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审计监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摘要:首先探讨了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监督的关系,指出内部审计是内控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提出了健全内部审计的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和加强内控信息披露来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策略。
内部控制是随着企业对内加强管理和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单位有效进行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财务报告和其他信息,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实现企业整体目标。目前我国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而导致的企业监督执行不力,内部审计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内部控制对外信息披露不足。
一、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监督的关系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及前提,是企业内部影响控制制度正常运作的环境因素,也是内部控制的宏观因素[1]。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则是内部控制系统中的微观因素,他们同时受制于宏观因素的影响。一个企业即使有好的会计制度,科学的控制程序,但若没有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理念作引导、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铺垫、或者没有运用或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政策都会造成内部控制的执行系统失效,也就是说在内部控制这个体系中如果宏观环境失效,那么将直接影响微观因素的发挥,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率。单位内部控制监督作为内部控制的执行元素,主要是通过各单位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发挥有效作用来实现,单位控制监督应当突出内部控制和内部约束机制的健全,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会计人员在对单位负责人负责的同时,受职业道德和财经法规约束。财政部门通过指导各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培养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必要的检查验收来督促各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监督,规范会计行为。而这些措施实际上是通过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中的组织结构设置这一环节来实现的。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各国企业对会计系统及控制程序的设计也日趋完善,会计程序中的漏洞越来越少。但我们也发现如安然、世通、银广厦这样的因内部控制监督失效而造成的经济案件仍层出不穷。究其深层原因,是企业领导者及其管理者的决策性失误,而这种决策性失误则是在一种错误的企业价值观,偏激的企业管理理念及高层管理者本身素质等原因造成的。由此可见,内部审计的各要素都影响着内部控制监督目标及方法的实现。
二、健全内部审计的制度安排
目前企业中关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情况不一,有些上市公司同时设立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大部分只设立审计部。只设立审计部的企业审计部的定位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由监事会领导;第二,由董事会领导;第二,接受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副总经理领导。
这样,有关内部审计的制度问题目前需解决以下两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与内部审计机构的定位。关于前者,单是设置审计部还是同时设立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如果只设置审计部并将其置于总经理的领导之下,董事会对总经理的领导就缺乏监控措施,产生的问题是加剧内部人控制。至于内部审计机构的定位问题,对于上市公司,由于其规模一般较大,业务也较复杂,所以应同时设置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从机构隶属上来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计部分别对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负责,同时二者存在着业务指导关系。
之所以选择这种制度安排,原因在于: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所有者对受托经营的经理层的监督。因此,审计委员会只有直接对代表所有者利益又由参与企业主要经营决策的董事会负责,才能保证这种监督的效果。同时,内部审计又要满足经理层的各种需要,若内部审计的一切活动都需直接由审计委员会决定,既无必要也影响效率,这就需要在董事会和经理层间就内部审计范围进行权限的划分。其中,以经理层为监督对象的内部审计活动,如对经理层执行董事会决议的监督、对经营业绩的鉴证和评价、经理离任审计等,均应由审计专门委员会组织开展;而以分权单位为监督对象的内部审计活动,如对公司其他职能部门、下属分支机构的监督、考评,以管理咨询为目的的专题审计活动,都可由经理层组织实施,但审计结果应报审计委员会备案,且审计委员会有权对审计情况进行检查。另外,对于监事会而言,它代表的是全体股东,其机构隶属自然是股东大会,因而其定位应是内部监督评价体系的最高领导者,在必要时可检查审计专门委员会组织的内部审计事宜,并对内部监督评价中发生的争议作最终裁决。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公司治理都非常重视激励与约束机制,二者在实施的方式手段上可以相互借鉴。具体来说:约束方面,一是合理的授权控制,内部控制实质上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员工行为的控制,要把岗位的责权利严格确定下来,使员工的工作在制度的约束中进行。二是要建立适时的监控系统,让不称职的员工离开其岗位。二是严格的责任追究和惩罚制度,这是企业内控制度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激励方面,应借鉴公司治理中的激励机制,引入相应的激励措施进入业务执行层,提高基层人员参与内部控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来说:一是科学的目标管理。要组织员工参加有关工作目标的制定,并将企业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员工,这样有利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并使其主动维护企业的各项制度。二是制定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业绩考评机制由董事会或薪酬委员会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人力资源部门对普通员工的业绩和履职情况进行考评,并据考评结果决定下一年度的薪酬、岗位安排等事宜。业绩考评机制应具备以下特点。第一,激励性。以报酬作为激励是公司治理中不可缺少的管理手段,设计考核制度时,必须保证业绩考核制度对员工的激励性。第二,客观性。在评价业绩时,可借助十定量评分方法或中介机构,以客观的立场和判断加以评估,使业绩评价工作尽量不受主观、片面等人为因素影响。第二,责任性。在业绩考核前必须先明确考核项目的责任归属,明确员工的权责范围,排除外在因索影响,使业绩考核工作更公平合理。第四,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相结合。因为有时候企业业绩的好坏受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行业的影响,相对指标与绝对指标相结合的方法使得评价更加客观。第五,长期性。引入公司治理中用来激励经营者的股票期权,希一望员工通过一定形式的股票持有或是将收入与股票价值变化挂钩使自己的利益尽可能地与股东的利益相一致。
四、加强对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
