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网络环境论文范文

网络环境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网络环境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网络环境论文

第1篇

1.1财务信息可能被窃取就目前的财务会计而言,财务信息已经突破了传统以计算机机房为服务器的中心式模式,涉及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商业机密等信息的数字资料,大量通过互联网形式存在于开放的网络中。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这些财务信息存在被外人盗用、拦截、篡改等风险,很难保证长期稳定的真实与完整性。互联网给企业间的商业来往提供了极大便利,使得许多企业间的商务往来通过网络电子平台得以实现,比如企业可通过电子采购方式完成交易等活动,这种开放性的便利给企业财务带来风险,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机会,使其利用网络作案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作案手法隐蔽。据网络相关机构统计,仅涉及企业信用卡的网络盗窃行为平均每30秒发生一次,可见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所面临的的挑战之严峻。

1.2网络信息系统存在侵袭的风险网络的开放性一方面给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带来便利,另一方面也给犯罪分子带来更多机会。互联网的信息共享使得网络存在被黑客或病毒攻击的风险,非善意访问者利用这些非法手段能够获取企业财务信息,使财务信息系统遭受侵袭。首先,从网络侵袭破坏程度和灵活度来看,黑客是互联网系统不稳定的主要祸首,其侵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破坏性较大,难以针对性防范;其次,从互联网受侵袭的范围看,计算机病毒能够带来更广泛的破坏,计算机病毒的技术进步越来越快,手段越来越多变,破坏力越来越大;再次,网络系统、计算机系统自身存在的漏洞、软件本身的后门程序、通信网络的不稳定等因素也会给财务信息系统带来安全隐患。

1.3企业内部控制可能失效相对于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传统的会计系统对于用户使用授权审核、批准具有严格的人工程序,对会计活动的授权正确性、合法性有一套严格的人工程序,但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载体是网络而非纸质,审核对象是计算机软件系统而非人工,因此,当大量不同的会计业务交叉在一起时,信息共享与快速更新会使会计系统中某些职权分工、互相牵制和控制失效。

1.4会计档案存在丢失风险在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档案已经由传统纸质转变为数字媒体形式,其信息的载体也转变为光、电、磁等介质,这使得会计档案的保存必须依赖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一旦丢失便不可恢复。同时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系统软件不断更新换代,不同时代、不同单位的系统存在软件不兼容的现象,会计档案信息无法实现更新与保存,导致会计档案面临失效的风险。

2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信息共享大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无论是在软件、硬件方面还是在网络系统方面都存在不安全性。硬件系统中,硬盘、存储器、线路、路由器、主机等部件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软件系统方面,操作系统、会计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处理中心、会计档案系统等存在安全隐患;网络系统方面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因素有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电磁波辐射等。

(2)开放的网络需要更为严格、严谨的安全法律法规,因此网络会计信息系统需要有特别针对性的安全控制制度。

(3)相关会计从业人员在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相关活动中存在道德风险。

3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措施

3.1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内部控制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应从会计数据安全、数据保密、数据完整、信息资源、系统开发、系统应用、系统维护、系统管理、内部审计等方面强化控制管理。依据相关法律制定规章制度,运用现代化数字签名技术进行数据确认,及时对会计数据进行备份等手段加强会计数据安全控制。对用户、会计数据进行合理分类,对会计数据值进行约束,加强数据加密控制管理来实现会计数据加密完整性的管理。重视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控制,制定相关制度,用提前预防、检测和更正的方式,防止不法行为的产生,保障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管理的力度。另外,在内部审计方面,对会计资料进行定期审计,监督会计信息数据存储方式的安全、合法,对系统运行的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漏洞。

第2篇

1来自馆员意愿、能力及知识储备方面的障碍

馆员的隐性知识存在于馆员自身,涵盖技术、认知、经验、情感等要素。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掌握关键性的隐、诀窍和经验能获取个人某种特殊权益,这就造成有的馆员不会随意主动转移隐性知识。馆员能力是指馆员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表达、存储和运用方而的能力以及对知识处理、反应与应变能力。同性质同内容的知识,馆员应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选择适当的知识传递方式。馆员的理解吸收能力会直接影响知识转移的层次与水平。馆员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能力越强,知识转移的效果就越好;否则将对隐性知识转移产生影响,甚至产生阻碍。馆员的知识储备在知识转移中占据主导地位。馆员隐性知识存量越多,则馆员之间所拥有的知识相关度就越高。馆员要具有深厚的学科背景知识、较强的职业素养、丰富的图书馆专业知识。这就要求馆员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学历、进行继续教育,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否则极易造成馆员对读者咨询的问题认识不到位,不能很好地解答,从而影响馆员隐性知识转移的效果。

2来自隐性知识自身的隐晦

馆员隐性知识具有独占性、内隐性,常常是馆员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否拥有隐性知识,拥有什么样的隐性知识,他们只是觉得这些知识能力是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是个人化的,却不知这种个人化、经验化的知识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转移,以帮助那些将来可能会处理相似任务的人。隐性知识在认知上的这一特征,使隐性知识的转移难度加大。同时隐性知识是很难用语言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的,如果非要表达出来,则需要馆员拥有大量的信息和显性知识,即便这样馆员也很难把自己的隐性知识恰如其分、完整地表达出来。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与观念、信仰等一样,不易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这意味着隐性知识的转移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这些都是馆员隐性知识有效转移的障碍。

3来自隐性知识转移的自身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馆员隐性知识进行转移的网络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早在20多年前就指出:在信息时代,最稀缺的资源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传统的网络工具及软件工具越来越难以满足读者对深层次信息的需要。如何让信息和知识通过互联网将零散、隐形的知识快速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的显性知识,这是当今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目前,Blog、Podcast、Moblogy、RSS、TAG、SNS等交流工具的出现,为馆员与读者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方便,读者在图书馆遇到的问题均能够通过这些交流工具得到解决,同时读者也可以根据馆员的解答内容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馆员利用这些网络技术将自身的隐性知识与读者所咨询问题相结合,形成一个明确的知识映射图展现给读者并进行分享,使读者对其学科背景及思维方式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这样可以随时随地互动。反之,如果馆员不能熟练地掌握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不能建设好这样的网络平台,馆员隐性知识转移将难以实现。

4来自图书馆制度方面的障碍

图书馆制度的科学制定对知识转移效果会产生很大影响。图书馆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从馆员的利益出发,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和施行有利于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的机制和体制,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氛围,使知识在馆内自由传播和交流,形成良性共享局面。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中,馆员之间、馆员与领导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由于工作被限定在狭窄的范围内,馆员无法突破岗位对个人的约束,而且图书馆制度条条框框多,馆员的工作往往比较机械。长此以往,馆员的工作能力和思维方式被禁锢在一个小圈子里,严重阻碍了隐性知识转移。图书馆要营造一个有利于知识交流和共享的环境,制订和落实激励知识转移和共享的政策措施,大力鼓励馆员进行创新,提倡建立科学的创新激励机制。近年来,很多高校图书馆在深化改革引进竞争机制的同时,由于没有采取相应的知识转移激励措施,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馆员隐性知识的转移。因此,图书馆应建立与完善馆员激励机制,如知识晋升制度、知识薪酬制度、知识培训制度以及绩效评估制度等,开发馆员的潜藏价值,激发馆员隐性知识转移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促进馆员隐性知识转移的对策

要克服高校图书馆馆员在隐性知识转移方面存在的诸多障碍,就要从组织环境、网络技术利用、馆员职业道德树立和内部知识库建立等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建立和谐的图书馆组织环境隐性知识转移

无论是知识传递者还是知识接收者,都是以人为基础的,因此应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的图书馆组织环境,使组织环境达到以下要求:

(1)实现人性化管理和建立人性化的制度

图书馆的管理和制度应处处体现维护读者和馆员的权益,只有馆员的各项权益得到保障,馆员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潜能就会被发掘出来。领导决策应科学化、民主化,采用非强制的方式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让馆员参与管理与决策,这实际上是体现了领导者对馆员的信任、尊重与期望,这样的信任与期望,能激发馆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能以积极的态度为图书馆发展建言献策,加快隐性知识的转移。图书馆可建立员工奖励制度,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办法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馆员隐性知识的转移。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读者与馆员的关系、馆员与馆员的关系、馆员与领导的关系都应建立在平等、信任、尊重的基础上,使关系和谐融洽。

(3)与外部组织建立和谐的关系

处理好图书馆与外部组织的关系,使馆员在为外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能够得到尊重、肯定、理解和支持。当馆员工作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组织氛围中,自然会心情舒畅、个性彰显,乐于奉献自己的隐性知识。

2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知识交流平台

知识转移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渠道,这种渠道在转移双方之间架构了可以交流的路径。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在馆内建立知识交流和共享平台,如利用博客、维基、网摘、RSS、TAG、SNS等交流工具,为馆员和读者之间架设沟通交流的平台,为隐性知识的转移提供便利。馆员可建立自己的博客,把工作体会与见解写在个人空间中,让访问者对其内容进行学习或评论;馆员也可以利用电子邮件、电子论坛等将自己工作的见解、经验、心得等隐性知识到平台上,供其他访问者学习,这为隐性知识的转移及传播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馆员通过交流平台相互了解和吸收对方的新知识,有利于图书馆创新。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要加快知识共享网络平台建设步伐,使馆员能自由地利用网络技术,更好地进行隐性知识的转移。

3提高馆员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

馆员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信息资源和读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一支富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娴熟业务技能的馆员队伍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隐性知识不断生发更新的前提条件。如果馆员的素质提高了,其就能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从新的视角来看待隐性知识转移问题,从而摒弃自私保守的观念,积极主动地为读者提供创造,愿意把根植于自己内部、高度个性化的隐性知识转移给他人。为此,图书馆可以给馆员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如学习现代图书管理知识、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理论知识及利用网络工具的技术等,让馆员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学术交流、外出参观学习、以老带新、馆内轮岗等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还要不断拓展、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如网络自助预约借还、新书推荐、好书导读、随书光盘下载、数据库使用服务等,以满足信息时代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促使其能更好地将自己的隐性知识转移给读者。

4建立隐性知识库隐性

知识库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信息库,它将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以及创新性想法加以汇总,转化为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显性知识,将内隐知识显性化后,储存于特殊的信息库中,供业内人士需要时查询。图书馆可采取多种措施,鼓励馆员奉献白己的隐性知识,从而建立图书馆自己的隐性知识库。比如可不定期地举办诸如“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我为图书馆建言献策”等活动,鼓励馆员将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来与大家交流,进而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汇集成册;广泛查阅Internet网络资源,了解国内外图书馆概况、特色资源以及知名专家情况等,进行下载、编辑、组合,使分散于多个图书馆的智力资源集中起来;针对本馆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咨询同类图书馆,或外出调研学习,进而及时总结,形成调研报告;这些均可以构建隐性知识库以备馆员工作需要时查询,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工作效率,亦可避免因人员退休或工作变动而造成隐性知识的流失。

三结论

第3篇

1社交网络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及社交网络应用的发展,为消费者搜索与分享信息提供了重要手段。根据艾瑞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PC端社交服务月度覆盖人数为7亿人,同比增长10.7%,环比增长0.8%。在总体网民当中的渗透率为96%。社交网络平台人们注册身份的真实性,将线下的关系网复制到线上,利用这些关系网传播信息更具有真实性,对于任何想要吸引消费者的企业来说,了解社交网络变得极为重要。同时它也促进了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然而现在对于在社交网络环境下营销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并不完善,有待人们进一步的研究。目前的社交网络正在涵盖以人类社交为核心的所有网络服务形式,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社交网络在世界各地均有知名的网站分布,如欧美的Facebook、Bebo、Xing、Myspace,亚洲的Mixi、开心网、人人网等等。2013年,全球社交网络的普及率为17.3%,2014年将达到20.4%,社交网络的登陆人数多达全球互联网用户的三分之二,超过了电子邮件,成为全球第四大受欢迎的互联网服务。社交网络逐渐成为网上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平台。在各大社交网站中还产生了一种类似现实的媒体,简称为社交媒体(Social-media)。这种新型社交媒体的出现无不对整个网络信息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基于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实时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社交网站在网络营销中的作用。

2社交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

社交网络以其普遍性、其用户的数量和信息的传播速度等特点成为互联网上发展迅速的一大网络平台。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伴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营销模式,社交网络营销。社交网络营销的产生具有其必然性,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不断传播,使得社交网络成为信息交流的聚集地。因为社交的重点在于建立关系,任何用户之间都可能存在一张或大或小的关系网。而整个社交网络的强大关系网便能支持营销者们业务的发展。目前,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用户的聚集地,在整个社区中聚集着互联网上大部分的用户。通过分析发现,在社交网络中他们是直接面对消费人群,并且人群集中、宣传直接、可信度高,相对于现实来说更有利。在社交网络中,营销者完全可以组织特殊人去对其进行重点和特定目标进行关注。

二、社交网络营销发展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在研读社交网络及社交网络营销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社交网络环境下营销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提出研究假设,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各个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本研究主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1)社交网络用户联系时间不确定性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一大障碍,这使得信息的传播出现断续性,容易导致营销信息被淹没,传播过程过早终止。(2)社交网络中信息的传播依赖于用户的个人喜好。虽然它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但受用户的选择而限制。(3)社交网络营销信息的内容有没有趣,营销信息内容的专业性的强弱,都会影响传播者对信息的传播。(4)对于传播者而言,传播者口碑的好坏也会影响下一个传播者对信息的传播,所以这需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才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与扩散。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存在一些影响企业营销信息扩散的因素。所以要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利用社交网络平台进行营销,我们就需要解决社交网络用户传播信息的动机和影响社交网络用户对营销信息的传播意愿。根据关系营销和在线消费者行为理论,本文以信任-承诺模型为核心,整合个人声望因素,建立面向社交平台用户的企业营销信息传播意愿模型,针对各大社交网站,研究用户传播企业营销信息的动机,并确定不同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程度,为营销者深入了解消费者传播信息的内在动机,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调整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三、营销信息传播意愿的影响因素

1感知有用性

感知有用性是指使用者感觉到使用一种特定的技术会增加工作绩效提高作业程度。1989年,技术接受模型是Davis1运用理理论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接受时所提出的一个模型,提出技术接受模型最初的目的是对计算机广泛接受的决定性因素做一个解释说明。技术接受模型提出了两个主要的决定因素:①感知的有用性(perceivedusefulness),反映一个人认为使用一个具体的系统对他工作业绩提高的程度;②感知的易用性(perceivedeaseofuse),反映一个人认为容易使用一个具体的系统的程度。Davis(1989)认为感知有用性会影响技术使用者想要采用某项技术的意愿。

2社会影响

社交网络用户在对营销信息传播的时候,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他会很在意他的亲朋好友、同事、上级的看法和意见。如果对其重要或是有一定影响的人,会促使用户把营销信息传播下去,传播时,会对社交网络用户产生影响,若社会影响越大,用户传播意愿越强,越能促使营销信息传播行为。

3感知易用性

感知易用性被定义为使用者利用新系统、新技术需要努力的程度或者期望使用该系统的容易程度。这个变量在本论文中主要是指用户使用社交网络的方便程度。使用社交网络很方便,以百度贴吧为例,使用百度贴吧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他利用自己在搜索引擎领域的知名度与地位,通过关键字查找同道者,通过简短的文字就可以进行交流,而且在移动客户端都可以进行,所以用户的感知有用性越强,社交网络用户的传播意愿越强。

