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校园艺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音乐艺术院校有着和其他综合类大学不同的发展目标和特色,它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和专业技能。而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出现了大量非科班出身学生入学的现象。由于接触音乐时间短,导致他们即使就读了音乐艺术院校,也很难具备一个音乐学习者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待这样的学生,首先,辅导员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尽量让他们喜欢音乐,从事音乐。因为音乐艺术院校能提供的教学资源大多都在音乐的范畴之内,所以,如果学生厌倦与音乐有关的专业,转而进行跨学科学习,那学习的难度就非常大了。其次,辅导员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学专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辅导员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都能起到积极且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而如果学生在学习方法上遇到瓶颈,辅导员也可以组建“传帮带小组”,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同学帮助还存在问题的同学。
二、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大背景下,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高校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尤其是在专业性较强的艺术院校,这种问题更是尤为突出。所以,如何能够使学生在短短的四年学习生活中能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正确的就业观念就显得尤为的重要。而在这一点上,辅导员可以发挥其“密切学生”的优势,为他们做必要且积极的引导。首先,在艺术院校中,能否使学生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在有关艺术的俗语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艺多不养家。”“艺多不养家”主要是指有的学生学的技艺多了,却没有一个是“看家本领”,必定不能有所成就。究其原因:这些学生过分注重均衡发展,身上缺少核心竞争力,所以导致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没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亮点可以施展,而“艺多”也很有可能致使这部分学生对自身定位产生偏离,门门学科看着都还可以,慢慢地模糊了自己的职业定位方向。所以,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一门专业主项的学习。其次,专业的就业指导分析和清晰的职业规划设计也会对学生的就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措施有:一是对就业、考研、出国深造成功的学生案例进行细致分析,总结出其发展路径,并在学生遇到就业难题的时候,以案例分析为材料,展开答疑解惑。二是,开展各种就业、考研、出国深造的知识讲座,讲座中可以邀请教务部门、就业指导部门的教师以及优秀毕业生,从更加多元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就业方向、找准职业定位。
三、结语
《学校艺术教育规程》的颁布实施,对开创学校艺术教育新局面,促进学校美育发展和满足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医学院校经过几年的实践,证实了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启迪智慧、健全人格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但就目前医学院校的发展状况来看,艺术教育的开展还缺乏深度和广度,真正意义的融入专业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二、实施过程与对策
1.明确艺术教育理念,开展普及工作
(1)根据艺术教育的总目标,把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思想,在学校各个环节和形式上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构建一个“以美促德,以美益智”的艺术教育环境。同时,明确艺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理念,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艺术教育的机会,避免艺术教育的功利化、狭隘化,把艺术教育与其他几方面教育一起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发展。
(2)完成课程设置:根据医学院校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在教务部门的支持下,将艺术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了音乐、美术、舞蹈、影视作品欣赏等理论课程和摄影、书法、乐器演奏、国标舞等实践课程。首先把国内外的优秀艺术作品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从艺术文化的发展中感悟世界的美、人生的美。其次,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艺术知识和技巧,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艺术修养。
(3)开辟课外艺术活动场所:课外艺术活动既能展现校园文化风貌,又是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办了乐队、舞蹈、摄影、绘画、手工等艺术活动室,使学生每周有两次机会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艺术实践。
2.深化艺术教育,提高艺术教育层次
(1)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艺术课程除了要学习艺术知识和技巧本身,学生更要通过背景、文化,把握艺术所表述的本质和艺术的精神。所以,安排教学内容时,有目的地选择优秀的艺术欣赏作品,合理拟订审美教育计划,有的放矢地提高审美高度和层次。
(2)明确科研方向:科研的目的是带动教学的发展,所以艺术教育的科研工作不能只重视艺术理论的研究,要针对艺术教育在学生心理、情感、审美和创新能力的作用进行研究,大力挖掘教师潜力,积极申报高层次的研究课题,以取得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科研成果。
(3)在艺术实践中检验艺术教育成果:在课外艺术实践中以各类艺术节做契机,充分发挥社团作用,成立合唱队、舞蹈队、摄影、书画协会,积极参加各级大型文艺演出与国家、省、市的艺术展演活动,在实践中使学生的艺术技能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培养、人格得到升华。
3.促进艺术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作用
学校教育中各个学科、各个环节乃至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因素,只有拓宽艺术教育途径,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1)专业教学与艺术教学的融合: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出医学院校的课程应将审美教育融入艺术教育的全过程,由原来的艺术审美延伸到医学审美;由开设单纯的艺术课程发展到与专业相结合的审美课程中。如开设音乐疗法、医学美术、形体仪态技能训练等。在艺术与医学结合的教学实际中,强化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审美水平的提高。
(2)挖掘教师艺术潜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各个专业教师艺术素养的提高,会对学生的审美水准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定期开办艺术讲座和艺术技能培训班,开发教师的艺术潜质,使他们在教学中以美学的观点、审美的眼光培养学生。
(3)校园艺术环境的建设:指校园的物质文化设施,如校园内部景观设计、建筑物内部的装饰设计等,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它不仅反映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学习风气,还可以反映学校所蕴藏的发展潜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从无意识接触中获得相关专业知识的滋润和思维的启迪,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三、取得的效果与分析
1.健康人格的提升:艺术教育实践中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欣赏课中凭借优秀的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广泛思想内容、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与启迪。这情感和意识上的触动往往是构成人的美好性格的必要条件。有了美好性格,学生就会以对美好事物无比热爱、对丑恶事物无比憎恶的审美态度去对待现实社会、人生、事业、亲友、同志等。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在审美的环境中和亲身的实践中去感悟艺术作品所反映、描写、刻画和塑造的人物的高尚境界,看到生活美与艺术美标准的差距,从而对优秀作品中的人物或事物产生认同。这种认同反过来又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激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2.审美能力的提高:无论是课堂教学、课外艺术实践还是艺术环境的熏陶,都是通过具体、直观、可感的美的形象,使学生在直接感知美的事物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发挥创造,提高敏锐的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在美的品位与感悟中得到愉悦和理性的启迪。另外,艺术活动中师生间能保持畅通的情感沟通,这种沟通和理解伴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感染学生,激感活动。强烈的情感活动形成巨大的动力,推动学生的想象和思考,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社会。
3.应用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艺术课程中获得的艺术能力和经验,使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富有情趣,工作和学习变得更有效率和富有创造性
四、结论与建议
1.艺术教育的实践使学生对美拥有了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情感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和净化,促进了人格的完美。事实证明,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方面起到了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
2.艺术教育是一种生命教育,是提高审美而完善个人文化的品格教育。因此,它的教育是广泛的,不能只局限在艺术文化范畴,而应进一步融合于艺术教育,与其他几方面教育一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为促进艺术教育在学校的深入开展,领导应制订政策,在教职工或学生考核中必须与艺术教育相联系,从而引起学校各个方面的重视。
4.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仅是丰富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精神世界的探寻者,教学中时刻把握学生心理特征和教学规律,运用高超的技艺、丰富的艺术、健康的内容,来激活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郑小筠《清华大学的美育课程与教学》,《美育通讯》2002.2
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
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进入消毒供应中心后由污到洁,从分类、清洗、消毒到检查、配备、包装再供应到临床使用部门,包括各种监测,每个环节都要遵循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规范,如清洗、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及灭菌监测规范。要求所属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3种规范内容,以提高工作质量。③要求工作人员按照三区的防护要求来防护自己,并使每位工作人员能掌握发生职业暴露尤其是锐器伤后的处理措施,避免烫伤、除锈剂烧灼伤等理化因素损伤。针对噪声污染注意保护自己。④要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种设备工作原理的操作规程及操作注意事项,能掌握设备常见故障的排除及设备的日常维护,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从而保证无菌物品的正常供应。
