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传统漆艺论文范文

传统漆艺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传统漆艺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传统漆艺论文

第1篇

这种思路是从中国传统建筑中提炼出典型的传统建筑符号,适当加以变形后运用到现代建筑中来。例如,香山饭店在艺术处理上就提炼并运用了许多中国传统建筑符号,如正菱形的侧窗、壁灯和灰砖装修;正方形上带有圆形开洞的楼梯杆柱顶灯、室外平台栏板灯和路旁地灯;将宫灯加以变形的中餐厅吊灯、中庭座灯和入口庭院柱灯等等。在组织室外墙面灰砖线脚和室内木装修线脚时则依照了同一墙面划分模式。这些都使建筑的整体氛围得到完整统一。之后,香山饭店的几个典型中国传统符号常被广泛应用到许多城市建筑里。当然,也有运用得不当的例子如北京通泰大厦,在现代办公楼的带形墙面上刻意作出一个巨大的“斗”这样一个传统抽象符号,不但从建筑本身的体量与风格上显得笨重多余,而且从传统文化提练上也难以引起国人的共鸣。在提炼传统符号的建筑师中还有一个倾向便是符号的象征意义,但这种思路也往往因手段的肤浅而尚失意义。如中日青年交流中心(由黑川纪章与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合作)大做象征文章,以中轴线上的“桥”来象征“友谊之桥”,倒还显得画龙点睛,形象也算很美;但是接着又要以剧场象征幼芽,游泳馆象征和平就有些牵强附会了;最后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硬要使高层宾馆也要有象征意义,于是便将圆形平面加以修改,处理成二十边形。并等距离地豁开五条一米多宽的墙缝,形成了与梅花、樱花相似的五片花瓣式的平面。这们做的结果是将一个本应简洁挺拔的高层建筑弄得琐碎零乱。结果也不难想象无人能从建成的实物中找出些“梅花”或“樱花”的味道来。至于以图像符号形式来模仿中国传统建筑的作品更是不足取。如苏州吴宫大酒店,为与古城环境风貌保持一致,建筑风格承袭姑苏传统,采取“城墙”与“高台”相结合的手法,布局为中轴对称,城台上点缀了造型各异的亭宇楼阁。虽然看上去屋顶层次还算丰富,可惜了无新意,更由于宾馆功能布局的制约而从整体空间上难有古城聚落的神韵。看来这种借用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符号的“拿来主义”实在是到了强驽之未了。

二、深层的同构

如果能够超越视觉语言符号的制约,我们的设计天地将会开阔一些。有些建筑师便从中国传统建筑深层结构中去寻找创作源泉。中国传统建筑语言的基本形成结构,由于其本身的抽象性与可塑性而具有生命力,可移植于新语系中去组织新词汇产生新释意。如上海大剧院,将借鉴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视点落在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这一仍有生命力的层次上。它的平面以“井”型划分成9个方格,前部设大厅,多阶和花园,这一严谨的平面有机地组合了主要和次要舞台,观众大厅及公共场所。发挥了中国传统庭院空间布局的优势。该建筑在外显层面上则全部使用现代建筑技术语言:玻璃幕与反曲屋顶。而这些外显形象又表现了一种水晶宫殿般的纪念性和承接天地万物的博怀。可见抛弃对中国传统建筑符号的再现而追求传统空间和结构气质,可以使现代的建筑技术语言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上海商城也是借助这种创作理念而成功的,设计中渗透了一些中国建筑的传统手法,从建筑布局及细部处理等多个方面都可以看到一些中国建筑的语言和特征。上海商城的中国味集中表现在其底层的半室外中庭。不同香山饭店传统符号的堆砌的是,其空间及空间界面更加中国化,点到为止的栏杆、变形的雀替,高耸醒目的红柱以及点缀其间的水池游廊无不引人发怀古之幽情;而它空间尺度的巨大,水幕、旋梯的设置,现代交通的组织又让人耳目一新,其营造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及界面的高超手段,着实有振聋发聩之力。深圳市政厅实施方案又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它采用最现代的建造方法和科学技术,但与此同时又继承中国南方的优秀传统。沿袭了中国“内庭院”的布局,使这座建筑由若干个庭院组成。尤其是它的屋顶采用曲面网架拱壳,大面积覆盖其下方的市政厅建筑,屋顶的曲线和暴露的结构构件隐喻着中国传统的建筑技术,但给人的感觉却毫不复古的意向。虽说是华夏的精神,但全是最新的科技成就。这种意念被发挥的成熟大器便是下面要论述的上海金茂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三、内质的追求

第2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 扬弃 “中国梦”

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一直以来都是炎黄子孙的骄傲。然而,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今天,在西方文化愈加深刻地走进日常生活的今天,我们的价值观是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文化在当今的中国又以怎样的形式存在?如何合理鉴别与扬弃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梦”有什么重大意义?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之间寻找答案。

一、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

对于韩国成功申请“江陵端午祭”为世界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事,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羞愧。对于80后、90后以及00后疯狂追星、追捧哈韩文化、欧美嬉皮士文化、黑帮文化却恰恰忽视了中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不禁黯然神伤。近年来,我们不难发现譬如腊八节、寒食节、清明节、中元节等等的中国传统节日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甚至连春节和中秋节这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有重大意义的节日也再没有曾经那份浓厚的期盼,更没有了往日的节日气氛。相反,每当圣诞节到来前夕,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处处是狂欢的男男女女,每当2月14的情人节,玫瑰花的销量尽管是平常价钱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却总是能榜上有名。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我们不禁要问是传统文化过时了吗?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打磨殆尽了吗?是西方文化、哈韩文化就比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更有内涵、更有韵味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过时,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蕴依然犹存,只是国人出现了严重的文化认同危机。

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出现多元文化并不稀奇。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了世贸组织,国门向世界敞开的同时,也将我国充分地卷入了世界市场之中。随之而来的就是信息化的颠覆性革命,网络和通讯设备的普及改变了我们以往的生活方式,同样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那就是文化的迷失。互联网的使用让我们的教育更加丰富多彩,然而也恰是因为网络的高度使用,家庭、学校和小范围的社会生活已经无法满足新生代获取知识的需求,因此在形形的网络文化中,新一代被看似时尚、潮流、个性的别国文化所吸引,渐渐地就在文化中迷失了。这也是市场经济给我们价值观带来的冲击的结果,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使人们唯利是图,不讲“仁义礼智信”,不讲谦恭,不讲孝道,传统的价值体系遭到了严重破坏,文化的认同危机就是这样顺理成章地诞生了。

二、传统文化的扬与弃

当然,传统文化在今天虽然遭到西方文化和其他亚洲文化的冲击,但并不是然无存。在我们今天的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的存留方式也有不同的形式,总体上是优秀文化与糟粕文化并存。在对待传统文化上,我们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摒弃糟粕文化。在弘扬优秀文化的方式方法上也要注意发展和创新。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抛弃糟粕文化

传统文化之所以被区分出优劣,并不是其本身的好坏,只是现代人用现代人的标准来加以考量的结果。那么究竟这个考量的标准是什么呢?那就是被考察的传统文化是否能够顺应时展大潮、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这个意义上划分,我们得到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忠义孝道、仁者爱人、信守承诺、乐于助人、路不拾遗等等优良的品质。然而,在时代不断发展变迁的道路上,有些消极的传统文化也依然遗留在现代的中国社会生活之中,例如封建迷信的盛行、男女地位不平等、重农抑商、官本位问题严重等社会现象。

良好的社会风气要有一定的社会文化作为基垫,优秀的文化引领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糟粕的文化则使社会倒退最终走向崩溃的边缘。因此,我们要想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就要大力弘扬先进的优秀的积极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汉语热与孔子学院的广泛建立让世界听到了来自中国的声音,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依然在闪烁着璀璨的光辉。同时,我们也要坚定地摒弃社会上不健康、不积极、不阳光、不传播正能量的传统文化残余。近期,食品安全问题再一次拉紧了国民的神经、电信诈骗屡禁不止、传销组织打着连锁经营的幌子在各大城市坑害民众、儿女们住着洋房老人却无处安身,这些现象反映出部分国人道德的缺失、诚信的匮乏、孝道的背离,而孝道忠厚、诚信有礼正是中华民族近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优良文化。正如《三字经》上说:“首孝悌,次谨信”①。可见,古人是多么重视孝道和诚信。孔子对于孝道和诚信也有自己的见解,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②孔子教导我们要谨遵孝道、讲诚信,亲近仁德之士。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万万不可不细细钻研。

(二)在方式与方法上要推陈出新

在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的发展与创新,使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接轨,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尤其要让年轻人容易接受。新生代们出生在信息化、市场化与全球化的时代,传统文化的根基没有那么深厚,特别容易在文化认同上迷失方向。而今天的青少年就是明天祖国的希望和栋梁,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否在未来的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千年以后依然熠熠生辉,关键就要看一代代的薪火相传。因此,为了紧跟时代,我们要在宣传优秀文化时紧贴现实、推陈出新。可以在网络上加大宣传力度,用传统道德文化约束网络失德行为;可以在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的精华成份,以娱乐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快乐中潜移默化地被感染和熏陶;可以加大对身边好人好事的表彰力度,培养社会良好的道德风气;可以在媒体上多创办优秀文化栏目,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从某种角度上说,我们已经将这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方法融入了社会生活之中,《三字经》《弟子规》走进了课堂,传统文化的知识竞赛与文艺汇演争先上演,感动中国的年度评选人物让我们钦佩不已,《百家讲坛》《快乐汉语桥》等优秀电视节目使优秀传统文化再次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传统道德文化观念深入人心。

然而,在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有些不合时宜的做法也值得深刻反思。在某些教育讲坛中,听众都是一些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青少年,而在宣传传统文化时竟然与佛教紧密相连,从小就让他们有浓烈的,进而在长身体的阶段禁食肉蛋奶,只吃素食。我们尊重佛教的信仰,但这种做法是否是我们想要的宣传传统文化的效果,这种方式是否科学值得我们深思,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青年一代能否在身体与心智上承担起祖国托付的重任,我们不得而知。还有一些人以宣传传统文化为名,出售盗版光碟和书籍,成立会所,从而谋取暴利,在他们出售的光碟视频中要求女人要谨遵《女儿经》的盛典,女人要把男人当成天,否则德不配位是要遭到报应的。这是很明显地在宣传传统的“三纲”,中国近代以来刚刚把妇女从封建的桎梏中解救出来,却要在21世纪还要将妇女置于男人之下,非要分出个三六九等,这难道不是历史的倒退吗?因此,强调在宣传传统文化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是十分必要的,要将不符合时展潮流的消极文化改良或摒弃。

三、提升文化软实力,助力“中国梦”

传统文化是v史给予我们的丰厚遗产,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这对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中国梦”的实现都有重要意义。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考量综合国力的标准从来都不只是GDP的增长,还要衡量人口、政治、军事、环境、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因素。国家的发展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驾齐驱。文化软实力的增加对于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作为有着五千年光辉历史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文化根基。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印度文化、西欧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并列为四大文化系统,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文明进程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也在世界各大文化中闪耀着中华文化的光芒,孔子学院在全世界已经建立了200多所,汉语、中国民俗、中国画等等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走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这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因而对于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进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因此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对外和对内两方面都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储备力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就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过程。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圆梦“中国梦”的重大意义

在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上首次正式提出了“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③。“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是美丽中国梦,是强军梦,是科教兴国梦,也是文化传承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支撑。“中国梦”的伟大梦想是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的成果,“中国梦”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又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而得到的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美好的夙愿和不断追求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荣八耻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圆梦“中国梦”的重要精神依托。只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中国梦”的实现才得以可能,伟大的复兴梦才能够一代代延续。

其次,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与世界其他文化进行交流的重要凭借。在这个全球化发展迅猛、文化多元的时代,文化早已突破国界,多种文化信息等待着人们去学习、去感悟、去接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到的中国特色,代表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水平,彰显着中华儿女的勤劳与智慧。因此,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中国人有无比的自信与自豪,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我们与世界其他文化相媲美的底气,是我们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法宝。现阶段,中国综合国力大增,国际影响力也十分广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学习浪潮,中国传统文化被多国人民所喜爱和效仿,这就是优秀文化的魅力之所在。因此,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窗口,为“中国梦”的最终实现,增添了助力。

