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预防医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预防医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延边地区;妇女中梅毒感染;分布情况;预防措施

【Abstract】The syphilis is one kind of dissemination disease which syphilitic spirochaeta (spirochetes spirochaeta pallida causes by, is one kind of whole body chronicity infectious disease. The author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n the Yanbian area woman the syphilis popular situation, has pointed carries out the prevention and the control work, from April, 2006 ~2007 year in September, arrives 4,393 examples women which my courtyard receives a medical examination, has carried on the syphilis serology inspection. In the investigation discovered in 37 examples pregnant women syphilis infection 18 examples are in labor the patient, these people unexpectedly did not know oneself is the syphilis infection, this explained the Yanbian area woman is superficial to the syphilis disease knowledge, oneself prevents disease consciousness difference, should cause highly takes.

【Key words】Yanbian area; In the woman the syphilis infects; Distributed situation; Preventive measure近年来,梅毒在国内呈不断上升趋势。笔者为了了解在延边地区妇女中梅毒的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与控制工作,从2006年4月~2007年9月,就到我院来就诊的4393例妇女,进行了梅毒血清学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检测对象:2006年4月~2007年9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17岁~50岁之间的妇女共4393例为检测对象。其中,孕产妇2488例,其他妇科疾病患者1905例。

1.2检测方法:以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方法,作为初筛试验,对呈阳性者再用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方法来确诊[1]。

2结果

2.1一般情况:对4393例妇女进行梅毒筛查和确诊试验,发现梅毒感染者共79例,总感染率为1.80%。其中,孕产妇为2488例,感染者37例,占1.49%;其他妇科疾病患者为1905例,感染者42例,占2.20%。

2.2年龄分布:检测对象中,年龄在21~40岁之间的妇女占总受检者的88.23%,梅毒感染率呈年轻化趋势。(见表1)

表1妇女梅毒检测年龄分布情况

年龄

(岁)人数

(例)感染数

(例)感染率

(%)2015153.3121~302465441.7831~401411251.7741~5036651.37合计4393791.802.3主动受检者与被动受检者:主动到医院就诊患者为主动受检者,包括孕产妇体检和性器官有一定症状到医院来就诊者;住院常规检查的为被动受检者,包括临产、待产、宫外孕、宫内停止发育以及子宫肌瘤等需要手术的患者,还有一些其他妇科疾病住院患者。(见表2)

表2妇女主动受检和被动受检情况

受检者人数

(例)病例数

(例)感染率

(%)被动受检者2362592.50主动受检者2031200.983讨论

3.1延边地区妇女梅毒感染率比较高(1.80%),其中孕产妇梅毒感染率1.49%(37/2488),远高于肇庆市孕产妇梅毒感染率0.69%(14/2029)[2],更高于深圳市孕产妇梅毒感染率464.13/10万[3]。

3.2从表1中可以看出,梅毒感染率趋势明显年轻化,其感染率的顺序是:41~50岁<31~40岁≈21~30岁<20岁以下,即,1.37% <1.77 %≈1.78% <3.33%。

3.3从表2中可以看出,被动受检者中梅毒检出率(250%)比主动受检者中梅毒检出率(0.98%)高25倍多。调查中发现37例孕产妇梅毒感染者中18例是临产患者,这些人竟然不知道自己是梅毒感染者,这说明延边地区妇女对梅毒疾病知识浅薄,自我防病意识差,应引起高度重视。

4预防措施

4.1要抓实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和性传染病常识教育。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扩大就业,同时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宣传教育,从源头上抓起,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形成合力,进行综合治理,努力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进一步提升文化素养,步入健康的社会生活轨道。

4.2要倡导婚前检查,提高婚育保健水平。政府的民政、计划生育、卫生等部门应当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适婚青年自觉接受婚前体检,切断夫妻间的梅毒传播途径,以防患于未然。

4.3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孕产妇梅毒检测。梅毒螺旋体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给胎儿,造成流产、早产、死胎或可能生产出先天性梅毒儿,这对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后果。本次检测中79例梅毒感染者中,孕妇感染者为37例,占总感染者的4384%。鉴于这种情况,为了保证妇幼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把孕产妇梅毒检测纳入社会公共卫生服务和疾病控制项目,依法免费对孕产妇进行梅毒检测,确保将梅毒传染几率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4.4要加强出入境劳务人员的梅毒检测。国家出入境检测系统和地方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密切协作,建立健全相关服务档案,信息共享,定期进行必要的跟踪检测,阻断这一人群回国后的性传染疾病的传播。

4.5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梅毒传染病的重视度。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宣传,努力转变传统的封建观念,关心性病患者群体,而不是欺视,鼓励他们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检查治疗,使他们得到早期系统治疗,有效遏止梅毒传染病的蔓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647~649

第2篇

目前,大多数预防医学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和职业病、营养与食品卫生、疾病预防和控制、卫生统计、流行病等。按照目前我国对基层医疗人员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增加社区卫生服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新发传染病的防治等内容。预防医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使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往往只看重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认为预防医学无关紧要。因此,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转变学生的医学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自觉将预防医学知识应用到医学实践中,从而培养合格的、面向社区的、全面型的医学人才。

1.1理论课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实现多媒体教学,其与传统教学比较,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直观、生动的信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要照本宣科,应利用多媒体将文字、图片和视频有机结合起来,讲课内容尽量贴近生活。如讲维生素C时,可以讲述哥伦布在探险过程中是如何发现可以预防和治疗坏血病的故事;讲环境污染物铅、镉对人体的危害时,可以播放新闻调查等视频,以事实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讲台上讲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事件;讲尘肺时,可以引出我省的开胸验肺事件,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创新教学理念。预防医学会涉及解剖、生理、病理、生化等基础学科的知识,很多学生课前不预习,无法看懂这些知识,从而失去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等方式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复习相关的知识。同时,教师要注重语言艺术,在课堂中可以使用网络语言,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

1.2实验课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注重实践应用

预防医学实验课中流行病与卫生统计部分占的学时比例较大,这两部分内容主要讲授的是方法学,理论和公式比较多,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经常应用到,而有些学生在高中学的是文科,数学基础较差,因此仅仅依靠课堂的时间消化这些抽象知识难度较大。通过对我校临床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很少有学生在课后对流行病和卫生统计这两部分内容进行复习,鉴于此,实验课应多安排流行病和卫生统计的内容。以往的实验教学通常是教师出一道或两道计算题,让学生参考书上的例子进行解答,学生普遍反映只会“依葫芦画瓢”,对理论课上讲授的知识如何应用没有理解和掌握,此种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有些院校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无法让学生上机练习。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实验课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如可以让学生运用现况研究的方法使用调查表实地收集、整理资料,然后运用统计学知识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资料类型的转换;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让学生学习用软件进行信息录入,建立数据库,然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并根据研究目的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咨询者引导学生,不受学时的限制,让学生自己支配时间,独立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实际中熟练应用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的知识。

1.3严谨治学,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做好教学工作,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教学态度,不断拓宽知识面,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沟通,用自己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课本知识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师应经常学习、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其次要加强科研工作。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高技能型医学人才。医学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在科研过程中收集的资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成为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使学生初步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我教研室正在进行农村学龄儿童营养干预的项目,可以在课堂中将项目的开展过程向学生讲述,并将涉及的营养学基本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医学统计学的统计方法进行介绍。

2考核方式的改革

第3篇

1研究对象:针对某院对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教学改革。在进行社区卫生预防医学教学以及社区卫生服务预防实践教学时,积极有效地引入新型教学模式。

2方法:

①将理论教学应用到工作实践中:截止到目前,很多医院的理论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的“讲授式”为主,虽然在最近几年,多媒体技术教学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教师也只是将课本上的内容简单地移到屏幕上而已。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往往都是其一个人在滔滔不绝地讲,很少跟学生进行交流,作为学生,只能很被动地去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几乎就不思考到底是为什么。最终就会造成学生对本学科失去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非常的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着手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那种教学套路,可以在对学生讲授社区卫生服务预防的实践课程时,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可以穿插讲一些工作中的具体案例,从而让学生能够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很好的理解,且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在讲解一些重点的注意事项时,可以巧设情境,将学生假定为实践工作的主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进而就能够集中精力地学习并深刻记忆教材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且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够将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合理熟练的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②改革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社区预防实践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预防医学实践实验,一方面,可以对课堂的理论知识进行很好的巩固,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但是,目前社区预防实践教学实验的主要工作是做验证性实验,并且在前后的实验项目之间缺乏纵向联系,具有相对较差的系统性。在进行实验时,学生不善于发动脑筋,只是一味地生搬硬套,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不利。但是,在目前的大学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想象理要比其所拥有的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具有有限性,而想象力却包含着世界上的一切,其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想象力也是知识进化的重要源泉”。针对以上问题,就需要对实验教学进行一定的改革。

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实验教学一直都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不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所以,我国的实验教学水平从总体来说,一直都很低。而要想构建出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模式,一方面要注重理论教学的辅助作用,另一方面要敢于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的附属地位,使实验教学能够有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还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在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具有创新理念的实验,使学生的创造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在社区卫生预防方面,展开研究以及探索,积极开展一些新颖性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形成,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创新不等价于一种新理论以及新思想观念的确立,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学生通过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对一种新事物的认识以及对一种新本领的拥有,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

④参与科研活动,进行课外实践调查:为了对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一定的提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个人的兴趣成立很多兴趣小组,来开展一些科研攻关活动。例如,面对当前越来越严重的农药污染问题,部分学生对新型的除草剂—易炳秀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其发表的论文也获得了奖项,这为学院开创了先例。进行课外实践调查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针得到更好的落实,对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在课余时间,可以带领学生到工厂以及社区进行实践调查。例如,为了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外源化学物在人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可以组织学生到加工聚氯乙烯的工厂进行实地的观察以及检测。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来深刻理解化学物污染环境以及损害人体健康的全过程。让学生参与传染病疫情发展及防控措施制定落实的全过程。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其工作的社会意义。通过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加深了认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进行了很好的培养,为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结果

通过对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新的教学方法应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由此可见,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培养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具有促进作用。

三、讨论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时代,社会所赋予高等教育的一个既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对于我国的预防医学教育,同样也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潮流,要对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进行改变,积极探索出全新的、高效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在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预防医学实践的基地。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教学模式进行的一番改革,为这一探索积累了经验,同时也指明了方向。

第4篇

在护理感染预防医学中,严格的无菌操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①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相关的无菌技术操作规程。②严格按照无菌物品使用规章制度,即“一人一用一灭菌”,若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坚决不能反复行的使用,那么,有效之后的灭菌用品是坚决不能使用的。③针对开启之后的无菌液体,在使用之前,一定要注意该液体的使用日期和时间,若是开启2h之后,坚决不得再使用该液体;若是无菌液体在启封抽吸之后,各种溶媒的时间超出了24h的话,那么该液体不得再使用了。因此,临床上在选用该种液体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是使用小包装的,与此同时,还要使用无菌药棉遮盖抽液针眼。④由于内窥镜是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内的,故必须要进行消毒灭菌,在使用过后要立即将其及附件进行去污染及清洁,将管道中的黏液、血液以及活检孔和抽吸空内的残留组织清除干净,对于洗尽后的内窥镜需要将水分沥干后再次进行消毒处理。⑤各种引流管必须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更换。⑥体温计、药杯、治疗碗以及弯盘等在使用后必须立即进行处理以备使用。⑦使用0.2%新洁尔灭或强力碘对留置导尿的病人常规进行2次/日的尿道口、会阴以及5~10cm的近端尿管擦洗消毒。⑧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在进行操作前后均需要正确洗手,若有必要则对手进行消毒。

2护理院内感染方法二严格执行保洁消毒医院管理制度

在护理感染预防医学中,①每日需做好病室的清洁卫生及定时保洁工作。如:使用专用的标记将各区各室的拖把以及毛巾等进行区分,同时将使用过后的医学、清洁用品需及时消毒然后对其悬挂保管。②在对换药室、处置室、以及治疗室的清洁卫生方面要做到每天定时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尤其是要对地面使用湿式清扫,另外对还要对用品的消毒效果做好详细的监测与记录。③为保证空气的流通需要对病室进行定时的通风换气,每日常规对病室进行湿式清扫,如果有异物污染需要立刻实施全面消毒,同时每周都需要对病室进行空气消毒。④患者的衣服、床单及枕套被套等每周都要进行1~2次的更换清洗,同时还要对病房的棉褥、枕芯、床垫等做到定期消毒处理,如果相关用品被血液、体液污染需及时进行更换清洗,另外严禁在走廊或者病房清点更换的衣物等用品。⑤在清扫室内时要采取湿式,要做到床头柜一桌一抹布、一床一刷,等清洁用品使用完后要及时对其进行消毒悬挂,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出院、转院或死亡患者)的床单元要实施终末消毒处理。⑥定期对各类监护仪器设备以及卫生材料等进行消毒与清洁医院管理工作。⑦及时合理的对室内进行布局,将污染区与清洁区进行明确的划分,同时做好相关标识,遵照无菌消毒日期将无菌物品有序排放,若该物品已过期则应当进行重新消毒灭菌,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⑧医护人员应当衣帽整洁进入室内,在工作期间不穿硬鞋底,不戴大耳环、手镯以及戒指。⑨对于治疗车上的物品要做到井然有序,将治疗车划分为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如果换药车或治疗车需从病房进入治疗室,在进入前需要对其实施清洁消毒。⑩全面落实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的医院感染医院管理制度。

3护理院内感染方法三严格医院垃圾分类处置

第5篇

推动着预防医学理论的研究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无病就是健康”,这一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被否定,代之以健康意味着“结实的体格和完善的功能,并充分地发挥其作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简称WHO)成立,提出了“使所有的人都尽可能地达到最高的健康水平”的目标,这就更新了医学的目的,即医学不仅是治疗和预防疾病,还有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功能.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对健康是这样定义的: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这一健康观的提出,标志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其中包含着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对预防医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社会进步推动着预防医学理论研究朝着社会化方向发展

2.1预防医学向社会预防为主的方向发展.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预防医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人们认识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的研究对预防医学探索病因和制定预防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要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必须使医学更加社会化.深入地进行健康教育,引导群众合理消费,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医学社会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2.2预防医学朝着防病与保健相结合,向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人口素质的方向发展.预防医学的研究己不局限于疾病的预防,而是更加重视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延长寿命,为此,营养学、食品卫生学和运动医学的研究在预防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工业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综合性污染可导致总死亡率、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提高,先天性畸形发生率上升,因此,必须将保健作为预防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2.3环境与健康问题成为预防医学的热点.21世纪人类面临四大问题:人炸、环境污染、能源匮乏、疾病控制.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全球的关注,预防医学应积极参与解决环境与健康问题,特别是对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允许量和消除方法,环境中微量有害因素长期危害性的研究尤为迫切.

2.4重视心理、精神和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成为预防医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现代工业化社会的特点是:节奏快,竞争激烈,经济和生活压力加重,精神压力大,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心理、情绪问题增多.家庭破裂造成儿童心理障碍;社会变革下的就业环境、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能力;家庭、婚姻、性观念和现实的应付能力;还有吸毒、酒瘾、赌博等社会恶习带来的心理、精神问题,都需要心理卫生教育、社会的关心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国是世界上自杀发生率较高的国家,而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群体的需求.

