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言语艺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只有准确性还不够,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具有严密性。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科学,数学课本中的每一个公式、定理都是前人不断推理、证明得到的,容不得后人轻易更改。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必须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严密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缜密、严谨。如在讲“角的平分线”一节时,有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角的平分线”说成“角的角平分线”,听起来似乎无妨大碍,但“角的角平分线”是一个语法错误,是数学中不存在的一个概念。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不能过于随意,必须讲究课堂语言的严密性,特别是在解释相关数学概念和讲解题目的过程中,更应注重语言的严密性,保证学生获得的是准确无误的知识。
二、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规范性就是要求数学教学语言必须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它包括教学用语的规范化,即口齿清楚,语言流畅,逻辑严密,杜绝口头禅。数学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使用专业术语,不能受生活习惯、环境等的影响。数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以概括性的语言、精练的词汇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上要多使用经过提炼的规范化的教学语言。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在课前就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在备课时就要有组织课堂语言的准备。如在讲解“对称轴”一节时,有的教师将“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表述为“一组对称点的垂直平分线”,还有的教师把“图像经过点”说成“点经过图像”。导致这些表述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课堂语言使用不重视,课堂语言缺乏专业性,从而造成课堂语言不标准、不规范,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良习惯,很容易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三、数学教学语言的激励性
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数学课堂上,经常遇到部分学生不愿听课,上课无精打采,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师都希望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依靠课堂语言发挥作用,通过激励性语言的使用来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让学生喜欢听,从而喜欢上数学课,喜欢学数学。
四、数学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小学信息技术虽然难度有限,但小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理论学习还存在一定困难。有些小学生早就接触过电脑和网络,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师要对信息技术进行科学解读,还需要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针对学生信息基础实际,用学生听得懂的话。特别需要照顾学力较差的学生群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逐渐渗透,来降低教学难度。在学习《修改文字》时,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文字的删除、添加、移动、复制和粘贴等操作技术。教师如何对这些概念进行解析,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我是这样解读的:删除是什么呢?文字中出现多余的内容,需要将其擦拭掉,我们用铅笔时可以用橡皮,电脑就更简单了,只要将不需要的文字选中,点击删除就可以将多余文字消除得无影无踪;添加文字更简单了,根本就不需要画任何符号,只要将光标放到需要添加的位置,想加多少就可以加多少;移动和复制的不同点就是,一个是将需要转移的文字原封不动地移到指定位置,一个是将文字重复到指定位置;粘贴就是将复制或者剪切的内容放到既定位置。由于教师讲解细致通俗,学生很快就明白相关操作要领,并顺利进行实践。为让学生能够加深概念印象,在学生具体操作时,我又不断提示学生技术环节注意事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理论概念,其操作训练效果也非常显著。
二、严谨准确,体现信息技术专业性
小学信息技术有众多概念、原理,教师需要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加以陈述,才能传递给学生正确信息,帮助学生强化理解。教师要在备课时就做好语言设计,对关键环节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技术准备,反复推敲相关概念的内涵,找到突破点。在语言阐述时,要注意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学生能够在教师讲解后,获得确切信息,并建立相关学习信息体系,形成认知基础。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接触众多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术语。教师面对这些难以理解的概念时,要注意对技术要领进行重点突破,强调技术关键环节。可以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尽快启动思维。在学习《插入图片》时,要让学生在文档中插入图片,还要掌握设置图片与文字的环绕方式,学生大多会感觉难度较大。我在进行相关指导时,主要是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建立相关认知。先打开“插入”菜单,对相关内容进行解释;找到“图片”并对下拉选项进行解读;示范操作演示,讲解示范过程;学生实际操作尝试练习;教师针对性指导点拨纠偏。由于教师讲解示范比较到位,课堂教学比较顺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自行进行相关操作,教学效果良好。
三、生动幽默,激发学习信息积极性
小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教师课堂用语时,要注意体现活泼性、生动性,用形象描述、生动表达,增强感染力。特别是面对深奥的信息掣肘环节,如果教师能够采用适当的比喻,说不定就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课堂气氛得以有效调整,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会被调到起来,师生互动和谐指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自然是水涨船高。学生特别喜欢幽默诙谐的老师,因为教师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课,可以有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多了更多认同感,教与学就会变得更和谐、更高效。在学习《收发电子邮件》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大家会用手机发短信吗?很多同学也会用网络聊天的形式给对方留言或者发送图片,但这些信息传递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内容不可能很多,而用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递信息,不仅信息量大,而且还能提高稳定性。手机短信要是和电子邮箱相比,那就是小木船和巨轮,小巫见大巫了。这电子邮箱还有良好的存储功能,就像是工厂里面的大仓库一样,成品、半成品都可以放进去存储。虽然电脑里也能够放置很多文档文件,但电脑会出现损坏,一旦出现操作失误,有些文件会找不回来的。电子邮箱则会相当安全,不会出现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坏。
一、语言亲切,富有情感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即使错了,也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足。当然,表扬、激励、鼓舞都必须有的放矢,不失分寸。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就会使学生失掉学习数学的信心,由厌恶数学老师到厌恶数学学科,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失败。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样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语言精练,提高效率
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客。
有的教师唯恐学生“消化不良”,讲课语言繁琐罗嗦,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须知,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如在讲解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时,教师只需讲清扇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扇形都对应着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圆心,顶角是扇形的圆心角,底边是扇形的圆心角所对的弦,两腰是扇形的半径,至于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自己去导出。
语言精练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三、语言生动,确保通俗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追求语言的生动、通俗,但不要出现粗俚的语言,而应该是文明、规范、高雅,蕴含着丰富知识乳汁的语言。
四、语言幽默,增加趣味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如讲有理数的运算,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符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幽默他说:“有理数的运算,先问一问你的得数,有没有姓?若有,它是姓‘正’,还是姓‘负’?”
这样抓住问题的要害,利用流畅幽默而风趣的语言答疑,总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好得多吧!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从讲授式的教学走向了探究式的教学,在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以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提升学习效率。要掌握引导艺术,教师还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灾难降临”的引导环节为例,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句子“那是‘玛丽’号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并追问面对此情此景,想象一下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可能会撞船。)那会是怎样的灾难?
由此引导学生勾画出“从螺旋桨推进器”“五百吨”“非常快”等词语,初步感悟“巨大的灾难”,继续演示句子“全速前进的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海水哗哗海浪呛得咝咝地直喘粗气”。追问此时此刻,船上的人们会怎么样?由此引出表现人们反应的句子,在引导学生对人们的表现探究后追问“船长是怎么做的?从他的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如此,利用问题层层追问,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更好地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过程,感悟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形象。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作为引导,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二、发挥主导作用,精讲释疑
以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活动,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过渡到新教学模式,往往不知道哪些知识是该讲的、哪些是不该讲的,结果课堂中很多时候让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其实,采用合作探究模式,教师在探究过程中依然是主导,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还要注重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精讲。首先,要根据教学重点在学生探究后精讲。如在《用目光倾听》的教学中,让学生知道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就是重点,教学中教师以问题“目光怎么能倾听呢?
