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形态设计论文范文

形态设计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形态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形态设计论文

第1篇

形象具有可感、可触、可视、可体会的特征。从心理学意义来讲就是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对某个事物的整体感知,它受人的意识和认知过程的影响,同一事物因人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形象特征。形象分为国家形象、个人形象、文学形象、电影形象、企业形象、肢体形象、色彩形象等等,根据地域、时间、文化、修养分为不同的类型。形象是可以塑造的,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例如奥运会中体育健儿夺金的形象至今历历在目,它在无形中塑造了国家的良好形象,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之欢呼、振奋,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唤醒和激励。视觉传达设计的VI形象设计就是一个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结合,企业形象通过可视的LOGO进行整体形象的规划,对整个企业进行形象、行为、理念、文化的规范,这就是无形资产的整合,企业通过精神理念体现外在的形象,这个形象是社会通过对企业的种种行为的接触而产生的总体印象,通过公众进行感知,接受公众的评判,因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形象特征。设计中形象是图形符号,具有解码的功能。通过色彩、外形特征、符合寓意,我们可以感知具体形象的差异,比如对于肤色的色彩形象定义,我们可以知道亚洲人为黄色,非洲人为黑色,欧洲人为白色等。我国的汉字体系就是在可感知的图形符号中创造出来的,比如“山”“水”“日”“月”,通过人们熟知的形象创造了具有符号寓意和形象寓意的文字体系,具有典型的形象特征,便于人们记忆和流传。

2形的概括与提炼

提炼与概括是艺术表现形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能够强化和加深艺术形象,常见的提炼形象有人物、动物、建筑、图形符号(交通符号、指示符号、公众服务符号等)。

2.1形的概括现实形态中,形是复杂的、变化的,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就行改造,“形”就是指物体所呈现的外部轮廓与结构特征,改造的手段表现为省略、提炼、概括、夸张等形式。从塞尚的几何静物的归纳、马蒂斯的剪纸形象,我们可以看出“形”的概括与改造过程。图案中的花卉描绘也是对现实形态的概括,繁多的花瓣枝叶就需要良好的提炼概括的能力,中国国画中经常使用的以点带面就是这种手法的写照。

2.2形的提炼提炼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少胜多,透过毕加索《公牛的变形过程》,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形的提炼,经过十个步骤的简化提炼,我们不但没有感受到形象因为笔墨的减少而变得单薄,相反却造就了经典的形象特征。现代设计中我们对传统图形的运用就是一个提炼和概括的过程,比如标志设计中对传统图形的应用,传统图形注重完整性、对称性、装饰性和呼应性,现代标志设计中中国联通的形象就是对传统盘长纹样的提炼,既保留了原有图形的对称模式,具有庄重典雅的特征,同时又强化了图形的节奏感和律动感,通过盘长的吉祥寓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来延展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天长的寓意。十个空白处理与六个圆形形成了对称与节奏感,寓意畅通、完美。

3有意识的形与无意识的形

人造形态是人类有意识的形体创造。原始人类的初期工具的使用和创造、纹样的创造、早期儿童的随意涂鸦属于无意识的形的创造。有意识的形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提炼、概括、整合才能形成,无意识的形是在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处于蒙昧状态或者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自然界中的蜂巢、燕窝,通过自然力量创造的山体、河流、沟壑都是无意识形态,但是它们都是我们创造主观世界的重要素材和源泉。

3.1有意识的形什么是有意识的形?笔者的理解就是人类为了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所创造的具有一定规范和法则的形体。比如建筑(拉菲尔铁塔、古罗马角斗场)、绘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洛神赋图)、工业产品(汽车、飞机)、民间艺术品(挂虎、五毒背心)、各种器物(玉壶春瓶、蟠龙瓶、斗彩碗)等都属于这一范畴,这些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承载着历史与文化。有意识的形是为了特定的需求而创作的,在平面构成中我们所创作的具有重复、近似、渐变的形体都是有意识的形,它们是为了特定的艺术需求而创造的构成形式,因此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使用价值,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无意识的形什么是无意识的形?确切地说就是在没有确定的方向和适用范围,没有明确的形象特征的情况下,偶发产生的形体。比如滴水留下的痕迹,手撕报纸的形体,车辙重叠的痕迹,冰雪融化的印记,落叶的重叠等都是无意识的形体,但是如果我们加以有意识的利用,就会成为创作的必要素材。无意识可以产生意外、惊喜,同时也带给人们以想象和自由。

3.3有意与无意创造的多彩世界人类的创作是处于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行为当中的,国画的水墨与西方水彩画都充分利用了水与颜料的调和和分离特性,在有意与无意间创造了新的形体。油画通过材料的组合与画笔有意与无意的拖、擦、点、绘形成了色彩的纷呈表现。人类的建筑是有意识的创造,但是废墟的形成又是在自然界的作用下无意识的一种表现,同样表现了人类社会的精彩与智慧。儿童绘画的自我陶醉与创造就是这两种意识形态的结合,儿童的世界是成人无法理解和感知的,但是从画面的形体中我们可以获得愉悦。我们行走在大自然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创造;平静的湖面被我们激起的涟漪也是无意识的审美状态;雪地的脚印还是一种无心的过失与美丽。平面构成中我们所进行的肌理设计就是针对这种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思想进行画面的再构成与创作,通过肌理、形体、材料的重复、交错、对比、叠加创作出多彩的世界。

4形态

形态在《辞海》中被解释为形状和神态。形态分为现实形态、非现实形态、理想形态(概念形态)、物质形态(客观形态)、非物质形态(主观形态)等。形态是物体呈现的基本状态,形态是可以转化的,比如冰和水,木材和纸张,合成产品都属于对原有形态的转换,埃舍尔、达利、毕加索都改变了物体的原有形态,使画面更具有表现力,形态的转换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自主的改变,具有创造精神,因此能够带来新的视觉效果和冲击力。

4.1现实形态现实形态又可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大类。针对现实形态的加工和再创作可以提炼出新的形象、产品,因此对现实形态的再创作是一种基本的能力。从平面到立体,从二维到三维,形态就是在转换中不断创新。油画、国画、版画都是将现实的三维形态转变成二维的形态,以剪纸为例,民间的剪纸艺术,创造了从立体到平面的形态转换,对现实形态加以吸取、提炼、概括、变形,民间剪纸因其材料低廉、工艺简便,所以深受大众的喜爱,具有广泛的地域性和民俗性。民间剪纸的形象来源来自于自然、人文、历史、民俗,具有不同的形象特征和丰富的内涵,其形态也在不断演变,由单一的单色剪纸,逐渐转化为多层次的套色剪纸,甚至在近代出现了立体的浮雕剪纸形式。这种从形象到制作工艺形态的转变恰恰反映了艺术创作中集娱乐、欣赏、民俗、寓意于一体的创作形式。从创作形式上来看,它也是一种形态的演变,所以现实形态的空间形式是多元的集合体。如今民间剪纸形式的多样化和表现形式已经融入到生产、生活及信仰等各种民俗,剪纸形态变化多样,除了我们熟悉的窗花与门笺,还有过节的灯花、婚丧嫁娶的各种剪纸样式、服饰花样以及民宅居室剪纸贴饰等等,当下逐渐转变到招贴、包装、服装设计当中,这就是现实形态的转变与组合。

第2篇

在2014年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硕士毕业生作品中,强烈地表现出了纤维材料的组织结构肌理与质地:利用针毡技术,大色块二维色彩构成语言,三维构成形态的肌理表现与拼接,抽象、利落的设计效果十分新奇,极具表现力。可以说,基于构成形态的服装材料设计创新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能够更加完美地体现设计师的创新理念,让服装材料更充分服务于服装设计。

二、解构与重构的构成形态表达

解构主义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具有很大的个人性和随意性,是对正统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原则和标准的否定与批评,具有很强的“反形式”“反美学”的特点。同现代主义相同,早期的解构主义一直在文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等领域存在,直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解构主义对设计领域造成了强大的冲击,进而影响到了服装设计领域。在服装设计中,解构设计的手法带有明显的“破坏性”,破坏了传统的审美标准,将设计的意义扩大到多元的范围。法国著名设计师让保罗•戈提埃(JeanPaulGaultier)是早期因解构主义的设计手法而轰动世界时尚舞台的著名设计师,亚历山大•麦克奎因(AlexanderMcqueen)后来居上,他们都从全新的角度以哲学家般的思想来创立新原则,颠覆传统审美标准,在解构的设计语汇中寻找艺术的支点。他们的设计思想与风格至今仍然对服装设计师们产生深远的影响。还是以中央圣马丁研究生毕业设计作品为例,在2014年的作品中,散乱、突变、动态感、残缺等解构设计的表现语言很明确地强调与突出了服装设计的表现力与创意。从某一方面来看,构成形态的表意性已经超越了服装的实用功能。在作品4中,设计者从全新的角度来阐释服装的设计观念,颠覆传统审美标准,创立新原则,强调各元素的综合,把质素不同的面料重合在一起,通过荒诞组合、随意结构堆砌,呈现出不确定、破碎的设计语汇特征,把构成形态的观念带入设计语汇中;在作品5中,服装的结构被重新分割,服装结构的传统样式和细节被完全进行改造,抛弃比例、形式美法则等基本要素,没有优劣判断标准,整个作品在构成形态上有着极大的可再创造空间;在作品6中,传统服装的面料搭配方式被彻底改变,用破坏的方法解构了面料的完整性,同时不受限制地重构了服装的新面貌,这是一个拆解、重组的构成手法,其设计意义也在于不断流变的设计过程。当下,解构主义的设计手法逐步形成了一股影响世界的强大设计潮流,解构主义并不是设计思想上追求随心所欲、漫无目的,而是具有重视内在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特征。它打破了正统的设计原则与规矩,重构新的结构形态,以新的构成形态理念占据未来的设计空间。

三、构成形态的符号转译

服装设计是一种综合的语言符号系统,具有“表征”和“被表征”、“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对于服装设计而言,在语言符号系统方面可以概括地分为三种符号类型: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图像符号服装设计的表层意义,是“所指”的东西,是服装材料与结构的外在表现;指示符号是“能指”的东西,是服装设计师想要表达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象征符号是服装设计构成语境的引申意义,是在一定的生活方式背景的观照下,经过设计与思考而呈现出的深层意蕴和象征意义。在构成设计活动中,设计者通常在动态的设计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这种联想通常来自于设计者自身过去的审美经验和情感。当设计活动开始时,在相关因素刺激下,引起对过去情感经验的反应。服装设计作品的构成形态正是这种审美经验中的视觉与知觉作用联系起来的一种视觉语言,去除生活中具体的形象,并以抽象的几何构成形态作为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强化了服装构成形态语言的抽象性符号化特质。“联想”是设计思维活动的关键,构成与服装设计的动因,服装设计构成形态中,通过“联想”进行设计符号的转译,最终会使服装设计产品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

四、结语

第3篇

(1)研究的目的。

中国的展示设计呼唤原创。那么,什么是原创性设计,如何才能做到原创?原创是与众不同的创造,它需要灵感,而“灵感”是一个非常难以捉摸的东西。要想使灵感主动进入我们的思想,进入我们的作品,就需要寻求一种新的设计方式。研究抽象形态可以防止设计师的灵感“干枯”,可以使设计作品得到更多的灵感。研究抽象形态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把展示空间带到艺术的殿堂,从而更有资格成为艺术作品的展示平台。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抽象形态的应用是一名设计师应具备的能力。抽象形态研究已成为现代展示设计创作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通过对博物馆、专卖店、展览场馆等展示设计空间进行系统研究,归纳出抽象形态的运用频率和方式,以论证抽象形态运用的合理性,促进我国展示设计的完善和发展,并对其它设计领域起到借鉴作用。

