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传输机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蓝光盘密集波分复用
随着蓝光盘摄像机和录像机的出现,电视传媒行业从传统磁带记录走向了光盘记录。虽然这是光技术在广电领域应用的一小步,却是广电科技与时俱进的一大步。
大约40年前,人类已经拥有第一根海底光缆。光通讯,在电信高端领域,方兴未艾。时至今日,在实验室,日本NEC和法国阿尔卡特公司分别实现了总容量为10.9Tb/s(273x40Gb/s)和总容量为10.2Tb/s(256x40Gb/s)的传输容量最新世界记录。而单模光纤的无中继传输已经达到4000KM。从技术上看,再有5年左右的时间,实用化的最大传输链路容量有可能达到5-10Tb/s。简言之,网络容量将不会受限于传输链路。
以下我们分别对光存储和光传输方面做以详细阐述。
一光存储
资讯对储存容量需求日增,光存储技术在记录密度、容量、数据传输率、寻址时间等关键技术上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业界一直在积极开发更高容量的各种储存技术。蓝紫色激光存储技术(Blue-VioletLaser)、磁光盘存储技术、做为硬盘(HDD)技术和磁光盘技术的结合的近场光盘技术超解析度储存技术(SuperRENS)、3D立体储存技术(MultiLayers;MultiLevel)以及荧光多层光盘技术FDM(FluorescentMultilayerDisc)等相继问世。
传统CD和DVD上有一层薄薄的反射层,和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凹凸,它包含二进制信息。为了从这些盘片上读出数据,由一个半导体激光发生器产生特定波长的激光束,射向旋转中的光盘片,然后反射光通过棱镜和透镜构成的组镜机构再射向接收数据的光电装置,而这个光电装置连接的电路能够辩识出激光所反射回来的数据。在光盘上,数据是凹槽(pits)及平面(lands)的型式来加以编码,而光电装置的电路能辩识出激光射中的平面及射中凹槽的所走距离差这就称为相位提升(PhaseShift),而这个技术就是在光盘中资料储存与读取的基础。经由光电读取装置,反射回到的凹槽与平面的变化将会转换成1与0的数位讯号,从而构成数据流特征。DVD之所以容量比CD大,无非是在同样面积的盘片上凹凸更多罢了。若要有效地缩小记录点大小以提升记录密度,必须使用短波长的光源;或者使用高折射系数的介质;或者提升透镜的NA(数值孔径)值。显然在一个存储容量巨大的盘片上,红色激光根本无法辨识那么多更密集的凹凸了。因此索尼及其它公司纷纷转向蓝色激光的研究。蓝色激光的波长较短,因此驱动器可以辨识出更小半径的凹凸,盘片的容量就可以做的更大。现在的蓝光盘技术不管是日欧韩9家AV产品制造商联合制定的新一代光盘规格"蓝光光盘",还是东芝和NEC向DVD论坛提出的"AOD(高级光盘,暂定名)"规格,只不过是商家为自己谋求更高的商业利润而制定的不同的标准罢了。就核心技术上而言,没有太大的区别。让我们再深入了解一下蓝光盘和高密度光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
1、蓝光盘技术
蓝光盘技术属于相变光盘(PhaseChangeDisk)技术,它与传统光盘记录不同,传统光盘的记录和读出原理是利用磁技术和光技术相结合来记录和读出信息,而相变光盘的记录和读出原理只是用光技术来记录和读出信息。相变光盘利用激光使记录介质在结晶态和非结晶态之间的可逆相变结构来实现信息的记录和擦除。在写操作时,聚焦激光束加热记录介质的目的是改变相变记录介质晶体状态,用结晶状态和非结晶状态来区分0和1;读操作时,利用结晶状态和非结晶状态具有不同反射率这个特性来检测0和1信号。
实际的蓝光盘应用蓝紫色激光技术,能在直径12公分的盘片上,储存两小时的高清晰度视音频信号,在2002年2月的初期版本中,透过使用405nm的蓝紫色电射半导体,NA(数值孔径)值为0.85的读取头、以及0.1mm的光学透射保护层架构,蓝光盘可以将12公分的单面光盘片资料储存容量提升到27GB。它可以记录两小时的高清晰度视音频信号,以及超过13小时的标准电视信号。
在资料转换率方面,蓝光盘可以将高清晰度的电视节目,以36Mbps的速度从摄像机转换到播放媒体上,并能维持节目品质。另外,它还具有任意影像捕捉,以及重覆播放等功能。
在兼容性方面,由于蓝光盘采用MPEG2码流压缩技术,因此它同时适用于数字广播系统,可执行电视台多种视频记录与播放。
另外,在资料安全性部分,蓝光盘也采用了一种独特的ID写入模式,可确保资料安全,并为盗版问题提出一套保护版权的解决方案。
2、高密度光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
(1)采用近场光学原理设计超分辨率的光学系统,使数值孔径超过1.0,相当于探测器进入介质的辐射场,从而能够得到超精细结构信息,突破衍射极限,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可使经典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两个数量级,面密度提高4个数量级。
(2)以光量子效应代替目前的光热效应实现数据的写入与读出,从原理上将存储密度提高到分子量级甚至原子量级,而且由于量子效应没有热学过程,其反应速度可达到皮秒量级(1O-12秒),另外,由于记录介质的反应与其吸收的光子数有关,可以使记录方式从目前的二存储变成多值存储,使存储容量提高许多倍。
(3)三维多重体全息存储,利用某些光学晶体的光折变效应记录全息图形图像,包括二值的或有灰阶的图像信息,由于全息图像对空间位置的敏感性,这种方法可以得到极高的存储容量,并基于光栅空间相位的变化,三维多重体全息存储器还有可能进行选择性擦除及重写。
(4)利用当代物理学的其它成就,包括光子回波时域相干光子存储原理、光子俘获存储原理、共振荧光、超荧光和光学双稳态效应、光子诱发光致变色的光化学效应、双光子三维体相光致变色效应,以及借助许多新的工具和技术,诸如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光学集成技术及微光纤阵列技术等,提高存储密度和构成多层、多重、多灰阶、高速、并行读写海量存储系统。
3、新型光盘技术的应用
大量的信息要求有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光存储驱动器和几种光储存媒体均将呈现出足够快的增长趋向。光存储市场的发展,将改变声音图象及其它数据的存储方式及传播方式。光存储产品可以利用自动换盘系统,组成光盘库、光盘塔、光盘阵列,实现提高整个系统的容量、数据传输率及多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如果将光盘库、光盘塔及光盘阵列与自动换盘系统有机结合,可以大大提高系统容量、数据传输率和显著改善存储数据的可靠性。
在技术上,磁带已经基本上没有潜力了,而且与非线性的编辑系统存在明显的矛盾;专业光盘虽然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取代磁带,但其非线性、高密度、低成本、高传输速度的优势已经带来了良好的开端。Sony公司不失时机的推出光盘专业摄录像器材,这些设备使用基于蓝紫色激光技术的光盘作为存储介质,充分发挥非线性记录方式带来的灵活性。例如:PDW-3000专业蓝光盘编辑录像机(演播室机型),它可记录和重放IMX/DVCAM格式,具有完善丰富的输入输出接口,包括传统视音频和网络接口。它的双光头设计可实现高速文件读出。它具有快速图像搜索,图像索引功能和光盘的随机访问功能,可以快速定位到所需图像。它具有场景选择随机存取能力,使得任意定位素材段成为可能,跳过不必要的素材。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种录像机可以将高低分辨率素材同时记录在光盘上,高分辨率素材用于高质量节目的制作和输出,低分辨率素材可用于编辑,浏览等等,低分辨率素材还可以为互联网播出等用途提供数据。二光传输
让我们再来看看光传输,现在各省市有线电视台网络中在主干线多使用光缆传输信号,在电视台内部的新闻网或制作网也使用光纤代替电缆传送素材文件。众所周知,光纤传输比传统电缆传输有频带宽、容量大、损耗低、保真度高、抗干扰等优点。而随着光电子器件的持续发展,光纤工艺的提高,以及光纤技术和IT技术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光传输技术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这对电视台通信架构的改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下是对满足电视台需求的光传输技术的具体阐述。
1、光纤技术的介绍
(1)单波长技术
对于业务量和距离长度要求不大时,普通的单波长技术就已能满足需求。几年前单波光纤的数据传输就已能达到10Gbps。目前在单波长上进行数据传输已经能够做到40G的带宽,虽然这已经是单波长所能够传输的极限,并且实用的传输容量也没有这么大,但相对电视台内部网近距离的视音频传输要求已经够用。
单波技术基于电时分复用(ETDM)技术,但由于微电子技术和光纤色散的限制,微电子技术难以支持电时分复用有新的突破。光纤上的色散是10Gbps及其以上速率系统传输距离的主要制约因素,且随着比特率越高而影响越大。
(2)密集波分复用
对于传输量更大,传输距离更远的要求,仅靠提高单信道系统的速率已没有空间,另一种途径就是使用复用技术。光复用的方式有很多种,目前比较成熟并已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的是光波分复用,尤其是DWDM--密集波分复用。(DWDM:Dense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
DWDM技术简单地说是在一根光纤上接入不同波长的光信号,使传输容量比单波长传输容量增加几倍甚至上百倍。提到DWDM,不能不提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EDFA的出现使得DWDM得以实用。EDFA是一种全光放大器,它的使用取代了原来光-电-光的中继再生方式,突破了光电、电光转换的速度瓶颈,使长距离、大容量、高速率的光纤通信成为可能,是DWDM系统及未来高速系统、全光网络不可缺少的重要器件。EDFA工作窗口在1530-1565nm,对波分复用中的每个波长补充功率,并经过若干个EDFA再用再生器来消除色散的影响。
使用DWDM,可以大大提高光缆传输容量,节省光纤,降低传输成本。DWDM目前可商用的水平,我国的传输容量为80Gbps,国外如朗讯公司的传输容量为400Gbps,实验室的水平则已超过Tbps。
(3)新型G.655光纤
(4)全波光纤
使用全波光纤,增加传输频带。在未来的电视台光纤网中,除了传输多路的视音频数据以外,还会传输大量的管理数据。充分地拓展可用频带已成为关键。而在光纤的另一个低损窗口1.31um,虽然石英光纤在此波段时的色度色散为零,但由于1385nm附近存在着一个OH-离子吸收峰,对光纤传输能产生较大的衰减。而由此诞生的全波光纤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生产工艺,几乎可以完全消除由OH-峰引起的负面影响,并且使用与普通的G.652匹配包层光纤一样的标准。
由于开放了这一低损窗口,全波光纤的可用波长范围增加了100nm,使光纤的全部可用波长范围由大约200nm增加到300nm,可复用的波长数大大增加,而且在上述波长范围内,光纤的色散仅为1550nm波长区的一半,因而,容易实现高比特率长距离传输。同时,由于波长范围大大扩展,一方面可以将不同的波长分配不同的数据流,从而改进网络管理;另一方面,允许使用波长间隔较宽、波长精度和稳定度要求较低的光源、合波器、分波器和其它元件,使元器件的成本大幅度下降,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
此外掺镨光纤放大器(PDFA)的研制成功也解决了1310nm波长光的中继问题。掺镨光纤放大器工作在1300nm波长窗口,以掺镨光纤作为增益介质。在实用过程中,可分别使用PDFA和EDFA对1310nm和1550nm波长的光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和补偿衰耗。
无论是工作在1550nm的G.655光纤,还是使用1310nm的全波光纤,最新的光纤技术带来的是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大的传输容量,这为电视台使用光纤传输多种数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突破了传输瓶颈,在传输视音频信号的同时还可传输大量的管理信息,包括文件的元数据以及其他SNMP数据流。这也为建立基于IP的视频管理网络铺平了道路。
2、因特网技术和光纤技术的结合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快速发展,ATM、SDH、IP等技术不断融入到光成域网的建设中。目前代表发展方向的是IPoverWDM技术,其中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是GEOverDWDM(GE:千兆以太网)。GEOverDWDM对于有线电视网络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在原有光纤网络基础上平滑、连续性的网络升级,同时可以和原有的10Mb/s、100Mb/s以太网无缝连接,能降低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保护广电系统的投资。
IPoverDWDM通俗的说法就是让IP数据包直接在光路上传送,减少网络层之间的冗余部分,能够省去网络运营商的成本,同时也降低用户使用通信业务的费用。GEoverDWDM是IPoverDWDM的一种廉价方式,适用于广电系统城域IP骨干网的建设。
千兆以太网(GE)技术是目前技术成熟的最快速以太网技术,它可以提供1Gbps的带宽,由于采用和传统10Mb/s、100Mb/s以太网同样的帧格式和帧长,因此GE可以在原有低速以太网基础上实现平滑过渡。目前GEOverDWDM使用光放大器后的传输距离已可达到640公里。在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基础上,使用千兆以太网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经济意义。可以预见,GEOverDWDM技术将成为广电网络中城域网的理想方案。
随着各种光传输技术不断地投入使用,整个电视台的网络架构将会发生巨大改变,而全光网和光接入网的建设和发展,使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三光应用
由以上光记录和光传输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光技术已经逐渐渗透至专业视频领域。以下为笔者设想的以光技术为基础构建的新型电视台IT制作网。相对于传统电视台制作网它将具备以下特性:
1.首先是高效的资源共享能力。可以实现快速的数据存取、迁徙及交换。
