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

第1篇

(一)毕业设计选题空泛,不能显现其实用价值

高职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是选题过大,过于理论化;或者涵盖面过广,盲目追求大而全,想从高层次、全方位的角度研究问题,而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水平,结果无法深入分析与探究。例如,有学生将毕业论文选题定为“我国现有宏观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这样的题目高职学生根本无法完成。其次,部分学生选题过于陈旧、空泛,不能很好地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是从百度搜索到的,就是参照往届学生曾经选用过的,这样既无实用价值,又容易导致重复抄袭嫌疑,大大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例如,有学生将毕业设计选题定为“某某品牌研究”“常用的促销方法研究”等,这样的选题毫无新意,毫无价值,根本无法深入进行分析。

(二)毕业设计时间安排欠妥,学生不能充分准备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六学期,这个学期既是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顶岗实习阶段,又是学生寻找适合的单位准备就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绝大部分学生都会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奔波,或者忙于实习工作,几乎抽不出时间来精心准备毕业设计。这样的教学安排对毕业设计而言是不妥的,学生难以充分准备,最终会导致毕业设计流于形式,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三)学生自身基础薄弱,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目前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由于进校时的整体基础比较薄弱,虽然在校时期学习了理论知识,但是不少学生还是无法熟练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导致其最终的毕业设计没有设计,仅仅是在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剪切、复制加粘贴完成毕业论文,几乎很少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从笔者多年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来看,有的学生选题盲目,不切合实际,甚至不听从指导老师的意见,最终根本无法完成任务;有的学生对于网上收集的资料自己不加整理,交给老师去删除整合;还有的学生完全抄袭他人成果。这显然与完成毕业设计的初衷相背离。

二、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创新策略

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创新就是将毕业设计与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的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起来。

(一)将毕业设计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

“捆绑”市场营销专业的综合技能实训通常包含市场调查、广告设计、促销设计、销售活动、陌生拜访、产品推介、营销策划等多个项目,一般都可以借助于校内的实训场所开展这些项目的实践活动,通常会集中在第四、第五学期进行。将营销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其所开展的校内综合技能实训“捆绑”,可以结合其未来职业岗位要求,以职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为抓手,打破传统的文科毕业设计所写论文无实质内容、无真实感受的格局,通过分项目分阶段的实训活动,使学生能真正从实训中获得感悟,提升专业能力,从而使毕业设计与专业学习及实践真正融合到一起。

(二)限定毕业设计形式

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使得高职教育明显不同于本科教育,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毕业设计更合乎要求。但是毕业设计本身又更加适合理工科专业,这类专业学生可以结合某种工作背景和条件进行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设计或者生产方法设计以及实验设计等,其毕业设计的成果一般就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对企业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对于文科类专业而言就不能直接把上述毕业设计完全照搬过来。因此,营销专业的毕业设计形式虽然还是写毕业论文,但是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所限定,要求学生结合学习过程中的实训、实习活动项目来写,强调既要有“设计的过程”,又要有对企业直接有效的“内涵”,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要将曾经完成的“项目成果”作为附件附在论文的后面。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又展示了对企业有用的“项目成果”,使毕业设计更加符合高职教育要求。例如,某学生在写《对‘小米’移动电源市场调查实训活动的反思》一文时,将“小米”移动电源的市场调研方案、调查问卷和调查报告,以及开展“小米”移动电源市场调研活动的心得体会等文本材料作为附件附在了论文的后面,对论文起到了佐证作用。

(三)重新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

重新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是将毕业设计的进程安排提前,也就是把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提前到第五学期来进行,这样做就避免了时间安排不合理的弊端。同时这个“提前”还包含将毕业设计与实习、实训相结合的理念提前灌输给学生,通常从第四学期分阶段、分项目进行专业的综合技能实训开始就让学生进入毕业设计的“预备阶段”,通过实训项目导师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带着要为毕业设计积攒经验、积累资料的心态去开展综合技能训练。

(四)规范毕业设计的选题与论文写作

当毕业设计与综合技能实训相结合后,学生的选题就必须围绕实训、实习活动的项目确立,不再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的。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其营销专业的学生在第四、第五学期围绕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分别进行了市场调查、广告设计、促销设计、销售活动、陌生拜访与产品推介、营销策划等几个项目,开展实训活动,活动中要求学生记录相应的实践资料、撰写相关报告、提交心得感受等文字资料,并进行汇报交流,接受导师的询问。学生选择毕业设计选题时必须选择上述实训项目的某项实践活动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这样也就自然而然地确立了毕业论文的写作主题。例如,“对‘蒙牛优益C’乳酸菌饮料广告策划方案的思考”“对‘小米’移动电源市场调查实训活动的反思”“对‘雪菲力’盐汽水促销实训活动的探究”“对‘雪菲力’盐汽水产品推介实训活动的思考”“关于‘百事可乐’校园促销方案设计的反思”等都是源自于学生所进行的广告策划方案设计、市场调查实训活动、促销方案设计及促销实训活动和产品推介实训活动。同时在毕业论文写作上,要求学生必须结合前期所开展的综合技能实训活动过程而写作,从某一实际活动出发,就自己在前期实训活动中某一个实训项目展开论述,从实际的操作过程写起,在阐述自己的实践步骤基础上,详细地分析前期活动的收获与不足,最后再升华到对同类产品或企业开展类似活动提出有价值的建议,避免了论文写作落入俗套,使论文真正有内涵和实用价值。

(五)专业指导教师项目化负责

专业指导教师项目化负责是指专业指导教师既要负责学生的实习、实训活动,也要负责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通常,每个专业指导教师负责两到三个实训小组的校内综合技能实训、实习活动,全程参与学生的所有项目活动,并跟踪负责相应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由于专业指导教师参与到学生每一个项目的实践中,对学生所完成的各个项目情况熟悉,对学生的所有活动起着监控与指导的作用,所以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完全得心应手。

三、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注意点

(一)学校制度配套

学校必须有制度配套,规范毕业设计流程,从学生选题、收集材料、拟定论文提纲、写出开题报告、开题、写出初稿、反复修改、定稿到打印并上交资料再到最后的答辩环节,要求具体、规范明确,环环紧扣,层层落实,使学生和指导教师都明白什么时间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同时建立严格的指导教师指导检查制度,以系部为单位督查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情况,以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专业实训配齐

必须重视校内与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配齐校内必要的专业实训设施、设备,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专业实习、实训活动能满足学生的毕业设计需要。

(三)指导教师配备

在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配备上,应该选取有责任心、有实践教学经验、有论文指导经验和学术素养的专业教师,这样的指导教师既能进行综合技能实训的指导,又可以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当然,学校也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兼职、高校进修,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职业素质以及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能力。

(四)学生个人配合

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创新的关键是学生的配合,学生是否重视毕业设计,能否很好地参与实训、实习活动,能否自觉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实践活动,都决定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成效,所以学生的个人配合很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应努力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第2篇

毕业设计是高职复合材料专业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在校期间对所学复合材料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对科技论文撰写能力的一次有效锻炼,同时其也是毕业生们从学校走向社会,对所学基础课程知识、专业课程知识和各种综合能力接受全面检验的一个重要阶段。毕业设计的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在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评估和巡视诊断工作中,毕业设计更是检查评估的重点。

2高职复合材料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学校方面

①毕业设计时间短,与就业实习时间有冲突。高职复合材料专业按人才培养方案将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五学期,共八周时间。但这段时间也正是毕业生找工作,签订就业协议的时间。很多学生一旦找到了合适的岗位后,便立即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出去顶岗实习,例如12级专业就有20名左右学生与菲舍尔航空部件公司签订就业协议,提前进厂顶岗实习。学生不在学校,这给毕业设计指导带来了很多的阻碍,指导教师只能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和学生进行联系,无法进行面对面指导与交流,论文指导效果非常不好。有些学生离校后更换手机号码,不主动和指导教师联系,造成教师根本无法联系上指导学生,更不要谈就论文进行定期指导了。

②开展毕业设计的实践条件不足。毕业设计的选题大致为复合材料成型与胶接两个方向,学校虽然有一定的复合材料的成型和胶接的实验实训条件,但由于场地小,设备缺乏,无法满足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要求,因此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大多是参考相关文献进行工艺设计,只是理论上的分析,不仅学生完成困难,而且没有具体的工艺实训过程操作,内容空洞。

2.2教师方面

①师资匮乏,教师指导压力大。指导教师相对于学生的数量严重不足,教师指导压力大,无法保证对每位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有效的指导。毕业生忙于就业和实习,对于毕业设计不上心,加之高职学生基础薄弱,专业论文撰写的能力不强,所以老师指导起来更是压力倍增。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同时还要完成相对较多的教学任务,往往会精力分散,指导学生又多,导致指导效果不佳。

②选题理论化,部分与生产实践脱节。虽然专业教师均具备硕士学位,专业理论水平高,但多半缺乏企业工作经历,不能及时准确把握企业动态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此在毕业设计选题上很多老师多半采取由学生自主选择毕业设计课题或让学生参与自己的立项科研课题,而未考虑学生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此选题理论化,与生产实际脱节。

2.3学生方面

①对于毕业设计积极性不高。在毕业设计期间,很多学生忙于找工作和提前进入企业实习,对于毕业设计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学生常常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毕业设计的选题和资料搜集任务,也不能参加老师定期的指导会议。对于后期的论文修改,也不能及时认真修改,很多学生都是随意修改下,就交上来,态度不认真。还有部分同学很难联系上,对于毕业设计任务置之不理。

②搜集、整理资料能力差。撰写毕业设计首先应搜集相关专业资料阅读,并进行分析和整理,随后才能开展毕业论文的撰写。但很多学生搜集网络资料的能力非常差,大多数学生只会使用简单常用的搜索引擎,对于相关论文数据库的使用和信息检索非常陌生。同时,学生资料整理能力也有限,只会将查到的资料东拼西凑、无序堆积,缺乏逻辑性和前后的连贯性。

③毕业设计撰写能力差。毕业设计的撰写指导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主要给出资料搜集任务和对论文的修改意见,论文主体是由学生完成。大多数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能力较差,在撰写毕业设计茫然一片,不知道如何编排结构,如何进行分层分析,逻辑推理。只是对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拼凑,论文内容逻辑混乱,前后层次不明,不连贯,读起来一头雾水。有部分学生内容与题目基本没关系,论文格式更是五花八门,错误百出。

3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

3.1调整毕业设计时间,提前布置毕业设计任务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毕业设计任务提前到第四个学期的期末,在学生参加暑期顶岗实习前,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动员和任务预分配工作。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结合自己实习的相关工作拟定毕业设计课题范围,在相关专业岗位认真将其工艺流程、参数等进行详细记录的任务,并要求学生完成实习岗位工艺的相关科技文献查询任务,开学以书面报告形式上交给指导教师。这样为学生后续毕业设计完成积累了素材,完成毕业设计也会顺手很多。

3.2重视毕业设计选题,注重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在理论深度上降低要求,注重其技能性和实用性。学生可在顶岗生产实习的过程中自主选择适合工作岗位的课题。由于学生所选课题紧贴工作岗位,有些甚至可能是单位急需解决的问题