对管理方面的要求
清洗质量环节控制清洗是灭菌成功的前提,有效的酶浓度及清洗浸泡时间是清洗有机物生物膜的关键因素。另外,对上清洗机的器械要将关节尽量最大化打开,为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对工作人员的感染机会,尽量利用清洗机按程序进行清洗、消毒。对不能机洗的物品人工清洗要仔细、认真。对需除锈的物品要及时除锈,并且对需要手工上油的器械为避免二次污染,用喷雾器上油能够使关节内得到保护。对管腔器械需用超声清洗,低温无菌的物品除有效清洗外,还要保证其干燥。有效清洗、消毒对物品的灭菌至关重要,所以,对清洗质量除了要目测、带电放大光源监测外,还要对清洗过的器械抽查,对清洗机定期监测,对发现的未清洗干净的、有锈的需要再个别处理。检查包装的质量控制分类整理清洗、消毒、干燥后的器械物品等及时进行包装,包装人员要认真检查物品的质量、数量、洁净度及使用性能等,并经两人复核无误,按照要求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逐一进行装配。环节质量监督极为重要,为满足临床需要对包内所需物品要配备齐全,如针、线、刀等不要遗漏并且要型号合适。对无菌的容器(如干缸)要严密检查,不严密、不完整不入灭菌器。再就是包装材料(布类)经检查无洞方可使用,要有使用记录并保证包装完整性。对手术室的器械包是否超重、超大严格控制。通过严格的检查包装环节质量控制,提高了工作质量及临床满意度。装载和灭菌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检查排气时间是否够长、布维-狄克试验(B-D试验)是否合格、装载量是否合格、物品摆放是否正确,通过严格的质量环节控制,湿包现象发生率明显下降,工作质量得到提升,保证了医疗安全。卸载及发放质量控制工作人员进入无菌间进行卸载前,要严格按照“六步骤洗手法”进行洗手,按照要求换鞋、着装,严格检查灭菌效果、包装是否干燥、包装是否严密等。不发放湿包、包装不严密的包及过期的包。通过环节质量控制,提供无菌物品的合格率达100%,保证了医疗安全。重视监测环节的质量控制①物理监测合格是设备正常运行的依据,要密切观察各运行参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②化学监测包括包内指示卡及包外标示,包外标示、包内指示卡合格是临床使用的依据。③生物监测合格是灭菌合格的金标准。生物监测:环境(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监测每月1次,高压灭菌器监测每周1次,无菌包每月1次抽查监测以及植入物、植入器械、外来器械每批次的生物监测。生物监测环节质量控制要求采样要及时、方法要正确、送检要及时。通过有效控制各种监测的环节质量使各种监测得到完整的开展,从而保证无菌物品的安全放心使用。
对物质方面的要求
先进的清洗设备、消毒设备、灭菌设备、监测设备、水处理设备、层流设备、运输设备、信息化管理设备等都是现代化供应室的物质层面保障,缺一不可。另外,为加强职业防护,防护用品要供应充足,不要为节约成本而忽略了职业防护。对环境方面的要求环境包括工作生活环境及工作氛围。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合理布局,节省资源,提高效率,保证工作质量;与临床科室相邻,环境清洁、无污染源、通风好,便于物品的回收与发放及相对独立区域;内区域分污染区、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及一般限制工作区。两个相关连工作区域相邻,有实物屏障。工作流程合理,符合监测要求,面积适当,工作环境对人体无害。现代化供应中心的物流、人流和气流要求:物流方向由污到洁,强制性单向流动,洁污分流无交叉;人流方向由洁到污,逆行需通过过渡间更衣;气流由洁到污,压力控制。环节质量控制物流、人流方向,气流按规定开启层流设备以保证换气次数,从而保证各区域的环境质量。为工作人员提供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提高整体素质,从而保证工作质量。
(1)关于为何选择就读生物技术专业的问题,大二学生中20.0%为自主选择(高考第一志愿),75.0%为从本校医学专业或药学专业调剂而来(个别学生所报的六个平行专业志愿中含有生物技术专业,但排在医学和药学专业后面)。大三学生中16.7%为自主选择,61.7%为专业调剂生。大四学生中10.0%为自主选择,77.5%为专业调剂生。(2)关于是否喜欢自己的专业,三个年级中选择“喜欢”和“不喜欢”的比例几乎都为1:1左右,个别同学选择了“不清楚”这一选项。(3)对于“如果有转专业的机会,你是否想转其它专业”这一问题(目前本校无在校生可调换专业的制度),三个年级中选择“想”的比例基本都在50%左右,这一结果与(2)中50%左右同学选择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想吻合。(4)对于“如果你可以转专业,你会选择哪个专业”,约95%的同学选择了医学专业,个别同学选择了药学专业。(5)45.0%的大二学生认为本专业和本校医学专业学生在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没有差别,20.0%认为本专业学生比医学生综合能力差;大三学生35.0%认为二者没有差别,26.7%认为比医学生综合能力差;大四学生22.5%认为二者没有差别,37.5%认为比医学生综合能力差。(6)认为专业发展前景与就业前景较好的学生分别为:大二40.0%,大三35.7%,大四22.5%。(7)想跨专业考研或换专业就业的同学分别为大二10.0%、大三13.3%、大四35%。(8)认为自己经过了在校1-3年的学习后对专业的认可度有了提高的学生分别为大二95.0%、大三75.0%、大四65.0%。(9)对专业的培养方向定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设置持“非常赞同”和“赞同”态度的学生分别为大二35.5%、大三25.0%、大四17.5%,持“基本赞同”态度的同学分别为大二45.0%、大三58.3%、大四72.5%。(10)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敬业精神、教学质量和效果持“非常满意”和“满意”态度的学生分别为大二70.0%、大三58.3%、大四47.5%,持“基本满意”态度的同学分别为大二25.0%、大三36.7%、大四52.0%。
2讨论
专业认同感是指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目标和社会价值的接受和认可,专业认同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行为[2]。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低,对专业的兴趣就弱,学习主动性差,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因此,有必要探索大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与对策。张东军等[3]调研发现在医学院校中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水平显著低于医学专业学生。本调研结果与张东军等类似,发现在以医学占主导地位的医学院校中,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比较低,近50%的同学不喜爱自己的专业,有不少同学希望有机会能换专业学习和就业。在希望调换专业的学生中,绝大部分同学希望转到医学专业学习。这一结果可能与很多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本身是由于高考分数线没有达到本校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而从医学专业调剂而来有关,也可能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医学是医学院校的优势学科有关。仅有30%左右的学生认为生物技术专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较多的就业机会。尽管如此,绝大部分同学仍然希望在专业相关方向就业或考研深造,这可能与学生对专业的情感有关,也可能与学生在专业相关方向就业时竞争力比较大有关。一个令人欣喜的事实是,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自己经过了1-3年的专业学习后对生物技术专业的认同感提高了,对专业的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持赞同和满意态度。这些调研结果反映了同学们对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认可。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四、大三、大二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依次升高,分析原因,可能和大三和大二本科生中有较多学生是自主选择了生物技术专业有关。相反,大四学生中仅有10%是自主选择了该专业,绝大多数都是从医学专业调剂而来。造成这一结果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可能也与本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有关。潍坊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于2005年设立并开始招生,学校一直非常注重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从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确立、教学内容设定、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培养等各个方面都非常重视。经过8年的发展和建设,本校生物技术专业于2013年已发展成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专业知名度有了较大提高,所以在校低年级学生较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高也不足为奇。
3结语
关键词:素描教学设计素描创造力
当今素描在高等艺术院校的重要地位早已被大家所认同,但如何使素描教学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一直是大家探讨的话题,围绕着素描教学如何有机地同提高学生潜在的艺术素质和创造能力结合起来已成为焦点。早在包豪斯学院时期,艺术教育就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并聘请伊顿、康定斯基、克利、蒙特里安等当时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组织双轨制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艺术修养和科学实用设计思想的综合人才。克利认为:“不应该模拟自然,而是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和法则,法则造成自然,而不是单纯地再现自然的外表而已。”这种观念曾经被人们所淡忘,但在经历了近百年的历练后,人们再次发现了它的内在价值。这也提醒人们,素描作为艺术教学的基础课程所担负的重任,如何培养复合型的设计创作人才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当前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内容已超越了写实与具象表现的范畴,要求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放在首位。这一点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艺术家中得到启示,他们把艺术语言的创造观念发挥到了极致,塞尚采用几何化的手法概括和改变对象的形体,分割画面,打破了传统忠实描绘对象的手法,这种主观的艺术处理给人一种崭新的视觉冲击,而毕加索则进行了更为大胆的尝试,不仅对物象的外部形态加以变形,更在神态上进一步夸张,采用种种反常规的手法,从而达到艺术上的惟妙惟肖的效果,这也反映出这位大师摆脱了客观物象的束缚,在观念和手法上达到随心所欲的完美境界。马蒂斯则注重画面的构成形式,强调画面的色块对比及画面的装饰意味和情趣。塞尚曾经说过:“艺术不是自然的简单再现,而是在自然中找出严密的秩序,然后重新构成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自然。”说明完美的艺术作品的产生源于创造。而另一位艺术大师罗丹也曾说过:“仅满足于形式以达到乱真,纠缠于无足细节表现的画家,将永远不能成为大师。”从以上两位大师的话语中不难理解艺术创造的重要性,其最终目的是发掘表现事物的本质,这种观念给后来的设计师们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于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设计素描教学内容应遵循渐进的原则,重视学生的创造才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他们造型能力的培养,避免走极端的做法,使设计素描的绘画性和创造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素描表现与创造才能。首先从线条的角度练习几何形体结构素描、超写实素描,认识和掌握线语言表达的不同状态,如:情感、材质等。