4传播信息的交互性

所谓信息交互是指自然与社会各方面情报、资料、数据、技术知识的传递与交流活动。本论文将交互性定义通过互联网和网络技术,基于百贴吧使用者与参与者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互动的程度。在百度贴吧上进行各个主题的相互讨论,可以通过在线发言、评论还有回复等方便地表达意见并与他人交流。百度贴吧使用者可以在线与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互动沟通,使用者能够更加了解企业以及对企业的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和大众进行互动,借助社交网络这个平台,使消费者能够迅速锁定目标企业的商品信息,节省消费者的精力时间,降低获取信息的搜索成本,更能促进使用者积极传播营销信息的积极性,所以营销信息的交互性越强,社交网络传播信息的动机就越大。

5满意度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顾客满意度反应的是顾客的一种心理状态。顾客的满意度,是指顾客对消费经历的满意程度。在本论文中满意度是指用户对他所使用的百度贴吧这个经历的满意程度。满意度的高低会影响使用者的传播意愿,从而影响对营销信息的传播行为。因此使用者对网站及传播的信息越满意,对信息的传播意愿就越强,对网站的归属感越强,传播频率就会增加,从而形成传播行为。

四、意见与建议

1营销信息设计

内容方面为了达到社交网络用户的期望的体验,即满足社交网络用户对营销信息传播意愿,企业营销信息在内容上应简洁易懂的同时要保证内容对用户来说是有用的信息,保证信息的实用性、可靠性、权威性;以便能够提升用户的归属感,所以企业在设计营销信息时,可以以别出心裁的形式来表现信息的内容,比如微电影、图片、名人语录、音乐等等来表现。使用户在使用信息的时候会产生视觉与心理的享受与冲击,增加用户的粘性,使用户产生传播信息的动机,另外就是利用现当代的主题与焦点和结合流行元素创造出来的营销信息的内容更加贴近用户的心理感受,使用户的社会认同度增加,从而增加转化率。

2营销信息的投放

平台方面企业在投放营销信息的时候要重视对社交网络平台的选择。口碑良好和用户活跃度高的社交网络平台对于企业的营销信息传播颇为有利,更加能促进用户对信息的传播。

3企业自身发展方面

第4篇

1.1传递最新的英语资讯

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一大特征,信息的速递和更新也体现在语言的学习中,因为语言是信息传播的载体。网络的发展使得很多的资讯能够迅速地传播开来,最为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很多互联网语言也在人们生活中被大量地使用。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也要关注互联网上的更新的英语词汇表达,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反之,脱离了时代步伐的英语学习就不能学到最地道的表达和沟通方式。英语语言的教学内容就需要与时俱进,选用一些最贴近实际和实事的英语词汇和文章,让学生通过最新的资讯掌握相关的词汇,让学生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应用这些词汇表达当下的热点问题,让英语的应用效果一并得到增强。

1.2创建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互联网为英语学习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交互式学习就是资料的共享、互通有无,学习热点的讨论,信息公告等。很多学校为了给学生营造英语交流的环境特意举办了类似英语角这样的活动,但是这样的活动会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通过互联网,很多英语交流可以轻松的得以实现,比如各大英语网站的在线讨论小组,qq英语交流群以及师生之间用Email、微信形式进行英语问题的探讨等等。在过去,互联网没有那么普及的时候下载学习资料需要购买书籍和光盘,资料的共享也需要携带光盘进行刻制,而且互联网环境下不仅是网站上的学习材料,包括这些讨论和学习的材料还可以按需求下载。如此一来,英语词汇的实际强化运用和交流就显得更加的方便自如。

1.3提供丰富的阅读内容

网络上的信息是十分丰富的,而且用户可以信息的海洋里面进行检索自己需要的信息。互联网对信息的云储存使得全世界各种类型可以轻松的获取,包含了天文地理、经济政治以及休闲娱乐等信息。而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取很多的英语阅读资料,比如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经济学人等等有名的报刊网站会提供大量的文本、音频和视频。英语词汇的学习离不开英语资料的阅读,互联网为英语学习提供了浩如烟海的英语阅读资料,会很好地促进英语词汇的学习。

2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词汇学习策略

2.1利用网络增大输入量

2.1.1利用搜索引擎和语料库词汇的学习

一方面是学习词汇在母语中的等同物(equivalent)、发音、拼写、变形以及词性等;一方面是词汇深层知识,比如词根的使用,使用的语境,词汇的来源等。互联网提供各种词汇的语义,词源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等信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检索自己掌握的词汇,有的英语词汇软件包括一个巨大的英语词汇语料库,该语料库还有单词记忆系统,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按时提醒学习者进行词汇的复习。

2.1.2利用各种媒体

增加视输入量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是循序渐进的,学习词汇的后头几小时遗忘最快,随着时间的推延,遗忘越来越少,学习词汇的过程中要利用这样的规律,所以要对学习的词汇进行有规律的复习,进行大量的、反复的视听输入,词汇在大脑中不断的刺激有利于加强记忆的效果。传统的词汇记忆就是看着白纸黑字一个个的背诵,而网络环境下,各种题材和形式英语词汇输入极大地提高了词汇的掌握效果。比如各种随身听,电子词典,手机,电子阅读器以及电脑等。随着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现在手机上随时可以下载各种软件,比如中国日报阅读软件,词典软件,以及视频软件等。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的通过它们来进行词汇的学习,如查询单词软件、听英文歌曲、看电影对白以及阅读英语新闻等。

2.2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拓展输入渠道单词的记忆光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学习英语词汇要掌握一定的策略,既然网络提供了大量的词汇学习材料,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大量地使用这些工具,运用各种感官对其进行有效的记忆。网络的发展为学习提供的便利随处可见,比如很多游戏就英语单词为主题,很多英语音频不仅可以附带文本阅读模式还有听写模式,而且现在很多的词典软件不仅提供了可检索的语料库,还提供了容新颖丰富,语言地道分类词汇记忆库。学习词汇的各种练习方式有趣又有效,这都是提高词汇输入的有效措施。

2.3充分挖掘无意记忆的潜能

从词汇记忆的各种策略探究结果来看,无意识记忆是巩固所学词汇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有意识的安排时间进行词汇的学习是必要的,但是无意识记忆的效果则是不可忽略的,这种无意识记忆不会让人感到疲劳和厌烦,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巩固知识,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节省精力。

3增加语言输出的量

注重输出的参与程度记忆的关键在于提取,词汇的学习效果不在于背诵、记忆了多少词汇,而是真正能够应用自如的词汇有多少。任何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一个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双向过程。但是输入不代表能够输出,输入了词汇还需要大量的输出实践才能将词汇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输出训练就是提高英语词汇在表达应用中的流利程度。过去对英语的输出检测主要是口语课和作文课,而现在的网络环境为英语语言的交流提供了虚拟的、开放的、互动性的学习平台,使学生除了通过课堂,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词汇学习;利用聊天工具输出语言,各种喜欢网聊的学生可以通过组建QQ聊天群,邀请志同道合的学友用英语聊天或进行单词比拼。QQ上聊天主要就是内容的表达,不用担心说的语法、拼写的错误,畅所欲言。这样有利于培养英语语言思维,在随意的表达中词汇就被记住了;博客的利用,Blog是可以记录日常生活动态的地方,使用英语写blog可以帮助自己训练英语表达,对以前学过的词汇知识进行加工利用。除此之外,遇到好的词汇学习资料还可以转发或者收藏起来,方便以后查询使用;利用手机,智能手机的发展对于人们当下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时巨大的,英语多媒体学习可以通过手机随时进行,自我参与程度高,记忆效果好。