(一)形美所谓“形美”,就是通过教师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地讲述把事物或事件的情景讲述得生动具体,学生听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扪其形,如嗅其味。
讲究教学语言的“形美”,就要做到:
1.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对偶、排比、拟人、反复、夸张、顶真、互文、摹状等修辞格,对于这一点,大家应该很重视,也很清楚该怎样做,我就不再赘述。其实我们语文老师还可以从相声、小品、快板、演讲、辩论、旁白、解说词等这些重语言表达的艺术门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以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
2.多种句型句式的运用。语文教学语言句式应富于变化,灵活多样,绝不能一成不变,单调乏味。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主动句、被动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反问句、长句、短句等等,都可以运用。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时,教师可能会经常说:“同学们一起读!”偶尔这样说无可厚非,但一直用这种固定的习惯句式就不好,可以换成“来,一起读,一、二!”“我们一起读,开始!”“预备起,开始!”等等,长句变短句,就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如:学生回答问题时虽然经过认真思考,但还是答错了,教师这时就不要说:“你的答案是错的!”“你简直是胡说!”而最好说:“是这样吗?再想想?”“我不太同意你的意见,再思考思考?”这样把感叹句变成疑问句,句式不同,语气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
(二)音美所谓“音美”,就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节奏美,音乐美。
1.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教师上课若说话慢了,像“老牛拉破车”一样,学生就会感到厌倦疲乏;说话快了,像“打机关枪”一样,学生思维跟不上,听课吃力,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如果声音低了,有气无力,学生的兴趣就调动不起来;声音一直很高,对学生刺激太强,学生会从兴奋转入抑制状态。因此,教学语言要讲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利用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语气的升降,长短句等的变化,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轻松地学习。
在山水画地域性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中,线条造型是和笔墨造型同样重要的,其在技巧与力道的控制上也和笔墨造型基本相同。在山水画的创作中讲究“入木三分”,也就是说画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要控制好线的功力、用笔的速度和恰当的用力所产生的效果,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创作效果。我们从山水画的线条造型中不但能感受到山水画的气质,同时也能感受到画家个人素质与修养,因此在线条造型上应该表现出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的具有生命力的形象。中国山水画的线条造型要准确而肯定,因此我们在对山水画的成就品评上素有“笔画见高低”之说。
二、基于文化视角中的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
山水画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山水画文化中蕴含着集体性并在特定习俗情境展演,能够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事象,因此将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表达形式研究纳入文化研究领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文在研究人参文化词汇过程中,从“文化生活说”、“文化传承论”以及“文化语境论”这三个方面来对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表达形式的特征、形态以及意义进行分析,通过文化视角下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挖掘出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表达形式的内在本质,为将中国山水画文化推向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文化生活说”中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特征文化生活是劳动人民将自己的生活投入到文化方式而形成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是研究文化生活的重要研究方法。“文化生活说”是各种文化的基本表现,也是体现文化特征最基本的生活活动。中国山水画文化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研究中重点强调文化生活过程性、继承性和集体模式性,这也是中国山水画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具有的多样性、传承性、适应性以及持续性等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1)地方的特色性。不同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对于该地区的山水画地域性艺术语言的形成起到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的根基所在。通过一代又一代文化传承者不断对其进行书写和建构,使得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征以及历史文化特征。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已经作为地区的生活文化体系,融入到当地人的精神生活中去,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征。(2)主体的生活性。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山水画文化,是经过一代又一代文化主体行为和心灵的创造传承,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起到影响的文化事项。通过以主体的生活型的视角,研究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地方关于人参的故事、传说以及人们各项活动,将当地民众群体日常的婚丧嫁娶、日常起居以及风土人情等内容在中国山水画中展现出来,经过不断升华,演变为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有的文化含义,进而将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中精华的部分用语言艺术来进行描述和传承。
(二)“文化传承论”中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特征传承性是中国山水画文化最基本的特征,也是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文化发展至今的原因。文化传承,不仅仅是通过口耳相传或者是文字记录来传递、传接人参文化的文化内容,更重要的是传承本身就形成了一种文化,是一种“传递”的文化,是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不断演变的文化。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文化传承是通过传承地方、传承链、传承载体、传承方式以及传承内容等因素构成,这一完整的传承体系是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得到不断传承以及演变的根本原因。从“文化传承论”的视角,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表达形式呈现出动态、具有很强生命力的传承形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来:(1)传承方式的多样性。在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不断传承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多样的传递方式来进行传递,其中包括诗歌唱诵以及音乐表演,戏剧、舞台剧等肢体行为表演,书籍文字记载以及观念意识传承。这些传递方式丰富了文化传承的途径,是人类的生理身体和精神意识等反应的核心。(2)传承过程中的流动性。人参文化词汇兼具传统的深厚和现实的活力。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精髓和新旧融合而实现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文化亘古长青。(3)传递机制上的和谐性。非物质文化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具有传递机制上的和谐性。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传递机制上也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在形成关系以及运转机制上的和谐型。
