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产管理系统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调度生产管理系统通过对供电运行诸多环节调控、部署,将相关信息传发给企业管理人员,使他们采取一定措施,提高供电效率。以此,调度管理系统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计划管理计划管理通常包括停电计划管理及生产计划管理,其中前者的计划管理主要包括阅读停电管理、周停电计划管理及带点作业计划等。而后者主要包括周生产管理计划、月生产管理计划及每项生产管理计划等。
1.2电网资源管理它是供电管理的核心部分,只要是有关供电企业中的各类电网资源,都归于电网资源管理。主要功能是为其它管理模块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为提高供电效率提供基础性作用。电网资源管理根据功能,可以分成五大部分,分别为低压、输电、配电、图形资源管理及变电。其中低压主要负责供电系统中低压线路的运行情况,低压线路的维修及护养工作;变电主要负责变电中的维护及统计工作,在供电运行中,很多供电设备如变电站、变电设备、变电单元及基础参数等,由于供电稳定需要,必须给予维护,才能保证供电正常、安全。所以,在实际供电时,要对这都些设备给予维护。输电资源,主要包括供电中有关电能输送相关的设备及材料,如输电电缆、杆塔、架空线路等,对这些材料给予系统管理,才能够保证供电的稳定性。配电资源管理主要包括配电线路查询及统计工作。图形资源管理。在供电运行中,通常包括大量的供电图谱,如输电线路图、变电站二次图、基本图形维护等,将这些图形管理到位,对于供电系统运行管理以及维修护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1.3电网运行管理电网运行管理是供电运行的基础环节,只有对运行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及时处理,才能够保证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设备缺陷管理。在供电中,由于众多原因,导致供电设备出现故障,应采取一定措施,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将设备故障出现原因、处理过程,分类、汇总及统计,制成缺陷汇总统计表格。其次,设备评定管理。为了保证供电运行正常,不出现差错,在每个季度,要对低压、输电、配电及变电进行一次评级,并将评级过程及结果进行详细管理。再次,设备试验管理。在供电运行中,要经常对运行设备的试验周期进行检验,以提供相应的技术参数数据。第四,设备巡视管理。在供电运行中,为了避免出现供电故障,通常要对输电、配电及变电设备进行巡视管理,将巡视中有关信息数据及时存档,为后期的设备检修提供数据依据。第五,设备检修管理。主要负责对供电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记录,包括故障位置、故障原因、故障处理措施等。第六:运行记录管理。主要将供电运行情况进行记录,为日后维修工作提供依据。
1.4综合应用管理首先,它具有自动生成报表的功能,所以,在供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报表生成时,需要各种设备运行情况,如变压器情况统计、全局设备数量统计及配电网基本情况等。生成的报表以words形式输出。其次,查询统计分析功能。综合应用管理系统中包括多个模块,其中查询统计分析功能能够为其它模块提供自定义查询,从而实现了运行信息多样化查询功能。再次,数据接口功能,它能够为供电系统提供接口;通过该接口,可以进行数据采集及对外共享。
2应用效果分析
首先,实现了诸多管理,如流转批审、员工档案归档及作废;能够对供电企业月度停电计划及时上报;调度员通过交接班操作,实现了早中晚三次交接班管理工作。其次,优化了供电企业的运行结构,提高了供电企业的供电效率。再次,提高了供电运行稳定性,并且为供电设备维护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另外,根据供电需要,对供电运行过程进行适度调整。第四,加强了供电运行中的检修工作,同时也增加了短信等业务,以提高供电效率。此外,对供电设备检修申请时间和申请进度进行督促,从而提高了短信提醒的实用性。第五,目前,供电企业在供电数据管理上,通常采用两台服务器,在运行数据备份时,采用Oracle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库的逻辑导出,也提升了服务器的运行效率,降低了运行风险。
3结语
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水厂生产业务的管理以及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以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生产数据管理、生产业务管理、生产统计分析和生产报表管理4个模块。具体功能见生产管理子系统功能模块,如图4所示。
2供水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
顺德供水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在供水生产的监控、运营、管理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①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水厂各类生产数据的利用率和整合度,可避免大量生产数据人工录入、统计的反复工作。在系统运行之后,公司160余份生产报表已实现了无纸化,并能采用图表、数据等多种形式展示统计结果,给管理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全面的统计信息和综合分析功能,并为生产决策提供高效有力的数据支持。②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使水厂常规工作和管理执行流程化、规范化、统一化的模式,工艺巡检流程、设备养护和维修流程、设备管理流程、生产报表填报和审批等都执行统一的流程及工单模式,这对统一和规范各水厂的管理模式起到很大的作用。③建立了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业务信息数据库,现在各水厂能快速、方便、实时地跟踪、管理生产数据及生产KPI指标数据,同时还有助于公司总部生产运营管理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实际生产运行状况,分析比较各水厂的生产指标,可为生产决策和绩效考核提供数据支持。2014年各水厂日均供水量变化如表1所示,该表展示了厂与厂之间的横向对比,以及每间厂本年度12个月日均供水量的纵向对比。
3供水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特点
①连续生产过程导致历史数据量呈线性增加,使数据传输占用更多的带宽,不仅增加运行费用,而且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因此需对数据传输方案进行优化。首先对生产过程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共性数据,并且自定义数据传输格式,而对于不同规模的数据则进行不同的压缩处理,压缩包在80~100倍左右,克服了传统的XML标准的数据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数据网络传输效率[1]。②系统使用断网缓存作为传输保障机制,当网络故障或采集端硬件出现故障时,其实时数据将以文件形式缓存于本地电脑上,待网络恢复后,再一次性上传至数据服务器,从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③系统采用基于浏览器的前端架构,用户在家、在外出差时都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水厂生产运行状况;系统后端采用基于SOA开放的体系架构,易于升级、扩展与维护;系统的物理部署采用了分模块、虚拟化部署方式,以保证系统的高度可靠性与安全性[2]。④系统专用的数据采集平台解决了自控系统获取的通用性,它将各类自控系统实时传输到生产管理系统中,并加以分析和保存,采集数据频率最小时间为1min。⑤系统提供严格的用户角色及身份验证管理设置,所有功能使用多角色权限控制。⑥在技术上,通过在网络交换机上增加访问控制列表,将厂里办公网与工控网逻辑分离,有效保护工控网资源的数据安全。同时系统操作员根据其业务分工设置相应的操作权限,在应用软件上增加了系统注册、上机密码口令、优先级、自动检错等手段,彻底避免了病毒的侵害,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4供水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前景
