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化学工艺论文范文

化学工艺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化学工艺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化学工艺论文

第1篇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自我总结能力,每章增加不同类型的课后习题与思考题。包括石油产品有哪些分类及各自用途等基础性习题;冬天柴油车挂蜡如何处理等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习题;如何根据油品的特性实现油品的安全管理等与实际生产相关的习题。学生即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每章结束后要求学生对本章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再相互交流,把握主线,整体思路清晰。

2教学方法改革

2.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它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达到增强了学生对抽象概念、图形性质和学科定理的理解与感受,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具有专业性强,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铺垫;知识综合性强,涉及内容广泛,内容复杂,新工艺技术、新标准繁多;应用性强,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等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授课形式必须多样化,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授课中把新工艺、新标准等以多媒体的形式讲授,既直观、形象、又便于学生了解掌握,节省教师画图、画表的时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实现了大容量、高效率的教学。运用视频将理论与专业实验、仿真素材等紧密联系起来,如对实沸点蒸馏先进行理论介绍,再播放视频,一动一静,将枯燥的理论以实际过程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外学习平台也不断完善,包括授课视频、实验视频、课件、配套习题、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等,用现代技术及丰富生动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2启发式与对比式教学相结合为了改变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养成的被动式、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增加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知识的渴望与兴趣,本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大量采用启发式教学。如在讲授清洁燃料生产时,先通过图片了解现在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并给出具体数据,再讨论导致的原因。汽车尾气的排放就是源头之一,为了改善全球气候,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是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提高燃料的质量,即生产清洁的汽油和柴油。应用启发式教学,从我们切实能体会到的事情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既可以把问题简单化,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除了启发式教学外,还并用对比式教学方式,两者相互补充。如把汽油和柴油进行对比讲解,找出异同点,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先指出汽油机与柴油机的虽然都是活塞式发动机,工作过程都是由进气、压缩、膨胀做功、排气4个过程构成,但两者的压缩比、进入气缸的气体、着火方式等不同,所以对燃料的要求不同。汽油和柴油在发动机中燃烧不正常时都会发生爆震,且爆震现象相同,但是产生爆震的原因及时期却完全不同,两者用不同的指标来表示其抗爆性,由此得出各自的理想组分。通过对比归纳,内容清晰,层次分明,相似的知识点不易混淆,便于理解与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小组讨论形式进入课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会不定期的提出一些与石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期刊、报刊、互联网、电视等)收集资料进行了解,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结合到我们的生活中,学生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高涨。比如绪论讲完之后提出问题:石油与你有多大关系,你一天消耗掉多少石油?在下次课中用部分时间进行分组讨论,在激烈的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真正了解到了我们的衣食住行确实离不开石油,但石油又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加工成我们想要的产品呢?有了疑问和好奇心,增强对本课程的兴趣。

2.4培养独立查阅并加工文献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提出几个比较热门的课题,如原油价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炼化企业如何实现清洁燃料的生产?现代炼油工业发展趋势?中国的能源安全及战略问题等。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取某一个课题,独立查阅文献并经过整理完成一份报告,提高学生查阅加工文献的能力,为以后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又加深对某一方面的深刻理解。

2.5加强工程意识与理论的联系石油加工工艺学是一门专业课,除讲授理论内容,还引入大量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案例,提升学生工程意识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工业生产紧密相连。如以辽阳石化加工原油-俄罗斯原油为例,根据原油性质、实沸点蒸馏数据及直馏产品性质,确定加工方案;以辽阳石化550万t/a常减压装置为例,讲授常减压装置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直馏产品性质等,运用实测数据进行产品实沸点切割计算,分离精确度计算等;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如当某一侧线产品出现头重尾轻的时候应如何调节操作?本专业定期聘请工厂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讲课,介绍工厂相关装置概况、原料及产品、市场需求、主要设备及生产工艺流程、从事化工行业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等事项,使学生不但有了安全意识,也对实际生产过程有所了解,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引起学生对自己未来工作的兴趣,提高学习动力。专业实验最能反映专业特色,是与本专业学科发展关系最密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我们不断对专业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改善,除了开设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外,又增加了设计型、研究型实验;建设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培训中心,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与运行能力;鼓励学生参加“中国石化-三井化学杯”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聘请设计院人员与教师共同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3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作为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的老师,本人除了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也具有实际生产经历,曾在中石化沧州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工作两年,每年参加知道学生下厂生产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并于2012年在辽阳石化炼油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培训,因此对炼油加工工艺过程及主要生产设备的操作及工作原理颇为了解。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实际生产与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并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实例进行分析、讲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事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的教师除了担任理论教学外,还担任专业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生产实习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工作。在学校、学院的推荐下,每年都有青年教师到中石油辽阳石化公司的生产一线进行实习,并派专业教师参加相应的技能培训,定期聘请工厂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座,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4结束语

