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美术教学论文范文

美术教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美术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美术教学论文

第1篇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作品的成形和心理经验的整合已经不分彼此。这里不妨将此观点引申到美术课堂教学的范围中。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经验,即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紧密联系,不能脱节。要做到让学生在所学书本知识与个人生活经历之间建立一种认知联系,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的经验,越是与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联系得紧密,教学就会越有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现代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帮助、引导学生很好地把个人直接的生活经验与间接的美术教材知识融合在一起。从这个角度来讲,融入艺术治疗的美术教育就发挥了极大优势。具体举例来说,当学生绘制作品的时候,其艺术表现形式就不再是一个定式,既可以画得具象也可以画得抽象,可以画得很丰富,也可以画得很简单。总之,艺术创作重在内心的表现、感情的抒发和精神的独立。

2.尝试以积极取向为切入点,规避其病理性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发现目前国内针对艺术治疗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一直存在一种病理性治疗模式的倾向。近10年来,国内已有的艺术治疗项目多应用于特殊教育、校园心理辅导、灾后心理干预、精神病人辅助治疗、成瘾者的辅助治疗等领域。在笔者看来,当艺术治疗被应用在普通美术教育中,教师工作的重点就不能完全放在一些外在的紧张性刺激给学生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上,而应该以积极的心理学视角为切入点,将艺术治疗与学校美术教学相交融,这是更为可取的方式。举例来说,在教师运用绘画投射分析技术时,把绝大部分画作中的积极元素用对应的积极概念加以解释,将相对消极、负面的元素及对应的消极解释也罗列出来,并将其解释转化得相对积极或中性一些。在积极心理学产生以后,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艺术治疗还是一个全新的应用、实践和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通过校外资源深化课程影响

第2篇

因人而异的艺术素养培养模式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力和兴趣,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以寻求正确的发展方向。

1.学校情景式教学。

积极发展和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大力改进职校美术教学方式,加强师资力量,提高美术教学设备质量,组织多种形式且与艺术素养有关的各种课外活动,定期做好教学后期的总结和检查,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2.内外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积极地将课外活动引入美术教学中来,实现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活动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大力发展研究型、兴趣型、综合型等多种形态的艺术教学体系,将传统美术专业知识的教学与艺术素养的培养相结合,推动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比赛培训等课外的柔性艺术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培养艺术素养中能够达到虚实结合、刚柔并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艺术素养融入课堂的培养模式。

教师在进行美术专业知识的教学时,可以适当的增设一些有关艺术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例如《美学》、《艺术考察》等。并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发掘出来,讲解给学生听,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更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进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艺术素养的培养,例如多媒体网络技术、电子白板等。

二、综合美术和其他学科的资源,促进职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美术知识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要积极而又充分的考虑美术教学的真正目的以及美术课堂所具备的特点。现阶段,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极具探究精神和创造力以及艺术素养高的新型人才,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符合现当代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是美术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也是教育界的主流趋势之一。所以,积极促进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资源是加强教学资源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更能有效的促进艺术素养的全方位发展。教师要立足于当今社会发展背景,将我国传统的文化融入到美术教学之中,将美术教育作为桥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美术专业知识以及与美术有关的内容,并将其进行科学的综合,逐渐形成以美术教学为主体,其他学科为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多角度的进行思考和学习,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做到全面的认识美术,将美术教学的特征、美术表现出来的相异性、美术发展的规律等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不同的学科资源有联系的放在一起进行详细的分析,例如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就是以几何图形为基础创作的。这就有机的结合了数学和美术两种学科的知识。

三、加强学生美术修养,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首先,理论知识丰富美术修养,为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奠定了基础。在职校美术教学课堂中,我们要关注的是对美术的学习和艺术熏陶的作用。教师应当避开传统教学模式,泛泛的理论知识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要积极挖掘美术教学中的亮点和艺术魅力,并将其呈现在课堂之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中感受艺术的发展、学习我国和外国的各个美术学派的风格和特点、了解艺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在美术作品中感悟美、欣赏美,为培养艺术素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在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师也要积极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其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作品的创作。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将学生带入“美”的世界中去,让他们将自己的实际生活同美联系在一起,并用自己的感悟和绘画方式将这种体验表达出来。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感知、通过自己创造力以及想象力的不断提升,艺术素养也在不断的上升和提高。最后,在作品中发现艺术的美,在课堂外培养艺术素养。美术教学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到各种与美术相关的活动中去,去观看画展、参加美术比赛、拜访一些名家倾听绘画心得,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不断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

四、结语

第3篇

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我国现阶段的小学美术课堂还存在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无论在教材的选择还是课堂教学的设计上都缺乏创新意识,这就使美术课堂缺乏活跃的氛围。小学生的课堂实践是按照固定的形式开展的,长此以往会严重束缚小学生个性的发展,也就无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设备不够健全,导致教学手段落后一些学校没有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美术教学方面,这就导致美术课堂没有完善的教学环境,同时缺少先进的教学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单纯依靠教师对新知识的讲解,以教材中的范例为学习道具,小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地听完并听懂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因此,应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改变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小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成为当下基础美术教学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3.受固有教学模式影响,教学观念落后由于受固有教育模式的束缚,即使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科目,但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思想依旧是一些教师的主流教学观念,这就使教材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置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轨。同时,固有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课堂中心的,教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开展课堂教学,而忽略了课堂的主体——学生,这就使美术课堂毫无生趣可言,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不感兴趣。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途径

