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双语阅读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双语教学 教学管理
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教学分为immersion、maintenance和transitional,即“浸入型”、“保持型”、“过渡型”3种类型,而我们通常进行的是保持型双语教学,即在稍高年级,一般是二年级以后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高等学校双语教学冲破了原有的外语(一般指英语)教育模式和专业课教学模式,使学生能有效掌握学科专业术语和英语表达特点,培养英语思维能力,阅读和翻译英文专业资料,并在学科专业英语中运用自如[1]。2004年以来,我们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在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开展双语教学,课程涉及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绿色化学、化学专业英语等。通过加强双语教学环节管理,强调教学环节中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中各步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双语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外语翻译能力,也提高了毕业论文实验创新、写作能力。
一、选择合适课程开展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对于新升本学校,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但是为了发展,为了适应人才国际化的要求,有必要不断进行探索。首先可以选择较高年级的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年级太低,一方面,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正在学习公共英语,会觉得基础英语还没学好就学专业英语,不符合一般的逻辑。另一方面,许多学生还在复习英语以迎接英语四、六级考试,会认为自己的英语学习负担本身已经很重,如再增加专业课双语教学的英语学习,会觉得负担过重。其次应该考虑到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新升本院校刚从专科层次升入本科,本科教育的基本教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公共课、专业课教学师资力量还相对不足,科研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外语基础好的教师更少,所以应该选择师资力量强相对较强的课程进行试点。在实践中,我们选择了二年级以后开设的课程,如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绿色化学等课程首先进行双语教学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强化创新能力培养
双语教学课程需要担负起学科专业英语的部分教学任务,为了让学生的总体学习负担不增加太大,有必要对原有的非双语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比如对相关学科的专业词汇进行学习,在应用部分以毕业论文实践教学为导向,增加相应的外文学术论文范例的讲解,对知识性的内容主要由学生进行自学,等等,以此优化课程结构。
不少课程虽然专业师资力量得到加强,教师的学术水平也不断提高,甚至由外语基础较好的博士、硕士担任教学任务,但是由于国内英语口语教学的不足,专业课教师的英语口语大都不尽人意,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展现需要教给学生的大量外语词汇乃至关键句子,可以避免单纯由教师宣读所引起的误解,提高双语教学的准确度和教学效果。双语教学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英语词汇,而一般的化学化工辞典一些最新的专业词汇无法查到,而且普遍没有发音。网络词典恰恰克服了这些缺点,利用网络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查找专业英语词汇特别是搜索查找新词、生僻词的能力。
在双语教学的学科专业外语训练阅读或翻译训练中,初见生词时,可根据它的构词形式,上下文关系和情景关系对它的可能含义作出假设。词缀可提供语法意义,词根往往可提供词的实际意义。上下文也可作为提供词汇意义的线索。学生可据此学会正确地猜测词义[2]。但是猜测毕竟是猜测,一定意义上和严谨的科学精神相悖。对于双语教学中遇到的外语专业术语,如果不能准确地翻译,有时可以不翻译。随着互联网科技论文数据库和搜索网站的发展,可以有多种方法在网上解决生词查找的问题。比如可以利用“爱词霸”、“海词”、百度词典等在线英汉词典进行查找(图1)。
还有一种更强大的查找方法,即利用百度、谷歌等互联网搜索网站,通过搜索科技论文数据库网页进行相关内容对照,可以准确地翻译外语专业词汇(图2),其根据是科技论文数据库论文中文献的中英文标题、中英文关键词和中英文摘要内容上的互相对应。
三、加强对双语教学的支持和教学管理工作
双语教学的推行业给教学管理提出了新课题。目前大家对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存在诸多质疑,一种观点认为我中华泱泱大国,没有必要全民学英语,浪费教育资源去培养市场不必需的亿万英语人才。这种观点我们也赞同。但是另一方面,有些人才群体却需要加强外语学习,特别是科技人才。为了追赶国际科技水平,他们需要准确、快速地阅读外语科技论文,与国际科技同行进行交流,掌握国际上科技研发的最新信息,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相关教学管理者需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双语教学的开展。比如,加强双语教学的相关课程教学档案建设,做到一门一档案,把各学期各门双语教学课程的教案、课件、考核材料等教学资料认真归档,做好传承,使得以后从事相关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有案可查。此外,提高教学工作量计算系数,对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适当的精神和物质鼓励。
双语教学既能促进相关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又能增加学生对专业学习和外语学习的兴趣,通过强化查找、阅读和翻译外文文献的训练,为毕业论文实践教学打下基础。在双语教学课程中安排大量的学生自主查词、自主翻译,以及学生讲解课文的自主教学,不仅“授之以鱼”,而且可以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学生和教师都能增强双语教学的信心,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谈多娇.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2010,(10):91.
[2]刘红英.分析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刍议[J].职业技术教育,1997,(11):41.
[关键词] 高校; 图书馆; 双语; 资源; 建设; 管理; 利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7. 054
[中图分类号] G25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7- 0087- 02
新疆教育学院图书馆“双语资料研究室”是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在新疆教育学院正式挂牌成立的产物。在上级领导支持和双语专家的指导下,全面搜集与双语教育有关的书籍、各级各类政策文件、领导讲话、总结报告、要闻、简讯、研究论文、教育教学课件、教案、视频、音像、影像资料,进行专业化、标准化分编整理,同时建立了二次文献。由于双语文献资料具有较强的单一性和独特性,其选题新颖,资料具有普遍性和系统性特点,在双语教育、教学中是一项重要的新的研究成果,对新疆双语教育工作建设与发展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双语资料中心”除发表和出版的书籍和学位论文外,部分没公开发表和出版的相关论文、文献资料只供阅读和复制,因而显得格外珍贵。
1 双语文献资源的建设
新疆开展双语教育还不到20年时间,而且缺乏理论指导,因此加强双语教育的理论研究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在新疆目前有很好的用维语授课的教师,为新疆双语教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使新阶段双语教育教学有所提高。双语教育方面的学术论文是高校双语教学和科研的成果,双语文献资料除正式出版物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非正式出版物,其传播范围较小,在20世纪90年代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也未得到合理收藏。进入21世纪后双语文献资料的文献利用价值越来越大,我们正积极进行双语资料馆藏建设工作,努力拓展与本校各学院、重点学科带头人、科研机构以及各地州教育部门的联系,追踪双语教育发展动态。我馆在双语馆藏文献建设中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 注重特色馆藏文献的收集、开发与利用,特色馆藏文献的收集是建设特色馆藏资源的前提。首先要确定特色馆藏文献收集的范围与内容,同时重视其完整性、权威性、价值性、准确性,进而通过购置、开发、交换等多种方法,进行系统性的收集。
(2) 加强网络资源的开发与网上资源的利用。网上资源丰富,我院图书馆对丰富的网络双语资源进行分析、研究,搜集最前沿的学科信息资源,并将其与本校的教学、科研紧密联系,把这些极富特色的资源数字化,建成本校特色资源数据库,安装到图书馆服务器上供校内读者利用,方便读者了解其他高校信息资源的相关情况。
(3) 加大采访力度,实施多区域现采工作。针对于出版民语言类的书籍、期刊、电子资源周期长、数量少的问题,我馆加大采访的力度,采取多书店采访的方式,同时也在网络上实施采访工作。除此之外,还加强现场采访工作的力度,抽调各部门、各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由采编负责把关,分期分批,采取多区域采访措施进行现场采访,以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要。
2 双语文献资源的收藏
(1) 建立“双语资料研究室”突出特色馆藏。调整现有藏书结构,充分利用、挖掘馆藏文献,对现有与双语教育相关的库存文献资料、学术论文及工具书进行集中分类。创建了以“双语资料研究室”为中心的双语书库、双语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双语读书角,形成了特色藏书体系,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 侧重双语图书资料、信息情报的馆藏建设,包括纸质印刷、电子数字信息化的各类图书资料及文献信息情报收集服务工作。
3 双语文献资源的管理
图书馆要为双语文献建立专藏,因为双语文献除正规出版物外,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各级各类政策性文件、领导讲话、总结报告、要闻、简讯、教育教学课件、教案,其形式一般都是打印稿,特别是音像资料规格不一,按普通收藏虽可以收到一定的效益,但不及专藏集中查阅方便,能比较迅速地满足特定读者的需要。因此,我馆指定专人负责,对双语文献进行了严格细致的分类统一收藏,由专人负责管理。
3.1 双语文献管理方式
我馆双语文献与其他学科门类的馆藏相同,采取同一种收藏管理方式,即以《中国图书分类法》第四版为分类依据,严格按照《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信息描述,建立专项数据库系统,虚拟馆藏类目清晰、收藏库室检索方便。
3.2 双语文献科学排架
收藏的目的在于利用,科学的管理是利用的基础。为使读者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必须科学排架。科学的排架是管理好双语文献资料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不增加读者选书负担,双语书库与汉语、民语书库排架方法相同,正规出版物以《中国图书分类法》顺序为标准顺序,自上而下、自左而右排架,这样读者不管到哪个书库都能以同样的排架方法去寻找自己想要的文献资料;学位论文按年代排序后集成化管理,视频、音像、影像资料经过二次编辑形成录音、纸质两种文献馆藏形式,同样实行贴防盗磁条、贴条形码、盖馆藏章、贴书标、登录、编目、数据库录入,整个程序完全按照规定流程进行,最后经过编目系统人员校验准确无误后转入典藏库室通过网络供读者检索与使用,最终实现流通一体化。
3.3 规范双语文献管理
采用现代化设备,提高开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在书库入口处设置触摸屏电脑导向图,提供馆内各类文献馆藏设置的指导,指导读者进入书库藏书区域,这样既为读者节省了时间,也方便了读者。有些各级各类政策文件、领导讲话、总结报告、要闻、简讯、 “双语” 研究论文、教育教学课件、教案、视频、音像、影像资料不存在复本,因此规定这些文献一律不准外借,书库流通处配备复印机,为读者提供复印业务,满足读者需要。对于双语文献网上电子版,我们在程序功能上做一些限制,原则上不能全部下载,只能在线浏览文献标题或下载其中的一小部分。这是出于保护珍贵文献资料和知识产权的需要,也是对我馆文献资源的一种保护。
4 双语文献资源的利用措施
图书馆是文献的最大储存库,图书馆藏书的目的不仅是积累保存知识财富,更重要的是方便人们阅读利用文献。这些人类智慧的结晶,只有被人们开发利用,才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所以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是图书馆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之一。
4.1 成功的管理和完善的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力
(1)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正处在一个转型变革时期。为此,应积极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
(2) 提高信息服务水平。近年来从图书馆信息咨询工作中可以看出,在高校师生信息用户群中,利用网络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有了普遍提高,数据库的使用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目前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发出不少电子教学参考服务系统并投入服务,读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方便地阅读和下载与双语课程有关的参考资料。
4.2 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意识和能力
随着信息网络的应用和普及,人们对双语文献信息的需求呈多元化、综合化和纵深化特点,要求得到快、准、精、新的信息。作为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基地院校图书馆,面对信息技术和服务手段的飞速发展,为适应双语教育教学的需要,我们应努力开创为读者服务的新思路,以本馆文献资源为依托,根据双语读者需求和教学研究状况,以规范化和标准化为原则,重点开发具有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基地院校特色的教学科研成果数据库、优势学科信息数据库,形成特色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开放图书馆文献资源,为新疆双语教育教学提供系统、全面的专题信息服务。
总之,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已经成为评价一所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指标,也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核心。特色馆藏资源是一所图书馆区别于其他图书馆并能独立存在的基础,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讲尤为如此。高校图书馆只有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文献信息数据库,形成不可替代的特色,在网络资源共享中体现自身优势和竞争力,才具有存在的价值。图出馆在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教学、科研服务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主要参考文献
[1] 朱红英. 学位论文的管理及利用[J]. 图书馆杂志,1995(2).