第2篇

依据数理、化学内涵作为支撑媒介,进而深度联合工业经济基础条件进行窥测,将化工单元操作和热学、动力学原理进行深度融合,进而有力指导设备开发工作。化学工程主要随着化学工业的过渡改造而形成,其中化学反应作为生产流程的核心内容,将为过程分析创设主动适应空间,将研究过程方向梳理完全;而化工热力学条件作为单元反应的理论基础,对于产品回收效率有着充分的界定要求,其将直接决定产品后期回收效率,对于产业经济成本规模产生着重大影响效果。因此,在单元详细操作流程中,技术人员可针对各类化工设备以及产品形态进行科学审视,由于传递流程作为单元操作、反应工程的支撑媒介,而化工产业在全新发展形态下需要落实核心催化技术,就必须联合跨学科形态的战略进行综合比对、研究,争取达到统一规划标准格局。内部传递机制主要围绕动力、热能、产品质量元素阐述,这其实就是异质化单元内部反应装置的物理演变过程。

另一方面,合成化学作为既定学科的核心要素,为设计主体开发大量非天然化合物质提供灵感经验。在大量创新化合产物的影响下,有关化工产业基础模型便开始顺利过渡。信息技术为各类设备、工艺创造主动适应条件,整体上推动了行业的进步趋势。这部分生产技术已经联合各类深加工流程进行替换改造,需要化学工业不断开发新型归控技术,进而为既定产业规范效率和经济成果提供适应条件。技术人员需要全面开发最为先进的协调处理细则,这是创新化学工艺改造流程的必要准则。整个技术开发活动利用市场导向机理进行布置,使得工业、商业化动机需求得到全面绽放。

二、化学工程、工艺试验数据的科学搭配分析

传统形态的化工实验操作,内部数据排列机理相当复杂,整体活动延展下来,具体的人力、物力资源全面堆积。因为内部流程需要借助平行试验进行掌控,特定数据处理重复性特征广布。因此,必要时技术人员可依靠MATLAB软件进行流程过渡,将人工演算过程中的数据限制因素调节完毕。这部分实验流程是掌握化工研究方式的重要环节,整体流程较为漫长。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便将这些复杂的演算流程进行智能模拟操作,并透过实验要求建立必要的模型基础,使得工艺技术管制范围下的各类可行条件全面延展。化工产业讲求专业实验的引导价值,具体行动标准动机也是围绕特地实验点进行参数定量关系探索,进而将化工所需遵循的客观规律罗列完整。

MATLAB软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开辟引导先河,其将各类函数图形进行轻松规划,肃清细致符号演算和数值计算限制问题。这类软件应用范围较为广阔,包括数字通讯和财务建模等内容。目前这类程序已经成为国际控制终端的必要支撑媒介,现场操作人员基本只需编写某种数据处理程序,之后将原始数据输入,就能轻松提炼相关实验结果,将优质化数据和图示模型展出。另外,涉及这方面人员素质的强化工作也相当重要。随着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加快,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必然会带来对分析检验专业人才需求的上升,且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结语

