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学校教学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承担着很多不同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且这些内容都和学生的成长以及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如何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对于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中的应用
在高校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课程的安排中,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尤其是在课程的安排上,因为高校专业众多,课程门数较多,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使得不同专业的课程安排都可以直观、有效的完成,同时也有助于随时进行修正和调整。此外,在选修课程的选择上,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选修课管理系统,在学期初选择自己喜欢的选修课程。进而使得课程的安排井然有序。最后,在教材的征订、教学改革的进行中计算机技术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2计算机技术在高校考务管理中的应用
在高校考务管理系统中,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首先,考务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试卷题库对试卷进行随机抽取,进而确定考试试卷。其次,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计算机上直接进行考试,学生的考试数据都保存到了计算机上,整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文/张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在课程管理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督导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更是极大的促进了高校教学管理的效率的提升,有效的促进了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摘要个阅卷的过程也由计算机完成,不但节约了资源也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可以学生能够在考完试以后不久就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有助于他们及时的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进而更好的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再次,教师可以计算机存储的成绩进行客观的分析,从整体上来分析学生的考试状况,以及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试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而为今后教学中及时的进行调整奠定基础。
1.3计算机技术在高校学生成绩管理中的应用
从整体上而言,对学生成绩的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存储、搜索、增加和删除,并记录平时的表现状况。在高校中,学生专业众多,课程五花八门,如果用手工进行记录、存储任务量不仅非常的大,而且在查找起来也非常的费力,工作难度不言自明。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工作人员只要在学期末将相关的数据信息录入学生成绩数据库中就可以进行存储、汇总、筛选和分析。不但可以方便查找每门课程的成绩,同时在查找每名学生的所有科目成绩以及班级的成绩等等都非常的便利。
1.4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质量督导中的应用
教学质量如何对于学校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就一定要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督导的监督和指导。通过在降雪质量督导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够对不同的科目的教师进行质量评价,同时还可以借助计算机的优势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这不仅可以随时的了解学期的质量评价结果,同时也可以使教师随时的了解自身的评价结果而不断的完善自己。
1.5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日常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日常教学管理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通常来说,在高校的日常管理中主要包括对教师和教室的管理,以及教学规范标准的管理两大方面。首先,在教师课程管理中的应用。通常来说,高校教师都具有较大的自由,除了课时不多外,在课下时间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行为。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为高校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手段,教学管理人员将相关的通知、文件以及信息到了学校的教学网站上,而教师只要通过上网就能够了解学校教学管理中的种种要求,这不但降低了纸质通知、要求的浪费,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便利。其次,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的对教室的管理、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有更好的了解,进而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对教室的管理,包括教室的使用时间、教室的容量以及多媒体是否正常等等方面。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时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更好的对教室的使用情况有个实时的了解,便进而更好的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调配。
2完善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用的建议
2.1教学管理理念的转变
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不仅仅是要实现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更主要的是管理理念的转变。所以,要促进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就要在工作过程中创新管理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
2.2强化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建设
要促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充分的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来实现高效教学管理,就要强化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不但要提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还应该促进其专业素质的提升,管理理念的转变,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了解以及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
2.3要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对于每个用户来说,计算机网络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来说,安全性更为突出,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要注意安全意识的提升和自我保护的加强,同时要定期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计算机技术中存在的隐患及时的清除和修复,以实现网络安全运行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思想是“人才兴国”,在这一目标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和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无疑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一、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管理队伍
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直接关涉到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因此,在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中要求教学管理的成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以及良好的身体状况和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具备完成高校教学管理中繁杂的业务性和服务性工作的资格和能力。
(二)教学管理规章
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在遵循教育规律的情况下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教学工作的行为准则。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师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以及对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针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涉及教学进度安排、教学质量考核以及有关调串课等的规定;针对学生来说,主要是关于课堂纪律、考试制度及违反相关规定的处罚规则以及学籍管理制度等等;针对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来说,主要是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职权职责以及考评办法等等。
