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管理创新论文范文

管理创新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管理创新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管理创新论文

第1篇

1.学生工作由“人教”到“自我约束”的转变。

高校学生工作模式从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批评、约束转变为以规章、制度为基础的学生自我约束。高校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次成长经历,让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充分完善以各种规章、制度为基础的行为自我约束,然而求知自我需求是高校工作在新时期下的新要求。高校学生工作应给予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充分自由[2],同时需划准“红线”,让学生从过去老师的事无巨细式的批评式管理转化为以规章制度为基础的自我约束管理。

2.学生工作从“行为约束”到“价值观引导”的转变。

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新要求,新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充分体会、理解、树立起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学生工作应不断适应时展的步伐,抛弃不适时宜、不切实际的做法,吸收借鉴有效的新方法加以创新,对不同学生的工作方式要更加富有针对性,通过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使不同学生在各自的专业上发展成才。

二、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创新

1.学生工作思想意识创新。

高校学生工作思想意识创新应是对学生工作形式、内容、职责、使命等问题的创新。在新环境、新形式、新要求下的重新认识和学习,学生工作都是会被社会发展阶段、经济水平、外部环境、甚至国际形势所影响的,在时代变化的同时发展和推进学生工作是思想创新的具体要求[3]。高校学生工作是以教育、管理、服务为基础的,传统上多重视教育与管理,如今又加强对服务在学生工作中重要程度上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工作思想创新的重要部分。加强学生学习生活与经济社会的联系也是思想创新的重要内容,例如社会各式各样的社会奖学金,如企业奖学金、企业助学金、企业资金支持的各种知识竞赛等,将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与社会资源相联系,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学生工作体制创新。

学生工作体制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实行整体推进。依据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任务和内容将学生工作体制创新建立在以理念创新为基础上,学生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目前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的特点,高校学生工作的思想创新也应该与时俱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学生工作体制创新的新目标。

3.学生工作内容、方式创新。

高校学生工作内容、方式的创新体现在如何探讨做好学生工作服务为目标的方法。学生工作从管理的工作模式走向教育、服务型的工作模式,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优化校园软硬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全面成才的内在动力。服务的内容是要把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同方面的合理需求,从各个角度促进学生工作的合理性,全面性[4]。通过学校、学院(系)两级管理,条块结合、网状运行的机制,保障学生工作这一系统工程的全面实行,力求达到“人人皆教育之人,处处皆教育之地”。通过借鉴西方学校“大学自治、学生自治”的理念,积极探索和完善高校学生工作结构的有效方式,加强学生工作内容特色,提供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效果,在学生工作中讲道理、办实事,倾听学生的呼声关心学生的疾苦,做到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

三、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新趋势

第2篇

要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养成平时行之有效的班级运行机制。班主任的任务在于思想上引导,而不是事必躬亲的“管理”。班级应建立起在班主任组织领导下的“网络化”的管理制度。而决非班主任一个人说了算的直线管理模式。只有坚持学生自主管理,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责任心,才能真正使班级成为学生的自治组织,才能使他们对班级有真正的归宿感和荣誉感,才能使班级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班集体。

二、要善于协调沟通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领导的艺术就在于协调与沟通。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导师,既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又不可因此失去威信,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所以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是一项艺术性很强的工作。沟通中既要尊重学生,又切不可没有原则地放任学生,放纵学生。要做到亲密但不无间。沟通是从心灵开始的。班主任要把“导”与“管”的关系处理好。有时用“导”使其心服口服,有时用“管”使其能及时改正缺点错误,有时“管”中带“导”,批评后做做思想教育,有时先“导”后“管”,先做思想工作使其自我认识错误,然后帮助他制订改正错误的计划与步骤,并监督他改正。心灵的工作要从心灵的对话开始。班主任可以开通多种沟通渠道,如(1)面对面的谈话式沟通;(2)书信交流沟通;(3)周记与作业沟通;(4)电话沟通;(5)网上沟通等等。(3)班主任也可以有意识地开展班级活动。这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师生和生生沟通的好办法。

三、要善于创造激励的氛围

班级管理的大部分时间就是用于学习的管理。可以说,学习成绩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评价角度。它主导着学生的喜怒哀乐,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高度与层次。学习不仅与学生的智力因素有关。更与勤奋、顽强、坚持等非智力因素有关。为此,班主任要通过思想教育、班级活动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更重要的是要创建一个激励的环境。比如利用教室的墙壁就可以传递许多激励信息。教室前方可以有班级的奋斗目标和奋斗口号:“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忘我拼搏,奇迹出现!”教室的右方可以有每个人签名的旗帜———“我要成功!我能成功!我定成功!”激励学生充满自信;右墙上可以有两个字“静”和“竞”,提醒学生平静心态,努力学习。(4)这些文字虽然是静态的,但耳濡目染,就会成为学生的价值观,并为其学习提供动力支持。当一个人能明确自己想要的东西,又被激励的环境一强化,就会激发出自己无穷的力量。从而赢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另外,平时教育中,班主任要以自己积极的心态去激励引发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要多表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加以肯定。同时,还要教会学生相互激励和善于自我激励。做一个永远给别人也给自己力量和希望的人!做一个传播信心与激情的人!做一个热情奔放、青春洋溢的人!

四、要形成班级的每日常规

第3篇

1.对每份档案文件进行编号;2.按规范对文件进行顺序排列;3.编写卷内目录:序号、文件号、责任人、文件标题、日期、页码和备注。做完以上工作后,查阅档案只需按类型浏览目录,比如查询某台医疗设备的卷内目录,就可了解该设备的档案具体明细表,为查阅者提供极大方便。当然,随着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普遍应用,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医院档案整理的方法需要管理人员去不断创新,平稳从容地度过由纸质资料转化为电子资料的这一特殊时期。

二、档案管理科学化创新

(一)设备科学化。先进的设备是档案管理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档案管理须改变以往的模式,实现纸质档案模式向电子档案模式的转变,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的自身优势,进行医院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等工作,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精确化和高效化。另外,构建网络电子档案服务平台,并组建医院档案查询系统,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化和网络化,为医学研究者提供更可靠、真实的资料,从而促进现代医学事业的发展进步。

(二)人员分配科学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分配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考虑不同岗位各个环节的情况。科学的档案管理需要合适的人员,只有岗位要求和素质特征有效匹配,才能保障档案工作的有序顺利开展,从而为医院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档案管理人员完成任务必须具备的任职资格。此外,要掌握档案收集、保管、统计、检索等工作必须的方法与技巧,为档案管理的有效高效实施提供工作方法上的支持。还有,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得具备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并了解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及环境变化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因非人为因素而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损失。现代档案管理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因此,对档案管理人员来说,掌握好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对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只有熟识计算机网络知识技巧的专业人员才能防止档案的丢失、破坏和篡改。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做好档案管理的一个必须的条件。因此组织专门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旨在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技能,让其掌握科学管理档案的相关知识与方法,从根本上保障科学的档案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服务手段创新

第4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管理创新;

    中国企业管理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西方管理文化的精粹都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国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就是要不断让科学管理的新观念、新方法冲涮。中国企业管理者的小农意识,就是用市场经济的规范取代计划经济的禁锢,就是要在民主、科学、创新的旗帜下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能,实施高效、科学、人性化的管理。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整合中西管理文化的精华,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建设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管理思想和文化十分必要。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石油企业正逐步推向市场,面临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的发展趋势。如何才能促进石油企业有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等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其关键是需要研究企业管理创新。

