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团队管理建设论文范文

团队管理建设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团队管理建设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团队管理建设论文

第1篇

第一,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团队建设中遵循这样的价值取向,才能坚定方向,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取得成就。

第二,有共同的愿景目标。一个奋发向上的团队一定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而努力的。对于学校而言,共同的发展目标包括学校发展的目标、教师发展的目标、学生发展的目标等。学校的发展以队伍建设、设施建设、机制建设为目标,教师的发展以提升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为目标,学生的发展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要完成这样的目标,需要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和一个优秀的学生团队。这几个团队,要相互鼓励、相互鞭策、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有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目标,学校处处会升腾起奋发之气、昂扬之气。实践证明,哪所学校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做到了这一点,这所学校就会正气上扬,质量上升,好评如潮,影响日广。

第三,有共同的规范操守。学校管理一靠思想教育,二靠制度规范。团队建设中,要提升思想教育的水平,同时也要形成科学的制度规范。在学校管理中,思想教育无疑是首选的管理方法,但思想教育绝对不是万能的。管理过程中,制订并完善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并为大家所遵守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团队建设过程中,要形成共同的规范操守,就要实现科学管理、有序管理、科层管理,真正做到高效、有序、尽责。一是要坚持科学管理。学校里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要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要以效率为纽带,严格考核,奖优罚劣,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在学校形成一个比先争优的局面。二是要实现有序管理。注重时序、空序、程序、秩序,使得学校教育教学活而有序,活而不乱,活而有效。三是要实现科层管理。“人定岗,岗定责”,明确职责,分工负责,人人敢于担责,各尽其责。

第四,有共同的德业追求。教育是爱的事业,教育是为学生人生幸福奠基的事业。我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做不好教育。教育不为学生人生幸福奠基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教育不为学生人生幸福奠基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此,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是对教师的德行要求。教师的爱是博爱,是大爱,是超越了狭隘意义的爱。教师爱学生,学生才会爱教师,才会爱社会,才会爱他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引导、指导、疏导学生,使其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幸福成长,这是教师事业上的最高诉求。我们在学校团队建设中,应该首先让所有教育工作者认识爱、理解爱、传播爱,每个人都成为爱的使者、爱的化身,使得我们的班集体充满爱,使得我们的校园充满爱,使得校园里的每个人都沐浴在爱的氛围中。其次要在团队建设中倡导敬业态度和精业精神。每个教师都忠诚于事业,忠诚于岗位,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立志做一流的教师、掌握一流的技艺、取得一流的业绩。有教师做榜样,学生就会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就会不甘平庸,追求卓越。

第2篇

通俗地说,执行力就是将目标化为结果的能力。在学校中,管理团队指的是所有行政干部、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的统称,是学校的核心员工。那么,可以这样定义:学校管理团队执行力是指整个管理团队带领全校教职工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办学愿景化为现实结果的能力。这个结果表现为学校发展持续、办学声誉良好、文化氛围浓厚、办学质量优异和师生共同成长。从这个角度出发,管理团队执行力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落实各项工作的关键。

二、影响因素

作为一个组织,学校与现代管理学中定义的组织最大区别在于: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就是说,最高权限的人事权和财务权并不在校长手中,更明白的说法是,老师是政府聘请的,领政府的工资。此外,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即便在学校,干部只升不降、工资只增不减也是一种公认的正确做法。因此,在研究学校管理团队执行力的影响因素时,必须剔除绩效奖罚和庸者去职这两大利器。在学校系统中,影响管理团队执行力强弱的因素是顶层建设、校园文化、工作机制和干部素质。在上述几个影响因素中,干部素质是基础,工作机制是保障,校园文化是核心,顶层建设是关键。干部素质和工作机制是显性的,是容易引起校长注意并大力建设的因素,它们对管理团队执行力的影响猛烈但短暂,属于治标因素,这是因为一旦诱因缺失或条件变化,执行力会随之起伏,如,干部队伍有较大变动时,那么,整体素养就得重新评估。而校园文化和顶层建设是隐性的,是不容易引起校长关注又发挥巨大作用的因素,它们对管理团队执行力的影响温和但持久,属于治本因素。这是因为在一个组织中,人们只要有共同的精神依赖、价值认同、目标追求和行为准则,那么,每个人都会发挥最大潜能为这个组织服务,体现出来就是团队的执行力越来越强。

三、建设途径

现实中,几乎每个校长都会意识到管理团队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性,并且将其当作自己工作的要点之一,但由于认识、方法、能力和途径的不同,造成各学校的管理团队执行力强弱千差万别,这也是影响办学效益好坏的原因之一。因此,重塑或提升管理团队执行力应该作为学校的战略层面来考虑,作为学校发展的抓手之一。由上述分析可知,管理团队执行力建设的途径就是对四个影响因素的建设,它们从易到难排序分别是:工作机制、干部素质、顶层建设和校园文化。实际工作中,从最容易项目入手是符合情理的做法。学校的工作机制应该引进现代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SMART原则)和质量管理(PDCA循环)。目标管理即是以制订目标为起点,以对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的管理方法。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考核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法,管理者并不过多干预,在目标管理制度下,监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它使管理者的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不但有利于更加明确高效地工作,更是为未来的考核制订了目标和考核标准,使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能保证考核的公开、公平与公正。制订团队的工作目标必须符合上述原则,五个原则缺一不可,可以这样说,制订目标的过程也是管理团队执行力不断增长的过程。质量管理指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至于顶层建设,套用流行语,就是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由学校崇尚和倡导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愿景、发展途径和规章制度等构成的价值认同体系。在学校中起着主导和统领的作用,对学校各项事业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它具有理想性、稳定性、统摄性、共识性和建设性。对于顶层建设,有以下几点认识:

(1)没有完整核心价值体系的学校必然是盲目混乱、竞争力低下、停滞不前的,管理团队执行力必然低下;

(2)构建完整的学校核心价值体系是校长的责任,也只有校长才能担此重任;

(3)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顺应教育改革趋势、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据学校自身实际,就是说学校顶层建设应具有共性,又有个性;

(4)构建过程中,校长应该经过充分酝酿、提炼总结、征求意见和宣传学习等环节,充分沟通,尊重和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增强教职工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也为校园文化建设埋下伏笔;

(5)不同的顶层建设反映了校长的不同水平,进一步说,顶层建设要有与时俱进的特点,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修改完善。

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几项切实可行的绩效提升措施,即构建科学合理的团队结构,创建富有特色的团队文化,实施有效的团队冲突管理,制定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高层管理团队绩效从而促进公司绩效是建立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战略任务。

[关键词]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团队绩效绩效提升措施

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在企业内部是整个企业的核心,在企业外部代表着整个企业的行为。他们的决策影响一个企业的兴衰,他们的执行决定企业的命运,高层管理团队由于负责整个组织的经营决策,因此团队绩效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组织的绩效。因此,提升高层管理团队绩效从而促进公司绩效是建立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战略任务。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绩效的提升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团队结构

高层管理团队作为一个整体,它的素质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单个成员的素质;二是团队结构,即内部成员的构成;三是各成员间的动态协调配合能力。高层管理团队绩效的提升也取决于这三个因素,也就是一个成员合理构成、默契配合的高层管理团队能够提高团队绩效。一个合理的团队结构应包括下述几方面的内容:

1.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年龄结构应合理、高效

对于成长性企业应选择年轻高层主管占较高比例的团队结构,保持高层管理团队整体旺盛精力和冒险精神;对于成熟稳定型企业则可能保持年长者居多;衰退企业中团队应增加中年高层主管。年轻人思想敏锐,敢作敢为;中年人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老年人阅历丰富,处世稳健,各有优缺点,可以形成互补。

2.保持高层管理团队的任期相对稳定性

这有利于高层管理团队进行有效沟通,容忍冲突,积极谋求和目标一致。

3.根据企业规模,合理聘用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高层管理人员

因为良好的教育背景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社会视野、更前沿的社会动态、更丰富的社会关系资源和更良好的内外互动氛围。

4.争取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多样化的知识技能结构匹配

实践表明,合理的知识技能结构有利于企业高层合作、高效完成组织的战略决策工作。高层管理团队领导角色的衣钵最后往往落在技能较全面的成员手中。高层管理团队的职业背景和相应工作经验匹配则是同成员间知识技能合理结构安排等效的设计。

5.高层管理团队应保持合理的决策规模

目前各国企业高层管理团队规模普遍在5人~10人之间,事实上,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深化,这个集体决策团队人数可能有增加的趋势。

二、创建富有特色的团队文化

企业文化是孕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通过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培养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塑造良好的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企业文化的推行者是企业高层管理团队,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表率起主导作用。从这个角度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文化。一个富有特色的团队文化应具有如下特征:

1.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

团队凝聚力强,团队成员对团队具有高度的忠诚,有着强烈的归属感、荣誉感,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个人利益自觉地服从团队利益,愿意为团队的利益和目标尽心尽力;团队发展出有力的团队规范,团队精神的价值观深入人心;团队精神的文化与舆论在团队氛围中占统治地位。

2.持续高涨的团队热情

团队成员身心愉快,充满了活力与热忱;团队成员的参与愿望强烈,团队既强调团队精神,又鼓励个人完善与发展;团队成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士气高昂,不畏艰难,对达到团队目标具有很强的信心;对挫折具有较强的承受力,时刻保持旺盛的斗志。

3.和谐创新的团队氛围

团队成员彼此信任,相互依存,通力协作,彼此关心和爱护,信息共享,积极参加团队活动;坦诚、开放、平等地沟通和交流,人际关系和谐;团队中民主的管理作风、自主的工作环境,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极大地激发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卓越高效的团队业绩

在机制平台基础上,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应具有不断地进取和创新精神,将用心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强化和提高,使领导者真正做到事事用心,处处用心,不断提高绩效。

三、实施有效的团队冲突管理

高层管理团队是由繁忙的经理们组成的,他们极少有很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而且,他们必须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领导他们在组织中分工负责的那些人身上。他们作为一个高层管理班子聚到一起,在一起的时间一般较少,交流互动时间很短,互动、默契和交流缺乏为冲突的产生提供了条件。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在年龄、职业生涯、教育背景、经验和技能等方面是不同的,这些差异是导致冲突的重要因素。对冲突进行管理就是要坚持权变的观点,正视高层管理团队冲突的客观存在,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冲突的积极作用。

1.正确认识高层管理团队内部的冲突

由于高层管理者在成员构成方面的差异性和层级结构上的特殊性等原因,团队成员意见不一致是肯定存在的。允许多种观点并存,能够避免做出冒险的决策,促进创新思考。所以当他们产生不同观点是聚焦于任务问题时,这种任务导向的认知性冲突是建设性的,会使高层管理团队做出更高质量的决策,并取得更佳的业绩。

2.开发高层管理团队冲突管理的预警机制

高层管理团队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冲突严重而又不能有效解决,会引起高层管理危机,甚至企业经营危机,所以开发高层管理团队预警机制具有现实意义。确定一个有威信的高层管理团队领导者,训练和保持成员对团队氛围的敏感性,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认知和感情,是高层管理团队预警机制的重要方面。

3.确立任务、目标导向的机制

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应共同参与企业共同愿景和目标任务的设计和确认。高效的高层管理团队因为有共同目标,就会用更宽广的视野讨论企业未来的目标,怎样取得更高的绩效,总是能把工作重点放在和核心问题有关的难题和事情上,虽然彼此在相关议题上有异议,但本质上是建设性的,认知性的,不会产生相互憎恨的情绪。

4.营造公开交流的氛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高层管理团队的领导者要营造一种不但能够提高绩效,还要促进成员的积极参与,公开交流,团结协作的氛围。公开的交流使得高层管理团队成员能够真诚地参与,不断提高决策质量,加强了高层管理团队的共识和认可。这种公开、坦诚交流会导致一些争论和冲突,但是,如果团队成员认识到冲突是任务导向的,是为了提高团队绩效的,他们就能够积极的对待。那些鼓励讨论、争论和协作的高层管理团队比那些忽视这些的高层管理团队能够使团队成员获得更高水平的满意感。