(三)“文化语境论”中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的文本意义“文化语境论”是将整个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文化放在整个文化系统中进行研究,主张在具体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来对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进行描述、解释和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点:(1)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具有具体的针对性,而不是针对某个地区所有的文化传统以及文化。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进行解读,要考虑到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以及接受群体不同所带来的文化理解差异。(2)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本身表达具有习俗性,它是通过民众的生活实践以及生活习惯方面所形成的,其内在本质是民众的习俗化在传承过程中的传达,在表达方式上,或以悄然变化的方式,或以公开化的宣讲方式来进行传递。
三、结语
抓住信息技术科普性小学信息技术虽然难度有限,但小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理论学习还存在一定困难。有些小学生早就接触过电脑和网络,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师要对信息技术进行科学解读,还需要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针对学生信息基础实际,用学生听得懂的话。特别需要照顾学力较差的学生群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逐渐渗透,来降低教学难度。在学习《修改文字》时,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文字的删除、添加、移动、复制和粘贴等操作技术。教师如何对这些概念进行解析,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我是这样解读的:删除是什么呢?文字中出现多余的内容,需要将其擦拭掉,我们用铅笔时可以用橡皮,电脑就更简单了,只要将不需要的文字选中,点击删除就可以将多余文字消除得无影无踪;添加文字更简单了,根本就不需要画任何符号,只要将光标放到需要添加的位置,想加多少就可以加多少;移动和复制的不同点就是,一个是将需要转移的文字原封不动地移到指定位置,一个是将文字重复到指定位置;粘贴就是将复制或者剪切的内容放到既定位置。由于教师讲解细致通俗,学生很快就明白相关操作要领,并顺利进行实践。为让学生能够加深概念印象,在学生具体操作时,我又不断提示学生技术环节注意事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理论概念,其操作训练效果也非常显著。
二、严谨准确
体现信息技术专业性小学信息技术有众多概念、原理,教师需要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加以陈述,才能传递给学生正确信息,帮助学生强化理解。教师要在备课时就做好语言设计,对关键环节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技术准备,反复推敲相关概念的内涵,找到突破点。在语言阐述时,要注意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学生能够在教师讲解后,获得确切信息,并建立相关学习信息体系,形成认知基础。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接触众多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术语。教师面对这些难以理解的概念时,要注意对技术要领进行重点突破,强调技术关键环节。可以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尽快启动思维。在学习《插入图片》时,要让学生在文档中插入图片,还要掌握设置图片与文字的环绕方式,学生大多会感觉难度较大。我在进行相关指导时,主要是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建立相关认知。先打开“插入”菜单,对相关内容进行解释;找到“图片”并对下拉选项进行解读;示范操作演示,讲解示范过程;学生实际操作尝试练习;教师针对性指导点拨纠偏。由于教师讲解示范比较到位,课堂教学比较顺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自行进行相关操作,教学效果良好。
三、生动幽默
激发学习信息积极性小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教师课堂用语时,要注意体现活泼性、生动性,用形象描述、生动表达,增强感染力。特别是面对深奥的信息掣肘环节,如果教师能够采用适当的比喻,说不定就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课堂气氛得以有效调整,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会被调到起来,师生互动和谐指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自然是水涨船高。学生特别喜欢幽默诙谐的老师,因为教师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课,可以有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多了更多认同感,教与学就会变得更和谐、更高效。在学习《收发电子邮件》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大家会用手机发短信吗?很多同学也会用网络聊天的形式给对方留言或者发送图片,但这些信息传递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内容不可能很多,而用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递信息,不仅信息量大,而且还能提高稳定性。手机短信要是和电子邮箱相比,那就是小木船和巨轮,小巫见大巫了。
1.儿童画的天真无邪
绘画呈现儿童心灵的面貌,他们毫无掩饰、毫无保留地将内心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示出来,儿童画率真、直接,传递的内容和情感生动感人。
2.儿童画的夸张大胆
儿童的世界很简单,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对自己喜爱的对象会进行夸张的处理,大胆凭借自己的想象描绘着这个世界。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只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3.儿童画的求多求全
儿童对世界认识的不完整性形成了儿童画的求全性,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会把自己所看、所知、所想都罗列出来。他们不会考虑视点、构图、排版、主次之分,只是单纯地涂满画纸。这样的创作思维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美感。
4.儿童画的浮想联翩
想象是创作的动力和源泉。儿童的奇思妙想往往无章可循,表现在绘画中更是趣味横生。儿童的世界可以逾越现实的界限,他们纤尘不染的心灵正是幻想的源泉,他们看似无稽的幻想也正是当代艺术家所缺失的。
5.儿童画的简单稚拙
观察儿童画不难发现,简单的线条和稚拙的图形是儿童画最突出的特点。由于认知和描绘能力有限,儿童用自己的方式概括看到的事物。但是看似简单稚拙的图画往往生动地体现出描绘对象的本质特征,儿童画简单稚拙的特性还原绘画本真,值得艺术家深思。
二、当代绘画中呈现的儿童画艺术语言
对儿童画艺术的关注早在20世纪初便开始了,来自不同画派的艺术家们为了突破自我,开始追寻艺术本源,儿童画作也曾同大师作品同时摆放在画展中。毕加索曾经说过:“每次见到小孩子在街上、在沥青路面或在墙上乱涂乱画,我都会停住脚步,他们笔下的东西往往令人感到意外,总可以让我学到一些东西。”又如法国画家杜比菲也曾收集过未受过教育的儿童绘画作品来为自己的创作寻找灵感。儿童画也深深吸引了当代艺术家的目光,他们由衷地感叹儿童画艺术语言的奇异与真实之美,致力于回归真我,试求以儿童的视角及艺术语言进行艺术创作。如今,儿童画艺术语言在当代绘画作品中的运用为画坛带来一派生机。
1.当代绘画中呈现的儿童画元素
儿童画点、线、面的构成超乎常理,画面大胆夸张,简单却生动有趣。儿童画的色彩运用完全靠直觉,忽略事物的固有色,色彩对比性强,饱和度高,极富跳跃性与生命力。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霍安•米罗,他的作品所描绘的人物、动物和静物都采用儿童简化的几何线条和形状进行表达,画面简洁而又不失生动,如他的《加泰隆风景》中的幻想,极富神秘色彩,又不失生动,画面中黄色和橙黄的两块平面,相交于一条曲线。猎人和猎物都用几何的线条和形状描绘,一些不可思议的物体散置在大地上,有些可以辨认,有些好像暗示海上的生物或显微镜下的生物,颇具儿童般的烂漫色彩。中国漫画艺术的奠基人丰子恺创作的漫画造型也展现着他的童心未泯,其画风天真质朴,饶富幽默,童趣十足,如他的《花生米不满足》。当代还有许多画家的作品呈现着十足的童趣,受到世人的喜爱,如卢梭的《梦》、夏加尔的《我与村庄》、保罗•克利的《唠叨的机器》、齐白石的《牧牛图》等,这些画作无一不流露出画家天真烂漫的情怀,亲切自然,饶有情趣。
2.当代绘画中呈现的儿童画创作情感
当代艺术家的绘画创作受到社会文明发展的束缚和商业的同化,艺术家的真情实感或多或少地被无意识地隐藏。而儿童画就是自己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绘画本身自然而然变成了单纯的情感创作,观者更容易被作品所感染。所以当代艺术家模仿儿童的视角,期望能回归真我,直接坦诚地表达内心的情感,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在20世纪当代绘画流派中,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中,画家的作品呈现出新的生命力,这源于画家对内心情感的尊重、慷慨的表达以及对儿童绘画的“模仿”和“借鉴”。
3.当代绘画中呈现的儿童画创作思维
当代绘画与儿童画之间有着许多共通之处,研究表明,儿童画表面吸引人们的是其想象大胆,色彩明快,趣味盎然,而实际上儿童画最珍贵的是暗含在这些表象特征之下的儿童精神和儿童情怀。他们不染世俗的心灵、纯真自由的“无意识”思维模式是人类对生命的美好诉求,是绘画艺术的本质和根源,这都与艺术大师的追求不谋而合。
4.当代绘画中呈现的儿童画创作内容