[2] 周悦珍. 国内特种文献的情报价值与开发利用[J]. 图书情报知识,1996(6).
1.1需求分析
这部分教师专业英语水平较高,主要为从国外留学归来的专业教师。他们多具有较强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但口头表述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问题有:(1)发音不够标准。主要原因是医学专业教师非英语专业出身,未接受过发音方面的专门培训,因此虽口头表达具有一定的流畅度,但仍缺乏辨识度。此外,很多英文的医学专业术语较长,发音比较困难,这也是造成发音不标准的另一原因。但是这些术语的发音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以通过专门的培训掌握。(2)语调不够自然。一些教师的英语语调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显得不够地道。(3)不熟悉课堂教学用语与套话。这些双语教师虽都有英文SCI论文撰写与发表的经验,具有较高的专业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但对课堂常用的口头用语并不熟悉。(4)对双语教学法的掌握有待进一步加强。
1.2培训措施
培训材料由授课团队基于需求分析编撰,可包括纸质材料与视频、音频材料。纸质材料包括常见英文医学术语的音标与发音规则,常见课堂教学用语与套话以及双语教学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材料。音频材料主要为医学术语的标准发音;视频材料为相关医学专业双语精品授课材料。培训内容可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授课团队的讲授部分,二是教学实践部分。第一个部分涵盖语音培训,主要训练重点音素、话语节奏和语调;口语培训,主要进行交际功能、语言技能、英语交谈、公式化表达法以及课堂用语训练(其中课堂用语训练主要培训双语教师的英语授课技能,从教材阐释、课堂讨论和师生互动三方面进行)[5];多层次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培训[6],使双语教师把握教学语言的合理运用。多层次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指,由于双语课程有其独特性,课堂上英语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课程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水平)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渗透英语。对于第二个部分可采用科尔布[7]的思考圈(ReflectiveCycle)对高级班双语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培训。根据此反映圈,培训教师首先利用高级班双语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使其能相互学习,分析现成教学手段的长处与弱点,通过观看精品授课视频进一步学习,以发现更好的教学手段,达到真正用英语进行双语教学的目的。
2初级班双语教师专业英语能力培训
2.1需求分析
这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公共英语水平(其英语水平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到六级)。但总体上讲,他们的英语水平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对于运用双语讲授专业课,他们比较缺乏信心[8]。在把他们推向讲台以前,首先应进一步加强其专业英语综合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然后才是培养他们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的能力。
2.2培训措施
对专业英语综合能力的培训应以“双语授课”为导向进行。在听力方面可选择双语精品授课的音频或视频资料,设计各类题型,如大意判断、细节理解、词语意义推断等题型,训练听的能力;在说的方面,给初级班双语教师拟订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小话题,如“ToillustratetheRelationshipbetweenBiochemistryandMolecularBiologytoyourpartners”(请向同伴阐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关系);在读的方面,注重英文医学文献阅读能力的培养,鼓励学员在阅读的基础上口述论文主旨,概括论文大意;在写的方面,进一步提高学员各类英文科技文体的撰写能力。
3结语
专业英语是架设在基础英语学习和专业领域英语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目前几乎所有的高等理工科院校都设有专业英语这门课,其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阅读国外相关的专业资料,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科技英语的能力。这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与其他的专业课程密切相关。
从2001年开始,在教育部主导下,各高校积极开展和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大部分高校从学科基础课到专业课都陆续开展了双语教学。在这种双语课程普遍开展的大背景下,是否还有必要开设独立的专业英语课?如果有必要,又应进行哪些必要的改革?这里笔者就以本人执教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英语”为例,探讨一下在双语教学课普遍开展背景下的专业英语教学课程改革。
一、在双语课程普遍开展背景下设置专业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尽管双语课程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接触了专业英语,但开设一门独立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仍是非常必要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1)尽管双语课程已陆续开展,在某些高校甚至已经非常普遍,但并没有覆盖所有专业课,因此存在教学空白。(2)目前大部分高校所开设的双语课程授课语言仍以汉语为主,或汉语、英语结合使用,在这类双语课程中学生所接触的内容主要为“专业词汇”,涉及词句和文体结构的内容较少,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的能力多局限于“阅读”,对学生听、说、写作等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较为欠缺。(3)双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与专业英语不一致。双语课程更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教学重点不在专业英语,因此学生的学习重点也并非专业英语,专业英语为“顺带”学习的“弱”知识。
基于上述几个原因,在双语课程普遍开展的背景下仍非常有必要设置专业英语课程,以便填补双语课程的空白,使专业英语的教学更加系统和深入,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在双语课程普遍开展的背景下专业英语课程的改革
尽管专业英语课程仍有其必要性,但在新形势下,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无法满足新的需求。经统计,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除35%~45%就读研究生继续深造外,有55%~65%的毕业生直接参加工作,主要从事技术、管理、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他们实际最需要的是英语能力,不是阅读各种大部头的英文基础理论的教科书,而是能走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前言,查阅、撰写各种与科技开发、生产实践及管理、营销等密切相关的书籍、期刊、专利、仪器使用说明书、广告、宣传材料等文献情报及其他进行国际学术、科技以及经贸交流的资料。同时,需要听、说、读、写、译等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新形势下,需要对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1.实施分阶段教学,并向提高阶段和综合应用阶段倾斜。首先在教学中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分阶段教学。结合专业英语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阶段:基本专业知识阶段、提高阶段和综合应用阶段。其中在基本专业知识阶段主要围绕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对课文中的背景知识及语言点作讲解,使学生了解专业英语句法、词法、结构的特点,掌握相关专业词汇,培养学生阅读专业资料的能力,为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打好基础。这部分教学主要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的能力。
提高阶段的教学内容为常用英语科技应用文的阅读与写作。通过这部分内容介绍英语科技应用文的基本内容、文体要求和一般格式。在此基础上介绍相关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分析科技英语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翻译和写作能力。在综合应用阶段,让学生根据教师所设定的题目撰写英文小论文并作专题演讲和进行集体讨论,从而对前期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锻炼写作、口语能力,使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学内容由“词汇—翻译—写作—应用”四个层次逐步推进。按照上述三个阶段进行教学,可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专业英语的知识,既重视基础,又具有培养和拓展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和空间,形成有机关联的一个整体。
以往在上述三个阶段的教学中,基本专业知识阶段的教学所占比重最大,一般为60%,提高阶段和综合应用阶段分别占30%和10%左右。这是因为考虑到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专业英语,基础薄弱,因此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基本专业知识阶段。但是在双语课程普遍开展的背景下,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课程之前已经接触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词汇,并具有初步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因此,有必要适当缩小基本专业知识阶段所占的比例,在教学内容上向提高阶段和综合应用阶段倾斜,在培养学生阅读专业资料的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锻炼学生运用专业英语进行翻译、写作和听说的能力。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众所周知,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但以往专业英语的教学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这主要是因为专业英语的学习一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另一方面又要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往往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但近年来随着双语课程的开展,很多双语课程也借鉴了一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之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此时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进行授课即水到渠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学习任务或活动来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加强任务知识和策略知识的训练。
可尝试在教学中设计一些与专业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课文内容设定题目,在“陶瓷”这一单元中,要求学生就“什么是陶瓷”、“如何生产陶瓷”、“陶瓷的机械性质如何”等问题进行回答和讨论;将学生分组,将他们在实习阶段所参与的实习内容写成小论文,通过专题演讲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再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针对本专业实验室的某种仪器,如X射线粉末衍射仪、万能试验机等写一份英文说明书;等等。把传统的课外活动与课内活动融为一体,实现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口译,学生笔记”的固有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转变。
此外,以往在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围绕教材进行教学。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和互联网的普及,校园内可利用的专业英语教学资源也空前丰富,包括图书馆订购的英文期刊数据库,学校内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以及互联网资源等。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开放的教学资源进行专业英语的教学。采用科技讲座、科技报刊、英语专题演讲、电视电影、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营造课堂内外学习和应用英语的氛围,促进专业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通过阅读英文专业杂志最新发表的综述论文,可使学生了解某一专业领域的国际最新研究进展。鼓励学生参加国外学者所作的学术报告,通过参加学术讲座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专业外语的听说能力,也使学生能够了解各学科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激发科研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模拟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结合教学内容播放一些介绍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加工、应用等方面内容的科普性英文短片;或一些涉及专利、论文、说明书、技术标准、市场报告等专业文献的PPT课件;等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该领域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
3.考核方式多样性。采用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性的考核,全面测试学生综合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具体考核方法为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其中平时成绩按课堂回答问题、课堂专题讨论、实践应用调查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定。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法(包括词汇、翻译、综述、文献查阅与朗读、专题演讲),并且让学生参与到考核标准的制定中来。
综上所述,在当今双语课程普遍开展的背景下仍有必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但需要对原有教学,包括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进行改革,以满足新形势下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 双语教学 全英型 中英混合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172-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既懂专业又通英语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英语作为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在国际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学术交流中广泛使用英语。为应对这个时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中的第八条专门谈到了在高等学校推进双语教学[1],该文件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在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中,再次强调继续深入进行双语教学改革[2]。所谓双语教学就是在一些非语言类课程教学中采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学形式,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双语教学实际上是指用汉语与英语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这是一门生物学和化学之间跨学科的研究,其研究领域涵盖了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等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成为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被世界各国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3],因此,从研究内容、课程特点以及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来看,分子生物学显然适合开展双语教学。根据笔者参与生物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工作的经验,下面谈谈自己在双语教学中积累的体会和认识。
1 《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必要性
如上所述,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挑战、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必然要求。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获取最新分子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学科前沿进展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他们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便于学生能更有效地进行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
1.2 可行性
《分子生物学》的语言表述和词义相对比较固定,各种语言对它们的理解、诊释比较一致。实践证明,双语教育不仅在加拿大、新西兰、美国等双语国家或多语国家获得了成功,而且在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单语国家也获得了成功。我国近10来年的实践也有一些成功例子[4]。
1.3 《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目标
《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目标是双重的,英语语言目标与专业知识目标是辩证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笔者认为《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目标,首先是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让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其次是培养学生培养学生自学,主动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思维方式和前沿的最新的科研成果;再次是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述方式,培养他们在本专业领域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2 《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体会
