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

学校后勤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学校后勤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学校后勤论文

第1篇

要达到增强管理育人的功效,必须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加强和健全中职学校后勤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规范后勤人员的工作,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规范后勤员工工作来看,必须强化管理制度,推行两项措施。一要完善机构设置。因事设岗,细化岗位职责,提高办事效率,多谋事、少谋人,克服人浮于事,避免推诿、扯皮等现象的发生。二要加大对服务人员的考核力度,通过考核实行绩效管理。东西湖职校在这方面主要做法如下:第一,建章立制。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下,学校后勤管理服务方面建设了《财务管理制度》、《收费管理制度》、《水电管理制度及奖惩办法》等近20个制度,并于2012年初制定了并完善了包括《后勤信息收集与处理机制》、《财产管理与维修机制》等在内的《东西湖职校后勤工作运行机制》,使后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二,理清职责。学校和后勤部门3次较大规模清理了本部门“人岗责”,理清了岗位职责,工作要求细化到每周、每日,哪个人每天每周每月做哪些事一目了然。本部门代表学校与各专业签订了包括后勤管理在内的目标责任状。第三,考核评比。年终或者学期末,本部门先自查自纠,评定部门和个人工作实效,再组织师生代表民主测评,最后由质量管理部门根据计划和工作实际进行绩效测评。

二、优化队伍,增强服务育人功效

后勤工作的巨大育人作用在学校育人过程中地位非常明显,后勤职工对自己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角色定位要清楚,要发挥群体作用,充当育人急先锋,使自己获得职业自豪感。最近武汉媒体报道的某高校宿舍管理员56岁的陈梅清用“穿越体”文言文与学生交流,被学生亲切的称为“楼管大叔”,他的一言一行深刻的教育和影响着学生。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后勤工作者同样是学校育人工作的担当者。因此,学校要努力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后勤服务队伍,增强服务育人的功效。笔者认为,优化后勤管理服务队伍,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夯实工作基础。首先抓职业道德教育,其次抓学习培训,坚持政治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技能。二是强化三种能力。一要强化预见能力。后勤部门要实事求是地制订财务预算、岗位设置、财产与安全管理等计划,不打无准备之仗。二要强化应变能力。经常性巡查校园,通过调研了解情况,制定安全、维修等预案,准备多种应变措施,去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三要强化决策能力。作为后勤服务部门的管理者,要多谋善断,吸纳员工的建议,提出全面的、系统的工作方案。三是关注细节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服务无空白,时时能育人。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温暖每一个心灵”,关注师生感受和需要,倾听师生声音,要实事实干,不求形式上的花架子,只求“实打实”。安排人员要考虑细节,学校应为学生选择“家长”式的后勤人员,这些人应具有较为敏锐的观察力和宽容心,有耐心、爱心和同情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东西湖职校在这方面主要做法如下:第一,注重组织学习。每周或者间周一次部门例会,传达学校工作方针,统一员工思想,了解工作信息,研究解决办法等。组织后勤各工种、食堂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或者现场观摩。第二,提升服务能力。结合学校每年举行的教师大比武活动,开展后勤服务竞赛。如开展电路检查与安装、水管检查与更换、配菜与烹饪等竞赛活动,借以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第三,关注细节管理。结合人岗责的制定,让工作“无死角”,并定期组织人员到实训场所、教室、宿舍楼等处巡查财务使用、水电和房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因此,东西湖职校的后勤管理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员工与师生的关系较为融洽,员工在育人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传递着正能量。

三、加强建设,增强环境育人功效

第2篇

(一)每学期初要及时制订并完善后勤与安全的各项制度,按计划、制度办事,以制度管人,做到精细化管理,责任落实到人,这是做好后勤管理的基础。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了后勤工作的规范化,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管理有章法,从而提高了后勤工作的效率。认真做好开学前的筹备工作,组织调查教师所需备品,提前购进,保证教师备好第一节课,上好第一节课。

(二)组织后勤人员对校舍以及水、电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对班级的门窗、桌椅、备品进行排查,及时进行维修及更换,保证学生的安全,保证学生正常开课。

(三)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及花草树木的管理。根据季节的不同,及时组织后勤人员对草坪、树木进行修剪,清理。美化树木的同时,也美化了校园,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解决教师在工作以及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教师排忧解难。我校有一部分教师是新招聘的年轻教师,由于离家远,在住宿和吃饭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后勤在学校教室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及时为他们解决了住宿难和吃饭难的问题,增强了他们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信心和干劲。??树立“服务育人”的管理理念是加强学校后勤工作的必备手段。变工作被动为主动是我们后勤管理者精神文明的一大跨越,我们的一切努力只为一个共同目的: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我们不仅仅是教职工和学生们的勤务兵和贴心人,还应是大胆改革创新的先驱者!

二、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后勤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是师生幸福生活的保证,安全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前提;安全不仅关系师生本人、关系学校、关系家庭,安全同时也维系着我们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因此,每一个人都不能也不应该忘记安全与生命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关注安全就是关注生命,关注安全就是关注我们自己。学校安全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宣传、健康常识课、安全课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建立各项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建立健全责任意识,责任到人,并与师生签订安全包保责任书,并实行封闭式管理,确保无事故发生。定期对学校的水、电进行自检自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并做好记录。

(二)严格执行职工值班值宿制度。教师在值班值宿期间,应树立责任意识,热情接待来访客人和学生家长,尽力解决客人和学生家长提出的问题或事情,及时处置各种突发性事件,做到第一时间内报告,并做出合理有效的应急处置工作,不得随意离校,做到无漏岗,按时交接班并做好记录,确保学校假日安全。

(三)按上级要求,学校利用升旗、班会等形式加强宣传防火防震知识,进行消防及地震疏散演练,使学生学会自护自救,通过一次次的实地演练,让学生能学会及时的应对突发事件,学会逃生方法,确保生命的安全。

(四)加强校车管理。校车是利生、利校、方便家长的一件好事。校车管理工作尤其是校车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首先要确保合格校车,加强软件齐全,硬件过关。其次加强日常管理,定期开会,加强司机及跟车教师、学生的安全教育,时刻提高安全意识,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等。保证校车安全、准时、有序的运行。

(五)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的督查,对食品采购的索证进行登记,对米面、油等食品的供货商的资质进行审查,确保食品的原料安全,并对工作人员进行食品操作安全知识培训。注意对食堂卫生,操作程序等进行督查,坚持做好每天的饭菜留样和登记,每周对师生食谱进行公式,确保师生吃到安全、卫生、可口的饭菜。一次次宣传教育,一次次安全会议,一次次地毯式排查,一次次落实整改,一次次资金投入,一次次实战演练。保证了从校园到校舍无一次安全事故发生。反思中,我深深地知道“安全无小事,处处是安全”的道理。我清楚的知道,要还给孩子一个和谐、安全的环境,就要把安全意识和能力融入到绿色的生命之中。

三、创建红领巾实践基地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为学生创设实践平台,为学生创建红领巾实践基地,为每个班级分一块试验田,每班划分几棵果树,实行自主管理,可种植各种蔬菜及花草,从耕地播种到施肥扣膜,再到精心管理,最后硕果飘香。相信,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生活经历、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都会有一个提升,学生得到了锻炼,获得了快乐,分享了幸福,做到了以点带面的教育。

四、结语

第3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也得到快速发展,高校后勤经济活动已不再是简单的高校内部间的往来。国家在政策鼓励的同时,加强了税收管理,国家对高校后勤企业的所得税减免条件限制更加严格,高校后勤企业的税负就会增加。随着后勤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主体逐步成熟,纳税成为后勤企业的一项重要成本支出,后勤企业开始关心成本核算,纳税观念已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全国已有上百所高校后勤注册独立法人企业,还有些高校后勤注册几个不同行业的独立法人企业,这些后勤企业面向社会乃至国际进行生产和贸易活动,其中有大部分经济活动涉及到增值税业务,如何合理避税和按身份正确纳税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必然需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理》规定,将纳税人按其经营规模和会计核算健全与否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并规定了不同纳税人的适用税率。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的纳税人简单的认为一般纳税人税负轻或小规模纳税人税负轻,于是,千方百计地进行纳税人身份置换,尤其是后勤一些规模比较小的经营实体。其实,仅税负轻重而言,并不简单的取决于纳税人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纳税人所经营的商品的增值率、商品成本项目构成等要素。现就高校后勤实际工作中关于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的确认和对税负的影响,谈几点看法。

一、增值税的“增值额”所包含的内容及税负

增值税使对在我国境内(除台、港、澳以外)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货物或应税劳务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金额计算税款,并对一般纳税人实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流转税。从计税原理上看,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附加值进行征税,所以叫做“增值税”。但在增值税的实际操作上采用间接计算方法,即根据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不含增值税),按照规定的税率计算税款,一般纳税人从中扣除上一道环节已纳增值税款,其余额即为应纳增值税额。即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或=(商品不含税销售额-外购原材料或商品不含税进价额)×实用税率;小规模纳税人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即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或=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实用税率。

根据不同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增值额”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1)商品流通型的后勤企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增值额”的构成要素比较简单,就是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即商品销售毛利。(2)生产型的后勤企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增值额”为商品的售价额与生产该商品外购原材料、动力之间的差额,即增值额=商品售价-该商品的原材料、动力成本。从增值额构成的要素来看,包括产品销售(主营业务)利润、产品销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产品生产成本中的人工费,折旧费等加工费用。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增值税的“增值额”不单包括了商品和应税劳务的实际增值额,还包括了商品和应税劳务的部分成本。(3)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由于按6%或4%的税率采用销售额×税率的简易方法计算应纳税额,其销售额(扣除6%或4%的增值税)就可视同为“增值额”。

二、不同纳税人税负的比较方法

由于不同的纳税人计税方法和税率不同,在购进货物和商品销售价格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应纳税额往往是有差别的。

例1:某高校后勤是属于一般纳税人的生产型企业,以含税117万元购进原材料,其中增值税进项税17万元,全部加工生产成商品,以含税292.5万元的价格销售,其中增值税销项税42.5万元,应纳税额为25.5万元(42.5-17)。同等条件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则为16.56万元[(292.5/1+6%)×6%]。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比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多8.94万元(高35%)。

