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自主教学论文范文

自主教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自主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自主教学论文

第1篇

文章主要根据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来探讨高中英语自主教育阅读教学的工作,因此文章在本节首先对自主教育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显著联系做探究,以为学生探究工作提供相关的前提与切入点,进而保障文章整体探究的有效性。自主教育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化的教学指导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进而强化学生学习水平的一种有效教育方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指导来强化学生对于英语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进而以自身的所学进行英语材料的有效阅读与分析,保障信息的获取与筛选。而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自主应用,以及学生在课后的自主化阅读探究与训练都是英语阅读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保障,所以自主教育就对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整个高中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各种基本的教学方法,抓住学生学习的实际特点,突破传统的英语机械化教学,最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自主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以指导学生利用英语知识有效的开展好英语阅读。

2.高中英语自主教育阅读教学策略的相关探究

根据文章之前的分析,自主教育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自主教育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文章在本节对高中英语自主教育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以促进整个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

2.1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配套寻找相关阅读材料,指导学生尝试进行自主阅读。

现阶段高中英语机械化的讲授并不能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帮助,英语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往往需要借助学生自主化的探究。因此在高中英语自主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英语教师要结合现阶段的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寻找相关配套的阅读材料,并让学生借助课堂中所学的基本单词与语法结合工具书的帮助尝试开展英语自主阅读。在教师资料的指导下,学生的英语阅读有了明确的方向。而在英语基础知识以及工具书的帮助下,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探究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进步。进而在这种尝试性的自主阅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阅读材料的指导能够有效的将课程学习的基础知识应用到阅读中来,既强化了课程教学的基本效果,又为自身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帮助。

2.2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发挥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经过长时间学习的积累与锻炼,其对于英语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方法,同时对于英语知识的应用与探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自主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团体的力量,来指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自主化学习。在课堂组织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英语实际的学习情况来为学生分成各个英语小组,同时结合之前课程教学时的同步阅读材料,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探究。整个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组织者以及答疑者的工作,既保障学生能够得到合理的指导,又不过度的干涉学生的自主探究。在这种教学模式开展下,学生能够根据自己之前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来在小组内进行有效的探究,整个课程探究的效率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下开展英语阅读课程的探究,其对于知识的基本应用以及阅读内容的学习能力都有了快速的发展,进而整个教学活动为英语课程教学效果的拓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学生获得学习能力与英语阅读能力双方面的强化和提升。

2.3定期开展英语阅读交流课,为学生提供自主交流的平台。

英语阅读自主化教学效果的提升与维系还需要教师定期的开展一些巩固的工作来进行保障,而这一过程中教师同样要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保障学生能够对英语阅读进行有效的探究。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定期的开展一些英语阅读交流课,以学生英语阅读收获描述、学生英语阅读问题探究以及课程总结三个环节来对英语阅读的自主学习进行交流和探讨。英语阅读收获的描述可以使得学生再次借助英语的表述来巩固阅读的效果;英语问题的探究可以综合性的解决学生近期的学习问题,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能力;英语课程总结又可以使得班级的学生能够互相借鉴他人有效的方法,进而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加充足的动力。

3.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 自主发展 自主探究 创新素质

【正文】“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创设真实生动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究;通过有价值的提问(主要指学生的质疑),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

一、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其显著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学生由于年龄,情感,意志,兴趣和能力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课堂教学实施“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不能一刀切,应该有不同的阶段要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强中高年级学生随着年纪的升高,知识的不断积累,学习自主性有了发展,依赖性逐步减弱,初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实施时要视年级的不同,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主从关系。尽管学生学习有依赖性,但绝不能包办代替,要尽可能让他们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主能力不断提高和发展,为以后的独立做好铺垫。同时,“主导”和“主体”又要具体落实到训练这条“主线”上,离开这条主线,“主导”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就会偏离教学目标。因此,每节课都要求教师依据大纲。教材以及学生实际来确定课时训练目标,重视训练设计,训练时间,有效的增强效果。

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个体的自尊心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实践学习和生活培养起来的。教师要以良好情绪给学生一种信任的心理定势,清除学生畏惧,紧张的学生心理,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议、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到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重要。另外,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每个学生的心里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创设各种佳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不失时机的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2.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就要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上。教学时不要做过多的铺垫。形式和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知识实际,让学生通过旧知识联系迁移到新知识。就能促进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达到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3.提供自主学习的形式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学习不是把学生当做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形式。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所在,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是丰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要大胆放手,更多的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做到七个让,特征让学生观察,规律让学生发现,学具让学生操作,算理让学生讲述,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推导,难关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学习全过程。而且参与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题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当然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参与的内容和形式也是不同的。

三、改革课堂教学,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1.师生交流,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多交流,教师也要参与学生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知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交流可分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这是全员参与的最好形式。例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节。教学伊始教师先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三角形,通过实物操作找出判定它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激疑求思,让学生设想添加什么条件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学生分组讨论,大胆尝试。学生可能设计出六种方案:(1)两边相等;(2)两角相等;(3) 角平分线和高线重合;(4)角平分线和中线重合;(5)中线和高线重合;(6) 两腰上的高相等。通过进一步交流研讨,学生还能找出证明自己设想的不同方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性,克服了以往学生只求“师”不求“思”当忠实“听众”的不良习惯。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的思考问题。主动探究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解决问题,相应交换意见的过程往往与结果同样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尝试新知,做到: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知识,教师绝不暗示,包办代替,要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尝试成功的快乐,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如代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的教学时。因为它与小学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相似,所以教学时教师只要稍加引导,便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类推,教师不必花更多的时间去讲解。