3新技术为预防医学理论创新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

3.1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发展促进了预防医学的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极大地改变了科学研究和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医学信息网的建立,使个人与国际上相关的研究机构进行快速联接成为现实,为世界范围的疫情通报查询、文献检索与信息交流及远程会诊和专题讨论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预防医学的发展.同时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探索疾病的发生原因和疾病进程的多因素研究中帮助研究者更清楚地了解到客观事实.

3.2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疾病的病因更加明了,各种预防措施更加科学有效.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出多种高效疫苗,为控制和消灭一些传染病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在分子生物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下,将会有更多的传染病从控制走向消灭,一些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也会得到全面的控制.一些常用的基因研究技术如DNA重组、基因克隆技术、DNA测序、核酸杂交等开始应用于预防医学实践中,开辟了疾病控制的新途径.

3.3应用现代社会学的观察方法,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导致了对健康认识的观念转变.认识到健康与疾病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而且还涉及到整个社会,如疾病的预防,健康的促进所采取的任何策略和措施的实际运行,都必须要得到广大居民的共识和全社会的参与.

3.4高精度分析技术的不断引入,大大提高了预防医学对疾病的监测水平、预防效果,使得更多的危害可以被揭示和确认.

4新问题的出现

对预防医学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4.12003年的SARS疫情在全球的暴发流行以及近年来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使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体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对预防医学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2相当一部分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威胁仍然存在,直接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解决这些传统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并应对新型疾病的威胁仍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危害人群健康最严重的48种疾病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40种,占病人总数的85%.全世界每年死于传染病1700万人,传染病在我国仍是危害人民健康的最大因素,近年来,一些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呈死灰复燃之势,霍乱、肺鼠疫、结核病等都发生了传染几十万人以上的流行.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近20年来,新增加了30多种新传染病,如艾滋病、军团菌病、莱姆病(Lyme)、埃博拉出血热(Ebola)、拉沙热(Lassa)等.

4.3非传染性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加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死亡率占全世界所有死亡原因的1/4以上,是各种残废原因中比例最高的.据统计,我国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肿瘤、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所造成的死亡,目前已占全部死亡的70%以上.

4.4地方病和职业病将长期存在.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病病种最多、分布最广、危害严重的国家.目前我国有5.1亿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区,缺碘不仅引起地甲病和克汀病,而且缺碘还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我国现有1000多万智力残疾人中80%由缺碘所致.由于水、煤含氟量过高所引起的地方性氟中毒,全国约有3000万氟斑牙患者和260万氟骨症病人.我国有5个省区的部分地区属贫硒地带,缺硒可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心脑血管病.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我国职业病迅速上升.尘肺病人、慢性职业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急性农药中毒等每年都大量发生.

4.5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的变革,工业化、都市化进程加快,家庭、社会结构的变化,精神疾病患者有上升趋势.美国资料表明,门诊病人中半数属于心身病,我国大城市约占1/3.心身病是指由于精神紧张、情绪压抑等原因引起的器质性疾病,如高血压、神经衰弱、抑郁症等.此外,酒精和其他药物依赖也在急剧上升.心身疾病和精神疾病不仅危害个人健康,而且影响家庭和社会安定.

4.6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我国已进入标准型老年社会,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已超过10%.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比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多,而且解决难度也大.据抽样调查,全国近30%的老人健康状态较差或很差;上海市对5000名老人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老年痴呆症在65岁组发病率为4.86%,75岁组为12%;老年人70%患有多种慢性病.预防老年病和提高老年人群的无残疾预期寿命,是预防医学面临的新课题.

5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预防医学理论创新研究

5.1大力开展应用型预防医学科学研究.开展预防医学工作必须依靠科学.预防医学科学也只有与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工作相结合,才能更具有生命力.当前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中的许多问题,需要开展科学研究,需要尽快给出答案.同时,对可能在未来出现的问题,如病毒对抗生素的抗药性、生态系统的破坏、食品和药品安全、公共卫生的国际合作等应该进行前瞻性、多学科的研究,提供有关的预案措施.

5.2努力实现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当今科学发展中综合的趋势更为突出.现代生态学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了多学科的综合,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连接起来,人类社会可纳入到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预防医学的研究也日益重视多学科综合研究和对复杂过程的总体研究.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开放性系统,在复杂多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健康受到多层次多因素的影响,至今很多疾病的病因尚未弄清,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不能保留在割裂的单科研究和笼统的语言描述上,宏观的综合研究和分析至关重要.

5.3研究方法上宏观与微观并重.首先从宏观上对疾病分布规律和流行环节以及对健康的因素进行研究仍将是预防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然而仅从宏观上研究,没有微观研究不能最终阐明原因和确定具体的流行过程.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的成就为预防医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建立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微观研究已在疫苗的研制、早期的诊断、发病机制和环境生物学监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因此,预防医学的基础研究必须采取微观和宏观并重的方法.

5.4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预防为主”始终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针.必须在政府层面上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制定规划,明确完成规划目标的相关政策及保障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预防为主”方针得以落实.在资金的投入上,要能够保证“三级预防”的策略贯彻落实.树立“大卫生”观念,相关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共同完成重点疾病防控目标以及政府的疾病控制政策.重点突出、浅显易懂、广泛深入地宣传预防医学知识,让群众自觉与不健康、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作斗争.

第6篇

关键词:医学论文;论文写作;高校语文;教学方法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明确了核心素养是: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框架下形成研究产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基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其中,写作能力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关键途径,也是当前学生适应社会岗位的重要能力。[1]在高校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教学中,学生可能产生较多的感悟与理解,这些感悟可能对医学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的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受限于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的欠缺,部分学生难以准确表达其感悟与理解,制约了学生的医学研究能力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高校医学院校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学知识与实践经验,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论文写作能力,要求高校语文教学应对医学生开展针对性教学,为学生论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开展医学生论文写作教学,对于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大学时期是人生学习的黄金阶段,在此阶段就注重培养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对医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因为他们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其写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其文献发表数量与质量,从而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产生直接的影响。论文写作能力是医学生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医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论文写作能力,才能顺利完成各种医学文书,例如:实验报告、病例讨论、调查报告、医学会议纪要、毕业论文等[2]。而且就业后也难免需要撰写大量的病历、完成科研论文。如果不具备论文写作能力,医学生从上学到工作,无时不刻都会受到负面影响,从而阻碍个人的发展。正如科学家卢嘉锡说:“一个只会创造,不会表达的人,不能算是一个真正合格的科学工作者。”因此,医学论文的写作是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让医学生敢于动笔、乐于动笔,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这对医学生来说,将会是一生的财富。当前,文献发表类型与数量也是评价医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是职称评级和晋升的重要依据,通过在高校中开展医学论文写作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写作能力培养和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掌握医学论文写作技巧,提高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从而将临床实践经验转化为可供参考的医学知识,实现学生自身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升。[3]

(二)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发表文献质量与数量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高校学术氛围的重要体现,优化高校语文医学论文写作能力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医学教学成果向高质量论文的转化,从而提高学校的竞争实力。医学生的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启迪他们的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是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并且能通过论文的形式被不断地探索与交流,相互启迪,形成新的学术思想,以加快医学院校的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医学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医学院校的教学水平。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高,学校是间接的受益者。因为学校是教育的场所,培养大批能创作出优秀医学论文的人才,这也是判断学校真实实力的一个标准。为适应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形势,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已是当务之急了,所以学术论文仍然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

(三)实现研究成果对社会的反馈

高校既是知识传承的阵地,也是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医学科学研究的探索者,通过高校语文医学论文写作教学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成果转化为可传播的知识,能够实现医学研究的积累与传播,进而促进医疗技术的突破,以高质量论文的形式实现对社会的反馈。医学生是将来从事临床及医疗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出较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都是十分宝贵的,将这些经验和教训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形式发表交流,才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和医疗水平,造福于人民。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写作能力高,社会也是根本的受益者。因为医学的发展必将推动社会的发展。医学论文质量越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为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打基础。所以高质量的医学论文对医学的发展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更是不可小觑的。