1.创新课堂教学设计,突破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一,明确课堂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给予学生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并为其创造相对放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要使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意识完美融入小学基础美术教学,就要求美术教师运用情境教学,创建美术课堂情境,从而提升小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2.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只有不断丰富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才能突破以往美术课堂教学的局限,将现代绘画艺术融入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丰富绘画的具体内容,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3.提高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更好地将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意识融入课堂教学,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对现代绘画艺术要有深刻的认识及见解,强化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为提高自身专业美术功底而持续“充电”,真正掌握现代美术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从而完成美术课的基本教学任务。第二,小学美术教师要实事求是,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选择相应的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并关心学生,从而激发小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第4篇

论文当中引用的学术文献资料,是体现了科学的继承性和论文作者对前人研究结果的尊重,也为读者提供了检验论文是否有价值水平的重要意义。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美术教学论文参考文献,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带来帮助。

美术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陈萍.莆仙宫庙壁画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郑芳芳.明清易代背景下的清前期人物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骈岑.3~6岁儿童绘画表现能力发展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4]林颖.中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教育的若干问题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2

[5]黄菁.民间美术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与拓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2

[6]王雅欣.探寻学龄前校外儿童水粉画教学的新思路[D].福建师范大学2014

[7]王艳梅.清代杨柳青人物题材吉祥画的艺术特色[D].福建师范大学2012

[8]王盼美惠.5-6岁幼儿绘画表征特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9]陈艺红.男权世界中的女性世界[D].福建师范大学2010

[10]刘德宾.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05

[11]张玲.从林风眠的调和论看近现代中国画的中西融合[D].福建师范大学2004

[12]毛蓉蓉.中国人物画造型的传承与时代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3]黄霖清.论形成(影响)现当代中国人物画造型特点的若干因素[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4]柳健.以幼儿认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色彩启蒙教育研究[D].聊城大学2014

[15]秦芳.以绘画视知觉视角下研究4-5岁幼儿绘画语言表达特点[D].新疆师范大学2014

[16]王蓉蓉.三大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8

[17]郑艳.中国“学院派”美术教育与传统美术教育之间的架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8

[18]倪婷婷.德化现代陶瓷艺术性弱化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9]张永海.画中的人生与如画的人生[D].福建师范大学2008

[20]洪文峰.花枝春满天心月圆[D].福建师范大学2010

[21]吴晨阳.一脉相承-浅析两宋至现代闽籍中国画人物画家绘画风格中“线”的继承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1

[22]曾春丽.初探福建工艺美术对福建本土中国画画家画风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1

美术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孟艳双.北宋山水画审美思想在现代城市山水画中的运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4

[2]陈跃.数学多媒体教学初探[J].职业.2010(23)

[3]伍健.多媒体数学教学软件的创新与应用[J].南昌高专学报.2011(02)

[4]葛晋,张文敏.多媒体数学教学探析[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

[5]金昊.多媒体技术辅助立体几何图形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6]田毅.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3)

[7]李芹.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高专学报.2005(04)

[8]吴华,宋西红,盛晓明.网络多媒体课件系统与数学教学的整合[J].数学教育学报.2004(01)

[9]周建明,薛有奎.多媒体数学教学尝试[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0(03)

[10]孙济生,刘向群.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化.2004(10)

[11]彭慧.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成功(教育).2011(03)

[12]周杨静,刘志峰.设计类课程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06)

[13]马晨.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14]蔡静.多媒体背景下的展示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15]乔韦.当代中国山水画形式美表现分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4

[16]姚佳.浅谈写意人物画之“意”与漫画之“漫”的联系[D].西北民族大学2014

[17]刘莉.色彩运用在冯远写意人物画中的情感体现[D].西北民族大学2014

[18]孔瑞娜.藏族题材写意人物画初探[D].西北民族大学2014

[19]高燕.中学语文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效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0]沈霞.多媒体技术在新职业英语教学应用中的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

[21]孙文蕴.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概率教学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2]籍明文,武女则.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与实践--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上升为主要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01)

[23]黄国松.多媒体教学的现状与发展的思考--浅谈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J].才智.2008(17)

[24]赵玲丽,赵海涛.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3(01)

美术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裴书鸿.窥识国画的意境[D].福建师范大学2014

[2]郑小艳.时代的映像[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陈大楚.儿童画教学创意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

[4]陈梵娅.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适宜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5]米学军.“童心说”美学新解[J].安顺学院学报.2007(01)

[6]吴丽芳.中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基本问题的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7]闫慧.校外儿童美术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06)

[8](美)罗恩菲德(Lowenfeld,Viktor)着,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9]单媛媛.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0]孙玲.对话式美术欣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7

[11]曹英.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评价内容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12]朱晓霞.浅议威海艺术挂毯与绘画语言的交融[D].福建师范大学2014

[13]陈敏敏.剪刀下的艺术-高密剪纸[D].福建师范大学2014

[14]葛辉.五彩斑斓的空中画卷[D].福建师范大学2014

[15]刘娟.民间艺术的明珠-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D].福建师范大学2014

[16]吴跃华.明清(更迭)背景下德化青花瓷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第5篇

提问在美术教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设置课堂提问的过程往往许多教师的提问过程都突出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将学生的思想全部集中到一个角度上,虽然,没有将学生的思想引入到一个误区当中,但是却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无法使学生能够张扬出他们的个性,无法起到对学生进行个性思维培养的作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提问的过程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能够张扬出自己的个性,是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在进行美术课堂上的设问的过程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穿透性的意义,不能只对于表面上表现出来的浅层意义进行设问,要深入到作品的内在意义中去,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问题的探讨。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够对学生起到启发性的意义,美术教师应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着手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学会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每个作品的所处的时代以及历史时期的不同对学生进行提问,找到现实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与美术作品相关的问题进行提问,这样将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引入到生活当中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把握问题的思考的角度,通过自己对生活的不同见解表达出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表现出他们的个性。