    一、中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

    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目前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活动主要是在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中开展。参与管理创新的人员主要是专职的管理人员,其他技术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很少,这反映了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主体狭窄,不利于管理创新的广泛开展。当前石油企业鼓励创新主要集中在管理方式方法及管理模式或在一些局部领域内开展创新活动,而管理制度创新较少。这就是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特点。从创新方法上看,主要是借鉴其他相邻领域知识和技能,独创较少。同西方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主要局限于少数专职管理人员,缺乏群众性;同时创新领域狭窄,创新手段有限,整体创新能力水平低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石油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石油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企业经营观念陈旧,企业的管理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一些问题:1、国家对企业的有效监督和发挥经营者的积极性没有有效结合;2、已经进行公司化改造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还不规范;3、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人事制度没有建立健全;4、没有完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5、企业管理组织机构没有完善;6、成立股份公司后企业管理如何转变;7、重组改制后各个公司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企业管理创新来逐步解决。

    企业管理创新活动虽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但笔者认为企业内部环境是制约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因素。1)石油企业的自身特点石油企业属于矿藏采掘业,同其他工业企业相比,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高风险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一是油气资源深埋地下,勘探开发难度大、时间长、成功率低;二是原油生产受自然规律的严重制约,企业生产的成本费用高;三是油气企业工作场地大都在野外,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1]。石油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约束条件要较普通工业企业要多,而且正是这些特点加大了管理创新的成本,从而使得石油企业很难在管理创新方面有所突破。2)企业创新本文来自中国美术高考站,免费文章请登陆cnmeishu.com查看激励政策导向企业管理创新极易受到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政策导向影响。由于国内原油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为提高原油产量,石油企业对技术创新有很强的认知,其投入也很大,而对管理创新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积极性不高、成效不大的重要原因。3)企业创新氛围良好的创新意识,与拥有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密切相关。在一个好的氛围下,人就思想活跃,新点子产生得多而快;不好的氛围则可能导致人思想僵化,思路堵塞。由于石油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中,对市场反映迟钝,缺乏市场压力,难以形成企业创新的氛围。

    三、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给企业经营环境带来了根本性变化。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进行管理创新,以期超越一流,保持不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企业管理创新是一浪高过一浪,在管理的诸多领域中进行了大胆而又成功的创新。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营关系越来越重要,管理创新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根据我国石油企业的现状和特点,我认为在石油企业管理中需要开展创新活动,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

    1.组织机构的创新

    组织机构是企业运行赖以支撑的架构,科学的机构设置是管理理论与规律的产物,也与企业实际管理的要求相关。目前石化集团正在进行的重组改制过程,实际上是企业制度创新的过程。在制度创新过程中,组织机构必须有相应的变革与创新,才能适应全新的委托关系、集权与分权要求、管理效率的提高等等。因此,开展组织机构创新活动特别重要,否则企业制度创新就不可能真正成功。

    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主要形态,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它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管理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因为技术创新从研究开发、形成产业化到市场推广应用,在整个过程中蕴涵着一种新的管理机理和方法。石油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科技和追求整体效益的特点,经济效益的提高依赖于技术创新。这种技术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充分利用新工艺、新方法和高效益产出为归宿,推动石油企业发展,从而促进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创新。

    3.经营理念的创新

    由于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其价值观及行为存在一种惯性,这种惯性根植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在其行为中表现出来。石油企业的这种模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式及价值取向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应该在经营理念上进行创新,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特性的经营理念,重新塑造自己的价值观与行为取向。

    一些石油企业重组改制后,石油企业主业进入股份公司,成为股份分公司,其它部分为存续公司,保留原有的名称。这是把原来的一个企业分为二个,各自有自己的法人,在经济上、行政上相互独立,但在党群组织上还是一个系统,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管理体制创新,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新的管理体制。

    5.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首的高新技术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交易方式已经发生了一些根本的变革,企业物资、资金流动在不断加速,企业原有游戏规则也随之在不断改变。石油企业只有适应这些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寻求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才能在以后的竞争中取胜。

    6.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资金、技术、专利等企业生产经营要素都可以相互转让,唯独只有人力资源不能自由转让,因为人力资本将取代金融资本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2]。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使得过去以财务管理为重心的管理体系必须进行改革,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如何让职工在工作中发挥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不断提高知识和技能,是企业的一项迫切任务。因此加强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活动不仅非常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7.企业流程和信息技术运用创新

    流程的改革与创新,源于西方企业对传统分工条件下造成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流程片断化、无人负责整个流程,只追求局部效率优化而使整个流程效率低下的再认识。流程之所以需要不断创新,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电脑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原有流程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发生了很大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流程创新是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

    四、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1.企业管理创新和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关系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搞好各项其他工作的重要保证,是前提条件,是企业进行各项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是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的重要条件。石油企业若想进一步创新、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必须处理好管理基础工作与管理创新的关系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保证基础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上,充分搞好管理创新,探寻新的发展方法和手段,推动石油企业向前进步。

    2.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

    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对推动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缩小与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加强和改善我国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习、引进、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石油企业自身的特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石油企业管理模式和方法。

    创新决不仅仅是知识的发现,更重要的是知识的运用。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并不简单地取决于其科技力量,在某种程度上更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水平。可以说管理创新也能创造市场,也能弥补技术创新的不足。因此,石油企业在管理创新过程中,除了尽可能地运用技术创新的成果推动管理创新向前发展,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管理创新来充分挖掘技术创新的潜力和效率。

第5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创新;观念

一、树立具有风险意识的全方位理财、融资观念

为适应管理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高校财务管理应尽快转变理财和筹资观念。首先,转变理财观念。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要摒弃过去那种办学经费完全依赖政府、财务工作重点就是把好用钱关的旧观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纠正和强化理财观念,坚持科学、效益的理财观念,依法理财,重视资产的时间价值。其次,转变筹资观念。高等学校办学资金筹集不再单一依靠政府拨款,而应充分发挥高校优势,通过办学广开财源,树立以开源为主体,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思想增加学校财力。筹资观念的转变,表现为由注重支出管理向注重收入管理转变。高校财务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应积极主动地开拓新的资金来源,形成多渠道筹资办学的新格局。第三,利用融资工具支持高校发展高校经费不足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除向国家积极争取财政拨款等多渠道筹资外,高校还应积极利用金融工具进行融资。首先,合理利用银行信贷资金。高校可以根据资金需求,预计未来偿还能力来确定贷款额度,以筹集学校在基本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引进等各项事业发展中所需要的资金。但须量力而行,高校一旦背上沉重债务包袱,直接削弱高校发展潜力。因此,如果高校欲大量利用银行信贷资金,则需要对未来几年高校学费收入进行很好预测,对风险进行很好把握。其次,善于利用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利用项目的未来收益来融资,以项目资产为融资抵押,对高校其它财务没有影响,实现了风险隔离。对高校来讲,学生公寓、食堂、招待所等后勤资产项目往往具有稳定的收益,可以采取向高校职员或社会其他主体进行融资的方式进行。高校职工持有高校的一些项目融资债可以降低资金成本,而且项目一旦赢利良好,职工可以享受到高校发展的好处,调动职工关心高校发展的积极性。

