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属地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发展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塑料工业的发展为滴灌技术应用带来新机遇,地下滴灌技术作为滴灌技术的一种形式开始被采用。地下滴灌管一般采用尼龙或PVC材质,并在管壁钻孔、扎也或切口制成灌器使用。这种地下滴灌系统运行于低水头下,对水质和过滤设备要求较低,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供水均匀性差,滴孔易堵塞。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伴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地面滴灌设备无论是在滴头类型还是毛管性能方面均得到较大改善,但对地下滴灌系统,除在毛管铺设方法及打孔手段上有所改观外,灌水均匀性差、出水孔易堵塞等问题依旧存在,地下滴灌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地面滴灌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有关地下滴灌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进灌水器质量、优化系统设计参数、研制过滤器和施肥装置等方面。与此相关的大量研究成果陆续涌现,其中最为醒目的是Mitcnell等人于1982年提出了地下滴灌系统设计、安装和运行管理指南,这意味着地下滴灌技术开始步入成熟阶段。
我国自1974年从墨西哥引入滴灌设备至今,地面滴灌技术应用和设备开发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但地下滴灌技术的初步应用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用于果树作物。近年来,这些技术在山西省运城地区得到大面积应用,取得了一引起研究成果,但由于采用人工扎孔方式制成灌水器,应用中系统供水均匀性较差、出水孔易堵塞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影响到地下滴灌系统的正常使用和运行。
二、应用及效益
地下滴灌技术在国外已等到广泛应用,服务对象以经济作物最为常见,多集中在果树、蔬菜和其他高产值作物上;大田作物中也有少量使用,以棉花和玉米作物为主。国内地下滴灌技术的应用以果树为主,目前在山西运城地区7667h平方米的地下滴灌面积中,果树、蔬菜和大田作物的比例分别占总数的78.3%、4.3%和17.4%,大田作物是棉花和冬小麦。
地下滴灌条件下的作物产量高于或至少等于其它灌水方法下的相应值,而灌溉用水量则显著小于后者。Adamsen对地下滴灌和喷灌进行对比的结果表明,地下滴灌下的花生产量明显高于喷灌方法下的产量,而对玉米产量,两者间没有显著差别,然而前者省水约30%。DeTar等人对地下滴灌与地面沟灌进行对比试验显示出,砂壤土质下,地下滴灌的棉花产量较高,砂质土时,两者产量基本相等,但无论对哪类土壤,地下滴灌用水量都较沟灌低40%。Hjenggeler对美国得克萨斯州西部地区进行大面积调查表明,地下滴灌与沟灌相比,棉花产量可提高20%。Phene等人的研究结果说明,在美国南卡洛雷纳州,地下滴灌条件下的甜玉米产量比沟灌高1%~14%,番茄产量高20%,甘蓝和夏季南瓜产量均提高35%,而玉米、棉花、高梁、甜瓜和部分蔬菜的产量基本持平。山西运城地区的资料表明,与地面灌溉方法相比,果树可节水75%,增产50%,西瓜节水60%,增产30%,而对大田作物,平均节水达50%,增加产量30%以上。地下滴灌技术不仅节水增产效果明显,还具有节省劳力、能源等诸多优点,此外还能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Grattan等人发现,对应用地下滴灌的地块在不使用除草剂条件下,田内杂草生产程度明显低于使用沟灌和喷灌方法并施用除草剂的地块,但在降雨较多的湿润地区,效果并不明显。
三、研究现状
1.设备及灌水器
国外使用的地下滴灌设备均来自地面滴灌系统,灌水器采用内镶式或带有补偿性能的滴头以确保系统供水均匀性。由于系统停止供水时易在管内产生负压,造成管外土壤颗粒内吸而引起滴头堵塞,故常在系统上安装真空破坏装置,这对系统运行管理要求较高。由于作物根系的亲水性,根系在毛管滴头四周的旺盛发育有可能造成灌水器孔口堵塞,有人试图在滴灌水器堵塞的目的。山西运城地区在地下滴灌中使用的灌水器是在毛管上利用简易工具人工扎眼形成出水孔,该结构形式不具备防堵和压力补偿功能,有待改进和完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北京大兴县开展的有关地下滴灌室内外试验结果证明,对内镶式或带有补偿性能的滴头采用外包无纺布处理地埋后,既可获得较为理想的防负压堵塞效果,又能在适当的毛管间距布设范围内获得较高的灌水均匀度。对于滴头防负压堵塞问题,除考虑在地下滴灌系统中设置真空破坏装置外,研制一种既可防止负压堵塞,又具有良好压力补偿和调节功能的灌水器是十分必要的。
2.毛管埋深间距
毛管埋深通常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田间耕作深度,避免因耕翻土壤造成系统管网损坏。对无需耕作的作物(如草皮、紫花苜蓿等),可根据土壤质地和作物根系发育深度等条件减小毛管埋设深度;二是土壤条件,对土壤导水性能较强的轻质土,则可适当增加埋深来减少因地表湿润引起的无效土面蒸发损失。基耕层内含有透水性较差的黏土夹层时,毛管埋深要考虑其影响,如毛管埋在该夹层以下,会影响土壤水分向上运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最后是作物生长发育期,由于幼苗根系较浅吸水范围有限,毛管埋深较大无疑不利于作物生长,但较浅的埋深又将无法满足作物后期对水分需求。有时为了保证苗期土壤墒情,作物生长前期使用其他灌溉方法,后期再采用地下滴灌方式,但会增加灌溉成本费用,降低收益率。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毛管埋深多介于20~70cm之间。以山西运城地区情况为例,果树下的埋深一般在40~50cm,大田作物则为35~40cm较为适宜。
