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自然科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2014年度微生物学科资助面上类项目354项,金额1.8301亿元。其中,面上项目资助了143项,比去年有所减少,但资助率提高了9.01%,项目平均资助强度为85万元,比去年上升了约6.25%,经费12134万元;两年期小额探索项目资助7项,资助强度30万元,经费210万元;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65项,资助率比2013年度提高了4.05%,平均资助强度24.3万元,与2013年度基本持平,经费4012万元;地区科学基金资助39项,资助率提高了3.53%,平均资助强度50万元,经费1945万元。另外,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项,每项400万元,经费800万;优秀青年科学基金4项,每项100万元,经费400万元;重点项目6项,经费1952万元。“微生物代谢生理的系统与合成生物学成人员未签名或非本人亲笔签名;(4)中级职称申请人未提供专家推荐信,或者提供的同行推荐人身份不明,未注明单位或职称,或推荐人未签字。所以请申请者在以后的申请中要高度重视以上问题。今年,基金委继续对申请项目进行了相似度查询,包括申请项目与以往获得资助项目的相似度,申请项目与当年其它申请项目的相似度,申请项目与往年其他申请者申请过的项目的相似度。对于相似度高的项目,学部要求从严处理,对于相似度超过80%的项目,由基金委监督委员会进行审查、核实和处理。研究”获得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经费600万元。另外,共有20个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获得资助,资助经费为1378万元。
2面上类项目创新性评价和资助结果统计
学科在对受理的项目进行分组的基础上,选择3位专家进行同行评议,对评议结果进行分析显示,2014年度微生物学学科面上项目创新性评价为3A的比例占4.62%,较2013年度略有下降,但高于2012年度和2013年度(2012年3.53%;2013年5.49%);青年科学基金3A的比例为4.30%,比2012年度的2.63%和2013年度的1.99%都有较大上升;地区科学基金3A的比例仍低于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2014年度微生物学学科面上项目建议资助为3A的比例占4.10%,与2013年度的4.42%基本持平,高于2012年度的3.06%;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为3A的由2012年度的2.30%和2013年度的2.76%上升至3.70%;地区科学基金3A比例都明显低于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
3微生物学学科评审会前网络投票试点
为了提高同行评议后项目遴选的科学性、减少学科评审组专家的工作量、会务时间和评审压力,同时也是为了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基金评审程序和模式,2014年度,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务会的统一安排,生命科学部一处在植物学和微生物学两个学科试行面上项目评审会前网络投票,网络投票结果作为学科评审会的重要参考。科学处综合考虑了网络投票分组大小、指标设定、专家回避、信息保密、计票排序方式、投票平台、界面设计、专家时间等因素,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实施方案,在综合计划局、信息中心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逐步完善了网络投票方案并进行实施。在综合考虑研究方向和工作量等因素的基础上,学科将微生物学按分支学科分为4组进行投票。为了保证项目投票的合理性,学科按照专家的资助意见、创新性评价并考虑非共识、绩效、鼓励研究领域等因素,推荐了209个项目参与投票,推荐率为指标数的146%。每组选择13位专家进行投票,共有52位专家参与投票。每位专家平均审议投票的项目为50项左右。投票设置了各分支学科的最低和最高投票数,以保证每个分支学科的均衡发展。为了保证投票的科学公正,每个分支学科的投票均为差额投票,另外,所有投票专家都回避本单位和直系亲属的申请项目,做到了投票过程的完全回避。最后的投票结果按照同意率排序。学科按照网络投票的结果按序推荐建议资助项目,如果遇到赞成票比例相同而又难以做选择的项目,交由学科评审组讨论确定。在学科评审会上,赞成票达到2/3的项目不逐一讨论,专家如有疑问可提出讨论。第一轮投票前,只重点讨论赞成票在1/2到2/3之间的项目,第二轮投票前可以讨论所有的项目。对于创新性强的非共识项目,学科和学科评审组通过小额探索项目的形式进行了推荐和资助。从试行的情况看,网络投票可以大大缩短学科评审会的时间,也能更大程度地发挥专家的集体决策功能,但也存在由于专家需求量大而导致信息保密压力比较大的问题。学科对网络投票的做法征求网络投票专家和学科评审组专家的意见,81.55%的投票专家认为网络投票可以试行并完善后推广。
4面上类各分支学科的申请和资助情况
微生物学学科涉及多个研究层次,各分支代码的申请和资助情况差异很大。在25个分支学科中,C010103、C010201、C010301、C010803等4个分支学科申请数量较大,均超过100项,占总申请项目的43.71%;C010702、C010104、C010901、C010902、C010601等5个分支学科申请数量较少,均少于15项,占总申请项目的3.16%(表4)。在申报项目多于10项的分支学科中,同行评议全同意比例较高的有:C010103真菌资源、分类及系统发育的面上项目(35%),C010301微生物功能基因的面上项目(37.33%)。在申报项目多于10项的分支学科中,全同意比例较低的有:C010101细菌资源、分类及系统发育面上项目(15.38%),C010101细菌资源、分类及系统发育青年项目(13.79%),C010501陆生环境微生物学面上项目(10.34%),C010502水生环境微生物学面上项目(10.00%),C010503其他环境微生物学面上项目(13.33%),C010602动物病原细菌与放线菌生物学面上项目(9.09%),C010703人类病原真菌学青年项目(14.29%),C010802动物病毒学面上、青年项目(均为12.5%)。为扶持弱势学科,培养微生物分类学年轻人才,学科对从事微生物分类学研究的项目进行了倾斜。在平均资助率基础上,共倾斜资助项目17项,经费907万。其中,微生物分类学面上项目倾斜了7项,经费595万,平均资助率为54.5%;青年科学基金也倾斜了7项,经费168万,资助率为57.1%;地区科学基金倾斜了3项,经费144万,资助率为46.2%。同时,学科还对鼓励研究的领域如噬菌体(资助率31.6%)、支原体(资助率27.3%)、衣原体和立克次体(资助率36.4%)等进行了倾斜。
5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