二、树立内部控制的观念

当前,高校正在深化体制改革,财经工作多层次、经济利益多元化、财务关系复杂化,给高校经营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旧财务管理体制与高校资金来源迅速扩展现状发生碰撞,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经费使用不讲效益。二是财务管理体制未理顺,财务分散。高校深化改革,经费来源渠道在迅速发展变化,而财务管理体制却未理顺,学校内部财务机构五花八门,财务主管只注重会计核算,忽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呈现无法可依、有法难依、有法不依的局面。校内各部门争占学校资源,用钱找公家,收入归自家,学校用钱求大家,学校财政严重失控,造成财务分散,削弱了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经济责任不落实,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针对目前高校存在的管理上的问题,我们高校财务应该牢固树立内部控制观念,只有观念树立起来了,才能把财务工作抓好、抓实。

(一)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多层次的经济责任制体制。学校的各项事业活动得到顺利进行,单强调校长负责制是不够的。事业活动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必须实行分工协作,建立层层管理、层层负责的制度,各层次、各级领导应分别承担起与其职能相应的经济责任,使权利与责任结合。同时,学校各职能部门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将目标分解到人头,使学校各项经济工作得到落实,内部审计进行经常性检查,对各类经济工作的有效性、效益性进行评估,

才能使内部审计工作有效。

(二)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控制程序。完善的内部控制程序,是学校目标顺利实现的保证。因此要在交易授权、责任划分、独立稽核等方面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程序,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如:在材料、物资、设备的采购上,由有关部门提出采购控制程序,由使用单位做出预算,学校授权专门部门实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内部审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内控制度测评,评议内控制度的合规、合理及有效性,以便提出审计意见,促进提高管理水平。

(三)强化和规范票据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首先,强化和规范票据管理,从源头上控制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购买收款收据。从源头上控制货币资金的流向,确保集中统一管理。其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制度。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各单位除教学、办公用房外,统一收取一定比例的占用费;对仪器设备的收费部分提取一定比例折旧费。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宏观调控制度,集中这部分财力进行大规模投资;另一方面可有效遏制争占学校资源,促使各部门投入时计算成本,讲求经济效益。

(四)内部审计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现代审计对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内审人员要在努力提高素质的基础上增强宏观意识,拓宽审计视野,讲究审计效益,要转变传统的为查账而查账的狭隘观念,树立内部审计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的现代审计意识。内部审计工作既要到位但又不能越位。内审人员必须增强服务意识,将审计监督寓于服务之中。只有努力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内部审计才能被接受,才能在学校内部管理中发挥优势,才能对整个管理系统进行分析评价,促进完善内控制度。

综上而述:我们的高校财务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服务于高校改革发展的实际,保证财务管理创新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第6篇

【论文摘要】21世纪是“知识世纪”,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形态,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的主体。为适应形势的变化,部队的安全管理理念必须进行更新,内容必须进行变革,以此促进部队安全管理的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文章在简要阐述知识管理的含义和特征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部队安全管理模式如何进行创新与发展。

一、知识管理的含义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管理.它是人类历史上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勒模式的科学管理以来的一次最伟大而深刻的革命,是信息化和知识化浪潮的产物。知识管理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知识管理是指知识经济环境下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总称;狭义的知识管理是指对知识及知识的作用进行管理。本文所指的知识管理,是其广义含义。

二、知识管理的特征

与传统的管理相比,知识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在管理理念上,知识管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管理,人的因素将决定着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的水平。知识管理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开展。传统的管理以机器为中心,实行的是人被当作机器系统中的“配件”的刚性管理。知识管理倡导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充分反映了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2)在管理内容上,知识管理以无形资产管理为主要内容,包括对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并且以隐性知识管理为重点。特别强调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共享。

3)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与进步并不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矿产、资源和一般资本,而是取决于其拥有的积累知识、创造知识和利用知识的能力。知识管理就是促进这些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和实现。

4)在管理目标和策略上,知识管理以知识创新为直接目标。以建立知识创新体系为基本策略。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

5)重视社会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知识管理摒弃了传统管理的以追求组织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知识管理倡导组织在追求自身经济利润的同时,还应追求整个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组织与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

6)在组织结构上,知识管理采取开放的“扁平式管理”的学习型组织模式,这与以往其他管理形式所采取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模式截然不同。

7)知识管理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知识管理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知识集成和精确量化管理的技术保证。

三、顺应知识管理发展大局.改革部队安全管理模式

在当今的知识管理时代。部队的编制体制、武器装备、人员素质和作战理念等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为此,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改革部队安全管理模式:

3.1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

知识管理的特点要求部队安全管理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从根本上实现部队安全管理知识的持续积累式、螺旋循环式和突变式发展变化.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在知识的积累中运用知识、在知识的运用中升华知识、在知识的升华中实现对部队安全的最佳管理,从而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孕育出强大的战斗力。为此,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3.1.1组织结构的开放

以往的部队管理强调严格的制度、上下级之间的权力距离以及知识信息流动的内部性和封闭性。而知识管理时代的管理则强调以弹性、开放、自由和机会为特征的开放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的边界具有高度渗透性.呈现出扁平化和网络化特征,从而保证信息的真正自由流动和部队安全管理经验的成员共享。

3.1.2管理手段的开放

开放式管理看重一切能够发挥成员创造力的方式方法,提倡革新观念,向经济、文化、科技等其他社会领域开放,向普通官兵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开放。其根本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则是活跃官兵创造力,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价值共享,使得整个部队安全管理能力生成为一种新型的管理能力——“智力管理力”。

3.1.3知识信息的开放

21世纪知识和信息就是经济实力,就是部队战斗力。而知识和信息的生命力在于其流动性,并在流动中被人类共享。知识管理时代的部队安全管理必须向知识与信息开放,使不同官兵所拥有的不同知识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知识,为知识的分享、流动与创新提供最佳平台。

3.2守业式管理向开拓式管理转变

自建军以来,我军在安全管理工作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辉煌的成就很容易形成一定的惰性,局限和满足于以往的经验和成绩.带来守业式管理的各种弊端。而知识军事则时刻处于快速发展变化中,守业式管理远远满足不了知识军事对于管理方式发展变化方面的新要求。因此,在知识军事时代,必须实现管理方式从守业式向开拓式的转变

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要具备开拓式的安全管理理念,要善于以新的思想思考部队安全建设,以新的视角观察部队安全动态,以新的态度对待部队新事物,并以创新的思维方式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其次,要创造开拓式的安全管理环境,其根本目标是打破传统的封闭环境,使信息灵活流动.加强部队安全管理与社会安全管理经验与外军甚至外国的最新安全管理经验接轨,使部队安全管理真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备真正开拓进取的环境氛围;最后,要采取开拓式的安全管理手段,以开拓式的安全管理手段,创造良好的部队集体氛围,激发官兵创造热情,实现知识信息的流动与创新,提升部队安全保障能力。

3.3制度式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变

知识管理时代要求官兵具备特殊的专业素质,成为“专家型”战斗人员。而要使官兵具备这一素质要求,就必须打破以往的制度化安全管理模式,实现制度化安全管理向人性化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