掌握用线条虚实表现复杂组合形体的空间穿插结构关系,锻炼学生学习空间思维想象的能力,着重理解、区分,表现石膏几何形体与不同材质形状的物体的质感、形状组合特点,了解规则形体与不规则形体之间的搭配组合关系,及实际生活中不同形状、质感、量感的物体,如何用线条、明暗、肌理等素描语言去描绘他们的本质特征,此阶段还包括物体自由组合默写素描,可借鉴实物,但要求学生主动地从构图、形体、材质、色调等诸多方面去创造一种新的画面构成语言;另外,为了加强学生学习静物素描的积极主动意识,可结合设计创新思想去进行艺术加工与处理,如变形、平涂、对比、夸张等美学法则,同时提供范画以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理解能力,提醒学生注意画面色调的整体布局及构成关系,提高学生对画面的宏观调控水平。其次是人物头像与人物全身着衣素描写生与创意,目的是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同时注重人物解剖结构的分析与处理,因学时所限,故以速写形式为主要表现方法去认识人物结构与衣纹变化的关系,以及认识人物在不同姿态下的比例关系和构图关系,增强学生的速记和默写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人体写生做好铺垫。人物创意练习主要从形态、比例、重心、结构、构图、色调等方面去进行创造,采用平涂、肌理、变形等方法,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人物组合,充分体现对象的特征和神韵。再次为风景速写与创意,描绘对象的内容可以是校园、公园、街景和乡村景色等多种题材,速写是锻炼学生对事物的敏锐感受及对画面的主次、取舍、空间等构图关系理解的最好途径,以及怎样处理好复杂事物和如何形成画面对比关系的能力,艺术源于生活,是在生活中发现、整理、创造美的形式,也是艺术专业一贯倡导的学习方式,风景速写中注意造型关系、透视关系的同时,应提高学生对线条的理解,每个描绘的对象要有详有略,不要让学生认为画的越精细越繁琐越好,要讲究线条的虚实与粗细、画面黑白灰的对比关系的表现。风景创意要根据已完成的作品去体会和感受并加以创造,创造是对生活原形特征的高度夸张与概括,不要在创造中失去物象的原始特征。最后为人体设计素描写生与创意,它有别于绘画性素描,强调以速写形式为主去描绘在不同角度、姿态下的人体变化规律,这样学生既提高了写实能力又掌握了人体的结构比例关系,人体素描写生是设计素描学习的最高阶段,人体速写还锻炼了学生快速捕捉对象特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人体创意表现,充分发掘人体在设计中的魅力,实现设计以人为本,并最终为人类服务创造条件。
(一)引导学生关注认知家乡的民间艺术,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培养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先生就提倡美育教育,认为美育问题不仅限于学校、学生范围之内,而是从学校的美育出发,扩展到全社会的美育问题;从学生阶段出发,扩展到整个人生。这种美育实施的方法,与20世纪初的以“歌谣运动”作为标志的中国民俗研究与民间艺术的复兴是有联系的。乡土民间艺术最具地方性。四川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乡一品,一地一特色,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地域之一,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文化艺术宝库。但是,当今的高职院校学生不少脱离了自己的乡土乡音,对本土民间艺术知之甚少,甚至对“民间艺术”这一概念都十分陌生。引导他们关注和认知家乡的民间艺术、中国的民间艺术,离不开教师。以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为例。2013年,该院在省内高职院校中率先开设了《民间艺术》院级公共选修课程。在第一堂课中,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介绍、提问与互动,唤起学生的记忆:竹编、剪纸、糖画、皮影、年画、面人(面塑)......一个个民艺代表门类,激发起他们对家乡民间艺术的文化认同感和亲近感。在民艺教学的初期阶段,教师设计以“家乡的民间艺术”为主题,安排学生利用国庆假期进行家乡民艺采风,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利用现代信息网络自己查询搜集,制作出丰富多彩的介绍家乡乡土民间艺术的视频、幻灯片等。在讲解民间艺术理论的同时,引导学生展示家乡特色民间艺术的种类、工艺特点、产品特色、文化价值和市场现状、传承人故事、影响力等,并辅之以教师点评和学生讨论,不仅在教学互动中实现乡土民间艺术资源共享,而且在通识教育、素质培养方面,唤起高职学生对于祖国、家乡的民间艺术的热爱,有助于培养他们对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等,并对年青一代建立本民族文化自信也将大有裨益。
(二)将民艺地域元素与学生所学专业有机融合,提升其就业与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民间艺术教育研究从文化产业的视野看,将着重探讨培养高职学生对于民间艺术的现代文化产业的转化与应用能力,诸如传统与现代的工艺制作、采用民间艺术元素进行现代创意设计等,以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因此,除了充分利用学生家乡的乡土民间艺术资源外,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进行教学实践,是民间艺术教育的又一种有益方式。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开设的《民间艺术》课程,选课学生涉及多个系别、多种专业。在民间艺术教学中,教师特别注重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启发学生将传统与现代的工艺制作融合、采用民间艺术元素进行现代创意设计。比如应用技术系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民间艺术的年画、皮影、剪纸、中国结等元素运用到网页设计中,设计出独具风格的网页作品;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位学生,抓住了民艺内涵中的两大精髓——审美与实用,将民艺“剪纸”融合到高跟鞋的立体造型设计中,剪纸和高跟鞋的结合,以剪纸的镂空为主要表现形式,将鞋的透气性这一实用功能充分展示,空间感体现得颇为贴切,高贵、现代,同时又赋予了浓郁的民族特色;环境艺术专业、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利用极具本土特色的元素,制作了年画、熊猫剪纸等民艺作品;而烹饪与营养专业的学生,则启发他们利用民艺元素设计餐厅的布置。民间艺术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极富趣味和挑战,极大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民间艺术内涵的理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民间艺术与生活日用融合在一起的审美与实用的精神体现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民间艺术可能会获得研究与应用的新生,同时可以初步培养学生对于民间艺术在现代文化产业方面的创新与应用能力,这将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三)教师先行,引领学生开展区域民艺田
野调查①历史学家、民俗学家顾颉刚先生在《民俗》发刊辞上呼吁:“我们要探险各种民众的生活,民众的欲求,来认识整个社会!我们自己就是民众,应该个个体验自己的生活!”②实地体验各种存在于乡野的民间艺术,是民艺教学教研的重要路径,尤其需要调研区域民间艺术资源。而高职院校所在地方区域的民间艺术资源,作为民艺的教学资源,既具有田野调查的交通的便利性,也有建立校外民间艺术教学实训基地的可行性、优势性与长期性。所谓的区域民间艺术资源,我们认为存在于两种场所,一是存在于地方的民间艺术,二是存在于文化机构。以四川为例,它的民间艺术资源丰富,这源自它是一个人口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大省。各民族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资源。四川深藏着不少民间艺术技艺和人才,一些民族民间工艺品在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有相当地位。可以说,四川的每个市县乡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艺术。四川区域民间艺术资源存在于地方的民间艺术,如泸州分水的油纸伞、甘孜州的巴塘弦子、绵竹的木版年画、成都的糖画等;存在于文化机构,如成都金沙博物馆里的中国最古老的黄金剪纸“太阳神鸟”、四川大学博物馆的皮影等。这两种场所的民间艺术,在作为教学资源共享上,可以互为文本,相互补充。获取地方区域性民间艺术资源,“教师先行”十分必要。所谓教师先行,就是通过先期田野调查,为学生“探路”,事先掌握有关民艺的亮点特色、文化价值,搜集第一手鲜活资料,联系接洽学生田野调查的有关事务,从而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进行田野调查,设计田野调查的计划、线路和程序。例如四川商务职业学院《高职院校民间艺术教育研究》课题组在开展民艺教育研究和教法探索的同时,先于学生积极进行区域民艺田野调查,先后走进实地,调查访问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郫县安靖蜀绣村,参加绵竹年画文化节活动,采访了绵竹年画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州分水油纸伞厂等重要民间艺术圣地,访问非遗传承人,考察地域民艺演变历史,了解原料特点和工艺特色,探寻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调查生产规模和市场现状,询问保护传承措施等。先于学生的田野调查,可以让教师胸有成竹地拟定教学重点和主要教学环节;落实到民间艺术教学中,则充分利用成都的区域民艺资源,采用教师给出田野调查或参观考察的题目,以班级统一安排校车出行(或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前往)的组织方式,学生分别参观、考察、调研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郫县安靖蜀绣村、温江陈家桅杆、成都文殊坊藏羌织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都锦里、宽窄巷子等地。需要指出的是,对初次从事田野调查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当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地指导学生学习田野调查方法。除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社交礼仪和禁忌,入乡随俗,尊重当地人,锻炼社交能力之外,我们重点培养学生的田野调查计划写作能力、现场观察能力、收集资料与实物标本的能力、详细记录有关工艺流程的能力、人物访谈技巧等。田野调查结束后,指导学生完成以田野调查报告为主的各项访谈与写作的作业,并且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讨论,延伸提交有关民间艺术的抢救保护、整理发掘、利用开发的方案、创意等成果。在民艺田野调查课程进行过程中,还应指导学生撰写调查计划书、设计调查问卷表等一系列文案,通过实地访谈、录音、拍摄、资料整理,再到调查报告的完成,全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读”、“问”、“听”、“写”、“图片拍摄”、“资料查询”等各项综合能力,使民艺田野调查成为学生最有收获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
二、民艺课程教学设想
在持续的民间艺术教学中,通过对于高职院校民间艺术课程特色的提炼,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探索一种适合于高职学生实际情况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民艺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一)专职教学与兼职教学相结合
在课程设置上,安排聘请民间艺人走上大学讲台,走到师生之间,用其本色语言讲述自己的创作甘苦,弥补学院与书本教学之不足。在这方面,天津职业学院的做法值得借鉴。该院在艺术专业上,设置了年画方向,专门骋请天津杨柳青年画传人,走上讲台为大学生传授年画工艺。而艺术专业的师生走出校园,走向民间,走向原生态的民间艺术,通过田野调查,既为区域地方文化建设做一些具体工作,同时增进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知,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二)建立民间艺术教学基地
民间艺术是一项传授性极强的艺术活动,一项民间艺术往往是家传或以师徒相传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与民间艺人合作建立传习所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民间艺术的做法,是建立校外民间艺术教学基地的好方式。在民间艺术的考察调研中,我们发现民间艺人在地方政府扶持下,已经走在了前面。比如,郫县安靖镇的蜀绣传习所、泸州分水油纸伞传习所,都是政府出资,民间艺人出技艺办起来的民间艺术学习基地。因为这些民间艺术的传习所一般都是免费的、对外开放的,高职学院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地方的民间艺术资源,建立民间艺术教学基地。这样既可以作为教学的实训基地,也可以作为学生寒暑假自愿学习的基地。
三、结语
1课前培训不合理
