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学课改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认识一:好课,真实应是底线。
课堂,是师生双方借助一定的媒介(比如课本),通过教师的引领,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的多方对话,从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平台。而公开课更是集中了教师平时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大胆尝试,被看作是检验一个教师教学水平,业务能力的重要舞台。正因为此,每个同行在开设公开课的时候,总会竭尽全力将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呈现出来。但有时候,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反而导致了一些公开课成为游离于真实之外的表演。
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语言简练流畅,学生的发言也甚是精彩,整个教学过程亦可谓可圈可点。唯一的缺陷就是让人觉得缺少真实感,课前的预设生成全部到位,课上的却一个没有。学生口中精彩流畅的语言却如同机关枪扫射似的单调而不带有一丝情感,让人无法相信这会是学生从阅读中真正获得的感受和体验。
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语言:"你的朗读打动了老师的心!""你真象一个小书法家!""诗一般的语言,将来你一定能成为诗人!"……毫无疑问,这样的评价很受学生的欢迎,能激起他们的成功体验和旺盛的求知欲,对他们的学习乃至今后良好的人格特质的形成都会产生无法估量的作用。但实践中,还有一些教师由于认识上的片面,过分强调了评价的激励功能,课堂上不敢对学生提要求了,甚至对错误的答案也打个哈哈就过去了。
其实,评价应该是一首激励和纠错的合鸣曲,没有激励的评价是不健康的,没有纠错的评价同样是残缺的。好的纠错方法同样可以催人向上,有一节课的这样一个细节至今令我难忘。那是四年级的学生,可能是因为公开课见了许多陌生的老师,也可能是接触了感兴趣的内容,有不少同学开始窃窃私语,见此情景,教师只平淡的说了一句:"我认为四年级的学生应该知道上课时该做些什么了。"宽容的指出了问题,用目标引导了学生,全场立刻鸦雀无声,良好的课堂秩序一直持续到最后。
多媒体:辅助的手段在于优化教学效果。
(一)开展综合探究和研究性学习活动
综合探究课强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通过实验、观察、交流等探究活动解决问题。教师可指导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手抄报比赛等,比如开展“金钱是否万能”的辩论赛、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主题手抄报等。有些单元综合探究的内容可以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去开展。研究性学习能促使学生关心了解社会现实,感受课本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等。具体做法是由集体备课组共同商定一些研究课题供学生自主选择,如中学生消费观调查、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防城港市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居民投资理财的情况调查等。每位科任教师负责指导一到两个课题,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研究任务。课题的开题、实施和结题由年级和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部署,以保证研究性学习活动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有所收获,也有利于教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开展政治特色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结合社会实际理解、领悟政治学科知识,我们组织开展了一些政治特色活动。例如:利用网络视频资源,在政治课堂上给学生观看时政新闻,并让学生及时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评论;结合十精神,举行十知识竞赛;组织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参加消费维权科普知识讲座,开展“我的中国梦”合唱比赛和诗歌朗诵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兴趣和感悟,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二、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在各位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承担了“高中中等生学习策略指导的行动研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高效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互动德育模式的实践研究”等相关课题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积极查阅文献资料,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改进教学策略。教师还得有意识地在教学研究实践方面进行反思总结,撰写教学活动设计、心得和教研论文,并且连同教学所用课件素材等汇总起来构建学科资料库。这样的过程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例如,政治学习策略课题研究组把课题研究成果做成教育主题网站———中学生学习策略网,并参加了全区的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比赛,荣获一等奖。本课题研究结果表明:高中政治学习策略应包含完整学习环节策略、信息加工策略、自我调控策略、专注策略、学习动机策略和互助策略六个方面。这对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内外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实践证明,开展课题研究是全面推进新课改的强大动力,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三、新课改以来,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收获与困惑
(一)新课改的收获
1.师生的变化新课改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更注重学生的学及其全面发展。政治集体备课活动更加充分深入,教师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自身的教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当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时,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就能得到全面发展。新课改使得师生之间变成了民主、平等和合作的关系,更亲近、融洽了。
2.课堂教学的变化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教学需要设计一些多维互动的学习活动,注重运用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对话等课堂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穿插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得学生更会学、乐学,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新课改的困惑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信念重建有效教学
一、教育改革呼唤重建教师新课程信念
当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愈来愈成为人们认同的教育思想。这一理念可以展开为以下六个命题:学生的发展首先是为了能够成为自己,成为自己的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并进而成为自由社会的建设者;教育的要求是基于学生的需要,高于学生已有水平并且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其中,自主发展是其核心和灵魂。一个自主发展的人,就是有清晰的自我认识、有积极的自我形象、悦纳自我的人;就是有明确努力目标,有内在的学习需要与成长渴望的人;就是有良好的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的人。因此,高品质的教育就是要促使所有学生的成功——造就自主发展的人。
为了造就自主发展的人,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让学生过充实的精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智力劳动的快乐;让学生全副身心地卷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自信建立在点点滴滴的成功的基础上,这就是造就自主发展的人的最根本的途径。其次要切实推行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就是旨在促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有诊断、反馈、导向、激励、甄别等功能,而这些功能都可以服务于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发展性评价的另一个原则即激励性、期待性,以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另外,在学生全部的生活之中,特别是在课堂生活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想象未来、憧憬未来、规划未来、设计未来的能力:着力培养他们一个十分重要的品质:干什么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追求;要经常和学生讨论当下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的意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让学生感受到思考与探索的乐趣。最后,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始终应该作为教学目标来追求。