,学生认真思考和亲手操作过,对于其中的工艺流程和质量管理过程非常熟悉,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参与性较强,毕业设计质量会大幅提高。比如2010级部分暑期在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实习的同学,选择缠绕和模压等与其工作相关的成型工艺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其毕业设计就完成的非常不错。

3.3专兼职指导教师合作,团队指导毕业设计

面对师资力量匮乏,有经验、有资历的指导教师人手不足的情况,我们应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单位的资源,采取激励制度,扩宽教师聘请的渠道,鼓励和吸引技术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技师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到校担任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这些技术人员与我们的专职教师组成团队,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工作,这样既缓解了指导教师短缺的矛盾,又弥补了校内指导教师在实践方面的不足。另外,部分提前就业实习的学生可自主选择所在就业实习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这样在做毕业设计时,指导教师就在身边,可随时指导,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避免老师与学生沟通障碍的问题,大大提高毕业设计指导效率和毕业设计质量。

3.4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管

学校和系部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应加强监督管理,定期抽查,体现对毕业设计环节的重视。教研室定期组织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进行检查并将各组检查情况上报教研室。定期召开会议对各组指导情况及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下一阶段指导工作的任务和具体要求。另外还可开展教师和学生的互评活动,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学生打分作为最后毕业设计总评的一部分;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情况给教师评分,作为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一部分,这样给学生增加了压力,给教师增强了责任心。与此同时,要严把答辩关,对于审查教师和评阅教师共同认定合格的论文才能进行答辩,并要求每位同学必须现场答辩,答辩过程中,论文的质量和现场表现均要纳入到答辩成绩中。

3.5毕业设计考核评价过程化

将学生平时参加组内讨论会情况、资料搜集整理工作情况、论文进度汇报工作情况、论文质量、答辩表现情况均纳入毕业设计考核中,并根据相应的项目给出合理的分数。毕业设计的考评最大限度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水平,也使毕业设计考核工作更加合理和公平化。

4结语

第3篇

高职类毕业设计属于生产性毕业设计,学生完成困难,而不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如答辩机制、过程监督等,一方面造成大部分学生毕业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难以激发出学生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宽容迁就,评定标准下降,使得学生唯一一次岗前锻炼机会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进入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基础能力薄弱,学习自觉性差,虽爱好动手操作,却不爱思考,因此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大都不经过积极主动思考去发现问题,也不经过实践论证去解决问题,相当然的作出一份毕业设计,而更有甚者直接从网上下载论文设计等然后稍加修改整理成档,老师基本无法修改。

2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2.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一线经验丰富的教师

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专业教学团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学生;因此一方面应大力加强师资队伍能力建设,派遣能力过硬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培养教师实际指导经验,增强专业教师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大力聘请能讲会做的企业骨干作为指导教师,强化师资队伍同时,也可增加学生积极性。再者应当适量减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其他工作量,让教师有充裕的时间对毕业设计进行指导跟踪。

2.2实施过程规范化,监控严格化

毕业设计不能只停留在格式上的规范,在选题时题目最好经过学校和企业严格的赛选和论证,指导教师一般指定2—4个题目,在选题时一般遵循一个指导教师5人的原则,教师定期定质定量按照相关标准对毕业设计进行跟踪指导并应给出相应的指导记录;在毕业设计答辩时更是应该严格监管,它是检验学生成果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答辩评委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和校内资深教师共同组成,统一制定评判标准,在同一平台上达到检验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水平的目的。这样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从选题、跟踪、指导、答辩等每一个环节规范化制度化,做到每一个实施过程有记录有监管有量化指标,而不是放任自流,最终提高整体毕业设计水平。

2.3紧贴企业实际,设计毕业设计题目

毕业设计在整个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又是进入企业的一次岗前锻炼。因此在选择题目时不能闭门造车、想当然,应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紧贴企业生产实际,根据学生知识水平有梯度的合理的设置题目,让企业生产实际典型案例融入毕业设计,使毕业设计正真成为学生岗前的一次历练,提高毕业设计实用性的同时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设计成为较大型的开放性题目让2——3个学生共同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2.4完善学生和教师激励机制

第4篇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适应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求需要做出多方面的改革。其中之一就是教学改革,而《毕业设计》这门课程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毕业设计是高职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深入实践、了解社会、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及撰写论文等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组织管理及社交能力;同时,也是高职学生大学三年所学知识的全面深化和总结;毕业设计既是实现学生从学校学习到岗位工作的过渡环节,又是衡量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但是,这重要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却做得很不尽如人意,毕业设计的内容与生产岗位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还需要接受工厂较长时间的再培训,延缓了上岗时间;学生的毕业设计也变成了形式和走过场,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下面以本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为例介绍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二、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的选题质量偏低

合适的选题是毕业设计成功和顺利就业的基础,高职学制一般是3年,高职院校基本上是在第5学期末或者第6学期初才开始毕业设计选题的,时间短,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准备不充分。对于指导教师给出的毕业设计选题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选题缺乏创新性和现实意义,能结合生产实践的就更是少,这种题目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二是一些理论性研究和仿真题目,这些题目不能反映时代的需求,不能有效的将毕业设计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毕业设计的结果也是纸上谈兵,无实用价值。另外,由于指导教师教学任务较重,与企业一线联系较少,给学生的选题内容单一,且与实际就业岗位脱离,缺乏前沿性和创新性。有些学生对选题内容和难易程度了解不多,对自己的能力也认识不够,只是凭兴趣进行选题,造成选题后毕业设计不能顺利完成,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学生由于工作问题,对毕业设计多处于应付态度

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多数学生在第6学期将大量的精力放在找工作上,无心思认真对待毕业设计。据本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调查,许多学生为了得到更多的找工作时间,基本上对毕业设计是应付了事,论文的内容是东拼西凑,质量极为低下,抄袭的比比皆是。另外,国家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重视,每年都要求学校上报就业率,以此来评估学校的教学质量并确定来年的招生指标,就业率太低专业的有可能会被停招,学校为了保证或者得到更多的招生指标,就要求学生在5月份之前必须签到就业协议书,这样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因此,一些学生常常无奈的戏称自己因为毕业证而“被就业”了。还有一些学生毕业后去从事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行业,毕业设计对他们来说也是应付,更谈不上有做好毕业设计的动力,而视毕业设计为一种负担。

(三)管理松散,毕业设计完成效果不佳

学生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离不开指导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有效指导。由于本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师资不强,能带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相对少些,有时一个指导教师要带十几个毕业生,由于教师教学任务重、精力有限,难以保证每个学生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再者,学生忙于找工作或者顶岗实习,经常外出离校,指导教师也很难见到学生的面;未能联系到的个别学生,指导教师只有通过电子邮件和QQ留言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大部分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不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个别学生对指导教师的指导意见也不反馈,直到毕业答辩前夕,才匆忙地去找指导老师解决问题,上交的毕业论文也是错误百出,惨不忍睹。

(四)毕业答辩环节抓的不严

毕业设计最后环节就是毕业答辩,这一环节是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学习质量,反映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掌握知识及设计创造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毕业答辩中,很多毕业答辩都成了走形式。本学院的毕业答辩时间一般是在第6学期的5~6月份,集中在一到两天时间内,每个老师要负责25个左右的学生答辩,时间短、天气热,学生的答辩就成了“萝卜多了不洗泥”,结果就很难保证答辩的质量。学校和院系对于这种走过场的答辩形式也是睁一眼闭一眼;这种做法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声誉,同时,也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恶劣的影响,他们会认为学校良莠不分,好学生得不到认可和表扬,不认真做设计或者抄袭、投机取巧的学生不但没受到惩罚,反而蒙混毕业。基于以上存在的现象,本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进行教学改革已是迫在眉睫。

三、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一)根据高职毕业生的特点和学情,定制内容多样化的毕业设计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做法就以本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班的大三学生为例进行说明。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对学生进行分类。这个班有45人,爱学习钻研的学生有三分之一,也就是15人左右,这些学生中一般文化课都比较好,学习也很积极主动,能吃苦钻研,老师给予合适的指导,他们在学习上就会有所创新;在学习态度上左右摇摆的学生有24人左右,这些学生学习自律性差,老师管得严可能就学好点,老师一松懈马上就给自己“放羊”,学习上没有吃苦精神,见到困难就绕道走;还有6个启而不发的学生,老师再怎么苦口婆心地教导也不起作用,就是不愿意学习,天天不上课,宿舍玩游戏,睡大觉,无所事事。对学生的情况做了具体的分析之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职业需求和就业市场需求,给学生定制符合自身特点的不同毕业设计内容。丰富多样化的毕业设计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真实就业率。如果把高校比作生产人才的工厂,那么毕业设计就是最后一道精加工阶段,这个阶段对产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毕业设计的教学思路只有按照企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来做,我们的教育产品才不会滞销和压仓。

(二)毕业设计选题要符合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和目标

本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毕业题目,大多数是来自教师自编题目,极少数是教师科研和学生自己的兴趣题目。教师自编的题目大多数脱离实际,跟不上社会和时展的需要。因此,对毕业设计选题做大刀阔斧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具体做法是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类:对于基础理论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毕业设计可以进行实际生产和科研性的题目;选题来源在保留教师的科研的基础上,增加来自科研单位和生产一线的课题。对于那些文化课不强、学习一般的学生,采取的毕业选题主要是来自企业和工作岗位;来自企业高水平的岗位技术人员和指导教师共同为毕业生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同时企业也给学生提供岗位实践机会少数不愿学习、文化课较差的学生,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本人的就业需求,联合用人单位共同设计出既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又符合高职教学目标的毕业设计题目。这些题目一定程度上要达到既锻炼学生的能力,又能使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的目的。

(三)毕业设计组织形式要多样化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毕业设计的教学组织形式做出如下的改革探索:

1.以高职类学科大赛的形式组织毕业设计

将科技竞赛引入到毕业设计中,这种做法主要是针对那些基础理论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本院的做法是鼓励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不分年级高低均可参加科技竞赛,毕业班的学生将参赛题目作为毕业设计,参加过省赛、国赛的指导教师给出参赛题目,时间规定一般在本年的12月份开始,来年的5月份结束。参赛学生可3人一组自愿组成团队,自由选择竞赛题目;放手让学生去做,在学生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指导教师可做适当的启发和指导;成绩优秀的可推荐参加省级或国家级竞赛。通过科技竞赛方式,锻炼了参赛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培养了大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这种培养模式,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在高职类国赛2011年中获得二等奖项,2013年省赛获得一等奖项。

2.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组织毕业设计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顺利向社会输送各方面合格人才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应从企业需求出发,培养适应企业新发展、新需求的毕业生。同时企业选派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结合教学情况为毕业生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提供工程实践机会,参加毕业设计答辩,并为优秀的毕业生优先提供就业机会。校企合作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直接解决现场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许多创新成果解决了实际问题,也使企业受益;学校也能跟踪和洞悉行业发展的优势方向,及时修改和调整专业。目前,本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有50%的学生是结合本专业参与企业中做毕业设计,这部分学生把胜任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毕业设计内容。这种校企合作组织毕业设计的形式既锻炼了学生、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又实现教学与实际岗位操作的紧密结合。

