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范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业机械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业机械化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模式,从中找出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启示:一是农业产业化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三是坚持“技术创新、完善法制、推进社会化服务”的道路。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目的在于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推进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方式实现农业机械化,是由其客观的资源条件和历史背景决定的。美国人均耕地多,走的是大规模机械化的模式;欧洲土地规模适中,走的是中等规模集约机械化的模式;日本走的是小规模精细机械化的模式。下文对3种方式分别如下阐述。

1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

1.1大规模机械化模式

美国是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地多人少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加上美国政府对农业一直采取支持和保护政策,使农业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其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肉类等产品产量都居世界第1位。目前,农场的各个环节,已全面进入机械化、自动化、社会化的阶段。与此同时,美国农机的生产、科研部门正在研究推广把高尖技术应用到拖拉机等农机具上,实现拖拉机等农机的无人驾驶、自动操作、自动监控等,使各种农业机械能更准确、迅速地实施各类作业,农业出现了向精准方向发展的趋势。

1.2中等规模集约机械化模式

以荷兰为例,荷兰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来看是一个小国,但却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园艺产业的强国。荷兰耕地不足,促使其比任何国家都更重视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大多数农业企业都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荷兰的出口农产品主要是园艺和畜牧产品,从1989年起,其农业净出口保持在世界第2的地位,仅次于美国。这主要是因为荷兰在农业领域推行集约机械化的道路。

1.3小规模精细机械化模式

日本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农业规模虽小,但机械化程度很高。由于人多地少,日本十分重视集约化生产和机械化耕作,积极开展品种引进和改良,大力发展堆肥和高效农药,科学防治病虫害。目前,日本有90%以上农业作业实现了机械化,水稻栽插和收获的机械化分别达到98%和99%。日本有着健全的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完善的社会化服务。

2国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模式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2.1必须紧密结合国情,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

我国推进农业机械化,必须处理好农业机械大规模生产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农机跨区作业开辟了一条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道路。要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就必须把农民作为主体,同时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想方设法解决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问题。

2.2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

我国地域广阔,农业生产条件各异,因此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找准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薄弱环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重点地区、重点作物和重点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上进行突破,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东部地区应将农业机械化生产范围拓展到外向型农业、城郊型农业和观光农业,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中部粮食主产区,应重点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提供农业机械化支持;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机械化、草原建设和草场改良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第2篇

1.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设备落后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舟山市大棚仍以简易大棚和钢架大棚为主,这些大棚绝大多数只能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对光、温、水、气等的调控能力十分有限。同时在仅有的钢架大棚中,单体大棚多,连栋大棚少;6m宽大棚多,8m宽体大棚少。由于单体6m大棚起架低、跨度小,采光和保温性能都不太好,而且室内空气湿度大,不利于病虫害防治,也不利于在棚室内开展机械化作业。另外,全市设施农业配套设备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各级农机部门引进和示范推广了棚内耕作、电动卷帘、节水灌溉、增温补光等机具设备,但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全市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相匹配和适用机械少

总体来说,目前舟山市与设施生产条件要求相配套的适用机械还不多,已使用的机械一般存在外型尺寸及结构质量大,操作不灵便,生产效率低,可靠性、耐久性、适应性差,边角地带无法工作,漏耕严重等问题,很多环节还需人工处理,不能很好地发挥基础设施的效能。另从下图可以看出,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配套农机具的层次低、性能单一,主要以基础作业的田园管理机和植保机械为主,棚内环境调控设备、自动控制设备配套严重不足,机械化育苗、移栽、收获和产后加工等机械设备几乎是空白。

3.先进农艺技术应用不足

目前,全市设施大棚栽培种类过于单一,连作现象严重,导致棚内病菌大量繁殖。据农业部门反馈,全市设施大棚农业发病率比露天栽培高出20%以上,全市常年发生的设施病虫害有90多种,造成严重危害的有30多种,许多病虫害在药剂选择压力下已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加之无节制的使用农药化肥,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品质和效益。

4.政府投入不足,补贴力度不大

舟山市启动“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建设以来,对设施大棚建设和配套设备购买都有一定额度的补贴。但是对于设施大棚这种一次性投入较大的行业,补贴力度还是不足。同时,与设施农业配套的设备进入补贴目录的太少,即使在补贴目录的,购买价格也较高,不少农业急需、农民急用的小型、适用、高效、环保的农机具,大多未列入政府补贴扶持范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设施农业的发展。

二、发展趋势及展望

随着舟山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区建设的深入,舟山市设施农业装备的发展趋势必将从对硬件设施的大量需求和建设转向对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的迫切需求,生产经营也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系统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对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环境条件的调控,必将成为今后设施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主要表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设施大棚大型化。简易大棚因成本小、投资少,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但拥有量会越来越少。单栋钢架大棚因其安装拆卸简便,通风透光效果好,一次性投资相对较小,经济效益较为可观,在今后仍将占据主导地位。连栋大棚因其使用空间大、室内调控设备配置齐全越来越受重视,必将成为今后设施大棚的发展方向。二是大棚调控设备自动化。通过湿帘风机、外电动遮阳网、二氧化碳发生器、电除雾防病发生器等自动环境调控设备来调控棚内环境,可以极大地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可以预见自动化将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三是配套管理机械外观小型化、功能多样化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包括耕作、育苗、栽植、灌溉、植保、管理、采收、产后加工等众多作业环节。同时,因为大棚内的操作空间有限,机械化操作就需要作业机型体积要小、性能要好。由此可见,研发推广外观小型化、功能多样化的配套农业机械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