二.给学生创造一个张扬个性的绘画空间

学生对于不同的美术作品的独特的见解往往可以表现出学生的的性格特征。而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只能通过课堂绘画以及日常的师生之间的表现出来他们的个性以及性格特征。所以,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要改变传统美术课堂上的“统一思想”的弊端。要想使得学生能够不断升华他们的美术情感提高他们对美术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就需要给学生在美术课堂美术课堂上创造更多的空间。具体来讲,要想让学生能真实的表达出来他们思想以及内心想法,没有经过思想表达出来的想法往往只是起到了回答的作用,没有现实意义的表达出学生的真实情感,更不会体现一个人对不同艺术作品的见解。只有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找到一条符合学生能够表达出内心情感对艺术作品的出路,才能在以后的美术课堂上形成每个学生所特有的作品以及艺术风格,这也需要教师能够在学生进行作品创作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相对稳定张扬自己个性的创作空间,让学生能够通过美术课堂陶冶自己的情操。学生通过对每个作品的创作过程时都可以从中表现出来每个学生的性格与个性。但是,在以往的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对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时规定了比较“死板”的创作要求,没有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学生往往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进行绘画的创作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描绘。所以,要想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对绘画发挥自身的个性买就需要对学生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而不是对某一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绘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出发,没有一个硬性的规定规定学生应该从哪个角度出发进行绘画创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只有这样的美术创造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征,这样学生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才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学生的思想,创作出来绘画作品才具有学生自己独特的思想,整个绘画画面才更具有吸引力。

三.张扬个性的美术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

第6篇

要想改变高中美术教学现状,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效率,就要从高中美术教师的自身素质着手,促使教师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只有教师自身具备深厚的美术功底,才能充分发挥自身能力,获得良好的美术教学效果。因此,高中美术教师要提高学习能力,改进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要有针对性地对美术教学内容进行筛选,从而使学生吸收美术精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同时,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要把自己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结合自身的美术素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有层次地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和引导作用,保证美术教学效果,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二、改革美术教学模式

在高中美术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逐步改革美术教学模式,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提高美术教学效率。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教师可以在美术鉴赏课上引入国内外大师的美术作品,使教学素材更有影响力,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美术大师的创作理念,增强学生对美术的理解。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中的图片和视频可以使教学课堂更为生动活泼,避免课堂氛围死板,更能使学生融入多彩的美术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应用多媒体教学,高中美术教学模式改革要逐渐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建立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发表对美术作品的见解,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集思广益,共同促进美术能力的提升。教师要不断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使学生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思考能力,同时使学生拉近与教师的距离,便于教师对课堂进行掌控,了解每位学生的美术情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增加美术教学设施资金投入

要想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学校也要不断加大美术教学设施的资金投入,升级美术教学的硬件设施,可以选择个别班级进行试点,与不配备硬件设施的班级进行教学效果的比较,从而合理扩大硬件设备的覆盖率。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美术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给予教师一定的奖励,从而使教师更加积极地参与美术教学改革。同时,学校可以引进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作为美术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有效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发现学生作业的亮点,防止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对学生的作品提出积极意见,从而使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创作意见,增强创作能力。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从而使学生能够保持学习美术的热情,防止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保证教学效果。

五、结语

第7篇

(一)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卢梭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他在教育界的代表作品当属《爱弥儿》,在这本书里面卢梭阐述了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发展儿童的天性。在书里,卢梭提出“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它在继续不断地锻炼孩子;它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磨砺他们的性情;它教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烦恼和痛苦。通过这些考验,孩子便获得了力量;一到他们能够运用自己的生命时,生命的本原就更坚实了。”卢梭遵循着自然主义的教育观念,让儿童的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儿童的实际,而不是建立在单纯的知识传授,这样的教育思想在当时是与时俱进的,甚至是超前的,他对教育的理解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让儿童通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同时也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这种教育方式既满足了儿童的求知欲,又使儿童脱离了书本知识的枯燥无味的单纯讲解,让儿童体会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这样的教育融入了儿童的生活,贴近了他自己的生活世界。这种教育思维为现代美术与生活在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育本身不是枯燥无味的,教育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通过教育来重新塑造人,充实人的生活。教育与时代也是紧密相联系的,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调整教育的方式,使其更好的融入到生活当中。“教育”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三)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是根据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改造而来。他认为生活当中含有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在生活中学习,使教育与生活联系的更为紧密,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他相信生活含有对人的教育作用。

二、美术与生活结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材内容

联系时代教材作为一线的美术教育老师的第一首资料是他们进行备课的主要来源,但是,我们的美术老师在运用教材进行备课时要考虑到所教的内容与时代的这种紧密结合性,而不是单纯的教授美术课本上的知识,知识也是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的美术教师也应该在这种变化中把握适度原则来进行美术的教学。当我们的身边发生了一些具有影响意义的事情,我们就可以选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与自己的美术教材相结合,这样使美术教学更加的融入生活当中,学生在进行美术课程学习的时候自然会有兴趣,因为所画的内容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对于美术课程的评价方式往往是单一的,每堂课结束后只是由老师的点评来结束,在评价手段上学生的参与度是最低的。由于美术学科是一个开放性的学科,很难说哪一幅作品好过另外一张,也许它没有很好的表现手段,但是却具有很好的想象力,美术的这种开放性决定了我们课堂的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我们可以采取以教师点评为引导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点评当中,可以说说喜欢哪幅作品,喜欢这幅作品的哪一方面,也可以采取小组互动的方式,大家来互相点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单一美术评价的阶段。