第3篇

化学工业特点延伸依据数理、化学内涵作为支撑媒介,进而深度联合工业经济基础条件进行窥测,将化工单元操作和热学、动力学原理进行深度融合,进而有力指导设备开发工作。化学工程主要随着化学工业的过渡改造而形成,其中化学反应作为生产流程的核心内容,将为过程分析创设主动适应空间,将研究过程方向梳理完全;而化工热力学条件作为单元反应的理论基础,对于产品回收效率有着充分的界定要求,其将直接决定产品后期回收效率,对于产业经济成本规模产生着重大影响效果。因此,在单元详细操作流程中,技术人员可针对各类化工设备以及产品形态进行科学审视,由于传递流程作为单元操作、反应工程的支撑媒介,而化工产业在全新发展形态下需要落实核心催化技术,就必须联合跨学科形态的战略进行综合比对、研究,争取达到统一规划标准格局。内部传递机制主要围绕动力、热能、产品质量元素阐述,这其实就是异质化单元内部反应装置的物理演变过程。另一方面,合成化学作为既定学科的核心要素,为设计主体开发大量非天然化合物质提供灵感经验。在大量创新化合产物的影响下,有关化工产业基础模型便开始顺利过渡。信息技术为各类设备、工艺创造主动适应条件,整体上推动了行业的进步趋势。这部分生产技术已经联合各类深加工流程进行替换改造,需要化学工业不断开发新型归控技术,进而为既定产业规范效率和经济成果提供适应条件。技术人员需要全面开发最为先进的协调处理细则,这是创新化学工艺改造流程的必要准则。整个技术开发活动利用市场导向机理进行布置,使得工业、商业化动机需求得到全面绽放。

二、化学工程、工艺试验数据的科学搭配分析

传统形态的化工实验操作,内部数据排列机理相当复杂,整体活动延展下来,具体的人力、物力资源全面堆积。因为内部流程需要借助平行试验进行掌控,特定数据处理重复性特征广布。因此,必要时技术人员可依靠MATLAB软件进行流程过渡,将人工演算过程中的数据限制因素调节完毕。这部分实验流程是掌握化工研究方式的重要环节,整体流程较为漫长。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便将这些复杂的演算流程进行智能模拟操作,并透过实验要求建立必要的模型基础,使得工艺技术管制范围下的各类可行条件全面延展。化工产业讲求专业实验的引导价值,具体行动标准动机也是围绕特地实验点进行参数定量关系探索,进而将化工所需遵循的客观规律罗列完整。MATLAB软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开辟引导先河,其将各类函数图形进行轻松规划,肃清细致符号演算和数值计算限制问题。这类软件应用范围较为广阔,包括数字通讯和财务建模等内容。目前这类程序已经成为国际控制终端的必要支撑媒介,现场操作人员基本只需编写某种数据处理程序,之后将原始数据输入,就能轻松提炼相关实验结果,将优质化数据和图示模型展出。另外,涉及这方面人员素质的强化工作也相当重要。随着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加快,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必然会带来对分析检验专业人才需求的上升,且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结语

第4篇

关键词:性别;手机;男性;女性;中性;需求;人体工学

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437(2004)05-77-06

引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市场上正规渠道销售的手机有近800个品种,加上水货品种已超过1000种。如此多的选择使手机消费完全进入了买方市场。厂商除了采用屡试不爽的价格这个有效的杠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手段呢?我们认为,价格战如果作为一种短期的战术手段对市场格局进行重新洗牌是可行的,但如果把它作为一种战略手段来操作,则只会引发恶性竞争,拉动行业进入恶性循环。而真正能带动企业和整个产业链良性发展的只能是设计生产消费者真正喜爱的满足其需求的产品,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过去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具备精细化操作的能力。

1、手机分类的依据

如果把消费对象定位于所有顾客,必然会降低消费者的满意度,因为我们的某一款手机不可能满足所有顾客的要求,这样最直接的结果是导致顾客对品牌缺乏忠诚。我们都知道品牌满意和品牌忠诚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如图1,要想把顾客抓牢,就必须有针对性地细分市场,对不同消费层次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战术手段,把合适的产品交给合适的人。只有持续的满意才能造就真正的忠诚,否则这种忠诚客户也不能成长为牢固客户。

按照消费者需求与欲望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能有效分解、消化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手机的性别分类则是针对不同性别消费群体的群体特点及其对手机外观与功能的性别认同差异性,即满足其性别指向需求进行的分类。这样就意味着一款手机面对的将不再是所有的手机用户,而仅仅是一部分人群,这个人群甚至可能是非常狭隘的一个市场,如对于女性手机,我们还可以将其进行细分成更小的、特点更加鲜明的细分市场。