2.由于光盘录像机的出现,文件化的素材交换方式得以实现,解决了传统电视台制作网素材上下载消耗时间的瓶颈。
3.具有智能化的网络监控管理功能。
4.整个网络具备可扩展性,强容错性,高兼容性以及与其他网络的互换性。
我们可以设想以下的以光技术为基础的全光业务网,当然这里的全光目前不会是完全的光技术,也包含节点转换上使用的一些光电和电光设备。前期节目素材由光盘摄像机采集,光盘摄像机可以是高端的SONY的PDW蓝光盘摄像机,它的记录文件格式是MPEG24:2:2P@MLIMX或者是DVCAM格式;也可以是低端的东芝的家用DVD光盘录像机,它的记录格式是MPEG2TS流。以上文件格式的素材在摄像机内部被刻录到蓝光盘或普通的DVD碟片上。通过相应的光盘录像机或专用的光盘驱动器由光纤实时传输并存储到后期编辑制作单元。制作单元为现有的电视台制作工作站,由后期编辑制作单元来进行原始素材的编辑及后期处理工作,各种特效、字幕、配音、片头等在此处完成。制作完的节目由光纤无损地送入中央存储部分的光盘库中,一方面用于播出。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节目的存储和归档或者利用光盘录像机下载,便于以后的索引和节目调用。基于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技术的系统监控单元通过与各单元交换信息,实时监测系统在节点光交换设备和传输通路上的光纤状况。采用光纤作为工作站点连通的物理方式,用于数据的迁徙,设备和业务运营管理等控制信息的传递。采用光盘库作为中央存储单元,其管理软件可以区分短期存储的播出节目和长期存储以供后用的节目。短期存储的节目存储在一级光盘库,节目播出后定时删除。长期存储节目编目后放至二级光盘库,作为媒体资源有原则的开放,不同级别的用户通过光纤有偿或免费获取媒体资源。一级光盘库为在线存储体,容量以电视台内部人员充分使用即可,它是提供给电视台内部用户使用的高速媒体资源共享体,满足包括播出,节目制作,节目下载的宿求。二级光盘库为近线存储体,为海量存储,它的媒体资源存储主要为节目的再利用和再加工服务,另外为电视台以外的用户提供VOD或者媒体资源再利用和交换的宿求。
以上设想的网络比较现今的网络,由于光技术的使用,可以突显出高速共享的精神,达到用户所见所得的需求。真正实现网络化、数字化的实时的信息交换。
虽然我国在船舶技术管理上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由于设备落后,技术人员匮乏等方面的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大致分一下几种情况。
1.高素质船舶技术管理人员缺乏
船舶技术管理水平高低的最关键因素是人,尤其是高素质船舶技术管理人员他们将决定着整个技术水平的高低,但是由于我国航运事业发展较快,高等院校培养的技术人员数量有限,同时这些理论人员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磨练出高水平高素质的高素质船舶技术管理人员。另一方面随着新型船舶的应用及各种新技术、新手段船舶管理中的应用这些都对船舶技术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显然目前的船舶技术管理人员还达不到这种要求。第三,同时船上生活比较单调、枯燥乏味,条件比较艰苦,易造成高素质船舶技术管理人员大量流失。
2.船舶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对船舶进行技术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到多系统复杂的技术操作和技术要求,建立制度化是保障技术人员按照规范操作的必备条件之一,通过制度化规范操作,防止因不当操作导致的船舶事故发生。但是目前由于从事航运的技术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公司规模大小不一,企业制度建设不健全不完善,这些都影响到船舶管理技术水平的高低。
3.船舶技术管理提升资金投入少
船舶的设备正在不断更新,船舶相应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给船舶技术的管理带来了困难和挑战,船舶管理技术的提升必须让技术管理人员进行进修和培训,这些培训都需要相应的资金,但是现在船舶公司并不太重视员工培训,对船舶技术管理提升资金投入少也影响技术的提升。
二、提高船舶技术管理水平的建议及对策
船舶技术管理涉及到船舶企业从企业组织结构到管理模式,从制度到个体等各个方面,提高船舶技术管理水平,可以通过改变传统船舶技术管理模式,创建管理新模式、加强船舶技术管理制度化建设、加大船舶技术提升的资金支持和培训机制建设、提高船舶技术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完善的提升船舶技术管理的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
1.改变传统船舶技术管理模式,创建管理新模式
传统的船舶技术管理模式往往缺乏统一性,经常管理混乱,经常出现问题分析不明、计划控制不力、人才缺乏、组织内部冲突等各种矛盾,使得船舶组织管理失去应有的活力。因此应打破各自为政的封闭式管理,构建开发新的技术管理模式。多项目船舶技术管理模式就是一种新的技术管理模式。多项目管理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一个项目部门同时管理多个项目,采取组织、协调、调配等管理手段,协调现行船舶技术管理组织中所有的项目的筛选、评估、计划、执行与控制等各项工作,并将多个项目有机的组合起来,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比较、协调和均衡统筹的项目管理方式。这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方法。通过创建新型的船舶技术管理模式能够实现让船舶技术管理的决策层,管理层,和基层之间建立双向互动的联系。实现船舶技术管理的计划性和资源平衡和共享,最终追求整个船舶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
2.加强船舶技术管理制度化建设
制度能使工作规范化,保证船舶技术管理的正常进行避免杂乱无章和乱无头绪的状态。船舶技术管理制度建设应制定总指挥负责管理工作的总体协调与安排,审批船舶重点检修项目安全控制措施,指定专人对船舶的运行维修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环保法规和条例,以及公司的各项安全环保规章制度。比如对船舶维修过程的技术管理应该制定详细、具体的方案,对每一步骤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安全环保注意事项,所有控制措施落实专人负责。同时要对检修项目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依照辨识和评价结果,根据安全环保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管理规定,参照以往事故案例、经验教训,制定科学合理的检修方案。
3.建立完善的提升船舶技术管理的激励机制
船员对提升船舶技术管理水平有一定的认知误区,也缺乏一定的能动性,只凭借自觉自愿有时很难达到应有的提升船舶技术水平的要求。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提升船舶技术管理的激励机制,通过对船员者的激励,让他们自觉自愿的进行自身技术和能力的提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给船员提供提升船舶技术的经费和补助。通过资金扶植和奖励,能够让船舶从业者享受企业提供的进修机会和培训机会,用于自身能力的提高。这种方式要比简单的命令和硬性规定更能调动进修培训的积极性。
(2)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如果自由培训没有考核可能也会使培训流于形式,船舶公司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和技能比赛,一方面给参与进修的船舶从业者一个展示的平台,给没参加技术培养的人员以榜样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竞争性比赛对参与船舶进修和培训的人员来说也是一种宽松的考核方式,达到监督培训效果和提升业务能力的作用。
(3)激励机制要把精神奖励纳入激励范围。人的需求即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在建立激励机制的时候可以考虑建立必要的精神激励机制,通过各种表彰和技术能手称号等精神激励能让船舶技术能力强的船舶从业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就感,让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或很有创造性时往往会有很大的工作热情,同时对其它员工也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4.加大船舶技术提升的资金支持和培训机制建设
船舶技术作为一个前沿领域从理论到技术上发展和变化很快,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因此要想提升船舶技术的管理水平必须要进行进修和培训,及时掌握先进的理论和技术,这些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和资金投入。在培训机制的建设时应建立健全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制度化的定期培训和不定期的业务培训,然后在结合船舶营运的周期性变化合理安全培训日程和内容。在培训时还要做到岗位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岗位的特点和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开展相应的培训后要融入日常工作中进行锻炼、磨合达到技术的提升。对职工定岗定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同时结合岗位技能进行培训和锻炼,进行规范化操作,达到的防止事故发生目的。
5.提高船舶技术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提高船舶技术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提高船舶航运企业效率的重要途径。现代企业只有提升企业的效率才能获得良好的效益。通过船舶技术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轻松的构建立体的综合的组织结构网络,让船舶航运企业内部的管理更顺畅也更便捷,也更有利于船舶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在进行船舶技术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着力构建技术培训信息化,让培训技术和实际工作的结合,这样既不耽误工作又不耽误学习达到工作学习的双收益。提高船舶技术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的过程中还应该着力构建船舶航运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各岗位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及时让管理者了解各个部门的工作状况并及时提出相应的决策,对于执行者也能及时了解高层的决策部署,调整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
三、结语
关键词:AT89C51串行口无线数字电台串行通信
一般的数字采集系统,是通过传感器将捕捉的现场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模/数转换器ADC采样、量化、编码后,为成数字信号,存入数据存储器,或送给微处理器,或通过无线方式将数据发送给接收端进行处理。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就是样一套利用无线手段,将采集的数据由测量站发送到主控站的设备。
1系统组成
系统组成如图1、图2所示。
系统由测量站和主控站两部分组成。测量站主要完成对现场信号的采集、存储,接收遥控指令并发送数据。主控站的主要工作是发送遥控指令、接收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随机显示打印等。
2AT89C51与数字电台的串行通信
Atmel公司的AT89C51单片机,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的、片内含有4KBFlashROM的8位CMOS单片机,工作电压范围为2.7~6V(实际使用+5V供电),8位数据总线。它有一个可编程的全双工串行通信接口,能同时进行串行发送和执着收。通过RXD引脚(串行数据接收端)和TXD引脚(串行数据发送端)与外界进行通信。
2.1通信协议与波特率
数字电台与单片机、终端主控机的通信协议为:
通信接口——标准串行RS232接口,9线制半双工方式;
通信帧格式——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可编程数据位,1位停止位;
波特率——1200baud。
数字电台选用Motorola公司的GM系列车载电台,工作于VHF/UHF频段,可进行无线数传(9线制标准串行RS232接口),也可进行话音通信;采用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调制解调方式,符合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23标准。在话带内进行数字传输时,推荐在不高于1200b/s数据率时使用。实际使用时,电台工作于220~240MHz频率范围,采用半双工方式(执行收、发操作,但不能同时进行)即可满足系统要求。
2.2AT89C51串行口工作方式
AT89C51串行口可设置四种工作方式,可有8位、10位和11位帧格式。本系统中,AT89C51串行口工作于方式3,即鳘帧11位的异步通信格式: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低位在前),1位可编程数据位,1位停止位。
发送前,由软件设置第9位数据(TB8)作奇偶校验位,将要发送的数据写入SBUF,启动发送过程。串行口能自动把TB8取出,装入到第9位数据的位置,再逐一发送出去。发送完毕,使TI=1。