所谓人性化安全管理是在深刻认识人在部队安全管理中关键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要实现从制度化安全管理向人性化安全管理的转变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1)转变安全管理理念,依靠人。依靠官兵所拥有的知识、智慧、才能和技巧,提升部队安全管理水平。2)明确管理任务,开发人。部队官兵通常潜藏着大量的才智和能力。安全管理的任务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释放其潜藏的能量,创造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环境和机制。3)把握成功关键,塑造人。官兵素质对部队安全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军事技术急剧变化的当代,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每个官兵个体都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满足部队对官兵个体的素质要求.重新塑造自己。因此,塑造人是部队安全管理成功的关键。4)树立终极目标.发展人。部队是革命的大熔炉.人性化安全管理的终级目标,是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不仅为部队培养优秀的战斗人员,而且为社会造就合格的、有责任感的公民。5)发挥组织功能,凝聚人。部队组织本身是一个生命体.部队安全管理不仅要研究每一成员的积极性培养、创造力发挥和高素质养成,还要研究如何发挥官兵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整体的强大合力。

3.4现代化安全管理向知识化安全管理转变

现代化管理方式是以封闭的组织结构、严密的管理体系、科学的管理制度为主要特征的。结合上文论述,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在知识管理时代,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现代化安全管理方式必须向知识化安全管理方式转变。知识化安全管理就是要搜集并组织信息,将信息传给需要者,其核心就是管理信息的流动、扩散,以创造更多知识,让需要者正确且快速地获取知识。知识化安全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人尽其才,材尽其用,这才契合部队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与最高境界。:

第7篇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而全面的发展,铁路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因此,加强铁路乘务管理创新不仅关系到广大乘客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受到了铁道部和社会的认可,所辖乘务营业部33个,乘务员工(列车行李员)6048人(男职工4103人,女职工1942人,党员1876人,团员63人),担当621.5对旅客列车的行包运输工作,日均运送行包157万件。尤其是中铁快运兰州分公司在乘务管理创新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夯实乘务管理创新工作,强化乘务管理创新组织,提高乘务服务质量,建立了长效乘务管理创新机制。

二、加强铁路乘务管理创新的策略

(一)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服务意识

铁路列车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列车的勤务员,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职责,通过铁路列车工作人员的身体力行来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的乘客。提高铁路列车工作人员的道德认识,加强服务意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加强学习。作为一名乘务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中铁行包快递有限责任公司下发的各种文件、《新流程营业部岗位说明书、作业指导书、作业标准、基础管理创新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二是提高专业水平。要拓宽知识面,掌握新技术,提高驾驭和分析客运及行包管理创新工作的能力,能有效开拓创新并不断总结客运及行包管理创新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二)实施制度化乘务管理创新策略

“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乘务管理创新制度,以保障客运规章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保证乘务管理创新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制度化的管理创新。在工作中,如果乘务管理创新者对工作人员放纵不管,不对他的工作实绩进行控制管理创新、监督管理创新就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听之任之,就一定会严重影响乘务管理创新的效率,甚至破坏铁路运输公司的影响。因此,实施制度化的乘务管理创新,一是要制定完善相关的制度条例,例如,《兰州客运段客运规章管理创新考核办法》、《兰州客运段堵漏保收奖罚办法》、《兰州客运段列车行李员应急处理办法》、《兰州客运段列车行李员作业程序》等;二是建立健全基础化的工作制度规定,例如要进一步完善基础台账的建设,行包业务档案等;三是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例如,制定《列车行李员请、销假制度》、《兰州分公司乘务工作管理创新办法和员工考核办法》。

制度的形成一方面要靠规章制度的建立建立和完善,另一方面也需要文化氛围的烘托,因此,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的乘务管理创新模式需要从硬、软两个方面着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实施改革创新化乘务管理策略

事物的向前发展总是离不开创新。随着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乘务管理创新作为铁路运输的管理创新载体,势必要求改革和发展。从组织理论的角度来看,乘务管理创新系统是由不同的工作人员担任的不同职务和岗位的结合体,按照管理创新学原理,乘务管理创新作为一个系统其内容的机构设置、结构的形成等受到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技术因素、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的时期,随着环境的变化,也就要求乘务管理创新系统不断的调整。改革创新的目的在于乘务管理创新更合理的组织管理创新乘务人员的努力,提高乘务管理创新劳动的效率。在技术层面,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融于整个乘务管理创新中,例如,用计算机编制了客运行包业务、数据管理创新程序,使全段的客运行包管理创新逐步走上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创新的轨道,使客运行包工作的数据、报表的精确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管理创新层面,要善于总结、积累经验。例如,积极探索,及时掌握行包运输和行李员工作情况,正确处理行包业务来电,及时答复电报查询,严格审核行包运输的各种报表,根据各次列车行包运输密度表填写数据,按月提供统计数据。在制度层面,将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较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要制定《兰州分公司行包乘务工作管理创新细则》,提高行包运输作业质量,减少了因人为因素给货主带来的损失和不必要的麻烦。总之,改革创新乘务管理创新就要不断更新思想观念,破除思想束缚,形成加快公司发展的共识,凝聚推动公司发展的合力,不断推进中铁快运又好又快发展。

(四)实施职责化乘务管理创新策略

实施职责管理创新,提高乘务管理创新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在整体赋予个体的任务,也是维护整体正常秩序的一种约束力。职责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数量、质量、时间、效益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行动规范。表达职责的形式主要有各种规程、条例等。列宁曾说:“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的人队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因此,乘务管理创新要科学地划分岗位工作及部门职责,对公司乘务管理创新室各岗位职责、分公司各岗位职责、乘务营业部各岗位职责等进行界定、明确分工。在实际工作中,职责界限越清楚,工作职位离实体成果越接近,职责越容易明确,实施职责管理创新,职责内容要具体,并做到明文最顶。只有这样,才便于执行与检查、考核。例如,新版《乘务管理创新手册》对乘务管理创新室主任、乘务管理创新专职、运输部副主任(主管乘务工作)、运输部乘务管理创新专职、乘务监察、乘务营业部主任、乘务营业部书记、乘务营业部副主任、乘务室主任、乘务指导、乘务派班员、信息录入员、列车行李员的每一个岗位的职责都有明确的划分。职责一定要落实到每个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从而提高整个乘务管理创新的功效。职责不清、无人负责,其结果必然导致乘务管理创新上的混乱和效率的降低,实施职责化乘务管理创新方式,使每个员工都做到尽职尽责,忠于岗位。

第8篇

一、高校科研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1.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的创新是高校发展的基本要求

科研创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而高校的最终使命是培育符合新形势的人才,也是传播新思想、传播新知识的主要聚集地,因此,在国家的整个创新体系中也占据了一席地位。基于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的相关部门,担负了科研发展的蓝图制定、编制相关政策、实施等方面的管理任务,保障高校科研水平的持续发展,乃至推动整个高校的进步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高校科研管理创新不仅是新形势下赋予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重任,更是高校为了自身发展的基本需求。

2.新形势下科研管理创新是科学研究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

新形势下,高校需要加强科研管理工作,特别是要意识到科研创新的重要性,要清晰的认识到创新创新所带来的力量,不断更新观念,为科研管理耳朵体制与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明白创新才是新形势下科研工作的主心骨。另外,对于科研在学科建设中的基本作用也要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认识,总之,在新形势下要坚持树立以科研为核心狠抓学科建设的先进理念。