最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每个人的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和道德整体素质。“中国梦”不仅仅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更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梦。“中国梦”的实现要凝聚中国力量,这力量的源泉就是每个中国人。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优秀传统文化给中国人民以浓厚的文化底蕴,进而提升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养。这对于“中国梦”能否圆梦具有关键意义,它关系到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创造力、后发动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注释:

①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北京: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9年。

①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①王庆生:《为了伟大的中国梦》,《求是》,2013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钱文忠.钱文忠解读《三字经》[M].北京: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9.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第3篇

中国传统艺术的回归与国家政策的支持及国人的主动挖掘直接关联。目前,我国传统艺术的“疑似主流”趋势是值得人们庆贺的。但是,我们仍应看到的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回归现状是片面、不完全的,其存在时长无法预测估计。中国传统艺术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得到传承发展。中国传统艺术如果想要将自身曾经失落的地位重新寻回,其所面临的阻碍重重。

二、启发大学生对传统艺术热爱的意义

舞蹈《婺魁》由于其自身以婺剧为根基的基本特色,在其表演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对于传统戏剧艺术的热爱,加强戏剧教育,并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积极树立起一个科学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加强其鉴赏美的能力。戏剧教育作为高度综合多种艺术形式的教育门类,在丰富大学生审美体系上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戏剧教育影响大学生群体,可以使他们交替地从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中接受美的启迪。另外还能够促使大学生将自身的审美体系进一步的完善建立,使其接受更多方向、层次的审美融合及塑造。有了一个丰富科学的审美体系作为基础前提,大学生便能运用一些自主思考及实践的方式,对自身建立起的审美观进行完善,提升自我对美的创造能力。戏剧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对戏剧人物感情的发现、平衡,对所扮演人物感情的感知、控制,达成大学生对人际情感自然的沟通。正如舞蹈《婺魁》的创作一般,为了将舞蹈的效果发挥到最强最大化,需通过多方面的合作配合,凝聚多方人群的集体力量。激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视热爱,加强戏剧教育能够使得参与其中的创作、表演以及后台支持的大学生对于协调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度进一步技巧,并在逐步的实践中形成惯性。

三、启发大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进行戏剧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要将大学生对于传统艺术的热情度进一步激发,对其进行戏剧艺术教育,其首要前提是积极建设起一支具有专业化素质水平的艺术师资团队。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对艺术院校的招生规模进一步放大化,积极培养出高校艺术专业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应将社会中存在的专业艺术优秀人才资源进行科学的优化配置,积极建立起一个特聘使得教师制度,引入一些优秀的音乐家、舞蹈家等作为客座教授。在解决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同时也能够将全新科学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引入,加强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往来。中国传统艺术—戏剧艺术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广博,但在其教育传承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固定课时的限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只能科学的选取一些侧重点。将戏剧作为例子,在戏剧教育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开设一些京剧、黄梅戏以及越剧等。另外,大部分的当代大学生对于现代舞蹈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选择开设舞蹈赏析相关课程。通过对优秀舞蹈的赏析,能够促使大学生在舞蹈欣赏过程中,将原有的审美方式进一步突破,了解到现代舞蹈的程式结构及张扬特色。对于当代大学生进行传统艺术教育的途径应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即多层次与多元化。首先应做到的是进行学科式的教育,积极开设单独专属性的传统艺术教育学科内容;第二,应积极进行各项渗透性的传统艺术教育。在其余学科中也应不忘进行传统艺术教育内容的进一步渗透。第三,尽可能举办一些与传统艺术相关联的课外活动,依照学生的自我兴趣组织创建一些课外性质的兴趣小组,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课外活动的开展举办,促使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互相学习,弥补自身的缺点。第四,积极举办一些传统戏剧艺术文化节,给予大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以此激发大学生对于传统艺术的热情。

四、结语

第4篇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特征;高职声乐教学;意义;措施

一、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

传统音乐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首先表现在传统音乐的体系律制方面,属于“三律并用”的体制,据相关资料地记载,古琴一般使用的是纯律,琵琶和阮一般采用的是平均律,而签上则采用的是三分的损益律,这三种音乐的律制在长时间中是同时存在的;其次是在传统音乐的体系中,音阶与节拍也有属于自己十分独特的特征,音阶一般采用五声性的旋法加以调式音阶,律动主要包括了均分律动和非均分的律动这两种,在结合与不规则的使用中,就形成了具有一定节奏与节拍、整散结合与戏曲中的坐唱念打、紧拉慢唱的方式;最后是在记谱法方面,主要采用的是记号与符号将曲子的中高低、强弱以及长短等内容表现出来,如其中工尺谱在多次更改之后仍沿用至今,从而使得大量优秀的传统音乐得以长期的保存与发展。

二、高职声乐教学中引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

1、有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传统音乐因其有着非常深厚的艺术传统而更多地呈现了人的“心灵状态”,这种优秀的音乐里渗透了一种区别于其他国度的人文精神,并酿就了温良醇厚的中华民风。因此,把这样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一代代音乐人的责任和义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中,更重视欧洲音乐文化体系的教学,这对于传统音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冲击。因此,将传统音乐文化引入高职声乐教学课堂,不仅可以提高高职学生传统音乐方面的感悟能力,也让高职学生在传统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国部分民族的风俗人情以及传统文化,同时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2、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发展。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中以前的音乐教育都是以识谱唱歌或是简单的音乐欣赏为主,声乐教育并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因此学生考入大学之前大多只通过集中短期培训参加艺考。并且高职院校学生因接触欧洲西洋唱法晚及不习惯西洋风格声乐作品的音列组合,因此很多学生难以正确掌握古典音乐的精髓,声乐水平得不到提高,对于声乐的学习也逐渐丧失信心。如果能将学生从小就习惯聆听的传统音乐文化引入到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之中,学生情感上更加容易接受,比如把当地优秀的民歌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当地民歌唱法中的精华用于演唱技法训练,因从小的视听习惯,学生就更容易学会。

3、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高职院校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一种优秀的音乐文化,因其在历史的长河里经过反复冲刷却没被淹没反而得以传承至今,足以说明传统音乐文化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是几千年音乐文化沉淀的精品。同时,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经过一代代中国人民的传承和不断改良,不仅音色丰富,其内容也带有中国某个时期的文化特色。因此,如果能够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引入到如今的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到这些文化自带的魅力,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同时,还能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以及音乐创作能力。

三、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引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措施

1、重视传统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的老师在声乐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传统音乐中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还要注重学生情感上的培养,让高职学生热爱中国的传统音乐,同时也重视中国的传统音乐。只有学生重视并热爱,才能主动去学习。我国的传统音乐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因此,高职院校的声乐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分析一个音乐作品之前,先带领学生对这部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例如作品的来源、创作背景,以及发展背景,学生对这部作品了解的越深入,作品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传统音乐作品产生了兴趣,学起来也就相对容易,声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就自然得到了提高。

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情感的表现方式,如果声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单一古板的进行教学,学生在沉闷的环境下自然不能学好声乐。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和历史特色,且包含的内容丰富,因此,高院校的声乐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传统音乐这一特色,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例如,高职院校的声乐老师可以利用当今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声乐课堂的教学中播放中国的传统音乐,比如播放不同中国乐器演奏的同一作品,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音乐的海洋之中,全身心感受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声乐老师可以通过举办表演唱比赛、公开课、课堂音乐会、音非榫熬绲刃问剑丰富课堂的教学模式,加强课堂上与同学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参与者的角色,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与学生一起针对某一个传统音乐文化作品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传统音乐文化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传递和表达。

3、重视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目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演唱的技能技巧,掌握演绎一定难度声乐作品的能力,更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声乐学习之中提高自身的声乐造诣和音乐素质。因此,高职院校的声乐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在音乐感知力和想象力上的培养,抱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作品的同时提升音乐感知能力。而传统的音乐文化,则会对学生这方面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传统音乐文化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感知音乐的美,学会在作品中去寻找美、体验美和发现美。声乐老师要善于引导,加强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4、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若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声乐老师也应该具有很高且全面的专业素质,如果声乐老师没有深厚而全面的音乐素养,也就很难将传统音乐的精髓传递给学生。声乐教师不光要掌握系统而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该从纵向和横向上全面掌握我国的传统音乐,热爱各地民歌、小调、说唱及戏曲的音乐,学习它们的演唱技巧,热爱古琴、古筝、二胡、笛萧、唢呐等民族器乐的传情达意方式。因此,学校要重视对声乐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只有声乐教师提升了音乐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是以传统的音乐文化作为基石,而声乐艺术又是现代音乐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引入传统音乐文化,对于促进高职声乐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璐.浅析如何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职声乐教学[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7)

[2]熊飞飞.浅析如何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职声乐教学[J].学子(理论版),2016(19)

第5篇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talian Conference Sensors

and Microsystems

2008, 674pp.

Hardcover

ISBN 9789812833525

A G Mignani等著

本书精心收集了2006年2月15-17日在意大利Firenze市举行的第10届传感器与微系统会议上的论文。这次会议由意大利传感器与微系统协会(AISEM)和费拉拉大学应用物理系组织,整个会议由9个口头宣读分组会和2个书面张贴分组会组成,它在意大利为物理、化学、生物、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跨学科的交流平台。传感器与微系统会议论文集自第一版出版以来,为传感器与执行器、材料与工艺技术、信号的监控、获取和控制、数据处理、图像识别技术、微系统、微机械等与传感器相关学科的关键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传感器与微系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本书收录的109篇论文被分成10个部分介绍,1.应邀演讲报告,包括计算机屏幕上的图像辅助技术:原理和应用等4篇文章;2.生物传感器,包括基于纳米材料的GOD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与表征等7篇文章;3.生命功能监测,包含了导管..导管内的伽玛射线探测仪、用于移动医疗的基于红外线的心率监测10篇文章;4.气体传感器,包含了气敏氧化锡纳米带的发光特性、纳米结构的三氧化钨(WO3)气敏材料的高温沉积等30篇文章;5.液相化学传感器,包含了基于二氧化锡光学传感器的水中氨的检测、用光纤探针和低成本分光度计对水中Cr(VI)含量的在线全自动测量等6篇文章;6.化学传感器阵列,包含了用于酒质量监测的具有线性温度特性的气体传感器阵列的发展等8篇文章;7.微制造与微系统,包含了温度对MEMS振荡器影响的仿真与建模等13篇文章;8.光学传感器,包含了带有微加热器和热电堆的CH4红外传感系统等10篇文章;9.物理传感器,包含了一种基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应力计量传感器等15篇文章;10.系统、网络和电子接口,包括一种集成的带有分离振荡器的宽范围的阻抗/时间转换器等6篇文章。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几乎涵盖了传感器的各个领域,介绍了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新发展、新成果和新应用,适合于从事不同传感器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们参考阅读。

孙方敏,

博士生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第6篇

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talian Conference Sensors

and Microsystems

2008, 563pp.

Hardcover

ISBN 9789812833587

G Di Francia等著

本书为第12届意大利传感器与微系统会议论文集。这次会议由意大利传感器与微系统协会于2007年2月12-14日在Napoli城镇举行。本书收录了本次会议上的近80篇论文,为传感器与微系统及其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传感器与微系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材料科学、化学、应用物理、电子工程、生物技术等许多领域。本书将收录的79篇论文依据其所属的不同领域共分为9个部分:1.生物传感器,包含用于血糖生物传感器的敏感元件的制备与特性等10篇文章;2.生理参数监测,包含了对一种用于糖尿病人呼吸标志物检测的氧化铟传感器的研究等4篇文章;3.气体传感器,包含用多孔硅推动硅技术的极限:一种CMOS气体敏感芯片、用基于碳纳米管的纳米复合层涂覆的薄膜体声波谐振器制成的蒸汽传感器、饮水机中水和酒精蒸发速率的检测等15篇文章;4.液相传感器,包括用于水和空气环境化学检测的基于二氧化锡颗粒层的光纤传感器等4篇文章;5.化学传感器阵列和网络,包含了一个用于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析的多通道的石英晶体微天平、一种用于酒质量分析的新型便携式微系统的发展等9篇文章;6.微制造与微系统,包括通过实验研究湿多孔硅的拉曼散射现象、多孔硅上高流速渗透膜在氢过滤装置中的应用等13篇文章;7.光学传感器与微系统,包括金属包层的漏波导化学和生化传感应用、结构光纤布拉格栅传感器:前景与挑战等14篇文章;8.物理传感器,包括通过多像素的光子计数快速闪烁读出等6篇文章;9.系统和电子接口,包括能够估计并联电容值的非校准的高动态范围电阻传感器前端等4篇文章。

本书介绍了传感器与微系统在意大利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对于从事传感器与微系统方面的研究人员及工程师们,它是一本十分有价值的参考读物。

孙方敏,

博士生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第7篇

Abstract: Lacquer painting,as the basic teaching content in modern China's lacquer foundation teaching results in the loss of traditional lacquer arts and students' weak lacquer knowledge and further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lacqu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rough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lacquer arts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start from lacquerware and gives the specific teaching ideas,hoping that it could give some enlightenment for our lacquer education.