接收时,置SCON中的REN为1,允许接收。当检测到RXD(P3.0端有“1”到“0”的跳变(起始位)时,开始接收9位数据,送入移位寄存器(9位)。当满足RI=0且SM2=0或接收到的9位数据为1时,前8位数据送入SBUF,第9位数据送入SCON中的RB8,置RI为1;否则,这次接收无效,不置位RI。
串口方式3的波特率由定时器T1的溢出率与SMOD值同时决定:
方式3波特率=T1溢出率/n
当SMOD=0时,n=32;SMOD=1时,n=16。T1溢出率取决于T1的计数速率(计数速率=fosc/12)和TI预置的初值。
定时器T1用作波特率发生器,工作于模式2(自动重装初值)。设TH1和TL1定时计数初值为X,则每过“28-X”个机器周期,T1就会发生一次溢出。初值X确定如下:
X=256-fosc×(SMOD+1)/384×BTL
本系统中,SMOD=0,波行率BTL=1200,晶振fosc=6MHz,所以初值X=F3H。
2.3AT89C51与数字电台的硬件连接
AT89C51与数字电台的硬件连接如图3所示。
系统采用异步串行通信方式传输测量数据。利用单片机串口与数字电台RS232数据口相连。电台常态为收状态(PPT=0,收状态;PPT=1,发状态),单片机P3.5脚输出高电平。单片机使用TTL电平,电台使用RS232电平,由MAX232完成TTL电平与RS232电平之间的转换。3片光电耦合器6N137实现单片机与电台之间的电源隔离,增强系统抗干扰性能。
单片机通过带控制端的三态缓冲门74HC125、非门74HC14控制电台的收发转换,以及指令的接收和数据发送。接收时,P3.5=1,c2=1,74HC125B截止;P3.5经74HC14反相、光电隔离,使电台PPT脚为低电平,将其置为接收状态;同时c1=0,74HC125A导通,接收的指令由电台的RXD端输入,经MAX232电平变换、光电隔离、74HC125A缓冲门,送入单片机RXD脚。发射时,P3.5=0,经74HC14反相、光电隔离,使电台PPT脚为高电平,将其置为发射状态;同时c1=1,74HC125A截止,c2=0,74HC125B导通,数据由单片机TXD脚输出,经74HC125B缓冲门、光电隔离、MAX232电平变换,通过电台TXD端口将数据发送出去。
3通信软件设计
通信软件至关重要,一旦出现问题,整个系统就会瘫痪。采取差错控制与容错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主控站发送的指令中包含一定数量的同步符55H和3字节的密码。测量站在连续收到5个同步符后进行密码验证,验证通过后正式接收指令字节;如未通过,则测量站发一信号让主控站重发,三次验证不过则停发该命令。测量站发/主控站收时,验证方式与此相同。验证通过后,测量站开始发送数据。
*一个指令由3字节构成,第二字节等于第一字节加上35H,第3字节等于第二字节加上36H。如果收到的指令不符合此规则,则重发该命令,连续三次错误时停发。
*主控站每发一个指令,测量站都回送一个应答信号。该应答信号中包含原指令样本。
下面给出单片机串行口与电台的基本通信程序。
初始化程序:
BTLEQU2FH;波特率放在内部RAM的2FH单元
MOVTMOD,#21H;T0方式1,16位计数器,T1方式2,串口用
SETBTR0;启动T0
MOVBTL,#0F3H;波特率设定为1200
MOVSCON,#0C0H;串口方式3,9位数据,禁止接收
接收及验证程序:
NUMEQU2BH;同步符个数值存放在内部RAM的2BH单元
TEMPEQU2CH
ROM-CH:DB55H,55H,55H,55H,55H,55H,55H,55H,55H,55H
DB55H,55H,55H,55H,55H,55H,55H,55H,55H,55H;20字节同步符
MIMDB''''WSC'''':3字节密码“WSC”
SETBP3.5;置电台收状态
SETBREN;允许串口接收
A1:MOVNUM,#0;记录连续到同步符55H的个数
A2:JBRI,A2;串口有数据转A3
A3:CLRRI;清接收中断标志
MOVA,SBUF;读串口数据
CJNEA,#55H,A1;不是同步符转A1
INCNUM;收到的同步符个数加1
MOVA,NUM;取收到的同步符个数
CJNEA,#5,A2;未收够连续5个55H转A2
A4:MOVNUM,#0;密码验证,记录收到密码字节数
A5:MOVDPTR,#MIM;密码字符首址
MOVA,NUM
MOVCA,@A+DPTR;查表取密码
MOVTEMP,A;保存密码
JBRI,A6;串口收完一个字节转A6
…
A6:CLRRI;清接收中断标志
MOVA,SBUF;读串口数据
CJNEA,TEMP,A4;与密码不符转A4
INCNUM;收到的密码个数加1
MOVA,NUM;取已收到的密码字节数
CJNEA,#3,A5;密码未收完转A5
发送程序:
CLRP3.5;置电台发状态
MOVB,#23
MOVDPTR,#ROM-CH
B1:CLRA
MOVCA,@A+DPTR;查表发送同步符和密码共24字节
INCDPTR
LCALLSEND-CH;调发送单字节子程序
DJNZB,B1
…
CLRA
MOVDPTR,#7000H;外部RAM数据首址,发送外部RAM中的数据到电台
B2:CJNER4,#0,B3
CJNER3,#0,B3;R4R3=发送字节数
B3:MOVXA,@DPTR;取数据
INCDPTR
LCALLSEND-CH
CJNER3,#0,B4
CJNER4,#0,B5
B4:DECR3
LJMPB2
DECR3
DECR4
LJMPB2
…
SEND-CH:SETBTB8
MOVSBUF,A
DB0,0,0,0,0,0,0,0
JNBTI,$;延时4μs
CLRTI
RET
带传动是机械设备中应用较多的传动装置之一,主要有主动轮、从动轮和传动带组成。工作时靠带与带轮间的摩擦或啮合实现主、从动轮间运动和动力的传递。
带传动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价格低廉、缓冲吸振及过载打滑以保护其他零件的优点。
1.2圆锥-圆柱齿轮传动减速器
YK系列圆锥-圆柱齿轮传动减速器适用的工作条件:环境温度为-40~40度;输入轴转速不得大于1500r/min,齿轮啮合线速度不大于25m/s,电机启动转矩为减速器额定转矩的两倍。YK系列的特点:采用一级圆弧锥齿轮和一、二、三级圆柱齿轮组合,把锥齿轮作为高速级(四级减速器时作为第二级),以减小锥齿轮的尺寸;齿轮均采用优质合金钢渗碳淬火、精加工而成,圆柱齿轮精度达到GB/T10095中的6级,圆锥齿轮精度达到GB/T11365中的7级;
减速器的选用原则:(1)按机械强度确定减速器的规格。减速器的额定功率P1N是按载荷平稳、每天工作小于等于10h、每小时启动5次、允许启动转矩为工作转矩的两倍、单向运转、单对齿轮的接触强度安全系数为1、失效概率小于等于1%等条件算确定.当载荷性质不同,每天工作小时数不同时,应根据工作机载荷分类按各种系数进行修正.减速器双向运转时,需视情况将P1N乘上0.7~1.0的系数,当反向载荷大、换向频繁、选用的可靠度KR较低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功率按下式计算:P2m=P2*KA*KS*KR,其中P2为工作功率;KA为使用系数;KS为启动系数;KR为可靠系数。(2)热功率效核.减速器的许用热功率PG适用于环境温度20℃,每小时100%连续运转和功率利用律(指P2/P1N×100%)为100%的情况,不符合上述情况时,应进行修正。(3)校核轴伸部位承受的径向载荷。
2结构设计
2.1V带传动
带传动设计时,应检查带轮的尺寸与其相关零部件尺寸是否协调。例如对于安装在减速器或电动机轴上的带轮外径应与减速器、电动机中心高相协调,避免与机座或其它零、部件发生碰撞。
2.2减速器内部的传动零件
减速器外部传动件设计完成后,可进行减速器内部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1)齿轮材料的选择应与齿坯尺寸及齿坯的制造方法协调。如齿坯直径较大需用铸造毛坯时,应选铸刚或铸铁材料。各级大、小齿轮应该可能减少材料品种。
2)蜗轮材料的选者与相对滑动速度有关。因此,设计时可按初估的滑速度选择材料。在传动尺寸确定后,校核起滑动速度是否在初估值的范围内,检查所选材料是否合适。
3)传动件的尺寸和参数取值要正确、合理。齿轮和蜗轮的模数必须符合标准。圆柱齿轮和蜗杆传动的中心距应尽量圆整。对斜齿轮圆柱齿轮传动还可通过改变螺旋角的大小来进行调整。
根据设计计算结果,将传动零件的有关数据和尺寸整理列表,并画出其结构简图,以备在装配图设计和轴、轴承、键联结等校核计算时应用。
联轴器的选择
减速器的类型应该根据工作要求选定。联接电动机轴与减速器,由于轴的转速高,一般应选用具有缓冲、吸振作用的弹性联轴器,例如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弹性柱销联轴器。减速器低速轴(输出轴)与工作机轴联接用的连周期,由于轴的转速较低,传递的转距较大,又因为减速器轴与工作机轴之间往往有较大的轴线偏移,因此常选用刚性可以移动联轴器,例如滚子链联轴器、齿式联轴器。
联轴器型号按计算转距进行选择。所选定的联轴器,起轴孔直径的范围应与被联接两轴的直径相适应。应注意减速器高速轴外伸段轴径与电动机的轴径不得相差很大,否则难以选择合适的联轴器。
目录
一绪论………………………………………………………………………1
二结构设计
三设计计算过程及说明……………………………………………………….3
1选择电动机..............................................................................................….3
2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及其分配.......................................….............................3
3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装置参数..................................…........................3
4带传动设计.......................................................…..........................................4
5齿轮传动设计.....................................................…........................................5
6轴的设计........................................................................................…...........11
7轴承的选择..............................................................................................…22
8键的选择.....................................................….........................................…22
9减速机箱体的设计...............................................…......................................23
10减速器附件设计.....................................................................................….2311密封与.......................................................…........................................24
论文摘要穿心莲以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消肿止痛等功能。根据穿心莲的生长习性,介绍穿心莲的主要栽培管理技术,包括采种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为药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穿心莲属爵床科、穿心莲属草本植物。以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消肿止痛等功能,主治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肺炎和流行性感冒等,外治化脓性中耳炎、外伤感染、疖肿等症。穿心莲喜温暖、湿润、向阳环境,怕旱,怕寒,在低温、干旱或低洼积水地方不宜种植,在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pH值5.5~7的壤土、砂土上生长良好。肥料充足,枝叶生长茂盛,尤其是生长前期,应多施氮肥,有利增产。繁殖以种子播种、育苗移栽为主,亦可直播。
1育苗播种或直播
1.1育苗播种
1.1.1选地整地。育苗地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背风向阳、有水源、灌溉方便的地方,因穿心莲种子细小,要充分整平畦面,施足基肥。栽植地可选择地势平坦的平地、缓坡或生荒地,可在果林下种植,以短养长。选好地后,于头年深翻,使其风化熟化。春播前结合整地,施熟腐厩肥、堆肥22.5t/hm2,再深耕一遍,整细,作成宽1.5m的高畦种植。
1.1.2播前种子处理。穿心莲种皮较硬,表面有一层蜡质,妨碍种子吸水,难以发芽。因此,在播种前,要拌细砂擦伤种皮至种子失去光泽,去掉蜡质层,再将种子放入45℃左右温水中浸种24h,以利发芽。
1.1.3育苗。3月至4月上旬播种,播前先翻耕土壤,再在畦面上撒施腐熟的厩肥、堆肥,将土肥混合后整平畦面,然后将已处理的种子与灶灰、人粪尿拌混成种子灰,均匀撒入畦面,覆盖一层薄细土或生灰土,以不见种子为宜。撒播用种量为90~105kg/hm2,播后盖草浇水。当日平均地温20℃时,10d左右出苗,15d齐苗,出苗后逐步揭去盖草,勤松土、除草、灌溉,当幼苗生长出2对真叶时,追施1次稀薄的人粪尿,促使幼苗生长健壮,培育2个月左右,幼苗4~5对真叶时,即可出土定植,气温较低地区,可使用塑料膜覆盖育苗。
1.1.4移栽。移栽以6月底、7月初为定植适期,选阴天或小雨天移栽成活率较高,若在晴天移栽应于前1d把育苗地灌透水,待水渗透湿润畦面后,于次日傍晚将幼苗根部带土挖起栽种,栽时在畦面上按行距25~30cm、株距20cm挖穴,每穴栽入矮壮苗1株,栽苗18万株/hm2左右,栽后即浇1次稀薄人粪尿水,覆土压紧以利成活。
1.2直播
于春季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进行,在整好的地上按行株距30cm×25cm挖穴,穴内施入足量人畜粪水,然后将处理好的种子拌灶灰、人粪尿播入穴中,覆盖薄层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稍加压紧,畦面盖草保温保湿,7~10d出苗,穴播用种3.75kg/hm2。
2田间管理