课程改革的意义在于两点:一是课程改革有助于改造我们的国民性。这就必须改变每个人的人格定型期,即学校生活时期的生活方式.而学习方式就是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新课程强调学生主动地学习,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积极探究;倡导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表现空间:强调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更多地互动和合作交流:强调对问题的多角度的理解,鼓励不同观点之间的争鸣与碰撞:提倡发展性评价,力图带给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和美好的回忆。所有这些都将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开朗、进取的个性,形成乐于分享、善于沟通、勤于反思、服膺真理、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的民主性格。二是课程改革有利于推动教师成为探索者。探索是教育的当然要素。探索意味着探索者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意味着探索者大胆尝试、追求卓越,意味着探索者经验的开放性和工作中丰富的动机。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不仅要研究教学内容,做课程的开发者,而且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探索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和氛围,如何设计教学的活动.如何搭建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如何构筑研究性学习的支持系统,如何评价学习的效果,等等。因为探索,使得课堂多一份灵动和飞扬,多一些朝气与活力。教师的探索影响、引领和激励着学生的探索,课堂生活因为探索而变得悬念迭起、趣味无穷.变得开放、幽深、鲜活和魅力十足。师生因为共同探索。而享有着更高品质的学校生活。
二、教育改革实施需要重建教师新课程信念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一再强调:“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除此之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的确,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教育信念确立的基石就是人们对于社会的理想和人生的理想。如果缺乏现代文化精神的价值指向,缺乏自由、民主、平等、人权这些核心的价值,这个“理想”就值得怀疑。这意味着教师应该成为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谙熟人类文明历程、确立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的人,成为有思想、有灵魂的人。教育是一种基于信念的行为,也就意味着教师的行为更多的应该是自发的、真诚的、内源性的,而不是出于外在强制和纯粹基于个人私利的;是高度自觉的,而不是盲目的:是基于生命的灵动与热力的,而不是机械、麻木与冷漠的。它还意味着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地扪心自问,不断地眷注心灵,不断地投人生活和不断地成长。
三、重建教师新课程信念的应有内容
教师信念是指教师对于有关教与学现象的某种理论、观点和见解的判断,它影响着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信念主要包括关于学生、关于学习和关于教师自身的三种信念。基础教育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师信念提出了新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只有逐步确立这些新课程教育教学的信念,并把各种信念相互接纳,紧缩相连,形成一个具有个人意义的信念系统,才能有坚强的意志去实现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对教育工作才能有一份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才能培养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富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性人才。
四、重建教师新课程信念与实现有效教学
1.结合实际来巧妙设置问题
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只有通过一问一答才能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加深同学们的理解.根据新课改立足教材贴近实际生活的要求,初中生物由于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较强,因而可设置的利于进行讨论的话题性问题较多.比如,在讲“生物圈中的人”这一单元的“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的时候,教师在讲六类营养物质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实际问同学们这样的问题:“现在女孩子都喜欢通过节食来减肥,大家知道实际上减的是哪一种营养物质吗?”让同学们进行讨论,然后再根据教材告诉同学们其实节食减肥最先减的是蛋白质而并非脂肪,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节食减肥并不会对脂肪减少有什么帮助,而是首先会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引起内分泌失调和代谢紊乱,并且由于节食人体吸收的无机盐和维生素都会下降,引起许多相关问题诸如贫血之类常见问题,再给同学们普及我国人体的标准体重和健康控制体重的方法.这样既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使同学们积极加入课堂活动中,又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拓宽学生眼界.
2.改进方法以活跃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因此课堂气氛一般比较沉闷,结合新课改以人为本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大胆地改进教学方法,以最大程度地调动课堂气氛.比如,现在提倡的将整个班分为几个小组,对课程内容分组进行讨论,既能锻炼同学们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又能最大程度地从学生角度出发来完成课程教学工作.这样的方法可以运用在讲“关注食品安全”这一章节的时候,就可以让同学们分组来推选一个代表来当“小老师”给班级上这一课,上完之后让同学们围绕课题分组讨论实际中还有什么方法来关注食品安全并发表个人看法,可以看出在以上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身份互换,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只是扮演一个课堂的参与者,只是通过方法的改进就可以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
二、基本实验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类学科自然离不开实验作为理论的支撑,尤其新课改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化要求,新课标生物中实验要求较之以往更高,重点在于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学生不再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更要亲自动手实践,以实验来丰富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师也应该按照新课改的理念,在实验课上不仅要培养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向学生们传递出实事求是和创新探索的科学态度.比如在做“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实验课的时候,向同学们讲清楚实验原理和理清做实验的步骤之后,有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可能就会发现用显微镜竟然观察不到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膜,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反问同学们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同学们进行思考和表达个人看法后,教师可以进行解释是因为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膜太薄而并不是说没有,在生物中除了某些病毒之外都是具有生物膜的.