关键词:高等教育;漆器;教学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lacquerware;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190-01

1对基础技法的重视

首先,教学中要明确使用天然漆。天然漆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多见,它主要存在并发展于东亚文化圈中,中国漆器也是一种民族文化。天然漆是综合性能最好的涂料,非常环保,制成品对人体无损害。现在各种化学漆充斥漆艺教学,虽然也冠以“漆”名,但和天然漆是两个不一样的事物,它的存在就不能理解为传统漆艺在新时代的发展。恪守材料的纯粹性不是保守,而是传承一种文化。这点在教学中尤为重要。

天然漆工艺要求高,从天然漆入手有利于学生从开始就能受到严谨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采用化学涂料的学生对工作环境和工具极不讲究,而做天然漆的学生则显得干净利落。此外,化学涂料的技法基本都是从天然漆的制作技法中来,所以能使用化学漆不一定会使用天然漆,能使用天然漆的人只要愿意都能很好的使用化学涂料。从这点上讲,天然漆是学科之本,教学一定要采用天然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对漆艺学习也很重要。目前中国漆艺教育主要从漆画入手,由于把漆作为一种绘画媒材,注重绘画性,模仿油画等别的画种的处理手法,对工具要求不严格,忽视学科特点,导致学生不会制作、保养工具,甚至不会正确使用工具。以什么样的工具对待漆,体现的是东方人的一种处事方式、态度。“工艺性”更多指的是一种做事程序,工艺性不等于僵、板,别的绘画也讲工艺,所以我们教育中不能人为的设定框框。对工具的细微处要交代清楚,比如刮揪两端为什么要做成钝角,主要是锐角的话裱布容易进入布孔将布挑起,还有挑起翻转漆时刮揪不致将漆甩出,这些要对学生讲清楚。

当然,制漆,做胎也很重要,其包含了对漆的加工、调灰、刮灰、裱布、 漆、打磨等工艺,每一个程序结束后教师都要严格把关,那么,在漆器这个系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掌握漆自身的性能,如何识别,了解漆操作特性及严格的制作方法。漆艺制作工艺是几千年先人的经验总结,系统而科学,引导学生体会其原理,才会在以后的实践中变通,为漆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学生创作思维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更多是一种启发性思维,和设计的教学相比,漆器教学有特殊性的一面,漆器的材料和工艺决定了漆器创作离不开这些特点。先人已经为我们创造了许多千文万华的漆器作品,是我们漆器教学可供借鉴的宝贵财富。但是,时代变化了,审美的不同就要求漆器如何以传统的材料创造出今天的人所需要的具有时代感的作品,这是漆器教学当前要面对的课题。

年轻的学生刚接触漆艺,对漆艺并没有什么成见,所以我要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对漆的感受,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对工艺材料的想象力,不受约束地表现让自已感动的东西。比如漆艺神秘深邃的空间感,流动的线条,具有生命的别的材料无法代替的光泽,温润的触觉感受,以漆的独特之美表现自己对漆的认识,对世界的理解,只有将漆的生命和自己的心灵统一,就能在作品中完美地体现漆性,创造出感人的作品。

“如胶似漆”这个词说明漆具有黏性,这种黏性使得漆能容纳多种材料,黏结或依附于器物上,因此漆也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天然漆的这种包容性就可以让学生去探讨漆与别的材料结合的可能性,扩大漆艺的表现空间。传统的漆与陶、竹、纸、金属、纤维等材料都能很好结合,现代也开发出玻璃钢,苯板胎型,使漆器胎体成型时间大为缩短,形态表现更为自由。还有漆和玻璃的结合给人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无色的玻璃凉爽、素雅,漆温暖、富丽,在质感上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在探索漆和多种材质结合的同时,也要在继承传统漆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观念和造型观念,使漆器在当代社会存在无限发展的可能。

3漆器教育要和生活实用结合

天然漆不仅是一种艺术媒材,更重要的是可使用的材料,能够服务于在当代人的生活。漆器在楚汉、唐、宋、元、明、清都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近代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漆艺发展出现了断代,致使漆器与人们的生活脱离。现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断追求多样性、个性;民族传统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这些为漆器走进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可能性。

漆器教育要以现代家居中高档的饮食具、灯具、文具、家具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如屏风就很适合当代家居中的空间分割;装饰性漆器可以装饰点缀房间;茶具,咖啡具采用天然漆制作,因漆材料具有轻柔、靓丽、华美而与众不同;漆制家具手感温润,特别具有亲和力。漆器还可以环境艺术融合,笔者曾认识一位福州漆艺家为酒店大堂柱子上制作漆壁画,柱子的圆柱形,他采用传统脱胎的技法制作完成,这与其说是壁画,倒不如说是漆器。最后制作完成的漆空间富丽堂皇,很适合酒店气氛,这就是漆器和环境艺术结合的生动例子。由于天然漆具有耐热、耐酸、防潮、抗腐的功能,有“涂料之王”之称,在现代科技产品中也得到了应用,在这方面日本走在我们前面,比如以黑漆的照相机,金箔擦漆的高档手表,装饰精美莳绘的手机已在日本悄然出现。这些说明漆器在生活中有广阔的空间,有待我们的漆器教育去衔接、开发。

漆器是我们的文化,具有当代感的漆器就一定会为人们所接受,漆器装扮的生活就会绽放异彩。漆器的历史和现状告诉我们,漆器必须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在市场中才能展现他的活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市场意识,让学生制作的作品能符合人们的需要,这要才能产销良性循环,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与创业,从长远看也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传统漆器 发展

中国漆器有极其辉煌的历史,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一个斑驳的朱漆大碗将中国使用漆及漆器的历史追溯至7000余年前的河姆渡时期。它的出土,不仅强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是全世界漆艺术发源地”这一科学论断①,更是很好地佐证了“漆器艺术起源于中国,然后发展传延至东亚各国,继而走向全世界”的史学观点。几千年的漆器发展史正可谓是“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说矣”,然而从20世纪初至今的近百年时间里,却江河日下、风光不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以至于现今的年轻人提及漆器多茫茫然不知何物。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传统漆器日渐式微?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漆器该何去何从,确是一个发人深省、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何谓“漆”,何谓“漆器”

“漆”,象形字。它最直接最形象地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鲜活的割漆劳作场景:在雾霭蒙蒙、露水闪亮的清晨,高大挺拔的漆树林中,采漆人居其中,割漆水汇于树下。而“漆器”则是指用天然漆或经过精制的天然漆所髹饰的器物。但“器”缘何髹“漆”为“漆器”呢?明代杰出的民间髹漆艺人黄成在其专著《髹饰录》中对其这样注解:“盖取其坚牢于质,取其光彩于文也”。

二、传统漆器发展的典型阶段

大量史实表明,在陶器与青铜时代漆器一直作为它们的附庸品长期存在。历史发展至春秋时期,青铜器因其材料的特殊性、成型工艺的复杂性等因素局限逐渐衰退并日益远离生活实用器行列,与此同时陶器正处在向青瓷转变的过渡时期,在这非常的历史背景下漆器因其相对的易取材、易制作、易使用开始大量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因此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随即又迎来了战国漆器发展之后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汉代,这是一个将生产分工细致化、生产流水化推向极端的快速发展时期。汉代漆器虽种类丰富、器型繁多、纹饰精美,此阶段依旧是将实用的功能性置于造物设计考虑首位,同时兼顾其装饰审美作用。《史记》有云:“陈夏千亩漆,……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盐铁论》记载:“一杯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一文杯得铜杯十”。由此可见,尽管漆树种植十分发达、工艺水平较以往已有较大发展,但在此时漆器仍是一种高级的生活实用器。

东汉之后,陶瓷工艺日趋完善,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正式进入了瓷器时代。价廉物美的青瓷广泛使用,很快成为生活用品中的重要品种,而此时的漆器逐渐显露出不敌瓷器的弱势,失去了平常日用的主体地位。六朝时期佛教的兴起与传播,却为漆器发展暂时找到了新的方向――利用夹工艺制造佛像,比之铜像要轻便得多,也更方便装在车上游行,一时间极为流行。隋唐时期,髹漆技法不断推陈出新,盛行平脱漆器;漆器主要的发展重心已从实用器转向艺术品制作方向。

宋朝时期质朴无华的光素漆器的出现,一反唐代装饰纹样的丰满富丽,单纯而不简陋,朴实而不粗糙,以优美的图形和纯正的漆色取胜,清新淡雅、浑厚古朴,具有强烈的时代风格。此阶段可谓是漆器发展道路上的短暂中兴,其造型、色泽等都显出欲与瓷器比高下的势态,然而其费工、耗时、成本高的缺点终究未能与制作相对简单、成本低、产量大且色泽温润如玉的瓷器抗衡。②短暂的兴盛之后很快面临更大的生存抉择。

元以后,由于建筑、造船、家具、佛像等生产的需要,漆器生产再次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迎来了漆器发展史上的第二个春天。人们大量种植漆树,漆器生产也十分兴盛。除了官方漆器工厂如大名鼎鼎的果园厂外,中南、西南、浙皖地区的民间也出现了许多制漆名手。此时期还出现了现存传世的唯一漆艺专著《髹饰录》,书中总结了古代漆艺的创造实践理论,并提出了“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等重要的美学法则。③元至明初,雕漆工艺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雕刻技艺日益精湛,《髹饰录》中也曾记载“藏锋清楚,隐其圆滑,纤细精致” 。明嘉靖以后雕漆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刀痕外露,渐见棱角。雕漆器的品种也从原来的盘、盒等小件器发展到几、椅、屏风等较大型的生活家具。从明代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当时的审美追求正向着细巧精工的方向演化。④

在前朝的基础上清代漆器形成了更具特色的艺术体系,雕饰成为装饰主流,并达到漆器工艺的顶峰。国力的强盛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清代帝王将相对漆器的推崇促生了许多财力雄厚的官办作坊,为了彰显皇家贵族的富丽浮华,他们在漆器制造上更是不惜工本,选择昂贵原材料,施以最复杂的雕工,制作无比繁复、精细的装饰纹样,用色上更是描金、戗金、泥金漆、打金胶、贴金箔……极尽奢靡之能事,却呈现强弓末弩之势。以剔犀漆器为例,制作工艺虽精,但一般漆层较薄,风格也倾向纤细繁复,虽奢侈繁华,气魄却大不如前。

三、漆器的“坚牢于质”和“光彩于文”

正如《髹饰录》中所言,纵观中国漆器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早期的漆器是作为“取其坚牢于质”的实用品而发生并发展起来的,而后愈发注重“取其光彩于文”的审美功效。在漆器发展史中两个鼎盛的时期――汉、明两朝,其漆器造物都体现出实用与审美兼顾、文质并重的造物特点。历史事实表明,中国传统漆器的发展最终选择了一条向着欣赏性工艺发展的道路,清代漆器竭力在工艺技术上进行拓展,谋求以其独到的工艺特色赢得市场,却在盲目追寻技法的发展过程中无奈体会“高处不胜寒”的困惑。

20世纪上半叶漆器的发展也如同其他手工艺品一样,盲目追求工艺极其复杂的作品,过于追求工艺的奇、特、精、细,甚至发展至唯材料、唯工艺、以其物质价值论英雄的境地。针对此种现象,有识之士展开了对“奇技巧”思想的反思。王家树在评论文章《手工艺品的“大”和“小”》中讲道,这是封建王朝末期手工艺美学思潮的余波,再加上近百年半封建半殖民地外贸商品的刺激,使人们觉得仿佛只有在技术上“绝伦”的特大或特小作品才具有艺术价值,才能在国际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不可否认材料与工艺均是一个器物存在的必备条件,作为实用品的漆器也可以是一件工艺品,但是倘若其仅满足于工艺品因而无止境地追逐技法,则会令其迷失发展的方向,其生存空间也将会出现萎缩甚至丧失的危机。

结语

漆器是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创作,这些作品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理想。回看楚汉漆器之所以发达,就在于其结合生活;而彝族漆器之所以延续至今,就在于其工艺发展的同时兼顾了“坚牢于质”和“光彩于文”;当下我国台湾大街小巷处处可见使用漆器的人,漆艺就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从未离开过。至此可见,只有从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漆器文化中寻求前进的力量,让艺术与生活、设计与生产、实用与审美紧密结合,让漆器回归生活才能有力推动漆器文化的全面发展,让人们了解大漆之美,进而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并将这一具有中国特质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注释:

①王琥.漆艺术的传延――中外漆艺术交流史实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4:13.

