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法学大学毕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股票金融分析论文1:
短线操作攻略法则
1、大盘是否处于上升周期的初期。
2、宏观经济政策、舆论导向有利于哪一个板块,该板块的代表性股票是哪几个,成交量是否明显大于其它板块。确定5-10个目标个股。
3、收集目标个股的全部资料,包括公司地域、流通盘、经营动向、年报、中报,股东大会(董事会)公告、市场评论以及其它相关报道。剔除流通盘太大,股性呆滞或经营中出现重大问题暂时又无重组希望的品种。
法则二:中线地量法则
1、选择(10、20、30)MA经6个月稳定向上之个股,其间大盘下跌均表现抗跌,一般只短暂跌破30MA。
2、OBV稳定向上不断创出新高。
3、在大盘见底时地量出现,以3000万流通盘日成交10万股为标准。
4、在地量出现当日收盘前10分钟逢低分批介入。
5、短线以5%-10%为获利出局点。
6、中线以50%为出货点。
7、以10MA为止损点。
法则三:短线天量法则
1、选择近日底部放出天量之个股,日换手率连续大于5%-10%,跟踪观察。
2、(5、10、20)MA出现多头排列。
3、60分钟MACD高位死叉后缩量回调,15分钟OBV稳定上升,股价在20MA之上走稳。
4、在60分钟 MACD再度金叉的第二个小时逢低分批进场。
5、短线获利5%以上逢急拉派发。
6、一旦大盘突变立即保本出局,以利再战。
法则四:强势新股法则
1、选择基本面良好、具成长性、流通盘6000万以下新股观察。
2、上市首日换手70%以上。或当日大盘暴跌,次日跌势减缓立即收较大阳线,收复首日阴线2/3以上。
3、创新高买入或选择天量法则买点介入。
4、获利5%-10%出局。
5、止损设为保本价。
法则五:成交量法则
1、成交量有助于研判趋势何时反转:高位放量长阴线是顶部的迹象,而极度萎缩的成交量说明抛压已经消失,往往是底部的信号。口诀:价稳量缩才是底。
2、个股成交量持续超过5%,是主力活跃其中的明显标志。短线成交量大,股价具有良好弹性,可寻求短线交易机会。
3、个股经放量拉升、横盘整理后无量上升,是主力筹码高度集中,控盘拉升的标志,此时成交极其稀少,是中线买入良机。
4、如遇突发性高位巨量长阴线,情况不明,要立即出局,以防重大利空导致崩溃性下跌。例如,(000508 ***,行情,资讯,主力买卖)琼民源,停牌前一天放量下跌,次日遭停牌,长达三年。
法则六:不买下降通道的股票
1、猜测下降通道股票的底部是危险的,因为他可能根本没有底。
10月16日10:30,安徽大学法学院三楼,全省法学本科自考论文答辩现场。
一个又一个的考生跟考官挥手告别,这场从早晨8时就开始的自考论文答辩,已经接近尾声了。可一个特殊男子的到来,让少数滞留现场的考生开始嗡嗡地交头接耳。
“孟警官,孟警官!帮我传个话,告诉朱辉(化名)莫紧张。”首次见到自己的学生,论文指导老师何俊心里却有些酸楚。毕竟,朱辉是他见过的、第一个从监狱走出的考生。
坐在答辩桌前的这个中年男子,15日上午就从安徽宿州监狱出发了。
当天18时抵肥后,押载他的监狱警察先把他安置在了蜀山监狱,备战第二天的全省自学论文答辩。用宿州监狱教育科警官孟晓亚的话说,朱辉是他们宿州监狱培养出来的大学生。
服刑第二年他说:我要自学法律
紧张难免总是有一点的。
毕竟,从2004年——服刑的第二年开始,朱辉就开始为这一天做准备。
一连七年,每年两次的统考,多次的自测模拟考……繁复的考试,让38岁的他跟同一天走进考场的320多名考生一样,心里多少还是有点紧张。
朱辉更明白,作为一个在高墙里服刑了七年的重刑犯,他是一个“非典型考生”。
2003年,因年轻气盛,他在马鞍山市因故意伤害罪被逮捕,不久就被判了无期,服刑于宿州监狱。
在高墙内服刑的第二年,监狱领导得知他是大专学历后,主动找他谈话,表示只要他继续学下去,监狱会尽全力帮助他。
领导和教导员的鼓励让朱辉看到了新生。已32岁的他顶住了一些狱友的冷眼,决定报考法学自考专本连读。
“7年啊,等你学出来都四十好几的人了,有意义吗?”
“正是因为我不懂法,人生才差点变得没意义,我要让后半辈子充实起来!”朱辉用决心堵住了旁人的闲话。
凭着坚持和对法律的敬仰,2006年12月,朱辉顺利拿到了专科阶段法学证书,他的脚步并未停下,2007年,他又报考了本科阶段法学自考课程。
七年弹指一挥间,已减刑三次的朱辉想起苦学的时光,微锁的眉头松开了,“跟其他考生一样,我们都会考好的。”
对他而言七年的等待就为了这一天
朱辉的论文答辩题目是《论侦查询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何俊介绍,朱辉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主要是他对这个问题有着更深刻的实践认识。而他答辩的过程,也的确没让何俊失望。
10:40,经过3分钟的简要阐述后,三位考官针对论文内容,依次向朱辉提了三个问题,“请你先思考一下,十分钟后再回答。”
十分钟里,朱辉有时在本子上记着什么,有时又翻着论文查资料,一行行轻声默念着。
“在侦查过程中,律师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有:第一:旁听审问权利,第二:……”朱辉有条不紊的回答,让考官频频点头。
“他的论文有深度,回答也很认真,能结合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经历来答题。”主考官——安大法学院副院长陈洁淼如此评价。
10:50,只用了10分钟,朱辉准确回答出考官提出的三个问题。
考场外面 教导员比他还紧张
答辩后,朱辉长舒一口气。他笑眯了眼。接下来,考官组将在下午集体合议他的答辩成绩。
在朱辉的身后,几名宿州监狱教育科的警察,已经朝他走来:孟晓亚上前给朱辉递了杯水,另一位辅导员伸手接过朱辉的论文和笔袋,扶他进场的那位监狱警察则微笑着跟他说着什么……
“朱辉是我们宿州监狱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我们觉得他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孟晓亚说,每年这个时候,每个答辩现场,都是这样的一幅场景——考生心里揣着紧张,导师心里揣着紧张,他们做“家长”的,心里同样揣着紧张,可给对方的,却只有笑脸,只有轻松。“在这一点上,朱辉跟今天答辩的300多名考生一样,经历了一场典型的答辩。”尤仁祥 蔡丽丽
本报记者 吴洋 文/摄
记者对话朱辉
为背单词彻夜不睡
记者:自考这么多专业中,为何选择法学专业?
朱辉:7年前我犯罪就是因为我是个法盲,我想我下半辈子不能再这么糊涂下去了,我选了法学,想知法,懂法。
记者:遇到最难考的一门功课是什么?
朱辉:英语,这门课我考了三次才过。30多岁的人学英语,记忆已经不像往常一样好使了,为了背高中和大学的单词,我有时背一个通宵。
记者:条件有限,你如何备考?
