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园林专业的论文范文

园林专业的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园林专业的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园林专业的论文

第1篇

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与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目前在风景园林专业中运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等方面各自都要有着独特的方式,但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如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提供典型案例,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提炼规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常在高年级的相关课程运用。项目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处理,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因一个项目涉及的课程较多,目前在风景园林专业中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之外,其它课程很难实施。实践教学法需学生通过参加实际的规划设计或施工实践,但因条件限制,目前涉及的专业课程和学生的人数都非常有限。而情境教学法能通过多种手段如图片、视频、音乐和实物等媒介或通过动作演示和角色体验营造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因而对学生来说更直观,高、低年级学生都能适应。且营造情境的方式方法多样,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操作。所以情境教学法与其它的教学方法各有优势,能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2风景园林专业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情境教学法的表现方法可通过音乐、图片、视频、实物、语言描述、动作扮演和设问等来表达,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风景园林的专业特点,从三方面来讨论情境教学法在风景园林专业的具体运用。

2.1模拟角色,创设体验情境使用模拟角色,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可以创造出一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从而不由自主地去思索、去探究。角色模拟的方式多样,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某一岗位、某一类人或某一操作程序等。结合专业特点让学生模拟业主,体会实际规划设计的过程;还可以让学生模拟普通使用者,体会设计中的功能是否“以人为本”,而不是仅仅传递了设计者的爱好。总之,模拟角色不仅让学生收获体验的快乐,还能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更好地与他人协作,并能较快地融入社会。如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几个专题模块,有广场设计、庭园设计和公园设计等。一般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先讲授理论知识,再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们通过设计训练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教师对设计具体内容一般不做规定,这样便于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但在实际的设计项目中,还存在着甲方(项目给出方),而作为乙方(设计方)在设计过程中需与甲方沟通,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满足甲方的要求。所以可以在几个模块中选一个模块来进行角色模拟,创设体验情境。如在庭园设计作业中设计别墅的屋顶花园。在做设计之前,先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别墅的主人,并每人写一份项目委托书,将自己的要求与希望达到的效果写在任务书中。然后将全班同学的任务书打乱,再进行抽签,对抽到的任务书进行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期待其他同学将“自己”的花园做成怎样的效果,时常去看“乙方”的方案并与“乙方”交流;反之,作为设计者的“乙方”,同学们也能体会“甲方”的心情并乐意与“甲方”交流。任务书五花八门,设计方案多姿多彩。学生们也体会到了设计的过程不仅仅是设计构思的表达,还需要合作与沟通。

2.2利用实物、图片或视频等媒介,创设形象情境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通过实物、图片或视频等媒介,创设的形象情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导的大学课堂,各式各样的图片和视频已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因而,利用实物、图片或视频等教学不能简单地满足于实物、图片或视频的罗列。对资料要进行精心地选取、剪裁与制作,甚至可以利用电脑技术对一些大尺度或抽象的场景具像化,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园林工程中园路工程教学时,学生们对园路施工的全过程不甚了解。因为人们时常见到的都是修好的路,即使将学生们带到施工现场,看到的也只是施工的部分程序。因为园路的各层如路基、基层、结合层及面层的铺设并不是在几小时内就能完成的,甚至有些层铺完后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再铺设上一层,而学生们去现场跟踪施工全过程的概率又非常之低。那么可以将工人每一层的施工过程拍成视频,通过拼接,配上解说。而土方工程则可以制作动画演示把一座山头由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时,土方是如何转移的。另外,实物对学生来说有一种无可言喻的亲切感,除了视觉以外,还能带给人触觉和嗅觉等不一样的体验。如在教授建筑材料时,火山岩、花岗岩和大理石等通过图片也能辨认,但通过触摸实物则对重量和质感等有更直接的认识。

2.3巧设问题,创设探究情境教师通过巧设问题,创设探究情境,激起学生们对“未知”的好奇,让学生们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设置问题的优劣是取得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对于大学生来说,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当然要避免“过犹不及”,太难的问题会带给学生以挫败感而失去学习兴趣。恰当地问题应当介于“已知、已学”和“未知、未学”之间,学生们通过努力能够获得成功。如在园林工程概预算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结合一个项目的施工图,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做出预算表,因计算程序繁琐,各种材料价目表冗长,若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常疲于应付甚至相互抄袭。通过巧设问题:“甲方因资金方面等原因,需要在已有500万元预算的基础上,通过置换部分名贵树林、大苗木或高档铺装材料(基本不改变园林观赏效果的基础上)将预算造价控制在420万~450万元,并做出新的预算书。”因解决问题的方式灵活多样,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探究教学情境,并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积极去探究哪些名贵树木可置换成观赏效果相当的普通树种,哪部分高档铺装材料可以用物廉价美的乡土材料代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只是简单地学会预算的程序与方法,还对材料的价格和特性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另外与相关其它课程也自然的联系了起来。

3情境教学法需注意的事项

3.1资料库的建立相对于其它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适应面较广,操作程序也相对简单。但要取得良好的情境教学效果,仍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其中建立完善的资料库必不可少。实物、图片要经过精心挑选并具代表性;视频的制作要能清晰地表述问题又有一定的艺术美感;设置的问题要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并能不断引导学生学习直至解决问题。不同的课程要设置与其对应的资料库,并注意适时更新。

第2篇

关键词:应用型专接本;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

一、园林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欠缺重视

学生对事关自己毕业大事的设计(论文)提不起重视,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认识不到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其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体现,并且这项工作事实上是其在大学期间极为重要的实践活动,能够提升个人能力。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项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能发现学生的不足。二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艰苦卓绝、认真工作的品质,他们在做毕业设计(论文)时,所定的标准极低,因而对此投入的时间精力以及花费的心思均不能达到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和目的。三是学生进行设计的时间很难得到保证,这时候学生正处于大学时最忙碌的大三实习期,大四找工作更是让学生们忙得晕头转向,这两个时间段都和学生进行设计(论文)创作的时间冲突,这样就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退而求其次地选择应付了事,以求顺利毕业。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资源相对不足

园林专业的研究方向相对较单一,师资力量和硬件设备均明显不足,这种情况导致每年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主要集中在园林的规划设计这一方面。学术界在总体指导思想上存在着重设计、轻论文的错误见解,因此学生选题只是集中在设计这类较为单一的选题,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使得选题面狭窄问题愈发严重。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的招生总数逐年递增,但是学院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再加上学校与社会企业没有形成密切和广泛的联系,使得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时面临较大的困境。

(三)质量评分标准的参差不齐和奖励办法不够完善

风景园林系园林专业专接本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评分标准,实际上其不是自行制定的,而是参照本学院的其他专业质量评分标准得出的结论。园林系在教学工作中仅仅对园林设计方向方面有一些具体要求,对其他方向甚至完成设计的全过程等重要领域则缺乏细化的质量标准。这一现实使得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无法对学生对待设计的不认真态度和实际工作时的懈怠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教育。学院负责人必须实际行动起来,制定权威合理的园林设计质量评分标准,而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并监督学生进行符合规范的实际操作步骤,这样的行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逐步培养起学生强烈的责任心,从而顺利达到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目标。

二、研究制定并实施园林专业专接本毕业设计(论文)的新途径和质量评价体系

(一)建立毕业设计(论文)的理论指导体系

为了保证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较早地融入工作环境,并初步适应所在岗位的具体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过程应逐步侧重于彰显学生的“干才”本领,并且这种展现应该真正建立在学生课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因此,围绕园林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教学改革要从应用成分、构成能力和学习能力三个方面逐步形成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理论体系,使改革真正体现出创新教学的发展趋势。

(二)严把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关

为解决选题困难和地方资源有限与学生人数增多的突出矛盾,在选题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多种方式的选题的实现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办法:一是学生自主选择教师给出的题目;二是学生对题目进行自主选择,确定所选题目之后,学生可与指导教师联系,向指导教师寻求帮助,以获得宝贵意见;三是鼓励学生结合企业的具体工程项目,选择所属企业的在职人员帮助辅导选题。与此同时,选题内容应遵从多方面、全方位的原则,寻求毕业设计(论文)的新途径。

(三)确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

“全员”指对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学生和各级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质量意识的教育,对各个主体进行明确的分工,使他们对自己的职责都有一个充分的、明晰的认识;“全过程”指对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教师下任务书、学生做开题报告、方案设计、中期检查、撰写论文到评分、论文归档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全方位”指采用多种保障措施和实施办法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在创作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从以前单一的教与学转变为师生之间互相探讨,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自信心。根据多年的教学工作总结出的经验,在毕业设计(论文)具体实践过程中,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是充分提高学生综合实力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表现为:起初始终保持自信,然后随着实践中问题的暴露内心充满疑问,觉得无所适从,到处碰壁,无处下手,最后伴随着自己的独立思考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并再次充满自信,认识到自我的价值,获得职业成就感。

(四)建立合理的园林专接本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评价机制

第3篇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首先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道德建设。良好的道德水平是成为一个卓越工程师的前提条件,而作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大学教师,更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必须有理想、有抱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坚持立德树人,从而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次,教师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基本功是从事教学实践的基础,了解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掌握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对于培养卓越工程师都是必要的。第三,教师要注意与培养对象加强协调沟通,同时加强与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在教学实践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第四,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工程教育经验。工程教育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先进的技术,解决现实中面临的工程问题。这就需要在培养时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对教师的工程实践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五,教师需要有较强的专业外语水平。目前的工程建设需要在国际范围内展开合作和交流,参与国际竞争,这就要求卓越工程师具备很高的专业英语水平。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双语教学,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成果,将教学实践与国际接轨,充分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园林专业最初成立于农林院校,改革开放后,一些综合类院校和建筑院校也相继开设园林专业或类似专业,如景观专业。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队伍结构有了明显变化,教学和科研工作成效显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园林专业人才。但是,与国际着名高校的园林专业相比,师资队伍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面临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从平时一点一滴的生活习惯,到专业教学的全过程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另外,个别教师把精力主要放在了科研工作上,对教学工作不够重视,缺乏责任感。

2.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高校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高校或科研院所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工作,尽管学历较高,但是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他们的知识结构很大程度是来自书本,是间接的。笔者的调查发现,许多青年教师认为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实践经验少,教学语言不够准确,实践操作能力不强。3.工程教育研究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由于受到教师考核评价和职称评聘条件的影响,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轻实践活动的问题。教师基本坐在办公室里,在电脑前写论文,忽视了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导致教学质量没有提高,甚至下滑。

4.缺乏国际化教育理念教学中,教师视野不够开阔,多强调本地化的专业知识,不重视国内外其他区域相关知识的介绍,不能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重要性。

5.专职教师职称评聘和教师评价考核机制亟须完善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较低的劳动报酬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个学校的教风以及教学质量;领导意志表现突出的教师评聘机制不能制度化,导致不能公平公正地对教师进行评判考核;落实各项人才待遇的时效性较差,使得部分教师的晋升空间受到挤压。这些现象都严重挫伤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导致部分教师不再把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更谈不上去研究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研究,结果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学生深受其害。

6.专业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有待改善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教师的居住环境和工作条件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一些地方高校园林专业教师的收入与劳动付出并不成比例。例如高校教师与同等学历、相同工作年限的其他行业人员相比,工资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这也导致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园林专业人才选择了薪金待遇更高的企业单位。

三、对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1.开放胸怀,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建设中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国内大部分农林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都开设有园林专业,吸引了大批学子前来深造。另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在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园林专业中也有不少中国学子。因此,应该吸引和鼓励国内外优秀园林专业博士、硕士来校工作,积极投身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中。

第4篇

依据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的教学计划,在第八学期安排12〜17周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这个环节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园林专业、旅游专业极为重要的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实践教学过程。通过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学生可综合地利用所学的知识,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较长时间的独立研究与学习,掌握与应用本专业综合知识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将课程学习与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快适应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

