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审计理念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独立性较差
当前我国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一般都是采取企业领导直接管理的模式,这种制度模式就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开展会受到管理者的制约,不利于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的全面开展。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大多是从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中挑选,甚至主要是在财务会计部门中选择,未能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制度原则,这就决定了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无法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开展审计工作。会计审计工作的组织结构、管理权限以及经费等方面都存在着独立性较差的问题,势必会对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企业会计审计方式落后
当前在我国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上,仍然是采取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会计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合法合规性进行审计监督,这种防弊查错的事后会计审计方式,无法形成事前以及事中审计监督,造成会计审计工作的全过程监督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对于企业财务会计约束监督管理的实际效果较差。
(三)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早已步入了信息化,因此对于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除了必须具备财会理论知识以及业务工作能力之外,还必须具有较好的信息化办公能力。然而,我国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能力欠缺较大,综合素质水平不高,造成了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效率较低。
二、现代企业会计审计管理完善策略分析
(一)确保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由于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实质就是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约束,因此,为了确保企业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确保企业会计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应该结合现代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针对企业会计审计机构的管理建立一种新的审计管理模式,可以采取建立审计委员会的形式,避免审计管理机构在某部门或者是某管理者的单独管理下,将审计委员会作为相对独立的机构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工作能够不受干扰的开展实施,进而提高审计效果的真实可靠性。
(二)明确企业会计审计工作重点,改善业务处理方式
提高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水平,必须明确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在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上,重点就是对企业的资金预算、资金流动使用、利润分配、会计核算、业务决策以及风险管理所进行审计监督,其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以风险管理作为导向,提高企业对于经营风险的防范规避能力。在审计的业务处理上,则尽可能的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利用数学模型、统计抽样、投资分析等数字信息加工技术和方法,形成全面的审计分析报告,为企业管理层掌握企业的真实经济状况以及管理情况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三)进一步的拓宽企业会计审计的范围
现代企业通常都具有经营业务范围相对较广、职能部门划分较细的特点,因此,针对现代企业的这些特点,应该进一步的拓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以实现对企业整体的有效审计监督。首先,在审计工作的关口设置上,应该将关口前移,实现企业经济活动以及业务决策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动态审计,确保能够全方位的实施审计监管。其次,在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重点针对每项经济活动以及财务会计业务的数据真实性进行审计监督,通过全面细致的审计工作流程,提高审计工作效果,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基础保障。
(四)建立高素质、复合型的会计审计人才队伍
现代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审计人才的支撑,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下对于会计审计工作的新要求,企业应该按照新型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流程的需要,打造高水平的审计人才队伍。对于会计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应该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确保会计审计工作人员能廉洁高效的、坚持原则、不受干扰的开展审计工作。其次,在会计审计工作人员队伍结构的调整上,应该选择业务素质能力高、结构知识全面以及信息化业务办公能力强的人员补充到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队伍之中。再次,应该针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强化业务培训与继续教育,通过聘请优秀专家学者授课或者是组织员工外出学习的方式,将新的会计审计理念、方法带回企业,在企业内部建立高效完善的审计体系。
三、结语
关键词:合同审计;审计理念;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
企业常常出现因经济合同签订、履行而遭受损失的现象,把经济合同,特别是支出性经济合同纳入审计工作的重点,可以把住资金收支的关口,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新思维和新方向,国内学者对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研究方面探讨较少,本文以物资采购合同为例,从提升合同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出发,以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为指导,探讨了新形势下物资采购合同审计的重点与方法。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提出
增值型内部审计并非一种新的审计形式,而是一种新的内部审计理念[1]。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源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概念的新诠释。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1999年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最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其中价值增值(value-added)是1999年修订内部审计定义时首次提出的,与IIA1990年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相比,内部审计的目的由“监督和评价”改变为“增值和改善”,其中增值是核心[2]。这标明内部审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组织“增加价值”成为引导内部审计活动的方向性旗帜。
企业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企业的一切资源和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有参与价值创造的需求和条件。价值是从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内部审计虽然不参加生产和销售活动,但它可以通过保护企业资产、减少组织风险、降低自身审计成本、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增加组织获利机会等活动来为企业增加价值。
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在价值增值方面不同的是:第一,传统的内部审计不注重为组织增加价值,它开展的许多活动相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来讲是不增值,或者虽然增值,但由于所耗费的资源和成本大于增值所带来的价值,所以从整体上来说是不增值的;而增值型内部审计全面转变审计观念,不增值的审计业务尽量少做,能增值的传统审计业务尽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耗费和成本,重点在大力拓展高增值的审计业务。第二,传统的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资源消耗者,是一个费用中心,它不直接给组织增加价值[3];而增值型内部审计致力于价值增值,它在消耗资源的同时,通过给组织提供有意义的审计结果或有价值的建议,直接给组织增加价值;第三,传统的内部审计为组织间接增加价值的事实往往受到忽视,由于它的定位只是一个费用中心,不计量收入,人们的计量记录只有内部审计花出去的钱;而增值型内部审计有所不同,它的定位是一个利润中心,成本的耗费有记录,为组织增加的价值也有衡量和记录。
二、企业物资采购合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审计现状
经济合同是法人、经济组织等相互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而以书面形式签订的协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合同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而物资采购合同是以材料、设备等为标的支出性经济合同,无论是数量上还是金额上都占经济合同中的绝大部分比例,其签订是否合理合法,履行是否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企业成本与资金的波动,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物资采购合同在签订、履行、结算等方面容易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签订虚假经济合同,套取资金。物资采购合同主要是由企业的计划部门和物资、生产、维修、科研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签订的,如果缺乏监管,有些企业内部的合同经办人员可能会为了谋求私利与合同的对方当事人相互串通,签订虚假的经济合同,套取企业资金,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价格虚高,合同条款表述不清。很多企业在签订合同时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够,未按市场行情及时调整价格,应该采取招标方式而未进行招标,对价款组成部分的包装费、运输费缺乏明确约定等等。此外,合同条款内容未按规范进行表述,容易使合同双方在供货时间、标的物规格及费用的负担上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3.合同条款执行不严,违约责任未能有效追究。有些企业物资采购合同条款中违约责任的规定形同虚设,不能严格予以执行,有些企业由于计划、仓储与验收、生产部门脱节,导致合同履行不力,甚至出现对方单位没能完全履约或者在货未到全的情况下全额付款的现象,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损失。
4.将自身具有加工能力的业务外包,导致资金外流。有些合同标的物的技术含量不高,在企业内部完全有能力完成,没有必要进行外包,但由于在合同审批管理环节上并不严密,出现企业现金流逆转现象。
我国大多数企业开展合同审计的时间不长,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要作好物资合同审计工作,迫切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合同审计的需求与供给关系。事实上,企业内审机构对合同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合同审计的力量薄弱,很多企业偏重于财务审计和基建审计,没有单独开展合同项目审计。因此,需要处理好有限的审计人员与大量、繁杂的合同审计工作量之间的关系。
二是事前审计与事后监督的关系。内部审计机构大多只是在物资采购合同履行完毕后进行事后监督,只起到一般性的检查作用,没有起到预防和控制的作用[4],对经济合同实施事后审计,不仅发现问题难,而且处理问题难,挽回损失更难。因此,需要处理好事前发现控制与事后监督处理之间的关系。
三是审计效率与效果的关系。经济合同,特别是物资采购合同的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事项,财务收支、财经法规和经济效益三方面的内容兼而有之,科学的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尚在不断探索之中。因此,需要处理好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减少内耗之间的关系。
三、对企业物资采购合同实施增值型审计的重点和方法
针对物资采购合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审计时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借助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对物资采购合同审计的重点和方法可就以下4个层面予以探讨。
(一)合同审计重心前移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实现“改善和增值”,与提出并实施审计建议进而影响公司整体价值相比,为企业减少资金的流失,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是一种更直接的增值途径。就物资采购合同而言,物资采购合同一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法律生效,任何人难以更改。审计人员对合同的审计,必须在合同产生法律效力前进行。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转变,能够体现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职能,是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客观需要,也是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因此,重新设计审计程序,将合同审计重点从后端评价移向事前把关,具有及时性、主动性、预防性的特点,有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更改,无疑是获取审计效果的最有力、最可行的途径。在物资采购合同审计中,应采取事前、事中审计与事后专项审计相结合的审计策略。
签约审计——事前审计。其一,针对物资采购合同中盲目采购、虚假采购和扩大消耗、虚增成本等问题,为防止不合理的采购造成库存积压和损失浪费现象,按照先平库、后采购的原则,审查采购计划的真实性、合理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二,贯彻订货选厂、产品选型、质量选优、价格选廉、运距选近、供货选快、服务选佳的宗旨,作好合同条款和价格的审计。
结算审计——事中审计。结算审计是物资采购合同价款或酬金支付之前的最后一关,针对经常容易出现的高于合同约定结算、不按合同条款履行、结算手续不完善、结算多付款等问题,应该以合同约定为依据,作到物资验收单、运货单、发货票与合同书约定“四相符”;入库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价格与合同约定“五相符”。
消耗审计——事后审计。作为一种跟踪审计手段,主要目的是监督真实消耗,通过核实计划量与实际用量之间的差距,防止实物短缺、物资散失及变卖行为,实施专项审计并提出相关的管理建议。
总之,内部审计全面介入物资采购合同的签订过程,将审计重点前移,有利于将经济合同中隐蔽的权力公开化,集中的权力分散化;有利于成本费用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堵塞经济合同漏洞,有利于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二)实施信息化审计技术
物资采购合同审计涉及物流全过程,点多、面广、渠道繁多,这些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要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完成大量繁重的审计工作,必须采用信息手段为物资采购合同审计创造优越的条件,建立起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审计工作平台。针对合同审计的特点,一方面,应进一步统一合同示范文本,实现实质性合同条款局域网络数据传输,建立合同审计部门与合同签订单位关于合同条款的网络接口,确保合同条款及时、准确的网络信息传递;另一方面,建立合同签审网络操作运行管理系统,实行网上合同签审制度,构建“不经审计,不得签订合约;不经审计,不得结算付款”的内部控制体系。
通过构建闭环回路,使签约审计和结算审计工作实现网上浏览,网上查阅,变人工核对为网上查看,变手工签字为网上点击,增加业务的公开和透明度,将审计人员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确保合同审计时效和审计结果客观公正。再进一步,合同审计职能还可以镶嵌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之中,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可建立计划管理、经营业务管理、库存管理、价格管理、供应商管理、配送管理、物资编码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模块。包括物资编码、物资需求信息、物资商情信息、合同文本、物资价格、库存物资信息等数据库。主要实现计划的网上传递与审核、采购方式的网上确定、订单的自动形成、价格的自动比对、合同及结算审批的网上控制、供应商信息的自动控制、网上招投标业务、各种信息的查询统计及报表的生成等工作。
(三)重点关注合同价款审计
增值型内部审计在确定审计对象时,往往关注高风险领域,不在低风险领域浪费时间,其出发点是,随着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新的审计技术的采用,原先一些潜在的经营风险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散了。一个动态的企业应该有一个动态的风险态度,审计人员应该对非程序性、非常规性的事项更感兴趣,并通过实施审计来增加价值。正如ITTHartford保险集团总审计师HowrdMasbacher所说,其审计部“正努力对商业事务更加敏感”,“除非有商业风险,否则我们不会审计。我们的审计部要通过具体的、真切的披露为本公司创造价值[4]”
物资采购合同是一种支出性经济合同,从风险分析上看,在审计过程中,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履约时间、地点以及履约方式等,基本上要按照《合同法》的规定,进行程序化的文本性审查,在采用合同文本网上传输和网上签审等信息化手段审计技术后,审计功能将作为物流过程的一个必经环节,虚假合同、履约不力等问题能够被内部控制系统发现并很好解决。同时,由于物资采购合同的履行将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价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而合同的价格受供求关系以及市场行情的影响,变动比较频繁,是敏感因素,因此,也是审计中的高风险因素。
为确保物资采购合同价格审定的科学、合理与公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价格审查方法。