3.新形势下科研管理创新是科研管理部门的使命,更是科研管理自身发展的基础

高校是人才资源的最为丰富的地方,并且还具备了高水平的专家团队,无论是学术思想,还是学科类都是比较齐全的,这些资源的存在是非常有利于新形势下进行自由探索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担负了科研发展蓝图与科研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同时还要管理科研组织、科研项目等等,因此,在高校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科研管理理念浅薄

1.1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新形势下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倡导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当然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更不例外,科研管理更加应该推行这个理念。长期以来,高校科研管理对于科研人员与科研项目实行的还是传统的机械化管理,没有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而让大部分科研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失去信心与进取心。

1.2科研与教学关系的认识不够充分。高校的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谈论的焦点。从目前来看,高校的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相对来说还是“分隔开”的,基本上没有具备形成相辅相成的理念,甚至在科研人员与教学工作者在对待这个方面也没有达成一致。另外,关于科研评定教职工的职称也是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如何才能将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更好的结合起来是新形势下必须面对的问题。

1.3科研产权保护的理念浅薄。知识产权是通过智力来创造所形成的权利,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知识产品所有人对其通过智力创造出来的成果而具有专享的权利,是新形势下最宝贵的财富。基于目前高校科研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缺乏保护知识产权的必要一是,从而让这些宝贵财务从高校中流走,给科研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和机制过于落后

2.1科研人才机制不够完善。从目前高校的科研队伍来分析,特别是跨学学科这个方面的科研团队没有构建成功,所以,对于高层次涉及到的交叉学科的重点科研项目是没有能力承担的。另外,对于科研管理创新没有具备一定的创新环境,大部分科研管理工作人员与教师在学术浮躁这个问题非常明显,而且目前的高校教师扮演两个”角色“,甚至有些高校在待遇方面又存在不平等的问题,导致高校教师失去积极性,无法构成科研氛围,人才流失的现象有增无减,导致科研发展滞后。

2.2科研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科研工作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是新形势下高校可谈管理工作环节中比较薄弱的一面。一是,科研评价工作具有明显的形式主义特点,通常利用同一个标准去评价不同的科研成果,缺乏针对性,并且专家评价制度也不完善,人为主观因素过强。二是,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让科研管理工作人员与教师逐步失去工作积极性。

三、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思考

1.高校科研管理理念的更新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要以机制创新与体制创新为出发点,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要积极推行以人为本、市场为基础以及知识产权的忠实度等等,这些才是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的先进理念。勾画高校科研发展战略的蓝图,编制科研管理的制度以及实施的过程中,学校要将师生资源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积极推行人性化管理策略,要将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国家需求作为科研工作的切入点,逐步推动科研技术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目标的实现。及时掌握各种信息,让社会信息资源为科研工作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有针对性,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重复研究的情况,同时也要重视沟通协作的环境,逐步形成一个相对协调的科研整体。通过有效方式为科研与生产搭建桥梁,构建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整体与科研生产的协调网络,另外产权意识的保护也需要增强,设立科技信息等方面的知识产权信息库,同时为科研决策与科技成果在产权保护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要重视同机构的合作,实现专利申请保护的目的等科研与生产的结合。

2.坚持“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崭新的社会思想潮流,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公共服务理论就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人本思想也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体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应该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思想氛围,科研管理层中大部分人员都来自高校自身,他们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之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促使他们偏向于“服务者”的角色。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要以优质的服务为出发点来取得最好的支持,以无私的贡献来求得进步。

3.完善科研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

第9篇

档案的业务管理工作包括检修、科技以及技改项目,尤其科技档案是对国家机构及事业单位或个人组织中有价值的文件资料的保存,不仅关乎国家的发展更是关乎民生的重要事情,因此,建立健全档案的各项规章制度是确保档案创新工作实施的基础,将所有馆藏资料都予以准确、完善的保存才能够在需要是时候发挥其应用的价值。主要的创新方法是要对档案中各县业务的细则进行归纳整理,尤其是数据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档案管理人员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做好变更记录,确保管理工作中档案具备连续性、有效性和完整性[1]。另一方面,就是实现档案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推行电子档案在各个馆藏中的应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拥有完善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档案库,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价值,我国也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创新业务管理,从而实现档案工作应有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2]。

2创新档案管理技术

档案管理技术的创新离不开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下,档案工作原则要本着统一平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信息共享,只有实行一体化的战略指导思想才能够真正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提升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综合竞争实力。实际上,一体化平台能够充分的整合信息资源,帮助档案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国的太钢集团就积极响应国家信息化的建设要求,将档案管理工作放到信息化的集成平台当中,同时引入能源数据分析、项目管理系统以及企业资源规划等内容,实现了一种统一的数据交换方式,不仅能够规范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还可以为档案管理软件的研发与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电子文件的整理标准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电子文件可以为档案的搜索与查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我国规定的《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规范》中的要求进行操作,对于电子文化的组织结构、鉴定流程以及存储格式都要严格管理,确保档案的安全、真实、有效。最后要强调的就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问题,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都要符合创新形式的需求,对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加工,建立档案公文网站,为信息的存贮与查询提供更便捷的途径。

3创新档案管理服务功能

第10篇

一、对军队进行经济业务流程重组

军队财务管理在网络经济下的创新,其实质是军队财务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创新。建立军队财务管理网络信息系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要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在系统统一财务软件和建立计算机网络,建立军队财务结算中心,实行军队内部财务人员的集中管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财务的集中管理与资金监控,改报表制为并账制,通过系统集成实现全系统一本账。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对现行的管理方式和财务制度进行规范。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普遍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只是用用计算机,搞搞网络,它是一项重大的管理工程,实施起来,涉及到军队管理的理念、模式、资金运作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变革。

二、建立网络财务活动相关的信用风险预测模型

军队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增加了财务活动的空间,势必会给军队的财务活动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正确地对相关业务的信用风险进行预测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信用风险管理领域有多种关于信用风险预测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KMV公司的CM模型。为了解决这种数据不确定性(模糊性)所带来的问题,拟将输人数据模糊化,通过扩展原理给出信用风险的模糊预测,从而为决策者提供一种弹性决策工具。

三、采用集中式军队财务管理模式

互联网的出现,使桌面管理转化成非桌面化的网络方式有了技术保证,也使得集中式管理成为可能。采用集中式管理,将会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适时性,减少中层管理人员,使最高决策层可与基层人员直接联系,管理决策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虚拟结算,实时跟踪市场情况的变化,迅速作出决策。网络经济要求财务管理实现协同集中管理,以满足多方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思想就是协同集中管理。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总后财务部门设置一个中心数据库,在军队内部各分支职能部门的子系统与中心数据库相联,当采购系统、生产系统和销售系统有物资流发生时,中心数据库通过内联网自动收集并传递给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动态核算,然后把处理过的会计信息传输回中心数据库,决策系统和监控系统随时调用中心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决策分析和预算控制。

四、构建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

在网络时代,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管理者将具有高价值的知识和技能投入到军队,人力资产、知识产权资产成为军队财务管理的核心。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跳出传统的财务资本框架,确立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并重的理念,并逐步地将财务管理的重心由经费、物质资源管理向智力资本管理转移,将智力资本的吸引作为军队财务管理提高的根本。

五、创建军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的网络经济,其经济活动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进行。因而产生的会计信息都是动态的,更具有不可捉摸性;同时,市场需求信息的公开化,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信息格局。创建基于互联网的财务信息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超文本、超媒体技术,使信息更形象、直观,提供多样化的各类信息,包括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物质层面的信息和精神层面的信息等,实现信息理财。财务信息化意味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财务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全方位应用,实现信息的数字化收集、传输、共享。

第11篇

【摘要题】电子商务

【英文摘要】Therepaiddevelopmentofelectroniccommercerevealsthatourdomesticlogisticpracticeisstillinabackwardstate.Logisticshasbeenaproblemthatneedstoresolveassoonaspossible.Thisarticletriestoanalyzethelogisticsmanagementwithelectroniccommerceanddiscusshowtochooseafittmodeloflogistics.