实验室的主要参与人员就是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因此,他们对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也具有一定规定责任和义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对实验室设备的责任和义务,现阶段,最主要的就是进行课前培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醒的作用,在第一次进入实验室之前进行相应的课前培训是十分重要的,需要专业老师进行分析和讲解,主要分析使用规则、上下课时间以及管理规范等,但是学生对于这种制度不是很上心,仅仅当做一种形式。
2实验室相关管理人员没有积极性
在进行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没有很高的积极性,工作能力也不高,大部分实验室都会出现这种问题,实验室管理人员既不是任课教师,也不是行政人员,在学校管理的边缘,实验室管理人员不仅自身积极性不高,当做一种闲职来看,还会有大部分老师和学生也不重视实验室管理人员,长此以往,使得很多实验室管理人员开始离职,从而造成人员混乱和流失。
二实验室设备陈旧
由于目前大部门实验室设施比较老旧,在使用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故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进度和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学校资金不足,更新速度比较缓慢;二是,实验室管理人员水平不高,使得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及时的修复设备,导致不能正确的使用相关设备,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年限以及使用速度;三是,大部分院校不是十分重视实验室管理。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不是十分完善,导致实验室管理不规范,现阶段,大部分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本上都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拥有不少的专业人才,但是在管理实验室的时候,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管理内容不够完善以及管理规定比较松散宽泛,没有明确处罚损坏设备人员的制度和处罚,从而会出现纵容损坏问题,此外,很多管理人员对于这项工作存在偏见,认为工作不重要,因此,不能积极的进行工作。
四创新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室管理的对策
1合理进行课前培训
在课前切实做好培训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使用实验室设备时候的素质,增加学生对于实验设备的重视,主要管理表现在学生使用设备时候的认真态度以及责任意识,可以通过进行一定的课前培训来培养学生的这种态度和意识,合理的进行课前培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的僵化模式,可以使用正确的视频等方式来介绍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和制度以及使用方法,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促进学生加强使用器材的责任与意识,还应该充分了解仪器使用记录,主要有使用人员、使用地点、使用时间等,来对学生使用设备的情况进行了解,从而不断规范学生的使用方式和行为,不断提高学生的责任和意识,最大限度的降低学生使用设备过程中出现的磨损。
2建设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实现科学化实验室管理,提高建设实验室制度的力度,为创新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室管理提供保障和依据,大致可以把实验室管理制度分为实验室设备情况、实验室学生使用设备规范、实验室人员管理规范以及实验室日程管理制度四大部分。应该不断从细节着手,充分考虑管理人员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到一定的防范作用,还应该创新管理的张贴方式以及公布手段,也应该注意使用语言,最好使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和话语,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3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建立相应的专业管理团队
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教学的质量,实际上实验室教师与管理人员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管理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队伍就变得尤为重要。想要发展这种规划就需要首先解决实验室归属的问题,在管理之前,需要学校进行严格明确实验室的所属情况,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人员的地位,不断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第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可以定期的把实验室相关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技术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培训,积极鼓励相关人员进行职称评定和进修,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第三,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监督与考核制度,进行不定期考核,并且把考核结果与管理人员的加薪和升值进行密切联系,激发工作人员积极工作的态度,从而提高管理的质量。
五建立相应的专业
实验室建立一定的专业实验室,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现阶段,很多问题并不是技术和制度问题,而是内部设备老化问题,导致设备功能不齐全,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不能满足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要求,因此,就需要老师和学生不断掌握和了解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以及一定的市场需求,从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及时更新实验室设备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学校可以与相关艺术设计企业进行联合,形成实验室,学校成为企业培训的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设备,从而不断把优秀毕业生引入到企业,达到企业与学校共赢的目的。
六结语
(1)挑选培养专兼职班主任
在新生入学之前,根据需要在青年教师中选择责任心强的担任新生专职班主任,在高年级的学生骨干中选择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兼职班主任,但是需要对这些兼职班主任进行培训,其中包括管理的相关知识,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以及学生档案信息的了解和查询等等。在学生们进入校园的第一天,辅导员、专职班主任、兼职班主任要到学生的宿舍进行走访,和学生们加强交流,给学生们留下好的印象。对学生们提出的生活和学习上的要求牢记在心。在学生们参加军训的时候,尽量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班主任虽然在年龄上要长于其他的学生,但是要和新生做朋友。
(2)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
学生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对新生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将党员的模范作用进行充分发挥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重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其思想觉悟程度相对较高,加强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鼓励和支持,能够有效带动广大学生主动学习。辅导员应该作为党员干部的领导者,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并通过设计一些活动来提升党员干部的模范和带头作用,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3)选择称职的班级干部
在艺术院校学风建设工作中,班级的班风是影响学生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选择出色的班级干部更能够让学生们信服,选择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增强民主性。可以选择的方式就是自检,投票等等。但是作为班级的负责人,需要承担总体的责任,要对学生的工作状况进行掌握和记录,负责每天的学生登记。学生干部之间还需要密切地配合,为树立良好的班风做出应有的贡献。
(4)安排学生宿舍的舍长
学生们出入比较频繁的就是宿舍,宿舍管理工作相对来说比较集中。所以,安排一名工作有方法、责任心较强的舍长对加强学生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学生无故旷课、日常作息习惯进行了严格的约束,对于学生的身体养成、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也起到了督促的作用。
2完善学风建设制度
(1)对学生的请假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如果学生有急事要要请假,需要经过辅导员的允许,并且规定请假的时间,尽量避免出现不请假或者是事后请假的现象。辅导员要认真做好每位同学的登记记录。利用班会的形式来进行批评和教育。由于艺术院校的学生性格可能会存有一定的差异性,需要针对学生个人,进行个别的讲解和开导。对于不遵守规定的学生要予以严厉地惩罚。
(2)要制定辅导员和教师的联系制度
做好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学,加强学生建设,需要辅导员积极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况,除了和班级学生沟通之外,还要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对于学生们的听课状况、配合教师程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对于一些表现较好的学生要进行适当鼓励,对于一些态度不够认真的学生要适当关注,并做好思想教育,对于行为比较恶劣的学生,出于对其负责的原则,需要将学生的行为举动告知家长,并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促进学生思想转变。这是提升艺术院校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
(3)建立和坚持学生干部每月例会制度、学生干部每周工作汇报制度
坚持依靠与培养好学生干部队伍,使之成为学生工作的主力军和关键力量。学生干部作用发挥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教师的指导是否及时、到位。每位学生有自身不同的成长背景和成长环境,从而也就能形成迥异的个性特点和素养,对于家庭经济困难且自信心稍显不足的学生,辅导员需要热情关怀,用感情、关爱去融化他(她)们;对于个性张扬、自信心较强的学生,辅导员除了平等、友爱地对待他(她)们之外,还需要在必要的时候显出自身独特或出众的一面。
(4)建立和坚持年级学风情况
本科经济学是一种对价值的消费、流通、生产与分配的规律进行研究的理论。在高等艺术院校中,开设本科经济学课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经济学的方法与理论对艺术规律与艺术现象进行研究,有机的把经济学与艺术学结合在一起,并利用人的大脑来科学的对事物进行研究与推断,从而提取出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由于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具备比较丰富的想象力与艺术细胞,所以其艺术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而其他一些院校中,开设经济学的目的则是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与综合型人才,从而为企事业单位输送更多的高层次与高素质的经济学人才。
二、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更新较慢
通过调查可知,现阶段国内市场上不仅有众多的西方经济学翻译版本,还有大量的国内高等艺术院校自行编写的经济学教材。首先,由于经济学教材在市场中的需求逐渐增加,促使经济学的水平和种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次,面对水平各异与种类繁多的教材市场,在对经济学进行选择时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此外,国外相关的主流经济学教材也被引入到国内知名大学,满足国际经济学教学的发展趋势。但是,国外引进的相关教材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教材版本落后,书中所提出的案例分析很难有效地对现阶段经济的实际变化进行反映。同时,国内高等艺术院校所出版与编著的教材,往往是国外教材的删节、复制或者粘贴,并且缺失实践案例,很难有效地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体现,特别是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现象的体现。