4结束语

第5篇

更新图书馆工作人员传统的服务理念仍存在等待上门,被动式服务,不能设身处地为方便读者需求考虑,把工作重点放在文献的数量与保管上,只重视馆藏,轻视使用,这种传统的服务理念,严重影响了图书馆外借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当今各行各业都存在竞争,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提高服务水平是重中之重,服务水平的提高首先有赖于传统服务理念的更新。数字时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在于以传播和传承人类的知识和文化为己任,继续深入“以人为本”的理念,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倡“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原则。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图书馆打破传统格局,从根本上转变以“藏书为本”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全新的服务理念。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新时代的人才标准、价值取向和管理目标,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转移,要从满足书刊借阅的文献需求为主,转移到以满足知识信息为主、知识开发、知识创新服务为主上来。

2加强学习,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高校图书馆的定位就是为广大师生、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服务意识应该渗透到每一个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心中。但在外部压力不大和内部相对平静的环境下,部分工作人员业务不精,不思进取,缺乏工作热情,服务意识淡薄,容易流于上下班,借借还还的工作状态,图书馆员应深刻意识到现在是知识经济、知识爆炸的时代,作为信息产业重要组织部分的图书馆也面临着空前激烈的改革竞争,高层次,复合型,多学科知识并掌握现代网络技术的专业型和技术型人才正是现代图书馆急需的人才。

3加强管理,提高馆员服务

意识图书馆服务意识是指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在与一切读者的交往过程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服务的欲望和意识。高校图书馆服务意识的核心内容是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一切为了读者”的价值理念。一个图书馆如果没有读者,也不过是一个储藏文献的场所,因此,读者的存在是图书馆存在的根本原因,读者的需求是推动图书馆发展的源动力。图书馆作为对外服务的窗口,馆内各部门工作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读者服务,外借服务则是直接处理文献与读者供需的业务。馆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言谈举止,态度行为对师生的心理,对图书馆整体形象都有很大影响,因此,馆员在工作中要注重自身仪表仪容,做到言谈文明、举止大方。要做好导读、整架、巡库工作,变“为人找书”为“为书找人”,创建一个整洁、卫生、安静、舒适的借阅环境,为读者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馆内加强人才管理,强化竞争知识和危机意识,制定馆员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管理制度,竞争激励制度,读者借阅制度,读者文明公约等既具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让馆员与读者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激发馆员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强化自身发展需求。馆员在做好流通服务的同时,要密切与有关部门配合,通过读者借阅情况,将热门书目、馆内缺藏书目等情况及时反映,以补馆藏。流通部的工作做得再具体,再细致,仅靠个人的努力是无法完成和达到完美效果的,各馆员只有在工作中互相协作,发挥团结力量,树立全馆一盘棋思想,才能把工作做好。

4做好图书馆宣传、导读、推介工作

高校图书馆每年都有许多新生读者,新生教育工作是图书馆最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新生对高校图书馆缺乏足够了解,不懂得如何利用图书馆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为此,高校图书馆新学期首要任务就是要对新生进行图书馆基础知识的教育,讲授查找和索取文献信息的方法,介绍图书馆的性质、功能、作用、任务、特点、馆藏分布、服务项目、规章制度等,初步培养新生的信息意识和文献检索技能,使他们认识到图书馆的重要性,理解图书馆员的服务工作,并逐步懂得利用图书馆。在电子化、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网页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主页可设有读者指南,书目查询,相关下载,馆内公告等板块,用户一打开,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一目了然,便于他们快速浏览、检索。当前,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不少大学生进校后放松了学习,在大学期间从没到图书馆借过一本书的大有人在,有的大学生所借图书都是一些消遣类的作品,高雅的文学作品,有价值的学术专著很少涉及,这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误区,图书馆要走出被动服务模式,要以师道为已任,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高度出发,主动参与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导读教育,如向新生推荐一些与课程内容相近的基础理论方面的指导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消化、吸收课堂内容,为以后的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举办各种读书活动,读书讲座,开展优秀图书推介,新书展览,邀请爱看书,又有思想,又具有鉴赏能力的读者撰写读后感,图书评价,图书推荐。图书馆应将每批到馆的新书通过不同形式及时介绍给读者,使读者能够了解图书馆入藏动态,寻找自己所需图书,使新书的信息资源最快产生效益。

5爱护书籍,遏制不良行为

目前,我馆已实行全开架借阅模式,并且采用藏、借、阅一体的管理方式,大大方便读者选书借阅,广受好评。图书的流通量大大增加,借阅率也有很大提高,但伴随而来的是严重的图书破损,尤其是文学、外语、计算机等热门图书,新上架不久的图书就出现撕毁、散页、勾画圈点,裁剪,甚至是偷窃的现象,对图书造成严重破坏,影响图书的正常流通,也对读者产生不良影响。针对这些现象,首先要对新生进行爱馆教育,加大宣传图书馆相关规章制度的力度,加强对读者爱护图书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图书的重要性,使其自觉形成爱惜图书的良好风气。再次,流通部的工作人员要经常在书库内巡查,掌握库存图书的破损情况,以便在读者还书时分清是自然磨损还是人为损坏,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工作人员要对那些借阅率高,损毁严重的图书,在采购部还没有补充进来时进行修善维护,保证图书馆的正常循环运行。

6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外借活力

建立科学的、合理的、适用于本馆读者的最佳藏书结构是藏书建设的中心内容和基本任务。藏书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馆藏图书文献的结构、布局,更重要的是要从使用角度来建设馆藏图书文献并形成自身的特色。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服务中心,藏书结构和水平必须适应高校的发展,必须加大重点学科专业文献的收藏,以重点学科专业为馆藏核心,以突出重点专业配合为辅,以现有馆藏为支撑,建立具有自己学科特色和个性化的馆藏资源体系,使其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特色馆藏是图书馆在长期的文献信息收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文献信息建设,反映了馆藏个性,代表了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是衡量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一个图书馆如果没有特色馆藏,就难以吸引本馆读者利用现实馆藏,难以提高文献利用率。经过多年发展,各高校图书馆均形成了自己一定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图书馆在进行特色馆藏建设中,要重点组织和采购与本院学科的“特色”和“优势”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源,通过对这些学科的专业文献的合理收集形成本院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的藏书优势。文献剔旧是馆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馆藏,加强藏书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剔旧可以检验现有馆藏的质量和利用率,也可加快馆藏的流通。要剔除那些不能为学校教学、科研发挥作用的文献,剔除使用率低的文献,剔除破损,无法修复使用的文献,剔除复本量过多的文献,以保证新书有充分利用空间,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

7建立现代化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

第6篇

从交往理论上来看,交往环境指的是那些与交往活动密切相关,影响交往效果,同时对人产生影响的因素的总和。在远程网络教育中,其交往环境和传统交往环境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的交往环境主要构成要素包含物理环境,社会心理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讲,上述两种环境,对教学交往的时空和方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随着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其应用领域也逐步扩大,基于互联网及时通讯工具的远程信息的传播,打破了传统交往的时空限制,人们可以使用e-mail、广播、QQ视屏、QQ讨论组、视频会议等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实际交往途径。这种基于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新型环境,称之为“IT环境”,这种环境就在技术上保证了远程职业教育的可行性。DavidB.Zandvliet和LeonM.Straker提出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环境概念模型,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学交往环境,从整体结构上看,包含了下面三种环境,即物理教学环境、社会心理教学环境和IT教学环境。

2远程信息交往主体分析

从当前来看,使用远程信息进行交往的主体为成人,其中大部分已经在现实社会中扮演了各种各样角,企业职工、高管、政府官员、教师等,可以说,该类人群是现代社会中的中坚力量。成人通过网络学习不仅是为了改善自身生活状态、提高个人素质、拓宽职业空间,也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远程职业教育的学习者在担任多重社会角色的同时,也决定了学习者角色的多重性和复杂性。教师在组织教学交往时会遇到许多新的障碍,有学习者本身的意愿、信息素养、社会角色冲突等方面的因素。归结如下:

2.1学习者自身对教学交往的消极性网络学习者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教育背景,学习目的也不同,除了上述原因,还有就是满足兴趣爱好,甚至是在同学中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就导致教学交往中,往往出现学习者无视教学安排、讨论杂乱无章、学习漫无目的。远程职业教育中的学习者年龄偏长,不会因为年龄优势而使师生之间产生等级差异,相反,甚至会出现学生因为年长或社会阅历丰富而轻视教师的现象。另外,学习者信息素养过低,对网络交流的不熟练,也会使网络教学交往的热情降低。

2.2学习者的社会角色冲突学习者能够认识到继续教育对自身扮演的其他角色的重要性,也有学习的意愿,但是由于成人学习者承担的社会职责,使得他们无法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这是制约学习者学习和交往的重要客观原因。第一是工作者和学习者之间的角色冲突;第二是家庭成员和学习者之间的角色冲突;第三是社会交际角色和学习者之间的角色冲突。

3网络环境下交往策略的具体分析

3.1提高交往对象之间的和谐程度网络环境下,远程信息沟通交流的效果,根本上是通过和谐的对话实现的。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上,不同的对话者、学习者、施教者之间,存在意见、看法上的分歧是很正常的,通过远程交往、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达成各方观点、认识的统一,而是在远程的信息沟通、交往过程中,各自取长补短,吸收别人的长处,从而丰富个人的知识内涵。在这个过程中,交往者之间,要建立一种彼此尊重的关系,提高交往成员之间的和谐程度,这样,交往对象之间,才可以彼此坦诚相待,畅所欲言,发表真知灼见,促进交往对象、学习者的共同提高、进步,充分发挥远程信息交流的长处和优势。

3.2塑造良好的网络交往氛围远程网络信息交往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远程信息交流过程中,学习者和施教者,是在一个相同的虚拟环境中,他们所处的情境相同,但是在实际交流过程中,由于学习者和施教者在个人学识、综合能力、社会背景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认知偏差和理解分歧,在情感方面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隔阂,而要想打破这种因时空间隔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应该从改善社会心理环境以及物理环境着手。具体说来,在社会心理环境方面,关键的是要构建一支具备支持型情绪气氛的学习共同体,这样的共同体在实际交往过程中,要做到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和鼓励。

3.3提高网络远程交往活动内容设计的实用性实用性强的网络远程交往活动具有可操作性、优化性的特点,有利于快速提高交往活动的实际效果。成人学习者的独立思维能力较强,因此对于交往活动内容的设计不必面面俱到,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可以减少,而注重提高交往活动内容的深度和层次,网络交往活动的真正魅力在于其开放性,在开放性的环境中,不同的交往对象之间可以实现信息的分享,因此,要注意分享学习内容的实用性,毕竟实用性的远程网络交往活动内容,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在现行的网络交往活动中,虽然也提倡以学习者为主,引导学习者积极发言,自由讨论,但是受网络交往目标和学习者自身的限制,这类交往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施教者依然我行我素,一切交往活动均在施教者的设定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远程网络交往活动的组织者和运营者,在交往策略的制定过程中,要注意提高交往活动内容的实用性,提高对交往对象的吸引力。

4结束语

第7篇

混合式教学是教育领域的新名词,它由网络学习(E-learning)的概念发展而来,以指导发现学习理论(guideddiscoverylearningtheory)为基础。对于混合式教学,国内外学者围绕其理论基础、方式、目标和效果给出了一些定义。Driscoll(2002)认为混合学习指的是四个不同的概念:结合或混合多种网络化技术(如实时虚拟教室、自定步调学习、协作学习、流式视频、音频和文本)实现教育目标;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利用或不利用教学技术产生最佳的学习成果;将任一种教学技术(如video、电影等)与面对面的教师指导的培训相结合;将教学技术与实际工作任务相混合或结合,以使学习和工作协调一致。何克抗(2004)教授指出: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王莹(2006)认为:在混合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英语教学过程中兼顾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强调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混合式教学借助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因材施教,可以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广泛结合,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结合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依据,笔者认为,混合式教学可以是多种形式的混合,如学习方式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学习理论的混合等,只要教学系统要素中的任一要素是混合的,都可以称之为混合式教学。我们研究的重点应在于如何混合这些要素,使其实现最优化,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本文从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出发,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和其优势。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教学方法的混合

20世纪初以来,外语教师一直在寻找最佳的语言教学方法来帮助学习者尽快地掌握目的语。在各种语言学流派的影响下,听说法、情景教学法、自然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相继出现,这些教学法开阔了语言教学的视野,推动了外语教学的发展。但从外语教学实践来看,它们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有效地掌握目的语的问题。过多地依赖或推崇某一种教学法的做法往往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上产生某种偏差,甚至造成一定的负面作用,这不利于外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罗立胜等,2001)。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将多种教学方式混合使用,发挥其各自的优势,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混合

“以教师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但是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逐渐发展起来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导致教学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可以采取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授知识,还要在课外引导、监督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学生也不再“被接受”知识,而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3.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混合

混合教学模式中的自主学习是指传统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等自主学习和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的讨论、信息检索和处理、资料共享、成果展示的自主学习(李蕊丽等,2006)。合作学习是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通过相互讨论、帮助等方式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首先可以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可以形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供大量共享资源,并制定合作规则,实现合作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4.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混合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对英语的考核方式往往是期末考试的形式,一张考卷就决定了学生的成绩。而混合式教学中,我们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在线讨论、课后作业、在线自主学习等六个方面,占评价的50%。通过网络平台来监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从而获得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包括口试和笔试两部分,将口试和笔试的内容与网络学习内容相结合,拓宽考试内容的范围。

三、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第8篇

新的历史时期,财务部门处理和搜集信息的工作,集中体现了网络会计信息披露集成功能。计算机的处理功能,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管理系统和会计信息的协同效率,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核算功能,而是向着具有前瞻性、预测性和经营决策分析方面发展。网络将不同时间和地域内的决策流和信息流进行了集聚,并将那些专业人员的数据分析和先进的财务软件融进其中,通过一定的整合,而使管理意见更加完善和系统。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所呈现的状态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为企业管理者的实时监控提供了便利。由于所形成的动态信息更加的准确和及时,进而促进了决策者对问题的预测和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改革信息传递的功能,而增加了社会层面的公开信息,使审计机构的操作难度降低,提高了市场竞争的公正和公平性。并实时的联系证券和银行等机构,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目前,网络会计信息处理工具包含了多种渠道,如电子邮件和电子数据交换等,这种信息沟通的多元化和多渠道,使信息的沟通更加的流畅和便捷。通过简单切换不同的工具,简化了手工操作的流程,可远程进行财务审计和提交报表,这样不仅仅降低了信息处理的成本,同时还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结构的划分。

二、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的几种模式

1.经济事项报告模式它并非是一种单纯的财务状况报告,而是通过详实的数据,对企业的预测形式和综合经济状况重点进行关注。而该模式的信息来源,通过加入网络技术而被拓宽,在统一的一个数据库中,加入了销售和生产等一系列的经济信息,并在公开网站上传。对于决策而言,这种信息模式的效用是非常高的,但其网络安全隐患也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并且对使用者有极高的专业要求。在此报告模式下的数据库,通过不同的形式,来维护和存储原始数据,这样因为有愈加严格的专业性,也更加降低了其安全性,无法有效保护原始数据不被泄露。

2.实时报告模式传统信息的披露手段,是固定期限的财务报告,但它却无法满足信息爆炸的需求。所以财务信息的实时显示,就是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的经典模式。企业可对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在数据库内,随时随地的输入交易事件和生产经营活动,便于使用者及时查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种同步报告可促进决策者的地位和信息准确度的提高,规避信息的滞后。其缺点是监管不力、突出了风险并加大了审计的难度。

3.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此种模式需要数据库对原始的信息披露进行保存,主要是对那种组织生产系统中大规模的财务报告比较适合。它将会计系统分为三个模块,利用报告生成器,报告单位向使用者提供服务。同时,它还对反馈和改进报告的的渠道进行了设置。这是一种具有灵活性和实时性的模式,利用市场的平衡和交流,使会计处理效率提升,而它所面临的问题,同样包括监管和审计。总之,企业应立足于自身的质量要求和特点,量身定做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将各自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改善网络环境下存在的各种问题,最终所制定的分析模式要切实可行。