1.价格咨询法。对于价格变动频繁且市场用量较大的通用材料,以及价格相对公开的产品,利用上网咨询、电话咨询等方式,掌握当期价格的升降幅度以及变动因素,从而提供合理的市场参考价格。
2.中标价格法。按照《招投标法》的规定,对大宗物资、大宗材料,采取货比三家的招标采购方式,落实中标价格和中标品种。
3.最高限价法。对政府定价的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且价值较低的物资,根据历史资料,直接实行最高限价。
4.价格库应用法。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凡是已经签约过的价格全部存放在价格数据库中,随时调阅、随时修正,实行自动比价。
5.成本测算法,对新产品和特殊加工制作产品,实施成本测算,依据产品科技含量和技术标准,测算人工、材料、机械费用,科学确定产品价格。
(四)发挥部门间协同效应
物资采购合同审计涉及的敏感问题较多,为减少内耗,适应开展具有建设性的增值型审计工作的需要,合同审计部门必须抛弃以往以查处问题为宗旨的审计理念和居高临下的审计方式,实行参与性的审计策略,既不可放任自流,也不能越俎代庖,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合理运用,以取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理解,与被审计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起探讨改进问题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及时将审计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并带动企业内部管理的同步发展。
首先,要正确处理审计部门审计与合同主管部门审查的关系。审计部门与合同主管部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把企业的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工作做好。在具体工作上,应各有侧重。合同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合同的谈判、起草,负责合同条款内容的审查;审计部门作为经济监督部门重点应放在合同价款、标的金额的审计上,对有问题的合同条文有修改建议权,对合同价格不合理的有权建议变更,同时对合同主管部门的合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其次,要正确处理审计部门与经办单位(物资供应、建筑施工等)的关系。合同经办单位是经济合同的当事人,最了解物资产品的性能、用途及消耗使用各环节。在审计过程中,应让经办单位人员参与到内部审计中来,充分听取并尊重经办部门、经办人员的意见,避免主观武断和。审计部门的审计目标与经办单位的组织目标也是一致的,通过审计,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解决问题,为经办单位降本增效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黎英.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新态势.财经论丛[J].2005,(4):59-65
[2]AnthonyWalz.AddingValue-creatingValueHasBecomeaMatterofSurvival.InternalAuditor[J].1997,(2)
[3]詹姆斯.罗瑟,四个革新型审计部门的增值方法[M].倪卫红,贾文勤,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合同审计;审计理念;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
企业常常出现因经济合同签订、履行而遭受损失的现象,把经济合同,特别是支出性经济合同纳入审计工作的重点,可以把住资金收支的关口,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新思维和新方向,国内学者对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研究方面探讨较少,本文以物资采购合同为例,从提升合同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出发,以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为指导,探讨了新形势下物资采购合同审计的重点与方法。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提出
增值型内部审计并非一种新的审计形式,而是一种新的内部审计理念[1]。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源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概念的新诠释。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1999年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最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其中价值增值(value-added)是1999年修订内部审计定义时首次提出的,与IIA1990年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相比,内部审计的目的由“监督和评价”改变为“增值和改善”,其中增值是核心[2]。这标明内部审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组织“增加价值”成为引导内部审计活动的方向性旗帜。
企业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企业的一切资源和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有参与价值创造的需求和条件。价值是从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内部审计虽然不参加生产和销售活动,但它可以通过保护企业资产、减少组织风险、降低自身审计成本、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增加组织获利机会等活动来为企业增加价值。
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在价值增值方面不同的是:第一,传统的内部审计不注重为组织增加价值,它开展的许多活动相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来讲是不增值,或者虽然增值,但由于所耗费的资源和成本大于增值所带来的价值,所以从整体上来说是不增值的;而增值型内部审计全面转变审计观念,不增值的审计业务尽量少做,能增值的传统审计业务尽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耗费和成本,重点在大力拓展高增值的审计业务。第二,传统的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资源消耗者,是一个费用中心,它不直接给组织增加价值[3];而增值型内部审计致力于价值增值,它在消耗资源的同时,通过给组织提供有意义的审计结果或有价值的建议,直接给组织增加价值;第三,传统的内部审计为组织间接增加价值的事实往往受到忽视,由于它的定位只是一个费用中心,不计量收入,人们的计量记录只有内部审计花出去的钱;而增值型内部审计有所不同,它的定位是一个利润中心,成本的耗费有记录,为组织增加的价值也有衡量和记录。
二、企业物资采购合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审计现状
经济合同是法人、经济组织等相互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而以书面形式签订的协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合同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而物资采购合同是以材料、设备等为标的支出性经济合同,无论是数量上还是金额上都占经济合同中的绝大部分比例,其签订是否合理合法,履行是否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企业成本与资金的波动,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物资采购合同在签订、履行、结算等方面容易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签订虚假经济合同,套取资金。物资采购合同主要是由企业的计划部门和物资、生产、维修、科研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签订的,如果缺乏监管,有些企业内部的合同经办人员可能会为了谋求私利与合同的对方当事人相互串通,签订虚假的经济合同,套取企业资金,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价格虚高,合同条款表述不清。很多企业在签订合同时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够,未按市场行情及时调整价格,应该采取招标方式而未进行招标,对价款组成部分的包装费、运输费缺乏明确约定等等。此外,合同条款内容未按规范进行表述,容易使合同双方在供货时间、标的物规格及费用的负担上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3.合同条款执行不严,违约责任未能有效追究。有些企业物资采购合同条款中违约责任的规定形同虚设,不能严格予以执行,有些企业由于计划、仓储与验收、生产部门脱节,导致合同履行不力,甚至出现对方单位没能完全履约或者在货未到全的情况下全额付款的现象,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损失。
4.将自身具有加工能力的业务外包,导致资金外流。有些合同标的物的技术含量不高,在企业内部完全有能力完成,没有必要进行外包,但由于在合同审批管理环节上并不严密,出现企业现金流逆转现象。
我国大多数企业开展合同审计的时间不长,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要作好物资合同审计工作,迫切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合同审计的需求与供给关系。事实上,企业内审机构对合同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合同审计的力量薄弱,很多企业偏重于财务审计和基建审计,没有单独开展合同项目审计。因此,需要处理好有限的审计人员与大量、繁杂的合同审计工作量之间的关系。
二是事前审计与事后监督的关系。内部审计机构大多只是在物资采购合同履行完毕后进行事后监督,只起到一般性的检查作用,没有起到预防和控制的作用[4],对经济合同实施事后审计,不仅发现问题难,而且处理问题难,挽回损失更难。因此,需要处理好事前发现控制与事后监督处理之间的关系。
三是审计效率与效果的关系。经济合同,特别是物资采购合同的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事项,财务收支、财经法规和经济效益三方面的内容兼而有之,科学的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尚在不断探索之中。因此,需要处理好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减少内耗之间的关系。
三、对企业物资采购合同实施增值型审计的重点和方法
针对物资采购合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审计时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借助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对物资采购合同审计的重点和方法可就以下4个层面予以探讨。
(一)合同审计重心前移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实现“改善和增值”,与提出并实施审计建议进而影响公司整体价值相比,为企业减少资金的流失,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是一种更直接的增值途径。就物资采购合同而言,物资采购合同一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法律生效,任何人难以更改。审计人员对合同的审计,必须在合同产生法律效力前进行。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转变,能够体现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职能,是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客观需要,也是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因此,重新设计审计程序,将合同审计重点从后端评价移向事前把关,具有及时性、主动性、预防性的特点,有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更改,无疑是获取审计效果的最有力、最可行的途径。在物资采购合同审计中,应采取事前、事中审计与事后专项审计相结合的审计策略。
签约审计——事前审计。其一,针对物资采购合同中盲目采购、虚假采购和扩大消耗、虚增成本等问题,为防止不合理的采购造成库存积压和损失浪费现象,按照先平库、后采购的原则,审查采购计划的真实性、合理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二,贯彻订货选厂、产品选型、质量选优、价格选廉、运距选近、供货选快、服务选佳的宗旨,作好合同条款和价格的审计。
结算审计——事中审计。结算审计是物资采购合同价款或酬金支付之前的最后一关,针对经常容易出现的高于合同约定结算、不按合同条款履行、结算手续不完善、结算多付款等问题,应该以合同约定为依据,作到物资验收单、运货单、发货票与合同书约定“四相符”;入库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价格与合同约定“五相符”。
消耗审计——事后审计。作为一种跟踪审计手段,主要目的是监督真实消耗,通过核实计划量与实际用量之间的差距,防止实物短缺、物资散失及变卖行为,实施专项审计并提出相关的管理建议。
总之,内部审计全面介入物资采购合同的签订过程,将审计重点前移,有利于将经济合同中隐蔽的权力公开化,集中的权力分散化;有利于成本费用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堵塞经济合同漏洞,有利于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二)实施信息化审计技术
物资采购合同审计涉及物流全过程,点多、面广、渠道繁多,这些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要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完成大量繁重的审计工作,必须采用信息手段为物资采购合同审计创造优越的条件,建立起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审计工作平台。针对合同审计的特点,一方面,应进一步统一合同示范文本,实现实质性合同条款局域网络数据传输,建立合同审计部门与合同签订单位关于合同条款的网络接口,确保合同条款及时、准确的网络信息传递;另一方面,建立合同签审网络操作运行管理系统,实行网上合同签审制度,构建“不经审计,不得签订合约;不经审计,不得结算付款”的内部控制体系。
通过构建闭环回路,使签约审计和结算审计工作实现网上浏览,网上查阅,变人工核对为网上查看,变手工签字为网上点击,增加业务的公开和透明度,将审计人员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确保合同审计时效和审计结果客观公正。再进一步,合同审计职能还可以镶嵌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之中,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可建立计划管理、经营业务管理、库存管理、价格管理、供应商管理、配送管理、物资编码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模块。包括物资编码、物资需求信息、物资商情信息、合同文本、物资价格、库存物资信息等数据库。主要实现计划的网上传递与审核、采购方式的网上确定、订单的自动形成、价格的自动比对、合同及结算审批的网上控制、供应商信息的自动控制、网上招投标业务、各种信息的查询统计及报表的生成等工作。
(三)重点关注合同价款审计
增值型内部审计在确定审计对象时,往往关注高风险领域,不在低风险领域浪费时间,其出发点是,随着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新的审计技术的采用,原先一些潜在的经营风险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散了。一个动态的企业应该有一个动态的风险态度,审计人员应该对非程序性、非常规性的事项更感兴趣,并通过实施审计来增加价值。正如ITTHartford保险集团总审计师HowrdMasbacher所说,其审计部“正努力对商业事务更加敏感”,“除非有商业风险,否则我们不会审计。我们的审计部要通过具体的、真切的披露为本公司创造价值[4]”
物资采购合同是一种支出性经济合同,从风险分析上看,在审计过程中,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履约时间、地点以及履约方式等,基本上要按照《合同法》的规定,进行程序化的文本性审查,在采用合同文本网上传输和网上签审等信息化手段审计技术后,审计功能将作为物流过程的一个必经环节,虚假合同、履约不力等问题能够被内部控制系统发现并很好解决。同时,由于物资采购合同的履行将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价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而合同的价格受供求关系以及市场行情的影响,变动比较频繁,是敏感因素,因此,也是审计中的高风险因素。
为确保物资采购合同价格审定的科学、合理与公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价格审查方法。
1.价格咨询法。对于价格变动频繁且市场用量较大的通用材料,以及价格相对公开的产品,利用上网咨询、电话咨询等方式,掌握当期价格的升降幅度以及变动因素,从而提供合理的市场参考价格。
2.中标价格法。按照《招投标法》的规定,对大宗物资、大宗材料,采取货比三家的招标采购方式,落实中标价格和中标品种。
3.最高限价法。对政府定价的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且价值较低的物资,根据历史资料,直接实行最高限价。
4.价格库应用法。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凡是已经签约过的价格全部存放在价格数据库中,随时调阅、随时修正,实行自动比价。
5.成本测算法,对新产品和特殊加工制作产品,实施成本测算,依据产品科技含量和技术标准,测算人工、材料、机械费用,科学确定产品价格。
(四)发挥部门间协同效应
物资采购合同审计涉及的敏感问题较多,为减少内耗,适应开展具有建设性的增值型审计工作的需要,合同审计部门必须抛弃以往以查处问题为宗旨的审计理念和居高临下的审计方式,实行参与性的审计策略,既不可放任自流,也不能越俎代庖,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合理运用,以取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理解,与被审计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起探讨改进问题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及时将审计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并带动企业内部管理的同步发展。
首先,要正确处理审计部门审计与合同主管部门审查的关系。审计部门与合同主管部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把企业的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工作做好。在具体工作上,应各有侧重。合同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合同的谈判、起草,负责合同条款内容的审查;审计部门作为经济监督部门重点应放在合同价款、标的金额的审计上,对有问题的合同条文有修改建议权,对合同价格不合理的有权建议变更,同时对合同主管部门的合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其次,要正确处理审计部门与经办单位(物资供应、建筑施工等)的关系。合同经办单位是经济合同的当事人,最了解物资产品的性能、用途及消耗使用各环节。在审计过程中,应让经办单位人员参与到内部审计中来,充分听取并尊重经办部门、经办人员的意见,避免主观武断和。审计部门的审计目标与经办单位的组织目标也是一致的,通过审计,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解决问题,为经办单位降本增效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黎英.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新态势.财经论丛[J].2005,(4):59-65
[2]AnthonyWalz.AddingValue-creatingValueHasBecomeaMatterofSurvival.InternalAuditor[J].1997,(2)