(三)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中,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但我们的课堂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一阶段,还需要教师在课堂的教学当中对美术与生活结合的一种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当中体会美术的乐趣,更好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比如,我们学习了杯子的基本内容后,我们还要让学生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挑选一个和设计一个更美的杯子,把美的意识带入到生活当中。

三、结语

第8篇

一、比较教学模式的主要内涵

所谓比较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一些相关联的知识要点放在一块,然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其中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从而建立一个新的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比较教学模式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与突破,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我国以往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授课,学生听课,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保障教学任务的完成,顺应了教材设置的基本规律,但是其忽视了各个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使教学内容变得孤立,也无法使学生在宏观上整体把握各个美术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比较教学模式则可以把整个美术课程当作一个整体,经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实现立体教学,使学生从整体上对美术课程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学习。

二、比较教学模式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其一,导入阶段。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美术教学中,导入阶段也是关键环节之一。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如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就可以大幅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具体来说,要想将比较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到美术教学中,首先便需要在课程导入阶段就出现比较,将比较作为课堂的开端。高中生的审美素质和思维能力正处于不断发展的形成期,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比较的方式,对将要学习的美术内容与其他学习内容之间的差异进行讲述,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讲到外国绘画欣赏时,可以先将这一内容同已经讲过的中国绘画进行比较。我国不管是山水画还是人物画大多是自成体系的,在审美方面与西方绘画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差异,将其作为课堂的切入点,然后进行深入讲解。教师应该把握好美术知识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美术教学的基础。其二,对比阶段。对比分为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首先,横向对比指的是对美术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归属种类、分属流派和思想等内容的比较。一是对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的比较。不同时期产生的美术作品的风格与美术语言有着很大的差别,宗教题材在文艺复兴时期与在巴洛克时期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并直接体现在建筑、绘画等艺术领域。二是对于相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美术作品种类的比较,如,部分古希腊、古罗马雕塑与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基本处于同一历史时期,但是由于地域文化背景的不同,两者具有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通过比较鉴赏可以实施更有效的教学。三是对于美术作品分属流派和思想的比较。美术分为很多的流派,对于这些流派和思想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于美术的深层次了解。四是对于艺术家本身的比较。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经历的艺术家,其绘画作品的风格也是不同的。其次,纵向对比。纵向对比主要包括:对于相同题材或者相同类型的绘画作品在不同时期发展状况的比较,如,肖像画在各个时期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对于同一艺术家在不同时期产生的作品风格的比较,如,伦勃朗的前期绘画以宗教画为主,均表现世俗内容,具有巴洛克画风,但在后期由于遭遇生活的不幸和折磨,所以在画风上表现得深入和含蓄。总之,通过这些比较教学具体分析美术的发展变化实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三,讨论阶段。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环节,是将比较的结果进行深化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将对知识要点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这要求教师营造良好的讨论气氛,在讨论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同时,教师应该认真听取学生的观点,并仔细分析,然后对学生进行评价,给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教师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敢表达,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品质,让每位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美术课程得到发展和进步,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结语

第9篇

1.1充满想象和夸张

贵州是个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民间艺人的想象中,糅杂成具有独特魅力的工艺品。例如,刺绣、挑花、剪纸等艺术,他们可以把石榴、鱼儿、桃花等各种物品放在同一个空间中,还能叫出很美的名字,或者讲出一个动人的故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其表现手法也极其夸张。

1.2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各民族相互渗透又保持独立的艺术手法,在贵州民间工艺中显得尤为突出,就算是相同的民族由于所生活的区域不一样,也略有区别。例如,苗族的刺绣,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特点。正因为如此,贵州民间工艺才堪称中国民间工艺艺术的瑰宝。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诸如刺绣、挑花、剪纸等工艺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因此,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培养孩子们喜欢民间工艺的兴趣便成为当下比较重要的任务。

2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美术作为一种人文艺术,它的发展受到世界文化的影响和区域性文化的影响。在强调美术艺术的民族性和社会性的同时,中学美术教育中应该渗透民间工艺美术,利用贵州民间艺术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2.1传承民间艺术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贵州这个西部大省也同样接受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变迁。现在的农村,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不愿待在家里,而是到大城市去实现梦想。所以,对于民间的各种工艺作品,已经很少有人再研究。年轻人不愿意学,认为那个花时间学也没有用。因此,民间艺人大多六、七十岁以上,眼看着后继无人。所以,中学美术课堂有必要挑起这副重担,为优秀的民间艺术做好传承。

2.2丰富学生生活

学生通过学习传统工艺,尤其是欣赏工艺作品,对于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民间艺术有很重要的帮助。

2.3弥补教育缺失

现在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于民间美术资源的运用太少,尤其是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更少。所以,民间美术资源的运用,对于研究民间艺术也是很有帮助的。

3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教师充分做好民间美术资源的收集整理,让中学美术课堂中渗透民间工艺美学思想。