(三)教学管理手段
教学管理手段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对教学管理手段的研究和选择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管理手段一般都是人工进行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高校的教学管理逐步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管理秩序也随着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的采用而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教学管理也在不断优化,并呈现现代化发展趋势。
二、高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
当前,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趋势,但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没有随着教育趋势的变化而变化,导致教学管理不适应教学实际,无法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做好基础性工作。
(一)教学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时展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应适当的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需要,并培养出符合时展要求的高校人才。但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普遍存在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重点体现在学校的教学管理注重行政权力管理,行政管理色彩浓重;教学管理偏重于共性管理,未能针对具体情况对管理中的个性问题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而且,教学管理的层次和水平偏低,无法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二)教学管理方法不能充分发挥管理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高校不免存在教学管理方法陈旧落后,单纯强调对教师和学生的监督和管理,而没有重视到被管理对象的特征和需求,管理方法缺乏一定的人本精神,忽视管理对象的主体地位,无法充分发挥管理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的依据,但高校存在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教学管理队伍中的工作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综合素质不高,没有完备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对教学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约束,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学习,以至于无法满足教学管理的需要。
三、提高教学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高校必须树立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在教学管理方面确立正确的教育原则和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被管理对象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实行个性化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潜在的创造能力;在教师和其他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上,也应该保证对这些人员的必要的尊重和理解,激发教职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实现教学管理中的良性互动机制,为和谐的教学管理秩序的形成创造条件。
(二)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在高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并对教学管理对象发挥着重要的指引和规范作用,是建立科学和谐的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从目前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本身来看,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各高校的普遍重视,以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
(三)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各个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问题。首先,应该引进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人才充实到教学管理队伍中来,在人才选拔时,注重管理人才的业务素质、道德素质及其教学管理理念,不断优化教学管理队伍;其次,应该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对教学管理人员教学培训,不断革新教学管理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以保证教学管理与时代要求相符;再次,应该引入竞争机制,以保证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增强其责任感和紧迫感,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四)建立配套的教学管理体系
科学的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教学管理出现问题,并直接影响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各高校在教学管理上应该建立完备的教学管理体系,具体包括教学管理质量评估制度、教学督导评价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学工作检查制度以及教学竞赛激励制度等等,通过各个制度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衔接,才能保证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改善,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前提条件。(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薇薇:《合理有效地提高教学管理》,现代阅读,2012年第10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 高校教育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54-02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其管理工作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以及未来的发展。将人文关怀渗透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有利于培养和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最终实现学生内在综合素质的加强与发展。因此,为了实现高校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效解决目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将人文关怀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学生管理中去。
1.人文关怀概述
人文关怀不仅仅是简单的对他人的关怀,更多的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与人的交往、尊严、个性、理想以及其他民利等众多方面都具有密切的联系。人文关怀的主体是人本身,主张在需求和利益等方面维护大众,从而实现以人文精神为内核的实践模式,最终保证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实现人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也就是说,人文关怀是实现人文精神的方式与途径。除此之外,人文关怀也逐渐发展成为社会文明的标杆。人文关怀在体现对人的尊重基础上,更加注重关注、探索和解答个人的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实现人价值、尊严、自由等多方面的发展。
2.人文关怀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
2.1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忽视了平等、民主,因此大大降低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教师的主体意识,推行人文关怀,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和激励教师更加专注于教学事业,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价值。
2.2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从古至今,我国的学生教育管理都体现了一定的人文关怀。近年来高校学生管理所采用的学分制、选课制也是人文关怀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渗透的体现。人文关怀的教学管理理念实现了对学生人格、生命价值、自我实现、自由权利的尊重和重视,从而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3提高高校制度管理效能
人文关怀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渗透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制度管理的效能。这就要求高校管理工作应当实现学生知识发展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除此之外,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管理的实施能够提高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同度,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