2.优化程序,引导主动思考

质疑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前提。作为老师,必须把课本中现成的知识设计成若干步骤,转变为若干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妥善解决问题。教师提的问题必须是学生确实感到困惑的,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使学生既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又能顺利解决问题。

3.教给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在分析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从两方面教给思维方法,一是找思考的起点,让学生面对具体的应用题知识从什么地方想起。二是把握思考的方向,让学生学会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沿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

4.重合作交流,促自主发展

如何加强生生,师生及组际间的合作,讨论与交流,加强反馈与调控,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吸引到积极的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课堂活动是由众多的个体活组成的。课堂上,鼓励学生把尚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老师并不急于讲解,而是请组内或班上学习较好的同学上台做“小老师”,大胆讲清自己的思路,这样成绩好的学生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有一种成功感,自豪感和荣誉感,而台下的学生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带着“看你讲的,我能不能听懂,我来评价一下你讲得好不好,对不对的心理听课,从而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增加了分析的能力。此时,教师不仅要当好虚心求教得“学生”,又能做好导演工作,及时加以启发,点评,参与同学之间的讨论与讲解,调整好课堂的学习氛围,避免出现“你讲你的,对了与我无关,错了我也不管”的局面,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教学中来,是整个班集体的气氛达到促人奋发,紧张而不失热烈。

第3篇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要求会写的字共有100个,这些字都是按照汉字的字形规律编排的,要求学生扎实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扎实地把字写正确、写美观,从而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怎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识字、写字的乐趣,顺利地完成新课标规定的这一教学任务呢?我回想起在1994年我曾任一年级语文教师,那时教学生写字都是老师教一笔,学生写一笔,这些字虽然学生都会写了,但他们都是被动地跟着我在转,学生没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当然就谈不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这样是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的。因此,在今年一年级的写字教学中,我决心转变教学观念,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合作互助,自主探究,为他们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实践,我觉得师生都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创设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做到师生角色的互换,做到师生互动。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我总是想办法让学生对写字始终充满兴趣,有时是我当老师,指导他们写字,而有时则是请学生们做老师,我做他们的学生。这时候,学生们都乐开了,个个抢着要做我的老师。而我这个“学生”却有点“笨”,有时把字写到上半格,有时把字写歪了,有时又画倒笔,“小老师”们可认真了,一一地给我纠正。直到我在田字格中把字写规范,写端正了,才兴奋地嚷道“对对对,你真棒”!

在这种新奇的学习方式中,学生们的学习变得更主动、更投入了,而师生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和谐、更民主了。比如在学生练习写字时,有的学生在遇到难写的字时,总会叫我,“黄老师,这个字我不会写,您能教教我吗?”,每当此刻,我总会握住他(她)的小手,手把手地教他们写好每一笔、每一画,而每当我握住那一双双暖乎乎的小手时,我心里就会涌起一种异样的感动。因为此刻,学生不仅仅把我当作师长,更视为能赖以信任的朋友。他们不再慑于过去的“师道尊严”,他们更期盼的是能在我的帮助下,去认真地写好每一个字。

第二,在写字教学中照顾学生群体上的认知差异,做到生生互动,因材施教。由于新生刚入学,学生存在着年龄上的差异和学前基础方面的差异,有些字对有的学生来说不全是生字,他们不仅会认,而且会写。我就请他们当“小老师”,教大家写,这些“小老师”们在教其他同学的同时,也体验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学习也变得更自信了,而对其余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一种奋发的促进剂。

第三,让学生人人参与,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学会共同进步。

在我们一(9)班教室的墙上,画着两只可爱的小松鼠,它们俩在合作栽种一棵松树,在它们的上面,贴着“合作”两个醒目的大字。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给学生们讲了这个故事,让“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理念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田。在写字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发现新知、学习新知,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在观察后进行讨论交流,找一找压线笔,说一说这个字该怎样写。然后在练习写字时,也让小组成员间进行比赛,比一比谁写得好,再评一评哪个同学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最后,请小组同学给写得好的字画红旗。这样让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助,就弥补了老师不能个个兼顾的不足。

第四,抓住教材中的难点,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发现。在写字教学中,有时会遇到疑点、难点,我经常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去发现、去解决。

比如在学习《借生日》课后的四个生字“今、正、雨、两”时,就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首先是学“今”字时,出现了一个疑点,“今”字的第四笔到底是“横折”还是“横撇”呢?学生们有的说是横折,有的说是横撇,他们为这两种意见争拆不下,此刻,我若直接告诉他们说是“横折”,那有一部分学生肯定会口服心不服。于是我想,还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去得出结论吧。于是我让他们翻到《语文》书的最后一面《汉字笔画名称表》,让他们找出“横折”和“横撇”两种笔画,仔细观察这两种笔画写法的异同,再与田字格中“今”字的第四笔进行比较,经过认真的比较,热烈的讨论,最后全班同学的意见一致了。此刻,看着学生们那一张张兴奋而满足的小脸,我分明感受到探究学习所带给他们的快乐。