[3]詹姆斯.罗瑟,四个革新型审计部门的增值方法[M].倪卫红,贾文勤,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摘 要】在我们这个纷繁陈杂的社会里,孩子更有一种可贵的清澈精神,小学时代的学生更是生命力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如茁壮的小苗正在吸取着知识的养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让这些孩子在起跑线上任务加剧,背负沉重的学习包袱,出现了不同表现的心理问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把心理健康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来,也成了学校教育发展里程的新问题。本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做出探讨。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心理健康目前有多个解释,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此种状态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与环境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有满足之感,或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一、当前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都强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再者独生子女人数较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特别大,现在节假日小学生的各种培训班让这些小学生的压力倍增,早早的就面临择校问题和升学问题,在心理形式上属于过早的告别童年阶段,这样就对小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情绪和道德素质培养上需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教学上的高度重视成绩
在学校和家长的要求上,教学老师也相应的紧抓小学生的成绩,可能就忽视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语文教学上往往更加注重书本知识和对对词句的掌握,同时死读书的形式让语文课堂也变的枯燥乏味,这个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老师就会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而采取强硬的命令措施,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没找到有效的手段,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上就容易产生不良的后果,在营造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充满兴趣的小学课堂还需要老师的更加努力。
(三)小学高年级开始进入青春期
小学高年级是一个孩童向青春期转变的重要阶段,也是我们人生发展的重要根基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都会较以前增强,那么关于这个世界的大课题,在这个阶段是会开始逐渐对小学生渗透的,他们因为心理的不成熟对这些都显得困惑和焦躁,学业的压力、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老师的关系,人际关系的处理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幸福感,这个阶段他们的内心世界开始更加的丰富,在自我意识上变得不断的增强,对老师和家长不在言听计从,甚至开始产生了逆反心理,这些早熟的现象,让一些小学生甚至出现了迷恋游戏、明星、和谈恋爱的情况,这个不但影响了小学生高年级的学习成绩,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当今社会的影响
现在的电子设备对小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巨大,在家长使用的时候孩子也会跟着看或者使用,这对小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他们缺乏辨别信息的能力,外界的信息对他们的价值观塑造尤其重要,电视等电子设备对儿童生活的渗透,也会让他们过早的成熟,在教学目的上家长也会让孩子过早的接受一些学习辅助工具,这个工具的长期使用也会让孩子在这个渠道获得大量的外界信息,甚至娱乐信息,对孩子的未来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比较少,应该对语文老师进行培训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应用到教育理念当中,营造和谐的教室氛围、提高教育质量的观念。小学高年级语文在小学生心理健康上扮演重要角色,在心理教学方面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语文独特的丰富内容知识,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奠定的作用,因此需要借助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观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也会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学氛围
在教师的教学中,注意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情绪乐观、意志健全、价值观念,人际和谐、适应能力等问题上进行重点探究,比如老师的亲切程度,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老师是否激励学生增强自信心,而不是敷衍了事。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是能学的更轻松和愉快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涵盖的内容更加的广泛,有语言训练也有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还有许多心理因素的信息,教师的充分挖掘有利于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塑造潜移默化的功能,只有以教材为载体,把心理健康融入其中,才能让孩子明白怎么客观的去评价别人和自己,把孩子心灵的保护保持下去,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勇敢自信的展现自我,能充分恰当的表现自己。
(二)充分利用小学生语文素材
小学生的高年级语文教材在多个方面有具体的广泛涉及,比如自然、科学、情感等,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十分的丰富,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操,在积极正面的品德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教材作为知识和意识的载体,是小学生了解这个世界的重要窗口之一,教材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对学生起到直接的引导,比如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讲述的伟大人物的生平事迹,都是正面形象的榜样作用。这些可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人格塑造形成深刻的印象。在发展促进积极健康教学中,用积极乐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解读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上的障碍和自信心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也是形成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课堂作为传播文化的有效阵地,在传统的授课中,怎么来把握心理健康授课的传播,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
(三)丰富语文学习活动
对于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认识的困惑,这些困惑也会带有心理上的困惑,在小学高年级里,需要面对升学择校的问题,让很多学生产生了自卑的心理,表现为焦躁不安等,这个时候心理健康的发展尤为关键,老师可以通过语文活动带动学生的乐观情绪,让孩子的发展能够更加的积极向上,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现实情况,来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也可以实行情境再现,开展语文活动,把课本中的内容在实际中情境再现,让小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本所要表达的知识和情感,积极的引导学生发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国传统的优良美德。扩展学生的学习层面,做到积极的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问题,把学生的个性优化,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尽量张扬学生的性格,通过实践消除学生情绪的不利因素,老师也要把握住机会,在语文教学中,见缝插针的进行教育渗透,争取让心理素质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确立学生品格塑造
许多学生可能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中,有一些畏惧心理、还有不同程度的自卑问题,比如在课堂上不敢积极踊跃的发言,应在日常教学中多多的鼓励学生,给与学生信心,在批评上也争取做到善意的批评,维护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在学生的创新问题上,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在课本上树立学习的榜样,在文章上纵深拓展,得出一些有益的研究,把小学生的心理发育问题分为类别,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可以结合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找到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让心理健康的教学功能越来越凸显。作文也是小学生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在这种师生互动上多听取学生的心理想法,准许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加强学生培养和品格塑造,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正是社会发展深化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让小学生的教育更加的“以人为本”,学校更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总之是让学生学会得正确看待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越走越开阔。
参考文献
[1]许文珍.渗透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剂良方——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导学.2011.(17):9-10
[2]周晓夏.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扬州大学.2014
[3]王丽.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6):355-355
关键词:老年病抑郁精神护理
2010年7月13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向社会了《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该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有关方面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个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5%,老龄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根据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标志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显然,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国在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机制是当务之急。
1老年性疾病诱发抑郁倾向的现状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成为老年人口的高发病症。与此同时,气候变更、环境恶化导致的恶性肿瘤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也日趋增高。上述老年性疾病的共同特点是:病程长,一旦染病将伴随终身,目前的医疗技术尚无法彻底战胜上述顽疾;此外,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力、抵抗力都远低于年轻人,因此,上述疾病的并发症也经常困扰这些病人。
常年承受老年病侵袭的人,临床当中表现出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的比例很高。严重的因此而多愁善感,并最终形成抑郁症。针对这类状况所发生的比例,国内许多同行均进行了系统研究。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邱忠霞和王涤非等对入院的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抑郁状态评价,抑郁严重指数>0.5的诊断为抑郁,结果表明抑郁患者56名,占入选病例的43.1%,其中男性22例,女性34例[1]。武汉总医院的李娟和刘伟等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200例恶性肿瘤和150例良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分别进行了调查评定,结果显示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为62.5%,SDS平均(52.0±10.4)分;老年良性疾病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为26.7%,SDS平均(44.9±7.7)分;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均高于我国正常人群15.1%-22.5%的比例[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袁瑾选择54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进行评定,患者年龄范围65-82岁,结果表明,焦虑21例,占38.8%;抑郁17例,占31.4%;焦虑合并抑郁14例,占18.9%[3]。
除了上述临床样本分析以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陈翠玲和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的唐丹等对北京3个社区170位60-85岁的老年人进行了间隔为20个月的追踪研究,进行了觉知日常环境控制感、领悟社会支持、自评健康状况、抑郁状态的测查。通过抑郁与各变量的交叉滞后分析表明,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对抑郁的发生和抑郁程度的增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4]。
由上述研究结果不难看出,自身疾病已成为诱发老年性抑郁的一个主要因素。从我院的诊断实践来看,作为高校附属医院,我们主要面向上万名师生员工提供医疗服务。在每天接诊的病人中,退休教职工占绝对多数,其中,因自身健康原因导致心理恐慌、精神忧郁的老年患者比例超过50%。
因此,针对老年病人,尤其是慢性病患者,除了提供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心理疏导和精神层面的护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后者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前者。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精神护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例如,Taiwan的Shu-LingChen和Hui-ChuanLin等在老年休养所研究了音乐疗法对于老年人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这种整体音乐疗法可以使老人们从集体活动中获得力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他们建议应该把这种音乐疗法与日常护理融合在一起。
2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护理策略
2.1探求根源、因势利导
焦虑、抑郁情绪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疾病类型、病人病史、性格类型等。一般而言,患有严重疾病、发病多年、性格内向的人产生抑郁倾向的几率很高。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首先找到“病源”。多年患病、病情较重的病人,因需要长期协助、常年用药,很容易产生依赖性心理,从而欠缺对自身状态的客观评价。这类病人一旦感觉不适,很容易与自身疾病建立主观联系,陷入恐惧、焦虑的精神状态,进而加剧身体不适感,影响到疾病治疗。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在加强日常护理的同时,应当循循善诱,讲解基本的医疗常识,助其建立客观的病情识别方法。还有一类病人,病情不重,但病程较长,性格较为敏感、抑郁倾向明显。入院后对陌生环境,如医护人员的基本操作,甚至气味都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有的患者性格内向,期望通过医护人员的反应判断自己病情,从而处于疑虑、烦躁、焦虑的状态之中。对于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应当注意观察,与病患加强沟通,除了正常的病情交流,还可以谈天说地,制造一种融洽、平和的气氛,消除其心理阴影。
2.2提高日常护理质量,多管齐下
精神护理的效果如何是建立在良好的生理护理基础上的。人在得病之后,整体期望是:尽快获得治疗,并且获得最好的治疗。因此,敏感、脆弱是病人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某些情况下会产生过激的心理反应。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一定要心态平和,并要尽快、准确地掌握病人病情的变化,并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2.3为患者自护与家庭护理提供指导
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医疗水平与医疗需求之间尚存在巨大缺口。高等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可罗雀,高效、可靠的社会保障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因此,老年病患者多数时间均在家中活动。因此,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和家庭的精神护理尤为重要。
3结论
在我国日趋紧迫的老龄化进程中,因慢性病导致的心理健康受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针对老年抑郁症产生的不同症结,广大医护人员应当因势利导,在完成基本的医疗救助同时,利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实现老年病人的心理疏导,加强及时沟通,为建立医院+家庭的综合护理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邱忠霞,王涤非,马贺军.抗抑郁及心理干预对老年&型糖尿病抑郁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6):456-457.