三、对策与建议

1.落实扶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

在现有农业财政政策的基础上,地方财政应加大配套补助,建立市级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现有设施大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施配套的资助。同时各农机、农技部门应扶持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带动能力强、增收效果好的设施农业项目,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多渠道增加投入。

2.抓好项目示范推广

量身制定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项目,通过项目引导,达到设施农业设备更加系统化、规模化、智能化,来不断拓展和深化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领域。同时也可以依托现有的“两区”规划和“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进行试验、配套和示范,通过有效地组织好设施农业设备的选型、试验、熟化技术体系,使其在先进设施、先进机具、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3.加强技术融合,加强队伍建设

第3篇

尽管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已经不断投入应用,也不断扩大了运用范围,但在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尽管农民的思想进行了改变,政府也对农业机械生产有了足够的重视程度,也对农业机械化生产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财力、精力和管理。然而综合国力决定我国依旧属于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科技水平也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差距,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使得我国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资金、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原因,难以得到更为深入、全面的发展。另外,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相较从前虽然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从数量、品种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然而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的诸多机械设备相较发达国家依旧有着较大的差距,不够先进的机械设备带来的是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应用难以跟上世界先进水平。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科技水平的地区性发展不平衡,也使得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应用在地域上有着极大的不平衡性,使得我国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得不到快速的提高。

2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发展前景

2.1电子监控技术运用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发展极为快速,我国的整体科技水平虽然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科教兴国等众多国策的不断落实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水平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电子监控技术的应用是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技术,电子监控技术能够对农用机械设备的使用做出最精确的监控,保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员的绝对安全。另外,电子监控技术能够全方位的检测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全面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及时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正确的解决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当前我国在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农用电子传感器,能够准确的检测作物生长环境的自然条件以及作物的自身生长情况,能够更好的实时了解作物生长以及性状情况,带来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另外,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成熟,微型芯片等各类电子监控技术的使用,更是使得农业机械化技术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2无人化操作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无人化操作在各行各业中均已投入使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不例外。随着计算机等高科技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机器人的研发作业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机器人等各类无人化操作更是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技术之一。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生产范围、难度也不断加大,这就使得当前农业生产相较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着更为复杂以及更高的操作难度,甚至很多已经超过了人工所能够完成的基础操作,因此,机器人等无人化操作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另外,机器人的使用也能够使得农业生产操作更为精确,减少人工操作也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然而,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机器人的研发技术依旧不够成熟,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一定能够成为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的主流之一。

2.3向着精准农业和保护性耕作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遭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因此我国出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一战略道路的提出也提示广大农业生产工作者,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更要注重农业生产同自然环境相协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在当前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注重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对农业进行精准化生产,并对农业生产环境进行全面的监测控制,对检测出的问题提出最科学的解决对策,全面保护农业生产环境以及确保农作物生长以及今后长期的农业生产能够得到最好的保障。保护性耕作在农业机械化技术中能够充分确保农业生产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不断趋于智能化、科技化的同时,保障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是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的重要方面。

3结论

第4篇

首先有助于农民增产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同步实现。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为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而通过强化机械管理,则可以带动农民应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进而会给农民的增收带来积极的作用。同样农民应用机械设备积极性的提高,又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提供了稳定的基础;其次有助于优化分配农村劳动力,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强化农业机械管理,实现机械使用效率的最大限度发挥,可以使得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第二职业,进而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剩余劳动力;最后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二、农业机械管理的现状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未来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高度,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业机械管理措施,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成为我国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建立了农业机械购机补贴政策等。但是由于受到科学技术、人才以及资金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管理的水平仍然不高,其主要表现在:

1、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不高

从整体而言,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少的差距,尤其是在高端技术方面,我国的农业机械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其主要体现在: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缺乏核心技术,我国当前很多农业机械产品的核心技术是靠国外国家,这样就会造成机械产品的价格要高于国外市场价格;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的结构不平衡。

2、农业机械设备的市场定位不准确

虽然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的市场前景比较宽广,但是很多产品的市场定位却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农业机械设备的性能不能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很多机械设备产品的性能在设计时往往是针对农业生产中的某一个环节,这样具体到实践中会造成农民使用的积极性,以玉米收割机为例,虽然其实现了玉米的自动收割,但是其仍然存在一些性能上的缺陷;二是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的价格过高。由于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生产技术不高,导致制造成本过高,为此其在市场中的销售价格就比较高,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农业机械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农业机械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存在严重的地域现象。据相关资料表明:我国东部地区机械设备使用率比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机械设备使用率不高;二是农业机械产品的推广出现断层现象。很多农村地区仍然使用者传统的农业种植工具,这与当地农机推广制度落后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些基层政府部门的农机管理部门形同虚设,导致不能及时地将最先进的设备、技术传递给该地区;三是政府部门的服务更不上农机技术的发展速度。由于基层政府部门人员短缺、自身素质不高导致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

三、强化农业机械管理,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设备,因此我们要强化对农业机械设备的管理,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

1、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科技含量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民的增收创收,我国要加快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带动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创新归根结底就是农业设备的核心技术创新,实现核心技术的创新:首先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科研人员要深入农村生产中,了解农村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调整研究内容,进而为农民提供性能更加全面的机械设备;其次要在立足于当前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吸收与借鉴国家的先进技术,并且将该技术应用到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中。