3.聘请工程设计人员来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对于那些毕业设计自选兴趣题目的学生来说,聘请工程设计人员来指导是很必要的。如果说校企合作是批量运作的话,那么聘请工程设计人员来指导就是个体定制。自选毕业题目的学生在设计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结合毕业设计题目来给学生做指导和答疑解惑。工程设计人员把实际工程中的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及时地带给学生,这种做法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能够使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及时解决,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四)将企业培训内容融入毕业设计内容中

现在的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招聘应届毕业生,究其原因,一是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不能立即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也不能马上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样就导致了企业需求与学生能力之间存在差异,避免这种差异的一个较好方法就是使学生能在走出校门之前得到企业岗位的培训。因此,把企业岗位培训的内容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结合起来是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于企业来说,不仅可以获得胜任岗位的员工,而且还节约了员工的培训费用;同时,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也能实现顺利就业。本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如何将企业岗位培训内容融入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具体做法是:首先,学院为企业免费提供良好的培训场所、教室以及仪器设备,提供专业指导教师,让企业切身感受良好,才能充分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负责岗位培训的培训师和学院的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专业教师共同讨论制定出既符合教学又符合企业岗位培训的课题。这样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就是根据所学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企业实践,将专业所长与企业岗位培训对接起来,既满足了企业初级岗位培训的要求,学生又获得实践操作技能和工作经验,迅速地适应职场环境,尽快地融入企业发展之中。其次,在第5学期中旬,学院就业部门联系用人单位和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确定招聘计划、专业和人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企业的需求来选择培训内容。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企业采用优先录用毕业设计成绩好的学生,实行差额录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班有20人参加毕业设计+企业岗位培训模式,这20个学生被3家企业预定,其中富士康集团10人,广电银通金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6人,洛阳牡丹股份有限公司4人。每个企业都根据自己的不同岗位要求,派出企业岗位技术人员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企业岗位培训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学生提高了职业能力,拓展了视野和知识领域;也使学生看到了就业前景,激励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因此,职高院校毕业设计内容深度与企业培训融合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可行路径。

第5篇

高职国际贸易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院校常规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施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以及检验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教育部办公厅于2004年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这进一步指明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江苏省高职院校人才水平评估工作中,也将毕业设计(论文)列为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组织了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而且对高职毕业论文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考核。面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日益突出,而别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的质量日趋低下,甚至很多高职院校得出取消高职毕业论文。其实,我们需要反思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出应对的措施。结合我执教国际贸易专业以来多年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的经历,试着对此进行分析。

一、高职国际贸易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偏离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国际贸易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应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涉外实践应用型人才。而目前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还是沿袭学科本位下的“学术性”的论文模式,“学科本位”观根深蒂固。近年来,部分高职教育老师认识到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差异,并在相关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不少重大成果,如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定位、高职教育的课程观、教学方法等。然而,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目标、选题、撰写要求等方而,仍然采用传统“学科本位”的论文标准,强调毕业论文对学生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功能,强调毕业论文的学术性、理论性、创新性。这与高职教育以实用性、应用性为目标的要求背道而驰。

2.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不合理

通过对我校及周边四所高职院校近五年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的查阅发现,目前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学术性”影响根深蒂固,近五年四所学校的论文选题中绝大部分都是理论性的,平均选题理论研究型占比达到86%;而实践研究型、调查报告以创业计划书,这些反应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方面的选题占比都不过10%,具体见下表1。而且在查阅四所学校国际贸易专业论文时发现,很多选题连年选用,选题固守没有创新。

3.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方面存在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大多(83.8%)为扩招后普通院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而普通院校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和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基本模式与高职生毕业设计(论文)基本相同,很多论文指导老师当年本科毕业论文或研究生学位论文就是这么东拼西凑“写”出来的。由此看来,高职国际贸易毕业设计(论文)的重学术轻实践应用是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一种延续。另外,有国际贸易专业青年教师参加工作后一周两三门、20多节课的教学任务已使他们难以招架,很少有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对学生论文所涉及的问题知之甚少,其结果必然导致毕业论文指导成了师生间“空对空”的文字和思维游戏。更何况,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师生比逐渐拉大,教师指导毕业生论文写作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外聘指导老师又受资源所限,管理者不得不“赶鸭子上架”,让那些并不具备论文指导能力的青年教师去指导。

4.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方面存在问题

毕业设计(论文)在绝大部分院校都是放在大三的下学期,即第六学期。而这段时间内学生需要顶岗实习、准备就业。这就使得学生为了实习和找工作,花在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方面的时间和精力就相对少了很多;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实习和工作时,与论文指导老师缺少面对面的指导,这都影响最终毕业设计的质量。在与应届毕业生的交流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与自己的实习内容甚至学校所学关联性不大;也有学生把这段时间内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视为一种无意义的负担。

二、高职国际贸易毕业设计(论文)的改进

1.紧扣培养目标做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工作

对于类型和层次不同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应有区别对待,这便是教育界一直推行的“因材施教”。“应用性”人材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标,高职国际贸业专业的教学特点决定了,高职学生不可能、也不应该写成“学科本位”意义上的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因此,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从:学生岗位实习或社会调查等实践中遇到的与本专业相关的问题着手,以贴近“实用生”和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方面来选题。毕业设计(论文)可以是调查报告(综合性的或专题的)、以顶岗实习单位经营管理分析、创业计划书的设计等等。

2.合理安排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时间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大都安排在第六学期,由于学生需要进行顶岗实习和找工作,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与论文的写作与生活中的其他工作安排相冲突。因此,建议将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时间适当前移:从第4学期开始,对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应用文写作课,同时指导学生开展文献检索、社会调查、数据统计等写作准备性技能;第5学期指导学生选题(选题可以结合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及实习岗位),并确定写作进度,并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准备;第六学期学生进行论文的撰写,并定期与指导老师联系、商量论文写作。

3.强化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的师资

由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应重“实践性”轻“理论研究”所以,在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的选择上应该选择懂高职教育理念又具备国际贸易实践经验的老师进行。在具体论文指导时可以形成: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及企业兼职专业老师为辅的论文指导团队进行。突出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教高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2004.

第6篇

关键词: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 现状 质量 提升途径

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教育的最后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近三年在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的知识水平的综合检验,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结合顶岗实习独立完成相关课题,提高独立工作能力的最佳途径。近几年应届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竞争十分激烈,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本身就比本科学生少,而现在顶岗实习的时间一直在不断增加,学生顶岗实习后就很少有时间做毕业设计(论文),这对高职教育的最后环节提出了挑战。鉴于高职教育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需采取有效方法加以改进。

1.调查现状

2012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的调查情况为:抽查总数250篇,合格83篇,比率为33%;基本合格144篇,比率为58%;不合格23篇,比率为9%。从近三年来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抽查情况及其他相关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好的方面如毕业设计(论文)的文本格式相对来说已较为规范、设计(论文)能与生产实际结合,能注重实用性等。不足的方面,多表现在抄袭之风盛行、内容比较空洞等。总而言之,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还有待提高,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原因分析

造成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可见状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缺乏深刻认识

大多数学生都有一种错误的想法,就是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只是个形式,所以,常常对其重视不够,只是敷衍了事。由于没弄清毕业设计(论文)和实习及就业之间的关系,取舍不当,往往舍本逐末,不知哪个才是重点,一味强调就业问题,而忽视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一旦就业问题和毕业设计(论文)产生较大冲突,许多学生就会义无反顾地应对就业,在设计(论文)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就大大减少,甚至于弃基本格式规范要求于不顾,最后只是从网上大量的粘贴复制,交差了事。学生没有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其毕业设计(论文)也无质量可言了。

2.2选题不当

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应该是指导老师根据专业的核心能力,结合生产实际,以及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情况等多个因素加以综合而提出的,最后由师生共同选择确定。不过在实际选择中,由于少数指导老师工作不认真,在选题时没有给予学生适当有效的引导,再加上把关不严往往会导致学生选题不当的情况,范围不是过大就是过小,如经济类学生写《论市场经济》、《论保险营销》、《浅谈景点的门票》等;有些老师给的论文题目过于陈旧,甚至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偏差太远;由于论文题目过于空泛,常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以至于学生不能真正理解题目的深意,不会选择资料,或选了资料但不会用,写出来的论文实用性大幅下降,质量较低。

2.3写作水平不够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但反映出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还能对其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实践能力。高职学生由于语文功底薄弱,在做毕业设计(论文)时往往力不从心,许多学生觉得无从下手,有话说不出来,也不知道如何说。少数学生甚至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程序格式都不清楚,不但形式不规范,而且用词造句都成问题。这都是高职学生基础文化水平不够造成的。

2.4时间间断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一般都是同时进行的,大约在每年的三月份至五月份。在这段时期内,高职毕业生大多已经在顶岗实习。企业为了利润的最大化,让学生都在岗位上工作,学生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工作岗位上,无心做毕业设计(论文)。有些高职学生眼高手低,遇到不顺心的顶岗实习工作就无法踏实地做下去,往往是工作一段时间就换到另一个岗位,以至于岗位换了很多,经验却没积累多少。有些学生更在短暂的实习期间,连换好几份工作,对工作没深入了解,缺乏连贯性,毕业设计(论文)与工作岗位实际也就很难结合了,质量低下在所难免。

2.5教师指导不到位

当前,高职学校的指导教师普遍存在工作任务繁重,教学工作以及科研任务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一个指导老师往往要指导十多名学生,此时如果要对每一位学生都细加指导就精力不济了,以至于老师在指导中流于形式,应付学校检查的多,自己用心指导的少。而且,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不同学生从事的岗位也大有不同,而老师也不可能对每一行业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尤其是年轻老师,可能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熟练,指导能力也存在缺陷,再加上没有工作经验,就无法全方面地指导学生。此外,有个别老师对其岗位不太尽责,不主动询问学生状况,甚至有学生来找也是漫不经心地搪塞,质量就更难以保证。

3.提高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途径

3.1强化认识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养成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各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强化过程管理,不断提升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整体水平,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各高职院校要继续加强全院师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这个环节的认识。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必修课学分,直接关系学生毕业证书的发放。所以学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对待,不管是平时积累,还是进行设计都要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切不可脱离实际。对老师而言,除了要把好质量关,在平常教学中,应调整教学方法,将毕业设计(论文)融入课堂,以便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就能做好准备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

3.2完善管理

高职院校多采用学分制。一般说来,在第五学期学生就可基本修够学分,因此,可提前做准备,第五学期结束就开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此时并非顶岗实习时期,指导或管理工作都比较容易进行,在安排具体任务和内容时,应作全面考虑,因为有部分同学已经找到工作,但也有尚未工作的,应根据其特点具体安排。到第六学期,大部分同学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指导管理方式。学院与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应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并邀请专业人员对顶岗学生进行指导。各系要根据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和本系的专业特点和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制定出台各系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实施细则,制定每阶段的工作要求,责任到人,并安排好各阶段进程工作的检查或抽查。

3.3加强过程监管

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最为关键。指导教师要做好指导监督工作,需对顶岗实习毕业生的现状进行实时了解,通过学生记录的毕业实习日志,或依靠远程指导等形式快速了解、定期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首先,指导老师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或主动与学生交流,间接地督促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在指导过程中要有建议性地提出一些意见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样不仅有效地督促了学生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而且锻炼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应该具备合理性、及时性和主动性。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可提前将值日表列出,公布给学生,并及时召开相关座谈会,总结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各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小组要对各阶段的工作进程进行检查或抽查,不能落空,对于缺乏责任心的指导教师,院系可采取通报批评或扣减工作量的方法惩罚,严重者甚至可取消其指导教师的资格,以确保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

结语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学生完成三年专科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专业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文字记录,也是检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涉及学院(系)领导、指导教师、辅导员、学生等主体,因此要注重制度建设,加强过程管理,每个环节保证沟通顺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保证提高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管新平,舒虹,刘中瑞,等.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现状调查与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27(8):132-134.