[2]李娟,刘伟,徐琳.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抑郁状况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4):270-271.
[3]袁瑾.老年高血压病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识别和治疗[J].中国使用医药,2007,2(12):19-20.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降低机械制造业成本的方法研究,目的是把成本费用的观念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即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成本,从而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提高企业竞争的主动权。
论文关键词: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精细化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中国制造业竞争越演越烈,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实现长足稳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管理者面前的一道不容忽视的课题。同时由于机械产品存在单件小批量生产、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生产设备和工装夹具种类繁多以及生产周期长等特点,而机械制造行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以及管理工具落后等等情况。本文为此针对机械制造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从设计、采购、生产、工序等各个环节入手,即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成本。
1.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机械制造业主要是通过对金属原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组装,成为产品,使其增值。它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机床等加工、组装性行业。机械制造业涉及的工业领域主要有机械设备、汽车、造船、飞行器、机车、日用器具等等。
1.1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1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
机械制造业采用台套计划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夸大的提前期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
1.1.2成本信息分散
制造业供、产、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1.1.3缺乏标准化
制造业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很多企业通过ISO9001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但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最后是成本控制还停留在成本核算上,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基础,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企业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许多企业还不具备这些条件,造成成本核算不及时,不准确,缺乏参考价值,更谈不上成本控制。
1.2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
1.2.1技术更新换代快
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快以及外来威胁的影响,导致对技术更新的速度要求越来越快。原来传统的产品技术长期不变的情况已经不能被现在的机械行业市场所接受。
1.2.2产品定制性强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生产。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3产品质量要求高
对于大型的机械加工工程,通常生产周期比较长,在生产过程中要时刻监控车间工序的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保证产品质量是提高企业生存的最基本要求。
1.2.4成本管理要求更精细化
成本管理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物资采购、加工工艺、产品制造、物流过程、装配过程、包装发运、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目前的成本控制仅仅停留在成本核算上,成本核算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而手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较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而成本分析也只是同历史成本比较,因此成本控制性差。
2.加强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机械制造业要想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深入分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同时进一步研究降低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2.1利用现代管理系统
机械制造企业是单件小批量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可以通过利用现代管理系统,优化工艺和流程,实现快速简洁高效的制造单元,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比如通过企业内部物料资源计划(MRP)的建立与实现,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和用户订货需求,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建立决策模型,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运行状况,决定投资策略和生产任务安排,形成生产系统的最高层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业资源计划(ERP)这一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现代化管理平台,研究产品从设计、物资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将产品形成过程中的资源、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等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到企业各级管理层,使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加以集成和综合,形成以ERP为中心的MRP/PDM/MIS等技术集成的以管理为中心的制造系统,这样可以极大的优化排产、降低库存、节约人力物力,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2.2加强材料采购管理
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越低,对降低产品成本就越有利,从而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的主动权。首先要建立材料采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有关的文件规定,提高材料采购及相关人员的控制意识和素质。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物资、设备、工具、运输、行政、生产、财务、质检、理化等与材料采购和管理工作有关的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建立材料采购的计划、采购、入库、仓储、会计结算和处理等业务规程。各部门应严格按规程办事,材料采购业务流程包括:生产计划部门编制材料采购计划;采购部门与供货单位确定材料采购价格;主管材料采购的领导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核和批准;采购部门与供货部门签订供货合同;运输部门将材运达企业;质检部门对购入材料进行质量检查;仓库管理部门对入库材料进行数量检查;会计部门按制度付款。再次,要建立订货和采购的控制制度。通过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来加强订货的内部控制制度。
2.3优化生产环节控制
优化生产环节是降低成本的关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1)加强物资供管工作,降低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是产品成本的原始投入,它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的积累,前面从成本构成上已谈到如何降低采购成本,需要建立健全内部价格运行及监督体系,成立价格审计部门,实行审批权、采购权、保管权、验收权的分离,广泛、深入对市场行情作好调查,货比三家,不断降低采购成本。(2)加强能源管理,努力降低能源消耗。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能源在产品成本中属于可控部分,加强能源管理,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3)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效率。牢固树立设备是“本”的思想,设备运行的正常与否,是维持和扩大再生产的可靠保证。(4)加强质量管理,降低质量成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提高产品质量是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总之,成本竞争力是机械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成本管理的内容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希望通过本文对机械制造成本的分析与研究能更好地为机械制造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做一些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2-33.
[2]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7.
[3]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59.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内容。本论文在总结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存在的问题、原因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找出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结合COSO关于内部控制五要素,针对各种风险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防范对策,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1国内内部控制概述
1.1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
1)内部控制论理论是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理论阶段。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与事件进入了整体框架阶段,整体框架对内部控制做了如下的描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一定义明确了四个要点:是一个过程;受人为影响;为了达到三个目标;合理保证。它由相互关联的五项要素构成,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
2)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中的人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个人的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阶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政策与程序。
3)风险评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异常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清楚并应付其面对的各种风险。同时,企业也必须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4)控制活动:企业必须制定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刁一有助于确保既定目标及必要改善措施的有效实施。
5)信息和沟通:围绕着这些控制活动的是信息与沟通系统,这些系统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获取和交换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以指挥、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经营。
6)监督: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受到监督,并在必要时得以修订,这样,系统及制度才能反应自如,并能视情况而随时调整。
1.2我国内部控制概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我国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指导原则、指引、规范则出自不同的政府部门,这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体制造成的。国资委管国有大中型企业;证监会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财政部管全国所有企业的财务与会计工作,并负责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制定。然而,内控指导原则、指引或规范由各政府部门分别制定,有许多弊病:
1)各部门各自研究与颁布内部控制的相关指导原则或指引,不利于内控制度的统一与协调。财政部正在陆续制定并的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截至目前已经了十多个。而其他政府部门则仅制定了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指引或对企业各项业务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与制定缺乏具体的指导。
2)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范围、目标等不相一致,内控要素、内控内容,以及内控方法的解释也不一致。
3)缺乏统一的推进机构,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各部门颁布的内控指导原则、指导意见或指引在实务中并未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上市公司、银行、证券公司、未上市国有企业的频繁出事便是佐证。
客观地讲,我国近几年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以会计控制和审计评价为主线的,我们可将之简称为“会计导向”和“审计导向”。会计导向的典型代表是我国目前已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它们是以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基本上没有涉及管理控制等非会计控制领域,甚至没有包括审计方面的内容。审计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应用、审计成本的节约、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风险的控制等。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内部审计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其权限、人员的资格以及可使用的资源紧密相关。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相对独立并且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即使存在,但却不具备真正的独立性,有的也流于形式。
2.2缺少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意识
各企业缺少对自身固有风险的评估以及制定相应有效的管理措施。此外,管理者还应在对固有风险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残存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
2.3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滞后
近年来,我国企业改革力度大,与之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却跟不上业务的需要。许多企业在员工的岗位培训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不利于员工的素质提高。
2.4有效的价格风险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当前市场不完善,竞争激烈、恶意竞争以及“低价中标”的招投标游戏规则,都不能使企业按企业定额客观报价,为了争取中标,不惜压低报价,承担更大的价格风险。
3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途径
3.1完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是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各个种类风险的通盘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可使组织中各业务单位分散的决策者之间协调合作,使数据的收集、测量与处理更加一致,有利于审计和监督。企业要从全局、总体层面权衡利弊,使部门安排有关的业务流程都有所遵循。同时要制定严密的业务操作规程及信息传输报告制度,建立一个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全面控制各方面的风险。
在机构内部广泛开展“深化内控理念,落实内控措施”的创建活动,结合自身情况及上级单位的要求,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内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
3.2健全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控制具有的限制因素具体如下:
1)内部控制受企业的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
2)内部控制仅针对管理中的常规业务来设计。
3)内部控制可能会因执行人员的差池而失败。
4)内部控制可能会因不同政治气候、地方差异等环境影响而失去作用。
这些内部控制的限制因素,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来加以克服。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检查项目的建设情况和建设成果,及时纠正各种错误和弊端,能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3.3营造企业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是建立在内部环境的基础之上,内部环境直接影响和制约企业风险管理的成败。内部环境的要素包括员工的诚信,职业道德和工作胜任能力,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监管和指导力度,企业的权责力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要不断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需要一套企业层面的方法。这种企业层面的方法是由企业的组织结构,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哲学共同决定的。随着企业文化中风险敏感程度的提高,企业管理者会进一步掌握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他们的推进、提供报告、贯彻相应的方法、构建适当的体系,以实施既定的风险战略和政策,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
3.4设计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
设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为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供指引也是当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可统一制定各行业通用的行动指南,也可由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设计适合各公司实际情况的行动指南。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被评价单位可以聘请年报评价的注册会计师以外的中介机构或有关专业人员协助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控制缺陷或重要控制弱点进行必要的改进,保证财务报告的编报质量,降低财务风险。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当借鉴一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报告中的做法,在事务所内部组建由高级和资深的评价人员组成的专门小组,专门从事内部控制评价和咨询业务。
致谢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参考文献
[]王东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生存环境分析[D]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9
[2]林光华内部控制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17
[3]王振英马丽萍,王泽.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商业经济[J]
2006年5期:48
[4]丁翠芝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含义及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意义
1.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含义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是客观、公正的监督控制活动,它对商业银行经营控制提供评价和咨询活动。同时,内部审计也是银行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尽快与国际商业银行接轨,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地位。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审计理念缺少风险预警机制和内部审计独立性、权威性不足
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国际借鉴
1.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特点
(1)合理的审计模式,内审部门有更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内审机构的设置问题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制度至关重要,西方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总行实施了机构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而在各分支机构则只是设立简单的审计控制办事处,这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实现了“倒金字塔”型。各分支行担任服务窗口的职能,总行执行主要的经营职能。
(2)内部审计职能定位明确
纵观当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趋势,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已经走在内审领域的前沿: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咨询和服务职能、更加注重内部审计过程而不是审计结果、对商业银行潜在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对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提出合理的审计咨询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被审计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制度
2.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经验的启示
(1)重视内部审计成本。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但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必不可少会出现一些内部控制的问题,所以关于如何评价和衡量内部审计质量的标准和规范必须有章可循。如果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或者内部审计成本高于企业内部审计所实现的价值,那么银行完全可以把内部审计外包给其他审计咨询公司或者会计师事务所。从这个角度来说,内部审计还可能为实现商业银行的效益做出贡献,从而降低商业银行成本。
(2)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并重。进行实地审计检查是传统的审计方式,这有利于更加直观的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在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直接的审计证据。当前,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输系统的发达已经可以满足审计证据和报表数据实时传递。通过对审计对象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有计划的对审计对象进行全方位一体化的审计。因此,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发展趋势就是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并重。
四、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
1.创新内部审计理念
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概念也很旧,仍然在“金融审计”的阶段,在实践中,在中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主要是真实性审核,这种内部审计理念强调的是针对会计材料和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评价,无法给商业银行带来效益,也不能间接增加银行的价值。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是风险基础审计,把风险评估作为企业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与此同时,内部控制的重点也发生了转移,分析经营风险成了内部审计的焦点。因此,只有从审计风险的思想认识,深化“增值型审计”的概念,以促进审计模式的发展,对审计风险的利益,商业银行的风险规划,全方位多角度一体化的实时动态监督,为商业银行增加效率和效益。
2.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手段、方式和方法
商业银行的电子化进程加快,各项业务的经营和管理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信息科技和电子银行的大力发展使得风险控制问题在当下变得越来越突出,银行业的各项业务也必须面向电子化,网络化。
在审计手段方面,应大力推广使用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数据集中的优势,定义各种问题,在审计软件等现代技术的大力支持下,连续动态地对商业银行各部门会计资料和财务数据进行匹配和分析,对其出现的异常活动实施风险预警,从而缩小审计范围,精确风险审计的领域,科学合理的安排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计划,最终使得审计资源优化配置。
在审计方式方面,改变以往事先预告多的工作方式,增加突击审计力度。按照西方商业银行的惯例,选择不定时的对商业银行各部门进行一次突击审查。
3.加强公司治理,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内部审计独立性对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息相关。只有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在商业银行各部门中具备较高的地位,才能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也关系到审计任务是否按期完成,是否高质量完成。提高内部审计权威性也是加强公司治理的重要举措,公司在规划法人治理结构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将内部审计定位于董事会或者监事会之下,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向董事长负责,从而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和权威。
五、结语
感谢老师们一路上对我论文的指导和支持,对于我存在的不足及时指出并加以指导,如果没有老师们的帮助,我想也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路走下了,经历了许多汗水和挫折,但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在这一刻,将最崇高的敬意献给你们!在我的论文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
参考文献:
[1]杨国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8:16-21.