5.维持平衡的权利结构

要想维持权利结构的平衡,在高层管理团队中创造一种公平感非常重要,因为如果高层管理团队成员感觉到整个讨论的过程很公平,就比较容易就某项议题达成一致。比较理想的权利结构是,最高领导者比其他管理者多一点权威,但是每位团队成员都有实质的权力和策略性的位置,特别是在他们负责的领域内,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实质的权力,每个人都尽职尽责地作出贡献。

6.激发认知性冲突,提高高层管理团队的创造性

高层管理团队的创造性来源于团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并能以新的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认知性冲突是高层管理团队创造性的源泉。通过鼓励不同的意见和促进创造性的提议,可以激发认知性冲突。团队成员差异的好处之一就是因此而产生的冲突将会激发创造性,针对问题产生有创新的提议。

四、制定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工作绩效,是决定该企业总体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核心因素之一。建立和完善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除了精神、情感方面的教育、引导外,最重要的是要从制度建设方面解决团队成员的收入分配问题,即建立健全一套有机联系的能激发高层管理团队实现自身价值、鼓励高层管理团队不断取得业绩、合理约束高层管理团队行为的一种制度安排。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利益激励机制方面

包括:①个人报酬激励。主要的激励手段有工资年薪、福利津贴、年度花红、承包提成、动态累积递延奖金、期股、认股权、实股等。②“职位消费”激励。职位消费是指高层管理团队成员除货币收入之外的按其职位所享受的企业给予的待遇。建立职位消费激励机制,就是通过界定不同企业规模和经营业绩可以享受的相对称的职位消费层次,明确职位消费的具体指标,成功的成员将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享受层次越来越高的职位消费,而经营不善的成员将失去一切职位消费。

2.声誉激励机制方面

成功的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具有较高的经营能力和社会声望及地位,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价值,这是他们从事职业生涯的本钱和获得较高有形报酬的筹码,并通过企业经营成功来确保自身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声誉机制对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激励约束作用是和经理市场的竞争选聘机制紧密联系的。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声誉机制是经理市场上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质量信号,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声誉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着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声誉机制作用的有效性。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声誉既是他们长期成功经营企业的结果,也是他们拥有的创新、开拓、经营管理能力的一种重要证明。

3.创造新平台

对于高层管理团队成员来说,除了常规物质薪酬激励之外,也许更需要的是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可以独立演台大戏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自己可以参与商业剧本策划和导演,亲自担任主角,而不仅仅是企业中的一个执行经理人。由于高管职位在一个公司总是有限的,因而导致许多优秀的高层管理团队成员长期晋升无望,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否给予他一个相对独立的板块,让其参与决策并亲自督导执行,是企业能否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其发展欲望的关键因素。没有新的平台给他,他就会受到压抑,时间长了,心生厌倦,最终造成优秀高管人才流失。

4.建立和完善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高额退休金制度

在有条件的企业中实行股票期权,以建立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长期化行为。尤其是对相当一批在国有企业任职时间长、收入一直不高而又即将面临退休的国有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给予高于一般职工平均水平数倍的退休金和较高水平的养老、医疗保障。

强化高层管理团队监督约束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举足轻重。因此,应从总体上对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各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主要有:一是建立和完善财务监督制度,同时注意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企业会计的作用,实现对企业财务、经营决策的有力监督。二是建立和健全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制度。从法律、法规和制度上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成员行为的监督,把着力点放在个人素质的提高上,抓紧对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培训工作;强化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道德约束和舆论监督。高层管理团队应提高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充分认识职业道德是他们的立业之本,重视个人品质的修养,使自己成为职业道德的完美体现者;完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强有力的民主管理监督约束,使职工群众对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监督约束作用得以发挥与实现,真正形成强有力的民主管理监督约束;重视发挥银行对企业高管的债务约束作用。

在企业不同阶段,针对不同需要的团队成员,各种激励方式都能发挥良好的激励作用,但不同的激励方式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对不同需求的个体的作用有差异。除了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还要构建一套完善的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林浚清黄祖辉孙永祥: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公司绩效和治理结构[J],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

[4]英理查德·黑尔,彼得·特拉姆著,张亚非译.高效世界知名企业提升绩效的整体方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

[5]美老勒三世(LawlerⅢE.E)著.卓越的价值:基于绩效的薪酬方案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

第4篇

一,本研究的主要依据和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意义及其在现实生活的研究现状

1,本项目的意义

团队建设顾名思义就是要搞好整体,维护整体,带动一个企业的发展前进.团队建设注重团队的核心目标,团队的管理机制,团队的精神."团队的业绩大于个体业绩的总和"——这是团队建设根本利益之所在.一个良好团队的建设还会在公司决策执行,项目开发,企业形象,资源整合,公司效率和管理行为的执行中起极其有效的作用.广告公司的业务团队的建设又有其特殊性,它不仅具有"协作性"团队所拥有的合作作用,同时,它也十分重视团队个体的个性发挥.建设良好的广告业务团队将有助于广告公司效率的大大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广告业的不断发展,广告之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广义上来说,服务的竞争实质上是一种无形产品的竞争.但最终意义上的竞争是人的竞争,人的竞争是更高层次,更高品位的竞争.福州广告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从经营业务较为单一,部门设置较为简单,管理制度较为简单的企业,发展成为现在的广告业务多元化,部门设置较为齐全,管理制度较为规范化的公司.

目前,根据目前的广告公司的资料表明,大多数都存在以下问题:(一)传统的经营思想和淡薄的发展意识阻碍了福州地区广告公司的业务团队建设发展.(二)福州地区的广告专业人才大量缺乏阻碍了广告公司的业务团队建设(三)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和监管,对福州广告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破坏了福州广告公司业务团队建设大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海松.国际4A广告公司基本操作流程[L]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19(4)

[2]杰弗里·兰开斯特,莱斯特·马幸哈姆著,丁梅生冯晓波,应斌译.战略营销计划和评估[M] 远东出版社 : 1998(6):53-67

[3]杭州日报报业集团2019年报(L) 内部刊物, 2019

[4]福州博采广告广告调查报告(L) 内部资料 , 2019

[5]刘大东. 高效团队建设5W1H .中国管理传播网 2019(2)

[6]陆斌,媒体广告经营策略[L],现代广告2019 (106)

[7]朱月昌,公共广告研究[L] 国际广告,1994(3)

[8]朱月昌,略论电视广告解说词的创作[L],福建广告论文集,福建科技出版社,1998(7

[9]于晓茹, 从福视广告看广告业的发展趋势[L],视听天地,2019(6):68

[10]广告业呼唤整体策划人才和广告创意人才[EB/OL].

[11] 王军光,网络广告业步入分众传播[EB/OL]. tech.tom.com

[12] 2019年中国广告业统计分析报告[EB/OL].

[13] 新浪网.丁俊发,中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变化的新趋势[EB/OL].

[14] 新浪网络.郑和平,世纪之交的广告业发展方针和政策[EB/OL].

[15] 丁俊杰, 中国广电媒介集团化研究 [M]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二)本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内容

1.1团队建设的相关理论

本项目主要以一个具体的广告公司为例,考察和分析其在寻求发展中,团队建设方面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团队建设顾名思义就是要搞好整体,维护整体,带动一个企业的发展前进.团队建设注重团队的核心目标,团队的管理机制,团队的精神."团队的业绩大于个体业绩的总和"——这是团队建设根本利益之所在.

1.2福州地区广告公司业务团队建设现状

业务团队的建设是广告公司发展的重要管理工作,它是广告公司各个具体工作任务的实施和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的关键.福州广告公司的业务正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主要有业务项目的多元化,业务服务的多元化以及业务范围的多元化.随着福州广告业的发展壮大,对福州广告公司业务团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福州地区广告公司业务团队建设方面存在问题

导致福州地区的广告公司在业务团队建设上面临了许多问题,也成为了大多广告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业务团队建设将直接关系到福州地区广告公司的发展.

4改善广告公司业务团队建设的主要措施

调整经营思路,建设高效业务团队是发展广告业的关键.业务团队的建设,最关键是加强对福州地区广告人才的"开发,吸引和保留".建立良好的地区的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应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和加大行业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来有效的管理和监管.

2.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初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广告业团队建设.为同行们构建一个新经营战略思路,实现人力资源战略整合研究在广告业中能蓬勃发展并得以在实际中应用和创新.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1.通过实际广告业团队建设的现状,对其实际操作中所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实用型的人力资源战略整合方法和建设新的团队建设.

3.2.解决其在特定环境下广告业如何按照地区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和加大行业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来有效的管理和监管.

(三)本研究的特色和立论依据

1.本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1.1.针对性.人力资源战略问题是一个宏观而且抽象的问题,当前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针对一个具体行业做的研究还比较少,也不够系统和深入,不够针对性.本文试图在这些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联系自己在实际的操作中的过程,综合探讨广告业团队建设问题.

1.2.引入人力资源战略分析理念.近几年来,人力资源战略研究在我国各行各业中迅速蔓延开,短短的几年中,已经取得巨大的成果并有很大的突破,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战略分析体系,人力资源战略整合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结合具体的行业对其进行人力资源战略整合问题,不仅细化了人力资源战略整合的作用,而且突出了行业的特殊性.本文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探讨.

2.立论依据

本文以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分析理论为指导,根据具体的具体的广告公司的分析总结和调查研究,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和社会调查学等多学科理论,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对比,对广告业中的团队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和对策研究.

二,研究方法和调研安排

1,研究方法

本文拟采用系统分析,比较分析,理论分析与实证解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重研究分析广告业中的团队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2,调研安排

2.1搜集和整理各类相关文献,统计数据等相关资料并总结广告业中的基本数据

2.2对资料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了解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及其存在的问题

2.3根据所研究分析成果,采用上述研究方法,提出广告业中的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措施方案,写出毕业论文初稿.

2.4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并对论文初稿进行必要修改,最后定稿.

三,论文基本大纲

福州地区广告公司业务团队建设现状分析

二,福州地区广告公司业务团队建设方面存在问题

(一),传统的经营思想和淡薄的发展意识阻碍了福州地区广告公司的业务团队建设发展.

(二),福州地区的广告专业人才大量缺乏阻碍了广告公司的业务团队建设.

(三),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和监管,对福州广告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破坏了福州广告公司业务团队建设大环境.

三,广告公司业务团队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业务团队的建设是广告公司发展的需求.

第5篇

关键词:培养质量;导师团队制;信息化;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251-02

一、背景与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速向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轨道转型,高层次人才日益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中,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研究生培养质量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关注的焦点之一。

构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是保障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国外高校研究生的培养广泛采用健全而科学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以确保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监控体系主要包括管理系统、评估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该监控体系基于单导师制,从管理层面、导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监控,比较全面的涵盖了研究生培养的所有环节。

二、导师团队制

在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单导师制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导师团队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成为新时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客观需求。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以每年27%的速度迅速膨胀,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我国有15.7%的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10人以上,近1%的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20人以上,有的甚至达到30人。每位导师的精力有限,指导研究生人数过多,分配给每位研究生的时间不足,对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一位导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长期固定跟随一位导师学习不利于研究生学术视野的扩大,容易阻碍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该趋势必然对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导师团队的建立,有利于研究生形成创新的研究成果、提高研究生的合作能力,也有利于攻克大型的课题。因此,基本可以断定,导师团队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也是未来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重要趋势。

构建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开发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信息化监控模块并进行实践应用、获取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信息化监控基础数据和管理经验对于未来基于导师团队制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信息化监控模式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解决目前研究生扩招所带来的单导师制对研究生培养的局限性。研究生扩招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解决研究生扩招与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之间的矛盾,国内人才培养机构和研究学者对导师团队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和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有关基于导师团队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方面的理论及实践的文献和成果报道。

三、研究基础

1.学校鼓励并实践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基于团队导师的研究生培养基础扎实,鼓励以团队方式开展科研课题。各研究生培养学院分别以研究室、技术中心等为单位,通过相近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员自由组合的方式形成科研团队并在该方面已进行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的尝试,从而为基于团队导师研究生培养质量信息化监控的探索和实践课题的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实现基于团队导师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的信息化硬件条件优良。目前,重庆邮电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已普及研究生培养信息化管理系统(OA系统),该系统可实现研究生招生录取、日常管理、课程选修、学位培养、导师管理等多个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和监控,并且该系统具有开放式接口,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功能模块添加和二次开发。学校建有万兆双冗余骨干、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覆盖全校所有区域、全网支持IPv4/IPv6双栈的校园网络。此外,学校已建成了“云计算与云服务研发平台”和“智能计算终端系统设计与集成测试实验室”,形成了集云、端技术于一体的学科优势实践平台。重庆邮电大学现有关于研究生培养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学校强大而便利的网络和平台为本课题基于导师团队研究生培养质量信息化监控探索与实践的开展提供了优良的硬件支撑。