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强,对生活中的民间工艺品有所了解,所以,在中学美术课堂中渗透民间艺术是学生成长中最合适的阶段。美术教师要认真备课,到民间、网络、文献等地方去搜集资料,最好能够把资料分类整理成册,如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资料编成校本教材,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认真开展,确保丰富的文化资源流失。

第二,加强对民间工艺品的赏析,主要从色彩的独特性、饰物的丰富性和构思的巧妙性入手。

要让学生了解贵州的民间工艺,首先要教会学生欣赏。民间工艺作品往往以色彩斑斓和巧妙的构思组成一幅完整的艺术图画。不管是刺绣、挑花还是蜡染,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神奇之处,但是只要你仔细斟酌,总会在这些不经意的物件中看到奇妙的东西。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的民间艺术世界中徜徉。比如在对刺绣、挑花等常见的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整个画面有一个完整的记忆,然后再看看成就一幅图画需要的各类丝线。一幅图看起来很普通,需要的丝线单从颜色上来看就有几十种,加上民间艺术家们的精巧构思,已经不单单是一幅画,而应该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

第三,把课堂学习和民间艺术融合在一起。

在教学色彩画的部分,首先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然后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作品,结合我教给的欣赏方法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在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比比赛。例如,青花瓷上面的图案显得清凉、安静、淡雅,就让学生着这样的色彩;如刺绣的图案显得浓艳、夸张、复杂,就让学生画出适合刺绣的作品把传统的民间设计融入美术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更高了。学生不但掌握了绘画的基本知识,还掌握绘制了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技巧。

第四,开展课外活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制作民间工艺作品,并开展各种竞赛活动。

民间工艺品的制作,一直都是中学生课外活动最有意义的事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各种民间工艺作品展。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展。比如可以开展刺绣、蜡染、绣花、挑花等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出艺术作品。学生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去查阅资料,去请教民间艺人,也可以进行创新体验。

4结语

第10篇

在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引入的时间还短,学生、家长、甚至老师对民间美术存有偏见,这样的观念使得学校在进行民间美术的教育中举步维艰,难以推进。现代美术教育要冲破这些不利因素,将真正的民间美术传播给学生,传承和发展民族艺术。

二、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民间美术包含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些艺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对于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加强思想道德都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民间美术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能开发创造力,更可以提高动手能力。我国要求开展民间美术教育,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人文素质,培养审美情感和创造力。新疆少数民族的建筑装饰就是其建筑文化和工艺装饰的传承,在关于教育学生对民族和民族文化的认识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

三、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的应用模式设计

(一)树立对民间美术教育的重视观念

首先要进行的是对学生的民间美术的审美普及教育,包括美感的教育,美学知识的普及和普遍美术教育。在课堂教育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关于民间美术教育的交流活动。民间美术由于其浓厚的民族气息和富有的艺术特征,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尤为重要,因此在进行民间美术的教学时,要带领学生重新领悟和解读其中深意。许多职业学校对民族美术的教育不够深刻,教学体系也不完整。但是运用地域特色文化来加强对民间美术教育的吸引,相信学生也能更好的适应。新疆少数民族的建筑装饰算是当地较为常见的民间文化,将日常生活中的物件引入课堂,更易接受和认知,也会引起学生兴趣。

(二)提炼适合不同层次学校的民间美术教学资源

民间美术教学资源的选取要根据教育性、学生心理和课程性质出发,选择适应审美观念、学生喜爱和可以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美术资源。新疆少数民族的建筑装饰在审美情感表达、装饰造型表现和文化融合等方面表现出了浓烈的地域特征。这些装饰既实用又具有艺术性,可以作为民间美术教学资源;而学生们的喜爱和可以动手制作部分装饰也允许民族建筑装饰成为教学资源;这种具有民族和宗教特色的建筑最能体现艺术价值,因此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因地制宜开发民间美术资源教学应用

制作工艺的难易程度、年龄层次的不同和地方民间美术优势决定了一个学校在选取民间美术教育资源方面的内容。新疆少数民族装饰如彩画、石膏花、拼花砖、釉面砖和木雕等的制作工艺并不太难,具有当地民族和宗教特色,而且适合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制作,因此可以选取作为民间美术教学资源。(四)开发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民间美术的教育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和小组互动交流教学,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内容。以新疆少数民族建筑装饰木雕为例,老师可用一个小故事引出木雕的来由,然后再进行造型分解,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兴趣,从而带动民间美术在课堂的吸引力。

四、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教育中的实施

(一)欣赏课教学实施

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民族建筑的装饰,感受造型艺术的特点和价值,积极鼓励学生表达欣赏心得,并通过欣赏其造型与色彩,了解不同民族建筑装饰的文化价值和在生活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热爱优秀的民间艺术的情感。

(二)操作课教学实施

在民间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积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民间艺术的美妙与博大精深。如石膏花装饰,教师可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在颜色和造型上自主创作,例如在浅蓝、浅绿色彩外,添加金色,课堂制作完成后可送与同学留念,并向同学解说感想,表达祝福。

(三)实施的保障措施

将民间美术引入到美术教学,除教师和学生按要求发掘和应用民间美术资源之外,还要求学校在教学设备上进行充分的资源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要求相关教学老师提高民间美术素养和改进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社会要给予民间美术合理的关注和支持,共同发展和弘扬民间美术,从而提升全公民综合素质,让民间艺术和社会一起更好的发展。