[2]胡俊.提高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刍议[J].科技信息,2011,26(31):231-234.

第7篇

(一)传统的毕业设计选题单一,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设计专长

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中毕业设计主题由专业统一制定,每一年的设计主题重复率较高,缺乏创新性、时代性和真实性。无法进一步把握学生实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桎梏了学生的设计专长,出现了毕业设计作品千人一面的现象。

(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多是学院派,缺乏企业实战经验,指导方法局限

目前承担毕业设计指导的教师全部来自于专业教师。一方面,由于教师之间存在教学经验、治学态度、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指导教师能力不足,难以胜任设计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即使老师们都非常负责,也因长期从事课堂教学与实际服装市场设计相脱节,反映在指导学生时存在设计理念的滞后、使用设计素材的单一、设计工艺的局限等突出问题。

(三)毕业设计作品的形式过分追求艺术展示与舞台效果,不能与市场的需求相接轨,缺少商业价值

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下产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大多属于前卫设计,宽大的廓型、烦琐的堆砌,学生们似乎走进了一个炫耀与卖弄的怪圈,简单追求视觉的刺激而忽视了服装原有的内涵。归根结底,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与市场实用价值的背道而驰。学生们只求通过夸张的艺术造型、炫目的舞台效果来征服大家的眼球,殊不知这样既轻视了服装商业价值的检验,又违背了毕业设计的初衷,因此这种局面的扭转刻不容缓。

二、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的原则

高职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为重点,全力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多样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开放、新型的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必须遵循多样性与灵活性的原则。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指导教师的配备、方案的制订、作品的形式、实施的场所、动态监管体系等一系列涉及毕业设计相关的内容进行改革,体现多样与灵活。变专业统一指定设计主题为学生自主设计与学校安排相结合,变单纯完成毕业设计为完成设计作品与学生就业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应对服装领域中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既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职业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岗位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是高职高专教育的中心任务。对于动手能力极强的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各项环节包括毕业设计模式都应围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进行设计与实施。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模式更注重指导学生对于服装设计作品的领域、设计题目、形式的选择。通过对职业环境的模拟或让学生直接参与源于生产实际的真实题目,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环节树立明确的职业意识,熟练掌握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形成端正的职业态度,树立服装商品价值,从而达到快速提高综合职业能力,适应企业需要的培养目的。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毕业设计环节举足轻重,所以在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中,带有创新性的毕业设计课题必不可少。创新性表现在学生进行作品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创新思想、创新造型、创新材质、创新工艺等方面,许多学生通过创新的设计展现出熠熠生辉的设计才华,成为他们以后踏上设计师之旅的起点。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合作的毕业设计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指导教师对于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帮助学生将创新进行总结和提升,形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作品。

(三)团队性与双赢性相结合的原则

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中提倡参与设计环节的两个主体: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与毕业生可以形成一个团队,通过团队成员间的通力合作,圆满完成设计环节,达到双赢。这也是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区别于传统毕业设计模式最突出的一点。作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团队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老教师与新教师组合、设计教师与工艺教师组合、校内教师与兼职教师组合、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合。老教师与新教师的组合可以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起到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使新教师积累工作经验,同时新教师在专业中所展示出来的新设计思想与对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也值得老教师进行借鉴。设计教师与工艺教师组合、校内教师与兼职教师组合充分体现了在专业领域中的优势互补。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合,在解决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同时,也解决了指导教师缺少和指导教师时间精力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专业教师在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的过程中,接触并学习到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成果,提升了业务水平。学生的团队组合可以采用自由结合的形式,允许2~3名学生组成一个设计团队,根据专业特长承担不同的设计任务。团队毕业设计题目应具有综合性特点,能分解为不同的工作内容,保证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既要有独立完成的部分,又要通力合作。这样不仅充分发挥每个学生专长,又体现团队合作的丰硕成果,还为学生进入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艺术性与商品性相结合的原则

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要积极引导毕业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毕业设计过程充分认识到服装设计工作的内涵,加强对人性的理解,提高对服饰文化的分析和驾驭能力,剥掉设计作品中不切实际的光环,通过对市场的调研与沟通,将设计作品中艺术性与商品性完好地结合在一起,设计出真正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时代审美的艺术作品。所以,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们不能闭门造车,只盯在设计作品的形式美上,要让他们走向市场、收集设计资料与流行趋势,或以某个服装品牌新产品开发为切入点,了解产品的风格属性、消费对象的特点,通过在原有产品上增加或扩展新元素、新方法来展示自己的风格与想法,完成作品的设计和制作。

三、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的构建途径

(一)对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全面改革

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遵循的程序是: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设计指导书—学生选题—制订毕业设计方案—学生完成。该模式在实施时存在两大弊端:一方面,毕业设计的选题是由指导教师单方面限定,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社会的需求,所以学生在选题时只能遵照固有的范围,或盲目选题、或只选容易做的课题,这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另一方面,在传统模式下,毕业设计题目一旦确定,每一个环节的设计过程,学生都要在指导教师的思维框架下进行,这种状态下,不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受到抑制,而且不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要对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观念、内容和形式等各方面的创新和改革。1.毕业设计选题的改革。打破毕业设计选题由专业统一制定的模式,采用以下两种途径对设计选题进行改革:(1)实战型毕业设计选题。根据学生的毕业实行岗位,倡导他们积极地采用实际工作中的服装产品设计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或者采用来自服装品牌的服装产品开发项目、以“真题假做”的形式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2)自拟型毕业设计选题。启发并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自己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写出设计方案,经审批后,进入毕业设计实质的研究开发阶段。2.毕业设计指导方式的改革。这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1)双向选择形式。改变过去指定教师辅导指定学生的模式为教师、学生双向选择。学生根据对老师的研究领域的了解,结合自己的设计选题选择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设计方案选择学生。双向选择有利于师生之间更好地沟通与契合,提高设计工作效率。(2)导师小组指导。改变以往“单一导师制”为“双导师制”,即由不同专业方向教师或校企双方组成导师双人组,参照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各自特点,因材施教,施以不同的指导。(3)采用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指导手段。除了利用传统的课堂辅导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校园局域网、QQ、E-mail等方式增加辅导的时间与内容,更加便捷地接受学生的咨询或接收学生传过来的设计图,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回复,事半功倍。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型毕业设计模式

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将企业生产中真实的设计项目作为毕业设计内容,充分利用企业中的资源开展毕业设计,既培养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又达到服务企业的目的。此模式在操作过程中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1.准确选择合作企业。可以选择校外实训基地或校企合作单位作为合作对象。企业最好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较大影响力,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精良,能够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必要的设备、场地资料等条件,并具有积极主动的合作意向。2.明确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的题目应结合企业的生产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加以安排,由企业根据服装产品设计、生产流程提出毕业设计的具体要求,可以由几名学生共同完成一个设计项目,也可以让单个学生参与到某个部门承担部分工作内容。无论何种形式,都以挖掘学生的潜力,与今后的就业衔接为目标。3.企业人员全程参与,形成校企合作设计指导运行机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为保障与企业的生产要求不脱节,合作单位要选派综合业务素质好的人员,联合校内专业教师,共同承担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为保证毕业设计高质量地完成,及时解决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困难,学校和企业应成立专门协调小组,形成规范的运行机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毕业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者改进指导方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合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型毕业设计模式

近几年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不仅促进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也全面提高了高职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拓宽了知识面,并加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职业素质。因此,把每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作为毕业设计也不失是一个好的选择。例如,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分为两个,“服装设计”和“服装制版与工艺”赛项,每一个赛项都呈现出实践性、规范性、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等特点,具备非常全面的考核项目、技术要求、评分办法等系列内容。学校可以结合每个学生的专业特长,以分组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大赛型毕业设计。学生们通过大赛项目的历练,不但完成了毕业设计环节,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能力也得到提高。部分优秀作品还可以参加竞赛,获得奖项的学生,为即将面临的就业增添了竞争实力,同时也为学校挣得荣誉,提升专业社会知名度。

四、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的保障体系

第8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 网络课程 学习策略 高职

[作者简介]刘彦臻(1964- ),女,湖南攸县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和教育管理。(广西 柳州 54500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高职教、学、研、训一体化网络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1JGZ102,项目负责人:刘彦臻)和2009年度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高职毕业论文(设计)网络课程开发与研究”(项目批准号:桂教人[2009]62号,项目编号:58,项目负责人:刘彦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172-02

一、引言

学习策略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越来越重视学习策略,研究成果呈上升趋势,但国外学者对学习策略的研究比较全面深入。Rebecca Oxford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促进习得、存储、提取和使用信息而采取的措施,可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成功的学习者会采用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需要和学习阶段的学习策略。O’Malley Chamot认为学习策略是个体学习者用来帮助他们理解、学习或记忆新信息的特别的思想或行动。他根据信息处理理论将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用于评价、管理、监控认知策略的使用,是学习者利用认知处理学习的知识,通过对学习的规划、监控和评估等手段来调节学习;认知策略用于学习活动之中,是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记忆、理解,进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步骤和策略;社会/情感策略知识为学习者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是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合作时所使用的方法和策略。元认知策略高于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

研究采纳O’Malley & Chamot的分类方法,参照Oxford的学习策略量表编制调查问卷,对某高职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学习策略的应用情况展开调查和分析。

二、研究方法过程

1.研究问题。(1)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使用现状。(2)如何提高网络课程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水平。

2.研究对象。某高职学院2010、2011届商务英语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涉外旅游专业202名毕业班学生。年龄从21~24岁不等。调查时间为两段,分别为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及2011年5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