2、加强对农业机械产品的推广与发展

第5篇

我国传统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大都是由各级农业机械化推广部门自上而下展开工作,主要是通过已经建立起的农业机械化推广网络,全面实施开展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工作,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进基层的农机现代化。农业生产存在着特殊的地域性,需要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部门能够依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注重与当地实际农业生产情况相联系,科学合理地选择与本地农业生产相适宜的农机与农机技术。但是在整个农业机械化推广过程中,各级农业机械化推广部门作为主体,直接进行具体操作,使得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存在局限性与依赖性,农业机械化推广部门局限于传统的农业机械化推广机制,无法转变农业机械化推广理念。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的粮食生产机械化逐步被多产业机械化所代替,农业生产不仅在产前、产中实现了农机化,也实现了产后的农机现代化,农机化的品种也逐步实现信息化、电气化与自动化。传统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制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2.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偏低,技术培训内容单一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机化不再是仅仅需要狭义上的农机,其所需要的是各类先进的科技产品,所以,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仍然需要生物技术、农业技术等的配合,这就需要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人员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但是部分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性技能不强,推广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不利于农机的推广。同时,农业机械化推广人员所接受的培训仅局限于单一的农机维修与保养,对引进的先进农机设备只能依据设备自身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口头培训,缺乏相关专业人才的指导,使得农机设备无法发挥正常水准。

3.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经费投入不足,办公条件和基础设施落后

近年来,基层政府对农业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原因是诸多方面的。一是地方政府工作重心都以工业或经济产业为主,将农业生产置于次要位置;二是由于地方政府将财政资金大都用于工业与经济产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广的经费逐年减少。专项用于研制农业机械化推广的经费更少,基层农机部门引进新机具与新技术的财政支持不足,使得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难以发挥出足够的作用。农技推广经费缺乏,保障不力主要表现在县乡两级普遍面临经费不足的困扰,仪器设备和专项经费没有保障,农技推广业务活动及公益性调查研究、试验示范工作开展困难,影响了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步伐。办公条件和推广设备落后,也影响工作效率。农技推广机构中的仪器设备不够配套齐全,部分设备老化落后,无法适应和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4.基层网络信息化落后,供求信息脱节

第6篇

在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最重要的就是要转变农业发展的方式,由原有的数量上的增长转变为质量的提升,在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必须从以下六个方面促进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第一,提高我国农机质量水平,提高农机质量。不仅仅要实现我国农机的数量的增长,更要提高质量,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质量同数量之间的关系。第二,要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要和谐发展粮食油料作物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其他农副产品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关系,要做到综合全面的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第三,要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能力,要学会用科学技术推动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一些难以突破的的技术瓶颈以及农机发展过程中的困难要不断地钻研,能够使得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层次。第四,要实现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协调共同发展。要对我国的大部分农场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行扶持,找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于重点与难点要加大开发力度进行突破工作。努力缩小不同地区之间农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差距。第五,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对社会的服务能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市场作为发展的最基本的导向,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服务质量与服务全社会的水平。第六,要确保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到安全生产,质量上要有一定的保证。加大对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完善监督机制,要做到农机的使用要进行一定的安全培训工作,使得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的使用农机促进农业生产,农机的质量也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总之,只有从这六个方面发展才能够促进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能够走科学发展观的道路,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科学发展的道路,立足于我国的社会实践,促进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

2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一,要贯彻与落实我国新颁布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推动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的贯彻与发展。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对于农机购置的补贴与优惠政策,利用好国家与政府手中的宏观调控的作用。此外,要抓住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机遇,能够使得各个方面都能够促进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为农民提供进行农机购置上的各种保障措施,建设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服务水平。第二,要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提高农机的科技创新能力,要全面突破我国农机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同的难题,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科技人才投入到农机生产的过程中去,以保证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与不断的提高。第三,要展开多种形式的农机技术的使用与培训工作,大力推广农机技术,充分利用好农机企业的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机使用技术的培训工作,提高农业生产人员对于农机使用的认识程度,提高农业生产人员对于农机的熟练操作程度,提高生产质量。第四,加强我国对于农机生产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提高农机生产队伍的素质,加强生产队伍的建设工作,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保障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3结语

第7篇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却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地区性差异极为显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在地区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这是非常不利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的。由于受到经济、气候、环境等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在我国东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较快,农业机械的引进数量在不断增多,但是,对于那些经济尚且不发达的地区而言,引进农业机械的数量相对要少很多,农业发展的水平相对要低,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为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一定要抓住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结合各地的综合条件,有针对性、有步骤地选择和引进农业机械,不断做好农业机械的管理和推广工作,真正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应有的积极效用。

1.2农业机械的数量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虽然近几年我国农业机械的引入数量一直在不断增多,但是总量依然不够,而且结构上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首先就是农业机械的老化现象极其严重,更新换代不好;其次就是农业机械以运输机械居多,农业作业机械相对较少;再就是中小型的农业机械比较多,而大中型的农业机械很少;四是农机作业配套机具少,配套比率低;五是低档次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少,高性能机具少。基于上述问题,在今后,我们一定要及时做好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工作,及时引入新的农业机械,同时加大农业作业机械、大中型农业机械以及农业机械作业配套机具等的引入,有针对性调整农业机械的结构,尽快实现我国农业机械结果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2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

由于农民自身综合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在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操作不当,导致各种意外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与此同时,由于相关部门的培训和推广工作的不到位,虽然引入了农业机械,但是却没有真正将其利用起来。为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无比要做好农业机械引入和使用的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农户的综合素养,为真正发挥农业机械的积极效用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保证农户们能够科学、规范使用农业机械。

3农业机械的科技创新不足

新技术、新机具发展缓慢,满足不了当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机化科研、推广队伍亟待壮大。示范手段落后,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滞后,不能及时掌握有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信息,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今后,一定要加大对农业机械研究的投入,不断创新,推出满足农户需求的、适用强的农业机械。

4结语

第8篇

(一)构建节能型农业机械化作业体系

建立机械化节能耕作体系,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发展固定的作业模式,减少农机使用的功率损失,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发展精少量播种可比传统播种节省50%—70%种子;化肥深施技术可以充分利用肥效,且节肥增产;农田植保机械可节约用药,减少残留污染,降低生产成本。