三、课后作业
作为巩固课堂教学的最后一步,课后作业显得尤为重要,同样地,做完实验后实验报告总结也是如此.只有通过课后作业教师才能了解同学们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便更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因此,课后作业除了对学生要求独立限时完成之外,也应该合理巧妙地布置以达到预期目标,以符合新课改理念.比如,在上“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一课的时候,给同学们讲清楚了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作用,课后习题可以这样布置,让同学们自己手绘一张人体的消化系统组成图,在主要腺体旁边标示清楚其作用,要求生动具体,这样的话就比让同学们写选择题填空题要更灵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通过画组成图同学们也更直观清楚地了解了腺体的分布和作用,以后再遇到填空选择只要一想起组成图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又或者针对课后习题,为了避免同学们翻阅参考书答案,教师也可以在不改动原题题干的情况下另外结合课程实际设置相关问题,以考验同学们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结语
转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理念是新课程背景下改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首要前提。为此,首先高中物理教师和实验室管理员要及时转变观念,认真研究粤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抓住高中物理实验的一些新特点:一是更加强调应用性实验的重要性,例如传感器、示波器、游标卡尺以及螺旋测微器等的操作和使用;二是更加强调探究性实验的重要性,例如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之间的关系、利用多用电表来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等。其次,高中物理教师和实验室管理员要吃透物理实验的精神实质,彻底革新过去“应试”的物理实验旧思维,一是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点转到讲授科学的学习法上,例如留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以及转换法等;二是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点转到讲授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上,例如图像法、平均值法以及列表法等。例如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电学实验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电学实验电路构思的训练,引导学生遵循审题、电表选择、测量电路选择、控制电路选择以及滑动变阻器选择这一程序开展实验。
2.加强高中物理实验室建设
新课改背景下着力加强高中物理实验室的建设,是改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物质保障。为此,国家和学校首先要提升建设高中物理实验室的认识,明确物理实验室对于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设立物理实验室建设专款并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切实用于实验室以及仪器设备购置。其次要适当增加高中物理实验室的数量,保证能够有序地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确保高中学生有充足的机会进入实验室学习和提升。最后,国家和学校还要注意高中物理教师和实验室管理员素质的提升,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打造一支专业、合格的师资队伍,从而切实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除此之外,高中物理教师还要努力丰富实验室课程资源,积极引入“日常器具实验法”,例如在,易拉罐经过改装后便可以代替法拉第圆筒,学习反冲现象时,把电风扇固定在线槽板上,线槽板下垫几根笔芯,启动电风扇后,可以看到明显的反冲现象。而在“物体失重”这一实验中,可用矿泉水瓶扎孔后装水,再让它自由下落,学生即可看到水不会流出的现象,领悟到现象其中的道理。
3.创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创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关键一环,新课改背景下要积极采用自主探究模式、多媒体辅助模式以及以“演示实验”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等新的教学模式。首先,以“演示实验”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响应新课改提出的“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这一概念的体现,是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点。为此,高中物理教师要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演练”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弄懂物理教材上的原理、规律,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激光演示光的衍射实验”教学时,可以在实验中采用“演示实验”法,用微小放大的方法将衍射图样对准教室的墙壁,然后让学生用白纸就近挡住激光进行观察。其次,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模式,可以将复杂的物理实验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实现实验的动态或静态演示,从而提高物理实验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演示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在做这一实验时由于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很快,凭借肉眼很难清楚地观察到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的下落情况,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将物体下落的慢镜头播放出来,让学生对实验有一个直观、清晰的了解,从而改善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
4.结语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美感的,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在美学界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辨。”这是说,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们都有相同的爱好。相反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小学音乐教学负有不断扩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逐渐欣赏、喜欢。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如学校艺术节中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演奏民乐,演唱民歌、名歌,有的放矢地介绍民族乐器、乐曲、民歌或历史上有名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热爱民族音乐。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因而感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式样。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正是音乐教学的优势所在。我们不仅要教好本民族、本国的歌曲、乐曲还要让孩子们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喜爱外国歌曲和乐曲。一位教师在教唱美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时,做了这样的导入尝试:(1)创设生日情景:在一个生日蛋糕上点燃腊烛;(2)教师手持贺卡,声情并茂地表演《祝你生日快乐》,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跟着老师唱起来,老师也拍着手鼓励学生用情演唱这首歌。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因为成功演唱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了《祝你生日快乐》是两位美国老师在1893年创作的歌曲,不少学生感到意外,教师抓住时机发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长上翅膀超越时空飞过万水千山,飞遍世界?为什么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男女老少在过生日的时候还会常常唱起它?学生回答:“它有意义”,“它有感情”,“它好听”。教师总结:“对,同学们说得好,一首好的歌曲不受时间的限制,它永远不会老;一首好的歌曲不受国界的限止,可以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大家都喜爱它!”这个导入设计非常浅近,非常生动,非常煽情,视觉、听觉获得的美感,情感想象获得的审美喜悦,音乐无国界的道理深深地留在孩子的心里。
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音乐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的积累,不断进行音乐教改的探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从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扩展音乐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三、提高审美品位,培养高尚情操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欣赏者从这门特殊的艺术中感受歌曲(乐曲)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从中获取精神力量,使思想得到升华,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许多哲学家和音乐大师对音乐的这一功能作用都作出了充分的估量,给予高度评价。