朱辉:监狱教育科的领导帮我从网上查资料,帮我借书。家人也很支持我,给我寄书。
一、有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现行仲裁法中的“其它财产权益纠纷”的规定应当更加明确化。谭兵在《中国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书中认为:调整中国现行仲裁范围的主要思路是明确、统一、扩大和规范。对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的“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应有更加明确的解释。其认为“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解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首先,“财产权益争议”一词,是指交付仲裁的事项应是与财产有关的事项,与财产无关的争议则不可以仲裁。其次,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中的“财产权益”的范围,存在着界定不清的情况。为有利于仲裁实践,建议在修改仲裁法前,司法机关及时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作出统一的司法解释。
二、现行的仲裁实践中所通用的有关“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界定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仲裁制度本身的发展。许多的学者建议将更多的民事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
乔欣、李莉在《争议可仲裁性研究》一文中提到破产程序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纠纷具有可仲裁性。认为争议的可仲裁性不因破产而改变,仲裁协议仍可执行,裁决所确定的权益可作为破产财产或破产债权向法院申报。同时还认为应将因侵权行为产生的争议纳入到仲裁。其认为:民事权利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侵权行为也是一个开放型的概念。由侵权行为而产生的争议,当事人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争议不涉及财产权益,但涉及的权利内容是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或可以和解的,这样的争议应具有可仲裁性。
同时,很多学者建议将知识产权中的更多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郑书前、宋新宇在《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之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只规定了“著作权合同纠纷”可以申请仲裁。但对于其他的知识产权纠纷如专利权、商标权有关的纠纷并未规定其可以提请仲裁。仲裁方式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方面和其他方式相比有其独到的优势。如果不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会造成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增加、资源浪费。其认为:长远的考虑是在对《仲裁法》进行修改时扩充仲裁的受案范围,明确规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一部分事项可以仲裁;鉴于《仲裁法》的修改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以及立法者对修改时机会合理把握,目前可先由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任命法院在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时,不得将裁决事项时知识产权纠纷作为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情形而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该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仲裁裁决,应当执行该裁决结果,这是可采取的权宜之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家对于民商事案件可仲裁性的态度将变的更为开放,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被仲裁机制所扩充容纳,承认其具有可仲裁性将在我们的意料之中。马明虎在《论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承认更多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符合世界仲裁立法的发展趋势。其认为: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显然知识产权与财产权有一定的差异,而从担保法权利质押的规定来看,我国担保法将知识产权视为“动产”,知识产权的侵权纠纷应当属于“其他财产纠纷”。更重要的是,我国仲裁立法已朝国际仲裁制度迈出了很大一步,这为承认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创立了必要的条件。
孙东东、吴正鑫在《关于我国建立医事纠纷仲裁制度的研讨》提出建立医疗纠纷仲裁制度的设想。认为除少数重大医疗责任事故外,绝大多数医疗纠纷均为民事纠纷,且纠纷的最终解决也都落实到经济补偿上,因此解决此类纠纷宜采用半官方的公断方式,但由于医疗纠纷仲裁所调整的纠纷涉及医学专业技术以及纠纷双方的不对等性,使得医事纠纷不仅具有一般经济合同纠纷仲裁的特征,如:程序简便、灵活、快捷、或裁或审、不公开、不排斥调解以及仲裁结局具有法律效力等,还具有其特殊性。即:(1)医疗纠纷仲裁可由纠纷双方的任何一方提出申请,无须双方当事人合意。(2)医事纠纷仲裁应作为诉讼程序前的必经程序,仲裁机构对纠纷先行调解,调节不成,做出裁决。其调解和裁决均不具有最终解决纠纷的效力,但生效后应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其还建议建立专门的医事纠纷仲裁机构来审理医事纠纷。
三、有的学者认为侵权与违约责任竞合现象的纠纷也可以通过仲裁来解决。王金兰、王玮在《论侵权行为的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在侵权与违约竞合的情况下,受害人享有选择请求权,既可以以侵权为由,又可以以违约为由,行使追讨损害赔偿或损失赔偿的权利。实际上,对于侵权性的违约行为和违约性的侵权行为,一般都按违约行为处理。当执行一个责任而使受害人的损害赔偿目的达到时,受害人的另一请求权应归于消灭,加害人的责任即可解除。如在执行违约赔偿责任后,权利人的损失已经得到弥补,就不再要求违约人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无论是合同之债,还是侵权之债,都是民商事法律调整的范畴,该债权的纠纷都属于私法上而不是公法上的纠纷,此为以仲裁来解决该纠纷提供了法律上的可能性;此外,在侵权和违约竞合的情况下,如何说明选择违约,再将其归结于也属违约的性质,以违约提起损失赔偿,再技巧上也会更恰当、稳妥。
关键词:毕业生;职场;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1-0109-02
在大学前三年的时间中,大学生往往处于一个相对放松闲适的阶段,对于未来的职场生涯还未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当进入大四阶段时,人生的转折点铺就于眼前。学生们忽然意识到,自己无忧的学生时期即将结束,但对于未来的职场生涯并未准备好。这种心态上的骤然转变,加之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及受到新闻舆论中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都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感与焦虑感。据观察,相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而言,大四学生往往处于低迷状态,情绪波动较大。这种负面的情绪对于处在人生转折阶段的大四学生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作为高校工作者的我们,应从学生的角度,结合实际,通过实践经验就大四学生的负面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解决对策,帮助学生调整不良心态,使学生们能积极乐观地面对即将面临的职场生活。笔者通过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将大四学生普遍存在的负面心态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如下归纳。
一、大四学生普遍存在的负面心态
(一)恐惧、焦虑心态。据研究调查表明,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50万人,比去年的630万多20万人,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加之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新闻层出不穷,这令原本就因就业问题焦虑的学子们压力倍增,许多学生甚至出现了如果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好工作就前途尽毁的灰暗心理,恐惧感油然而生。这种负面情绪往往反映在茶饭不思、意志消沉沮丧、失眠等行为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的正常学习生活。
(二)自卑畏难心态。大四时,许多学生会通过网络进行简历的投递。可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的简历往往难以收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强烈地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如若此时身边的同学因能力优秀而提早获得了工作机会,强烈的对比更会令许多学生滋生了自卑心态,甚至有些学生产生了自己各方面都难比他人、运气差等负面情绪,从而使学生在面对人生转折点时产生了畏难心理,出现了行动力差、心理怯懦、无决断力等行为。这种心态往往对学生就业产生了很大的阻滞作用。
(三)依赖心态。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的宠溺滋长了他们过分依赖他人的心理,这一问题也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一个重点难题。当此种心态出现在大四学生身上时,往往造成了他们在应该独立去寻找就业机会时毫无行动力,认为只要依靠家人安排就能顺利找到工作的严重现象。这类大四学生就如同一个超龄的婴儿,生理上已是成人,而心理上还未曾“断奶”,往往意识不到独立的重要性,这对他们未来人生道路的发展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四)厌世、逃避心态。当大多数大四学生正在为前途担忧,疲于上网投递简历或参加实习工作时,我们会发现其中有一类学生整日无所事事,沉迷于网络、聚会等娱乐休闲活动中。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一些冷门专业或家境较差的学生当中。他们认为自己先天不足,做任何事情都是徒劳无功,对于人生选择了逆来顺受的负面心态。害怕面对挑战与改变,从而选择了逃避,还经常性地会对家庭条件好或者已找到工作的同学产生嫉恨心理。这种极端的厌世逃避心态,对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四学生而言是最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解决方法
面对以上所述关于大四学生普遍存在的负面心态问题,笔者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归纳了以下三点解决方法:
(一)勤读勤思。勤读书、大有益,是为历史和实践所证实的真理。人的知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为直接知识,靠在实践中积累;一为间接知识,前人和他人实践的总结,通过书来传播和流传。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人,既勇于实践,又注重读书。他们因书而得益,也因书而名垂青史。而“勤思”,则是经过对书中知识的深入思考与捕捉,从而进行挖掘和汲取,使其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大四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大四学生除要完成学业与积极求职外,更应通过勤读勤思来拓宽视野,掌握真知,完善自我的知识储备,以便更好地面对即将步入的职场生涯。
1.温故过往所学。大四时期,学生们往往疲于应对毕业论文及投递简历,从而忽视了对前三年所学知识的巩固。某些学生甚至认为,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在此时已不重要。他们忘记了至关重要的一点,现代社会的竞争更是“知识的竞争”,过往书本所学的知识才是他们应对职场所有挑战的核心武器。在大四时期,学生们更应合理安排时间,将所有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巩固记忆。完善的知识储备,将能为应届毕业生顺利找到工作增添成功的筹码。
2.阅读职场类相关书籍。大四学生往往对于未来的职场生涯及职业规划一无所知,这不仅对寻找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对于将来的工作及生活也同样百害而无一利。大四时期,学生们可选择性地阅读职场类相关书籍,这类书籍往往以现实为依据,能够相对客观地反映现实的职场生活。大四学生通过阅读,再加以自我的深入思考及对书中内容进行消化理解,虽是管中窥豹,但已从侧面对职场及社会现状略知一二,做到胸中有丘壑,对于即将面临的职场生涯,便能从容面对。
3.阅读《劳动法》等法律书籍。大学校园素有“小型社会”之称,但与真正的现实社会还相距甚远。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四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少,涉世未深,往往不懂得该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对自己拥有的《宪法》与《劳动法》中规定的合法权利知之甚少。据研究调查表明,由于应届毕业生缺乏对劳动法律法规知识的了解,在求职过程中被欺诈骗工的现象层出不穷。为了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大多高校都会针对此问题对应届毕业生开展法律讲座。大四学生应积极参与,并及早阅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书籍,了解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劳动者和作为劳动者在我国的法律中具有哪些基本的权利,掌握这些权利是选择就业的前提保障。
(二)修身。修身,是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个人修身不仅包含了为人、处世的智慧,还包含着始终要有一颗平常心去应对日常的烦恼和不幸。这里所提的“修身”,则指的是大学生通过分析自我、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等途径,从而达到修养身心的效果,最终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转折阶段。
1.学会分析自我,找准定位。分析自我实际上就是一个加强自我认知的过程。大四学生之所以会对未来茫然无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自我的认知不清晰,不知道自己的优劣势所在,也就难以对自己的未来采取合理的规划。在此,笔者建议大学生可通过“SWOT自我分析法”来进行自我分析,此方法对于个人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中的规划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个人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其中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O、T则主要用来分析外部环境条件。总而言之,所谓SWOT分析,指的是在四个维度上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矩阵式交叉的分析,找出适合于自己的基本策略。
运用这种强大的分析工具,学生们便能清晰地了解自身的优劣势,更进一步了解和改进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劣势的分析,扬长避短,抓住机会,应对挑战,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及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运用SWOT分析法提前做好自我分析定位,可掌握个人的竞争态势,寻求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机会。哪怕未来从事的是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也因自我定位明确,职业发展规划清晰而无畏挑战。
2.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力日趋激烈,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标准不仅只局限于学历及工作经验,个人的自身综合能力也是求职成功的重要砝码。构成大学生综合能力的要素包括:独立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组织与策划能力、心理素质、表达能力、自我推销能力、创新能力等。上述8大能力在大四期间,应成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大四学生必须清晰认识到,光有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乐观的心态是远达不到职场的用人标准,必须从自身的综合能力上进行严格培养,并上升到一定的水准,才能提升就业能力,迈过就业困难这座大山。
3.坚持体育锻炼,培养阳光心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完成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健康的身体。在大四期间,大学生由于承受了巨大的思想压力,生活抑郁,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在此阶段,为了能够以乐观心态面对职场挑战、保证健康体魄,学生们应该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据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促使学生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其次,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因此,体育运动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
(三)践行。践行指的是实行、实践,另有履行自己的承诺,按既定计划实行的意思。此处所提到的践行,指的是大四毕业生应合理安排学习与实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行,再者是通过积极参与实习实践工作来提升自我就业的能力。
1.践行学习、工作计划。大四期间,学生除要应对学业外,还要应对实习工作或兼职工作。这是一个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过程,许多学生都因工作课业并重的繁忙产生了不适应的心态。此时大学生必须要了解到,在未来的职场工作中,一个人往往不只是专注于一件事,而是需要同时进行多项工作事宜。所以,在大四期间,应该尽早调整好心态,对工作与学习做出合理的计划安排,合理的工作学习安排能有效缓解不适心态。做出计划后,要严格督促自己完成,要从社会人的角度来要求自己,完成所定计划,切勿拖延。
2.积累实践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度大与自身的工作经验匮乏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前三年由于学业繁重,大多数学生无法兼职工作。大四期间,随着课程量的减少,大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多参与实践工作,积累经验。在实践工作当中,学生将能挖掘自身潜能,改善缺点,为未来的职场生活做好充足准备。与此同时,所积累的实践经验,也是降低就业难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霞.浅谈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2).
[2]王国维,叶玉平.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及要求[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2).