2、性别分类的内涵

2.1、女性手机

如图2.1,所谓的"女性手机"大体上具有如下之共性:其一,外观小巧轻薄,曲线柔美,多采用大弧面过渡。其二,比"男性手机"或"中性手机"更具时尚美感,具备一些特定功能。其三,产品导入期价位较高,以彰显时尚、品位的诉求。女性手机并不是说所有的女士都要用这个类型的手机,关键在于这种类型的手机更多地考虑了女士的要求,以更小更轻更漂亮作为卖点,至于性能如何并不是其关注的首要因素。

2.2、男性手机

手机作为数码消费品并非越小就越好,例如男性手机主要面对的是体型较大的消费者。那些手掌稍微大一些的用户,如果使用图2.1所示类型的手机,一个拇指就可以覆盖两个按键,是无法进行操作的。所以,男性手机必须要大,大手机才有大屏幕,才有大按键。

如图2.2,男人用的手机,需要能突显持有者特有的男性品味,体现他的气质,和他的衣着打扮相协调。典型的男性手机一般是功能强、外形偏大、颜色稳重、铃声清晰的产品,它的线条多比较硬朗,色调也以冷色调为主,见后文的统计。

2.3、中性手机

既然有性别取向意识明显的消费人群,那么同时也就还存在大量希望模糊性别界限的人群。因而,厂家在此类产品设计上采取折中路线。精致小巧的外壳整合多元化的功能,强调外观的够炫够出彩,功能丰富,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以达到网罗更多消费者的目的。这也成了很多手机厂商对此类消费人群广告的主导方向:性别不是差距,玩的只是时尚,见图2.3。

手机的市场细分在不断进行,越来越多的细分市场将伴随着用户的需求以及手机与其他数码技术的交叉而诞生,但无论怎么分,只要其未来还是给人使用的产品,那么性别的需求指向就始终会存在。

3、不同性别手机市场调查情况

国内市场与欧美市场的不同在于国人更加偏好于使用折叠手机,对手机的外观美感更加关注,所以像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等一贯生产直板机的厂商也开始在中国市场销售折叠手机。以下,我们提取了几十种较为典型的折叠手机进行分类,对其特点进行了归类分析,以期找到具有共性的地方。

3.1、女性手机市场调查情况分析

图3.1.1显示,绿色块a系列为外形较为修长类型,其长度居于76--81mm之间,集中于78--80mm之间,宽度居于40--42mm,集中于40mm,其长宽比为2左右;

b系列为略微宽短型,其长度居于74.3--78mm之间,集中于77mm左右,宽度居于43--46mm之间,其长宽比为1.7左右;

c类为目前女性手机的主流集中区域,长度在76--81mm之间,宽度在40--46mm之间;

d类为小巧型,在长宽尺寸上均小于市场一般产品,其长宽比为1.85左右;

e类为肥短型,其长宽比为1.4左右。

图3.1.2显示,女性手机在色彩取向上多采用红色、银色、蓝色,其中红色为首选色。红色是一种带有民族审美倾向的颜色,在个人用品特别是共用物品的配色上,红色一般都是作为女性色来使用的。女性偏爱红色一般来讲会基于以下几点理由:一是红色更能衬托出女性肤色白皙红润,娇媚动人。二是红色热情奔放,是一种感性色,和女性天生的在感性思维上所具有的优势相吻合,能产生共鸣。三是红色所具有的心理暗示功能对女性特别具有杀伤力,如红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娇艳的花朵,午后的春光,浪漫感性的生活等。

在外观形态风格上,女性手机多采用饱满的曲线形态,偏重于整体大弧面体形,光顺转折处理,在局部细节上,采用柔态图形或饰物化镶嵌。为了传达女性娇柔妩媚的气质,会较多地采用透明材料、软性材料、镶嵌宝石、高光面处理等手段,同时通过一些手机小佩饰的应用,来传达女性细腻特点的理念。

3.2、中性手机市场调查情况分析

如图3.2.1,首先,中性手机是一种暧昧的产品。考虑到女性机针对的是纯粹的女人,男性机针对的是绝对的男人,所以中性机针对的就是那些对性别定位认同不是很强的人。他们所喜好的可能只是某种功能,也可能只是某种色彩搭配,甚至只是某种外形或材质的运用。他们不会因为自己是女人就要去买女性机,作为男人就一定要用定位于男性的手机。所以,针对他们所定义的中性机,所体现出的性别偏向,自然不能简单的用尺寸大小来规定,更合适的应该是体现在色彩的搭配上、外形线条的采用上、特定功能的设置上等等。