3.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人文关怀的缺失
首先,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过多的强调学生的群体性和整体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存在较多缺陷,“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接受情况,过分强调学生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价值、自我需求、思想意识的个性发展,造成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缺少针对性和时效性。其次,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仅仅强调了学生的精神性,忽视了学生发展的自然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分依赖教师的外部传输,忽视了学生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和自由性的培养,最终导致高校管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程度较低。最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强调了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过分强调了学生的可塑性,极大地阻碍和限制了学生自我个性的自由发展,模糊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理念,使得学生对于教育管理工作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最终导致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难以开展。除此之外,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纪律性,强调学生的绝对服从,导致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最终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缺少对人文关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注重服务意识的体现,大大忽视了学生的自由性。
4.人文关怀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渗透
4.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和管理观念
第一,教师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为学生的利益考虑,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第二,加强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管理观念。以学生为主的管理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尊重,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因此,教师在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应当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思想,从而实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发展。第三,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当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坚持以人文教育为主,自觉实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同,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2建立健全渗透人文关怀的学生管理体系
为了有效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质量与水平,高校应当建立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渗透人文关怀的学生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首先,建立管理制度时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在自由的教育环境才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应当充分保证学生的基本自由,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空间,在保证学生学好本职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高和锻炼个人修养的发展。其次,重视学生的个人自控能力。大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时期,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更加自主自觉地思想。因此,学校在设置管理体系时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适时进行激励和指导,提高学生对管理制度的认同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自我控制效果。最后,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应当注重对学生正当权益的维护与保护。在实际学生管理过程中,学校应当以人文关怀为主,减少禁止性、命令式话语的出现,注重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给予学生平等合理的机会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从而实现对学生教育的人文主义关怀。
4.3提高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整体人文素质
一方面,高校应当设置更多的优惠条件,吸引和引进更多高水平的专业教师人才。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缺少专业对口的管理人员,因此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高校应当不断加快自身制度建设,设置更多的优惠条件来吸引专业管理人才,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专业性的交流研讨会,实现高校间人文教育经验的交流,最终实现学生人文管理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应当不断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人文素质。学校在进行教师招聘时应当严格把关,制定合理科学的人文素养标准,开展一系列相应的岗前培训。学校还应当对学生管理人员进行完善的评价考核,从而激励管理人员主动进行专业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最终有效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人文关怀水平。
5.小结
综上所述,将人文关怀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进行渗透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完善的人格,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加强人文关怀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渗透。
参考文献:
[1]张潇予.人文关怀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渗透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9):251-251.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我区共有252名学员参加了“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项目的培训,包括:组织骨干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教育学院参加集中培训;教育学院教授来我区送教上门,全区150名小学英教师接受教育学院的教授、专家传授知识;教育学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来到了漷县中学,听取了校长的有关汇报,针对学校年青老师多、教师队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这一有利条件,跟踪指导活动结合学校发展,以教师反思为切入点,安排了3次讲座。 并确定漷县中学为“绿色耕耘行动计划”课题研究试验基地。 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教育科研论文、调研报告、教学课件、个人成长案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等一系活动对推动我区新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师在组织小学英语全员培训项目上大大强化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参训学员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收获很大,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训结束后,教育学院组织了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得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我区代表队经过积极准备、认真训练,荣获教育学院组织的“20**年京郊小学英语技能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奖”,获得奖杯和奖状。
(二)学历教育