[3]田永坡.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对策选择[J].湖南社会科学,2009,(3).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论文;多层类;论文定位;项目管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7-0001-04
20世纪90年代末,为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我们国家做出了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为此,整个高等教育规模增长幅度非常显著,并实现了从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大学毕业论文作为衡量高等院校教学水平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近些年来其总体质量水平呈现出下滑趋势,这对于高校、学生和社会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1]。
毕业论文是我国高等院校实现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目标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在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全面素质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毕业论文属于一项涵盖学校教学管理的定位、目标、机制与实践,大学生多层次文化素质、个体化需求与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内外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性教学管理工作。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水平,应从系统的角度全面认识和考虑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层次化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化和多元化”需求、指导教师学术水平差异化与责权利险不统一、学校毕业论文定位导向与传统管理机制的不合时宜性等重要内容与影响因素,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优化建立以大学生为中心的多层次类别毕业论文教学定位与导向、基于责权利险一致性的毕业论文项目管理路径法,为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水平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教学管理新思路和立体化解决方案。此方法对发展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部先后多次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等教学管理都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2]。然而,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现状仍令人担忧,其主要表现在形式重于实质、研究水平低、选题陈旧不当、内容抄袭拼凑、写作表达水平低、论文文本不规范、文献格式混乱等众多方面[3-6]。针对这些各种类型问题,研究分析其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方案才是解决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研究学者主要从学生、导师和学校等不同维度给出了科研能力差、学生就业压力大、实验设备不足、重视度不够等大学生个人素质因素[7],指导能力有限和责任心不强等导师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合理的论文教学定位、论文管理流于形式等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8]。为此,表1详细列出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为了有效改善和解决我国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低劣问题的关键在于,应以系统视角来全面认识和综合分析外部社会环境下招聘单位对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考察需求、学校对学位论文定位与质量评价管理、导师在学位论文创新性等方面的指导过程与绩效考核、大学生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与责任态度等众多方面因素,采取因时制宜、因人施教的原则,建设选取一套以大学生为中心、以导师为主导的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分类定位与项目管理路径方法,充分发挥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等不同维度上各种影响因素的积极叠加效应。
二、多层次类别的毕业论文教学定位与导向
毕业论文属于科研学术论文,为此在评价标准中常常列有“创新性强或理论前瞻性好、新颖的求解思路、有应用价值、有硬件实验验证”等关键指标。然而,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传统精英教育转入为大众化教育的大背景下,仍Υ笱П究粕毕业论文这种高度的质量标准要求是不切合实际的、行不通的。此外,不同科研素质水平的指导导师在这些模糊的、空泛的大学生毕业论文指标标准的理解和把控上也具有相当的差异化和争议性。
关键词: 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指导作用 质量
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能集中反映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理论水平的高低,更是对各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客观的检验。近年来,由于高等院校的扩招,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资源日趋紧张,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在教师和学生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现象[1,2]。如一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过多、选题不当、一题多人等,致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院、系革新现有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机制,完善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对指导教师诸如资格、权责、考评、奖惩及培训提高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细化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撰写要求、书面格式、毕业论文撰写过程的管理及检查监督、答辩和成绩评定等环节的规范,从而使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有章可循,使教师明确职责,使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和管理具有可操作性。
指导教师具体承担着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授业解惑”之重任,毋庸置疑,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度重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善于挖掘指导教师的潜能,有效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意识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高的前提在于认识观念的提高。认识的提高,不仅仅对大学生而言,对指导教师亦如此。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不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而且是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培养阶段,是所学知识深化和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它不仅担负着向大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术,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文献综述能力、实验(设计)及计算能力、外文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任务,而且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工作作风和综合素质。对此必须有充分认识。认识的提高要体现在责任意识的强化,要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放在与课堂教学的同等甚至更高的高度,要把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作为自己的职责,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切实履行指导职责。
二、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涉及知识面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指导教师要求比较高。指导教师不仅应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要提高指导能力,首先,要加强实践性环节的锻炼,要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实习、参与工程项目设计等方式和途径,深入生产和工程实际,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为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积累丰富而有益的经验。再次,要加强学习,积极关注相关学科最新科研动态和学术成果,开阔眼界,使指导工作有一定的高度。最后,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汲取别人的好经验、好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指导效果。
三、严格要求,切实保证质量
做毕业论文(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走向社会开展调研,搜集有关材料,需要上图书馆、资料室查阅文献,需要进实验室、机房处理信息,时间跨度大,活动地点变化大,给指导教师的管理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做好管理工作,第一,要体现计划性。要对学生查阅文献、进实验室、撰写论文三个主要阶段的工作划定明确的时间表,并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都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使整个工作有章可循,思路明晰。第二,要检查落实。可以通过定期召开汇报会的形式,听取学生的进度汇报,辅以现场检查和指导,掌握每一个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进展情况。对进展不顺利的学生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对那些精力不集中,或是拖拖拉拉、敷衍了事的同学,要严肃给予批评,督促其迎头赶上。第三,按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模板严格要求,规范论文(设计)的撰写。要求论文(设计)理论分析透彻清楚,实验数据准确无误,插图规范清晰,文笔流畅,层次分明,图文并茂。
四、加强人格修养,做到教书育人
毕业论文(设计)也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在指导工作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品才学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要特别注意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要以自己高度的事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去感染和教育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综上所述,指导教师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要教师对毕业论文工作高度重视,正确选题、认真指导,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水平定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田春莲等.提高理科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与实践.高等理科教育,2011,(6):152-155.
段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你有了解过毕业论文吗?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大学生毕业生感谢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毕业生感谢信1感谢我的导师___ 教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我的小白老师,这篇论文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你的细心指导。而你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快的融入我们这个新的实验室
感谢我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四年里,我们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嘴,没有发生上大学前所担心的任何不开心的事情。只是今后大家就难得再聚在一起吃每年元旦那顿饭了吧,没关系,各奔前程,大家珍重。但愿远赴米国的C平平安安,留守复旦的D,EF快快乐乐,挥师北上的G顺顺利利,也愿离开我们寝室的HI开开心心。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我会记一辈子的。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大学生毕业生感谢信2本论文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法、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本人影响深远。不仅使本人树立了远大的学习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本人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本次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问题都得以解决。所以在此,再次对老师道一声:老师,谢谢您!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渐进,毕业论文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在此我向_学校_专业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三年的辛勤栽培,谢谢你们在教学的同时更多的是传授我们做人的道理,谢谢三年里面你们孜孜不倦的教诲!
三年寒窗,所收获的不仅仅是愈加丰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所培养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和广阔视野。很庆幸这三年来我遇到了如此多的良师益友,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热心的照顾,让我在一个充满温馨的环境中度过三年的大学生活。感恩之情难以用言语量度,谨以最朴实的话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不仅培养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的兴趣,让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使心灵有了虔敬的归依,而且也为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我一定会好好孝敬他们,报答他们!爸妈,我爱你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我少年时最喜欢的诗句。就用这话作为这篇论文的一个结尾,也是一段生活的结束。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少年时的梦想,永不放弃。
大学生毕业生感谢信3感谢上帝,让我可以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回顾两年多以来的硕士学习和科研工作,我在学业、科研和生活上得到了众多老师、同学和朋友们的热心帮助和有力支持。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我诚挚的谢意!
首先,今日论文的完稿,多承蒙我导师杨_副教授和张_老师的悉心指导,两位老师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同时在科研上给了我大量的、极其有益的建议和具体的指导,并在论文的撰写和审稿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此外,杨老师还在生活和思想上关心我、照顾我。在此,我再次表示万分的感谢!
其次,非常感谢实验室的……硕士的帮助,对我的学习和科研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在我的科研工作和论文撰写中,他们都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再次,特别谢谢我的一群同学和朋友+,一起生活和工作学习的美好时光里,你们给予我的真诚的鼓励和无私的帮助是终生难忘的。
大学生毕业生感谢信4行文至此,我的这篇论文已接近尾声;岁月如梭,我的研究生时光也即将敲响结束的钟声。当我以虔诚而又期待的心情踏入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求学时,我深知在这里的学习将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不仅仅是我专业学习的一次提高和飞跃,更是我心性提升的重要历程。
我的论文在选题、立论、定稿的每个环节都倾注了田海舰教授的心血,导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独到的创新思维使我深受启迪和教诲。导师殷切的关怀、淳淳的教诲和时时的鞭策,给予我论文的完成已莫大的帮助,我对恩师的敬仰与爱慕、尊重与感激终身永在。同时我还要感激黄云明教授、辛丽丽教授、吴书元教授、杨峻岭教授,是您们给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跟您们的学习无论是在专业知识上还是生活中都使我终身受益。
同时我还有感谢给予我帮助和关怀的伦理学兄弟姐妹们,两年来,我们朝夕相处,共同进步,感谢你们给予我的所有关心和帮助。同窗之谊,我将终身难忘。
最后我要特别的感谢一直在经济上支持我、精神上鼓励我的父母,他们是我人生路上最强大的后盾,在我面临人生选择的迷茫之际,为我排忧解难,他们是我生活和学习的动力,我将会更加倍努力。
大学生毕业生感谢信5当我的毕业论文完成时,要感谢的人实在很多。
首先,我要感谢冯诺依曼先生。正是他发明了电脑,才使我等鸟枪换大炮,从简单的剪报加摘抄进化成复制加粘贴。大大提高了论文速度,在此代表千万学子表示感谢。
其次,更要感谢比尔盖茨先生,他研制的windows进一步节约了我们的时间,通过互联网,我们能轻轻敲下键盘就能搜索到大量的资料。从此再也不要去图书馆漫山遍野的浪费时间了。当然,顺便感谢百度和google公司。正是由于他们强大的搜索功能才能寻找到那么多资料。
另外,当然不能忘记免费提供论文的小网站,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论文蓝本,坚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保证贫穷的我们也能及时共享资源。相比之下,那些收费的站应该放下架子,端正服务态度,变收费为免费,向免费网站学习!大家共同发扬精神共同分享资源,共建和谐社会!