[2]付文燕.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研究.审计之友,2011,6:8-10.
[3]丁卫.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完善探析.现代商贸工业,2013,6:6-10.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理论意义:
在2011年1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新版《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内部审计全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于2011年的IPPF内部审计实务框架第1100、1110章节,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内审人员履职时免受威胁,另一方面指审计组织机构独立,即与董事会的汇报关系的独立。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由于缺乏专门的法律支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在我国一直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
现实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中国在全球经济要求及自身发展需要的双重压力下,本国企业所能得到的帮助将会越来越少。在国外大型企业的强势冲击下,发展自身,提高自身素质变的刻不容缓。面对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及庞大的资金支援,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出现巨大变化。上交所与深交所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大,大家纷纷通过上市来筹集资金以应对国外企业的资金压力。但是,仅仅靠资金的充足还是无法和国外先进企业相抗衡,没有同样先进的管理理念,再充足的资金也只能如同“暴发户”一般,无法得到长远发展。
公司经营,外靠先进的经营理念,内靠自身完善的运营。通过完善、高效的内部审计活动,组织可以达到最佳的公司内部运营。从内部出发,由内而外改善公司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加企业价值,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一个完善良好的内部审计,提高的不仅仅是公司财务的安全性,更可以使公司达到最佳的运营状况,在无形之中为公司节省资源,提高利益。
选题目的:通过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研究,找到国内内部审计独立性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让内部审计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际内部审计的研究当前各国内部审计遵循的新版的《内部审计实务框架》是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2011年的。其中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问题,协会做出了新的解释,即从独立性到客观性的转变。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为,内部审计较外部审计而言,其独立性必然不如,但如果说内部审计不如外部审计,也是很荒谬的一件事。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新版《内部审计实务框架》中,更加强调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其目的与独立性一样,都是为了更加公正的审计结论与审计评价,强调对事的客观性和对人的独立性,以减少以往仅仅强调独立性而对内部审计人员所造成的不必要的约束。
2、我国的研究状况
我国内部审计在一开始时是在国家干预和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受到国家审计的干预,在本单位也受单位领导的制约,这使得我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很难实现。且由于我国在内部审计发展阶段即没有强有力的经济体推动其发展,也没有健全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作为保障,长期得不到政府与企业的足够重视,发展滞后。
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新的《内部审计准则》,并相继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一系列配套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在新的《内部审计准则》中,我国内部审计界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这与1996年6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董事会通过的内部审计定义相似,说明我国内部审计正处于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第三个转折点上。
我国内部审计成立二十多年来,内部审计虽有发展,但现状仍令人担忧,尤其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更加严重。与国外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内部审计是由政府牵头成立,在成立之初,很多企业并不能很深刻的了解内部审计的作用,只是单纯的按照国家要求建立。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部门不仅不能得到高层领导的足够重视,很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仅仅由公司一些其他部门人员兼任,甚至由公司财务部门人员兼职,致使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独立性更加缺失,几近于无。且我国内部审计专业人才缺少,缺乏客观公正的独立性观念,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仍然处于薄弱环节。
3、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面对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国家应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同时,结合自身问题,积极推广先进观念。从需求决定供给的思想出发,在企业需要的情况下,帮助企业自身形成自己独有的经营管理理念。健全内部审计法律法规,让内部审计有法可依,从而提高独立性。宣传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意义,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从人员自身起,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实践证明,内部审计已成为我国审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正在成为企事业单位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重要机制,为加强内部监督、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遵守国家财经法纪、促进廉政建设、增强企业竞争力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1、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涵义
(1)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相关定义
(2)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相关定义
2、内部审计的发展及其独立性的必要性
(1)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
(2)内部审计的作用
(3)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必要性
3、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所存在的缺陷
(1)我国内部审计方面法律法规不健全
(2)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差
(3)内部审计人员方面的制约因素
4、强化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措施建议
(1)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建设
一、创新思想进一步推进内部审计工作转型
要以思想解放推进审计理念和思路的创新,以理念思路创新推进内部审计管理创新。将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作为内审工作开展的重点,完善内部控制,由以往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固定投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多元化审计拓展,重点向绩效评价为导向的绩效审计和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转型和发展,积极探索“管理和效益”审计方法和方式。各内审机构要根据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经济工作重心、围绕领导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科学安排审计项目,制定工作计划。通过项目计划的完成,进一步加强完善内部制约机制,减少损失浪费,促进增收节支。特别是各街镇办事处内审机构,要围绕村级两委换届工作中心,进一步发挥内审工作职能作用,积极协助指导做好村级财务公开相关工作,要善于总结,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内审工作水平。
二、进一步规范审计程序,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
各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要将新颁布的《国家审计准则》的学习,做为规范自身工作,促进审计质量提升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严格审计程序、实务操作、文书格式,从根本上达到防范风险、提高质量的目标。今年要继续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开展以审计技术与指南类准则为侧重点的示范活动和优秀内审项目评比活动,抓好内审准则示范跟踪。同时继续开展内部审计“双先”评选工作,年终按照考核办法从工作任务、审计质量、档案管理、信息论文等方面全面考核,检查评价各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内部审计准则落实执行情况,搞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提高“双先”评选的社会认可度,宣传在“双先”评比中涌现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中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推动全区内部审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继续抓好后续教育培训,强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要在总结近几年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为核心,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水平提高为目的,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后续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根据省、市内审协会2012年培训计划,结合实际,科学安排,抓好内审人员后续教育的落实。组织内审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内审人员再教育培训班,学习新的审计理论、法规、审计新方法等,进一步提高内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素质。
四、加强内部审计基础管理工作,及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
要高度重视内审基础管理工作,注重基础数据的统计与利用。2012年全区内审机构及会员单位应进一步规范基础性工作,做好项目开展情况以及相关资料的归集与整理,及时准确上报总结及相关报表,编写工作信息及业务论文,反映内审工作动态,宣传内审工作成绩,开发审计成果的运用,扩大内审工作的影响。内审协会对各内审单位报送信息论文情况继续采取年终考核制度,对于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在评选先进单位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五、积极探索内审协会发展的路子,不断提高协会的工作和服务水平
2012年区内审协会要在提升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继续遵循“管理、宣传、服务、交流”的宗旨,树立“服务为本,会员为重”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发挥协会的职能作用。要结合“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围绕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存在的困难、开展特色和成果利用等内容对基层内审机构开展调研,掌握工作动态,听取工作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的为内审机构服务;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协会这一行业协会特点和优势,组织内审机构负责人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提供平台供内审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沟通感情。要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2012年将不定期派员深入到基层单位服务,指导内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帮助查找管理上的漏洞,完善规章制度。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会员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发挥广大会员单位参与协会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协会凝聚力,把内审协会真正办成“内审人员之家”,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扎实有为的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Abstract: Internal audit is a significant measure used by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to monitor enterprise operational status. Through interviewing experts, researching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and reviewing papers, the problems in terms of the scope of the internal audit, the quality of the internal audit staff,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internal audit and the quality of the internal audit which exist in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internal audit process are studied in order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关键词: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问题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internal audit;problem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169-02
――――――――――――
作者简介:王瑾(1971-),女,河北保定人,审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0 引言
随着电力体制不断改革深化,电力企业被推向市场,实现了自负盈亏,完成了企业制转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因其具有资产比重高,投资回收期长及投资规模大等特点,面临着其它一般行业所不能比拟的风险与挑战。面对这一切,电力企业只有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及时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控制的重要工具,被电力企业越来越重视。但由于受多种复杂的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国电力企业目前在内部审计方面仍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分析了电力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在内部审计的范围、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及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1 内部审计范围狭窄
根据IIA颁布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所指出的,内部审计师应该着眼于增强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对企业内部各方面的经营管理活动做出合理公正的评价,为企业的董事会和经理人员提供实现经营目标所需的顾问服务[1]。然而,尽管我国电力企业实现了政企分离,转变成了公司制企业。但电力企业审计人员的工作观念未能从传统审计中转变过来,仍将内部审计视为政府审计的补充,将自身定位于经济警察的角色,将工作重心仍放在查证财会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财产安全的防护性及监督生产经营之上,缺乏事先预防措施及对风险管理审计的关注,缺乏对被审计部门和下属企业的咨询服务意识,未能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协调步调,难以为管理者决策支持提供服务,难实现内部审计应服务于经济飞跃的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已完成由评价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向为受托管理责任的完成提供鉴证和咨询的转变过程[2]。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的领域相比我国电力企业更为广泛且内容更为深入,更着重于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治理过程。对于跨国企业而言,其内部审计范围除了查证内部财会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以外,也将风险管理的审计、全球发展战略的审计、经营决策的审计及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等方面的工作纳入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3]。显然,电力企业在上述几个领域的审计尚未全面深入开展。在电力企业发展已经与国际接轨的今天,内部审计范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拓展,以适应在新的形势和体制下电力企业迈向国际化大公司的发展需要。
2 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适应发展要求
内部审计作为电力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需要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及工程技术等多学科人才的支持。对于电力企业而言,面对国内普遍缺乏复合型人才的大环境,只能通过提升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以及优化人员结构才能保证电力企业更有效的实施内部审计。但是,通过企业调研及查阅文献发现,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与电力企业发展的要求仍存在很多差距,并不能满足内部审计的发展要求,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2.1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 西方发达国家认为内部审计人员在专业结构上应满足:经济管理专业、工程技术专业及其它专业各占1/3[4]。而我国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财务会计专业比例高达50%以上,使得工程技术专业及其它审计所需专业占据比例非常小。显然,这种专业人才结构只能适应开展财会方面的审计以及其它以财会资料为基础的审计咨询活动,对电力企业实施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评价等活动不能有效支持,不能适应审计范围的日益扩大,严重影响着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增值职能的全面发挥。例如,对经营活动种类繁多的电力多经企业而言,若内部审计人员只懂得财会知识,而不懂得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则审计人员对企业所需原材料价格的高低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审计结果的正确性也很难保证。
2.2 内部审计人员审计理念有待提高 限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多数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理念仍然停留在“监督与评价”及“查错纠弊”的观念,已难于适应现代经济事项多样化、复杂化的挑战。对于改变固有审计模式,创新审计理念,及内部审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功能发生的变化鲜有思考。部分企业由于缺乏管理层的理解和支持,内部审计人员难以真正融入、参与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更多的是以监督员的身份对整个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无法将新的审计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由财务审计向风险管理审计转变;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由差错纠弊向提供管理咨询服务转变的速度,从而对提高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运行整体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形成不利影响。
3 内部审计独立性缺乏
审计机构应相对于被审计单位独立是审计结果具有客观性与公正性的前提与基础。然而,经过企业调研及工作实践当中发现,部分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目前,由于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在组织结构中与其它职能部门处于平级,甚至还要受到其它部门在审计经费及人员配备等方面牵制,使得难以对同级部门和其它经营管理部门开展审计工作,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客观性难以保证。
3.2 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部门,由于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所限,在经营管理中处于被领导地位,其工资、前途与福利直接受企业领导影响。这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进行审计活动以及出具审计结果时存在多方面顾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3.3 内部审计经费来源缺乏独立性 充足且独立于被审计对象的经费来源是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结果具有客观性与公正性的必要保障。然而,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活动与有财政保障的国家审计活动不同,其经费一般来源于企业管理费用,通常由管理层决定经费多少,随意性较强,存在经费来源短缺的情况,使得内部审计活动不能顺利实施[5]。
4 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电力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竞争力。然而,电力企业虽然完成了政企分离,在内部审计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在工作质量上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4.1 缺乏健全的内部审计质量保证体系 内部审计作为一项规范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工作质量的高低需要一套完整的、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作为支撑。但通过企业调研及查阅文献发现,电力企业在内部审计质量保证体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①内部审计业务无章可循,个人经验依靠严重。由于我国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章程与工作规范,致使审计工作无章可循,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经验的多少,进而导致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②现场审计为主,后续审计并未跟进。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平时与其它各部门之间沟通不够,一般只是通过现场审计活动获取信息,不仅内部审计成本大,而且达不到理想效果。同时,由于后续审计并未及时跟进,使得一部分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不能了解其整改情况,常常在下次审计过程中发现同样的问题。③未能提供“增值”服务。根据IIA颁布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所指出的,内部审计师不应仅仅是对公司内部财会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做出验证,更应该着眼于以增值和改善电力企业运营状况为主要审计内容的增值性审计,为企业的董事会和经理人员提供“增值”服务。然而,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往往涉及多个行业,需要多个行业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这对于多数来源于财会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来说,由于专业背景的不同,并不能对多个行业的运行状况做出深入的分析与判断,一般只限于以财会审计为主的工作,并不能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4.2 内部审计程序需进一步规范 规范的内部审计程序是其工作质量的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分为准备、实施与终结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需要完成的任务。然而,有些电力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存在内部审计程序流于形式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未能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忽视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详细审计工作计划,及详实的审前调查方案,使得审计工作无法覆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审计报告披露的问题缺乏客观性与全面性,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成果的运用,未能很好发挥内部审计服务管理、促进管理的职能。
5 结论
通过从内部审计的范围、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及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四个方面分析电力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电力企业虽然完成了体制改革,实现了政企分离,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体现出了独有的特点。但要与国际大公司形成竞争力,在内部审计方面仍需解决很多问题。
参考文献:
[1]鲜梅.电网公司内部审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9.