四、导师团队为基础的培养质量信息化监控模式探索

1.探索并实践以导师团队为主体,完成研究生招生、导师分配等环节,建立研究生进入科研团队基本素养质量监控体系。高校一般会设置基本的导师招生条件,而遴选过程大多是遵循“学生填报志愿”、“导师选择”流程,这种方式一般会导致大量学生志愿落空。导师团队招生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团队招生状态下,学生填报志愿时的关注点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而不仅仅是某一位指导老师,进入团队后再根据具体研究方向选择指导老师。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研究方向不适合,也可以在团队内部及时调整。

2.探索并实践以导师团队为主体,开展研究生奖助工作、社会活动、社会实践、就业等教育管理工作,建立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方案和监控体系。目前,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一般是以学院为主的“集中式管理”方式,虽然有利于学院统一开展工作,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因此建立一套基于导师团队为主体的研究生日常管理模式非常必要,将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引入导师团队的建设管理中,保证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和学习科研的正常开展。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研究生在时间管理上有更大的自主性,这也导致部分同学以“个体特殊原因”为由不能按照导师的要求开展科研学习生活,而倡导导师团队管理则是基于团队、规模化管理,团队的管理模式,团队研究生执行统一管理的标准,有效保证研究生的正常科研学习生活。

3.探索并实践以导师团队为主体,开展研究生理论教学课程建设、开题、中期检查、学位论文答辩等各环节,建立研究生学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研究生培养形成一定规模后,课程设置应更加细化且贴近研究方向,让研究生课堂学习效果落到实处,基于此,课程建设由团队来承担既能够保证开课,又可以通过团队师资力量对课程进行完善、创新。学位论文阶段,不能只通过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发现问题,而要进行质量把关,建议采取研究生团队指导论文写作、集中开题、中期检查,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集中答辩模式。应该发挥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检查阶段的作用,并且将这些环节放到团队中进行,研究生与团队指导老师共同商定论文研究方向,团队对开题方向和可行性进行把关,团队通过中期检查对研究进度和阶段成果进行评估和检查,最后通过统一的集中答辩,用统一的标准对各个团队的研究生论文进行最终把关。

4.广泛联系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为研究生开拓多形式实习场所,培养贴近企业需求的研究生人才。导师团队负责建立与研究领域相符的研究生实习实训基地。学生自动联系实习实训地点,需要分散较多精力,并且自发的实习实训缺乏生活、安全等保障,基于团队的产学研合作可有效地避免这类问题,探索研究生多元化培养模式,通过“专业―企业”“实验室―企业部门”等方式,筹建一批研究生实习基地。这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方面有更积极的作用,减少研究生个体联系实习企业的代价,规避安全风险。

5.筹建研究生校友信息资源库,为学校研究生人才培养长远目标做出贡献。网络功能和大数据的优势给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为校友搭建交流平台。校友走出校门踏上社会,就像高校向社会散发出去的一张张名片,是学校的公共关系、信息和育人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资源库,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交流平台,积极与校友在高校领导、工作体制、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教育及就业等方面进行交流,听取意见建议,让校友为高校办学提供更加广泛和优质的综合资源。

参考文献:

[1]腾克难,张翼,贺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策略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6):77-80.

[2]宋洁,王贵平,贺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思考[J].管理观察,2009,(1):88-89.

[3]杨静.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浅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7(5):28-31.

[4]曹菱红,胡戬,白云利.督导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的有效举措[J].理工高教研究,2009,(6):90-92.

[5]鲁娟,王悦,刘斌.研究生对导师的评价调查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2):175-177.

第6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学团队,开放教育,研究现状,拓展方向

 

自2006年起教育部逐次发文强调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以来,各高校纷纷响应,迅速对组建教学团队进行思考和实践,并做出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了获得教学团队理论研究的深入,本文拟对目前高校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相应的拓展研究方向进行思考。

1.高校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

国内关于教学团队理论实践的研究文章近百篇,其研究者主要是普通高校公共课的任课教师和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个别为远程教育工作者。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举例介绍型,一种是理论思考型。前者主要是对自己所在教学团队的内容、人员、组织管理情况进行介绍,后者是基于自身的教学团队成员角色或者教学管理人员角色对教学团队建设进行思考。关于教学团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高校教学团队的形成机缘

诸多文章在对教学团队的理论建设进行思考之始,都或多或少地探讨了“教学团队”乃至“团队”形成的机缘或过程。

“团队”概念最初诞生在企业管理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现状,该概念突破管理学领域,普及到了教育界,“教学团队”的说法应运而生,这也激发了教育者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进一步探讨,教学团队建设也从个体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内容转变为中国教育理论政策的新方向。

教育部曾先后颁布三项重要文件:一为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该《意见》指出要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二为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该《意见》指出要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三为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正式拉开了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序幕。这些文件成为教学团队研究者参考的重要政策方向和理论依据,不少研究者在各自的理论思考文章中都或多或少地提及到了这些文件。

1.2高校教学团队的涵义、分类和特征

自教育部颁布三项重要文件以来,关于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思考也逐渐加强,“教学团队”的涵义和特征成为探讨的首要内容。研究者从各种角度对“教学团队”进行称名,如“高校教学团队”、“高职院校教学团队”、“远程教育教学团队”、“虚拟教学团队”等。

“教学团队”所指多数是高校教学团队,小部分研究者在“教学团队”前面明确添加“高校”。董文良指出:“高校教学团队是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由一定数量知识与业务能力互补、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组成论文怎么写。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所组成的正式群体。”[1]杨水根对“高校教学团队”进行了分类,他认为,基于地方高校的视域,高校教学团队主要有“专业建设团队、课程建设团队、实验(实习)教学建设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学科竞赛指导团队、创业教育指导团队、教学管理团队”[2]等不同表现形式。

就“教学团队”特征来看,不同研究者提出了类似观点。从都光珍[3]、张意忠[4]、王全胜[5]等人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既总结出了高校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如目标性、互补性、协作性等,又点出了高校教学团队的独特特征如梯队性、长期性等。

1.3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正因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研究现状,所以大家才逐步开展了相应规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各位研究者在探讨建设内容和策略之前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作用、必要性等进行了探讨。

曾明认为:“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迫切需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6]王军、梁莉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有赖于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名师的引导。”[7]董文良[1]、孙广才[8]等人认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加快青年教师培养的需要,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季翔指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克服我国高职院校现行基层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弊端、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9]总的看来,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集中体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学科建设等方面。

1.4高校教学团队的目标体系

高校教学团队的目的是什么?毋庸置疑,就是建立一流教学团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者也都围绕这一核心目的来确立长、短期目标。孙广才认为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应为“加强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建立、修订、完善课程负责人制度”“进一步加强优势课程的建设”、“加强团队建设”[8]等。董文良认为:“地方高校要抓住一些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围绕重大的教学改革项目,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出版规划教材等……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团队的水平和实力。”[1]

1.5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策略和思路

教学团队建设初期,建设的策略和思路是亟需考虑的内容,正因为如此,也是各位研究者关注的主要内容。

刘丽娟认为应“重点从激活教学团队的合作意识、遴选团队带头人、合理配置团队成员、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10]六个方面建设教学团队。王军、梁莉指出,应着重从“运行、管理和考核评价”三个方面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7] 王全胜提出应从“团队制度建设、团队精神培育、团队利益去向、薪酬激励、评价制度”[5]等方面构建高校教学团队的保障机制。李蜀湘则主要从团队的精神建设入手来谈团队建设的管理机制[11]。周民杰从“团队自身建设”和“外部环境建设”两个角度入手探讨了建设高校教学团队的思路。[12]

教学团队建立以后,在运行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李红云等针对2007、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团队带头人年龄偏大、行政化倾向明显;团队规模过大;建设经费一次性拨付”等问题提出建议,指出:“团队带头人的年龄一般不超过57岁,学校中、高层领导不担任教学团队负责人;团队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5人;建设经费分期拨付。”[13]

总的来说,以上各位研究者的观点基本相同,都是从团队内部建设方案和外部制度保障入手来思考的。内部建设如团队的目标、任务、团队成员的择选、管理体系、考核机制、团队精神文化,外部保障如物质资金、政策制度等。这些团队建设内容思考侧重于团队,对团队如何提高教学的具体行为则较少探讨,而且主要立足于普通高校教学团队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来探讨问题,立足于开放教育实践来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1.6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成果

立足于对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思考,部分研究者开始把研究视点放到了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上论文怎么写。秦慧通过对法国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考察后研究现状,结合自身的专业教学内容,对课程教学实践指出行动方向。她指出“学生在完成综合设计课程的时候,就会发现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导致学生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类知识,基本设计能力不强,沟通能力较弱”,所以应该对自身课程教学团队进行改革。她提出除了“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与师资,形成优质的教学团队”外,还应该“在一年级的基础教学中加强基本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基础课程的教学团队”和“加强跨专业之间的主题团队教学合作”,以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研究能力。[14]这些都是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所提出的较为具体、恳切的改善需求。

在远程教育教学团队实践方面,顾静相等人的《基于WEB2.0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一文对广播电视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团队的课程教学改革实验进行了介绍,对教学团队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进行了探讨,总结了该教学团队利用web2.0开展的课程教学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果[15]。

总而言之,在目前教学团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关于普通高校教学团队的理论研究多,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教学团队的理论研究少;对制度建设(考核、绩效)、文化建设、物资分配等教学之外内容的分析较多,对教学团队如何开展教学的内容较少;对宏观理论内涵的探讨较为多,对具体实践成果谈论较少。

2.高校教学团队理论实践研究的拓展方向

从以上各研究者的关注内容来看,教学团队的内涵、成员结构、组织方式,教学团队的理论基础、作用,教学团队建设的制度保障、内在文化建设、薪酬分配等被探讨得比较深入,近三年教学团队研究现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普通高校中的公共课程教学团队研究现状,关于开放教育教学团队的研究不多。(2)研究成果主要是理论内涵的解读与探讨,如教学团队的涵义、建设意义、重要性、特征等;虽然注重教学团队的培养和建设,但是对教学团队教学实践内容的实证研究较少,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没有细致探讨。(3)主要是研究高校中某专业的教学团队运行机制,或集中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地域分布单一集中,不具有跨地域性、虚拟性、网络性。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高校教学团队研究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1)从过去主要立足于外在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角度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趋向,逐步转变为对教学团队建设的内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2)从过去主要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重要性、特点等内容,逐步转变为对教学团队开展教学实践的工作进行归纳、思考。

(3)从过去集中探讨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的情形,逐步增强对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关注度。

(4)从过去主要探讨某单一地区高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问题,逐步转变为探讨跨地域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问题。

(5)从过去立足于师生面对面型教学团队的研究,逐步转变为对囊括了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辅助人员在内的大型教学团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董文良.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2]杨水根.基于地方高校视域的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3]都光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

[4]张意忠.建设高校教学团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2.

[5]王全胜.高校教学团队的组建及运行保障[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6]曾明.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制度保障[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7]王军、梁莉.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的理论探究[J].管理观察,2009,6.

[8]孙广才.代数学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5.

[9]季翔.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10]刘丽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理论与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11]李蜀湘.项目课程模式下高职教学团队的构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12]周民杰.地方高校新增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分析[J].贺州学院学报,2010,3.

[13]李红卫、张丽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以2007、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为例[J].大学研究评价,2009,7-8.

[14]秦慧.《法国设计院校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团队[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15]顾静相等.《基于WEB2.0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影响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运行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9.