幼苗成活后,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中耕宜浅,避免伤根,然后浇稀薄人粪水22.5t/hm2,以后每隔15d中耕除草1次,并结合追肥,施用稍浓人畜粪30t/hm2,封行后不再进行,如有机肥不足,可施硫酸铵或尿素等氮肥,最好交替使用,以利增产。直播地苗高7cm左右进行间苗、补苗,每穴留壮苗1~2株。排灌水,移栽后如遇干旱应于早晚各浇1次,生长前期幼苗需水量较大,要经常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幼苗生长,雨季和每次灌大水之后应及时排除余水,若长时间积水,易造成根部腐烂,植株死亡。
3病虫害防治
3.1立枯病
4~5月育苗期发生,多在幼苗长有1~2对真叶时发病严重,此时幼苗近土面茎基部产生黄褐色水渍状、长形病斑,向茎部周围扩展,形成绕茎病斑,患部失水干缩,使幼苗枯萎,成片倒伏而死,若发病后用70%敌克松1000~1500倍液或30%多福800倍液喷雾防治。
3.2枯萎病
7~8月高温多湿季节发生,发病初期植株顶部嫩叶发黄,下部仍为青绿色,严重时茎叶变黄,植株矮小,最后全株死亡。发生病株喷30%乙酸酮(克菌)1500倍液处理。
3.3疫病
7~8月高温多雨时发生,叶上产生水浸状绿色病斑,植株枯萎。喷1∶1∶100~200波尔多液或在阴天喷70%敌克松500倍液防治。
关键词:PCI总线设备驱动程序WDM模式DriverStudio
PCI总线规范是为提高微机总线的数据传输速度而制定的一种局部总线标准。在设计自行开发的基于PCI总线的数据传输设备时,需要开发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通常开发PCI设备驱动程序有多种模式,在Windows2000环境下,主要采用WDM模式。本文针对自行开发的基于PCI总线的CCD视频信号传输控制卡,编写了符合WDM模式的驱动程序。
1WDM模式驱动程序
1.1WDM模式(WindowsDriverModel)
Windows2000对驱动程序的编写不再基于以往的Win3.x和Win9x下的VxD(虚拟设备驱动程序)结构,而是基于一种新的驱动模型——WDM(WindowsDriverModel)。
WDM为Windows98/2000/XP操作系统的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提供了统一的框架。WDM来源于WindowsNT的分层32位设备驱动程序模型(layered32-bitdevicedrivermodel)。它支持更多的特性,如即插即用(PnP)、电源管理、WMI和NT事件。
1.2设备驱动程序
设备驱动程序是操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由I/O管理器(I/OManager)管理和调动。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下的I/O管理器功能描述如图1所示。
I/O管理器每收到一个来自用户应用程序的请求就创建一个I/O请求包(IRP)的数据结构,并将其作为参数传递给驱动程序。驱动程序通过识别IRP中的物理设备对象(PDO)来区别是发送给哪一个设备。IRP结构中存放请求的类型、用户缓冲区的首地址、用户请求数据的长度等信息。驱动程序处理完这个请求后,在该结构中填入处理结果的有关信息,调用IoCompleteRequest将其返回给I/O管理器,用户应用程序的请求随即返回。访问硬件时,驱动程序通过调用硬件抽象层的函数实现。
1.3DriverStudio工具简介
NuMegaLab公司开发的DriverStudio是一整套开发、调试和检测Windows平台下设备驱动程序的工具软件包。它把DDK(DeviceDevelopmentKit)封装成完整的C++函数库,根据具体硬件通过向导生成框架代码,并且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调试和性能测试工具SoftICE、DriverMonitor等。
2应用实例
本文利用PCI专用接口芯片PCI9052设计了一个数据传输控制卡。卡上主要的芯片有PCI9052、FIFO(CY7C4221)、CPLD(MAX7064S)和A/D转换器(MAX1197)。传输卡硬件框图如图2所示。面阵CCD得到的视频信号经过调理电路,生成的视频调理信号通过A/D转换器进行数字化处理,送入FIFO中。在CPLD的控制下,数据经过PCI9052送入PCI总线,再传送到计算机内存中,并显示在监视器上。驱动程序必须实现如下几个基本功能:(1)硬件中断;(2)能支持应用程序获取数据;(3)能根据外部FIFO(CY7C4221)的状态启动或停止突发传输。
在数据输入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数据进行实时控制,因此需要硬件中断。在中断程序中,根据外部FIFO状态完成数据的读入。
2.1用DriverWizard生成驱动程序框架
DriverStudio中的DriverWorks软件为开发WDM程序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它包含一个可快速生成WDM驱动程序框架的代码生成向导工具DriverWizard,而且还带有许多类库。在用DriverWizard生成的程序框架中写入相对于设备的特定代码,编译后即可得到所需的驱动程序。
在利用DriverWorksV2.7的向导DriverWizard完成驱动程序的框架时共有11个步骤,其中关键步骤有:
(1)在第四步中选中PCI,并在VendorID和DeviceID中分别输入厂商号和设备号,还需填入PCISubsystemID和PCIRevisionID。这四项可以用网上的免费软件PCITree或PCIView浏览PCI设备,用这两个软件也可以得到BAR0~BAR5的资源分配情况和中断号。
(2)第七步IRP队列排队方法,它决定了驱动程序检查设备的方式。本设计选SystemManaged,则所有的IRP排队都由系统(即I/O管理器)完成。
(3)第九步是最关键的一步。首先在Resources中添加资源,在name中输入变量名,在PCIBaseAddress中输入0~5的序列号。0~5和BAR0~BAR5一一对应。在设置中断对话框中,在name栏写入中断服务程序的名称,选中创建中断服务程序ISR?穴CreateISR?雪,不选创建延迟程序调用DPC(CreateDPC),选中MakeISR/DPCclassfunctions,使ISR/DPC成为设备类的成员函数。
其次选中Buffer以选取读写方式,用于描述与I/O操作相关的数据缓冲区。本设计需要快速传送大量数据,因此采用DirectI/O方式。
(4)在第十步中,需要加入与应用程序或者其他驱动程序通信的I/O控制代码参量。
2.2驱动程序模块框图和代码分布
PCI设备驱动程序模块包括配置空间的访问模块、IO端口模块、内存读写模块和终端模块等。各模块之间是对等的。驱动程序模块框图如图3所示。
驱动程序初始化模块代码段放在#pragmacode_seg(″INT″)和#pragmacode_seg()之间。在系统初始化完成后,这部分代码从内存中释放,防止占用系统宝贵的内存资源。#pragmacode_seg()之后是驱动程序和系统的许多模块的实现部分。这部分在驱动程序运行后不会从内存中释放。
2.3驱动程序主要模块的实现
(1)配置空间的访问模块
DriverWorks的KPciConfiguration类封装了访问PCI设备配置空间的所有操作。首先初始化这个类的实例:
KpciConfigurationPciConfig()m_Lower.TopOfStack());
/?觹m_Lower是KpnpLowerDevice类的对象。m_LowerTopOfStack()返回当前设备堆栈顶部的设备对象。*/
初始化完后可以直接利用成员函数ReadHeader/WriteHeader函数访问所有的配置寄存器。
为了确定映射空间的类型和大小,先向目标基地址寄存器写入0Xffffffffh,然后回读该寄存器的值。如果最低位为1,表示映射于I/O空间,反之为存储空间;如果映射于存储空间,从第四位开始计算0的个数可以确定内存空间的大小;如果是I/O方式,从第二位开始计算0的个数可确定I/O空间的大小,最大为256字节。如果设备的存储空间超过256字节,要实现设备的整个存储部分的访问,就必须采用内存映射。
(2)I/O操作模块
Driverworks的KIoRange类封装了I/O端口访问的操作。部分代码如下:
{……
KIORangeDevIoPort();//创建实例
NTSTATUSstatus=DevIoPort().Initialize(pResListTranslated,pResListRaW,PciConfig.BaseAddressIndexToOrdinal(0));
/*第一个参数为转换后的资源列表指针;第二个参数为原始资源列表指针;第三个参数中的0为I/O口对应的基地址,用来转换成特定端口资源的序数?*/
If(NT_SUCCESS(status))
{……
DevIoPort.inb(0,LineBuf1,10);
/*成功初始化后可分别用KIoRange类的成员函数inb(/outb)从端口中读/写字节*/
}
else{Invalidate();returnstatus;
/*未能初始化成功,错误信息在status中*/
{
……}
(3)内存读写模块
DriverWorks的KMemoryRange类封装了端口访问的操作。
status=m_MemoryRange().Initialize(pResListTranslated,pResListRaw,PciConfig.BaseAddressIndexToOrdinal(0));
此函数的参数、意义及具体用法与I/O端口的操作基本相同。
内存对象也用来发送控制字,以控制CPLD的开始和停止等。实际上控制字是通过PCI9052发送的。该控制字地址已被映射成PCI的内存空间。所以定义一个指向内存空间的内存对象,通过该对象即可发送控制字。
(4)中断模块
在中断模块,首先要激活PCI9052中断使能位,然后判断硬件中断响应是否产生,如果有,则进行突发传输,读入FIFO中的数据。
BOOLEANTranCard::Isr_MyIrq(void)
{if(//中断未产生)
{……
returnFALSE;}
else
{/*如果产生硬件中断,设置命令寄存器,进行突发数据传输*/
returnTRUE;}
}
为了将硬件中断与编写的中断服务程序连接在一起,采用InitializeAndConnect方法,部分代码如下:
NTSTATUSTranCardDevice?押?押OnStartDevice(KIrpI)
{……
status=m_MyIrq.InitializeAndConnect(
pResListTranlated,
LinkTo(Isr_MyIrq),
This;)
……}
2.4驱动程序的调用
编写驱动程序本身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调用驱动程序管理资源,并为用户应用程序使用。驱动程序加载以后,它的许多进程处于Idle状态,实际上需要用户应用程序去调用激活。应用程序利用Win32API直接调用驱动程序,实现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的信息交互。
首先用CreateFile()打开设备,获得一个指向设备对象的句柄。使用CreateFile函数时应注意:由于驱动程序是*.sys,所以第一个参数应该是这个设备对象的标志连接(symboliclink)。该标志连接名有一个设置数据文件搜索路径的数字号,而这个数字号通常是零。如果这个连接名是″TranCard″,则传递给CreateFile的宇符串就是:″\\\\.\\TranCard0″。例如:
HANDLEhDevice=CreateFile(″\\\\.\\TranCard0″)GENERIC_READ|GENERIC_WRITE,FILE_SHARE_READ,NULL?,OPEN_EXISTING,0,NULL);
然后用DeviceIoControl()进行数据的传送。最后用CloseHandle()关闭设备句柄。
下面是应用DeviceIoControl()程序片段。
{……
m_b=DeviceIoControl(hDevice,TRANCARD_IOCTL_
RECEIVE(buffer,sizeof,buffer,NULL,0,&buffersize,NULL);
……}
2.5驱动程序的调试
采用SoftICE、DriverMonitor作为调试工具,基本调试过程如下:(1)使用symbolloader加载驱动程序,然后使用SoftICE跟踪调试,确认驱动程序正常加载;(2)对核心的中断响应程序代码,用SoftICE中的Genint命令产生虚拟中断,单步跟踪中断;(3)硬件发送大量的数据,通过查看内存的数据,确认数据传输是否正确。
1 陶瓷造物伊始,在不自觉的状态中,古人便无意识地引入了数字因素,并发挥了它的积极作用。
制陶出现以前,古人利用单纯一种物质造物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例如,木器、石器及其他植物的造物等。制陶活动伊始,便利用钻土、水及火等进行造物活动。人类逐渐突破了简单的孤立的“一”,由“一”逐渐推进“二”、“三”物,乃至“万”物。
2 随着陶瓷生产的发展,陶瓷生产中对于数量变化的这种无意识状态逐渐转化成有意为之的状态。
在陶瓷生产过程中,材料逐渐丰富的同时,烧成温度也逐渐提高,从露天烧成到封窑烧成,再到横穴窑、竖穴窑,直至龙窑的出现,窑炉在结构、大小上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窑温,为陶瓷制品的烧成做技术的准备。与以前封窑相比,商周时期出现了由窑室、火膛、火门、窑算等“四”部分组成的窑炉,这种在数量上细化窑炉的做法,直接影响陶器的烧成,进而提高陶器的质量。古代陶工为了某种生产目的,总是在数量上或增加,或减少烧陶窑炉的尺寸,旨在达到预想的生产目的。为了增加烧成温度,陶工有意识地将“火膛加高可以多容纳采草以增加火力,而算孔虽有所减少,但算孔径加大了,可以使火膛的强大火力集中进入窑室,以提高陶器的烧成温度。”
3 数量多寡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陶瓷制作的质量,直接决定着陶瓷生产工艺的变革,甚至影响到生产总量。
战国、秦汉时期,烧制陶瓷的窑炉逐渐变化成“龙窑”,龙窑的显著特点是装烧量较大,产量高。另外,龙窑的较长、较大的窑室可以提供稳定的窑温,这是保证烧制产品质量的前提条件。
此外,人们有意识地细化生产的工艺流程,分为采矿、材料配制及制作、陶瓷产品成型、施釉与装饰、干燥及烧成等。实践表明,陶瓷生产工艺过程在数量上的划分及其有效衔接,直接影响到陶瓷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一般而言,工艺划分越细,陶瓷制品的产量和质量越有保障。由此可见,一方面,陶瓷数理因素受到陶瓷生产实践的制约;另一方面,陶瓷数理方法论又直接指导着陶瓷生产实践。生产环节的增多直接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反之成本相对降低。例如,在青花瓷制作中,坯体分水与绘制,既可以分成两个环节,又可以合并为一个环节,这种分合需要根据产量需要来决定,量大时可以一分为二,反之,便可以合二为一。
4 数字体系贯穿于陶瓷生产全过程,使陶瓷生产、经营管理及产品销售和消费等得以更加理性地展开。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talian Conference Sensors
and Microsystems
2008, 674pp.