(二)教学脱离实践
经济学专业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严重脱离现实,难以理解教学内容的现象。同时,还存在着没有有效地对实践教学进行控制的现象,以及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不统一等现象。因此,相关人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经济学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充分地对经济学知识进行了解与掌握。
(三)教学水平存在差异
严格地讲,西方经济学作为我国高等艺术院校本科经济管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时间很短,对于其重要性也缺乏统一的认识,因此,我国早期所编著与创作的经济学教材中,很多的教材都用一定的篇幅对西方经济学进行批判。截止到目前,对于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依旧存在着诸多的争议。
三、经济学教学的相关改进对策
(一)理论结合实践
通过对既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现理论结合实践,从而使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缩短。首先,在实践结合理论的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不会出现急功近利的情况,有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务实的学风进行培养。其次,高等艺术院校应该足够重视教材更新速度,从而使新教材成为实践联系理论的重要纽带。
(二)应用先进的通讯技术
最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日趋发展,互联网、录音、影像与视频等现代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逐渐地变成高等艺术院校中重要的教学手段。现代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经济学的教学模式,而在视觉与听觉的改变以及信息量扩大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使经济学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但是在进行经济学教学的过程中,依旧有很多教师把教学模式停留在黑板结合PPT上,并没有使现代通信技术所具备的重要的促进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相关人员应该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并充分地对现代通讯技术进行应用。通过媒体资源与互联网技术,组织学生充分的对经济发展现实进行了解,对现阶段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众多经济案例与经济现象等进行收集,构建完善的经济案例数据库。同时,确保学生积极地加入到小组学习中,通过所学的经济学分析工具以及原理来开展课堂讨论以及经济案例解析,授课教师则在一旁进行讲解与评论,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三)实现人力资源共享
就传统文化而言,高等学校作为对社会所需人才进行培养的基地,其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备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学理论中所体现的教育具备正的外部性,高等艺术院校教师一直以来都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认可,并且蒙上了某种神秘与高尚的色彩。众所周知,很多企业家以及政府官员等往往都以某某高等艺术院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以及名誉博士等身份自居。由此可知,高等艺术院校中的名誉职称具备非常广泛的市场价值,也就是说高等艺术院校具备可进行交换的众多经济资源。同时,企业家与政府官员等社会人士由于亲自参加企业经营与公共政策制定等社会活动,因此拥有着较为广泛的市场信息与社会资源,而该类经济案例以及经济信息则归属于私有信息,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以及教师根本无法获得。所以,高等艺术院校以及社会选择资源交换的手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对经济案例以及经济活动信息进行获取的途径。
四、结语
活动联合地方文化:多方资源互动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流行或者消逝都与有话语权的当权者的爱好和趋向有不可剥离的关系,而品牌的艺术活动的创建也是如此,它与大背景下的相关政策和话语权者的要求密切相关。
云南艺术学院自2004年开始,连续九年来设计类专业坚持每年与一个地方政府合作,结合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和毕业综合实践开展创意设计,打造了“创意腾冲”“创意石林”“创意瑞丽”“创意个旧”等一系列的文化创意活动。旨在搭建一个设计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信息交流、项目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最鲜活的艺术创意结晶的产品化、商品化和市场化提供直接的窗口和广阔的空间。同时举办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展示自我、便捷沟通的平台,促进用人单位甄选适合人才及毕业生的高效就业。
各地丰富的地方性的传统文化为学校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了素材,而学生们富有活动和年轻气息的设计作品又赋予了传统文化以时尚元素,并将其转化为文化商品,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和发展,并为文化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奠下基础,由此成为该校品牌性的艺术活动,在云南省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这一系列的艺术活动由政府牵线、由地方提供文化资源、由高等院校提供创意资源,多方面联合打造的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此类艺术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校园内的范围,而是走出了校园并且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影响,特色性和影响力独树一帜。
校园活动与社区:因地制宜建设品牌
将高校课外艺术活动与社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对高校的艺术教育和对社区文化建设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可以说是双赢的好事.因为将两者结合既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需求也是高校的需求。有效地整合了高校和社区两方面的资源。高校作为城市社区的特殊单位.既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团体.又有富有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上有着天然和特殊的优势。将高校课外艺术活动与社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既能解决社区文化建设人才匮乏.质量不高的问题,又能为大学生提供了解社会、锻炼自我、提高素质的舞台和机会。在实践中。高校课外艺术活动与社区文化建设结合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1)高校组建学生艺术社团。几乎每所高校都有很多艺术社团,如大学生艺术团、美术协会、舞蹈协会、书法协会、戏剧协会、吉他协会、集邮协会、棋类协会。学生艺术社团走向社会,走进社区.宣传精神文明成果,可以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持。
2)举办文艺汇演、文艺比赛。各高校可以利用节假日或者社区周年庆联合社区举办一些文艺汇演、文艺比赛,把校园里的演出、比赛拿到社区,这样即有机会可以多次展演.还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高品质的节目。
武术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影响
武术文化中的武德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武德作为传统的道德规范,既有中国古代先进的伦理道德,又融入了当今先进的意识形态,充分体现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性。武德精神中诸如尊师爱友,互助互学,以武会友,讲究信用,见义勇为,不逞强欺弱等品质是中华武术传统道德的体现,把武德作为共同遵循的一种言行、处事之规范信条,把习武者培养成谦恭虚心、修身正心,规范举止的人。因此,在高校中利用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不断地灌输其武德思想,建立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伦理道德氛围,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熏陶,从而培养其良好的伦理道德,这样势必也会影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使他们形成公正、诚实、仁爱、友爱的良好道德风尚。武术文化中的健身养生思想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当今社会要求大学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协调并进的一类人,而身体又是他们学习工作的本钱。有很多大学生因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身体承受不了紧张的学习生活而夭折,而武术要求身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从而可以起到健身的功能。并且,武术除了具有健身功能以外还具备明德的作用,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性和意志品德。坚持武术练习,会让学生慢慢形成一种习惯,使他们能够以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面对压力。武术文化中的创新精神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创新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特点,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难以生存,没有创新就不能发展,而创新也是武术文化发展的灵魂。武术文化中的创新是通过武术动作的想象,将会使大学生思维力长期处于一种集中状态,从而开发了他们的智力水平,这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也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另外,在武术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势必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长期的注意力才能把动作学好,这有助于大学生思维方式向理性、逻辑方面发展,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深度加大,从而提高创新意识。当代校园文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其实质就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将武术文化中的创新精神融入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去,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人生目标的确立和知识的学习。武术文化中的哲学理论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是武术文化的主要支柱。例如:道家的“道生万物”观;儒家的“爱人”与“知天”;易经中的“阴阳辩证”、“天人合一”等古代经典哲学理论,这些理论的融入使习武者具有虚心谦恭、修身正心,规范举止的态度及操行。因此,将武术文化中的哲学理论融入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师生、学生之间的人际和谐。另外,武术教学过程中同学之间的交流亲密程度和交流频率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够相比的。在学练的过程中,可以使同学们聚在一起共同分享学习武术的快乐,使同学之间有一个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这无疑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发展提供了内在保证[2]。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武术文化的发展策略