毛管埋设间距主要取决于当地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和作物种类。对于种植在沙性土壤或干旱地区的作物而言,较小的毛管间距有助于田间土壤水分均匀分布,当然这将增加投资成本。在多雨湿润地区,可以使用较宽的间距,但这取决于作物类型、土壤条件和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一般较窄的间距多用于平播密植类作物,如草皮、小麦等,而较宽的间距则常见于蔬菜、果树、棉花、玉米等行播作物,毛管应置于窄行间。运城地区的果树滴灌一般采用3m间距,权株排列不正规的果园使用随行布设形式,棉田的毛管间距是1.2~1.5m,小麦田多采用1.0~1.2m的距。
3.灌溉制度
地下滴灌制度一般以实测或计算的腾发量、土壤和作物特性为依据制定。若按作物耗水速度确定灌水时间,应按小定额多次灌水的方式;当土壤水分下降下某个限值时才考虑灌水,则需数天供水1次。对蔬菜等水分含量较多的作物通常使用前一种灌水频率,果树和大田作物则适宜于后一种灌溉制度。Caldwell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土壤含水量保持在可允许范围内,采用每日灌水1次与周灌水1次的灌溉制度对玉米产量没有影响。EL-Gindy等人对每天灌水1次和每3天灌水1次的周期进行对比后发现,高频次小流量的灌溉制度不仅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番茄和黄瓜的产量,还能改善根层内的土壤水分布,提高水分利用率,这非常适宜于地下滴灌系统的运行特点。在山西运城地区,苹果树年内一般滴灌3~5次,小麦通常灌溉2~3次,每次用水230~450m3/hm2。
4.化肥和农药施用
滴灌技术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在整个作物生育期内,适时适量地通过微灌施肥技术高效地将肥料、微量元素和农药等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和物质按比例精确的施用到作物根区土壤,这既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又能减少因灌溉淋洗产生的溶质数量,减轻对地下水的污染,并节省大量施肥劳力。Mikkelsen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结论,与地面灌溉方法相比,地下滴灌条件下磷肥施用量较少,主要原因就是因肥料被直接施用到作物根层,明显减少了流失量。为延长地下滴灌系统使用寿命、防止灌水器堵塞,除对灌溉水进行适当过滤、清除杂质外,还可在系统中随水注入适量稀盐酸,定期清除地下滴灌系统内滋生的微生物以及灌水器内的沉淀物,这同时也能起到减轻灌溉水碱性的作用。这些措施在国外已得到普遍重视并投入实际应用,国内仍处于将化肥技术溶于灌溉水中应用的初级阶段,对系统管件进行化学处理、清除根系和沉积物的应用研究还未提到议事日程。
5.设计与管理
地面滴灌系统的设计方法同样适用于地下滴灌系统,特别是在管道水力学性能和灌水均匀性方面。地下滴灌系统的设计及管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首先设计中必须考虑在系统上安装进排气阀门,防止断水进行更好的过滤处理,并对系统实施定期冲洗。与地面滴灌相比,地下滴灌系统的检修更为困难,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应对此问题给予重视。
6.经济适宜性
Henggeler等人发现将棉花沟灌改为地下滴灌后,能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对玉米大豆作物而言,与中心支轴式喷灌系统相比,地下滴灌方法具有较高的经济可行性。山西运城地区的资料数据也表明,就当地使用的简易地下滴灌系统而言,每公顷果园的投资成本是4500元、大田为6000元。该投入强度低于当地采用固定式喷灌的投入,虽高于地面灌溉的投资,但其节水、扩灌、增产效果非常明显。当然仅就灌水技术本身,很难得出哪种方法更为经济适宜的结论,它取决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因素。其中关键因素是当地可利用的水资源数量以及获取它的成本费用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在类似山西运城这样典型的干旱缺水地区,工业和城市用水激增导致可供农业使用的水量锐减,这对农业节水灌溉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地下滴灌系统具有无可辩驳的节水增产效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们选择地下滴灌方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7.主要问题
由于地下滴灌系统埋设在地下,使得人们无法直接观测到灌水器出流状况和灌水效果。当系统需要进行检修时,往往要比地面滴灌系统投入更多的时间,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管理费用也相对较高。其次,为防止水中杂质引起的灌水器堵塞以及滴头负压堵塞等问题,必须在系统内增加相应的附加设备,并对管路经常进行冲洗。冲洗阀及进排所阀的安装势必增加系统的造价和运行费用,在某些情况下将致使地下滴灌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大打折扣。
四、结论
一、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原则
在落实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坚持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原则,具体分析如下:
1.全程管理原则。所谓全程管理原则,就是将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看作一个整体,从这个整体的管理需求出发,建立管理体系,制定管理措施,将档案信息收集、保存、归档、销毁等各个环节都施行数字化,运用统筹管理的方法,每个管理环节都不可松懈,各个环节之间要做好无缝衔接,进而实现整个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最大化。