第7篇

1.1建立合理的教师科研团队地方高校重视学生教学工作,多以系或教研室成为一个专业的教学团队(如园艺学、农业科学、动物科学等),生物学科包括的专业涉及面广,如土壤学、气候学以及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相关的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主要专注于教授3、4门主干课,这种团队组合在教学中可以形成互补,但在科研中往往难以相互配合。这是因为教学团队成员往往数量较多,专业方向也教分散,其目标是以课程建设为主,这样有些教师即使教学质量很高,但科研实力却较薄弱;以笔者所在院系为例,每个专业的教学团队基本都有十多位教师,部分教师还是从事行政工作的双肩挑岗位,因此难于形成一个合理的科研团队。而建立合理的教师科研团队在地方院校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得到了很多高校的共识。这首先选拔一位团队负责人,也即带头人,他应有明确的方向,有一些在研的项目作为团队支撑,此外,应具有治学态度严谨的学术道德和品德高尚的个人魅力,还应有较好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其次,还有几位科研骨干教师,在其相关方向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可以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方法和技术;最后,吸收几位年轻的教师加入,让他们积极融入相关专业的科研团队。科研团队负责人既要落实分配好团队成员各自的工作任务,又要做好团队成员,尤其是科研骨干相互之间的沟通工作。

1.2对教师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制度的思考科研团队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每位教师科研积极性与科研质量的高低,因此好的科研团队管理制度,对科研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多数地方高校来说,由于合并升本时间短,管理经验少,因此管理方面没有态度规章与制度遵循,很多时候科研团队形成的项目经费决策权往往由主持人一人决定,其他人很少参与并且不知道经费的分配等具体情况,这样造成团队成员积极性不高,具体事务也不愿参与,就造成了主持人管理经费主持人完成课题。结果常常是效率低下,项目成果质量不高,团队生命力不强。因此,创建高绩效科研团队,必需有一套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用来保障科研工作任务按计划、保质量的完成。这首先这需要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增加校内教师科研团队的外部支持,如学校科研部门、教务部门以及后勤保障部门等,配套相应的一部分经费对项目组进行建设,以笔者所在宜春学院,科研部门对部分教师组建的科研团队每年均投入十多万元供采购小型仪器设备,并提供部分经费用于团队成员对外交流;教务部门可用科研成果冲抵教学工作量;后勤部门提供办公条件等配套设施,这样的条件对科研团队的支持力度很明显。其次在团队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及约束机制,增加团队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培训制度,激励制度以及绩效管理制度等,让团队成员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并增加团队的沟通,增进协作,有效提高团队成员的科研积极性,最终实现提升团队整体学术水平的目标。例如笔者所在宜春学院的部分团队,每学期会定期安排会议交流,探讨近期完成课题的进展,所遇到的问题等,群策群力探讨解决方法;在项目申报前期成员对申报书进行交流,相互提出问题与建议,加以改进;这些举措有效的增进了团队成员的科研水平,加快了项目完成的进度与质量,提高了团队成员申报项目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了团队成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与科研质量。

2学生科研团队

2.1实行导师制与指导毕业论文让学生参与科研导师制是利用教师的科研项目与科研技能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一种方式,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增加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师生科研水平和质量;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新型方式。笔者所在的宜春学院生物类专业,一般有科研工作在身的教师,在学生二年级接触专业课开始,都会进行学生和教师的相互接触,接触中教师会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以及实验室的情况,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业、生活、爱好等个人情况,达到相互了解,其后,可根据学生意愿参与到学生科研团队学习,教师可依据科研内容与其本科论文相结合开展指导工作。此外,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在本科院校学生科研培养过程中占据着主要地位,是学生本科四年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综合性科研训练教学环节。按照一般学校的培养方案安排,毕业论文完成往往是大学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工作,但那段时期,考公务员、找工作和实习占用学生大量时间,放任自流的话常常使毕业论文流于形式。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教师通常会提前介入,并找一些具体问题和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前一年将题目出好,要求本科生构思;同时对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吸收他们进入团队一起参与科研活动。

2.2对学生科研团队管理与建设的思考建立学生科研团队就是以学术研究为中心、借助教师的课题和项目为依托条件,为培养其科研思维与技术的一批有协作精神的学生群体。生物类教师的科研往往实验性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不少实验试剂有一定毒性,需要安全操作和严格管理,因此,在团队设立之初,除教师指导外,需要学生团队负责人,发挥负责人的角色作用;此外,教师可组织参加部分学术活动,如安排组内成员汇报,共同学习一些仪器的使用等;而在完成某些阶段性的工作后,可适度安排一些团体的娱乐活动,让团队成员增进了解,提升人际关系凝聚力;在团队建设中,可引入组内淘汰机制,即通过观察团队各成员在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可将消极应对项目的成员淘汰出团队,再引进拥有较高兴趣和较好研究态度的新成员,采用能进能出的机制来提高研究状态。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本科生科研训练,很多地方高校都出台了一些鼓励措施,比如大学生创新竞赛、大学生实践项目等活动,但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科研素质的培养,主动性不高,往往是极少数学生有积极性,不少是教师协助学生完成项目申报,这些一方面反映出多数学生缺少科研训练及独立的科研思考意识,同时也暴露出科研奖励政策对学生的吸引程度不高,还应有更多的辅助保障措施进行实施,如可采取科研项目结题答辩或,并结合指导老师意见的对应学分转化机制等。

3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创新实践;研究生;教学研究型大学

作者简介:邹铁方(1982-),男,湖南涟源人,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讲师。(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改研究项目“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029-02

高校如何应对创新型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如何为企业自主创新服务是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事,因此,高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全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高等学校培养的高层次研究生人才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中坚力量,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根据2005年教育部制定的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因此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注意到科研团队为高校内高效的组织模式,在科研、教学等诸多方面均展现出了良好的性能,故本文将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初期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先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的必要性,再在此基础上给出具体的管理措施,以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对研究生的管理与培养。学者们从招生质量的控制、培养管理机制、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科学研究、导师指导模式、学位获得、培养经费等方面[2-4]开展研究,探讨提升研究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办法。这些研究成果在当前绝大多数高校中均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实践并取得不错的效果。[4-8]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研究工作更多是针对于已经成熟的研究生院内的管理模式,而对于教学研究型初期大学的研究生管理方法研究的较少。

社会的发展对大学提出更多的要求,很多传统的教学型大学逐渐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而要建设好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单就科研而言,教学研究型初期大学总体已经落后于985、211等名校。要快速而可持续地提升科研实力,研究生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在此过程中对于研究生的管理是重中之重。

创新来源于实践,因而在当下,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需保证研究生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机会。校企合作是当前一种有效的模式。但注意到教学研究型大学初期所处环境,成熟的校企合作机会不多,再加之研究生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因而仅靠校企合作模式很难给研究生们提供有效的实践机会。高校的最大优势在于人才优势,因而需要发挥这样的优势为企业服务,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以技术输出为手段,由此觅得实践机会。

考虑到研究生专业性强的特点,校企合作在操作方便性上肯定不如研究所+企事业单位的模式。而科研团队是当下及未来高校内的一种高效组织形式,其在破除科研单干现象后能发挥出团队优势:既能营造学科交叉环境,形成新兴交叉学科并发现新的创新点;又能取众所长,形成合力,获得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增强其服务社会的功能;还能在团队中通过有效的管理、考核、激励等机制提升科研团队成员实力,培养高素质人才。[9-12]但对于处在教学研究型大学初期的大学而言,成熟的科研团队还不多,为企业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系统性大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因而需探索符合客观实际的、以团队为主体的研究生管理模式以及科研团队与企业合作的有效机制。

基于此,本文将以科研团队为载体,探讨出一条可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通过在团队内部制订严格规章制度以提升研究生基本技能并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以技术输出为手段,与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确保研究生得到足够多的实践机会;再在两者结合的情况下,激发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具体的培养措施

为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一方面需以团队为基础努力创造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又需通过严格管理确保研究生具有正确的科研技巧与方法。

1.研究方向的确定

学位论文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研究方向的选择。高质量的研究方向是产生高水平论文的基本前提。因而利用科研团队,借助师兄师姐的传帮带的优势,尽早让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并确定研究方向,则显得非常必要。考虑到研究生招生的差异化,则需要差别化对待:对于保送的研究生,则从确定保送伊始就要求其进入实验室并跟随师兄师姐们学习基础知识及研究所需基本技能,且要求其本科毕业论文需与科研团队研究方向一致;对于考上的研究生,则要求其在确定考上后,进入实验室跟随师兄师姐们学习基础知识和研究所需基本技能。

2.研究生科研团队创新项目设定

研究生科研团队创新项目是各级别研究生创新项目的补充,对于已经申请到国家、省、校级别项目的学生将不再允许其申请科研团队创新项目,反之则可。申请时间为研究生入学第二年初(即研二第一个学期前两个星期内,可提前申请,但不可推迟),申请方向与科研团队方向一致,申请内容与开题方向一致,研究期限2年,申请经费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并考虑项目的实际需要。加强中期考核与结题考核,未结题或未获得项目资助者将不允许参加毕业答辩。

3.学术报告制度的建立

学术报告制度的建立及实现应注意以下几点:规范化、学术化、人性化。考虑到教学研究型初期大学大多数科研团队尚处于组建初期,规模还不是很庞大,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报告氛围,则首先需从规章制度上入手,可将学术报告制度作为一门必须课来开展,规定研究生每年至少需多少次报告(其中英文报告1~2次)并达到一定的成绩才能拿到学分,未拿够学分的不能参加答辩。而对于具体的操作细节则可先采取固定日期时间、固定报告人的方式,确定报告频率;然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办公场地确定报告地点,在规模较小时可仅用笔记本电脑开展报告,随着团队的慢慢壮大再去教务处申请用于学术活动的专门教室;最后则是从PPT制作、表达能力、内容创新性、内容科学性等方面建立研究生平常科研考核档案,采用由导师组给学生打分的方式对学生日常科研质量进行考核。

4.奖励制度

奖励的正面作用永远都不会弱于处罚的作用,甚至比处罚更为有益于研究生的成长,因而加强对于研究生奖励制度的研究意义非凡。对于研究生的奖励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即项目、论文。项目主要奖励申请到的国家、省及校级研究生创新性项目,而论文则奖励发表的高于研究生毕业要求的论文。设置相应级别的项目奖励以及论文奖励标准,形成制度并实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5.企业实习制度

为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必须在团队管理基础上开展企业实习。需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寻找合适的企事业单位,其二是训练学生掌握解决某一领域的基本技能。对于寻找合适的企事业单位的问题,处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初期的科研团队最适合通过技术输出的形式,甚至不计劳动报酬地为企事业单位解决小问题,既可为发现科学问题提供丰富土壤,又可有效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为研究生的实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于训练学生掌握能解决某一领域的基本技能的问题则需借助团队各项严格的规章制度,通过严格管理确保研究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尽早确定研究方向、尽早掌握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既掌握基本技能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三、结束语

研究生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不仅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还有利于更好地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特别对于处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初期的高校而言,则更需探讨相关制度与方法,确保在转型期既能培育出高质量的研究生,还能为转型提供一定动力。考虑到处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初期大学的现状,成熟科研团队还不够多,校企合作还不能满足研究生培养的需求,则提出可借助组建科研团队为抓手,通过严格的团队管理提升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与技能,通过技术输出的手段建立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机制,从研究方向、科研团队创新项目、学术报告制度、奖惩制度及企业实习制度等方面入手给出了有效方案。这些方案对于更快更好地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特别对于教学研究型初期大学开展研究生管理工作、努力培育高质量人才与提升科研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唐宁莉,刘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25):20-21.

[2]周治金,杨文娇,赵晓川.大学生创造力特征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5):78-82.

[3]李志平,韩惠鹏.影响农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13-16.

[4]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32(2):74-82.

[5]谭媛媛.研究生创新精神培养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20).

[6]刘淼群.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北方经贸,2008,(6):141-142.

[7]张胤,徐宏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实证的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13-47.

[8]李艳,刘泽军.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2-3.

[9]王冠.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2010,26(2):65-70.

[10]张宪立.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4):7-8,11.