例2:某高校后勤是属于一般纳税人商业企业,以含税105.3万元购进商品,其中增值税进项税15.3万元,以含税117万元的价格销售,其中增值税销项税17万元,应纳税额为1.7万元(17-15.3)。同等条件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则为4.5万元[(117/1+4%)×4%],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比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多2.8万元(高164.7%)。

那么,如何确定高校后勤中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等于小规模的应纳税额这个平衡点的呢?这要从商品销售价款与商品、货物购进价款之间的差额入手。从理论上讲,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商品销售价款-商品、货物购进价款)×适用税率,商品销售价款和商品、货物购进价款均为不含税价,如果将“商品销售价款-商品、货物购进价款”称为进销差价额,将“进销差价额/商品销售价格”称为进销差价率,则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商品销售价款×进销差价率×适用税率。小规模的应纳税额=[商品含税售价/(1+适用税率)]×适用税率。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的平衡点为:商品销售价款×进销差价率×一般纳税人使用税率=〔商品含税售价/(1+小(下转第14页)(上接第12页)规模纳税人适用税率)〕×小规模纳税人使用税率,将此公式整理得:平衡点的进销差价率=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一般纳税人增值税销项税额。当实际进销差价率高于平衡点的进销差价率时,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高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反之,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低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前面所举例1,平衡点的进销差价率=16.56/42.5=38.96%,实际进销差价率=(250-100)/250=60%,高于平衡点的进销差价率,所以,一般纳税人的纳税额比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高8.94万元;前面所举例2,平衡点的进销差价率=4.5/17=26.47%,实际进销差价率=(100-90)/100=10%,低于平衡点的进销差价率。所以,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比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低2.8万元。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1)一般纳税人只有商品销售价格高于商品(货物)购进价格时才产生应纳税额,而小规模纳税人无论商品销售价格是否高于商品(货物)购进价格,都会产生应纳税额;(2)当实际进销差价率高于平衡的进销差价率时,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高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反之,则低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3)工业企业产品成本中,外购原材料费用占成本比较低的(如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应纳税额高于外购原材料费用占成本比例较高的企业;(4)增值税应纳税额不同,由此而产生的城市建设维护税和教育附加费也不同,进而会对所得税产生影响;(5)由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外购原材料成本和商品销售价格的计算方法不同,会对所得税产生影响。

三、强化高校后勤税法培训

对高校后勤财务人员的税法培训刻不容缓,尤其在税务税法、财务政策、会计技术和计算机水平等方面强化培训:(1)要培养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集团可通过业务技能培训和经验技术交流等形式,使集团财务人员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以适应高校后勤改革深入发展的要求。(2)要建立不同时期有不同侧重的后续教育机制,随着社会法制健全程度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后勤财务人员则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加强税法等法规学习,为高校后勤改革取得更大社会效益提供保障服务。(3)要建立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信息化会计后续教育新模式,当前对职业后续教育方式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信息技术,尤其是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后勤整体的发展也要跟随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而进步,后勤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同样也要建立信息化下的新模式。

总之,后勤企业的财务人员要适应新形势,学习新业务。充分利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利用税法及相关条文进行后勤企业纳税筹划,在不违犯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依据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较合适的方案,正确选择增值税纳税人身份,准确界定兼营行为,分别核算,为高校后勤企业合理避税,均衡税负、减少支出成本。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教科书).

第4篇

一、精细化管理的实质

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是,用岗位责任制作为管理的前提,用标准化的制度和流程作为管理的核心,用细节作为精细化管理的保障,将管理的目标具体化、责任化,形成一套“事事有人抓,人人用心管”的管理方法。

二、学校后勤管理现状

1.人员构成问题学校后勤工作涉及多项工作,既有水、电、气及锅炉,又有设备维护维修,还有绿化、医务等工作。由于岗位人员配置不合理,总体年龄偏大,专业人员少,而且很多人员身兼数职,导致办事效率不高,成绩不突出,设备维修不及时,学生后勤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的出现。

2.管理方法问题学校后勤工作存在着管理方法不科学、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如,多数人员还是凭经验办事,靠习惯操作,随意性较大。

3.服务理念问题学校后勤工作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原有观念滞后,因循守旧。由于工作没有前瞻性,工作存在被动性,致使后勤服务跟不上,制约了后勤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学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等手段,按照“精确定位,精益求精,细化目标,量化考核,持续改进”等五个要求推行精细化管理,达到“精益求精、规范有序”的后勤管理目标。

四、学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模式

模式是事物的标准样式,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形成模式。

1.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作用(1)管理工作的主体是人。精细化管理者要提出适应市场和企业实际的新的管理思想,调整组织结构,更新管理手段,特别是集知识、理论、技术、经验之大成,制定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作业标准。在组织员工学习、培训的同时,有力地推动贯彻落实。(2)管理工作的客体也是人。在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变革,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员工真正转变观念,积极参与调整,特别是主动地学习、理解、掌握和执行新的工作流程、作业标准,自觉规范工作行为和操作方法。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总结,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3)以人为本的工作要领。一是后勤工作要突出一个“勤”字。学校后勤工作的质量体现在“勤”上。学校后勤服务工作,涉及面广,事情多而繁杂,后勤人员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勤”字上认认真真地做文章。做到吃苦耐劳、有求必应、恪尽职守、热情服务,让师生员工满意,做各科室部门工作强有力的后盾。二是后勤工作要突出一个“细”字。后勤服务工作具有“一多”、“二广”的特点,即:师生人人与后勤部门有关,涉及的人员特别多,校内外联系的面广。在安排工作时,尽可能地把问题考虑细一些。如,后勤涉及的人、财、物相当多,特别是在采买过程中,精打细算,同商家讨价还价。坚持同质比价,同价比优,同优比服务的原则,工作中厉行节约,为学校节约每一分钱,自觉争当勤俭节约的先锋,当好学校的“管家婆”。三是后勤工作要突出一个“实”字。后勤工作必须务实,因为它在学校运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后勤工作实不实,直接影响工作绩效。在后勤服务中,要从关注每一名教师、学员、员工做起,要关注他们的感受,关注他们的需要,倾听他们的声音。要抓不落实的事,查不落实的人,“抓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办好实事一桩,胜过空讲道理一筐”,不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只求实打实的工作。四是后勤工作要确保一个“安”字。学校通过全方位管理,严格责任制,细致的工作,扎实的教育,确保学校设施设备和师生员工财产安全。安全无小事,事事大如天,安全工作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责任目标,分工负责,谁的问题谁负责。通过整改,后勤工作人员平时加强了对设施设备的检查、整改,亲自动手干,无论是严寒酷暑都毫无怨言,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确保学校设施设备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2.以制管理,用《后勤精细化管理手册》实现制度管理在原有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了《后勤精细化管理手册》。《手册》共分为五个章节,将后勤的整体工作纳入到《手册》中。《手册》涵盖了员工岗位职责、工作业务流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量化考核和后评估反馈管理等内容,真正实现了后勤管理的全覆盖。(1)精确定位——明确岗位职责。精确定位是指对每个部门、岗位的职能职责进行清晰规范,建立与其他岗位的有机衔接。对各岗位职责加以明确,编写岗位说明书。用明确的岗位职责让员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使员工在工作中,不再互相推诿。在编制岗位职责时,不使用套话和空话,让每一句话都落实到具体事情上,做到职责明确,责权到人。(2)精益求精——完善制度体系。精益求精是指用完善的制度体系对工作提出严要求和高标准,促使工作尽善尽美。制度的制定要合情合理,有可执行性。学校总务办根据具体工作细化了各项制度,制定了《总务办员工考核办法》、《总务办工作检查制度》和《水、电、气管理制度》等。在制定《考核办法》时,明确了病假、事假的处罚标准,甚至迟到、早退的时间都精确到了15分钟以内,超过15分钟就处罚。对处罚的内容也要做到全面解释,包括“乘坐交通车上下班的员工,因交通车原因不能按时上下班者,不列为考勤”等。为公平起见,以人为本,对其他不坐交通车员工,因特殊情况迟到的,给予了每月3次避免处罚的机会。体现了制度的严格性和人性化的特点。通过制度的健全和管理程序的完善,做到了任何事情都有章可循,按程序去做,做实细微环节,促进后勤管理“由粗变细,由细变精”。(3)细化目标——分解任务,流程化管理。细化目标是指对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指标落实到人。后勤工作按照业务板块、岗位职责进行划分,工作任务分解到人。这一步对于所有管理者尤为重要。任务必须按照岗位职责厘清,避免工作交叉、难以落实的局面。学校总务办通过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梳理的流程细化到每一步由哪个岗位完成,相应提交的表单内容都做了明确的说明,绘制了流程图,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流程步骤中。通过流程细化,解决了员工工作如何做,以及如何衔接等难题。(4)量化考核——制定考核办法。量化考核是指工作在完成后进行考核时,应做到定量准确,考核及时,奖惩兑现,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为了抓出实效,后勤管理结合面广、量大的实际,制定了考核标准,开展量化考核工作。量化考核内容,将“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确保考核工作规范有序。后勤管理工作根据分工、计划和要求,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了日常工作量化考核指标,建立了精细化管理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落实了责任。学校总务办制定了《工作检查制度》、《员工考核办法》等,明确了水、电、气巡回检查制度,绿化、环境卫生检查制度等。(5)持续改进——发现问题,积极整改。持续改进是指考核后发现问题,进行评估,针对问题进行改进的过程。为满足高标准的要求,建立了完整的PDCA管理循环。同时学校总务办建立了整体的改进制度,对在内、外部测试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填报整改情况表,并及时整改。

五、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成效

1.员工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精细化管理模式运行后,杜绝了迟到现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幅提高。一是通过岗位责任制,每名员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才是符合标准的。二是通过考核办法的实施,起到了明显的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主动纠错的效果。

2.管理的规范性显著提高

精细化管理运行后,通过制度和流程的规范,实现了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化。一是通过规范制度,明确了工作具体要求。实现了管理从以前的以人管人,到现在的用制度管理人的转变。二是通过流程上的规范,对基本业务和重要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固化,明确了每一步骤的岗位责任人和相关表单实施证据。