3.调查工具。调查通过电子问卷,以学生匿名在线填写、提交问卷形式进行。问卷由“高职学生网络学习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策略和情感策略使用现状”四部分组成,共72个选项。发放电子问卷202份,回收问卷180份,问卷回收率为89.11%,其中有效问卷161份,有效率为89.4%。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总体情况。所有的学生都接触过网络教育形式,其中67.57%的学生接受网络教育时间为1~2年。所有的学生每周都会上网,其中69.3%的学生周上网时间超过8小时;87%的学生认为网络课程对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习任务有促进作用,这为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元认知策略。在计划策略方面,62.84%的学生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和自己的需要制订基于网络课程的学习计划,上网学习之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在自我监控方面,60.84%的学生能按照既定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上网学习的时间,提醒自己围绕学习目标学习,不被其他诱惑分散注意力,根据学习的需要,及时调整网络学习的进度和内容,独立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评价方面,67.58%的学生基于网络学习后会以多种方式衡量自己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和目标。但只有40.35%的学生在每一次网络交流过后会认真梳理自己的收获和感触,只有31.58%的学生有写博客或日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的习惯。

3.认知策略。(1)认知工具使用:93.86%的学生经常会使用搜索引擎等工具从网络上搜索所需的资料;66.67%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快速通过网络找到所需要的资源;74.56%的学生会经常通过网络通信工具(如Email、QQ等)与他人讨论问题。但是他们对一些新认知工具的认识不足,使用率偏低,56.14%的学生知道智能手机中用来辅助学习的客户端应用软件,只有13.16%的学生平时会利用手机上网学习;45.61%的学生熟悉一些Web2.0工具(博客、Wiki、RSS订阅等);35.09%的学生会经常使用概念图等工具辅助总结或梳理知识;还有29.82%的学生称对计算机和网络不太熟悉,影响学习效果。(2)信息识别加工。75.01%的学生会收藏一些学习领域相关的网站、博客等,并进行整理分类;83.78%的学生知道该采用网上哪些资源和常用工具来完成一项学习任务;63.1%的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网络资源完成相关的网络学习任务;72.7%的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独立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71.05%的学生会利用电子学习材料中一些特殊记号来辅助学习;60.52%的学生能够从复杂的网络学习资源中筛选出所需要的内容。(3)认知活动偏好。网络环境下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活动是:利用课件进行自主学习51.35%,小组协作学习40.54%,用Word或PowerPoint等工具完成作品35.14%,上网查找资料29.73%,回答问题24.32%,自主进行网上测试24.32%,听老师讲课16.22%。学生认为网络学习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的知识呈现形式是:多媒体课件54.05%,在线点播29.73%,录像16.22%,文本形式0%。

4.社会策略。76.71%的学生愿意在网络环境下与有共同学习兴趣的同伴一起开展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学习资料;54.38%的学生在网上讨论时会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回复别人的说法或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网络学习社区中同伴的帮助;49.13%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或烦恼时,会向网上学习伙伴倾诉。

5.情感策略。78.07%的学生在基于网络的学习过程中,有着积极学习的心态,希望学有所获;73.73%的学生表示与他人通过网络协作成功解决问题和顺利完成网络学习任务时,会有成就感;73.21%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学习可达到全部或大部分教学目标,对完成学习任务有自信;70.26%的学生对自己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67.57%的学生基于网络学习时感觉很轻松,觉得上网学习很有趣;56.76%的学生表示在基于网络环境中遇到学习困难时,有信心克服。

四、讨论与建议

1.通过训练加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第一,元认知策略训练。学习目标不清、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较差的学生,需结合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对他们进行元认知策略指导和训练,重点指导高职生借助专业知识及元认知能力激活、维持学习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在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上,并建立相应的网络监控措施,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首先,在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环节训练高职生的计划策略。结合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系部和专业分别制订相应计划、提出具体要求,并嵌入毕业设计指导书和开题报告模版,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则根据指导书,结合自己的实习工作、生活实际情况,在开题报告中慎重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在模板中指南的引导下填写个人学习计划表,并利用网络课程中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个过程是训练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执行学习计划、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的过程。其次,在毕业设计(论文)写作中培养高职生的自我监控策略。指导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督促学生自觉监控学习过程并调节学习进度。最后,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总结环节强化高职生的反思能力。指导教师需引导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审视,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和归因。

第二,认知策略训练。传统教育中认知策略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所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选择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网络环境下的高职学生认知策略主要指对信息的选择、判定、组织与精加工,而复述以及机械识记等学习行为较少。在文献检索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环节,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信息判断和筛选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指导和强化训练,如介绍获取相关信息的网站和方法等。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阶段要指导学生鉴别出学习材料所讨论的主要问题,并组合相关信息建立框架,找到不同材料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机融合,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同时,还应强化学生的信息加工技能,掌握对比、分析、归纳、应用等信息加工方法。

基于网络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所有学习活动都在线进行,指导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只是一种学习工具和环境,学习者应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把对学习策略的辅导全程渗透到面授、导学、助学和辅导答疑等各环节中。指导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素养、学习策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能力以及学习策略的研究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高质量地保证完成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全程教学和辅导任务。

第三,社会(情感)策略训练。基于网络的学习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课程的互动功能寻求他人支持。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师生交互非常重要,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获取其他专家的指导对于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会有很大帮助,而且这种交互大多在平等、无功利的网络空间进行,能弱化传统教育中的身份隔阂和约束,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教师在网络环境下指导学生寻求他人支持时,需提醒学生注意网站以及论坛中的专业评价,从合适的对象群体中寻求支持;注意提问技巧,加强问题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心态要平和,寻求支持有时需要等待;正确处理索取和给予的关系,要主动帮助他人,以换取他人更多的回报等。

2.通过课程设计发展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良好的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科学的学习策略。如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中的学习管理、学习流程设计、电子档案袋等教学评价设计能提高高职生的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调控策略和评价策略);基于网络和多媒体认知工具设计的课程内容(导学课件、讲座视频、电子教材等)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的认知策略的发展;专题论坛、即时信息、课程答疑等课程交互功能对发展学生的社会/情感策略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教学环境的变化导致教学策略的变化,基于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的教学,需要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工作流程制度、采纳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网络进行学习过程监控等教学策略,来解决基于网络的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如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践过程更加透明和开放,有利于学生接触更广泛的知识,获取除导师外的更多帮助,从而加速提高其认知策略和社会策略。

4.基于网络评价优化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第一,多元评价主体。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长期以来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评价,学生、企业等其他的评价主体很少介入。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则可以打破评价主体单一化的局面,在传统的评价方式的基础上,聘请企业、行业、其他同学、其他教师、企业和行业参与其中,从多个层面对毕业设计(论文)作品提出建议。

第二,改革评价形式。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形式以评分/评语+答辩为主。评价的结果只有学习者自己知道,好的作品和经验不被其他同学学习。而网络课程恰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所有的作品都被展出,所有的同学都需参与,所有的智慧都被分享,所有的问题均被剖析,所有的教训均被告诫,以此来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策略。

第三,丰富评价内容。以往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内容仅限于作品评价,评价内容较为单一,网络课程对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的评价内容全面而主次分明。作品无疑主要评价内容,网络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记录为评价提供多个视角,多视角、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共同作用,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教育研究,2002(2).

[2]马颜萍.浅谈远程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6(4).

[3]张命华,刘电芝.培养远程学习者学习策略的教学思考[J].中国远程育,2009(1).

[4]Cohen A 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第9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 问题

反思 建议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115-02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巩固,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论文)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和建议,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效果。

一、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中暴露的问题很多,虽然都集中体现在学生身上,但是任何教学都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对问题的分析应该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进行。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1.选题不恰当。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之前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基础不扎实,知识面狭窄,老师教多少就学多少,自己没有扩充。开始毕业设计(论文)之后,又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学生在选题阶段就显得很艰难,状况百出。比如有的学生写《接触网的弓网故障》,题目范围明显过大;还有的明明是强电类专业却选择弱电领域的选题。这都与学生缺乏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积累有很大的关系。

2.信息素养差。信息素养是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是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如何才能检索、评价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信息素养差的普遍表现是对信息资源的搜集、分析、利用等信息素养能力较弱,学生很难从新的角度、新的高度对信息进行过滤,获取他们所需的信息。如果在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越多,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全面,思考问题会更深入。因此收集大量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是写作的重要步骤。但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极少设置有文献检索类的课程,导致学生文献检索能力缺乏。很多学生不懂如何使用文献检索途径去寻找资料,也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对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获取文献的服务更是不了解。学生文献检索和信息查询的手段缺乏,信息意识不足是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一大障碍。

3.语文基础差。大多数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初始阶段都会就毕业设计(论文)的文体特点和文本规范要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但是仍有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出现标题不准确,摘要、关键词不正确,正文不完整,参考文献不规范等问题。而且很多学生写的文章重点不明确,结构不合理,行文思路不清晰,论述层次不分明,缺乏条理性、逻辑性。还有的学生找到有关资料后没有透彻地理解,更没有正确地运用所掌握的材料,在写作过程中常断章取义地引用,造成无法正确表述自己的观点,甚至有时会产生歧义。至于文章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格式设置错误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从这些表象可以看出,学生在中学时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比较差,但又缺乏这方面的自我认识,在毕业设计(论文)之前没有弥补这方面知识的缺失,导致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问题层出不穷。

4.抄袭现象较严重。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毕业设计(论文)不重视,而且是非判别能力差,缺乏诚信,急功近利,同时由于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在网上搜索、复制,东拼西凑而成。更有甚者整篇抄袭应付。从近几年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来看,学生所写的毕业设计(论文)与网上或历届学生的文章,雷同率和重复率都比较高。

(二)老师方面的问题

1.指导老师短缺。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在较短时期内快速扩大,导致老师人数不足,师生比例偏高,专业教师团队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高职称、高学历以及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老师,在专业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极低,这直接导致了能够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专业老师非常缺乏。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在分配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的任务时,常常一位专业老师带十几个学生,甚至带几十个。然而,老师带的学生一多,每个学生所获得的指导时间和指导机会就减少,这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非常不利。

2.指导老师能力有限。高职院校的专业老师多数是院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生,他们从学校到学校,又正好遇上高职院校扩招,师资缺乏,他们一毕业就直接承担教学任务,根本没有时间到企业去锻炼,其实践操作能力存在先天不足。由于缺乏现场经验,他们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时,对选题的确定把握不准,多半将自己以前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拿来给学生做,或参考本科或硕士的毕业设计(论文)来定选题,显然这些选题不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也有的使用历届的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但可供选择的题目不但数量少,而且陈旧,很难适应企业日新月异的发展。

3.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高职院校的扩招,师资补给的滞后,使大部分在职的老师(特别是专业老师)的工作任务异常繁重。这些老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期间,不但要负责指导毕业班的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还要承担非毕业班的教学工作,而一些骨干教师还有科研任务要完成。因此,教师在指导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很难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和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其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针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和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一)改变毕业设计(论文)的模式

设置毕业设计(论文)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巩固,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应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情况,分层次采取不同的内容形式来等效毕业设计(论文)。

比如可以按下面的方式进行等效:尖子生,这类学生经常参加技能竞赛,可要求他们对技能竞赛作详细的分析,并写成有借鉴意义的竞赛总结;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随着实习内容的深入,逐步去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最终形成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调研报告;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在顶岗实习回来后,将实习体会写下来,形成实习报告。针对上述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提交的竞赛总结、调研报告或实习报告,都是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锻炼、提高和积累,效果与写毕业设计(论文)是等效的,且学生写起来体会更深刻。