为提高我区教师学历层次,拓展学科专业知识,20**年在我开办学历教育班16个,共有学员1276人。20**年新招学历教育班四个,包括中文、教育学、英语本科班,小学艺术教育大专班,共计232人,录取率在75%。 研究生课程班:上半年已经结业5个班,共200人。20**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 ,目前已进入培训阶段。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组织了全区中、小、幼、职、成教师继续教育总结表彰会,认定通州区中、小、幼、职、成学校校本培训示范校12所,表彰先进个人32名。此项活动对下一阶段我区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五、20**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2、培训的时间长。20**年暑假培训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师在进行培训,时间达到了43天。平时的双休日也安排了培训,时间超过了“八五”、“九五”以来的任何时间的培训。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培训难度大。一是时间已过半任务却没有过半,逼人紧;二是教师培训大楼建设期间,需要的教学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硬件条件差;在此基础上要完成培训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在区教委和各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年的培训任务完成了,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2007年是“十五”继续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一年,也是落实北京市和通州区教委“十五”继续教育工作意见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培训,教师培训工作抓出成绩、抓出实效,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教师教育工作跨入新的发展时期。下面将2007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07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07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我区共有252名学员参加了“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项目的培训,包括:组织骨干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教育学院参加集中培训;教育学院教授来我区送教上门,全区150名小学英教师接受教育学院的教授、专家传授知识;教育学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来到了?t县中学,听取了校长的有关汇报,针对学校
共5页,当前第1页1 年青老师多、教师队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这一有利条件,跟踪指导活动结合学校发展,以教师反思为切入点,安排了3次讲座。并确定?t县中学为“绿色耕耘行动计划”课题研究试验基地。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教育科研论文、调研报告、教学课件、个人成长案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等一系活动对推动我区新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师在组织小学英语全员培训项目上大大强化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参训学员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收获很大,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训结束后,教育学院组织了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得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我区代表队经过积极准备、认真训练,荣获教育学院组织的“2007年京郊小学英语技能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奖”,获得奖杯和奖状。
(二)学历教育
为提高我区教师学历层次,拓展学科专业知识,2007年在我开办学历教育班16个,共有学员1276人。2006年新招学历教育班四个,包括中文、教育学、英语本科班,小学艺术教育大专班,共计232人,录取率在75%。研究生课程班:上半年已经结业5个班,共200人。2007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目前已进入培训阶段。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07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07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
共5页,当前第2页2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矗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的教学反愧优秀案例评癣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
共5页,当前第3页3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组织了全区中、孝幼、职、成教师继续教育总结表彰会,认定通州区中、孝幼、职、成学校校本培训示范校12所,表彰先进个人32名。此项活动对下一阶段我区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07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在“信息技术教育”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五、2007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07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2、培训的时间长。2007年暑假培训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师在进行培训,时间达到了43天。平时的双休日也安排了培训,时间超过了“八五”、“九五”以来的任何时间的培训。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培训难度大。一是时间已过半任务却没有过半,逼人紧;二是教师培训大楼建设期间,需要的教学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硬件条件差;在此基础上要完成培训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在区教委和各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的培训任务完成了,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总之,我区2007年的教师培训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但
2004年是“十五”继续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一年,也是落实北京市和通州区教委“十五”继续教育工作意见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培训,教师培训工作抓出成绩、抓出实效,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教师教育工作跨入新的发展时期。下面将2004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04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04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04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04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04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五、2004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04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培训难度大。一是时间已过半任务却没有过半,逼人紧;二是教师培训大楼建设期间,需要的教学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硬件条件差;在此基础上要完成培训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在区教委和各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的培训任务完成了,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论文摘要:近年来,职业中学的入学门槛逐渐降低,导致职业中学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随之出现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一直困扰着职业中学的教师,严重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主要有攻击型和退缩型两种类型。究其原因,有学生的原因、教师的原因、家庭的原因以及社会关注职教不够等。因此我认为加强职业中学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主要包括:认真监控、及时恰当的处理、培养自管能力、注重心理教育、加强职中学生的就业教育等。
目前职业中学生学生的素质尚不令人满意。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报考普通高中未能录取后转录到职业中学的,即使是直接报考职业中学的,也有不少学生的学习基础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总之,在职业中学学生身上出现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方面的问题不少。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就会使课堂教学无法顺利展开,影响职业中学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职业中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探究职业中学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是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基本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能安心学习或不能顺利的学习,其学习活动不能和谐地与教师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心理学家称之为“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一般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