三、网络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财务信息在网上流通,安全问题是其最大的隐患。和传统的财务数据相比,网络会计信息报告的审查和监管还不完备和正规。一些企业还不加区别的在网络上置放各种财务报告,其严密性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审计。而使用者对其所获得的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并不确信,这样会无形中降低会计信息的实用性。而从者的角度而言,网络信息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冲击,如竞争对手、网络黑客等,造成了信息的失窃和非法篡改数据库等问题的出现,严重的会使企业面临瘫痪的危机。这样不仅会影响到信息质量,还会对网络系统的正常工作带来影响,无法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技术性。

四、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改进

为了正常维持企业的设备维护和网络运营,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不断采用新技术和新手段,来更新软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会计系统的配套设施。首先,对会计信息管理进行强化,对会计信息的录入过程严格进行检验和控制,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同时,对技术安全进行强化,加强网上防护,实现一种动态的安全和数据安全。其次,利用授权式和分散式两种方法,对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作出保障;最后,对内部人员的监督和管理进行强化,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防止会计信息的披露。

五、结论

第9篇

(一)标准化因素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化进程关系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普遍存在目录格式不标准、标准化进程缓慢、数据库质量总体较差等问题。以文献著录格式为例,一些高校采用CNMARC格式,一些高校采用LCMARC格式或USMARC格式,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信息资源共享时,不同著录格式的存在增加了馆际间资源的整合与共建难度。例如,高校校园网建设实现了与图书馆的链接,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资源搜索功能,但许多本地信息资源无法良好接入互联网。同时,高校图书馆在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开发、图书馆界面设计等方面尚不统一,独具特点。有的学校将图书馆选项设置在学校网站导航上,位置明显,结构清晰,易读性强。而部分高校则从图书馆信息资源功能入手,将图书馆选项设置于信息中心或信息资源一栏。此外,由于图书馆开发商采用的开发软件及建站系统不统一,整合共建信息资源时易出现兼容性问题,影响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稳定性。

(二)人才因素

目前,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总体素质与能力尚有待提高。尽管部分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较早,管理队伍及服务人员素质也相对较好,但整体看来,高校图书馆员普遍学历低、素质不高。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建设,如馆藏图书数字化加工、图书馆资源远程访问、区域特色资源库建设等。因此,在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中,迫切需要一批熟悉图书馆业务、善于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具备良好网络技术基础的跨学科交叉性人才。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这类人才普遍短缺。数字化快速发展与专业知识更新缓慢间的现实矛盾,成为阻碍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瓶颈。同时,从用户群体构成来看,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用户群体比重较小。大部分用户信息检索能力较差,需要图书馆人员定期组织开展对应的检索培训、讲座等。由此可见,建设一批符合现代数字化图书馆要求的人才队伍迫在眉睫。

(三)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重要因素。充足的经费支持是保障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目前,不同类型的高校对图书馆投入的资源存在较大差异。经济方面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缺乏足够的文献高购置经费。文献资源价格上涨和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是导致文献购置经费不足的主要原因,且已成为影响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经费获得支持渠道单一。目前,政府资助和企业资助是高校图书馆外部资助的两大主要来源。通过政府资助,构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资金;通过企业资助,构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辅助资金。图书馆可采取有偿性资源共享等方式创收,如深化校企多维度合作,适度给予企业关于图书馆建设的一定决议权和决策权,缓解高校图书馆的经费压力,保证高校图书馆的正常运转。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发展新思路

(一)加速高校信息共享标准化进程

标准化、规范化是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高校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文献著录格式和图书馆内容的标准化建设,按照国际标准建立文献信息资源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要强化信息资源具体环节的标准化建设,如信息存贮、有关名词术语、字符集、数据格式等,应统一实行标准化,形成严格、规范的服务标准、编目条件等,使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标准化建设逐步向国际化靠拢。

(二)明确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中,各成员在享受共享系统带来的权利和服务时,应履行对应的义务。这些义务包括为共享系统提供本馆信息与资源、承担系统运营的部分费用。同时,建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管理机制,对各成员馆的权利和义务实现监督与管理,并制定详细明确的奖惩措施,有效避免实力较强的大馆不尊重小馆权益、小馆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的现象。通过管理机制保障权利实现和义务履行,维持高校信息与资源共建共享网络系统建设,实现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建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经费保障机制,充分保证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与发展的经费支持,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崛起。因此,应积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发展提供保障。第一,政府机构给予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项目建设足够的资金支持。政府资助是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坚实后盾,系统运行与维护必须建立在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第二,社会各界的资金援助。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第三,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图书馆资源优势,打造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实现图书馆资源创收,补充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系统维护与运营资金短缺。第四,建立与科研机构、企业的稳定合作,获得科研机构、企业的支持,尽可能减少经费开支。

(四)加强现代馆员队伍建设,强化读者网络意识

建设专业化、现代化的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项目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现代图书馆馆员应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运用现代化手段处理信息资源,提高学习能力,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同时,要加深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外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鉴于此,可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一方面,全面提升现有馆员队伍的素质与能力,另一方面,引进本领域优秀人才入驻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项目建设。同时,现代化馆员队伍还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服务意识与敬业精神等。此外,工作人员还应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和较高的文献检索水平。

三、结语

第10篇

信息素质可以理解为个体所具备的各种信息能力、信息知识、信息品质。对个体而言,能否通过有效的渠道来获取信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但现实情况是,不同主体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是不同的,即便是相同的主体在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上也可能是不同的。其原因是,各种信息技术系统的迅速发展,在客观上并没有给信息资源获得者提供一种直线式的信息资源获取渠道,相反,可能由于主体在信息能力、信息知识、信息品质等方面的不同,最终造成在信息资源获取上不同主体间的差异;大学生要想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只有进一步扩展、丰富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不断融汇、整合各种信息,才能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下,让学习者能够感知和理解教材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具交互性、互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将是现代教育合作模式的必然要求。

2高校实施信息素质合作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1高校图书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力量高校图书馆信息工作人员除了素质较高外,还要拥有信息加工和信息服务的经验,也能够开展一定的定题服务、个性化服务等深层次的信息服务,还能够开展用户教育和培训。同时,我国很多高校都进行数字化建设、网络化建设以及完善多媒体室等设备,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图书馆良好的阅览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人文文化的管理方式,也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2.2高校馆员、专业教师的合作是实施信息素质合作教育的必要条件实现图书管理员与学科教师的合作,通过信息素质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进行整合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能力,这是图书管理员所不能单独完成的,是需要学科教师与馆员进行合作才能完成的。而整合式教学就是将学生信息素质能力的培养及学习效果的评价有效结合到一起,主要是通过精心设计的作业,特别是综合性较强的作业来实现。而图书馆员将学校的教育目标看作是自己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课堂传授知识;教师则把信息素质教育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之中,并积极与图书馆员合作,共同开发能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精品课程。通过整合式教学,图书馆员和学科教师共同开发了具有特色优势的课程,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完成了信息素质教育,为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创造了必备条件。

3网络环境下信息素质合作教育模式的建构

3.1教育理念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是通过学习者通过各种资源,借助于他人的帮助而获得的,强调学习过程的主动完成意义的构建。主要的依据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和理解。学习者以长时间记忆的内容和信息加工策略为依据,与当前接收到的信息相互作用,积极地选择、注意、知觉、组织、储存和激活信息,并主动地构建新的意义。网络环境下信息素质合作教育模式,可以理解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和建构者,教师是帮助者、协作者,信息所承载的知识也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构建的对象。在这种模式下,信息资源、媒体不仅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而是用来帮助学生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资源、进行协作学习、交流会话,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识工具。信息素质合作教育可以教会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体系,是信息素质能力培养的理论支持。

