名专家共同开展工作,历时14个月,于2004年2月结题。
2005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发展中心与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物理所等科研机构成立了项目工作组、专家组和标准编制组,完成了《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技术要求—生态住宅(住区)(征求意见稿)》。
2005年10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清华大学、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参编,建设部科技部印发《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2.2各地区节能住宅评价标准和生态住宅的建设
基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成果,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也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体系的集成研究和应用实践,制定了地方性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例如上海市就于2003年1月出台(上海市生态型住宅小区建设管理办法》,而后又制定了《上海市生态型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
2005年11月,为适应生态住宅的发展实际需要,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和环保局委托上海市建科院,同济大学等高校对《上海市生态型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进行修改,形成新一轮的成果。
3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思考
对比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制定过程中的不足和欠缺应当成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完善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3. 1由总则走向细则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相对滞后,目前还仅限于住宅,对于其他大量的公共建筑和旧住宅改造项目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走在绿色建筑研究前沿的发达国家,已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更为系统地分类。如日本的CASEBEE陆续完成了用于既有建筑物的《CASEBEE既有评价工具》、用于短期使用建筑的《CASEBEE一临建。评价工具》和用于改修建筑物的《CASEBEE一改建·评价工具》以及用于评价热岛现象缓和对策的《CASEBEE一H"评价工具》。制定更为系统和专项的评价体系,将是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走向完善的必然趋势。
3.2由引导走向监督,定性走向定量
由于我国绿色建筑尚属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技术政策法规体系支持。在评价系统的起步阶段,评价系统的制定应以引导鼓励新技术及新材料的应用为主。如由于国家对太阳能发电并人国家“大电网”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导致太阳能利用技术在我国长期处于太阳能制热的低水平利用状态,太阳能光电技术一直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无法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所以在现阶段,评价体系的制定应主要考察是否具有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否采取了适宜的生态技术措施等。随着相关技术政策法规的启动出台,评价重点将由鼓励引导走向监督落实。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范刚刚颁布,绿色评价所需基础数据较为缺乏,使得定量评价的标准难以科学地确定,随着今后有关的基础性研究的开展,再逐渐改进定量评价的内容。
3. 3实行第三方认定制度
根据国外评价系统运行的成功经验,必须有一个专门的、独立于建设单位的组织对评价系统负责,提供“公平、公正、专业”的第三方认定,为参评客户提供咨询、组织评价过程、给予评价认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本身的科学与公平,使过程控制落到实处。例如日本在“国土交通省环境行动计划”的影响下,出台了用;ASEBE}对建筑物进行评价的第三者认定制度和;ASE-BEE评价师认定制度,保证绿色建筑评价公平、公正的落实。
3.4由阶段评价走向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
目前我国的国家或地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制定将重点放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这与我国借鉴国外经验有关(主要是美国LEEI)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达国家的建设管理和运作模式通常是一个综合建筑事务所总承包整个项目设计,建筑师向业主负责,形成开发策划、设计、施工一体化。国际上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对最终结果进行控制。如在BREEAM,LEED和G13Too1中几乎都只有施工废物处理的条款涉及到了施工阶段。
在我国,施工阶段扮演了一个较为重要的角色,施工单位独立于设计单位,两者各有分工,各负其责。对施工阶段的评价是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应从重视建筑物规划设计阶段的评价走向基于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理念的全过程控制。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住宅人们除了关注楼层、面积、平面布置等因素外,同时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住宅设备功能设计上。给排水系统作为住宅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对今后住户的装修、日常使用与维护将产生重要影响。
1.给水系统
1.1给水支管的敷设
一般住宅给水支管外径de≤40mm或dn≤32mm,分户支管至用水点的管道如沿室内楼板下吊设,必然要求设室内吊顶,管外壁还应有防结露措施,给住户装修带来不便,毕竟不是所有的用户都想设吊顶。所以规范规定:给水支管宜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且支管外径不宜大于25mm。为了满足规范的要求,给水支管入户后即接入分水器,分水器暗设于厨房或卫生间墙体内,通过分水器后接往各用水点支管管外径均可控制在25mm以下。管槽可以在楼地面施工时预留,槽深大于等于支管外径。管道嵌入管槽里,并用管卡将管子固定在管槽内。墙体内埋水管,要做到合理布局,槽内抹灰圆滑。提倡在管槽内做防水,管道施工完毕,并经水压试验合格后,由土建统一抹灰,并在楼地面上统一用红漆标记出管道走向,并向住户交待清楚以防装修时破坏管道。