(二)采用双导师制

作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不仅应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需要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目前各高职院校多数专业老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理论知识可以胜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但是部分老师的实践工作经验不足,尤其是刚上岗的新老师。鉴于此,建议采用主副双导师制。可以聘请校外的企事业单位或学生的就业协议单位的技术人员或学生的实习师傅来担任主导师,副导师由校内指导老师来担任。校内指导老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指导,保持与校外指导老师及学生的联系与沟通,毕业设计(论文)中涉及的具体专业技术、技能指导由校外指导老师负责。双导师制可使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与企业生产实际近距离对接,更具有针对性。

(三)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

学生信息素养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速度。为了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图书馆可利用网页或开办系列专题讲座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数字资源的检索方法和检索策略及技巧。另外,还可以在毕业设计(论文)初期,安排一至两周的时间,要求学生使用学到的检索技巧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扩展他们专业知识面,并使其了解论文的写作格式,有助于确定毕业设计(论文)的初步方案。

(四)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学院图书馆除了根据专业的发展动态对馆藏图书进行及时更新添补,同时应加大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收集。比如,建立校际间资源共享平台;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和文献尽快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将历届优秀的毕业论文刊登在校园网上;建立专业选题资源库,选题可以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提炼出的具有针对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先进性的课题。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指导老师的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学院应该在不断提高生师比的同时,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学院可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畅通企业引进专业老师的途径,从企业吸引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吸引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学院可以外派在职老师进修和培训,帮助在职老师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学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老师到相关企业挂职实践,为企业和社区服务,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老师的实践能力,开拓老师的视野。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教学环节,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运用能力,而且也提高老师的专业教学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方法加以解决,就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赛.高职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2]曹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17)

[3]赵素娟.高校图书馆为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信息服务的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

[4]吕亚慈.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0(46)

[5]丁桂香.高校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0(25)

第10篇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graduation thesis;quality of thesis;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7-0250-02

0 引言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其毕业(设计)论文对其以后的工作举足轻重,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因此要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科学管理是一个有效手段。

1 制约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

1.1 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写作不够重视

技术应用性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通常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标准是“必须”、“够用”,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素质。正是由于高职院校的这种特点,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写作不够重视,没有真正意识到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重要性,简单的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只是走走形式,出现了各种各样应付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问题,比如大量的摘抄网上或者书上文章,没有自己的思想和逻辑;部分学生未按规定时间上交论文,也不依据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部分学生采取应付的态度,草草了事,不认真对待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甚至还有部分学生直接抄袭他人作品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的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普遍水平较低,也无法实现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目的。

1.2 顶岗实习质量偏低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在逐步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过程中,现阶段顶岗实习质量有待提高,已经影响到了整个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与课堂教育相比,由于顶岗实习涉及的因素更多,比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场地、环境等,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更多,因此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而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旦顶岗实习质量偏低,势必会影响到最终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1.3 论文指导教师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该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但现实是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难以满足充足的“双师型”师资力量,而体现在论文指导方面,就是论文指导教师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很多论文指导教师的能力无法胜任学生的论文指导工作。

1.4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定位不明确

对于毕业(设计)论文而言,选题是重中之重,选题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毕业(设计)论文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因此必须选择适应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论文选题工作并不严谨,很多供学生挑选的论文题目都和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不符,多是一些纯理论性研究的题目内容,这些题目不仅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也无法使学生从中受益。

1.5 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时间安排不尽合理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多是三年制,且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多安排在第五学期末与第六学期进行,但在第五学期末与第六学期期间,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考试、升学、实习、就业、写论文等,这段时间是学生最为忙碌的时期,很多事情交织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过程中几乎都选择了不与指导教师沟通和交流,对毕业(设计)论文采取了草草了事的态度和做法,导致毕业(设计)论文空洞、抄袭等问题出现,这都是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时间安排不尽合理造成的。

2 提高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途径

2.1 完善规章制度建设,细化论文写作要求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工作亦是如此。只有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各环节做出明确的规定,才能有效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通过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建设,细化论文写作要求,可有效提高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2.2 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认识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导致很多高职院校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其实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业务素质,此外,高职院校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既是高职院校学生对自己三年所学专业的一个总结和检验,也是对教师三年教学质量的一个总结性的检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和阶段,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对其充分的重视,真正意识到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提高质量意识。

2.3 切实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学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顶岗实习质量的监控,加大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力度,提高学生对于实践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顶岗实习之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提纲编写、材料收集甚至初稿写作应该已经基本完成,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实践中验证论文的观点,总结实习中的新发现、新认识以及经验教训等。为确保顶岗实习教学效果,在课程结束前,应安排学生上交实习报告、实习记录等,同时还应该组织学生向指导教师进行一次简要的实习汇报。此外,将实习汇报纳入到毕业答辩的一部分,也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

2.4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指导水平

由于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是重要的综合性、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自身的高素质也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保证,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应该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因此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指导水平是必要的,它是提高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例如,可以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科研课题,来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为毕业(设计)论文整体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另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通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选等方式,激励教师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尽职尽责,倾情奉献;建立畅通的渠道,加强教师与其他院校及现代企业的联系。

2.5 结合实习岗位,指导学生做好论文选题

恰当的选题能够使学生在毕业实践的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培养与全面素质提高相结合、毕业实践与企业生产相结合、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原则首先要符合教学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另外,在保证对学生综合训练的基础上,应从来源于生产、科研的实际问题为选题,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紧迫感和经济观念。选题还应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工作量饱满,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能按时完成。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鼓励学生有所创新。

2.6 科学安排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

可考虑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的上半学期开设文献检索、调查和分析方法等基础性、工具性的课程或专题讲座,同时在教师指导下选题,并广泛地查阅资料、编写提纲等,这一时期也便于学生与指导教师交流沟通,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第二阶段在第五学期下半学期和第六学期上半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习中思考所遇问题并撰写初稿。第三阶段在第六学期下半学期,学生回校后结合毕业实习的认识体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再学习从内容的深度、创新等方面进一步修改论文并完成答辩工作。

第11篇

 

高职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中的_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 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必修 课程,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顶岗实习因为工作 岗位的真实性、能很好地与就业对接。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所 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开展科学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基本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因此,这两个教学环节在高职教育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研究高职教育的专家、学者对此 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张统华、龚娟等对高职实习顶岗实习的 意义及顶岗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张 雁平、刘晓刚、朱春瑜等人从学生、系部、学院以及实习基地四 个层面对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进行了研究;何辉、宋 萌勃等高职顶岗实习中学生的管理问题和顶岗实习的管理机 制进行了探讨。罗长金、郑永裕等人对高职毕业论文存在的问 题、高职高专毕业论文选题、如何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提高毕业 论文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但是,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成是 _个系统工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的安排、实训基地 的长期有效运行机制、实践教学的系统化管理、实践效果的评 价等研究仍处在探索研究阶段,系统性和规范性较差,缺乏行之 有效的理论和思路进行理性指导。同时,对于不同的专业,顶岗 实习的要求和管理也不尽相同,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建筑工 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质量更易受学生、指导老师、企业等诸多因 素的影响。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顶岗实习 与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上仍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为了 更好地保证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保证高职教育的教学 效果,开展符合建筑工程专业的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与顶岗实习 和毕业设计的管理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本论文从实训基地的建 设,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的安排、管理、考核等方面进行 探讨,为该实践教学阶段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

 

(一)毕业设计(论文)

 

在许多高职院校,许多人认为高职学生不适合撰写专业理 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综合性强的毕业设计(论文)。因此对毕业 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不是太重视,很多只是流于形式。实际 上,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技能开展科学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 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能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毕 业论文大都安排在第五学期,即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就直接进行 毕业设计。设计时间通常为四周,第五周进行答辩。毕业设计 的内容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方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向);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工 程监理专业);工程预算(工程造价专业)。由于学生对项目没 有直观的了解,很多都是在网上下载,通过裁剪、粘贴完成;有 些学生还相互抄袭,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并且,由于近几年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不足,学生就业压 力的增大,对于顶岗实习及工作单位还没落实的学生,他们的 很多精力都放在顶岗实习单位的寻找和求职就业上,整天忙于 奔波在各个招聘会中,自然就无法集中精力完成毕业设计;对 于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受其他同学的影响,投入的精力和 积极性也明显不足。再加上指导教师为考虑就业率,对学生在 毕业设计期间去求职也听之任之,都造成了毕业设计质量的下 降。因此,很有必要对毕业设计时间上的安排进行调整,使其 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又不影响寻找就业单位。

 

(二)顶岗实习

 

以往,顶岗实习的安排是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进行,加 上第六学期,实习时间一般在26周左右。在顶岗实习的实施 中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顶岗实习单位难落实。近 几年的扩招,加上就业前景较好,大部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 专业学生数都是三四百人,这给实习单位的安排带来极大地困 难;同时,由于建筑工程的特点,许多施工企业出于对安全的考 虑,把接收学生实习作为一种额外负担。因此,很多学校都是 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内容不能保证,与专业对口率 较低。在整个实习期间,许多学生频繁“跳槽”,严重影响了实 习质量。二是指导老师严重不足,每个老师要同时指导一二十 名学生,有的学校还更多,很难真正的完成指导工作。三是管 理不到位。学生实习地分散,再加上没有形成有效合理的管理 方法,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四是考核评价 难。多数学校对顶岗实习评价什么、怎么评价、谁来评价都尚 未形成科学的办法。一般是企业寥寥几句评语,教师给成绩,缺乏科学性,没有真实的反映学生实习情况和实习效果,给学 生造成一个实习好坏都一样的错误观念,影响了实习的质量, 最终造成了顶岗实习的效果不理想。

 

二、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为了改善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工作技 能和就业竞争力,我院在2010年开始对建筑工程类专业的顶 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了改革,将这两部分整合为毕业实训环 节,在顶岗实习中完成毕业设计,通过这三年来的实践,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

 

(一) 教学安排设计

 

在教学安排上,为了让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具备一定的顶岗 能力,使企业愿意接收学生,不把学生的实习当做一种负担,本 专业安排了两个四周的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见习。学生自 入学以来,经过第一年的相关课程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单项技 能,如_般建筑材料检测能力、建筑CAD绘图能力、建筑测量 能力等,进行第一次的校内单项技能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见 习;经过第二年的相关课程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 知识,进行第二次的校内综合实训实习学期及暑期的企业实 习,通过两次校内实训和暑假企业见习的工学交替,学生基本 具备了顶岗实习的能力。在第三学年,学生完成一个月的拓展 课程学习后,改变以往先做毕业设计再进行顶岗实习的安排, 直接就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完成毕业 设计。

 

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整合为毕业实训环节。首 先,学生在十月份就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绝大部分建筑企业都 处在生产高峰期,避免了以往学生在校完成毕业设计后,年底 才能进企业的局面。解决了建筑企业在年底停工,学生无岗可 顶的困境,其次,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能结 合实习的实际工程,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建筑 工程技术专业)、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工程监理专业)、工 程预算(工程造价专业)。