二、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来源

从近几年的实践情况来看,园林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承担社会生产实践题目  此类题目多由生产单位向园林学院提出要求,学院根据题目的性质、规模、要求统一安排计划。此外,学院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的广泛联系,解决了许多同学的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

(2)参与教师、设计院主持的生产实践项目  此类题目是指由园林学院的教师或园林规划设计院承担的生产实践项目。教师或设计师根据任务的要求,将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有机地与其承担的项目结合起来,既完成了生产实践任务,又使同学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过程中得到较大的提髙。

(3)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  此类题目多为毕业论文题目,结合教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划分不同的单项或子课题,由学生负责完成。

(4)科技扶贫项目  此类题目多为毕业设计题目,由学院与各地有关部门联系,对边远、经济不发达地区进行科技扶贫工作。我院唐学山教授几年来承担了多项广西壮族自治区风景区规划设计项目,瞿志、李雄副教授承担的北京市远郊县的风景旅游规划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真题假做”的题目  此类题目多为毕业设计,由于其它类型的题目没有联系好,一般采用“真题假做”的方法解决。即采用已完成的生产实际项目的图纸,采用同样的甲方要求,由同学完成规划设计任务,再与已完成的规划设计成果进行比较,找出毕业设计中的差距。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效果评价

园林学院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毕业前接受综合能力的训练,提前接触社会与生产,使同学把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

(1)社会效益  学生承担了大量的生产实践项目,完成和解决了地方生产建设的需要,得到了大多数单位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为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一些扶贫项目,其社会效益尤为显著。

(2)素质效益  学生通过毕血论文(设计)提前半年走上了社会,走上了生产实践。这对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锻炼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是学生业务素质、口语表达、综合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实践表明,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3)经济效益  将毕业论文(设计)与生产部门的实际题目相结合,由生产单位提供一定的经费,缓解了学校教学经费的紧张。据统计,我院99级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全部为生产实际题目,共计18项,以每个项目平均3万元计,就有50-60万元补充到教学经费中来。每年园林学院派5~8名学生赴深圳园林设计院进行毕业设计,直接节省教学经费1~2万元。同时,学生也为设计单位作出了相应的贡献。

(4)能力效益  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是最根本的目标。通过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业务能力方面有了较大提髙。①方案设计能力的提高。学生由原有单纯的课程设计改变为面向社会、生产的综合设计。因而在方案构思上,学生可了解到甲方的要求,懂得把主观的构想与客观条件相结合,了解了主观设想与方案的可实施性相协调,了解从方案设计到方案实施的整个环节。②绘图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校内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全部用计算机绘制图纸,而目前社会所要求的图纸大多要用计算机绘制。这样迫使学生不得不强化自己的计算机能力。而结合生产实际的设计项目可为学生租赁计算机,或直接使用现有的计算机设备。③方案汇报能力的提高。学生过去由于缺乏接触生产实践,往往形成了图面较好,而方案汇报时口语表达较差的状况。通过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毕业论文(设计),在其实践过程中,学生已通过了多次方案汇报的锻炼。在毕业答辩过程中,口语表达通顺、流畅。

(5)压力效益  学生承担生产实践题目,可以使其明确生产单位的要求,增加其工作的责任感、责任心,改变以往课程设计的拖拉问题。

四、面临的问题与今后改革探索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结合生产的方法,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其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

(1)市场竞争问题  园林规划设计市场与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直接关联,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有时难以承担到生产实际题目,不能满足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所需。

(2)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的局限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一般在每年3~7月进行,而一般园林规划设计任务多在年底和春节前进行设计和报项,时间的差异造成了较大的矛盾。

(3)规划设计项目的难度问题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受题目的难度限制较大。题目难度过大、面积、规模过大,学生难以独立完成。难度小、面积规模不够,难以满足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

针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在园林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题目的来源  调动学院教师的积极性,进行广泛的业务联系,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来源。

(2)改进传统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  园林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布置工作,一般在每年的11-12月进行。由于目前新形势的要求,已将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时间改在7月底进行。一则可以结合园林专业学生的南方综合实习为毕业论文(设计)做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二则延长了毕业论文(设计)的准备时间。

(3)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期检查工作  由于学生目前所面临的自主择业的压力,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够重视毕业论文(设计),使第八学期的教学工作难以保质保量的完成。因此,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期检査势在必行。每年4~5月应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1~2次的中期检査,督促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进度,对不够认真或进度较慢的同学应提出批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

(4)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定环节  应制定统一的学生答辩事项、答辩委员事项、评分标准,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第5篇

关键词:园林技术;毕业环节;教学改革;就业

近几年来,由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在毕业环节教学中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毕业成果质量,使实践技能得不到锻炼,减弱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是毕业环节教学与就业的脱节。为了全面落实国务院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办学方针和本院提出的“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必须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深化毕业环节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对接职业岗位需要,加强组织和管理,切实提高毕业环节教学质量。

一、毕业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毕业教学成果形式单一,拼凑抄袭现象日益严重。以往园林技术专业毕业教学环节成果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有毕业论文和设计作品两类。毕业论文由于高职学生写作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拼凑抄袭现象严重,有许多学生整段甚至是整篇抄袭他人的文章,抄袭之风盛行。其次是文章内容空洞,有部分学生文章浮于表面,没有以真实的案例为依托展开分析,或者没有进行实际的调查,使整篇论文缺乏说服力。其三是文章结构不合理,逻辑混乱。上述情况的存在不仅使大量的毕业论文质量低劣,而且也背离了学院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毕业教学环节与就业在时间上存在矛盾。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园林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一般在第六学期,但从了解设计任务到着手进行设计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收集、分析设计资料,花费一些时间,无形中就压缩了园林设计的总时间。此外,许多学生往往在最后一个学期忙于找工作或者忙于实习,分散了他们的精力,毕业设计的实际教学时间难以保证,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偏低,效果不理想。

3.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实际经验相对欠缺。本院园林技术专业招生规模在近几年有较大增加,导致教师数量不足和结构欠缺。特别是高职称、高学历以及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还存在缺口,导致了能够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师资的缺乏。此外,由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工作繁重,时间和精力不足,指导教师往往疲于应付;有些教师因长期身处学校教学环境之中和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实际工程经验相对欠缺,对相关的实际技术把握不足。

4.师生交流不畅,管理缺乏有效监控。由于专业的特点,目前大部分学生采取分散的自主实习模式,学生的实习地点分布于全省甚至全国范围。而教师由于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法经常走访实习单位,仅通过电话或QQ联系,给师生交流造成一定的障碍,使大部分学生的毕业实习处于无人监控的状态之下,常常无法达到预先制定的毕业环节教学目标。

5.毕业设计成果缺乏展示平台。目前,园林技术专业主要采用答辩的方式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考核,学生的毕业设计通过答辩后,毕业设计工作也就结束了,使得许多学生和指导教师感觉毕业设计“虎头蛇尾”。一开始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进行毕业设计,成果却不能很好地展示,不论优劣,只要通过毕业设计答辩就可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二、毕业环节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

针对以上毕业环节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结合园林技术专业的特点,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尝试,确定了以下改革思路与措施:

1.确定适合本专业的毕业成果形式。为了使毕业教学更好符合专业特点,本院园林技术专业从2007届学生开始,采用设计作品作为本专业主要的毕业成果形式。从2010届学生开始,我们取消了毕业论文这种成果形式,并探索性地采用以毕业技能操作考核作为成果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确定园林技术专业的成果形式为课题项目类,以设计图纸、设计方案作为最终的毕业设计成果。本院的园林技术专业学生以2-3人作为一个设计小组进行毕业设计,以企业实际项目作为课题来源,并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与优势进行分工合作,在设计过程中,由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最终完成一套包括设计平面图、效果图、施工图在内的完整的具有应用价值的方案。这样的毕业环节,能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丰富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增强他们就业竞争力。

2.确定合理的毕业环节教学时间。为了消除毕业设计与就业的矛盾,我们调整了毕业设计的时间,把时间从最后一个学期提前到第四学期末进行毕业设计课题选题。这样学生可以利用暑假的社会实践,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毕业设计的初步构思。由于第五学期的课程设置相对较少,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保障,有利于学生开展毕业设计时以及与导师的面对面交流。

3.实行导师全程负责制。导师全程负责制是指导师对所指导的学生的全面指导,不仅负责设计的指导,还要进行思想品德的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使他们能够正确地择业和求职。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的通识教育阶段、专业教育阶段、实训教育阶段和职前教育阶段等四个阶段不同的教育目标,通过不同的指导方式开展指导。目前本院园林技术专业的导师全程负责制正在积级尝试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建立毕业实践综合管理平台,加强全过程管理。由于师生交流不畅,管理缺乏有效的监控,为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达到毕业教学环节的目标,必须对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为此,学院开发了毕业实践综合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全过程管理。毕业实践综合管理平台的建立使毕业设计的指导方式不受时空约束,使毕业设计指导与答疑非常便利。学生按进度要求及时上传个人顶岗实习材料及毕业设计作品,并可以随时讨论和提问;指导教师可以随时检查所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毕业设计完成情况,并进行批改与答疑,而且还可以资源共享,避免解答不同学生的同类问题的重复劳动。在管理平台上,学生每次上传的材料及教师的批改都有记录,加强了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全程跟踪及考核,加强了整个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使得毕业教学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5.完善本专业的毕业教学成果评分标准。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按照下列方式进行:首先,科学地设计毕业设计成绩的构成。为保证客观性、公平性、真实性,毕业设计的总成绩分别由指导老师评分和答辩成绩二部分组成,比例各为50%。其次,制定新的毕业设计评判标准。选取毕业设计的岗位贴近度与专业贴近度、设计方案的规范性与合理性、效果图的艺术表现力与真实性、设计的创新性与个性化、设计方案的时代性与地域文化性、设计方案的功能性与艺术性等几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全面评价毕业成果的质量。第三,在答辩过程中,邀请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答辩组成员,避免了仅由校内教师评审带来的局限性。

6.为毕业设计成果搭建展示平台。为了更好地将毕业设计与就业相结合,本院每年举行“三结合招聘会”,将答辩、作品展示与人才招聘相结合,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在招聘会上,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展示毕业设计作品,可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可以根据毕业作品及答辩情况选聘毕业生,达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通过近几年的毕业环节教学改革与实践,使以往存在的许多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同时调动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很多同学毕业设计的创新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均很高,作品的水平已经接近企业的标准和要求。每年“三结合招聘会”上,园林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肯定和好评。2012年届毕业生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在“浙江省第二届职业院校农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中又创佳绩,获得园林景观设计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是深化毕业环节教学改革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官卫星.高职新闻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9,(12):74-75.

[2] 严瑜筱.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8):101-102.

[3] 吉立峰,刘砚秋.景观设计方向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与务实-携手设计院的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9,(8):352-353.