五、总结

第11篇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是与新的时代息息相关的重大课题。审美活动是一种融感知、个性、情感、想像等因素为一体的精神活动,其主观因素极强。美术教育工作者,应为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及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使他们能在生活中认识美和创造美,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辨明是非,提高审美理解能力在培养孩子审美素质时,必须使之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才能辨别美和丑,从而爱美,并接受美的陶冶。例如在美术教学中,除了注重学生个人创作能力的培养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创作一幅作品,培养他们合作的能力,最大限度上激发出了儿童对于美术的合作能动性,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的兴趣。

2.开展活动,提供素材例如《放风筝》一课,我就组织了放风筝竞赛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尽情地跑、跳、追,教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这幅画进行有针对性的赏析,让学生用美术语言把放风筝的情景表现出来,大胆进行审美想像,以促进美术之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创造艺术环境氛围,促使学生认识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教育“以美育美”的教学理念,为在美术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提供了优势。设计艺术环境既要有情趣性,又要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美,不仅让学生认识到美术的社会性,还可以让学生在艺术环境中认识物质世界的基本特征。

1.转换训练法,提高学生的空间创想能力例如教学《画小鸡》一课时,笔者可以先出示范图,让学生对图形进行转换练习:有利于学生增加接受和掌握知识的主动性,把向左的小鸡改为向右的,向右的小鸡改画为向左的,画面左边的背景改画在右边,右边的背景改画在左边,很快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行动,促进学生知识、智力的发展,使美术课堂教学既生动活泼又趣味十足,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

2.开展竞技比赛,活跃堂教学氛围营造一个愉快、宽松、合作、共振的课堂气氛,这一点是成功美术教育的基本条件。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胜心,组织开展各种竞赛,使美术有适当的竞赛因素,能够真正实现寓教于乐,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与自主性,进而让学生在竞赛中增长知识,同时又让学生注入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审美情感和价值取向,给他们的美术学习带来一派生机和活力。

三、进行创造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只能教出画匠;而创作性的教学,却能激发孩子无穷的想像力。因此我们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尊重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艺术贵在创新,切忌将美术教育变为一种机械式的技能训练,美术课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应该多鼓励,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例如在教学《民间竹编工艺欣赏》一课时,先让学生画一画,做一做,让他们对作品有所领悟,教师要及时地加以正确的引导与鼓励,以此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教师教育教学过程

近年来,高师美术教育在“艺考热”、扩招热及火爆的艺术品市场推动下,其办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数高师院校打破了单一培养教师的传统,面向市场设置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一种办学模式多元化的强劲态势。同时,在基础教育新课改和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推动下,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学过程数字化两种趋势也十分明显给高师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培养目标趋于多元化

(一)设计艺术成为高师美术教育新的生长点

传统上,我国美术教育大体延续着美术学院工艺美院和高师美术教育三大类型并存的格局。其中,美术学院设置国、油、版、雕、史论等传统专业,培养专业美术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工艺美院以实用设计门类划分专业,培养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高师美术教育大体沿袭了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培养各级各类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为专业培养目标。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这种格局开始发生变化。社会对纯艺术类人才需求量不断缩小,中小学美术教师在大中城市也渐趋饱和,而设计类实用型人才需求量逐年递增。至90年代,设计类专业成了中国美术教育的热点。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都争相开办设计类专业,而高师美术院校也不甘落后,相继增设了“平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以教育部属六所师范大学为例,华东师范大学设有综合绘画、美术教育和环境艺术设计三大学科,并按“综合绘画和美术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向招生;东北师范大学设有美术教育、油画、水彩画、中国画、雕塑、环境艺术与服装艺术设计、装潢艺术与电脑美术设计等7个系,其中只有美术教育系为师范类专业;陕西师范大学设油画、国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四个系,并按照美术教育、绘画、装潢设计三个专业培养人才;北京师范大学下设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专业,专门培养从事美术、书法、艺术设计教学、创作、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人才;西南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绘画及雕塑四个本科专业,只有美术学为师范类专业;华中师范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为非师范类专业;华南师范大学现有美术学、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三个本科专业,设有美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新媒体艺术等系,多数为近年来新兴的非师范类应用型专业。

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席卷全国的大学综合化总趋势的一部分。从高师美术教育的角度看,这种综合化趋势是从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美术教育的综合化。在以往,美术学专业有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之分在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中,“师范类”被“教师教育”所代替。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而是为培养主体多元化开辟了道路。当前,不少艺术学院都开设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其在师资、科研、教学基础等方面的优势立刻显现出来,并对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形成了强劲的挑战。二是教师教育综合化。近年来,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1991年,在欧洲教师联合会上,由欧共体12个成员国60位专家共同提出了“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口号,认为“大学应该在教师培养和培训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我国,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工作,在有条件的综合高等学校中试办教育学院。2003年11月,全国一百多所非师范类院校召开会议,共同《非师范院校积极参与教师教育的行动宣言》,明确指出:“中国教师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从数量满足向质量提高转变的历史新时期。实现这种转变,鼓励师范院校综合化和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其办学经费充足、硬件设施先进、学校认同感较好等优势,他们的毕业生后劲足、适应性强,更加受到中小学校和同行的好评,这也成为高师院校实现培养目标多元化的原因之一。