(2)研究的意义。

目前,国内还没有对抽象形态的具体设计原则、具体运用方式及如何进行创新性设计等进行详细的探讨和论述。就实践而言,大多展台、展馆、博物馆等设计特色不明显,很多只是跟随室内装修的风格或者借鉴国外的创意。但随着展览业的发展,人们思想认识、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国内优秀设计范例的引入和借鉴,展示设计也逐步走到人们的视野中,为人们所重视。任何抽象形态都可以分为点、线、面、体基本要素。研究这些要素的内在含义、性质特征及造型的相互关系,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将其有规律地组织、重构,对于提高展示设计艺术水平、展示效果和总体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展示空间设计时,有许多设计师不能找到合适的创意源,这时运用仿生学的原理,赋予展台、展厅一个形象的外观造型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抽象形态中的仿生形态可使人与展示空间更加亲近并蕴含着生命的活力。设计师根据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利用生物形态中包含的丰富造型设计语言进行人性化设计,可以为展示空间寻找更好的表达方式,使得人与空间的对话更加轻松。在展示设计中,抽象形态设计思维是对基本空间划分和形态展现能力的训练,但是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抽象形态设计的实质是对自然物的再创造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塑造。注重“神似”而非“形似”。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时候,抽象设计思维都可以帮助设计师充分发挥想象力,抽象形态的表达能够为展示设计带来生机与活力。

2抽象形态的概述

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抽取事物的共同特征就是抽取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的特征。抽象形态特指无法表明确定的形象和形态,虽然可以引起我们某种感受,在生活经验中却找不到明确的对象,即抽象形态。抽象形态的表现有三种类型:一是半抽象或半具象:常常有客观的形态基本暗示,但通过对其进行拆解、重组、添加、变形等,使新形象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二是具象的抽象:从现实世界的物质形态中抽取出来的抽象形态,依据感受,对触觉、听觉、味觉等进行视觉化的意象呈现,创造出仿佛内含有机生物的抽象形态。三是绝对的抽象:抽取一切感觉印象后所剩下的纯粹形态。该抽象在雕塑和部分展示作品中运用较多。在现代展示设计作品中,不会局限于上述一种类型,往往会把几种类型相结合。对现有事物进行各种抽象处理,从而打造一个全新的空间形态。抽象形态的创作手法较多,具体有通过点、线、面、块的分析重新组合创作;有通过仿生设计法,提取大自然生物中的轮廓、色彩、结构等方面,进行有效地设计。下文有专门的介绍,在此就不做过多的解释。

3抽象形态在现代展示设计中使用方法的研究

抽象形态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使用方法有很多,通常通过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来实现造型上的抽象形态运用。仿生设计作为比较常用的设计手法,能够使具象的事物通过轮廓、色彩、肌理等表现,达到预期的抽象形态设计的目的。下面具体分析这几种设计方法的应用:

(1)平面构成设计手法。

平面构成设计手法主要是研究点、线、面等视觉语言元素,在二维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美学原理进行合理的分解、组合、重构、变化,创造出新的形态、理想的组合方式,以及新的视觉形象。在展示设计中,设计师可根据展示活动的理念、展示的重点、题材的需要来选择适当的构成要素,以增强其表现力。在展示空间中,以位置为主要特征的都可以看成是点,点的运用可以体现展品与展品、展品与道具、装饰物与背景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点的运用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不同的视觉效果可以通过单点、双点、多点、点群等的灵活运用来实现。在展示设计中,线的表现力很强,利用线的粗细、疏密可以表现出层次感、立体感;利用线的各种连接方式可以起到隔断和装饰的作用。线还可以用在整个外观造型中,由抽象线条交织形成的虚空间形态能给场馆增添强烈的神秘感。在展示设计中,面的运用方式有很多种,有的运用在道具上,有的运用在顶部,还有的则运用在墙体上。点、线、面在展示设计中的使用非常的频繁,已经成为现代展示设计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应用,使得设计师在今后的运用中能够更加合理和得心应手。

(2)立体构成设计手法。

立体构成也称空间构成,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常用的设计手法。它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的美好形体。展示设计的结构形式和立体构成中的形体组合构成是相同的。那些立体构成中的组合原理、规律和方法都可以在展示设计中被运用。三维空间的立体形态不仅包括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实体形态,还包含着看不见的、却能感受到的空虚形态,是具有上下、左右、前后三个维度的形态。设计人员可以借助立体形态的实际效应(如大小、轻重、方向、重心、虚实等)来完成形态的心理效应(如情感、理念、美感等),使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例如,2012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扎哈展现场,扎哈•哈迪德及合伙人事务以这次展览的主题——“共同背景”(CommonGround)进行展览构思,贯穿事务所设计哲学,融合设计灵感来源,全方面地呈现事务所的设计动态。通过装置展览,事务所特别希望探索的是轻质壳体与可拉伸结构之间的关系。在本次双年展上,事务所首次将这种复杂的壳体和可拉伸的结构结合在一起。Arumshell(尸臭魔芋壳体)是一个用褶皱金属做成的装置,用一个我们立体构成中常用的曲折、拉升练习中的案例,通过抽象处理展示在空间中,并和周边的环境形成呼应。点、线、面、体等构成要素的运用并非各自孤立,而是相互并用的。综合性地运用点、线、面、体四种要素进行展示设计,可以创造出生动的形态与强烈的对比效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仿生设计法。

仿生设计法在抽象形态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较多优秀著名的抽象形态设计,使用的都是仿生设计法。仿生设计法是通过对大自然的了解与分析,总结与抽离出来的形态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可以使人更加亲近大自然。其手法有模仿形态的外形特征;模仿形态的结构特征——骨架、内在结构——建筑中的曲梁结构,显示出从动物骨骼与生命内在结构中借用的形态组架;抽象形态的运动规律——关节点、运动线。仿生表现法是比较高级的方法,也是抽象形态中难度比较高的设计方法。对形态运动状态的观察与模仿是一种对形态时间上的变化的把握,我们要抓住每个运动点留下的痕迹串联起来所形成的运动线,把我们肉眼所看不见的。例如,光、波、声音、时间等不可见的“行走”,用可见的形态结构抽象地传达出来。现代展示活动是公众参与的活动。现代展示设计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手段,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艺术创作,使其产生独特的时空环境。不仅演绎展示的主题,而且使观众能参与其中,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为展品创造最佳的“演示”时空环境。根据时展的需要,现代展示设计要求选用形态新颖、手法独特、效果突显主题、展示产品、提升品牌的设计手法,来吸引消费者和参观者。这就需要设计师们发挥创造力,运用各种设计手法,从生活、自然中寻找灵感,而仿生设计手法一直是设计师们的“宠儿”。它可以把原生态、亲切感等心里感触与设计融为一体,开拓设计者的思路,让大自然的点点滴滴渗入设计中。研究抽象形态的应用,不可忽视的部分就是仿生元素的应用、仿生设计法的运作。它可以使抽象形态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与审美。

4抽象形态的应用领域

抽象形态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展示设计、绘画、雕塑、建筑、产品造型等各个领域。它可以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可以是惊喜、惊讶、沉思、遐想等,很多时候这种感觉无法用语言来描述,需要通过抽象形态的造型来达到预想的目的。艺术评论家苏珊.朗格曾说“一切真正的艺术都是抽象的。”展示设计是建筑楼宇、展台造型与展览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艺术对它进行影响,从而吸引参观者的眼球。在展示空间的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简化空间形态,用一些抽象图形和道具来吸引参观者。人们不仅可以快速注意展厅的外观,还能通过道具的别致设计关注展品的魅力。这样的抽象形态运用既节约材料,又提高了展示效果。展示设计是建筑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渗透着建筑或城市的人文特征,对建筑或城市的文化与形象具有宣传作用。另外,抽象形态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艺术感,而且可以吸引人们的兴趣,更好地宣传一个企业产品,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文化。

5抽象形态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任何成绩的背后都蕴藏着一定的努力和汗水。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各个国家馆、企业馆建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效和高度的肯定,是与他们设计者、建设者的努力分不开的。在现代展示设计领域,世界博览会是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展览项目。在世博会运营过程中,各国优秀创意思路和优秀设计都在园区内展现着,这些经过层层选择的形态表现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并在未来类似项目建设中加以利用和发扬。2010年世博会,国人可以不出国门看到世界各国的建筑。作为设计师可以学习各国出色的创意,合理的搭配。在整个园区中,国家馆和企业馆都非常有特色,抽象形态的运用更是如火纯青。整个世博园区像是一场“各类设计作品”的盛宴,集合着建筑、展览、产品、多媒体等各种顶尖设计,任何一位设计师跑进来都能饱餐一顿。接下来,本文对将阐述2010年世博会中抽象形态的运用。

(1)英国馆设计。

英国馆的设计是一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公园,展区核心“种子圣殿”外部生长有六万余根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此处触须的设计是立体构成中的线材构成作品,由中心点向外扩散。白天,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营造出现代感和震撼力兼具的空间;夜间,触须内置的光源可照亮整个建筑,使其光彩夺目。英国馆最大的亮点是由6万根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种子殿堂”——这些触须状的“种子”顶端都带有一个细小的彩色光源,可以组合成多种图案和颜色。所有的触须会随风轻微摇动,使展馆表面形成各种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从形态上看,英国馆的设计不管从外部形态还是从内部结构,都充分展示着抽象形态带来的震撼。外部表现的是线材的巧妙运用,内部表现的是点的排列效果。运用构成的手法,完成抽象形态的展示。一个好的设计,不仅要做“第一眼”美女,还要充分考虑内部结构的合理性。这对于设计师而言,就要在充分理解造型的基础上,与技术部设计师充分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完美的作品。

(2)奥地利馆设计。

第4篇

尘桶吸尘器是卧式吸尘器的一种,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空气在集尘桶内旋转从而形成的高速离心力来分离尘气。尘桶吸尘器由动力部分、过滤系统、功能性部分、保护措施和其他的附件这5个系统组成。具体部件包括透明尘桶、尘桶释放钮、软管连接口、滤芯、后轮、出风口、电源开关、调速开关、卷线开关和地刷等,尘桶吸尘器结构分析见图1。

2基于隐喻的尘桶吸尘器造型设计

隐喻表面上是迅速地、直觉地完成的,但是在它的后面却隐藏着使用者的生活经验和视觉体会。应用隐喻的设计方法来设计尘桶吸尘器的造型时,首先要确定尘桶吸尘器的功能属性和精神属性,接下来要选择相似的意象源,然后提取意象源的典型特征,最后把这些特征转移到尘桶吸尘器的造型当中。以一款北美洲的尘桶吸尘器设计为例,探讨隐喻设计在这款产品造型中的应用,具体流程包括:(1)确定设计目标;(2)隐喻意象源的确定;(3)对意向源的特征提炼;(4)将抽象的意象特征转换到设计对象;(5)反馈验证。

2.1确定设计目标产品形态设计建立在对产品语意的目标设定上,在做尘桶吸尘器形态设计之前先进行相关的设计调研,从而确定产品造型设计目标。调研包括3个方面,首先是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经过相关的研究,明确了北美洲的消费者喜欢扎实耐用、性价比高的产品;其次是委托设计的客户方对产品的设计要求,通过沟通了解到委托设计的客户希望此款产品能够体现高端大气、高性能的感觉;最后就是定位这款产品的生产成本,与客户商讨之后确定做一款成本不高、性价比高的产品。综合以上设计的考量因素,最终定下来的设计目标是一款扎实耐用,造型大气,有科技感,成本不算高的产品。

