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卫生统计论文范文

卫生统计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卫生统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卫生统计论文

第1篇

本文作者:路杰 姚进文 王玉霞 张争妍 单位:甘肃省卫生厅统计信息中心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省白银市卫生局

目前全国卫生统计使用的“官方”系统是全国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此系统始建设于2007年,统计范围包括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单位,填报时间按照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所要求的时点数进行填报,逐级审核报送,产出的数据是卫生系统最权威、法定的卫生统计数据。但近年来由于卫生部各司局相继推出了各自的业务统计系统,也要求市州一级填报并经省卫生厅审核后上报卫生部,统计内容与卫生统计存在重叠、指标解释和统计口径不一,出现同一指标产出不同的数据。医改监测时段与卫生统计时段不一致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医改年”概念,医改年中的“季”或“期”和自然年中的“季”或“期”不一致。大部分统计人员和各级领导不太了解这一情况,导致同一指标的数据不一致。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不严数据质量是卫生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数据质量控制不严,卫生统计就失去了意义。尽管国家和地方都相继出台了一些卫生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管理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不力,致使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统计分析与应用不足尽管统计直报系统产出了大量的指标数据,但领导想要的数据往往没有。目前所掌握的数据指标都是最原始数据,如医疗机构数、床位数、住院病人数等。缺少统计分析数据,如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医疗机构增减、人员增减、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构成、某种疾病发病趋势数据等等。这些问题一方面由于统计制度太宏观、应用层的产出指标较少等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与统计人员未能积极主动开展统计分析有关。

充分认识卫生统计信息工作的重要意义。卫生统计数据已成为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各级政府对卫生统计数据的重视和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卫生统计数据已成为反映医改成效的主要数据来源,卫生统计工作能否为各级政府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是对各级卫生统计机构的重大考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强随着广大民众就医需求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医疗卫生服务享有知情权。及时准确地卫生统计信息,有利于医疗卫生单位和群众了解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增进人民群众对卫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增进医患沟通。卫生统计工作的任务日益艰巨2007年以来,从年报、半年报、季报到月报、实时报,医改监测数据报等,统计任务越来越多,统计项目也越来越复杂。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完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做实统计基础,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加快统计信息化,为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提高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真实反应医改成效加强卫生统计工作,提高卫生统计数据,使卫生统计数据能真实反应阶段性医改成果及医改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应从人才队伍建设、统计制度的落实、统计口径的统一等方面着手。加强卫生统计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合理配备统计人员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卫生统计数据的质量。各级卫生部门应按照《统计法》和《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要求,合理设置卫生统计机构并配备专业统计人员;二是加强卫生统计人员培训,通过建立统计人民院在职培训、岗前培训等制度提高农村卫生机构统计队伍素质。建立健全卫生统计制度及方法一是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做好数据收集、整理、报表制作等工作,做到数字来龙去脉清楚,上报数据有根有据;二是实现统计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明确统计口径、指标解释、计算方法,使统计人员规范开展工作,领导了解统计基本概念;三是完善卫生统计指标体系,适当减少全面报表,确保指标体系相对稳定。建立年度考核和数据质量执法检查机制一是将卫生统计工作纳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年度工作综合检查考核范围,利用每年召开的办公室主任会议或信息科长会议,通报当年各单位统计工作情况;二是定期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进行卫生统计数据质量执法检查或抽查;三是建立统计数据质量通报机制,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定期通报各地、各单位上报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

加强医改数据报送管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按照国务院医改办《关于建立医改数据库完善信息报送制度的通知》(医改办函〔2010〕12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度医改进展监测工作的通知》(卫办综发〔2011〕84号)要求,明确医改数据的报送管理、职责、任务分工。明确省卫生厅(局)医改数据报送职责省卫生厅(局)医改办负总责,负责工作布置、审核及协调工作,统计部门负责直报平台升级及维护,各业务处室负责监测数据审核。确定省医改办采集数据报送工作流程根据职责分工,卫生厅(局)医改办或统计部门负责指定专人负责数据收集;各业务处室确定医改数据报送联络人,负责提供和审核数据并签字确认。卫生厅(局)医改办审核数据并报主要负责人审核确认后报省医改办、卫生部。建立全省医改进展监测数据会审机制卫生厅(局)医改办组织相关处室及时对医改监测数据进行会审,通知有关单位进行数据修订,订正确认后再上报省医改办及卫生部,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卫生统计工作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要下大力气弥补在卫生统计工作上欠下的帐,使卫生统计数据能真实反应医改中存在的问题和成效,根据统计数据积极调整医改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第2篇