2.1 教材选择
我们选择了《Instant Notes in Molecular Biology》(第二版)及刘进元等翻译的中文版作为教材,该教材是国外优秀教材畅销榜的上榜教材,其结构新颖、重点明确;图表简练便于记忆;英文语句自然、易懂,是提高专业外语水平的较好读本,这两本教材中英对照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我们还选用James D.Watson等编写的《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第六版)和朱玉贤主编的《现代分子生物学》中文教材作为参考教材。
2.2 教师
在教与学的矛盾中,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选拔和培养合格的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双语教师必须具备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比如师德高尚、学业精湛对这门课程有充分的理解与掌握等等,此外还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才能在教学上灵活自如,因此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备课,做好每堂课的教学组织计划,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吃透课程所有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此外,由于双语教学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精力,部分教师不愿意参与双语教学课程,为使双语教学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各学校应完善相应政策和激励机制,重视选拔和培养合格的双语教师。
2.3 学生
学生的外语水平和接受双语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双语教学实施的效果,一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要使教学有成效,除了教师努力,还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否则很难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能否在双语课堂学到东西,直接影响其参与双语教学的热情。反过来学生参与热情的高低,也必将会影响双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大学生已经是一个比较有自己思想的群体,不少双语教学模式还提倡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5]。
2.4 教学组织
2.4.1 教学模式
卢维奇把双语教学模式分成四个等级:(1)超高级,即全英型,采用英文教材,教学过程全部在英语环境中进行;(2)高级,即中英混合型,以英文讲授为主,辅以中文,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为主;(3)中级,即半英型,以中文讲授为主,穿插英语教学;(4)初级,即术语引导型,专业术语和章节标题用英文板书,其他内容用中文讲授[6]。有时人们错误地认为授课过程中英文讲授的比例越高越好。比如教学刚开始时学生的听说能力较差,如果教师一开始就用全英文讲授,学生会因听不懂而产生厌学情绪,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首先我们应该摸清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据此来确定初期中英文讲授的适宜比例,然后随着教学时间推移,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再逐步加大英文讲授比例。我们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主要采用了中英混合型及半英型两种教学模式。
2.4.2 重视安排预习与复习
分子生物学因比较抽象被学生认为是较为难学的一门课程,为了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我们会将精心制作的PPT提前转发给学生,每次课后,在安排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时,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已学的知识点并预习相应的中文和英文内容,将整理的新内容中会涉及到的专业英语词汇发给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每次课前都会以提问讨论的形式,检查复习和预习的效果,这样还可了解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难点并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
2.4.3 课堂活动的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论文阅读讨论,针对知识点的Presentation等课堂活动,小组讨论主要讨论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教师点出的重要知识点,论文阅读讨论的是阅读论文的收获及教师针对论文提出的一些问题,针对知识点的Presentation是安排学生以3~5人为一个小组,针对教师列出的一些知识点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堂上的演讲,让学生自己当老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教师从中也可以换位思考,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思维方式,改进教学方法。
2.4.4 教学工具的运用
由于实际教学学时的限制和分子生物学内容的繁多,我们应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参考国外多种原版教科书及电子图书,非常系统地制作了全部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和模拟动画等。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形象生动,教学内容尽可能包含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所有知识点,并根据自己的科研及查阅最新文献的情况将分子生物学相关的前沿知识融合在其中。这些课件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课时利用率,解决了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在教学过程中还辅以参观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动手实验等多种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分子生物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5 采用多种方式考核双语教学效果
我们一致认为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主动学习,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方面,我们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能力培养,考核中平时成绩占10%,小组讨论10%,论文阅读讨论占10%,听学术报告汇报5%,Presentation占15%,期末考试占50%,期末试题命题中英文形式的命题考试占50%~80%,考虑到学生英语表达及写作能力有限没有要求学生只能用英文进行回答,但是对用英文回答的学生适当加分给予鼓励。
3 结语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挑战、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需要,也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客观需求。因此,高校、高校教师、大学生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双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这项教学改革,高校必须有全面长期的规划,建立完善各项政策和激励机制,教师积极参与,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努力成为合格的双语教师,学生克服畏难心理,主动参与到这项对自身有利的教学改革中。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1-08-2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5-01-01.
[3] 廖静,张雯,王玉凤,等.分子生物学双语课程的教与学[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4):20-22.
[4] 张淑红,刘凯,张运峰,等.八所重点院校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探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123-125.
关键词:财务会计双语教学;教学目标;ACCA
财务会计双语教学是为培养国际化会计复合人才的一门会计学专业学生拓展需求类课程,需要在培养阅读专业文献和专业写作能力的同时,兼顾专业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专业术语,学习财务会计领域的理论和前沿知识,并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假设和原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国家(主要是英美)财务会计理论的现状,学习并通晓西方国家财务会计的各种实务操作方法,并能用英语进行会计工作的日常交流,能读懂一般的外文专业文献。
一、西方会计教学现状
那么,在西方国家(英美),财务会计教学采用何种模式呢?笔者在分别对美国加州大学富乐敦(FULLERTEN)分校和英国龙比亚大学克雷格洛克哈特(CRAIGLOCKHART)商学院的会计相关课程进行了跟班学习后,有以下几点感悟:
1、专业方向种类繁多,但彼此差别不大
以会计学学士学位为例,专业选择就分为企业金融学方向,市场营销学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经济学方向,法律方向和创业方向六个层面。其中,企业金融学方向和人力资源方向的的主要课程为:
Napier大学会计学学士企业金融学方向和人力资源方向的的主要课程设置对比表
学位研究方向
课程
设置
会计学学士企业金融学方向
会计学学士人力资源方向
第一学年课程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商业技能》《经济学原理》《会计信息系统》 选修《市场营销学》《行为学》《创业学研究》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行为学》《经济学原理》《会计信息系统》 选修《创业学研究》《市场营销学》《跨文化与组织管理》
第二学年课程
《公司会计》《商法与公司法》《职业会计学》《财政管理》《管理科学与统计》 选修《商务会计学》《商务》或《管理挑战》
《公司会计》《商法与公司法》《职业会计学》《财政管理》《管理科学与统计》《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第三学年课程
《高阶公司报告》《高阶管理会计》《公司财务管理》《现代公司财务》选修《税务学》《管理会计学应用》《审计》《公众财政学》
《高阶公司报告》《高阶管理会计》《公司财务管理》 选修《雇佣关系管理》《人力资源发展》 选修《税务》《现代公司财务》《管理会计学应用》《税收编制与财政研究》《审计》《公众财务》
第四学年课程
论文 选修《投资管理》《当代财政问题》《全球财政市场》《货币理论与政策》 选修《国际会计》《管理会计学改革》《战略管理会计学》《企业社会责任》
《领导力的改革与创新》 论文 选修《全球雇佣实践》《当代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选修《国际会计》《当代财政问题》《管理会计学改革》《战略管理会计学》《公司管理》《投资管理》
由此可见,同一学位的不同方向所开基础专业课程基本相同,但到高年级之后逐步细分,在论文的写作方面有较大的差别。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不同决定了课程设置,论文方向,以及学生学习范畴的差别。相比较而言,中国的会计专业,基本只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和国际会计学之分,每一类学科方向的课程设置以及最终的论文选题没有太大的区别。
2、课程结构设置简单,以学生自学为主
英美大学课程每门课一般有二至三名教师共同担任。教学十三周,每周教学二小时(有的为一小时),教师辅导学习一或二小时。每门课只有一至二个大作业加一次考试。学生按要求应在三个学期内(每年三个学期)选学课程(相当于一个学期专攻三门课程)。每周总学时(包括辅导学习)在10个学时左右。教师只给大作业一个等级分,基本不详细批改。
英美教学方式以学院为范围开设课程,课程学时数少,由学生自由选择规定数目的课程学习,这是很好的教学组织方式。相比较中国的本科教学而言,中国的教育学制长,学的课程多,有些课程与所学的专业无关,学时数非常多,每一门课程都只由一门教师完成,学生习惯于听,而非自己学习思考,学习依赖性相当严重。西方的教学方法与中国的教学方法有相当大的区别,老师不会照本宣科,每周虽然只有2个小时的课堂讲授时间,但是教学速度非常快,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一堂讲授课就涵盖了2-3个章节,一百多页的课本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基础。在西方的高等教育里面,大都是学生在课下阅读大量的书籍,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财务会计国际化培养目标
会计教学理应培养契合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准则持续趋同的客观需求,拓宽培养复合型会计国际化人才,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双语教学要求,随后又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明确将双语教学作为教学建设与改革的项重要内容,其后在2007年陆续了鼓励双语教学的举措,即辅助教学的模式。众多高校包括我们贵州财经学院开始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选取少量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现代会计学双语),希望能提高学生掌握国际会计语言与规范的能力。
2011年,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快速发展。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会计国际化人才需求,很多高等院校积极引进了英国公认特许注册会计师(ACC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IMA)、英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1MA)等办学方式,使用国外指定原版教材授课,因而,教学计划中的绝大部分必须采用双语教学。在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要的背景下,必须重构会计国际化教学目标,强调会计国际化教学是对传统会计教学的有益补充,双语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处于主导地位,财务会计双语的教学目标定为:培育学生熟练掌握国外会计处理基本规范,能够按照国际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并使用管理会计知识加以分析。
三、财务会计双语教学的准备与实践
1、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准备教学资料
通过西方会计教学的跟班学习和多年双语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最核心的问题是明确教学目标。以财务会计双语课程为例,由教师带动学生朝会计国际化视野方向进行系统的培养,最佳程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通过教师串讲,案例剖析,师生互动讨论,由教师检验学生课前自学效果并解决重点疑难问题,提出系统的专业前沿理论知识。但实际过程中往往不能完全实现,因为原版教材往往阅读量很大,一些学生由于语言问题而不能坚持自学,或者虽然课前阅读了课文和相关资料但不能把握要点,致使课前预习没有实际效果而最终放弃。因而,选用合适的教材就成了双语教学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于《财务会计双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国际化的培养目标,着重于对ACCA人才的培养,所以采用BPP Learning Media编著英文原版教材《ACCA PAPER》。该教材从ACCA考试的层面系统介绍了西方会计的理论和实务操作方法,内容全面且难度适中,外语地道,语言明快流畅,学生可以领略地道的专业表达方式,了解中西方会计处理的不同,达到财务会计教学的目的,把握ACCA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拓宽国际化的视野。在中文教材上,选用了立信出版社常旭、编著的《会计专业英语》作为辅助材料,该教材采用中英文对照学习,是学生进行会计双语学习的基础材料。
2、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着重讲解重点与难点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鉴于西方的授课经验,学生的自我学习是关键。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定位学生的学习方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之后,按授课计划进度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学习资料供学生课前参考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量用英文授课,在必要时以中文辅助解释,主要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加以调整。在财务会计双语教学中,笔者一般以ACCA的案例引出本专题主要内容,列出关键词并加以解释,通过例题讲解加深对学生理论的理解,提出问题让学生以习作的方式解答,着重引导学生发现重点,理解难点,掌握解题的技巧。这要求双语教师在掌控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要避免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知道听的“填鸭式”教育,使得原本能够精彩纷呈的课堂变得平淡无味,甚至成了纯粹的专业词汇学习,或者出现备课时几乎把每一句课堂用语都设计好,根本不敢多讲一句教案上没有的话,师生之间缺乏互动“默默无闻”的教学。
3、动手与动脑结合,恰当安排习题和答疑
在双语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看得懂、听得懂,但仍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遇到题目依旧不会做。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这些能力又不能仅依赖教师讲授达到提高,问题长期积累下来,往往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教学的恶性循环。因此,习题课和答疑课就成了重要的环节。笔者认为,习题答疑不一定完全由教师讲解,可以请一些知识掌握得好的学生在充分准备后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总结,或者由同学自由组合共同完成。形式也不一定拘泥于课堂,可以针对全班、部分同学或者个人,借助于班级公共邮箱或网络教学系统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习题一定要保持英文形式,答疑也尽量以英文形式完成,避免某些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只是等着习题答疑,降低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笔者将习作的成绩最终计入学期的总评成绩,以便将学生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理论跟实践相联系,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同类课程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校双语教学的总体质量,有效实现双语教学目标。
参考资料
[1] 于洪,周恒男.对管理会计双语教学方案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7-28.