2.2隐喻意向源的确定确定隐喻的意向源也就是确定喻体,这要综合考虑社会观念、用户的文化背景和认知能力等,意向源可以从自然物、人工物、历史物和抽象物中选取。意象源的选取要找到与要表达产品的相似性特征,并且该特征是为人们所熟知并且能够感知到的。根据确定的尘桶吸尘器设计目标,结合北美客户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方面的因素,进行头脑风暴,见图2,再通过联想、推理和类比等方法列出了多个适合表达本体形态的意向源。在众多的意向源中,考虑到喻体与本体的相似度,造型的表现力,造型语言提取的难易程度,同时考虑到与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造型的差异性,决定选用具有管状元素的哈雷摩托作为喻体的最终形态。哈雷摩托是美国常见的交通工具,其造型体现了手工打造的完美机械感,性能卓越,扎实耐用,与尘桶吸尘器造型的语意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2.3对意向源的特征提炼对作为喻体的哈雷摩托的形态进行详细的特征分析,提炼出哈雷摩托整体和细节的特征,见图3,确定最能体现本体设计目标的表达要素,主要包括形态、材质、色彩等。哈雷摩托整体造型给人充满了动感的感觉;细节上的典型特征元素是其排气管的圆管状造型和发动机上面的条纹状排列造型;材质上突出高反光的金属质感,色彩上多见金属银色与其他颜色对比使用。哈雷摩托造型特征分析见图3。

2.4将抽象的意象特征转移到设计对象抽象出来的意象特征运用简化、重组和夸张等方法进行概括,结合尘桶吸尘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后运用到其造型设计当中。构建产品最基本的要素包括产品的造型、功能、色彩和材质,这些视觉元素也是传达产品的隐喻语言。

2.4.1造型的隐喻将哈雷摩托的排气管、发动机的造型进行抽象表达,应用到尘桶吸尘器的造型设计中,做到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尘桶吸尘器设计的整体造型见图4。尘桶桶盖的设计提取了哈雷摩托排气管的造型元素,表面的凸起采用管状元素旋转而成,形成强烈的外骨骼效果。机身侧面的主体造型也是模仿哈雷摩托的圆管状排气管,两个管状造型上下并置,形成了侧面的主体形态。管状形态从进风口到后轮由细到粗的变化,与哈雷摩托的侧面造型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侧面出风口的造型借鉴了哈雷摩托发动机上面的条纹元素,重复排列而成,条纹状镂空设计既符合吸尘器出风的需要,又丰富了产品侧面的造型细节。

2.4.2功能的隐喻高科技产品的功能日趋复杂,操作界面常使人眼花缭乱,现代的产品设计应该把复杂的产品操作变得更为简洁明了,操作界面的视觉形式及其外在形态以语意的方式加以形象象征化,可暗示操作。产品功能的隐喻基于本体和喻体在产品功能层面上具有的相似性,哈雷摩托的排气管具有向后喷气的功能,而吸尘器的电源线也是向后拉出的,因而把尘桶吸尘器卷线口设计成哈雷摩托排气管出口的造型,这不仅从形式上,更是从功能层面上都具有了高度的一致性。此处的隐喻设计给吸尘器使用者带来了熟悉的体验效果,更容易辨别这一部分的操作方式。

2.4.3材质色彩的隐喻色彩具有在第一时间让人心动的力量,在一瞬间就能感染人。在如今感性消费、体验式消费的时代,色彩并不是商品的点缀,它同时可以为商品带去不同的符号、文化等内涵。哈雷摩托以闪亮的铬和钢为典型特征,配以黑色、蓝色、红色等色彩体现出一种男性化的、绚丽的、坚固扎实的内在感受。尘桶吸尘器设计应用了哈雷摩托的配色方案,将紫色(R:68;G:0;B:98)、蓝色(R:0;G:104;B:183)、黑色(R:0;G:0;B:0)等色彩与金属银色(R:160;G:160;B:160)相结合,产生了系列色彩方案,供消费者在购买时选择,见图5。

2.5反馈验证方案制作完成后进行市场调查,倾听调查对象的反馈意见,询问他们看到方案后的想象和联想。调查的结果表明这款造型的接受程度较高,调查对象基本上都认为这款产品结实耐用,结构精密,有科技感,大气上档次。这些反馈意见与当初的设计目标基本一致,证明此款设计圆满完成。最后确定了尘桶吸尘器整机的尺寸为:长350mm,宽250mm,高300mm。同时考虑到人机工学的合理性,尘桶拎手空间的尺寸确保做到长100mm以上,高30mm以上。

3结语

第5篇

包装设计中的形态尤为重要,它是最直接的视觉传达,更关乎人们的消费欲望,只有包装形态设计打动人,才能更好的促进消费。形态美往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消费者对品牌或商品留下深刻的印象,促进二次消费。包装形态结构除了需要满足最基本的商品功能之外,更因为纯净水包装设计的形态美来源于自然,所以会从纯净水的形状或者使用功能等方面来进行包装外形的延展设计。如来自国外的依云矿泉水手工水晶瓶的设计,完美地体现出了依云矿泉水的纯净与高贵。它的形态简洁清晰,很容易被人们所记住,独特的包装形态设计给人传达出了购买的欲望。

二、纯净水包装形态的类型

在立体空间中存在许多美的形态,纯净水包装的形态正是从中抽象出来的,纯净水包装形态类型受社会因素和人们的审美需求制约,起到保护商品的主要功能。我们从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材质等方面对饮品包装造型进行分类阐述,探索更前卫的创意造型形态。

(一)纯净水仿生形态类型

纯净水的包装设计必须从它形态仿生的角度去认识它,充分理解它的形态仿生设计理念,有助于实现最大化价值。运用一种简洁的设计理念,符合现代设计所强调的节约的思想,遵循它具有的规律性,以及融合纯净水包装形态的构成要素,把纯净水包装形态设计做到尽善尽美。纯净水包装形态具有抽象仿生设计和具象仿生设计的区别,抽象仿生设计是指自然形态的突出特征与结构,抽取出来相对独立的本质属性而剔除了非本质的属性,从而获得一个高度规则化与秩序化的结构特征。具象的提炼程度比较低,而抽象是高度简化又纯粹的形态。我们从个别的形态特征出发,也可以从抽象的概念出发,都能更好的诠释纯净水包装形态的规律性。其实,在艺术设计的领域既不存在完全的具象也不存在完全的抽象。我们生活中所见到的那些纯净水包装设计中,纯净水的包装形态千姿百态,各有千秋,但它们都有相同的规律性,纯净水包装形态的对比与同一、比例与变化,人们正是抓住其规律性对它再创造。

(二)纯净水几何形态类型

点、线、面、体都是构成纯净水包装几何形态的基本元素,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有效的刻画错综复杂的世界,它们都称为几何形态,构成是以视觉为基础,也是物体形态设计的基础,将构成纯净水包装几何形态的最基本元素直接应用到设计领域,对包装形态设计实践有实际意义。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几何形态主要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种形态类型主要强调包装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在针对纯净水的特性、功能上,应充分发挥多面体的成型特点,要更多地考虑包装形态的变化和线条的装饰性。纯净包装几何形态类型的美体现在稳定、理性和简洁,纯净水包装几何形态结构的设计要根据它的实用性去创造去体现,充分挖掘它的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实现包装形态构成要素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

三、纯净水包装形态在创新设计中的作用

(一)“人体工学”的作用

我们平常所说的"人体工学”要尽可能的适应人体的自然形态,也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体现。日本的ADK设计公司为定型发胶设计的包装曾经获得2010年Penawards包装设计的钻石奖,也是"人体工学”作用的成功案例。瓶子的外形设计突破了以往的规则造型,不论是形体的高低,还是重量感,都以适合使用者的手掌造型为宜,在使用的过程中,将产品握于手中时,恰好与手掌亲密贴合,造型不仅具有亲和力,而且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我们可以学习借鉴这种技法对其深入拓展和延伸,合理的运用到纯净水包装形态设计中。

(二)绿色环保的作用

绿色纯净水的包装形态是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包装应该可重复使用,避免浪费,所以设计不能只追求时尚和短期效应,必须从满足人们的需求出发,充分的挖掘自然形态的内部结构和功能,把纯净水包装设计做到极致。我们对纯净水的包装材料要求简约,这也是顺应绿色包装的要求。把在纯净水包装中出现的过度包装,成本过高,分量过重,耗材过多,难以降解等问题,产生了巨大的浪费和污染,甚至有的已经背离了包装应有的功能。我们应该为了简化包装的制作工艺,又不失它的审美标准,便于拆卸、回收、再利用,纯净水包装形态设计要合理精简,做到物尽其用即可。把纯净水的包装形态做到生态绿色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现代社会更倡导环保的理念,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顺应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创造出绿色环保的纯净水包装新形态。“它的价值在于可以展示最新的科技手段和传达最新的设计理念,在纯净水包装形态设计中我们可以大胆尝试将两个不同领域的结构相结合进行探索和发展。“概念”包装设计主要是用于探索结构和材料的各种可能性,拓展新的思维方式,为未来纯净水包装形态设计提了供新的思路。通过对“概念”的理解,我们从中吸取灵感,融入到纯净水包装形态设计中,纯净水包装设计的“概念”结构形态是前沿设计理念,对纯净水包装形态结构的探索永无止境。

四、结语

第6篇

一、植物形态美的构成

植物形态的表现,是物质和非物质方面的信息传递给感官的体验,游览到创作者的感情,理解,氛围和乐趣,大气蕴涵和景观植物一起构成的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植物景观艺术语言是一种精神的美学效果,它的含意是主观想象,也是客观存在的。植物景观之美,是通过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形式,颜色,气味,变换和其他元素表达出的魅力,以及人们给它一个拟人化的性格,所以充满灵性的植物景观立体而生动的印象展现在人前。设计师在创作中,他的情感体验融会到了植物景观设计中,为他的情感宣泄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人体会到设计师们思想和情感,感受到同样的视觉美感以及不同的情感洞察。植物景观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既有形态特征,又有生态特征的各方面的差异,足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效果,艺术体现。不同的植物通过不同的设计者的喜好、思考、灵感,以及人们不同的需求,产生了不同的组合效果,不同的意境。其中既显示了植物的自然之美,也要体现出其意蕴。因此又可以通过不同形态的植物以艺术手法来达到想要的效果,更有通过将其剪裁成一定的姿态者。其中有特殊质感的植物大面积的种植,可以形成一种气势,给人以磅礴的姿态,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统一的姿态则又可以给人以平静和舒适的美感。环境设计中的植物的形态通过色彩表达。心理学家认为视觉美最敏感的是色彩,不同色彩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人热爱玫瑰的火红热情,有人却喜欢百合的纯白无暇,更有人只偏欣赏那一抹清新自然的绿。植物的赏心悦目很大程度上因其色彩缤纷美丽动人。春季欲滴的青翠、夏季蓬勃的盛绿、秋季灿烂的金红、冬季寂静的冷绿,使造型和空间环境变换出生动的表情,带给人们层出不穷的心理和视觉感受。植物形态的四季变换是景观设计构成重要的一部分。植物随着四季的变换,色彩更是千变万化,姹紫嫣红,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景观四季变幻的姿态、颜色使空间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并在各个季节呈现出不同的丰姿和魅力。春之桃李、夏之荷、秋之桂花、冬之腊梅,营造出美妙动人,充满情调的环境里,形成不同的审美体现,亦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和特别的情怀。

二、植物形态美的运用

植物景观的审美主体和对象,分别为人和环境空间,不同时代下人们心理感受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植物景观的艺术是感官与感受相辅相成,感官上符合人的审美的同时也要使人得到心里上的满足,心理上所需要的满足感不同于身体上的,他是人们很难解释,但又说不清理由的会一味追求。人们对景观的心理感知是一种理性思维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思维传达到感官,从而对眼前的景观做出评价,因此心理感知是景观感知过程中的重要的一部分。人们会从已知的前提下推出的判断是未知的推理可以基于过去的经验,从整个推理得知整体,反之人们也可以部分地推断出近似总体的结论,有利于系统地看待景观的整体细节,是通过想起以前的事的这一心理过程,从而所引发的相关联想。所以植物形态运用多是由特定寓意或形式作为基点进行设计,在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让人们触景生情,使“情”升为“意”,这时“景”升为“境”,即“境界”,成为情感的升华,以满足人们享受高水平的文化精神需求。以植物的特点出发,我们要寻找一个新的视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必须回归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从植物形态本身出发,探索植物的根本,发现更多新的可能性,回归最初通过对其形态、质地、颜色等的研究、探索,方能对植物的属性有了全面的认识,并综合艺术理念,才可以做到在植物景观的营造中保持植物形态的多样性特征,创造丰富的地域特色。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者:兰鹏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第7篇