1.1统计信息要有可信度

医疗统计指标在医院质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统计信息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医疗工作报表的准确性。不准确的信息将直接误导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的决策,对医院的规划建设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网络化管理,联网后的计算机不同于单机运行,录入并储存的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资料收集过程因此就会出现由于操作人员网络操作失误而引起数据错误或丢失等情况,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者明确统计工作的整个环节,每个统计项目都要遵守相应的统计方法、统计标准、统计起止时间等要求,对随机出现的问题:如临床医生因对某问题理解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填报情况,输入操作员出现的手错等,都要求统计工作者有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对原始数据认真核对,努力减少原始性差错,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1.2统计数据要真实、及时、全面地反馈信息

各类统计数字均来源于医院各科室,统计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类统计数据的第一关,并依据目前的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医院综合信息台账,包括人事、财务、仪器设备、科研培训和患者资料等,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反馈给院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使信息科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信息库”。

2开展和拓宽统计工作职能

2.1全面开展统计工作,加强医院质控工作

卫生统计的工作主要是以围绕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整体开展的,这个指标体系说明和研究医院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完整的医疗统计指标对实现医院宏观调控、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效益有重要意义。医疗质量水平高低反映了医院总体医疗水平,根据医院制定总的质量管理目标,把床位周转次数、出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日、无菌切口感染率、临床初诊与临床确诊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等质量控制指标分解到科室,医院定期通报。密切关注医疗质量指标、工作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动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为各科室提供相关业务信息服务,并根据年终或季末统计结果进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2.2深化拓展统计工作,靠拢医院管理

时代在发展,医院也在发展、改革,我们的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往的医院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主要将医院工作完成情况搜集、整理、汇总,进而为医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数据,处于一种被动服务、数据滞后的局面。但是现在医院的改革发展趋势要求统计工作从单一的日常报表等常规工作向多元化、专题化方向发展,扩大统计对象范围,运用统计方法为医院的医疗、管理、科研和教学提供及时、动态的反馈信息,并加强信息预测职能,提供有预见性的数据,为医院制定各项计划、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据。

2.3统计信息可指导医院管理者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医院的服务半径、所辖区域人群的疾病分类结构和变化趋势。统计信息可以利用统计数字、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管理情况,同时作为医院信息来源的主体,不仅要掌握医院的纵向发展,还要对院外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据此来确定重点科室、重点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变发展的客观趋势,以此分配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财力,以达到最佳的资源优化配置,为医院创造更佳的效益,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建议

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当好领导管理和决策的“智囊团”,具体有以下几点: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统计机构,配备专门的统计工作人员,健全医院信息网络,从整个医院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统计工作提供组织机构上的保障;医院统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具备统计专业知识,时代的发展又要求统计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所以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帮助医疗科室进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使统计职能深入人心;为医院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使统计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监督等各个方面;统计工作者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主动承担重要任务,增强医院统计参与管理的意识,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综合收集、利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为医院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服务,真正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统计分析及统计信息反馈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综合性统计分析,其内容包括门诊及临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经济效益及病人满意度等。并从纵向(与往年同期比)、横向(与同级医院比)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影响医疗工作的各种正负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提供给医院及有关部门。院领导往往据此主持召开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医疗质量分析会,并把统计分析报告进行宣读,对于成绩及问题进行全面讨论,给予表扬和批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做专题性调查,写出不定期统计分析;改进统计方法:医疗评价更合理在诊断质量评价上,以前我们只评价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仅这两项指标不够全面,又把漏诊率、待诊率、入院3日确诊率纳入考核项目,对诊断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诊断水平的疾病,如大部分骨折、烧烫伤、原因明确的中毒和部分创伤等剔除,使其不参与诊断符合率的计算。

两点体会:第一方便了领导对统计信息的利用,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第二有效地发挥了统计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于承浩.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院统计,2002;9(2):99-100.

[2]张翠红.统计工作与医院的综合管理.地方病通报,2002;17(2):82-83.

[3]侯世方,孙长福.统计职能在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中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5):275.

[4]马天华.浅谈医院统计职能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4):202.

[5]赵雯.搞好医院统计要处理好八个关系.医院管理杂志,1999;6(3):237-238.

[6]董军,朱士俊.医疗质量实时控制研究与应用.中国医院管理,2002;22(3):23-24.