3.工作的效能性显著提高

第5篇

柔性管理作为管理工作中一种新的模式,与传统的行政管理这种以纪律作为核心的管理有非常大的区别。柔性管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人性化管理,其重要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柔性管理主要就是指管理人员对人们的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规律进行有效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被管理人员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之后,所运用的方式也与传统的行政管理不同,是非强制性的,使被管理人员的行为规律以及心理特征由他律向自律转变,使组织管理向自觉管理进行转变,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新管理模式。非强制性是柔性管理最主要的一个特点,能够使管理人员的创新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其在被管理人员的心中能够产生说服力,这也明确表现出其影响的持久性以及内在的驱动力,使被管理人员能够自觉进行发自内心的行为,所以说这种管理模式的难度和深度也较大。总之,下面几点就是柔性管理所具备的特征。

1.内在的驱动性

在柔性管理中明确提出管理人员所运用的管理方式是非强制性的,以此来对学校后勤系统中的所有职工以及职工的行为进行管理,被学生所认同就是柔性管理的主要目的。对柔性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的运用能够使学校后勤系统中的所有职工内心中所蕴含的主动性得到激发,使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得到有效增强。所以说,柔性管理中的管理行为所蕴含的内在驱动性非常明显。而当组织目标转变为个人的理想追求时,就能够发挥出管理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内在驱动性的根本作用。

2.影响的持久性

柔性管理能够使情感中所蕴含的凝聚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使管理人员对工作人员能够发自内心地对其爱护、信任以及关心,使外在的管理规范向后勤工作人员的内心承诺进行有效地转变,以此来使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得到实现,这样一来,管理工作的影响力才能够更加体现出其所具备的持久性,以此来对学生的服务效果有效提升。

3.激励的有效性

在柔性管理中能够对被动状态的职能进行协调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激励,管理人员必须要对所有的有利机会进行充分利用,在恰当的时机对全体职工进行适当激励。这种激励的效果非常理想,是受到约束的制度以及强制的命令根本无法达到的。所以说在柔性管理得到有效实现后,就已经不再单纯地对各种类型的规章制度的约束过于依赖,而是对人们的主动性以及对自我的管理进行依靠,这也使学校的后勤管理效果得到有效增强。

二、在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中进行柔性管理的应用策略

1.对后勤职工的管理机制进行创建,使其全面地参与到工作中

学校系统的员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同时具有非常高的道德素质以及文化素质,不会盲目服从他人和迷信他人,对命令式管理表示无法接受,对管理人员采用行政管理的方式来对实现学校的后勤管理目标进行推动表现出更加反感的态度。对学校后勤职工的管理机制进行创建,使其能够全面参与到管理工作中,能够使后勤职工的工作责任感以及主人翁意识得到有效提升,使后勤职工的行动得到有效激发,使其更加积极,使管理的有效性得到有效提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能够使后勤职工对学校的情况更加了解,以此来使其对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所作出的决策更加认可,使接受程度得到提升,也使后勤职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得到有效增强,后勤职工对自身工作能够为学校的整体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意义以及贡献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使其能够明确认识到自身的地位以及存在的价值,以此来获得相应的成就感,同时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样就能够使后勤职工主动地进行工作,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够坚持不懈地完成工作任务,以此来使管理人员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所以说学校在进行后勤管理工作的时候,要使行政化色彩适当减少,使后勤职工作为主体所能表现出组织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对这些组织赋予相应的后勤工作管理职能,使后勤职工能够在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这个舞台上提供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机会。

2.对后勤职工的个性化激励机制进行创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对激励做过一个研究,其中明确表明,如果工作的环境中缺乏激励,那么人们只能够发挥出20%~30%的潜力,而如果工作环境中存在良好的激励,人们就能够发挥出其80%~90%的强能。柔性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方式不同,对于激励更加重视,管理人员在对激励体系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精神手段与物质手段并重的原则,经济手段是物质激励中用来激发人的动机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种激励方式能够使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其中主要的内容有:业绩奖励、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激励方式。精神激励则是利用荣誉、成就、情感、理想等非经济的激励手段来使职工的潜能得到激发,使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想要构建激励体系的重要基础就是必须了解后勤职工的实际需求,后勤管理人员必须为后勤职工创造大量进修、培训机会,使后勤职工能够得到大量发挥其才能的机会,创造一定条件来使其自身的价值得到有效实现,让后勤职工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发挥其创造性,以此来更好地进行工作。

3.对后勤职工的动态性绩效考核机制进行构建

在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难点就是绩效评估,所以必须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学校后勤管理绩效考评体系。首先,要对考评标准进行有效的制定,必须要对差异性、层次性以及个性化有所考虑;其次,考评所运用的方法必须要保证多样性和灵活性。如果员工的工种不同,考核的内容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对考核的项目设定出不同的权重,以此来使不同工作所存在的差异性得到有效体现。要对相同尺度对所有职工进行衡量这种情况尽可能避免,以免导致考核指标所具备的实效性丧失。在进行考评的过程中,不管是制定标准,还是对选项的选择上来说,都必须建立在尊重后勤职工的尊严和人格这一基础之上,同时要充分鼓励和信任后勤职工,使后勤职工能够主动参与到考评工作中,同时对这种意识进行有效培养,以此来使考评的根本性目的得到实现,也就是要对后勤职工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4.对后勤职工的柔性改为流动机制进行构建要保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如果一个员工在同样一个岗位上工作太长时间,其内心就会变得更加麻木。所以对员工进行有效鼓励,让员工在公司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和岗位,这样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就始终能够保证饱满的精神以及充足的干劲。学校也应该如此,学校可以让后勤职工在不同的岗位之间进行有秩序、合理地进行流动,提倡后勤职工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来进行相关的工作活动,这样就能够对后勤职工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热情进行最大限度的激发,让后勤职工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和生活。

三、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进行柔性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1.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想要进行柔性管理就必须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进行柔性管理的前提就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形象,这是因为要实现柔性管理,就必须利用心灵感应这个方法。能够想象出,如果后勤工作的管理人员行为不端、人格无力,那么必然无法对后勤职工的心理进行正面激励。当前,我国学校的管理方式普遍还处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学校的管理人员素质也不统一,大部分管理人员对柔性管理没有认识,也没有响应的意识,无法适应当前学校管理模式的快速发展,这也使在学校中进行柔性管理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说学校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素质。在柔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形象感召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才能够发挥出柔性管理所能发挥出的作用。

2.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绝对不能不符合实际对柔性管理进行套用

第6篇

【关键词】学校后勤管理 后勤管理的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168-02

学校后勤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学校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探讨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规律,不仅对于促进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促进学校管理工作乃至整个教学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许多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其他工作相比,其滞后性不言而喻。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往往处于被忽视的境地,其作用没有被充分认识;学校后勤工作的范围也往往模糊不清,其任务和要求并不明确;学校后勤工作如何着手,也常常是从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出发。由此看来,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下面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对学校后勤管理的实施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一、认识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只有认识学校后勤工作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对后勤管理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必须改变“后勤工作可有可无”、“后勤工作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对于确立后勤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

1.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勤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保证学校安全与稳定的重要环节。加强后勤管理是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要求。

2.要进一步强化后勤管理的育人功能

学校后勤工作关系到学生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成长环境的优化,关系到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学校后勤管理在实现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一项“民心工程”、“爱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3.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提高综合办学水平的需要

坚持为教学和师生员工服务的方向,按改革的思路,遵循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有利于提高后勤工作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学校稳定和发展,保证学校管理机制的良好运行,挖掘学校人、财、物等要素的潜能,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使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明确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任务和要求

对于后勤管理工作的任务和要求,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

1.坚持正确的后勤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师生、服务教育教学为目标,以加强食堂、宿舍、校园管理为切入点,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加强组织管理为保证,以寄宿制学校为重点,努力开创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2.明确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

学校后勤管理要为教育教学提供保障,要紧紧围绕食堂、宿舍、校园管理、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勤工俭学活动、教育资产监管和风险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同时,要在后勤管理服务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勤俭节约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

3.建立健全各项后勤管理规章制度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学校后勤管理各项工作的相关制度,使学校后勤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把学校安全管理放到后勤管理的重中之重,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落到实处。

4.落实学校后勤工作的具体要求

学校后勤管理要把握服务育人的宗旨,坚持为师生、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根本。坚持学校后勤服务公益性、教育性的原则。后勤管理要做到科学规范,要求严谨,追求精细,提高质量。

5.推进后勤管理的改革创新

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后勤管理规律,更新管理观念,转变管理方式,规范管理行为,落实工作任务,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学校后勤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三、切实提高学校食堂、宿舍和校园管理的水平

学校食堂、宿舍和校园管理是整个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中心工作。提高学校后勤管理水平,实际上就是提高学校的食堂、宿舍和校园管理。对此,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

1.加强食堂管理

坚持学校食堂公益性原则,坚持服务宗旨,办学生满意的食堂。严格食堂准入制度,对引入社会企业和个人经营的食堂,要在严格资质审定的基础上实行公开招标。抓好食堂的伙食质量,实行成本核算,搞好营养配餐。有条件的农村学校要利用校园地通过种菜,实施“菜篮子”工程,降低成本,减轻学生及家庭经济负担。健全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坚持日常检查制度,加大对食堂和食品卫生、质量、价格、安全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食堂和食品安全卫生。

2.加强宿舍管理

抓好以学生宿舍为重点的学校物业管理。制定和完善学生宿舍管理制度,落实用电、用水、防火、防盗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教育学生遵守宿舍管理制度,使学生在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3.加强校园管理

强化校园设施管理,保证校园安全;美化绿化校园,优化学校环境;加强校园规划管理,推动校园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与环境建设有机结合,使学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窗口。

四、重视学校后勤管理队伍建设

后勤管理要靠人,因此,提高学校后勤管理水平,就是要提高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的后勤管理水平。只有重视学校后勤管理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后勤管理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我们认为学校后勤管理队伍建设应该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优化学校后勤管理人力资源配置

按照学校人员编制比例,配备足够的后勤工作人员。选派懂经营、会管理、素质好和能力强的人员到后勤管理岗位上,并保持后勤队伍的相对稳定。

2.建立后勤工作人员的培训制度

分级开展对后勤管理各类人员的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不断增强后勤工作人员的育人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树立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后勤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

3.鼓励学校后勤人员爱岗敬业

后勤工作人员的表现要与校内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相挂钩,对做出贡献、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在后勤岗位上建功立业。