最不能忘记的是我亲爱的导师。他放下神圣的师尊,象朋友一样与我们亲切探讨论文,纠正论文错误,指导我如何嫁接整合抄来的资料,使我的论文如何不被查出有剽窃现象。在此我深深鞠躬。
当然还有论文的答辩老师。他们和蔼可亲,关心学生,答辩会上善解人意,只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你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吗?我说:知道然后我就顺利通过了答辩。当我拿到学位的时候,老师的音容笑貌始终浮现在我眼前,我想大声的呼喊:啊!老师,我爱你们!
一次次徘徊,一次次绝望。同学们都给我了巨大的鼓励!论文完成过程中,同学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分享资源,探讨论文,空前团结,及时避免了论文内容的撞车。每当我对抄袭内容太多而受良心谴责的时候,同学们总会及时出现在我面前安慰我:天下文章一大抄,不抄白不抄,于是,我重新调整心情抄袭,连最后一点剽窃羞耻心都去见了上帝。
当然,要感谢的人还有很多,比如网吧的老板,送蛋炒饭的小姑娘。
离开学校完成论文,是一个终点,又是另外一个起点!喝水不忘挖井人,我将铭记大家对我的帮助,以后更好的为人民为社会服务!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大学三年学习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父母、亲人们,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大学三年学习的默默支持;感谢我的母校xxxx给了我在大学三年深造的机会,让我能继续学习和提高;感谢xxxx的老师和同学们三年来的关心和鼓励。老师们课堂上的激情洋溢,课堂下的谆谆教诲;同学们在学习中的认真热情,生活上的热心主动,所有这些都让我的三年充满了感动。这次毕业论文设计我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其中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黄志敏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每次遇到难题,我最先做的就是向黄老师寻求帮助,而黄老师每次不管忙或闲,总会抽空来找我面谈,然后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黄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中期论文的修改,后期论文格式调整等各个环节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这几个月以来,黄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黄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同时,本篇毕业论文的写作也得到了韦芳、谭冬柳等同学的热情帮助。感谢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和我密切合作的同学,和曾经在各个方面给予过我帮助的伙伴们,在此,我再一次真诚地向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
感谢培养教育我的xx学校,xx浓厚的学术氛围,舒适的学习环境我将终生难忘!祝母校蒸蒸日上,永创辉煌!祝校长财源滚滚,仕途顺利!感谢对我倾囊赐教、鞭策鼓励的xx大学x系诸位师长,诸位恩师的谆谆训诲我将铭记在心。祝恩师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感谢论文中引文的原作者,他们都是法学界的名师大家,大师风范,高山仰止。祝他们寿域无疆,德业永辉!感谢同窗好友xxx、xxx、xx、xx、xxx以及更多我无法逐一列出名字的朋友,他们和我共同度过了四年美好难忘的大学时光,我非常珍视和他们的友谊!祝他们前程似锦,事业有成!家有娇妻,外有二房!最最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他们给予了我最无私的爱,为我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许多,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惟愿他们健康长寿!感谢我的牌友孙xx、杨xx、杨xx、王xx、赵xx,他们和我一起度过了大四无聊的时光,让我在写作之余能有很好的休闲活动。祝他们以后多培养牌坛新秀!感谢我的烟友姜x、丁x、冯xx、田xx。在我没烟抽的时候他们总能毫无吝惜的将自己的烟分给我抽,尤其是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我废寝忘食,足不出户,烟抽的很快,他们给予我很大帮助,燃上一支烟,文思如泉涌,快乐似神仙!祝他们永远都有好烟抽!最后要感谢我自己,没有自己的努力,本文是无论如何业完不成的!感谢我以最大的毅力完成了四年大学学习,在这个环境里我能洁身自爱,出淤泥而不染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真的是很不容易!祝自己身体健康,权财两旺!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老师。她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三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活。
本论文是在导师詹怀宇教授和付时雨研究员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感谢岳保珍高工、张曾教授、李兵云老师、何婉芬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重点实验室的……等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福建农林大学谢拥群教授、陈礼辉教授、黄六莲高工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是没有办法完成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同窗之间的友谊永远长存。
2)我毕业论文的致谢致谢: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3)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xx老师的悉心指导。陆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陆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陆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谢xx老师、xx老师、xx老师、xx老师等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南京晓庄学院xx院长、科学教育系xx主任、xx书记、xx老师、xx老师等老师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谨向各位同仁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忱。感谢我的同学xx、xx、xx、xx三年来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最后,向我的父亲、母亲、爱人、女儿致谢,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4)在论文完成之际,我的心情万分激动。从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到论文的撰写编排整个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的热情帮助。我首先要感谢张玉清老师,是他将我领入了信息安全的大门,并对我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使我的研究工作有了目标和方向。在这近二年的时间里,他对我进行了悉心的指导和教育。,使我能够不断地学习提高,而且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也成为了本论文的主要素材。同时,张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令我十分敬佩,是我以后学习和工作的榜样。还要再次感谢张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5)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临近,毕业论文的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说心里话,作为一个本科生,在最初试图以《周易》为题材进行研究时,还是颇有顾虑的,最大的难题在于自己对《周易》缺乏足够的了解,面对神秘瑰丽的古代典籍茫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几经酝酿思索,最后在文学院不少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最终确定对《周易》的人生哲学进行尝试性的分析研究,由此才展开此论文的撰写工作。
【关键词】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建议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毕业生本人的切身利益,而且还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这一问题需要引起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的高度重视。
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2009年,我们国家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更是首次突破了600万, 2013年接近700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放缓和国际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然而,对于法学专业大学生来说,就业情况更为糟糕。《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数据显示,连续三年,法学专业成为“红牌专业”,2012年就业率87.2%,排名倒数第一。这就意味着,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较低,失业量较大,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
河北省也是人才大省,2013年有35.5万大学生毕业,毕业形势不容乐观。旨在了解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实际走访和师生深度访谈的形式,对河北省多所高校法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包括就业心态、就业途径、就业技能、就业取向、专业素质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课题组针对四所高等院校2012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下发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9份),并就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一、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分别从就业率、就业单位去向、就业区域、就业途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就业率
根据统计,到2012年低,2012届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88.5%,基本维持在全国平均水平上。由此可以看出,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二)就业单位去向
根据统计,进入国家机关工作的15人,占8%。进入事业单位工作的35人,占19%;进入国有企业工作的16人,占8%;进入私营企业的41人,占22%;进入律师事务所工作的18人,占10%,个人创业的有18人,占10%,考研的有32人,占20%,从事其他职业的14人,占有7%。调查数据显示,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单位呈现出多样化、分散型的特点,其中,考研和进入公司就职的较多,比例占50%。但是,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就业比较困难,学生不得不扩大范围,放弃本专业方向,进入就业门槛较低、要求不高的公司。
(三)就业单位地域分布情况
据统计,工作单位在大城市的有53人,占28%;在中小城市工作的有102人,占54%;回家乡工作的有22人,占12%;到偏远地区工作的有6人,占3%;到其他地区工作的有6人,占3%。数据显示,从就业区域来看,法学专业大学生在中小城市工作的居多,比例近五成多,其次是留在大城市工作的近三成。而回家乡和去偏远地区工作的人非常少,还不足两成。这一现象说明,大学生愿意去经济条件好,生活质量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主要是北京、天津、石家庄及省内的地级市,而不愿意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的偏远地区。
(四)就业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全面建立,我国大学生就业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开始全面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用人单位与大学生双向选择、大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就业途径呈现出多元化、多渠道的特点。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和人际关系资源,来谋取就业机会。就业途径包括参加公务员考试、招聘会,考取研究生,学校推荐,通过网络自己投简历,利用亲戚朋友关系等等。
二、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趋向之解读
(一)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
在以市场为导向,大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下,毕业生加强“修炼内功”成为必然趋势。专业、学历和社会实践经历成为求职中最重要的因素, 而大学生自身全面素质的高低越来越成为人才市场上获胜的决定性因素。
在回答“哪些问题将成为您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时,大约60%的同学选择了综合实力(包括社会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及专业素质等),20%的同学选择了知识储备,10%的同学选择了社会关系。这一择业态度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符合未来国际趋势。可见,自身的综合素质是人才竞争的关键,人才的竞争就是个人的综合实力的竞争。
(二)理想职业规划
据调查,在我国最受欢迎的职业是公务员(包括检察官、法官)律师、高校教师等等。由此可见,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福利待遇的职位受到人们的青睐,公务员和通过继续深造成为科研人员成为大学生的首选目标。
公务员成为我校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职业。在问卷调查中,有两道题就能够证明这一观点。1:大学毕业,您打算如何就业?65%的同学选择考取公务员,15%的同学选择考研究生,12%的同学愿意通过亲缘关系进入国企或公司,7%的同学愿意应聘私营企业。2:如果您毕业时没有考上公务员,您会怎样?67%的同学选择继续考公务员,30%的同学选择考研究生,而只有3%的同学选择自主创业。
(三)就业薪酬期望值
问卷结果显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选择岗位时,约有40%的人会首先考虑工资待遇问题。关于薪酬的数额,不同学生的期望值是不同的。在回答“您心中理想的工资待遇”时,有18%的同学选择2000-3000元,有45%的同学选择3000-4000元,37%的同学选择5000元以上。可以看出,现在的毕业生对职位薪酬的期望值还是比较高的。
(四)就业区域的意愿选择
在被调查的四所院校,其学生主要来自于本省境内。调查结果显示,在就业时,大概30%的学生会优先考虑地域问题。
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大学生更倾向于到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福利待遇好、发展潜力大的东部沿海地区就业(尤其是大城市),而不愿意到经济落后、环境较差的中西部地区工作。
三、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之不足
近几年,面临全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很低,法学专业成为“红牌”专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下面仅从学生和学校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
(一)学生方面
1、就业倾向单一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工作单位就是国家机关单位,成为法官、检察官,而现实情况是,每年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不断增加,招考岗位数量日趋减少,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有的岗位录取比例达到几千比一的程度。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愈发明显。受就业倾向单一化思想的影响,大部分的法学专业毕业生都梦想成为法官、检察官,进入公务员队伍,而较少考虑其他的就业岗位和就业途径。而最后,学生去企业或其他单位,都是无奈之举和权宜之计。
2、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现今,不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甚至是一些企业团体及高校都提供了很多创业机会和平台。一方面,国家、社会鼓励创业,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而另一方面有很多毕业生瞻前顾后,担心失败,认为自己缺乏经验、资金和社会资源。因此,很多学生都希望进入机关单位工作,抱着“铁饭碗”,谋取一份稳定的工作。问题症结之所在,并不是法学专业学生没有创新能力,而是受过时观念束缚,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坚韧的创新意识。
3、实践能力不强。由于受就业观的影响,为了成为法官和检察官,为了通过公务员考试,学生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上,而忽视了自己司法实务知识的增长、司法实践能力的提高。受这一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从大三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和司法考试,而忽视了参加社会实践,接触司法实务部门。尤其是到了大四阶段,学生为了准备公务员考试,不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造成了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下滑、时间过长、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甚至有的学生因为毕业论文不合格而影响到毕业。
(二)学校方面
1.缺乏指导学生就业的意识。部分院校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够重视,认为学生就业是学生自己的事,和学校自身没有关系。在课程设置上,更没有开设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
2.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学校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没有真正融入到市场经济中去。虽然我国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但是,很多高校仍停留在过去的象牙塔内,没有考虑市场经济和实践对人才的需求,而只是闭门造车培养自己的学生,这就造成培养的学生与司法实务部门脱节的问题。
3.师资力量不强。法学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学科,需要高度专业化的人才培养。随着国家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很多高校也纷纷建立自己的法学专业。几乎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法学院(系),这就导致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强。
四、提高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水平的几点建议
影响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多面而复杂的,既有来自国家和社会的宏观因素,又有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微观因素。为了使大学生成功就业,需要国家、社会、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面仅仅从大学生个人和学校的角度出发,谈几点建议。
(一)法学专业学生自身方面
1.理性面对,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要理性、冷静的看待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难,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对和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和时代性。在我国,造成就业难的原因是客观的、多方面的,受国家体制、政策方面的影响,更是国家进行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产物。大学生不要惊慌和胆怯,要用理性、积极的心态去坦然面对。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择业观。公务员虽是现在比较理想的一种职位,但不是唯一的就业选择。法律行业是一个门槛高、口径宽的领域,除了做法官、检察官、律师之外,我们学生还有更多选择,可以从事公共治理、社会工作、经济管理以及自己创业等等。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首要问题。我们大学生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把基础功打扎实,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才有机会和能力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避免一门心思去准备公务员的考试,而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提高司法实践能力,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校方面
学校要转变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人才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学校就需要转变过去的老观念,要着眼于市场需求,设置相关的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实践课程,传授市场急需的专业知识,培养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法学专业大学生。
学校要为学生开设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通过开设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老师应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择业观念,倡导“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个人价值”的理念,制定客观、实际、理性的职业规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家华,吴庆.2000 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J].青年研究.2001(3):26-31.