分析当前的煤矿生产调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调度系统的工作效率较低,针对现有的煤矿生产调度系统,受技术条件的限制,煤矿企业还不能充分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来加强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的建设,导致出现界面不友好、无法实时查看信息,用户操作困难,数据管理分散的现象,甚至调度管理中的信息出现重复记录的现象。在煤矿生产中,由于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仅限于指挥部门使用,在没有对调度信息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础上调度部门所获得的信息是不能被其他部门使用的,信息缺乏共享性,致使调度管理系统的使用效率低下。第二,缺乏完善的信息统计功能,由于调度信息缺乏共享性,这就给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的决策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例如在某个时间段内生产事故等情况不能及时得到统计和处理,其严重影响了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组织和协调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了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第三,无法实现对生产调度台账和报表的实时生成,在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虽然实现了基础数据的管理功能,但是,在调度管理系统中还没有真正实现实时生产报表的功能。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调度台账和报表的实时生产不仅可以起到统计作用,也可以起到组织和协调作用,其中,生产调度日报、煤矿井下生产值班情况表及掘进工作面调度记录等报表可以很直观的对煤矿生产进行科学决策分析[2]。第四,无法实现动态查看功能,由于图形信息管理功能不全面,在现有的调度管理信息系统中,其只能实现经验的图形管理,而实时生成的动态图形在现有的调度管理系统中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在调度管理信息系统中,若采用无小型化网络设备,不仅成本高,设备体重大,也不具有支持数据业务的功能,因此,采用无线通信技术与安全生产管理调度系统,其可以有效满足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的需求。
二、建立基于TD-SCDM无线通信的调度管理系统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的应用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应的网络平台经历了终端主机方式到服务器方式的演变。并且在信息数据收集、存储和处理上,也从封闭式逐步走向开放时。由此可知,通信技术的转变,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井下越来越多的电力设备、调度中心的信息资源共享及工作流程优化的要求,为了有效满足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要求,建立基于通信技术的调度管理系统,不仅可以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同时也是促进煤矿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煤矿生产调度系统在煤矿井下安全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利用通信技术来建立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规范煤矿生产的调度管理,减少指挥人员的工作负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确度。
针对当前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在建设调度管理信息系统中,首先应借鉴国内外比较先进的煤矿生产调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煤矿企业内部的具体生产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将两者有效结合,采用TD-SCDM无线通信技术,并结合煤矿企业现有的信息化平台,提供语音、视频、数据一体的网络平台,如图1所示,通过利用通信技术与调度管理信息系统连接,其可以及时对井下生产进行指挥,同时也可以及时进行紧急情况的处理。采用TD-SCDM矿用无线通信与煤矿生产调度系统,其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具有先进的无线管理功能,通过搭载无线视频监控和人员定位等数字化建设,指挥调度人员只需要通过语音、视频进行调度或召开会议,则可以进行通信与管理;第二,信息收集与分析功能,对掘进队的生产数据及井下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情况等基础资料进行收集,按照年、月、日对煤炭生产产量及安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现信息共享,及时地、有效地解决煤矿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第三,资源合理分配功能,根据煤矿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和煤炭生产需要合理分配劳动力,对机电设备、配件、雷管等进行检查;第四,数据资料存储、查询功能,对收集到的生产数据及相关资料以超文本的形式存在,从而实现规范化的煤矿安全生产;第五,可靠的冗余功能,煤矿生产调度系统支持单板、设备、网络级等三级冗余能力,在煤矿生产中,若某一环节或节点发生故障,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将会自动进行主设备的倒换,以保证整合系统的正常运行;第六,漫游功能,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煤矿井上设置多个基站,实现多点漫游和无缝却换的功能,这样系统不仅可以实时对煤矿井下的生产进行监测,也可以对各个基站的指挥调度人员进行网络级调度和漫游调度,该系统支持全局录音功能;第七,多级调度功能,指挥调度人员只需权限设置,则可以实现上级调度台对下级调度台的调度,同时总调度台可以对各分调度台进行调度,建设全网多级调度管理信息系统,以满足对多用户管理的需求。
三、结束语