第7篇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高等学校后勤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正确认识高等学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算管理,合理筹措和运用资金以及强化高等学校后勤财务监督,不仅有利于提高高等学校后勤财务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促进高等学校后勤的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高等学校后勤的深化改革,使高等学校后勤的财务管理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等学校后勤后勤系统社会化不仅为高等学校后勤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也为高等学校后勤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正确认识和解决现阶段高等学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遇到的新问题,对于高等学校后勤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 

 

高等学校后勤的财务管理目标是高等学校后勤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标。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后勤一直把合理使用资金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会计界许多专家、学者多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而对高等学校后勤的财务目标却很少进行深入研究。但是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近几年高等学校后勤的业务活动已经有了许多发展变化,高等学校后勤的业务活动与企业也有很大不同。综观高等学校后勤的发展现状,高等学校后勤的财务管理目标再不能像过去那样完全在“把关”意识下控制资金的使用,也不能像企业那样完全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应该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高等学校后勤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学校后勤不仅要搞好日常核算和监督工作,而且要依法合理筹措资金、优化资源配置,要利用价值形式组织财务活动,有效地开展财务预算、财务预测和决策工作。 

 

二、财务预算方法的改进 

 

预算的本质是财务计划。在高等学校后勤预算历来被视为一种限制支出的工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高等学校后勤的业务活动通常要由各个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单位为了完成预定的目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较理想的经济效益,一般应采取预算编制制度,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因此,高等学校后勤预算应该是使高等学校后勤的资源获得最佳的利用并获得最大收益率。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后勤编制财务预算的方法较为简单,一般都是以上一年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为基础,综合考虑预算期内可能发生的变动,相应地调整相关项目的预算,进而编制预算期的预算。这种预算编制方法虽然简便,却使原先预算编制中的某些不合理的因素长期得以沿袭下来,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因此,这种预算不仅缺乏灵活性,而且难以达到限制支出的目的。 

9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高等学校后勤采用了零基预算方法编制财务预算。由于零基预算法一切从零开始,对于任何预算期的任何预算项目而言,其费用支出的基数均为零,所以这种预算方法排除了过去预算编制过程中不合理的因素干扰,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分析预算支出,评价单位各项业务活动重要程度,合理分配单位现有资源。实践证明,零基预算法不仅适用于企业、机关和高等学校后勤,也适用于科研机构、医院等其他高等学校后勤部门。 

过去高等学校后勤编制预算一般是在年末制定下一年度的预算,随着时间的递延和预算的逐步实施,所剩的预算期将愈来愈短。这种预算的编制往往存在两个缺陷:其一,在预算初期,由于时间较长,某些因素难以预料,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很难保证不确定的因素出现,从而导致原有预算不能完全适合未来的业务活动;其二,在接近预算期末时,由于剩下的预算期越来越短,常常促使一些单位管理者突击花钱,缺乏长远打算。有鉴于此,高等学校后勤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采用滚动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这种预算的理论依据是:第一,单位的业务活动总是连续不断的,为了适应这一特点,其预算也应是滚动进行的,以保证预算与业务活动开展相适应;第二,影响高等学校后勤业务的客观因素并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多变的,单位预算也应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以保证预算作用的充分发挥;第三,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的过程,滚动预算对近期的预算数据较详细,而对远期的数据较为粗略正符合这一认识规律。高等学校后勤编制滚动预算时,根据单位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定期地、连续地对预算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预算更加符合实际,有利于发挥预算的评价和控制作用。 

 

三、财务监督的强化 

 

财务监督是依据国家法律和各项财经政策、规章制度,对财务工作实行的监督,是利用正确的财务信息对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地协调、控制、监察、督导。长期以来,一些高等学校后勤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损失浪费严重、违反国家财经法纪、弄虚作假、编造假帐等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财务监督权限受到了限制,一些单位的财务监督权最终由单位领导操纵,财务审批权基本体现了领导一只笔,使有关法规难以执行;二是高等学校后勤的财务法规体系尚待完善。我国近10年来在制定会计法规方面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多数是针对企业制定的,而对高等学校后勤的法规可谓凤毛麟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学校后勤的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财务问题都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而高等学校后勤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在执行有关会计法规过程中缺乏具体办法,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无法可依。例如,外界对高等学校后勤的捐助,特别是有条件的捐助,哪些可以接受,哪些不能接受;高度学校如何建立办学基金吸收社会资金支持学校发展等,这些都是政策性很强的问题,需要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定。 

为加强高等学校后勤的财务监督工作,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等学校后勤的会计法规体系,国家应针对高等学校后勤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出台一批相关的会计规范,以保证高等学校后勤监督工作有法可依;其次要认真执法,会计人员要知法、懂法,善于运用法律进行财务监督,作到执法必严;最后要建立量化的财务监督模式,使高等学校后勤的监督内容具体化、明确化,有一个界定的标准和衡量的尺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关量化的财务指标应通过全体员工的充分讨论,使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目标一致,双方都有较强的约束力。 

 

参考文献: 

[1]王秀华.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研究[j].财务与金融,2008(12). 

第8篇

关键词:后勤服务;监督体系;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G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290-02

后勤部门是高校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后勤服务质量的高低对学校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学校后勤管理服务水平、强化服务质量,论文构建了系统的后勤管理服务质量监督体系,以实现后勤的人本化服务,同时为学院构建和谐校园,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

一、四川教育学院后勤服务质量监督体系探索的必要性

(一)学校后勤服务为学院转制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四川教育学院转制是我校发展的历史性选择,意义重大。本学年是学院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年。这对每个部门,每位职工都是一种激励、一种约束。更给学校后勤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规范、更科学的目标。学校后勤服务部门都要紧紧围绕学院的转制工作,努力规范后勤服务秩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院的转制成功作出应有的贡献。高校后勤的根本任务是八个字――保障、服务、育人、发展。保障,就是为学校实现办学目标提供坚实的后勤支持;育人,就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发展,就是通过科学的管理,不断壮大和发展自己,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能力。学校后勤服务部门将紧紧围绕这个根本任务,为学院转制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有效监管方式能充分促进学校后勤的良性发展

高等学校的后勤在实现社会化过程中及社会化之后,学校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其职能,建立有效的后勤监控体制,使社会化的后勤始终坚持为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服务的方向;使其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并遵循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对社会化后勤实施有效的监控,使之有利于提高学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学校的发展和稳定。这样才能全面营造文明向上、环境舒适、服务到位、经营有序的校园后勤服务氛围,体现出高等学校后勤为高等学校教育服务的新特点和专业性。

(三)师生、学校和社会对后勤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后勤工作在保持学校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构建和谐后勤管理、服务,从而使学校稳定的形势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目前当代师生思想活跃、敏感性强,对学校和后勤管理工作要求更高。同时学校后勤服务有的实行社会化运作,各主体追求目标不同,不可避免地带来价值取向和管理理念的碰撞。如果管理服务单位不能摆正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就会影响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从而影响学校的和谐稳定。我们要科学处理好后勤工作中的矛盾和关系,作到以学校发展大局为主。

二、省内外高校的后勤管理与运行模式

(一)四川大学后勤服务的“集团化管理”

四川大学后勤管理处建立学校与后勤集团的甲乙方关系,后勤管理处代表学校行使后勤管理的甲方职能。四川大学后勤下设“三室三部”管理机构(集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工会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监督部)、12个专业化中心(公司)及4个代管单位(校医院、幼儿园)。服务范围主要包括:学生餐饮服务、学生宿舍管理服务、校园物业管理、公用教室服务、学生浴室开水、水电气管理服务、教育超市、宾馆酒店服务、医疗卫生保健、建筑安装维修、幼儿教育等。集团模拟企业运作,全面实行目标管理和目标量化考核。集团开通了24小时服务投诉热线,建立了后勤接待制度,BBS后勤信箱、设立了后勤集团网站等,加强与师生的沟通。

(二)西南财经大学后勤服务的“总经理负责制”

西南财经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是在原总务处基础上设立的企业化管理单位,实行学校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采用现代企业管理的制度进行规范。公司实行定岗定编的全员聘用劳动合同制、“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和“集中结算、责任中心、分户核算”的财务制度,建立起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总公司下设行政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企划部等4个管理部门和饮食服务中心、学生公寓管理中心、物业管理中心、修缮服务中心、接待中心、校园管理中心、校医院、幼儿园和交通服务部等9个经营实体。实现制度化管理,细化每项制度管理,落实到人,将各个岗位的职责进行了描述。如对在首问责任制对在岗人员的语言进行规范,常采用“我们立即想办法解决”、“我们马上联系相关部门”等用语;不得采用“你找××(部门)”,“你打电话××(号码)”等语言细节都进行了规范,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的行为紧密联系起来。改制后的后勤服务总公司,不断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机制运转灵活有效,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广东商学院后勤服务的“半企业化模式”

2010年1月学校撤销后勤服务集团,成立了后勤服务与管理处(简称“后勤处”)。后勤处下设2个科室、4个中心,分别是综合科、事务科;公寓中心、交通中心、维修中心、饮食服务中心。后勤处及其科室按学校机关行政处室运作方式;如公寓中心、交通中心、维修中心由学校按人员和项目核拨经费实行半企业化模式运作;饮食服务中心则按企业化模式运作,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三、构建四川教育学院后勤服务质量的监督体系

近年来,四川教育学院后勤服务坚持把有力保障作为后勤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把服务创新作为后勤发展的强大动力,学院后勤服务质量在保障能力、管理水平、自身发展、激励机制、队伍素质以及师生认可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探索后勤服务质量规律,借鉴省内外学院后勤服务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院目前的发展阶段、特点和水平,论文建立如下的服务质量监督体系,进一步优化提升学院的后勤服务管理质量:

(一)学院后勤服务质量目标体系

监控目标是指监控主体通过实施监控,希望服务质量达到的目标。集团制定有总的质量方针,各中心对总方针进行分解,制定切合各自实际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通过对目标体系的探讨,找到监控点,保证后勤服务的质量,以实现优质服务。

后勤服务的目标:目标的系统定位是以学校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服务为服务对象,以“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服务宗旨,以“优质服务求生存,改革创新求发展”为服务理念。