[2]张文海,牧小霞.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状况与趋向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88-91.
[3]李发军,张宏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7):55-60.
作者简介
张庆林(1980―),男(汉族),河北衡水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博士生,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民法、婚姻家庭法研究。
栗军(1983-),男(汉族),河北衡水人,衡水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相关问题研究。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rising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improvement of employers' employment standards, the pressure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increasing. If universities were regarded as factories, then only improving increasingly its product quality to meet market demand and make products satisfy markets, can universities promote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asons of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this paper found out problems in personnel train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 forward practical ways and mea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from three aspects: professional setting, teaching arrangements and career guidance.
关键词: 高校;就业指导;途径和方法
Key words: university; employment guidance; ways and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280-02
0引言
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15%,自此以后,中国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大众化教育”取代“精英教育”,并由此带来了高校毕业生逐渐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局面。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无疑使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2008、2009年大学生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2007年的水平,仅为68%,而在这一数字背后的,是毕业生待就业人数的增长,2007年毕业生待业人数为173万,而2008年毕业生待业人数为196万。温总理曾经指出,我国一年安排的新就业职工最多也就是1100万到1200万,通常在900万,而2010年仅应届大学生毕业人数就高达630万,加上过去待就业的大学生,各高校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然而,造成就业难的原因除了大学毕业生规模庞大外,还有来自社会的需求结构与大学教育的供给结构之间的矛盾。本文从社会环境变化导致的需求改变以及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探讨就业难的原因,并找出高校提高就业质量的途径。
1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1 社会环境变化导致的就业环境改变
1.1.1 金融危机导致的需求改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经济增长放缓,2009年中国GDP同比增长8.7%,比2008年降低0.9个百分点。经济增速的下降,必然会使就业岗位大量减少,受经济冲击最明显的,是规模比较小,受出口影响大,抗经济波动能力较差的民营企业,然而,民营企业却是吸收毕业生的大户,2007年我国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因此,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不言而喻。不仅如此,甚至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行业也削减用人计划,如汽车、房地产、制造等行业的招聘需求比往年下降六成以上。
金融危机不仅导致企业削减招聘规模,也使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竞争更为严酷。一方面,金融危机在西方国家的爆发,使得许多原计划在国外就业的留学生被迫回国,使得国内大学毕业生必须与“海归”竞争,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也使得一些往年毕业生甚至中高层管理者被迫再就业,与这些经验丰富的再就业人群相比,应届毕业生的竞争力再度削弱。
1.1.2 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需求结构改变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必然。近年来,我国政府致力于根据我国国情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第一产业,升级第二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农业从业人员的不断减少,工业产业升级使许多大型国企不断整合,并进行技术升级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这些调整必然改变人才需求结构,甚至由于部分企业的倒闭将减少人才需求,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人才需求偏向服务消费类专业,如物流、旅游、餐饮等。然而高校专业设置的趋同,专科院校向本科院校趋同等问题,使得高校的人才供给单一,无法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多样化的人才需求结构。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造成的过剩农业人口进入城市、大规模下岗人群再就业的问题,更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1.2 落后的高校教育导致的供给错位
1.2.1 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轨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主要问题在于无法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如果将高校视作生产人才的工厂的话,那么,这座人才工厂的最大问题就是产销不对路。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许多学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主要考察的不是市场,而是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专业因师而设,并非因市场而设。另一方面,盲目增加一些培养成本低的所谓的热门专业,如经济、会计、计算机、新闻等等,学校盲目求大求全。正是由于各大学盲目上专业,使得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供给过剩,人为地导致这些所谓“热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2007-2009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有8个: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而这些正是那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几乎在中国的任何一所高校里都找到这些专业。这种专业设置的失衡,其结果是“热门”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及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1.2.2 课程设置对实践内容重视不足如果说专业设置是解决高校如何适应市场职业需求的大方向,那么课程设置则解决的是岗位胜任问题。然而,在课程设置上,许多高校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重视不够,使许多学生参加工作后的实践操作能力差,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在实际中应用。在课程设置上,国外的教育理念颇值得我们借鉴,他们把实验教学、课堂教学、毕业论文(设计)视为高校的“三鼎足”,实践课程的比重大,为此,国外大学生往往动手能力、主动思考能力都比较强,就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独当一面。而我国由于高校在课程设置上的偏颇,大学毕业生缺乏动手能力,无法满足企业需要,使得最近频频出现“技校生就业好过大学生”的消息,暴露出华而不实的高等教育所存在的致命缺陷。
1.2.3 就业指导滞后,内容单一我国大部分高校对在校生就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不足,53.9%的院校到大四才进行就业指导,仅16.6%的高校是从大一就进行就业指导的。如此滞后的就业指导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有调查显示,71.1%的学生希望在大三前开始就业指导。高校对就业指导的不重视问题,不仅仅表现在开课时间晚,同时还存在课程内容单一与师资专业性差的问题。从课程内容上看,可以表现为“四多四少”,即就业信息提供得多,就业观念教育讲得少;如何择业说的多,敬业精神宣传少;讲如何找到满意工作的多,讲找不到满意工作怎么办的少;目标对准就业率的多,认真改革教学内容的少。从师资配备来看,大多数就业指导老师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大多由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兼任,这些老师由于自身工作的繁忙以及本身专业的限制,往往无法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良好指导。
2加强就业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2.1 建立预警机制,专业设置要有前瞻性专业是高校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接轨的关键,因此,专业的设置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应当注意今年设置的专业,招进的学生是为了满足四年以后社会的需要,因此,高校应对四年以后的社会需求进行预测。这要求高校建立社会需求预警机制,结合国家产业政策与科技发展方向,从而对未来的社会需求进行预测。如:国务院总理在今年9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会议指出: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需求大量这些方面的人才。为此,高校应有前瞻性,对社会和企业将来需要而本校尚未设立而又有条件设立的专业,应及时设立,并考虑本校的优势,形成本校的专业特色,以在将来的竞争中获胜,但应注意避免对热门专业盲目追崇,不考虑未来趋势与本校实际的做法。同时,对已经过时的专业应及时停办,并将已招学生及时调整到其他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只有专业设置适应市场的需求,及时对市场动向进行分析,及时有效的对专业结构进行调节,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实际需要之间的零距离对接,将教育资源达到最合理的配置,才能培养出与社会需要相匹配的人才。
2.2 教学安排重视实践,学年考核设置胜任力指标每年高校毕业生数以百万计,庞大的毕业生群体为企业提供了广大的选择空间,使得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历,更要求能力,需要高校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并创造效益。因此,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实现从学校走向岗位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是课程设置上重视实践,扩大实践课程比例,增加实验操作课程,提高实验课程学分,鼓励学生尽早参与科研课题,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与重视实践课程相适应的,是高校教师能力的增强。过去高校教师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因此,高校应对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实践能力进行考核。第二,将社会实践内容落到实处。高校一直以来都有社会实践的考核内容,但流于形式,往往是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在社会实践表上盖上公章便算是完成了社会实践内容。为了落实这一环节,应当由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与社会实践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建立联系,通过学校与单位的直接联系,获取学生的实践情况,并将反馈情况纳入实践能力考核中,才能杜绝社会实践弄虚作假的现象。同时,高校应加强与用人企业的联系,为无法自行解决社会实践机会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第三,重视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大学阶段综合水平和能力的体现,也是锻炼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大多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的要求比较低,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毕业论文只要凑够字数就能毕业。因此,高校应当增加毕业答辩难度,同时,增加毕业设计的中期考察次数,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为了适应企业对毕业生岗位胜任能力的要求,高校除了要求学生修满学分外,还应在每学年的综合考评中增加胜任能力考核指标。由于胜任素质主要包括认知、行动、人际、态度四大方面,因此,胜任能力指标主要包括理论学习成绩、实验科研成绩、社会实践成绩以及就业指导课程成绩四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合格人才。
2.3 实现就业指导课程系统化、全程化和专业化如果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时解决大学生在就业中的硬实力,那么,职业指导课程则提升的是大学生的软实力,就业指导除了帮助学生获取就业的信息外,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就业心理,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大老师与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将其作为公共必选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从开课时间看,应尽量提前,并持续开设,根据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辅导内容。其次,就课程内容而言,应不断拓宽,不仅包括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求职技巧,还应包括就业心理、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等等。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大多为90后,从小物质条件优越,既给了他们较好的教育背景,也给了他们骄纵的性格,因此,在职业指导的内容上,应特别突出敬业精神的培养。为了给学生提供系统的职业指导,师资配备必须到位,为了提高师资力量,学校应为现有的兼职老师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并要求其获得专业上岗证书,另一方面,不断引进拥有前沿知识的老师或者职场经验丰富的人士、甚至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兼职老师,以其亲身经历现身说法。
除了传统的就业渠道,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好途径。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和社会结构不断变化为企业创造了无限商机,同时也为发现商机的人提供成为企业家的机会。大学生不仅拥有专业知识,同时,头脑灵活,视野宽阔,接触新鲜事物多,往往有较多的奇思妙想,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切实可行。此外,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中,应增加创业指导内容,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掌握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随时为其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开办创业专题讲座,帮助大学生形成创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了解创业的基本步骤和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刘伟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中长期因素分析及思考[J].就业指导,2010,(7).