第4篇

歌诀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点编成整齐的韵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记诵中学会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识字教学中灵活运用歌诀辅助识字记形,辨义正音,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介绍歌诀辅助识字四法如下:

一、用顺口溜化难为易课文中有的生字,多达19画以上,结构复杂,儿童不易掌握。教学这类生字,教师可编几句顺口溜,引导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把握书写笔画顺序,化难为易。如《一次科技活动》一课中的“攀”字,有19画,是结构复杂的形声字,教师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可演示“攀”的运用,让儿童理解字义。再编顺口溜为书写牵线搭桥:“山上小树林,林中长叉藤,大哥伸出手,抓住往上登。”儿童理解歌诀后,边念边写,就能轻轻松松学会“攀”字的形义和写法。

二、用字谜训练儿童思维猜字谜,是一种传统识字法。小时候,父亲教我“破谜儿”识的字,40年后,记忆忧新。“一点一横长,一漂漂南洋,上十对下十,月亮对太阳”(庙的繁体)。在猜字谜的活动中,儿童必须按谜面提供信息,对字的形体结构,笔画笔顺,字音字义的特点进行分析思考,必须用联想的思维方式将谜面信息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找出谜面和谜底的内在关系,作出答案。如教《骄傲的孔雀》一课,教师采用分步识字法教生字,先初读课文,要求儿童看拼音读准字音,感知字义;细读课文,理解字义,巩固字义,感知字形;总结课文,辨析字形。在理解“影”字前,教师背诵诗谜:“重重迭迭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并边诵边板书边解说,儿童很快揭开谜底:“影子”。这样,儿童懂得了“影”的意思,疏通了课文的最后一句,揭示出寓意,既识了字,又训练了儿童的思维。

三、用儿歌区别形近字所谓形近字,指形体相近的字。由于这类字的形状近似,不容易辨识,给儿童的认读写带来困难。如“本、末、未”三字,都是“木”多一横,儿童分辨较难,识记往往混淆。为有效地区别它们的形体,理解字义,教师可充分发挥儿歌的作用,在认读的基础上,教儿歌:“本末未木是一家,本是树根末枝梢,未是树干顶天地,万木争荣绿中华。”再按儿歌进行字理分析。教师拿一棵小树,告诉儿童“木”是象形字,写作中,教师将教鞭横在小树的根部,在根部画一横(或圆点),示意这一横(或圆点)表示树根之所在。“本”,就是草木的根。“”,称为指事字。

四、用拗口令纠正方音方音,指地方方言,亦称土语。方音对普通话的学习有负效应,严重影响着识字教学的规范性和纯洁性。怎样排除方音的干扰呢?笔者的经验是:首先摸清方音同普通话的差异规律,知己知彼,循标治本;然后运用歌诀予以警示、强化、分辨。进行规范训练。如梁平方言f、h不分,没有翘舌音zh、ch、sh,有的音节出现了近韵转化的情况。笔者收集了大量资料与普通话进行对比分析,弄清方音的声韵缺失、替代、混用,转化的规律,并列表对照,说明,强化读音规范意识,还编写拗口令让儿童记诵,检查自己的读音是否标准。如,“识字音读准,f、h要分清,‘学会’非‘学费’,‘鸟飞飞’不是‘鸟灰灰’,以示告诫。又如,为让儿童分辨翘舌音和平舌音的字,编“三字经”:“做早操,壮四肢。诵诗书,长才智。振神州,展身手。”以之辅助,收效显著。

第5篇

1.过度相信学生,教学过程“放得过多”

在有些高中语文教师的眼中,似乎只要运用了自主教学模式,教学就会“无所不能”,对学生能力过高估计,教学中一味地“放”,将全部的学习任务都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的方式显然操之过急,一味地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兼顾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基础,反而难以全面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2.教师成为局外人,课堂中“沉默寡言”

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虽然运用了自主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了思考题之后,自己似乎就成为了局外人,没有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习情况,也没有及时掌握学生探究学习的进度。出现了教师闲得慌、学生学得乱的状况,课堂上出现了教师的“沉默”,教学互动性效果大打折扣。

3.追求轰轰烈烈,实际效果“参差不齐”

自主课堂中需要热烈的氛围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但是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气氛轰轰烈烈,停留于表面的繁荣。有些问题看似学生讨论得很有氛围,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深入理解,尤其是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方面成效不高,整体教学效率明显低下。

4.检测固守格式,未能坚持“随机应变”

当堂检测能够及时获得教学的信息,便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完善教学内容,这样的形式应当说是非常有效的。但是部分教师在运用中较为呆板,一定是印刷出来的作业纸才是正式的当堂检测,常常为了保证留有足够的教学检测时间,而倒逼合作探究环节时间压缩。

二、贯彻课改理念,让自主教学凸显成效

将自主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是正确和高效的选择。但是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科学合理,避免形式僵化以及片面理解的现象,从而真正体现自主教学模式对教学深入开展的促进作用。

1.坚持大局掌控,收放均在控制之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满教学智慧,尤其是要能够灵活掌握教学的进度、节奏,巧妙地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将教学的主动权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这一点对于自主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放”有度、“收”有力。应当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的内容与环节,绝不迟疑,立即放手,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应当由教师进行点拨引导的“收”的环节,也要“收”得到位。通过有放有收的互动来实现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