(二)系统提高农业机械利用效率

针对我国农业机械利用率偏低的问题,要紧密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结构,加快发展性能齐全与先进适用的大中型农业机械,提高不同品类农机动力与机具配备效益比。加快淘汰高耗与低效的落后机具,研发多功能与联合作业机组,安装智能型节能装置,转变增加农机数量的发展方式为提高农机利用率的发展方式。

(三)提升机械化系统节水抗旱能力

针对水资源日益紧张、干旱日益加剧的实际情况,采用机械化措施,实现膜下滴灌、坐水播种、定位节水补灌和覆盖节水等节水技术,建设贮水工程、集雨工程等节水工程措施,提高水资源和降水利用率,减少灌溉用水,增强抗旱能力。

(四)实现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

我国地域广阔,种植作物、耕作制度、环境条件和经济基础等差异很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适应技术,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实现玉米、薯类、棉花和花生等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集中力量突破制约它们发展的瓶颈环节。

(五)加强农机与农艺重大问题的协调

制定科学合理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制定主要农业机械的技术规格及性能指标,形成配套的机器系统,以降低机械的使用成本;加大农艺与农机协同攻关的力度,逐步形成先进合理的技术体系,以获得较好的综合效益。

(六)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许多农户拥有土地地块小,农机作业田间转弯和转移时间多,作业规模小,效率低,使高效与高性能的大中型机械没有市场。为此,应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使土地向种植大户和农机大户规模化集中,以解决小地块和大农机之间的矛盾,提高农机作业的效率。

二、加快发展节约型农业机械化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建设节约型农业机械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国家要制定总体规划,加强引导与调控;根据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大政府资金投放力度,扩大补贴的范围和品种,在金融、信贷与税收等方面给予农业机械化倾斜和扶持;注重农机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制定淘汰老产品标准,强制执行报废期限,加快产业化进程;注重区域统筹,积极推进区域型重大农机技术的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

(二)加大科研力度,加强完善科研创新体系

集成研发、生产与推广三方技术力量,建立以农机企业为主体的完整产业链;加大自主研发农业生产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机具的力度,尽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三)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第9篇

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全文如下:

摘 要:进入到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和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然而,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农机工业水平、农业经营规模以及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情况等因素对其都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所以,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详细的研究并制定妥善的处理对策,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本文便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和趋势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从而详细的论述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工作。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策略和趋势.

1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1.1 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现阶段,我国在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以及服务等多个方面都建立了完善的农机工业体系,农机产品的服务对象也几乎涵盖了我国的整个农业领域,如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等。我国的小型农业机械产品生产起步的时间较早,质量优异并且成本较低,在近些年来不断的发展和研究过程中,产品种类日益齐全,并且生产能力逐步扩大,性价比也能够很好的满足我国农民的支付能力和使用水平。截止到现阶段,我国能生产出 15 个大类、近 100 个小类、超过 3000 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这些产品在非洲以及东南亚等市场所占的比重很大。

1.2 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1)不同区域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差异大。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这也是导致各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的天气条件和地理条件差异很大,有的地区农村劳动力过剩,也有的地区土地十分匮乏,再加上农村的人均收入较低等因素的限制,就导致了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是有着明显区别的。通过所统计的数据我们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比约为 30%,而农机拥有量却超过了总体的一半以上,西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比为24%,农机拥有量的占比却不足15%。

(2)农业机械门类品种上有一定的缺陷。

在不同的生产环节和不同作物上,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也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有着明显的降低的趋势,主要原因就是我国水稻机械化的水平明显落后和南方的部分土地存在抛荒的现象,棉花目前还没有机械化的能力,而玉米在少数地区也还是刚刚起步的阶段,一些节种节肥节水性能较好的机具普遍都存在着水平低、数量少的问题,所以始终都无法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另外,由于我国农机产品还存在着短缺和过剩并存的问题,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机产品的工作效率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农业机械使用中的问题。

农民之所以愿意购买农业机械产品,就是要在省时省力的同时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在我国的很多地区的农民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购买农业机械,或是他们用不好这些产品,这也就制约了农机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为:一是买不起,我国农田机械产品的价格基本都在 1-10 万元之间,最小型的产品也在 5000元左右,即使各地都出台了购买农机产品的补贴政策,但补贴的力度较小,对于普通的农民来说,价格还是无法承受的;二是不会用,在农民购买了这些产品后,各地的农机管理部门对于农机具的引进、推广以及使用技术的培训等工作都还无法有效、顺畅的开展,所以很多农民都不能很好的使用这些农机产品;三是效益差,因为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所以在他们使用农机产品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问题,设备也容易出现故障,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农机作业市场,很多农机具都处于闲置的状态,无法发挥出农机产品应有的经济效益,这也就降低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产品的积极性。

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和趋势.

2.1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策略.