【关键词】物流模式/电子商务/经济管理

logisticsmodel/electroniccommerce/elecnomicsmanagement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物流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配送、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准确及时监控物流的运动。当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物流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支付系统、配送系统和安全系统三个方面。电子商务推动下的物流管理是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使商品流转较传统方式更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既减少库存和资金积压,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而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国务院于1991年5月12日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使其成为中国北方国际物流的最佳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实现了采购供应网络化、展销服务网络化、电子信息网络化、交通运输网络化,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天津港保税区按照建设国际物流运作区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现在已经建立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开通了连接全国干线的铁路转运站,建立了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启动了国际物流示范基地和空港国际物流区的建设。保税区内现有9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2000多种进出口货物在保税区得到分拨配送,保税区10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货物总值292亿美元。天津保税区吸引了日本住友公司、韩国三星集团、美国德纳公司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了保税区作为国际商品集散、分拨、配送中心的功能。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约占本市电子信息业销售收入的一半,年利润6亿美元,占该全球公司利润的45%,这是该公司成功实现“物流”管理的必然。

随着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据了解,四大外资国际快递价格均低于中国邮政EMS的10%~15%。这四家国际物流企业先后在上海的APEC通关系统工程采用的高科技快递工具DIAD(速递资料收集器),是业内第一个可将货件签收人的签名数字化的便捷式高科技设备,收货公司只要用它扫描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快递记录。高科技成为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3.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4.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5.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以信息为导向,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开创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命题。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利用信息网络化发展三大规律:(1)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Moore''''sLaw);(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3)信息活动优势与劣势反差强烈的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开创新型物流产业。

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政策和措施如下:

1.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实施“1221”工程,即一个宽带网,两个平台(市级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企业级电子商务平台);21项信息系统工程。逐渐改变企业商贸运行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运输销售网络电子化管理。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控制中心包含以下功能模块:(1)集中控制功能;(2)运输流程管理功能;(3)车、货高度管理功能;(4)仓储管理功能;(5)统计报表管理功能;(6)财务管理功能;(7)客户管理功能;(8)客户查询功能。

3.以天津保税区为基地,把天津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物流配置基地,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天津电子信息产业10年来实现利润80亿元,占全国信息产业利润的16.4%,居全国第二位),建立起以港口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天津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实施推广EDI技术的同时,建立起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施条码技术和GIS技术的同时,建立起天津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在实施GPS技术同时,实施天津加入WTO后国际化物流管理模式。

4.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在天津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关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长期有计划的培养专业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现有人员在天津市物流管理中心进行定期培训,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4级以上外语水平和3级以上计算机水平,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才能保证天津市物流信息管理专业化、现代化、高科技化发展。

5.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天津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实现企业零库存、无积压、无等待、全天候24小时,快速有效的物流配置体系。要建立一定的铁路、公路以及仓储物流配置的专门机构,统一接受天津市物流控制中心的领导,实现快速、准确、无差错、高效益传递的物流配置。与此同时,天津地区物流管理政策与措施,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为了实现电子商务的物流增值,企业必须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渠道,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实现物流服务网络优化和系统性。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中模式创新

通过电子商务最新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因此要用电子商务推广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以上四大新技术的结合,将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物流信息能在开放供应链中实现物流的及时、准确的配置。

EDI技术即电子数据技术交换,1994年,联合国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四十届会议上通过的权威性定义:EDI是使用一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所涉及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商业或行政交易事项,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递。EDI具有快速、精确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够降低成本,高效、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尤其是条码技术的实施和采用,为电子商务推动物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物流条码技术是物流过程中用于识别的一种特殊代码,它可以自动识别、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运用物流条码可以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为在我国开展条码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商品条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到2000年,中国商品编码系统的成员数量已增加到3万多家。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城市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融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实现了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为系统地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GIS在物流领域应用便于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GIS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够把数据以地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空间要素和相应的属性信息组合起来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类型的信息地图。专题地图的制作从原理上讲并没有超出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功能范围,但把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联系起来后的应用功能大大增强了,应用范围也扩展了。GIS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提高物流业的效率。目前,已开发出了专门的物流分析软件用于物流分析。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合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GPS技术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信号接收系统。空间卫星系统均匀分布在6个平面上的24颗高轨道工作卫星所构成,可在地球的任意地点、任一时间向使用者提供4颗以上可视卫星。地面监控系统是由5个监测站构成的。其作用是对空间卫星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并向每颗卫星注入更新的导航电文。信号接收系统是由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所构成的。GPS技术可以提高铁路、公路等物流路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高精度控制网,如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上海段就是利用GPS建立了首级控制网,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GPS技术可以实现货物跟踪,实现有效物流配送方式,建立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新模式:

1.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注:“业务流程再造”是指通过企业对现有流程的重新分析,改进和设计组织流程,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非增值内容最小化,从而有效地改善组织的绩效,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实现或增加产品对顾客的价值。流程是一系列跨越时间、占有空间的连续有规律的活动,各个基本活动应紧密衔接,保证物流和信息流的顺畅通过,每项活动的衔接都应强调对价值的增殖作用。流程可分为核心作业流程和支持作业流程。核心作业流程包括企业的各项设计和生产的作业活动,以确保企业作业流程以最小成本及时、准确运行的管理活动,以及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以确保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完成。支持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设施、人员培训、后勤资金等,以支持和保证核心流程的正常运作。要实现整体业务流程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再造”的观点即打破旧有模式,建立新的管理程序,实现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经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企业新的运行系统。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将使企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将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使企业更贴近市场,这种物流管理模式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物流管理模式,适合于在大中型企业集团内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推动我国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起高新的微观物流配置模式。

2.电子商务在企业外部建立起最佳“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注:“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指物流管理社会化的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高物流管理的宏观社会效益是保证企业微观“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正常运作的重要外部条件。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运作可以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完成,实现了物流管理的高级化和社会化管理的目标。这将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以企业物流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体制模式是物流管理高级化发展的标志。它将促使企业实现以“物流战略”为纽带的“企业联盟”的形成,使物流从企业专业化管理中获得宏观规模经济效益。因而也代表着一国的物流管理水平,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水平。我国目前在“综合物流”领域仍是一个空白,因此是低成本高扩张发展宏观物流产业的大好时机。国内“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为中国入世后进入国际物流产业打下了重要基础。)。根据这一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地区物流合理配置和提高物流业的经济效益,突破区域的局限性,实现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高新配置,建立起有效的宏观物流配置模式。