2.真实完整原则。档案管理的基础就是确保档案数据的真实可靠,在落实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真实完整原则,数字化档案的内容、结构都不能与原有档案出现差异,建立、使用之后也要保持档案信息与原始状态相同,并且要针对档案使用者的姓名、使用档案的时间等信息进行登记。档案使用者必须要具备相应的权限,否则不可使用这些档案资料。
3.使用方便原则。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升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工作环境和信息使用环境,因此方便性原则是必不可少的。数字档案经过储存、传输、加密等处理之后,必须要确保信息数据的可识别性,否则这些信息就无法被有效读出,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要确保具备相关权限的使用者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应的信息,并可以在同一时间阅读同一份电子档案。
4.安全性原则。由于数字化管理依托于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而互联网技术本身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房产档案作为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一旦损坏或者丢失,有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必须要坚实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原则,这是开展一切数字化管理的前提。为了确保档案数据的安全,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采用更加有效的保密措施,才能够使系统硬件或者软件都能够免于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的迫坏,减少档案数据丢失或者破损的可能性。
二、加强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对策
在分析了执行数字化管理的原则之后,下面针对具体的数字化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1.提高数字化管理的认识,建立完整规范的档案资料。构建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档案信息,并为社会发展更好的服务,如果档案管理缺乏真实性与完整性,那么数字化管理也不存在任何意义。从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房地产管理情况来看,通常房产管理部门都是计算机系统进行登记并发证,同时使用局域网以及数据库技术对各项信息进行管理。但是能够全面落实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城市并不多,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于数字化管理认识不完善,缺乏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因此必须要强化数字化管理的规范性,提升管理部门以及管理者对数字化管理的认识,保证资料要真实、完整,针对各种资料数据进行检查,确保这些资料没有问题才能够进行转化电子档案,为数字化管理做好准备。
2.制定房产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发展规划,并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在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各部门的建设发展,每一年的数据都在增加,因此要采取分层设计的方式,对现阶段的库存档案进行合理分析,并且充分发挥档案的使用纪律,将所有的档案进行分类和管理,使缺少数字化的档案库存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发挥效力。制定阶段性管理制度,并且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落实,确保每个时期的数字化档案管理都可以落实到位。
3.进一步完善房产权属档案数字化标准。数字化管理中标准化管理是不可忽视的方面,由于档案管理数字化属于新型事物,因此国内缺乏完善的制度与标准,为了能够为数字化管理创造更加有力的环境,奠定更加有力的基础,国家档案局要针对电子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出善的标准、规范制度,规范和指导各地的房产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最终建立起一个标准的房产档案数字化利用平台。
4.规范数字化档案开放范围和使用权限。数字化档案的查询与检索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构建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确保防卫的安全性,公众可以在公共网上对各种信息进行查询和使用,同时对内部人员开发相应的档案查看权限,在单位内部局域网中可以随时查询、使用和分享。
三、结束语
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房产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趋势,因此地产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必须要认识到信息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必须要积极强化信息化建设,制定更加完善的信息化制度,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普及提供更加便利的平台和条件。
作者:宋斌路 单位:齐齐哈尔市房地产产权市场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孙嘉翊.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探索[J].现代国企研究,2015(16).