(二)培养目标多元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专业的多元化根源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科专业的综合化。但在现有的高师本科教学模式下,学科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二者间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因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也是大势所趋。主要途径有:一是形成“大美术”的理念。今天,美术在人们的观念中除了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外,还有建筑设计、工业造型、服装设计、家具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设计、染织设计、装潢艺术、多媒体网页设计等等,在这些专业中还可以分出多个分支,它们都是美术的范畴。二是实行按院招生制度。当前,多数高等师范院校都撤系建院,并实行按院招生制度。学生入学后不分专业,统一进行基础教学,在充分了解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及就业形势之后,再由学生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少高师院校,已经开始试行弹性学制和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1)“2+2”的小学师资、“3+1”的中学师资培养模式。小学师资前两年学习基础公共课和主修专业,后两年进行辅修专业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学师资前三年进行基础公共课、主修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学习教育理论并进行教学实践。(2)辅修及双专业、双学位模式。许多高校都允许学有余力、并对教师工作感兴趣的学生选择辅修教育类课程,修读双专业并获得双学位,为其以后取得教师资格证打基础。(3)“4+X”的教师教育模式。其中,实行“4+0”模式者,学生毕业即就业;实行“4+2”模式者,学生本科毕业后再读两年硕士学位,培养目标是重点中学的骨干美术教师;实行“4+3”教师教育模式者,采取本硕连读的办法获取硕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美术类高校担任专业课教师。

二、教师教育趋于专业化

(一)“教师专业化”已经从理论走向现实

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职业意识更倾向于是一个画家而非美术教师。这种状况随着教师地位的提高,尤其是随着“教师专业化”理论的提出而有所改变。教师专业化理论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卡尔·桑德斯(CarrSaunders,A.M.)于1933年提出来的。1986年,卡耐基公司和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的《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两份报告,指出公共教育质量只有当学校教育发展为一门成熟的“专业”时才能得到改善。在我国,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明确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000年,《职业分类大典》也将教师归人“专业技术人员”。从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全面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这些都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奠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教师专业化是针对其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性不突出,以至于产生较大的职业可替代性提出来的,意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和专业地位。尽管与“画家”的名头相比,美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比较低。但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逐步加深,美术教育必将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职业而获得普遍的尊重。

(二)促进专业发展是高师美术教育的义务

在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从本质上看仍属于职业教育,其课体系基本上是参照美术学院绘画专业设置的,教师专业化程度很低。为此,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从三个层面来提高未来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一是加强专业课教学。教育部于2005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明确指出,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根据这一目标,《课程方案》从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五条规格要求并从课程体系中辟出一个专门领域——“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其中“中小学美术教学论”与“美术教育实习”为必修课,“中国美术教育史”、“教学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外国美术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为选修课,其目的就在于体现课程的师范性。二是增强人文内涵。多年来,我国的高师美术专业一直以培养画家、雕塑家和设计师为取向,注重专业技能课训练,忽视美术史论课学习,这种知识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这在美术课程观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在新课程方案中,美术欣赏课被放在突出位置。它不仅需要教师对美术实践有亲身体会,更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因而需要在美学、美术理论、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乃至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有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人。三是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一般说来,教师的知识可分成两类,即“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其中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师美术《课程方案》中的实践性课程达20—22周之多,其中包括社会实践(军训、社会调查、就业指导、劳动等)、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答辩、艺术实践、艺术考察等,这些都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专业发展。

三、教学过程趋于数字化

(一)数字化改变了人们关于美术的感知方式

一般认为,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艺术形象。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关于美术作品的感知方式越来越技术化了。上世纪90年代后,数字化的印刷、摄影技术高度成熟,大幅广告、精美照片、时尚杂志、网络世界、数码影像等,凡是能够吸引眼球的功能都被商家广为采用,以致导致人们普遍的审美疲劳。而关于美术创作的经典手法,也被数字化时代颠覆了。以前,从设计到完成一幅作品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对手绘技术要求很高。现在,人们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摆脱了铅笔纸张、直尺圆规、颜料调色盒等绘画工具限制。即使是一个没有受过专业美术训练的人,只要使用Photshop等普通绘图软件,也可以制作出令人满意的图片来。不仅如此,数字时代还促生了以美术学为基础的创意产业,尤其是广播、电视、动漫、环境、设计、广告等新兴产业的迅速成长,对高校美术教育形成了强大的拉动。为适应这一需求,许多高师类院校都开设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艺术设计专业。比较典型的有;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三维动画创意及制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电影、电视、广告、新传媒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后期合成、电脑剪辑、特效制作以及影视作品技术处理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游戏动画设计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游戏制作领域胜任原型设计、模型制作、纹理制作、动画调试等岗位的工作,并进行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技能型人才,等等。这些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与传统美术人才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所从事的美术活动很难以传统的美术概念来界定与归类,但往往又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也引领高师美术教育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第13篇

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更加重视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小学美术教育存在不少问题,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秩序混乱等。美术作为一门美育的特殊学科,其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和有效性等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跟上时展的脚步,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采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学好美术课。为了加强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应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发挥主导作用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目前很多小学在美术方面的教师资源力量还比较薄弱,专业水平也不高,有的美术老师还是语数英老师兼任的。此外,教师的自身素质也会对教学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倡导自主学习的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美术老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因此,小学美术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现代素质教育理念。其次要加强自身专业水平。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还不能完全理解教材插图的造型与艺术表现背后的含义,对美术作品的内涵、艺术风格等也没有掌握,达不到审美的要求。因此,美术老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不仅仅要具备美术专业知识,还要善于将自己对美术的见解与经验,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基础,用学生喜闻乐见并积极主动参与的形式,提高自身美术教学水平。