[2] 史艳红.解决高校双语教学中矛盾的方法与途径 [J].山西大学学报,2007(04).
[3] 李颖琦.高校双语教学实践研究[J].会计之友,2008,(1下).
我国大多数新闻传播院系开设传播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时间一般在5年以上,笔者所在的山东理工大学已开设了7年,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积累了大量双语教学的心得和成果,也看到了双语教学中暴露出的不少问题,现将其总结如下:
1.1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太成熟
教学手段单一,在授课过程中枯燥的填鸭式教学,传统的板书配合幻灯片模式讲授,教学观念落后,教授本位,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学得苦不堪言,老师在教授过程中体会不了互动的乐趣。很多老师只是一味的翻译原版传播学教材,重点放在传播理论的刻板讲授上,忽略了与实际传媒现象相结合,缺乏案例教学,课上的干巴乏味,把双语专业课上成了专业英语课。课堂上单一的讲授专业词汇,句子和语法,偏离了开设传播学这门课程的初衷。
1.2学生英文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推广双语教学的基础,但不同学生的英语素养差别很大,对那些英语听力和词汇量方面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想要全部听懂老师传授的内容,跟上教学进度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目前一刀切的授课模式,对于英语能力强的学生信息量方面就显得不足,而英语能力弱的同学则对授课内容理解困难。
1.3任务重课时紧,进度不好掌控
传播学囊括了大量的理论和不同流派的观点,其中不乏需要深入讲解才能领悟的学术问题,但大多数高校开设此门课程只有48个学时,相比于母语授课,双语教学又增添了一重语言关的难度,花费在单词和句子解释上的时间较多,授课只能删繁就简取其精要,无法做到精细化授课。同时,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英语水平不同,授课进步也受其影响,难以精准把握。
2.提高教学质量的改良措施
2.1采用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的立体化教学手段
双语教学因其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课堂教学不能像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一样,而应采用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理念,首先研究如何持久的吸引学生的兴趣点,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举例、对比、互动甚至插入小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案例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效果极佳,能很好的吸引学生,使得这门理论性强、不易理解的学科延伸出趣味性,由案例引出相关专业理论便于学生理解并且印象深刻,在互动教学中许多老师只关注到了课堂上的互动,忽略了课下时间,上文提过传播学课时紧张,双语教学又耗时多,注定了课堂上很难保证有大段时间来互动,这样就不好掌握学生思维动向和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可以安排课下专门的答疑教室和答疑时间,或借由互联网随时随地的进行,网上答疑的好处是网络的匿名性,增加了学生的活跃程度,师生间隔膜减小,沟通顺畅,交流充分。
2.2分阶段推进不同教学模式,尝试语言分流教学
上文提到双语教育中,学生层面上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传统“一刀切”模式明显不适合实际教学情况。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早就开始了双语教学,并总结出双语教学四种基本形式,它包括:浸入式教学即学校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过渡式教学即入学时使用母语教学,但一个阶段过渡后只使用第二种语言教学;保持式教学即入学时使用母语教学,一定阶段后部分课程使用第二种语言授课,其他课程仍然使用母语;翻译式教学即授课过程中以母语为主,但会使用第二种语言的教材,教师选择部分重要内容翻译成母语。这四种模式难度是依次递减的,浸入式教学最难,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最高,而翻译式教学最易,在开设双语教学的时候,可以分阶段进行,由最简单的翻译式教学开始慢慢过渡到浸入式教学,当然如果学生整体水平不高,最终实施过渡式教学也未尝不可,中间各种教学模式的衔接和更迭,由授课老师根据授课情况,灵活把控,自主决定。同时可以尝试实行语言分流教学,对同年级学生进行摸底英语测试,按照英语水平划分出快慢班,也可根据学生意愿自主选择班级,不同班级双语应用比例以及授课进度不同,英语水平大致相同的学生同班授课对授课老师而言轻松不少,能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出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案和授课内容,教学质量自然容易提高。
2.3教材选择采用原版和自编讲义双轨制
在传播学的双语教学中,很多教师选择教材时倾向于英语原版教材,直接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是好处在于,它们基本都出自传播学大师之手,理论阐述详尽深刻,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文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英文原版专业书籍过于晦涩艰深,很多学生望而生畏,而授课老师也容易依赖甚至迷信原版教材,无法自主教学,可以实行双轨制,一方面选用难易程度适中的英文原版教材,另一方面在其基础上按照教学需求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做出全新教义,去掉许多重要性不强的、失去时新性或者不适合英文口语表达的内容,辅助以最新行业动态及学术前沿,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顾,课堂上教师以讲义为主线,要求学生及时抄录讲义,原版教材则更多的放在课下,学生以预习及复习的形式阅读,期末考试两者兼顾,这样会更好的体现出授课重点。
2.4考核方式趋于灵活化
论文关键词:板壳力学 双语教学 教学模式 教材
论文摘要:阐述了高校双语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总结板壳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对双语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材建设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双语教学奠定了基础。
双语教学的意义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加强国际合作,资源共享,经验互通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急需既掌握多门科学技术,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在大学的部分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迅速与国际接轨。同时,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外语的学习,实现了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之间的衔接。
双语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掌握专业动向、参与国际交流、直接接触学科前沿的广阔空间。目前,全世界的科技论文和书籍70%以上都是英语表述,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应具备在第一时间里汲取世界上最新专业知识和资料的能力。通过在力学领域开展双语教学,可以培养未来的力学工作者迅速接触力学发展前沿。
现代西方力学教材与我国力学教材相比,具有学科渗透性强、习题密切结合工程实际的特点。让工科院校的学生直接接触和学习这些原汁原味的西方教材中的力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双语教学的实施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新形势的发展,哈尔滨工程大学鼓励广大教师开展双语教学,使学生获得更为系统全面的专业外语能力。
板壳力学课程是我校工程力学专业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的专业指定选修课,开设在大三第二学期,此时,绝大多数学生已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部分学生已过了英语六级。并且学生对专业知识已有了较深入地了解,适宜开展双语教学。同时,这门课程是专业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外语水平进行课程的选修。
基于教育部启动的“双语教学课程改革计划”的精神,我国目前所使用的双语教学教材,基本依托外语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教师和学生能直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笔者选用的是Timoshenko的《Theories of plates andshells》这本教材。此外,我们将徐芝纶的《弹性力学(下册)》作为学生学习参考书,让学生对中、外力学书兼收并蓄,通过比较、分析,以取得最大的学习收益。
具体教学措施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1)板书全部用英语,课堂讲述内容穿插使用英语,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英语的使用量。(2)每次课前,将本次课用到的专业词汇书写在黑板上,并对较特殊的词汇进行详尽的解释。在讲解过程中经常强调和解释一些重要的专业外语单词。(3)在授课过程中适量地给学生布置用英文表述的作业,要求学生用英文完成;或者布置三次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大作业,需要学生通过查阅英文文献完成,让学生学以致用。(4)为了使学生不用对授课内容死记硬背,同时能适当借鉴一些正确的英语书面表达方式,考试采用书面开卷方式。为了检验双语教学的效果,考试试题和答题全部采用英语。在考试题量和难度与传统教学相同的情况下,考试时间适当延长。
教学效果及体会
从考试成绩和课堂练习、作业等情况来看,大约有60%的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大约有30%的学生对板壳力学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另有10%的学生学习效果不好,通常是力学基础和英语运用能力均较差的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通过双语教学,学生的读写能力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阅读的能力提高明显。刚开始时大多数学生阅读教材时都有一定的困难,主要原因是词汇量不够,生词太多。但到本课程将要结束前,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快速阅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反馈,双语教学对学生报考研究生和攻读相关领域硕士学位有所帮助。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实施双语教学方面,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通过板壳力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重视。
1、强调英语的工具性。双语教学不是语言学习,因此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强调课程内容的学习是主题,语言仅仅是学习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要始终把力学教学放在首位,英语教学方式放在第二位,即把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力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放在塌重要位置,不能片面强调课堂英语使用量,否则学生可能难以跟上教学进度。
2、探索适当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以板壳力学为例,这门课程理论性比较强,侧重公式推导,一方面,为节省板书公式的时间,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应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另一方面,为了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课程讲授又不能全部采用多媒体,因此,探索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双语教学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3、注重研发适合双语教学的教材。授课过程中,教材的问题是一个令我感触比较深的问题。我国目前所使用的双语教学教材,基本依托外语原版教科书,教师和学生能直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但英语原版教材通常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材衔接性较差,不适合我国教学大纲要求,并且许多比较有权威的原版教材内容繁多,教学时只能由教师选择性的进行讲解,这就使原版教材的作用被大打折扣。另外,有些专业课程在西方大学中并不单独设课,因而很难找到与其对应的原版教材。可见,研发合适的力学类课程双语教材成为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应该针对我国的教学规范和教学大纲,组织相关专家对经典原版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选取教学时必要的章节组织成双语教材。并根据课程的特点,对知识要点和难点进行汉语注释,这样既能在双语教学中增强西方文化含量,又能系统引人和加强中国文化教育,从而充分发挥双语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高[200114]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2001年8月28日