第9篇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职业能力 改革与建设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外出调研、资料查阅、与导师交流等环节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是对学生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总结、夯实和应用。因此,毕业设计(论文)不仅仅是取得成绩获得学分,而是一个综合的实践过程,它不光是专业知识的应用,更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职业能力的提高。

关于职业能力(Occupational Ability)的定义,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三个大的方面。其中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人自身具备的基本能力,如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等;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也就是所学的专业知识;职业综合能力包括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等几个方面,如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等。[1]其中,大学毕业生最为欠缺的就是协作、交往、沟通的职业综合能力,有调查显示,目前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毕业生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认为对于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学校教育做得比较少。[2]如何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学生的交往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使他们更快速地融入今后的工作岗位,是摆在各位教学管理人员和指导老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普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已得到稳步提高,但是论文质量的提高仅仅代表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并不意味着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在选题、指导培养和管理方式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3,4]

1.部分选题陈旧,严重脱离实际。

学生人数骤增,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太多,教师设计的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部分题目陈旧,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

2.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主观能动性较差。

传统的毕业论文多以实验室实验为主,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随着社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的逐年提高,以及学生就业去向的多样化,单一的论文形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和提高工作能力的需求,对学生就业帮助也不大,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3.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存在盲点。

尽管各高校在毕业设计管理中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院、系、教研室、教师之间职责往往不够明确。各级管理部门检查过于形式化,大多只检查论文格式、重题等,不能深入论文内容,即强调过程管理有余,实施目标管理不足。有的教师对学生实施保姆式管理,虽然完成了任务,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建设毕业设计(论文)新体系的宗旨

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夯实,以及职业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这是毕业实训新体系构建的宗旨所在。这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及指导老师从思想上形成共识,管理上搭建平台、指导上具体深入,这样才能达到其目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设符合岗位实践要求的毕业实训教学体系。

2.坚持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及做人、做事、做学问协调发展,把毕业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贯穿到毕业实训的全过程中。

3.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帮助毕业生适应工作、成就事业,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5]

三、建设毕业设计(论文)新体系的创新举措

作为指导老师,我们要采取新的举措建设毕业设计(论文)实施体系,包括从选题、调研(实习)、研究的展开到作品的完成,最后答辩的纵向进程链。具体的创新举措有以下几点。

1.丰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方式,鼓励具有现实意义的跨专业、跨学科的交叉选题,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毕业论文选题对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起着极大的作用。那些既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又符合学科发展前沿方向的选题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在选题方式上注重教师拟题与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模式,尊重学生意愿,以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为原则,避免因盲目地追求高新科技知识,而忽视实际工作的需要,使学生感觉学而无用,丧失兴趣和信心。跨专业、跨学科的交叉选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在未知领域自主探索学习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毕业生快速适应陌生的工作环境。同时注意因材施教,因为不是每位学生都有同样的学习素质和知识水平,针对不同的对象,确定难易不同、形式不同的课题任务,才能使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所学所长,有利于学生信心的树立。

2.与选题相结合的前期调研,深入企业(工作)实际,培养学生的表达沟通、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可打通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环节,组成所谓的“毕业实训”教学环节。让学生带着已确定的课题深入企业在岗实习,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实习。这样针对性的在岗实习,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的管理方式与学校的不同,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锻炼工作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交流范围由同学、师长扩充为同事、领导,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及处事能力,这无疑对学生有莫大的好处。

3.组建导师工作组,指导相应的学生团队,既传授本专业知识,又注重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组织协调等素质,可谓一举多得。

现代工作中,每件事情都不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他人的合作,所以良好的团队精神是实现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teamwork)和领导才能(leadership),在国外是考查学生能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目前很多毕业论文课题都是来自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者实际工程,而这些实际的项目往往涵盖了多学科的知识。在实现了跨专业交叉选题后,我们可根据课题的需要,组建由不同专业的教师构成的导师组,实行“导师负责、联合指导”的培养模式。[6]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导师组组长,负责统筹规划,其他导师分工指导、各取所长。这样学生不再以专业为单元,而是以课题为单元构成学生团队,接受导师组的统一指导。

这样的师生团队模式,从形式上类似企业中的“部门”、“项目组”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组织中的合作精神,学会如何在组织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从效果上来看,每位学生接受来自不同专业的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还有组员的互相切磋,实践效果必将事半功倍。

4.实施公开答辩,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我表达的信心、能力。

不论学生今后从事管理工作还是技术工作,在政府机关还是民营企业,都能够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讲述事实,表达观点,能够条理清楚地撰写计划、总结、公函等文书,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毕业论文的撰写训练了文字表达能力,实施公开答辩则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进行公开答辩,同学们现场观摩,接受答辩委员会的提问和评分,能够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在良好的竞争气氛中,同学们能从答辩环节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从而为今后在工作中展示自己树立信心。

5.把握好对学生的管理策略,强化目标管理,培养学生完成工作的主动性和自治能力,以使学生适应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模式。

能主动承担工作、自觉高效完成任务的员工才会受企业欢迎。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人,必须能自觉遵守规则、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实现自我管理。而学校面对众多的学生,责任重大,往往实施的是日常保姆式的督促,不利于其成长。

作为毕业论文的指导者,导师应该放弃对学生保姆式的管理,强调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四年来学习的汇报,是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和技能,最终达到目标。[7]在此过程中导师提供所需要的技术支持和学术指导,阶段性地要求学生汇报成果,而不是形式上的检查。借助毕业论文环节,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模式和要求。

参考文献:

[1]M.V.Karicli,K.Papakonstantinous,N.Stefanis,etc.Occupational abilities and performance scale Reliability-validity assessment factor analysis.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2005(40):417-424.

[2]付晓容.浅谈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5:164-165.

[3]曹业玲,蒋彦龙.“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8,21:170-171.

[4]张为堂.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8,7:132-133.

[5]牛润明,石现峰,张德莹.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8:143-144.

[6]杨平,马进明,王志萍.工科学士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和指导模式的创新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6:112-114.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基地,创新孵化

 

一、前言

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政府、高校、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大学为平台建设孵化创业基地,培养创业人才,可以鼓励大学生创业,对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培养青年人的创新精神和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浪潮中,鼓励大学生创业能培养青年人的创新精神,激发全社会的创业激情,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高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完善教育体系。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是创造性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尝试,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它通过为大学生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方面的共享设施,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毕业论文怎么写,以及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风险和成本,帮助初创阶段或刚成立的新创企业成为能够独立运行并健康发展的企业。

我国部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在促进大学生创业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模式上仍处于不成熟阶段。

我国教育部、科技部于 2001 年首批批准成立和认定了15个国家级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其中,合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按照“政府引导、多元集资、市场运作”的模式实施。安徽省政府设立合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工作指导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对创业孵化基地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并且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由省科技厅、教育厅、中国科技大学等 5 家单位共同投资发起设立合肥国家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合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主体。

例如:江西财经大学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2007年9月成立以来,入驻学生企业32家,实现销售收入75万元。作为江西省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孵化出了年营业额达100万元以上的学生企业。

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2009年12月18日,浙江某校学生创业实验基地正式启动,该校花园东门部分商铺已开发作为创业基地前两期用房,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免费入驻“学生创业实验基地”。

浙江某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于2009年4月启动,总建筑面积1700余平方米,经合理规划、布局及分割,共划分了29个房间,其中一间设为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站,由该校和工商局婺城分局共同提供创业指导全程服务,其余均作为学生的创业场所,免费提供给该校学生创业团队使用。

二、现状扫描

(一)良好的运营状况

1.盈利状况

盈利状况良好。在接受调查的项目当中,有9%的项目取得了每月5000元以上高收入的成绩。而且在前三期项目的调查对象中,并无团队属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中”的情况。较多的团队收入属于1000-3000元这个水平。但是处于“无盈利,收支持平”的团队也占了将近27.3%的比例。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前三期的创业项目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项目管理制度基本健全

在接受采访的团队中,100%的项目人员表示店里目前的管理制度基本健全,日常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地开展,但是由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考虑到自身学业等因素,相关的管理条例还需要不断的完善,由此可看到该校学生的工作协调和制度管理的能力是比较强的。

3.资金周转状况良好

资金周转状况属于良好的项目团队占总数的81.80%毕业论文怎么写,说明团队在总体上在资金周转这一方面的工作处理是比较妥当的,剩下的资金周转状况一般的团队表示只是偶尔会出现紧张的状况,但是这个问题通常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4.项目之间交流情况

创新创业基地具有作为企业孵化器的功能,而在培养各个创业团队,将其引进社会的同时,也是在培养大学生的收集市场信息、资源、并且能够与人合作交流方面的能力和开拓精神。单是“各扫门前雪”的作风,并不能够达成这个目标,因此,各个项目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是值得我们去调研和探讨的。

5.创业与学业

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创业活动,该行为对他们的学业所造成的影响是我们需要调查研究的关键,下图既是项目成员们心目中“创业对自己学业的影响程度”与他们实际的智育成绩之间的关系:在浙江某校创业孵化项目中的队伍成员里,智育成绩保持良好的学生占总数的71.40%。总体的学业成绩是令人满意的。

在班上智育成绩好的同学认为“创业对学业影响不大”的人占总人数的71.40%,而在班上智育成绩一般或者是较差的同学认为“创业对学业影响不大”的人都只占总人数的14.3%。可见,智育成绩不好或者较差的同学会把成绩差的因素归结到受创业的影响中来,而成绩好的同学则不会将创业和学业两者放在一起考虑。盈利状况每月在3000元以上的团队成员的智育成绩都属于较好者,这在所有智育成绩不错的学生当中占有42.9%的比例。

由此说明,项目经营状况好的成员并没有因为创业而影响或耽误学业。项目成员在创业取得优秀成绩的同时,也是能够兼顾好学业的。

(二)经营困境

1.项目团队组员选择欠妥

因小组成员构成不合理,如同学院同专业的学生组队的情况,导致课时一致,经常无法安排人值班。能够达到每天安排人值班的项目组占总数的54.5%,其余的小组则是属于“偶尔无法开张”和“经常无法开张”的状态。

2.基地场所人气不旺

浙江某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学校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创业精神而为经过选的创业团队免费提供的创业场所(水电费自付),但是由于场地位于丽泽花园(居民住所)附近,人气低,较为冷清,因此,众多项目至今都没有比较充足的客源,宣传工作也难上加难。这个情况对前三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的运营状况多多少少产生了一些影响。

我们了解到,81.8%的项目成员认为“基地人气不旺”的状况对项目运营的影响很大或是有一定影响。仅有18.2%的成员认为该情况对项目的运营状况没有影响,所以增添基地人气也是创业基地建设的内容之一。

3.对创业理解的偏差

在被调查的所有的团队中毕业论文怎么写,100%的经营者都认为学校应该尽量提供业务的机会给他们。而不是考虑去主动联系学校的各个业务主管部门,依靠自身的营销能力和项目竞争力主动地开拓业务生意。并且认为基地人气不旺的状况对项目营业影响很大。这个观念显然与学校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初衷不相符,学校的意图是通过免费提供创业场所和相应的管理和指导从而培育出“企业家”,而非商店“老板”,坐等生意。我们应该要明白到,创业团队对学校的过于依赖是不利于该项目的成功孵化并走向社会的。

4.自信心欠缺

对于本项目的营销能力和项目竞争力自评的调查当中,有将近一半的团队表现出了自信心欠缺的弱势。在营销能力自评中,占总数46%的团队认为自己项目的营销能力一般,而在项目竞争力自评中,有占总数45.5%的团队认为自己项目的竞争力一般。可见,他们对项目的自信心总体上来说是有所欠缺的。

(三)项目盈利影响因素分析

1.创业培训

“创业培训”是团队项目是否盈利以及盈利多少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被访问的所有团队中,成绩最好的两个的项目(每月盈利5000元以上)里德成员都表示曾经参加过创业教育和培训。而对于没有参加过培训的6个团队中,其中的5个队伍取得了较差的成绩。在“暂时没盈利,收支持平”的盈利状况不理想的3个团队中,其中有两个团队的成员均表示没有接受过创业方面的培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创业教育和培训在创业的实践中起到的作用是直接的而且是影响较大的。

2.营销方式

除了创业教育以及培训的因素,依靠主动开拓业务为经营方式的项目能够获得高收入。在所有团队中,成绩最优异的“每月可盈利5000元以上”的项目都采取的是“主动开拓业务”的经营方式。但是,属于“收支持平”情况的3个项目,也是采用“主动开拓业务”的经营方式,说明这种经营方式的不稳定性。而采取“靠熟人介绍”等保守、常规的经营方式,收入情况则比较稳定,每月的盈利状况均属中等水平。