[关键词]微小型无人直升机单片机姿态控制系统

一、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整个微小型无人直升机控制系统可分为机载部分和地面部分,机载部分负责维持飞机的稳定飞行并提供图像信息给地面,地面部分根据飞机的姿态及得到的图像信息做出下一步飞行的指令并发给机载部分。考虑到使用环境的复杂情况,由人使用遥控器现场操作可以较好控制飞行,并可对飞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处理,确保飞行的安全。地面部分与机载部分之间有两条数据链路:一条负责传送图像,一条负责传送飞行状态和指令。图像传送的数据链路通过无线摄像头解决。地面部分可以分为地面工作站和图像处理平台,前者与机载飞行控制器通讯以发送控制命令并获得飞机的飞行状态信息,后者获取机载摄像头的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处理用以辅助判断,帮助操作者进行遥控操作。机载部分系统包括:飞行姿态测量控制系统模块、图像设备模块、数据链路以及执行舵机群等。地面部分包括控制器、工作站、和图像处理平台。

二、姿态控制系统

微小型无人直升机姿态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稳定直升机的飞行姿态,或者说是稳定直升机的角运动。主要实现方式是在微小型直升机的控制回路上加上一个用于姿态测量的反馈回路,通过传感器得到微小型直升机的姿态信号,然后与要求控制的姿态信号进行比较,通过设计的反馈控制规律使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微小型直升机稳定在预期的姿态角度上。微小型直升机姿态测量控制系统包括倾角传感器、控制电路、多个舵机、接收机及遥控接收器等硬件部分。

其中控制电路的功能是接收接收机的操控信号和倾角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可以直接输出接收机的信号或者切换到输出遥控信号与传感器反馈信号叠加处理的结果,然后舵机接收控制电路的PWM信号控制直升机的旋翼。倾角传感器实时接收直升机的姿态信号,输出到控制电路。

三、控制系统的硬件实现

对于一般微小型无人直升机而言,其测控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单元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因为其成本低,体积和重量小。本设计采用混合系统级MCU芯片——C8051F320型单片机作为控制中心的姿态控制系统,选用的传感器是双轴的加速度传感器ADXL202,它可在两个方向上检测无人机在姿态上的变化,并输出PWM信号给单片机进行处理。由行有3个姿态角,所以要用2片ADXL202。

单片机处于系统的主导地位,是实现控制算法、完成信号采集和信号转化的核心器件。所有的传感器信号和遥控指令都由单片机来识别和处理。单片机将这些数据按照一定的控制算法运算后,将数据结果转化为控制信号输出到舵机,或者利用数据传输模块,传回到地面接收装置,从而完成对飞行器的航向的测控。由于单片机对电源有要求,为了保证其电源的稳定性,我们还设计了电源稳压保护电路。

直升机的飞行姿态有相互关联的3对方向(航向,横滚和俯仰),每对方向都是关系飞机飞行姿态的直接因素。ADXL202型加速器的测量信号和接收机发送的信号混合控制直升机的姿态。控制电路将加速器的测量信号和遥控器发送的信号进行比较,得到的控制信号来控制舵机的转速。微小型直升机在飞行过程中若受到外力的干扰产生方向的偏差,由加速器测量输出PWM信号发送给控制电路,经过单片机处理和接收机信号比较后输出,采用单片机脉冲计数的方法,向舵机输出PWM类型的控制指令,操纵舵机的变化,控制保持飞机的姿态。

在基于单片机的姿态测控系统中,选用舵机作为执行器件,控制执行结构的转角和位移。在舵机控制中,一方面需要完成单片机的控制指令输出,从而控制航向变化和航向保持,另一方面需要参考原始的控制指令和加速度的反馈信号完成姿态控制的算法。尽管这两者来源不同,但是对舵机而言并无太大区别。控制信号对舵机的控制就是改变PWM信号的占空比,利用PWM信号占空比的变化改变舵机的位置。

四、软件设计及调试

微小型无人直升机姿态控制系统的软件包括C8051F单片机的初始化、各通道数据的获得、控制算法的实现、输出PWM信号给舵机。C8051F单片机的初始化包括端口管脚的配置、定时器的初始化、PCA初始化。C8051要接收5个通道的PWM信号,即遥控器的三通道PWM信号,ADXL202的2个通道的PWM信号。控制算法是最关键的,首先根据遥控器输入的第三个通道PWM数值进行切换,比如接收到的第三个通过的PWM数值小于150(1.5ms)就切换到输出信号不受ADXL202影响的状态,即输出信号是遥控器的输入信号,中间不经过处理;如果数值大于150(1.5ms)就切换到输出信号是遥控器的输入信号和ADXL202的信号反馈到遥控器的输入信号,如果ADXL202测得有加速度证明航向角度偏离了预期的角度,就要通过修正输出信号保证旋翼保持在预期的转速。

PWM模块有C8051的PCA模块配置为高速输出方式,当PCA0H的值与该模块的寄存器PCA0CPLn和PCA0CPHn中的常数值相等时,CEXn引脚上的逻辑电平发生一次跳变,同时触发一次中断,实现PWM功能。为了试验设计出的印刷电路板是否能够满足输出控制信号的要求,设计了试验程序,来生成固定循环的能够控制舵机按照要求的方向来转动。设计的要求是舵机能够向左以固定频率转动,然后转回平衡位置,以此来循环转动。以此来检验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电路是否能够产生控制信号并且驱动舵机来按要求转动。经过调试,用数字式示波器证明舵机完全按照单片机的输出控制命令进行转动,方向和延迟都正确。

参考文献:

第8篇

1.太极八卦图对《八卦侠》的造型启示

熊猫睡觉时蜷缩的形状与太极八卦图非常相似。太极图的S形曲线和两个阴阳圆圈是极具标志性的造型符号,对于设计八卦侠的标志性符号有重要参考价值。八卦侠的设计重点运用S形曲线作为头部的花纹,加强形象的民族标识性,同时S形曲线给人一种动态感,进一步渲染八卦侠的动感与活泼。太极图的两个阴阳圆孔可以演变为八卦侠的两个眼睛,八卦侠的两眼珠也是圆形,两眼也是白中有黑,黑中有白。而且太极图的两个阴阳孔具有对称美,八卦侠的双眼设计也形成对称美。太极图总体形状呈圆形,有大圆之美。八卦图中的八卦在空间上的八个排列方位,也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圆形。其圆形也为八卦侠的头部和身体形状设计提供了灵感。圆形是动漫形象中最常用的形状,美国经典卡通米奇就是由一系列圆圈组成。为了呼应太极图的大圆之美,熊猫的头部和身体都设计得更圆,同时突出了熊猫圆胖可爱的特点。八卦侠熊猫的肚子上也设计了太极图,进一步加强形象的标识性,把太极符号进一步转化为动漫造型符号,加强民族文化特色。

2.太极八卦图对《八卦侠》的颜色启示

太极八卦图的黑色与白色的搭配也是经典的颜色组合。白中有黑,黑中有白,简约精炼,寓意丰富。太极八卦图与中国画的“知白守黑”特征有着密切联系。“知白守黑”是中国书画艺术形式的典型特征,它来源于太极图,篆刻艺术、书法艺术和中国画艺术在画面布局方面均以之作为独到的心法”。“知白守黑”是古人总结出来的艺术规律,也是中华文化在颜色上的体现。《八卦侠》的颜色设计也运用了“知白守黑”。熊猫的颜色也是黑色和白色,可以与太极八卦图的颜色自然融合。动漫形象设计忌讳多种颜色带来的花哨感,简约就是美。基于太极八卦图与中国画“知白守黑”的密切联系,《八卦侠》也融合了中国画风格进行总体设计,包括书法、篆刻、水墨竹林等,进一步突出动漫形象的本民族特色。

3.太极八卦图对《八卦侠》的文化内涵启示

动漫形象设计不但需要研究形式美,更需要超越形式,融入文化内涵。《八卦侠》的形象设计也是超越图像形式,综合融入太极八卦文化,为动画片的故事创作打下基础。因为太极八卦图与《周易》的密切联系,《周易》也可以融入八卦侠的故事设计,八卦侠是位弘扬和守护《易经》的侠客,并从中悟出神秘绝招。太极八卦图也是中国功夫文化的符号象征,太极八卦文化衍生出了太极拳、八卦拳、八卦掌、八卦剑等中国功夫。太极拳中反复出现抱球动作,就是模拟太极图的圆形,很多招式都是沿着太极图中“阴阳鱼”的弧线运行。八卦掌的基础套路也是模拟太极图的圆形。武当山的习武道场等多有太极八卦图,在民间太极八卦图也常与功夫联系在一起。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与《现代传播》杂志社于2013年共同了我国电影国际影响力数据,数据显示功夫片仍是最受海外观众欢迎的中国影视类型。李小龙系列电影、《功夫熊猫》等都因中国功夫大获成功,掀起了全球“功夫文化热”。《八卦侠》的定位是塑造自强不息、行侠仗义的侠客形象,融合太极八卦图背后的功夫文化,八卦侠同时精通太极拳、八卦拳、八卦掌、八卦剑等中国功夫,可为动画片带来冲击力和故事看点。

八卦分别象征着天、地、水、火、雷、山、风、泽,是大自然的八种重要物象。这些为《八卦侠》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故事空间,可以设计出八位八卦侠,分别拥有八种大自然的超能量。正因为八卦侠融合了太极八卦图,使得形象具有更多文化象征意义,为故事的演绎找到了文化根基。“一阴一阳之谓道”,八卦侠是位奉行天地之道的侠客,演绎出替天行道的故事。民间也流传着许多与太极八卦图相关的传说,都可以成为《八卦侠》故事设计的源泉。有娱乐感的动漫作品对青少年更有吸引力,动漫作品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需要选择轻松幽默的方式。“八卦”一词在现代生活演变为“娱乐八卦”的说法,具有娱乐特色,八卦侠的性格与故事可以演绎出幽默搞笑的一面,为故事设计衍生出喜剧元素。

第9篇

关键词:微机电系统(MEMS)微机械陀螺(MMG)检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科学领域相继涌现,其中微米/纳米技术就是诸多领域中引人注目的一项前沿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继微米/纳米技术成功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制作后,以集成电路工艺和微机械加工工艺为基础的各种微传感器和微机电系统(MEMS)脱颖而出,平均年增长率达到30%。微机械陀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各个先进工业国家都十分重视对MMG的研究及开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低精度的产品已经问世,正在向高精度发展。

1微机械振动陀螺仪的简要工作原理

陀螺系统组成见图1,它由敏感元件、驱动电路、检测电路和力反馈电路等组成。在梳状静电驱动器的差动电路上分别施加带有直流偏置但相位相反的交流电压,由于交变的静电驱动力矩的作用,质量片在平行于衬底的平面内产生绕驱动轴Z轴的简谐角振动。当在振动平面内沿垂直于检测轴的方向(X方向)有空间角速度Ω输入时,在哥氏力的作用下,检测质量片便绕检测轴(Y轴)上下振动。这种振动幅度非常小,可以由位于质量片下方、淀积在衬底上的电容极板检测,并通过电荷放大器、相敏检波电路和解调电路进行处理,得到与空间角速度成正比的电压信号。

在科研及加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检测陀螺仪的特性,如工作状态谐振频率、带宽增益、Q值等,于是就提出了微机械惯性传感器检测平台的研制任务。根据陀螺仪的工作原理,整个仪器包括两大部分:驱动信号发生部分和表头的输出信号检测部分。驱动信号发生部分对待测的惯性传感器给予适当的驱劝信号,使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信号检测部分要求检测出微小电容变化,经过放大、解调处理后,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采集到PC机中,分析输出信号,以确定惯性表的特性。