2.坚持引领启发,以互动促教学深入

对于自主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完全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虽然可以达成一定的目标,但是许多方面的重点难点是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尤其是在思维方式方面的点拨,可以让学生的视野与思维更为开阔,思考更为高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双轮驱动”,一手抓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一手抓学生学习难点的点拨,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为主,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这样既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范围内解决难度中等以下的问题,也能在教师的点拨下解决难点问题,对整个教学目标任务的达成具有强力的推动作用。

3.坚持实效原则,摒弃华而不实程序

语文教学是一项务实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那种只追求表面形式的教学改革是伪命题,只有踏踏实实抓好教学的重点环节,才能够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对自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要点都应进行深入的研究,凡是能够省略的无效环节一概略去,始终紧扣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重点,始终体现学生思维的启迪,始终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例如在探究题的设计中删除没有深入思考价值的内容,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明确牵头学生,保证学生的研究活动井然有序,避免叽叽喳喳“一窝蜂”的现象。

4.坚持灵活机动,务求信息反馈实效

第6篇

我国的教育改革,应证了这一历史发展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新的小学语文教材则具有了鲜明的人文性,时代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目的是为了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型的人才。

作为新课程实施者,在教学中应积极转变观念,端正思想,全身心投入到教改工作中。对于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教学方式,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归纳成以下几点:

一、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发展

(一)改变旧的座位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生自由组合六人形成一个小组,小组内设123456号,1号为组长,2号为后勤员,34号为纪律监督员,56号为卫生考勤监督员。每一个学生各有分工,而且这些职务经常轮换。这样不仅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还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接着又让学生自己为自己的小组取名字,并根据取的名字画一幅小组标志画,挂在每一个组的前面,这样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

(二)创设较完善的奖励机制,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为了更好地促进小组的合作意识,我与学生们一制定了一个评比“优秀小组”的表格。表格有(红旗)、(黄旗)、(红花)、(五角星)、(月亮)五种标志。每节课一小评,组员发言积极,合作较好、爱动脑筋的小组评一面(红旗),小组中某个同学发言有创新,或某一个同学有进步,则为小组争得一面(黄旗),一节课下来数总数,旗子最多的换一朵红花,三天一小评,红花最多的换一颗五角星,一周一人评,五角星最多的获得一个月亮,摘到月亮的小组就被评为这个周的优秀小组。在这个奖励制度的激励下,学生们的集体意识增强了,还有了较强的合作能力。

(三)在实践中互动合作,在合作中进行

在我们营造的合作学习的氛围中,一些学习有困难或者还不适应学校教学的孩子,在同伴们的热心帮助下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班有个叫黎锐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觉性较差,在组成小组学习后,组长带领组员们给予了他热心的帮助,于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上课认真听讲了,而且还能积极主动地思考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的问题。小组中的同学都主动帮助他,并且常常用自己的方式给他鼓励,每天都能发现他的进步,小组中的组员还以帮助他,发现他进步为荣。这样培养了孩子们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孩子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二、在激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增强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教第一单元《字与画》时,抓住了孩子们喜欢画画的特点进行了这样的设计:画引字组画编故事。首先,利用书上的图引出每个生字,在认识了这些生字以后,我又提出用这几个字(日、月、水、火、山、石、土)来画一幅图画。由于这些字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收到的效果非常好,有的学生还画了两幅,一幅有太阳,一幅有月亮。接着,我又提出“能用这几个字说一句话或者编一个故事吗?”在我提出这个问题之前,我曾想,也许对于他们来说困难了点,可当我提出来时,孩子们都表现了极强的发言欲望,于是我说:“在你们的小组中和同学先说说,再听听别人怎么说的。”整个课堂马上热闹起来。当我走到他们中间,聆听他们说话时,很惊讶大部分孩子才能编出故事,有一个孩子还编了一个笑话,说:“……小白兔上山采蘑菇,可是眼神不好,一脚踢在了一块大石头上……”一边说还一边比划着,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在教《家》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问同学或老师,先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感悟。然后,出示了准备好的四幅小图,分别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提出问题:“这几个小朋友找不到家了,我们一起帮他们找找家好吗?”再出示一幅画有蓝天、树林、小河、泥土的图,让学生根据自己读课文了解的内容进行贴图游戏,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提了起来,这个环节的设计为后面学生对课文的掌握和背育提供了一个前期的渗透。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指导学生记忆,理解汉字及字义

(一)字与画联系记忆

这是针对象形文字部分,在这个部分有一个实例:当教到“马”字时,有学生提出难记,我并没有马上讲解,而提出问题:“观察一下,谁有好办法?”于是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个字我是这样记的,‘马’字的“像马的头,”像马的身子,‘一’像前面的脚。”我当时听了很惊奇,在此之前我并没有讲象形文字,可是,他却能把字与画联系起来记忆,也许这就是一种很原始的记忆方式,但是它却很形象,很深刻。

(二)字与生活经历的联系记忆

这是针对后面部分的汉字,除了一些可以通过熟字来记忆新字外,一部分还是需要与他们的生活经历相联系的。在教《登鹳雀楼》时,有学生提出来“海”字难记,我问:“谁来帮帮他?”有一个叫王超的孩子站起来说:“我来,我觉得‘海’字的是一个人在岸边看‘母’像一个瀑布,‘点’像溅起的水花,‘氵’就是海,瀑布的水流到了海里。”这时另一个叫张晋铭的孩子站起来说:“我不同意,我觉得“是一个人在岸边,‘母’像一条渔船,”像渔民钓的勾子,‘氵’就是海,”这样的记忆方式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在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孩子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对别人的观点说“不”,体现了较强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三)通过形体语言理解字义