 

(二) 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解决实习单位难找的问题,按照互利互惠、共蠃发展的 原则,我院加强了校企合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实训基地。首 先和长期与我院合作的、位于扬州及周边地区的建筑企业共建 生产性的项目部,利用教师的科研、技术力量,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同时为企业员工进行技术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增 加学院与企业的联系。其次,聘请企业的专家、技术员为学院 校外兼职教师,不断加强校企双方的合作基础。校企合作的企 业也能在顶岗实习的学生中优先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满 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达到真正的双蠃。

 

(三) 教学过程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是顺利实施毕业实训教学环节的关 键。首先,我院制定了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管理办法、顶岗实 习三方协议、顶岗实习安全协议、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教学大 纲、教学安排、学生成绩的评定及指导教师的考核等系列教学 文件。学生在进如企业前就强调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重要 性,并布置相应的任务和制定目标。其次,学生的顶岗实习基 本由学校安排在校企合作的企业,学生相对集中,便于指导和 管理。第三,采用“双导师”制。除了学校的指导教师外,还聘 请了专业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员担任学生顶岗实 习和毕业设计的校外指导教师。由于是长期合作的企业,指导 教师的积极性与管理经验都相对丰富。同时要求学校的指导 教师与企业的指导教师经常保持联系,并到企业进行巡查,了 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增进师生感情,也能加深学院与企业之间 的关系,实现对学生的共同管理。最后,强化考核体系,提高顶 岗实习质量。

 

(四) 考核评价

 

毕业实训环节的最终考核评价由实习过程考核、任务完成 效果以及汇报答辩三个部分组成。过程考核主要由实习单位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效果进行评价。校内指导 教师按照学生根据实习内容完成的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实习 总结,结合实际工程完成的毕业设计以及汇报、答辩情况进行 评价。最后,结合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的评价,综合评定学生 的顶岗实习成绩和毕业设计成绩。

 

三、结束语

 

毕业实训环节中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教育 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重要 过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应结合建筑工程自身的专业特 点,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规范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的 安排、管理和考核,使该实践教学环节得到有效的开展和实施, 从而保证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肖忠平

第12篇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以毕业设计为平台,任选一家单位为依据,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运用学过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并结合毕业设计单位实际情况,对毕业设计单位的费用、成本、税务及市场营销决策等进行分析与核算;通过与岗位要求相结合进一步掌握会计实操技能,懂得会计工作中应具备的实际操作方法,以期在毕业时就能实现从实践教学到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胜任相关会计工作的岗位要求。具体目的包括:一是以毕业设计单位为依据,结合实际工作岗位要求,掌握全套会计处理方法;二是以毕业设计为综合实践平台,融汇专业主干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素质;三是通过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及沟通交际的综合素质;四是通过毕业设计中涉及的财务分析、营销决策、税务筹划等知识为学生将来的晋升奠定初步的基础,同时提升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毕业设计的总体思路

首先,学生以自己所熟悉的某单位作为毕业设计的对象,该单位可以是工业企业,也可以是商业企业;可以是小作坊,也可以是大企业。即对毕业设计的对象没有特别的要求。其次,依据所设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先阐述企业基本情况、营销策略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再通过虚拟经济业务数据对单位财务进行核算(核算内容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记账、编制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及财务预算,最后对企业的财务制度建设及生产经营管理改善提出建议。

(三)毕业设计的内容

毕业设计内容包括七大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企业基本情况介绍。在这一部分要介绍企业的经营范围、机构设置及周边地理环境。这些内容与后面的营销决策及会计制度设计有关联,所以置于毕业设计的第一部分。在这一部分我们设置了一个控制点——粘贴企业外景图片来防止学生抄袭毕业设计,因为我们要求每个学生独自做一家单位的设计。第二部分——企业营销。在这部分阐述企业市场定位、营销方式和定价策略等企业营销策略。第三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从企业的产品品种、生产流程、产品销售等方面阐述,这部分内容与后面财务核算中的成本计算相关联。在这一部分我们同样也设置了一个监控点——粘贴企业主要产品图片。第四部分——企业财务核算。这部分要求把设计单位日常经济业务分录填在毕业设计表格中。日常经济业务分录包括各项费用、材料采购、成本核算、产品销售、结转成本费用及计提缴纳税费的分录,并模拟各项业务的发生额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报表及纳税申报表(记账凭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增值税或营业税纳税申报表及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另外装订成册,作为毕业设计的附件)。这部分毕业设计内容主要以实际工作岗位内容为导向来设计,比如按费用会计、成本会计及税务会计等岗位内容来安排设计毕业设计内容,毕业设计的内容即为将来工作岗位的主要任务,以此实现毕业设计与工作岗位的对接。第五部分——企业财务制度建设。这部分要求从企业应收、应付、存货管理、货币资金管理等方面阐述。毕业设计对象已经有完善制度的,要求把设计单位原有制度作为毕业设计的附件,在毕业设计中提出自己的意见,没有制定财务制度的,设计该单位的财务制度。这部分内容实质上要求学生从应收、应付、存货管理及出纳等岗位角度对公司的应收、应付、存货管理、货币资金管理等制度提出改进的建议或设计出相应的管理制度。第六部分——财务预算。要求以一个月期限预算设计对象的收入与费用支出,并对预算进行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情况,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财务分析岗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第七部分——经营改善措施。这部分要求学生从经营管理者的角度来考虑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第八部分——内容相互衔接成一体。囊括了企业财务核算、营销策略、税务实务、财务管理及会计制度设计等内容,融汇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制度设计、财务报表分析及税收实务等课程知识,突出实训了费用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及出纳等岗位技能。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对学生将是一次综合素质的提高及知识的升华。

二、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桂林师范高职高专学校会计电算专业从2007年起实施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方案,将毕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的提高,也更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在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宗旨。多年来,绝大部分学生都独立按时按计划完成了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效果良好。但在实施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一,有些学生在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未做解释说明前,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做毕业设计。其二,有些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忘记了毕业设计所要运用的基本理论知识。其三,毕业设计中的监控点还是太少,仍然不能杜绝抄袭的现象。其四,指导老师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核心和关键。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高度的责任心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而实际上有些老师并不清楚开展毕业设计的思路,特别对要完成的任务及要提交哪些成果不是很清楚。另外,有些老师对毕业设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了解,有些老师对成本核算不清楚,有些老师对报表分析不熟练,有些老师则对市场营销知识有所忽视。

三、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

第13篇

一、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软件设计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主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即全面了解用户的需求,把软件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点和难点提出来,在整个软件设计过程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通过分析确定了系统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学科组组长、指导教师及学生等角色,下面就各角色的具体需求进行分析。

1.系统管理人员角色涵盖了用户角色添加,用户权限的设置等。

2.教学管理人员负责对所有学生进行选题和名单的汇总、开题报告的汇总、论文和论文成绩的汇总,论文进度的设置及教师角色设置等,不同的系别或专业可以设置教学管理人员一名,具体的系别分配及权限设置由系统管理人员设定。

3.各学科组组长负责审核指导教师的选题、审定学生论文终稿及确定论文成绩等,学科组组长同时可以是指导教师,其角色由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设置。

4.指导教师角色包含毕业论文选题的上传、学生的选择、开题报告的审核、毕业论文的修改及论文成绩的评定等,其用户界面有选题上传、学生选择、开题报告审核、论文指导、论文成绩评定、个人信息管理等内容。

5.学生角色主要有选题查询、选题选定、开题报告材料提交、论文材料提交、论文成绩的查询等内容,其用户界面有选题、开题报告提交、论文提交、个人信息管理等内容。

二、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为了进一步完善该系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事务处理能力,需要进一步进行性能及功能的需求分析。

1.教学管理人员应及时提供教师及学生信息,师生互相选择的界面要具有交互性。教师可以在系统中查看选择自己课题的学生名单及学生的具体信息,学生可以在指导教师名单中进行选择,同时也能查询到其他选择该指导教师的同学名单,以加强师生间的相互沟通。

2.选题应由指导教师确定,教师可将选题上传到系统由学科组组长通过后再正式到网络上供学生选择,学生确定选题后就可以根据设置的论文进度开展论文写作。

3.在论文写作阶段,系统要提供一个交互平台供师生进行交流,并允许通过系统上传及下载文件。

4.在写作过程中要有开题报告及论文中期考核等环节,指导教师要对各环节进行评分,学生可以直接通过系统查看自己的分数。

5.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在系统中公告,指导教师及学生可以查看公告。

6.当学生提交论文终稿后,指导教师要对论文进行评分并经学科组组长审核通过,如果毕业论文成绩达到合格及以上的学生成绩将及时的反馈出去供学生查看,不合格的学生则须继续撰写和修改论文直至合格。

7.教学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直接执行打印论文题目清单及学生成绩表等,同时还可以根据论文题目或指导教师相关信息或学生相关信息实现快速查询等。

8.不同的用户可以通过系统维护自己的账户,可以修改基本信息,但不能修改自己的帐号,其帐号具有唯一性。

三、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1.系统开发工具

由于学生在撰写论文时很多都在外地实习,具有一定的地域分散性,因此本系统主要采用B/S架构,应用ASP.NET技术来实现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毕业论文管理,其使用的开发环境为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采用C#为开发语言及SQL Server 2005为后台数据库进行开发的。

图1 总体架构体

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系统主要分为五个模块,总体架构体如图1所示。

3.系统的主要流程

(1)首先由系统管理人员登录系统,添加教学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学科组组长及学生等角色并设置各用户角色的权限。

(2)然后教学管理人员可登录系统,添加教师名单及毕业学生名单,同时对教师角色及论文进度进行设置,教师角色分为指导教师和学科组组长,其二者是可以重复的,指导教师可以是学科组组长,此时指该指导教师页面中除了出现指导教师页面出现的内容外还会具备学科组组长的内容。

(3)接着指导教师、学科组组长及学生可根据各自角色登录系统,修改完善个人信息。指导教师可论文选题及论文撰写各种要求,上传系统供学科组组长审核。如果指导教师选题审核不过关则系统会要求该教师重新拟定选题然后继续进入学科组组长审核页面直至选题通过为止。

(4)指导教师论文选题通过后就公布在网络上,学生就可以通过系统查看和选择选题。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系统查看选择其选题的学生情况并进行选择,如果有学生不符合选题要求则退回,系统会提示学生重新进行选题,直至实现双向选择,学生选题确定后就可以开展论文写作。教学管理人员此时就可以就选题对学生名单进行汇总。

(5)在论文撰写初期学生要在系统上提交开题报告给指导教师审核,指导教师审批后评定分数,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即时查到该分值。

(6)学生撰写论文过程中可以通过平台留言,咨询指导教师相关问题,指导教师也可通过平台及时回复学生问题,同时学生撰写的论文稿件可以通过上传到平台供指导教师查看,指导教师批改完后可以将修改稿上传到平台供学生下载并且通过留言告知学生修改意见。学生可依据指导教师点评进行论文修改,修改完成后可再次提交论文。系统会记录学生提交论文的次数及指导教师的点评次数。