Hardcover
ISBN 9789812833525
A G Mignani等著
本书精心收集了2006年2月15-17日在意大利Firenze市举行的第10届传感器与微系统会议上的论文。这次会议由意大利传感器与微系统协会(AISEM)和费拉拉大学应用物理系组织,整个会议由9个口头宣读分组会和2个书面张贴分组会组成,它在意大利为物理、化学、生物、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跨学科的交流平台。传感器与微系统会议论文集自第一版出版以来,为传感器与执行器、材料与工艺技术、信号的监控、获取和控制、数据处理、图像识别技术、微系统、微机械等与传感器相关学科的关键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传感器与微系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本书收录的109篇论文被分成10个部分介绍,1.应邀演讲报告,包括计算机屏幕上的图像辅助技术:原理和应用等4篇文章;2.生物传感器,包括基于纳米材料的GOD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与表征等7篇文章;3.生命功能监测,包含了导管..导管内的伽玛射线探测仪、用于移动医疗的基于红外线的心率监测10篇文章;4.气体传感器,包含了气敏氧化锡纳米带的发光特性、纳米结构的三氧化钨(WO3)气敏材料的高温沉积等30篇文章;5.液相化学传感器,包含了基于二氧化锡光学传感器的水中氨的检测、用光纤探针和低成本分光度计对水中Cr(VI)含量的在线全自动测量等6篇文章;6.化学传感器阵列,包含了用于酒质量监测的具有线性温度特性的气体传感器阵列的发展等8篇文章;7.微制造与微系统,包含了温度对MEMS振荡器影响的仿真与建模等13篇文章;8.光学传感器,包含了带有微加热器和热电堆的CH4红外传感系统等10篇文章;9.物理传感器,包含了一种基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应力计量传感器等15篇文章;10.系统、网络和电子接口,包括一种集成的带有分离振荡器的宽范围的阻抗/时间转换器等6篇文章。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几乎涵盖了传感器的各个领域,介绍了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新发展、新成果和新应用,适合于从事不同传感器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们参考阅读。
孙方敏,
博士生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关键词:多元智能;信息技术;传统文化;游戏化教学
一、引言
多元智能理论在世界教育教学改革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学习和研究这一理论,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历史的结晶[1]。对于我们来说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责无旁贷,毋庸置疑。
那么探索全新的传统文化教育之路刻不容缓。迎面袭来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信息技术潮流带来更多可拓展的空间。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学生的多元智能,来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及重视程度大势所趋。最终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时代的主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有生力量当务之急。深入思考、探索,最终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之路迫在眉睫。
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刚刚胜利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给了传统文化明确的定义:“一个国家的历史、形象和尊严的代言是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的根蒂是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也必须以领悟、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为基本条件。近年来国家大力度进行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一直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着力点,从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三、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与国家的大力号召相反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却受到了“冷遇”,在教育中遭遇了“瓶颈”。全面分析当今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们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一)忽略传统文化教育
1.家庭传统文化教育缺失、断层
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偏差,家长的传统文化教育意识淡薄,子女受其影响而表现出来的消极和抵触情绪,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当前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力,甚至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缺失和断层。
2.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建设不完善
2012年,某教育机构对全国100家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置进行统计,仅有30家高校开设了传统文化教育选修课程,其中配备对口专业教师的仅有20%。就学生学习情况来看,课程出席率小于35%。
(二)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过度的课程化,任务化,教育推广面狭窄单一。
灌输式教育,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真正理解。使传统文化的传承成为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介绍。
(三)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缺乏情景式教育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适应性,产生于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也反作用于生活环境,与环境共融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使其脱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成为无本之木,无根之水,空中楼阁,成为了书本的文化,“僵死”的文化。
四、多元智能理论与计算机网络支持下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
在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新兴事物、外来文化迅速占领市场,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们除了关注这些“异”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面前,我们不能只是爱么能助,望洋兴叹,更应该看到的是他们带来的活力与生机。那么利用多元智能理论结合信息技术实施多元多维、情景性、发展性的教育模式,正适合传统文化的教育。
近年来,随着互连网走入千家万户,我们进入了“全城一家零距离,珠穆朗玛在身边”开放、虚拟的网络时代。那么,让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碰撞出绚丽的火花,是下一步应该探索的问题。
(一)利用网络虚拟现实技术为传统文化安个“家”。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虚拟仿真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世界的风采,是经济旅游的新潮流。那么基于网络虚拟现实技术显著的技术特点为中国传统文化安个“家”,是初步探索的方向。
(二)传统文化教育利用多元智能原理与游戏化学习的“脸对脸”。
让网络游戏为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让传统文化为网络游戏填加丰富的内涵。网络游戏的虚拟环境成为传统文化教育赖以生存的土地。
网络游戏是网络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一种,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日益成熟,传统的网络游戏也成了新兴产业。正引发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事件层出不穷。网络游戏设计的暴力,不规范占绝大部分因素。从网络游戏设计中入手改善网络游戏的不足,并在网络游戏设计中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网络游戏之中,赋予传统文化腾飞的羽翼,同时也赐予网络游戏以圣洁的灵魂,实现游戏化学习。
根据众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游戏化学习的难点主要在于游戏与学习之间相互融合的问题,游戏与学习之间的比重问题。
五、小结
根据游戏化学习的意义我们用情理的精神,利用传统的文化改造虚拟游戏的不足,填补虚拟游戏的漏洞。
利用多元智能理论使学生能无意识的在网络游戏中领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相反传统文化也在游戏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抑制其弊端,避免沉迷的现象。有机的将传统文化,网络环境,学生的意识结合到一起。三维一体的立体式隐性学习模式。
改变“填鸭式”教学,使学习成为一场有趣的游戏,从学习中感受快乐,使人们不再是对游戏成“瘾”,而是对学习成“瘾”。
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东西,在我们现代社会都有其重大的意义,通过多元智能理论与计算机网络的支持,我们更大程度的优化高等教育中的不足,并将传统文化传承,保存下来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多学科 跨大学科平台 研究生培养
在我国研究生规模化教育的背景下,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当今,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成为优势学科的发展点、新兴学科的生长点、重大创新的突破点,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构建跨大学科的科研平台,探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成为解决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核心问题的重要途径。
1.跨大学科的科研平台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和研究生培养的多样化发展,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成为高校关注的重要问题,而科研平台是支撑学科建设、布局研究领域、整合科技资源、聚集科研人才、争取重大项目、培育重大成果、促进合作交流的基础,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键,科研平台水平是高校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围绕着创新能力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进行科研平台的整体谋划和布局调整,以跨学科大平台的概念进行平台构建成为必要。重庆邮电大学适时进行了科研大平台的谋篇布局和规划发展,其中光电科研大平台是跨学科大平台中的典型实例。
2.工理结合的光电科研大平台
光电科研大平台包括中央与地方共建光电器件及系统科研和能力提升平台、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地共建光信息材料实验室、中地共建射频技术平台,其整体统一在光电信息感测与传输技术重庆市科委重点实验室下,是整合光电工程学院、数理学院等多个学院的科研能力,共同构成的覆盖光电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光电科研大平台,平台示意图如图1所示。平台支撑电子科学技术、光学工程、理论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的发展,并对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形成有力辐射。大平台学科涉及面广,学科交叉明显,为跨学科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支撑。
3.光电科研大平台的研究生培养方向与内容
本跨学科科研平台主要在光电感测材料、光电感测器件与技术、光电信息传输体制与系统三个方向进行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三个方向彼此关系密切,有机结合,支撑了电子科学技术、光学工程、理论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的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①光电信息材料的理论与技术
光电信息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形成是光电感测技术应用的重要支撑,是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关键。关于光电信息材料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近年来在国际国内都十分活跃。本研究方向以信息技术领域的新型功能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材料的计算机模拟、设计和仿真为主要研究方法,为新型光电信息材料,特别是新型光电传感材料的研发和改进提供理论指导,并在光电功能转化、光纤放大器、生物荧光探针等技术方面进行探索。本方向的研究能够有力支持理论物理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中物理电子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
②光电感测技术与器件
本方向主要对光电感测机理与技术、光电感测器件的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研发。在光电感测机理方面,在光电信息材料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位移、振动、角速率、光谱、光热、气体痕量分析、生命体征信息等感测对象,对其感测机理进行探索,对惯性传感、光纤传感、温度传感、光敏传感、气敏传感以及MEMS传感等单元感测技术进行探讨,对感知器件及系统的设计提出新的方案。在光电感测器件的设计与工艺技术方面,根据光电器件的基础理论及关键工艺技术,结合感测信息对象的需求,开展MOEMS传感器、角速率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等器件及系统的设计与加工工艺技术研究,以此为基础,研究感测片上微系统、光电混合微系统集成等工艺,为光电信息的传输与系统设计提供依托。本方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方面。
③光电信息传输体制与系统
光电信息传输的目的是将光电器件感知检测到的信息传送至上层应用,是感知层与应用层之间的连接纽带,负责总体数据传输和数据控制,提供传输连接服务和数据传输服务。在研究方向一光电材料理论探索和研究方向二光电感测器件设计的支撑下,结合国内外的技术发展和技术趋势,本研究方向重点面向智慧医疗应用,主要攻克体征信号处理、信息传输体制与标准、微系统结构与应用集成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形成智慧医疗与健康信息服务领域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基于光电感测与传输的共性技术体系,为光电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供支撑。本方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通信与信息工程研究生培养重要依托。