二、高校语文医学论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一)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实现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发展。在医学论文写作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医学论文的类型、结构、类型等认识不足,可能存在将研究论文与综述论文混淆的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将论文写作教学理论与教学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论文格式、要素,能够加深学生对医学论文写作的理解。[4]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商学课程,通过选取真实的案例来提高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价值,在解说案例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技能。例如,在医学论文写作中,普遍要求表格采用“三线表”格式,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三线表格式设置技巧,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案例教学应用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案例选择的科学性、代表性,围绕学生写作能力发展和课堂教学要求而选择教学案例,尽量避免选择界限不清、容易混淆的文献资料,提高学生对论文写作技巧的掌握。

(二)对比教学方法,明确不同类型医学论文区别

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医学论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文献资料来源划分,医学论文分为原著论文和编著论文;按写作目的划分,医学论文分为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按学科和课题性质划分,医学论文可分为基础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预防医学论文和康复医学论文。不同目的、类型的论文,其写作要求和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原著论文是作者开展的实验研究、临床观察、调查报告、病例报告、病例讨论等,是作者的第一手资料(即直接资料)。而编著论文则是根据已发表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合、阐述,从而实现医学某一领域、专题研究成果的梳理,即以间接资料为主,属于第三次文献。为了明确其中的差别,避免学生出现混淆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高校教师可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不同类型医学论文写作之间的差别,从而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论文写作要点,促进高校医学论文规范化。

(三)强化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实践是巩固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高校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医学论文要素和格式要求,还应当组织开展论文仿写训练,巩固学生对论文写作知识的掌握。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结合医学生专业方向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据,由学生自行搜集相关参考文献,并进行仿写训练。为了督促学生尽快完成,教师应与学生约定写作时限,学生完成仿写后以Word文档的形式交给教师。教师应研究、归类学生写作训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集中讲解,实现论文写作教学的良性发展。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加强作文讲评和指导。讲评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以一项内容或一个题目为准进行现场片段仿写训练,之后对优秀和最差的文章进行交流,并自评和互评,明确学习什么,改正什么,使之共同提高。

(四)结合岗位需求,开展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新时代,医学生只有不断适应岗位要求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这其中包括病例分析、调查报告、临床观察等资料写作。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生专业情况,精心设计写作情境,组织学生讨论、研究病例报告、分析等资料包括哪些要素和阐述方式,并以此作为课堂作业,由学生讨论完成论文框架结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启发和点评,从而加强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满足医生岗位要求。

三、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医学论文写作是医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自身、学校和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高校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观念的探索与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高校语文写作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满足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要求和就业发展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丽华,鞠善宏,王海艳.高校学生科技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高校学报退稿率看高校学生论文质量[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8,27(1):26-28,117.

[2]陈帅.高校学报助推硕士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改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6):123-128.

[3]林加西.高校学报在科技论文写作学科建设中的作用[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3,33(5):98-100.

第7篇

1农村在卫生等方面工作较为薄弱,不同地区间卫生发展极不平衡。表现:①中国沿海地区以及内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主要原因是经济实力的差异,以上海市为例,每年卫生防疫站的收入可能超过千万元,但是内地的收入仅仅为几百万。②省会城市等与基层县市之间也存在不平衡,前者无论是从技术、设备、人员等方面都远远超于后者。③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不平衡,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百分之七十的人口为农村人口,因此农民迫切需要获得必要的预防保健服务,但是在该地并没有先进的技术以及发达的经济作为支撑,当然也不可能享受到相应的服务。

2在经费投入方面也存在严重不足,不能够合理配置相关资源。作为社会性工作中的一种,预防保健工作无论是从工资还是疾病疫情处理方面,所有的卫生活动都需要国家资金的投入,但是从事实来看,这方面的国家投资少之又少。

3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内部约束收效甚微。省会城市中包含了三级防保机构,分别是省、市以及区,而地级市中则为两级并存,人员以及相关经费的管理需要受到市以及区两个政府的管理,因此若想对业务进行协调统一,极为困难。

4群众对卫生服务质量要求与事实之间存在差距。目前的相关保健机构,其职能不能被完全发挥出来,如服务以及收费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正确处理,争取社会以及经济效益相协调。

5全社会关于卫生防疫问题并不能够充分重视起来,人们的观念还停留在重治轻防上,这一观念从未被真正改变过。很多人为了省钱,不愿意花钱打几十元的预防针,而在后期花费上千元医疗费。因此,诸多预防机构也因此不能够获得周转资金,很多机构出现了半饱半饥的问题,一些机构甚至出现了外债,这些都打消了该行业从业者的劳动积极性,因此业务发展也无法迅速开展起来。

二、加强经济管理在预防保健机构中的应用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预防保健机构正在寻求新的发展途径,进行新的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管理措施也有待加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之下,想要预防保健工作与之相适应,就必须要为人民健康更好的服务,因此笔者提出了下列想法。

1开辟资金来源渠道,拓宽补偿机制

从多年实践经验来看,若想使得预防医学得以振兴,需要保证预防保健机构的正常发展,首先需要满足人民大众相关需求,若仅仅依靠国家支持,这是远远不够的。想要促进预防保健事业快速健康发展,需要通过诸多途径获取广泛财源。首先:需要积极争取卫生经济政策,以期望政府能够加大对该事业的投资力度;其次:从社会方面来看,需要想方设法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事业的发展;第三:业务范围比需要扩大,可以通过有偿服务来为自己创造相应的价值;四是试行预防保偿制,围绕各类保偿开展全程优质服务,组织风险性财源;五是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提高业务收入中的科技含量,降低成本;六是兴办第三产业,开展以副补主,以工助医为补偿的经营活动。

2加强经济管理,强化约束机制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预防保健工作有着广大的工作范围以及较宽的服务领域,可以说每分每秒都出现了经济活动。所以,这一过程正是经济活动的过程。首先可以保护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可以从劳动人民身上获取经济利益。因此,虽然这个过程对相应的人力物力等有所消耗,但是同时也在创造着劳动价值,因此这是一个极为完整的经济活动进程。所以,若想进行该机构的深化改革,则需要把握好对它的经济管理。笔者有如下想法:其一:通过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对预算之内的资金进行良好的管理,预算外的资金也需要管理好。其二: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核算体系,对于药品以及相关材料的数量计算,收发制度要加以完善,对过去的实报实销方法进行改善,改为实耗实销的制度,尽量避免卫生资源的浪费。另外对于管理费用的分配也需要保证好,能够为后期业务活动的评价提供十分有用的依据。其三:把握好效益分析,事业计划完成状况如何,对固定资产以及设备的投资效益等进行分析,另外如费用结构的合理性分析也需要包括其中。经过上述分析之后,单位可以获取节约支出的潜力,在经济管理中的相应问题也可以被解开,随后可以进行经验总结,让机构获取更多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

3强化内审职能,发挥监控作用

第8篇

我校留学生生源主要以亚洲和周边国家、地区为主,欧美非等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数量有所增长[2-3]。留学生来华后都会学习汉语课程,故我校留学生教育以汉语为授课语言。中医药留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培养模式,其汉语水平差异很大。在汉语水平较好的班级授课学生易于接受所学知识,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与老师交流较多。在汉语水平较差的班级,授课过程中存在语言障碍。在汉语水平较差的班级,学生接受知识主要是教材、幻灯,以阅读为主,以听和记笔记为辅。学生通过阅读,很多知识可能不易于理解,但由于语言障碍的存在,向老师问问题也较少;还有不看教材的学生,上课以听为主,会增加其学习难度。由于语言交流不畅的原因,师生的磨合适应期明显延长,教学前期效果不佳也可能是影响留学生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4]。