[2]茶金学,游艺.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J].教育与职业,2010,(3).
何为“TRIZ”
TRIZ是什么?它是俄文缩写转换为拉丁文字,其意义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也有中国专家给它取了一个中国化的名字叫“萃智”理论。
“举个例子,要让干果、种子的外壳和果实分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专家对许多物理现象和发明专利进行研究后发现,通过缓慢加压(大气压)然后瞬间减压,就可以使紧贴在一起的物理性状不同的物质分离开。掌握了这个规律,许多问题就触类旁通了。TRIZ就是这样一门研究发明创造背后的规律、培养创新思维的理论。”创造学专家张武城教授说。
据介绍,TRIZ理论是前苏联学者阿奇舒勒历经50多年,对数以百万计的专利文献加以整理、归纳、提炼和重组,建立起的一整套实用的理论方法体系。
在前苏联,以TRIZ为核心的创新方法学的教育非常普及,TRIZ是理工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
目前美国、韩国、日本和北欧及西欧一些国家,不仅在高校开设TRIZ相关课程,还面向不同年龄青少年开展相关创新教育。
在我国,以TRIZ理论为基础的创新教育刚刚起步。高校开展的TRIZ理论教育培训,都选择了与目前市场上唯一的专业咨询服务机构---亿维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该公司创新产品业务部总经理林岳,就是中国第一位专门研究TRIZ理论的博士。
创新理论应用成效明显
“TRIZ是解决发明创新问题最有力的理论工具,而CAI(计算机辅助创新)是解决发明创新问题最有力的信息化工具,二者的结合解决了无数的工程难题,也为高校创新教育提供了现实路径。”林岳说。
目前国内已经有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30多所高校与安世亚太公司合作,引人TRIZ和CAI开展创新教育。目前,我国高校中开展的TRIZ理论相关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开设选修课或与高校开设的设计类课程相结合,选修课一般32个学时,学生修完可获得2-3个学分;另一种形式是以TRIZ理论为指导,结合CAI,辅助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或辅助有课题的在校师生进行创新设计。
TRIZ作为一种舶来品,能否与中国教育顺利嫁接?林岳介绍说,前苏联国家的TRIZ教育重在数理分析,而中国高校在开展TRIZ培训时,弱化推理而强调兴趣引导,注重生活案例和工业案例分析。
在开设TRIZ课程或进行毕业设计时,教师要求学生提交具体问题,在学习期间运用TRIZ理论获得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发,一大批成果脱颖而出。2007年4月,北京联合大学在毕业设计中引入CAI高校解决方案,学生全部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其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刘峰完成的“手机电池弹片塑料热熔焊接机设计”目前正在申请专利;天津工业大学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创造学课程中开展创新能力拓展培训,20余名大学生在校期间就申请了专利;东北林业大学31名博士、教授在TRIZ师资培训的过程中,申请了两项专利。
与此同时,一大批接受TRIZ培训的学生在全国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奖。
创新教育需进一步拓展范围
创新理论教育要想在高校中产生更大影响,尚需进一步拓展范围。在日前举办的一场创新教育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TRIZ理论培训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是一种思想武器和“方法论”,不仅仅适合理工科学生,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据了解,复旦大学正计划将TRIZ理论引入艺术人才的培养领域。
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宗旨的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加强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在一次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议上,70多所高职院校的领导表示希望引人TRIZ理论培训。将创新理论教育与高职的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且头脑思维灵活,富有创意。
1952年,张运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医生家庭。1970年中学毕业后,他被招进一家工厂当钳工,对机械制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学好机械制图这个难题,张运白天干活,晚上苦读,一年多后就能独自完成从设计、制图、描图、校对到审核好几道工序。
从初级钳工到高级学者
1973年,渴望到工科院校深造的张运参加了大学考试,然而却被来自山东医学院的招生老师一厢情愿地领进了医学院的大门。虽然步入医学殿堂,但张运始终割舍不下他的“工科情结”:上人体解剖课,他会想起组装的机器零件;看到四肢骨骼,他会想起机床的曲轴……他那藏在近视镜片后的明澈的眸子,总是在不停地搜索,寻找“工学”与“医学”的结合点。
张运大概永远也不会忘记大学二年级的那堂生理学课。就在那堂课上,他第一次听到人体中有“电”,生物电。“这不就是我要找的东西吗?”生物电激发了张运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由此他又认识了人体与电的的结合物――心电图,并把能够找到的各种有关心电图的书籍全都买了下来。他像一只在沙漠中突然看到绿洲的羔羊,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营养。他立志要在当时被称为“为医治资产阶级老爷病服务”的心电图学领域,拓出一块属于自己的绿洲。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要想掌握本专业最新、最有价值的东西,必须要阅读大量的外文尤其是英语医学杂志、专著。当时大学里也有英语课,但教材只有薄薄的两册,而且都是最初级的内容。为了能系统地学习英语,张运悄悄找到了刚从“牛棚”里解放出来的英语教授胡玫。二人达成君子协议,胡教授偷偷地教,张运偷偷地学。当时学校校址在泰安,周围是一片茂密的玉米地,是个“偷艺”的好地方。于是,每天早晨、中午,张运就钻进玉米地悄悄学英语。功夫不负苦心人,大学毕业的时候,张运的英语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毕业不久就翻译了10多万字的英文资料。事实证明,良好的英语水平为张运后来的学习和研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他如虎添翼。
神秘心脏的“追新人”
1976年大学毕业后,张运来到聊城新医医院。在这所专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医院里,张运有了用武之地,他急切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一天,医院收住了一位病情特殊的心脏病患者,心跳每分钟300多次,按常规治疗,病情反而加重,生命垂危。医院和聊城地区的著名心脏病专家来了,可面对这一罕见病例都束手无策。初出茅庐的张运根据自己学到的丰富的心电图学知识,断定这是一例罕见的心律失常,并提出了对症治疗的方案,结果很快见效,3天后病人就转危为安。
短短2年的临床工作让张运进一步认识到,医学界对心脏这个神秘的“机器”还知之甚少,破译心脏“密码”,道阻且长,但他要在这条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1978年,张运以优异的成绩考回山东医学院,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高德恩教授攻读心内科学。在老师的指点下,张运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涌现出一个个新的构想。他的毕业论文《联合负荷试验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探讨》,在国内首次证明了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时室壁运动异常早于心电图异常。从此,在张运研究神秘心脏的道路上,不断上演着新的追求、新的设想、新的论断、新的成果。
震动国际心脏病学界的“娃娃医生”
1983年,正当国际医学界对多普勒超声技术处于探索阶段的时候,张运被国家教育部选送到多普勒超声新技术的发源地――挪威去进修深造。那里的心脏病权威们根本瞧不起这个来自中国的只有31岁的医生,戏称他为“娃娃医生”,指派一个护士带他。张运被激怒了,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中国人的能力。当时,利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二尖瓣口血流量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尚未解决的难题,张运盯上了它。当他提出要进行这个课题研究时,导师大为震惊,因为这不仅需要丰富的心脏病学知识,而且还要有深厚的数学和物理学功底。望着老师怀疑的目光,那股爱国情、自尊心、不服输的性格汇聚成的力量在全身涌动,张运暗下决心:我必须完成!