4.基于跨学科科研大平台的研究生培养导师团队建设
学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长期坚持导师团队的管理方式。基于跨学科科研大平台的研究生培养首先必须构建具备多学科学术背景、学术经历和研究领域的教学科研团队。在光电大平台基础上,所涉学院密切合作,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合理的导师团队。团队拥有研究生导师30余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重庆市巴渝学者1名,拥有智慧医疗系统与核心技术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同时集成电路设计团队获得中国侨界创新团队贡献奖。团队具有指导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理论物理、生物信息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多学科研究生的多年经验,为跨学科研究生师生团队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提供了人才保障。
5.人才培养成效
近5年来,本平台在其他高校挂靠招收博士研究生3人,授予博士学位人数2人。累计招收硕士研究生已达到600余人,授予硕士学位人数超过400人,有20余名硕士生获得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在“挑战杯”等科技竞赛中上百人次获奖。同时,注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健全了研究生培养保障体系和质量监控制度,保障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摘要:采用确定的有限状态自动机理论对复杂的网络攻击行为进行形式化描述,建立了SYN-Flooding等典型攻击的自动机识别模型。通过这些模型的组合可以表示更为复杂的网络攻击行为,从而为研究网络入侵过程提供了一种更为直观的形式化手段。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有限状态自动机;网络攻击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网络安全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入侵检测是继防火墙技术之后用来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一门重要技术。该技术用来确定是否存在试图破坏系统网络资源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的行为。这些行为被称之为入侵。随着入侵行为的不断演变,入侵正朝着大规模、协同化方向发展。面对这些日趋复杂的网络入侵行为,采用什么方法对入侵过程进行描述以便更为直观地研究入侵过程所体现出的行为特征已成为入侵检测技术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显然,可以采用自然语言来描述入侵过程。该方法虽然直观,但存在语义不确切、不便于计算机处理等缺点。Tidwell提出利用攻击树来对大规模入侵建模,但攻击树及其描述语言均以攻击事件为主体元素,对系统状态变化描述能力有限[1,2]。随着系统的运行,系统从一个状态转换为另一个状态;不同的系统状态代表不同的含义,这些状态可能为正常状态,也可能为异常状态。但某一时刻,均存在某种确定的状态与系统相对应。而系统无论如何运行最终均将处于一种终止状态(正常结束或出现故障等),即系统的状态是有限的。系统状态的转换过程可以用确定的有限状态自动机(DeterministicFiniteAutomation,DFA)进行描述。这种自动机的图形描述(即状态转换图)使得入侵过程更为直观,能更为方便地研究入侵过程所体现出的行为特征。下面就采用自动机理论来研究入侵过程的形式化描述方法。
1有限状态自动机理论
有限状态自动机M是一种自动识别装置,它可以表示为一个五元组:
2入侵过程的形式化描述
入侵过程异常复杂导致入侵种类的多种多样,入侵过程所体现出的特征各不相同,采用统一的形式化模型进行描述显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下面采用有限状态自动机对一些典型的入侵过程进行描述,尝试找出它们的特征,以寻求对各种入侵过程进行形式化描述的方法。
下面采用有限状态自动机理论对SYN-Flooding攻击等一些典型的入侵过程进行形式化描述。
2.1SYN-Flooding攻击
Internet中TCP协议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当两个网络节点进行通信时,它们首先需要通过三次握手信号建立连接。设主机A欲访问服务器B的资源,则主机A首先要与服务器B建立连接,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首先主机A先向服务器B发送带有SYN标志的连接请求。该数据包内含有主机A的初始序列号x;服务器B收到SYN包后,状态变为SYN.RCVD,并为该连接分配所需要的数据结构。然后服务器B向主机A发送带有SYN/ACK标志的确认包。其中含有服务器B的连接初始序列号y,显然确认序列号ACK为x+1,此时即处于所谓的半连接状态。主机A接收到SYN/ACK数据包后再向服务器B发送ACK数据包,此时ACK确认号为y+1;服务器B接收到该确认数据包后状态转为Established,至此,连接建立完毕。这样主机A建立了与服务器B的连接,然后它们就可以通过该条链路进行通信[4]。
上面为TCP协议正常建立连接的情况。但是,如果服务器B向主机A发送SYN/ACK数据包后长时间内得不到主机A的响应,则服务器B就要等待相当长一段时间;如果这样的半连接过多,则很可能消耗完服务器B用于建立连接的资源(如缓冲区)。一旦系统资源消耗尽,对服务器B的正常连接请求也将得不到响应,即发生了所谓的拒绝服务攻击(DenialofService,DoS)。这就是SYN-Flooding攻击的基本原理。
SYN-Flooding攻击的具体过程如下:攻击者Intruder伪造一个或多个不存在的主机C,然后向服务器B发送大量的连接请求。由于伪造的主机并不存在,对于每个连接请求服务器B因接收不到连接的确认信息而要等待一段时间,这样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处于半连接状态的连接请求,很快就耗尽了服务器B的相关系统资源,使得正常的连接请求得不到响应,导致发生拒绝服务攻击。下面采用有限状态自动机描述SYN-Floo-ding攻击过程。
2.2IP-Spoofing入侵过程
攻击者想要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或者试图利用信任主机的特权以实现对其他主机的攻击,此时攻击者往往要伪装成其他主机的IP地址。假设主机A为服务器B的信任主机,攻击者Intruder若想冒充主机A与服务器B进行通信,它需要盗用A的IP地址。具体过程[5]如下:
(1)攻击者通过DoS等攻击形式使主机A瘫痪,以免对攻击造成干扰。
(2)攻击者将源地址伪装成主机A,发送SYN请求包给服务器B要求建立连接。
(3)服务器B发送SYN-ACK数据包给主机A,此时主机A因处于瘫痪状态已不能接收服务器B的SYN-ACK数据包。
(4)攻击者根据服务器B的回应消息包对后续的TCP包序列号y进行预测。
(5)攻击者再次伪装成主机A用猜测的序列号向服务器B发送ACK数据包,以完成三次握手信号并建立连接。
分别表示Land攻击、SYN-Flooding攻击和DDoS攻击。通信函数表示为Communication(Res-host,Des-host,Syn-no,Ack-no)。其中Res-host、Des-host分别为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地址,Syn-no、Ack-no分别为同步和应答序列号。通信及其他函数集具体定义如下:
2.3IP分片攻击
数据包在不同的网络上传输时,由于各种网络运行的协议可能有所差异,不同物理网络的最大传输单元MTU(即最大包长度)可能不同;这样当数据包从一个物理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物理网络时,如果该网络的MTU不足以容纳完整的数据包,那么就需要利用数据包分解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大的数据包往往分解成许多小的数据包分别进行传输。攻击者常常利用这一技术将其攻击数据分散在各个数据包中,从而达到隐蔽其探测或攻击行为的目的[6]。
对于Teardrop等典型的IP分片攻击,其特征是IP包中的ip_off域为IP_MF,而且IP包经过计算,其长度域ip_len声明的长度与收到包的实际长度不同。这样被攻击者在组装IP包时,可能把几个分片的部分重叠起来,某些有害的参数可能被加了进去,从而引起系统状态的异常。
关键词: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GSM,远程监测
1、引言
高级别的质量检测需要在高质量的环境中进行。温度和湿度是环境的重要参数,对温湿度的监测是实现优质环境的重要手段。为了避免人为干扰环境和提高效率,远程监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目前的远程监测系统大多采用以太网络、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或zigbee无线网络传输数据[ 1-6]。但是,以太网是有线传输,需布线,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的传输误码率高,可靠性差;zigbee是专用协议无线网络,成本高,开发难,而且覆盖范围有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GSM的温湿度远程监测系统,具有传输误码率低、成本低及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并且可与监测人员的手机绑定,实现随时、随地,移动监测。
2、传感器的数学模型
2.1 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原理
根据PN结理论,在一定的电流模式下,PN结的正向电压与温度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对于理想二极管,只要正向电压VF大于几个KT/q,其正向电流IF与正向电压VF和温度T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1)
式中IS 为二极管反向饱和电流, K 为波尔兹曼常数(1.38×10-23J/K),T 为绝对温度(K), q为电子电荷(1.602×10-19库仑),
整理后,得
(2)
如前所述,晶体管的基极一发射极电压在其集电极电流恒定条件下,可以认为与温度呈线性关系[7]。
2.2 阻抗型高分子湿度传感器原理
阻抗型高分子湿度传感器的感湿原理如下:高分子湿敏膜吸湿后,在水分子作用下,离子相互作用减弱,迁移速度增加;同时吸附的水分子使解离的离子增多,膜电阻随湿度增加而降低,由电阻变化可测知环境湿度。阻抗型高分子湿度传感器复阻抗与空气相对湿度、材料配方和电极结构都有关系: 与我有关系
(3)
其中m为叉指对数,b为单个叉指长度,n为电化学反应电子转移数,f为法拉第常数,c*为氧化剂浓度,D为扩散系数[8]。
但由于传感器的材料配方、电极结构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各种不同的阻抗型高分子湿度传感器的特性曲线有较大差别,不能用统一的曲线来概括。
3、远程监测系统
本系统采用先进的GSM无线通信技术、配合以嵌入式解决方案和数据采集等先进技术,构建了一种基于GSM的温湿度远程监测系统。
3.1 系统组成及功能
系统分为监测中心站和远程监测终端两个部分:监测中心站主要有PC主机、GSM通信模块TC35i组成(或用户手机);远程监测终端主要是由LPC2148ARM内核控制器、GSM通信模块TC35i、信号调理电路、人机接口和通信接口电路组成。监测中心站通过GSM网络与监测终端进行无线远程通信,实现了基于GSM的远程监测。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远程监控系统框图
系统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送、报警、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远程监测终端主要负责采集温度、湿度、2项数据,根据监测中心的命令进行实时上传数据。中心对收到的采集数据进行处理,报警,实现实时监控。
3.2 温度检测电路
本系统采用AD公司生产的单片半导体集成模拟型温度传感器AD590。它具有线性度高、精度高、体积小、响应快、价格低等优点,测温范围为-55~+150℃。具有良好的互换性,非线性误差为±0.3℃。此外,AD590的抗干扰能力强,信号的传输距离可达100 m以上[9]。
流过器件AD590的电流(μA)等于器件所处环境的热力学温度(开尔文)度数:
(4)
式中,—流过器件(AD590)的电流,单位K
AD590的灵敏度为1μA/K,0℃时输出273μA电流,每上升1℃输出电流增加1μA ,每下降1℃输出电流减小1μA。AD590基本测温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温度检测电路
3.3 湿度监测电路
系统采用CHR-01型阻抗型高分子湿度传感器,其复阻抗与空气相对湿度成指数关系。其基本特性为:工作电压1V AC(50Hz ~ 2 K Hz),检测范围20%~ 90% RH,检测精度±5%,工作温度范围0℃~+85℃,特征阻抗范围21 ~ 40.5KΩ。湿度传感器阻抗变化与温度有关,其关系见规格书中湿度阻抗特性数据表,通常先检测温度,然后按阻抗查表获得湿度值。由于直流电压可使水分子电离,加速老化,所以采用交流电压测试其阻抗[10]。
将CHR-01与555构成多谐振荡器,通过检测频率,进而获得阻抗。湿度检测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湿度检测电路
低电平表达式:
高电平表达式:
输出频率表达式:
(5)
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进行频率测量,假设计时时间为T(s),此期间计数值为N,则被测频率f=N/T
则CHR-01的阻抗为
(6)
其中R1与C的选择很关键,电容C要选择高精度电容,一是保证其充放电的能力,二是为了其电容值精确,更方便计算湿敏电阻的返回值。
3.4 GSM模块
本系统采用西门子公司工业级GSM模块TC35i进行远程数据传输。TC35i支持中英文短消息,自带异步串行通信接口,方便与PC机和单片机接口,可传输语音和数据信号,通过AT命令可实现双向传输指令和数据,波特率可达300b/s。它支持Text和PDU格式的SMS(Short MessageService,短消息),电源范围为直流3.3~4.8V,电流消耗为空闲状态为25mA,发射状态平均为300mA。
3.5 微控制器LPC2148
现场监测站采用了PHILIPS公司基于ARM7 TDMI-S 内核的微控制器LPC2148作为主控制器,完成现场监测站的全局控制。论文参考网。LPC2148内嵌32KB 的片内静态RAM 和512 KB 的片内Flash 存储器,片内集ADC、DAC 转换器,实时时钟RTC,2 UART ,及USB2.0等多种接口。具有JTAG调试接口、方便在线调试,而且应用电路相对简单,开发和生产的成本低。芯片可以实现最高60 MHz 的工作频率,能够满足嵌入式系统μC/OS-II 及人性化的人机界面的要求。大容量的内存,方便了收发短消息时的数据缓冲。
4、系统的软件设计
系统采用GSM无线通信模块TC35i实现远程数据通信,TC35i通过AT命令来进行控制,采用短消息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系统软件包括现场监测站软件和监测中心站软件两部分。现场监测站软件主要完成短消息收发、PDU数据协议分析、A/D转换、串口通信及人机接口的功能,其中重点是短消息收发和PDU数据协议分析,这是解决现场监测站与监测中心站之间远程无线通信的关键。论文参考网。监测中心站的短消息收发及PDU数据协议分析与现场监测站软件流程基本相同,不再赘述。
4.1 发送短消息
发送短消息的过程:首先将短消息中心号码、对方号码、短消息内容编码成PDU格式;然后计算出短消息的长度,发送AT+CMGS=〈lenghth〉〈CR〉,〈CR〉代表回车即ASCⅡ码0x0D。等待TC35i模块返回ASCⅡ字符“〉”,则可以将PDU数据输入,PDU数据以〈Z〉作为结束符。短消息发送结束后模块返回〈CRLF〉OK〈CRLF〉。发送短消息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图4 发送短消息流程图
4.2 接收短消息
接收短消息使用定时器进行周期性串口查询的方式。短消息到达后,计算机可以接收到指令〈CRLF〉+CMTI:“SM”,INDEX(短消息存储位置)〈CRLF〉。读取PDU数据的AT命令为AT+CMGR=INDEX〈CRLF〉,执行此命令后模块返回刚刚收到的PDU格式的短消息内容。收到PDU格式的短消息后,将这个短消息进行解码,解码出短消息发送方的手机号码、短消息发送时间、发送的短消息内容。接收短消息流程图如图5所示。论文参考网。
图5 接收短消息流程图
6、结论
为了实现质检所需的优质环境,本文研究一种基于GSM的温湿度远程监测系统。设计了以LPC2148为核心的现场监测终端系统,实现温湿度的采集,短消息收发及人机接口等功能,并通过GSM模块TC35i与监测中心站通信,接受指令并实时上传信息,实现了监测中心对现场温湿度的远程监测。实验表明,本系统传输误码率低,通信可靠,具有很好市场前景,也为高效率远程监测系统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天杰,原明亭,基于C8051F020的以太网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07, 34 (5) : 36~39
[2] 朱正伟,王昌明,基于以太网的远程电网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高电压技术,2005,31(2):70-72.