(二)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小学生比较好动,容易被别的东西吸引注意力。要想保证课堂教学规范,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要求教师发挥教学热情,采取多样的形式,传授美术的基础知识技能,丰富课堂教学。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进行美术教学就是很好的教学手段。从网上获取教学资源,结合美术课程的特点,拓展、丰富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创造自由互动的课堂也是非常有效地手段之一。综合使用讲授、游戏、讨论、演示等教学方法,采取合作互助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自己判断美丑、感悟绘画作品的内涵,并进行自己的绘画构思。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丰富课堂,加强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三)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培养审美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的动力。小学生的思维跳跃非常快,总是乐于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展开一些思考和研究。因此,美术教学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兴趣资源,吸引学生主动去认识美,发现美,集中注意力在美术课堂上,学习效率必将有所提高,从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保证。探究性、综合性美术写生活动的开展就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手段。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从具有不同形态、结构、比例和色彩等的世间万物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有特别感悟的绘画素材,不但能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亲身体验,从教材、从周边的人事物中发现美、领悟美,享受美术学习的快乐。

(四)实现多样化教学评价,启发审美创造不同的人对事物的欣赏角度不同,发现的美也不同,因此,对小学生美术课的评价不应该限定在分值上,教师必须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从实际从发,针对小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和不同感悟能力,制定出层次分明的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教师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在尊重学生的艺术欣赏的同时给予客观指导,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构图或调色能力,从临摹相似度或创新性等多方面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创造力。

二、结束语

第14篇

一、趣动,以趣激思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操作同观察、思考、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全部“动”起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玩一玩、说一说、画一画等方式,让他们的眼、手、耳、口等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并留足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想象、探索等,让学生在“动”中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以动激情,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新知。如,《三原色与三间色》一课的内容是认识三原色、三间色,学习色彩基本知识并进行调色练习。为了把枯燥单纯的色彩练习变得有趣,教师可以利用色与色相加会变成另一种颜色这一实际操作作为激趣点。在授课前,可以用小魔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拿出三个装有红、黄、蓝颜色水的玻璃杯,用剪成小块的白色布分别在三个杯中染一些颜色,这些白布渐渐变成五颜六色的彩布。学生看着用红、黄、蓝颜色像变魔术般地调配出各种不同的色彩,都很兴奋,迫切地想探知其中的奥秘。趁着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就可以边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提示的色彩,边讲授三原色的有关知识。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知色彩基本知识,进行色彩的练习,无形中掌握了色彩知识,知道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三原色演变而来的。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和色彩应用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乐中求实。

二、趣练,以趣促创

小学生最喜欢的事莫过于玩了,玩自己亲手做的东西就更有兴趣,并且在做做玩玩中,他们乐于学习新知识。为此,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选择性,让每位小学生都能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在表现中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如,在上《秋风瑟瑟》一课时,为了启发学生回忆见过的秋天景象,增进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火红的枫叶随风舞动的场景,屏幕上映出了累累的果实、湛蓝的天空、嬉戏的小动物、小朋友秋游的景象等,学生就会被这迷人的秋景感染。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把秋天的美景中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内容画出来。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小学生要“愉快地思考,愉快地活动,愉快地成长”。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乐学情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使他们能主动学习。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质。

作者:韩翠翠单位:江苏苏州市姑香苑小学

第15篇

(一)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老师亲切、自然,学生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从而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习。老师面带微笑,会带给学生无穷的力量,使学生在老师的微笑中读出关心和爱护,理解和信任,并从中受到鼓舞,这样他们会更加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即使面对学困生,老师一个期待的眼神和一个真诚的微笑都会使他们感到尊重,会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和激化,从而使他们自主改正缺点,努力学习。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课堂效率。

(二)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在以前的美术课堂上,学生都是以临摹为主,美术课就是画画课,这样的课堂形式,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失去兴趣。我们应该很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不给学生设立样板,而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构图,用心去画,真正实现美术课的自主性,这样学生的表现欲就会越来越高,兴趣也会越来越浓,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谐,从而使学生对美术课的热情更为长久。

(三)学习与教学环境的有效设计

教学环境设计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美术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老师在教学环境设计中不仅仅需要对教材进行充分把握,还需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的爱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的已有水平、学生的能力等等,比如,我在《梅竹精神》课堂设计中通过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抢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都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体验了有效学习。

(四)学习兴趣培养的有效性

成功的教育没有强制,学生有了兴趣教育才能成功,因此兴趣是教育成功的有利条件。对初中生而言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提高美术课的有效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和鼓励,给他们以自信,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有效性。

(五)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在美术科学中,运用想象力进行创新是美术课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艺术更有活力。所以,美术课没有死记硬背的内容,作为美术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不能简单地只讲画画的技巧和方法步骤,要在创作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我在《灯与光》一课中,让学生自主讨论什么是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展示出本组最佳的答案,最后让学生去对作品进行创新,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是一种学生喜欢并乐于接受的学习形式,在小组学习中学生通过互帮互助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内分工明确,学生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交流、一起总结,对个人的作品进行再加工,这样也会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比如,在《花圃》一课的课堂设计中,我就采用小组合作来完成作品,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完成作品的主题,然后分工,合作最终完成具有创意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当我看到他们的一幅幅作品时很惊讶,他们的构思巧妙,想象力丰富,在作品制作过程中,他们掌握了制作的过程和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七)学生作品评价的有效性

老师要给学生创作和展示作品的空间和机会,学生通过相互欣赏和分享,交流和对比,激发了表现欲,提高了自信心。老师要认真倾听学生创作的理念和感受,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及时对其作出有效的评价,给予鼓励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