当前,文化市场发展不平衡,在相当范围内主旋律不响亮,优秀民族文化不占主导地位,流行歌曲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渗透到各个角落,学校也不例外。音乐老师应从中省悟自己身上的重任,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作品,精心设计音乐教学课内外活动,通过听听、唱唱、讲讲、跳跳、演演、比比等教学手法,让学生体验每一个音乐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同时教给他们必要的音乐知识以促进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审美品位;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趣,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在音乐游戏“好朋友来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愉快地边唱边进行角色表演:“客人”来了,轻轻“敲门”,主人“开门”,互相问好;主人招待客人“请坐”,告别再见。在唱唱、动动的活动中学生体验了朋友见面的快乐,懂得了团结友爱、礼貌待人的重要……事实就是如此,提高学生审美品位,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在中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一方面,音乐老师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1.1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
我们通过在网站中增加音频(比如鸟兽的鸣叫)、视频(比如动物的行为)、图片(比如微观结构)等,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原本抽象的原理、概念相对直观地展现在浏览者面前,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比如,在讲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内容时,由于书上的插图和老师的板画都是静态的,学生很难将各个细胞时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连贯的、动态的过程。从而对将来的灵活应用造成阻碍,而通过在网页中加入动画或者短片则可以清晰地将整个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更主要的是,利用网站强大的链接和交互能力,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在网站中找到更多的相关内容,在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扩大了学生与知识的接触面。
1.2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
不可否认,虽然我们一直努力地改变我们的教学策略,但是在大多数时候我们仍然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老师讲,学生记”的接受式学习模式,老师把经过自己理解消化的知识通过种种形式直接传递给学生。老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提出不同意见,也可能存在争论,但最终老师还是会以种种理由要求学生接受并且掌握、理解或是死背,学习再一次回到了听—背—写这种枯燥的的过程当中。这也就怪不得我们的学生逐渐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之俱来的也就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认为,如果合理地、适度地把教学网站的建设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去,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状,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师的教学负担,但是基于对学生良好发展的愿景,这些应该是值得的。
首先教师应对自己所有的教学资源和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收集、筛选、整合和分类(必须强调,在网站的建设过程中信息的分类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网站的结构、栏目等,像超市一样,把老师已有的知识通通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对于综合性教学网站来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对某一册书的某一节知识进行学习;对于专题性的教学,可以像正常的授课导入阶段一样,通过学生阅读或是短片介绍,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老师预先设置好的教学网站,搜索相关知识,甚至可以放开搜索引擎,到更广阔的互联世界中寻找自己想知道的答案,最终把获得的信息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分析整合并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这样,既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得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在老师的合理控制当中。
2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1不要过分强调网站建设中所谓的“技术含量”
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年轻教师把多媒体课当成了展示自己计算机技术的舞台,音乐、动画层出不穷,认为这就是所谓的活跃课堂气氛,殊不知过多、过快的媒体切换会大大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反而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都知道在音乐演奏中常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说法;武侠小说中也常出现“以无招胜有招”的大侠。事实上,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亦是如此!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它应该悄无声息地融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而不是张牙舞爪地出现在学生们面前,我们使用信息技术是为了让学生们加深理解,而不是自我炫耀,真正高超的技术是润物细无声的技术,是合理、恰当的技术,而不是喧闹、突兀的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恰当与否在于质而不在于量。
2.2不要试图用网页中的动画代替传统教学手段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结论、原理大多数是通过实验获得的,这些实验过程虽然并不都是初高中阶段能够再现的,但是在授课过程中我们还是要求教师力求直观地将实验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里所说的直观是建立在操作层面的,也就是说是要求学生亲手操作,至少也应该是老师演示操作,学生直接观察的所谓“直观”,而不应该将书上的演示实验用动画代替,将板书、板画用现成的文本和图片代替。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知识给学生解释自然现象,而不是解释自己制作的动画。
2.3忽视教学规律,将网站教学“进行到底”
新课程理念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新课程的实施中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2、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节教学中,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先把盐酸滴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又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让学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交流讨论等环节,最终得出了科学结论。这样就成功地把书上的演示实验转变成了探究性实验,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二、培养和强化兴趣,激发求知欲。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教师在给学生开始上化学课时,以实验首先展示化学的奥秘世界:(1)?把一张已用酚酞溶液写好“化学”晾干的挂在黑板上,再用装有3%的氢氨化钠的小喷雾器喷射在白纸上,立即呈现“化学”二字。(2)?水中生火(将一小粒白磷投入盛装沸水的烧杯中,用小气筒通入空气)。(3)?清水变牛奶,白酒变汽酒。等上述实验使学生情绪高涨,渴望知道其中奥秘,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这些奇特现象的奥秘,将在初中化学中一一学习。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贴近学生的生活,开发化学课程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我们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就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上,还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改革化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进步。2、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它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往往表现为“一考定终身”;同时,这种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命体的相互触动、相互影响、相互强化,生命活动的信息需要交流,加工反馈。心理学习告诉我们,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内在的学习需求,而是更多地借助他人肯定、课堂氛围等外在因素,因此,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意义、有趣、得到了肯定、赞扬或鼓励,他们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这样,课堂评价就成为调控学生,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评判者”的角色出现,对学生的往往是以“对”、“好”、比较好“、“非常好“、“不对“、“不好”等简单的方式做以评价,这样的方式不但不利于激发学生,而且还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而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下的评价方式,将由单一走向多元,教学中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注重过程性评价,也重视结果性评价。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解放人,重视个体独特的体验,个性发展的需求。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一种互动过程,它是开放的、动态的,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的。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社会实用人才。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改教学方略