[3] 孙静,王再英. 基于以太网远程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8,24(9)
丁彦闯,韦佳宏,刘广哲. 基于nRF2401 的分布式测温系统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2008,31(12):107~109
孙玉坤,王博,黄永红. 基于PTR2000 的无线生物发酵监控系统.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7(7):32~34
[4] 刘卉.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土壤温湿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吉林大学学报,2008,38(3):604~608
[5] 张军国. 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森林火灾监测系统的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4):41~45
[6] 高文华. 基于ZigBee的温湿度监测系统. 电子测量技术,2008,31(10):122~124
[7] 张越. 高压开关温度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 燕山大学硕士论文,2001.
[8] 刘若望.高分子电阻型薄膜湿度传感器——元件构造、老化机理、感湿机理探讨.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2
[9] 美国AD公司编写AD590技术手册
[10] 西博臣公司编写CHR-01型阻抗型高分子湿度传感器技术手册
[11] 潘泽友,李凌,袁小兵,等.基于GSM的数据采集信息系统[J]. 仪器仪表学报,2004(2):520~52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针对大学非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素养,为将来使用计算机解决各自的专业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1 认识误区对教学的影响
首先,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长期以来主要讲授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随着我国计算机教育在中小学的不断普及,计算机基本操作对大学生来说应该非常容易,因此,某些学校认为这门课可有可无。其次,很多人认为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只适用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只需要学会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能够使用计算机就可以了。
这些片面认识反映在教学方面就是各高校普遍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压缩,甚至有些院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已经将大学计算机基础取消;反映在学生方面就是普遍轻视这门课程,认为该课程非常简单,甚至认为自己计算机操作什么都会,根本不用上这门课程。
实际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素养,为以后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相关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更多地融入其他学科和专业中,为学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如果没有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做基础,想要游刃有余地使用计算机解决很多专业相关的实际应用,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对“大学计算机基础就是简单地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这样的错误认识需要足够重视,并积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努力消除这些片面认识对教学的影响。
1.2 学生“差异性”对教学的影响
虽然目前我国计算机教育在中小学不断普及,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发展不均衡,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水平区域性差别较大,因此,大一的学生入校时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一些来自发展较好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甚至有的学过程序设计语言;还有一些来自农村或偏远地区的学生,没上过计算机相关课程,有的甚至没有见过计算机。
学生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给教学的组织带来困难。若实施统一授课,将势必出现一部分同学“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同学“吃不了”的现象。针对这一难题,教师要更好地组织教学,开展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
1.3 教学内容与专业结合薄弱
目前,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为专业学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然而,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专业研究方法等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不同专业对学生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虽然我们强调计算机基础理论对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对所有的专业采用完全相同的教学内容也是不可取的。
事实上,目前国内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发展有两个趋势,一是计算机基础理论引入非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二是计算机基础教学要与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这就要求非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既要强调计算机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又要注意不同专业对计算机技术需求的差异性,应该结合专业,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然而,目前大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都采用所有专业学的方式,重点强调计算机基础理论的掌握,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较少,这导致学生抱怨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学了也与专业学习和工作没有关系。
1.4 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目前,中小学阶段的计算机课程大多只涉及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相关内容,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对大一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且难度较大,学生普遍感觉讲授内容枯燥、抽象、难懂、课堂气氛沉闷,而且与实际结合不紧密,学完感觉没用,学习积极性不高。
1.5 教师教育经历和考核机制对教学的影响
目前,大学中的教师大多没有受到过专业的教育理论培养,没有认真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应必备的知识,所以大多存在教学艺术和技巧不够深厚的缺陷,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难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承担计算机基础教学T作的教师大都长时间、超负荷地进行教学,无暇顾及教学钻研,二是与目前大学的考核机制普遍“重科研、轻教学”有关,有时一些教师虽然承担了大量教学工作量,但由于科研较差而导致考核不合格,对基础课授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造成较大影响。
2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进策略
2.1 强调计算机基础理论的意义,克服片面认识的影响
首先,在第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一定要突出课程对今后工作、学习的意义,要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精选与专业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实例,比如对于机械、材料、冶金专业的学生,通过冷弯成型软件的演示,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计算机技术在设备生产制造中的巨大作用,使学生能够感觉到计算机技术对专业领域的巨大促进作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课程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自发地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意义,从心理上重视这门课程,端正学习态度。其次,对于一些教务管理人员对课程的片面认识,一定要让他们意识到该课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程的学习对学生今后专业学习的重要性,纠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就是计算机基本操作,以及Word、Excel等软件的扫盲”这样的观念。学校可以建议教学管理人员多参加计算机基础教指委的会议,邀请他们到该课程国家精品课程院校参观交流,通过各种方式,努力争取学校对课程的重视。
2.2 开展“分层次分类”教学,克服“差异性”影响,紧密结合专业组织教学
首先要了解大一新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学校应对刚刚入学的新生进行一次摸底考试,考试采用上机形式,内容应包括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并最终根据学生计算机知识掌握的程度,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分别开设普通班和提高班,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 学内容。
对于普通班的学生,要加强对他们的学习指导,教学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尽快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Word、Excel、PPT等基本软件应用。
对于提高班的学生,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按专业开展“分类”教学。首先要组织大学计算机基础一线教师积极和各学院专业授课老师交流,每个老师和自己所讲授的学生专业形成对应关系,明确专业对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的需求。授课内容在强调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同时,要选择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内容,比如对于工设艺设类专业,可以设置Photoshop、3D设计等图形图像处理应用软件内容;对于人文语言类专业,可设置Dreamweaver网页设计类内容;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可以设置Protel等电子设计软件内容。
2.3 从多方面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人手,针对学生普遍认为的教学内容抽象难懂的问题,学校应立足于学生实际水平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以“广度优先”为原则,降低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层次过深、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的学习要求,避免学生因为听不懂而导致学习积极性降低。比如在计算机网络部分的教学中,内容设置以基本概念的掌握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网络传输介质、IP地址、常用网络交换设备、常用网络接入方式和常见网络应用,如www、FTP、Email等,避免对TCP/IP协议、子网分配、网关配置等较难理解的内容的深入讲解。
此外,从教学方法人手,教师应熟悉多种教学技能,能够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课堂讨论和提问等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紧张有序、丰富多彩,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例如,在讲授二进制时,采用和二进制紧密相关的通过多张数字表猜数字的游戏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Word操作练习中,采用任务驱动法,确定练习主题,比如我的家乡、我的大学生活等,要求使用多种文字格式设置、段落格式设置、图片和艺术字设置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人手,投入时间和精力接触学生、了解学生,营造平等、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重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曾说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教学进行的主要条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又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能够用亲切平等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进程的各个环节和谐互动,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 加强教师自身理论素养的提高,发扬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为了提高教师教育理论素养不足的缺陷,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教育理论的培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训,积极参加高教社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等培训活动;积极参加计算机基础教指委组织的教学交流论坛,开展对外教学交流,在校内开展集中备课,相互听课等,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水平。
在大学当前考核“重科研”的大环境下,学校应当努力争取在考核机制上向基础课授课教师倾斜。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发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克服各种困难,保证教学工作的投入时间,努力以积极热情的态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3 结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在强调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同时和专业相结合,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程的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式方法如何改进等方面仍值得进一步探讨,这些工作有待教育工作者的继续努力。
关键词: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信号双向传输 反射阻抗 调频调制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222-02