②倪建林.漆器艺术:髹漆成器[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82.

③④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1:32.

参考文献:

[1]王琥.漆艺术的传延――中外漆艺术交流史实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

[2]倪建林.漆器艺术:髹漆成器[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

[4]王家树.手工艺品德“大”和“小”[J].工艺美术通讯,1957(7).

第9篇

关键词:精神;材料;发展;回归

中国漆画的生成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过程,几千年漆艺传统的肥沃土壤培植着漆画从母体脱胎而出。何谓漆艺,即是漆工艺,漆艺术,是一门以漆为媒材的绘画艺术门类,它在遵循美学原则的基础上,从其精神性,艺术性来展现它独特的魅力,著名漆画艺术家乔十光先生说绘画具有三要素:精神内涵、形式仪表、材料技术。它将精神内涵是放在绘画创作的首要因素上,既是说绘画是人的精神的产物,创作过程是画者的心与周遭世界联系的直接产物,体现出画者的精神面貌和个人修养。

歌德说过“本着自由精神站得比自然要高一层,按照他的更高目的来处理自然……同这种天才的方式向世人显示:艺术并不完全服从自然界的必然之理,而是有它自己的规律。”(《歌德谈话录》)艺术创作往往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漆画通过媒介:多种材料的复合使用来表达作画者的创作意图,体现出画面的意识形态,也正是因为多种材料语言的复合使用形成了漆画独特的材料语言魅力。作品的内涵,源于画者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观察思考和激情体验,是作者对世界万物的审美取舍,创作的过程中会自然的体现出作者的审美意图。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理性的控制创作的激情,分析安排材质,达到画境和材质的完美结合。

漆画前辈王和举老先生认为:传统漆艺为漆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技法宝库,中国的漆艺源远流长,作为漆艺承载体的漆器是漆画的母亲。漆艺一直延续到今天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奇迹,我们有责任将这一门艺术延伸下去,漆艺如果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消亡,我们就对不起祖宗,但是,如果按照老一套延续做下去也是没有出路的,将漆画引向纯艺术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法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说过“艺术是一个独立的话语的宇宙”,任何一个独立的画种都有一种区别于其他画种的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个含义很广,内容也不很确定的词,不同的解释角度,不同的使用背景都会有不尽相同的意思。构成一件艺术作品有多种因素,如线条、色彩、形体、光影和空间等,根植于传统髹饰工艺丰厚土壤之中的现代漆画,由于它的材料、工艺等诸因素决定了它特有的艺术语言,如特异的材料,特有的工艺,多样的形式,丰富的色彩等等,形成了漆画作品对材料美和工艺美的注重,对意境和神韵的追求,构成了漆画鲜明的、特有的语言状态。

一切的画种都有其独特的材料,中国画由于选用毛笔、宣纸以及墨汁等工具材料,决定了中国画鲜明的绘画语言。而漆画由于使用大漆、金银、蛋壳、螺钿以及树叶、铜丝、塑料等特殊的材料,并以雕、填、镶嵌等工艺手段配合运用,造成了漆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语言魅力。如漆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画面的视觉效果,传统使用的有大漆,腰果漆。大漆能给人“自如雪,红似血,黑似铁”的感觉,它耐磨、耐腐蚀,越陈越漂亮;腰果漆的色泽近似熟漆,不易起皱,价格低廉,干燥较快,透明度较高。但漆膜较脆,不及大漆结实,推光后光泽也稍逊,附着力也较差;在每一个艺术发展的阶段,总会有符合这个时代的材料技法的加入使用,使其产生新的血液,新的生命,当代的漆艺中更是加入和合成漆的使用,使漆艺的着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合成漆燥性、透明性较好,使漆画的色彩日渐丰富,加入了中国漆无法达到的冷调子,使漆画的发展面变得更广阔。漆艺在中国起源是最早的,作为传统漆艺的发展――漆画,在漆艺基础上往行而上的方向迈开了一大步,使其脱离了工艺的成规制约而加入艺术殿堂。又如蛋壳的使用:蛋壳贴法具有自然性与生动性及素雅坚实之感,不同粘贴方式辅以罩漆,打磨产生不同的裂变效果与丰富的肌理,可以多层粘贴,改变蛋壳的高厚薄,再罩漆研磨,使蛋壳产生出或显露或隐含的感觉,会给人产生斑驳的历史感:也可以同其他材料结合使用,产生对比联系,比如说将蛋壳作为纯粹的白色使用时,会给人强烈的构成感,而罩上淡漆之后,又会给人水彩的透明感,但又比水彩多了晶莹感,如果多次罩染不同的色层,再压有色灰或刮金刮银到蛋壳的缝中,则会产生国画的写意味道:而铅丝在画面中的运用,就有点像构成中的线条的作用,它能给人产生一种指引感,铅丝的长短,宽窄,厚薄都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铅丝镶嵌会给人以一种紫灰调子的色彩感受,在运用时就需要注意色调的和谐统一,既注意画面色彩的对比,画面是在对比中产生出更深层次美感的;又如漆粉的制作使用,从制作到使用都必须创作者亲历亲为,漆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漆粉制作出来的效果:漆多色粉少,制作出来的漆粉较脆,较易成颗粒状的粉,看其来有晶莹的效果;而当漆少色粉多时,色粉不易研磨细腻,制作出来的漆粉较厚,较易成块,颜色也相对来说是亚光效果,研磨之后较易成细粉,再研磨不仔细的情况下,在制作出来的漆粉里会有不均匀的小色块,这两种情况下产生的漆粉均可使用在莳绘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用于镶嵌的五光十色的螺钿,打磨之后就会给人华丽韵润的视觉感受;另外还可以使用其他可能在生活中出现的不易腐败变质的物品作为漆画中的镶嵌材料,如:碎玻璃渣等,一切都有可能。

材料总是依托于技法来表现的,漆画技法表现具有多样性:在漆画绘制过程中的磨、刮、擦,再磨再刮再擦的表现技能,使漆画色层的丰富性与打磨的偶发性相结合,使画者的主动性与灵活性得以发挥。“磨”是磨漆画的魅力所在:多层多色多形态的罩漆磨显所产生的奇妙肌理纹饰――如漆粉莳绘绰约含蓄的效果――如漆粒细砂等技法;蛋壳的白洁朴素与自成天趣的裂变;螺钿如霞似锦的自然光彩,飘洒洒虚虚实实、厚显薄隐高露低藏。各种材料都有其个自独特的语言魅力,在使用时,应该遵循“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的原则,根据作品需要及作者的意图适量的在不同的地方使用同种材料,都能给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漆画绘制技巧需要积累,需要不断实践,在实践中摸透漆画材料的秉性,掌握多种技法先后程序的相互相成,在大量的实践中将规律性的、制约绘制可能性的特点变为自主的有意识的技能手段,这需要积累――积累成功的经验,积累失败的教训使之也成为经验。漆画可使用的材料非常之多,但是在作为一个画面的表现方法及材料运用中,应服从情感、意境及整个画面的需要,画面的精神内涵需要有乘载的物质来表达,有了材料,形式,工 艺的变化固然重要,但并不是说作为一幅漆画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一味追求材料形式,反而使现代漆画走向了一味研究画面效果的误区,钻进牛角尖,反而破坏了漆画最本质的东西:漆画制作需要激情,也需要沉下心来进行理性的思考:材料是漆艺的表现语言的一种,但材料不是目的,画者是通过自身的艺术修养,运用多样的材料客观地反映时代精神和漆艺材料魅力的,仅仅依靠已有的材料知识和表现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个人的能力和修养才能真正体会漆艺材料的语言。

“漆画之美,美在朦胧,美在神秘。它以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要素作为创作的综合条件,运用着人工和天工巧妙结合的人画一半,天画一半的技法。漆画是美的,它是从七千年漆艺传统中走来的民族画种,它与中国画、油画的要求并无二致;它不能远离现实生活,不能与现代人的思想感情脱节,如果脱离了现实。脱离了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它就只能是工艺装饰,而不可能成为绘画。”

――乔十光《天画一半,人画一半》

欣赏一幅漆画,首先要确立的是漆画是画,它和其他绘画一样,都是艺术创作,都必需按照美的规律,按照艺术创作的规律去创造;要反映生活,要以情动人,以美动人,具备像诗一样的意境美。漆画的材质和工艺效果本身就有创造诗一般意境的优越条件。明代黄大成《髹饰录》就提出“巧法自然,质则人身,文象阴阳”的设计原理及美学思想。漆画的美,在于它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及多样化的技法。广阔的包容性使其具有了无限丰润的美姿:描漆类似于工笔所产生的细腻感觉,画漆类似于重彩的神秘,刻漆类似于版画的刀刻之痕,堆漆看似浮雕的立体之美,刮漆好似油画的笔触,泼漆看似水彩的透明晶莹。它可以如浮雕压缩块面,也可以如镶嵌画分块装饰,更可以与油画相较厚重感之短长。既可纵横挥洒,泼金如水,也可双勾重彩,绵密绚丽,又可淡擦干敷,雅致清逸,这些都是漆画可能给人的意境。“意境、格调是作者的修养、知识、生活、技巧体现在艺术创作中的总和。它是节术家的人生观、艺术观在作品中的体现。漆画艺术格调的高低与诗意的产生,取决于艺术家的人品、修养、技巧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观察角度和表达方式。”(《按照美的规律创作

――浅谈漆画艺术》

陈圣谋《美术》83-10)

漆画的发展需要独立的地位,也需要容纳百川的宽怀。包容一切有利于漆画发展壮大的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

――吴嘉诠

《漆画创作的独特性与多元性》

一个民族的艺术要想得到振兴发展,除了弘扬优秀的本民族文化,还要吸收人类文化中先进的、有益的成份,经过碰撞和融化,使民族艺术获得新鲜血液,以新的形态在国际舞台上显示强大生命力。作为民族传统工艺的漆画独立是相对的,就如同个别离不开总体。独立不是孤立,不是自闭,现代大美术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孤立画种,各个画种的界限不是更严格清晰,而是日趋模糊。如中国画与油画在题材与形式、技法与色彩上相互渗透,相互吸取营养,甚至在各画种中最具有独立地位的颜料与工具,也产生了相互借助的可能。

第10篇

漆画是漆工艺与绘画相结合的产物。漆画的特点决定了漆画教学要同时培养学生具有漆艺和绘画两方面的素质,必须在绘画和漆艺两个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光有“漆”成不了“画”,光有“画”成不了漆画。“漆”与“画”的统一、技术和艺术的统一,是培养漆画专业学生所追求的目标。在当前中国漆画教学中尚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有些学校过于注重漆画的工艺技巧,迷恋于画面的表面效果,而忽视了对绘画规律对艺术本体语言的追求。客观地讲,某些漆画作品甚至连绘画最基本的造型、构图等要求都不够,借着漆画的外衣以掩饰其艺术的贫瘠。有些学生有一种不正常的心态,以为漆画创作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情,把漆画创作视为一种简单化、概念化,缺乏创造性的机械劳动,沉湎于漆画的材料美感之中,用炫目的材料和技法遮盖艺术内涵的贫乏以及艺术素养的不足。另外一种不良倾向是:单纯追求画面效果,忽视了漆的语言特性。具体表现为一些学生在创作中盲目仿效其他画种的效果,创作游离于漆画的特点之外,失去了漆画独有的美学品格。其实,上述两种不良倾向所反映的问题也正是“漆”与“画”的辩证关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二者的关系上,“漆”是基础,“画”为主导。

二、对漆画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

我们必须深刻了解漆材料和工具的性能、用途以及工艺技法,还可以引用新材料、新技法介入,这样有利于创作思路和表现形式的创新。漆的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材料美、工艺美,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某些西方表现艺术曾倡导艺术与科学相结合,更表现出重视各种材料与技术在创作中的作用。漆画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还表现为造型设计的创新,漆画兼容了工艺、绘画、雕塑等的艺术语言。