【摘要】浙江省的文化产业近些年飞速发展,为了能够深入分析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影响关系,采用灰色系统理论,选择文化产业及与其相关的七种产业建立灰色关联模型,截取了2008~2013 年的数据,分析其关联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业、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关联度较高,信息业、交通业与文化产业的关联度较低。
关键词 灰色系统;灰色关联度;产业关联度;浙江省;文化产业
【作者简介】聂建超,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产业与区域发展;陈雄,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人文地理;施诚夏鸣,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地理。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产业的崛起已经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文化产业创造出的经济产值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成就显著,规模处于全国前列,产业优势领域逐渐显现,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为了实现浙江省的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对浙江文化产业与其相关产业的联系水平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浙江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
灰色关联度的相关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灰色关联度的相关分析,即用各个要素的联系程度和相关程度来研究彼此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依据2008~2013年的统计数据,建立灰色关联模型,对浙江省文化产业及相关的七种产业进行灰色关联度的分析,得到相互之间的相关度系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相关研究。
二、浙江省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一) 数据来源
在筛选出与文化产业相关的7种产业后,利用2008年至2013年的《浙江省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分别整理出2007年至2012年共计6年的文化产业、交通业、信息业、教育业、金融业、旅游业、服务业、文化产品制造业增加值的相关数据。其中信息产业的相关数据由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组成,商贸业的相关数据由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组成,交通运输业的相关数据由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组成。
(二) 灰色关联度的分析
1.确定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以2007~2012年浙江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参考序列X0、以交通业为比较序列X1、以信息业为X2、以教育业为X3、以金融业为X4、以旅游业为X5、以服务业为X6、以文化产品制造业为X7建立关联模型。
2.无量纲化处理。目的是消除各个因素的量纲,加强各个因素之间的接近性,增加可比度。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初值化法,结果见表1。
3.建立差值序列表,计算出最大值与最小值。
建立差值序列表,求出比较数列和参考数列的绝对差,得到最大值与最小值,见表2。找出序列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Δmax =1.654,Δmin=0.089 。
4.计算关联系数。确定分辨系数0<ρ<1,本文取分辨系数ρ=0.5,并计算出关联系数,得到关联系数,见表3。
5.计算灰色关联度。求出关联度,详见图1。
(三) 数据结果
由图1 的关联度分析得出:X5>X6>X4>X7>X3>X2>X1,即以文化产业为参考序列的灰色关联度为:旅游业>服务业>金融业>文化产品制造业>教育业>信息业>交通业。由表4可以看出,从选出的七种产业中,根据关联度的高低可分为三层:旅游业、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关联度达到0.8以上,属于高关联;金融业、文化产品制造业、教育业与文化产业的关联度在0.7~0.8之间,属于中关联;信息业、交通业与文化产业的关联度低于0.7,属于低关联。
三、结论
基于2007~2012年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七大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联度有着较大的差异。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关联度最高,交通业与文化产业的关联度最低。
(一)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关联度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度排序中最高。浙江省拥有“文化之邦”的盛名,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许多文化资源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业的重要依托。特别是引入资本运作的新型文化旅游商业模式和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休闲旅游业,大大促进了省内各地旅游业的发展,杭州宋城景区和东阳横店影视城就是其中的典范。杭州宋城景区在2004 年引入上海盛大集团,实现了“网络游戏”与旅游的无缝对接;东阳横店影视城则以影视基地为主体,创意性地将“影视”与旅游相结合,通过著名影视作品在全国和全球的影响开发旅游主题,积极创建富有特色的影视主题公园。(二) 文化产业与服务业
2011 年以文化、体育、娱乐等资源为基础,以服务为手段的“浙江省文化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公开,以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影电视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等传统意义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为主的“核心层”与以网络、旅游、休闲娱乐、经纪、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服务业为主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外围层”得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 文化产业与信息业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文化产业必须要借助于高科技的信息手段进行传播,信息产业也必须以文化精神作为依托。由此可以看出,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关联度应该为高关联。而依上文的分析,说明当前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联系还不够密切。