2教学模式不同

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与各国留学生其所接受教育模式不同。现在国内本科教学中在逐步开展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因为语言障碍的存在,并未在留学生中开展或开展较少。在汉语水平较高的班级授课,很多学生喜欢提出问题,与老师讨论。但在汉语水平较差的班级,提出问题和讨论较少。

3留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的改进办法

3.1加强中医药留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

教师在第一次课,预防医学绪论的讲解中,通过案例讨论等,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与特点,与其他课程的不同。非预防医学专业学习预防医学这门课程是实现医学教育目的的需要,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也是疾病谱和死亡谱改变的需要[5];还是医学生向WHO五星级医生[6]标准培养的需要,即未来医生应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卫生保健提供者、决策者、健康教育者、社区健康的倡导者、卫生服务管理者。在刚刚接触这门学科时,使留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相互结合,共同促进中医药留学生预防医学的教学工作。

3.2加强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水平

留学生在还未通过HSK5水平考试的情况下,就学习专业课程,有很大的难度。故应在留学生来华前期,先过语言关,再学习专业课程,否则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留学生来自各个国家,其英语水平也各异,采用英语授课更加增加语言障碍。或者按照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英语水平等分班,来最大限度减少语言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带来的不便。若进行英语授课,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有较高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学校需要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中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出国交流,参加国外知名高校语言、教学培训或者访问学者的机会,鼓励有留学经历及国外生活经验的教师多承担留学生教学任务。

3.3改进教学方法,激发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将在本科教学中应用成熟的新的教学方法,应用于留学生教学中。在教师备课时,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课前准备。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调动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与留学生的交流,课堂中教师要多借助手势、表情以加强沟通,课间及课余可以多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课后可以采用QQ、电子邮件等方式进一步与留学生进行交流,搭建师生互动平台[7]。

3.4积极发挥青年教师的优势

青年教师刚刚毕业不久,在校学习的知识和工作后所涉猎的知识与学生相近,思维方式与学生相近,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较好。尽管在社会和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但相对沟通起来要容易,通过接触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我们能得到授课质量的反馈,及时调整授课方法,使课堂讲授更具有针对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8]。

4小结

第9篇

医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十分强的学科,且行业准入门槛高,行业专业性十分强。医生面对的工作对象是“人”,这就要求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但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也要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对医学生的教育更要体现“职业精神”的教育内容。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稳步提高,生活方式也变得多样和丰富,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等问题凸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与落后的卫生服务供给形成矛盾,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复杂和多样,现代医学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对现代医学教育提出了十分高的要求和期望。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使得公民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各种因素导致的医患关系紧张均使得医学教育理念和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使得医学院校在对医学生开设的课程中增加了许多人文社科方面的学科,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也增添了许多的提高沟通技能的学生活动。

二、如何立足地方医学院校发展现代医学教育

1、立足地方实际,“办”符合地方发展规律的医学教育。根据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教育部研究启动了未来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教师的培养计划。这些项目的启动旨在推动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作为地方医学院校,应该与地方政府主动沟通,以“科研为抓手”,以“政策为驱动”,以“人才为动力”,深入了解地方的医学教育特点和百姓的卫生服务需求,结合医学教育发展规律和地方卫生服务特点,聚集和整合多种地方教育资源,广泛吸纳社会参与,发挥地方教育优势,形成强大育人合力,以高等教育为基础,加强职业继续教育,以满足提高地方卫生服务的要求。同时,在医学院的招生环节上,增加招收本地区招生名额,尤其像农村学生倾斜,在就业方面同样体现地方推荐,实现了医学生培养工作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工作相结合。这样,才是真正的立足地方实际,“办”符合地方发展规律的医学教育。

2、符合百姓需求,“创”满意基层百姓需求的医学教育。事实上,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改革,就是要增强高校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和服务性,建立高校和社会之间共济互助的密切关系。作为医科院校,要积极发挥自己所长,为当地公共卫生事业提供人才支持、科技贡献和精神动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长寿的需求。同时要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使医学院的办学植根于所在地方和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之中,实现彼此之间的协同共进,合作互利。近年来赣南医学院在医学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医学“订单生”培养的基础上开展了免费医学生的培养,并取得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和一定的区域影响。免费医学生在结束在校学习后,按照协议将在协议的基层单位服务满期限,这一举措不仅充实了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人才队伍,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地的基层百姓健康需求。

3、统筹区域发展,“建”医教协调区域发展平台2014年11月,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总体目标。近期任务是要加快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第10篇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中“问题”是关键,好的“问题”紧扣专业需求,并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好“问题”的提出必然满足以下条件:一是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就是岗位能力需求,即反应教学的必要性;二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水平,使学生有能力处理,即反应教学的可行性;三是实用性和趣味性,有用就能引起关注,兴趣则是最好的教师,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则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这样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调研调整、充分的认识学生,再通过趣味性及实用性处理,才能提出较好的“问题”。

1.1充分调研调整预防医学教学内容

改变以前“费力不讨好”的面面俱到的全套内容,进行精简调整。既体现高职高专教学内容的必需够用,又要适应当前岗位需求,还要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适应国家当前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需求,预防医学教育内容则从传统教学内容转向以包括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常见病防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公共卫生防护监管等当前关注热点为主。

1.2分析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效率直接决定教学效率。高职高专医学生普遍基础较差,自学能力不强;加之文理兼收,致使注重逻辑理性思维能力的医学教育对部分文科生来说有了相当的难度。学生基础不同,对相同知识的理解就有差异,容易出现不能理解甚至理解偏差。然而高等医药院校医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合理引导,充分挖掘其潜质,学习效率定会提升。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创设较好的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问题”就在学习情境中自然提出,顺势引导,学生则可从中个性化理解。然而“问题”的难易程度则要适合学生能力范围,难易适中,让学生既有能力解决,也要通过适当的知识积累才能得出答案。

1.3“问题”的趣味性及实用性处理

问题可以通过适当的载体提出,体现其实用性及趣味性,以吸引学生兴趣。如通过“模拟岗位情境”、“政策法规”、“公共卫生事件”、“科学研究”、“媒体新闻”等形式提出敏感“问题”,吸引眼球,因势利导,学生就像是身临其境完成了任务,让学生即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好像完成了实际发生的一个事件,即可部分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目的,又提升了教学效果。如在社区预防服务与社区健康促进章节,以国家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制度及目前的现状为背景,抓住核心内容,通过处理成“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是什么”、“人人享有怎样的卫生保健”、“如果你是一名社区医生,你怎样让社区居民享有健全的卫生保健”等问题进行教学,让学生既了解相关政策制度,也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学习变得主动而积极。

2教学环节的把握

2.1提出问题

“问题引导教学法”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所以,课前首先给学生布置问题情境及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或主动提出问题解决。给学生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自由学习,变传统的被动地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究式学习。

2.2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后还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多步骤充分发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潜能。首先是学生通过自学,收集资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初步答案,鼓励学生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解决;其次课堂上教师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小组成员头脑风暴法的讨论、总结,互相补充完善;还有就是向教师及其他专家请教。这样,学生自主式个性化的学习,既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使其对教学内容也有了初步的认知,提升其认知能力及学习成就感。

2.3归纳概括

通过学生自主的解决问题后,课堂上教师再及时归纳概括,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提炼、归纳,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特别是对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理顺纷乱的头绪,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及时归纳概括可以使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逐渐向正确的结果及方向靠近,尤其是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学生。

2.4拓展与创新

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临床问题,使学生不仅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把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使问题进一步升华,在完善认知结构中,进行拓展应用。医学知识博大精深,预防医学联系深远,所以,课后问题则要求学生课外时间围绕相关问题,查阅相关资料,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后续学习、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3教学评价模式的健全