首先,我国的农业机械发展应更加重视对高科技的投入和应用,我国的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应与信息技术、仪器与控制技术、现代液压技术以及现代微电子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机的融合,同时应该向着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了;其次,当前我国应继续研发和生产与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特点相适应的农业技术设备,认真分析和研究我国农业的生产规模、农业资源、经济实力以及农艺制度等现状,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自身特点,从而发展出与之更加相适应的农业技术设备;最后,应逐步提高农业装备产品的质量,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生产农业装备产品的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的体系,提高农机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和舒适性,进一步的改善使用人员的作业条件,从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2.2 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以及自动化将是我国社会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我国发展高效节约农业的最重要措施。

(1)应用农业传感器技术。

要想真正的实现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控制,首先我们必须能够实时的监测农业装备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改善,其次就是要能够准确的评价农产品的生物学的活动和性状,所以应用农业专用的传感器技术就显得尤为关键了。现阶段,农业传感器的应用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采用谷物湿度传感器谷物的湿度进行实时的监控;采用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的测量粮食烘干和储存过程中的实时温度等等。

(2)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

在农业机械装备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将进一步的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小型化、微型化的芯片的出现也为农机产品实现完全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供了可能,比如说在农机装备上安装电子监控装置,这样农民就可以实时的掌握装备的工作状态,出现故障时可以即使的进行调整,提高作业的质量。我国电子设备的性能越来越完善,农业装备也能够更好的适应灰尘、潮湿以及噪音等不利的环境,其可靠性和耐久性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3)农用机器人技术。

作为机电一体化的实例,农用机器人集合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以及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种高新技术,农业的作业对象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对农用机器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虽然现阶段农用机器人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计算机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也将越来越完善。

(4)建立更加精确的农业体系。

这一内容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及时的获取农作物的产品并掌握影响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的有关信息,分析研究其原因,从而制定出经济上有效并且技术上可行的改善措施,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调控,主要的支持技术有智能化农业机械技术、决策支持系统、3S技术以及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等。在我国工业上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所以,在我国的农业机械装备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也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和趋势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新世纪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要想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策略,现代农业装备技术也应体现出多学科综合和交叉这一特色,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加以及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也必将向着更高的水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浅谈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推进模式[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

[2]耿端阳.浅谈农机发展的出路在于智能化和自动化[J].中国农机化,2003.

[3]杨敏丽.关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国农机化,2005.

第10篇

只有在农业生产中广泛推广机械化技术,农业的效益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农民只有认识到先进农业机械工具带来的好处,才会慢慢接纳先进的技术,从而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要是在对农业机械化技术进行推广的过程中忽视了成果的推广,那么这种先进技术的价值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确实做好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农民的效益才能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度也会随之变得越来越快[1]。

2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1推广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目前,很多地方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单位,推广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甚至很多推广工作由基层市场服务的人员完成。由于这些人员的农机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完善,对产品的认识也不是十分的清晰,因此推广时往往遇到很多的阻碍。这些推广人员不够专业,推广时很难向人们说清这些先进机械的功能,增加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难度。除此之外,推广经费不足也会对推广带来难题,如果经费不足,那么推广的技术以及方法就会变得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机械新工具就没有办法及时推广,久而久之,农业机械推广的工作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2.2农业机械的更新速度慢、利用率低。绝大多数的农民都忽视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相比之下,他们更加重视生产前期和中期的机械化。在这种发展趋势之下,农民使用的农业机械都是落后的、技术含量不高的设备,不仅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脚步,同时还会造成大量旧机闲置的情况。这些设备一旦不能进行有效的使用,那么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就会随之变慢,甚至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度。

3解决问题的对策

3.1强化农机化技术培训。首先,需要加强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以及业务知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其次,针对农民进行有关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知识的普及,让他们认识到现代农机技术可以为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这样一来,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就可以打下扎实的基础。3.2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现阶段,大部分农民的思想仍然处于比较怀旧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就相对较弱,而且接受起来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2]。针对这样的问题,们可以采取现场示范、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农民更加直观地对现代农业机械的功能以及操作进行感受。另外在布点试验示范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试验示范计划,需要对土壤条件、作物生长等要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只有做到这一点,农民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当他们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之后,其对于现代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兴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进度。3.3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时,需要根据农民群众的自身需求更新知识,只有不断加强农村的科技普及,农民才能真切明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3]的重要性,从而保持积极的态度对先进的农机产品和技术进行运用,这样不仅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好的服务,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4结束语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仍然是农业生产。近几年,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也变得更加迅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成功地为现代农业生产带来了帮助。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限制,在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阻碍。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才能变得更为广泛,现代农业生产才能朝着更好的方向进行发展。

作者:施卫卫 于闻多 单位:1.南通市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 2.南通市如东县新店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解玉梅.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南方农机,2017,48(15):36+39.

第11篇

我国农业机械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集体经营到分散经营、从小型化到大型化的发展历程,只有近几年才进入了较快发展进程。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不平衡,有的地方发展发展发展较快,有的地方发展较慢,平原地区发展快、山区丘陵地区发展慢。因此,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依然是靠天吃饭、人力生产,农业生产效率低、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不高,农民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更加依赖于农业机械化作业,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成为破解“三农”问题、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2我国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创新的动力不足、发展不平衡我国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方面受政策和资金制约,急于应用型研究,缺乏基础性研究。基础性研究的不足,导致应用型研究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往往只能是在某一方面达到较高水平,但不能做到全面发展。2.2投入不足、经费短缺,科研水平不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许多领域的科研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在农业机械化领域,政府投入少,经费短缺,导致发展不平衡,农业机械科技领域的研究应用与发展滞后,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2.3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力量薄弱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的主体主要是各级农机技术推广人员,且大多数是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这些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知识更新慢,工作经费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导致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动力、创新水平受到限制。由于多年农机科研部门效益低下,造成大量人才流失,大中专学校也关闭了农机化专业,也造成了农机科研人才的不足。

2.4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与现代农艺要求存在一定矛盾我国地大、面广,作物种类多、耕作方法多。因此,农业机械化必须满足多种作物、多种耕作方法,才能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这样就对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能够适应多种农艺要求。因我国的农艺方面的特殊要求,导致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与现代农艺要求存在相互制约的矛盾。