[2]黎洪琥.江西省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相关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刘晓莲.国际内部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什么叫参考文献?论文中引用到他人研究成果的地方,不去抄写这些成果,而是说明这个研究成果的出处,这样的表现就是引用参考文献。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希望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做个参考。
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1]孙光国,杨金凤,郑文婧.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理论框架、关键概念、运行机制[J].会计研究.2013(03)
[2]孙光国,杨金凤.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研究:文献回顾、述评与未来展望[J].会计研究.2012(03)
[3]王颖.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运行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
[4]张宁.关于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内部审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5]谢涤宇.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企业内部审计的演进[D].湘潭大学2007
[6]王玉兰,简燕玲.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履行职责情况研究[J].审计研究.2012(01)
[7]程新生,孙利军,耿袆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控制效果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当代财经.2007(02)
[8]程娟.内部审计机构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9]庄江波.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与发展[D].厦门大学2001
[10]张欣.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主要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6
[11]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财经.2006(05)
[12]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审计研究.2006(02)
[13]耿建新,续芹,李跃然.内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沪布的研究证据[J].审计研究.2006(01)
[14]刘国常,郭慧.内部审计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中小企业板块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8(02)
[15]戴耀华,杨淑娥,张强.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的影响:研究综述与启示[J].审计研究.2007(03)
[16]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审计研究.2007(02)
[17]屈耀辉,时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评估(一)--基于上海市深圳市44家企业的调查数据[J].中国内部审计.2011(06)
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1]姜伟毅.华电能源第二发电厂内部控制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
[2]李汀.A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4
[3]李洁.GN公司基于风险管控的内控体系建设与实施研究[D].南昌大学2014
[4]张继伟.上市公司基于股权再融资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5]孙奇淼.分税制下哈尔滨市财政转移支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6]郭峻.管理层股权设置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7]郑洲.粮食物流系统成本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8]樊娟.作业成本法在A灯具制造公司的应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
[9]谭明辉.建筑安装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
[10]周光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11]张幻彬.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12]吴纪忠.基于供应链视角ZQ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13]王亚鸣.社会人假设下企业利益相关者诉求与财务绩效关系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14]王书涛.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投资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15]卞晓雯.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16]严德俊.我国装备价格形成机制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17]钟姗.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18]沈雯雯.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19]李威.声誉对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约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0]范钦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1]赵悦.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伏艳辉.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1)
[3]李瑞科.河北水勘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郭振东.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业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5]石磊.企业公允价值内部控制基本框架构建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6]夏勇.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实施要点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
[7]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3(04)
[8]李广丰.免征农业税后哈尔滨市乡镇财政运行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9]理查德·L.莱特里夫(R.L.Ratliff)等编着,《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翻译组[译].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10]雍凤山.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1]吴岚.会计信息及时性与内部控制成效关系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12]郑卫国.国有转改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
[13]梁志坚.华北铸成工程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D].河北工业大学2008
[14]李毓珂.格拉默车辆内饰(长春)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
[15]代亚涛.嵌入衍生工具的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16]鲍国明等编着.审计环境[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17]廖洪着.新编会计制度设计[M].中国审计出版社,1996
[18]刘志远,刘洁.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研究.2001(12)
致谢一:
老早就知道博士论文后面有一段致谢意味的后记部分,一直在想自己到那天会是如何的激动如何的感慨,如今真到了这一时刻,却是相当平静却也发现自己无从表达此刻的心情。
从大学毕业时考研找工作两手准备,到幸运被复旦会计系录取,再到两年半后由硕转为攻博,最后三年半后博士毕业,进入不错的高校成为大学老师,我完成了由会计小本到会计博士,从会计学术门外汉,到成为一名可以独立进行会计研究的大学老师的华丽转身,这是六年前的我绝对没有想到的。六年的青春岁月可以在复旦度过,可以在会计系度过,我是幸福的。感谢我的导师吕长江老师,这不是博士论文后记部分的例行感谢,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我一直认为如果当时我的导师换了其他人,我可能都不会走到今天。是老师一步步的将我带入会计学术的氛围中,让我yulu.cc的看到会计学术的魅力,也是老师耐心的教导及指引,让我慢慢发现了自己适合的人生职业。感谢老师对我的学术及生活上的关心,感谢老师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感谢老师对我有话直说、口没遮拦的宽容。
同时还要感谢师母王克敏老师对我的点拨及生活上的关心;感谢会计系洪剑峭老师的关心及对博士论文解析部分的帮助;还要感谢会计系陈超老师、周红老师、徐浩萍老师对论文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感谢北京大学陆正飞老师、上海交通大学夏立军老师、复旦大学原红旗老师、南开大学刘志远老师、上海财经大学潘飞老师、上海交通大学张天西老师对论文提的宝贵意见;感谢复旦会计系所有老师在六年中从各个方面的帮助与照顾。此外,还要感谢我在耶鲁大学交流期间的外导FrankZhang,感谢张老师对我在耶鲁交流期间的照顾,及对我在学术上的悉心指导,同时也要感谢耶鲁会计系的博士生杜凯同学对我生活上的帮助及论文解析部分的指导;也要感谢耶鲁会计系其他老师和同学对我在各方面的帮助。
我在复旦的同窗们,我不会忘记你们的:我的室友王瑞、杜琰琰、程南雁,同窗翁宵伟、李静、武建、朱晨波、张轶凡,及刘璇、黄海杰、刘念、徐媛媛等师弟师妹们,以及管院09博的所有同学们,因为你们的陪伴,我的生活才能如此丰富多彩。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是你们为我提供了一个无忧无虑的成长环境,是你们的支持可以让我无后顾之忧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们的爱护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还有我的好妹妹,你倒是像姐姐一样照顾我,我们的姐妹情无疑是我值得骄傲自豪的地方。
所有爱我的和我爱的人,仅以此文献给你们。
致谢二:
历时一年有余,这篇博士学位论文终于即将完成。回首论文的撰写过程,内心不禁五味杂陈,感触良多。
政府审计与民主政治关系的研究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话题。两年前,我的恩师,国内政府审计领域的权威人士蔡春教授以他对学术前沿的高度敏感捕捉到了这一问题的研究价值,并建议我以此为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最初思考这一选题时,我颇为惶恐。这一论题不仅要大量涉及到政治学等较为陌生的领域的理论知识,而且在进行选题论证时搜集到的己有相关文献成果极为有限,国外文献研究几乎为零。可以预见如果以此为题,论文的创作将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与同专业的博士同学以及同门的师兄师姐讨论后,他们也都认为这一选题难度较大,这一度几乎让我失去信心。与导师蔡春教授交流以后,他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帮助我分析研究思路,启发我思考解决论文中的关键问题与难点,并提出了他独到的见解。在蔡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最后我还是决定要坚持下来,并最终确定以政府审计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作用这一问题作为我博士论文的选题。
选题确立后,我从2011年4月开始搜集资料,拟定论文研究大纲。写作期间,我又再次遇到了瓶颈,民主政治细化的问题曾让我一愁莫解。后来,我研读了大量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公共权力学的书籍与文献,并多次与政治学专业的同学讨论,才最终从民主政治运行机制的角度解决了.