儿童画呈现的是一个没有束缚、没有疆界,纯净、自由的世界。一切事物在一个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儿童眼里都可以成为创作的内容。他们没有被学院派的理论锚定,没有高超的绘画技艺;可是他们以独特视角、充满好奇的目光,为我们定格出了一个纯真、瑰丽的世界。当代艺术家尝试着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回归真我,感受生命和自然自身的美。中国国画大师齐白石擅长描绘花鸟鱼虫和山水,他笔下是一片清新真切的自然世界,他用儿童般单纯的心态看待人生,其作品常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漫画大师丰子恺很爱儿童,他的绘画选材理由很单纯,只因看到了好玩有趣的事情便画下来,作品亲和力强,在各个阶层都广受欢迎。
5.当代绘画中呈现的儿童画创作技法
绘画不单纯是技法的表达,更强调技法与画家心灵的结合。通过对儿童画艺术语言的研究,当代艺术家将儿童画极具生命力与创造力的创作技法与自身对生命和世界的感悟结合于一体,形成自己美好的艺术愿景。儿童绘画艺术彰显着艺术的本质,是原创性最高的艺术形式。对儿童画艺术语言的探索是许多艺术家终生研究的课题。国内外众多艺术大师大胆地放弃了理性的创作与对技法的揣摩,他们开始思考绘画的初衷和艺术的本源。他们的作品呈现着鲜活的色彩、交错的构图、怪诞的想象。艺术家们应保持不泯的童心,将跳跃的生命力注入当代绘画中。
三、结语
在梵•高绝大多数画中,除了绚丽的色彩之外还有错落有致的线条。梵•高为了表现人物或动物、树林等的动势,虚构了许许多多的线,这些线在现实中往往看不到,但在画面上则能助成动势线。而更多的动势线是巧妙地利用物象本身的线助成的。如在法国圣玛丽亚斯村所作的风景画(图1),墙用直线,烟用曲线,路面用点,叶簇用漩涡状的粗线等等。但这种研究绝非臣服自然,梵•高对特征性的捕捉是主观性、个体性的,我认为在这幅画面中,任何事物都增加了许多动势线,画面的动势立刻增强了,画面中的事物仿佛具有了新的生命,绿色的植物向不同的方向旺盛地伸曲、生长,墙面是笔直的、向上的,许许多多的垂直线条整齐排列与地面松动的点形成对比,更加突出墙壁无比坚固。远处的烟用曲线来表现,这里的曲线具有柔和舒展、灵巧生动、飘逸流动的特点。从梵•高的绝大多数画中我们大都看到了类似于这幅画的特点,可以看的出梵•高的画具有一定的张力,使线条增强了运动感和方向感。在增加动势线的同时,也赋予了这些事物新的生命。在他的这些作品当中,我们更多的是体会到了树木都是郁郁葱葱向上生长的,房子总是错落有致地合理安排在画面当中。连最基本的小石头都被表现得很有动势。如果说铅笔赋予了梵•高以生命,那么梵•高则是赋予了线条以生命。
二、线条在空间的运用
达•芬奇在《论绘画》一书中指出:要认清轮廓的来龙去脉,讲究线条的完美和曲折、清晰与模糊、粗与细[2]。每个画面由许多线条组合而成,于是形成了各种组合关系。由于线条的性质不同,组成了线条的对比,在绘画中强化线条的对比使之更具有表现力,使画面空间无限增大。如图2近处横的小路用水平的线条排列,紧接着用一竖列排列紧密的线条突出路边草丛,画面中线条排列数量的疏松与密集,疏处更疏,密处更密,正所谓“疏可跑马,密不透风”。中景刻画比较仔细也非常丰富,用疏松的线条把篱笆那种材质表现得很生动,同时也把远景和中景相互隔开了。远处的小河和小路,又采用水平和垂直的线条相互更替变换使用,远景则采用小线条表示,使之虚向远方,大大增强了空间感。画中的线起界形的作用,它附属于形体,受限于物象,是一种非主要的造型因素。其线条是形存在的辅助基础,如一些轮廓线或是为再现物体的结构而服务的。西方绘画更注重形体、结构、色彩块面,所以必然不会将线条纯粹出来。而梵•高却不是这样,他认为线是运动的延续,所以在绘画上用线条把画面表现得更加生动,有活力,使整个画面都充满了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空间节奏感。我们今天向梵•高所学习的不光是在颜色、笔触上的运用,更多的是他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把复杂的事物用不一样的线条表现出来,把画面当成自己心灵的一面镜子,照射出自己的感受。
三、线条在情感上的表达
梵•高的绘画强有力地表现个人主观精神,同样体现在他的素描风景当中。他最先发现断枝残茬,任意截取繁杂的灌木篱和广阔的庄稼地之美。他从星空、果树园等等环境选取主题描绘的自然景色,就像表现人一样深含画家自身的情感。梵•高的艺术,正如他的性格一样,是一种热情的表现,成熟时期的作品,画面上布满着长条状的线条和笔触,把自然界的物体形象画得像翻腾的波涛、闪动的火焰。最后几年的名作《向日葵》用线条的游动来表达自己的心灵情感,可以看作是他整个人格的象征。线条具有表现力,每个成熟的艺术家其线条必然具有鲜明的特色,这与画家本人的性格特点是相吻合的。阿尔地区,灼热的阳光照射大地,使人热汗淋漓、头晕目眩。但对于梵•高来说太得劲了,他就是爱在烈日下折腾,拼命作画。在他那里印象派那种分析色彩的方法不再适用了,他使用的色彩更加主观或“大胆”,他那种小“长条”的笔触,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仿佛不光是描写大自然的笔触而是无数表现心中汹涌热情的音符。于是,田野、房舍、丛林、道路、行人、花花草草,一切事物都在他的画面上翻腾、旋转。金光灿烂的向日葵大如车轮,浓碧的丝柏直矗云霄,这一切仿佛只在天国中才能出现。
经过科学研究和调查发现,如果教师表达问题的清晰度非常好的情况下学生收获知识的效果也非常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选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对知识能够全方面的掌握和理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态度。政治课的理论性是相当强的,一些专业术语比较多,如果不能准确的表达处理,会曲解政治的内容,影响学生对社会的正确认识。政治课程有着重要的地位,不能出现一点的差错,所以要加强语言艺术的应用,运用合理的语言技巧把授课内容讲述出来。
二、质朴的语言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教师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讲得好,还要能让学生理解,这就需要在课堂上教师表达出的语言能够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最简单的是容易理解的也是能够让学生记忆最深刻的。如果教师授课的表达过于难懂,学生不仅会听不懂,最终会导致失去对政治课的兴趣,政治课就达不到理想的授课目的,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政治含义。语言表达不仅仅要质朴,还要有艺术特点,生动形象的表达处理也很重要,能够把乏味的理论形象的表达出来是非常优秀的教学方式。
三、比喻让语言平添亮色
比喻是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把两个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让抽象的事物变得更为具体,能够把事物形象的表达出来,授课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学生非常易于理解和接受。比喻手法还可以把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化后表达出来,学生就会形成其实复杂的事物也是可以想象出来的,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加强表达效果,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印象会更加深刻。通常学生会产生答非所问的情况,就是因为不能准确的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事物表达出来,这种情况会大大的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抽象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记住复杂的事物,教师要把教材上一些理论知识用形象的语言打比方的表达出来,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四、新的词语能够让课堂充满了活力
在课堂上出现一些新的词语,会增加课堂气氛,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在政治课上多使用一些新词语,不仅能够体现出时政性,还可以激发学生去了解时事的兴趣,让学生对社会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理解。把一些生活实际时事和教学理论联系起来使用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幽默的语言能够让课堂活色生香
幽默的话语总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幽默是一种智慧和才华的表现,如果在教材中加入幽默的语句,就会把死板的课本知识变为活跃的分子,跳动起来,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在课堂上,使用一些诙谐的语言,或者将一些笑话引入到课堂知识中去,学生会爱上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度过,没有大的学习压力,这是教师讲课的重要法宝。
六、注重语言的启发性
语言的启发性是让学生对政治课程产生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会运用一些语言启发的方法,这需要教师在长久的教学中领悟出来的,有足够的教学经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把书本知识照搬下来,直接丢给学生,学生只能没有理解性的去学习,没有很高的学习效率,如果教师采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来进行传授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知识要有结构划分的传授给学生,如果长篇大论的把课本知识展示出来,学生一下子是接受不了那么多的知识点的,如果每节课讲一个重点,这样学生能够彻底的把这个知识点消化掉的。
七、重视身体语言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身体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肢体语言是一件简单的教学内容,但是能够生动形象的表达出肢体语言是非常不容易的,运用肢体语言不仅能够把课本知识形象化的表达出来,还能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比如一个鼓励的眼神就能让学生具有极大的勇气,积极回答问题,提高课堂回答问题的效率和质量,肢体语言还能加深学生的记忆。肢体语言能够展现出教师的教学素养。
八、设计能够引人入胜的导语