第6篇

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的基本特征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创新的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提出的。按照熊比特的定义,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既涉及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又涉及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从一般意义上审视,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与创新人格的人才,即具有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与意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想象力及活跃的灵感,具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熟练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等。

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除应具备坚实的园林专业知识技能与创新精神外,还应具有热爱祖国的激情,勇于创新的思维模式,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品德与健全的人格,敬业诚信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社会交际才能与完备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综合协调能力强,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

一、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转变单纯重视知识传播的传统教育方式,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园林专业的学生多数存在缺乏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现象。高职园林专业教育应积极探索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教学为重点、以学生学会掌握储存现有知识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要做到两个树立”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二是树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的园林专业人才。

(二)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增强选修课的灵活性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要改变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使课程设置向综合式或整合式课程体系转变,这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调整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要求,寻求专业内部知识与技能结构最直接的内在联系,促进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构的合理化,保证相关知识的最佳搭配。要构建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的纵向序列和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课程的横向序列,形成以专业课程为主,以综合课程、边缘交叉课程、跨学科课程等为依托,以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理论与园林专业发展方向的学术讲座为补充,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的综合化、整体化的课程形态。理论知识教育应以必需、够用”为标准,实践课要充分注重技能培养,既要设置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应用写作、园林制图等课程,也要设置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课程,如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造景、园林工程施工养护、园林工程预决算等课程。

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高职园林专业教育应设置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现信息化、综合化与动态化的特点,鼓励和号召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与科学概念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园林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接受新信息,开阔视野,掌握最新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增加选修课的灵活性,实施多元化、个性化培养个性是创新的重要基础,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的发现、培养。在注重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应针对学生的特长和特点因材施教,实施多元化、个性化培养。可加大学生选修课程的比例与灵活性,鼓励学生选修园林专业相关课程以外的跨学科课程,如经济、管理、法规、文学、艺术等,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通过提高选修课比例,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修课程,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就业适应能力得到增强。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参加社会实践与科技下乡活动,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如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创新的源泉。因此,必须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创新设计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实施开放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园林苗圃学的育苗实验,可将实验课时合理地安排在长达1年的整个育苗周期里,从整地、种子处理、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直到生产出合格苗木,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高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应构建一个中心,三个技能”的培养体系:一个中心”就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三个技能”就是第一学年培养基本技能,包括公益劳动、专业劳动、社会实践、认识实习等;第二学年培养专业技能,包括教学实习、科研技能训练、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等;第三学年培养综合技能,包括园林植物认知与养护综合实训、园林设计与施工综合实训、岗前培训、毕业生产实习、撰写毕业论文等。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要培养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必须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采取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要提倡启发式、讨论式、讲评式、案例式、现场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现状,积极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使学生学会获取、探索知识的本领,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率、推动教学活动个性化发展、实现开放式教学的需要。因此,应积极鼓励教师采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向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转变。这种教学手段对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取与教师素质有直接关系。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的教育观念与良好的综合素质。高职园林专业的教师除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等之外,还应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即要具备双师”素质,因此,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备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不断提高园林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熟悉一线工作、注重技术应用成为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因此,高职园林专业师资队伍中应有具备园林工程实际经历,对园林工程一线情况非常熟悉,能将实践经验带到课堂上来的双师型”教师。要建设好教师队伍,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1)注重选拔和引进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积极引进或对外聘请高学历、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和兼职教师,强化师资队伍。(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行业专家对教师进行职业实践培训指导,组织安排教师定期到风景区、公园、绿化队、园林花木公司、大型园林绿地施工现场等一线岗位进行顶岗锻炼;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参与科研课题、撰写学术论文,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轮流选派骨干教师到兄弟院校进行学习交流;鼓励教师参加园林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社会化考试,取得相应资格;积极鼓励和促进专业教师参与市场竞争,对外承接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或技术咨询任务,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途径,可以培养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

教育与市场接轨、学校与企业联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园林高职教育应依托行业办学,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较快适应市场需求的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除建立能满足教学需求的各类实验室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一般教学如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苗圃学等课程的实习之外,还应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基地实习,可以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解决在生产管理、园林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第7篇

【关键词】园林专业 实习实践 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社会对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致使许多农林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纷纷开设园林及相关专业。总体上讲,园林专业都是所在院校中比较好的专业之一,专业生源稳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较高。同时,园林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用人单位对园林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看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园林专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I临着前所未有的诸多挑战。因此,园林专业教育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按照用人需求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本文仅以东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为例,就其专业实习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探索,以期对其他学校的相关专业起到借鉴作用。

1.园林生源情况。从目前园林专业的生源情况看,随着国家中外联合办学制度的实施,各个学校合作办学的规模也在加大,园林专业合作办学的学生数量迅速增大,占到整个园林学生总数的6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0%左右。由于这些学生的入学成绩较低,学习能力较差,加之多数家庭条件较好,学生们很少吃苦锻炼,实践动手能力普遍很差。学校只有通过各类实习既强化了园林专业学生的吃苦耐劳能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又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去学习和完善自己,满足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

2.园林专业学生就业情况。

2.1 就业去向。

首先,从园林专业学生就业的地域来看,就业的区域和领域越来越广,到外省市就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就东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就业情况来看,在近三年的毕业生中,有7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到省外或跨行业就业,这又要求我们的教学计划既要符合当地实际,又要面向全国,既要立足本行业就业,又要照顾到跨行业就业需求,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实践、吃苦耐劳、协作共事的能力。

其次,从园林学生的就业领域来看,整体来讲比较广泛,涉及各行各业,但园林企业还是本专业学生就业的主体,占到毕业生总数的80%以上(读研的除外)。目前社会上的园林企业虽然数量较多,并且每年还在以20-30%的速度增加,但这些园林企业与其他行业的企业有着较大的差别,这些多是私营企业,极少有国营的大中型企业,整体来讲园林企业私有化程度较高,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差。

2.2 园林企业对园林毕业生的要求。因为现在接纳园林毕业生的主体是园林企业,并且多是私人企业,这些企业需要的是真正的“园林人才”,而不是“园林毕业生”,要求学生既具有较为丰富的园林专业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既要有一定的园林设计和绿地规划能力,又要有较强的园林植物识别、栽培养护与施工应用能力;既懂专业又有吃苦耐劳、协作共事的能力。只有能力全面的毕业生,才备受企业欢迎和重视。

3.目前园林专业实习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对不同年级的园林学生和各科教师以及教学督导的调查,我们认为目前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3.1 老师教的问题。突出的问题是师资缺乏,随着园林专业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而相应的师资建设却比较滞后,致使一个教师要讲授几门课程,多数课程只有一个教师讲授,遇到老师出国、进修、产假、事假等情况,开课都困难,更别说保证教学质量。

3.2 学生学的问题。随着高校扩招,园林专业招收了许多中外联合办学即二表B或三表的学生。整体上讲,这些学生原有的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差。

3.3 师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差。由于师资紧张,专业教师都忙于应付理论教学,很少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实习实践,去解决园林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久而久之老师没有很好的实践经验,也就难以教授给学生更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由于应付安排很满的理论课程,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专业实践,更有的学生忽视专业实践,使自己的知识停留在纸面上,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

4.东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实习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东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从1989年招收花卉专科、95年升为园林本科,专业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史。从专业建立之初,我们就十分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比如通过设置专业生产劳动课让学生直接参与园林花卉生产和园林施工过程,既强化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通过给每个同学分配一种草本花卉品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该花卉的温室播种育苗、分苗、炼苗、作床、作垄、定植、养护管理、花果收获等一个完整的花卉生产环节,既使学生了解了该花卉的生活习性,又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到北京进行参观实习,既能使学生实地接触到更多的园林建筑、小品、植物种类,又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等等。通过加强实习实践环节,使我们的学生得到很好锻炼,毕业生倍受用人单位欢迎。

但是,随着近些年园林学生数量的激增和专业教师的缺乏,以及学校培养方案的不尽合理等原因,使专业实习实践课程备受挤压甚至取消,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明显下降。自2006年以来,学校要求各专业加强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园林专业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反复讨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修订了东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培养方案。在实习实践教学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4.1 进一步加强课程实习。以前,尽管我校园林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也设有一些实习类课程,如;植物实习、病虫害实习、测量实习等,但这些实习都是专业基础课的实习,而专业课的实习课程则设置很少。通过本次实习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我们增设了大多数专业课程的实习,比如树木识别实习、花卉学实习、园林苗圃与树木养护实习、草坪学实习、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实习、园林工程实习等等,课程实习形式根据课程需要安排l~2周,实习时间比较相对机动,分布在各学期的假期或在教学周内分散实习。

4.2 进一步加强综合实习。由于各课程教学实习时间较短且内容比较单一,就课论课,各课程实习内容之间缺少交融,系统性与综合性较少,难以解决园林生产实际中较为复杂的问题。学生即便完成了各科实习内容,往往仍然难以把所学的知识串联在一块融会贯通并在生产实践中自觉地加以运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又加强了综合实习部分,比如在第五、第六学期给学生安排园林植物周年生产管理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当地园林植物的物候期和生产的各个重要环节,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第七学期的省外参观实习由仅去北京扩展为到北京和上海、苏州、杭州四地实习,使学生不但能身临其境地了解北方园林的风格,又能了解南方园林的风格特点,识别更多的园林植

物,为到南方就业奠定一定的基础。又如在学生毕业前的第八学期,结合学生就业需要安排8周的毕业生产实习,由老师集中带领或分散到分布在省内外的园林专业各校外实习基地去参加园林规划设计与生产实践。学生到一线锻炼,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加紧密的结合,为今后就业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4.3 加强学生科技创新实习实践。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学校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课题由主持人牵头,由课题小组共同完成。近三年来园林专业学生共立项并完成科技创新课题50余项,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协作交流设计最佳试验或设计方案,积极撰写论文和答辩,从各个层面上锻炼了自己,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5.园林专业实习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5.1 专业实习实践课程设置受到学校教学计划的制约。园林专业的教学计划要受到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学校为达到宽口径人才培养,强调宽基础都要设置固定的通识教育课程,如政治、外语、体育、艺术类,计算机、数理化等,这些课程学时、学分开课学期等比较固定死板,致使园林专业的教学计划难以科学合理的安排,有些实践性强的课程由于学期安排不合理而大大降低实习效果。建议学校适当打破对通识教育课程的严格限制,在保证学时的前提下,放松对开课学期的限制,以便将一些专业基础课加进第一学年,使学生一入学对专业就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第8篇

[关键词]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

一、前言

中国有着悠久的园林文化历史,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独具特色,但现代园林专业的建立却是在建国之后。1951年,由清华大学梁思成、吴良镛先生和北京农业大学汪菊渊先生发起,在北京建设局的支持下于北京农业大学创办第一个造园专业,1956年院系调整到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进一步发展。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地球环境被加速破坏、资源进一步枯竭、人口危机等问题困扰的今天,环境问题和环保意识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园林专业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高新技术的发展,多学科的交融,也使传统园林景观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另一方面,作为学科,园林(按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规范,全称应该叫风景园林)从其萌芽开始,就是一门边缘学科,是多学科的交叉。因此,其综合性强,适应面宽。我国的建筑类院校、农林院校、艺术院校、综合性院校都有园林专业。建筑院校的教学体系,重点在人为环境建设和研究;农林院校的教学体系,偏重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方面研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和要求越来越高,园林专业的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从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求出发,把握专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根据自身特点搞好园林专业教学研究及实践,确立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主攻方向,改善目前农林院校园林教育体系,制定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模式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园林专业是涉及工程、技术、美术等各领域的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从课程设置上,目前本科教学一般都是从大一开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美术基础及艺术训练,同时进行植物学、大学英语、大学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学习。大二进行园林树木学、花卉学、AutoCAD、设计初步等课程,这些课程重点在为学生日后的园林学习与实践打下基础。到了大三,学生才开始全面接触工程、设计的相关课程,这对学生的创造力、基本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许多学生在这个时候才感觉真正踏入了园林的“门”。到了大四,大部分学生开始四处奔波找实习单位,找工作单位,又或者开始为自己的毕业设计担忧。也就说,在他们刚踏入园林的“门”后,刚摸到点门道了,就要准备毕业了。学生在这四年问,并没有充分的时间掌握到社会需要的能力与技巧。因此,这也迫使我们必须找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教育着眼于未来的就业方向,加强教学的改革力度,并不断创新,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安排不合理

1基础课课时过多,专业课课时不足

从目前课程设置的情况来看,本科园林专业的基础课较多,一般设置在大一与大二两年,占了超过三分之二的学时数。如大学英语、大学数学、大学物理、思想道德修养、植物学等。这些课程中的很大一部分,对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是用处不大甚至没用的。然而这些课程却花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高中已经学习了普通物理、普通化学,上大学后就没有必要再学。由此,可以调整课时以解决现在专业课学习时间不够的问题。