这一问题。其后遇到的诸多难题,如政府审计对民主政治发展作用的机理分析、实证研究中民主政治的量化、模型的构建等,我都是一次又一次的与导师和同门师兄师姐讨论,一次又一次的翻阅各类文献,每个问题都是反反复复的琢磨直到被逐步攻克,这才最后形成了这篇博士学位论文的成果。整篇论文的撰写过程,从选题开始到最后论文定稿,大到论文大纲框架的确立,小到一个词语的选择,无不凝聚着导师蔡春教授的心血、同门兄弟姐妹的帮助、同学和朋友的鼓励和我自己的努力,现在回想起来,实属来之不易。
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学术研究的不易,也越发感觉到自己才疏学浅。论文虽然初步成稿,但自己也清楚的知道我的研究还是最基础性的尝试,其中许多问题思考还不够成熟,分析还不够深入,还有许多缺陷甚至错误,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批评指正,以帮助我更好的完善本论文并展开对这一领域的后续研究。
学海无涯,我将博士论文的完成看成另一个学习道路的起点。在今后旳日子里,我会持续关注政府审计领域的研究,谨记恩师教诲,踏踏实实的做人,勤勉严谨,不断思考探索,不辜负恩师的栽培,不辜负同学朋友的支持和父母的期望,更不辜负自己的人生。
三年时光,如弹指一挥间。收到博士录取通知书那一刻的欣喜仿佛还在昨日,转眼间我已经在提笔撰写毕业论文的致谢词。深夜12点,万籁俱静,回想荣春园三年的求学生涯,导师的栽培、同门的帮助、同学朋友的关怀,父母的支持,一幕一幕在脑海中浮现,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衷心感谢我的恩师蔡春教授。能够成为蔡春教授的博士生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是蔡春教授带领我走进了审计学术的殿堂,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细致的做事风格、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学术的不懈追求都令我十分的钦佩,这将是我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三年博士阶段的学习生活,蔡老师教会了我科学的思维方式、正确的研究方法、前沿的思想理念,教会了我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他每一次学术思想的提点都让我获益匪浅,每一次生活上的关怀都让我这孤身在外求学的学子倍感温暖与感动。
特别是在博士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蔡老师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论文的选题到资料的收集、开题、论文的撰写、修改直至论文完稿,蔡老师一直在给我支持和帮助、信心和鼓励。没有蔡老师悉心的指导,我不可能顺利的完成我的学业。师恩深似海,蔡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会永远铭记于心。衷心感谢我的师母包建华女士,感谢您慈母般的关怀和教诲。
衷心的感谢西南财经大学的诸位老师。感谢彭韶兵教授、杨丹教授、罗宏教授、陈苑红教授、叶建明教授和黄载兴教授对我专业课程的教导。感谢樊行健教授、潘学模教授、吕先锫教授、冯建教授、冯俭教授、余海宗教授、谭洪涛教授、马永强教授和唐雪松副教授对我博士学位论文所提出的中肯意见,让我的论文得以完善。感谢方萍书记、余霞老师、杨长虹老师,谢谢你们三年以来的关照感谢蔡老师研究团队里面的所有的兄弟姐妹。感谢李江涛博士对我博士学位论文在实证模型设计等方面所给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刘更新博士,与你六年的同窗情谊,你对我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了许多的关怀与帮助,感谢你在我考博期间的支持与鼓励,感谢你带我进入蔡门大家庭;感谢谢赞春博士、苗连奇博士,感谢你们一直像大哥大姐一样照顾我,感谢你们在我感到困难的时候给予的安慰与关心;感谢孙婷博士生、饶翠华博士生、马硕博士生,感谢你们在博士论文撰写过程中的一路鼓励与扶持;感谢蔡利博士生、朱荣博士生、李明博士生、刘雷博士生、谢柳芳博士生、唐绣球博士生、感谢你们兄弟姐妹一般的同门情谊,让我倍感亲切和温暖。感谢师门的瞿旭博士、董延安博士、李海燕博士、刘学华博士、罗朝晖博士、鲜文铎博士、张勇博士、徐荣华博士、杨晓磊博士、路伟达博士等和硕士研究生杨鲁、敖金俐、林洁、刘春苗、黄婧、张倩倩、和辉、王志、祁恒庆、陈永辉、杨晶晶、何雨、何苦、钟婷、马可哪呐、吴征远、梁怡爽、张鹏、周思维、王瑜、陈亮、孙琳、张静、周贤莉、李慧、罗琪、段楠、王宪振、欧琳、苗芄、蒋静、赵晓燕等师弟师妹,恕不一一列举,你们是我今生最大的财富。
感谢我的同班同学。感谢王伟博士生、张玮倩博士生、张晓玲博士生、彭丁博士生、郝以雪博士生、何惕博士生、黄莉博士生、林高博士生、卢兴杰博士生、王昱升博士生、向阳博士生、袁洋博士生、张媚博士生、周冰博士生、魏涛博士生、张泽南博士生、汪tn専士生、周婧博士生、侯甜甜博士生、肖光红博士生、周明友博士生。感谢你们让我拥有三年美好的求学时光,我会将这些记忆永远珍藏。
感谢我的硕士同学万磊、龚建英、柳宇燕、夏冬明、易旭东、隋春蕾、周德如、陈义、夏蓓、王峰、张莉等;感谢我的本科同学徐燕、薛爱玲、王芳、仇扬、杨珠等,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帮助和鼓励。
最后,深深感谢我的父母。你们用毕生的心血养育教导女儿,女儿不孝,多年在外求学,不能承欢膝下,只能在心里感谢你们对女儿的无私的爱,感谢你们一直包容我的任性,感谢你们一直做我坚强的后盾,放我去飞,放我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朋友们!
致谢三:
光阴荏苒,转眼间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度过了丰富且有意义的四年求学生涯。这四年的博士研究生生活让我体会到了会计学学科的博大精深,同时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使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前进方向。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张天西教授。张老师以其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默默的奉献精神时刻感染着我,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奋发进取。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张老师对我的毕业论文始终给予了认真和耐心的指导,使我顺利地进入毕业论文研究阶段并成功地撰写了毕业论文。四年来,在张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使我能始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协调处理好学习、工作、家庭三者的关系。尊敬的张老师,谢谢您!
衷心感谢在过去四年时间里为我们辛勤授课的安泰管理学院的各位老师,正是老师不辞辛苦的教学,使我们能够不断地成长与进步。他们开拓了我的视野,为我的论文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感谢在百忙之中牺牲宝贵时间评阅和评审本文的各位老师和专家。
致谢一:
老早就知道博士论文后面有一段致谢意味的后记部分,一直在想自己到那天会是如何的激动如何的感慨,如今真到了这一时刻,却是相当平静却也发现自己无从表达此刻的心情。
从大学毕业时考研找工作两手准备,到幸运被复旦会计系录取,再到两年半后由硕转为攻博,最后三年半后博士毕业,进入不错的高校成为大学老师,我完成了由会计小本到会计博士,从会计学术门外汉,到成为一名可以独立进行会计研究的大学老师的华丽转身,这是六年前的我绝对没有想到的。六年的青春岁月可以在复旦度过,可以在会计系度过,我是幸福的。感谢我的导师吕长江老师,这不是博士论文后记部分的例行感谢,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我一直认为如果当时我的导师换了其他人,我可能都不会走到今天。是老师一步步的将我带入会计学术的氛围中,让我yulu.cc的看到会计学术的魅力,也是老师耐心的教导及指引,让我慢慢发现了自己适合的人生职业。感谢老师对我的学术及生活上的关心,感谢老师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感谢老师对我有话直说、口没遮拦的宽容。
同时还要感谢师母王克敏老师对我的点拨及生活上的关心;感谢会计系洪剑峭老师的关心及对博士论文解析部分的帮助;还要感谢会计系陈超老师、周红老师、徐浩萍老师对论文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感谢北京大学陆正飞老师、上海交通大学夏立军老师、复旦大学原红旗老师、南开大学刘志远老师、上海财经大学潘飞老师、上海交通大学张天西老师对论文提的宝贵意见;感谢复旦会计系所有老师在六年中从各个方面的帮助与照顾。此外,还要感谢我在耶鲁大学交流期间的外导FrankZhang,感谢张老师对我在耶鲁交流期间的照顾,及对我在学术上的悉心指导,同时也要感谢耶鲁会计系的博士生杜凯同学对我生活上的帮助及论文解析部分的指导;也要感谢耶鲁会计系其他老师和同学对我在各方面的帮助。
我在复旦的同窗们,我不会忘记你们的:我的室友王瑞、杜琰琰、程南雁,同窗翁宵伟、李静、武建、朱晨波、张轶凡,及刘璇、黄海杰、刘念、徐媛媛等师弟师妹们,以及管院09博的所有同学们,因为你们的陪伴,我的生活才能如此丰富多彩。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是你们为我提供了一个无忧无虑的成长环境,是你们的支持可以让我无后顾之忧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们的爱护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还有我的好妹妹,你倒是像姐姐一样照顾我,我们的姐妹情无疑是我值得骄傲自豪的地方。
所有爱我的和我爱的人,仅以此文献给你们。
致谢二:
历时一年有余,这篇博士学位论文终于即将完成。回首论文的撰写过程,内心不禁五味杂陈,感触良多。
政府审计与民主政治关系的研究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话题。两年前,我的恩师,国内政府审计领域的权威人士蔡春教授以他对学术前沿的高度敏感捕捉到了这一问题的研究价值,并建议我以此为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最初思考这一选题时,我颇为惶恐。这一论题不仅要大量涉及到政治学等较为陌生的领域的理论知识,而且在进行选题论证时搜集到的己有相关文献成果极为有限,国外文献研究几乎为零。可以预见如果以此为题,论文的创作将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与同专业的博士同学以及同门的师兄师姐讨论后,他们也都认为这一选题难度较大,这一度几乎让我失去信心。与导师蔡春教授交流以后,他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帮助我分析研究思路,启发我思考解决论文中的关键问题与难点,并提出了他独到的见解。在蔡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最后我还是决定要坚持下来,并最终确定以政府审计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作用这一问题作为我博士论文的选题。
选题确立后,我从2011年4月开始搜集资料,拟定论文研究大纲。写作期间,我又再次遇到了瓶颈,民主政治细化的问题曾让我一愁莫解。后来,我研读了大量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公共权力学的书籍与文献,并多次与政治学专业的同学讨论,才最终从民主政治运行机制的角度解决了.
这一问题。其后遇到的诸多难题,如政府审计对民主政治发展作用的机理分析、实证研究中民主政治的量化、模型的构建等,我都是一次又一次的与导师和同门师兄师姐讨论,一次又一次的翻阅各类文献,每个问题都是反反复复的琢磨直到被逐步攻克,这才最后形成了这篇博士学位论文的成果。整篇论文的撰写过程,从选题开始到最后论文定稿,大到论文大纲框架的确立,小到一个词语的选择,无不凝聚着导师蔡春教授的心血、同门兄弟姐妹的帮助、同学和朋友的鼓励和我自己的努力,现在回想起来,实属来之不易。
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学术研究的不易,也越发感觉到自己才疏学浅。论文虽然初步成稿,但自己也清楚的知道我的研究还是最基础性的尝试,其中许多问题思考还不够成熟,分析还不够深入,还有许多缺陷甚至错误,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批评指正,以帮助我更好的完善本论文并展开对这一领域的后续研究。
学海无涯,我将博士论文的完成看成另一个学习道路的起点。在今后旳日子里,我会持续关注政府审计领域的研究,谨记恩师教诲,踏踏实实的做人,勤勉严谨,不断思考探索,不辜负恩师的栽培,不辜负同学朋友的支持和父母的期望,更不辜负自己的人生。
三年时光,如弹指一挥间。收到博士录取通知书那一刻的欣喜仿佛还在昨日,转眼间我已经在提笔撰写毕业论文的致谢词。深夜12点,万籁俱静,回想荣春园三年的求学生涯,导师的栽培、同门的帮助、同学朋友的关怀,父母的支持,一幕一幕在脑海中浮现,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衷心感谢我的恩师蔡春教授。能够成为蔡春教授的博士生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是蔡春教授带领我走进了审计学术的殿堂,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细致的做事风格、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学术的不懈追求都令我十分的钦佩,这将是我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三年博士阶段的学习生活,蔡老师教会了我科学的思维方式、正确的研究方法、前沿的思想理念,教会了我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他每一次学术思想的提点都让我获益匪浅,每一次生活上的关怀都让我这孤身在外求学的学子倍感温暖与感动。
特别是在博士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蔡老师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论文的选题到资料的收集、开题、论文的撰写、修改直至论文完稿,蔡老师一直在给我支持和帮助、信心和鼓励。没有蔡老师悉心的指导,我不可能顺利的完成我的学业。师恩深似海,蔡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会永远铭记于心。衷心感谢我的师母包建华女士,感谢您慈母般的关怀和教诲。
衷心的感谢西南财经大学的诸位老师。感谢彭韶兵教授、杨丹教授、罗宏教授、陈苑红教授、叶建明教授和黄载兴教授对我专业课程的教导。感谢樊行健教授、潘学模教授、吕先锫教授、冯建教授、冯俭教授、余海宗教授、谭洪涛教授、马永强教授和唐雪松副教授对我博士学位论文所提出的中肯意见,让我的论文得以完善。感谢方萍书记、余霞老师、杨长虹老师,谢谢你们三年以来的关照感谢蔡老师研究团队里面的所有的兄弟姐妹。感谢李江涛博士对我博士学位论文在实证模型设计等方面所给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刘更新博士,与你六年的同窗情谊,你对我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了许多的关怀与帮助,感谢你在我考博期间的支持与鼓励,感谢你带我进入蔡门大家庭;感谢谢赞春博士、苗连奇博士,感谢你们一直像大哥大姐一样照顾我,感谢你们在我感到困难的时候给予的安慰与关心;感谢孙婷博士生、饶翠华博士生、马硕博士生,感谢你们在博士论文撰写过程中的一路鼓励与扶持;感谢蔡利博士生、朱荣博士生、李明博士生、刘雷博士生、谢柳芳博士生、唐绣球博士生、感谢你们兄弟姐妹一般的同门情谊,让我倍感亲切和温暖。感谢师门的瞿旭博士、董延安博士、李海燕博士、刘学华博士、罗朝晖博士、鲜文铎博士、张勇博士、徐荣华博士、杨晓磊博士、路伟达博士等和硕士研究生杨鲁、敖金俐、林洁、刘春苗、黄婧、张倩倩、和辉、王志、祁恒庆、陈永辉、杨晶晶、何雨、何苦、钟婷、马可哪呐、吴征远、梁怡爽、张鹏、周思维、王瑜、陈亮、孙琳、张静、周贤莉、李慧、罗琪、段楠、王宪振、欧琳、苗芄、蒋静、赵晓燕等师弟师妹,恕不一一列举,你们是我今生最大的财富。
感谢我的同班同学。感谢王伟博士生、张玮倩博士生、张晓玲博士生、彭丁博士生、郝以雪博士生、何惕博士生、黄莉博士生、林高博士生、卢兴杰博士生、王昱升博士生、向阳博士生、袁洋博士生、张媚博士生、周冰博士生、魏涛博士生、张泽南博士生、汪tn専士生、周婧博士生、侯甜甜博士生、肖光红博士生、周明友博士生。感谢你们让我拥有三年美好的求学时光,我会将这些记忆永远珍藏。
感谢我的硕士同学万磊、龚建英、柳宇燕、夏冬明、易旭东、隋春蕾、周德如、陈义、夏蓓、王峰、张莉等;感谢我的本科同学徐燕、薛爱玲、王芳、仇扬、杨珠等,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帮助和鼓励。
最后,深深感谢我的父母。你们用毕生的心血养育教导女儿,女儿不孝,多年在外求学,不能承欢膝下,只能在心里感谢你们对女儿的无私的爱,感谢你们一直包容我的任性,感谢你们一直做我坚强的后盾,放我去飞,放我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朋友们!