建立健全武术文化教学体系有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武术教育教学体系,优化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把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融入到武术教学体系中,建立健全新的武术文化教育模式。高校应该深刻挖掘优秀的武术传统文化,利用武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休闲娱乐、修性养性、创新的功能,把武术教育上升到宣传民族文化、继承民族遗产的高度上去,从而促进“文化武术”的本土化教育,进而推动武术文化的国际化发展。对武术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编适合学校的新教材传统武术源远流长,门派众多,内容丰富多彩。如果对武术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编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势必对宣传和弘扬武术文化起到很好的效果。将高校武术文化资源作为评优指标武术文化在高校校园内要想得到很好的发展,务必将武术资源作为学校评优的一项评价指标。现在高校中普遍面临着武术师资力量不足,武术书籍、器械、场馆缺乏,校园武术网络一片空白等因素,这严重制约了武术文化在高校校园的发展。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大投入,加强武术硬件与软件的建设,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扬中华尚武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武术文化氛围。领导重视,加强宣传武术经费是开展武术活动的基本保障。学校的领导要重视本学校武术教育,增加对武术场地、器材建设资金的投入,努力改善武术场地、器材的设施,在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发扬传统武术文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武术教育工作者抓好师资的培训工作,是武术能否在学校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的传统武术的师资培训已远远滞后于武术发展的需求。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师资培训工作,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武术文化培训班,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形式的教学、教练、裁判和科研培训班,并建立考核制度,使其成为武术教师上岗的基本条件。加强武术社团建设,充分发挥高校武协的重要作用高校应聘请一些校内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高、技术过硬、武德高尚的老师担任学生武术社团、协会指导老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传统武术协会组织,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由学生自主确定,高校要为其提供场地、器材、资料等信息。它能起到宣传传统武术文化,研究和练习传统武术功法,实践科学训练方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武的积极性。大力开展校园武术文化活动,搞好校园武术文化氛围大力开展校园武术文化活动,搞好校园文化氛围。武术文化节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举办武术文化节,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校园武术文化节是传播价值观念的最佳载体,是激发学生武术兴趣的有效手段。武术文化节,系武术的感性与文化的理性相结舍,融武术知识、武术表演、武术比赛、武术征文、等多种武术相关活动为一体,并以武术活动为载体,为师生提供一方舞台,以公平竞争、团结协作、拼搏进取为宗旨,并以“健康、快乐、文明”为目标,最终实现育人的大目标。
(1)学校性质与办学特色
学校性质是进行校园雕塑设计的第一手资料,是进行研究与设计最先应该考量依据。我国高等院校,按照学校性质可分为综合类院校和专业类院校两类,其中专业类学校又可分为医科学院,师范院校,艺术院校,军事院校,农林院校等。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内,位于图书馆北侧,屹立着《机械学》、《电力学》等校园雕塑作品,突出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学校性质与校园办学特色。当校园性质相同时,我们应寻找其办学特色与品牌,探索其校园雕塑设计,形成本校特有的校园文化特色。这种特色有时是以校训,人文精神地域特色等表现出来。比如,植根于大西北的陕西文化,西安交通大学一陕西前文化为素材设计的浮雕《秦统一》;第四军医大学突出其校园历史风云设计的校园雕塑《华山抢险战斗集体》,等等。
(2)区域格局分布特点
鲁斯•本尼迪克在书中曾讲到:“体生活历史首先是适应由他的社区代代相传下来的生活模式和标准.从他们出生之同时起,他生于其中的风俗就在塑造着他的经历和行为.到他能说话时,他就成了自己文化的小小的创造物.而当他长大成人并参与这种文化的活动时,其文化习惯就是他的习惯,其文化的信仰就是他的信仰,其文化的不可能性就是他的不可能性。”鲁斯•本尼迪克的话告诉我们:地域文化是与生俱来伴随一个人的成长。一座城市,一所学校也是如此,地域文化也深深影响着它们的兴与衰。区域格局也就是地理位置安排,地域分布特色。通过考究,我们知道有的校园设立在名胜景区内,有些建设在古迹遗址上,有的建立在“红”土地上。陕西高校的延安大学就坐落在革命圣地延安,是主席亲自命名的一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坐落在唐兴庆宫遗址的南面,深受中华几千年地域文化氛围的熏陶。植根于陕西地域文化之下的陕西各高校,被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滋养、熏陶着,他们有着独天得厚的优势发展他们的特色校园雕塑。陕西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发地之一,西安是十三朝故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挖掘,其文化价值都是深远的。
(3)陕西地域传统文化的提炼与升华
每一地区,都有其特色文脉,将历史文化提炼与升华,将其融合于校园雕塑设计中。陕西是三秦文化聚集地,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三秦文化是陕西地域文化,是中国特色文脉。陕西高校坐落于这几千年文化古城中,深受历史文化熏陶。西安交通大学以传统文化为题创作了《统一华夏》、《钟》、《鼎》等雕塑作品;以陕西地域文化为母题的《遗梦俗尘》等。西北大学历史历史人物为题创作《孔子》雕塑,孔子雕塑面朝文博学院,犹如孔子与学生们交谈畅聊之感。
二、陕西高校校园雕塑实例分析
(1)西安交通大学(老校区)校园雕塑实例分析
西安交通大学是1956年内迁西安。西安交通大学是是一所理工为特色的综合类研究型大学,涵盖理学、工学、法学、教育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0个学院(部)。考量西安交通大学校园雕塑设计面对的受众与审美情趣,西安交通大学校园雕塑以具象为主,抽象为辅。简单、朴素的造型语言语意传达给受众,将雕塑融入于人们生活中,形成雕塑与人的亲密对话,继承了现代雕塑倡导的互动性。西安交通大学充分挖掘陕西地域赋予的文脉,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大发明为题设计的雕塑《司南》、《活字印刷》、《火药》、《造纸术》,人们嬉戏其间,充分让人们不经意之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地理位置优势建设的校园雕塑《白居易故居——故居》,西安交大学者经过研究,这里是白居易来到长安后的“第一故居“,他在这里养着竹子。白居易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唐代诗人,16岁时就写下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名句。以本校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初始建校》、《迁校》、《展望未来》等;以教学特色为主题的《机械学》、《电力学》等;陕西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统一华夏》、《钟》、《鼎》等等。
(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老校区)实例分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土木建筑类学科为特色,以理工学科为主题,兼有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综合类在西安美院的校园里沐浴阳光。有高有矮,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狮头,猴头,人头,还有说不上来的头,都睁着大眼,昂扬着头,形态各异,排着队站立在那里,像是一片林子,很是壮观。拴马桩来自于民间,承载着历史,是综合运用圆雕、浮雕、线刻手法,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西安美院里的一道亮丽的民俗文化风景线。拴马桩的旁边,还有一大堆石磨盘,石磨铺成的小路给人一种历史的久远感。
(3)校园雕塑习作走进西美雕塑系,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雕塑系学生随意摆放
在外面的雕塑习作有躺的有坐的,有完整的,也有残缺的。特别是校园内随处可见的雕塑作品,处处体现了一种艺术氛围。值得我们借鉴。
三、小结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化校园网校校通网上教研视频会议
**市共有8处镇、街道,695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7处,在校生73319人,教职工5385人。近几年来,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开展,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采取得力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工作的紧迫感
在新世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许多领域中正在引发各种深层变革,从而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也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建设数字化教育,促进教育的科学、均衡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1.发展数字化教育具有现实迫切性
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实现现代化,教育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建设数字化,应用数字化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中,构建数字化学校成为实现学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随着认识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发现:硬件加软件的校园信息化模式远远不能发挥校园的优势,更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所要求的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对全新教育模式的构建。要想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促进信息化设施的有效利用,实现学校的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建设数字化学校。即:配齐计算机,建成校园网仅仅是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构建数字化学校成为实现学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3.数字化学校建设是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信息设施建设、信息化配套项目、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严峻的现实是:信息化设施建设的高投入,并没有带来教育效益的高产出。数字化学校建设正是从改善信息化建设投资结构、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适用的教育资源、建立效益评估长效机制以及建设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是适合我市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问题的最佳方案。为此,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措施,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二、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扎实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工作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一是要从长远着想,制定一个长远而系统的整体规划。二是要把数字化学校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分步、分层次逐步实施,逐渐完善。三是要全体师生积极参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设施建设,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奠定基础