2理论课课时过多,应用课课时不足

由于园林专业特性,科目涵盖了艺术、工程、设计、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大量的理论性内容占据了教师课上的多半时间,从而出现了园林理论知识与应用脱节的普遍现象。到了真正找工作时,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往往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另一个问题是,大学期间,学生往往做了大量的课程作业和练习,而到了毕业的时候,却有许多同学找不到合适的作品去组成自己的作品集,无法给用人单位一个好印象。

3课程安排的时间、搭配不合理

园林专业的课程往往有一个相关性,例如植物学、园林树木学、植物造景这几门课的学习便是一个相关的、递进的过程。然而在目前的课程安排中,却往往把这些作为孤立的课程来安排,没有体现一个延续性和相关性。例如植物学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而园林树木学安排在大二下学期,植物造景更是安排在了大四。这样下来,学生往往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为了学植物而学植物,为了记树木而记树木,到了真正到要应用搭配的时候,前面学的知识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

(二)教材陈旧、不适用

本科园林专业课教材的选择是个难题,以前的本科教材知识较深,内容也较陈旧,学生学起来也比较枯燥。园林这个行业是更新较快的一个领域,不同时期的侧重点不同,而在现有的教材中则无法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到现在为止包括园林设计初步、建筑、园林设计等课程还没有适用的教材,而园林工程老教材的内容已经明显跟不上形势。园林制图、城市绿地规划等课程目前使用的教材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很多学生觉得好像学了不少知识,上了不少课,笔记也记了不少,但真正应用于实际的时候发现却不是书上说的那一套。教师在教学时目的不明确,学生学起来也糊涂。

(三)师资不足

现代园林学科是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人文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就多数学校情况来说,园林专业除以园林专业相关教师为主体外,一般还需要本院林学专业的教师,同时也需要土木与水利学院、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等相关院系的支持。上述专业之间的确是有着密切关联的,有些课程及教师也可以是共同的。把这些分散的师资充分利用,发挥学校的这些师资优势的确是个好办法。但是,往往容易忽视的是,这些专业虽然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始终不是同一个专业,它们之间还是有着区别的。因此,在教学中这些非园林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园林专业的特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例如艺术学院的美术教师水平很高,但是真正能教好园林绘画的并不多,因为这些教师多数没有接受过园林的教育,并不一定知道园林效果图表现的重点所在。又如园林树木学,往往是请林学的教师任教,但是这些林学的教师虽然很清楚树木的生理特性,但是在教学中却往往会忽视传授植物造景及应用方面的知识。

外聘教师不足也是现在农林院校师资方面的一个问题。国际上此类专业通行的方法,是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上适当外聘一些有经验的来自园林设计院所、园林公司的高级人才来担任。如在法国,承担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师绝大部分是由设计公司的设计师兼职的,这既使学生能有机会与社会接轨,学校也不必“养”太多的人,而这些设计师有着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比那些从学校到学校的“专职”教师有着诸多优点。

(四)教学中没能充分体现农林院校的特色

我国的建筑类院校、农林院校、艺术院校、综合性院校都有园林专业。艺术院校的美学、美术更具特色;建筑院校的教学体系,重点在人为环境建设和研究;而农林院校的教学体系,偏重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方面研究。农林院校培养出来的园林专业的学生,在工程技术、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但他们应该具有丰富的植物和生态知识,应该运用生命科学知识赋予园林体以鲜活的生命特征。然而事实上是,许多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学生,对园林植物只是一知半解,对园林植物的了解仅限于认识某些植物。但对这些植物的观赏性状、生理特性、应用方法等一窍不通。这和老师没有在教学中注入和强调农林院校的特色是分不开的。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调整课程安排

1对部分课程的课时数进行调整

从目前课程设置上来看,园林专业部分基础课较多,而这些课程中的很大一部分,对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是用处不大甚至没用的,因此对这部分课程的课时应当进行调整。例如植物学这门课,其中部分知识对学生日后学习园林树木学是有用的,但对于风景园林师来说,勿需精确地知道植物的细节,如芽痕的形状、叶柄的大小、或叶片的锯齿状等等。因此,大一40学时的植物学课程,完全可以精简为20学时,把余下的20学时加到大二的园林树木学的学时中。甚至可以取消植物学这门课,将其中与园林树木学关系紧密的内容,结合到园林树木学这门课中。这样,既解决了植物学浪费课时较多的问题,又解决了园林树木学一向以来课时不够的问题。再如大学物理这样的学科,对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几乎是没有用的,因此完全可以删掉,从而把一些园林专业课程提早安排,让学生尽早入门。

2对部分课程开设学期进行调整

之前提到,园林专业的课程往往有一个相关性,然而在目前的课程安排中,却把这些课程分开作为孤立的课程来安排,没有体现一个延续性和相关性。例如植物学、园林树木学、植物造景这几门课的学习便是相关的、递进的过程。因此,在安排课程的时候,完全应该把这几门课程放在连续的几个学期内,让学生学起来有一个系统性。从认识植物的生理特性,到认识植物的观赏特性,到将植物应用到设计之中,让学生除了要认识植物,还要真正懂得应用植物、搭配植物,体现农林院校的优势与特点。

3对部分课程开设顺序进行调整

目前园林课程的设置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部分课程开设学期不合理。例如电脑效果图制作的课程便是设置在大四。这是一门教授3Dmax等实用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课程,这门课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掌握电脑制作效果图的方法。如果这门课程较早开设,学生便能在之后开设的园林建筑设计、公园规划设计等课程中应用之前所学到的电脑效果图制作方法。这样,使学生既能在做设计的时候多一种表达方式,又能让学生对之前学到的电脑效果图制作知识进行应用与复习。然而这门课程又需要AutoCAD作为基础,因此,这门课程应该设置在大二而且是学习了AutoCAD课程以后。

(二)运用案例,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在许多学科教育中已经广泛使用,园林专业则应该将案例教学应用在设计类课程中。通过典型设计实例的剖析,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触类旁通,使学生掌握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或原则,最直观地接触到实际的设计项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把优秀的已落成项目作为设计题目给学生做设计。学生完成自己的方案后,带学生到项目实地看现场,让学生通过对成熟项目的现场勘查,对比分析自己方案的不足,并分析已有方案的优缺点,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

另外,利用各类绿地,采用现场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到各类城市绿地中实测与调查,加强感性认识。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服力,是园林专业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作为一个风景园林师,只有学会分析和感受一个设计、一个场地的好坏,才能够作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设计。(三)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为学生做示范

示范即教师动手做给学生看,让学生从模仿教师的做法开始学习设计的具体操作。现在的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设计的时候总会提出学生设计中的问题。例如这里做的不好,那里做的不对。可最大的问题是,学生虽然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好、不对,却不知道好的和对的到底应该怎么做。这样的结果可能是,越做越差,越改越不好。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遵循这样一个一般程序进行示范:先选择一两个实例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动手演示一个具体的操作,并在演示中和演示后总结出相关的普遍性原理,最后再进一步用不同的设计实例说明和印证相关的原理。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和实践中快速提高。同时,教师在示范时应注意一点,就是其示范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方法和普遍性原理,但并不是真理。学生在自己操作时,不可照搬教师示范的实例,避免失去自身的创造性。

(四)加强课程间联系,体现农林院校自身优势

农林院校培养出来的园林专业的学生,应有其自身的优势。应具有丰富的植物和生态知识,应运用生命科学知识赋予园林体以鲜活的生命特征。这便要求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贯穿这一特点。体现这一优势除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强调植物应用的重要性,突出植物在该课程中的特点,还需要加强相关课程间的联系。例如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植物造景、AutoCAD、3Dmax、栽培养护、风景园林设计等课程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习植物学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园林树木学和花卉学;而学习各种花草树木则是用于植物造景;植物造景是风景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做设计时我们需要用到AutoCAD、3Dmax等应用软件;在设计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植物日后栽培养护方面的问题。这样各门课程环环相扣,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在设置这些课程时,一定要注意这些课程间的相关性,合理安排上课学时和学期,使学生不致于学了后面忘了前面。要让学生学习每一门课程都是对前面学习的知识的复习与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教学实习环节

一般认为,园林本科教育教学实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对基础知识学习阶段的实习,该阶段主要在大一、大二学习期间,掌握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园林建筑设计初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二是专业知识融合阶段的实习,该阶段在大三学年学习期间,把园林植物与园林规划、园林建筑等知识进行融合,为相互之间的艺术结合奠定基础。这两个阶段的实习主要是通过课程实习来完成。第三阶段是对专业知识运用阶段的实习,该阶段主要是通过在大四学年综合训练,把园林植物、园林规划、园林建筑等方面知识通过艺术融合达到较高的艺术标准。而这个阶段的实习,主要是通过学生到各个设计公司、设计院进行毕业实习来完成。

(一)课程实习

1课程实习的时间安排

园林专业教学实习在时间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一大二。在这个阶段,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实习。第二个阶段是大三,在这个阶段注重生产及应用实习。第三个阶段是大四,这个阶段主要加强毕业综合实习。在实习内容安排方面,春、夏季节植物繁茂,应多安排学生的园林植物、园林规划设计方面的实习,实行以室外为主、室内为辅的实习方式。而秋、冬季天气干燥寒冷,则应多加强学生的美术、园林建筑设计训练,以室内训练为主,室外为辅。

2课程实习的形式

对于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如园林工程、绿地规划等,课程实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组成“工作组”或“设计团队”来完成模拟项目。在实习中,大家可以以工作组的形式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一起发现问题,一起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这样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协作能力,从而培养在日后职业中非常必要的团队合作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在协作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另外,本科学生上三年级以后,学校应该给他们一个工作室(STUDI-O)画图、做模型,给他们提供专业的学习氛围和创作条件。

3课程社会实践

所谓课程社会实践,是指授课与实践全方位的结合。在一般的课程实习中,学生与实际的接触多限于参观,往往流于形式。课程社会实践主要是加强课外教育,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申报校大学生科研课题、参加实验室和企事业单位的课题。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学科的最新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在学完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后,和当地园林局或林业局合作,让学生参加当地园林植物种类与应用调查的课题;也可以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时,结合当地园林绿化的实际,让学生积极参与当地园林规划设计院或设计公司的设计工作。通过开展这些实践活动,既巩固了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又让学生在实战中得到了锻炼,使学习不再仅仅是纸上谈兵。

(二)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往往是与毕业设计(论文)结合进行。毕业实习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开阔眼界、整理知识框架、查缺补漏的时期,也是学生自主联系工作单位和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关键时期。在公司实习期间,学生能看到整个项目是如何运作的,学会解决许多无法预见的问题。而且学生们经历实际工作的锻炼后,能够增加自信心,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查缺补漏。而且在公司期间的表现也更有可能使这些学生被公司留下来。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结合起来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即以学生在公司内接触的真实项目为毕业设计(论文)的主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将真实项目以毕业设计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可以相辅相成,对学生水平的提高和日后进入真实工作大有好处。对部分没有找到实习单位的学生,老师应帮其寻找实习单位,例如进入一些教师开办的设计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第9篇

[关键词]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胡竞恺,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2007级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64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11-0196―05