一、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学习方式,合作探究进课堂。
新课程理念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新课程的实施中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2、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节教学中,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先把盐酸滴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又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让学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交流讨论等环节,最终得出了科学结论。这样就成功地把书上的演示实验转变成了探究性实验,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二、培养和强化兴趣,激发求知欲。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教师在给学生开始上化学课时,以实验首先展示化学的奥秘世界:(1)?把一张已用酚酞溶液写好“化学”晾干的挂在黑板上,再用装有3%的氢氨化钠的小喷雾器喷射在白纸上,立即呈现“化学”二字。(2)?水中生火(将一小粒白磷投入盛装沸水的烧杯中,用小气筒通入空气)。(3)?清水变牛奶,白酒变汽酒。等上述实验使学生情绪高涨,渴望知道其中奥秘,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这些奇特现象的奥秘,将在初中化学中一一学习。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贴近学生的生活,开发化学课程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我们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就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上,还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改革化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改后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
转变教学理念,顺应教学目标
体育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健康第一”的新理念融入到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只教授学生技能不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方式,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教书匠”转变为“引导者”,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要与学生进行互动,相互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愿意与教师分享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悲伤,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对于体育方面比较自卑的学生,要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势,并鼓励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拥有健康的体魄。对于性格比较孤僻的学生,要与其更多的交流与沟通,活动或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游戏让其参加,使孤僻的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课的乐趣,改善其人际关系。教学过程中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其身心发展特征,以更生动的语言、更丰富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而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及身体素质有所提高,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育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可以用生动的语言,真实的例子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健全的人格,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在身体条件、运动技能等方面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提高创新能力,丰富教学内容
以往的体育课程都是预先设计好的,教师按照规定内容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新《课标》的实施,赋予了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更大的自,使体育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不断创新、开发课程内容。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所属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对原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的自然资源开设课程、根据学校现有的设备条件安排课程、根据学校多数学生的需求开发课程。教学中应有自己独特的设计,树立特色教学、个性化教学,使教学方法多样化。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创立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充满兴趣。新《课标》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改变以往教学中只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做法,更加注重学生的真实诉求,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帮助、指导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教师本身对课程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育方面的爱好,使教学情境更加开放,更有助于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游戏,学生共同参与,从而培养其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其擅长的方面更进一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在体育课中的成功与快乐,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师的创新精神也会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因此,教师作为学校课程的开发者,创新能力是新型体育教师的必备条件。
掌握评价方法,合理评价学生
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掌握发展性评价方法,在教学中重视过程性评价,改变了原来只关注终结性评价的状况。强调把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体系中有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有同学之间的互评,这样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同学之间的互评,小组评价促进学生相互了解,促进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学生除了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较多外,其他时间几乎在学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因素,考虑到可能会对学生带来的影响,看到课堂上有进步的学生以及上课积极主动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教师的认可是对学生最大的肯定,这样也有助于调动其他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评价内容不能仅局限于学生的运动成绩,而要全面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还应区别对待,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及运动技能合理安排评价方法,对于部分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更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观察,找到学生的发光点,对其优点表示肯定,并鼓励其继续保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全面发展,使他们真正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适应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体育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身体练习和单调的理论知识上,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效果,一个新动作的形成需要通过“看”来获取主要的信息来源,运用现代网络视听媒体,向学生介绍一些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先进规范技术,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更深刻的理解动作技术,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掌握动作要领。
从心理层面来讲,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达到了更直观、生动的视觉效果,动作技术在学生脑海里有了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模仿技术动作,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体育教师应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教育知识、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与同行互相交流与学习。因此,新型体育教师应具备熟练运用、掌握现代技术的素质和能力。
创新思维也就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灵活、独特、新颖”,而且人人都具有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而言,创新思维包括有:积极动脑、思维多向、求异、生动;接受事物主动、敏锐;与人交往主动、热情、大方;办事有条理,有影响力等。