0、引言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 Coupled Power Transfer,简称ICPT)技术是基于电磁近场耦原理,结合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磁场耦合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和大功率高频电能变换技术,实现用电设备以非电气接触方式从电网获取电能的技术,具有可移植性好、稳定性高、环境亲和力强等特点。能够解决传统供电技术在需要线缆拖拽、供用电设备之间频繁移动、粉尘等易燃易爆环境中的隐患,是一种新型实用的供电技术,但是在ICPT系统的实际应用中,比如钻井设备,人体内置医疗设备等,往往需要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或传输控制指令,这就要求ICPT系统具有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的能力。其中电能传输通道给系统运行提供动力和能量,信号传输通道用于传输状态信息等数据。
本文研究了基于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能量通道的信号双向传输方法,即信号在系统原边和副边之间的双向传输。对于信号从原边向副边的传输,论文改进了载波频率的选择策略,减少了能量的损耗。同时,重点优化了其信号解调方案,在信号采样与包络整形之间增加了信号与能量的隔离环节,解决了原文中的信号传输稳定性问题,并通过了实验验证。
1、ICPT系统及其能量信号同步传输问题概述
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技术(ICPT)综合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磁场耦合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和大功率高频电能变换技术,实现用电设备以非电气接触方式从电网获取电能的技术。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原理如图1.1所示,主要由初级回路(整流滤波、高频逆变、发射线圈)和次级回路(拾取线圈、整流滤波、功率调节)组成。系统将工频交流电经整流滤波变为直流后向逆变器输入能量,该直流电经过高频逆变器电路后在原边回路中产生高频交流电流,该高频电流在电能发送线圈周围产生高频交变的磁场,电能接收线圈通过耦合媒介(空气、水、油等)以松耦合方式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将这个电动势经过整流滤波和稳压调节后变换成为一个电源为用电设备供电,从而完成了整个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的过程。因此,感应耦合电能传输技术与变压器的相似,但他们之间又有各自的特点。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发射线圈和拾取线圈之间是以空气作为耦合介质,而且二者之间是可以相对位移的。因此,ICPT系统需要提高系统工作频率来提高能量的传输距离和功率密度,减小系统体积,提高能量传输效率。
与传统的电源供电系统相比,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解决了传统供电方式在特殊场合(水下或易燃易爆等场合)和移动设备供电等情况下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能够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
2、信号从原边向副边传输方式研究
本文所述的感应耦合式电能与信号传输系统,为了提高能量的传输效率,特在系统原边采用谐振电容串联补偿、副边谐振电容并联补偿的结构。原边回路可以等效为一个典型的RLC串联谐振电路,如图2.1所示。其中R包含了原边回路的阻抗以及副边对原边的反射阻抗。
采用不同的控制频率,能在原边回路及原边线圈中产生相应频率的高频电流,该电流在原边线圈周围产生高频的交变磁场。副边拾取线圈通过感应耦合产生感应电动势,经过整流、功率调节环节后,实现对负载的非接触供电。
3、信号从副边向原边传输方式研究
ICPT系统原副边线圈之间以空气为耦合介质,通过电磁感应耦合实现能量的无线传输,原副边本质上是属一种感应耦合回路,因此具有耦合回路共有的一些特点。研究发现,当副边线圈I2因为原边线圈电流I1产生感应电动势V2,进而在副边回路形成回路电流I2时,I2也会通过电磁感应耦合原理在原边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个感应电动势与原边谐振回路输入电压极性相反,会对原边的回路电流幅值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基于耦合回路的这一特性来调制反向信号,实现信号从副边向原边的传输。
根据反射阻抗的理论依据,副边电流I2对原边电路的影响可以用一个等效电阻(副边对原边的感应电压与原边电流的比值)来代替,系统简化的等效电路图如图3.1所示。
图示横坐标表示副边电容的增减量,其中横坐标为0处表示系统工作在最佳谐振状态时的补偿电容增量。当容值发生改变时,原边电流将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可以根据不同数字信号来调节副边电容容值大小,再检测原边电流的变化,实现信号从副边向原边的传输。
4、输出能量品质的改善方法
在感应耦合能量与信号混合传输系统中,电能本身作为信号调制的载波,调制信号传输到副边电路或者从副边传输到原边电路后,电能在幅值上随着基带信号的不同而变化。同时,改变副边拾取补偿电容容值来调制信号也会造成副边拾取电压的下降。因此不能直接给负载供电,必须经过DC/DC变换调节单元,使得负载电压稳定在恒值上。功率调节电路的工作原理如图4.1所示:
图4.1稳压控制电路
由于副边拾取到的电压在幅值上会有波动,通过对整流后的电压采样,与预设的所期望的输出电压VVEF相比较,产生相应占空比的控制脉冲控制开关管S的通断,就能得到所需要的稳定的电压值。输出电压与控制波形的示意图如图4.2所示。
图4.2控制脉冲示意图
当基带信号为1时,副边整流环节输出电压相对参考电压增加V,开关管S开通,直流电感Ldc和开关管S把负载短路,储能电容C0向负载供电。当数据信号为0时整流电压相对参考电压下降,开关管S关断,直流电感Ldc重新充电,一方面给电容充电,一方面给负载供电。
理论研究证明,如果要求输出的电压为确定值时,就将所需要的输出电压值设置为参考电压,对系统输出电压采样后与预设参考电压值进行比较,就能动态调整开关管占空比,使得输出电压稳定在说需要的电压值。
5、总结
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ICPT系统能量通道的信号传输原理及方法,提出了在ICPT系统中进行双向信号传输的调制和解调方法,分析了各自的传输机理,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双向传输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孙跃,杜雪飞,戴欣,苏玉刚.非接触式移动电源新技术[J].电气自动化,2003(5):11-13.
[2]Hu A P,Boys J T,Govic G A.Frequency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 of a Current-Fed Resonant Converter for ICPT Power Supplies(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SystemTechnology, Proceedings, PowerCon 2000, 2000, 1(1):327-332.
[3]Li H L, Hu A P, Covic G A, et al. Optimal coupling condition of IPT system for achievingmaximum power transfer[J]. Electronics Letters, 2009, 45(1):76~77.
计算机理论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
常见的软件破解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破解中几个重要的专业术语。
(1)断点,所谓断点就是程序被中断的地方,中断就是由于有特殊事件发生,计算机暂停当前的任务,转而去执行另外的任务,然后再返回原先的任务继续执行。解密的过程就是等到程序去获取我们输人的注册码并准备和正确的注册码相比较的时候将它中断下来,然后我们通过分析程序,找到正确的注册码。
(2)领空,所谓程序的领空,就是程序自己的领土地盘,也就是我们要破解的程序自己程序码所处的位置。每个程序的编写都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我们要在想要切人程序的时候中断程序,就必须不依赖具体的程序设置断点,也就是我们设置的断点应该是每个程序都会用到的东西。
(3)API,即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的简写,我们叫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一个系统定义函数的大集合,它提供了访问操作系统特征的方法。API包含了几百个应用程序调用的函数,这些函数执行所有必须的与操作系统相关的操作,如内存分配、向屏幕输出和创建窗口等,WINDOWS程序以API为基础来实现和系统打交道。无论什么样的应用程序,其底层最终都是通过调用各种API函数来实现各种功能的。
了解了以上三个专业术语后,我们看下基本的软件破解方法。
2.2利用算法注册机。算法注册机是要在分析了软件的注册码算法的基础上,制作出来的一种可以自动生成软件注册码的程序。所以软件的算法很重要,一般软件作者自己也编写,方便软件的销售使用。这类软件加密的特点是一个注册码只能在一台电脑上使用,像和电脑进行了一对一的绑定。使用步骤是首先运行试用的软件,得到本台机器的软件机器码,再用算法注册机算号注册,然后用算法注册机直接算出合适的注册码,最后用算出来的注册码直接注册。
2.3利用内存破解。我们知道所有正在运行的程序的数据,全部都要加载到内存中去,软件在进行注册码认证的时候会有个比较的过程,所以我们只须知道所要破解软件的注册码的内存地址,就达到目的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无须花大力气掌握软件注册码的算法,非常节省编写内存注册机的时间。步骤是先加载内存注册机,再通过它去获得内存中软件的真实注册码,或修改内存中软件相关的某些数据,来达到破解软件的目的。主要有2种方式,第一种直接从内存中得到注册码,第二种在内存中模拟已注册程序的运行环境。
2.4补丁破解法和文件注册法。补丁破解法是指用相关的补丁程序来修改软件,以达到破解软件的目的。此方法一般是破解软件的验证注册码或时间,基本上都是修改原程序的判断语句。比如程序试用期是一个月,就可以把这个修改掉,来达到无限使用的目的。文件注册法就是把软件的注册内容放到一个文件里,以方便自己或别人用它来注册,主要有注册表导人和注册文件导人两种方式。
求学网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计算机理论探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和防范”,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计算机理论探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和防范
现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Internet已成为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网络被应用于各个方面,包括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等都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安全性是互联网技术中很关键的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在网络广泛使用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了解网络安全,做好防范措施,做好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一、网络安全的含义及特征
(一) 含义。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二)网络安全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可审查性:出现的安全问题时提供依据与手段
二、网络安全现状分析和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一)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互联网和网络应用以飞快的速度不断发展,网络应用日益普及并更加复杂,网络安全问题是互联网和网络应用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网络攻击行为日趋复杂,各种方法相互融合,使网络安全防御更加困难。黑客攻击行为组织性更强,攻击目标从单纯的追求“荣耀感”向获取多方面实际利益的方向转移,网上木马、间谍程序、恶意网站、网络仿冒等的出现和日趋泛滥;手机、掌上电脑等无线终端的处理能力和功能通用性提高,使其日趋接近个人计算机,针对这些无线终端的网络攻击已经开始出现,并将进一步发展。总之,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影响将不断扩大,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全面解决。总之,安全问题已经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网络安全如果不加以防范,会严重地影响到网络的应用。
(二)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威胁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也包括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人为的无意失误。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系统存在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口令选择不慎,将自己的帐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给网络安全带来威胁。二是人为的恶意攻击。这也是目前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比如敌手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都属于这种情况。三是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任何一款软件都或多或少存在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恰恰就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绝大部分网络入侵事件都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完善,没有及时补上系统漏洞造成的。此外,软件公司的编程人员为便于维护而设置的软件“后门”也是不容忽视的巨大威胁,一旦“后门”洞开,别人就能随意进入系统,后果不堪设想。
3、常见的软件保护方法
3.1注册码。软件的注册码一般都是一机一个,不能重复。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实现的。
第一步根据硬盘卷标和CPU序列号,生成机器码,首先编写public static string GetDiskVolumeSerialNum-ber()函数取得设备硬盘的卷标号,其次编写public static string getCpu()函数获得CPU的序列号,最后生成机器码,函数如下:
String Number; String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softNum()
{strNum-=getCpu+GetDiskVolumeSerial-strsoftNum=strNum.Substring(0, 24);//从生成的字符串中取出前24个字符做为机器码return strsoftNum; }
第二步根据机器码生成注册码,需要编写public static string getRegistNum()函数来实现。
第三步。检查注册状况,若没有注册,可自定义试用天数,延迟,未注册画面等等,可编写private void CheckRegist0 Cpl数来实现。
3.2软加密。所谓软加密就是不依靠特别硬件来实现的对软件的保护技术。当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软件都采取软加密的方式,例如微软的windows系统、杀毒软件等,它的最大优势在于极低的加密成本。目前主要有密码法、计算机硬件校验法、钥匙盘法等。目前比较流行的是使用外壳,外壳分为压缩壳和加密壳,其中压缩壳的保护性比较弱,所以一般采用加密壳,其原理是利用堆栈平衡原理,修改程序人口处代码,使其跳转到壳代码执行解密程序,将原程序代码解密后跳回原程序的OEP继续执行。目前比较强的加密壳采用的是动态解密代码、SMC , IAT加密技术,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动态解密代码,执行完毕后立刻删除,并且对IAT加密,当需要调用API时用解密算法算出API的实际地址来调用,更有甚者,壳里有壳。目前常见的比较强的5大壳有:( I ) EncryptPE,其特点是对IAT加密比较强,( 2 ) ASProtect,其特点是采用多层SEH,很容易把人转晕,( 3) ACProtect,其特点是采用stolen code的办法,( 4 ) Armadillo,其特点是双进程互相检测,(5)themida,其特点是采用虚拟机技术。好的加密效果在于让盗版者在破解被保护的软件时,付出巨大的代价,耗费极大的时间精力,最终被迫放弃攻击。
3.3硬加密。硬加密就是我们所说的加密狗或加密锁,是一种插在计算机USB口或并口上的软硬件结合的加密产品,目前绝大部分都是USB口形式,是基于硬件保护技术,其目的是通过对软件与数据的保护防止知识产权被非法使用,是保证高档软件在市场生命周期中免受盗版侵害的功能强大的工具。加密狗一般都有几十或几百字节的非易失性存储空间可供读写,现在较新的狗内部还包含了单片机。软件开发者可以通过接口函数和软件狗进行数据交换,来检查软件狗是否插在接口上。加密狗内置的单片机里包含有专用于加密的算法软件,该软件被写人单片机后,就不能再被读出。这样,就保证了加密狗硬件不能被复制。同时,加密算法是不可预知、不可逆的。加密算法可以把一个数字或字符变换成一个整数,如DConvert (6)=67876,DConvert(X)=34567 0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