[2]钟南,罗锡文,严慕容等,构建“工程力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力学与实践,2004,26:64-65
关键词:双语教学;意义和任务;原理和质量控制;语言转换原则
何谓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目的何在?肩负着哪些重要任务?它的教学原理是什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中的质量控制,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等,这些问题和环节是优化双语教学的关键。
1双语教学的定义
Bilingual teaching, 根据英国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 (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双语教学的定义是一种宏观的概念。就一个学校的某学科而言,或就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而言,即以母语与外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就一般意义而言,双语教学的核心是用第二语言进行公共学科与专业学科的教学。因此,双语教学并不是像某些观点所认为的那样,所谓的双语教学就是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授课。实际上,恰恰相反,根据文献检索,实行双语教学制的国家与地区鲜有提倡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混用两种语言。[1 ]
2医学双语教学的任务
用外语(目前主要是英语)向学生传递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外语这一工具获取世界医学发展最新信息。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应努力使自己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较高要求标准: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能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能写所学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和英语小论文,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或达到“要求”中提出的更高标准: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简短的报告和论文,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文献资料。总之,笔者认为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逐步完成专业﹢外语融为一体,学以致之用的转变;引导学生以外语为工具,紧跟世界前沿,与世界对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充分利用世界大智慧,实现跨越式进步和提高。
3医学双语教学的分类
根据目前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学情,双语教学主要体现为两种授课操作模式:单语授课和混合语授课。单语授课: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始至终使用某种外语,如英语授课。混合语授课:指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同时使用两种语言,又称“混合语教学法” 。[1]此法仅是双语教学的过渡手段。鉴于国内目前双语教学师资及学生情况,实现医学专业某一学科全程英语授课有相当的难度,但完全有能力实现部分章节全程英语授课。即使用混合语授课,授课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精心筛选某些要点用英语讲授,或仅就难点部分用中文解释,逐步完成向全英教学过渡。
4 双语教学的原理和方法
4.1 信息演绎学说
任何语句都是信息传递形式,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人类信息的传递又总是从已知信息推出未知信息,而未知信息就是新信息,是信息的传递中心。[3]双语教学就是利用各种书面或口头语言的技巧来达到信息的演绎,这就是医学双语教学的核心。
4.2 建立语音与语义之间的思维
听说过程是双语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互感和联想的过程,是非母语介质对概念,知识的知觉,记忆和思维的过程,是从母语认知到非母语认知的角色替代。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双语最典型的盲点是语音与语义之间的非联动。建立双语联动是一种语言思维对另外一种语言习惯的侵蚀。双语教学促进语言觉知和语义认知,即非母语认知习惯的形成,从而建立起新的语音与语义间的思维和互换。
4.3 语言转换原理和方法
医学英语教材主要取自国外原版教材或国内教材的译作,教材是以书面语表达。因此,把原素材中复杂的书面语转化成简单的口语语言,运用自如的信息演绎和语言转换技巧就是医学双语教学成功的基础。
4.3.1 语言基础单位 — 词的转换
医学术语具有多源化,一词三式的特征,分别源自盎格鲁-撒克逊语(Anglo-Saxon)、希腊语(Greek)和拉丁语(Latin)。 见下表词例:[2]
转换方法:利用构词法、同义词、英语释义等。
例:endocarditis (心内膜炎):endo-within;cardia-heart; -itis-inflammation (swelling and soreness on or in the body, which is often red and hot to the touch.炎症指体表或体内肿痛、通常发红、触之有热感。) [3]
4.3.2 篇章结构转换
篇章结构的转换主要涵盖句型、语态、短语、结构乃至全段的改写。例:
No disease of the human body, belonging to the province of the surgeon, requires in its treatment a better combination of accurate, anatomical knowledge with surgical skill than hernia in all its varieties. 替换要点:(1) 简单句替换复合句No human disease like hernia requires … . (2) 简单介词短语替代复杂的现在分词短语belonging to the province of … in the field of surgical treatment ...(3) 清晰表达代替模糊表达in all its varieties in its various types (在外科手术治疗领域中,无疾病比疝更需要将精确的解剖知识与精湛的外科技术相结合)。[1]
4.3.3语言转换原则:
a) 递进原则,即用已知的熟悉的信息去获取陌生的新信息。b)简化原则,即将复杂费解的难点转换为简单、易懂的语言。双语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必须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较深的英语语言功底,能够举一反三,深入浅出地实施教学。总之,尽量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内容层次化,晦涩的内容清晰化。
5 双语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笔者从教师的角度阐述医学双语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成功的双语教学质量控制重在三个时段:课前、课中和课后。
5.1课前充分准备
教师对学生明确提出预习要求:与用中文讲授专业课相比,双语教学体现了专业课和语言课教学特点,同时会出现学生词汇听不懂的问题,因此教师须要求学生尽量扫清生词障碍。教师可指导学生预习主要的新医学术语,长难句及获取全文要点的阅读理解,就材料提出问题、写摘要等。。
教师课前充分准备:教师可采取整体设计与具体突破策略,压缩原文萃取其精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特别注意如何处理难点、重点、特殊点的有效方法,如何衔接新、老知识,如何用英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表述这些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形象化辅助教学。简言之,双语教学教师备课更需细致入微、备课量超大,故曰“超级备课”。
5.2授课中的需要把握的几个要点
双语课堂教学是宏观和微观调控的有机结合,与中文母语教学相比,共性与特殊性并存。其特殊性在于“语言可释性”,“语言交流性”乃至造成语言理解困难、问题。这就要求双语教学的教师要有熟练驾驭知识载体的第二语言的能力。
5.2.1把握好课堂授课的三个重要环节:新知识的导入,讲授和总结。
a) 新知识导入时,教师可借用已知信息,相关信息导入;设计一些对新知识的设问,或利用学生较熟悉的信息,甚至可利用学生已学过的中文信息导入,建立新信息与已知信息的关系,使信息连贯。
b) 授课过程中突出重点、难点。双语教学中的这两个方面除包括知识传递本身的难点和重点,还有语言方面的问题。如一位讲授《针灸学》的老师用英语讲到:“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depends on acuesthesia. ”此时生词“acuesthesia”就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自然也就转变成教师授课的重点。不作进一步的解释,学生就难以理解。老师解释道:“acu-” means needling and “esthesia-”,sensation. Here, “acuesthesia” refers to a needling sensation of soreness, numbness and distending feeling around the point when the needle is inserted to a certain depth.(“得气”是指针刺后患者有酸、麻、胀、重等感觉。) [4]
c) 讲授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互动
教学本身是教中有学,学中有教互相依存的统一体。笔者认为双语教学可借鉴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些技巧,如快速阅读技巧:提出问题,限时阅读,得出要讲新课的内容要点,或归纳小节要点,或老师讲解要点,学生补充细节,根据内容,形式灵活多变,讲解归纳式、引导式、讨论式相结合。在实施教学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坚持“浸入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自始自终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从而使他们尽快建立起新的认知、思维模式。
d) 双语教学也要遵循英语语言教学特点
实施双语教学的老师除能够熟练讲解本专业的知识外,同时还须熟练使用英语课堂用语。比如,原来以中文授课时,有些礼貌用语、评价用语、鼓励用语、请求用语等使用频率并不高。然而在双语教学中则频频使用,诸如:Please;Thank you; Good; Very good; Excellent; Will you try? 此外,双语教学的教师还必须掌握英语过渡语的使用,尤其是表示,“开始、总结、顺序、提醒、强调、转话题等方面的过渡语。
e) 借助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将文字、图像、动画等结合的辅助教学,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所授知识,但教师需要把握好利用多媒体最佳时段。否则长时间观看易造成学生的视疲劳和脑疲劳。
5.3结束教学
5.3.1结束教学谓之A, B, C的原则,即accuracy, brevity and clarity 准确、简短、清晰。如总结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可用一句话: Food undergoes three types of process in the body: digestion, absorption and elimination. 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有三:消化、吸收和排泄。
5.3.2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应包括复习和预习两部分。
不仅有与知识相关的预习和复习,还应考虑布置语言能力提高性作业,如英语口语讨论、复述等,语言难点预习作业;及拓展知识作业:查询相关Internet 外文专业网站。突出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学习或互助学习的方案、材料等。
6 教学效果反馈
核查作业、或采取学生个体、群体自行评价是重要的反馈手段。通过反馈环节,了解学生的现状,发现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找出对应的方法。反馈有助于教师全面控制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
7结束语
语言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决定了认知方式因语言不同而异。目前大部分中国人生活在单语环境中。让成年人在双语条件下接受新知识,用非母语的思维方式进行认知活动是困难的。双语教学最明显的效果是语音与语义之间的递进联系和相互影响,建立新的语言,文化,和认知间的相互关联,促进了非母语思维方式的形成。如果把双语教学认知过程理解为讲授,翻译,理解的模式,将失去双语教学的基本意义。
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在整体外语教学中,仅呈现一定范围、一定内容的“模块教学”。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师资、跨学科教学的连贯性、教学测试、质量评估、反馈等教学体系均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杨明山主编.医学英语新教程.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2005:301-303、311.
[2]英汉医学词汇编纂组主编.英汉医学词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245,478.