3.团队成员心理状态

项目需要取得好成绩,团队成员的自信心也是一个有力的助推器。不过,他们的自信心也只是建立在以往成功的经验当中的,所以不难理解,对自身营销能力和项目竞争力信心强的团队往往是取得高收入的项目。而对自己没有自信的团队通常是盈利状况一般或不好的情况。

4.经验总结环节

能够取得好成绩的项目都是对业务经常进行经验总结的团队。

我们可以看到,成绩最好的两个项目都属于“经常召开经验总结会议”的类型。事实也证明了,只有经过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有助于该项目在营销能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而偶尔或是很少进行经验总结的项目成绩总是一般。

三、对策试探

(一)有效开展创业教育毕业论文怎么写,培养正确的创业意识

大学生创业基地是学校为有创业意图的学生建立的一个创办企业提供服务的组织,高校在校园内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应从根本抓起,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从入校起重视创业,把创业作为一个人生选择,而不是因为找工作而去创业,不得已而为之。并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创业,培养正确的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鼓励他们创先争优。

大学生有较好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储备,但是还不足以做好创业项目;有实现自我价值迫切需要,但是缺乏实现的条件和能力。有效地开展该校的创业教育不仅是系统地将理论基础传授给创业的大学生们,同时也努力提高创业者创业的品位和技术含量。同时能够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而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计划性和有效性,增加成功比例。开展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未来世界的适应,还可以让更多的同学系统地学习掌握创业的理论知识,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到自主创业中来。创业教育的成功开展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未来企业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二)加大创业基地的资源支持

作为培育“未来企业家”的学校的目标,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该具有以下功能:一是提供创业孵化场地和基本办公条件;二是协助孵化企业办理成立公司的相关事宜;三是提供管理咨询、会计、法律等咨询服务等等。

因此,除了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的场所之外,浙江某校在基地建设中可考虑提供培训、管理咨询、项目申报与有关认定、投融资、对外交流等服务。也可聘请相关方面有资深指导经历的老师为专门的创业基地建设指导老师,及时为各项目指点迷津,一同探索师范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之路。

(三)规定项目成员的组成结构

吸收以往的经验教训,以后为了项目的正常运作,有效解决困扰团队成员的店面值班问题,在选拔创业团队以及项目的时候,应该将团队组员的构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一个指标,并且有不同学院不同专业构成的团队更加具有活力和学习能力,对团队的创业目标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四)开展师生合作新模式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建设途径毕业论文怎么写,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在有指导有计划的实践中来完成。在当前浙江某校教师参与积极性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当中的师生互动模式,以老师的构想为主导,学生通过实践事先规划好的方案,在比较科学的理念指导下开展创业行为的方式,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少走弯路,也给教师们一个创业实践的机会,对师大的文化建设也可起到助推作用。

(五)发挥“大学科技园”作用

大学园区普遍聚集了丰富的知识资本,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试验基地,掌握着大量的科技成果。学校也应该发挥“大学科技园”的主要作用,即为大学生把科研成果转化为高新技术企业。利用大学的人力、技术等资源,形成市场化的企业孵化器。培育更多有前景、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提高学校人才的创新能力,最后进行企业孵化,推向社会。

师范类大学,也可利用学生“师范技能强”的优势,鼓励学生开办补习班、辅导班等发挥师范技能的项目,这样便可以将专业学习和创业理想兼顾起来。

参考文献:

[1]单晓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策略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07;

[2]张庆祝.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理论初探.辽宁教育研究,2007;

[3]何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战略模式初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4]拳胜刚.创新实践教学.对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需求.当代教育论坛,2005,(1).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本科毕业设计;团队构建

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及培养创新能力是本科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尝试构建以“团队设计项目”为导向的培养制度,从而实践于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为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

1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1.1国家政策导向出现理解偏颇

近些年,很多高校总把承担项目、科研经费、SCI文章、获奖引以为荣,教学被边缘化已成为无法避免的无奈现实。教师只能“没有时间上课”,即使有时间上课也不会全身心投入教学,何况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亦不能悉心指导了,论文质量自然出现下降[1]。

1.2教师重视程度、师资不足及本身能力欠缺

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本身对自己职责责任不明,认识程度不到位,有的教师缺乏责任心、缺乏热情。对毕业论文(设计)投入精力不足,对学生论文设计及撰写检查审核不严等影响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同时高校连续扩招导致师资不足难免顾此失彼。另外指导教师业务本身能力欠缺,造成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陈旧,内容简单,学术水平低下也是造成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2-4]。

1.3学生主客观因素的存在

当今中国,在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制度下,供求矛盾俨然成为就业难问题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5]。而现在多数学校的教学计划都是把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最后学期,正逢就业招聘的高峰期,毕业论文只得为找工作、就业签约让路。同时有的单位还需要学生先实习后就业模式,毕业论文(设计)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大量减少,自然会造成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下降。此外还有其它原因如: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忙于复习考研、出国等等也是主要原因[6]。1.4其他因素除上述导致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下滑因素外,在教学单位教学管理方面也存在欠缺,如毕业论文(设计)经费投入问题,论文质量与指导教师奖惩问题等也都制约着毕业论文(设计)水平提高。

2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团队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的构建

2.1教师团队建设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教师团队的构建

以各自的科研项目为基础,研究方向相似或相近的组成教师团队。实施时总的项目被分解成若干的小项目,每个项目有专人负责,对子项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以学生团队的形式参与其中,利用教师团队及学生团队的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共同完成目标。

2.2学生团队的构建

学生团队的组建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申报课题大多源自于教师团队的科研项目的子项目,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方向,亲自进行科研设计,经指导教师指导后撰写申报书进行申报。学生团队的组建方法可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选择、以优势互补为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效能。每个子项目的成员一般以2~3名学生为宜。在各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各团队成员的配合情况及具体操作需要可以做适当微调,以达到组建最佳实施团队的目的。团队与团队之间可经常性的互动,形成团队信息及合作网络,提高完成效率和知识技能交叉互补[7]。

2.3教师团队与学生团队的互动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会贯穿于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如: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申报书的书写指导;文献资料的收集;中外文文献的阅读整理;课题设计;综述、开题报告、论文的撰写;每周固定时间的例会、研讨会的交流;办公软件、实验分析软件的应用;与科研项目相关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指导等等,学生可以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科研训练,教师也可以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积累科研教学经验,有助于教学相长积极氛围的形成。

2.4整合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毕业设计

创新性实验计划完成后,结合创新计划项目,教师团队可为学生团队成员安排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由于这些同学已经历了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锻炼,毕业设计又是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延续和深入,因此会省去适应期,快速进入状态,为毕业设计的顺利高质量完成提供了保障。

2.5发挥导师制在项目团队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导师制是近年来实施的一种新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是关于本科生教育的一项创新性实践[8]。我校本科生导师制始于2012年,从大学的第一学期开始,学生和教师通过互选,每位学生都能选定的一名教师作为导师,导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开展专业教育,指导学生学习、选课、考研、撰写毕业论文或开展毕业设计,关注学生业余时间学习生活,兼顾指导学生进行未来人生规划等工作。针对目前预防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时间短、经费有限的客观事实,导师能够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在研课题,提前指导学生进入科研角色,无疑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办法。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尝试将导师制应用到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并且效果明显[9-10]。我教研室近几年利用导师导学的机会适时地介绍科室的科研方向和科研项目,鼓励对科研有兴趣的同学(一般是大三的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组成师生科研项目团队协同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时的时间和经费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在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科研创新积极性方面获得良好效果。

3项目团队建设利于本科毕业设计水平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12篇

【关键词】解剖学、组胚学、教学团队、建设、实践

【分类号】R322-4

商洛职院成立于2005年8月,建院近11年来,解剖与组胚团队除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外,就团队建设也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离建设目标还相差甚远。笔者想借此文推动我院解剖与组胚团队建设,同时提升整个学院的建设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1、教学团队建设的目的意义

1.1教学团队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先导:一流的教学质量要具备以下7个要素:一流的教学团队;一流的学生;一流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一流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流的教学环境和学术氛围;一流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一流的教学管理机制。在这7个要素中,教学团队建设是先导。

1.2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1.3教学团队建设是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的载体

1.4教学团队建设是重点专业和示范院校建设的核心工程

1.5教学团队也是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的主要营造者。

2、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内涵

2.1团队的结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5个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

2.2团队的方向建设:制订好团队专业方向建设(特色、先进性、持续性);团队方向的梯队建设(结构合理、方向明确);团队方向的水平建设(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团队方向的成果建设(团队方向的社会效益);团队方向的制度及管理建设(组织保证)。

2.3团队的水平建设:主要体现在教学水平建设、学术水平建设和管理水平建设三个方面。

2.4团队的能力建设: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知识传授能力、服务社会能力三个方面。

2.5团队的思想建设: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意识、学术前沿意识、课程及学科发展意识、课程及学科建设意识、创新意识、成果意识等6个方面。

2.6团队建设内容间的相互关联:团队建设就是把团队思想建设、方向建设、结构建设、水平建设、能力建设等综合为一体的整体性建设。相互关联如下:在团队建设中,团队结构建设是基础,能力建设是保证,水平建设是目标,思想建设是动力之源,方向建设是前提,条件建设是物质保证,辐射作用是对团队建设的检验,管理建设是组织保证。

3、团队的建设目标:团队的建设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方式和方法科学,才能使团队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团队的结构建设:目标是结构合理;水平高;继承性好。

3.2团队的水平建设: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出原创性的成果。

3.3团队的能力建设:目标是教学能力和质量高;抢抓机遇能力强;服务社会能力强。

3.4团队的思想建设:达到目标明确、意识强、思想理念先进、建设高效有序。

3.5团队的专业方向建设:目标是专业方向先进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3.6团队管理:目标是理念先进、管理科学,效率高。

3.7团队的辐射带动作用:目标是高质量的教学;一定水平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

4、商洛职院解剖学与组胚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效果

4.1结构建设:(1)主要建设途径:三个途径走出去,三个途径请进来。三出即:送出去读硕士,送出去做短期进修学习,送出去参加省内的学术交流。三进即:把省内学成的优秀硕士引进来,把送出去学习的教师热情接进来,把省内专家学者请进来做学术交流。(2)主要措施:要有中长期科学的团队建设规划;要明确团队的发展及建设方向;要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要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学术氛围;要建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3)实践效果

4.2团队的学术方向建设:(1)建设依据:根据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根据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的实际需要;根据团队的知识积淀、技能特长、资源优势。(2)建设措施:科学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建立房屋、设备等资源分配机制。

4.3F队的水平建设:(1)主要依据;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课程建设能力和课程建设水平;提高学术水平和成果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2)主要措施:建立团队培养机制;建立奖惩机制;先过教学关,再过科研关。

4.4团队能力建设:(1)主要措施:建立青年教师教学导师制,做好传帮带,让青年教师及早熟悉和掌握教学技能;教研室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团队成员的教学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拟建立科研课题组,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和研究进展汇报,不断提高团队成员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2)主要效果:确保青年教师在工作三年内过好教学关;确保青年教师五年之内过好科研关;及早明确青年教师的团队定位;注重锻炼青年教师的管理能力。

4.5团队思想建设(1)主要措施:主要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的实践过程,使团队成员承担不同角色,增强课程建设及教研创新的使命感;通过教学实践过程,承担教学改革课题,撰写教研论文,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思想体系;拟通过科研课题的申请、项目实施、论文撰写、文献阅读,不断丰富和完善科学研究思想体系。(2)主要成效:在解剖学与组胚学团队中发表教学论文者占86%;团队成员的科研意识得到了加强,科学思想和科研思想得到了提高。

5、关于解剖学与组胚学团队建设的建议

5.1加大资金投入,用于解剖与组胚实验室建设;商洛职院医护类专业学生占到总数的70%以上,解剖学及组胚学是医学基础课程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大实验室投入力度,显得迫在眉睫,对于团体建设也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5.2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读硕士;学院应拿出一定的资金,形成激励机制,让年轻教师外出学习,提高他们的知识结构,同时对团队建设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些建议要真正实施,必须有基础部和学院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

综上所述,笔者对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进行了陈述。就5个主要内涵和建设目标作了介绍。重点以商洛职院解剖与组胚教学团队建设为例,就团队建设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效果,逐一详尽地加以说明。关于团队建设,我们教研室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和兄弟院校相比,我们还相差甚远,仍处在起步阶段,今后还需进一步探讨,认真组织实施,真正使教学团队达到建设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第13篇

Abstract: The heavy burden of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a huge obstacle in the individu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innovation patterns of one of the institutes in Beijing to probe into the individu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from the team-building perspectives as a reference.