课堂有一个好的开头是非常重要的,开山第一斧,所以要在一堂课开始的时候提出导语,导语要有创新意识,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好的开头导语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体现出来的,精彩的导语是引导新的课程的开始,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源泉。好的导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好的导语形式有很多种,比如采用图片、声音、故事等形式作为导语出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点上,让学生有兴趣继续聆听下去。
九、设计有波澜的插入语
政治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的课程,知识点比较枯燥,如果教师的讲课语气和方式都是非常平淡的,那么将是一堂失败的课堂,课堂气氛也会是死气沉沉的,学生就更没有兴趣去学习了。不管是怎样的知识点都要能够吸引住学生,在课堂中添加一些小趣味和波澜的插入语,让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中学到知识。结束语的设计要精湛,要把整个课堂的知识点串在一起,把内容概括到一起,起到一个总结的作用,让学生对这堂课可以回味无穷,留下深刻的印象。结束语的形式要设计成多样式的,能够打动学生心灵。
十、有时无声胜有声
用语言以外的形式来表达课堂知识也是非常有效果的,非语言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比语言表达更能抒发出人的感情,如果只是用语言来表达课堂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发挥出教学目的,利用肢体语言会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十一、结语
艺术的赏析是上层建筑,不仅和经济基础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时也是文化意识及民族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自古就是泱泱大国,不仅幅员辽阔,物资丰富,在生产方式上是以农业为主,同时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统治。因此,中国人在性格方面镇静克制,在心态方面比较淡定随和,在文化方面比较崇尚神鬼学说,是明显的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小农思维模式。这种文化方面的特征,对于陶瓷雕塑题材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很多的陶瓷雕塑作品在题材的选择方面根植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生活,吸取其中的精髓,反映了我国的社会百态和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例如,出于祈福,祈寿的目的,陶瓷雕塑的题材在人物方面就包括了佛教的观音,弥勒佛,及中国的传统的神话传说中的八仙,关公等,甚至横眉冷目的钟馗也榜上有名。在事物方面,陶瓷雕塑更加倾向于在大自然方面的选材,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花鸟鱼兽的等形象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也是陶瓷雕塑经常使用的题材。
我国陶瓷雕塑题材方面的多样性,是和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及传承五千年的文明有着紧密的关系的。文化是陶瓷雕塑创作的源泉,也是其题材选择的基础,对于陶瓷雕塑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陶瓷雕塑的创作的艺术要求和形式
陶瓷的制作是以陶土为主要的原料,借助陶土来源广泛,易于成型的特点,陶瓷雕塑才能够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风格各异,方式灵活,可雕可塑,可镂可刻,可注塑。同时,陶瓷的基础是实用器皿,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是其首要的功能,因此,陶瓷雕塑在制作过程中应该符合批量生产的特点,不应该出现过于复杂的造型。以免在制作的过程出现大量的破损,提高了制作的成本。影响陶瓷业的发展。如果能够在雕塑过程中,采取艺术的共性,那么就会更加有利于陶瓷雕塑的繁荣和推广,因为陶瓷雕塑在制作的过程中,还需要经过釉面的装饰和高温烧烤,及烧制完成以后的包装运输,这些批量生产的过程,都是以共性作为依托的,也是陶瓷雕塑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
陶瓷雕塑在造型设计方面对土壤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根据土壤的性能及材料的特点通盘考虑,综合各种可能的因素,整体设计陶瓷雕塑的造型。例如,在使用石湾陶土制作的陶瓷雕塑比较适合展示渔、樵、耕、读等方写实古朴方面的题材。这是和石湾陶瓷颜色很深,缺少光泽,同时胎釉方面厚重朴素有很大的关系。陶瓷的颜色基本是白色的,但是各地由于陶瓷土壤成分的区别,所以陶瓷颜色也是千差万别的。唐山的陶瓷在烧制完成以后,由于陶瓷土壤中含钦皿多,并且在经历火烧的过程中,产生化学反应,产生了不易变形的氧化成分。因此,唐山陶瓷雕塑比较适合表现人物。例如,古代的仕女图等。景德镇的情况与唐山有很大的区别,景德镇的陶土中铁元素的含量比较高,在经历火烧以后产生还原反应,所以,景德镇的瓷器的颜色是白里泛青为主。在陶瓷雕塑的题材方面,景德镇的陶土在达到高温以后,坯会出现软化的现象,造成半成品的变形。因此,在题材的设计过程中尽量以概括为主,避免在烧制完成以后出现遗憾的情况。此外,在陶瓷的生产过程中尽量不采用石膏模具,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效率,同时也能够减少破损率。
变形是陶瓷雕塑中的大忌,夸张却与此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在陶瓷雕塑生产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正确的使用夸张的手法,那么很容易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例如,在江苏吴江梅堰出土鸟形壶就是夸张在陶瓷雕塑造型中的具体应用,鸟形壶中鸟的形象在最大的程度上简化了,甚至没有体现出鸟的双足和翅膀,但是,作为在田间水鸟的基本特征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并且由于线条简洁,画面明快,所以田间鸟在禾苗之间,涉水觅食的形象被最大化的突显了出来。由此可见,陶瓷雕塑中的夸张变形手法不是为了脱离现实,而是为了把生活中的美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3突显色釉的功能
色釉装饰是陶瓷雕塑的特点之一,对于陶瓷雕塑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陶瓷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是陶向瓷转变的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色釉的品种也在不断增加。诸如高温颜色釉、低温颜色釉、透明釉、无光釉等等。人们在使用这些釉的过程中,就应该考虑现代人类的审美趋向,合理使用,使之丰富陶瓷雕塑的造型,增加作品艺术表现力。
4总结
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同是一句话,说话满面春风、语气平静和缓、柔声细语、用商量的口气,避免冷若冰霜、语气急促、高声叫嚷、将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与患者交流、沟通时要具有情感。如在工作中与患者发生误会,解释时要注意场合,不能迁怒、训斥、伤害患者,必要时可用幽默的语言消除患者的误解,解除心理负担。
2通俗易懂
护患交谈的语言艺术语言要简明清晰,必须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用词通俗易懂。与护患沟通时,语速要适中,语气要温和,患者交谈离题时要善于引导回到主题,护理操作时多用正面建议,不随意说不、不能、不行等生硬语言。
3符合伦理道德规范
护患关系是以护士为中心的关系,因此,护患交谈的语言艺术要符合伦理道德规范。护士言谈举止要端庄大方,严肃、高尚,温柔中不失自尊,充分发挥语言艺术在护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对患者解释耐心、使之感到安慰感并给以鼓励,充分调动患者本身的积极因素,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取得协同效果。
4注意保密
护患交谈应注意保密,一般情况下,应实事求是向患者解释病情,说明检查结果,但有时直言相告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对癌症患者、疾病终末期患者及一些感情脆弱患者,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护患交谈时言语要委婉、含蓄,对患者的隐私及部分病情要注意保密,这也是护士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的内涵之一。
5正确运用日常用语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日常用语也是护患交流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礼貌、介绍、安慰、迎送等语言,这也是护理工作中使用频率最多的语言,必须熟练自然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是开心的钥匙。护患交谈是护患双方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加深了解的重要渠道。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无论运用何种交谈方法与语言艺术,都不能模式化,要因人、因病、因事、因情境而异,要结合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交谈技巧与语言艺术。护士应始终围绕患者身心健康这一中心,根据护患双方的关系,采取启发、疏导方式,熟练掌握护患交谈技巧,用正确的语言为患者创造一个愉快、欢畅、可慰、可信的康复环境,这不仅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避免医患纠纷发生,并可促进医德医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塑“白衣天使”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6结语