2微电容检测技术

在MMG检测技术中,利用电容传感器敏感试验质量片在哥氏力作用下的振动角位移,获取输入角速率信号。由于陀螺仪的尺寸微小,为了得到10°/h的中等精度,要求电容测量分辨率达到(0.01×10-15)~(1×10-18)法拉。因此,对于微机械加速度计和向机械陀螺仪来说,检测试验质量和基片之间的电容变化是一个关键技术。目前在MMG中采用的微电容检测方案有三种:开关电容前在MMG中采用的微电容检测方案有三种:开关电容电路、单位增益放大电路和电荷放大电路。

2.1开关电容电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容的充放电将未知电容变化转换为电压输出。该测量电路包括一个电荷放大器、一个采样保持电路以及控制开关的时序,如图2所示。

在测量过程中,先将未知电容(C1、C2)充电至已知电压Vref,然后让其放电。充、放电过程由一定时序控制,不断重复,使未知电容总处于动态的充放电过程。C1、C2连续地放电,电流脉冲经过电荷放大器转换为电压。再经过采样保持器,得到输出Vc。将公式ΔC=2C0·x/d0代入,可得电容检测电路的传递函数为:

Vc/x=-[2VrefC0/Cfd0]

2.2单位增益放大器电路

AD公司与U.C.Berkeley联合开发的ADXL50(5g的微机械加速度计)采用了单位增益放大电路。

图3是单位增益放大器的等效电路。图3中,Cp为分布电容,Cgs为前置级输入电容,Rgs为输入电阻。当载波频率在放大器的通频带以内时,前置级输入电阻可忽略不计。由图3可午,前置级有用信号输出为:

(Vs-Vout)jω(C0+ΔC)+(-Vs-Vout)jω(C0-ΔC)

=Voutjω(Cp+Cgs)+Vout/Rgs

Rgs∞

Vout=(2ΔC/2C0+Cp+Cgs)Vs

分布电容Cp约为10pF,

输入电容Cgs约为1~10pF,一般都大于传感器标称电容C0(1pF左右)。可以看出,它们的存在都极大地降低了电容检测灵敏度。要提高电路灵敏度,就必须消除Cp、Cgs的影响,通常采用的措施等电位屏蔽。

2.3电荷放大器电路

电荷放大器电路如图4所示。它采用具有低输入阻抗的反相输入运算放大器。其中Cp表示分布电容,Cf为标准反馈电容,Rf用来为放大器提供直流通道,保持电路正常工作。应选取Rf,使时间常数RfCf远大于载波周期,以避免输出波形畸变。但Rf过大为今后电路集成带来不便。可以使用小阻值的电阻组成T型网络,替代大阻值电阻。

若运算放大器具有足够的开环增益,反相输入端为很好的虚地,那么,两输入端点之间的电位差为零。因此,反相输入端对地的分布电容Cp和放大器的输入电容Cgs对电路测量不会造成影响。电荷放大电路相对于单位增益放大电路来说,结构要简单,不需考虑等电位屏蔽问题;只需将杂散电容的影响转化为对地的分布电容,即进行合理的对地屏蔽,就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尽管在电荷放大电路中,可以忽略掉输入电容及反相输入端对地的分布电容,但是在检测微小电容变化时,输出还是有很大的衰。这是由放大器输入输出端分布电容Cio造成的。当载波电压频率大于1/(2πRfCf)和小于放大器的截止频率时,输出电压Vout应该表示为:

Vout=-[(C1-C2)/(Cio+Cf)]Vs=-[(2ΔC)/Cio+Cf]]Vs

3检测平台的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对惯性传感器施以适当的激励信号后,传感器的动片即处于振动状态,上下极板间的电容发生周期变化,采用电荷放大器电路将该信号提取出来,经交流放大、解调后通过A/D转换变成数字量采集到微机中,观察传感器的输出响应,为下一步利用软件方法分析微机械惯性传感器的时域、频域特性打下基础。

3.1激励信号发生器

根据微机械轮式振动陀螺仪的工作原理,最多需要4路激励信号。激励信号为正弦波,每两路相位相反。为了测量陀螺仪的频率特性,需要不断改变激励信号的频率。目前不同设计的陀螺仪谐振频率在几百赫兹到10千赫兹之间,激励信号也需要在这个范围内进行调节。另外,陀螺仪的驱动力矩等于驱动信号的交流分量与直流分量的乘积,所以还要施加正或负的直流偏置,使陀螺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交流相位和直流偏置组合见表1。

表1交流相位和直流偏置组合

直流偏置:++--交流信号:+-+-

一般的RC振荡电路生成的正弦波频率靠改变R、C值来调节,不能连续大范围调节。所以,设计中采用数字方法合成模拟波形,其原理见图6。图6中8254为软件可编程计数器。其包含3个独立的16位计数器,计数最高频率可达8MHz,设计中输入3MHz的时钟,将2个计数器串连使用,这样可以增加频率控制范围。8254产生的方波信号作为后面并行计数器的计数脉冲输入。并行计数器由2片74LS161组成8位二进制循环计数器。74LS161计数到最大值时会自动清零,重新开始计数,其输出可作为E2PROM2817A的地址信号(即每个正弦周期内采样点数为256个)。2817A的数据读取时间为150ns。设计电路时将它的片选和读信号均设为有效,以提高数据读取速度。D/A转换采用DAC-08电流输出型D/A转换器。电路输出时间85ns,放大器采用高速高精度运放OP-37,同理,D/A转换器的片选和转换开始信号总为有效,其输出跟随输入变化,提高转换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此信号发生器完全可以生成10kHz以内可调频的正弦波。而且使用可编程计数器8254,输出正弦波的频率可以用软件方法调节。如果想输出非正弦波形,只要修改E2PROM的数据,就可以输出任意形状的周期波形。

3.2低通跟踪滤波器

数字信号发生器具有控制灵活的优点,但是输出信号不够平滑,其中会有台阶波。在对信号要求比较高的场合,还需要进行滤波。本设计中信号的频率变化范围很大:几百赫兹到10千赫兹。为了进一步提高信号质量,采用AD633模拟乘法器构成低通跟踪滤波器,其原理如图7。

通带的截止频率是由电压Ec控制的,输出是OUTPUTA,截止频率:

fc=Ec/[(20V)πRC]

OUTPUTB处是乘法器的直接输出端,截止频率与RC滤波器相同:

f1=1/(2πRC)

这种滤波器结构简单,没有开关电容,噪声小,一般采用数模转换器控制Ec,控制通带频率也比较容易。

3.3交流放大器

微机械惯性传感器在施加激励信号后,即处于振动状态。传感器有差动微电容量变化C0+ΔC和C0-

ΔC。采用电荷放大器电路提取出ΔC,此电压信号仍然很弹,需要进一步放大处理,于是采用图8所示的交流放大器。

交流放大器由4个放大倍数为-1、-2、-5、-10的运算放大器级联组成,进一步放大被测信号,同时调整幅值以便适应解调器的输入。图8中的开关选用ADG211模拟开关,通过控制模拟开关的开合,可以任意选择某级或某几级放大器参加工作,实现对放大倍数正负1、2、5、10、20、50、100的整倍数调整。例如,将模拟开关S0、S2、S8、S13闭合,其他开关全部打开,交流放大器的总放大器数即为:(-1)×(-2)×(-10)=-20。

3.4数据采集系统

使用计算机总线,与外设之间必须有接口。本系统采用双端口RAM作为数据缓存。先将信号采样并存储其中,然后成组地向主机传送,从而有效地发挥了主、从、资源的效率,且设计也相对简单。

3.4.1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基本组成原理如图9。主要有双端口RAM、逻辑控制模块、A/D转换器组、计算机接口。机通过接口启动逻辑控制模块后,CPU资源向其他请求开放,逻辑控制模块发控制信号启动A/D转换器并进行采样,并将转换结果存入双端口RAM。当RAM中的数据达到一定数量时,逻辑控制模块向计算机发出中断请求。主机接到请求后进入中断服务程序,向逻辑控制模块发出命令,决定是否继续采样,并将RAM内的数据读入内存。

3.4.2硬件设计

本设计使用Cypress公司的CY7C136(2k×8bit)双端口RAM。其两个端口都有独立的控制信号、片选CE、输出允许OE和读写控制R/W。这组控制信号使得两个端口可以像独立的存储器一样使用。使用这种器件要注意当两个端口访问同一个单元时,有可能导致数据读出结果不正确。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两个:一种是监测busy信号输出,当检测到busy信号有效,就使访问周期拉长,这是从硬件上解决;另一种方法是软件上保证两个端口不同时访问一个单元,即将双端口RAM进行分块。本系统采用后者,将busy信号输出通过上拉电阻接到电源正极。

在系统中,逻辑控制模块的作用非同小可,是控制采样、存储、与计算机接口的核心。本系统为方便对采样速率等参数进行设置,在该模块中采用了MCS-51单片机。这样可以通过编程设定采样速率。

与主机的信息交换包括:

(1)接收主机控制信号,以决定是否开始采样;

(2)在存储区满后,向主机发中断请求。

本系统使用AT89C51的地址总线来选通RAM的存储单元,对其进行写操作,将采样结果存入相应的单元。

3.4.3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包括主机程序和逻辑控制模块中89C51程序。软件的关键是单片机控制A/D转换器和存储器部分,软件流程见图10。

第10篇

制作技术条件及应用展示媒介较大程度影响和制约着动态图形的设计形式,直接影响到设计的方式方法及作品本身。动态图形是以传达、展示信息为主要目的的动态视觉传达手段,信息服务产业的改良升级,使得动态图形设计发展潜力巨大。动态图形所依赖的软件层面是由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所承载的,ios作为第一个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起搭载的动态图形的交互设计方式具有新的指导价值和借鉴含义。动态图形设计基于前端、硬件及后台程序支持,操作界面实现了由单一静态到多维动态的展示方式的转变,使得用户拥有更丰富的视觉体验,从而提升用户的情感化操作经验,增强用户对信息产品的使用黏度。

2信息产品中动态图形的交互适用场景

动态图形的视觉表现对于提升被逐渐广泛应用于信息产品设计、广电传媒、工业产品宣传与推广、建筑浏览、学术教学与科研等众多领域信息产品的用户体验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然而动态图形在信息产品中的运用并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及无缘由的堆砌,在何种交互场景出现均是以解决某种功能需求为宗旨,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服从用户体验。

2.1引导

引导是信息产品中动态图形设计应用较多的一个场景。引导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开场引导页(即新手帮助)。二是对于隐藏内容、操作的提示及引入。开场引导页是用户首次安装并打开应用后所呈现的界面,功能堪比说明书。目的在于用户未使用之前,在最短时间内提前告知用户产品的主要功能、特点、操作方式并迅速上手,开始体验之旅。开场引导页按照目的可分为功能介绍类、推广类、使用说明类及问题解决类,产品的第一印象将极大地影响到后续的产品使用体验,因而别出心裁的引导页尤为重要。提示引入页通常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告知用户应该怎么做,或者吸引他们去做什么,可通过动态对功能的位置、方向、路径、唤出操作等进行暗示和指导,以便用户在有限的信息产品界面中发现更多功能。

2.2加载

加载页是由于加载数据内容过多或网速原因而形成的界面间的过渡,系统级的过渡一般分为两种——转和进度条,转用于剩余时间无法预知的情况下;进度条则用在可预知完成进度和剩余时间的情况下。加载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用户体验,通过一种有趣的美学形式表现程序运行的进度,一方面做出承诺,带给用户安全感,另外可以合理疏导用户因等待而产生的焦虑情绪,从而避免用户大量流失的惨剧发生。进程演示类动态图形的设计,加入了动态过渡,使得内容不再是枯燥的从0到1的跳转,复杂的程序语言转化为动态视觉语言“我正在处理你的内容,请稍等”。丰富的信息量及有趣幽默的动态图形内容可增加用户的期待值,除了对信息产品本身的期待,还有对加载设计本身的期待,从而使用户潜移默化的减少觉察正在加载的时间。加载的动态图形设计,可结合产品的品牌形象,抽象和具象方面均可入手,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3转场