【关键词】双语教学汉藏教学法创新
双语教学不仅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具体体现,也是从实际出发,发展藏族地区教育,培养民族人才,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但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已经有所落伍,已经不能够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审时度势,转变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大力开展汉藏双语教学的模式上的创新。
一、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必定会受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果不能够及时做到方式与方法上的创新,就会愈加落后,不能反映时代要求,这是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论文百事通只有做到汉藏双语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才能够提高有效提高汉藏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使藏地教育摆脱长期以来国家投入大,教师费力多,而教育成效却不明显的窘境。
而且,有效实施汉藏双语教学法的创新,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藏族文字和文化,以便能够有效地加强汉藏民族团结,发展藏族地区的文教事业,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文教方面的支持。
二、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的基本策略
(一)分等级因材施教
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在同一个学校甚至是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汉语和藏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在组织汉藏双语教学时要避免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进行。在汉藏双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考虑先对学生进行汉语和藏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等级测试,以测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语言能力掌握基础,然后按基础的不同进行分班授课。事实上,这种创新性的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已经在西方很多国家都成功的运用在留学生双语学习中,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
具体的实施准则就是,教师科学灵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织上,采取不同的汉藏双语教学形式,对不同的班级甚至每一个学生的语言水平有所掌握,分等级地进行课堂提问和布置课后作业。例如对于语言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课前进行认真细致的预习,回答问题时允许一定的母语使用量,而在课后教师再给其开小灶;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要求他们适当进行书籍阅读,并参加课堂讨论,以便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二)采用灵活的课堂组织方式增强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双语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双语教学的两个方面特点——语言性和科学性,而汉藏双语教学也不例外。所以,在汉藏双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于课堂组织方式上有所创新。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应该以增强师生互动环节为原则,广开思路,创造性地采用综合性课题讨论、即兴演讲、分角色游戏模拟等,而且,在网络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普及的背景之下,教师更是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和快捷性,通过课堂播放视频、影像、音乐等,丰富拓展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接受程度的目的。
还有就是教师可以考虑多采用情景教学法,以便提升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和实用性。事实证明,情景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内容一般是以经典话题为主线展开,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强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可以增强课堂的互动环节,使得教学的实际效果大大提高。论文百事通
(三)实施汉藏双语教学的分阶段课程设置方式
这种汉藏双语教学课程的分阶段设置方,式是指对汉藏双语课程的具体开设从初级课程延续到中高级课程的系统性构想和实施过程,应该说,这也是一个教学模式上的一种创新。事实证明,这种高度重视衔接性和连贯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对于双语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实有着积极的影响效果,因为这种分阶段的课程设置,可以方便教师客观上采用团队教学法,充分发挥每一个汉藏双语教学教师的个人专长,对汉藏双语教学的阶段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把握,使得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则是既可以有汉语的专业知识学习,又在此一项的基础上进行汉藏双语学习。所以说,用这种汉藏双语教学的分阶段课程设置方式的灵活多样的形式,能够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贯穿于汉藏双语教学活动实践的各个环节,切实保障汉藏双语教学的实际教学质量。新晨
(四)增强汉藏双语教学教师的能力素质水平
事实证明,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一线的教师。在汉藏双语教学的创新模式中,无论是模式方法的探索,还是具体的课堂付诸实施行动,都需要一线教师的全程参与并付诸行动。事实上,任何一个汉藏双语教学教师都可以独自探索适合自己以及班级学生的创新式教学模式方法,而对于已经比较成熟的创新式汉藏双语教学模式方法,在借鉴使用过程当中,也应该根据具体的客观情况做出修正,这就需要汉藏双语教学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水平,而这种能力素质水平,则可以通过定期培训以及自身努力获得。具体来说,教育部门应该继续加大对汉藏双语教学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对现任教师进行组织培训,并定期考核;另一方面,要吸纳引进汉藏双语教学的专业人才,充实到一线教学岗位上去,为汉藏双语教学的模式创新做出贡献。
总之,汉藏双语教学的模式创新,是一个关系到我国少数民族国家政策的教育大事,理应受到广大相关教育人士的重视,并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路漫漫而,吾辈当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赵慧.双语教学纵横谈[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3]刘红,熊丽萍.双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6(4).
最新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
弹指一挥间,大学四年已经接近了尾声。当自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完成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自己也从当年一个从山里走出的懵懂孩子变成了一个成熟青年,回想自己的十几年的求学生涯,虽然只是一个本科毕业,但也实属不容易。首先,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当然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都是农民,没有他们的勤勤恳恳和细心安排,我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我的大学生活。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也不可能完成我经济学第二专业的学习。当然,一个农民家庭要同时供两个大学生上学,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接济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要感谢那些在我求学时对我经济和精神上帮助的亲戚、朋友、老师和同学们,我的生活因你们而精彩和充实。
华中科技大学,这里严谨的学风、优美的校园环境使我大学四年过的很充实和愉快。我第一学期是在哲学系度过的。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我有幸和许多优秀的同学一起学习,听睿智的哲学老师讲授哲学。后来由于一些本可抗拒但一时冲动的原因,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哲学系,离开了亲爱的哲学系的老师和同学们。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时光,但我确实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尤其是对我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这些有用的东西一直对我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我相信,这些东西将伴随我走完整个人生的道路。现在回想起在哲学班的日子,还是那么的温馨和惬意,我不能不感谢当时哲学班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跟你们在一起学习、生活,那真是其乐融融,妙不可言!
大一下学期,我转专业来到了一个新集体,开始了新的专业。虽然老师和同学都是新的,专业是新的,但我仍然感受到了那种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和融洽!这对我融入新环境,对新专业产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公管院的老师更是让我难忘,
【关键词】基于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课堂教学拓展平台;课外双语创新平台;“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
Construction of Expanding Platform for Bilingual Teaching
XU Lei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bilingual teaching using codes switching, setting the combination and common advancement of specialty and English knowledge as final goal, the expanding platform for bilingual teaching constructed by expanding platform in class and extracurricular innovative platform was presented in the paper. The contents and implementing objective of the expanding platform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the tentative ideas and advises for improving and enriching the platform were also be proposed. Practice proves that the platform has expanded the ways and environments to study English, and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level and training compound talents who know either specialty or English, as well as with a spirit of innovation.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 based on codes switching; expanding platform in class; extracurricular innovative platform; “speciality+English” compound talents【中图分类号】TU3; 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30-02
1 前言
我国目前开展的双语教学主要指在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语(目前主要指英语)作为教学媒介,传授非语言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的教学。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和外国人进行日常对话,而且要培养在具体的学术领域内能和外国人进行探讨、交流的人才,使国内的专业研究与国际接轨。要深入到专业领域,只有英语教学是无法完成的,这就提出了学科英语教学的任务。因此双语教学是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学术地位,培养国际人才必不可少的。它能为学生日后进入全球科技领域,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打下基础。
因此,双语教学要在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接触专业英语,增加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和环境,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既懂专业又懂外语,并且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
大连民族学院基于本校的硬环境、软环境,师资条件、生源条件提出了基于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即:专业课教师每节课向学生渗透一定数量的单词和短语,在没有增加教师教课、学生理解过程中双方负担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了一些专业词汇和句式用法。这种方法有效的避开了解决学科难点与解决专业英语使用难点给学科教学带来的两难局面。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尽相同,单一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而且,虽然课堂上学生掌握了所学的词汇和短语,但是由于缺少课外的应用渠道和语言氛围,并没有达到对所学知识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理想目的。如何根据学生需要, 实行分层指导?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 营造双语学习的氛围和情境?如何在推广渗透式双语教学的同时,拓展课题教学空间,搭建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本文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
本文结合大连民族学院针对上述研究内容所进行的教学实践,着眼于构建一个“课堂教学拓展平台+课外双语创新平台”的双语教学拓展平台,在加强课内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外实践模块,促进学生将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相结合,促进其科技英语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全方位的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立足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2 拓展课堂教学平台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汉语教学的整体出发,在课堂教学平台将双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按“三步骤”逐步递进实施基于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
第一步:引导法给出。 在每节课上课前给出学生本节课要渗透的重点词汇。专业词汇中的单词有些是由我们常用的词汇组合而成的,比如 “结构力学”,英文描述是“structure mechanics”,由“structure”和“mechanics”两个单词组合而成;此外,还有些词汇是我们的常用词汇,在专业英语中赋予了它特定的意义,如“member”在“结构力学”中的意思是“构件”。因此在给出的时候可采用引导法,引发学生思考:“结构”如何表述?“力学”如何表述?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给定“结构力学”这个单词你又会如何翻译?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会给出正确的或接近正确的英文表述,对于表达错误的地方,通过这一过程,印象也会特别深刻。
第二步:反复穿插。 在这一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把渗透过的专业词汇、短语、段落、甚至文章作为教学语言穿插于整门课的教学中,比如说,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将“结点——node”这一词汇渗透给同学们,在之后该门课的学习中,遇到“结点”这一词汇,无论在板书还是语言描述中都有意识的将它用“node”进行替换。由于专业语汇在一门课程的前后章节中重复率很高,各门课程间交叉重复的现象也很普遍,学生在不同课程的不同时间段不仅在接收着新语汇,还在重复巩固着已见过面的语汇,又在不同的语境中体会着语汇应用的差异。频频的接触,反复的使用,伴着一个个鲜活而具有特殊意义的语境,同学们对这些词汇充满了亲切感,不仅能牢牢记住渗透过的词汇,短语等,而且掌握了不同语境下这些词汇的特定意义。
第三步:“考”法强化。 这一步骤是使学生将学会的词汇、短语、语句融入思维层次,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外语思考和解答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形成英语思维。对课堂上渗透过的内容,只是“看”和“听”还不够,还要训练学生的“读”、“写”、“说”的综合能力。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考”字。课前给出的词汇和语句,专业授课过程中第一次遇到时,采用提示法,使学生第一遍回忆讲过的英文表达,之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这是一“考”;布置的课内外作业,要求学生以英语表达和解答专业题目。这是二“考”;测验和考试,部分题目要求学生用到学过的英文表达来解答,或者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英文题目,要求学生用英文和中文回答。这是三“考”。通过这三“考”,强化学生对渗透词汇、短语、语句的记忆,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3课外双语创新平台
在推广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的同时,构建课外双语教学拓展平台,包含三大实践模块:翻译模块+写作模块+论坛模块。
3.1翻译模块:指导学生进行翻译相关的学术论文,掌握专业术语,熟悉学术论文的表达方式。通过该模块的训练,学生能够较为自如地阅读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以了解国际上同专业领域的科研水平和方向,在英语学习的同时,提高了专业水平。
开展科技英语译丛活动:根据学生的学科专业,由各专业的指导教师结合各自的学术方向,选择国内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英文学术论文,指导学生对其进行翻译,既锻炼了学生的英文翻译水平,又促进了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沿水平和行业发展方向。将学生的成果进行整理,装订成册在校园内按期出版,几年来已形成了系列科技英语译丛。科技英语译丛的连续出版,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全心投入,翻译水平逐年提高。
3.2写作模块:各专业老师依托各自的研究工作室,对参加专业研究工作室的学生进行专业英语表达的熏陶,提高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包括掌握英语专业论文撰写的写作要点,熟悉行业内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成果发表在国外更有影响力的刊物中。该模块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3.2.1结合工作室的学术氛围,要求学生定期写读书报告或学习报告,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3.2.2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进行的设计内容编写摘要或设计简介,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对摘要中需表述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摘要撰写的要点和结构进行讲解。通过逐一的指导,严格杜绝了以往有学生利用翻译软件进行翻译的现象。对于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指导他们掌握专业词汇,对较长的句子进行断句,学习用简单的方式进行表达。该部分的训练有助于他们日后进行学术论文摘要的编写。
3.2.3 论坛模块:目前该模块以两种形式开展:
1) 在全校范围内定期开展科技英语论坛活动。该活动通过模拟国际大型学术会议和论坛的形式,要求学生将翻译的或自己撰写的科技论文在论坛上进行报告,综合其翻译、写作和讲解水平由评委进行打分,设置相应的奖项以资鼓励。
2) 以各个工作室为单位,定期针对学生的读书报告和学习报告进行讨论,要求能够用英语正确的表达自己的专业思想,进行简单的学术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双语教学拓展平台实施过程中的设想和建议
在民族院校有效的实施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此,本文为了更好的实施上述双语教学拓展平台,提出以下的几点设想和建议,并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尝试,以期行之有效在本门专业课中完善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模式,拓宽双语教学平台:
4.1引入英文网站,完善网络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链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英文网站,网络是目前大学生相互交流和了解信息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本之外的本专业方面案例和数据,增强对教材上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教材上的理论相对枯燥,如果配合相关网站上形式多样的图片、音像资料,学生在视觉、听觉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对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有耳目一新的认识。
此外,在网站上设定专门的展区,将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包括出版的科技论文译丛,在科技论坛上所作的学术报告,以及学生自己写的小文章等。看到身边的同学所取得的实实在在成果,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学生从形式多样的课外模块中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最终,达到最大化的吸引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到各个层次的拓展模块中来,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的目的。
4.2因材施教,设定目标。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应当因材施教,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设定一个适当高度的学习目标,同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励他们去实现这一目标,并将他们所取得的成果在网站上进行展示,这将极大的鼓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实现一个目标之后,通过逐步设定阶段性目标,持之以恒的调动每一学生的主动意识,使学生由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积极的参与者。
4.3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想结合。 多媒体教学和语码转换式教学可以形成有效的整合,教师在讲解相关内容时,可以有选择地插播专业英语的音频、视频,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又可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等教学效果。
5结语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速,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的作用日益重要,大连民族学院基于本校的硬环境、软环境,师资条件、生源条件提出了基于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本文基于我校语码转换式教学的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双提高的要求,提出了构建“课堂教学拓展平台+课外双语教学创新平台”的双语教学拓展平台,并为完善该平台提出了设想和建议。实践表明:通过平台中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潜移默化,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显著的扩充了学生的专业词汇量,提高了学生对专业英语资料的阅读速度以及网上搜索英语专业信息浏览英语专业文献的速度,专业资料英译汉﹑汉译英的水平﹑写英文论文摘要甚至整篇学术论文的水平,以及学生用英文表达自己专业观点和专业思想的能力。总之,双语教学拓展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学生将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应形成长效机制,并通过教学实践使之体系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周亚同,王宝珠,王睿,石军. 模式识别双语教学平台建设刍论[J],中国电力教育,2012(2):71-72.