实践能力的含义很广大,对学生而言,我认为实践能力不单指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还包涵以下内容,如: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的能力;写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积累语言词江的能力;生活自理的能力;与人交际的能力等等。
创新教育是以探究性为核心,以科学学习为主体,以兴趣学习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注重亲自动手实践,鼓励实践和创新的教育。
二、加大提高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的力度
教师首先要在教育过程中,率先垂范,克服思维的定势,拒绝平庸,大胆想像,敢于创新,不怕失败,以研究型的学者风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研读教材,因材施教。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是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2.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具备丰富深厚的综合文化素养,学习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结合本校实际,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以致用,探索适合实际的教育教学理论,培养以面向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新型的创新人才。
三、利用教学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充分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现代教学手段,我们能够在更广大的空间、更广阔的领域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创新。例如,在讲授《杨修之死》这一课时,可将《三国演义》中有关曹操和杨修的关键情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播放于课堂。学生通过观看,不仅掌握了课文的基本情节,而且能够深刻领会曹操的虚伪狡诈、忌才多疑、老谋深算和杨修的恃才放旷、狂妄轻率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解课文,学生轻松接受。三是在美育和德育中创新。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有意识、有目的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德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美、辨别美、创造美,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达到语文科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目的。四是在口语表达中创新。例如,讲《春》这一课时,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以及“迎春图”制作成课件并配以经典录音,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将声、光、色融汇一体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伴着美妙音乐,模仿朗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既把握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改革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是当前教学的主要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从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入手。
首先,要改变课堂气氛。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相互对话的过程,是师生间人际关系交流的过程。融洽师生关系,努力创造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学生才有可能畅所欲言,真实地表现自己所思所想,学生才能走出自己的领域,打破陈旧的模式,大胆地想象与创新。
其次,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强调了方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学生的差异,以及课堂上要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时间限制,不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有关活动,往往是少数优秀生得以活动锻练,而大多数学生只是陪衬。这显然有悖于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启发诱导,设置背景、环境、情景,诱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思考、活跃思维。第二,质疑引导,在教育过程中结合学生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疑难问题,提出易难适度,而又富于启发性,能够拓展创新空间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体会,第三是延伸指导,即通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向纵向、横向指出研究方向,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
再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过去,学生在课堂上是“录音机”,考试时是“放映机”,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有创造性。常言道:“方法大似气力”。教师要适时地启发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借鉴先进学法的基础上,探讨出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养成关于观察,主动积累,大胆质疑,勇于革新,不畏挫折的学习精神。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
“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可以把语文教学活动置入丰富多彩的实际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创新。如在听说能力培养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进行主题演讲的比赛,即兴辩论等;定期开展班级、校级演讲比赛。在读写能力培养方面,坚持“一日一记”制度;坚持“读书活动”制度,并摘录读书笔记,使校园充溢浓浓的“书香”气息。引导学生将语文理论知识及课外积累的知识充分展示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办好校刊,学生“手抄报”、板报等。积极组织学生稿件向相关报刊推荐等。在实际操作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展示他们的丰采。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并将有力地推动其他学科的学习。我们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为社会输送一批批德才兼备、适应时代潮流的新型人才,从而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有效,教材改革要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初中学校的学困生,他们敌视学校、厌恶学习、行为习惯差。教材的改革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符合学生的心理而产生望而生畏或不屑一顾的情绪。
2.有用,教材改革要适应学生就业形势的需要。
中职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就是为了学得一门技术,成为生产一线的工人、技师。学以致用,学生在职业学校的三年,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应该掌握哪些语文知识,应该掌握哪些与语文有关的技能知识,教材的规划中应有明确的体现。
3.有度,教材的改革要适应学生提升素质需要。
教材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需要,还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使其学会学习,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习语文的自学能力。新教材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分为三个模块:一个是基础模块(上下两册);一个是职业模块(服务类和理工类);一个是拓展模块。基础模块侧重于“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的素养”;职业模块侧重于“服务学生专业学习”;拓展模块侧重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特别是教材中每一单元后均有安排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人与自然”单元中的实践活动是“与大自然的对话”,具体实践中可以联系西南旱情,珍惜每一滴水展开活动;如“职场哲思”单元中的实践活动是“规划职场之路”,具体实践中可以联系专业特点,毕业方向展望未来展开活动。但是,教材中也有一些课文不符合我们学生学习的现实要求。如上册的《永远的校园》一文。作者谢冕先生从一名北大学生成为一名北大教授,在北大校园里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经历了中国发展的风风雨雨,对校园的感情当然与众不同,那是作者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赞叹。而进到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普遍是属于“三有问题”的学生,即学业有压力,教师不关心;心理有苦闷,家长不操心;情绪有敌意,自己不留心。他们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逆反心理强。还有一些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是被家长逼迫的,纯属无奈,他们对校园的情感恨比爱多。他们不会产生也不可能产生像谢先生那样的爱校情感。教学实践中,学生与作者没有共鸣,与文本没有共鸣,这样的语文学习只会让学生产生厌恶感。教材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些难度较高,参与性不强,如“校友职场感悟采访”“、春联觅趣”等。编者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但现在的中职学生却很难实现或完成这些活动。尽管这是新一轮的课改教材,但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教材的改革仍需深入进行。
二、新课改下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强化