后勤服务的过程系统:要进一步加强校内餐饮服务、宿舍管理、水电供应、校园环境等各环节的制度化管理,规范各项工作程序,逐步建立学生食堂主副食品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制度,逐步完善有关工作记录、检查、反馈、改进的配套制度,以提高服务工作和质量的可控度。

建立后勤服务质量系统:建立符合学校后勤管理与服务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主要的监控点为质检、工商、卫生、环保部门的合格率,师生满意度、合同的履约程度,后勤保障服务的时效性等。

(二)学院后勤服务质量组织体系

后勤的监控机构应该有四类:第一类是学校后勤的管理部门,如后勤处。第二类是服务单位内部质量监管机构,即由本部门的基层工作人员、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参加组成的检查系统。第三类是以教职工为主体的监控机构,该机构的人员有工会、教(职)代会以及教职工代表组成。第四类机构是由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学生会、共青团参加组成的机构。其中第三、四类机构为议事、建议、反馈和监督部门,是非常设机构,其日常工作由学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协调。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实施对后勤的宏观监控。后勤管理委员会可下设部分涉及面广的专业监督小组,如学生膳食供应、学生宿舍管理,职工安居工程等,由这些小组对监控对象实施专业的监控。

(三)学院后勤服务质量方法体系

建立后勤服务质量监督方法体系,通过过程管理原理,根据监控指标,找出影响质量的因素,改善后勤服务工作。

方法的目的是获取顾客信息,建立服务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提升服务质量。在后勤服务过程中,随时都会有师生员工投诉。掌握这些信息能为我们实施检查提供依据,因此应开展多种渠道获取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系统。检查的层次有三层:接受外部机构检查;后勤实体对所辖中心、科室进行检查;各部门自检自查。可采用的具体方法如首问责任制,该制度规定群众来访时,机关在岗被询问的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限时办结制度,限时办结制度是指机关职能部门对校内各基层单位、师生员工及外来办事人员提出办理的事项,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限期办结的具体要求;神秘顾客调查法,神秘顾客调查法是一种检查现场服务质量的调查方式,可以分两个环节:调查实施过程及结果处理过程。要确保调查实现预期效果,调查的实施过程非常重要。

(四)学院后勤服务质量制度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套科学、规范、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工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增强的重要保证。目前,学院后勤已经形成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基础管理制度和各科室、中心的制度。进一步完善既有的《后勤服务监督办法》、《四川教育学院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总公司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同时需要与时俱进补充一些新的管理制度与规定。学校后勤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全校的师生,可以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将服务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分类完善。学校后勤工作的主要功能是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服务。可从全校师生的吃、住、行、学(工)、其他等各个环节进行突破,完善建立如下的制度体系:

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责任。通过与职工个人与各服务中心、科室签订的《工作目标责任书》、《安全稳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等相应的文件,实行目标管理,将具体的工作职责、服务标准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在分工精细化、服务质量精细化的基础上,加强对各部门全年工作任务的部署、检查、考核、落实。形成层层有任务,人人有责任的良好格局。

参考文献:

[1]王燕,梁珊.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质量监控机制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8,(8).

第9篇

论文摘 要:高校后勤员工管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高校后勤的发展,并且影响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本文根据高等学校后勤员工的管理现状,结合现今高校发展要求,提出了一些措施,以求为造就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的高等学校后勤员工队伍提供参考。

一、目前高校后勤员工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员工文化素质较低,自主学习意识差。目前我过高校后勤员工学历偏低,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缺乏创新意识,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业务能力偏低,业务技术人员偏少,不利于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流动性和年龄结构不合理。高校后勤员工中,临时工和正式工相互混杂。正式工岗位相对稳定,流动性差,有的员工甚至十几年、几十年都在同一岗位上;而临时工没有编制,待遇较低,流动性又异常频繁。多数高校后勤员工的主要来源是本校职工家属和精简下来的下岗职工,年龄躲在40岁以上。这些情况导致了后勤员工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后勤服务工作质量不高,人事不匹配,影响了高校后勤改革的进程,甚至阻碍了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二、高校后勤员工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后勤员工自身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后勤员工认为后勤工作主要是服务行的,仅凭借工作经验即可,不需要很高的文化素质和太多的专业技术即可胜任,因而知识积累少,学历层次得不到提高,更意识不到应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以丰富和更新知识结构。员工之间沟通较少,专业技术知识得不到交流,也给后勤工作人员的知识更新造成不少障碍。

(二)对后勤工作投入不足,重视不够。一方面,后勤员工自身在时间、精力及经济上投入不足,不钻研业务,另一方面,学校在财力、物力及时间上对后勤工作投入不够,对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级业务能力没有足够的重视,员工没有接受培训的机会,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特别是一线工人,他们文化水平较低,不接受专门的业务培训,要提高个人技能十分困难,致使后勤工作效率低,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水准。

(三)员工选聘机制不完善。“我国高校后勤企业,以前是通过有计划的分配,或者通过调动和其他的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的配置方式,而不是通过人才市场的方式。”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行,后勤人事管理逐步向人力资源管理过渡。但受此前计划分配、调动体制的影响,传统的行政人事管理方法仍占据主导地位,只注重政策本身的合理性、合法性,却忽视了人的个体因素。

三、规范高等学校后勤员工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规范高等学校后勤员工管理,有利于规范后勤整体管理,进一步提高后勤竞争能力,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顺利进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员工的质量意识、思想认识、业务水平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服务质量,制约着后勤的整体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规范高等学校后勤员工管理,有利于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强化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以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水平的后勤保障系统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基础。

四、规范高校后勤员工管理模式的对策

(一)树立员工正确的学习理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现代化的后勤管理需要现代化的人才,因而后勤员工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系统,完善知识结构,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服务水平和后勤保障水准。同时,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综合性较强,这就为后勤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涉猎并理解不同专业、不同方面的知识,以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二)建立竞争机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历史原因,多数高校后勤员工队伍十分庞大,结构严重失衡,对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的提高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竞争上岗机制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人尽其用。同时,应裁汰冗员,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对员工实行有效激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实施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使他们发挥潜力。在实施激励机制时,应注意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的原则,只强调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或者只强调精神激励而使物质激励缺失,都是错误的和片面的。应设计合理的薪酬制度,正确、客观的看待员工的正当需求。

(三)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提高后勤员工素质。加大提高后勤员工素质方面的投入,建立科学的员工培训体系,使员工通过培训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加适应工作需要,提高服务水平。

(四)完善后勤员工选聘机制。为了适应后勤社会化和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应着力完善后勤员工选聘机制,不局限于编制的限制,转变用人观念。可以通过内部选拔,竞争上岗来培养员工的职业技能,充实后勤人才队伍,也可以直接向社会招聘,引进有专业特长、思想前卫、高学历的年轻力量,改善后勤员工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第10篇

一、任期内完成下列岗位项目任务

(一)计划与运行

1、作为学校党委、行政职能和全院功能性负责人,代表学校制订后勤三年规划,每学年7月底之前完成制定学年工作计划及学期所负担则范围工作项目的春天计划,报学校审定下发。

2、参与社会市场竞争,发展学校后勤事业,每年撰写一份后勤社会化管理方面的国内外、省内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和探讨推进学校后勤社会化工作、内容操作性强的研究论文,作为理论与工作水平的内容于每年8月底前提交。

3、代表学校制订全校后勤工作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全校运作协调的项目任务通知单,并负责过程指导、督办和学期学年考核评价。

(二)政策制定与制度创新

1、从经营管理角度,代表学校制定并修订完善后勤社会化运作的政策、制度和管理办法,形成完整的法规政策体系、印发全校;

2、代表学校提出后勤保障与服务发展目标、年度工作指标及工作日程、考核鉴定办法;

3、追踪校内外市场与工作实践发展状况,根据市场和上级政策的变化,及时撰写提报政策与创新报告,不断寻找发展机遇和调整运行状态。

4、监控检查、督办后勤服务工作项目在全校的运行,保证状态良好和竞争力,推动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对出现的不健康、不和谐苗头及时提醒、修正和调度;

(三)内务建设和品牌服务

1、制定后勤党的建设工作目标、指标和扁平化管理岗位职责、项目任务书和评聘岗位,并负责全程落实、检查、督办和评价,按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兑现津贴、奖惩及考核、晋级、辞聘。

2、指定后勤系统工作风气建设和品牌服务建设实施方案、争创星级文明单位和品牌服务项目工作方案。

3、制定并不断充实完善各种新实体工作机制、工作规范、营造各中心实体制定与工作创新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

4、制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全岗全员满负荷工作管理办法,不允许闲岗、闲人、低效项目的出现,保证后勤系统的高校工作状态。

5、负责后勤及各中心实体所管理范围的人、财、物项目运行状态调控与优化,制定资源管理经营使用计划和预算,不断提高资源建设与利用效益。

制定后勤及各中心实体劳动纪律、人财物的使用监督、效益评价及其奖惩责任事故追究、第一责任人落实方案及具体项目责任书。

(四)第一责任人项目与指标

1、主持后勤党委全面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及学校的各项决定在后勤系统的贯彻执行。

2、带领一班人,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指导各支部的班子建设和日常工作。

3、主持制定后勤党委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年度总结,组织好学院党委安排的各类学习教育活动,提升全体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4、参与讨论和决定后勤服务管理监督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支持后勤管理处行政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开展工作。

5、做好本单位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用五种意识(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爱岗敬业的奉献意识,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意识,廉洁勤政的公仆意识,以人文本的服务意识)统领全局,带出一支吃苦耐劳、积极向上、团结奋进、清正廉明、会干事、能干事、敢成事、富有创新务实精神的后勤队伍。

6、按照党员发展工作的方针和细则要求,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及时做好发展和转正工作。

7、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和非党群众的工作。

8、做好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对党员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

9、坚持和健全民主生活会,认真开

展批评和自我批评。10、负责本党委干部队伍建设及各类岗位人员的教育管理、培养、考核和聘用工作。

11、加强后勤工会工作和综合治理工作。

12、负责“师苑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管理工作,在任期内保证做好新校教工生活区1500户住宅的建设与配套工作及物业管理工作。

13、负责大学建设指挥部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新校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部队院校,后勤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新形势下加强院校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1、财务管理是院校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