1.外向性问题行为,即攻击型
主要表现为:做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故意顶撞教师、破坏班规校纪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
2.内向性问题行为,即退缩型
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等注意分散行为;害怕提问、沉默寡言、孤僻离群等退缩行为;烦躁不安、过度焦虑等神经过敏行为;胡乱涂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
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为或社会问题行为的延伸,也可能是受同伴团体的不良影响,也可能是不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或教师的教学失策导致的。总之,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与其学习、生活环境、社会风气等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而不是由某种单一因素造成的。综合起来,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1.学生的原因
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数经历了“中考”的失败,学习基础较弱,学习习惯较差,问题行为比较集中。从实践上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不愿听讲,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普遍出现以下问题行为:不带课本、讲废话、交头接耳、思想开小差、敏感多疑、烦躁不安、做小动作、大声讲话、看课外书籍、听音乐、吃东西、睡觉、发呆、擅离座位、与同学或老师发生口角、喧哗、起哄、迟到早退或随意离开课堂等等。
2.教师的原因
在职中课堂上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视而不见,采用不理会的方式。原因之一是他们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缺乏认识,认为某些隐蔽性的问题行为,如听mp3、看课外书籍、走神等等这些行为,既不影响教师授课,也不影响同学的听课,他们只不过是做自己的事情,反正这些学生也不想学习,就不去管他们了。其次,部分教师自身管理水平不高,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放任自流,只要自己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其余一概不管。另外的原因是这些教师并非不赞同课后处理,而是觉得有些力不从心。还有部分教师在对课堂问题行为采取了一些处理方式后感到没有效果,于是心灰意冷,无奈选择视而不见。
3.家庭的原因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严重偏颇,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不闻不问,孩子缺乏应有的家庭温暖和亲人的关爱;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太高,使孩子产生焦躁、抵触情绪。
4.社会关注职教不够
当前,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中学虽然加大了职业教育的宣传工作,但由于学校的收入较少,办学资金有限,投入不足,造成了学校教育资源的缺乏。有的家长或社会上其他人员不了解职业教育,认为学生上职业中学是迫不得已,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和技能,只不过能混到一张毕业证书。另外社会环境对学生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如网络、电视、各种娱乐场所等,对青少年诱惑甚大。有些学生逃课去上网、玩游戏以至通宵达旦;有些学生贪图享受,好逸恶劳,无心上学。
三、课堂问题行为教育的基本对策
学生课堂学习的问题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对此,教师要机智地处理。
1.认真监控
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还应仔细认真的观察课堂活动,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做作业时,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善于指导学生行为的教师,应能在学生的不恰当行为造成之前,就有所察觉。
2.及时恰当的处理
只发现问题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将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阻止事务向更坏的方向发展。那么教师应采取什么措施呢?这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场合。如有些学生坐在位置上不听讲、看课外书籍或伏在椅子上睡觉等。这类行为不明显干扰课堂教学。因而教师不应在课堂上公开指责,而应是给与信号,邻近控制。若没有效果,采取课后处理的方法。有些学生大声喧哗,戏弄同学,顶撞老师,这类行为对课堂有较大干扰,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应与班主任配合教育,同时可以适当的给予惩罚。
3.培养自管能力
中职学校学生已经接近或进入成人,因此,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很有必要。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当他们被尊重、被肯定时,会产生一种自愿的意识,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身应尽的职责。所以在对学生教育时,要在尊重学生人格和他们的不同需要、不同意见和建议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措施,如:一是自主规划,引导学生描绘人生理想,确定发展目标,拟定发展计划,规划发展行动,时时对照、检查。二是签订“自律承诺书”,鼓励学生找出自身不足,向大家承诺有计划地改正,并写明改正的具体措施,接受集体的监督。三是鼓励自我评价,教师要让学生用各种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自己的行为、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反思,与社会、家长、老师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动计划进行对照,找差距、找原因。
4.注重心理教育
很多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养成了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如上课讲话、好动、随便下位倒水喝、将腿翘到课坐上等等。面对这些行为问题,教师应逐步对他们进行引导,矫正这些不良行为。而心理辅导又是矫正不良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排除自我潜能发挥的障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但心理辅导工作能否奏效,还取决于师生之间是否真正的建立了信任、融洽、合作的人际关系。能否展开真诚的思想、情感交流。因此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交往,从而不断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5.加强职中学生的就业教育
学习没有目标,就如同失去了方向的航船。因此学校应该对职中学生加强就业教育,要创造条件为职中学生培训扎实的技术本领,使职中生有一技之长。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就业意识与愿望,树立有技术才能有工作岗位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只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他们才会觉得有希望。那些因文化基础较差不能进高中学习的学生,恰好是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工人。明确了自己的位置,又学到了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职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才会相应减少。
参考文献
[1] 杨心德.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心理.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
[2] 李志.课堂问题行为及控制.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7.
[3] 陈时见.课堂管理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戚业国.课堂管理与沟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李永华.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品德心理教育对策初探
[6] 章志光.学生品德形成新探.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论文摘要:近年来,职业中学的入学门槛逐渐降低,导致职业中学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随之出现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一直困扰着职业中学的教师,严重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主要有攻击型和退缩型两种类型。究其原因,有学生的原因、教师的原因、家庭的原因以及社会关注职教不够等。因此我认为加强职业中学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主要包括:认真监控、及时恰当的处理、培养自管能力、注重心理教育、加强职中学生的就业教育等。