与2013年度相比,2014年度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从资助类型、数量以及金额上都有较大增加。资助金额由2013年的603.5万元,上升为1378万元,资助项目数量由10项上升为20项。其中,(1)组织间合作研究10项:NSFC-ISF(中以)4项,每项200万元,经费800万元;NSFC-NRF(中南)项目6项,每项80万元,经费480万元。(2)合作交流NSFC-RFBR(中俄)1项,经费9万元。(3)在华召开国际(地区)学术会议6项,每项5–8万元,经费39万元。(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3项,经费50万元。虽然国际合作的总资助经费有大幅提升,但是,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的资助情况不理想,希望申请者在今后的申请中能够紧密围绕双方合作的领域选择合适的研究内容,突出双方互补的优势,体现良好的前期合作基础,另外还要重视合作方案的的可行性。
6重点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
2014年度,微生物学学科的重点项目申请采取立项领域和自由申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公布的立项领域“人类重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制”,受理了15项申请,经同行评议和学部评审会,最终“鼠疫菌致病性和传播性的遗传基础:质粒获得与基因调控重塑”项目获得资助。受理重点项目自由申请30项,最终资助5项,分别是“低温甲烷古菌对冷胁迫的转录后响应机制”、“从海洋疣孢菌属中勘探和挖掘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的小分子”、“放线菌全局性调控蛋白GlnR调控细胞代谢的分子机理”、“微生物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调控新机制研究”和“以活性(抗肿瘤和抗感染)与作用机制研究为导向的硫肽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7杰出青年基金和优秀青年基金的申请和资助情况
2014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数量较2013年有一定上升,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也有所增加,最终有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人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金额由200万提高到了400万元。希望符合条件的年轻学者踊跃申请这两类项目,学科也将积极推荐,努力为申请者争取更多的机会。
8结束语
1.1项目申报过程中培养了大批科学人才1993年以来,辽宁省共有2209人累计2777人次获得了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1993年以来,辽宁省有25名院士累计48人次获得了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2003年至2012年,共有院士35人次获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1993年至2002年(13人次)的2.7倍。在中科院属高端人才③中,共有106位学者先后获得251项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其中18人21次获得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占中科院属各类高端人才总数的17%。
1.2科技产出成果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2001~2011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进步奖共61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5项,省级科技进步奖591项,分别占全省获奖总量的4.1%、95.9%。“十一五”期间获得国家、省级科技奖励能力显著提高,分别获得国家级奖励15项,省级奖励283项,与“十五”期间相比,分别增加了5项和23项。
2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础研究认识存在误区当前我国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虽然提高了对以自然科学基金为主要代表的基础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但还是普遍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不能全面认识基础研究的社会功能,缺乏对基础研究厚积薄发特点的深刻认识,在科技投入上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倾向。
2.2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目前,辽宁省没有针对自然科学基金出台过管理办法,2005制定的《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已远不能适应当前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需要;基金资助项目单位日常规章制度不健全,激励措施不到位,影响了科技人员积极性。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模式相对单一,没有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中的重大、重点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等相匹配,灵活性明显不足。
2.3资助数量不足自辽宁省成立自然科学基金以来,批准项目数逐年提高,近年年均资助数量已达到300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年度资助项目数超过400项的地区已达到6个,由高到低依次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广西;有一半省份年度资助项目数在200~400项,辽宁省目前处于第二梯队的中部。④随着辽宁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研队伍的不断壮大,从事科研的人员数量快速增长,需要省自然基金扶持的项目和人才层出不穷,但每年自然科学基金的限项申报数量却没有明显增加,各科研单位对增加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数量的需求十分迫切。