一、前言

中国有着悠久的园林文化历史,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独具特色,但现代园林专业的建立却是在建国之后。1951年,由清华大学梁思成、吴良镛先生和北京农业大学汪菊渊先生发起,在北京建设局的支持下于北京农业大学创办第一个造园专业,1956年院系调整到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进一步发展。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地球环境被加速破坏、资源进一步枯竭、人口危机等问题困扰的今天,环境问题和环保意识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园林专业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高新技术的发展,多学科的交融,也使传统园林景观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另一方面,作为学科,园林(按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规范,全称应该叫风景园林)从其萌芽开始,就是一门边缘学科,是多学科的交叉。因此,其综合性强,适应面宽。我国的建筑类院校、农林院校、艺术院校、综合性院校都有园林专业。建筑院校的教学体系,重点在人为环境建设和研究;农林院校的教学体系,偏重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方面研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和要求越来越高,园林专业的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从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求出发,把握专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根据自身特点搞好园林专业教学研究及实践,确立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主攻方向,改善目前农林院校园林教育体系,制定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模式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园林专业是涉及工程、技术、美术等各领域的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从课程设置上,目前本科教学一般都是从大一开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美术基础及艺术训练,同时进行植物学、大学英语、大学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学习。大二进行园林树木学、花卉学、AutoCAD、设计初步等课程,这些课程重点在为学生日后的园林学习与实践打下基础。到了大三,学生才开始全面接触工程、设计的相关课程,这对学生的创造力、基本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许多学生在这个时候才感觉真正踏入了园林的“门”。到了大四,大部分学生开始四处奔波找实习单位,找工作单位,又或者开始为自己的毕业设计担忧。也就说,在他们刚踏入园林的“门”后,刚摸到点门道了,就要准备毕业了。学生在这四年问,并没有充分的时间掌握到社会需要的能力与技巧。因此,这也迫使我们必须找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教育着眼于未来的就业方向,加强教学的改革力度,并不断创新,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安排不合理

1 基础课课时过多,专业课课时不足

从目前课程设置的情况来看,本科园林专业的基础课较多,一般设置在大一与大二两年,占了超过三分之二的学时数。如大学英语、大学数学、大学物理、思想道德修养、植物学等。这些课程中的很大一部分,对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是用处不大甚至没用的。然而这些课程却花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高中已经学习了普通物理、普通化学,上大学后就没有必要再学。由此,可以调整课时以解决现在专业课学习时间不够的问题。

2 理论课课时过多,应用课课时不足

由于园林专业特性,科目涵盖了艺术、工程、设计、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大量的理论性内容占据了教师课上的多半时间,从而出现了园林理论知识与应用脱节的普遍现象。到了真正找工作时,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往往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另一个问题是,大学期间,学生往往做了大量的课程作业和练习,而到了毕业的时候,却有许多同学找不到合适的作品去组成自己的作品集,无法给用人单位一个好印象。

3 课程安排的时间、搭配不合理

园林专业的课程往往有一个相关性,例如植物学、园林树木学、植物造景这几门课的学习便是一个相关的、递进的过程。然而在目前的课程安排中,却往往把这些作为孤立的课程来安排,没有体现一个延续性和相关性。例如植物学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而园林树木学安排在大二下学期,植物造景更是安排在了大四。这样下来,学生往往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为了学植物而学植物,为了记树木而记树木,到了真正到要应用搭配的时候,前面学的知识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

(二)教材陈旧、不适用

本科园林专业课教材的选择是个难题,以前的本科教材知识较深,内容也较陈旧,学生学起来也比较枯燥。园林这个行业是更新较快的一个领域,不同时期的侧重点不同,而在现有的教材中则无法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到现在为止包括园林设计初步、建筑、园林设计等课程还没有适用的教材,而园林工程老教材的内容已经明显跟不上形势。园林制图、城市绿地规划等课程目前使用的教材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很多学生觉得好像学了不少知识,上了不少课,笔记也记了不少,但真正应用于实际的时候发现却不是书上说的那一套。教师在教学时目的不明确,学生学起来也糊涂。

(三)师资不足

现代园林学科是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人文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就多数学校情况来说,园林专业除以园林专业相关教师为主体外,一般还需要本院林学专业的教师,同时也需要土木与水利学院、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等相关院系的支持。上述专业之间的确是有着密切关联的,有些课程及教师也可以是共同的。把这些分散的师资充分利用,发挥学校的这些师资优势的确是个好办法。但是,往往容易忽视的是,这些专业虽然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始终不是同一个专业,它们之间还是有着区别的。因此,在教学中这些非园林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园林专业的特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例如艺术学院的美术教师水平很高,但是真正能教好园林绘画的并不多,因为这些教师多数没有接受过园林的教育,并不一定知道园林效果图表现的重点所在。又如园林树木学,往往是请林学的教师任教,但是这些林学的教师虽然很清楚树木的生理特性,但是在教学中却往往会忽视传授植物造景及应用方面的知识。

外聘教师不足也是现在农林院校师资方面的一个问题。国际上此类专业通行的方法,是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上适当外聘一些有经验的来自园林设计院所、园林公司的高级人才来担任。如在法国,承担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师绝大部分是由设计

公司的设计师兼职的,这既使学生能有机会与社会接轨,学校也不必“养”太多的人,而这些设计师有着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比那些从学校到学校的“专职”教师有着诸多优点。

(四)教学中没能充分体现农林院校的特色

我国的建筑类院校、农林院校、艺术院校、综合性院校都有园林专业。艺术院校的美学、美术更具特色;建筑院校的教学体系,重点在人为环境建设和研究;而农林院校的教学体系,偏重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方面研究。农林院校培养出来的园林专业的学生,在工程技术、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但他们应该具有丰富的植物和生态知识,应该运用生命科学知识赋予园林体以鲜活的生命特征。然而事实上是,许多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学生,对园林植物只是一知半解,对园林植物的了解仅限于认识某些植物。但对这些植物的观赏性状、生理特性、应用方法等一窍不通。这和老师没有在教学中注入和强调农林院校的特色是分不开的。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调整课程安排

1 对部分课程的课时数进行调整

从目前课程设置上来看,园林专业部分基础课较多,而这些课程中的很大一部分,对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是用处不大甚至没用的,因此对这部分课程的课时应当进行调整。例如植物学这门课,其中部分知识对学生日后学习园林树木学是有用的,但对于风景园林师来说,勿需精确地知道植物的细节,如芽痕的形状、叶柄的大小、或叶片的锯齿状等等。因此,大一40学时的植物学课程,完全可以精简为20学时,把余下的20学时加到大二的园林树木学的学时中。甚至可以取消植物学这门课,将其中与园林树木学关系紧密的内容,结合到园林树木学这门课中。这样,既解决了植物学浪费课时较多的问题,又解决了园林树木学一向以来课时不够的问题。再如大学物理这样的学科,对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几乎是没有用的,因此完全可以删掉,从而把一些园林专业课程提早安排,让学生尽早入门。

2 对部分课程开设学期进行调整

之前提到,园林专业的课程往往有一个相关性,然而在目前的课程安排中,却把这些课程分开作为孤立的课程来安排,没有体现一个延续性和相关性。例如植物学、园林树木学、植物造景这几门课的学习便是相关的、递进的过程。因此,在安排课程的时候,完全应该把这几门课程放在连续的几个学期内,让学生学起来有一个系统性。从认识植物的生理特性,到认识植物的观赏特性,到将植物应用到设计之中,让学生除了要认识植物,还要真正懂得应用植物、搭配植物,体现农林院校的优势与特点。

3 对部分课程开设顺序进行调整

目前园林课程的设置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部分课程开设学期不合理。例如电脑效果图制作的课程便是设置在大四。这是一门教授3Dmax等实用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课程,这门课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掌握电脑制作效果图的方法。如果这门课程较早开设,学生便能在之后开设的园林建筑设计、公园规划设计等课程中应用之前所学到的电脑效果图制作方法。这样,使学生既能在做设计的时候多一种表达方式,又能让学生对之前学到的电脑效果图制作知识进行应用与复习。然而这门课程又需要AutoCAD作为基础,因此,这门课程应该设置在大二而且是学习了AutoCAD课程以后。

(二)运用案例,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在许多学科教育中已经广泛使用,园林专业则应该将案例教学应用在设计类课程中。通过典型设计实例的剖析,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触类旁通,使学生掌握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或原则,最直观地接触到实际的设计项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把优秀的已落成项目作为设计题目给学生做设计。学生完成自己的方案后,带学生到项目实地看现场,让学生通过对成熟项目的现场勘查,对比分析自己方案的不足,并分析已有方案的优缺点,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

另外,利用各类绿地,采用现场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到各类城市绿地中实测与调查,加强感性认识。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服力,是园林专业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作为一个风景园林师,只有学会分析和感受一个设计、一个场地的好坏,才能够作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设计。

(三)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为学生做示范

示范即教师动手做给学生看,让学生从模仿教师的做法开始学习设计的具体操作。现在的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设计的时候总会提出学生设计中的问题。例如这里做的不好,那里做的不对。可最大的问题是,学生虽然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好、不对,却不知道好的和对的到底应该怎么做。这样的结果可能是,越做越差,越改越不好。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遵循这样一个一般程序进行示范:先选择一两个实例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动手演示一个具体的操作,并在演示中和演示后总结出相关的普遍性原理,最后再进一步用不同的设计实例说明和印证相关的原理。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和实践中快速提高。同时,教师在示范时应注意一点,就是其示范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方法和普遍性原理,但并不是真理。学生在自己操作时,不可照搬教师示范的实例,避免失去自身的创造性。

(四)加强课程间联系,体现农林院校自身优势

农林院校培养出来的园林专业的学生,应有其自身的优势。应具有丰富的植物和生态知识,应运用生命科学知识赋予园林体以鲜活的生命特征。这便要求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贯穿这一特点。体现这一优势除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强调植物应用的重要性,突出植物在该课程中的特点,还需要加强相关课程间的联系。例如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植物造景、AutoCAD、3Dmax、栽培养护、风景园林设计等课程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习植物学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园林树木学和花卉学;而学习各种花草树木则是用于植物造景;植物造景是风景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做设计时我们需要用到AutoCAD、3Dmax等应用软件;在设计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植物日后栽培养护方面的问题。这样各门课程环环相扣,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在设置这些课程时,一定要注意这些课程间的相关性,合理安排上课学时和学期,使学生不致于学了后面忘了前面。要让学生学习每一门课程都是对前面学习的知识的复习与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教学实习环节

一般认为,园林本科教育教学实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对基础知识学习阶段的实习,该阶段主要在大一、大二学习期间,掌握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园林建筑设计初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二是专业知识融合阶段的实习,该阶段在大三学年学习期间,把园林植物与园林规划、园林建筑等知识进行融合,为相互之间的艺术结合奠定基础。这两个阶段的实习主要是通过课

程实习来完成。第三阶段是对专业知识运用阶段的实习,该阶段主要是通过在大四学年综合训练,把园林植物、园林规划、园林建筑等方面知识通过艺术融合达到较高的艺术标准。而这个阶段的实习,主要是通过学生到各个设计公司、设计院进行毕业实习来完成。

(一)课程实习

1 课程实习的时间安排

园林专业教学实习在时间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一大二。在这个阶段,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实习。第二个阶段是大三,在这个阶段注重生产及应用实习。第三个阶段是大四,这个阶段主要加强毕业综合实习。在实习内容安排方面,春、夏季节植物繁茂,应多安排学生的园林植物、园林规划设计方面的实习,实行以室外为主、室内为辅的实习方式。而秋、冬季天气干燥寒冷,则应多加强学生的美术、园林建筑设计训练,以室内训练为主,室外为辅。

2 课程实习的形式

对于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如园林工程、绿地规划等,课程实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组成“工作组”或“设计团队”来完成模拟项目。在实习中,大家可以以工作组的形式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一起发现问题,一起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这样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协作能力,从而培养在日后职业中非常必要的团队合作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在协作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另外,本科学生上三年级以后,学校应该给他们一个工作室(STUDI-O)画图、做模型,给他们提供专业的学习氛围和创作条件。

3 课程社会实践

所谓课程社会实践,是指授课与实践全方位的结合。在一般的课程实习中,学生与实际的接触多限于参观,往往流于形式。课程社会实践主要是加强课外教育,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申报校大学生科研课题、参加实验室和企事业单位的课题。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学科的最新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在学完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后,和当地园林局或林业局合作,让学生参加当地园林植物种类与应用调查的课题;也可以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时,结合当地园林绿化的实际,让学生积极参与当地园林规划设计院或设计公司的设计工作。通过开展这些实践活动,既巩固了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又让学生在实战中得到了锻炼,使学习不再仅仅是纸上谈兵。