传统的期末考试单一的评价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代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分数不能代表能力。所以,教学评价和考核中应贯彻能力本位的理念。首先,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教学效果不单看分数,而应多因素考核;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不是分数论英雄,学习重在过程,包括明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习惯、严格的纪律要求、勤奋的学习毅力、团结的协作精神等才能在过程中体现出来;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学习的结果就是要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发挥出来;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教学过程是分阶段进行的,所以,从过程的考核角度就应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其次,“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因为采用了自主学习策略,除了掌握知识的多少可以通过传统考核评价出来,然而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协作学习的精神等无法得到评价。所以评价体系中应增加个人自我评价,评价的内容,不是掌握知识数量的多少,而是学习动机、自主学习的能力、协作学习的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样会更客观确切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4结语

第11篇

现代医学人才培养需要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的支撑,为此,欧美国家大多将医学教育融为综合性大学有机组成部分:美国设在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占88.8%,德国30多所医学院校90%以上隶属于综合性大学,英国排行前65名的综合性大学中86.1%的学校设有医学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自上世纪50年代参照前苏联模式初独立建院后,经过近50年后,其封闭教育体系越来越明显地制约了医学人才培养质量。随着20年前开始的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医学院校大部分进入综合性大学。并校后借助综合性大学平台以及多学科优势,医学教育水平有了一定提高。然而,由于地方医学院校自身原因,合并后多数采用了大学集权管理模式,给医学教育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学校管理机构重叠,横向管理壁垒,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失去法人地位的医学院,与校外联系合作受到了制约,医学教育各学院的自和办学积极性都有不同程度降低。大学职能部门管理中更多强调办学共性,医学教育规律中的特殊性得不到足够重视,“一刀切”现象时有发生。附属医院脱离医学院划归大学管理后,直接导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紧密联系被分解,医学院与各临床学院间关系松散,教学、学工部门的协调、统筹、管理职能明显削弱,协调起来难度增大,形成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因此,进一步深化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相应协作机制,对促进医学教育更好更快发展非常必要。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及实践

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我们并校后医学教育一直采用集权管理模式,办学中弊端日益显现,进一步深化改革应该如何走?我们逐渐形成了如下的思路并开展了实践探索。

1.遵循“四个有利于”的改革原则

深化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四个有利于:有利于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促进医学教育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校整体综合实力的提升。

2.更新观念,调整管理模式,保证医学教育系统性

充分认识到过去单科医学教育体系相对封闭,理念相对保守,学科结构单一,素质教育薄弱、办学条件有限,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而医学院校融入到综合大学以后,实力大大提升,处于湖北省属高校领先阵营:2010年开始研究生教育,2003年开始留学生教育,科研及学科建设处于省属医学院校领先地位。但是,并校后的集权管理模式也对医学教育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合并以来,医学教育逐渐形成了“医学院+7家临床医学院”的架构,集权管理模式下,没有权限和职能,医学院仅凭工作机制难以真正领导和统筹医学教育的各方面的工作,成为最突出的问题。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赋予了医学院一些统筹职能,有了一点集权分权管理的端倪。发展到今天,学校逐渐达成共识,决定进一步调整管理模式,成立医学部,并使之成为医学教育管理实体,直接管理医学相关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这种“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医学教育管理体制,真正做到了管理权限重心下放,恢复了医学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3.尊重医学教育特殊规律,建立相应管理体制

医学教育具有不同于其它高等教育的特殊规律,主要表现为人本性、实践性、系统性、长学制、高投入、国际化。

(1)人本性:医疗活动服务对象是人,医学生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良好的人文底蕴、关爱生命和团队合作精神。

(2)实践性:医学是经验与实验科学的结合,实验实习教学多,必须有良好的实验室条件,附属医院作为医学教育的最重要部门必须具有丰富的床位、病人和病种等资源,才能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我校整合社会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加入医学教育行列,有力地保障了临床实践教学需要。

(3)系统性:学科特殊性决定了医学教育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个主要环节,各阶段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不可忽视其内在联系,人为切割。我校改革管理体制,成立医学部,保证医学教育的系统性。

(4)长学制:医学教育内容涉及面广、课程多、周期较长。三峡大学合并初期,采用一刀切,将医学教育学分大幅压缩,影响教育质量。后来才遵循特殊规律将医学教育学分定为260学分左右。

(5)高投入:医学教育属于精英教育,质量要求高、实践性强、师生比高,这些因素导致医学教育成本很高。国外医学教育成本显著高于其它专业,国内教育部部属院校医学生生均拨款也达到了27000元,相比而言地方院校医学教育的投入还要进一步增加。

4.处理好与附属医院及临床学院的关系,建立良好运行机制

第12篇

实际上,在素质教育盛行的当下,国内教育领域的整体教学策略不断翻新,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性的学习空间,学校的总体教学氛围也较以往有所改善。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讲求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言沟通能力,并能够掌握最基本的英语单词或语法,但鉴于小学生的特殊心理特点,教师只有采取兴趣导向式教学以及差异化方法教学,才能够更好地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强化学校的教学质量。

1.差异化方法教学模式内容概述

所谓的运用“差异化方法”来实施小学英语教学,指的就是在英语课堂中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来巩固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及其理解能力等因素放在教学的首位,进而采取灵活多变且有针对性的教学,令不同素质层面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获得收益。实质上,差异化方法教学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并非易事,因其需要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既往学习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课堂观察对学生的心理变化也有敏锐的感知,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学,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2.差异化方法教学模式及其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从一段时期以来的教学经验来分析,差异化方法教学的实施不仅得到了教学双方的认可,学习氛围较为良好,而且,运用改模式能够起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尤其是一些成绩稍差一点的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升。从具体来看,则要从英语课堂训练差异化教学、英语小组分类教学以及作业评价分层等方面,来巩固小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成果,进而在不打击成绩稍差一点的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运用差异化方法教学,能够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弱化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对小学生心理成长所带来的压力。例如:在时下,有很多小学生在学龄前接受过英语教育,则其在课堂上的反应就会较为活跃,因为这是有的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一旦谈及到他们擅长的领域,就会勇于表现自己,相反,则有一部分小学生在学前没有接受过英语教育,在课堂上的反应则会过于消极,甚至会产生自备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师就要格外注意那些不善言语的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这样的学生来回答,回答完毕后,通过表扬学生学习能力强的策略来强化他的自信心。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学生英语学习小组的模式,渗透差异化的英语教学内容,从而缩短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英语成绩方面的差距,而且能让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二、结语

第13篇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英语教学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文化的产生及内涵

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存环境、等不同, 导致了中西方语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从而出现了文化学习与交流的多种困扰因素。要了解和掌握两种交际文化的差异,必须先从文化谈起,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

(二)表现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中西方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

(1)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 以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相反, 中国文化却提倡谦虚谨慎。然而, 中国式的自我谦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这种谦虚, 在西方人看来, 不仅否定了自己, 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

(2)在西方文化中,与“自我”(self) 相关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如“self-absorption (自我专注 )、self-admiration(自我赞赏) 、self-cultivation (自我修养 ) ”等等 。西方社会盛行的是个体主义 (individualism),强调个人自由 、不受约束。而中方文化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先利民,再利已” 的话语随处可见。

2、社会关系的差别

(1)称谓及称呼:英语中的称谓比汉语中要少得多。例如,cousin 一词,对应汉语的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汉语把表亲关系区分得非常严格,要说出性别,还要分出大小。而英语中的称谓不多,除dad, mum, grandpa, aunt, uncle 等几个常用称谓,其它的几乎不用。在英美国家,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这在中国人看来有违情理且不礼貌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秘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Tang, Nurse Zhang, 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Mrs.等。

(2)在美国,父母以及未成年孩子,称之为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子女一旦结婚, 就独立生活,父母不再资助子女。这种做法能培养年青人自力更生的能力, 但也疏远了亲属之间的关系。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 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世同堂,家庭成员互相依赖帮助, 密切了亲情关系。然而, 这种生活方式不利于培养年青人的独立能力。

3、社会礼仪的差异

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来打招呼,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认为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Morning!”或“Good Afternoon”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A nice day, isn’t it?”