为了攻克这一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张运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去。经过反复的标本剖析、超声技术观察以及数学公式推算,他终于发现用“椭圆形模式”代替以往的“圆形模式”去计算二尖瓣口的血流量,得出的数据与临床的金标准――心导管法测试的数据结构极为近似。不久,研究结果在欧洲最权威的《英国心脏杂志》全文发表。
这一惊人的发现立刻震动了挪威甚至国际心脏病学界,专家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了,主动提出让他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凭着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到1985年8月,他已在国际著名专业杂志上发表十几篇论文,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利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多种瓣膜性心脏病进行定量诊断的一系列新概念、新方法、新公式,受到国际心脏病学界的高度评价。1985年12月,张运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成为挪威历史上用2年时间完成5年博士研究工作的第一人。
造福中国心脏病患者的“带头人”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诊断心脏病需要把一根导管插到患者心脏里,那时候“插管子”的技术不好,时常会出现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死亡,随着多普勒技术的应用,几分钟时间就可以给患者作出多方面诊断,很简单,而且完全没有损伤,再也不用插管子了”, 张运说,“我的科学研究最终是为人民服务,要争取社会效益,最大幅度地减少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了造福中国的心脏病患者,张运1985年底回国后先后举办了多期“全国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学习班”。经过培训的医生,很快把这一新技术带向全国,使我国心脏病诊断技术迎来了一场根本性的变革。为使更多医生掌握这一技术,他还编写了65万字的专著《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学》,此书后来成为医生涉足这一领域的必读教材。
知道郭建梅源自她拍过的一支广告,里有这样一句话“公益律师这条路不好走”,但是这条不好走的路郭建梅已经走了近二十年。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北京众泽妇女法律中心,记者见到了郭建梅,堆满案卷的办公桌映衬着她消瘦的身躯。
大学毕业时,因为优秀的毕业论文,郭建梅被分配到了国家司法部工作。不管是后来在中国妇联法律顾问处,还是中国律师协会《中国律师》杂志社,“我都一直在体制内工作,并没有真正接触到律师的工作。”郭建梅告诉记者。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NGO论坛举行期间,作为采访记者的郭建梅被这次大会所吸引。郭建梅说:“她们所从事的工作,她们的激情飞扬都深深吸引了我。在这次大会上,我第一次听到了‘公益律师’这个名词。”
不久郭建梅便辞去了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了。这个挂靠在北京大学的研究中心成立之初仅有几个人,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研究中心引起了人们的热切关注。作为中国最早的NGO组织,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从成立之初到现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有代表性的案件郭建梅过很多,比如宋山木案、内蒙古出嫁女土地赔偿案。中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着,在这个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社会矛盾,农村妇女土地权问题是郭建梅现在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农民的土地被开发商、被政府收购了,农民应该得到补偿款,但是这个补偿款,往往就被村长或者村书记一个家族掌控着,一些村民得不到这个补偿款,特别是农村的出嫁女和离婚女,这是我们现在了解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妇女权益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但很多时候“这些法律往往都是‘睡美人’”。
由于在工作中要面对形形苦难的女人,郭建梅说她们这些公益律师每天接触大量社会的阴暗面、承载人心负面信息的倾倒。在案件的过程中,郭建梅遭受了周围人的不理解,经过摸索,郭建梅和她的团队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如果总是个案,“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个钉”,她们开始选择接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案子,希望通过案子推动立法,惠及更大的人群。郭建梅说:“我们选择案子有这样几个标准,首先是当事人特别贫困的;然后这个案子要具有代表性,或者是有倡导研究的意义。”
郭建梅和她的团队在贫弱群体的巨大需求和政府法律援助资源不足的状况下,探索的民间法律援助模式成为政府法律援助的有益补充,以“励行法律援助,维护妇女权益,推动性别平等为目标,公平和正义成为奉行的理念和理想”,为妇女提供免费法律咨询7万多人次,案件近3000件,承办有关妇女权益的各类培训及研讨会80多场次,提交法律法规专家意见稿70多件,出版专业书籍13部,发表文章200余篇,让近10万权益受侵害的妇女争取到了应有的权利。
就在郭建梅和她的团队将公益律师这份工作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一纸令下,郭建梅苦心经营了15年的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被撤销了。
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被撤销不久,郭建梅独立注册了北京众泽妇女法律中心,同时成立了北京市千千律师事务所。“实际上现在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还是我们原来的团队在开展工作。千千律师事务所只是一个律师事务所,它不是NGO的角度。所以我们觉得能够成立众泽妇女法律中心,是从NGO的角度,也就是从民间,非政府的角度去探索一条路径和模式,在中国开展妇女法律援助工作,开展公益法的工作。同时将法律援助和公益诉讼的关注点扩大到残疾人、农民工、老年人等更广泛的弱势群体。”郭建梅说。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力 问卷 信效度
一、引言
现今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两难”,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这种就业结构性的矛盾,带来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适应性、就业能力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结在于就业力的缺失。回顾以往大学生就业力的相关文献,对就业力都没有一个统一明晰的定义。Harvey(2011)指出,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不同的内涵。但是无论哪种定义,学者大多赞同就业力指个人能受雇于组织、保有职位并获得职业发展所必须具有的职业能力(Knight & Yorke,2002;Boden&Nedeva,2010;Zhu,2009)。所以,研究大学生就业力影响因素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基础。从文献数量分析来看,我国就业力研究相关文献从2004年开始增多,2004年至今,理论研究有164篇,实证研究有32篇,其中以就业力影响因素为主题的仅为7篇,占论文总数量的3.3%,说明运用定量方法构建大学生就业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较少,而且未能明确阐述影响大学生就业力各因素的具体影响程度。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被试。从四所本科院校随机抽取部分2011届大学毕业生被试。共发放4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共计397份,问卷回收率达到88.2%,具体人口统计学指标见表1。
表1 被试的人口统计学指标
■
2.材料。本研究取样的一个基本方法学取向是事实驱动,大学生的就业力影响因素与时代特点、当下大学生能力特点等紧密相关。具备应聘工作经验并在同层次人群中取得相对较好工作岗位的学生更能反映影响因素。为此,我们通过开放式问卷、人物访谈、小型会议等形式邀请60位即将毕业并取得相对较好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进行开放式就业力影响因素设定。初始收集就业力因素109项,经过基本文字整理,及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理论分析和专家意见,确定整合就业力影响因素相关条目89项,例如:参加过挑战杯等科技竞赛、获得英语四六级等级证书等,结合测量基本人口统计学变量问题,形成正式施测问卷,总计问题数为110项。就业力影响因素测试问卷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记分,包括“极其重要”“比较重要”“ 一般重要”“较不重要”“极不重要”5个等级,条目采用正向叙述的时候,分别赋予5分、4分、3分、2分、1分。然后对毕业后工作半年的学生进行问卷施测。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MyCOS)指出毕业半年后的学生,其就业状况已经趋于稳定,且只有在工作几个月后才能评价各项能力在自己工作中的重要性和要求水平。
3.数据处理本研究将有效问卷随机分成均等的两份,其中一半做探索性因子分析,另外一半做验证性因子分析。采用SPSS13.0和AMOS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探索性因子分析。对199份初始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检验值为0.913,Bartlett球形检验值达到极其显著水平,说明进行因子分析是可行的。用主成分分析法(PC)和方差极大正交旋转(Varimax)求出最终的因子负荷矩阵,结合陡阶检验准则提取因子,抽取特征根大于1 的因子13个。旋转后的因子负荷情况见表2、表3。
表2 大学生就业力影响因素问卷的探索性
分析结果(一)
■
表3 大学生就业力影响因素问卷的探索性
分析结果(二)
■
注:因子负荷小于0.5的没有显示
由表2、表3可得知,该问卷经分析后,剔除了38个题项,一共得到51个题项,每个题项的因子负荷在0.525~0.823之间,总贡献率为65.883%。该问卷由13个因素构成,依据所包含项目的内容,分别命名为个人基本情况(S1)、就业基本素质(S2)、个人特质(S3)、个人特长(S4)、家庭状况(S5)、外语能力(S6)、实践能力(S7)、就业技能训练(S8)、就业期望(S9)、就业适应性(S10)、就业主动性(S11)、学习能力(S12)、学校因素(S13)13个因素。即就业力影响因素模型为S={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个人基本情况,就业基本素质,个人特质,个人特长,家庭状况,外语能力,实践能力,就业技能训练,就业期望,就业适应性,就业主动性,学习能力,学校因素}。
2.信度检验。本研究以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数)来鉴定大学生就业力影响因素问卷的信度。结果见表4。
表4 大学生就业力影响因素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
由表4可知,该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38,除了个人基本情况(S1)这个因子稍低外,其他因子均在0.7~0.9之间,表明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比较高,作为大学生就业力影响因素的测量工具是稳定可信的。
3.效度检验。(1)内容效度是(content validity)反映测量工具内容的范围、广度和丰富性的适切程度,可作为外在推论的主要依据(张厚粲,2005)。本问卷的大学生就业力的理论构想是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并结合人物访谈、开放式问卷结果的反映意见,使测试项目不局限于以往研究的内容,从而保证了问卷的项目能够反映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提高测试内容的准确性。而且问卷经过预测、修订,保证了本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2)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是指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测得一个抽象概念或特质的程度。近年来,学术界通常经过检查测量工具是否存在合理、稳定的因素结构来验证其结构效度。从表5可以看出,13个因素之间绝大部分相关在0.3~0.5左右,因素与总分之间相关在0.536~0.699之间,相关系数达显著性水平,且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明显低于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这表明本研究所编制的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3)验证性因素分析通过探索性因素得到的大学生就业力影响模型,可以进一步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模型与实际数据的拟合,从而检验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应用验证性因素分析评价模型的适合性时,主要考虑以下检验标准:①χ2检验,以考察理论模型与观察模型的拟合程度,适用于模型的解释力。一般以χ2/ df 作为替代性检验指数。公用的模型与数据的拟合标准χ2/ df的值小于3比较理想。②拟合指数,常用的拟合指标有“拟合良好性指标 GFI”“比较拟合指标 CFI”“增量拟合指数IFI”等。GFI、CFI、IFI 等拟合指标的数据值一般都局限于0~1之间,越接近1,表示理论模型越能说明原始数据之间的关系,模型的拟合程度越好;GFI、CFI、IFI 等指标>0.80,认为理论模型与数据拟合达到统计要求。此外,若 RMSEA 取值在0.05以下优良,在0.05~0.08之间良好。
四、讨论
1.大学生就业力影响因素问卷的编制本研究结果表明,所编制的大学生就业力影响因素问卷经过探索性及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心理测量学的结果值接近理想状态。研究中所使用的开放式问卷、访谈等方法较好地综合收集了可能的就业力影响因素,然后对编制问卷题目进行分析、讨论和修改,从而保证了问卷的内容效度。问卷的模型整体拟合良好,并且各个观测变量在潜变量上的载荷比较合理。
2.大学生就业力影响因素模型的建构大学生就业力影响因素分析完全以大学生的实际感受为根据,开放性收集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力影响因素有13个维度,51个条目,分别是个人基本情况(性别、生源地、学历、专业),就业基本素质(性格、举止、品德、心理等),兴趣习惯(兴趣、习惯等),个人特长(文体等特长),家庭状况(父母职业、受教育水平、家庭关系等),外语能力(外语水平等),实践能力(参加科技、演讲等竞赛、担任学生干部等),就业技能训练(接受过就业课程训练、相关教师指导、参加模拟招聘活动等),就业期望(行业前景、符合个人兴趣、意向环境等),就业适应性(工作岗位、薪酬匹配等),就业主动性(投递简历、主动询问、耗费时间等),学习能力(专业成绩、毕业论文质量、奖学金获取等)、学校因素(学校声望、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
参考文献:
[1]万珊.高校毕业生就业力问题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2]万珊,吴泽俊.高校毕业生就业力研究综述.教育学术月刊, 2012(2).