[2]李晓梅,杜元虎,蔡明德. 渗透式双语教学特点分析[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7(4):72-73.
[3]康淑敏. 从教学语言运用视角构建高校双语教学模式——以地方高校双语教学实践为例[J].外语界, 2008(6):24-70.
1.试谈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学历教育课程设置
2.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理论素养养成策略——以文学理论教学为例
3.以市场为导向的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若干思考
4.浅析汉语言(双语)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5.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6.汉语言专业的本科教学必须把语言本体课列为必修课——对汉语言专业课程设置的一点看法
7.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探索
8.论“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以湖南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9.外国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的发展特点简析
10.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略
11.对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的思考
12.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汉语言文学本科教学研究
13.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上的经验与教训
14.以应用型为主旨,创新本科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5.地方本科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创新改革策略
16.普通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格和途径
17.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刍议
18.大众化条件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分型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为例
19.问题与出路——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20.汉语言本科专业留学生论文写作指导课课程设置浅议
21.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思考
22.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问题探讨
23.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类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探究——以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为例
24.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对策思考
25.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探讨
26.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改革探索
27.致力于本科教育国际化 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高地介绍
28.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竞赛教学模式”初探
29.“汉语言(对外)”本科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30.强化论文题目的科学性引导——浅探提高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有效性的途径
3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精品师范专业建设的思考
32.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探析——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为例
33.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探究
34.浅谈汉语言本科(双语)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
35.论应用型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类课程教学
36.试论基础文科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普通本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例
37.应用性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深化建设浅析
38.新疆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专业教学改革发展比较研究
39.三级训练: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综合模式——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40.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41.“转型”大势下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之思考——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
42.汉语言本科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估
43.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萍乡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为例
44.提高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构想
45.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现状调查与对策——以钦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为例
46.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工作的困境与对策——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47.宝鸡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48.新疆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双语)本科专业古代汉语课程设置调查分析
49.高师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学科能力标准研究
50.论地方性本科院校文学应用型评论人才的培养——以梧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51.在探索中开拓 在改革中前进——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班教改工作回顾
52.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外阅读研究(一)——以怀化学院2009至201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为例
53.浅析汉语言(双语)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54.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专业汉语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
55.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课教学与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以汉语言文学专业课教学为例
56.新建本科院校文学类二级学科教学团队优化——以池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研究个案
57.新建本科院校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以运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58.新建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59.论新建本科院校文学类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池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研究个案
60.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中韩联合培模式研究
61.培养开放教育学生信息素养及能力的实证研究
62.开放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现状探究——以汉语言(双语)本科专业“语言教学论”课程为例
63.工科院校中文专业本科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调研分析——以某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例
64.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代文学阅读教学改革
65.论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的去专业化倾向
66.应用型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征与人才培养定位问题
67.中国高等院校特色学科大观(十一) 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高地
68.关于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以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69.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考察与建议——基于对非211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的分析
70.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凯里学院为例
71.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72.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略
73.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应对高校转型发展态势——以陕西省地方本科院校为例
74.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外国文学课教学中的“立体模式”及其运用
75.应用型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76.提高创新教学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语言学概论、汉语专题课教学体悟
77.国家重点学科与本科专业内涵建设的模式及启示——以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78.加强汉语言专业学历教育,推进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
79.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池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趋势为视角
80.简论国家安全视界下的外国文学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以昆明学院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教学为例
81.关于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造中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以襄樊学院为例
82.关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思考
83.河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特色专业建设之探索
84.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85.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之路的思考
86.本科院校汉语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
87.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课程设置改革方案
88.提高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构想
89.关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思考
90.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探讨
91.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中韩联合培模式研究
92.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对策思考
93.新建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94.“汉语言(对外)”本科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95.河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特色专业建设之探索
96.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改革探索
97.宝鸡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98.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探索
99.高师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学科能力标准研究
100.提高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构想
101.关于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以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102.汉语言专业的本科教学必须把语本体课列为必修课——对汉语言专业课程设置的一点看法
103.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104.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凯里学院为例
105.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建议简
106.再谈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107.应用型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能力评估与指导
108.问题与出路——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109.浅谈汉语言本科(双语)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
110.海南大学新增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学制4年
111.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112.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外国文学课教学中的“立体模式”及其运用
113.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上的经验与教训
114.对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的思考
115.试谈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学历教育课程设置
116.汉语言本科专业留学生论文写作指导课课程设置浅议
117.汉语言本科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估
118.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析
关键词:双语课程;教材;互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3
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并使学生同步获取外语与学科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1]。在世界科技水平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了解国际上前沿的科学发展资讯,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把我们的研究成果推向世界,教育部多次发文鼓励双语教学的开展。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校应积极推动以英语等外语进行的教学模式,明确要求各高等院校在3年内开设5%-10%的双语教学课程[2]。
2007年教育部了《关于启动2007年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7号),提出从2007年至2010年,共支持建设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不仅包括双语师资的培训与培养、聘请国外教师和专家来华讲学,还包括双语教材的引进、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优秀双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等等,其资助经费为每门课程10万元。清华大学的《生物化学》、北京大学的《应用分析》、华中科技大学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武汉理工大学的《船舶辅机》等等高质量的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将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中国高等教育实际相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大学生英语和专业知识水平的双语课程教学积累了经验,对提高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塑料、橡胶等等,它与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同是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材料。为了培养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高分子材料技术人才,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特开设了《聚合物形态与结构》等高分子材料类双语课程,从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学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聚合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本文从专业双语课程与专业英语的关系、教材的选择、中英文混合讲授和互动式教学等方面介绍了《聚合物形态与结构》双语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认识。
一、专业双语课程与专业英语
英语教学是贯穿整个大学本科的。通常,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是安排在学生完成了基础英语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之后的,属于英语教学的范畴。而随后进行的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是属于专业教学的范畴[4]。开设高分子材料类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专业词汇,培养学生阅读专业技术英语文献与撰写科技英语论文的能力,其重难点在于大量的专业术语、名词性词组、合成新词以及复杂的被动语态长句。高分子材料类双语课程是将英语作为一种获取高分子学科专业知识的工具来进行的专业学科的教学,其主要教学目的不是英语,而是专业知识的学习。
因此,专业英语课程是实现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的铺垫和基石,专业的双语教学是专业英语教学的延续和提高。
二、教材的选择
教材的选择对于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充分地掌握课程的精髓是至关重要的。原版英文教材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思维方式和研究动态,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教材的编排上,原版的英文教材和经典的中文教材有很大区别。原版英文教材通常采用演绎的方法安排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然后再通过对问题的解答来讲述专业知识[5]。而通常国内的中文教材是采用归纳的方法安排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强,条理清晰,学生容易理解。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以原版英文教材为主,辅以经典的国内中文教材,使教学内容即符合教学大纲的深度和广度,又能让学生汲取外文教材中的精华。J.M.G.Cowie著的《Polymers:Chemistry & Physics of modern materials》一书共有17个章节,从高分子链构造、构型与构象,凝聚态结构,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等方面对聚合物的形态、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内容深入浅出,结构安排合理,论述层次分明,图表简明清晰,是一本经典的高分子材料学科类教材,因此我们选择该书作为《聚合物形态与结构》课程的英文教材。
同时,我们还选用了Joel R.Fried 著的《Polym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George Ordian 编著的《Principle of polymerization》作为英文参考书。中文参考书我们选取了在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上编辑得很好的国内高分子学科经典教材: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潘祖仁主编的《高分子化学》和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何曼君等著的《高分子物理》。
但是由于教材出版周期较长,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不能及时地出现在教材上,因此,为了让学生掌握最新的聚合物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插入了近两年权威期刊上如《Nature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Macromolecules》上相关文献的内容,紧跟高分子学科发展前沿,结合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讲授文章的知识点和创新点,以达到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的目的,让学生不仅学会从课本中获取知识,还会主动地从网上获取更多更新的专业资讯,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中英文混合讲授
中文和英文在授课过程中的比例一直是双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6]。《聚合物形态与结构》双语课程教学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形态以及物理、化学性能,为开发和设计新型高分子材料打下基础。由于学生对于很多专业英语术语感到生疏,因此,如果教师从课件到板书再到讲述全部采用英文,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将很容易不自觉地集中到对这些生僻单词的理解上,从而本末倒置,忽略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降低了学习专业知识的效率。同时,如果汉语过多地出现在教学过程中,那么学生将很难脱离母语环境,达不到培养学生用英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在首次授课时复习专业英语课程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介绍一些在高分子学科专业英语中常用的单位、常数、词缀、词根以及高聚物的名称。例如:通过对macro-+molecule(分子)macromolecule(高分子),poly-+ethylene(乙烯)polyethylene(聚乙烯),hydro-(水)+-philic(亲……的)hydro philic(亲水的),nucleo-(核)+-phile(亲……)nucleophile(亲核试剂)等词汇的学习来复习词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在每次课临近结束时把下节课最重要的专业词汇用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提前预习。例如,在讲述《逐步聚合》这一章内容之前先将step-growth polymerization(逐步聚合),polycondensation(缩聚),functional group(官能团),functionality(官能度)等重要单词列出,授课时加以强调,并进一步地解释逐步聚合的反应机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授课时不受到生僻单词的影响,还能让学生在课前对讲课内容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授课的重点,加深印象。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图、表、视频资料和文字相结合,用英文和中文双语讲解最重要和最难理解的词汇、物质的结构和知识要点。如图1所示,在讲授自由基聚合链引发反应的时候,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授课内容。
(四)在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讲课的同时,适量的传统板书可以避免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疲劳,还能有效地调节课堂节奏,因此我们不能忽略传统板书在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中的作用。通常,学生在学习公式推理较多的章节时容易觉得枯燥、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只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推导过程展现给学生,学生将很难及时跟上教师的分析和推导过程。因此,在讲授高聚物的分子量、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性质等章节时,不妨采用英文的传统板书来进行公式的推导和演算,再加以中文强调重要步骤的讲授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互动式教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合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营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简单易行,适时地提出“Why?”,“What is……”,“How to……”和“What do you think?”等问句,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不仅可以起到提醒学生主动思考的作用,还能让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据此调节课程的进度。
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主题演讲和撰写小论文是国外高校在本科生教育中很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聚合物形态与结构》双语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将2-3个学生分为一组,让他们在给定的范围内自己选择论述主题,拟定小论文的题目,撰写论文。论文的内容很广泛,论文的格式要求和正式出版的文献一样,由摘要、背景介绍、论述、结论和参考文献等几个基本部分组成。教师在课程结束后留出一部分时间,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像老师一样站在讲台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来讲述自己的论文。演讲完成后,教师或其他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论文和演讲完成的情况将作为平时成绩最重要的依据,而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论文的合作撰写点燃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主题演讲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另外,演讲的主题囊括了从聚合物发展历史,聚合新方法到聚合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工业上的应用等等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论文和演讲相结合的方式也为本科生大四毕业论文的撰写和毕业答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email、qq群以及教学博客也是增进师生间互动的重要工具[7]。这些新颖的交流方式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为师生间课后交流(特别是羞于当面问问题的学生)提供了便利,让教师能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和对该课程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地调整教案和教学方式。
五、结束语
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性[8],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我国双语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的经验和认识还比较不足,希望能开展更多的校际交流和国际交流活动,让双语教学水平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齐民华.地方高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1,38(4):237-238.