艺术的本质是人类以情感为基础,以形象为特征,用敏锐的感官探索认识世界的方式,他和主要以理性、逻辑思维方式探索研究世界的自然科学领域不同,艺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具有类似道德与宗教的功能。艺术的载体从传统手工的器物造型到现代互动媒体、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等,一直以都技术、材料、工具的结合为依托,三位一体其实就是艺术实验室的基本要素。艺术高校传统实验室以纯艺术创作为主,以个体工作室、小型作坊为特征,主要承担培养从事纯艺术创作人才的教学任务。作为办学硬件之一,一直以来不受重视,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理工科大学。随着90年代艺术设计等应用学科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应用人才需求增长,实验室建设需求也愈加迫切,传统艺术实验室个体形态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二、现代高校办学职能转化与艺术实验室特色定位
现代大学职能不仅是培养人才,而且承担着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服务社会功能。随着艺术教育向应用人才与社会服务的纵深拓展,新型创意产业的研发与文化传承功能在艺术高校日渐突出。如美术学院的动画、工业设计、数字影像、信息化设计等领域已成为国家文化战略及国防安全的支柱产业,而艺术在社会精神、城市环境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更加突出。高校艺术实验室的特色定位要充分研究大学功能转变,从战略高度把握特色。如湖北美术学院把中国传统文化形态的实验室(包括国画、书法、陶艺、漆艺、金属工艺、书画装裱与修复及湖北民间美术)作为建设的重点就是适应了艺术高校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的办学功能定位。立足本土、传承创新。美术学院在审美文化研究与艺术理论学科的优势是艺术服务社会的基础;同时,以艺术造型、产业设计、数字影像、民间工艺与文化传播为中心支点,正好应对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四个功能定位。
三、高校艺术实验室社会转型的内外环境条件分析
1.转型的意义和必要性:实验室建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以培养创新型、应用性人才为导向,课程体系要有体现前沿创新水平,必须加大科研力度和社会市场适应度,学校和教师要加大主动服务社会的投入力度和导向机制建设。否则就不能适应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就不能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2.转型的条件:部分传统艺术实验室对人才技术的依赖和需求决定了“人本管理”的机制前提,但现代大学教育必须以法治和管理为特征,新型产业化、信息化实验室可借鉴工业生产模式,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规范人财物的分配模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取决于外部社会需求度与高校内部办学自觉与特色定位。3.转型的模式选择:艺术高校实验室社会化转型可以有校企(或研究机构)合作、校地合作、高校自我孵化等三种模式。各种模式并存,关键是人财物与技术的科学配置,这中间的核心是要理清个人(教师、艺术家、文化学者、商业伙伴)的不同角色转换与责权利关系。高校虽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但在外部合作中的市场调节能力不足,导致这种合作容易流于形式或被利用,长期良性的合作机制不太容易。
四、高校艺术实验室角色定位与管理模式
基于实验室功能的多元化及长远的战略转型定位,高校实验室要在机制转变和人才建设上打好基础。制度建设是现代大学的基石,制度必须以吸引人、留住人、培养人为导向,管理手段可以有多种模式相结合。新形势下实验室管理模式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1.以空间、功能、设备为基础的“物流”管理模式:以最大限度提高空间、设备的利用效益为目的。2.以技术和知识产权为主体的“人本视野”管理模式:尊重技术人员的原创劳动与发明成果,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以跨域融合、渗透共享为主体的:“学科优先”管理模式。主要强调学科群资源整合与团队合作机制。4.以教学与研究为主体的’“核心任务优先”管理模式,集中优化资源,达成培养人才与课题研究之任务。5.以出作品、出成果、有经济回报为主体的“效益目标”模式,主要重视目标结果的实现。
五、实验室促进艺术类高校社会合作的前景展望
他们就是遍布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多所艺术职业院校。
为了总结办学经验,为艺术职业院校之间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2008年7月11日至14日,由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主办、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承办的首届艺术职业教育特色办学论坛在山西太原举行。来自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山西省文化厅的相关领导以及全国各地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在各自领域堪称“最高学府”的40多所艺术职业院校的代表齐聚论坛,就艺术职业院校如何坚持特色办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坚持特色发展
众所周知,在当前我国的艺术教育领域,“特色发展”无疑是大家广泛达成的共识,不同类型的院校都在探索着自己的特色。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传统话题是:对于高等艺术职业院校来讲,究竟什么才是特色?所谓的特色,究竟应当反映在高等艺术职业教育过程的哪一个环节?或者说,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内涵应该是什么?种种问题,在此次论坛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作为此次论坛的承办方代表,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院长赵银邦谈了他对“如何坚持特色发展”这个话题的看法和做法。“紧紧依托文化行业,坚持走‘三条道路’,努力建设‘三个基地’”。通过“道路建设”完成“基地建设”是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的独特做法,也是其区别于其他院校的最大特色。此次论坛举办的时间适逢山西戏剧职业学院50年校庆,在校庆举办期间,与会专家欣赏到了学院近几年所取得的“特色发展成果”: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曾被誉为2004年中国民族乐坛上出现的一道亮丽风景,并于2007年荣获第六届“金唱片”奖的四个奖项,是本届“金唱片”奖中获奖最多的一个作品;大型精品旅游晚会“唱享山西——经典民歌汇”现已被确定为太原市文化旅游项目之一,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自不必言。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易介南以其在办学理念方面的十六字方针为切入点,让大家对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围绕舞台,造就人才,依托文化,面向市场’,着眼于传承与吸收,集中于创新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我们进一步明确我院的办学性质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和专业艺术教育的两重性,从艺术教育的角度讲,培养的是专业化舞台人才,从职业教育的角度讲,培养的是应用性高级文化人才。学院既要培养面向行业需求的文艺精英,同时也要培养面向文艺市场需求的大众化人才,教学内容与形式、方法与手段都以这两个面向为基准,因才而异,着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谋生之道、创业之道。”从易院长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特色办学理念贯穿于学院的各个方面,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他们首先确立了戏剧专业的基础地位,重点建设了民歌民乐、民族舞蹈及舞台技术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他们注重打造名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了旨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
二、依托文化资源
依托学院所在地的独特文化资源,为学院的特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并进而打造学院的品牌形象,成为此次论坛形成的另一共识。广大艺术职业院校的院长都认识到:中国是文化大国,而各地丰厚而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让肩负着传承与发展责任的当地艺术职业院校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办学个性,并且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本门类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而艺术职业学院要想脚踏实地地发展,必须“依托文化资源,深耕本土特色”。而依托的形式和深耕的程度,则决定了学院能否在特色发展之路上越走越远。