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我市从4个方面,加强了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一是计算机的配备。通过政府投入、社会各界赞助和厂校共建等方式,在不到两年的时问里投资4000多万元,配备计算机11000多台,基本实现了专任教师人手1机,学生近10人1机。二是“校校通工程”。从2002年开始,全市共投资近1000万元建设了市教育信息中心和46处校园网,并借助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采取“村校”联建的形式为所有农村中小学建设了现代远程教育系统,2005年我市就高质量地完成了“校校通”工程。三是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投资近1000万元,先后建起了300多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四是加强软件建设。借助电教教材收费政策,先后投资500多万元,为教育局信息中心、学校校园网配备了办公平台、信息平台、教育教学资源库及资源管理平台、数字图书馆等软件,建起了全市视频会议系统。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数字化学校建设搭建起了较好的软、硬件平台。
2.强化队伍建设,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提供保障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通力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建立领导机制。教育局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数字化学校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与协调。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市里成立技术保障和建设应用两个项目组,建立了以相关业务科室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小组责任制。技术保障组由电教站技术人员和各学校网管员组成,负责网络的安全、维护、更新及软件平台的开发、应用和培训等,为其他科室和学校的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提供服务。建设应用组由教研室、普教科、政工科、职教科和装备站等业务科室组成。教研室负责教研网站的管理及各学科网上教研工作:普教科主要负责网上学籍管理、中考招生录取及**德育网管理;职教科开展了网上教师学历进修、业务技能培训;装备站开展了信息技术学科网上教研。三是建立培训机制。为抓好全方位的培训工作,我市依托教研室成立了教学研究培训中心:依托装备站成立了信息技术培训中心;依托进修学校成立了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中心。各培训中心在每学期的开始,通过教育网本学期培训菜单,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通过面授或网络课堂进行学习,每学期完成60课时的学习内容。在搞好本市培训的同时,我们还组织大量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参加网管员培训100多人次,计算机制作培训200多人次,机器人教育培训100多人次,信息学奥赛120多人次,教材培训l100多人次。另外,每学年我市都要组织一次全市教职工教育信息化技能大比武,比武分教育行政干部、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管员4个组别,内容涉及数字化管理与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件制作、网站建设、常用软件的使用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提供了保障。
3.狠抓设施应用,增强数字化学校建设的实效性
以数字化学校建设为抓手,本着“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的原则,在抓好信息化常规应用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采取“面向一线教师,立足教学实际,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建设思路,成立了由装备站、教研室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资源建设工作小组。装备站负责主题网站建设软件、网站系统的培训、资源建设任务的分工、收集及合格资源的编目、入库和。教研室负责主题资源内容的审查和评比。骨干教师负责组织本学科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制作主题资源。运用阶段性评价和重点点评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完善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先后多次召开点评会和研讨会,解决了栏目设置不科学、资源内容不全面、网站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使主题资源网站建设工作达到了较高水平。在完成建设任务的基础上,狠抓了主题资源网站应用工作。大部分教师利用主题资源网站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中青年骨干教师利用主题资源网站进行了常态课堂教学,许多学生借助主题资源网站进行了网上自主学习,发挥了主题资源网站在教育教学中作用。
(2)扎实做好网上教研工作。我市在2005年就依托教育信息网建设了教研网站——“**教研在线”。开通了校园网的学校也建立了校本教研网站和学科教研专栏。各学科教研员都建有本学科教研专栏,通过专栏宣传学科课程标准,报道学科教研活动,展示共享教学方法、教学论文、案例、课件、优质课等教研成果。所有教研员和部分教师建立了博客网站,开设网上专题研究,实现了教研员与一线教师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使上级的教育教学方针、政策能够及时贯彻到基层,同时教研员也能得到来自一线教师的教学信息反馈,发掘教育教学中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推广或纠正,弥补了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提高了教研工作的时效性,促进了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3)开通视频会议,实施网上办公。我市在所有市直学校和乡镇驻地小学开通了视频会议系统,利用该系统召开面向全市的各种会议,有计划地组织了示范观摩课、研讨培训等活动。实行网上办公。教育局所有公文、各科室的通知和有关报送的材料都通过网络进行传送,方便了基层,节约了经费,提高了办事效能。
(4)抓好教育技术软件的管理与应用。在征订方面,分学段、分学科成立了由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育技术软件征订专家组,每次征订之前,先由专家组成员组织本校本学科教师,通过目录和公司网站了解软件性能,根据教学实际,提出实用的软件推荐意见,由教育局汇总后形成我市的推荐意见。然后由学校根据推荐意见和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自主征订。对于大型软件,采取“先试用,后征订”的办法。在管理方面,实行县、乡、校三级管理体制,各学校都建立电子音像室,做到专人管理,专橱存放,制度健全,账目清楚,账、卡、物相符。对教育技术软件的管理使用实行过程性评价,促进了软件的日常管理与使用。
(5)积极开展机器人教育活动。我市专门设立了机器人教学教研组,由机器人教育教研员和部分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负责组织、指导机器人实验室的建设和教学工作的开展。先后共投资120多万元,建成7处机器人教育实验室,6处机器人教育示范校,20多所学校共配备机器人100多台。开展了全方位培训,并按要求开设了机器人教育课程,机器人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有96个代表队分别在国家、省、市获奖。
4.实施课题带动,推动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十五”期间,我市在22处市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开展了校园网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资源建设等方面的课题实验。“十一五”以来,又确立了以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化教学平台、机器人教育、校园一卡通等内容的“十一五”课题实验项目,共立项国家、省、市级课题44个。在实验中学、第一实验小开展了“建立学生成长数字档案”的实验研究,便于家长通过网络实时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在校学习情况,方便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在第一中学、文山中学开展了“校园一卡通”实验研究,教师和学生可以用“校园卡”在学校内用餐、借书、考勤和身份识别,方便了学校管理。在外国语学校、奎聚小学开展了“家校通”实验,为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渠道,教师随时为家长各种信息和建议。90%的学科教师都确立了自己的实验课题,如:“信息技术与阅读兴趣的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多媒体与问题情景设计”等,使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搞实验的良好实验氛围。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了数字化学校建设与应用的做法,形成了较为科学、有效、可操作的数字化学校建设模式和方法。
5.建立评价体系,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增添活力
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是促进信息化设施管理与应用的关键,为此,我市在2004年制定了《**市现代教育技术考核评价办法》,从“校园网的管理与使用”“资源建设与使用”“网络化办公”“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电教软件的管理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建设”“计算机、多媒体的配备”“竞赛及成果”等几个方面都制定了详细的目标要求和评价标准。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结果计入各单位每年一度的综合督导成绩。从2006年开始,为推动创建数字化学校建设,又制定了《**市数字化学校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从环境建设(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建设(图书、教学设计和课件等)到活动过程(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和办公等)几个环节实行了多元化评价,针对不同类别的内容分别设定了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领导与管理、环境与条件、应用与研究、成果与效益,每一个三级指标均对应一个工作点,都有相应的评估要点及打分办法。如:学校主页、班级主页、教研网页、教师博客和学生个人网页等采取评选的办法;教师信息素养通过技能比赛进行测试,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抽考和计算机作品来进行评价。将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工作也纳入了全市一年一度的教育综合督导评估。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信息化设施的管理与应用,激发了学校创建数字化学校的热情,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增添了活力。
三、取得的成绩及建议
首先向大学生开设艺术类的课程,进行系统教育。选拔培养师资力量,让一些艺术专业毕业的和具体艺术特长的教师开设选修课,很多艺术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进入学校以后并非担任艺术类的专业任课教师,可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还有很多拥有相关艺术特长并且取得卓越成绩的老师都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比如音乐欣赏、美术、书法等课程。