[2]李海瑛.浅析房产档案的公开查询利用[J].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者论文集,2012(00).
关键词:风景园林;奥运设施;规划设计;田
清河效果图
引言
也许因为中国的传统园林太优秀了,也许因为我们陶醉于这优秀的传统太长久了,使得我们在国际现代景观设计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仍然未能摆脱她的阴影。这种阴影的灰暗程度,远比传统中国建筑浓重的多。而忽然间又觉得时代变了,帝王和士大夫不复存在了;大众成了主人,严酷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使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不再有诗情画意了,于是我们不知所措。这时,国门外蓄势已久的西方现代景观设计思潮或形式便乘虚而入。一时间,中国大地变成了西方景观的游乐园和博览园。中国景观在呼唤“今而中”的春天。立足于本土的创新似乎是惟一值得信赖的途径。
当城市化和可持续挑战中国大地,奥运会成为未来北京的主题时,奥林匹克公园的设计应采撷五千年的造田、种田、灌田的技术、艺术和精神,并将其与现代最新生物和能源科技相结合,实现一个科技的、人文的、绿色的奥运景观典范。一个未来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景观典范。
五千年的中国土地曾经、还将养育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在无数的失败与成功之后,“田”,积淀下了处理人与土地关系的最精华的智慧。连同那充满诗意的景观,”田”,告诉我们如何尊重土地和自然过程,用最少的工程,获得可持续的最大收益。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这五千年智慧连同其诗意的景观被无情地毁弃,我们甚至以“工业化”和“高科技”的名义来“整治”和“改造”我们生命的土地、水系,而最终发现,我们祖先对待土地的态度和技术要高明的多。
“田”总平面图
但我们并不留恋过去,设计者以现代中国和未来世界的姿态,融合现代科技与人文精神,用“今而中”的语言和手法,创造未来健康和可持续的景观典范。于是,我们重新发现和认识了“田”——撷拾起智慧的果实,播撒下希望地种子。
1场地挑战
奥林匹克公园景观营造所面临众多问题和挑战,这些包括:
(1)如何克服10m的高差来开挖巨大的湖面?如何使工程量最小,克服湖底渗漏?
(2)如何用大规模群众性植树造林方法,营造5平方公里森林,同时避免单一林相?
(3)如何在大尺度上营建理想“风水”景观9如何管理如此大尺度人工景观?
(4)如何在缺水环境下建立一个经济的、可持续的水再生、循环和再利用系统?
(5)如何解决场馆的巨大尺度问题,营造宜人的环境,如何解决赛时赛后使用问题?
(6)如何延续城市的中轴线,使之具有纪念性,同时是一条连续的文化、休闲廊道?