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都是伴随着技术进步而来的,是现代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柱产业。未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人们将进入数字化的生存状态,但目前很多先进的技术都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的手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信息产业才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如果将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割裂开来,势必导致不同地区间悬殊的差距,贫穷地区越来越依赖于发达地区,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和文化优势。因此,建议在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同时,强调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兼顾人文环境的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和鼓励文化产业的繁荣。
(四) 文化产业与交通业
关键词:送电系统,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一、送电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不统一。送电管理模式不同,会导致各部之间协调困难、管理程序不顺畅的问题。如果安全生产管理不能形成规范进行统一管理,就会增加送电系统的安全隐患,这是非常不利的因素。不仅如此,送电系统中还存在着混岗现象,尤其是送电施工单位,混岗现象十分普遍,这非常容易造成安全责任不明确,管理程序不顺畅等问题。
(二)缺乏送电一线生产人员。根据调查研究,大多数供电单位缺乏送电人员的原因有三点,分别如下:1.部分送电职工早已转入其他岗位工作,却仍然占据着原岗位的指标;2.在岗职工有相当一部分因年龄过大或身体素质不佳,不能从事重体力工作,降低工作效率;3.不单单是老龄化职工过多,由于近几年供电单位普遍处于职工新老交替的过渡时期,新职工工作技能经验不足,工作质量不高。当送电一线职工偏少时,就会造成设备线路出现故障时处理不及时的情况,导致送电设备线路损耗增加,质量下降,同时还增加了事故隐患,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大风险。
(三)送电生产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1.送电设备管理不到位。一些送电单位总会存在设备没有及时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检修的情况,有的检修周期过长,有的不按规定进行,没有系统化的安排。当奖惩考核等机制制定执行都不严格时,就会出现职工不按规定对设备进行巡视检修。2.送电设备维护改造不到位。老旧设备受供电可靠性的制约,改造进度大大降低,使得设备缺陷处理不及时,设备老旧程度大、速度快,发生故障几率大。3.产品施工质量不到位。如今在送电设备设计和生产方面,还是设计时存在安全考虑不周到、生产时不完全按照设计标准施工或随意改变设计标准。而在采购设备方面,采购时常常发生采购厂家产品不达标、档次低、制造水平差等问题。4.送电基础资料管理不到位。存在送电基础图纸不全面,记录不规范,制图不统一,尤其是图纸与实际情况不符。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并改正:设备改动后图纸资料未修改或修改不及时,设备产权不清晰,新到设备投运后图纸资料却不及时移交,新建工程图纸和变更单不全面等。
(四)送电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未落实。1.各送电单位春、秋两检计划不详细、不实际。一般计划都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计划粗略、针对性差、不够周密详实,没有结合生产实际进行计划,落实不到位,内容趋于形式化,责任人、验收人等没有明确,检修完成的情况也没有汇总。而关于规定的一些修检活动在大部分单位没有得到实际开展,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被敷衍了事。2.从一些事故报告中分析可以看出,在部分送电单位开展的安全生产管理分析会上,主要领导不到位,会议不受重视,会议记录空洞化、不实际,起不到会议应由的作用。在偏远地区由于疏于管理,送电岗位还存在着无票作业,或使用旧工作票、修理票作业,以及不按照《安全规定》的要求实行作业的情况,使得施工过程安全隐患增加、漏洞增多。3.送电检修工作现场管理不到位。部分检修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检修时不认真工作,思想态度不端正。而担有安全监察职能的工作人员工作时不负责,责任履行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没有一定的工作原则。
(五)作业现场管理不规范。1.在“两票”执行上不规范,导致源头违章现象十分严重。工作票上负责人等签名存在代签和事后补签的情况,工作票和就业指导卡上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现场没有得到执行。操作票上前后操作内容电刀,填写方式不规范、内容不全面,改签名的工作人员没有签名。2.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为什么“两票”在使用和管理上存在着这么多漏洞?这是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分不开的,工程安全管理粗放,施工现场监察力度弱,大都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
二、对送电系统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奖惩机制。从上文的叙述可以看出,有很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都与管理制度脱不了干系,要想真正做到对送电系统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就要完善送电系统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结合送电系统这一专业的特殊性质,伴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使用,通过调查、研究与实践坚持不断地完善送电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二)深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深化责任落实,监管人员应加强督促工作人员的作业,改进懒散的工作作风,加强送电安全生产的基础管理力度。正视在送电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并加以改正,杜绝在任何工作中出现工程事故或施工人员伤亡事故。
(三)加强送电安全生产管理各个环节的监察力度。根据具体调查研究的情况,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加大整改力度,重点整治在送电安全生产管理中漏洞大、监管薄弱的环节。
(四)尽早解决混岗问题。上文提到过,如今各个单位混岗作业的情况比较严重,混岗类型也多种多样,不管在什么样的施工单位,这样的情况都是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极大隐患。同时,在混岗中若发生了生产事故,责任承担者复杂,事故处理困难。各单位应及时处理这种情况,相关部门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探讨,制定出实际有效操作性强的规章办法,必须要解决混岗问题以及混岗带来的负面效果。