(二)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往往是与毕业设计(论文)结合进行。毕业实习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开阔眼界、整理知识框架、查缺补漏的时期,也是学生自主联系工作单位和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关键时期。在公司实习期间,学生能看到整个项目是如何运作的,学会解决许多无法预见的问题。而且学生们经历实际工作的锻炼后,能够增加自信心,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查缺补漏。而且在公司期间的表现也更有可能使这些学生被公司留下来。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结合起来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即以学生在公司内接触的真实项目为毕业设计(论文)的主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将真实项目以毕业设计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可以相辅相成,对学生水平的提高和日后进入真实工作大有好处。对部分没有找到实习单位的学生,老师应帮其寻找实习单位,例如进入一些教师开办的设计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第10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5.1文献标识码:A

独立学院多数是在申办高校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母体高校在培养目标、专业特色上雷同现象严重。但随着独立学院逐渐“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如何打造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是现阶段独立学院面临的重要课题。①

1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近年来独立学院逐步转变办学方向,在打造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摸索。比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实行“错开定位,配套发展”策略,建设了适合自身学校定位的应用型专业体系,实行“横向可以转移,纵向可以提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提出了“三突出”人才培养模式,即在理论教学中突出够用、能用、会用,在实践教学突出基本技能、专业工作能力和综合技能,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基本实验、综合实验、仿真与开放实验;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提出“2+1+1”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即“两年通识教育、一年专业教育、一年自主教育”。②越来越多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已经与母体高校有了明显的区别和自身的特色,踏出了走向独立的关键一步。

2 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20世纪30年代浙江大学等少数学校开设了观赏园艺课程,标志着我国园林专业高等教育的开始。80年代后,园林专业高等教育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得以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约有60多所院校开设园林或相近专业。我国的园林专业高等教育多数分布在农林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因自身学术背景不同,园林专业各有所长。与上述两类院校园林专业相比,独立学院应重点发展园林规划设计,兼顾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培养具有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园林公司、花卉企业以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管理及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园林人才。

3 独立学院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及特色

3.1 农学学科与艺术学科结合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超过40%的独立学院开设了设计类艺术专业。因此,独立学院园林专业依托于母体高校园林专业,结合本校艺术类专业,形成两专业优势互补,学科间交叉融合,可以有效增强学生艺术精神和科学思想的结合,进而突显创新精神与创意能力。

3.1.1 注重美术基础

独立学院园林专业招生多为文理兼收,学生入校前没有经过系统的美术训练。较少的美术课程设置对于没有美术功底的园林专业学生来说,难度大,压力重,学生难以灵活掌握。通过新增相关美术课程以及延长美术课程学时,达到强化园林专业学生美术基础的目的。以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园林专业为例,相比较母体高校而言,增加了《速写》、《中国画》、《建筑画》、《设计表现》、《构成设计》、《美学原理》、《中外美术史》等美术类课程,同时又增加了《素描》、《色彩》的学时。

3.1.2 强化美术实践

写生是美术类各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园林专业的学生同样需要通过短期的集中写生训练。通过艺术写生,使学生能够体察自然和社会风貌,并运用课堂教学所学方法与技巧进行独立的写生实践。共享学校艺术类专业写生基地,扩大学生视野,将课堂理论与室外景观相结合,由校内训练转向户外真实实践,使学生的美术能力、创造力得到提高。

3.2 强化设计实践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虽然全国各高校进行了一些探索,但 “重认知轻实践 、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在我国高校里仍较突出,毕业生实践能力弱已成为学生就业、社会适应和创造性的不利因素。③

3.2.1 注重园林设计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是国内园林专业的主要内容,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应强化园林设计,以园林植物与园林规划设计的培养并重。学生既要熟知园林植物种类和习性,又具有较强园林规划设计功底。作为独立学院园林专业的特色,提升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尤为重要。园林设计从业人员的质量取决于在校所接受的教育和基础训练,因此,注重设计,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在教学改革中努力提高园林设计能力。

3.2.2 强化实践环节

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应注重素质、突出能力,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努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参考国内外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坚持课程设置与就业密切联系,坚持因材施教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环节35周。其中,军事训练2周,在第一学期集中安排;社会实践4周,在寒暑假进行;基础写生4周,在第三学期集中进行;课程实习5周;第七学期园林规划设计综合实习4周;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16周,在第八学期进行。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应该进一步增加设计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积极建设校内外教学基地,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4 结语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对园林专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定位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也应进行相应变革。一方面要满足园林建设与管理要求;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应不断摸索,走差异化发展路子,既要区别于一般综合性大学研究型人才培养,又要区别于高职、高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应该重点发展园林规划设计,兼顾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在人才培养中积极强化实践教学,突出“文理与艺术学科结合,注重美术基础,强化设计实践”的特色,不断加强教学条件建设,规范教学管理,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注释

①胥秋.独立学院十年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1(10):48-51.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园林专业;植物及植物生理;教学特点

我国是农业大国,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各项事业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尤其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细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在农业高职院校中,《植物和植物生理》是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园林技术、景观设计、生物技术等专业都要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那么,在这些不同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该如何突出不同专业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体现高职院校技能训练为主的要求呢?这个问题对《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总结了一些园林技术专业的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的特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植生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农业高职院校由原来的农业中专校升格建立,植生教学不管在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上都基本延续了中专教学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课程针对性不强;二是实验与实践环节薄弱,不能满足职业技能教学的要求。2006年,我院的《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被确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应该说这门课程的建设水平位于全国先列,但是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即这样一门精品课程是不是对各专业的学生都适用呢?对不同专业学生,在具体教学内容上该如何进行调整呢?

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旨在培养工作在园林绿化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将来主要从事绿化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监理、绿地养护、花卉苗木技术、植物造型、园林场所管理等工作。《植物与植物生理》是其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提供丰富的植物学知识和实践技能。但由于多数农业高职园林专业是从农学或园艺等专业转化或分化而来,研究的内容和要求发生了变化,专业针对性不强、实践技能不明确的问题还很突出。

结合专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选用园林专业专用教材 我院于2000年编写的农业部高职规划教材《植物与植物生理》理论知识适中、实践应用可行、适用性广泛,被很多农业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选用。但此教材中实践应用部分都选用农作物作为例子讲解,对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很不适用。我院唐蓉教授针对这种情况编写了一本园林专业专用的《植物与植物生理》教材,其中实践内容结合园林专业实习内容,可以推荐大家参考使用。

制定园林专业教学大纲 《植物及植物生理》由植物形态结构、植物分类和植物生理三大部分组成。由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本门课程的讲授重点不能完全相同,应各有侧重。园林专业的学生需要对园林树木、观赏花卉、草坪植物和花圃杂草的分类特征及生长发育特性有所了解和熟悉。针对园林专业特点,我院植生教研室编写了园林专业《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大纲。本课程重点应放在植物形态结构和植物分类部分,重点了解植物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常见园林植物的类型。课时应向植物形态结构和植物分类两部分倾斜,课程一学期完成,一般在第一学年开设,总课时64学时,植物学部分36学时,生理部分28学时,其中现场教学12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采用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项目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成绩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又包括平时考核(含出勤、课堂提问等)和期末闭卷考试方式;实践项目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主要是每一次实验实训后完成实验报告,专项考核指园林专业的3项技能考核。

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是为后续职业技术课程服务的,其主要服务的课程对象包括组织培养、花卉生产技术、树木学、盆景与插花、园林植物保护、遗传育种、园林规划设计等,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针对以上职业技术课程来选择。我们的经验是植物学部分注重形态识别,减少显微观察;植物生理部分注重实践应用,减少理论原理。因为现在学生的高中生物基础都比较好,植物学的细胞部分内容用4学时复习一下即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要详细讲授并做好有关观察和实验,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自然条件下对这些基本的植物外部形态结构有感性认识,显微解剖结构不宜过分强调。植物分类部分只把应用性较强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作为重点介绍,主要通过学生课后自学来增强教学效果。植物生理部分内容比较枯燥,要选择贴近园林生产实际的应用性部分讲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只要求他们初步了解一些理论原理,重点要说明这些理论原理在实践应用中的作用。例如讲述水分代谢时,只讲水势的概念、水流方向的判断,不讲水势的物理公式及其推导,要强调植物体内水分平衡的重要性,特别是园林上常用的树木移栽时如协调水分平等,提高移栽成活率。以大树移栽为例说明增大根部土球可以保护根系,及时吸收水和无机盐供应地上部分的需要,保证植物移栽后能正常生长。如果损伤根系,根系不能正常吸收水和无机盐,会使植物萎蔫;再结合蒸腾作用说明在移栽时要修剪枝叶,或用物品遮盖,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最后,说明如何及时灌溉,根部堆土、配置支架和灌排水管道等,提高移栽成活率。讲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要略讲机理,结合生产实际讲通风透光、合理密植的要求,介绍温室植物栽培时如何调控环境因素保证物质积累和消耗的平衡。讲光周期时结合花期调控,讲激素时结合树木、花卉株型调控、切花保鲜技术等。这些与园林专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可以为学生今后上好专业课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明确园林专业的考核技能 对园林专业的《植物与植物生理》实践技能考核内容进行调整,以往的园艺、农学专业,显微结构识别考核是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认为这对于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必要的。(1)可以将考核的内容转换成外部形态认别考核,如皮孔、芽鳞。(2)植物种类识别考核不要求学生递交植物标本,要求进行实物抽签识别。(3)完成一份周边地区园林植物调查报告,要求注明名称、科名、主要识别特征,根据内容进行评分。 转贴于

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训练

增强现场与实践教学效果 本课程共安排了26学时的现场与实践教学,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每个器官都安排了现场与实验教学。我们的做法与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卞勇教授的做法一致,即将理论与实验实训融为一体。把理论知识和每一次相应的实验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效果良好。如讲解植物叶时,教师先在教室里把一些关于叶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罗列出来,但并不做具体讲解。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和学生一起到校园内观察,看到有关的内容再逐一讲解。在校园里再让学生观察双子叶植物叶的正反面有何不同,单子叶植物叶又何如。在下一节课,就让学生带着这些植物叶回实验室看显微镜,观察一下叶的内部结构。这样的教学灵活生动,动静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之后,马上实验观察,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效率。特别是像皮孔、芽鳞痕、叶痕、叶迹、腺点等比较难认的结构,一定要在自然条件下让学生亲眼看到、亲手摸到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显微结构理论不宜拓展或讲得过深,最关键的是要与实物位置形态相结合。例如,维管形成层是一个很重要的结构位置,以后嫁接的时候要做的是形成层对接。很多学生在显微观察的时候能够在显微镜下准确地指出形成层位置,但拿到实物枝条却不能找到位置。这时,如果让学生亲手把枝条上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分离一下,他们就会恍然大悟。

提高多媒体手段的教学效果 近十多年来,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非常普及,许多课程都制作了比较全面的课件,但并不是应用了多媒体课件就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要适时适量,才能保证效果。在《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过程中,植物形态部分主要是现场和实验教学,可适当结合多媒体图片加深印象。分类学部分则主要依赖多媒体课件,因为园林植物种类繁多,教学时间有限,在课堂上可多介绍几种植物类型,课后再让学生慢慢自学消化。我院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植物生理部分多媒体课件包含从水分、光合、呼吸直到逆境等,这些内容虽然十分完善,但有些对园林专业并不适用。因此,植物生理部分不能过多依赖传统教学课件。相反,由于生理部分的讲解更多地倾向于园林方向的实践应用,这部分的课件大多在专业课中才会出现,如前面提到的大树移栽、温室调控等。因此,在教学上需要和相关专业课教师沟通,适量补充,保证不同课程对同一问题讲解的前后一致性。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充分利用课程网站 高职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植物与植物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一些问题需要学生课后自己消化。另外,高职教育更加注重技能实践,理论课教师不会介绍得很详细,科研领域的发展也不是授课的重点。那么,当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或继续深造时需要这些理论知识时,学生应该有能力自己去获得这些知识。课程网站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平台。建设一个完备的《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网站,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考核测试及研究前沿等信息,对任何专业的学生都有帮助。

第12篇

关键字:园林工程质量;建设;设计;施工监理;

Abstract: i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rapid development today, people on landscape request too more and more high,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prese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sight is changed, landscape design,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fast change low threshold change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garden.