第7篇

1.现代英语教育理念。根据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规定,当代中学生的英语的教学理念大致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主。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之间的差距,帮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缩小差距。共同进步。而在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规定中就对此有着明确的规定,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网络,磨练学生的意志,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

(2)注重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英语教学的方式也在不断的颈部,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方法,摆脱老旧落后的教学思想,采用积极新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可以在有趣的教学氛围下,积极学习英语知识,展现个性思维。

(3)注重教学过程。学习英语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英语知识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要盲目的进行知识的补充。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的内容的安排。

2.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能力的体现。学生如果对知识感兴趣就会在不需要他人的监督的情况下,自己进行学习,并且进行知识的深刻记忆。很多的教师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依靠学生自己,但是自主学习还是要依靠教师的帮助。自主学习实质还是指一种教育理念,自主学习理念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明确学习的目标以及学习内容。因此就需要教师树立自主学习理念,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进行英语的学习。

二、现代英语教育理念指导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自主学习是指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之下,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对英语知识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的学习会比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的学习效率要高。因此就需要教师充分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开发,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

1.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在整个学习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就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内容就是帮助学生可以理解英语,将英语知识工具化而不是难题化。因此就需要教师注重英语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了英语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在教书与人的同时要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实现师生关系的平等化,以及尊重学生个体的思维。

在过去的中国英语教学中,往往都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处于无知迷茫的状态,对老师的话是惟命是从。因此就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帮助学生去了解英语,去探索英语。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而不是全部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英语的教学是区别与其他科目的教学。英语是门工具学科,学习英语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自主学习引入对学生的英语教学中去。

2.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学生的角色。在现当代的教育理念中,一直都是以学生为本,为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社会培养专业的人才。因此,学生要时刻明白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动去学习英语知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各种与英语有关的活动,在娱乐中学习知识。可以在参与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加以帮助,学生在探索英语知识的领域还是存在误区和盲点,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帮助。

第8篇

(一)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开放教育中学习者以自主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诱发学习者学习动机,对于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一方面要让学习者意识到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让学习者掌握自己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和途径。

(二)采取多种模式培养学习能力

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多种教学模式的配合使用。一方面对面授辅导进行改革,面授辅导是加强教师和学员之间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式,但是传统的面授辅导以“师”为中心,与开放教育的思想相违背,所以要改革面授辅导,以“生”为中心,采用“讲授式”“研讨式“”问答式”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另外,教师要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加强小组学习,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互相配合和学习,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由于学习者的学习背景和专业不同,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课程。

(三)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开放教育中学习者的情感和心理比较复杂,引导学习者正确把握情感因素对于提高学习者自我学习的质量有重要意义。接受开放教育中的很多学员已经入职,他们身上肩负着工作、家庭、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另外,对于年纪较大的学员,他们的记忆力差,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差,在学习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扰,这些都不利于他们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向学员介绍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学会自行缓解压力、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和定位,科学地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并且对年纪大的学员多加鼓励和帮助。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意味着既要为远程教育配备足够数量的教师,又确保既定数量教师队伍的质量得到改善。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需要专业的教育人才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各级学校要主动引进相关人才以促进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另外,要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让教师通过进修、深造的方式进行自我提高。

(五)优化助学、信息与管理支持服务

远程开放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自然有其优势和先进性,但是要想真正发挥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则需要优化助学、信息与管理支持服务,使开放教育自成体系、各个组成部分和环节之间相辅相成,集合一体。从助学上来说,通过电话授课、电子邮件、学习论坛、网络电视授课等方式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确保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通畅和信息的及时反馈,以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处于学习困境的学生及时进行帮助和指导。在管理方面,要给学生提供好服务,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学籍管理、成绩查询等各方面给学生提供无阻碍的服务。

第9篇

[论文摘要]主要谈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特点以及自主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体现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关注个性,培养兴趣,发展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于老师所授予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以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被动接受教材知识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下,通过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再创造学习理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主动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过程。

二、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行为、教学方式。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教师在观念上必须更新。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

(二)提倡和谐的教学观。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师生之间的关系要谐和融洽;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余地;要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

(三)形成新型的教师观。教师是教学法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合理地进行教学法加工,更好地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三、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

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激活思维自主探究、合作建模拓展应用、创新求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设计了如下环节:教师首先提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当学生回答出喜欢积木时,就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积木拿出来,再让他们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用它的一个面在白纸上画图形,看谁画的又多又好。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积木入手创设情境,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同时,学生画出了很多的图形,也为下一步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材料。

(二)提出问题、激活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当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便为探究提供方向。例如: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当学生都已描画出很多图形后,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画的图形用剪刀剪下来,比一比谁剪的好。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面对这些图形,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果学生提出可以给它们分类时,教师就鼓励学生,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分为几类。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明确了探究的目标,探究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三)自主探究、合作建模。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表象模型)设计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自主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例如: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我们设计了如下两个环节:

.自主探究阶段。学生明确了问题之后,就会带着急于解决的心向进行自主探究,经过独立思考,有的学生把图形分为四类:①长的一类,②短的一类,③大的一类,④小的一类。有的分为三类:①细长的一类,②稍宽的一类,③正方的一类;有的分为两类:①大的一类,②小的一类。有的也分为两类:①长方形的一类,②正方形的一类……学生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把图形分成了不同的类别,表现出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这一环节,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扰学生思考,只做积极的旁观。

2.合作建模阶段。学生经过自主探究,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经过组员之间的交流,在小组内选择一种比较好的分类方法,作为本组的代表。当各个小组都形成自己的意见后,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分别谈谈各自的分类方法以及这样分的依据。最后经过全体同学的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活动形成一致的意见,这些图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长方形、一类是正方形。

(四)拓展应用、求异创新。必要的应用练习是形成技能技巧的保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当学生认识了长方形之后,设计了必要的练习:

1.基本题。①判断谁是长方形?谁是正方形?(用屏幕分别出示每一个图形)。②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

2.综合题。屏幕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数出一共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3.开放创新题。利用学具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颜色不一)纸片,你能拼摆出什么图案,看谁拼得最美丽。

该题留给学生很大的活动空间,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美。

四、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一)学习的环境宽松、民主。自主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探索问题,大胆猜想、自由讨论,甚至允许学生到处走动,学生可以用极富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不同的观点。

(二)课堂学习以自主探究为主。自主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知识由学生自己发现,困难由学生自己克服,能力由学生自己在自主探索中形成。

(三)课堂上信息交流以多向交流为主。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交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或教师问学生答的双向交流。而在自主探究式教学中,信息交流的渠道是多向的:小组内组员之间的交流;集体讨论时全体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建模时师生之间的交流等等。

五、自主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10篇

一位美国著名的自主学习研究专家提出的自主学习理论认为:当学生在动机、元认知、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在动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把自己视为有能力、自我有效和自律者。在元认知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在行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选择、组织、创设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环境。

2自主学习理论对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过程的影响

2.1明确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理论引领下的现代远程教育要求学习者具备自主安排学习内容的能力,学习者设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根据情况自己安排学习内容,也就是学习者具有目标意识。自主学习的学习者更倾向于设置具体的、近期的、可以完成的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效能感。

2.2强烈的学习动机

自主学习必须具备内在学习动机,也就是现代远程教育环境要设法让学习者自己主动“想学”。现代学习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自主学习中,学习动机的成分主要包括内归因倾向、自我效能感、兴趣、价值意识等。自主学习理论引领下的现代远程教育强调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注意以多种形式展现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建立丰富的学习资源库,设置清晰的导航系统,能够引导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行自主探索、思考。

2.3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基于自主学习理论的现代远程教育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特点、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过程和学习计划。学习者为了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从多渠道搜集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3基于自主学习理论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构想

3.1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要做到自主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是心理素质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其二是要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其三是具备较好的学习策略。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主动、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价、调整的过程。对于远程教育学习者来说,他们大多没经过系统的自主学习方法的训练,在自学过程中往往缺乏严密的计划,学习进度掌握不好,抓不住学习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中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指导学习者如何学习,回答学习者的各种提问,为学习者提供及时帮助等。学习者通过这一体系不但可以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还可以通过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的教学管理平台等设施,接受各种教学信息服务。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可以有效增强学习者的交流意识,培养学习者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如每天固定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发表观点、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等等。通过这种服务体系的创建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自主学习会更有效。

3.2依据自主学习理论设计和制作网络课程

目前大部分远程教育仍强调任课教员的“教”,突出关注知识内容的传授,在呈现形式上多以“文字+视频”的方式,面对单调的学习内容,学习者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多样化的呈现学习内容,以此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进行学习。将教材内容用图形、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技术展现,同时注意练习库、案例库、试题库的建设,建设一批优质的形式多样的网络课程,在增加课程形式上的美感的同时,减少学习者的视觉疲劳,在多种感官共同刺激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3建立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系统

第11篇

(1)注重专业,轻视语文基础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想着毕业之后能够凭着自己的专业技能生存,因此就将所有的经历都投入到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上,认为公共的基础课程其实学不学习都可以,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这样会造成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候,文化素养不足,语文学习是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所以说一定要先学好语文课程,这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其他专业技能的提升,语文教学在今后教学中的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2)教材毫无特性

在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中,比较显著的就是语文教材,从使用的情况来看,语文教材和其他高校的大学语文教材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教材的模式都是统一的,这种语文教材在高职院校中其实是没有任何特色的,而且由于高职院校和普通院校专业的不同,使得语文教材和专业学习的知识出现了脱节的现象,使得语文教材当中的内容没有了什么真正的价值,再加上高职院校中语文教学的课程大多数都是被设置成了公共基础课,因此有很多的学生并不会去学习语文课程,这样也使得学生的专业发展会受到影响。

2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模式的探讨

(1)教学模块的选择

大学语文属于高职院校公共课程中的内容,但是不要小瞧大学语文,它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根据大学语文的功能,按照实用性的特征来选择相关的语文教材,语文教学的模块分为人文性模块和实用性模块,人文性教学模块主要体现的是学生对感情的探讨和分析,而实用性的教学模块则是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为主要的出发点,全面的创新教学知识,改变语文课程在学生心中的形象,逐渐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选择学生接受范围内的教材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情况下文化方面的素养都是相对偏低一点,甚至很多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只是停留在初中语文的水平,这对于专业提高是没有好处的,如果此时你让学生去学习文言文、古诗词,学生会有很强的抵触情绪,所以在告知院校语文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的兴趣来编制出适合语文程度不高的学生学习的语文教材,可以选择一些篇幅较短的,学生容易看懂的文章,在语文教材当中逐渐的融入荣辱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相关的内容。