[3]徐琴等.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科学评价, 2009(4)
[4]李颖,刘善仕,翁赛珠.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高教探索, 2005(2).
[5]包颖晨.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力水平影响因素研究.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8.
[6]张厚粲.实用心理评估.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7]蔡敏.当代大学生婚恋观问卷的编制与验证.心理学探新, 2012(32).
[8]马子媛,李春梅,张殿君.中学班主任胜任力问卷的编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20).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体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5―105―03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概况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人才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且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国家的方针政策、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等方面都有赖于人才的供给。综观我国的人才培养规模,一直呈现出增大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数量很少,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呈现出逐渐递增的趋势。近几年,我国研究生的报考人数大规模地增加,特别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大学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逐步迈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行列。在90年代初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较少,录取的人数也较少,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到了21世纪初期,研究生的报名人数呈现出大幅度增加的趋势,2000年为46.4万,到2004年就已经达到了95.0万,2007年达到最高峰128.2万,虽然2008年有小幅下降,但是2009年继续呈现增加趋势。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研究生招生规模也正在逐步扩大,数量上呈现出大幅增加的趋势,但是相应的培养体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规模很大,但是研究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却不高,原因在于研究生培养体制存在众多问题。为了缩小我国的研究生整体素质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促进我国经济、科技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机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并加以改进。
二、我国研究生培养体制存在的问题
高校是研究生的培养基地,如果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存在问题,势必会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进而使我国的经济与政治地位受到影响。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其培养机制仍然存在着众多问题,这阻碍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对其存在的问题可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来分析。
1. 我国研究生培养体制所存在问题的整体视角探视。从整体角度来看,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较低,研究生的数量较少,研究生的培养形式也较为单一;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研究生的数量也逐渐增多,这就使得研究生招生的形式和教育形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过去只是单一的全日制研究生,逐渐发展成MBA、工程硕士、EMBA、专业硕士等各种不同的形式。不同形式应该有不同的培养目标、管理体制,但是现行的研究生体制并没有将这些不同形式的培养方式加以区分,授课教师、课程的选择等方式几乎都差不多,这没有体现出各自培养方式的优势所在,必然导致研究生毕业后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很多时候,研究生培养单位只是将众多的研究生招生方式作为营利的工具,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对招收的学生的要求大大降低,因此,对后续的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2. 我国研究生培养体制所存在问题的局部视角探视。从局部的角度看,我国研究生培养体制明显存在以下问题:
(1)在学科设置上,很多高校都在努力建设成为综合性大学,很多过去工科见长或者理科特色鲜明的学校为了实现综合性高校的目标,纷纷建立新学科,但是,这些学科在师资、专业水平等方面都难以达到要求。过去的一些综合性大学虽然学科齐全,但在专业划分上过于精细,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复合型要求越来越高,现行研究生培养体制下的学生,毕业后往往暴露出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缺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弊端,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2)在教学方式上,主要还是“填鸭式”教育,所有学生都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都是书本上、教条式的知识结构,而书本上的很多知识都已经过时;同时,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不到培养。这势必造成学生知识的落伍,并泯灭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
(3)在培养体制上,中国的研究生体制表现为“严进宽出”,本科生毕业后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如果达到要求并通过差额面试就可以进人大学开始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这种状况容易导致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招生仅仅依靠文化课知识就决定学生能否入学,限制了很多有着优秀专业知识学生的培养。几年前,国内某名牌大学的美术系导师,在招收学生时发现某学生绘画功底很强,发展潜力巨大,可因为英语成绩不能达到要求,就是不能入学。其实,为使某些特殊人才脱颖而出,对于一些学科门类,不能仅仅依靠文化课的成绩来决定能否取得入学资格。其二,研究生进入大学后,都是按照所学专业课程的分数来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而试卷则主要侧重理论知识的评定,使得学生仅仅注重理论而忽略了实践。同时,“严进宽出”使得不合格、不努力学习的研究生无法被淘汰,因此,研究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随之下降,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也随之变大。
(4)在学制上,现在有些高校的研究生学制从3年改为2年,即大家通常所说的“大硕”和“小硕”。3年制研究生,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毕业设计等各个方面的时间设置相对充足,大多数高校研究生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半学期以上课为主,二年级下学期作开题报告,撰写论文,三年级上学期11月份左右进行预答辩,下学期正式答辩;如果将学制改为2年,学习的时间和撰写论文的时间都大大缩短,更多的学生为了在更短的年限内完成学业,往往选择那些比较浅显的研究题目,不对题目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5)在生源上,随着近几年大学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每年有几百万之多,使得很多学生的就业极为艰难,被迫走上“独木桥”――考取研究生,这也使得研究生入学后的学习动力和研究目标发生了偏离。
(6)在导师制度上,现在研究生数量很多,而导师却很少。一些导师带着十几个、几十个研究生,根本无暇指导。一些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本身没有什么经验却也带着硕士生,在学习上并不能给予太多的指导。
三、推进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的对策
上述问题的存在,都造成了研究生质量的下降。因此,必须着力推进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尽力解决
这些问题,推动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1. 在培养规划上,对于学术型硕士、MBA、EM-BA、工程硕士、研究生进修班等不同的研究生形式,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课程设置,根据类型的不同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
2. 在学科设置上,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研究生,不应该过分强调研究生专业的划分,针对不同的学科应该区别对待。对于一些医学、理工科等要求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可以进行细分,但是对于人文社科类学科,如经济学和法学、法学和政治学等,不应把专业划分过细,在专业学科的基础上应该更加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避免单一学科在研究相关问题时的片面性,培养出复合型研究生。应该逐渐从以研究型为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为辅的模式转变为研究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并列的发展模式。
3. 在教学方式上,应对每种研究生类型内部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改革,根据社会的需求制定相关的研究生课程。同时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当中,可以采取学生课前预习阅读,然后在课上进行讲解,教师点评等方式,以此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不能高高在上以教育者自居,要放下架子,贴近学员的生活,作学员的知心朋友,进行春风化雨式的、平等对话式的交流。教师要以“诚”为本,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应向学员敞开心扉,谈自己的真正见解、真切感受,同时鼓励学员敞开思想,广开言路,畅所欲言,把自己内心的焦虑、困惑都说出来,从而改变封闭式的硬性灌输的教育方法,将谈话式、讨论式、即问即答式等改为开放式的双向交流的、鼓励引导的教育方法,以期达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情境交融、自觉求真向善的效果。要改革当前“一刀切,一锅煮”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紧密贴近学员学习实际,面对现实,找出焦点,抓出热点、疑点问题,针对学员个性及水平的差异,选择适当的时机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教育。
4. 在培养体制上,研究生招生应该逐步改变以分数定终身的局面,多看考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特长。对于考核机制,要打破以分数考核的制度,采取社会实践、学术成果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
5. 在学制上,前文指出我国现在有“大硕”和“小硕”之分,但是他们在招生时都是按照学术型进行招生,只是不同学校采取了不同的学制。目前,国家出台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两种,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专业进行招生,学术型硕士学制为3年,这些学生主要侧重于本领域的学术研究;专业型硕士学制为2年,这些学生主要侧重于实践和工作。这样更有利于不同学生的需求以及满足社会的需要。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是一种解决学制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实行学制的弹性制,采取学分制度,只要达到了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在课程安排、毕业答辩、实习等方面,也要增加灵活性,使得一些优秀的学生能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6. 在淘汰制度上,现行的研究生培养几乎是零淘汰,只要入学,基本都可顺利毕业,虽然众多高校都设置了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制度,采取了笔试和面试两种方式,但是由于都是本院系教师参与整个过程,学院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即使学生的笔试和面试成绩没有达到合格的要求,但还是可以顺利通过,所以应该改变考核学院的指标,规定最低淘汰率,让中期筛选可以真正起到筛选的作用。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外审制度方面,目前一般都是几个高校之间互相送审毕业论文,如果A校给B校一个学生不合格,那么,反过来B校也会给A校一个不合格,而现在的很多匿名评审的教师并不单单从论文质量出发,一般都会给予通过,这就使得不少研究生对待论文颇不认真,所以必须要改变这种匿名评审的困境,建立起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来改变这种困境。
7. 在导师制度上,鉴于导师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在遴选导师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看指导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导师的职业道德。同时由于单个导师的水平毕竟有限,可以考虑导师团队负责制,一个导师团队可以由3―4人组成,共同负责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导师和研究方向,而不同的研究方向可以使得学科之间有一定的交叉,有利于学生学习进步,也有利于教师研究问题的全面性。
8.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教学侧重点。鉴于现在的研究生培养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社会实践,故应更多地注重社会的实践。可以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在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建立一个平台,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研发当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在平台中的实习而将更多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还可以为企业解决科研人员欠缺的难题,节省技术研发成本。
参考文献:
[1]王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江苏高教,2004,(6):124―125,128.
[2]杨英法,王子形,高校投身“文化强市”的路径研究[J],开发研究,2009,(S1):182-184.
[3]钱存阳,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高教探索,2004,(1):52―53,87.
[4]杨英法,显示问题式教材编纂法构想[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