Key words: landscape engineering quality. Construc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园林工程质量需要改进的地方

1、园林建设眼前化

如今园林建设的主体单位大致可以归总为三类:政府主体、商业主体、私有主体。政府主体,园林建设的资金来自于各级财政,以公园、临道路河道的防护绿地、政府项目的附属绿地为主,一般单方造价比较低、实施范围内常有拆迁不到位的情况、工期设定带有政治色彩,因此常常出现土质差规格小、开工多竣工少、赶工多反季节种植多、建设拖移交难等一系列问题。商业主体,一般以地产项目附属工程的形式出现,往往投入大建设标准高,景观效果较好;但部分公司因缺乏专业的园林工程管理人员、由土建或市政专业人员兼顾,造成投资重复、景观效果持续时间较短等问题。私有主体,往往是个人或企业在自有土地上,为美化私人环境而建,水平参差不齐,不是主流的园林工程, 本文不做赘述。

这两类主体的通病在于,往往不能兼顾远近期的景观效果,并且更多的考虑近期效果而忽略园林工程的可成长性。这种只求眼前不顾将来急功近利的做法,从根本上破坏了园林工程作为有生命的工程的艺术价值。

园林建设能尊重自然、放长眼光,才能做出长久经典的好作品,这是制约园林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

2、园林设计快餐化

园林工程普遍工程总造价低、设计费用较少。部分的设计单位,为追求利润生搬硬套已有的、现有的设计方案,甚至简单粗暴地将硬质园林与绿化种植剥离将小土建小市政肢解发包。这些行为违背了中国园林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设计理念,严重影响了园林设计的质量。部分园林工程工程量小、工期短促,设计无系统性、科学性,很多没有图签没有盖章的图纸直接用于施工,甚至一些小型的园林项目经常被那些个体施工者以免费设计的方法拿到手,使得技术和质量大得不到保障,以至于将一些相互冲突的景观容和在一起,突不出整体的风格,使得景观看起来很无序。

现在大部分园林设计师对园林植物了解的比较少,对植物品种特色、习性差异、市场行情均缺乏基本认识。一方面造成设计脱离实际,另一方面造成种类缺乏。设计与现场、市场脱节,使生物多样性在设计圈子里变成了生物的少样性;而设计的少样性,又促使市场苗圃着重培育设计使用较多的苗木而忽视冷门苗木的培育。如此恶性循环,如何提高园林工程的质量。

园林设计能深入田间地头、才能做好案头工作,这是制约园林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3、施工监理低门槛化

目前园林工程市场上,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资质挂靠、人员虚报等现象。挂靠资质使园林工程市场准入门槛大幅度降低,一些不具备施工、监理能力的企业和个人,冲着园林工程工期短、资金回笼迅速的特点,本着“赚一票走人”的思想,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针,将园林工程市场法则视同儿戏,这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危害。首先,园林工程不同于其它工程,在竣工验收后比较长的施工养护期,一般为一至二年,而大部分的园林工程工期在一个月到半年,施工养护期的时间远远长于施工时间。因此,存在大量以挂靠外地企业为生的“私人老板”。这些挂靠的施工单位,往往在竣工验收大部分工程款到手后一走了之,造成建成的绿地失管;而监理单位更是在竣工验收后就已经履行完监理责任。其次,园林工程是唯一有生命的工程,不专业、无资质的施工、监理企业是无法保证苗木的成活率的,遑论景观效果。

因此,对施工、监理市场挂靠行为的控制,是提升园林工程质量的重中之重。

二、提高园林工程质量的措施

1、施工前做好详细的审查

不同的场所根据它的特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园林景观,一个成功的园林作品需要设计者深入的设计、独特的理解、思维的清晰以及完美的创造力,这样才能和施工者很好的配合,施工者才能将其设计完美的展现出艺术性。这是由于两方面原因所致:一是园林的多数的实施的对象都是活体,都是有生命的,它们的美化环境点缀生活、吸食灰尘净化空气、隔离噪音以及降低温度等功效就是因为利用了这些花草树木的栽种及其特殊的功能的;二是对施工队送来的数据要进行认真的查看和仔细的核对以确保其准确无误,突出景观设计的艺术性,给人以享受的美感,这就要求施工队施工时候要方法先进、技术过关、保障安全、倡导文明,提高工程的质量。

2、严格控制材料质量,亲自育苗

在施工过程中所投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及机械设备等,它们的质量及这些设备等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要想确保工程质量,就必须严格控制投入材料的质量,从材料的订货到试验都应该全面掌握并把关,以确保其质量。施工单位必须有自己的苗圃,栽培新优园林植物,使稀缺苗种的采购困难以及施工成本高等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3、提高技工的专业素质

针对目前的情形,大多数的城市的园林绿化养护是由进城务工的农民来担当的,他们自身的条件决定了他们的技术并不过硬,关于园林绿化的知识还很淡薄,在工作中避免不了因方法和技术的问题导致大量的苗木死亡,所以,当务之急是培养专业的绿化养护技术人员,这样才能确保园林植物的成活率,才能展现出它们的观赏价值。

4、对施工现场要加强监督管理

要加强园林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要亲临现场并深入其中,对地形地貌、地下设施、施工条件等资料以及工期、质量、将要达到的效益目标做出周密的计划。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环境及特点,保障施工工艺的前提下,科学的制定规划和监督管理的详细规则。为了提高工程质量我们就必须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使各部分工程都达到标准,那么整体的工程的质量就得到了保障。所以,施工现场监理工作,务不容缓。

5、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

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不能忽视,那就是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监理与控制,这是后期养护的重点。有句俗话叫“三分栽,七分管”,说的就是如果前期植被好,但是后期的护理跟不上,比如需要浇水的时候没有浇水,最终因为缺水而死;树木的支架不牢固,导致它们长成又歪又斜的树木影响观赏价值及整体效果;该除草的时候没有除草,绿地里就会杂草丛生;打药治虫不及时就会导致病虫害加重等等问题,这些都是后期养护不到位会出现的结果,可见后期养护的重要性,因此,加强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是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的,它不仅有设计者的精心策划、细心勘察,还有施工者的殷勤的付出,两者紧密配合、认真塌实的工作态度是一个成功的园林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当然,这其中也有建设单位对项目的组织与控制也不容忽视,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建设出优秀的给人美感的安全的园林景观!从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建设、设计和施工监理的配合至关重要,建设者要立足长远,高瞻远瞩,设计者要走进施工现场,以了解详情,施工者也应该走进办公室,深入图纸及早发现问题以及早解决问题,避免造成工程上的失误。提高园林工程质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及宏. 空间的人性化——居住区环境中的复合空间设计[J]四川建筑, 2002, (02) .

[2]陈敏.浅析城市园林设计中历史文化的挖掘与表达[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2005,(04)

[3]陈华.园林绿化与建筑节能关系的理论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2006,(01)

[4]牛青青.试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2005,(04)

[5]余雁华. 城市住宅小区绿化种植设计[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2, (03) .

[6]陈鹭.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博士),2006,(03)

[7]李素英.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博士),2006,(03)

[8]张红雷. 试论景园入口的心理环境[J]齐鲁艺苑, 2003, (03) .

第13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不足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但环境破坏的程度也在家中,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和生活垃圾的存在严重危害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并破坏了城市的生态平衡,园林绿化工程在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文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城市园林设计施工时,需要注意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和生态价值元素,兼顾园林建设的功能性和美观性,保证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环境。论文研究城市园林设计施工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控制措施,以为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做出一定的贡献。

2、城市园林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不足

2.1员工的专业水平不足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迫于改善城市环境的压力,城市建设者大力提倡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园林绿化建设的市场也急剧扩张,出现了许多园林绿化建设企业,但是许多企业不仅没有相关的资质,在招收员工时也没有完善的评估制度,导致园林设计、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施工队伍缺乏专业知识,导致施工人员在工作中无法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甚至不能识别图纸上的相关标识和技术要求,这就给园林施工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此外,从施工现场的管理来看,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较弱,管理的模式较为落后,组织规划不足,标准执行不规范,许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导致园林设计施工的质量低下,即使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却收益甚微,严重限制了园林绿化建设的水平。

2.2园林设计不合理

我国园林设计与施工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政府用于城市绿化建设的资金逐年递增,从2001年的160多亿元增长到现在每年超过400亿元,加上房地产开发商对绿地建设投入的增大。快速增长的绿化市场培育了大量的园林建设企业,近十年是城市园林市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但是园林绿化的相关标准体系还没有完善,设计规划没有具体的规范可以依赖,不少园林设计给人的印象就是随便画几条路、栽一些花草、分一些场地,在布置几块石头,没有技术含量,归纳起来就是缺乏设计的科学性,没有功能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内涵。某些园林设计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内容过于简单,很难清晰的表达园林景观的个性;对设计配置的绿化植物的生长状况、发育特性、形状姿态、修剪形式、人工整形特点等因素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园林的施工、养护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景观效果与创意设计不符;园林设计人员缺乏对实地的调查,不重视对原有植物的标示,忽略原有景观植物对园林绿化的贡献,甚至造成有价值的古木被砍伐。

2.3施工前准备工作不充分

园林设计施工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图纸形成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实地考察和测量,但是很多企业在绿化建设在没有详细科学的设计图纸时,就盲目上马建设项目,施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甚至一些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常凭借经验规划设计,做出不切实际的设计,造成园林施工中面临许多实际的问题,不断的修改图纸,拖延了施工的精度。施工前的材料、设备要准备到位,进行合理的分配,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有很大的随意性,常常导致施工难以为继,而施工人员为了不拖延施工的进度,随意进行替代,导致施工和设计不符合。

2.4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我国多地的城市在绿化建设方面的投入非常大,但是对管理体制的建设并不重视,有些城市甚至没有把城市园林管理制度建设纳入到日常的工作当中,缺乏长远的规划,不能为绿化管理建设提供良好的指导。管理不健全,会导致园林建设中的混乱,如树木杂乱无章、杂草丛生、病虫害严重,降低了园林绿化的建设效果。管理体制的健全是我国园林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导致园林建设工作落实不到位。

3、园林设计施工质量控制的对策

3.1重视现场的勘查

园林设计需要根据实际的现场环境进行,要与现场的环境相协调,减少破坏或冲突,因而现场的调查至关重要。不仅地段内的园林绿化要突出主题,还要根据现场的勘查会审,按照生态的要求,在环境布置、住宅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清新的空气、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重视现场的勘查是要为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提高植物群落的造氧功能,不要盲目破坏自然山水,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设计出有层次的园林图纸。

3.2加强专业的培训

园林企业的设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设计的水平有很大的差别,因而需要建立长短期的培训制度,组织员工参与培训课程和研讨会,提升员工的设计水平,聘请教授和专业水平高的专家进行授课,着重对专业素质低的设计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并组织设计人员交流沟通,相互提高。

3.3完善施工组织的规划

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以便施工人员可以理解设计的理念和意图,为制定合理的施工规划提供参考。施工组织人员可以根据图纸的明确信息,准备材料和设备,从施工的质量、进度、设计要求、成本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安排好施工的精度、确保施工的连贯性和计划性。合理的组织规划可以保证施工的顺畅进行,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提升施工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4、结束语

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其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质量控制的策略,具有积极的意义,论文的研究仅作专业人士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仁峰.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2,12:88.

[2] 谭校朋.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有机结合[J].北方环境,2011(3): 67- 68.