2.鼓励学生联想与想象,提高创新意识

科学研究表明:人脑90%的潜力还没有被挖掘出来,大脑皮层的利用率只有1/5,而大学生正处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高度发展和形成的阶段。故此,漆画教学必须积极地去开掘学生头脑中的潜力,必须展开丰富的联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漆画学习、创造能力。

在全国的设计艺术学教学中,三大构成已经成为设计基础课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从平面、色彩、立体三个角度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将来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漆画专业会涉及到二维平面,也会涉及到在三维立体的器物上作画,所以三大构成的学习是必要的。在漆画教学中,我们都安排了一系列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装饰基础是学习漆画的造型的基础课程。漆画的造型风格大体可以分为装饰性的和写实风格的,所以装饰基础是学习漆画专业的必要课程。我们也不断地鼓励学生对一些优秀漆艺大师的作品进行研究学习,学习漆艺家创作的精华之处。总之,无论在形象造型技法、语言上还是主题情节上都要好好鼓励学生去联想想象,充分挖出学生的创造潜能,推动漆画艺术的多元化创造性发展。

3.鼓励与画种交叉学习、相互影响

首先,我们要求鼓励学生对其他画种也进行了解。尤其是中国传统画种。既要借鉴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也要掌握一定的中国画技能。大家知道,漆画中铝粉罩漆技法与中国画中的工笔染色技法是很相似的,这说明各画种虽应保留自己种类风格的独立性,但融合其他画种的技巧,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是很有好处的。

其次,来自西方的油画对漆画的学习深造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漆画专业生不应忽视这些基础画种的技法及基本理论知识。与其他画种的交叉学习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创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学习环境

首先,学校漆画教学条件的准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漆画创作对环境的要求还是相对比较严格的,所以应该建立单独的工作室,给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学校应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图书资料,其中应有国内外从古到今的关于漆艺方面的资料,以及当前国际艺术最新发展的艺术资料。图书资料是学习的间接途径,也是学生了解、学习漆画的主要途径。来自书上的大量信息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同时也使他们了解了漆画艺术过去、现在发展的状况。学生在学习前人创作的同时也激励学生开拓自己的创作道路,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5.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材料、技法、风格等的创新

漆画专业生上课时,基本上都是使用最传统、最常见的几种材料、技法制作漆画,学生只想到画面的司空见惯的形式、内容,很少去研究不同的材料、技法带来的全新效果、风格,这大大影响了漆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大大阻碍了漆画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所以,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材料、技法、风格的创新。虽然提倡新材料、新技法、新风格的应用,但是也是在传统的漆画材料、技法、风格的基础之上创新。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要认识到美术教育应从单一追求技能知识转移到培养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把已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还要为学生转化提供条件,教师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美术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摆正自己的位置,以自己整体的绘画水平、艺术修养、综合知识和审美能力影响感染学生。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高校教师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漆画教学中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是不断提高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所以,在漆画教学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

总之,只有在漆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最终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创作出既遵从“漆”的个性规律,又符合绘画共性规律的优秀作品,提高我国漆画教学的水平,从而为我国漆画事业的发展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田辉.谈中国漆画的创作现状.美术视界,2006.2.

[2]董世斌.再论油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04.5.

第11篇

论文摘要:成熟于江户时期的"日本发"及其装饰品,有着大陆文明的影子。而岛国特定的自然条件限制、特有的工艺发展方向、传承的民族审美意识和都市文化的繁荣发展,则共同影响了日本传统发饰品的审美情趣和形式表现,表达出其独有的民族个性风味。

日本传统发式的形式变化,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早先,古代女子的发髻只简单地束于头顶,奈良时代(8世纪)因吸收汉文化也梳高髻、插发饰。其后是平安时代(9世纪-12世纪),即“国风时代”,日本完成汉文化向和文化的过渡,应合民族文化中原始神道的朴素、真实的审美观,贵族女子自然地垂下长发,摒弃任何装饰,显示出高格调的美感。在民间,妇女用简单的线绳将长发结束成各种低垂的样式并一直保持到室町幕府时期。其三是桃山时代至江户初期(16世纪末-17世纪),因商品经济和都市文化的兴起,出现了高而利落、男子气的发髻,改变了垂发的清幽格调,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青春爽利的新风格。第四阶段是江户中期至后期(17世纪末-19世纪),在现世主义、享乐主义和个性解放的思潮下,大众娱乐形式“歌舞伎”的风行与青楼市井人物的标新立异,推动了发式的不断翻新,其上的装饰品也越来越多,最后形成了现在称为“日本发”的复杂华美的传统发型。

可见,日本传统发饰品是近世江户时代的产物,其历史不算久远。发型共分成四个部分,前额中间隆起的一份称“前发”,面庞两颊打开的部分称“鬓”,发在头上盘卷的部分叫“”,后颈部分叫“”。发饰品主要分栉、笄、簪、布四种,装饰部位各不相同。“栉”就是发梳,一般插于前发和之间。“笄”是一种两边对称的长条形发插物,可以同栉配对,有扁、方和圆头棒槌型(中文的笄与簪同义),通常插在“栉”的后面,和“布”一起用于固定的造型。“布”由宽窄不同的布条结束而成,颜色以红、白居多。“簪”的材料多为金银和龟甲,有一足、两足(中文名钗)和多足,头上为耳挖,足和耳挖之间有一个略宽的平面称为“镜”,是主要的装饰部位。“簪”的品种很多,通常装饰鬓的两侧或者鬓的后方。

日本发饰品的原材料不算丰富,但盛产木、金、银。由于是海岛国家,除了贵重的龟甲、珊瑚,还常用螺钿、水晶、贝、珍珠。其它用来点缀的还有象牙、琥珀、玉、翡翠、绢、铁、玻璃,甚至还有瓷。工艺有打磨、漆绘、漆雕、描金、透雕、镶嵌、浮雕、切雕等。

就日本发饰品的审美情趣来说,虽然在传统文化中,“物哀”、“幽玄”和“闲寂”占据了审美精神的主体,在艺术追求上大多表现出简素、纤细、冷澈、淡泊的意境。但江户的“日本发”却与此相反,它的夸张与装饰所代表的却是另一种奢华、精美、浓烈、世俗的感官情趣享受。一方面,这与当时日本的主情思想有一定的关系,即从神道精神的“真实”出发,以自然的本能欲求为美,使满足纯粹的官能美成为一种合情合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与武家文化金碧重彩、明丽绚烂的装饰风格相吻合,反映了庶民日常生活中现世享乐的情态和欲望。不过分析这些精美的器物,又发现在许多方面遵循了自然、洗练的传统审美,并不是一味地热闹繁杂。综合来看,日本传统发饰品的审美情趣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澄”、“寂”、“艳”、“赈”。

“澄”,就是清澈、通透、明净。古代日本人以纯洁、清明代表美的理想,如热爱“雪、月、花”圣洁的白。同时,崇尚自然的真实,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表现美,如伊势神宫以木、苇、茅草作材料,无色无装饰,追求物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千利休的“空寂茶”则是在至简至素中达到纯一无杂、和敬清寂的理想境界。

“寂”是日本审美的中心。它代表了从自然风物中领悟到的美与情感:静寂、闲适、悠远、冷逸和感伤,流露出余情缭绕的风雅情调。日本发饰品的表现题材大多为自然景物或者日常生活,既有雪、月、花、木、草、雀、鱼、虫、流水、云霞、竹林及四季之景,又有甲虫、豆芽、藤瓜、鱼篓、竹笼、葫芦、团扇等田园情趣。仅此还不足,还要以动物与物的对比来拟示自然界的动静和谐。

“艳”,是艳丽、艳色,指带有光泽的美,漂亮、光彩的感觉。这是大量使用了描金、漆绘和螺钿而使色彩变化强烈的效果。此种风格源于日本古老卓越的装饰技艺——漆艺。自桃山时代以来,迎合武家和富商口味、与空寂的“禅文化”相对的“黄金文化”盛行,在服饰器物上也追求奢华精致,木制的发饰品非常适合用精美的漆艺来装饰,特别是栉和笄。

“赈”,意思是富裕、繁盛、阳气。“赈”是在社会太平、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背景下,讴歌现世生活富足的一种必然的观念和形式。在发型上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饰物的造型、装饰的方法和发型本身的复杂性。江户中后期,发型逐渐堆高,两鬓撑开,后面的向上收拢,的变化更加多样,发式日渐饱满丰富。另外让人觉得繁盛的是,饰物无论品种样式都大量增加。

探究日本发饰品的审美情趣和形式变化,也可以从一个侧面感受到物品设计中来自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从历史的背景看,在一个社会安定、商品经济繁荣、都市娱乐生活丰富的时代,消费需求的旺盛总能推动手工业极大地发展,而人情思想的开放又促使设计意识不断更新。日本发饰品及工艺的发展虽然受到大陆文明的影响,但因其自然条件和审美趣味的不同,沿续了其独立的民族个性与轨迹,特别是将桃山时代以来两种对立的审美观——自然简素和奢华装饰——进行了形式上的折衷,显示出特有的纤巧洗练、冷澈沉静,却又不乏精致绚烂的品格,将世俗艳丽的美和超脱清寂的美糅合在了一起。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明清漆器;材质

材质美即材质的美感,是人的感观对材料的质感和纹理的心里和审美感受[1]。漆器属于用外“衣”包装内胎的器物,漆器的外衣是漆,内胎则是木、麻、竹、金属、陶、皮革等。

1天然生漆

天然生漆也被称为大漆,是漆器制作基本材料,贯穿漆器制作的整个过程,每一步都不可以缺少。生漆是漆树自然分泌的一种乳白色的液体,与空气接触就会被氧化为深褐色。漆液存留在漆树的内腔中,采漆时通过刀割的手法让漆液流出来。明清生漆对生漆的精制已经有了一套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方法。(1)明清漆树的分布和种类。明清时期漆树在我国得到了大量的种植,分布非常广阔。主要分布在秦岭、巴山、武当山、巫山、武陵山一带,成为我国漆树分布中心区域。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漆树主要分布在湖北、贵州、云南、四川、河南、安徽、浙江等省份[2]。明清时期我国漆树种植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湖南省、广东省和福建省等多地,也是这几个省份所产的生漆质量最优良,两个时期产漆的范围也基本相同。明清时期漆树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大木漆树和小木漆树。大木漆树生命力非常强,耐炎热耐寒冷。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域,一般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很少发现。由于大木漆树具有比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的生产特点,大木漆树的寿命能达到50年之久,具有较长的寿命。而小木漆树与大木漆树的生长环境完全相反,主要生长在低丘陵地区,不是天然生长,而是经过人工长期培育的漆树品种。个头低矮、寿命短也是小木漆树的缺点。大木漆树和小木漆树也有不同的基本特征。大木漆树生长的枝叶多成水平状进行伸展,而小木漆树朝向向上叶片颜色与大木漆树相比要深一些。从漆树的花的色彩比较,大木漆树花多为淡黄色和黄白色,小木漆树花多为黄绿色和黄色。籽粒大小也有明显的差别,大木漆树的籽粒小而饱满成扁圆形,而小木漆树的籽粒多皱纹而较大成扁球形。大木漆树与小木漆树的经济特性也各不相同。大木漆树开割期较晚,割漆周期较长,年产漆量较低,但其所产生漆燥性好,漆树结籽多,出蜡率较高。小木漆树开割期较早,割漆周期较短,年产漆量较高,但所产生漆燥性较差,漆树结籽少,出蜡率较低[3]。(2)生漆的特点。生漆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国防军事领域、化学化工领域、石油工业领域、纺织领域、医药领域和漆艺设计领域等。尤其是在漆艺创作中应用最多,也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生漆的漆液所形成的肌理在漆器创作中形成特别的艺术效果和满足审美心理需求。生漆本身的色彩是乳白色,需要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纯黑色和半透明的生漆在漆艺创作中应用,处理手法的不同会形成质地和光泽完全不同视觉效果。