如图3.2.2所示,中性手机在配色上多采用银色,蓝色和红色,其中银色是首选色。银色被人们叫做太空色,是一种代表未来和高科技的颜色,所以银色在手机这种具有IT高科技特点的产品上得到大量的运用并被人们所认可。银色因为其所具有的科技时尚感,对男性和女性具有同样的吸引力,它是一种真正能让男女都认同的颜色,所以厂家在做配色方案时,如果拿不准或为了保险起见,都会把银色作为一种必备方案来使用。

对于中性偏女性的手机,可以考虑在色彩上采用一些柔性的搭配,如采用粉色系或同类色等,当然倾向不能很严重,否则就不能形成一种定位上的含混与暧昧。对于中性偏男性,同样,采用酷一些外形,色彩上采用明朗一些的对比色,会取到比较好的效果。

中性手机的外形风格较为复杂,它以强调时尚为主诉求,形态上并不拘泥于一格,材料运用上也显得丰富,因而并无明确的界定。

3.3、男性手机市场调查情况分析

对于图3.3.1所列举的市场上较为典型的男性手机,其尺寸特征较为明显,a类为不带摄像头的手机,其长度居于82--88mm之间,集中于86mm周围;宽度居于42--46mm之间,集中于44mm周围,其长宽比以1.95左右居多。b类为摄像手机,且均为日系手机,个头大,长度为100mm左右,宽度为48mm左右其长宽比为2.1左右。

如图3.3.2所示,男性手机在色彩上多采用蓝色和银色。蓝色多采用颜色较深的蓝色。蓝色是一种理性的色彩,带有科技感和机械感,比较适合男性硬朗、理性的气质。

在外观形态上,为了强调男性的睿智、冷静、大度、从容等特点,多会运用金属、电镀、皮纹面处理等手段。线型上多采用较为硬朗的直线性,面与面的过渡处理采用转折较为强烈的硬连接,显得棱角分明,但在与握持直接相关的转折面处会采用较为柔和的过渡,以增加手感的舒适度。

4、手机规格的人体工学分析

根据现代人对手机的使用习惯来看,手机在操作方式上与手的接触是最密切的,因而手机的人体工学分析中最重要的对象是手。手指的操作是一项精细运动,手指的运动需要多组细小的肌肉和神经参与,医学专家指出,经常锻炼手指有利于大脑的锻炼。人体工学专家Hunt指出,拇指机能占手掌40%,食指和中指20%,其余两指10%,因此手机人体工学评估应将机能高的手指列入考量。在手机使用过程中,拇指的使用频率最高,手机正面的按键都由拇指来控制,侧面按键则会由拇指或食指控制,极少机会中指也会参与。[2]

由于人种特征的不同,东亚黄色人种的手掌要小于欧美白色人种。一般来讲,中国男性手掌长度范围在17.5--20cm之间,宽度在8--9cm之间;女性手掌长度范围16--18cm之间,宽度在6.5--8cm之间。

由于手掌大小的限制,因此手机宽度小,在手机的单手开盖过程中,会有利于拇指的操作;手机的长度短,在手机的单手闭合操作过程中,会有利于食指的按动上盖动作。不过矛盾的是,由于拇指与手机按键需要一个合适的接触面积,导致手机的宽度不能做得太小,否则,按键面积的减小会导致操作困难与手感的下降,一般来说,男性机的宽度如小于43mm,则手感会下降;女性机的宽度如小于38mm,手感会下降。

对于手机的厚度,无论是从携带的角度,还是从握持的角度来看,薄相对于厚来说,都具有优势。虽然也许有人会认为厚的握在手上感觉会更饱满,但是从现代人所需要携带的越来越多的便携工具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在可能的情况下,手机需要做到尽可能的薄。在目前市场同类产品比较的情况下,手机厚度如小于18mm,则能感到有显著的薄的感觉。