(3)改变语文教学的方法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是自身的职业技能,所以说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以职业为主的,所以说高职院校中的语文教学就要摆脱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素质情况将课堂的教学和社会的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升华为自身人格魅力的进步,这样才能够全面的提升高职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质,所以所高职语文教学一定要在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前提下进行,不断的改革教学的方法,一次来满足教学的需求,高职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不断的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此外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需求,可以采用问题教学的模式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3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

第12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先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要求学生把“补、练、积、赏、问、背、调、”作为学好语文的方法。补:即利用课余时间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已有的语言常识进行复习,教师在教学中亦应有计划地补充部分内容。练:学生对学多没有好的方法,在学习上不下大工夫,只求得一知半解。所以在新单元学习前应对已学过的知识除了经常温习外,还要对之进行抄写、背诵、写作等练习。积:要积累一定的语言文学常识,采撷写作素材。在阅读时,将有特色的内容用袖珍手册记录下来,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赏:阅读文章应抓住主题、结构、层次、知识要点分析,吸取精华,要经常阅读文学刊物。对文、史、地、这些相近的专业知识应多掌握。问:对课前预习,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本单元掌握的知识信息,设置问题。对一些难度大的知识点,学生可向教师和同学询问,并利用工具书解难。这样做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背:对一些名篇和诗词应多读、多背诵。背诵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掌握知识的多寡。要求一般在晚上熟读课文,早晨默念背诵,按这个程序记下的东西较牢固,而且背诵速度快,回生率低。调:合理安排学习和业余活动,做到调形、调心、调态、养神,以充沛的精力和最佳的时空保证学习。

二、尊重主体,激活思维

教学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培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有所削弱,处于半放手状态,只是在关键的地方点拨、指导,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体现,改变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哑口无言、唯命是从的状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把握好“教法”环节的指导,把“如何教”转到“如何学”上,由“学”体现“教”变学生“学会”为“会学”。鼓励学生提问,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因好奇而发问,而思考,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也是科学发现、发明、创造的开端。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对某物某事好奇而发问,我们应该给予尽可能的回答,切忌讥讽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强烈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会像磁铁那样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所以,兴趣是创造之母,如教《飞夺泸定桥》时,学生就对“飞”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讨论,各持己见:有的说“飞”是红四团29日清晨赶到泸定桥的,速度快,用的时间短;有的说“飞”是夺取泸定桥时的速度快;有的说“飞”充分体现了英勇奋斗,不畏艰难险阻夺取泸定桥的崇高的革命精神。教师顺势引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当时夺取泸定桥时的具体情况,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最后肯定了三种答案都是正确的。可见,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教师积极引导。

三、引导质疑,拓宽思维

第13篇

不论是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还是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都需要重视课堂上的交流,通过交流可以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因此,教师需要成立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讨论和自主学习获得合作上的共赢,学生只有通过实践,通过说和做来体会到思想品德课程的内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寻找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素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热情,精心选取合适的教学切入点,围绕着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初中生可以通过激烈地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带动课堂氛围的同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收获知识。教师成立合作学习小组需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愿地结成小组。教师还需要在小组中选择表现相对优异的人充当小组组长,形成“一人带动多人”的学习模式,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求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问题的理解。如在讲解公民权利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讨论小组的作用,让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公民有哪些权利,并且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公民权利的具体概念,促使学生把自身融入到政治课堂当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本知识进行适当举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了培养初中生在政治课堂上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还需要借助具体的情境,以汶川地震作为讨论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分析在面对地震救灾时政府、社会团体以及学生应该如何去做。通过具体情境的设立,学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政府的定义以及政府的一些职能,体会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服务的原则,同时了解自己不但有权利,还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可以培养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形成独特的思维模式。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的同时需要注意,自主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需要在讨论中起到具体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讨论方向,给予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舞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寻找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优秀的案例才具有讨论的价值,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必须能够带动学生的思考和学生探究的热情。教师选择案例还需要依据课本的知识,不超过课本内容的范围,为学生所学的知识服务,通过具体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通过对政治案例的讲解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案例中蕴含的逻辑关系,从主动探究中夯实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高学生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毅力的培养》一课中,教师需要选择典型的案例,讲清毅力是一种韧劲更是一种积累。为了把毅力这种精神具体化,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识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以邓亚萍的锻炼生活作为教学案例:邓亚萍作为乒乓球世界冠军虽然取得了荣耀,但是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训练。在练习全台单面攻时,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地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虽然辛苦,但是她却从来没有放弃。通过对邓亚萍锻炼案例的具体展示,可以让学生在她的身上感受到顽强的毅力。这不仅是对课本知识的延伸,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没有具体的案例作为政治知识的补充,教师的语言会显得苍白无力不具有说服性,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课本上的抽象学科知识无法透彻理解,也难以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理论知识。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案例的精确性、校本性以及科学性,因为一堂课就是局限的45分钟,教师既需要在短时间内讲完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穿插着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案例时注意精准性,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融入到案例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对案例中蕴含的问题进行充分地思考和讨论。