2镶嵌类的漆器材质

(1)螺钿。螺钿镶嵌是明清漆器髹漆工艺比较具有特色的一种。还可以称为“螺甸”“螺填”、“嵌钿”等。螺钿是贝壳通过加工取其色彩与美丽光泽最佳部位,通过割离,切片等工艺,割离成薄片。根据漆器作品形态和色彩的需要,镶嵌在固定的设计图案上。在用透明漆进行髹涂,根据需要进行打磨抛光,掌握螺钿薄片厚度,让其露出五彩斑斓的色泽,不同的材质与其他相呼应形成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根据螺钿厚薄的不同可以分为薄螺钿和厚螺钿两种。文物界根据螺钿的软硬程度又被分为软螺钿和硬螺钿。明清时期的螺钿材料应用也是相当广泛,例如漆家具等装饰图案中都会小面积的有所应用。明朝时期螺钿镶嵌水平达到了如火纯青水平的黑漆螺钿花蝶纹床,主要使用了软螺钿镶嵌出各种花卉和蝴蝶、蜻蜓、石头,螺钿的镶嵌使黑漆的床具有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雍容华贵的感受。结构细致的镶嵌软螺钿能够充分发挥去特性,而厚螺钿会收到一定的限制。黑漆螺钿花蝶纹床就是用了软螺钿进行装饰表现,镶嵌的精致程度也是十分罕见。(2)百宝嵌。《髹饰录》百宝嵌条云:“百宝嵌,珊瑚,琥珀、玛瑙、宝石、玳瑁、螺钿、象牙、犀角之类。”百宝嵌是漆器中用的材料最多一种表现手法,如《髹饰录》一书中所描绘的材料一样,品种多样,材质各异。昂贵的材质交相辉映,与漆相结合,符合了明清时期审美的需求,百宝嵌技术也达到了巅峰时期。百宝嵌镶嵌在漆器的表面,根据图案设计的不同选择珍贵的材料。从而达到突出作品主题思想和加强漆器的装饰效果。百宝嵌分为平面和立体两种,平面的镶嵌手法是把镶嵌的材料与漆器胎体齐平。而立体的镶嵌效果是镶嵌的材料在漆面上形成凹凸不平的视觉效果,形成浅浮雕的艺术形式。凹凸起伏的视觉效果会使百宝嵌的材料在光线的照射下发出形色不同的光彩,形成奇特的视觉效果。清宫珍藏的帝后用的百宝嵌花果紫檀盒,底胎通体是用珍贵的紫檀木制成,漆胎表面白色的表现主要是白玉和螺钿,藕身用白玉,剖面用螺钿。而绿色是用碧玉制成莲蓬,孔雀石制成,青玉嵌成兰花,而红色的果子则采用红玛瑙镶嵌而成。玉石、玛瑙和紫檀木这些珍贵稀有的材料交相辉映的镶嵌在漆胎表面,明清追求浮华装饰的审美情趣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描绘类的漆器材质

(1)金粉、银粉。描金、戗金和戗银等漆器工艺在明清漆器上也经常用于装饰。在描金和戗金、戗银等工艺表现中都需要用到同一种材料就是金粉和银粉。金粉是实现描金和戗金效果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描金工艺是首先要把金漆磨制好,通过把金粉和透明漆搅拌一起进行研磨,完全相溶在一起。根据漆面装饰需要运用金漆进行描绘,形成金色与黑漆或者朱色漆的对比。而戗金或者戗银是先根据图案要求进修刻画,而后把磨制好的金漆或银漆填入刻画的凹槽内,需要与漆器的漆面齐平。金粉也是漆器工艺中经常使用材料之一。(2)色漆。色漆在漆器工艺中与生漆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透明漆本身是单一的褐色透明漆,漆器中色彩的表现只能通过在透明漆中加入矿物质色粉进行磨制。透明漆内加入颜料与一般的颜料不同,入的漆粉颜料必须是不含有金属离子,与生漆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即可。如果加入生漆内发生化学反应会使漆器表面的颜色不能呈现,反而变成黑色,达不到追求的视觉效果。在生漆中常使用的有红色的赤铁、朱砂、绿色的石绿和蓝色的石青等。

4结论

明清漆器使用的材质主要是在镶嵌和描绘技法中,这两种材质的使用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和明清时期的人文思想和精神追求分不开。明清时期宫廷和帝王追求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丰富的材质在漆器技法中应用是达到宫廷和帝王审美要求的必要手法。珍贵稀有的各种宝石镶嵌出各种千姿百态的图案,与中国传统的黑色和朱色漆遥相呼应,把漆器的各种材质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金色漆在明清时期盛行,与明清时期帝王喜好黄色有重要的关系,所以使用金粉的戗金和描金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材质是明清漆器艺术继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明清漆器得到辉煌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振裕.中国历代漆器工艺的继承与发展[J].江汉考古,2000.

[2] 曹金柱.中国秦至清代漆树地理分布的史料考证(续篇)[J].中国生漆,1982.

第13篇

论文关键词:涂装线改造;电梯涂装;环保节能;废水废气零排放

1引言

涂装应用非常普遍,可以说涂装产品无处不在。在人们享受涂装带来的美感的同时,涂装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也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带来污染。而电梯产品需要涂装的部件较多,且涂装部件的面积较大,因此使用的涂料较多,相应地涂装产生的副产物废气、废水和废渣也较多。减少废弃排放物,保护环境,实现环保涂装,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寻着,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本着对社会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花巨资投入环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日立电梯在中国广州、上海和天津都有制造基地,其中上海和天津制造基地在涂装线建设之初,把环保节能作为指导思想并付诸实施,底漆采用电泳涂装,面漆采用水性漆静电喷涂的施工方法,而广州工厂涂装线建成于2003年,喷涂工艺为:

底漆正面喷漆_过渡底漆反面喷漆、底漆反面跟踪补漆一流平一面漆正面喷涂一流平一罩光喷涂一流平一固化干燥使用的涂料是溶剂型的,溶剂型涂料是以有机溶剂为载体,其本身含有较多的有机溶剂,涂装时涂料调配和喷涂清洗还要用有机溶剂,因此在喷涂施工和涂膜干燥过程中会有大量的VOC排放。为减少喷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环保涂装,改造初期提出了不同的改造方案,方案一参照日立公司天津、上海工厂的工艺,此方案因改造周期长、投资大,原有涂装线设备基本不能利用,影响生产予以否定。如何在原有涂装线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改造,根据公司喷漆线改造的目的和指导思想:以环保为中心,减少喷漆废弃物的排放,特别是减少VOC的排放。从工艺、设备和原材料等方面经多次分析论证,首先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前处理采用环保原料,把使用溶剂型涂料喷涂改为水性涂料喷涂,对现有喷涂线设备进行了有效改造以满足水性喷涂条件,并且改进和增加了相应的环保设施,以最少的投入、最短的改造时问顺利完成了改造,详细说明见图1。

2采用环保型原材料

2.1前处理工序

前处理是涂装作业必须经过的处理工序,处理方法和所使用的化学药剂的种类较多,其主要作用是增加涂层的附着力及防护性。脱脂剂的主要作用是除去部件表面的油污,一般常用的是碱性脱脂剂,脱脂机理是脱脂剂与部件表面的油污发生皂化、乳化反应及利用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的原理除掉表面的油污,常用的有磷酸盐、硅酸盐、碱以及表面活性剂等构成的混合物;表面调整剂的作用是形成磷化处理晶核,使磷化膜更致密,一直以来采用胶体钛盐;磷化剂主要是磷酸盐处理技术,为增加其防锈性,采用含有zn—Ni~Mn金属阳离子型的磷化处理液。因生产的电梯产品的梯种、型号较多,需要涂装的部件外形尺寸较大,在前处理工序会产生废水、废渣等废弃物,其中废水中含有的磷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锌、镍等重金属元素用一般的废水处理工艺较难除掉,废渣中含有磷酸铁、磷酸锌等磷酸盐,这些废水、废渣处理费用高,若处理效果不好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为容易做到对排放的废水、废渣达标处理,减少废水、废渣的排放量和减少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和盐类含量采取了以下措施:前处理从设备上采用连续输送自动喷淋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处理工艺时间;部件采用竖直悬挂方式增加单位时间的处理量;喷淋水洗采用逆流方式,在保证冲洗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水的用量;脱脂剂采用低温无磷脱脂剂以减少燃气用量和磷的含量;表面调整剂采用长效调整剂以减少更换次数;磷化采用无磷磷化,不同于以往常用的锌系磷化处理,可在各类金属上形成纳米级的金属氧化皮膜,该膜呈金黄一蓝紫色,皮膜颜色因膜厚、材质及处理条件的不同而变化,不含磷、镍、锰重金属元素,常温处理,减轻污水处理负荷,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该氧化皮膜的防锈性能和漆膜附着力可与传统的锌系磷化膜相媲美。涂装线前处理工序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水洗1和水洗3这2个工位产生的溢流水和少量的磷化渣固废物,溢流水排放到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磷化渣采用日本三进的压榨机经压榨处理后由危废公司回收,前处理节能减排措施见图2。

2.2喷涂工序采用水性涂料

水性涂料是以水为载体的,主要是由水性树脂、颜填料、溶剂及助剂组成,经过调色、搅拌、研磨等工序形成的混合物,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因环保法规的要求而应用较多,在我国水性涂料的应用才刚刚起步,主要是少数汽车厂的底涂和中涂采用水性涂料(罩光仍是油性涂料)。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喷涂使用的底漆、面漆和罩光漆全部是国产的水性涂料,主要由性能优异的水性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颜料、助溶剂、去离子水和助剂组成,原漆经检测VOC含量小于50g/kg,涂料调配和换色清洗全部使用纯水。喷涂设备采用高压静电涂装,施工条件范围广范,环境温度不低于一5℃、相对湿度不大于95%的环境条件都可喷涂施工,国内大部分地区环境条件都能满足其使用要求。使用水性涂料后固化温度降低,改造前使用溶剂型涂料固化温度为(165~5)℃,使用水性涂料固化温度为(145~5)oC。根据统计数据,固化温度越高,消耗的燃气量越大,固化温度从160clC降至140℃,每小时可节约燃气20m。需特别说明的是水性罩光涂料目前在电梯行业还没有静电喷涂实际应用的先例,因为罩光漆的作用是提高涂膜表面的光泽,增加其装饰性和抗划伤性,在水性罩光漆应用初期,存在的问题是因水性罩光漆树脂本身固含量较低,喷涂后湿膜的润湿性和流动眭较差,涂膜饱满度偏低,可施工性变得较差,特别是喷涂后湿膜厚度较难判定,涂膜干燥后边角部容易产生起泡和针孔现象,给水性罩光漆的推广应用带来了难度。为了解决水性罩光漆的上述问题,从喷涂工艺上通过调整静电旋杯喷枪的旋转速度、喷涂压力、水性涂料黏度和涂料吐出量,从涂料配方上通过改进流平剂、助溶剂、消泡剂及树脂成分等方面,经过反复调整试验,最终达到了使用要求,为水性罩光漆的成功应用奠定了基础。

3采用三喷一烤的湿碰湿工艺

具体工艺是底漆静电喷涂经过自然条件流平后直接喷涂面漆,面漆经过流平后再喷涂罩光漆。湿碰湿喷涂工艺最大的优点是节省能源,比正常的一喷一烤工艺节约能源约50%以上。水性涂料采用湿碰湿工艺相对于油性涂料湿碰湿喷涂工艺难度增大,因为底漆的主要作用是防护性,面漆的主要作用是装饰性,采用湿碰湿工艺底漆的表干速率和喷涂工艺参数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会造成底漆反渗到面漆、漆膜流挂及漆膜厚度不够等缺陷;因改造前溶剂型涂料可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调整稀释剂成分来调整挥发速率从而控制漆膜的表干速率,而水性涂料的稀释剂是水,不能像油性涂料那样通过调整稀释剂的成分来调整其表干速率。为满足水性涂料湿碰湿喷涂工艺的要求,通过调整水性涂料的成分和喷涂工艺参数满足了此喷涂工艺要求。

4喷涂设备改造

4.1改造中央供漆系统

改造前喷涂线采用中央供漆系统,其中底漆喷漆房共用一套供漆装置,面漆喷漆房共用一套供漆装置,采用中央供漆系统的好处是调配涂料方便,涂料施工黏度稳定,节省人力,但存在换色和清洗困难,从中央供漆室到喷漆房的管道较长,增加维护成本等缺点。采用水性涂料静电喷涂,必须对现有的供漆系统进行改造,以满足水性涂料静电喷涂的需要。