《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规定公司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或类似职务人士必须书面声明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负责,并且要求随定期报告一同对外披露管理当局对有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价报告,内部报告还必须经过负责公司定期报告审计的注册会计师的审核。美国安然、我国的中航油巨额亏损等案例充分暴露了公司关键人物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缺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问题[4]。内部抓控制信息披露能够有效减少高管人员串通舞弊的机会,有效遏制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行为。鉴于我国上市公司及许多国有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求,制订有关规章制度,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进行强制性规定。具体措施如下:
1、确定信息披露的内容
因为内部控制设计范围非常广泛,如果要求上市公司对所有内容进行披露,从目前情况看不太现实。我国最新公布的审计准则将内部控制目标划分为财务报告可靠性、经营效率效果、经营合规合法性,如果将所有目标全部要求进行披露,管理当局及公司等会大大地增加成本,而且目前许多制度尚不完备,即使全部披露不一定会收到很好成效,处于内部控制效益成本原则考虑,可以参考美国的做法只实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即管理当局只要求公司就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内部控制出具评价报告。
2、确定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
要保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保证内部控制责任落到实处,必须确定信息披露责任主体,即内部控制由谁负责。萨班斯法案的302条款被认为是对上市公司最有实际影响的条款,条款要求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必须承诺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并在对外提供经审核的内部控制财务报告上签字认可。我国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所有相关文件都仅仅强调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审查责任,没有直接明确内部控制的制定和执行由谁负责的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多数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董事会受到管理层和大股东控制控制现象较严重,在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情况下,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关键人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监管部门对于屡见不鲜的公司管理层舞弊作案感到束手无策。针对我国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特点,应该把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确定为掌有实权的关键人物和实际负责公司资产安全和财务可靠性的高级管理人员。
3、统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和审核的标准。
为提高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价应当遵循比较统一的标准。建议审计准则委员会研究有关指导意见,在我国公司治理环境下,对管理当局内部控制报告的验证提供指导。
五、结论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都是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将两者结合起来更是有其特殊的意义。本文从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入手,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得出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内部控制框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完善的内部审计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也将促进内部审计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刘金文,“三要素”内部控制理论框架的最佳组合[J],审计研究,2004.2
[2]田良富、欧阳清东.中外公司监督机制比较研究与启示[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11
1.仔细核定施工工程量。核定施工工程量作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的关键环节,因工程量的计算多且烦琐,图纸过于抽象,所以就会造成高估冒算。为了尽量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投资比例较大的分项工程要认真审核,例如:混凝土结构梁、板、柱、钢结构以及高级装饰项目等。第二,对一些容易混淆或出漏洞的项目进行重点审核。如:建筑工程中的内外墙体、面积应以实砌体积计算,扣除梁、柱、门、窗体积,在实际施工计算中施工单位往往不扣或少扣梁、柱的体积。第三,防止出现钢筋混凝土基础T型交接重复计算,以及梁、板、柱交接处受力筋重复计算等情况。2.审核材料的用量及价差。材料用量的审核内容主要涉及到土建工程三大主材及装饰工程、水、电、暖材料用量。在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中,材料量审核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市场材料的价格波动较大,所以审核材料价差,尤其是审核主材价差就显得更加重要。总之,要认真的审核材料的品种、规格、产地、质量,以确定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和国家规范。材料价差应依照定额用量、实际消耗量和预算定额单价、实际单价分析计算,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计算。3.审计工程定额的套用。定额套用的审核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就是因定额缺项或定额使用条件不符而发生的高估冒算、弄虚作假。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决算中所列工程项目、规格、计算单位等因素进行审核,研究是否与所套用的定额相符,有无错套现象存在。此外,为了能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还要对价高、工程量较大或定额子目容易混淆的项目做重点审核。在套用定额时注意砌筑、混凝土标号等之间的换算,使所得数据是准确的。4.审计主体工程以外的外网工程。审核竣工决算时,分别审核列入主体的水、电、暖与室外配套的水、电、暖外网工程,以免混淆施工费用。
二、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在计算建筑工程土方外运量时,施工方只按开挖量计算,却没有将回填土数量扣除;二是在施工合同中,原本已经包含了办公楼地面保温项目,但是在实际施工进行过程中,因某些原因而将该项目取消了,但是施工方在报送的造价结算中对此项未施工项目的工程价款并没有扣减;三是在审计办公楼装修结算时,施工方使用了部分拆除下来的旧材料,但在结算中仍按新购置材料计价。借以“不均衡报价”的手段来对合同包干价进行调整。有的施工单位在投标阶段就采用了“不均衡报价”的手段,这就为中标后结算的高调打下一个埋伏。施工单位通过分析设计图纸缺陷及现场勘察情况,今后的工程量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动,一般在总报价不变的前提下,会将工程量可能调高的项目单价报得很高,而工程量可能调减的项目单价则报得较低。由于时间的原因,工程建设方也很难对所有的报价一一核对,到结算调整时,如发现某些单价异常,那么就要按照合同价予以调整。
三、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可行性建议