职业教育是就业准备教育,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自主谋生。以本校的毕业生就业发展为例,汽修专业的学生有的进4S店的前台做销售,有的在后店做修理;旅游专业的学生有的进入酒店做服务员,有的往返景点之间做导游;物流专业的学生有的管理物品的分类筛选,有的做仓储货运。不管是哪行哪业,都离不开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所以语文教学内容的强化可以向着突出听说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1.新课改突出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听———学会倾听,能准确地理解客户的诉求。①与客户沟通时,先要站在客户的立场上专注倾听,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②要让客户把话讲完,不要随便打断客户的话,并记下重点。③不要心存偏见,要正确对待客户的意见和建议。日本销售大王原一平曾说过“:对销售而言,善听比善辩更重要。”比如汽车销售人员要向客户推销汽车,就首先了解客户买汽车的实际用途、价格的定位、操控性能、外观内饰的需求等,认真倾听客户的诉求,掌握客户的心理,才能针对客户展开有效的推销,赢得客户的更多的认同。说———学会沟通,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自我介绍,克服自身的羞怯心理,大胆地将自己的特点、优点介绍给用人单位,把自己顺利地推销出去。分清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发表恰当的言论。口齿伶俐,妙语连珠,提升个人魅力。世界巨富比尔•盖茨说“: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合作的时代。现代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际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和发展。”根据中职学生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偏差的现状和今后就业、创业的需要,笔者在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模拟场景训练。汽修专业学生模拟汽车销售现场、汽车维修现场,物理专业学生模拟仓储货运现场,充分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把学生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景再现,并加以指导和解决。对学生加强训练,注重循序渐进,学生能做到认真倾听,分清场合,自信地表达,为日后适应社会需求打下基础。
2.新课改突出应用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笔者也担任班主任工作,经常会收到学生的请假条,多数请假条都被我退回给学生要求他们重写,请假条的格式不规范,请假内容也不敢批准,以下是我的一个学生的请假条:老师,我生病了要请假回家。这样的假条我想哪个老师也不敢收。应用文的写作从小学就开始训练,到了高中也还是这样不合格式,错漏百出,所以应用文的学习必须加强,为进入职场做好准备。学生工作后,用得最多、最频繁的是应用文体,所以必须突出应用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教材中要求训练和掌握的应用文有便条、单据、启事、通知、书信、计划、请柬、广播稿、记录、海报、简报、总结、调查报告、广告词、说明书、策划书、求职信和应聘书。还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的实际需要会写租房合同、转让合同、协议书等。应用文有固定的格式,有严谨的措辞。学生的写作实践证明,要写好应用文,只有务实、多练,才能教好应用文,写好应用文。
三、新课改下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更新
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单一的教学方法只能遏制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1.开展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动力,实现教学质量与素质教育的双赢。
现代电化教学手段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这是基于现代电教手段用之于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穿透时空的界限,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内容众多,教学要求高与教学时间紧的尖锐矛盾的情况下,现代电教手段的使用、推广,对于落实素质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应把多媒体等现代电教手段引进语文课堂,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感知,切实地提高教学效益。
2.把课堂交给学生,提供自主机会,帮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乐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机械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机构的过程。新课改下,教师的组织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致橡树》一课引发了学生对爱情的思考:凌霄花是攀龙附凤,痴情的鸟儿是小鸟依人,泉源、日光、春雨都仅仅是由衷的奉献,这些爱情关系中的双方不是本质上的平等,当然也缺少一种独立性,所以女诗人是持否定态度的。《藏羚羊跪拜》一课的结尾老猎人何去何从的续写完善了学生对人性的认识。
3.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学习各种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样是从感知开始的,各种感知能力的发展,是形成运动技能的重要心理因素。从主观因素方面来看,学生的主观状态是影响人们感知质量的重要原因,其主要表现:1.1感知的目的和任务越明确,感知也就越主动、越全面、越清晰。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时,要向学生把看什么、听什么的目的和任务交待清楚。高一学生注意力极易分散,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更应突出目的和任务,涪言精讲目的要明确,以吸引其注意力。1.2个人对感知对象的态度,也;是影响感知效果的重要主观原因之一。学生对感知对象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取决于感知对象是否符合一个人的兴趣、需要、情绪状态等。如果学生对感知对象有兴趣,他就感知得深,反之则相反。因此,教师应根据初一学生生理特点,并结合多数学生兴趣爱好,有针对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思维能力
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成中,学生的思维必须处于积极状态,没有积极思维活动,运动技能动作的科学概念就不能很好的掌握,动作质量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积极的思维活动能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
2.1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从已知到未知,以科学概念武装学生。思维总是从已知到未知,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基础上去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一个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技能就越熟练,思维就越灵活,判断就越准确。任何运动计术都是由一系列科学概念组成的。所谓掌握知识,运动技能,就是掌握科学概念及其体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逐步以科学概念武装学生。掌握概念的过程乃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像教材中的术语和一般专业用语,一开始可说的通俗一些,以后尽可能的术语化,让其慢慢习惯。
2.2正确提供多种直观材料,从具体到抽象,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在直观材料的作用下(例如:挂图或示范或多媒体课件)学生头脑中会形成丰富的感性认知。感性认知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思维活动又对感性认知起指导作用。在具体教学中,多运用直观手段,使学生多种感观参与活动,直接或间接获得更多的材料,从具体到概括,在充分增加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掌握概念。例如:多面的示范,逐面的讲解动作要领,有利于学生直观性思维的形成。
2.3丰富学生的语言。人脑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进行的,主要是借助语言进行的。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用词准确恰当,说话语句完整,前后语言要连贯系统,层次要分明有条理,要求学生回答老师提问语言要精练、干净、利落,并注意点评学生言语上的各种毛病。
3.记忆能力
任何一项实践活动都离不开记忆,在体育教学中,记忆是巩固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唯一心理因素。人的记忆力和其它心理能力一样具有很大的潜力,在教学、训练的影响下还可以达到迅速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的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培养:
3.1遵循记忆成功的有效条件。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记忆的任务、目的明确。在体育教学中提出的认知任务、目标时,应指出那些内容必须记住,以便初中生能有目的去识记。第二、识记时的积极性。教学中应激发学生注意力,调动初中生的激情,排除记忆干扰能力。第三、丰富的知识经验。第四、讲就记忆卫生。
3.2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科学的记忆方法将使记忆效果“事半功倍”。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可采用:第一、趣味记忆法。采用与同半比赛引起兴趣,激发记忆。第二、歌曲记忆法。把记忆内容编成顺口溜,让学生朗朗上口容易记住,例如:初一途中跑的动作可以说成:两臂体侧用力摆,眼看前方跑直线。第三、数序记忆法。用数字将动作要领串连起来。例如:排球垫球动作要领可为:一夹,二插,三提,等等。
在体育教学中正确运用这些新方法,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主体地位得以突出,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学生的身体练习活动明显增多,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显著加快,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运动心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年2月
[1]《儿童体育心理学》丁忠元明天出版社
1.什么是“以活动为中心, 学生自主学习”