四、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12篇

关键词: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已超过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成为经济、财富增长的源泉。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对人力资源的争夺,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今各类企业及社会组织时刻关注的重心。搞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可以提高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提升油田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油田企业用工总量过大、机制不活、效率不高、激励作用不强等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油田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如何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开发油田企业的人力资源成为油田企业领导特别是人事工作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针对油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提出了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以科学合理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促进油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竞争力的提升。

一、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展,油田企业虽然也建立了相应的市场经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油田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仍然没有确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考核机制及相应的激励机制等等。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在油田企业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还延续着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一方面,缺乏科学地引进人才的理念。在油田企业仍然把人力资源仅仅视作是成本,并且把减少人力投资作为了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招聘人才、引进人才时还是对学历、职称要求的多,没有一个科学地引进人才理念做指导。另一方面,缺乏科学的人才使用理念。在对人的管理上有时过分强调人适应工作,重事不重人,在一定程度上把人看成被管理和控制的工具,没有确定人力资源的主体地位。此外,还缺乏对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多为事中和事后的被动反应型管理,表现为一个操作式的管理模式。把人才的录用、培训、考核、调动、退休等人为隔开,孤立的进行管理,造成录用与使用相脱节,使用与培训相脱节,培训与晋升、奖励相脱节等等。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考核机制

目前,油田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考核机制。首先,考核评价标准不够清晰。只有具有清晰的考核标准才能得出较公正的评价,而且工作标准越明确评价结果越准确。从油田公司的实际情况看,考核评价标准不够清晰,缺乏对职工的思想品德、专业技术水平、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劳动纪律的考核作具体的界定。由于考核评价标准不具体,在实践过程中,一些单位为减少行政责任,工作简单化,以技能考试和群众评议代替考核,渗入了较多的“人缘”因素,使考核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公正。其次,考核结果的公开度不够。在油田企业存在着考核活动既不允许员工本人参加也不让员工了解考核结果的现象。导致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缺乏正常的沟通,双方对考核结果和改进工作措施不能达成共识,失去了考核的价值和意义。最后,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从油田企业看,对考核不称职的管理干部的惩罚措施不够具体,只作了原则规定,无法兑现。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现在石油企业激励方式、方法单一,不能有效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普遍缺乏对员工特殊需要的重视和对员工精神需要的激励。一方面,工资设置不合理,缺乏激励作用。表现在平均分配的固定工资部分过大,奖金等富有弹性的工资单元所占比例较小,使工资分配的保障功能明显大于激励功能。同时按资历确定的技能工资等级也存在着技酬脱节现象,影响激励机制的建立,不利于搞活内部分配。此外,存在着职工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不能同步升降的现实,工资的增长机制不健全,挫伤了劳动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缺乏合理的培训机制。油田企业的培训计划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与企业发展及职工个人发展需要结合不紧密,缺少具体明确的目标。培训内容系统性、针对性较差,培训方式和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员工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油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

(一)进行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

油田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思想的创新。第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牢固树立人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约束,不再把人当成任何形式的工具或手段,而是当作有价值的特殊资源来刻意挖掘,为他们提供、创造各种条件,使其主观能动性和自身的劳动潜力得以充分地发挥。第二,树立科学的人才使用和成长理念,合理使用和培养企业人才。优秀的人才不一定是最合适的人才。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其学历、职称,更要考察其思想品德,为油田引进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应建立油田企业内部公平竞争机制,创造竞争上岗的机制环境。确立人才衡量标准体系,在人才的招录、使用、培养、考评、奖惩、淘汰等方面建立一套科学的、量化的制度和标准。在具体使用人员时,还要考虑油田生产一线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等因素,使用人才上不光要注意人才的个体差异,也要注意岗位的差异,因人录用,知人善任,让职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使职工个体努力目标都得到实现。此外,还要重视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满足人才成长、发展的需要。

(二)对油田企业的考核机制进行创新

在创新油田企业的考核机制时要公平、全面、赏罚分明和操作简便的原则,根据员工工作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考核机制。在具体操作中,要加强员工间的沟通,努力消除分歧,统一认识,并将考核结果与考核对象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挂钩,充分体现考核的效果。首先,明确绩效考核目的和考核标准。绩效考核要以尊重员工的价值创造为主旨,进一步完善员工考核标准。根据不同类型的干部、员工制定出不同的考核内容、标准指标,使对每一类型的干部员工有同样的考核指标,使考核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其次,优化考核评价方法,在考核中注重实绩、以定量考核为主,以定性考核为辅,客观公正地进行员工业绩的评价。同时要建立绩效考评信息系统,做好考核、反馈、培训、修正等工作,将评价结果与员工的奖惩结合起来。

(三)创新油田企业的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核心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为此,要加强对油田企业激励机制的创新,首先,要改革分配制度。目前油田企业引人才的关键还是薪金,而现行的工资水平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同升同降,普遍缺乏市场竞争力,应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其次,需要健全人才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参照的薪金标准。使员工的工资随经济效益的好坏上下浮动,个人的岗效工资随个人的劳动贡献而变化,从而打破了现行岗位技能工资“大锅饭”的分配现状,体现了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和自主分配的现代企业收人分配制度的基本特征,有利于调动单位和职工个人的积极性。此外,还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鼓励经营者和员工持股,采取技术入股、股权认购、奖励期股期权等方式,以经济纽带把人才与油田结成利益命运共同体。最后,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激励。在开展员工培训时要做好培训需求分析、科学确定培训内容、根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方式以及培训效果反馈四个环节,以确保培训工作有的放矢,提高员工培训质量和效果。此外,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要结合员工技能鉴定和评价考核结果,严格实行“三岗”制度,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并结合分配制度改革,拉开简单劳动岗位与较高技术含量岗位分配差距,让能力与岗位薪酬挂钩,为用人和职工晋升提资提供依据,加强员工培训的激励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对人力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成为企业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目标的必然选择。加强对油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是实现油田企业长期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为此,油田企业要努力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创新企业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国华.谈油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4(5).

2、耿玉乾,户建忠,秦志勇.如何搞好人力资源考核工作[J].经济师,2006(9).

3、聂雪奎.浅议建立油田企业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经济师,2005(11).

4、游静.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实现油田持续发展[J].内江科技,2005(1).