3实现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措施

3.1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体系国家应自上而下建立健全各级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应定位为公益服务类,由各级政府保证必要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并要调整和录用农机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农机化技术推广、安全监理工作,做到人员和经费双障。引导农民、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紧密协作,成立以村级为主的农机服务组织。各级农机部门要为农机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牵线搭桥,形成政府、农机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同台共舞、共同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新局面。

3.2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科技保障体系根据国家有关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国家公益性农机服务机构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各级农机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无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投入农机化服务工作之中。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既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又要充分调动社会和个人资金投入,既要做好农业机械化应用领域研发,又要着力加强基础性研发。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经费投入,着力做好对农民,特别是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的培训工作,本着普及农业机械化技术、注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原则,全面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全面做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研发、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使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能力尽快转化为农业生产力。

3.3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必须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各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要认清形势、积极工作,大力宣传有关农机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机使用者传授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加大农机安全监理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层层建立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开成更为有效、更为广泛、更为明确的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各级农机监理部门要加大农机安全执法力度,对“黑车非驾”、违法载人、酒后驾驶、客货混载等严重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治理和整顿,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12篇

关键词:农机化;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点是要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农民收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题中应有之意,在现阶段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在于它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一、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1、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其在农业中的扩散与应用,都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是科技的物化,是农业新技术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的主要载体。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离开机械化是不可能完成的;进行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病虫害防治,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依靠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实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必须借助机械化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离不开农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2、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息息相关。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由于农业机械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均小于8%,而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为46.9%。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的情况看,农机化水平高的地区,农民收入也比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农业生产“增机、减人、增收”的过程。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再就业。我省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日益扩大,通过发展农机化可以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农机服务业,培育一大批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派生出来而尚未脱离农民范畴的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公司、农机服务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在提供蕴藏巨大商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发家致富,经营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3、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是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文明生产,体面生活”。农业机械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二是可以促进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新型农民。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要求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修养,才能较好地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使用、维修等农机化技术。目前,农业机械已进入我国农村的千家万户,而且主要为农民个人所有和经营,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和农机化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必将相应地提高农民机手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使他们率先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跑者和致富带头人。三是可以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和投入。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10,但氮肥和磷肥使用量却分别为世界的30%和26%,农业污染量已占全国总污染量的1/3-1/2。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有力地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通过推广应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畜粪无害化处理等新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农业生态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综观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农业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是农业机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作业都是靠机械设备来完成的。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

二、现阶段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1、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增产增效。农业机械是优良耕作栽培技术的载体,它拥有人畜力无法比拟的动力和持续力,它可以实现人工达不到的更高的耕作质量,可以实现精量播种、精量施肥以及其它先进技术,可以进行复合作业和联合作业,从而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

2、有利于防灾减灾,把因灾害引起的损失减小到最低。

3、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4、有利于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5、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解除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因此,无论从解放农业生产力的角度还是从它的实际作用的角度看,现阶段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三、现阶段农业机械机型发展趋势

我国在户均只有7.8亩土地的小规模生产实行了农户承包经营的情况下,小型农机主要是以“手扶”、“小四轮”为主的小型低性能农机,它得以发展的条件和优点是适合大多数农户的收入水平和家庭经营规模的需要。但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小型农机只是起到了代替人畜力的作用,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的需要。

因此,今后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提高单位面积生产能力。除了采用优良品种外,利用农业机械为载体推广农业新技术是最重要的途径。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要求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推广提高土壤生产力的技术如深松、免耕、秸秆还田等;先进栽培技术如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植保等复合作业;旱作节水技术如覆膜保水和灌溉、秸秆覆盖等;高效收获技术如割晒、收割、脱粒、烘干等联合作业。

从对农机的要求看,第一,这些技术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才能实现。第二,必须使用大中型农机具。第三,高性能农机的优越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农机化节本增效的基本属性和农业技术进步的要求,使人们对高性能、高可靠性机械有了新的认识。以往因高性能农机价格较高而很少考虑它的推广应用,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它能有效实现农业技术的高性能,它的性价比、综合效益大大优于性能较差的小农机,今后将有越来越广阔的用武之地。

当前发展大中型农机的要求和趋势十分明显,但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是与亿万小规模农户的矛盾如何解决?在这个似乎无解的难题面前,中国农民的创造力又一次显现出来,农机跨区作业为解决这个难题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首先是小麦产区的农民创造了小麦收获机具跨区作业的方式,在经过农户自发探索之后,1996年农业部等五部委首次在北方11个小麦生产省组织开展了跨区机收大会战,之后进一步扩大到所有小麦产区。

联合收割机跨县、跨省转场数百公里,平均单台单季作业面积由在本地作业的400~500亩增加到1000~1500亩,作业时间由5~7天增加到30~40天,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的有效作业时间甚至能长达50天以上,作业面积达3000~4000亩。我国农户平均拥有耕地面积不及欧盟国家的1/40、美国的1/400的小规模农业的情况下,实现了小麦收获的全部机械化以及超过发达国家的农机作业高效率和高利用率。它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开辟了我国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道路,它的历史意义不可估量。

我国未来的农机机型的发展方向应以大型机械为主,兼顾小型机械的发展。

第13篇

1.1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

据统计,2009年辽宁省完成机耕面积2778khm2,机播面积1778khm2,机收面积335khm2。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3.8%、51.2%、9.7%,其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然而,2011年辽宁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就已经达到了66.8%,两年的时间综合机械化水平增长了21.8个百分点。吉林省在农机化生产薄弱环节也取得了显著进步,2010年水稻机插、水稻机收和玉米机收水平分别达到了50%、65%和15%,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24.4个、48.5个和14.2个百分点,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5年的33%提高到2010年的61%。而2011年吉林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较2010年又提高了4个百分点,比全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黑龙江省耕地机械化程度已达到98.8%、播种机械化程度达到94.1%、收获机械化程度达到70.1%,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跃上90%台阶,达到91.67%,位居全国第一。农业田间作业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虽然近年来东北地区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农机化生产薄弱环节如水稻机插、水稻机收和玉米机收等实现了突破,但是这些环节的机械化程度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而,今后一段时间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薄弱环节的机械化程度,从而提高东北地区整体机械化水平,已成为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1.2农机专业合作组织