关键词: 个人发展;创新模式;团队建设

Key words: individual development;innovation patterns;team-building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9-0242-03

1 研究背景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必要元素之一,推动学校完成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目标与任务。从国家发展角度来说,国家的发展要求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这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师个人发展角度来说,每年都有大量高学历人才涌入各高校,这对已经处于教师岗位的人来说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大多数高校也分别制定了各时期相应的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并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个重要任务来完成。高等院校作为教学和科研的最前沿机构,汇集着众多的人才和硬件资源,具备进行不断创新的条件。这些改革与创新的条件之一就是进行团队建设,团队的发展不但能够促进学校的创新与发展还能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目前,对大学团队建设的研究已经成为各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以共同的目标建立起来的教学团队具有目标一致性特点,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实现技能互补,大家协同合作共同完成目标任务。这种团队在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以往对于教学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团队的构建模式、管理与激励等方面。研究结论也基本都是肯定团队建设的积极作用,对团队建设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并为团队建设提供实践经验。国内众多的学术会议也介绍了一些先进、成熟的团队建设经验。在众多的团队建设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团队建设是基于教学的研究。

作为身处北京市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校,我系外语教师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且绝大多数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但是由于系里缺少基于共同目标的团队建设,加之基础课程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系里的课程建设、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教师也进行科研活动,但是内容比较分散。教师的研究多半是基于教师个人的喜好,研究成果对外语系的整体课程法发展并未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并没有得到太多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开展团队建设、如何以团队促个人发展,这是本文主要论述的问题。

2 团队建设

2.1 组队背景 在团队建设之前,主持人首先对外语系教师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经过主持人对问卷结果的整理,大致反映出了如下问题:我校外语系半数以上的教师缺乏基本的理论知识,大概半数的教师表明他们对应用语言学、教学法、教学设计、需求分析和科研方法仅仅达到基本熟悉程度。由于教师的研究方向各不相同,原来主要从事语言学和文学等方向的教师没有机会去系统地学习教育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加之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几乎很少主动阅读相关论文和书籍。这种学科只是的性对缺乏必然导致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李洁存在一定的偏差,继而对大学英语教材内容、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以上的这些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大学英语课程的发展和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这时,通过某些途径来弥补教师相关学科知识的不足就显得尤为迫切。

2.2 目标设定 教学团队目标在于教师的发展,近年目标表现为:年轻教师能够就听说、读写开展示范课教学,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师生好评,能有教师在教师基本功大赛或者是优质课比赛中获奖;团队成员能够构建完善的外语学科教学知识体系;团队能够承担校级重点课题或者市级及市级以上课题;团队能够发表系列研究论文;通过教材的二次开发,提供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设计案例;团队能够根据我院情况开设新的选修课等等。并将远景目标设定为两年内成功申报校级创新团队。

基于以上的各项目标,团队将目标具体化。团队计划在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的两年间,团队成员共完成如下目标:成功申请校级项目2项,争取市级项目一项;制作听说读写示范课;至少两名教师获学校教学基本功奖项,一名获市级教学比赛奖;开设2门以上选修课,班级人数在30人以上,效果良好;在核心期刊或者SSCI来源期刊4篇;公开发表于教师发展、教学等相关的论文8篇以上;完成教材二次开发,提供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设计案例。

本团队拟构建教学导向科研创新团队,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科研与教学的接口问题,然后形成一个以教学为导向的图式,最后通过本团队构建研究为外语系各种创新团队的构建提供可以参考的模式。

第14篇

论文摘要:从知识发酵理论出发重新审视了双师教学团队建设问题,指出其实质就是“团队知识发酵”。发酵中的双师教学团队菌株、母体、酶、发酵吧等要素之间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共同演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在机理。按照影响知识发酵效率的各种要素的层次结构和作用方式的思路进行分析研究,是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知识发酵;双师教学团队;创新研究

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高职院校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主要集中在团队结构搭配、共同愿景构建、成员角色分工、创新能力形成等方面,这些问题的探讨都离不开对双师教学团队内在机理的分析。本文从知识发酵理论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了双师教学团队建设问题,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新的视野。

一、知识发酵理论及其对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启示

知识发酵是指知识菌株在知识酶的作用下,利用相关信息技术,通过一定的环境,由知识母体融合组织内外各种知识在发酵吧中进行发酵,产生新的知识,从而达到知识传播和更新的目的。知识发酵由知识菌株、知识母体、知识酶和知识发酵吧等要素组成。

知识发酵理论借助仿生学原理,阐述了知识发酵的内在机理,提出知识菌株是知识发酵的起点,知识母体是知识发酵的物质基础,知识酶是知识发酵的催化剂,知识发酵吧是知识发酵的场所。在这几种要素中,它们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共同完成知识发酵的全过程。知识发酵理论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双师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由一定数量的知识与业务能力互补、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搭配合理的专兼职教师组成。他们以教研室、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利用自身及团队知识,完成团队目标。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质是知识的学习、转化与应用。

由知识发酵理论可知,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归根结底就是“团队知识发酵”的过程,即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就是团队成员(双师教学团队菌株)在团队愿景和团队带头人(双师教学团队酶)的作用引导下,依赖自身及组织知识(双师教学团队母体),凭借相关信息技术,利用一定的场所(双师教学团队发酵吧)执行一次次教学改革任务、完成一次次教学改革目标的过程。团队执行每一次任务、完成每一次目标的过程就是一次发酵过程。在这一发酵过程中,双师教学团队菌株、教学团队母体、教学团队酶、教学团队发酵吧构成其基本要素,它们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共同演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在机理。

二、知识发酵理论视野下的高职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一)合理搭配双师教学团队成员,优化双师教学团队菌株

优化双师教学团队菌株要求教学团队应具有合理的知识、职称、年龄、性别和双师结构,有共同的事业和追求,乐于奉献,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教学团队成员只有具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教学科研经验,才能实现团队技能的共同提高,实现教学团队成员组合的最优化。比如,按照团队角色理论,挑选有学术专长又有人格魅力的、并且具有较高职称人员担任团队建设带头人,引领整个团队的发展;选取对团队愿景有整体认识,办事认真、精明,分析问题细腻的成员担任团队监察者角色;选取处事小心果断、办事有效率、能集中注意力,能看清楚目标的成员担任执行者;选取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能考虑别人情绪、在别人不开心的时候,能开解他们,能调和气氛的成员担任协调者,等等。通过有意识的团队角色建构,以及坦诚交流、和谐合作氛围下的信息沟通,让每一位成员的才能与角色相匹配,从而提高团队工作绩效。

(二)以校企合作方式促进交流与学习,提高双师教学团队母体质量

同生物发酵过程中生物菌株的成长需要从营养母体中汲取养分类似,教学团队菌株的成长也要依赖一个具有给定素质的“母体”。在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中,它的母体来源于成员相互沟通和交流中呈现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来源于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文件、资料、音像等知识与信息。它们都可为教学团队菌株提供“养分”。

提高双师教学团队母体质量,一方面,要激励教师以“顶岗实践”、“下企业”等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实践活动,通过技术设备研发、科研活动的传帮带及参加技师培训等多种方式,自觉接受岗位新观念、新信息,了解新设备,跟踪新技术,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岗位环境变化,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要吸引企业优秀的岗位技术人员,特别是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岗位技术人员参与其中,邀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或者客座教授,甚至名誉岗位带头人等。由于行业、企业人员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新技术,教师通过与企业、行业人员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引进兼职教师后,还要创造条件对其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师职业规范培训,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综合执教能力。

(三)挖掘教学团队中的各种关键因素,发挥双师教学团队酶的催化作用

在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中,教学团队酶起着组织协同和催化的作用,可以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效率。教学团队酶既包括教学团队内部的规章制度、组织文化、共同愿景,也包括团队成员的学习愿望、传授愿望以及成员间的沟通交流的合作愿望等。挖掘教学团队中的各种关键因素,有利于提高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性。

1. 它要有个切实可行的、能被成员认可并愿意为之努力的教学团队愿景。团队愿景能使成员对团队产生归属感,树立团队内每位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在团队内部形成广泛的协同和良好的沟通。在建设举措上,要坚持团队共同愿景与团队成员个人愿景相结合原则,根据教学内容改革的实际需要,动员全体团队成员积极规划团体未来,做到团队与团队成员共同进步、共享荣誉。

2. 需要一个有号召力的、站在专业前沿、掌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的教学团队带头人。他的学术水平和组织能力决定着团队的兴衰。因此,在团队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上,要坚持以岗位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标准,依托实训基地和紧密型合作企业,通过国内外培训、国内外交流、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及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培养。在方法上,可聘请行业或企业的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担任其导师,负责培养指导工作,也可安排团队带头人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和国内知名企业、研究机构进修培训,并定期到国内大企业开展实践,让团队带头人活动于企业与学校之间,处于学术与技术最前沿、游刃于教学与生产之间,成为拥有创新思维、掌握最新技术、擅长于团队管理与组织的领军性人物。

3. 要有一套可以使成员获得承认、尊重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括经济利益激励、地位荣誉激励和文化激励。在经济利益激励上,先要关注团队整体的工作业绩,建立以业绩为标准的团队激励机制,奖励成员之间因彼此的合作而有效实现团队目标的行为。同时也要关注团队中个人贡献的不同,对有突出成绩的团队带头人和成员给予物质奖励方面的政策倾斜,从而为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在地位荣誉激励上,要尽可能为成员提供实现自我的环境与机会。让其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实现优化组合,人尽其才。在文化激励上,坚持“以人为本”和“人高于一切”的理念,并将其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创造出一种以民主为特征的环境机制,强调沟通与协调,切实体现出对成员保持不变的尊重。同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展开竞赛,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做到团队激励机制以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的工作热情,促使团队目标的实现。

(四)虚实相结合,拓展双师教学团队发酵吧的范围

同生物发酵“吧”需要为发酵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相类似。教学团队建设同样需要一种和谐的环境氛围以促进成员间知识的共享与交流。教学团队发酵吧既包括会议室、办公室、工作现场等可见的物理场所,也包括虚拟场所,如视频会议室、虚拟聊天室等。

和谐完美的团队教学发酵吧能吸引相关智能人(知识母体)在真实的或者虚拟的场所实现聚集,促进知识交流、共享与创新,从而实现双师教学团队目标的达成。

三、结语

第15篇

关键词:教学团队;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1-2397.2010.04.16

一、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使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在这样的背景下,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指出“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1]《意见》的正式启动了国内大规模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而作为质量工程重要建设内容之一的本科教学团队建设也随之拉开帷幕。教学团队建设是搞好学科专业建设的关键,也是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重要保证。

有关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展开了研究。有的从理论上对教学团队建设做了深入思考,如刘宝存探讨了教学团队的涵义和特征,团队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等内容[2];马廷奇分析了教学团队担负的三大任务,即“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3];都光珍着眼于“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认为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有利于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各取所长,进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4]。有的基于具体的教学团队建设展开讨论,如李健等以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系教学团队为例,探讨了教学团队的组织机制、运行机制与工作机制[5];任晓光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工原理教学团队建设为例,对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进行了探讨分析[6];李杨裕等对农林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及教学团队建设进行了初步研究[7]。针对外语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论述较少的状况,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等的研究可以看成是外语教学团队建设研究的雏形。他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中提出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导师指导四个方面入手,对人才培养手段进行改革,并努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经过探索与实践,他们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批高素质英语专业人才,建设了一系列优秀课程,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8]。外语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相关论文仅有汪红对外语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理念和构建模式的分析与探讨。她认为在外语专业方向建设教学团队就是“要为某一具体的外语专业的教学搭建平台,以教学团队为平台,按照‘分级搭建、分别建设,相对独立、相互支撑’的构建模式,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的建设原则,突出师资梯队的建设。通过师资梯队建设促进大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9]。