(五)加大对送电网的投资力度。近年来,电网建设速度随着时代步伐在不断加快,送电单位现有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相对较低,送电网结构不合理,改善设备落后现状的资金不足。因此,各送电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实际需要加大对送电设备改造以及技术水平提升的投资,重视改进设备提升技术,以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裴景峰.送电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0):179-180.
[2]李红色,阳波,常浪等.送电线路施工安全问题探讨[J].大科技,2014,(24):137-138.
[3]黄铜根.浅析变电站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科技财富,2011,(12):227,225.
案例教学法作为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方法,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分析了目前案例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实施案例教学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案例教学,管理类,学生
教学改革与方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点,同时还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由于受传统教学范式的长期影响,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办法顺应知识信息经济时代对人才特殊的要求。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基础与体系结构
本研究结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基础和体系结构,结合现有文献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改革方法,提出以下改革建议。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减少MIS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内容所占的比例,添加MIS与企业竞争优势、MIS管理、经管领域MIS应用等知识模块。工商管理类专业MIS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篇
(1)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2)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管理理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行为科学、数学以及运筹学等基础理论学科的把握。
(3)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基于管理层次的分类、基于管理职能结构的分类、信息资源的空间分类以及技术架构分类。
(4)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结构:概念结构、层次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和硬件结构。
第二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基础篇
(1)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条件:企业业务流程分析与企业业务改革,领导的支持与参与。
(3)系统的开发方法: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计算机辅助工程。
(4)数据库技术基础:概念模型、关系模型、概念模型和关系模型的转换、关系模型的规范化。
(5)通信与网络: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第三部分:系统开发与管理篇
(1)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必要性、目标、内容与组织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模型,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
(2)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系统分析的目标、任务及步骤,系统详细调查与分析,新系统逻辑方案的建立。
(3)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系统设计的任务与原则,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系统配置方案的设计,系统流程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
(4)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系统设计的任务与原则,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系统配置方案的设计,系统流程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
第四部分:典型应用篇
(1)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的发展、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
(2)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概述,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历程,决策支持系统功能与支持,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3)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概念、分类,电子商务的应用框架,电子商务中的支付,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体系如图所示。
二、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之间差异性小,知识创新速度缓慢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必须通过最新的、最快的信息快速填补自己的知识储备量。然而,由于管理类知识理论来源于早期的理论观点,因此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一直局限于此。尽管一些管理理论和观点堪称经典,但理论也许与时俱进。很多高校学者们也在不断地通过学术论文推陈出新,不断创新。但这些观点和想法却不能及时通过教材更新,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观点不能在课堂上得到运用。学生所用的教材与任课教师的课件一直沿用很多年,几乎不更换。教学内容与时展脱节,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难以满足社会和时展的要求。工商管理类课程,如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由于实践性较强,知识点和内容重复性较高。但由于课程设置对优化整合关注少,致使同一内容通常在不同的学科中出现,比如会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系统、ERP系统等课程会重复出现在课堂上。由于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师一般是管理类教师,他们缺乏计算机和信息论等方面的知识,对知识点讲解不够深刻。这些现象不但会使学生掌握知识不够系统,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上课不专心听讲、困倦等。