在中国,菜的样式千变万化,又非常讲究色香味的搭配。而欧洲人只讲究其营养的搭配和保护。中国人殷勤好客,敬酒让菜,西方人常觉得太过热情。西方人的习惯是:“Help yourself, please! ”中国人送客人时常说: “再见, 走好啊! ”“慢走”等。而西方人只说:“Bye! ”“See you later!”

4、社会习俗的差异

中西方人接受赞扬、祝贺时的反应也有明显区别。中国人听后会说一些谦虚之词,而西方人则会毫不犹豫地说:“ Thank you”。根据西方人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总希望别人以道谢或接受的方式作答,否则他们会误解为对方怀疑自己的判断力。而东方则比较谦虚、谨慎,即使心里非常高兴,也不会坦然接受对方的赞扬。 又如发表学术文献或论文,汉语文章的标题往往有表示谦虚的字眼。如“浅谈…”、“试论…”等,而英语文章的标题常常直截了当,不加修饰,如“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学与技术》) 。

5、生存环境方面

英语中与水产、航船有关的词语非常多,如“ fish in the air (缘木求鱼 )、an odd fish(怪人)、miss the boat (错过机会)”等。汉语中这类词语就少得多。原因在于英国四周环水,航海业发达,所以多此类词语。而在中国只有沿海地区才有渔民结网捕鱼,所以该类词语相对较少。要表达“用体力负运东西”有:“扛、挑、担、抬、驮”等。在英语中却只有carry来泛指这个动作。汉语中我们会遇到“像老黄牛一样干活”、“气壮如牛”等词 ,英语中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会说“ work like a horse, as strong as a horse”。

6、方面

汉英语言中涉及宗教的词语数目庞大,如“天公”、“阴阳”、“菩萨”等。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反映,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词汇是两个民族宗教观念迥异的写照。隋唐之前,儒道两教在中国居统治地位,汉语中涉及宗教的词语多与此相关,如“太极” 、“道”等;隋唐时期,佛教传入,大量佛教词语随之而来,这样儒、佛、道三教在中国占有绝对主导地位。隋唐时期,大量佛教传入,大量佛教词语随之而来,其轮回报应的思想被儒道思想所接受并被消化。这样儒、 佛、道三教在中国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在英国,则以基督教为主要宗教。该教于597 年传入英国。在随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大量与此相关的词语陆续汇入英语行列。这里既有古英语时期由拉丁语渗入英语的词 、如angel (天使 )、monk (僧侣 ) 等,又有中古时期从法语借用的词 ,如 religion (宗教) 、dean(教长) 等,还有现代英语时期从其他外来语中借来的大量的词,结果英语中涉及宗教的词语远比其他语种来得多。

7、历史典故方面

典故是每个民族日常交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常在不自觉间运用出于各自民族文化遗产的典故,比如中国人会说,"真是马后炮"、 "原来是个空城计啊 ! " 西方人则会讲 That all Greek to me.(我对此一窍不通。) 、He’s a Shylock (他是个守财奴) 。一谈用典,对对方文化了解不多的外国人大多感到相当费解,显然这是因为各民族以化遗产不同的缘故。中国人的典故多源于《红楼梦》等古代四大名著、民间传说神话以及中国传统的体育娱乐项目,如象棋、戏剧等。前两个例子一个来自中国象棋,一个来自《三国演义》。而西方人的典故则多出于莎士比亚戏剧和以后英美文学中的许多其他人物或名称、希腊、罗马神话、《圣经》中的人物和事件以及传统的体育项目,如美国的棒球、橄揽球等。后两个英文例子便来自莎士比亚戏剧。

二、英语教学目的

英语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学习、研究语言本身,还是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听、说、读、写训练的基础上,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外语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须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外语教师从第一天起,就要随时注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东西方的两种交际文化的差异,应把这种识别和介绍与语言教学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我们学生真正具备交际能力。

三、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

在学习、使用外语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文化意识,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蕴含。教师应适当拓展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渊源,以解释这种差异的现象的由来。

(一)从英语词汇中探究文化涵义

英语词汇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涵义,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防止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评价。可适当扩展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

(二)教师鼓励学生自发寻找和积累英语国家的文化素材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途径和渠道,如创造一个文化语言环境,开展一些语言实践活动;可收集和利用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文化知识和风土人情;利用电影电视引导学生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情况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强化学习西方文化的意识,其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也会相应提升。

综上所述,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 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大的文化差异。教师应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 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语言。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很多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邓炎昌, 刘润清. 语言文化即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方文惠. 英汉对比语言学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第14篇

关键词 诗教 中小学 语文教育 意义 方法。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历史久远,上溯到《诗经》“,风、雅、颂、赋、比、兴”成为古代文化的典范。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诗歌浩如烟海,特别是唐代名家辈出,涌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一大批杰出的诗人;佳作云涌,出现了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乐府诗派等众多的诗歌流派,群星璀璨、气象万千。这些诗歌都是我国文学长河中的瑰宝,值得我们加倍珍惜。我国古代的教育非常重视诗教,孔子就说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可见孔子非常重视诗教的作用,两千年来这一传统延绵不断,我国历史上的文人学者们无不在成长过程中受此熏陶。

可惜的是我国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诗教这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为了提高下一代的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小学中提倡诗教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一、实施诗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强化学生的道德修养,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传统价值道德分崩离析,新的规范、伦理尚未来得及重建,身处这样的时代,各种问题纷涌而至,人的精神危机感、灵魂空虚感比任何时代都要来得强烈,人们到处寻找寄托、安慰。学校德育多为空洞说教,没有调动学生产生一种自由的善良的内驱力,导致老师家长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不懂事。中华诗词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瑰宝,对学生诗教能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着博大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在李白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了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在杜甫的诗歌中间我们看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对劳动人民博大的仁爱之心;在白居易的诗歌中间我们看到了他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的悲剧遭遇的深厚同情;在文天祥的诗歌中间我们看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在于谦的诗歌中间我们看到了“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人格;在顾炎武的诗歌中间我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对国家兴亡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这些诗歌都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有许多中小学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不好教,跟他们讲大道理,他们听不进去,其实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在于教师的德育方式不得法,如果他们能改变德育模式,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他们应该抛弃抽象大道理的德育模式,多采用感情陶冶法,要知道情感陶冶法就像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不知不觉中使学生的灵魂得到进化,思想境界得到提升[1]。

2.提高审美能力,塑造魅力人格。

现在应试教育过于功利化,过于追求升学率,容易导致学生缺少情感、理想、创造力。诗教可以美化人的心灵,把美的种子种在学生的心田,感受诗歌中体现的爱、真等人类的情感,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2]。比如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对亲人的深深思念;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大丈夫豪情;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永恒的孤独感。当代社会是大众文化消费时代,电视,特别是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浅俗娱乐文化,人们越来越疏离高雅深刻的文化,网络对当代的学生们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重拾民族文化中优秀传统的经典诗词,通过诗教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注意塑造学生充满魅力的人格,让他们的个性得以自由舒展,更多地保住他们的童心,让他们对生命本质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人云亦云,在纷繁的世界中坚守独立、自由但又尊重他人和社会的人格精神。

3.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说听老师讲课、学习书本知识、参加社会生活、走进大自然等等,都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诗教也同样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一个重要途径,就像孔子说的:“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中国古代的诗歌数量繁多,浩如烟海。新年伊始我们就会想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外游子思念母亲就会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三岁的小孩见到白鹅也不禁脱口而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诗歌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多样,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阅读古代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大量与古人衣食住行有关的知识,了解古代人交友、爱情、婚姻、旅行、科举考试等方面的常识,了解气候节令花鸟虫鱼。走入中国诗歌的世界就像走入了一座无所不包的大观园,在其中你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认识许许多多的事物,真是美不胜收,令你流连忘返。好好利用这个知识的宝库,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中小学生语文素质的下降已经成了严峻的问题,要提高中小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而朗读和背诵古诗文就是提高中小学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非常重视朗读和背诵,讲究书读百遍,其义自现[3]。而让中小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因为诗歌往往讲究平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铿锵悦耳,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积极性,而学生一旦背诵了大量的诗歌,就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和表达方式,对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无疑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实施诗教的具体方法。