摘 要 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文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审计制度文化、审计物质文化、审计精神文化。审计文化也是审计事业最重要的组成元素,并且在审计各方面的发展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更是审计相关部门在从事审计工作不断积累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物质形式以及管理制度等所有方面的综合。本文主要阐述了审计文化的内涵、特点、内涵以及审计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并总结了审计文化建设的作用。
关键词 基层审计机关 审计文化 建设
前言: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更需要不断的更新发展与建设。审计文化建设作为审计机关工作的最重要的作用,也是审计事业继续发展的基础项目。审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审计文化的建设,审计文化的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目前,在我国审计事业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建设审计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手段。
一、基层审计文化的内涵
整体来讲,审计文化没有完全一致的概念。一般而言,从广义上来讲,审计文化是指在人类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创造相关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加和。从狭义上来讲,审计文化是相关的审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审计实践的活动过程中逐渐的积累一定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相关历史传统以及规范道德行为和行为准则的综合。而审计文化具有两种属性即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在自然属性方面,是审计工作过程中所赋予的属性。
二、审计的文化特点
1.具有时代性
审计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一定程度上讲,会受到社会的关系以及经济基础的制约与发展,一定会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所以说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性。
2.具有科学性
基层审计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即形式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相关社会环境的一些制约,审计文化的发展不能超过所约定的社会发展。与此同时,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只能产生特定的审计文化,然而落后的、不具有科学性的审计文化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会有所不适应,也起不到一定的支配作用。
3.具有开放性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组织以后,在这样开放性的环境下,其在审计文化的交流上变得越来越频繁。在我国近几年的审计发展过程中,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也有一定的发展,然而仍然需要学习发达国家比较先进的审计文化发展成果,并积极的借鉴吸收国外的发展策略。
4.具有差异性
审计事业的发展与人类各方面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如经济生活以及政治生活,因此也必将受到经济与政治相关条件的限制。对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即使处于同一个国家和同一个社会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审计文化也是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国家的审计事业的相关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较高,并且独立性也更强。
5.具有活动性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存在方式,有些具有活动性的,而另外一些则是非常刻板,不懂得变通的,然而审计文化则是一种活跃着的文化。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经济与政治的环境也在悄然的变化,这就要求审计相关的审计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审计理念、恰当的审计方式以及不断创新的审计手段,更需要不断的进去、与时俱进来适应时代的发展。
三、审计文化的相关内容
审计文化一般主要包括:审计制度文化、审计物质文化以及审计精神文化。
1.审计的制度文化
审计的制度文化主要指的是,相关的审计人员在长期从事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其中包括道德行为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等。审计的制度文化主要包的括相关规章制度、审计的组织结构、审计过程的基本准则以及法律法规等。从整体上讲,审计的制度文化是审计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之间的纽带,更是建设审计文化的保障工作。
2.审计的物质文化
审计的物质文化指的是审计工作人员在所处的一些工作环境、相关的办公设施以及其他的一些物质生活资料,当然一定还有审计报告和审计技术。比如从事人员的一些硬件条件即办公环境与办公条件。其属于表层的文化,可以说是审计精神文化的唯一载体,更是建设审计文化的基础工作。
3.审计的精神文化
一般而言,审计的精神文化指的是相关审计人员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中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作风以及观念,在人类的思维范畴内,审计的精神文化可以说是审计文化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审计工作中的核心。审计的精神文化在审计工作中占据有支配的地位。其中主要包括审计的主要精神、审计的价值观以及审计的信念、理想以及审计人员的行为或是作风等建设,审计的精神文化是审计文化建设的动力。
四、基层审计机关审计文化建设的措施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整体来讲,审计文化是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审计工作中不断实践以及积累中不断形成的,审计的文化能够不断推荐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并且能够影响着审计工作人员的行为,并且能够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也是增强审计单位的凝聚力与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的重要保证。
2.加强基层审计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
审计机关与从事人员要非常注重审计文化的宣传力度,因此要把审计的文化建设与工作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并且能够充分的利用媒体来加强宣传的力度,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高审计文化相关的宣传质量及力度,以此来扩大审计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度。大力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使人们能够进一步来增强对审计文化建设的法律意识,进而真正使审计文化能够为社会所感知、认同以及接受。
3.加强审计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审计的相关从事人员要能够不断的学习我姑政治的相关理论以及党的相关方针与政策,并且能够结合审计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相关法律法规等。另外,审计工作人员还要掌握调查研究以及分析判断和文字表达的能力。因此工作人元要牢固树立服务的意识,努力的塑造出审计人员的良好精神风貌。
结语:在当今时代下,首先要整合审计的相关资源,并能够充分的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有创造与改变环境的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