(7)学生论文定稿后将论文上传到系统,指导教师可以对论文评分,并将论文正稿和成绩提交给学科组组长审核,学科组组长可以对论文成绩进行修改和确定并将修改结果反馈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确认后学生成绩生效;如果指导教师有异议则可将意见提交给学科组组长进行复核直至通过为止。经指导教师和学科组组长双重确认后学生可以在系统上查询到自己的论文成绩及毕业论文综合成绩(开题报告成绩和论文成绩综合后的成绩)。如果有学生在论文进度设置时间内未完成毕业论文则系统自动判定不合格。

(8)最后,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对论文定稿、论文成绩及毕业论文综合成绩进行查询、汇总及打印等操作。

四、系统部分模块关键代码实现

1.登录模块

用户根据自己的编号(学生为学号,系统管理员、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为教工号)、密码(身份证号)登陆系统。

HttpCookie cookie = Request.Cookies [“CheckCode”];

try { if (cookie.Value = = this.txtCode.Text.Trim())

{ using (var edm = new Manage Entities())

{

//查询输入的用户编号是否存在

var user = from u in edm.Users

where u. UserNo= = userId.Text

select u;

if (user.Count() = = 0)

//判断:用户表中不存在该用户记录时,提示用户名输入错误

{

Response.Write("”);

}

//判断,用户名对应的密码是否正确

foreach (var custObj in user)

{

if (custObj.PWD = =userPwd.Text)

{

Session["UserNo"] = userId.Text.Trim();

Session["UserName"] = custObj.User.Name.Trim();

Session[“Popedom”] = custObj.Pope dom.Trim();

Response.Write(“”);

}

else

{

Response.Write(“”);

}

}

}

}

else

{

Response.Write(“”);

}

}

catch (Exception error)

{

lError.Text = error.ToString();

}

2.学生选题模块

//判断CheckBox的选中状态,更新数据库相应字段。

CheckBox cbox= (CheckBox)gvTopic.Rows[e.Row.RowIndex].FindControl ("cbTopic");

if (cbox.Checked = = true)

{

//根据用户登录名查询该用户是否已经选择了论文选题。

using (var edm = new ManageEntities())

{

var topic = from u in edm.Graduation Project

where u. UserNo= =Session["UserNo"].ToString()

select u;

if (topic.Count() = = 0)

{

//当该学生没有选择过论文题目时,则将该学生新选择的题目名称更新到毕业设计

//表选题学生编号字段上。

string strTopicNo= Convert.ToString (gvTopic.DataKeys[e.Row.RowIndex].Values[“TopicNo”]);

var topic1 = from u in edm.Gradua tionProject

where u.TopicNo= = Convert.ToInt64 (strTopicNo)

select u;

foreach (var custObj in topic1)

{

if (custObj. TopicState = = true)

{

lResult.Text = “选题失败,已有人选!”;

}

if (custObj. TopicState = = false || custObj. TopicState = = null)

{

custObj. TopicState = true;

custObj.UserNo=Session["UserNo"].ToString(); custObj.UserName=Session ["UserName"].ToString();

lResult.Text = “选题成功!”;

}

}

edm.SaveChanges();

Bind();

}

else

{

lResult.Text = “选题失败,请先退选,再重新选择!”;

}

}

}

3.上传选题模块

在处理上传的毕业论文及各种留言内容时使用了CuteEditor―Html在线编辑器来实现。CuteEditor for ASP.NET是一款功能强大且简单实用的跨浏览器、跨平台的所见即所得的在线html编辑器,其用户界面简洁,加载速度快。通过该款编辑器可以方便Asp.net开发者对文本框的内容进行编辑。此外,CuteEditor还集成了对文档、图片等文件的上传模块及音频、视频等媒体文件进行直接插入的模块。下面以指导教师论文题目上传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新增一条指导教师论文题目上传记录

using (var edm = new ManageEntities())

{

GraduationProject gp = new Gradua tionProject();

gp.TopicName= txtTopic.Text.Trim().ToString();

gp.Professional=ddlProfessional.SelectedValue.Trim().ToString();

gp.Demand=txtDemand.Text.Trim().ToString();

gp.Year=ddlYear. SelectedValue.Trim().ToString();

gp.TopicState=false;

gp.TeacherNo= Session["TeacherNo"].ToString().Trim(),

gp.TeacherName= Session["Teach erName"].ToString().Trim(),

gp.Academy=txtAcademy.Text.Trim().ToString();

gp.Assignment= cuteEditor.Text;

edm.GraduationProjects.AddObject (gp);

edm.SaveChanges();

}

第14篇

【关键词】 高校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质量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13-01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衡量高等学校教学水平的依据。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评价体现了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学生的毕业论文的水平能力在相当程度上能展示出一所大学的一个专业,一个学科的学术水平,能显示出某一个领域最新的研究水平。毕业论文(设计)极有可能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方面的结合,推动学校的科学研究与实验室建设,有利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的全面发展。因此,毕业论文(设计)应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

1 建立健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

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建立健全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制度,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

1.1 成立组织机构,职责明确

教务处作为校级主管部门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的宏观管理和指导,负责组织检查、监督整个毕业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协调解决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相关问题。

1.2 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与开题

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综合训练基本要求。鼓励学生选做有创新特色的课题。可结合科技、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习问题进行研究,或进行实验课程研究、设计和改进。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探索、创新、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1.3 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及规范

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应包括确定课题、调查实习、调查研究、查阅和整理资料、实验设计、数据处理、撰写等各个环节。学校应制定相关规定和撰写规范,并认真检查和监督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个撰写过程,作好记录。

1.4 毕业论文(设计)的评审与答辨

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完成后,应将其交给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审核,审核通过后由工作小组安排评阅专家评定,经指导教师和评阅专家通过后,方能参加答辨。

1.5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通过答辨后,综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评阅专家评定成绩、答辨小组评定成绩。各部分成绩根据各校实际规定分值比例。答辨工作结束后,答辨委员会在全面综合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基础上确定最终成绩,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记。

1.6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检查及资料归档

各学院要认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并做好记录,答辨结束后,要及时认真总结,开展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自评,不断提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质量。

学生论文辨结束后,学院不但要将论文纸质稿按顺序装订成册,统一归档保管,还要保存好学生论文的电子版本,以方便数据的统计,查询,提高工作效率。

2 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措施

2.1 提高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认识

要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首先要提高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认识。要让教师、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成果、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形式,也是体现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2.2 加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和指导工作

选题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关键,选题的准确与好坏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选题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水平,避免选题过大或过小。选题必须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从开题到答辨必须有工作记录。

2.3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践基础

近几年,高校大量扩招,而校内资源设备没有及时扩建,在此学生进入实验的机会受限,从整体上影响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因此,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基地,增加学生的实践教学课程,学生在毕业论文前对能对生产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毕文论文(设计)时再将内容带进实验、工厂,做起论文来就轻松得多,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2.4 调整学生就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之间的冲突

有的学校学生的就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都集中在第八学期,这给学生带来不少的压力,也影响到了其成效。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可以把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稍提前一学期,在实习的同时也可以完成论文写作的初稿。

2.5 改革创新答辨时间

改变集中答辨的形式。学生可申请提前或延期答辨,以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2.6 严格毕业论文(设计)答辨程序

答辨小组组长根据学院有关要求,认真组织本组学生的论文答辨工作,确保答辨效果。

2.7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第15篇

对选题重视程度不够毕业设计通常是以工程或项目为主,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设计一套系统或完成一个项目任务.毕业设计的选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题太陈旧,知识点没有更新,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工资系统管理”等,学生对此选题不太感兴趣,导致其对毕业设计的信心不足,甚至不愿意去做毕业设计;照抄照搬网络或历届学生的毕业设计,连代码都认不全;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不清楚工作任务.跟踪管理不够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不够,学生选题后基本上处于放羊或半放羊状态,学生忙于自己的顶岗实习,无心顾及毕业设计事宜,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没有时间去找指导教师沟通和交流.毕业答辩流于形式由于学生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完成毕业设计,对毕业设计内容不太熟悉,导致其答辩时无话可说,不能圆满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毕业答辩的成绩管理也不到位,学生毕业设计做得好的就能通过,做得不好的,修改一下,也可以通过.整个毕业答辩的成绩没有层次差别,只要能通过即可.

2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

2.1选题是关键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关键,好的选题可以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一是以就业或顶岗实习工作为突破口,将毕业设计与就业或顶岗实习工作紧密结合,根据其内容进行选题,解决工作实际中的问题.例如,网络技术方向的毕业生,可根据实习单位的设备进行选题,利用实习单位的设备进行相关的实验和验证,从实践出发,解决实际问题.软件技术方向的毕业生,可先了解企业的开发环境和流程,对毕业设计进行规划,根据所学专业知识选题,设计出实用的系统,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二是以历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为基础,逐步创新和完善.学生就业后,首先要能对现有设备或系统进行正常操作和使用,然后在其基础上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最终在本岗位中升级并应用.选题时,指导教师可直接将历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交给学生,让他们首先要看懂别人的设计内容和思路,然后,再对其提出的要求,促使学生进行创新和完善,最后形成自己的、具有创新内容的毕业设计.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一是学生可直接借鉴现成毕业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能学习到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二是在别人毕业设计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创新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全新理念,如果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那么设计出来的作品就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也将真正达到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目的.例如,网络方向的毕业生做毕业设计时,第一步是搞清楚毕业设计中所使用的网络设备,对其性能及相关参数进行了解,找出其优点和缺点.第二步是根据设计要求,改进缺点,对相关的设备更换或替代.第三步,对更换的设备或改进的技术进行测试和调试,得出结论,明确自己的设计思路.最后,写出设计论文并进行答辩.再例如,专业软件技术方向的毕业生做毕业设计时,首先搞清楚毕业设计的开发环境,然后对设计的系统功能进行分析,并在指导教师的建议下,对系统中优点进行细化,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最后,进行系统的升级改造和功能的完善.

2.2管理上要加强

思想上高度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大多数安排在最后一学期,与顶岗实习阶段交叉,这就更需要学校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设计教学.学校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开专门动员大会,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毕业设计当作一门课程来对待,明确告知学生,毕业设计将记成绩,如果毕业设计不合格,这门课程不合格.加强毕业设计的跟踪指导要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的监管,制定毕业设计跟踪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对在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防止毕业设计走过场.建立和健全毕业答辩监督机制毕业设计真正达到效果,必须在管理上狠下功夫,形成一系列完整的制度和措施,真正做到全方位监控,全过程管理.学校在毕业设计教学之初,召开专门的动员会,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加强监管,形成一整套毕业设计管理机制,全方位、全过程对毕业设计进行有效管理、监督和跟踪;在毕业答辩时,加强毕业答辩的管理和控制,对于优秀的毕业设计给予表扬和表彰,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要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并要求其限期完成,不能完成者,以不合格记载到成绩册中.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