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刺激下,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如吉林省2011年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发展到3174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1158个,6个列为农业部示范点,100个列为省级示范点,拥有农机原值10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超过5000户。这些农机合作组织的主要成员在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农机作业效率等方面都要明显优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其中参加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户主要农机装备使用时间要比未参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户高出10个百分点。总的来说,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的成员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是未来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

2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发展迅速

农机制造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意义重大。东北地区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农业机械生产基地,尤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有过辉煌,大型企业包括全国知名的拖拉机制造厂—哈尔滨拖拉机厂,全国最大的播种机厂—哈尔滨农机厂,全国最大的联合收割机厂—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等等。东北地区的农机制造业产品、农机科研院校人才、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源源不断地支持了南方新兴农机制造业的发展。但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等诸多原因,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逐渐衰弱,与其他一些省份相比,已处于明显落后状态。幸运的是,近年来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发展迅猛。跨国农业机械巨头如凯斯纽荷兰公司、约翰迪尔公司和中国本土农机企业如中国一拖、福田雷沃重工等纷纷进入东北地区进行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也不遗余力的给予推动,谋划和建立东北地区的农机制造产业基地,并将振兴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列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方面之一。仔细分析近年来东北地区农机制造业的发展形式,不能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府与企业配合,产业集群效应显现。东北地区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正在起步,十二五期间将迎来农业大发展的时期,发展本地化农机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东北三省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农机制造业的发展,纷纷出台各自的农机产业发展计划。如黑龙江推出了大庆高新区农机产业园、哈南工业新城、哈尔滨松北农机产业园、佳木斯农机产业园、七台河市农机产业园、齐齐哈尔一拖农机产业园、农垦北大荒农机产业园七大农机装备制造园区规划。同时,多项优惠政策的推出也吸引了包括凯斯纽、迪尔、福田雷沃重工等国内外农机巨头在内的多家农机企业来黑龙江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在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和企业的积极配合下,各地的农机产业项目进展顺利,逐步形成集整机、配套部件、相关服务于一体的农机装备产业链。二是选择高端路线,主推大型机械装备。目前,我国大型高端农用机械的普及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东北平原地区对于大型农用机械装备的需求巨大。另外,大型高端农用机械行业的技术门槛高、利润丰厚。因而,目前选择在东北地区进行投资的企业都选择了高端路线,主推大型机械装备。如一拖齐齐哈尔工业园定位在生产132.3~282.975kW大型拖拉机、高端中轮拖、大型复式作业农机具产品,爱科在大庆的生产基地主要生产139.65kW以上的大型拖拉机和大型联合收获机,约翰迪尔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建立了大功率拖拉机、大型联合收获机制造基地。这些投资计划的顺利实施使得东北地区的农机制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三是吸引内地农机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机制造业形成了山东地区、洛阳及周边地区、京津唐地区为中心的三大产业集群。然而,随着近几年来,国家农机政策向东北地区倾向和东北地区政府积极地推动,越来越多的内地农机企业将投资和产业升级重心放在东北地区。这必然影响内地三大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换代。东北地区新建产业基地的大型高端农用机械大量销售到内地,抢占国内的农机市场,而内地三大产业集群的市场地位将遭受严峻的挑战。

3东北地区农机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农用机械结构性不均衡

整体上,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很多地方耕种收全部环节实现了机械化,但农用机械结构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小型农机具数量多,大中型农机具数量还有待提高。虽然近几年东北地区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保有量增长迅速,但不得不看到这些大型农机具大多都属于国有农场、示范农机户等,广大农村地区大型农机具的普及还远没有完成。二是机耕机械化水平显著高于机播和机收。如东北地区玉米的机耕整地水平已经达到了90%以上,但玉米的机收水平才只有30%左右。水稻的机插水平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机插水平也刚刚突破50%。三是主要粮食作物农用机械多,经济作物农用机械少,很多蔬菜、果树相关的农机具还没有成型的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2农机教育培训不足

虽然农机合作社近年来发展形式良好,但还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效应;农机社会化服务还不够规范;农机教育和培训机构缺乏专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农机培训条件落后、培训能力不能满足广大农机户的要求,造成很多大型农用机械设备利用率不高,故障率高的局面。

3.3农机补贴标准混乱,作业收费标准不一

虽然国家在农机补贴上投入巨大,但很多地区的农机补贴各异,补贴标准没有做到公开透明,影响农户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机作业的收费没有统一的规范,有的以工作量计费,有的以耗油量计费,还有的以作业面积或者作业时间收费,出现故障、转换地块多收费等等。一些地区农机大户垄断作业,存在乱收费现象,严重影响无农机化使用机械作业的热情。

3.4农机科研、开发能力不足

农机科研单位经费短缺,吸引人才的能力弱,科研单位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创新意识不足,农机具产品更新换代慢,缺乏农机关键零部件加工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农机产业链。企业只是把东北作为农用机械的组装厂,影响东北地区农用机械制造业的长远发展。