三、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就是总结归纳,在总结归纳中才能够获得知识的提升。教师需要在课程结束之后对本堂所讲述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中精心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从横向拓展思维,从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在两种思维的共同作用之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思想品德课程有其特有的知识结构,所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构建特有的知识结构,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能够把自己获得的知识系统化,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的总结能力以及评价能力。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地进行,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充当引导和补充的作用,通过课堂总结,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让学生能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战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还可以以当堂训练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知识,在设计问卷问题上可以选择归纳能力强的知识点,既可以以选择题的形式,也可以以问答题的形式。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在总结归纳过程中设置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新的思维解决问题。教师在导入课程和总结归纳时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第14篇

第一,促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促进历史课堂教学。这是因为中学历史教学结合教学大纲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有助干促进课堂教学。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自主学习,可以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自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第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探究,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相互配合、协作,这对于培养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大有裨益。

2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大多数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上还是“灌输-接受”式教学,课堂四十五分钟满堂灌,使原本丰富生动的历史,变成为了赶进度,为了考试的枯燥乏味的条条目目,所以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教师往往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方式不仅不符合课改的理念,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较高的自身素质,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为此,教师必须做到“四多”,即多学习,学习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多观察,观察在课堂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和学生的闪光点;多思考,思考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多总结,总结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其次,教师要时刻想着学生,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至上”的意识,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本。学生起点能力与教学目标、学习任务之间的差距就是矛盾,就是问题,就是教学的突破点与切入口。了解学生的需要与实际水平,不仅包括知识准备、技能准备,而且还包括情感准备,从而诱发学生的高度热情,缩短师生距离,带领学生去突破一个个路障,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只起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种方法

1)编写课题大纲教学法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往往需要从培养学生简单的动手能力开始,因为思行结合,通常会比单纯的思维训练更有效。但传统教学中手脑分离的现象相当严重,现代教学思想特别强调手脑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每节课都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根据老师讲授的内容,自己编写课题大纲。不仅写上大标题,而且,要有较详细的子目。过去是教师先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去抄。这样做远不如节省下这些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归纳。教师总结的再好,也只是教师的产物,学生总结的即使很不完善,毕竟是学生自己的劳动结晶。学生在编写课题大纲的过程中,对照课本,对老师讲授的内容当堂进行反馈,一步一步地有序整理,概括地写出他们的学习心得,每节课都这样引导学生系统地进行一次由信息摄取到信息加工再到信息输出,循环往复,熟能生巧。学生们不仅自己动手分析了一段历史,而且学会了一套科学的思维方法。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

2)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要求转化为一组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行为。问题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常用的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一种是由老师设疑,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而传统观点的误区认为历史课就是背背而已,又使学生对其难度认识不够,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另外一种是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问题教学法”要求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满足和不局限于教材已有的结论,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敢于大胆地提出质疑,并产生一种主动探究历史真实的欲望,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寻找答案。

3)自我检测和评价法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创造力的开发。在教学中,学生要由被动转为主动,思考方位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自我检测也就是让学生出试卷,让学生转换一下角色,站在教师或命题者的角度,动手设计一些能力训练题,既是学生创造力开发训练的有益尝试,同时又可以加深对教师或命题者的认识,对学习和考试都有很大益处。设计题目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参照相关练习题,教师要对其进行指点,然后再发展到自己独立设计,要尽量突出其创新性,综合性,现实性。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换,做题后再相互评价,在相互促进中实现能力的提高。自我评价就是在平时的训练和考试,由学生借助参考答案,进行相互批改或自我评价。通过学生转换角色的自评互评,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命题的基本思路,把握命题的一般规律,了解答题的基本要求、掌握答题的基本要领,从中发现自己在解答问题存在的不足,分析失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答各类问题的能力。

4总结

第15篇

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也最深刻,极容易使学生掌握问

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二、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

1.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笔者指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做量沙试验,在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善于思考的学生就主动提出: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它情况下,圆锥体也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吗?对此,笔者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体积的转化进行探究,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笔者作适当引导,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深刻。

2.充分的思考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后,笔者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学生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这时笔者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它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使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就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最后,一些简单的例题教师可由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四、放手让学生去做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的特征。无论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巧板之前,笔者先引导学生观察7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在进行拼图练习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后,照着书中图形拼图,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在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意识。

五、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科学地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他们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就会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武器”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的目标和具体途径。

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具体体现在:第一,教师应当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做到既“备课”,又“备人”,而后者就是指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第二,教师不应充当知识的“授予者”,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具体地说,教师首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地寻找(提出)问题,并积极地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又应当帮助学生承担责任。即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真正的促进者。如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当成为自天而降的“救世主”,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在学生间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教师不应成为关于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交流和自我批评。第三,除直接的促进作用外,教师还应注意发挥“学习共同体”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具体地说,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应当具有这样的特点:其中每个人(包括所谓的“差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而不是受到轻视或压制;另外,真理的标准是理性而不是教师,也不是任何的“权威”。显然,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从这个角度看,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主动探究”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作独立地获得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认识、发现、改变与创造,真正使今天的学习成为明天适应、参与和改造社会,从而获得发展的基础。

综合上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思考、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