(二)理论讲解比重大,实践少目前,管理信息系统的本科阶段教学一般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任课教师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及知识无法理解。
(三)教师的教学方式单调尽管现在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展现教学内容,但教师经常对多媒体中展现的文字和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每节课灌输给学生的知识量很大,学生之前的知识点还未理解,教师已经提出了新的知识点,如此循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深入,理解不透彻。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理论知识点抽象模糊,尽管通过简单的多媒体进行演示,但是学生仍不能透彻理解,只有通过实践真实体会,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但是,高校本科的教学大部分实践集中在理论讲解上,给学生的实践课时极少。在这种教学体制下,为了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点,教师必须精心准备与所讲知识点密切相关的案例作为支撑。通过案例的讨论、讲解与总结使学生理解抽象之后的奥秘。
(四)案例稀少调查表明,教师不是不愿意使用案例教学,而是与所讲知识点密切相关的案例较少。而且很多学校把案例教学当成是教师个人的事情。经费少,案例开发人员力量薄弱,组织上也不给予重视。因此,教学案例不能进行有效开发。尽管国外优秀的案例很多,但适合于中国本土教学的案例少之甚少。近几年来,很多高校也在不断投入经费,组织教师开发本土化案例,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处在开发阶段。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领域较多,案例的综合性较强,例如一个完善的案例会涉及信息领域、网络组织、通讯领域以及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研究。综上所述,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手段,将成为未来高校课堂教学的趋势。
三、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的引入
鉴于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性质,引入“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对其知识点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为了能够较好地将案例引入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体系相结合,本研究提出以下应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分析与理论知识点的有效衔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处理案例引入与理论知识点的衔接,有效衔接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注重案例教学,但又不能完全取论讲授。通过案例的引入辅助学生了解知识点,通过企业实际的背景资料了解企业实际,在有企业情景的背景下学习管理信息系统中错综复杂的知识衔接关系。
(二)合理安排案例教学的比例现实教学中,由于教师授课的风格和讲授的方式不同,引入案例教学的比例也不尽相同。而且在不同的高校实践案例教学的比重差异很大,很难找到一个统一标准的范式指导教学。因此,教师应该灵活地引入案例,通过案例引入辅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三)建设案例库在中国,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开发自己的案例库,同时也有鼓励教师编写案例的平台。大连理工大学组建全国百篇优秀案例的投稿平台,通过评选,选出百篇优秀案例,并装订成册,供各高校老师使用。同时,也会将投稿的案例经过评审入选到优秀案例集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挑选适合课程教学目标的案例,实现案例资源的共享。
四、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教学实施的流程
案例教学可以作为专门的案例讨论课来进行,根据案例的长短合理安排预习时间,让学生提前了解案例的背景资料,熟悉案例。较长的案例建议提前将案例发给学生,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案例中未能全部提供的信息,学生可以借助于网络查询了解。一般在案例讨论环节应按以下环节进行。
(一)教师明确讨论主题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教师对问题适当的筛选,明确案例中所提到的思考题中的一个或几个作为主题。
(二)小组讨论案例在课堂讨论前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小组讨论,最后形成小组意见。
(三)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的组长向全班陈述本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就分析结果进行交流、讨论和争辩。
(四)教师点评最后教师就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就每组的意见总结归纳。案例教学流程:案例教学的准备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的评价与反馈课后的评价与反馈。案例教学是一种工商管理类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当前正处在推进阶段。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管理案例教学中的困难是如何借鉴国外案例教学模式,将国外案例转换为国产化和本地化的案例,最终形成完整的中国管理案例教学体系。要实现管理案例本土化和国产化,最根本的是要有一大批懂得如何去写作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和使用案例组织教学的教师队伍。同时,从案例的编写、选取以及教学环节的把握力求严谨、科学,力争最大限度地提高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付俊红.论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J].高教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