3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在强调研工作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围绕省级科学基金与基础研究工作实际,将调研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增加基金工作公开、公正程度。完善省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建议增设重点资助项目和杰出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并适当增加自然基金项目支持数量,扩大覆盖领域。
3.2大幅提高经费投入力度一是保障财政经费稳步提高。适当提高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财政科技拨款中的比例。二是努力拓宽经费来源。扩大联合基金试点范围,积极引导省内各市科技行政部门、大型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与省自然科学基金建立省市、省校、省所、省企等联合基金,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基金投入体系。
3.3科学修订评价体系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和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对自然科学基金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修改完善自然科学基金的评价体系。一是完善评审专家库和评审专家选择机制,建立专家库信誉评价机制。二是推行通讯评审中“双盲”评议办法,积极推进网上评审,完善同行评议制度,维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过程的公正性。三是建立有别于传统同行评审的评审机制,关注可能产生新思想的前沿性研究,关注有创新潜能的人才培养,实现基金项目立项评价的科学性。
“部首”是根据字体形体结构为汉字分们别类时一个概念。“部首”一词有学者认为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和“其建首也,立一为扁”两句中摘取得来的。在《中国语言学史》中说“有两种不同性质的部首,一种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也称为造字法原则的部首,这种部首大都能独立成字。另一种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它是为汉字检索的方便而改造的。“笔画”是构成汉字形体的最小单位,从落笔到起笔所写的点和线叫一笔或一画。在一个汉字中,笔画之间的排列方式如果不按照目前已经赋予的字符意义结构出现时,这些笔画是不是就变的没有意义呢。该书作者并不为然,他认为笔画间的排列按照现有的规则构成,是一种“相对”的统一。虽然已细分出“横、竖、撇、捺”等具体笔画,但到目前对于笔画的具体形态没有明确的定义。如果能够确定一种“相对”统一规则的范围,然后将笔画放置于这种规则范围内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表达方式,并能读懂其中文字的意义。作者这种大胆的提出,给了我们对字体设计很多的想象空间,在一个原有固定的字体模式之外我们可以有无限的表达方式。化学中质子和电子——比原子更小的粒子。每个笔画末端的拐角视为质子,笔画周围的留白就像原子内的电子一样,它没有固定的轨迹,在一定的空间内非常随机的活动。《平面设计原理》中提到“空白空间与和谐是创造字体协调最重要的两个手段。这种空白空间像太极图中用阴阳阐释万物,强调以柔克刚,给黑与白二者之间以空间,正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二、骨骼、肌肉、关节
汉字文化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呈现方式,印刷字取于书法但不同于书法字体,书法与印刷字书写方式、工具与材料的不同,两者的功用也相差甚远,书法追求以笔墨的轻重缓急诠释内涵,而印刷字追求便捷的技术实现信息传播的目的渐渐形成了一种独立的字体风格。它由书法转向印刷字体时需要笔画的统一,由于条件有限不能实现绝对的统一。所以人们更多的追求笔画细节的变化之中,即在机械化的复制下寻找更多情感变化,将笔画的变化与统一进行不同方式的完美结合。汉字以字为载体,文字以笔画而艺术,笔画同样可以分为骨骼、肌肉和关节。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当于骨架中所有骨骼间的关系,而每一笔画粗细都像肌肉包裹在骨骼,骨骼是帮助笔画的线性延展变化而肌肉则是控制着笔画的粗细变化。而关节则可以称为是笔画间转折交接时的纽带,在构造字时将各种笔画焊接的作用。汉字的笔画大多数是由直线构成的,笔画的特点之一是平直朴实的;在实际的书写过程中,笔画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构件中会有一些相应的变形,尽管是相同的汉字构成下也会因为笔画间的挪移在字体形态上有变化。比如“啊”与“和”同样的“口”部首该形态就会不同说明笔画的灵活特点;笔画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笔向方面。单笔画都是由一个线条组成,笔向都是单一的,自上而下或自右上到左下等。大多数的复合笔画在遵循从起笔到落笔为一笔的前提下,也是遵守这个笔画走向规则的。
三、汉字大爆炸
事物都有多面性,不同视角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当我们开始尝试多角度看待汉字和笔画时,它们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大爆炸。宇宙中当大爆炸的膨胀速度和温度渐渐的降低时,粒子所具有的能量普遍开始逐渐下降到不能产生新的质子。此时导致了粒子和反粒子之间的相互消亡即当正反粒子、正反物质相遇时,大爆炸随即而来。作者以宇宙大爆炸的多维角度的看待汉字笔画,将汉字分解为笔画和留白之间的物质碰撞造成的随机的新的汉字视觉。汉字本身也是图形蕴含着视觉语言,当笔画为实,背景的留白是虚,在笔画范围之外。但留白不仅仅是字的背景,只有留白才能给笔画一个完美的组合设计,给笔画构建一个展示的舞台;当字体笔画和留白互相依托时,留白才能烘托出字体笔画气氛的价值。同时我认为汉字中形式与功能是不可缺失的,它们相辅相成,功能通过形式体现,形式表现通过围绕功能而展开。留白的设计是为了追求设计品质,同时更是为了信息的传达。在汉字设计中留白以抽象或具象的形态,形成了笔画图形与留白的不定向运动,只要笔画与留白精心设计形成有意味的空间两者相辅相成,黑白便可以转换,最经典图例便是“鲁宾之杯”。我认为在这里作者的大爆炸概念提出并不是提供一种造字手段,而是挖掘了汉字拥有丰富变化,认为单纯的汉字结构也是一个世界,笔画即万物。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