[3] 张勇.园林建设工程的施工管理与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1(2):35.

[4] 楼春朵.园林绿化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5- 16.

第14篇

一、 导师团队联合培养风景园林硕士模式的优越性

(一)适应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加强了学科建设

1.提高导师学术水平,减轻学术门户的负面效应

导师团队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导师自身的学术水平[ 2 ]。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导师集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研讨,年轻的教师有活力和激情,年长的教师成熟、知识渊博,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在交流中各种学术新思想相互碰撞,可以扩展导师的知识面,开阔学术视野,弥补知识欠缺,开拓相关研究的新思路。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减轻学术门户效应的负面影响[3]。

2.有利于学科交叉,实现学校资源共享

风景园林硕士应能较好地掌握风景园林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独立承担风景园林设计、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能力[1]68。某一位导师往往只专注于某一研究方向,而对其他研究方向可能缺乏了解,如:研究植物栽培管理的导师一般不具有规划设计的能力,精通规划设计的导师植物栽培知识也可能有所欠缺。单一导师制不能满足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需求,也会阻碍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导师团队联合培养模式是实现风景园林相关学科交叉的有效途径,规划与栽培等学科相融合,加强了学科建设,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另外,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可使原先分布于各导师实验室中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有效地集中起来,实现实验资源共享,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培养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有利于研究生选择研究课题与方向,发挥学生创新能力

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时间一般为两年,以往入学后学生不能清晰地定位自己的研究方向,实行导师团队联合培养的模式,可使风景园林专业的研究生吸纳导师集体的智慧,博采众长,能够很快地定位自己的研究方向,根据自己的爱好确定论文选题,在后期的研究中能极大地发挥创新能力。

2.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管理水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导师团队培养模式中,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等,都是集体决策。导师团队监督、检查培养计划的落实情况,严把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答辩关。发挥导师各自的专长,有利于提高决策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弥补单一导师制中师徒模式的缺陷。导师团队联合培养模式弥补了单一导师指导下知识面狭窄的缺陷。实行导师团队联合培养,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为自己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在这种模式下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4]。

二、 导师团队联合培养风景园林硕士模式的构建

(一)根据应用性 、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主要为风景园林事业相关行业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专门人才。因此,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尤为重要。南京林业大学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详细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相关知识和方法,具有一定的艺术设计素养,具备理论与实践设计能力。研究方向划分为两大方向,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和园林植物应用与管理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向研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相关理论,包含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规划、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等。园林植物应用与管理方向研究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现代化花卉生产理论与技术、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理论与技术、新品种培育与开发、园林植物规划与种植设计、园林植物生产管理、园林企业管理、园林建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等。知识体系分为五个方面,即:园林植物应用、园林植物繁殖栽培;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园林规划设计、景观建筑;森林生态、林农复合生态、景观生态;工程建设、工程环境;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动植物相互作用等。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研究方向和知识背景合理选择。

(二)根据培养方案 ,建立跨学院多学科合作的导师团队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生态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土木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应用性、复合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也必须具备这些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根据已制定的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培养方案,在学生的科研和实践中,建立跨学院多学科的合作团队,实行多学科导师联合培养的模式,其导师团队构成如表 1 所示。

三、实施导师团队联合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导师团队结构 ,定期举行学术交流活动

要完善导师团队的组成结构,导师团队应由不同学科、不同知识层次、不同专业特长的教师组成[5]。在专业构成上,强调以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师为主,其他相关专业教师为辅;学历上将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导师相搭配;年龄上应考虑中年、青年导师相结合,中年导师思想成熟,基础扎实,年轻导师有激情有活力,两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南京林业大学所建立的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导师团队来自不同院系和专业,如:风景园林学院、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导师团队建设的目的在于联合培养风景园林硕士,他们的合作就是围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目标,相互配合,精心合作,直至实现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非常重要,一方面学术交流活动可以促进学科发展,另一方面可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科研与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为此,导师团队每月组织研究生报告会,学生将自己的研究进展汇报给团队中的每位导师,研究中遇到的难题也及时提出来,由导师团队进行交流商讨后,提出解决的措施与方法。

(二)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研究生导师的职责

健全管理制度和强化导师职责是导师团队有效运行的保证。导师团队是为了培养高质量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这一目标而聚集在一起,需要有完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明确导师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应建立专门的导师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导师团队的管理办法,建立导师的遴选与退出机制,明确导师的岗位职责、权利与义务等,定期召开导师会议,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导师水平。导师团队中可以选择一位有名望、责任心强的导师作为团队的负责人,组织安排团队的各项教学指导活动。每位导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指导工作,履行学术义务,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避免出现导师团队形式化。

第15篇

【关键词】中职园林专业 实训实作课 实践能力

从现今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培养有一技之长、适应社会发展、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中职教育的主旨。而实训性教学是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对学生技能的掌握、知识的吸取、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实训教学、强化实训技能训练?如何能在实践教学上有所突破?在此,我总结多年的园林专业教育经验,认识反思校内实践教学,在如何构建完善实训实作课加强中职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作一些探讨,以于广大同事交流经验。

宗旨:合理制定实训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基础平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一、提高、培养师资队伍的能力

优秀的师资是知识传授的基本条件,也是知识与学生的中间桥梁。高质量的师资条件才能给学生传授最专业、最高品质的知识内函。所以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培养高知识、强技能、善于创新研究、高素质教学的综合性教学人才。其次,完善教师考评制度,创造良好的师资培养环境,注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快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为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建设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后盾基础。

二、调整实训教学辅导模式,结合实践进行教学

实训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相对繁重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付出劳动的同时,更需要教师深层次思考、研究,使教课内容更加好学、易懂。

(1)调整实训教学模式,结合实际分配师资

现代教学中我们应该摒弃实训课时单个教师辅导的模式,应尝试多人辅导的科学教学方式。老的教学辅导模式一般是:①授课老师只负责理论课程,不负责实验实训课,实验实训课由实训辅导员负责。这样的教学方式易造成理论课与实训课内容时间安排产生分隔,学生不能及时的对所学内容做出实践性操作和巩固;②授课老师即是理论课教师,又是实践课教师。虽然能两者兼顾,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不脱节,促进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但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人数问题,学校往往会将学生进行分组编排轮流进行实训教学或是直接全体学生一起到实训场地进行实作实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是,限制和约束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二是,学生人数太多,无良好的分配管制,参与性不强,看的人多做的人少,降低了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根据不同的实训课程特点及内容进行师资合理分配,在围绕提高和培养学生职业实践技能的前提下来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训教学课程的辅导力量,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首先,在实训教学课程中,除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现场辅导以外,还要根据其课程内容特点、校内师资条件再增加几名辅导老师参与辅导,让综合性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参与到实训教学中来,让学生在实训课程中能得到充分辅导,这样不仅加强了对学生实训实践学习过程的监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不会因为生多师少的问题而出现对所学课程内容得不到及时解答、辅导造成对知识、技能掌握不牢固的情况。其次,辅导老师之间可以借助此机会,彼此相互学习、交流,在教学经验上取长补短以完善自己的实训教学技能,可以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高质量的实训教学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最良好的铺垫。

三、注重校内外实训见习,培养、提高学生就业实践能力

在以往教学模式中往往注重理论教学体系,而实训教学体系不够完善、规范,使得实训教学体系松散无章,教学质量和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并随时进行补充、完善。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最合理的教学基础平台。注重校内实训见习,培养学生就业实践能力。

1.校内实训。校内实训见习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践。可以制订一个主体实训见习计划,以贯彻产教结合为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学生合理分配组成小组形式进行,要以实行企业化模式运作为导向。小组要选出小组负责人,负责监督和组织其小组的实训工作,实践技术要以产业化、标准化为基准进行。保证在实训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的、专业的完成播种、移植上盆、养护管理、摆设观赏等一系列实训操作内容。通过专业化实训课程让学生将所学书面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以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

2.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就业实践能力。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单靠学校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各方需求,学校必须与校外生产单位合作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丰富、广阔、专业的实践平台。一是外派老师可以通过实习培训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层次和实际教学操作能力。二是可以从企业聘请专业技术、技工人员作实习辅导,与企业合作教学,走产教结合路线,订单式培养政策,既保证了学生有充足优良的实习平台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实现了学校和企业互赢。

校外单位实地学习是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一个标尺,是学生历练实践能力,提高就业技能的最佳平台。让学生在一个实际就业环境中查找自己的不足是最佳方式。所以我们要增加让学生进行校外合作单位实习的机会,在以往除去顶岗(毕业)实习时段的基础上积极与合作单位协调,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良好并已经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实践技术提高的前提下尽量争取去校外单位进行阶段性实习或是实地观摩的机会。让书面理论立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深切的了解园林职业的特性,磨炼吃苦耐劳的精神,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不足之处,督促学生回校后会更加努力学习,提高专业实践技能,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顶岗(毕业)实习阶段是学生从校园步入工作岗位最关键的实践时段,是学生丰富认知、检验自身综合能力,联系工作单位的关键时期。学生可以深入生产第一线,直接接触园林绿化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所以学生一定要认真负责完成实践工作任务,查找自身不足之处,让整体职业技能素质得到质的提高。通过毕业实训实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就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同时也是企业与学生进行相互选择的时机,从而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为毕业生就业提前做好实践准备。

四、加设选修实训课,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专业特点与时俱进的依据当前社会的需求增加一些选修课程如工程监理、模型制作、标书制作等实训实作课以提高完善学生的专业能力深度,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让其在将来就业的时候有更充足的专业技能知识储备,可以更加自信的加入到工作岗位中。为社会园林建设培养更专业更多才多艺的人才。

五、改变实训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设计水平

在以往实训教学课程中一般都是导师在按部就班的按照教科书所讲内容进行教学实践示范。这样会让学生潜意识里形成照葫芦画瓢的学习思维,间接抑制了学生创造和分析事物的天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探究能力。如园林植物的修剪以及造型要让学生根据植物的不同形态独立思考设计出不同造型,做到因材而异并亲自动手修剪完成操作而不是单一由老师照课本来示范完成。这种让学生独立思考、操作的教学方式,既能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又增强了职业操作技能。其次,如果是园路,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教学内容,可以带领学生到如学校附近公园、校内绿化带、附近小区绿化带或是正在施工的现场就其现有园路的形式、结构、组成等进行实地观察,要现场探讨,解析互动,要让学生研究它的构思和特点,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其进行重新设计并进行解说分析。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让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和吸收所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起到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高设计水平的目的。

六、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实践性强是园林专业学科的特性,教学工作中必须加强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自我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动力,以达到实训教学目的。我们可以结合单位改造建设等让学生完成实践,要让学生从实地勘察;勘察后设计;依据设计放线到最后施工整个过程全权负责来完成,在这一完整的实践流程中,既让学生了解了上岗后的工作内容掌握了专业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的劳作精神及专业兴趣。

七、结合实训论文题目有针对性的安排综合实训内容

学生整个学程中重要的是综合实训部分,教师要做到因人因地而异,达到因材施教,把学生的能力发挥到最佳。实训任务必须紧跟社会需求及实际情况来计划、制订、落实。指导教师要通过和学生交流后再根据学生个人特点、爱好和专长来确定其实训的内容及论文题目,一定要要求学生在综合实训过程中,根据论文的要求,深入到实际生产第一线,获得准确的数据和第一手资料,为保证论文质量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

除此之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进度让学生提交知识小节论文报告。可以以知识点、章、节或是学期等形式,多让学生总结实训学习实践报告,首先,这样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所写论文内容了解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教学,其次,可以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让其在实训课程中可以更认真的来完成实践操作,因为只有认真操作实践才可以写出合格的论文总结,以达到巩固教学的目的。

八、结论

以上这是我多年从事中职教育以来,从本专业出发,对中职园林专业教育发展的些研究及见解。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根据当前形势,对中职园林专业教育发展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学生的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定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应用型实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