如山西是文化大省,近年来,以“大院文化”和“寻根文化”为标志的山西传统文化冲击波让人们对这个盛产文化艺术名人的地域充满了崇敬与反思。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成就了山西各艺术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成为本次论坛代表学习的经验。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院长赵银邦和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李力就这个问题分别进行了介绍。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自2004年起,以“每年打造一部戏,五年打造五台戏”的目标,投入到精品剧目的创作演出之中,为学生搭建起了广阔的实践舞台,给学院的特色办学带来了活力,同时,也为山西文艺舞台增添了一道道绚丽的亮点。
精品剧目战略的实施,不同于传统教学剧目演出,它要推向社会、面向观众,“真刀真枪”,而非“仿真彩排”。这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职业道德的养成,就业能力的提升;对促进优秀艺术人才的涌现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精品剧目的推出,不仅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精神产品,繁荣了山西的文艺舞台;同时,通过参与这些剧目的创作、排练和演出,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师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培养搭建起广阔的平台。
而谈到“依托文化资源”方面的独特做法,不得不提到由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打造的闻名大江南北的大型舞剧《一把酸枣》。如今的《一把酸枣》在经过了国内外500余场演出之后,已经成为一部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这部舞剧不仅创出了品牌、培养了人才、锤炼了队伍、增强了凝聚力,证明了高层次艺术人才在打造文化品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一把酸枣》作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探索高等艺术职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独创的“团代班”的教学模式,采用“剧目引导”的教学方法,围绕舞剧《一把酸枣》设计课程、组织教学、安排演出实训。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学、练、创、演”紧密结合,该院最大的亮点是打破了理论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与实训场所的界限,把学业与就业、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由《一把酸枣》创立起来的艺术职业教育品牌已经产生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7年3月,在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该院和平遥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文化、教育、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一把酸枣》落户平遥,展示了精品、宣传了学院、吸引了游客,让更多的海内外游客走进古城、走进大院的同时,走近了晋商,走近了晋商文化,亲身感受一番隐藏在无数晋商背后的人性化的世界。
事实上,得益于“依托文化资源,深耕本土特色”的艺术职业院校又何止以上两所!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易介南在谈到该院的办学特色时说,“湘剧、花鼓戏是湖南的特色,也是我们学院的基础和灵魂。虽然这些专业的办学经济效益不一定好,但它们的社会效益以及对其他专业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经过重点建设,今年,我们的戏剧专业成功申报为省级精品专业。我们可以毫不羞愧地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是湘剧、花鼓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另外一些学校在依托文化资源方面的经验。如苏州评弹学校的评弹、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的黄梅戏、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越剧、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的蒙古四胡等等,各地丰厚而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让肩负着传承与发展责任的当地艺术职业院校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办学个性,并且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本门类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三、构筑理论体系
当前,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期。“一是我们国家正迎来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二是经过30年的探索,我们已经摸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之路,而且正在构建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三是各个院校各有特色,立足当地,都有自己的发展机遇。”在论坛的总结讲话中,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韩永进提出了另外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构筑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理论体系。
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增加了“职业”的因素,两字之差,但“理论体系”应当是独立的。尽管很多艺术职业学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我们也发现,这些成绩大都与实践教学有关,艺术实践大多落脚于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而理论发展则着眼于学科发展的长远。一个学科走向真正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是否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围绕这个问题,论坛代表也相继发表了看法。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院长高德峰在其题为《高职艺术院校办学特色的价值判断与内涵体现》的发言中,阐述了对特色发展与理论体系构建的关系。“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与理念是学院的办学宗旨。”同时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办学特色的有效保证”。进而将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设计、教法与教学形式创新、课时分配等进行通盘考虑,这一切要素的有机组合,构建了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而人才培养方案优劣的判定标准,主要看“培养方案”是否符合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所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依据国家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该院在研讨和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明确提出坚持一条主线、两个并重、三个体系、四项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原则。“一条主线”就是“以培养面向全省文化艺术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艺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两个并重”即: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并重;“三个体系”即:基础理论与专业教学体系,实训与实践教学体系,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四个优化”即:优化课程设置、优化实践教学、优化课程内容和优化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做法在理论体系的构筑上前进了一大步。
关键词:机遇挑战竞争思维方式文化传承机遇
一、大时代——中国动画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短短的几年之间全国已有近200家大学开设了动画专业。回望过去,中国社会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建设,市场经济环境逐渐形成,按市场化、经济规律办事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随着中国的入世,各行各业都在逐步与国际接轨,文化教育和信息产业也正面临着挑战。其中艺术市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壮大与发展,空间已变得相对有限,那么必然要寻找新的社会需求增长点即新的艺术教育专业发展的空间。而动画教育与动画游戏产业的前景在经历了相当长期的痛苦酝酿之后,很快将要形成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长点,这个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动画产业,早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2002年,全球动画产业的产值是268亿美元,2003年预计是310亿美元。韩国和日本的动画产业的产值都超过了汽车业。在拥有儿童3.9亿的中国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动画游戏业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国普遍看好,被称为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集艺术与科技于一体的动画游戏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青少年最易于接受的文化教育的主体部分,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状态,更关系着未来的文化传承。目前,美国、日本和韩国动画游戏的盛行不仅给中国带来经济的流失更带来传统文化的断层。