军队院校管理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涉及院校的各个领域,主要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后勤管理等方面。而财务管理是这个庞大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基础之一。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影响和制约整个院校的管理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管好用好院校投入的经费。如何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减少浪费和损失。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日趋突出。

2、院校财务管理日趋复杂化、多样化

随着军队院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财务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军队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形成了院校经济活动和管理工作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现象。因此。客观现实要求军队院校必须大力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内部经济秩序。

二、军队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建章立制工作有待深化,规范化管理需要加强。

军队综合大学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体系虽然已初步建立,但对于新问题、新事务缺少细化的规定,仍按照建制部队的上下级管理关系和模式,进行管理权限的划分,缺乏院校、科研院所的特征,特别是缺乏综合大学的特点和针对性,是较为简单、片面、粗线条的制度体系。此外,由于大学财务管理规定较为粗放,并且指是起到宏观规范和指导作用,各专业学校制定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有与之相悖的情况,规章制度有失统一、规范,影响了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迫切需要规范化管理。

2、财务预算编制不准确。缺乏约束力

目前军队院校仍然存在预算编制不合理、不准确,预算缺乏约束力等问题。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原因造成:一是院校部分单位领导对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预算管理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对下一年度的工作做认真细致思考,没有对预算指标进行仔细分析研究,从而使部门预算流于形式。二是事业项目预算深度不够。部分单位普遍缺乏对项目可行性的深入研究,立项的主要目的变成了为本部门提供方便渠道,而不是着眼于院校发展。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财务部门无法掌握各个项目对资金的真正需求,更无从挤出各部门预算的水分。三是院校没有建立相应的跟踪和分析评价制度。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部门突破预算、改变经费用途的行为缺乏强有力的制约,导致经费开支和预算“两张皮”的现象时常发生。

3、财务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般来说,军队院校的财务部门业务过于集中,工作量较大。但是财务编制人员较少,使得人员之间的分工制约难以全面落实,造成业务程序混乱。财务部门负责学院教职员工和学员的经费保障工作,人少事多的矛盾非常突出。仅生活费一项,每年就有大量的学员入学和毕业,工薪档案的建立和开具供给关系工作量很大。日常大量的报销业务、预决算编制、会计核算;预算外经费管理、工程建设费管理等业务,都必须占用一个人员编制,还要迎接上级财务检查、审计,参加政治学习、开会等工作。财务部门忙于日常事务,没有精力对经费使用跟踪问效。同时鉴于各种利害关系,财务人员当起了“好好先生”,对各部门的经费管理情况避重就轻,造成经费管理工作不力、效果不理想。

4、后勤财务人员队伍素质离后勤现代化还有一定的差距

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必然要求作为其保障系统的学校后勤首先实现现代化。从目前学校后勤财务队伍来看,普遍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状况:一是许多后勤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落后,管理方法不尽科学,管理程序缺乏客观性和严密性。管理水平与实际工作需要不适应,往往导致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二是在财务管理存在非专业人员,导致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如果管理跟不上,就容易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三是人员队伍不够稳定,精神状态、思想状态不能很好的适应变化的要求,不能适应学校后勤化改革持续推进的需要。

5、管理不规范

由于多年的行政管理经验,大部分后勤财务管理人员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熟悉或不适应,特别是科学标准的管理方法不熟悉。总的来说后勤目前的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导致了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具体问题:对管理的基础知识不了解,就会出现问题:如没有对后勤的长远发展战略目标进行规划、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职责权限不明确或重复设置、管理层人员过多或人浮于事、资源浪费严重、工作效率低下、员工服务意识差、高层领导的地位得不到巩固和服务质量差等等。

三、加强军队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1、 有效推行责任分工制

学校后勤财务管理,与其它行业的管理有相同之处,可以实行分工责任制。因为后勤财务工作主要是为教学、利于研服务,提供物质条件和生活条件,具体进行生活、技术、经济及生产等管理。通过有效推行分工责任制可以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但是,学校后勤财务也有其特殊性,它既有后勤部门的特点,又属于学校内的一个业务管理部门,兼有学校环境的特殊性。因此,在有效推行学校后勤财务工作责任制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推行责任制务必要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服务;②进行必要的计算和测算,确定比较合理的定额、指标,在承包单位的内部,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实行职、权、利相结合,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纵横协调,制度配套,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多劳多得;③要相应地改革工资、奖励制度。

2、 健全与完善后勤财务管理机制

健全军队院校的后勤财务管理机制就是要从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监督反馈体制四个方面进行。导向机制就是要使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导向正确的方向,步入符合自身发展规律以及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轨道,而不是偏离这种轨道;激励机制就是要使高校后勤管理能充分调动和发挥管理人员和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约机制就是要为高校后勤管理提供一种约束力量来保证后勤管理活动朝有序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3、建设节约型后勤财务机制

建设节约型后勤机制,是加强后勤财务管理的重要保障,实行财务刚性预算,有效控制成本,抓好宏观控制。合理设岗,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益。推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次,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鼓励“一人多岗”,减少冗余人员,从而降低服务成本,提升人力资源效益。

4、加强财务队伍的后续培训

财务管理机制的深化改革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依靠素质过硬的院校财务业务队伍来实现。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后勤组织首先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首先,强化财务人员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探索服务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财务环境。其次。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财务人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更新观念。通过组织参加专业培训、学历教育、职称考试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宽知识面和提高专业技能,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在选拔财务人员上不仅是以业务熟不熟为标准,而要对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品质进行严格的考核。因此,财务部门要严格人员选用标准,必须通过仔细考查、全面考核。对政治素质、思想道德水准一般,社会交际圈子复杂,原则性不强,职业道德差的要坚持拒之门外。

总之,军队院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保障工作,是经济活动的纽带,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进一步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完善监督机制,不断促进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服务好部队建设,让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能。

参考文献:

[1]总后勤部司令部.车队后勤管理学[M].中国出版社,1986.转贴于

[2]孟兰生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问题的几点建设性意见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人力资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高等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管理的好与坏,对于高校学生及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也会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现状

(一)高校后勤人力资源思想现状

高校后勤职工的主体是在第一线从事服务的人员,相对来讲,他们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加之历史的缘故,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事业型管理模式的影响,导致观念陈旧,服务意识淡薄,管理能力不强,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等、靠、要”思想严重,基本上不具有市场能力、社会能力,更缺少创业经历和市场竞争的锤炼。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化企业管理对后勤社会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得后勤现有干部职工的素质远远不能满足后勤社会化改革与事业发展的要求和标准。此外,一些与市场经济不相协调的社会文化传统及观念也束缚着高校后勤人力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源管理的改革,如:传统观念上,人不能作为交易对象,不能成为企业的资本;另传统文化上重义轻利、小富即安、和谐中庸等思想也应根据社会主义市经济的要求进行调整转变,赋予新的内容。

(二)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结构现状

后勤企业队伍人力资源在年龄、职称、学历、知识、工种结构等方面不尽合理。后勤干部职工队伍的构成现状:一是过去学校安置的教职工家属、子女,二是土征用合同制工人,三是部队转业军人及少量“农转非”安置职工,四是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中富余人员向后勤的流动,五是近年来学校引进人才所带家属工向后勤的流动,六是长期来计划体制下外聘的农民临时工,七是通过各种关系挤进学校的社会事、企业单位下岗人员等。大部分高校后勤集团事业编制职工年龄大多在40一55岁之间,他们长期工作在后勤第一线,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但大多数文化层次不高,只能作一般性工作;缺少学历高有专业特长安心后勤服务工作的骨干力量这种情况制约了后勤集团从学历结构来看,高层次学历人员偏少,低学历人员多,其学历结构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展;从专业技术结构来看专业技术人员少,能够指导生产和经营的专业人员更是匾乏;从年龄结构构看,40岁以上的人占了一半以上,因为各个高校不会再在后勤招入正式编制人员,再过10年将有一半的人退休,后勤的管理方式必须有前瞻性,在编人员越来越少与外聘人员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现状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后勤社会化体制改革,很多学校也组建了高校后勤实体,实行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但由于高校后勤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事业型管理模式的影响,从事后勤服务管理的人员却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变化。一方面原有事业编制人员过多而无法予以安置,或即使全部安置也使后勤背上沉重的“老人”包袱,并造成素质低下技术不高、年龄偏大人员比例过高的结果,另一方面后勤社会化改革后,那些既懂管理又善经营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才又明显短缺。后勤集团的管理模式虽然已实行企业化运作,但政策和措施却仍按计划模式实施,待遇和福利相对下降,因此造成一些本应是后勤企业发展中坚力量的业务骨干、专业技术人员都难以留住,纷纷要求向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方面流动,高校后勤现有机制的不灵活、企业文化的相对滞后和后勤社会化改革政策的不到位,又引发了事业编制的人才不愿意屈就干后勤。

二、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目标不明确

目标决定了运行的方向,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而目前后勤企业尚未建立利益追逐机制,即未能按市场法则确定企业目标,因此作为企业管理系统有机组成部分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难以按市场要求运行。造成高校后勤目标不明确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特殊的利益结构安排。

(1)从学校利益角度,要求高校后勤承担改革的主要成本。包括:为保证学校稳定,要承担大量社会负担和冗员,要为学校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效益等等。因而,学校对后勤要求目标是多元化的,实现利润只是其中目标之一。

(2)从后勤企业利益角度,一方面,高校后勤无法摆脱与学校的千丝万缕联系,后勤业按学校的要求运行,实现学校的目标,则可获取更多政策支持、资金方便等,这是高校后勤生存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现阶段高校后勤承受着市场化和社会化竞争的双重压力,改革任务艰巨,解决沉重的冗员负担,整合原有的混乱管理组织都需要付出很大代价,企业首先考虑的是生存问题,为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只能以稳定等为主要目标,难于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标。

(3)从后勤企业经营者角度,由于目前高校后勤领导实行任命制,加上激励机制不完善,从利益角度,他们关心的并不是企业经营状况,而是上级领导的评价。企业效益好坏与管理者利益并无太多的直接联系,而相反若与上级领导关系处理不好或企业职工思想不稳定,在上级要求的方面出了差错,则经营者可能要断送自己的前程,从而造成企业经营者缺乏冒险、创新动机,企业无法形成追求利益的动力。