5、结论

5.1、手机外观规格要求

在综上所述,在考察了市场上相关同类产品的规格以及对手机使用的人体工学分析后,我们认为不同性别取向的手机外形体积规格上,应该符合以下大体的尺寸要求才可以进行市场细分,见表1(折叠手机类)。

5.2、手机色彩的适用性及材料运用趋势

在配色的选择上,作为必备的配色,女性手机为红色,男性手机为蓝色,中性手机为银色。从环保角度和材料运用发展趋势看,未来几年手机上会大量运用免喷涂注塑料,新材料的运用同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手机外观使用寿命、降低顾客投诉,进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5.3、手机形态风格的适用性

在外观形态的风格类型上,由于手机本身属于高科技IT产品,因而,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现代主义简约派的风格,但是也会不断的有设计师加入后现代的要素进来,使手机的形态语义更加丰富。相对而言,男性手机要比女性手机在形态上更趋于简洁干净,线型比较质朴硬朗,直线运用较多,转折采用硬过渡以强调棱线。女性手机在形态风格上多会采用圆润饱满的曲线形态,整体圆滑光亮,在局部细节处理上不断纠缠,以撩拨女性细致感性的心理。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3G技术的成熟,手机将会具备更多的功能。未来的手机将演变成一个强大的个人移动终端,整合个人电脑、数码相机、全球定位仪等诸多产品的功能,产品的外形也将发生改变。但是究其根本,功能和外观都不是至上的,无论是功能还是外形,都必须以人的需求为前提,这也是我们人本主义产品设计关注的焦点之一[1]。寻找差异化需求,制造差异化的产品,才能使我们的产品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期刊:汪崟,李彬彬.满意度导向之人际化设计研究.江南大学学报,2003,(4):109-112.

2、期刊:陈建旭,史杰州.手部训练评估系统之发展.工业设计(台湾),2000,(2):60-67

TheMarketingDisintegrateResearchOnMobilePhone

--ADifferenceResearchOnSexualPerception

Wangyin1,geqin2

(1.KONKATelecommunicationsDevelopmentCenter,Shenzhen,518053,China

2.SchoolOfDesign,ShenzhenPolytechnic,Shenzhen,518055,China)

第5篇

(1)切料切料是将卷料分切成工装所需要的尺寸,以便最合理利用材料。(2)预处理清除金属表面污染物,如油类,蜡,脂类和其它有机物,以及锈,氧化物,污垢,污染性粒子等无机物。不同的污染物通常需采用不同的清洗剂来处理。油类,蜡,脂类和其它有机物通常采用氯化烃气态/碱洗以皂化脂肪酸酯/用含有阴离子或非离子的浸润剂、除垢剂、“助洗剂(”如硅酸钠,它呈碱性,起缓冲作用)和螯合剂(软化水)的乳化液清洗;轻有机物污染通常采用用含有阳离子浸润剂和磷酸盐“助洗剂”的酸性乳化液清洗;有机物和微粒则采用碱性、中性、酸性的阳极或阴极电解清洗;锈,氧化物和无机污染物采用中性乳化液清洗/酸性水溶液清洗来溶解不溶性的污染物(3)光刻胶涂履光刻胶涂履是指在金属表面涂盖一层感光油墨,其方法有多种,如离心涂覆、浸涂、网印、帘幕、滚涂等,目前通常采用滚涂的方法,效率高,质量好。光刻胶包括正性湿膜,负性湿膜,正性干膜,负性干膜。最常用的是负性湿膜,具有价格低廉,精密度高等优点。(4)曝光曝光是指将金属工件放置于两层菲林中,利用抽真空把之夹紧,经过UV光照射曝光,使照射过的光刻胶发生交联聚合反应,膜硬化而不被显影液影响,从而实现精密图形转移至金属板上。(5)显影显影是指通过浸涤或涂喷特定显影剂,把未曝光部分光刻胶溶解,剩下塑化部份。(6)蚀刻金属板放入蚀刻机中,通过一定压力,浓度,温度等方式对金属进行局部快速蚀刻,以获取需要图形。(7)去膜蚀刻完毕,使用强碱去除感光胶,使用工件表面清洁。(8)检验将工件进行分离并依据检验标准检验出货,变到成品。3光化蚀刻的影响因素对于FeCl3蚀刻液(1)蚀刻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由实验可知,蚀刻时间小于60s时,蚀刻速度随蚀刻时间的增加迅速减小;而蚀刻时间超过60s之后,随着蚀刻时间的继续增加,蚀刻速度下降的,趋势非常缓慢。这是因为Cu在FeC1