[7]代伟,胡湖,董军,等.医院信息采集质量的监控管理.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2):102-103.

第3篇

1.1统计信息要有可信度

医疗统计指标在医院质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统计信息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医疗工作报表的准确性。不准确的信息将直接误导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的决策,对医院的规划建设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网络化管理,联网后的计算机不同于单机运行,录入并储存的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资料收集过程因此就会出现由于操作人员网络操作失误而引起数据错误或丢失等情况,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者明确统计工作的整个环节,每个统计项目都要遵守相应的统计方法、统计标准、统计起止时间等要求,对随机出现的问题:如临床医生因对某问题理解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填报情况,输入操作员出现的手错等,都要求统计工作者有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对原始数据认真核对,努力减少原始性差错,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1.2统计数据要真实、及时、全面地反馈信息

各类统计数字均来源于医院各科室,统计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类统计数据的第一关,并依据目前的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医院综合信息台账,包括人事、财务、仪器设备、科研培训和患者资料等,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反馈给院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使信息科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信息库”。

2开展和拓宽统计工作职能

2.1全面开展统计工作,加强医院质控工作

卫生统计的工作主要是以围绕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整体开展的,这个指标体系说明和研究医院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完整的医疗统计指标对实现医院宏观调控、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效益有重要意义。医疗质量水平高低反映了医院总体医疗水平,根据医院制定总的质量管理目标,把床位周转次数、出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日、无菌切口感染率、临床初诊与临床确诊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等质量控制指标分解到科室,医院定期通报。密切关注医疗质量指标、工作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动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为各科室提供相关业务信息服务,并根据年终或季末统计结果进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2.2深化拓展统计工作,靠拢医院管理

时代在发展,医院也在发展、改革,我们的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往的医院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主要将医院工作完成情况搜集、整理、汇总,进而为医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数据,处于一种被动服务、数据滞后的局面。但是现在医院的改革发展趋势要求统计工作从单一的日常报表等常规工作向多元化、专题化方向发展,扩大统计对象范围,运用统计方法为医院的医疗、管理、科研和教学提供及时、动态的反馈信息,并加强信息预测职能,提供有预见性的数据,为医院制定各项计划、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据。

2.3统计信息可指导医院管理者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医院的服务半径、所辖区域人群的疾病分类结构和变化趋势。统计信息可以利用统计数字、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管理情况,同时作为医院信息来源的主体,不仅要掌握医院的纵向发展,还要对院外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据此来确定重点科室、重点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变发展的客观趋势,以此分配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财力,以达到最佳的资源优化配置,为医院创造更佳的效益,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建议

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当好领导管理和决策的“智囊团”,具体有以下几点: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统计机构,配备专门的统计工作人员,健全医院信息网络,从整个医院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统计工作提供组织机构上的保障;医院统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具备统计专业知识,时代的发展又要求统计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所以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帮助医疗科室进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使统计职能深入人心;为医院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使统计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监督等各个方面;统计工作者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主动承担重要任务,增强医院统计参与管理的意识,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综合收集、利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为医院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服务,真正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统计分析及统计信息反馈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综合性统计分析,其内容包括门诊及临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经济效益及病人满意度等。并从纵向(与往年同期比)、横向(与同级医院比)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影响医疗工作的各种正负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提供给医院及有关部门。院领导往往据此主持召开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医疗质量分析会,并把统计分析报告进行宣读,对于成绩及问题进行全面讨论,给予表扬和批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做专题性调查,写出不定期统计分析;改进统计方法:医疗评价更合理在诊断质量评价上,以前我们只评价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仅这两项指标不够全面,又把漏诊率、待诊率、入院3日确诊率纳入考核项目,对诊断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诊断水平的疾病,如大部分骨折、烧烫伤、原因明确的中毒和部分创伤等剔除,使其不参与诊断符合率的计算。

两点体会:第一方便了领导对统计信息的利用,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第二有效地发挥了统计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于承浩.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院统计,2002;9(2):99-100.

[2]张翠红.统计工作与医院的综合管理.地方病通报,2002;17(2):82-83.

[3]侯世方,孙长福.统计职能在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中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5):275.

[4]马天华.浅谈医院统计职能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4):202.

[5]赵雯.搞好医院统计要处理好八个关系.医院管理杂志,1999;6(3):237-238.

[6]董军,朱士俊.医疗质量实时控制研究与应用.中国医院管理,2002;22(3):23-24.

[7]代伟,胡湖,董军,等.医院信息采集质量的监控管理.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