(1)溶剂型涂料供漆系统

改造前采用的是中央供漆系统,底漆、面漆和罩光漆的供漆桶全部放置在一个供漆间内,且供漆间与喷漆室的距离较远。

中央供漆系统从供漆桶到喷漆室的管道采用不锈钢管道,因距离较远采用高压力柱塞泵供漆,且有回流管道,因改造前采用的是溶剂型涂料,涂料本身的电阻较大,为40~100MD,,所以涂料本身不会导电,采用水性涂料,因其本身会导电,喷枪高压电会沿着管路而放电,因此必须对原有的供漆系统进行改造。

(2冰性涂料供漆系统

水性涂料本身会导电,喷枪高压电会沿着管路而放电,因此必须对供漆系统进行有效绝缘。为满足绝缘要求,每个喷漆室增加单独的供漆间,缩短供漆管道至喷枪的距离,原则上水性涂料供漆管道越短越好,但考虑到操作的方便性,在场地和设备布局许可的情况下,尽量缩短为好。

4.2底漆增加跟踪喷涂机

为保证产品质量,提高部件反面弯折位的上漆率和涂料的利用率,减少废渣和废气排放量,增加了自动跟踪机补喷部件反面弯折位代替人工补喷,节省了人力,保护了人身健康。

自动补漆跟踪机,可以对喷涂部件的位置进行检测并实施自动跟踪喷涂,专门喷涂边角位,弥补静电喷涂边角位上漆率不高的现象,工作原理是空气喷枪检测到部件到达后,升降机与输送链同步运行,同时喷枪开始往复喷涂。

水性静电自动喷涂机设内置式高压发生器,雾化气压不大于0.1MPa,上漆率大于75%,可对喷涂部件的宽度和长度实施检测并自动喷涂,从而节约了涂料。

4.3采用水幕水涡式喷漆房

水幕水涡式喷漆房见图3。

水幕水涡式喷漆房由喷漆室体、送排风系统、水幕水循环系统、涡旋除渣系统及喷涂机构成。喷漆室体外形尺寸为:5500mmx4800mmx5100mm,正面安装有大面积玻璃观察窗,其它三面墙由不锈钢做骨架,镶嵌不锈钢板。

送风系统是把经过初级和一级过滤后的空气送到喷漆室顶部的均压室,再经过均压室二级过滤后均匀地送到喷漆室,排风系统的作用是排除喷漆产生的过喷漆雾,具体为喷涂机产生的过喷漆雾,经过排风机的强劲抽力与水幕涡旋板的涡旋水充分混合后,漆渣和溶于水的VOC溶人到喷漆室的循环水中,不溶于水的VOC被排出,进入到活性炭处理装置,送风量的大小根据以下公式确定:p=3600FV(F为操作区地坪面积,m;V为风速,m/s),一般要求喷漆室内保持微正压,以保证干净的喷漆室环境。

喷漆室除渣系统由水帘板、气水分离室及涡旋板组成,应注意水帘板与涡板旋之间的间隙及水帘板最低位与循环水池水面的间隙,否则除去漆雾的效果会变差。经过涡旋处理后的废气进人汽水分离室,水汽和未被除净的漆雾再次被分离,排放的是含有VOC的废气。汽水分离室挡水板的宽度和角度与带漆雾水粒的撞击效果、排气扩散速度及流向有关,直接影响漆雾捕集率和汽水分离率,亦须注意。喷漆房漆雾分离是否彻底直接影响后续废气处理效果。

5环保设备

环保喷涂从原材料和工艺上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且排放值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但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本着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在采用环保喷涂的同时,把涂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分别进行了有效处理。

对水性漆喷涂后排放的少量VOC进行活性炭吸附处理,喷漆产生的废水及生活废水经过废水处理后回用(见图4)。下面就喷漆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进行详细介绍,以供参考。

5.1废气处理设备

5.1.1废气处理控制方式

(1)全线采用PLC控制,能对废气处理的情况进行监控(显示工艺流程,故障报警)。设置自动及手动2种控制模式,在自动控制模式下,按下自动启动按钮,系统将按顺序自动投入运行,在手动控制模式下,各设备可独立进行启动。若有故障发生,可进行声光报警。在废气出口安装浓度检测装置,当排出的废气超过其规定数值时,可进行自动脱附和报警。

(2)吸附功能。活性炭吸附装置设计为双罐双层吸附,当一个罐吸附饱和时,可进行脱附,同时启动另一个吸附罐进行吸附,这样可以做到反复循环利用,有效地吸附有机废气。吸附罐的大小和活性炭的用量是根据其排风量的多少进行设计的,其处理风速最好不大于lm/s。为了防止活性炭中毒,应配备隔水隔尘过滤装置。

(3)解吸。当活性炭吸附有机物达到饱和状态后,即停止吸入有机废气,通过活性炭床向上送入蒸汽进行吹脱,将有机物自活性炭中逐出,即解吸。罐中活性炭恢复其活性,即再生。脱附后的有机废气经过冷凝器后变成液体进行回收,可做到活性炭反复利用又达到吸附效果。

5.1.2废气处理工艺流程

废气处理工艺流程见图5。

5.2废水处理工艺

(1)废水100%循环利用要点说明

工厂废水的主要来源是生产的废水和生活废水,其中生产废水主要是涂装生产中脱脂、磷化、喷漆和后冲洗产生的废水,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食堂、厕所及卫生清洗。工厂总体设计是厂区不设污水排放口。在生产及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经过废水处理设备处理后但标准低于自来水的称为中水,中水一部分用于工厂的绿化、冲厕、道路清洗及养鱼,还有一部分中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回用到涂装生产线,从而做到100%循环利用而不对外排放。

(2)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6。

6结语

(1)本项目实施难点及收获。水性底漆、面漆和罩光漆湿碰湿静电喷涂工艺及边角位自动跟踪补漆机的成功应用,在采用环保水性涂料的同时,对喷涂产生的副产物废水、废气进行处理,实现了涂装废水、废气的零排放,为环保喷涂树立了典范。

第14篇

论文关键词:涂装线改造;电梯涂装;环保节能;废水废气零排放

1引言

涂装应用非常普遍,可以说涂装产品无处不在。在人们享受涂装带来的美感的同时,涂装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也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带来污染。而电梯产品需要涂装的部件较多,且涂装部件的面积较大,因此使用的涂料较多,相应地涂装产生的副产物废气、废水和废渣也较多。减少废弃排放物,保护环境,实现环保涂装,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寻着,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本着对社会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花巨资投入环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日立电梯在中国广州、上海和天津都有制造基地,其中上海和天津制造基地在涂装线建设之初,把环保节能作为指导思想并付诸实施,底漆采用电泳涂装,面漆采用水性漆静电喷涂的施工方法,而广州工厂涂装线建成于2003年,喷涂工艺为:

底漆正面喷漆_过渡底漆反面喷漆、底漆反面跟踪补漆一流平一面漆正面喷涂一流平一罩光喷涂一流平一固化干燥使用的涂料是溶剂型的,溶剂型涂料是以有机溶剂为载体,其本身含有较多的有机溶剂,涂装时涂料调配和喷涂清洗还要用有机溶剂,因此在喷涂施工和涂膜干燥过程中会有大量的VOC排放。为减少喷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环保涂装,改造初期提出了不同的改造方案,方案一参照日立公司天津、上海工厂的工艺,此方案因改造周期长、投资大,原有涂装线设备基本不能利用,影响生产予以否定。如何在原有涂装线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改造,根据公司喷漆线改造的目的和指导思想:以环保为中心,减少喷漆废弃物的排放,特别是减少VOC的排放。从工艺、设备和原材料等方面经多次分析论证,首先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前处理采用环保原料,把使用溶剂型涂料喷涂改为水性涂料喷涂,对现有喷涂线设备进行了有效改造以满足水性喷涂条件,并且改进和增加了相应的环保设施,以最少的投入、最短的改造时问顺利完成了改造,详细说明见图1。

2采用环保型原材料

2.1前处理工序

前处理是涂装作业必须经过的处理工序,处理方法和所使用的化学药剂的种类较多,其主要作用是增加涂层的附着力及防护性。脱脂剂的主要作用是除去部件表面的油污,一般常用的是碱性脱脂剂,脱脂机理是脱脂剂与部件表面的油污发生皂化、乳化反应及利用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的原理除掉表面的油污,常用的有磷酸盐、硅酸盐、碱以及表面活性剂等构成的混合物;表面调整剂的作用是形成磷化处理晶核,使磷化膜更致密,一直以来采用胶体钛盐;磷化剂主要是磷酸盐处理技术,为增加其防锈性,采用含有zn—Ni~Mn金属阳离子型的磷化处理液。因生产的电梯产品的梯种、型号较多,需要涂装的部件外形尺寸较大,在前处理工序会产生废水、废渣等废弃物,其中废水中含有的磷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锌、镍等重金属元素用一般的废水处理工艺较难除掉,废渣中含有磷酸铁、磷酸锌等磷酸盐,这些废水、废渣处理费用高,若处理效果不好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为容易做到对排放的废水、废渣达标处理,减少废水、废渣的排放量和减少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和盐类含量采取了以下措施:前处理从设备上采用连续输送自动喷淋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处理工艺时间;部件采用竖直悬挂方式增加单位时间的处理量;喷淋水洗采用逆流方式,在保证冲洗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水的用量;脱脂剂采用低温无磷脱脂剂以减少燃气用量和磷的含量;表面调整剂采用长效调整剂以减少更换次数;磷化采用无磷磷化,不同于以往常用的锌系磷化处理,可在各类金属上形成纳米级的金属氧化皮膜,该膜呈金黄一蓝紫色,皮膜颜色因膜厚、材质及处理条件的不同而变化,不含磷、镍、锰重金属元素,常温处理,减轻污水处理负荷,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该氧化皮膜的防锈性能和漆膜附着力可与传统的锌系磷化膜相媲美。涂装线前处理工序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水洗1和水洗3这2个工位产生的溢流水和少量的磷化渣固废物,溢流水排放到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磷化渣采用日本三进的压榨机经压榨处理后由危废公司回收,前处理节能减排措施见图2。

2.2喷涂工序采用水性涂料

水性涂料是以水为载体的,主要是由水性树脂、颜填料、溶剂及助剂组成,经过调色、搅拌、研磨等工序形成的混合物,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因环保法规的要求而应用较多,在我国水性涂料的应用才刚刚起步,主要是少数汽车厂的底涂和中涂采用水性涂料(罩光仍是油性涂料)。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喷涂使用的底漆、面漆和罩光漆全部是国产的水性涂料,主要由性能优异的水性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颜料、助溶剂、去离子水和助剂组成,原漆经检测VOC含量小于50g/kg,涂料调配和换色清洗全部使用纯水。喷涂设备采用高压静电涂装,施工条件范围广范,环境温度不低于一5℃、相对湿度不大于95%的环境条件都可喷涂施工,国内大部分地区环境条件都能满足其使用要求。使用水性涂料后固化温度降低,改造前使用溶剂型涂料固化温度为(165~5)℃,使用水性涂料固化温度为(145~5)oC。根据统计数据,固化温度越高,消耗的燃气量越大,固化温度从160clC降至140℃,每小时可节约燃气20m。需特别说明的是水性罩光涂料目前在电梯行业还没有静电喷涂实际应用的先例,因为罩光漆的作用是提高涂膜表面的光泽,增加其装饰性和抗划伤性,在水性罩光漆应用初期,存在的问题是因水性罩光漆树脂本身固含量较低,喷涂后湿膜的润湿性和流动眭较差,涂膜饱满度偏低,可施工性变得较差,特别是喷涂后湿膜厚度较难判定,涂膜干燥后边角部容易产生起泡和针孔现象,给水性罩光漆的推广应用带来了难度。为了解决水性罩光漆的上述问题,从喷涂工艺上通过调整静电旋杯喷枪的旋转速度、喷涂压力、水性涂料黏度和涂料吐出量,从涂料配方上通过改进流平剂、助溶剂、消泡剂及树脂成分等方面,经过反复调整试验,最终达到了使用要求,为水性罩光漆的成功应用奠定了基础。