1.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爱好。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以兴趣为前提,如果没有兴趣去做某件事情就很难有持久的积极性,也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对于学习来说尤其如此,所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爱好,诗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等,通过美轮美奂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调动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官来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之美,从而激发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

2.有针对性地开设诗教课程。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材选择了一些诗歌,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但是总体来说,数量还太少,不容易达到诗教所要求的数量。因此,作为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可以在课本之外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识字程度,适当地补充一些诗歌进语文课堂。小学阶段,开发他们的记忆,让他们大量诵读中国古代经典,多积累名篇佳作;初中阶段,慢慢加入一些新诗,让学生学会面对处理现实的问题,老师引导他们去理解品味诗歌;高中阶段,随着他们身心的进一步发展,对生活情感有了一定的感悟,可以开设一些专题讲座,让学生“入其境,得其趣”,品味诗歌,领略诗歌的韵味。教师特别要做到身体力行,话语中要多引用诗词,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诗歌积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模仿这一行为。教师应通过种种方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诗歌,丰富他们的诗歌知识,让他们得到美的熏陶。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教活动。

真正要激发学生爱好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仅有课堂教学的重视还不够,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橱窗,教室的黑板报等出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歌专栏;利用校园广播站,设置诵读专栏,播放一些朗诵名家的配乐诗朗诵;开展校园诗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或开展诗歌背诵比赛,对比赛的优秀者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如一本精美的《唐诗三百首》。可以成立兴趣小组,让学生有自由交流的场所,鼓励他们亲自创作,提供发表平台,把他们的诗作结集出版。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诗人的故居或纪念馆,如四川的学生组织他们参观杜甫草堂,湖北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参观屈原祠,江西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参观陶渊明纪念馆。甚至带领学生参观诗人创作某一诗歌的现场,比如,九江附近的学生就可以去参观庐山,从而体会李白诗歌《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恢弘气势。最后还可以邀请一些当代著名学者和诗人到校园开展诗歌欣赏和创作方面的讲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内外环境,让他们浸润在诗歌的环境中。

总之,在中小学生中开设诗教活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道德修养,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发现人性的光芒,丰富他们心灵的空间,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充实,生命也得到拓展[4]。另外还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诗教的作用,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充分开展诗教活动。

参考文献:

[1]马银琴.论孔子的诗教主张及其思想渊源[J].文学评论,2004,(5).

[2]刘季冬.孔子“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文化意涵———兼论《论语·阳货》篇孔子诗教的思想旨归[J].现代哲学,2010,(6).

第15篇

2002年2月,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公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基本要求》,界定了医学教育的7个基本方面: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与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交流沟通技能,群体健康与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与研究;阐述了医学院校毕业生所必须具备60种核心能力。从《医学教育全球最基本要求》和全国医学院校的卓越医师培养模式来看,与传统医学生培养目标相比,卓越医师的培养更强调和注重人文素质。鉴于在卓越医师培养中,人文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要,人文教育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预防医学的教学更应发挥学科人文科学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起来。

2将预防医学教育融入临床教学过程

2.1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的国际趋势

早在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五星级医生(医疗保健提供者、保健方案决策者、健康知识传播者、社区健康倡导者和健康资源管理者)的概念。医师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疾病治疗者,而是一个针对全人群的健康服务者。传统的培养模式不可能培养出五星级医生。因此,预防医学的教育在医师培养中承担了更大的任务。从国际来看,预防医学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美国,预防医学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社区保健、预防医疗、统计学、营养学、社会医学、家庭医学,并组织学生进行基层社区保健实习和门诊保健见习。在俄罗斯,预防医学也为必修课,定为国家考试科目,其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卫生(医院规划、卫生技术设备要求、放射防护、微小气候、照明、噪音、医院设计、劳动卫生、营养卫生、课间实习),并规定临床实习时每个学生必须在疾病控制中心实习一个月。在日本,文部省规定预防医学为社会保健课程,另外由教师制定课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德国,预防医学包括统计学、卫生学、劳动卫生学、社会医学、公共卫生事业课。在英国,公共卫生课也称社区医学,十分重视用流行病学方法来研究基础保健问题。

2.2结合卓越医师培养目标,将预防医学融入临床医学教学中

2.2.1预防医学理论与临床医学各学科融合渗透预防医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合格的卓越医师,预防医学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这一目标服务。因此,预防医学的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弥合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裂痕,将预防医学理论渗透到临床各学科,提高卓越医师的思考能力与逻辑能力。如将营养与食品卫生理论渗透到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中;将环境与健康理论、行为医学理论渗透到病因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将流行病学理论和概率观点,渗透到疾病的病因探索、诊断与治疗中;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理论与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控制结合起来。

2.2.2预防医学实践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卓越医师的岗位适应力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要求卓越医师有广阔的视野、深厚的知识底蕴与突出的实践能力。卓越医师培养过程中的临床实践,固然能够提高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但对于卓越医师来说,尚不能满足由于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对健康服务提出新的需求。加强卓越医师的预防医学实践必不可少,我国控制2003年SARS和2009年H1N1流感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表明:一个优秀的卓越医师必须具备能防、能治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医学实践主要内容包含社区预防、保健、免疫接种、疾病统计、疾病监测、疾病筛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在临床实践中,不仅要体现预防医学的实践内容,而且要将预防医学的实践场所从疾病控制中心,逐渐扩展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临床场所中,与卓越医师的岗位衔接起来,增强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

2.2.3培养卓越医师的科研思维与探索能力创新与探索精神是卓越医师的重要素质之一,对卓越医师而言,传统培养方法缺少相应的训练。预防医学学科中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卫生统计学等学科对培养卓越医师的科研思维和探索精神有重要作用[5]。预防医学的教学中应适当加强这些课程的学习,以适应医学生将来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需要,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提高临床工作的诊疗水平。突出循证医学的地位,培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2.2.4培养卓越医师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医学的目标和任务决定了卓越医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与技术能力,而且应具备良好的法治精神和职业素养。因此,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卫生法律、法规的知识,让学生尽早产生法律意识,明白医学的法治精神;除此之外,应让学生尽早地参与社区实践、社区活动,体验和了解社会实际情况;广泛与社会人流,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训练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其职业素质。

3编写用于卓越医师培养的预防医学教材

卓越医师的培养在我国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全国尚无统一的模式与教材。现阶段我国应用于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教材,主要是国家规划教材,经过多年实践与数次修订,内容选择和安排有很大的改进。但笔者认为尚不能完全适应卓越医师的培养,尤其是目前我国卓越医师培养方案均采用模块式教学,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全部分解到各个教学模块中,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融合在一起,极大地限制了预防医学的教学设计,因此如何设计和编写用于卓越医师培养的预防医学教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4综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考试评价体系

预防医学教学内容涉及理论、知识、技能和科研设计等内容,要全面提高预防医学教学质量,达到卓越医师的培养目标,必须综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现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法(C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方法(RBL)和团队导向学习法(TBL)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基础理论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环境与健康、卫生法律法规可采用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法(CBL);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可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流行病学可采用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方法(RBL)和团队导向学习法(TBL),鼓励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课题的设计、调查。此外,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采用以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过程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过程评价采取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后,根据学生的表现、结果质量及时予以评分的方式进行。过程评价成绩与最终卷面成绩一起进行学生成绩的综合评定。

5注重教师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