1.2水表的设计
长期以来,我国住宅水表均设于室内厨房或卫生间等用水集中处,用水点较多且分散。近年来,水表设于户内而引发的诸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入户抄表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及可能导致的入户抢劫;使住宅私密性及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管理人员抄表不易且抄表劳动强度大;个别用户偷水而管理部门无法制止及处罚等。由于这些问题的产生,水表出户已成为必然的选择。自动抄表系统应运而生,自动抄水表系统属于一种智能化建筑技术,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该系统的技术日臻成熟,它代表着未来住宅产业发展的潮流,自动抄表系统是利用当代微机技术、数字通讯技术与水表计量技术的完满结合。论文格式。集计量、数据采集与处理于一体,将城市居民用水信息加以综合处理的系统。此系统计量准确、收费便捷,既可节省人工又可减少供水部门与客户之间的纠纷,它不但能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也适应用户对用水计费的新需求。同时,由于水资源日益紧张,对于水费的分段收费(超出基准水量的部分收取较高的费用)已迫在眉睫。自动抄表系统对于这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2.同层排水系统
2.1厨房排水管道设计
厨房洗涤池排水支管可直接在楼板上接入排水立管,取消厨房地漏或设侧墙式地漏.这样做可以使下水管道每层水平分隔,如有漏水则不影响下层住户,检修时也可以独户进行。
2.2卫生间排水管道设计
为了满足现代住宅对卫生间排水管敷设方式的基本要求,国内先后出现了垫高卫生间地面敷设排水管的排水方式、后排水方式和下沉卫生间楼面敷设排水管的排水方式,这三种排水方式目前在国内同时存在。
垫高卫生间地面敷设排水管的排水方式适用于受建筑专业布置位置影响的卫生间和旧房卫生间改造以及加设卫生间等:
后排水方式适用于小康以上住宅卫生间;后排水方式,它的水力条件相对较差,坐便器冲洗不干净,用水量较大,同时还存在着侧式地漏容易排水不畅、污水返溢等问题急待解决。
下沉式排水方式使卫生间的布置更加灵活和方便.满足各种品牌和档次卫生器具布置的需要,增加的费用也不多,较适合商品化住宅卫生问布置的需要,而下沉式排水方式的关键问题是下沉后结构层楼板积水的排除。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考虑采取这些措施:严格做好卫生间地面的防水处理及下沉室四周的防水处理;卫生间内所有给排水管道应经严格试压注水试验后方可暗封管道;建议在下沉室侧面设置侧排地漏,以排除可能出现的积水。这些问题都应在大规模将新技术应用到普通居民的住宅建设当中前加以充分考虑。
3.消火栓给水系统和喷淋给水系统
3.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一类高层住宅的设置“盲区”
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后面简称《高规》)第2.0.11条对“高级住宅”的解释为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住宅。根据此解释,“普通住宅”可定义为建筑装修标准一般或不设空气调节系统的住宅。《高规》第2.0.11条条文说明给出了衡量住宅级别的四个原则,一是看装修复杂程度,二是看是否有满铺地毯。三是看家具、陈设高档与否。四是看设有空调系统。四者均具备,应视为高级住宅。
《高规》第2.0.8条对“商住楼”的定义为底部商业营业厅与住宅组成的高层建筑。商住楼由于有底部商业营业厅。火灾时火势蔓延快、疏散困难、扑救难度大、火灾隐患多,因此,消防要求相应比普通住宅严格。
《高规》第7.6.2条规定,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普通住宅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一类商住楼的公共活动用房、走道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按《高规》7.2.4条规定,不要求一类高层住宅和一类高层商住楼设置消防卷盘。综合以上几条《高规》中的规定,不难发现.各条规定均对一类高层普通住宅的消防等级设置比较低。但是。现代家庭住宅装饰和家具陈设越来越五彩缤纷,室内存在大量可燃物.家家均存在火灾隐患。而且楼层多。住户集中,火灾危险性也较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扑救复杂,损失巨大。
及时扑灭初期火灾,控制火势蔓延.保障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住宅消防系统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每个楼层增设消防卷盘就可以在居民发现初期火灾后进行自救,以此来及时有效地扑灭户内初期火灾。
即便是在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一类商住楼走道上设置了自动喷水灭火喷头,但对于户内火灾也鞭长莫及,控制不了户内初期火灾。这种情况下,如果仍按《高规》的做法不设置消防卷盘,那么仅仅能保证居民逃生的安全,可以有一条安全逃离火灾现场的通道.但是居民家中的财产安全就无从保障。论文格式。因此.为了更好地从“人”的角度来推广新的住宅给水排水的技术,笔者认为应在一类高层住宅内设置消防卷盘,使居民在火灾发生的初期,可立足于自救。论文格式。
3.2住宅喷淋灭火系统
住宅喷淋系统是一种在住宅建筑内安装的自动快速反应的喷水灭火给水系统。它可不依赖于人,早期发现、及时控制家庭内的火灾,是防止住宅内生命和财产遭受火灾损失的有效装置。
《高规》第7.6.2.4条规定,高级住宅的居住用房应设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而对普通多层及高层住宅均没有涉及。随着我国住宅数量的剧增以及住宅内火灾隐患的增加。住宅火灾数量也将相应上升,早日将住宅喷淋灭火系统引入国内并且制定相应的规范,对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因此,笔者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着手研究将其纳入规范。按地域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及住宅的类别逐步实施.开始可以考虑在沿海一带经济发达的地区积极宣传住宅喷淋灭火系统,鼓励有条件的个人安装住宅喷淋灭火系统。
4.建筑节能(节水)
中国是个缺水的国家,水资源是重要的资源。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实施节水的措施。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在建筑工程(小区)中,广泛应用各种节水型器具,推广中水回用、污水再生利用、雨水集流利用技术;倡导节约用水,对超过用水定额指标的实行累进加价收费制度等。
5.结束语
自动抄水表系统、同层排水系统、住宅消防及喷淋系统是众多新技术、新理念中大家关注的热点。这三种技术的应用对人们居住条件的舒适性、实用性、安全性和私密性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既保证住户利益不受侵害,同时又保证不侵害别人的利益,能同时满足这两方面要求的技术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