信息产品中的转场,即从一个界面切换到另一界面,为了避免界面之间跳转的过于生硬呆板,利用动态图形补上了界面跳转的中间过程,是的用户体验更加自然和流畅,可以说转场是动态图形目前应用最多的场景。转场的动态设计包括堆砌动态效果、界面重组动态效果、平滑与平铺动态效果、空间翻转动态效果及线索连续动态效果等。转场设计的动态图形呈现方式又可细分为多种类型,如3D翻转、淡入淡出、抖动、旋转、立方体效果、收缩效果、翻页、放大缩小等等。转场动态图形的制作可更多地从产品目的、产品整体特点、场合、实现性能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使得操作更加精致流畅,提升产品品质。

2.4反馈

在引导、加载、转场后,动态图形适用的另一场景即反馈。反馈可分为过程反馈和结果反馈——过程反馈指的是在操作过程中,为了告知用户操作的状态变化使得界面对操作进行的反馈。结果反馈即完成操作后,根据结果给出的反馈,可分为操作成功的反馈和操作失败的反馈。在结果反馈中,我们通常较多的看到动态图形的运用,如果是成功的操作结果,往往仅限告知状态,用户无须执行操作,反馈就可以自动消失,而如果是失败的操作结果,则需要引起关注,可以相对强势一些,反馈出现的位置可以考虑相关性,采用相对警示的颜色和设计风格等。针对过程反馈,动态图形也不失为一种对用户很有帮助的方式,帮助用户在操作过程中预知操作的目标和结果,可以使得应用更加细腻。

3结论

第11篇

关键词:生态学;理论问题;应用性:设计

一、生态学的教学地位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前沿性强的学科。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利益,但同时加深了人口、资源、环境间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客观上要求生态学承担起协调人地关系的重任。

生态学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基础之~。生态学研究内容深入而广泛,理论内容丰富复杂,指导性强。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把复杂的理论问题简单化、实践化、生动化,实现意识形态的灌输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双重效果是我们的任务。我们的教学对象无论是未来的教师,还是生态系统的管理者、实践者,都应通过生态学的学习形成高度完备的生态观、科学的管理观与可持续的开发利用观。

生态学是与其他学科具有广泛交叉的活跃学科。生态学理论、技术、方法的日新月异,从生态学教学与应用领域而言,已从传统的生物学科渗透到包括社会、经济等非自然科学领域。本研究以地理学科体系下生态学教学内容的科学建构为目的展开研究,旨在地理学人才培养体系中充分发挥生态学的作用,实现人才培养效益的最大化。

二、生态学理论问题的表达特点

(一)重视分层表达

生态学研究层面多,内容广泛。其研究对象包括分子一细胞一器官一个体一种群一群落一生态系统一生物圈等几个层次,且以各层次研究的生态学进行独立表达。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强化理论问题系统性、逻辑性及其理论问题的内在联系。

(二)重视模型表达。在地理专业的生态学的教学中侧重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生物圈生态学的研究。对不同尺度的研究内容用数学模型对事物的变化及内在关系进行科学的表达更容易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但应加强模型的生态意义与应用性的阐述。

(三)重视结果表达。生态学各研究层次中均有重点和难点理论,目前,多数生态学教材对理论问题的表达偏向强调结果,而对内在机制分析不足。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过程及内在机制的分析。

三、生态学理论问题的应用性设计探讨

(一)种群的动态变化问题

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种群的动态变化,该问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其中,在讲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规律的应用时,我们例举了人口数量与地球的承载能力的关系的三种变化模式:

第一,理想模式:指人口数量按指数增长,缓慢的以“s”型曲线增长,并以渐近线的形式接近人口承载力“K”,这种温和而非过激的增长不会造成对环境的伤害,是理想的发展模式。

第二,不理想模式:指人口数量的增长先超过地球承载能力,然后又由于资源环境的胁迫而降到承载能力之下,再经波动后接近承载力K,最终人口数量才趋于稳定,是一种动荡的、波浪式的增长。

第三,极不理想模式: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增长情况,即人口数量的增长远远超过地球承载能力K,致使生态系统中的某些要素受到严重破坏,从而导致承载能力下降至较低的承载能力K’,人口数量也迫降到K’容许的新的地球承载能力。

对该问题的分析,既揭示了种群J增长与S增长间的关系,又反应了人类种群管理乃至生物圈管理的深层次问题,实例恰当的应用与选择可以使知识得以深化、升华,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二)群落生态学问题

重点讲授植物群落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等知识。群落生态学是农业、林业、畜牧业发展的必要的理论基础,在土地利用、自然保护等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群落的空间结构

生物群落作为一个有机实体,它在空间结构上表现为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和水平镶嵌现象的特点。以群落垂直结构为例,群落的垂直结构保证了生物对空间和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提高。茶胶模式是对群落垂直结构理论的成功的应用,兼备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介绍茶胶模式是群落结构教学的基础,教学中更应重视的是对茶胶结构内在机制,及对群落垂直分层生态特征的分析,这样才能激活并引发学生更广泛的思考。

群落的生态设计问题。所谓生态设计是将系统中矛盾的事物转化为和谐一致的事物。群落中人类的需求与自然的给予间总是存在多种多样的矛盾,协调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这是生态设计的宗旨。如桑基鱼塘模式是生态设计的成功范例,他们将人与水之问的矛盾转化成人水之间的和谐。教学中我们提出了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资源利用中的矛盾问题,提出了大庆地区水污染、水资源匮乏与环境需水量大等环境保护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一系列有创意的探讨。增强了学生责任意识与使命感。

2 群落的动态

任何一个生物群落都是一个动态实体,按动态变化的时间长度可分为:群落日变化、月变化、季相变化、年际波动与演替等。动态变化的现象是教材所体现的内容,我们将现象分析与生态系统管理联系起来则增加了学习的目的性、生动性与理性的升华。以日变化为例,结合植物生长特点,在温室、大棚的管理中,科学地利用植物在白天的光合作用能力同化更多的有机物,同时注意控制夜间温室温度减少植物自身的呼吸与代谢,以形成更多的净积累,达到提高生物生产力的目的,并要求学生举一反三的应用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指导生产实践,这样的教学可形成良好的互动。

群落演替顶极理论是群落动态理论的难点,在讲授三个顶极理论的基本内容时,引进了时间尺度的概念,这一概念虽超过了生态学的研究范畴(尺度为景观生态学中的研究内容),但在揭示单元和多元顶极论间矛盾的根源问题上确有拨云见日、一语见地的功效。同时在讲顶极格局说时,让学生分析与三个顶极理论形成有关的群落性质思想的继承特征。使学生从根源上认识三个顶极理论的本质,把握三个顶级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表1),教学效果很好。

3 生态系统生态学理论

生态系统研究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主流。重点介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作为以太阳能为能量基础的系统,它完全符合研究能量转化的物理学中的热力学定律。讲授中我们介绍了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及耗散结构理论。并通过分析推演将三个独立的理论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特别是当介绍耗散结构理论伟大贡献时,将热力

学第二定律的局限性与耗散结构的创造性及二者的研究前提(孤立系统、开放系统)的本质差异做了很好的说明。耗散结构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成功地解决了克劳修斯和达尔文的矛盾。即退化与进化的矛盾。克劳修斯的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一个孤立的系统会向均匀、简单、消除差别的方向发展。然而,我们所观察到的生物界的进化恰好与之相反,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耗散结构的研究对象处于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区内的开放系统中。这个矛盾在明确了研究前提后得到了科学的解决,使两个根本对立的矛盾得到了统一。即在有足够的负熵输入的情况下系统会出现从无序向有序的方向发展,符合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耗散结构理论为研究复杂系统的演化,特别是研究演化中的突变行为,提供了科学根据。“探索复杂性”是耗散结构理论的重要任务,研究系统演化中的突变行为是系统研究中非常令人困惑的棘手问题,耗散结构理论则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堪称科学奇迹。如激光这一现象的形成很好地诠释了系统由无序到有序过程中的突变行为及系统发展中的阈限问题,这一研究使生态系统理论的发展出现了巨大的飞跃。该问题虽是理论分析的延展,但教学效果甚好。

能流分析中生态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教材上直接给出几个基本的效率公式,这种表达方式学生不容易把握生态效率研究的重要性及意义,缺少亲和力,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几个效率比值,知识得不到升华,鉴于此我选择了几个生动的例子讲解各效率公式,如以组织生产效率为例,变温动物的组织生产效率远大于恒温动物(蝗虫37%,鼠3%),同样喂食蝗虫和田鼠50千克食物,蝗虫增重6.85千克,而田鼠只长0.7千克。那么,在以生产动物蛋白为目的的生产管理中,增加变温动物的生产有利于节约能量,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在全球变化问题引起人的高度关注的情况下,碳循环成为全球变化中的研究重点。如何将这一问题讲深、讲透变得非常重要。我们采取了以机制探讨为突破口的思路。调动和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地理学基本理论推衍全球变暖后全球大气环流形式的变化。由陆地降水分布、温度分布及水热组合模式,分析了在我国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条件下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生态后果,并结合玉米、水稻、小麦等大宗作物生长特性与未来新水热组合的气候特征间的关系,探讨和揭示了未来农业生产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林业生产进行了全球变暖后正负效应的辨证分析。这样组织的一节课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痛快,既是对已有知识应用一次实战检验,又是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的理性分析与思考。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讲的入境,学生听的兴奋,效果甚佳。

4 对概念的诠释及其应用性思考

以生物量与生产量为例,这是两个很简单的概念。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几个开发学生分析能力的问题。如:以单位水体(池塘)为例,1)如何实现底栖生物的最大现存量?2)如何实现底栖生物的最大生产量(以年为单位)?3)在水产养殖中如何结合所学生态学理论对水体进行科学设计与管理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只要不向系统外输出底栖生物即可实现。第二个问题则需要一个调查结果来说明,即水体中当有底栖动物的捕食者时,每年底栖动物的生产量是无捕食者时的17倍之多。这一问题也可结合逻辑斯谛增长规律进一步说明,即当生物的现存量在K/2左右时,种群个体数量NO较大,环境剩余空间也较大,根据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dN/dt=NO×r(1-N/K)

这时种群的自然增长速度很快,应用在生产上则种群的生产效率很高。第三个问题则是一个涉及对水体生产结构进行生态设计的问题,包括对垂直结构的科学配置及对水生生物的适时捕捞,以实现PN/PG的效益最大化等。这虽是对简单概念的学习,但通过教学设计,即可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认知与思考空间。

三、结论与思考

1 成功的课程内容组织与内容设计,不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力,启迪学生的探讨真理,揭示规律的灵感。

2 科学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本身对课程内容有深入的理解。要在教学上舍得花心思、花力气,并在教学和科研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认识水平。

第12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紧迫性;制度;途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只用几十年时间就实现了大多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取得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几百年逐步显露的问题,在我国也被压缩到几十年的时间里集中显现。一方面,工厂林立,经济繁荣;另一方面,生态灾难已经步步逼近。面对严峻形势,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

1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所谓生态文明,就是指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一种文化伦理形态。它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形态。

这一概念的出现,是基于工业文明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巨大灾害。在工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资源遭受到了掠夺式的开发,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恩格斯早在1876年《自然辩证法》中就曾精辟地指出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但走的是传统的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之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之路,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的资源和环境却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一方面,是GDP数据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则是大气、江河海洋、土壤土质的大面积恶化。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不仅GDP增长的成果都将被吞噬,而且将影响到当下和未来公众的基本生存权。

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十则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并强调,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一系列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生态挑战和资源环境制约,生态文明的建设刻不容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资源约束趋紧

资源约束趋紧主要体现在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上。众所周知,我国的人口和资源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人口多。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除港澳台外总人口为13.39亿人,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我国资源环境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人口越多,需要的能源也越多,开采也越多,这都会直接影响动植物生存、气候变化和地质灾害。二是资源有限。当今中国地大而物不博,石油储量仅占世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中国各类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不同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有限的资源难以支撑今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但与此同时,我国长期以来采取的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高增长、能源高消耗,且资源利用率较低。统计数据显示,在粗放式发展阶段,我国每创造1万美元价值所需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是美国的近6倍,比印度还多3倍。因此,这种高消耗,低效率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未来能源消费还将大幅增长,资源约束的矛盾也会更加突出。