第13篇

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加强,经济建设和文件建设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建筑行业也随着国家的发展在不断的发展。随着建筑事业的提高,工程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人们对建筑的标准也在不断地提升。对此,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施工管理的质量作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对企业的重要性则不可言语。而绿色建筑更是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的方式之一。因此,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就必须要加强绿色施工理念的管理创新和应用基于绿色施工理念的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研究韩建军东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东营257091创新,为用户提供更为舒适、方便的建筑,提升自身的竞争筹码。而这也是在建筑施工中采用绿色施工的根本的原因。

2绿色施工理念的建筑管理创新分析

2.1人才是关键

要做好绿色理念在工程建设当中的应用,首先来讲人才是关键。而这也是该理念能否被推广的关键。人才是企业的核心,也是体现企业水平的核心。对此,施工企业要引进高层次的理念的人才,从而占据市场竞争的先机;其次,因为专业,所以企业表现的卓越。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扎实的建筑专业知识。通过提高自身在建筑方面的专业性,从而保障绿色施工理念的有效的实施,如针对什么环节采用何种环保技术等都有着明确的方案和计划。

2.2积极推进是前提

在取得人才优势的基础上,积极的推进绿色施工理念,则是做好建筑管理的前提,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的活力。对此,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建筑企业当中的部门进行调整,让那些更具有特长和先进管理理念的管理人员走到企业建设的第一线。另外积极的让员工做好对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把握,将这些技术更好的应用到企业的实践当中,以此将绿色理念不断地在工程中推进。

2.3文化氛围构建的必要

建筑施工企业当中,通过构建良好的符合自身实际的企业文化,从而让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在一种非常积极、奋进的氛围中感受到工作的环境,同时让员工体会到采用先进技术给企业带来的管理的效益,以此营造创新的分为,更好的降低施工管理的工作量。

3基于绿色施工管理的施工要点

结合上述的关键的分析的同时,我以为还需要做好对建筑施工过程的创新,才能更好的做好对建筑施工的管理。因此,本文提出以下的几点管理步骤:

第一,加强对现场的施工管理,并做好对能源方面的管理。一方面是使能源得到节约,另一方面使得污染减少。对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其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在对选型设备或者是工艺的时候,其采用的设备必须要是成熟的,也是在能源消耗方面比较少的设备;其次,对建筑施工的设备,要做到尽量的对其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修,只要设备能正常运转,能源消耗将不断降低,并尽可能的使用新型设备。这主要是因为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可较大的改变传统能耗消耗过大的施工工艺。

第二,对水资源要进行妥善管理,并且使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在建筑的过程当中,只有合理的对水资源进行处理后,才能够不断的减少相关的资源浪费,提高施工企业的使用效益。因此,在施工现场当中,需要对水资源进行严格的管理,如安装节水型小流量的设备和器具,减少施工期问的用水量。在现场设置雨水、污水收集、沉淀处理池,经过处理的雨、污水用于冲洗车辆、降尘、灌溉等;有效利用基础施工阶段的地下降水;现场安装水表、监视水的消耗量等。在做好上述的步骤后,再实现对材料的再次的利用。而针对在施工中出现的那些废弃物,则需要构建废弃物污染处理系统,对这些废弃物的不断的分类、回收和利用等。

第三,做好对施工当中的相关的控制。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首先要做好对泥浆的控制。在使用中国泥浆其主要是来源于土方工程与基础。针对其防治,儿科通过改变具体的工艺来进行。同时也可采取人工的方式,如及时对泥浆进行凝固,不让泥浆流出等方式;其次则是做好对现场的粉尘污染。对该方法则可采用淋水或者是设置围栏等方式解决;再次则是控制光污染。对该问题的解决则主要通过减少或消除电气焊的亮光;第四则是控制噪音。建筑施工噪声一般来自于运输的车辆和建筑机械的运转,且噪声一般发生在施工期间,主要特点是时间比较集中,位置变化多。对此可通过加强宣传,从严审批等方式来解决。最后则是固体废物的处理,对该问题可通过采用回收等方式解决。

4结语

第14篇

在发展思路上,创新性地推行“223”管理工程,即改革管理制度和产权制度,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推进组织扁平化、产权多元化、产品专业化建设,以专促强、以专促大,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最终实现装备集团由规模型向效益型、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由修造型向成套型发展转变。

二、注重发展实效,打造企业管理创新的“利箭”

装备集团在推进装备产业升级进程中,始终坚持“三化一力”方向,以“敢为人先”的精神重点加强在管控体系、产权结构、经营方式、激励机制四个资源要素方面的建设,创新改革措施,强化责任,突出实效。一是强化管控流程的集约化建设。按照战略管控型体系的要求,科学进行顶层设计,在明确母公司及子公司职能定位的基础上,一方面构建“科技研发”、“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及“财务资金”四个管控平台,强化战略管控职能建设,提高管控效率;另一方面采取“生产组织调整”,通过组建产品联盟、组建专业事业部、培育特色专业化公司等措施,逐步推进内部资源整合,突出专业发展,强化成本利润中心建设,提高管控效能。二是突出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建设。装备集团为激活产业内部经营活力,率先在产业内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引入民营企业资本及社会资本,推行高管及核心员工持股,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注重经营方式的灵活性建设。装备集团结合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技术合作”与“资本合作”,主动加强对外合作交流,采取灵活性的对外合作方式,与中国矿大、山东科技大、中国煤科院太原分院等十几所科研机构建立了技术层面合作关系;引入日本株式会社、重庆川仪公司、林州重机集团、山东矿机集团等战略合作伙伴,加快装备集团发展速度和产业升级进程。四是加强激励机制的立体化建设。一方面推行经营者收入多元化,建立以经营业绩分档设置为导向的薪酬分配评价体系,鼓励持股分红等;另一方面推行职业晋级激励,对中层经营者建立以“利润”为主要考核要素的职业晋级评价标准;对技术人员建立与技能素质相对应的薪酬弹性浮动机制,提高全员劳动效率,增强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强化总结提升,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的“升级”

第15篇

图书管理创新工作的真正落实,首先要创新图书管理理念,可以说图书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开展创新图书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图书管理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图书管理质量,需要从三方面创新理念:第一,加强特色图书管理。在图书管理现有资源基础上,重新组合优化配置,在共享资源下实现多方合作共赢;第二,创新图书馆传统发展模式,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更多是封闭式的经营管理,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信息建设需求,需要强化图书馆区域合作交流,在社会领域共谋发展;第三,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按照信息化建设规则,对图书馆功能进行重新定义,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

2.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

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对制度体系创新提出全新要求,可以从四方面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第一,创新图书管理综合制度,如图书管理工作内容、图书管理人员编制、图书管理职责执行、图书管理岗位设置、图书管理权限等;第二,创新图书管理行政制度,如图书管理人员的考核、晋升和奖惩;第三,创新图书管理业务制度,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重新界定图书管理工作的操作规范、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馆藏资源的采编等;第四,创新图书管理服务规范,基于图书读者的需求,界定读者权利和义务,创设舒适的读者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为读者服务至上,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提高读者图书借阅率。

3.创新人员管理制度

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为满足图书管理创新需求,应同步创新人员管理制度,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第一,将市场竞争理念引入图书人员管理工作,创设开放竞争的工作氛围,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制定人员发展规划和管理计划,加强人员技能培训,提升人员工作技能,完善人员管理培训机制,在图书人员管理制度内构建良性竞争体系,实行终身培训机制,为图书管理提供人才支撑;第二,基于图书管理的人员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并稳步推进员工考核机制,强化员工工作危机意识,提高员工图书服务能力,确保图书员工相对稳定性。另外,图书管理应鼓励员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鼓励员工自主学习研究图书管理知识,培养优秀的工作员工。

4.重视安全建设

图书信息化管理的新要求下,不仅要求优化图书硬件,还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创新模式,意味着图书管理硬件设施的优化建设,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利于图书馆优化阅读资源,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但是,在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中,应时刻具备危机意识,时刻关注工作中的风险,高度警惕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防止发生信息被盗、信息丢失等现象,定期检查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督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及时发现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管理漏洞,避免系统危险发生,做好图书安全管理工作。

5.创新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