2对策:田
当一种艺术走到终点或一个阶段时,便需要重新回到本原去获得灵感。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不管其多么优秀灿烂,都不可避免地要被时代所淘汰,而只作为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存在。正如传统中国山水园林,从经过艺术家精选过的自然山水中获得营养而成为贵族化的景观一样,为人民大众的景观设计,需要从平常的大地景观中吸取营养。于是,”田”,一个最普通而最深藏于中国文化潜意识中的日常景观,便成为本方案的灵感之源。田所能提供的景观物境和意境包括:
(1)造田:如何用最少的工程,获得最大的收益;
(2)种田:如何与自然的节律相和谐并配置作物;
(3)灌田:如何合理而巧妙地利用水;
(4)田的欢乐:包括许多竞技活动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5)田的纪念:对土地的敬畏,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的。
这些积淀在中国五千年土地上的智慧,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用“今而中”的语言和手法,设计这时代的、中国的土地,正是本方案的核心思想。
3方案特点
3.1田+等高线:结构与象征性肌理
显现场地原有的等高线,也是场地历史的记忆,延续北京西北山势,将其与源于场地和区域的田块肌理相结合,构成整个公园的结构和象征性元素,并将这种肌理几何化后,一直延伸到中央景区。在不同区域,这种肌理用于组织各种景观元素和空间:
(1)整体上,在森林公园形成象征性的左右环抱的理想风水格局;
(2)在森林公园西侧用于组织湿地、梯级湖群、林地斑块、野花草甸、石墙和步道;
(3)在森林公园东侧用于布局林中草地和地形;
(4)在中央景区用于形成草坡、广场、步道和水中栈桥。
五色土效果图
3.2梯级湖群+梯田湿地:最少工程量的场地设计途径
利用场地由西而东的10m的地势高差,与湿地净化系统相结合,形成层层叠叠的梯田湿地和多个梯级湖群;
(1)大大减少挖湖的工程量,同时避免由于挖穿粘土层带来的湖底渗漏;
(2)增加水体流动性,形成多级跌水,丰富水体景观,并提供充分机会给湖水加氧;
3.3可持续的水系统:渡水槽和水体净化、循环和再用
强调奥林匹克公园不应成为城市用水的负担,相反的,它是城市水系统治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有利于整个水处理系统,使奥林匹克公园及森林公园真正成为可自维持的公园。
(1)建立与温室相结合的湿地系统,利用温室的反季节高效净化系统,强化生物净化功能;
(2)建立引水渡槽,将森林公园湖水提升到中心湖区,构成更具经济和环境教育意义的水循环系统,同时只需用一个提水泵,便可解决沿途水景观的形成;
(3)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和再生系统;
(4)恢复清河故道,建立与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相结合的沼泽净化和滞水系统。
3.4植被:景观生态模式与“三皴法”配置
用“基质一斑块一廊道”的景观生态格局总体布局植物群落;形成林在田上,田在林中,林在水上的多种景观。用国画“三皴法”(点皴、线皴、面皴)营造地带性植被景观。
(1)生态群落博物馆概念:保护现有成熟林地,建立多样化的生境;
(2)干百年田园的种植之美被升华、提炼为主导中心区的种植设计形式。
3.5轴线: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一部关于五色土地的交响乐
轴线作为北京古城轴线的延续,从帝王的纪念,走向对土地和普通人民的纪念和向往。在强调其规整和纪念性的同时,设计一系列不规则和自然的空间,创造其作为体育、文化和休闲廊道的功能。
土人梯田湿地效果图
土人叠水效果图
“田+等高线”肌理,林带和水从森林公园延伸入中心区,与来之古城的轴线平行交汇,如同音乐的五线谱,其上跳动着活跃的音符,包括:五色土花园、节点广场、林下休闲广场、湖中五岛。将轴线的纪念性与休闲性相结合。整个交响曲分为3个主题乐章:历史擦痕(过去)、盛世印证(现在)、生生不息(未来)。
轴线西侧为规则的纪念性林带,轴线与西侧城市的绿屏,导引新鲜空气。东侧为沿等高线、湖水线和田块肌理分布的自由式疏林。西侧林带下以2.5mx2.5m的模块形式,构成亲切宜人的休闲空间。
五色土花园:在纪念性轴线和东部湖滨休闲走廊之间形成安静的空间,用类似禅的简约而现代的方式,纪念中国世代耕种的五色土地:黑土地、白土地、黄土地、青土地和红土地。
水作为一个联系纪念性轴线的主要元素:渡水槽为中心湖区和各种水景的营造,提供了最方便经济的途径,它实现了人与巨大的体育场馆空间和尺度的过渡,连接了中轴线与湖滨,并构成了一个个框景,蒙太奇般地展现了中轴沿线的景观序列。
连续的轴线步道和滨水步道使轴线保持了连续和整体感,并与森林公园连为一体。
3.6场地故事:环境解说系统与专类植物园
乡村故事线:保留场地内原有乡村道路网络,建立故事盒与网络的环境解说系统,讲述田园上的寻常故事。利用场地历史文化遗迹和村落遗址,讲述场地普通人民的故事。
专类植物园:和故事盒相结合设计5个专类植物园(蔬菜园、药用植物园、果树园、作物园、花卉园)。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