目前职业中学生学生的素质尚不令人满意。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报考普通高中未能录取后转录到职业中学的,即使是直接报考职业中学的,也有不少学生的学习基础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总之,在职业中学学生身上出现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方面的问题不少。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就会使课堂教学无法顺利展开,影响职业中学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职业中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探究职业中学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是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基本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能安心学习或不能顺利的学习,其学习活动不能和谐地与教师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心理学家称之为“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一般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
1.外向性问题行为,即攻击型
主要表现为:做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故意顶撞教师、破坏班规校纪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
2.内向性问题行为,即退缩型
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等注意分散行为;害怕提问、沉默寡言、孤僻离群等退缩行为;烦躁不安、过度焦虑等神经过敏行为;胡乱涂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
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为或社会问题行为的延伸,也可能是受同伴团体的不良影响,也可能是不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或教师的教学失策导致的。总之,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与其学习、生活环境、社会风气等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而不是由某种单一因素造成的。综合起来,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1.学生的原因
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数经历了“中考”的失败,学习基础较弱,学习习惯较差,问题行为比较集中。从实践上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不愿听讲,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普遍出现以下问题行为:不带课本、讲废话、交头接耳、思想开小差、敏感多疑、烦躁不安、做小动作、大声讲话、看课外书籍、听音乐、吃东西、睡觉、发呆、擅离座位、与同学或老师发生口角、喧哗、起哄、迟到早退或随意离开课堂等等。
2.教师的原因
在职中课堂上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视而不见,采用不理会的方式。原因之一是他们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缺乏认识,认为某些隐蔽性的问题行为,如听MP3、看课外书籍、走神等等这些行为,既不影响教师授课,也不影响同学的听课,他们只不过是做自己的事情,反正这些学生也不想学习,就不去管他们了。其次,部分教师自身管理水平不高,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放任自流,只要自己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其余一概不管。另外的原因是这些教师并非不赞同课后处理,而是觉得有些力不从心。还有部分教师在对课堂问题行为采取了一些处理方式后感到没有效果,于是心灰意冷,无奈选择视而不见。
3.家庭的原因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严重偏颇,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不闻不问,孩子缺乏应有的家庭温暖和亲人的关爱;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太高,使孩子产生焦躁、抵触情绪。
4.社会关注职教不够
当前,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中学虽然加大了职业教育的宣传工作,但由于学校的收入较少,办学资金有限,投入不足,造成了学校教育资源的缺乏。有的家长或社会上其他人员不了解职业教育,认为学生上职业中学是迫不得已,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和技能,只不过能混到一张毕业证书。另外社会环境对学生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如网络、电视、各种娱乐场所等,对青少年诱惑甚大。有些学生逃课去上网、玩游戏以至通宵达旦;有些学生贪图享受,好逸恶劳,无心上学。
三、课堂问题行为教育的基本对策
学生课堂学习的问题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对此,教师要机智地处理。
1.认真监控
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还应仔细认真的观察课堂活动,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做作业时,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善于指导学生行为的教师,应能在学生的不恰当行为造成之前,就有所察觉。
2.及时恰当的处理
只发现问题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将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阻止事务向更坏的方向发展。那么教师应采取什么措施呢?这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场合。如有些学生坐在位置上不听讲、看课外书籍或伏在椅子上睡觉等。这类行为不明显干扰课堂教学。因而教师不应在课堂上公开指责,而应是给与信号,邻近控制。若没有效果,采取课后处理的方法。有些学生大声喧哗,戏弄同学,顶撞老师,这类行为对课堂有较大干扰,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应与班主任配合教育,同时可以适当的给予惩罚。
3.培养自管能力
中职学校学生已经接近或进入成人,因此,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很有必要。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当他们被尊重、被肯定时,会产生一种自愿的意识,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身应尽的职责。所以在对学生教育时,要在尊重学生人格和他们的不同需要、不同意见和建议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措施,如:一是自主规划,引导学生描绘人生理想,确定发展目标,拟定发展计划,规划发展行动,时时对照、检查。二是签订“自律承诺书”,鼓励学生找出自身不足,向大家承诺有计划地改正,并写明改正的具体措施,接受集体的监督。三是鼓励自我评价,教师要让学生用各种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自己的行为、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反思,与社会、家长、老师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动计划进行对照,找差距、找原因。
4.注重心理教育
很多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养成了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如上课讲话、好动、随便下位倒水喝、将腿翘到课坐上等等。面对这些行为问题,教师应逐步对他们进行引导,矫正这些不良行为。而心理辅导又是矫正不良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排除自我潜能发挥的障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但心理辅导工作能否奏效,还取决于师生之间是否真正的建立了信任、融洽、合作的人际关系。能否展开真诚的思想、情感交流。因此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交往,从而不断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5.加强职中学生的就业教育
学习没有目标,就如同失去了方向的航船。因此学校应该对职中学生加强就业教育,要创造条件为职中学生培训扎实的技术本领,使职中生有一技之长。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就业意识与愿望,树立有技术才能有工作岗位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只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他们才会觉得有希望。那些因文化基础较差不能进高中学习的学生,恰好是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工人。明确了自己的位置,又学到了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职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才会相应减少。
参考文献
[1] 杨心德.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心理.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
[2] 李志.课堂问题行为及控制.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7.
[3] 陈时见.课堂管理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戚业国.课堂管理与沟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李永华.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品德心理教育对策初探
[6] 章志光.学生品德形成新探.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