致谢三:
光阴荏苒,转眼间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度过了丰富且有意义的四年求学生涯。这四年的博士研究生生活让我体会到了会计学学科的博大精深,同时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使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前进方向。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张天西教授。张老师以其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默默的奉献精神时刻感染着我,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奋发进取。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张老师对我的毕业论文始终给予了认真和耐心的指导,使我顺利地进入毕业论文研究阶段并成功地撰写了毕业论文。四年来,在张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使我能始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协调处理好学习、工作、家庭三者的关系。尊敬的张老师,谢谢您!
衷心感谢在过去四年时间里为我们辛勤授课的安泰管理学院的各位老师,正是老师不辞辛苦的教学,使我们能够不断地成长与进步。他们开拓了我的视野,为我的论文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感谢在百忙之中牺牲宝贵时间评阅和评审本文的各位老师和专家。
论文摘要:本篇论文通过回顾西方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国内部分学者关于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以COSO2004年9月制定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为理论基础,以中国某集团为案例研究对象,运用内部审计方法和程序对某集团风险管理八要素进行审计分析和评价,对风险管理理论如何在集团企业实践运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企业应逐步建立风险管理系统,为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保驾护航。
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如同人的成长要经历幼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一样,也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在每一阶段上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和遇到不同的困难。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经济环境变得瞬息万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这样就迫使企业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对付各种风险。
在市场经济中有许多失败的企业,他们的失败各有其因,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原因,那就是不重视风险管理,对风险的控制力非常弱。本文研究的问题是面对永远在变化着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企业如何运用内部审计的理论、方法、程序分析自身风险管理现状,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对动态变化的风险进行管理,从而实现目标,使企业能够长期生存发展。
风险管理理论发展至今,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机构、团体、研究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于是产生了不同的理论派别。本文的理论框架主要来源于美国COSO委员会2004年9月制定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4年1月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专业实务框架》。
一、公司简介
某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肉制品生产企业之一,其产品包括冷鲜肉、冷冻肉、以及以猪肉为主的低温肉制品、高温肉制品。集团总部设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拥有多处冷鲜肉、冷冻肉生产基地及深加工肉制品生产基地。集团拥有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以其独有的技术方法,研制出一系列符合消费者口味的优质产品。基于肉制品业务的经验,集团于1997年开展冷鲜肉和冷冻肉业务。2002、2003年,冷鲜肉、冷冻肉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位列中国大陆第二名、第三名。低温肉制品,自2002年至2004年,其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大型零售商销售首位。
二、公司风险管理要素审计评价程序及结论
尽管某集团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但其实质还是一家中国民营企业,其并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人员、系统,公司风险管理处于“凭感觉进行风险管理”的阶段,只是由管理层根据调查分析、经验总结,识别、列出公司面临的四大类十三种主要风险,并制定了一些防范措施。公司审计部作为监督检查部门,每年至少两次从集团层面对风险管理进行整体评价,并在每季度对分、子公司执行例行审计过程中,重点关注风险管理状况。以下试从集团公司层面,以《COSO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以下简称COSO框架)中所列八要素为线索对公司风险管理进行分析、设计审计评价程序、提出审计评价结论。
(一)内部环境
1.理论描述。内部环境包含组织的基调,它影响组织中人员的风险意识,是企业风险管理所有其他构成要素的基础,为其他要素提供约束和结构。
2.审计评价程序。
(1)设计风险相关文化调查表对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进行调查;
(2)审查公司经营决策、管理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是否反映了公司的风险管理理念、诚信和道德价值观。
3.审计评价结论。公司的风险管理理念属于风险偏好型,提倡抓住机会,大胆开拓。但对风险管理理念没有一个书面的说明性的陈述,这些理念存在于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头脑中,通过收购决策、政策、行为准则、各种规章制度反映出来并加以强化。
(二)目标设定
1.理论描述。设定战略层次的目标,为经营、报告和合规目标奠定了基础。每一个主体都面临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一系列风险,确定目标是有效的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
2.审计评价程序。
(1)获取管理层对目标的书面陈述;
(2)通过访谈、询问,获取公司员工对公司目标的知晓、理解程度的信息;
(3)通过查阅管理层的述职报告,获取目标实现进展情况的信息。
3.审计评价结论。公司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目标没有明确的书面陈述,公司员工对公司的目标知之甚少,经审计调查总结,目标如下:
战略目标:创中国第一肉食品品牌;
经营目标:顾客满意最大化,品牌价值最大化;
报告目标:财务报告真实、完整,符合《上市规则》要求;
合规目标:遵循国家、行业、企业的法律、法规、制度。
(三)事项识别
1.理论描述。管理当局识别将会对主体产生影响的潜在事项——如果存在的话,并确定它们是否代表机会,或者是否会对主体成功地实施战略和实现目标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带来负面影响的事项代表风险,它要求管理当局予以评估和应对。
2.审计评价程序。
(1)查阅行业有关资料,询问、访谈高层、中层、一般职工,审查风险识别是否充分、全面;
(2)审查风险识别过程资料,判断是否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定期进行修正。
3.审计评价结论。公司管理层根据调查分析、经验总结,识别、列出公司面临的四大类(行业风险,业务风险,财务风险,合规风险)十三种主要风险:
(1)爆发动物疫情;
(2)突然而来的业务干扰;
(3)消费者口味及喜好的变化;
(4)产品质量出现问题而导致对人身的伤害;
(5)原材料价格波动;
(6)产品未能迎合市场需求;
(7)主要管理层的流失;
(8)其他实体误用、盗用本公司商号(商标);
(9)资金安全管理;
(10)资产安全管理;
(11)会计系统故障;
(12)违反《上市规则》;
(13)违反食品管理、环保法规有关法律规定。
经审计调查,公司管理层对风险识别较为充分,且计划每年分两次(期中和期末)对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核查,若发现风险变化,即使进行调整,但未能严格实施。而对于机会,管理层没有进行专门识别。
(四)风险评估
1.理论描述。风险评估使主体能够考虑潜在事项影响目标实现的程度。管理当局从两个角度——可能性和影响——对事项进行评估,并且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2.审计评价程序。获取管理层对风险进行定性评估的资料,评价其评估的合理准确性以及是否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动态修正。3.审计评价结论。公司管理层对识别出来的十三种风险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和过去的风险发生的记录进行了定性的评估,由于缺乏相关的人才、技术、资料,尚未对风险进行过定量分析。公司管理层计划每年分两次(期中和期末)对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核查和平谷,若发现风险变化,及使进行调整修正,但未能严格实施。
(五)风险应对
1.理论描述。在评估了相关的风险之后,管理当局就要确定如何应对。应对包括风险回避、降低、分担和承受。在考虑应对的过程中,管理当局评估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的效果,以及成本效益,选择能够使剩余风险处于期望的风险容限以内的应对。
2.审计评价程序。通过访谈、询问,了解管理层采取的风险应对策略及理由,评价其合理性。
3.审计评价结论。公司管理层对识别出来的重要风险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从风险应对的角度看多为预防性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没有采取购买保险等风险分担措施。
(六)控制活动
1.理论描述。控制活动是帮助确保管理当局的风险应对得以实施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的发生贯穿于整个组织,遍及各个层级和各个职能机构。它们包括一系列不同的活动,例如批准、授权、验证、调节、经营业绩评价、资产安全以及职责分离。
2.十三种风险审计评价程序。公司管理层针对识别出来的十三种风险,制定了防范措施,审计部门相应地制订了审计评价程序。
3.审计评价结论。经审计调查,公司管理层对于风险管理的控制活动要素较为重视,制定的风险防范措施较为全面、严密、可操作,大部分得到了严格有效执行,但也有部分单位未能严格执行风险防范措施。
(七)信息与沟通
1.理论描述。有关的信息以保证人们能履行其职责的形式和时机予以识别、获取和沟通。信息系统利用内部生成的数据和来自外部渠道的信息,以便为管理风险和作出与目标相关的知情的决策提供信息。有效的沟通会出现在组织中向下、平行和向上的流动。
2.审计评价程序。
(1)走访公司IT部和公司内部报刊编辑部,了解评价公司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转情况。
(2)访问公司网站,观察其运转情况;
(3)使用公司的局域网、内部电话网,阅读公司内部报刊,评价其运转情况和功效发挥情况。
3.审计评价结论。公司设立了IT部,建立了较为完备、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因特网、内部局域网、内部电话网、内部报刊等手段将信息以文字、声音、图片等形式进行传递,并制定各种级别的会议制度进行面对面的信息沟通。但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信息生成及传递通道。
(八)监控
1.理论描述。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监控——随时对其构成要素的存在和运行进行评估。这些是通过持续的监控活动、个别评价或者两者相结合来完成的。持续监控发生在管理活动的正常进程中。
2.审计评价程序。
(1)审查内部定期(每天、每周、每月)上报的管理报表(报告),评价风险管理日常监控职能发挥情况;
(2)审查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计划、风险管理审计报告,评价其监控职能的发挥情况。
3.审计评价结论。公司管理层通过例行的控制活动、信息报告反馈系统对经营管理状况进行日常的监控;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所控制的所有单位、项目进行例行审计,报告中时常反映一些被审单位风险管理状况的信息,对风险管理的监控较为及时,但对公司总部层面的风险监控较为薄弱。
三、结语
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基业长青,必须对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地、全面地管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借鉴西方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理论、方法、工具,结合本企业具体实际情况,对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八个风险管理要素逐一进行分析和评价,查找问题和不足,对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识别、评估、排序、风险管理策略与方法、风险管理监控与检查、风险管理沟通与咨询等关键的风险管理流程采取措施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企业风险管理系统,是解决风险管理问题的最佳实务。企业应当增强风险意识,逐步建立险管理系统,为企业保驾护航,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劈波斩浪,远航。
参考文献:
[1]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第一版,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