4政策措施建议

4.1完善农机补贴政策,推动重点农机具普及,提高薄弱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完善农机补贴政策,切断农机企业、农机经销商和农机主管部门的利益联系,减少农机补贴的漏洞,使得补贴资金真正补贴到了农民身上;努力做到农机购置政策的公开透明,提高农民对于农机补贴政策的认知度,让农民切身感受到农机补贴的好处。应尽快总结近年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创新试点的问题和经验,尽快推出适应东北地区的农机购置补贴操作办法。鉴于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均衡性,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减少其他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将资金集中于重点农机具的推广上,凸显补贴效果。对于农业机械化薄弱环节如水稻机插、玉米机收、深松整地等要给予重点关注,加大补贴力度,尽快提升其机械化水平。

4.2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打造高素质的农机服务队伍,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机合作社是未来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力量。应继续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财政扶持,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为符合条件的农户提供购置农机的银行贷款。同时也要培养专业的农机服务队伍,吸引人才加入农机服务行业,从农机的购置、作业、保养维护全过程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服务,保证农机户尽快掌握新型农业机械。同时,要不断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规范农机作业的收费标准,保证非农机户使用农机作业的积极性。

4.3推动农机制造业产业链发展,提高农机科研、开发能力农机制造业的发展

第14篇

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人,当时的人们就已经学会了栽培水稻。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都在使用传统的手工作业,这种生产方式的效率和产量都很低,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的发展。而农业现代化就是通过使用科学技术和机械来进行农业和生产,这种机械化生产方式可以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极大的降低生产成本,并能解放大量农业生产力。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而且农业机械化不仅是一种技术革新的过程,而且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对于首先农业现代化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问题

2.1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

工程发展程度较低在最近几年,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新型农业装备犹如雨后村笋层出不穷,在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中,都出现了很多新型农业生产机械,这些农业生产机械对于当地的农业作业、收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当前我国发展农业机械结构依然有很大的不合理,例如大型农业机械相对不足,小型农业机械却非常多;动力机械相对较多,但配套机械就较少;种植机械多,养殖、加工机械就相对较少;农业生产机械多;经济作物生产机械相对较少。而且,很多农工业机械工业由于规模较小,因此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以及可靠性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大部分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因此产品的设计要求往往达不到实际生产要求。

2.2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生产机械化规模较小

虽然近些年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加大,但是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很大的距离。我国除了小麦播种、收获的机械化程度较高,其他作物的农业机械化程度都偏低,这就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升。此外,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较慢,社会化组织程度较低,农民的收入增长也不高,而且很多地区也没有很好的机械购买扶持政策,这些因素就导致了很多农民没有能力购买大型农业机具,从而就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推进。此外,由于柴油、机械配件的价格持续上涨,农机作业成本不断加大,也成为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负面因素。

3、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3.1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了很多农民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大中型农业机械。这就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帮助农民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例如通过提供无息贷款来解决这一问题。此外,还需要注意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问题。农业机械能够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同时还有应用效应和自身再生产的属性。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就决定了我国只能走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道路。我国很多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目的不仅仅是用于农业生产,而是将农机作为致富的手段之一,在进行社会化服务过程中收获回报。因此,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能有效促进农机的使用效率,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满足农民对机械化作业的需求,最终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

3.2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制

针对当前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建议要创新农机服务形式,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建立一套一体化的新型农机服务体制,以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机械化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鼓励农业机械由若干人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产业花、市场化,并引导各种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

3.3注重农业机械化区域化发展

由于我地域辽阔,农作物生产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农业作物对于机械化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要想农业机械化发展,就需要注意这种非均衡发展的问题。因此就要根据实际地区需要和发展要求,因地制宜,紧密围绕各地区区域优势的农产品布局来发展。同时注重各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的比较优势,建立合理的发展布局,与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想结合,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发展地区,最终促进农业机械化在各地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3.4推进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农业栽培技术

为了能保证机械化作业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将各个地区的农业作业标准化,例如栽培方式的统一化。推进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并进行相关方面的科研。农机和农艺相结合不仅是农业发展要求,同时也是今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大,未来农机和农艺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

4、结语

第15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加快小康步伐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农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而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强国富民,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从而推动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保证,是缩小城乡差别的必由之路。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让农民从提高劳动率、提高农业效益、延长农业产业链以及农业生产之外去获得更多的收益。具体来说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在于:一是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而农业机械可以实现人力畜力所做不到的高端作业质量,是先进的作业技术和方式,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节本增效;二是农业机械化的运用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大量的农业机械投入到农村,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农民靠农业机械走上了富裕之路;三是农业机械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农业机械化可以降低成本,使农业生产和流通基本设施建设加快,机械化作业替代出来的劳动力可以从事二、三产业,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四是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五是高质量高速度的机械化作业,能够解除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因而可以说,大力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2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机遇

近十年来,在我国农机化发展史上是极为辉煌的时期,国家对农业机械发展极为重视。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个人、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的补贴,将农机购置补贴上升为全国“两减免三补贴”重要的惠农政策,这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还是首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购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3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

势今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主要依靠大型农机具,尤其洮南市处于平原地带,土地成方连片,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实行规模、集约化管理,农业生产从种到收全部实现机械化,大中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是农业新技术的发展目标。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要求来看,目前重点推广能够提高土地产出能力的技术,如水稻育插秧,水稻机械收获,机械化深松、深翻、免耕、秸秆还田以及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植物保护、旱作节水、机械覆膜保水和节水灌溉等,都是由小型机具向大中型转换的必然趋势。还有保证粮食丰产丰收的机械化联合收获、烘干技术等。从对农业机械的要求看,一是这些技术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才能实现,必须通过机械的动力、精度和速度才能达到;二是必须使用大中型农机具。现代农业技术要求具有一定的规模复合立体作业,然而这绝非是小型农业机械所能完成的;三是高性能的大型农业机械其优越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性价比也远远高于小型农业机械。现今国家又拿出大笔资金予以扶持,相信应用发展速度会大大加快。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