(4)从后勤企业职工利益角度,在企业转型时期也是利益调整时期,因而造成了职工追求短期利益的倾向,从道义上讲也不能要求职工个体此时过多地考虑企业长远发展问题,因而职工实际追求更多的是自身短期的利益,而不是企业的长期利益。

(二)用工制度不完善

由于我国用工需求不是增长需要型而是就业需要型,职工与高校后勤长期形成一种默认的契约,即高校后勤职工接受低工资及福利待遇换取不被解雇的权力。实际上这种合约制定者是政府和学校,合约的安排最终体现职工与学校的关系,而学校为履行承诺,对职工承担着无限责任。随着《劳动法》的实施,高校后勤对职工实行合同制管理,原有的固定用工制度有所松动。然而改革用工制度并不容易,首先,这种变化难以为广大职工接受,“高校后勤职工”身份体现着职工过去对社会的贡献,包含着职工与学校因体制造成的利益关系,因此,他们对重新确立劳动关系抱着消极态度。一些学校后勤部门在实施劳动合同制的过程中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也难以起到全面改革用工制度的作用。其次,实行合同用工本质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决定职工数量和结构,并进行动态管理。而实践中从社会公开招聘职工效果不理想:想招的人要不到,不想要的人却通过备种渠道千方百计挤进来。再次,解除劳动合同不易,除非职工有严重违纪或违法行为,否则企业辞退职工将会遇上很多的困难。相反,职工不愿留在企业则可随时不辞而别,可能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此外,目前对劳动合同管理不完善,职工通过工会与企业集体谈判确定工资或签订劳动合同,其实合同内容是由企业(政府)单方面确定,职工并无协商余地,当入权力受到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的履行。因此,可以认为,目前高校后勤劳动合同“形式重于内容”,用工制度未得到根本转变。

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策略

(一)树立一个兼顾多方的管理目标

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使得后勤的职能正在逐步从学校分离出来。高校普遍成立了后勤服务实体,模拟企业运行,有些高校的后勤实体已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注册为独立企业法人,实现了与学校的彻底分离。虽然如此,但是要想高校后勤完全实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益追逐机制仍需要一段时间,加上高校后勤是一个具有众多利益群体的实体,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管理目标,使得各个群体的利益结构得到合理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双重性质:经济性与教育性并重。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属于高校的一方面,所以也具备了服务高校性质的功能,一方面要辅助高校向社会输送人才,一方面也要为高校提供生存下去的物质基础,所以人力资源要想发挥真正的作用就要树立一个多方兼顾的目标,运用多重的标准来衡量不同的事情,在兼顾提高服务质量、输送优质人才给社会的同时,也要为高校后勤培养更适合的员工,节约人才成本的同时达到效率的更优。

(二)逐步实施统一标准的用工制度

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推进,高校后勤对职工实行合同制管理,新的用工制度必然走入员工的视线。由于原先的用工制度根深蒂固,一些员工很难一下子转变过来,所以一些学校后勤部门在实施劳动合同制的过程中采取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样折中的办法。这种办法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事实证明收效不明显,它的失败之处在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员工之间容易产生比较,公平性欠缺,高校后勤要想改变原先的用工制度就必须下决心,制订一套统一的标准。这是一个总体的原则,不能丢,但是实施的时候可以分几步走:第一步,先拟定一个制度,进行评估检测效度和信度;第二步,在实行制度之前要提前公布、培训;第三步,实施;第四步,制定一个绩效评估,及时总结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一开始实行的力度可以适当减弱一些,让员工有一个适应和过渡的时间,接着逐步根据前一阶段的情况朝着最终目标作适当的改进,就这样一步步地改进,逐步实施统一标准的用工制度。

(三)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从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是高校后勤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及应对日益加剧的竞争形势做出的必然选择。为实现这种转变,企业必须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统筹规划,构造完整的人力资源再造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把包括“识人、育人、用人、留人”在内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连结整理成有机整体,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发挥资源管理的整体巨大能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基础和强大的驱动力,最终帮助企业重新获得竞争势力。

[参考文献]

[1]顾正俊.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

[2]高振民.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及管理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2006.

[3]周劲松.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2011.

[4]方创胜. 对高校后勤管理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20-21.

[5]肖立民. 对新时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25):199-200

[6]应红波. 高校后勤企业规范劳动用工的思考[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63-65.

[7]缪春华.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缺失及其规制策略[J].高校建设,2010(7):242-243.

[8]宁小玲. 高校后勤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功能及实现途径[J].职教与经济研究,2007(02):1-5.

[9]余靖. 对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财务管理策略的思考[J].管理视野,2011(06):135.

第13篇

——学校总务主任述职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首先感谢你们对总务工作的支持和关心,感谢你们对我本人的信任和诚肯的帮助。

在总务工作中,我可以说由知之甚少,到逐渐适应,真可谓有苦也有甜,总务工作是服务性的工作,虽然复杂、繁琐,但都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搞好总务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在这一年里,我始终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勤恳不懈的精神投入后勤管理工作,按照上级领导部门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落实后勤管理工作。

今天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总务处的工作。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多谅解。

一、廉洁奉公,真诚为校

作为具体分管学校后勤工作的领导,涉及的人、财、物相当多,特别是在大宗物品采购等方面,要和很多商家打交道,一不小心就会有失足的危险。因此,在平时我相当重视廉政理论的学习,常念“紧箍咒”,早打“预防针”,勤注“防腐剂”,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在其位而谋其政,要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扎扎实实工作,兢兢业业从教,为学校的发展而真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把握重点,统筹兼顾

学校总务后勤工作千头万绪,没有节假日、星期天,根本任务是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员工生活服务。我时刻牢记这一“中心”,根据总务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抓住重点,兼顾一般,扎扎实实做好了后勤一线的各项工作。

1、重视校园环境维护

优美的环境能提高人的素质,努力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进一步加强对校内苗木、花草、草坪的栽培与管理。进一步美化校园、绿化校园,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和育人环境。号召全体师生主动创建乡村“花园式学校”。

2、规范学校的收费工作

在学生收费管理上,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严格按照收费公示规定的项目、标准、范围进行收费,做到了无乱收费、无乱摊派、无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无随意提高收费标准等现象,自觉接受社会、学生家长的监督,让收费工作阳光透明。

3、加强学校物资设备管理

科学管理好学校的物资设备,一是采购及时,满足教学需要;二是采购合理,从数量到质量从严控制;三是注重维护保养工作,尽可能延长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提升学校财务管理水平

在财务管理方面,协助校长做好学校经费的收支管理,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保证重点”的原则,认真编制年度的预算经费。

坚持财务制度和公开监督制度,做到用款有计划,收支有标准,监督有要求,真正将少花钱、多办事的措施落实到实处。在增收上,做到该上收的钱一分不少,切实管好了学校食堂、附属幼儿园等“财源”,在节支上,做到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避免了学校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5、抓好学校公餐管理

抓好学生伙食管理,关心师生生活。严格按照<<湖南省学校食堂基本卫生要求>>对师生伙食从采购到制作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严防食物中毒。严格要求炊事人员要按照岗位目标责任切实做好炊事工作,不断学习钻研,提高厨艺,精心制作,同时还要提高卫生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严格采购纪律,严格实行采购登记,坚持食品定点采购并做好供货索证工作,杜绝“三无产品”进校;食堂食品严格执行48小时留样制度;落实餐具洗消和食堂环境清扫消毒。本年度对食堂工人一共进行了3次培训,一次考核。

5、落实校产管理及维护

(1)、重新修订校产的管理、使用与检查制度。本学期重新修订了《办公室物品管理使用办法》、《教室、宿舍公物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明确校产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教职工、学生对使用的公物都有维护和报修的义务,损坏公物要及时报修,落实“损坏公物赔偿”的管理制度和不报修责任追究制度。对教师、学生借用的校产每月一小查,每学年进行一遍普查登记,发现问题,按《公物管理考核细则》处理。

(2)、落实电路、供排水系统的维修维护。学校电路做到定期保养,及时维修。与此同时加强用电管理,杜绝违规用电、长明灯、灯具、电器不正常工作等现象的发生。保持供排水系统畅通,供排水设备正常工作,杜绝跑、冒、滴、漏等现象的发生。既保证了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又杜绝了不必要的浪费。

(3)、落实门窗、床铺、桌凳等日用品的维修。确保师生财务财产安全、人身安全。

三、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在教学工作中我会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师要拥有自来水。因此在工作中,我抓住一切学习机会,不耻下问,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我不但自己订阅了教师杂志进行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小学数学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

四、年度工作存在问题

1、后勤管理观念更新不快,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积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处理问题时依赖心理和侥幸心理太强。致使学校后勤工作效果、工作效率仍然达不到预期要求。

2、学校物资设备管理使用有待进一步规范、落实。

3、工作不够深入,调查了解不够。总以为自己的工作很繁重,缺少与教师们的谈心交流,对后勤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太少。

4、教育教学理论涵养不够,论文精品意识不强,电脑知识长进不快。

五、今后工作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政治思想学习、业务水平学习。

2、强化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后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能够安全、顺利、高效开展。

2、强化后勤制度的管理,明确管理责任。与各分管的教师签订财产使用保管责任书,加强对学生的节约意识的教育。做好督导检查和财产维修工作,真抓实干,使学校的财产管理制度化。

3、多争取上级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增加专项资金划拨和项目的立项落实,加快学校基础建设步伐。

4、切实管好学校食堂、附属幼儿园等“财源”,在节支上,做到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避免了学校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第14篇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服务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教育消费市场监管力度;构建和谐平安校园,以改革创新精神、促进勤工俭学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我区勤工俭学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1、提升我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的品位。完成岗埠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示范场所创建工作。

2、继续办好其它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使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3、开展全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推动我区素质教育的发展。

4、完成全区勤工俭学安全检查专项工作,落实勤工俭学工作的规范、安全的管理。

5、做好区局勤工办的办公>!