本文以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听说读写基础课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为例,探讨教学团队在教学理念创新、制度建设、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从实践层面考察高效教学团队建设的方法与措施。作为全国首批立项的外语类三个教学团队之一,“英语听说读写基础课国家级教学团队”依托英语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在总负责人白解红教授的直接领导和亲自参与下,学校、院、系负责人十分重视和支持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团队成员通力配合,采取实实在在的办法与措施,把团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处处落到一个“实”字上,在教学理念更新、制度建设、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务求实效,扎扎实实地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

二、“英语听说读写基础课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实践

(一)教学理念与思路的运用

“英语听说读写基础课国家级教学团队”以创新教育为理念,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通识教育为路径,逐步形成了“语言知识技能的发展与知识、方法论掌握一体,与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开发并重,与人格个性、人文精神培养融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并以各种方式把团队的教学理念与思路融入课堂教学、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测试手段改革等各个方面。

教学研讨常态化。团队的教学理念与思路包括很多符合当代语言教学规律的先进思想,如自主学习理念的构建,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的开展等等,团队采取听专家报告、学文件、观摩公开课及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使教学研讨成为常规教学的一部分,并逐步使这些先进的教学思想融入日常教学实践。

把教学理念与思路融入日常教学。针对“读议写”系列课程的实际,我们在理念上强调以“议”为中心,以“读”为途径,以“写”为目的,输入(读)与输出(议,写)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学方法上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研究式教学;教学模式上逐步探索出“课前大量阅读与思考,课中积极讨论,课后大量写作”的教学模式;各课程在遵循上述基本思想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任课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比如“读议写(四)”坚持对学生读、议、写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在阅读方面,不仅有将教材中的文本至少阅读三遍的刚性要求,又有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其他读物及网络资料的弹性任务;在议论方面,采取学生复述――老师指点――学生讨论――老师讲解的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写作方面,每学一个单元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写不同体裁的文章(如记叙文、论述文等,视课型和时段要求而定),并从中挑选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章点评后发到班级公共邮箱,然后让全班学生阅读并写出评语。

“口语口译”模块针对传统的听、说分离的现象,尝试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家精品课程“英语视听说”多媒体数字资源库,通过多种形式的“视”、“听”输入带动学生的“说”,从而实现网络环境下英语视、听、说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教学中秉承团队的教学理念,通过转变学习观念,改善学习行为和方法,逐步将单一的“听”、“说”技能型课程转变为融技能发展与人文教育、思辨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开设新课程。根据团队的教学理念,我们推出了全新的“英语读议写”系列课程,改造了原有的部分课程。按原有计划,新课程的开设从2008级开始有序推进,其中包括“视听说”模块的课程、“口语口译”模块的课程,以及“读议写”模块系列课程。读议写(一)、读议写(二)、读议写(三)、读议写(四)及口语口译模块口语(二)等新课均顺利开出。历史学博士谢文玉等人开设的“美国历史导读”基于省社科基金课题“文学的历史记忆与历史重构”等研究,考察文学艺术与社会、历史及政治意识形态的关系,在内容上有突破,方法上有创新,对学生的思维有启迪作用,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开发新教材。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材建设,而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做好教材建设工作对于一个优秀教学团队的发展极其重要[10]。“英语听说读写基础课国家级教学团队”按照团队全新的教学思路与理念,教授新课的老师需认真研发新教材,其中涉及读议写等系列课程教材的设计与开发。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读议写(一)配套使用的教材《英语学习策略》、读议写(二)与读议写(四)教材已完成并投入试用;《英语口语教程》(上、下册)教材完成修订并出版;视听说模块方向的电子教材也在进一步完善中。

准备后续课程。通过开设选修课的方式为后续课程的陆续推出做好准备,如黄振定教授开设的选修课“西方哲学文献选读”,为正式开设“读议写”计划中的“西方哲学”课程做准备,谢文玉博士在“英美国家历史”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院选课“美国历史与文化经典文献导读”,为以后承担团队的课程进一步积累经验。“中西文化导读”等课程也在积极准备相关材料。

改革测试手段。单一的评价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实施与发展。我们在测试方面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效结合,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并在有效监控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以报告会、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等多样化的考核手段逐步替代以试卷形式集中进行期终考试的传统评价方式。

(二)团队制度建设

教学团队是由具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共同承担责任,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相互依存而形成的正式群体。“英语听说读写基础课国家级教学团队”在成立之初就对团队各项建设进行了初步设计和整体规划,在组织制度、激励制度以及成员准入制等方面建立了相应的管理规定。

建立健全了组织保障制度。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在团队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英语听说读写基础课国家级教学团队”实行团队带头人全面负责,模块负责人牵头组织,课程主讲教师具体实施,课程教师各司其职的管理体制,形成了一个组织有序、上下联动、分工合作的高效团队。这个群体由不同年龄、职称、知识结构、学历和学缘结构的教师构成。

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激励制度。建立激励制度,制定相应岗位的具体任务、职责和学期考核奖惩办法,对成绩突出者,予以奖励。

实施团队成员动态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团队带头人有充分管理本团队的权利,对考核未达到良好等级者,进行警告直至淘汰出本团队;及时吸纳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其他各方面条件也符合本团队要求的教师。

基本工作常态化。教师在加入团队时,需认真思考自己将要承担的课程,近几年打算完成的教研、科研等任务,并以任务书的形式上交团队秘书处备案保存,年底对照检查;任课教师在每学期上完所教课程后须及时对该课程进行反思,并以书面形式汇报教学理念、思路,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团队针对存在的问题召开会议集体讨论解决。

(三)教学研究

团队紧抓语言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任务型教学等理论为指导,积极开展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围绕教学中出现或存在的问题与困难,集中申报相关教改课题、撰写论文,从计算机辅助教学、测试、语言习得等角度开展了多维度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在二语习得、语言测试等领域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近两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外语类核心期刊10余篇,主持教改课题10余项。理论研究也同时推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系列工作。团队总负责人白解红发表了系列文章,探讨英语专业教育模式、专业学习任务的双重性、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和谐课堂建设等重要问题;主持2008年湖南师范大学教改课题“英语听说读写基础课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该课题随后获批为2008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唐燕玲主持2009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国际水平与中国特色:人本思想与外语专业特色建设研究与实践”,对人本思想与外语专业特色建设、外语创新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外语类核心刊物上发表了有关重要论文。邓颖玲发表系列文章,探讨基于网络的“英语视听说”合作学习策略研究与实践、网络环境下立体化教学模式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等问题,并主持2009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外语专业开放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和湖南师范大学教改课题“英语口语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邓杰运用计算机理论与技术、测试学等理论,发表了系列论文,探讨听力学习在线质量评估与辅助决策、网络环境下视听说任务型教学以及话语信息的处理等问题,同时主持2009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语言理解能力测试的命题质量控制研究”。曾永红的实证研究“英语专业学生隐性语法知识应用实证研究”发表在中国外语界重要的学术刊物《外语教学与研究》上。易艳萍、李志红分别主持2009湖南师范大学校级教改课题“《圣经导读》(读议写教程之四)立体化教材建设与教学研究”和“评价体系与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此外,相关精品课程以及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建设也在进行中。

总之,教学团队鼓励团队成员围绕教学理念与模式、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与手段更新、考试评价办法、教学资源建设以及英语本体研究等方面开展改革和研究,开始出现教研、科研齐头并进的强劲势头。

教学研究的加强促进了相关教学成果奖的获取。2009年9月,白解红教授领衔的“网络环境下以学习策略训练为特征的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是全国本届成果奖中外语类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该成果以外语教学、二语习得和信息技术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自主与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以应用技术创新和信息化资源开发为途径,创造性地构建了“网络环境下以学习策略训练为特征的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成果以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对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等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将传统单一听力训练课改革成了一门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网络课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同时对外语专业各语种和大学英语的教学与研究均具有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邓颖玲、白解红、邓杰完成的“导学式教学模式与合作学习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荣获2008年湖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该项目随后于2009年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英语视听说教研室被评为2008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研室。

(四)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徐静村在总结介绍西南政法大学国家精品课程“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时也提到“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培养一流师资队伍”的经验,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及科研的发展。(见徐静村论文“精品课程建设浅淡”,发表于《》2007年第3期。)

,教学团队建设对培养师资队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团队成员通过参加教学研讨、理论学习等活动,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不断提高。团队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引领并紧跟国内外学术发展的最新动态,积极举办高层次的学术会议,常年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讲学,积极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学术氛围浓厚,有力地促进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2006年,主办了“第一届国际认知语义学研讨会”,认知语义学的奠基人之一Leonard Talmy教授应邀做了主题发言和专题讲座。与会代表开展了多视角、多维度的认知语义学理论与应用的研讨。2008年,与《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和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合作举办了“首届全国外语教学与研究中青年学者论坛”,近300与会代表齐聚一堂探讨外语教学与研究的热点问题。此类会议的成功举办对促进我国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和外语教学研究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我们支持和鼓励团队成员参加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研讨会,如白解红于2009年11月应邀参加“第二届全国外语教学与研究专家论坛”,并作了“英语视听说网上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索”的主题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普遍关注。这些都对团队师资队伍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桥梁和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团队的学历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团队成员已获得博士学位的有11人,在读博士生9人,硕士研究生6人。学缘结构也进一步改善,从外校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学位的共有12人。知识结构复合化、梯队结构合理化初见成效。同时,我们还通过各种方式或渠道,选派了10名团队成员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或进修学习。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逐年提升。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结近两年团队建设的情况,我们发现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仍需继续努力:

1继续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以及读议写系列课程教材的研发。目前,读议写系列课程已投入试用的教材有2部,需继续修改的教材2部;其余三门课程教材仍在开发中。与此同时,加强教学资源库与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在建设原有计划的教学资源库与网络教学平台的同时,积极准备读议写相关课程教学资源库与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2深化教学改革。由于团队建设的时间还比较短,学生受益的情况还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今后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继续深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效果评价机制的改革。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倡导交互式学习,将课外学习与课内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11]。

3加强教学研究。朱军、郭斌认为,所有团队成员的研究都是围绕教学展开的,并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成为教学的一部分[12]。因此,我们如何进一步使团队成员的研究更多地关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况且,由于教研教改研究成果发表的园地不足,团队成员每年发表的教研、教改论文数量还不够多。今后我们要加强引导,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教师们开展研究,力争出版或发表更多高质量的教研论文,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如:过于注重教师个人在教学中的作用,忽略团队作用的发挥;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处理不当,难以做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多为课堂填鸭式、一言堂教学,缺乏“学习共同体”(community of learning)意识,难以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互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构建教学团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部规划本科教学改革,推进教学质量建设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研究改革教学工作、开拓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重大举措。教学团队是一个集学习、教学研究于一体并把学习与教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具体教学实践的群体。教学团队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因此,加强教学团队的师资建设,用几年时间,通过攻读学位、集中培训、进修、访学、参加国内外相关的教学研讨会等各种可行的方式提高团队成员的理论水平与教学水平,构建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等方面更加合理的学术、教学梯队,促使教学上水平,教研上台阶。通过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思辩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人文修养。总之,我们的团队建设实践说明,在“实”字上找差距,在“实”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求成效,在“实”字上谋发展,是一条有效建构一个高效务实的教学团队的基础,是推进教学团队各项建设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 教高[2007]1号.

[2] 刘宝存. 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 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 中国高等教育, 2007(5): 29-31.

[3] 马廷奇.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 中国高等教育, 2007(11): 40-42.

[4] 都光珍.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1): 27-29.

[5] 李健,等. 教学团队建设中的机制创新与实践[J]. 中国高等教育, 2009(10): 28-29.

[6] 任晓光. 高等学校高绩效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5): 43-45.

[7] 李杨裕,等. 农林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及教学团队建设初步研究[J]. 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9(1): 12-17.

[8] 王守仁,朱刚,王文宇.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05(11): 45-47.[9] 汪红. 外语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理念和构建模式[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2): 29-32.

[10] 吴萍. 以学习为中心的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 , 2005(1): 125-128.

[11] 徐静村. 精品课程建设浅淡[J]. , 2007(3): 126-128.

[12] 朱军,郭斌. 研究型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诸要素探析[J]. 科教文汇, 2008(8): 1-2.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Teams

ZENG Yonghong, BAI Jiehong

(Foreign Studies Colleg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