[2]王小伍.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几个关键因素[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9):157-159.
[3]张琳琪.“高分子科学技术导论”双语课程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2010,(25):12-13.
[4]陈冬纯.论专业英语教学与专业“双语”教学――走出双语教学的误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6):30-33.
[5]高琼芝,王正辉.《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4,31(8):56-57.
[6]刘国生.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24(7):121-125.
[7]喻湘华,鄢国平,李亮,等.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化工时刊,2011,25(3):68-70.
关键词:网络资源;双语教学;MEMS技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78-03
随着中国教育科研事业的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开展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教育部从2001年开始就把双语教学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求各高校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双语课程建设,其中专业课程中开设双语教学的比例应达到5%~10%。近年来,又在全国高校相继资助建设了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要求各高校要充分利用示范课程的资源和经验,不断提高本校的双语教学质量,不断探索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接轨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从2005开始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中开设《MEMS技术概论》双语课程,主要讲授内容包括MEMS技术发展现状、MEMS的工作原理、MEMS设计和制造工程学、用于MEMS的材料、MEMS的加工工艺、MEMS的制造技术及MEMS的封装等。MEMS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教学过程中明显感觉到有限的学时数和MEMS技术知识的快速海量更新之间的矛盾突出,因此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以改进。借助发达的现代网络技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辅助课堂教学就是提高MEMS技术概论双语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
网络教学资源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布置及批改、课外阅读、以及答疑指导等双语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发挥作用。网络资源的内容丰富,形式上更是多样,特别是录像及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复杂抽象的专业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何有效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也是个不小的难题,在建设双语教学资源库时,必须考虑将网络资源与课程教学加以有机整合。下面本文以《MEMS技术概论》为例,探讨双语课程教学网络资源库的设计。
一、网络资源库在双语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1.丰富双语教学内容。英文教材或讲义中的内容可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但是涵盖的信息量相对较少,因此丰富的网络资源就成为教材的有益补充。网络资源可以提供大量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英文原版资料,任课教师对相关的网络资源加以选择性的搜集整理,可以方便学生课余进行广泛的阅读学习,扩大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2.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网络资源库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果。比如在介绍MEMS的概念时,双语教师大多采用英语口头介绍配以PPT文字说明的教学方式。一般来说,学生会对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感觉到比较陌生,记忆和理解相关的专业术语也较为困难。以MEMS技术课程为例,通过一段介绍从微电子技术发展到MEMS技术的英文视频解说,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从电工电子的相关知识顺利过渡到MEMS技术,学生对此会更易理解,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3.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选课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与其专业知识基础相关,而且与其英语阅读及听说能力有很大关系。教师在讲课时一般是针对学生的平均接受能力安排授课内容和进度,这样就无法对优差两极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网络教学资源库则可以很好的弥补这种不足,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一种灵活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选择学习内容,而且可以借助网络互动平台和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交流,这对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潜能都很有益处。
二、双语课程网络资源库的栏目结构设计
设计双语课程网络资源库时应该遵循“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翔实,方便沟通交流,学生使用便捷”的原则。一个完整的网络资源库按照功能一般可分为导航系统、知识学习系统、资源分类检索系统、管理系统、交互系统、和评测系统等几大模块。根据上述要求,《MEMS技术概论》双语课程网络资源库设计了图1所示的栏目模块。
1.通知公告。该栏目包含教学过程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各种事项,如开课或调课时间、作业要求及完成截止时间和出勤公示等。
2.课程信息。该栏目包括课程的通用类信息,如课程的中英文名称、课程介绍、参考书目、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任课教师简介等。
3.课程文档。该栏目涉及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文档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课件和学习指导及相关文件等栏目。其中教学课件中放置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供学生课后复习;学习指导则是重点内容的详细分析及相关知识点的补充。相关文件中存放了随堂演示的动画、视频及网络资源链接文件。
4.实验安排。该栏目根据MEMS课程所开设的Photolithography(光刻)微加工及Scanning Tunnel Microscope(扫描隧道显微镜)操作实验,分别放置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模板等文档。
5.作业及测验。该栏目按照章节和知识点,设置了平时作业、专题论文以及在线测验三个子栏目,方便学生查看作业内容及要求、在线提交论文和进行网络自我测验等。每个子栏目下都有完成该项作业的倒计时提醒,以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作业和自测。该栏目既便于学生了解自己各章节知识的学习状况,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6.专业术语。该栏目按照课程的章节安排,对MEMS技术专业术语加以分类归纳,每个英文专业术语的英文解释后都对照以中文解释,既为学生提供了课程知识点学习的关键词,又可以帮助学生系统的识记MEMS专业词汇。
7.参考资料。MEMS技术的新知识更多体现在科学成果和新产品开发上,相关研究机构的网站都会展示他们具有代表性的原创研究成果,而且这些介绍往往图文结合,甚至配有动态视频,对于学生理解掌握MEMS技术中涉及的材料、设计、加工和制造及封装方面的相关知识具有很大帮助。本栏目主要设置代表性的MEMS研究机构、商业公司、大学实验室、国际组织、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等内容。
8.讨论交流区。该栏目是一个开放的互动交流平台,可以通过设置调查问卷掌握学生的英语水平、先修专业知识能力以及课程学习兴趣点等;也可以在此平台上针对课程内容、教师授课方式及学生学习方法等发起话题讨论,最大程度的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9.大作业展示。大作业以小论文的形式为主,可以实现在线提交、展示及下载。教师可以对展示的大作业进行评估,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打分。通过该环节及可以使学生通过浏览同学的作业得到启发,收获新的知识;也可以使作业质量较高的同学受到直接的激励。
10.成绩查询。显示学生的出勤次数、作业成绩、实验成绩及测试成绩等。
三、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内容组织
根据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在组织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内容时可采用分层模式。以MEMS技术概论为例,我们将相关课程内容定位为了解性、理解性和应用性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课程内容的学习要求,在设计组织网络教学资源的内容时有所侧重。
由于MEMS技术涉及机械、电子、工程、物理、化学、材料及力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而且本课程仅是一门概述课,因此对于本科生而言,很多知识点了解即可。对于了解性的学习内容,学生只需自主泛读相关英文资料,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即可。例如,我们在讲解MEMS技术的发展现状时,在网络平台上了“MARV―a miniature autonomous robotic vehicle”及“Application of Biomedical Sensors and Biosensors”等相关专题,学生通过阅读既可以扩展学习内容,又能锻炼英语听说能力。
对于理解性的学习内容,在设计相关网络资源时需要克服教材静态文本的不足,提供生动的图片及视频素材,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教学中较难理解的概念性及原理性知识。比如MEMS技术中的Microfabrication(微加工工艺),所采用的刻蚀、沉积等物理化学方法与传统的车、洗、刨、磨等机加工方法完全不同,这部分内容需要具有机械工程专业背景的学生特别加以理解掌握。我们在此章主要采用了动画对各种微加工工艺进行了详细仿真模拟的形式。
对于应用性的学习内容,在设计网络资源时需要和实验部分加以结合。有条件开展实验的内容可以在指导实验时详细讲解原理操作,如光刻微加工工艺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操作;对于没有条件开展实验的内容可以播放相关英文操作视频,如LIGA微加工工艺和MEMS器件的Packaging(封装)等内容。
四、结语
本文以《MEMS技术概论》为例,探讨了双语教学网络资源库的建设。教学实践表明,网络资源库为双语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然而,双语教学网络资源库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有的课程网络资源库建设过于庞杂,学生盲目的学习可能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在建设使用双语教学网络资源库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对双语教学网络资源库的模块和内容进行优化更新,从而不断提高网络资源库的效用。
参考文献:
[1]贾连群,罗莹,柳春,等.网络资源辅助生物化学双语课堂教学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1,(12):1104-1106.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09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Z].2009.
[3]石小辉.高校大规模推行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误区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6(11):153-154.
[4]张志颖,李忠,余丹.高校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2012,(3):434.
[5]叶卫华.管理学双语课程教学中的网络资源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2,(2):77-79.
[6]沈桂兰.大学计算机基础双语网络资源的建设策略的探讨[J].计算机时代,2012,(1):41-43.
[7]曾艳,卢佳慧.基于网络资源开展双语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程教法,2004,(6):67-70.
[8]张聪,颜洽茂,等.双语教学资源中心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134-137.
[9]康淑敏,崔新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校双语教学实践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9,(3):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