3采用三喷一烤的湿碰湿工艺

具体工艺是底漆静电喷涂经过自然条件流平后直接喷涂面漆,面漆经过流平后再喷涂罩光漆。湿碰湿喷涂工艺最大的优点是节省能源,比正常的一喷一烤工艺节约能源约50%以上。水性涂料采用湿碰湿工艺相对于油性涂料湿碰湿喷涂工艺难度增大,因为底漆的主要作用是防护性,面漆的主要作用是装饰性,采用湿碰湿工艺底漆的表干速率和喷涂工艺参数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会造成底漆反渗到面漆、漆膜流挂及漆膜厚度不够等缺陷;因改造前溶剂型涂料可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调整稀释剂成分来调整挥发速率从而控制漆膜的表干速率,而水性涂料的稀释剂是水,不能像油性涂料那样通过调整稀释剂的成分来调整其表干速率。为满足水性涂料湿碰湿喷涂工艺的要求,通过调整水性涂料的成分和喷涂工艺参数满足了此喷涂工艺要求。

4喷涂设备改造

4.1改造中央供漆系统

改造前喷涂线采用中央供漆系统,其中底漆喷漆房共用一套供漆装置,面漆喷漆房共用一套供漆装置,采用中央供漆系统的好处是调配涂料方便,涂料施工黏度稳定,节省人力,但存在换色和清洗困难,从中央供漆室到喷漆房的管道较长,增加维护成本等缺点。采用水性涂料静电喷涂,必须对现有的供漆系统进行改造,以满足水性涂料静电喷涂的需要。

(1)溶剂型涂料供漆系统

改造前采用的是中央供漆系统,底漆、面漆和罩光漆的供漆桶全部放置在一个供漆间内,且供漆间与喷漆室的距离较远。

中央供漆系统从供漆桶到喷漆室的管道采用不锈钢管道,因距离较远采用高压力柱塞泵供漆,且有回流管道,因改造前采用的是溶剂型涂料,涂料本身的电阻较大,为40~100MD,,所以涂料本身不会导电,采用水性涂料,因其本身会导电,喷枪高压电会沿着管路而放电,因此必须对原有的供漆系统进行改造。

(2冰性涂料供漆系统

水性涂料本身会导电,喷枪高压电会沿着管路而放电,因此必须对供漆系统进行有效绝缘。为满足绝缘要求,每个喷漆室增加单独的供漆间,缩短供漆管道至喷枪的距离,原则上水性涂料供漆管道越短越好,但考虑到操作的方便性,在场地和设备布局许可的情况下,尽量缩短为好。

4.2底漆增加跟踪喷涂机

为保证产品质量,提高部件反面弯折位的上漆率和涂料的利用率,减少废渣和废气排放量,增加了自动跟踪机补喷部件反面弯折位代替人工补喷,节省了人力,保护了人身健康。

自动补漆跟踪机,可以对喷涂部件的位置进行检测并实施自动跟踪喷涂,专门喷涂边角位,弥补静电喷涂边角位上漆率不高的现象,工作原理是空气喷枪检测到部件到达后,升降机与输送链同步运行,同时喷枪开始往复喷涂。

水性静电自动喷涂机设内置式高压发生器,雾化气压不大于0.1MPa,上漆率大于75%,可对喷涂部件的宽度和长度实施检测并自动喷涂,从而节约了涂料。

转贴于

4.3采用水幕水涡式喷漆房

水幕水涡式喷漆房见图3。

水幕水涡式喷漆房由喷漆室体、送排风系统、水幕水循环系统、涡旋除渣系统及喷涂机构成。喷漆室体外形尺寸为:5500mmx4800mmx5100mm,正面安装有大面积玻璃观察窗,其它三面墙由不锈钢做骨架,镶嵌不锈钢板。

送风系统是把经过初级和一级过滤后的空气送到喷漆室顶部的均压室,再经过均压室二级过滤后均匀地送到喷漆室,排风系统的作用是排除喷漆产生的过喷漆雾,具体为喷涂机产生的过喷漆雾,经过排风机的强劲抽力与水幕涡旋板的涡旋水充分混合后,漆渣和溶于水的VOC溶人到喷漆室的循环水中,不溶于水的VOC被排出,进入到活性炭处理装置,送风量的大小根据以下公式确定:p=3600FV(F为操作区地坪面积,m;V为风速,m/s),一般要求喷漆室内保持微正压,以保证干净的喷漆室环境。

喷漆室除渣系统由水帘板、气水分离室及涡旋板组成,应注意水帘板与涡板旋之间的间隙及水帘板最低位与循环水池水面的间隙,否则除去漆雾的效果会变差。经过涡旋处理后的废气进人汽水分离室,水汽和未被除净的漆雾再次被分离,排放的是含有VOC的废气。汽水分离室挡水板的宽度和角度与带漆雾水粒的撞击效果、排气扩散速度及流向有关,直接影响漆雾捕集率和汽水分离率,亦须注意。喷漆房漆雾分离是否彻底直接影响后续废气处理效果。

5环保设备

环保喷涂从原材料和工艺上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且排放值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但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本着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在采用环保喷涂的同时,把涂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分别进行了有效处理。

对水性漆喷涂后排放的少量VOC进行活性炭吸附处理,喷漆产生的废水及生活废水经过废水处理后回用(见图4)。下面就喷漆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进行详细介绍,以供参考。

5.1废气处理设备

5.1.1废气处理控制方式

(1)全线采用PLC控制,能对废气处理的情况进行监控(显示工艺流程,故障报警)。设置自动及手动2种控制模式,在自动控制模式下,按下自动启动按钮,系统将按顺序自动投入运行,在手动控制模式下,各设备可独立进行启动。若有故障发生,可进行声光报警。在废气出口安装浓度检测装置,当排出的废气超过其规定数值时,可进行自动脱附和报警。

(2)吸附功能。活性炭吸附装置设计为双罐双层吸附,当一个罐吸附饱和时,可进行脱附,同时启动另一个吸附罐进行吸附,这样可以做到反复循环利用,有效地吸附有机废气。吸附罐的大小和活性炭的用量是根据其排风量的多少进行设计的,其处理风速最好不大于lm/s。为了防止活性炭中毒,应配备隔水隔尘过滤装置。

(3)解吸。当活性炭吸附有机物达到饱和状态后,即停止吸入有机废气,通过活性炭床向上送入蒸汽进行吹脱,将有机物自活性炭中逐出,即解吸。罐中活性炭恢复其活性,即再生。脱附后的有机废气经过冷凝器后变成液体进行回收,可做到活性炭反复利用又达到吸附效果。

5.1.2废气处理工艺流程

废气处理工艺流程见图5。

5.2废水处理工艺

(1)废水100%循环利用要点说明

工厂废水的主要来源是生产的废水和生活废水,其中生产废水主要是涂装生产中脱脂、磷化、喷漆和后冲洗产生的废水,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食堂、厕所及卫生清洗。工厂总体设计是厂区不设污水排放口。在生产及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经过废水处理设备处理后但标准低于自来水的称为中水,中水一部分用于工厂的绿化、冲厕、道路清洗及养鱼,还有一部分中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回用到涂装生产线,从而做到100%循环利用而不对外排放。

(2)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6。

6结语

(1)本项目实施难点及收获。水性底漆、面漆和罩光漆湿碰湿静电喷涂工艺及边角位自动跟踪补漆机的成功应用,在采用环保水性涂料的同时,对喷涂产生的副产物废水、废气进行处理,实现了涂装废水、废气的零排放,为环保喷涂树立了典范。

第15篇

[关键词]祥云火炬;形式美;工艺美;材料美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6-0042-02

1 引 言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是全球化时代由中国企业主导的,跨文化背景、多专业协同设计的一个成功范例。这种成功的设计范例,对于如何从绵延千年的华夏文化中汲取创新灵感,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论文从形式美、工艺美、材料美三个方面对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进行了美学分析。

2 祥云火炬的美学分析

2.1 祥云火炬的形式美

形式美基本原理和法则是对自然美加以分析、组织、利用并形态化了的反映。从本质上讲就是变化与统一的协调。它是一切视觉艺术都应遵循的美学法则,贯穿于众多艺术形式之中。祥云火炬整体造型线条流畅,以银红两色为主色,上部以银色为主,下部以红色为主,形体优美修长而略显弯曲。其设计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传达其基本理念:云纹、漆红、人本、科技。云纹是华夏文化的符号特征;漆红是千年的中国印象;人本是细致的人文关怀;科技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其所代表的“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意象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它是轻盈飘逸、神秘,又能够穿透人心弦的线状形象,是一种不同于西方体量感的艺术元素,富含东方韵味。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漆红色的、预示着“祥云升腾”的云纹铭文被雕刻在火炬上半部分银色的铝合金表面上。这些云纹不仅作为千年华夏文明被抽象出来的符号,使整个火炬凝练了厚重的中国文化特色,而且给整个奥运火炬注入了几分轻盈和灵性。

火炬上下按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它采用了类似纸卷和画轴这一极其富有中国特色的别致造型,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纸融入到奥运火炬设计中。灵动别致的纸卷造型的奥运火炬背后蕴涵着千年华夏文化的内涵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诠释,它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巧妙地表达了借奥运火炬向世界传递中国文明的美好心愿,也完美地契合了追求和平、文明、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突出了设计的人文主义关怀,传达了一种真实而感人的意愿。

2.2 火炬的工艺美

祥云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长达15分钟,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的情况下保持燃烧,真可谓是工艺先进、设计巧夺天工,是我国高科技的浓缩。其工艺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加工过程中的精确度、安全性和符合人体工程学。

火炬分为上下两部分外壳、燃烧器和燃料罐几个部分。从正面看是云形,从截面看却是一个心形。这在工艺上是极其微妙复杂的,要求极高的精确度。火炬采用铝合金切削加工薄壁整体内外表面成型,在切削时不允许出差错,如果稍有偏差,缺口就无法弥补。其二是云纹加工程序。设计人员对于云纹加工程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加工表面没有杂色和污点,图案腐蚀前的遮蔽工艺不能有问题,否则纹样就会走样、变形。加工好图案后要对图案进行酸碱处理,其后是模具蚀纹工艺。

在20世纪初,英国人泰罗设计了一套研究工人操作的方法。研究怎样操作才能省力,高效,并订出相应的操作制度,人称泰罗制,这是人体工程学的始祖。现代,人体工程学在设计过程中已成为设计师自觉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方法更具科学性,更重视与舒适感相关的各种心理和生理问题。设计可以从人们日常的知觉感受、认知感受、情绪感受出发,分析各种审美需要。

祥云火炬设计中很多地方考虑到了火炬传递者不同的情感需求。通过火炬上的图案、色彩、材料的不同搭配,使得他们产生心理共鸣。因为要满足和适合人体的要求,在祥云火炬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人的因素,首先是尺寸合适、高低合适、方便使用,设计和制作更考虑到安全、效率。例如这个奥运火炬重约985克,而这个重量对火炬手来说是比较适合的,这是因为设计师对它的重量有过深入的分析,不能太轻,拿在手里没有分量,但也不能太重,否则火炬传递者容易感到疲劳。火炬内壁设有隔热层而外面金属表面则喷涂了高触感橡胶漆。经过人机工程学考虑的握柄,使举握舒适的火炬在每一设计细节中诉求着东方文化的特征――细致的人文关怀。再如祥云火炬由于燃料罐里面的燃料是液体,变成气体需要吸收大量的热,使自身温度降低,很容易结冰,甚至冻伤火炬手的手。所以设计了导热棒,把火炬上端火焰产生的热量传导下来,防止燃料罐过冷,这是由于火炬在燃烧时使上热下冷而温差悬殊。

2.3 祥云火炬的材料美

近年来随着地球环境的逐步恶化,人们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危机,绿色设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在20世纪60年代末由著名的工业设计师及教育家维可多•佩帕尼克提出。其观点是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设计师创造的,设计师在满足客户和用户要求时不能够仅仅停留于美化作用,更应肩挑起培养和引导人们社会伦理价值及道德的重担。每一个有良知的设计工作者都应该在自己的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的理念,用自己的作品向全人类宣传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引导大众理性消费,让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而祥云火炬的设计在这一方面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祥云火炬外采用铝合金,通体采用高品质铝合金自由曲面延展成型,这种材质延展性强、重量轻而且光泽度好,经济而又不失现代感。火炬外部表面喷涂了橡胶漆,这种材料多用于日常生活用品,用于火炬尚属首次。火炬的燃料为丙烷,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以上两种材料都是绿色环保的材料,不会造成污染。它们充分体现了维可多•佩帕尼克提出的绿色设计的理念,表明了我国政府对待奥运会认真办事、节俭筹备的指导思想,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主题。

3 结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