其次,充分发挥大学生艺术社团的作用,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艺术类学生团体成为艺术教育最为重要的依托。艺术类的学生团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艺术团一般都是招收一些有艺术特长的学生,经过专业的授课和培训,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类重要演出和比赛的学生团体,对于大学生艺术团往往各个高校扶持力度比较大,有专门的老师进行管理,也会邀请不同艺术专业的老师对同学进行培训,大学生艺术团是培养具有专长加特长的学生摇篮。第二部分是艺术类学生社团,如很多高校都有的书法协会、戏剧社、街舞社等,艺术类学生社团在学生中是非常受欢迎的,学生们自主开展活动,只要你有相关的爱好都可以成为会员。但是常常缺乏专业的师资,所以社团的成员专业特长不是很突出,但是不可否认从这些社团里也走出了很多优秀的有艺术特长的学生。艺术类学生团体对于医学院校的艺术素质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开展各种艺术类的活动。比如举办各类艺术大赛、摄影书法展、各类艺术讲座、演出等,每一次比赛对于学生来说都会成长,每隔两年的大学生艺术展演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参加一项艺术活动的举措就非常深入人心。教育部每年开展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都是送给每一位学生的艺术大餐,这样的艺术教育活动效果显著。通过各种艺术教育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在医学生中也不乏各种极具艺术天赋的学生,著名歌手许嵩就是从医学院校走出来的佼佼者,可见一个学校给学生的发展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二、开展艺术教育的保障措施
在医学院校开展艺术教育有很大的难度,主要是医学生的专业学习任务很重,很难抽出大量时间来参加各种艺术类的活动和艺术学习。其次艺术教育成本较大,投入不够,有些活动的开展需要外请专业教师和专家,这样就需要经费的投入。而对于医学院校来说艺术教育常被忽视,在科研和教学中显得微不足道。另外师资缺乏,对于有艺术专长的老师发展空间较小,很多艺术类专业毕业的老师进入医学院都改行做行政人员,专业教师缺乏对学生的艺术教育很不利。改变不足,要采取措施加强艺术教育的保障。
首先,合理地安排学生课程,让学生有时间去参加艺术教育活动。如可以在新生中推出五年学习一个艺术特长的举措,无论是唱歌、跳舞还是书法、摄影,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有个抒怀的途径,辅导员要对学生参加活动采取鼓励的态度,教会学生如何调节艺术活动和学习的方法,要认识到学习一门艺术特长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非凡的作用。
其次,加大对学生艺术教育的投入。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活动的场所、经费及师资力量。对于没有专业的师资力量这一点要有足够的认识,通过外请与内聘教师加强艺术教育。虽然外请教师是加大了投入成本,但是给予学生的一定是很好的教育,鼓励本校有艺术专长的教师投入到艺术教育中,有艺术特长的人员都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帮助学生成长。再次,学校可以成立艺术教育中心。艺术中心将校内有此特长和教育经验的教师聚集于此,专门进行学生的艺术教育,要给这类教师发展空间,送他们培训学习,回校后可以着力学生艺术教育,培养出大批优秀学生。
三、小结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各大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校园文化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学院的发展,而艺术教育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艺术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主要包括教学、学习、科研、生活、校园环境、设施以及社会规范等内容的“硬件”文化;精神文化是指学校的“软件”文化,则主要是指师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组织形式、规章制度以及教风、学风和校风等。如果没有物质文化,校园文化就会失去强大的物质载体,如果没有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就会失去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可见,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相互统一、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的两个部分。人与人的和谐,主要是全体师生员工之间通过言行举止等构建的一种和谐的氛围。艺术教育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艺术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艺术教育具有和谐性的特点,这种和谐性与社会主义和谐发展是相吻合的,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一种拓展。艺术是人性中本能的纯真部分,它让人们变得更加高雅、勤劳、宽容、彬彬有礼,形成审美人生态度。唐代的艺术理论家张彦远就曾指出,艺术不仅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鉴戒愚贤、怡悦情性”的作用。艺术教育作为一门科学艺术,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同时还可以鼓励人们以更好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使生活更加美好。艺术教育的精髓就是人类文明精神,它所追求的是美和和谐。因此,通过普及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艺术鉴赏能力,以及文化艺术修养的艺术素质教育,使学生自觉形成对人文内涵以及和谐精神的追求,并在不知不觉中在艺术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从而逐步推动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工作。
1.2 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才市场对高素质大学生需求更多,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科学精神、人文气质、创造能力以及一专多能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健康健全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著名教育家先生认为:艺术教育具有“辅德性”,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艺术教育在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要端正对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态度,并通过多种形式艺术教育的开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使他们在面对社会低俗文化的影响的时候保持正确的态度。
1.3 有助于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
一方面,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一直以来,人们往往只重视左脑的开发,而忽视了右脑的开发,左脑主要控制的是语言、计算和逻辑思维等功能,右脑则主要控制的是感情、审美等功能。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只有将人的左脑和右脑同时开发,才能充分发挥个体潜能。而艺术教育恰恰能够做到这一点,当人们进行艺术活动或接受艺术教育时,右脑会兴奋起来,从而使左右脑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协调和发挥,有效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通过艺术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在审美过程中,通过音乐美的艺术形象,品味其中思想,理解其中本质,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学会辨别善恶、美丑、真伪,逐渐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2 发挥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的途径
2.1 转变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充分重视艺术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认可,艺术教育成为学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长久以来,高职院校习惯于强调专业文化知识和技能教育的模式,并没有给予艺术教育足够的重视。高职院校要正确理解并重视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内涵以及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2.2 建立科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将艺术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在教学计划中增设艺术教育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例如,大学一年级可开设艺术基础理论必修课,使学生掌握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鉴赏能力。大学二年级可开设不同的艺术选修课,使学生把握艺术发展规律,提高审美情趣。
艺术课程的开设要多样化。可开设音乐类和美术类课程,全面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内在精神的领悟能力。另外,还可以开设一些与艺术门类课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学科,如心理学、成功学、设计学等。多种艺术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本质精神。
2.3 进一步提升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
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实施艺术教育的关键因素。艺术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开拓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认真探索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律,在教学活动中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而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加强对艺术教师的教学培训和师德教育,鼓励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和学习交流,使教师随时掌握各种艺术教育的前沿信息,开拓教学思路。
2.4 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使其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功能。要确保艺术教育活动的良好效果,首先,要常态化,发挥持久效应。例如,每年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社团技能展示月等,或结合中秋节、国庆节、青年节等重大节日举办纪念庆祝等活动。其次,要多样化,增加参与率。例如,举办书法美术展、校园摄影展以及演讲、舞蹈、歌曲、辩论、体育等比赛,吸引学生广泛参与。最后,要专业化,提高水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组建专业性较强的专项代表队或专业社团,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并通过他们扩大文艺骨干队伍,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总之,高职院校要深刻认识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从而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 吴芳.略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34-35.
[2] 周桓.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途径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4(3):72-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