2.2 环境污染严重

根据《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报告》,我国每年因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代价已接近1万亿元,并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升高。当前我国比较突出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地污染,其中最为受老百姓关注的就是空气污染问题。

随着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我国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凸显,特别是2012年年底以来在中国大范围内出现的笼罩时间长、浓度高的雾霾,给国民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据统计,2013年我国雾霾污染范围已涉及到了17个省市自治区共约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影响人口约6亿。

以当前用于衡量空气污染最主要的一个指标PM2.5为例,中国是受此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耶鲁大学编撰的环境表现指数最新数据,中国在132个国家的空气质量排行中名列第128位,倒数第5,仅好于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和印度四国。为此,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5年内,中国将投入1.7万亿进行大气污染治理。

2.3 生态系统退化

生态系统的退化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其中,当前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已占到国土总面积的1/3以上,而荒漠化土地面积也已经占到国土面积的1/4以上。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生态挑战是全方位的,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接近生态危机。而生态危机比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更大,金融危机持续时间不会很长,经济萧条了可以再次繁荣,但生态危机的危害却是几年、十几年,甚至上百年都很难逆转的。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既事关发展方式,又事关人民福祉。无论是着眼于当前环境恶化的现实,还是着眼于中国经济长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都必须并且加快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统筹发展经济和环境治理的问题。

3 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在谈到我国未来发展的时候,曾经说道:“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金山银山是指我国的经济发展,而绿水青山显然就是生态环境。这也就是说,我们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经济的发展。

3.1 转变发展理念

发展经济的目的,不是仅仅追求GDP总量的增长,而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但改革开放后相当一段时期,我们以经济增长论成败,GDP就是政绩,政府考核也是以GDP为主要标准。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我们需要树立绿色GDP观念。

所谓绿色GDP,是指用于衡量一个地区扣除了自然资产、资源环境损失之后新创造的真实的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这才是一种新的真实的经济核算标准。所以说,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条,我们需要转变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而非经济增长的速度。

3.2 健全生态制度

生态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准备和基本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里面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用途管制制度、生态保护红线、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赔偿制度。通过制度约束,做到在源头上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防”;在经济发展和开发的过程中“严管”;对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后果要“严惩”。

1.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这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的基础性制度。自然资源产权不清晰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就是为明确环境、生态等公共自然资源系统的“主人”,赋予其保护自然资源的动力,让其使用这些自然资源获得利益的同时,承担起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解决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问题,进而增加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2.健全用途管制制度

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是国家对国土空间内的自然资源按照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等用途或功能进行监管,表明一定国土空间里自然资源无论所有者是谁,都要按照用途管制规则进行开发,不能随意改变用途。我国已经建立了严格的耕地用途管理制度,但对国土范围内的一些水域、林地、海域、滩涂等生态空间还没有完全实现用途管理,致使一些地方用光占地指标后,就转向开发山地、林地、湿地湖泊等。同志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因此,我们要按照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原则,建立覆盖全部国土空间的用途管理制度,并且有必要由一个部门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的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不能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

3.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红线可以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红线、生态功能区红线和人居环境重大屏障红线。其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红线,是为保护的物种(包括动物、植物)提供最小生存面积(如大熊猫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红线,包括水源涵养区、防风固沙区等等;人居环境重大屏障红线,是指为人居环境比如城市提供的生态屏障。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自然资源全部用来搞开发建设,生态脆弱的地方就要保护起来,比如设立国家公园等等。此外,三中全会还提出,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区取消GDP考核。

4.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就是要坚持谁使用资源谁付费和谁破坏生态谁付费的原则,以及谁从中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推行环境税和资源税。比如各类矿产资源,这是地球给人类的共有资产,是属于国家统一管理的资产,必须要有偿利用,不能谁发现谁就可以开采。这才能充分体现资源的价值、防止开采者的滥采滥用,以及对资源的浪费破坏。

同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比如西部地区长期为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自然资源和充当生态安全屏障,东部地区就应当给予西部地区适当的补偿。这样,才能使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的地区,不吃亏、有收益、愿意干。此外,三中全会还首次提出环保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由过去“谁污染,谁治理”的模式转变为“谁污染,谁付费”,污染处理则交由专业化公司负责。

5.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赔偿制度

三中全会提出了损害责任赔偿制度。特别是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这个制度就是要将官员的责任与环境保护牢牢捆绑在一起,因决策失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必须进行责任追溯与惩戒,直至追究刑事责任。这样使各级官员坚守生态底线,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的良性发展。

3.3 发展循环经济

传统的生产发展模式就是通过开采原始自然资源,经过加工把它变成各种工业原料,然后通过再生产,形成我们的消费品。消费品消费完了变成废品,变成垃圾扔掉。对垃圾的处理,要么燃烧,要么填埋,都会对我们的环境产生负面作用。

而在循环经济模式下,我们可以把生产产生的废弃物通过技术的开发,变成可再生利用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把我们消耗过的所有废旧产品和废弃物,通过科学的分类回收,经过处理变成再生资源。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控制废弃物排放,并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3.4 大力培育生态产业

实践证明,在今天我国所面临的人口资源条件和国际背景下,我们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而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视发展节能环保的新兴产业,如发展低碳产业,开发低碳技术,建设低碳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绿色发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当前,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把节能减排放到了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首,表明了我们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产业的坚定决心。

总之,“顺生态规律则兴,逆生态规律则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重在建设,难在坚持。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第13篇

关键词: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 引言

选题是论文作者选择研究对象及确定通过何种方法获得研究成果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1]。学位论文写作不像是普通的命题作文写作那样简单。“写什么”,提出一个值得去研究的问题是学位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所以说论文选题的动因在于发现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才能就题论题,发现问题才能找到研究目标。总得来说,论文选题就是学位论文保质保量的一个重要砝码。

2 多角度定量分析

本文收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从2004年到2008年有关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57篇。统计分析所用的硕士学位论文资料主要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位论文资料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图书馆文本资料收集。

2.1 论文数量变化分析

景观规划与设计方向一直隶属于城市规划专业的范畴,在2008年以前有关景观方面的文章还不是很多,只是个别导师的学生论文涉及景观规划内容的文章,所以5年来统计的文章大概总共57篇。有关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论文呈曲尺线性发展。2004年和2008年是这5年来论文数量最多的两年。在这5年发展的过程中,2006年的论文数达到了一个小高峰,比起2005年和2007年论文数增加了将近一半的数量。

2.2 按照研究类型统计的论文量

按照研究类型划分的依据是指研究所涉及的方面或其他对象的类型。适合于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研究类型可以划分为论文中涉及到的研究的范围,例如西安文化名城、黄河高原小流域、某风景区等等。论文中涉及的对象总共有8种,随着年代的增加,研究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论文数都有所增加,特别是有关研究涉及城市(文化名城 )、风景区、廊道这三个方面的论文数最集中;其次是研究涉及有关广场、居住小区、园林这三个方面的论文数也有一定数量;论文数量最少的研究是涉及黄土高原小流域和大学校园。论文研究的类型随着景观规划学科的发展,研究范围在逐渐的扩大,学位论文的研究类型也随之增加。

2.3 按照研究要素统计的论文量

按照研究要素划分的依据是所选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或其他相关的基本单位。有关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论文按照景观要素可以划分为:空间形态研究、生境营造、景观设计手法、生态景观研究等十几种要素。

按照研究要素统计,论文涉及的要素数量太多,总共17种。随着年代的增加,论文中包含的要素范围越来越广,说明对于景观方面的研究大家越来越重视。论文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空间形态的研究,占总论文篇数的18%,这方面的论文有10篇。

2.4 按照研究对象分布地区统计的论文量

按照研究对相关分布地区的划分依据是指研究对象的地理分布或区位分布。有关景观规划与设计论文中研究对象的地理分布可以划分为西安、华山风景区、黄河高原地区、西北地区中小城镇等14个地区。论文中研究对象的分布十分广泛。论文研究对象最多是集中在西安这个地方,比例达到了36%,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关西安的文献资料较多,便于查阅,而且出行方便,便于实地调研。其次是西北地区中小城镇,再者就是延安。

3 结论

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近5年来建筑学院景观规划与设计方向57篇硕士论文的分析,总结了以下3种规律:

(1) 论文数量逐年增加,涉及范围广泛。(2)从论文分析中可以看出,论文稍偏重于理论研究,应该把论文与具体工程结合起来。(3)缺乏学科交叉型的论文,论文中只是谈有关景观规划方面的问题,缺乏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的结合。

另外,鉴于选题分析的结果,提出几点建议,要遵循“一大三小”的原则。

大的原则是“小题大作”,选择小一点儿的论题,抓住其要点,深入本质和核心,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研究,就能有理有据的阐述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新主张。除了遵循大的原则外,论文选题还要遵循三点小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二是创新性原则,三是可行性原则。

主要参考文献:

[1]周飞. 学位论文选题因素分析[J].中国研究生,2006.

[2]魏伟. 论文写作中的选题问题邹议[J].考试周刊,2007,30:30~31

[3]张照,王德. 我国城市规划院校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特征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7,3:111~115

[4]王芳,陈莹. 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及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分析[J].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5]李晓纲.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分析―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为例(2003-2007)[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6):104~108

[6]刘 基,董西红. 我国建筑院校硕士论文选题现状与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4):65~67.

[7]李晓玲,鲁伟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2):83~86.

第14篇

【关键词】桥梁设计 水文调查 外业勘测 桥梁调查 水文资料 小流域径流 工点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和桥梁建设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也得到较快发展。在桥梁的设计阶段中,桥梁的水文计算十分重要,其结果直接影响到桥梁后期的孔径设计和基础的埋深,这对桥梁自身的建筑质量是起到决定性的因素。要能保证桥梁水文资料的准确性,就要在前期做好水文资料的调查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要将工程所在地的水文资料、历年洪水的流量、当地气象资料、当地降水分布情况等基本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在对水文进行调查、对外部环境进行勘测后,才能开始进行水文计算。

二.工程概述。

娄底至双峰一级公路,位于湖南省娄底市的娄星区和双峰市境内。起点位于娄底城市规划区南侧的余家祠堂,与规划娄星南路对接;终点位于双峰县城,与娄衡高速双峰连接线相接,终点位于双峰县城,与娄衡高速双峰连接线相接。娄底属于中亚热带大陆季风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冬季少严寒,夏季多酷热,秋季晴朗温暖,春末夏初多雨成涝,盛夏初秋少雨多旱,全年平均气温16-17.3°C。年平均日照时间1538小时,东部多于西部,无霜期268天。双峰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寒潮频繁,气温变化剧烈;夏季暑热期长,伏旱明显,前秋干旱频繁,后秋天气多变;冬季严寒期短,阴晴少雨天多。全县年平均气温17.0℃,年降水量1200-1500mm,年日照1500-1600小时,无霜期260-300天。

三.水文计算。

1.水文调查。

本工程段区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大陆季风湿润气候。沿线河沟大多为耕织土冲沟,或由冲沟汇集形成较大的河流,如侧水河等。

1、历史洪水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1)、河段探勘。确定历史洪水痕迹的位置。

(2)、现场访问。不失访一位老人,不漏掉一点情况,不放松一条线索,不错过一个机会。

(3)、形态断面及计算河段的选择。形态断面所在河段具备以下条件:河段顺直无支岔,河段稳定、洪迹多,靠近桥位、滩地少,滩槽洪水流向一致,有足够的洪迹。

(4)、形态断面、调查洪迹高程、河床纵坡野外测量。

2、暴雨资料收集的主要内容有:

(1)、流域内的1:5万地形图。用于勾绘汇水面积、长度、宽度、坡度等特征值。

(2)、流域内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别、植被特征。

(3)、基于年汛期月最大平均值的雨力分布图、径流分区表。

2.分析水文计算的依据。

由于路线沿线跨越的河流,均为中小河流,属于小流域的范围,小流域的洪水多由暴雨形成,而且流域面积小,坡度陡,汇流快,洪水暴涨暴落,历史短,泛滥范围小。小流域的洪水很少能留下明显的痕迹,往往也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且这些河流均为桑干河、源子河、元子河、十里河的小支流,没有设水文站,所以在实际调查时只有尽可能收集历史洪水资料,同时为了避免出现大的误差,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相互比较分析,针对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后选用其中较为可靠者。本次设计流量分析计算对大河这条较大的河沟采用了历史形态法和经验公式法相比较,其它一般性小型冲沟只采用经验公式法。

1.历史形态法。

对于河流的某一特定形态断面,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洪水位计算相应的洪水流量。在桥位上下游调查历史上各次较大洪水的水位,确定洪水比降和河床糙率,推算相应的历史洪水流量;同时,调查河道附近的冲淤变形及河床演变。在调查过程中,细心访问沿岸居民,查明历史洪水痕迹以及发生的时间、大小和稀遇程度。

2. 经验公式法。

交通部交通科学研究院的径流简化公式——“全国径流法”,适用于小流域的流量计算:

计算基本公式:Q=ψ(h-Z)3/2F4/5β×γ×δ

Q:计算流量,m3/s

β:洪水塌平折减系数

δ:湖泊折减系数

Z:被植物或洼地滞留的径流厚度

z:植物截流和水利化措施的拦蓄厚度,mm

h:径流厚度,mm

F:汇水面积,km2

ψ:地貌系数

γ:流域内降雨不均匀影响洪峰流量的折减系数

3.水文调查计算资料。

依据历史形态法来反推流量。按形态法计算流量,形态断面基本接近调查历史洪水位,对河流断面和河床纵坡进行实地测量。根据调查结合,按形态法计算流量,形态断面基本接近调查历史洪水位,对河流断面和河床纵坡进行了实地测量,由于计算出来的流量一般都偏大,且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情况也有所变化,取与按调查洪水位推算所得流量较接近的结果作为设计流量。

4.水文分析内容。

(1)分析内容。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包括路基和桥涵的水文调查和勘测,水文、水力计算,以及桥孔布设,调治工程的设置等。

(2)基本要求。水文调查和勘测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所在区域条件,采用相应的方法,收集和调查的资料应作可靠性评价,勘测精度应符合规定(要求)。

(3)基本途径。水文、水力分析和计算成果应作合理性论证。对水文条件复杂或通航等级较高的特殊大桥,应进行水文测验及水力模型试验(河工模型动、定床试验。

(4)分析前提。符合现行国家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5.水文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外业勘测方法。

(1) 调查法:通过调查、走访河流两岸附近居民,通过他们对历史洪水的记忆对已有的水文系列进行插补和延长。

(2)考证法:通过文献、历史记载、碑刻、民间传说等对已有的水文系列进行插补和延长。

(3)两系列的相关分析法:若分析站水文系列较短,而同一流域内或相近的另系列水文系列较长,则可将该站作为参证站,将两站的水文系列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相关方程,再通过相关方程对较短的分析站水文系列进行插补和延长,从而得到更长的水文系列。

(4)流域面积比拟法:当上、下游水文站与测站流域面积相差不超过10%可直接引用。如较大但不超过20%可按下式计算:

Q1=(F1/F2)ªQ2

(5)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法:当上、下游水文站间无支流汇入,两站 相同年的最大洪峰流量大致成比例,则可通过两站资料用如下函数进行插补和延长。

Q=f(Qˊ) H= f(Hˊ) Q= f( Hˊ)

(6)过程线叠加法:利用两支流洪水过程线叠加得到合流后桥位处的设计流量。

四.结束语。

桥梁的水文是公路桥梁质量和使用寿命、工程建筑最直接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衡量桥梁是否符合建设标准的重要标准。在设计中要做好水文调查和外业勘测,要提供准确的设计计算资料,以此来提高桥梁设计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 董珍林 桥梁的水文调查与外业勘测[期刊论文] 《青海交通科技》2005年6期

[2]井旭东 浅析铁路桥梁勘测设计中的水文勘测 [期刊论文] 《现代企业文化》2008年14期

[3]戴松涛 Dai Songtao 水库下游桥梁水文检定方法的探讨 [期刊论文] 《铁道标准设计》 ISTIC PKU2007年9期

[4]王昕 王乃家 柳琪 大中桥水文勘测设计的几个注意问题 [期刊论文] 《辽宁交通科技》2005年1期

[5]赵会雨 单晓方 张祚龙 高速公路大桥的水文计算分析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年3期

第15篇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目的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语言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有关专业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外语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通过毕业论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扩展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帮助学生接受科学研究、分析方法的初步训练。

3、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4、使学生在外文资料查阅、阅读和翻译,语言表达、写作能力,计算机文字处理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二、毕业论文题目的确定

(一) 方式:

1、由教研室安排教师做“怎样写毕业论文的报告”,详细介绍撰写论文的每一个环节和具体要求。

2、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定的范围内选择和初步确定论文的方向。

3、由论文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供论文选题,在教研室汇总后向学生公布,供学生选题参考。

4、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按学院所提供各专业论文参考选题确定题目,也可自选题目,必须报指导教师,征得同意后方可开题。原则上学生不得跨专业选题。

(二) 范围

英美语言文学、文化、语言学(语法、词法、修辞、语义、文体等)、翻译、国际商贸、国际商务、旅游、外语教学法等。

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长度不少于3,000英文单词。

2、论文结构包括:

1) 标题 (title)

2) 作者署名 (name of the author and tutor)

3) 摘要 (abstract)(150—200词,中英文均要)

4) 关键词 (key words)(中英文均要)

5) 正文 (body)

6) 参考文献 (bibliography)

3、摘要(Abstract)通常为一个段落,长度不超过300个单词。

Abstract通常要回答如下问题:

(1)What is the general knowledge of your topic in the academic field?

(2)What research topic is the paper to focus on?

(3)What method or material do you use to support your main point of view?

(4)What conclusion will you draw?

(5)What is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4、关键词(Keywords)3至5个。除专有名词外,其他词不用大写,词与词之

间以分号隔开。

关键词应能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常出现在标题与摘要中,多为名词,如用investigation 而不用investigate。

5、引言(Introduction)

6、在引言(Introduction)与结语(Conclusion)之间的正文部分应分若干章节。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2.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

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第一级标题居中书写;第二级标题序数顶格书写,后空一格接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书写标题。第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顺序采用A.B.C……和a.b.c.两层,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写标题。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⑴、⑵、⑶…单独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或数字加半括号,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7、如有注释,应为尾注。注释应编号,并置于参考文献之前。

8、参考文献数目不得少于5篇。排列采用以下格式:

1)参考期刊排列顺序为:作者,题目,期刊名称,出版年,卷(期),页码

2)参考专著排列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

9、论文为Word形式打印稿,纸型为A4,单倍行距,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中文用宋体。

10、字号要求:大标题为3号字加黑,小标题为4号字加黑,正文、注释与

参考文献为5号字。

11、论文写作过程中,应自觉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虚心接受教师指导。

12、按要求打印装订并上交。装订顺序为:

1)毕业论文封面

2)扉页(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3)毕业论文指导书

4)目录

5)中文摘要(含关键词)

6)英文摘要(含关键词)

7)正文

8)致谢

9)参考文献

13、进度安排:

1、确定选题 第 1 周 ( 09年 2月 22日前)

2、论文提纲 第 2 周 ( 09年 3月 1日前)

3、完成初稿 第3-5周 ( 09年 3月 22日前)

4、完成定稿 第 6 周 ( 09年 3月 29日前)

5、上交论文 第7周 ( 09年 4月 5日前)

14、注意:

1、目录用Word文档自动生成,用1.5倍行距,4号宋体。

2、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各占一页,按一级标题标示。

四、上交要求

学生按任务书上规定的时间,以班级为单位交辅导员处,辅导员汇总后上交学院。

中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样文如下

目 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2

1 引言 2

2 企业文化的内涵 3

2.1 文化和企业的定义 3

2.1.1 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 3

2.1.2 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 4

2.2 企业文化 4

2.3 认识企业文化 5

2.4 企业文化的功能 6

3 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7

3.1 组织创新的内容 7

3.2 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7

3.2.1 影响组织结构创新 7

3.2.2 影响组织流程创新 8

3.2.3 组织制度创新 8

4 结语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 众多企业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个成功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根本,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地位。本文主要讨论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文中首先给出了企业和文化的定义及其内涵,其次提出了企业文化的内容和主要功能,最后揭示了组织创新的内容,论述了企业文化在组织结构、组织流程、组织制度等三方面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企业文化与创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关键词:文化;企业文化;组织创新

Abstract(用Time New Roman 字体)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arrival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ges, the thorough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business enterprise reform, numerous business enterprises carried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brave to the tradition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people know that the corporate culture is a gradually successfully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s a root that affects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accomplishment, the corporate culture comes to a decision the competition position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This text mainly discusses the corporate culture to organize the creative influence to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Give first in the text definition and its contents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culture, put forward contents and main functions of corporate culture the next in order, announced to public the creative contents of organization finally, discuss the corporate culture to organize the creative influence to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n the aspects of organizing the structure, organize process, organize system wait third. The corporate culture and innovation affects mutually, promoting mutually, common to the development creation influence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Key Words: culture,corporate culture,System innovation

1 引言

不管您意识到与否,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着潜在的影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企业文化的影响,试图让人们认知、认识企业文化。让人们明确,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人类先进文化,才能建立起优秀的中国企业文化,重视企业文化的影响,据此才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兴企、富民、强国的目标。

2 企业文化的内涵

2.1 文化和企业的定义

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为经济组织实体的企业,为了实现其以行政组织手段替代市场交易来协调生产的功能,就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形态。

一般地说,企业组织形态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其一是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其二是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

2.1.1 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

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企业组织逐步形成三种主要的法律形态,这就是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这种界定的依据是法律认可的企业产权制度,感情。。。。。。

(以下略)

4 结语

二十一世纪,一个最响亮的词语就是创新。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动力,而企业文化又与创新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企业若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将企业文化与创新思想相融合,发展现今社会所需要的企业文化,并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时不断地进行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使企业文化与创新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致谢

本论文得以完成,首先应该感谢。。。老师。正是她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的悉心指导、热情鼓励,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为我修改论文,我才能顺利完成我的双学位论文。

作为中州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我更要感谢管理工程系给了我能够学习不同学科知识的机会。在两年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过程中,任课老师们的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人品高尚无时不在影响着我。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老师们的影响却是我终生收益不尽的。在此对我的老师们深表感谢!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的一些同学、朋友也给了我巨大的帮助与鼓励。在此一并感谢!

在我的成长、学习过程中,能够在大学阶段同时学习到工科、管理两个学科的知识,是我一生的荣幸与财富。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师长。

参考文献

[1] 罗仲伟.托起辉煌.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

[2] 埃德加•沙因.企业文化与领导.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年

[3] 威廉•道芬内斯,科林•L•普赖斯.21世纪CEO的经营历理念.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

[4] 杰克琳•谢瑞顿,詹姆斯•L•斯特恩.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5] 艾伦•迪尔,阿伦肯•尼迪.企业文化.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

[6] 埃尔文格•罗赫拉.企业组织.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年

[7] 窦立夫.论组织效率变革策略 (科学学研究),1995(2)

[8] 连燕华.企业组织创新的案例研究.科学学研究),1992(2)

[9] 梁镇,赵国杰.企业管理创新.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

[10] 林毅夫等.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经济研究,1997(3)

[11] P F•德鲁克.创新与组织.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5(12)

[12] 许庆瑞.技术创新管理.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年

[13] 颜光桐,刘正周等.企业再造.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14] 周振华. 企业改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15] 张德,刘冀生.中国企业文化-现在与未来.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