2溶液中的蚀刻

机制是扩散控制机制,包括Fe3+从溶液中通过扩散层向Cu表面的扩散和蚀刻产物从蚀刻表面向溶液中的扩散。在蚀刻进行前,Cu表面没有CuCl钝化膜。随着蚀刻的进行,表面的钝化膜开始形成,并在很短的时间(60s)内在局部形成并覆盖整个表面。因此,当蚀刻时间在60s内,随蚀刻时间加长,蚀刻速度急剧下降,蚀刻速度主要由Fe3+向蚀刻表面的扩散控制。而蚀刻时间超过60s之后,Cu表面钝化膜已经完整形成,蚀刻速度主要由Fe3+通过钝化膜的扩散控制,同时也伴随钝化膜的增厚,蚀刻速度下降的趋势大为减缓。(2)FeCl3蚀刻液密度(比重)的影响FeCl3蚀刻液的密度(比重)也是影响其蚀刻速度的主要参数之一。一开始随着蚀刻液密度的上升,蚀刻速度也逐渐加快;当密度达到约1.2g/cm3时,蚀刻速度达到最大值;蚀刻液密度继续增大时,蚀刻速度又逐渐下降。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蚀刻液的密度(比重)。(3)蚀刻速度随溶铜量的变化FeC13蚀刻液中,由于铜的不断溶解,溶液蚀刻能力将有下降。当蚀刻液溶铜量低于20g/L时,溶液蚀刻速度处于一个稳定的高水平;溶铜量超过20g/L,蚀刻速度开始下降;当蚀刻液中溶铜量达到60g/L,蚀刻速度又趋于一个稳定的低水平,相当于高水平的50%左右。(4)HCl的加入量对蚀刻速度的影响加入的HCl的作用与所蚀刻的金属材料的不同相关。例如,当蚀刻304不锈钢时,HCl的加入降低了蚀刻速率,这是因为在金属表面生成了扩散阻挡层。因此,必须仔细控制HCl的加入量。而当蚀刻Cu时,研究结果表明,HCl的加入量对蚀刻速率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当蚀刻不同材料时,必须对其中HCl的加入量各自考虑。(5)氯化物添加量对蚀刻速度的影响添加KClNaCl对蚀刻速度有较大的影响。随着蚀刻液中KCl的添加,蚀刻速度明显升高,溶液中KCl的添加量达到0.4~0.6mol时(500mL蚀刻液),蚀刻速度达到最大值,与未添加KCl比较,蚀刻速度提高了25%左右;之后,随KCl的添加量增加蚀刻速度开始下降。而添加NaCl具有不同的影响,蚀刻速度随添加量增加而下降,当添加量达到0.6mo(l500mL蚀刻液)以后,蚀刻速度趋于稳定,蚀刻速度大约为未添加NaCI时的80%。由此可见,阳离子对于FeCl3蚀刻液的蚀刻速度也具有不同的效果。

3光化学蚀刻质量的控制

3.1侧蚀

影响侧蚀的主要因素:(1)蚀刻方式:浸泡或鼓泡式蚀刻侧蚀严重,喷淋和溅射式较轻微。(2)蚀刻速度:蚀刻速度慢会造成严重的侧蚀。(3)蚀刻液的密度:蚀刻液的密度越高,蚀刻速度越慢。

3.2基材绝缘电阻

蚀刻后,溶液残留在基材上会使导线间的绝缘电阻降低。对于酸性CuCl2蚀刻液,蚀刻后基材表面可能残留铜和亚铜的盐类,它们都不溶于水。去除方法为用5~10%的HCl漂洗,然后水洗,或采用机械刷洗方法。对于碱性CuCl2蚀刻液,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蚀刻后水洗不及时、彻底。对于FeCl3蚀刻液,基材表面会吸附和残留FeCl3的络合盐,在水洗时发生水解,经干燥形成氧化铁复盐。去除方法为用5~10%的盐酸或草酸漂洗,然后水洗。