6、做好市局勤工办布置的各项工作。

7、做好常规性工作

三、重点工作

(一)以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一是开展好岗埠劳动实践场所的实践活动。以岗埠场所为试点,开展农村劳动场所的,课程开发、教学研讨、教师培训、成果展示等方面的探索,不继总结,为我区其它农村实践场所提供工作经验。

(二)以加强后勤保障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着力完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办好区局教育用品供应站的工作,加强学校后勤保障规范化建设,保障教育教学、服务师生需要、维护教育公平,尽快提高教育的普惠性

(三)在全区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组织一次全区中小学素质教育成果展示竞技比赛。

四、具体措施

1、打造好岗埠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岗埠劳动实践场所基础建设一期工程已经完成,2014年有主要任务是发挥场所功能,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主要做的工作:一是请教研室帮助做好岗埠场所的课程开发,编写教材,争取完成一套有本场所特色的实践教材;二是做好教师配备与培训,教师配备采用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内选择爱岗敬业,有创新思想和一定技能的教师任教。同时将当地的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聘请作为客座教师。同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相关业务培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产的办法,通过学习观摩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三是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探索办学新路,改进实践活动方式和内容,使场所的活动更能体现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示范性的特点。计划用一年的时间表总结出一定的经验,为建设浦南农村被动实践场所提供作借鉴经验。

2、继续开展好浦南、云台农场、和岗埠其它完小教学点的学生实践活动。打造好农场小学的劳动场所的 “农娃乐园”教材开发、使用和活动。做好做足“农”字文章,充分挖掘校本资源优势,加快校内做好校内生态园、蔬菜种植园建设。努力建设特色劳动实践场所。利用东、西两个校区的校内空地,筹建120平方米植物园、300平方米蔬菜种植园。同时继续做好二小实践场所的种植区、大棚区、垂钓区、花卉区、育秧区、养殖区、教学区和柿子园几个板块的开发建设,将其建成一个规范的“生态农庄”,成为农村学校学生劳动、探究园地。

3、继续做好浦南小学的劳动场所建设。浦南小学是一个中心校下辖四个完小和三个教学点,布局分散,但学校没有闲置用地。劳动场所主要是和学校周边的农户建立协议共建,借助周边农户的生产农地、大棚做为学生的劳动实践场所。因此,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建立相对稳定的共建关系,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与探究,是2013年的主要工作。区勤工办将积极帮助学校做好共建,指导开展实践活动。

4、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提高场所建设与指导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在进行场所建设的同时有计划地对三个农村学校领导、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主要是对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劳动技能、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学校领导的办学意识,提高教师课程实施水平和专业水平,通过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5、重视课程开发,促进场所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地域不同、学校不同的特点,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优势,组织学校、教师挖掘具有本地乡土气息的课程资源,建立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劳动实践场所课程。因地制宜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学习的选择和帮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分层学习、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6、在全区积极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计划在2014年十月在全区开展一次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竞赛活动。通过以赛促学,让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在我区办的更具特色。

7、继续完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围绕服务教育教学和师生生活需要,结合各校实际,着力办好教学用品供应站的服务性工作,保障教育教学、服务师生需要、师生安全健康活动、维护教育公平。加强中小学校后勤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逐步完善中小学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对进入教育市场消费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杜绝“三无”产品进行学校。

第15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 公寓管理 法理

高校公寓管理是指高校坚持以育人为出发点,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遵循教育规律,结合高校实际,采取各种科学、可行的方法,合理地配置资源,旨在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

一、公寓不被擅自进入权与公寓管理权的冲突

案例:一天,某高校一位学生手持一张《学生公寓违章物品没收通知单》,到公寓物业管理中心投诉,称管理员未经本人同意,擅自进入寝室检查,他对此做法表示强烈不满。他认为公寓管理员没收“热得快”可以理解,但“乘无人而入”无异于窃贼所为,有侵犯个人隐私权的嫌疑,并要求今后未经同意不得进入其寝室。公寓内的很多学生也认为公寓管理方的做法太过分。他们认为:“既然交一年1200元的住宿费,我们就是房间的主人,公寓私配各寝室钥匙,万一遗失了贵重物品责任该谁承担?”而管理员则称,公寓管理人员的这一做法是为学生着想,绝对不会偷拿学生的财物。物业经理对此也作了耐心的解释,并将《学生公寓管理手册》中关于禁止在寝室内使用违章电器的相关管理规定读给该学生听,并说明“热得快”只是由物业管理部门代为保管,而不是没收,等到假期办理相关手续后便可以领回。

以上案例所涉及的问题,可以说是在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学生公寓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学生住宅”,而住宅所有权关系是一种所有权受绝对保护的法律关系,在一般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得随意侵犯。英国著名哲学家、现代法治的奠基人洛克曾有名言:“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说的就是这种“住宅不受侵犯”的绝对权利。而在我国各高校的学生公寓管理中,管理员处均存有各个寝室的钥匙,这在我国已成为一种“惯例”。从公寓管理方面来说,管理员利用学生寝室的备用钥匙,检查学生寝室内的卫生和安全情况,属于日常性工作。这对保障学生公寓的安全,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公寓管理者未经过学生同意,到学生寝室中检查,并收缴违规违章物品,对于这一行为的确是一直存在争议的。一方面,擅自收缴学生的违禁物品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若放任不管,又将给学生公寓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过去在对学生公寓的检查中,只要发现违章物品就一律没收,统一销毁。学生对这种处理方式的意见很大,经常与管理人员发生冲突,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增加了公寓管理的难度。虽然如何界定管理人员私入学生寝室的行为,我国法律上尚无明文规定。但这里有两个问题仍然是有必要探讨的:

1.学生公寓是否是“公共场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问题很难界定,学生公寓也很难符合“公共场所”的概念。因为,从公共场所的概念来看,公共场所是指人群经常聚集、供公众使用或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活动场所。这里的“公众”不是特定的,而学生公寓的学生个体则属于特定的人。我国关于高校后勤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甚少,学生公寓管理几乎无章可寻。根据教育部关于学生公寓的规定:本科生为4人一个房间,硕士研究生2人一个房间,博士研究生1人一个房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不能将研究生的房间也界定为“公共场所”。笔者认为,学生公寓或可称为“准公共场所”。

2.学校后勤公寓管理部门是否有权在学生寝室无人时进行“检查”。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教育部的文件对此都没有规定。从法理上看,如果学校后勤公寓管理部门是作为学校行政部门,在没有法律法规明确授权的情况下,是不得随意进行检查的,否则就是越权行政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如果学校后勤公寓管理部门是作为企业(包括社会企业)来进行公寓的日常管理,在权力的性质上则不属于行政权力或公共管理权力,不具有单方的意志性和强制性,而应该根据合同的约定,分清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依据合同法来约束双方的行为。

在前文所述的案例中,公寓管理员没收“热得快”或其他大功率电器,其实是大可不必的,更没有必要“私入学生住宅”。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公寓管理者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此类问题。而且教育部对此也有明确规定:“学生公寓内要设立火灾预警监视系统、恶性用电识别装置等,通过技术防范设施,防止火灾发生。要加强学生公寓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技术配备和条件保障,每年都应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安全保卫设施和装备的添置和更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宿舍的卫生检查应该安排在学生寝室有人时较好。

二、学生公寓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应受合同法的调整

学生公寓作为学生集体生活的重要场所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如果学校公寓管理规则的设置只倾向于对学生作出单纯义务性的规定,这些规定势必难以为学生所普遍接受,并内化为其自觉的行为,也难以调动学生自觉遵守与维护规则的积极性。

但从法律的角度分析此类案例时,笔者认为不应该只关注其表面现象,而应该深入分析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表面上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学生一方的公寓不被“非法进入”和公寓管理一方的公寓管理权。但从双方的法律关系上分析,学生租住公寓(学生每学期向学校交纳的住宿费可视同为租金,其标准由国家制定)就同公寓管理者形成了一种租赁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应该在合同中明确说明。例如,承租方不得破坏房间基本设施、不得使用禁止使用的电器。当然,也可以在合同中说明出租方不得在承租方不在时擅自闯入房间等。合同一旦签署,那么,双方均要按照合同约定条款遵守执行,如有违反,则按违反合同约定来处理。这才是一种理性的、合法的处理此类问题的途径。如果我们缺乏法律的思维和合同约定条款,就无法去判断公寓管理人员私闯学生公寓行为是侵权行为,还是在履行公寓管理权利行为,这里的关键是要强调不得“非法侵入”。

其实关于学生公寓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我国教育部是有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业主、物业管理等各单位和人员之间,要建立一种严肃、有效的契约关系,各自有关方面都要严格按契约规定办事,以保障入住学生的日常生活,保证各项生活设施的正常使用,维护公寓的正常的生活秩序。”这是教育部的规范性文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而学校制定的学生公寓管理办法,如果是学校单方制定的,则有格式合同的嫌疑,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同和合法的地位。

过去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是精英教育,国家把有限的财力大量投入到高等教育中,而如今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从精英型向大众型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关系已由传统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伦理关系演变为世俗化的契约关系,也有必要对学校的权威进行重新审视。高校后勤管理随之也由原来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进而体现为一种契约关系。在前文的案例中,为什么学生会对公寓管理人员私配钥匙和私入学生公寓的行为产生质疑呢?笔者认为,一是因为缺乏合同约定,我们无法对此行为作出判断;二是因为人们很容易将租住公寓行为视为住宅所有权行为(即学生所说的“我们就是房间的主人”),即将租住公寓所形成的租赁法律关系理解为住宅所有权关系。但实际上,租赁法律关系是一种由双方合同形成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靠合同来约定,它是一种受限制的法律关系;而住宅所有权关系是一种所有权受绝对保护的法律关系,在一般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得随意侵犯,这同租赁法律关系的受限性有区别。就租赁法律关系这一点来说,笔者认为学生租住公寓同租住宾馆饭店表面上看来并无差异,但实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而学生租住公寓应与租住私人住房无差异。

正因为如此,早在1861年,英国法律史学家梅因在研究古罗马时代契约史后,曾有以下著名论断:“我们可以说,所有进步的社会运动,到此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这个论断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社会进步公式。而且 “从这一个起点开始,我们似乎是在不断地向着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状态移动,所有这些关系都是因‘个人’的自由合意而产生的”。虽然现在每一个谈论法律和社会进步的人都知道梅因“从身份到契约”这句话,但其内涵却鲜为人知。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是高校后勤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引进物业公司来管理学生公寓,则更需要维护好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由此可见,在学生公寓管理中有很多权利和义务需要重新确定,并不仅仅只是擅自闯入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要有合同约定,双方平等地按合同约定办事,真正体现一种契约精神,这也是现代法治精神之所在。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