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文档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网络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大众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网络的影响效力持续扩散,带动了信息的流通,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获取到更多的信息。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信息的共享性和流通速度不断提高,要想提升文化馆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创建和营造出有文化馆特色的档案信息网络是文化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要清醒认识到,在信息化时代,如果文化馆一直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不仅不利于发挥文化馆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的功能与效用,同时也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因此为了让文化馆履行好其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的职责,并且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工作中,让中华文化能够持续的发扬下去,文化馆应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投资力度,全力推进文化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构建档案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在信息传播、渠道以及技术上的优势,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入开发与挖掘,向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推动文化馆档案资源与社会的同步发展,确保文化馆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与时俱进,为档案信息的合理流通提供有力的保障。此外,随着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的建立,也为不同地区之间文化馆的档案信息交流提供了方便,提高了文化馆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了信息资源的快速流动,促进了文化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二、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当前我国的文化馆职能的不断更新和丰富,文化馆的档案工作也正由原来的档案管理向档案信息中心转变,因而如果文化馆的档案工作人员还抱着原来的工作方式和态度来参与到文化馆的档案工作中来是不够的,且随着文化馆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必须要有所增强。首先就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而言,文化馆要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道德宣传和教育,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档案工作与一般的服务性工作不同,它的效益是通过服务对象利用档案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实现的;且文化馆的档案多是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是珍贵的历史资料,档案工作者不能盲目的向利用者提供档案资料;再有文化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十分复杂和繁琐的,需要对所有的非物质文化做详细和准确的记录与编排。因此文化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是颇为特殊,且意义非凡的,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和教育是必要的。其次,是档案管理技术和知识的培训。随着文化馆馆藏资源的不断丰富,以及与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普及,文化馆的档案管理人员单靠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更加丰富而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并且能够较为熟练的运用现代电子计算机设备和通讯设备来进行档案的管理。因此文化馆需要定期组织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档案管理员的业务能力,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配置与设备相配套,进而有效提升文化馆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
三、建立统一的文化馆档案管理体制
1.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档案管理诸多原理的理论基础,其主要含义是指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将所有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科学地汇聚成一个整体,通过对整体工作内容的划分和整合来实现对档案管理工作内容的有效规划,充分地发挥档案管理过程中每一个工作环节的作用,清除掉档案管理工作中重复和不必要的内容,从而有效地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进一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健康发展。
2.整合分原理和反馈原理
整合分原理和反馈原理是档案管理原则中重要的两项内容。其中整合分原理是指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在系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对档案管理整体的工作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有序规范地工作划分,安排档案管理工作中各项工作内容的负责人,针对他们不同的职责义务分派不同的资源和权利,制定不同的任务目标,根据这些分项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档案管理工作整体任务目标的达成;而档案管理中的反馈原理则是指在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对档案管理共同完成目标以及完成的过程进行综合的工作反馈,通过反馈的信息来显示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优缺点,来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上和效率上的进步。
二、现代化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措施
1.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与计算机科技和其它科学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相关科学技术以及先进设备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达到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科技设备和技术完成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和目标。对此,档案管理单位和部门应该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素养,矫正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以及档案管理工作严肃性的认识,使其能够以对档案管理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基础,以熟练掌握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为介质,以档案管理单位和部门分派的任务目标为目标,使用各种档案管理技术完成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对自身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改进,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为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提升贡献自身的力量。
2.加强对纸质资料的保护
现代化档案管理的主要主体包含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两种,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来说保存的难度更大,但保存的价值也更高,更具有历史意义。因此,档案管理单位应该加强对纸质资料的保护,首先档案管理单位应该做好纸质资料的数字化录入工作,对纸质资料记载的档案信息实现与电子内容一样的共同保护和管理;其次,档案管理单位应该建立纸质资料的管理条例和保护原则,对纸质资料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安全性、效益性和价值性作出相关的约束和责任,对纸质资料管理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做好相应的监控与保护工作,保证纸质资料的任何管理内容都能够有清晰的记录;最后,档案管理单位应该加强纸质资料的保护工作,对能够影响到纸质资料存放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保证纸质资料存放的安全性。
3.加强电子档案资料的保护
对电子档案资料的保护工作首先应该做好电子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对电子档案的诸多内容进行规划整理,清晰明确的做好电子档案的归档记录;其次应该为电子档案的保存磁盘和光盘做好保护工作,保证其清洁性和实用性,对磁盘和光盘的存放位置应该保证磁盘和光盘各自存放空间的洁净,保证其不会在存取或者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摩擦和划痕损伤。同时对存放在计算机网络空间上的电子档案资料应该设置好相应的控制密码,拥有更加先进设备的档案管理单位可以采用指纹识别或者眼膜识别的方式来做好电子档案资料的保护工作;最后,档案管理单位应该定期对磁盘和光盘内的电子档案内容进行检查和对照,在保证磁盘光盘储存安全的同时对电子档案的内容进行检查,保证电子档案资料不会在保存的过程中出现质量上的问题。
三、结语
1.1档案员队伍建设十分薄弱
当前,县级机关往往安排即将退休的老同志或刚入职的年轻人担任档案员,档案员年龄呈现“两头化”趋势。即将退休的档案员普遍工作热情较低,不主动钻研业务知识;刚入职的年轻人缺乏工作经验,且大多不具有档案学专业背景,开展工作困难重重。大多数单位缺乏开展档案工作“传帮带”机制,档案工作质量难以保证;少数单位名义上配备了专职档案员,但他们只承担档案保管员的工作,不能胜任新时期机关档案工作的需要;不少单位的档案员属于编外人员,无法享受正式在编人员的福利待遇,且缺乏职位上升空间与渠道,工作积极性低落。
1.2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下
当前,机关单位档案信息资源以提供本单位内部利用为主,一般不对外公开提供利用,档案面向全社会提供利用的通道不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开发利用,使得档案的价值难以得到充分体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也无法体现。
1.3档案库房和设施设备浪费严重
以舟山市普陀区为例,全区在商务中心集中办公的机关单位有51家,每家单位都设置了档案库房,并配备了空调、去湿机等档案工作设施设备。然而,各单位产生的档案数量普遍较少,库藏档案存放量占库房面积的一半还不到,档案设施设备的使用率也较低,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
2改革县级机关档案管理体制的若干设想
2.1改革档案管理机构
改革传统的各机关综合档案室门户独立、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探索建立有正式机构编制的实体机构统一管理机关档案工作,即把县级机关综合档案室整编起来,成立机关文件档案管理机构,可暂命名为“机关文件档案管理中心”。该中心是隶属于县级档案行政部门领导的独立机构,其工作职能是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建立健全单位档案工作规章制度,指导各单位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工作,统一管理各单位形成的档案,并按规定向国家档案馆移交。
2.2改革档案管理机制
建立机关文件档案管理中心既管档案也管文件的管理机制。传统的档案管理机制并没有将文件材料的前端监控涵盖进去。事实上,文件就是档案的前身,文件形成是否标准规范、组成是否齐全完整,将会直接影响到档案的齐全完整与规范管理。为此,需改革传统的文件档案收集整理和保管模式,实现机关档案由传统的后端收集整理保管变为前端监控和后端保管同步进行,真正实现文档管理一体化。
2.3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制度
建立档案室与中心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制度,融合档案室的档案信息资源与中心的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一体化的目标;建立中心现行文件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制度,整合现有室藏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档案数字化成果,最大限度地向各机关单位和全社会提供现行文件和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全面提升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
2.4改革档案员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