韩国和日本因国地狭小,受制于物质化的传统产业发展没有大的空间与前景,转而大力发展不需要消耗物质能源的文化产业。韩国将动画产业看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韩国文化振兴院是政府出面组织的非政府组织,设有社会各界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和论证委员会。他们在各地的办事处分析当地的市场情况,向政府提供建议,政府据此组织企业进行投资。前不久韩国又推出了“卡通振兴5年计划”,决定从今年开始到2007年,将韩国国内卡通市场规模从现在的5万亿韩元增加至10万亿韩元,并将通过国家及民间共同融资2000亿韩元。可见,韩国政府是非常重视和扶持动画产业的,他们在按照市场规律有步骤有组织地运作。
动画教育与动画游戏产业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中国动画发展人才奇缺的矛盾,正是全国艺术院校发展动画教育的历史机遇。中国动画教育办学历史最长的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1999年以前,它还是美术系中的一个专业。到了2002年,正式面向社会招收学生的动画专业院校已达四五十家左右,2003年达到70家,到2006年初已有200多家。发展速度是非常迅速的,但同国际上动画产业比较发达的美、日、韩动画教育院校相比,在中国的动画教育院校还是很少。因此,中国动画教育同样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全国的动画教育的现实状况基本如此。
一个学科的发展是否健康成熟,看一看该学科教材体系的建设与相关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就可以有一个起码的判断。在目前这种大的环境下,教材从质量上暂不去讲,仅从数量只有有限的几本、并且多数专业教师多是从美术教育转过来的来看,动画知识、技能有待学习提高,教学经验有待总结完善,继而丰富。总体上师资严重匮乏,更谈不上成功的经验了;动画专业教育基础体系远没有形成,更谈不上完善了。而这些都是发展中的必然,有空白就需要弥补;不完善,就有机遇。
二、动画教育跑马圈地,发展后劲尚未明晰
动画教育院校风起云涌,以招生数量来跑马圈地,不是长久的发展之计。用扎实的基础工作,从系统工程上做起,并且一切还得从实际出发,根据每个院校的自身基础条件与特点,认清动画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确立符合本身特点的长远发展目标,走出特色发展之路。目前全国的动画教育从某种角度看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机遇同样也是平等的。任何事业的成功运转都有一个起步、开始、发展、成熟、完善的过程,因此,作为动画教育者要切实从基础一点一滴做起。在目前这一阶段,大多数的动画院校的专业师资只有一到三名,自己培养师资需要一定的培养周期,而且,优秀的师资还需要相当时间的实际创作教学经验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所以,条件如此,事业还不能等待,我们能做的,也应该做的只有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从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做起,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整合好现有的动画教育资源,逐步确立并完善整个动画教育体系。如果说有竞争,也要分清主次,分清竞争对象。也就是说外国动画与中国动画的竞争、外国动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竞争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而国内院校之间更多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在当前的环境与条件下要保证动画教育的发展后劲,实现国内动画教育院校多赢局面。
三、学院教育与社会实践(产业)的关系
教学是动画艺术专业的主体,科研是教学的翅膀,实践(产业)是教学的试金石。三者互相依靠,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
大学作为教育机构,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的。教学自然是其中心环节,一切的活动必然围绕教学而展开。但是时代是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的,尤其在信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也是相当快速的。如果没有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科研和实践的促进,学生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不适应社会的需求,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学。所以教学并不能脱离科研与实践而自行其事,必须有科研与实践的相辅相成。同样,过于注重科研与实践(产业),偏离了以教学为主线的原则,又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变得偏颇狭隘,缺少系统性、普遍性。影视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包含了文学、语言、表演、戏剧、舞台、音乐、舞美、灯光等。动画艺术作为影视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既有影视的一般属性,又有动画艺术所特有的属性,如动画艺术中的演员不是真人的表演,而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虚拟形象,但其所做的表演又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因此,动画艺术的教学有其自身相对的特殊性,它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这样就要求围绕实践的学习环节更多一些。当然,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都需要有一个从起步、过渡到逐渐成熟,到全面完善的发展过程。我们所希望的是这个过程不要太曲折,太漫长。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试验,国际影视动画产业大鳄已对中国的影视动画市场虎视眈眈,我们的传统文化势必受到冲击和影响,动画教育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应进一步加强。
四、中国动画教育与产业的繁荣需要大动画的艺术教育概念
1.传统思维定式的制约。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有优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优良的人文传统,这是我们的优势。同时,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另一方面传统也有制约我们思维方式的弊端,这样说并不是排斥文化传统,而是要提醒我们自己不要被传统所羁绊,裹足不前。在动画艺术的创作上,动画是一门对想象力和夸张力都有非常高要求的艺术,传统的思维定式制约了想象力和夸张力的发挥。如何突破思维定式,开启思路,这是中国动画人的共同课题,传统的思维定式制约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动画艺术的创作上,体现在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上,体现在动画教育与产业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专家或学者去研究解决。
2.文化底蕴与视野的制约。一方面,动画相关的资料与信息的缺少,交流渠道不是很通畅,与其他相关的姊妹艺术如音乐、文学、戏曲等的交叉、交融不够。动画艺术生产创作与商业运作环节的连接不充分,动画行业环境氛围有待建立。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从事动画艺术的从业人员在对文学功底的积淀的重要性上存在一定的忽视。动画艺术不仅仅是动画技术的问题,更多的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对生命、历史、人文的认知与思考的问题。在人才的培养上应有意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的积淀,同时,相关环节如动画编剧、导演等又与传统电影电视编剧、导演的相互认知与参与上存在断层,也制约了动画艺术的发展。这些都是急需动画教育去解决的问题。
3.行为方式的制约。有时很多人做事经常爱抱怨,这个条件不具备,那个困难大,没有这个,缺少那个,困难讲了一大堆,缺乏认真对待困难和问题的态度和积极研究怎么利用现有的条件达成目标的求实精神。
五、抓住发展机遇,繁荣中国动画教育
综上所述,抓住目前动画教育与产业在新技术为载体的信息时展的千载难逢之发展机遇,把我们的动画教育与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以动画形式为载体,以动画教育为手段,以中国文化为核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会不要把问题复杂化。如果我们中国的动画能够认真从以上几个方面逐一落实,认认真真,不急不躁,充分整合与利用好现有资源,解决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从思维上、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提纲挈领,那么动画艺术教育与产业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再创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