“以活动为中心,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指教师在研究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和组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在活动中,鼓励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并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摸索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2.为什么用“以活动为中心, 学生自主学习”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较强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这种跨世纪人才素质的培养需求,促使我们反思已往所进行的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索。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接受型的教学理论体系。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外在的:记住教师所教的语言知识和通过考试。因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必须确立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探索一种崭新的适应时展需求的教学模式。
国家教委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实现认知、情感和技能三大领域的教学目标,特别注重在传授知识与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而学生只有在他们乐于参与活动中,才自始自终是自觉主动的语言实践者,而不是被动的追随教师。“以活动为中心,
学生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强调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与热爱,使学生把语言的学习看作为内在的需要,学生的角色从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探究者。
3.《新目标英语》为实施“以活动为中心, 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教学可行性
《新目标英语》使广大学生和英语教师耳目一新,它采用新颖的编写体系: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教材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题材广泛,话题注意到知识和趣味的结合、科学和人文的结合、记忆和思维的结合。在任务型教学方面有独特的设计,与学生的知识面形成了明显的“信息沟(InformationGap)”,有利于激活语言与情景的关系,使学生在用英语做事中感受英语,体现交际教学的理念与要求。这套教材的推广为教师根据学生与教学实际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4.教育学基础
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明确阐述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他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他所主张的教育是没有目的的,是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自己探索,自己改造和改组经验,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得到发展。
5.实施原则
5.1 趣味性原则
在新课程标准中分级制定了情感目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主动求知。
5.2 实践性原则
主体的实践性活动、直接经验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应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用手、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通过完成具有挑战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实际体验中,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3 自主学习原则
使全体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体,这是衡最活动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要求教师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和保证活动的独立性与差异性,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创造性地活动和发展,真正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一)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
对于现在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来说,存在着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度和价值观的不到位。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改革已经提出了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正确价值观,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有些思想政治教师却在片面地强调和追求思想政治书本知识上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往往会忽视。如果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用在了这个上面,通常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教师总是会利用大部分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却很少让学生独立思考,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禁锢,忽视了思想政治教学的基础。
(二)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方法比较老化
在新课程标准下,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普及,以前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现象在有些课堂上仍然会出现。有些教师在享受多媒体带来的便利同时,却不能合理进行利用。如果他们将大量的信息全部倒给学生的话,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少,彼此之间不存在交流和互动。有的教师甚至在使用课件时,还会采用全部动画的播放形式,对于初中生来说,对于课堂的秩序和学生的注意力都不利。长期下去,学生的兴趣点就会转移,不能恰当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多媒体起不到有利的作用。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
(一)通过时事政治的介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以前的思想政治课相对,学生更加喜欢新闻事件的发生。如果在授课的过程中能给学生加入一些时政新闻,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就会提高。在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时候,可以把话题再转到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上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将教学内容和时事政治相结合,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总之,如果单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无济于事的,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学生就接受不到学习的知识。当然,如果能给学生组织以新闻会的形式学习,学生通过演讲让其他人对其做出评论,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二)通过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性学习
合作学习对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课程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通常可以通过让教师和学生进行合作和分组,来完成学习目标的实现。合作学习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依托,使学生能在彼此的活动和总结中,学到知识,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合作性学习中,只要是参与其中的学生都能受益,因为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求知欲和人际交往能力。在思想政治教学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分组,让小组内的成员通过搜集相关的材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组内的成员肯定是要交流和讨论的,这样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还使每一个学生发挥了自己的长处。
(三)合理地安排思想政治的复习进度
复习对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来说起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复习的进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的运用。如果教学在带领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能按照一个合理可行的方法来进行,学生的在正确的复习方法下就能学到很多知识,并将其记牢。另外,思想政治课的考核比较重视基础知识,可以说,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要能培养学生的完整课程知识掌握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注意,政治的学习应该比较注重社会的实践,复习不能只关注课本的学习,要能从课堂延伸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在关注热点的同时,将课本的知识和热点相结合,加强知识的融会贯通。另外,教师应该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使其能在长期的学习中,将知识结合起来,理解透彻。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从而完成知识的体系归纳。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