3.2合作组织形式在整个信息合作教育模式中,学科教师的直接参与是信息合作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学科教师的合作来完成各种合作教育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地评价,此外,信息能力也是一种抽象的学习能力,需要通过学生在完成课程论文、专业论文、解决某一研究课题时搜索信息、检索、利用信息的具体表现,来了解学生的信息素质能力,从而进行客观有效地评价。

第11篇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育部2007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就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式学习的方向发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建立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英语模式指明了方向,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是当前高校英语教师不可避免将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将就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如何培养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作出探讨。

二、自主学习及在多媒体网络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自主性学习下了定义,也从建构主义、情景教学理论、元认知策略等方面对自主学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自主学习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是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的状态下的主动性与能动性的学习。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学英语改革的主流思想,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就是将多媒体网络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即积极主动要求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用探究的方法,自主参与学习,从而达到解决疑问、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目的。将多媒体网络引入课堂为外语教学注入了活力,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同时也在某些方面弥补了传统外语教学的缺陷和不足。那么如何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因素。在自主学习模式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信息的加工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造者,教师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更有责任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兴趣,挖掘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把呆板的信息以文字、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方式更加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学习。这同时对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说、写等英语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把要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例如课前让学生自己利用互联网查找搜索资料,了解相关单元的backgroundinformation,在课堂上展开presentation、debate、groupdiscussion等,促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消极被动趋于积极主动,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师应事先对课程进行统筹设计,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发挥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策略的指导。鼓励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合作精神,强调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语言技能的发展。

(2)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除了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利用多种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培养学生在课外养成独立自主学习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鼓励学生课后利用互联网自主学习就是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课后坚持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如VOANews、恒星英语学习网、ChinaDaily、可可英语等网站查信息资讯,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习俗,下载英文歌曲、英语名人演讲、英文电影,加入远程课程学习等,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自主地探索、发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梳理和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且整个过程均是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的,从而让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增强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培养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多和学生进行交流,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例如建立英语学习BBS、QQ群、微信群等,与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英语学习资源,分享自己的看法或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营造宽松的自主学习环境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和支持,它在教与学之间搭建了一个信息平台,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立体、互动的教学环境,更为大学生自主学习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支持性的、活跃的自主学习环境。学校应投入足够的经费建立一个大学英语校园网和语言学习中心,及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原版电影厅等等,以营造全英语环境,为学生自主自愿学习提供基本的保证。教学主管部门还应改变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方式,建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和相应的信息反馈系统,让教师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及存在的问题。还可采用阶段性测试、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相结的考核成绩,形成一个综合参考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评判。

三、结语

第12篇

网络是一个具有丰富资源、信息即时共享、空间不限的虚拟空间,可为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提供一个资源贡献、资源丰富、可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可在网络空间中进行教学经验的写作、反思以及科研等,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本文构建一项具有网上资源贡献、可注册登入、在线答疑等具有一般博客功能的网络平台,它可以极大的丰富和加速传统教师队伍的发展以及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在网络平台中使用者分为学科专家和学员两种,一般学员为学校的一线教学人员,在专业仍有待提高的教师队伍。而学科专家为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科研经验、教学成果显著的资深教师或优秀教师。学科专家可对学员进行理论性指导或实践性指导,为学员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就行分析和讲解,并传授教学经验,并建构完成的激励体系,吸引学科专家在网络平台中注册。学科专家需要对该学科有较深的理解,人员一般为专业课程的大学教师,具有指导学员的学习和开证科教研究的能力。

二、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一)依托于网络视频,开展主题研讨以网络为依托进行网络主体研讨,是网络环境下促进教学专业化发展的一大创新,学科专家选择目前教学改革中最受热议的话题进行研究。学员可与他人共同研究或自主研究,也可与学科专家急性课题研究。学员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后在轻松的研究环境中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可编写自己或团体的研究报告、研究心得等,从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贯穿着学科专家的引导,在研讨最后学科专家可帮助学员总结学习经验,并对学员的研究成果进行指导、点评、鼓励帮助推广等。将价值含量高、丰富教学经验转为研究成果成为网络平台的共享资源,在无形中加速了新型科研成果的推广,并快速的产生社会效益。依托于网络视频开展主题研讨的方可将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放置与理论层次进行研究,将理论引入实际,从而提高学员教育理论素质、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加速教师从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质的飞跃。

(二)依托于教师博客,积极促进教学反思教师博客是各个学科年级的教学通过网络博客技术,以文字等方式将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学经验等上传至博客共享。跨越了空间、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将教师个人是知识显露出,使之共享。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学人员均深刻的了解到教师博客对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发挥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学校在网络平台中应侧重于网络博客部分的构建和完善。学校可往以下两点进行推动构建,第一,在原有的网络基础上购置一款性能优越的电脑作为网站服务器并创建校园教师博客网站。第二,在校内加大校园教师博客网的宣传力度,并鼓励教师在网络上注册,创建个人博客。校园教师博客网不仅是教师电子版的教学日记,他与传统日记相比更易于交流,传播迅速,并且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教学经验并不是只依靠时间的累积而成的,也是教师经过许多的反思后得到的教学经验,是教师一生的宝贵财富。教师博客与一般的教育论文相比更符合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没有太多的约束限制教师。同时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因此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欢迎。

(三)依托于教研论坛,开展网络集体备课依托于教研论坛,开展网络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一种教师合作研究的方式,将教师团队精神最大化发挥,通过集思广益、多角度分析等开展备课。备课时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进而是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集体备课创造了可能,在教研论坛中开展集体备课是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一项重大突破。该模式的优点为:在备课平台中。教师可在任何时间、地点与其他的专业教师进行教学交流。最大程度上的弥补了备课时间、资源、人员等方面的不足。与传统备课方式相比,论坛是一个开阔的空间,可以无限制的进行更贴,主题也可随时的并未修改,也就是说网络备课可以无限延伸。这种方式跨越了空间、时间等方面的阻碍,同时扩大了集体备课的辐射面,提高了参与教师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备课的效率和质量,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结语

第13篇

现代经济时代是一个网络和现实相互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期间网络带给人是前所未有的改变,而对社会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给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而正在接受教育的职高学生们,再者新新发展的网络科技下又有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机遇。

(一)网络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网络影响观念大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在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时期更加要注重对这个时期的大学生的正确引导,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是高职院系思想政治努力的主要方向。为培养出合格的,有理想有目标的,优秀的社会人员。而互联网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它突破了空间和国界,是一个文化信息大融合的地方。有好的和不好的都在里面,真实和虚拟混杂在一起,人人都可以自由说自己想说的,而且不用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导致了很多人利用某些信息来误导我们大学生,如果在这个时候没有正常的引导的话,可能会导致他们走上不归路。

2、网络冲击了教师的权威传统的思想政治课都是在教室里,面对面是传授,都是以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课堂下听为主,老师是很有很威望。在新时展的今天,我们学生能够随意并且主动的获得大量的信息,传统中课堂教育与教师作为学生获得信息的主体地位受到网络的猛烈冲击,教师的感召权威和专业权威受到一定程度的弱化。3、网络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互联网的虚拟性使人们能够体验现实无法做的事情,也可以发泄现实的不满,还可以抚慰现实的挫折。互联网的的自由、欢愉与现实生活的拘束与艰辛对比鲜明,很容易让人沉溺沉迷其中,自然就会导致心理发育扭曲,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网络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网络优化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结构在老旧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都是面对面的教课,老师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收集资料、备课和讲课讲义,学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面听老师讲课,接受老师对我们的知识。然而网络则是非常的快速,如果把网络和思想政治课相结合,那么教育的成果也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的传播的更加快速,大学生们对于这种传播的方法也会很感兴趣,对知识的学习也更加有主动性,它更加生动的讲述了所要传授的课件,让学生学习的更好,比起以前老旧的方式来说,现在的方式已经达到一种新的高度。

2、网络拓宽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网络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让家长们和大学生们融为一体,网络可以将家长的,社会的融入在一起,党和国家一起作用于我过未来的花朵上,让现代信息教育化和思想教育一起合力,让教育产生飞速的发展。

二、新形势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对策

新的环境下和新的网络形式下,留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符合当代要求,自从多媒体信息化建立起来以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想是在平面上插上了翅膀,一下就从平面化的世界走出来,变成了一个立体空间了,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富有时代性的群里,所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要有现在的时代性,要与时俱进。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都要进行适当的改革,要充分利用新时代的网络来进行沟通树立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正确的思想观。网络具有信息周期短,传播速度快如果思想政治观正确的话,就不会出现问题。再者就是要不断的学习,丰富知识,从生活中的交往与实践去解决新的思想教育问题,最后就是要把被动的学习教育变成主动,改变单向的学习方向将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风融合在一起,将校园网络中的信息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转抽象为具体,转不解为理解,转枯燥为趣味,思想政治教育便显得更有生命力,理论、党的基本政策和路线不再显得那么令大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三、小结

第14篇

传统的大学视听说教学模式单一,通常情况下,教师都采用音频文件播放听力材料,学生用英语回答教师设定好的问题,老师再对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单词和语法进行讲解。现对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现状进行具体分析。

1.语言学习系统性单一网络学习系统自1998年来被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的英语教学,粉笔和黑板是老师的必备工具。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英语教学,在施行初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信息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要。

2.学生约束力差,学习效率低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都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自我约束能力下降。课堂学习中,老师需要一直对学习系统进行操作,造成了大量的时间浪费。老师虽然会安排对话活动,但时间短、频率低,不能充分考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教程通常都是以课本为依托,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学习效率低。

3.视听说训练途径单一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课上不懂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课下又不会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无论是听力训练、口语训练还是写作训练,训练量都不大,无法巩固课堂上的新内容,视听说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

4.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针对性练习通常也是乏味的。学生经常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思维发散受到限制,学生不会进行主动思考,学习变成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时间较少,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视听说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的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的教师过分依赖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时不利于教学计划的顺利施行,无法区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其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特定加工,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影像资料的大量使用,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再次,教师对相关软件有一定的依赖心理,不会进行改革、创新。

三、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视听说课堂教学的改革措施

1.对教师进行网络应用的培训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老师对多媒体、计算机等技术进行灵活运用。对高校英语教师而言,计算机的使用能力有限,这样对顺利展开教学活动产生了障碍。所以要对老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工作,认真学习计算机的有关知识,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视听说课堂是要发挥老师的引导者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应当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摆脱对老师的依赖。同时要将网络教学进行落实,做到老师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和巩固。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保障计算机网络发挥其现代化的优势,确保网络环境教学的顺利进行。

3.充分利用好各种辅工具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网络视听说课堂教学活动,建立相应的网络教学系统。网络视听说课堂的内容包括资源下载、资源上传、教师答疑、学生互动、相应测试等。网络教学内容应当包括教材中的所有内容,要对每一个环节作出详细的注解,同时教师也应上传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教材。资源上传的内容也要包含一些影像资料,对其中的听力材料也要及时更新,同时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对话,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第15篇

与传统会计相比,新形势下的财务信息具有共享性,同时减少了由于认为延迟而造成的时间耽误,其信息传递具有及时性。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以计算机信息传输为载体,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企业各个业务模块联接起来,并实现其之间的信息传送与信息共享。另外,网络大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开始由分散式管理转向集中式管理。随着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也开始对数据的远程处理,这种模式下可以强化财务监控,有效整合企业的财务资源,集中调配资金,统筹规划。

二、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障碍透析

1.保障网络环境安全的法律欠缺。为了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加强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促进作用、提高经济效益,国家在各项项文件中提出了规定和建议。但是在网络财务的保障方面,我国暂未出台相应的法律。网络的安全直接关系到财务的安全,,决定了企业财产的安全。对中小企业来说,其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遭受损失可能就会面临破产的威胁。

2.复合型网络人才十分匮乏。财务问题很大程度要归结于财务人员的能力问题。以河南省为例,其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正规性严重不足,其基本情况可以用“三少”来形容:近三年接受2次以上培训的会计少,具有高学历的财务人员少,专职会计人员少。我国现有财会人员中中专以上学历者仅占50%左右,适应新形势的复合型网络人才十分匮乏。而网络经济下,中小企业在对网络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过程中需要更多相关的财务人才做后盾。

3.财务软件存在漏洞。软件的开发应用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委托软件公司开发,另一种是自行开发。目前不少财务软件存在漏洞,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应用软件中存在的维护程序,即在软件的开发阶段,程序员常常会在软件内创建后门程序以便修改程序设计中的缺陷,上传程序补丁。但是,如果这些维修门户被其他人知道,或是在软件之前没有删除后门程序,那么它就成了程序漏洞,具有很大的安全风险,容易被黑客进行攻击,继而成为攻击系统的捷径。

4.信息化建设硬件设备不到位。中小企业在网络经济大形势初期,由于资金不足,经验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其信息化建设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其与网络财务相关的硬件方面也表现出一些问题。如:中小企业的机房建设不达标以及硬盘的质量不过关等都可能给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带来大的灾难。同时,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种磁性媒介被大量应用。若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监督与检测,很可能会对信息系统造成病毒感染,进而造成数据泄露和信息安全隐患。

三、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策略

1.加强网络财务法律保障。从国家的角度来讲,我们要加强对网络财务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财务信息管理和财务报告的相关法规和准则。明确企业在互联网上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尽快建立和完善互联网财务管理规范,以监督网上交易的购买、销售、支付等行为。从而对涉及财务的合同、订单、交易的认证及解决手段等各个方面实行系统的制度改革。

2.企业内部应该重视并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基于网络财务存在极大风险以及其后果的严重性,中小企业应该更加重视风险性问题,并且从主观方面完善自身制度来规避各种风险。首先是财务信息安全措施。网络财务软件应采用严格有效的加密技术,同时还要制定和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其次是网络系统内部控制措施。网络环境下财务信息系统必须针对网络的特点,建立网络系统下相适应的控制体系,改革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和内控制度。

3.建立完备的网络财务信息系统。建立一套安全可靠的网络财务系统是发展网络财务管理的关键性一步。其根本目的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其将逐步改变我国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另外,网络财务系统是一个企业管理的系统工程,要充分认识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与提高网络财务系统应用水平的关系。在实际应用中要立足于企业的管理创新,把应用网络财务系统与深化改革、管理创新,应用其他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紧密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互为作用,做到企业管理一体化。

4.人才资源管理策略。对于人才资源的培养方面,必须坚持内部提升与引进人才双管齐下,才能更有效的保证企业财务人才的质量。首先是健全员工培训制度。为了促进网络财务管理的良好发展,健全员工培训制度应该侧重于加大对复合型财务人才的培养力度。其次是加强人才引进。人力资本重要性人所共知,而小型企业在用人方面,确实是存在许多弊端。据调查,在小型企业中担任会计出纳等关键岗位的90%是家庭成员,他们控制着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人员的任用跳不出近亲繁殖的陈规,企业的人事管理仍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武断决策阶段。加强人才引进,给企业注入新的力量,高素质的财务人才会带来新的财务理念,将很大程度的改良财务状况。

5.改革财务组织框架---向“水平总线型”组织模式发展。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组织中的领导形式越来越依靠信息来完成,因此信息环境下的组织逐步向水平化发展,即其组织形态趋向于扁平化。“水平总线型”的组织结构与其它类型的结构相比,具有成本低、机动灵活的特点,因此更适应中小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发展需求。这样就更加增强了组织的统筹性,不仅使得组织中的活动信息更及时的同步至企业信息网络,也使得组织中的所有团队更便于利用整个企业的资源与信息,及时作出决策,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效应。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