3.3抗蚀层耐蚀性

抗蚀层不耐蚀刻液的原因是干燥不够或固化不彻底。干膜耐酸性蚀刻液的能力很强,一般不会出现被破坏的现象。但是,如果铜基底清洁处理不良、干膜结合力差,也会出现局部破坏。当碱性蚀刻液的pH值大于8.5时,干膜可能出现脱落现象。聚乙烯醇抗蚀层主要用于FeCl3蚀刻液。当其固化不彻底或蚀刻液的盐酸含量较高时可能被破坏。若其用于酸性CuCl2蚀刻液,如果其分子量较低,热聚合温度低,也可能脱胶。4.4蚀刻系数要增大蚀刻系数,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用喷射或溅射蚀刻方式,增大垂直方向的蚀刻作用力,提高垂直蚀刻速度。(2)利用分阶段蚀刻的方法或在蚀刻液中加入侧蚀保护添加剂,尽量减小侧蚀。

4光化学蚀刻液再生

4.1FeCl3蚀刻液的再生

(1)Cl2再生法2FeCl2+Cl22FeCl3(2)NaClO3再生法6FeCl2+NaClO3+6HCl6FeCl3+NaCl+3H2O(3)臭氧再生法2FeCl2+2HCl+O32FeCl3+H2O+O2(4)电解再生法

4.2酸性CuCl2蚀刻液的再生

第6篇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实效性

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中,教学实效性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教学内容选择过程中,不但要选择基础的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同时还要选择绘画技巧作为教学内容。此外,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当做好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的构建,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里进行。

一、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1.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

对于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基础美术理论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所以要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主要原因是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关系到绘画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能否得到系统的教育。在此过程中,基础美术理论既是美术教学的基础,同时也是绘画教学的重要支撑点,只有将基础美术理论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才能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得到有效的丰富,使具体的课堂教学能够言之有物,避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流于形式。因此,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决定了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质量。

2.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选择绘画技巧作为教学内容

除了要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当将绘画技巧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绘画教学中,学生不但要了解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必要的绘画方法和绘画技巧,这决定了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效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过程中,应当选择绘画技巧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提高绘画技巧的教学比例,通过教师的演示和系统指导,让学生尽快掌握更多的绘画技巧,并在实际的绘画过程中应用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因此,选择绘画技巧作为教学内容,对提高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3.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将色彩运用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在绘画教学中,色彩运用是关键知识,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对色彩运用知识的了解,在目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中,应当将色彩运用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对色彩理论、色彩运用方法、色彩使用技巧等多方面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对绘画中的色彩有足够深的了解,并且掌握基本的色彩运用技巧,进而在色彩运用过程中更加熟练。因此,将色彩运用知识作为教学内容,是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做好色彩相关知识的选择和教学,才能够更好地为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服务,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做好色彩和绘画技法的教学

1.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对于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除了要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之外,还应当做好色彩和绘画技法的教学,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色彩,并且通过色彩的搭配提高绘画质量,达到有效渲染画面的目的,使色彩教学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绘画服务。因此,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中应当重点做好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工作,通过对学生色彩运用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2.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教会学生基本的绘画技法

进入高校之前,虽然艺术学院的学生对于绘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所掌握的绘画技法与实际的高校教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结合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实际,在具体的绘画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好学生基本绘画技法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规范学生的绘画方法,使学生在绘画技法上能够达到熟练的程度,能够按照规范的绘画方法绘制作品,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重视绘画基础知识的教学

结合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实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绘画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知识不但包含色彩运用、美术理论、艺术发展史以及其他的基本常识,同时也包括绘画技法、绘画风格以及其他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对学生日后的艺术成就与绘画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取得积极效果。

三、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注重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的构建

1.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

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大学阶段的绘画教学与高中阶段不同,由于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接受能力和活泼的性格特点,在具体的绘画教学过程中,应当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能,通过艺术氛围的熏陶,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从活泼的艺术氛围中受益。因此,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当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并有效地传递给每一名学生。

2.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

除了要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之外,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还应当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都能够主动钻研,有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并且积极进行教学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信赖的教学局面,为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解决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需求的重要手段。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根据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际需要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才能够满足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际需要。

3.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把握正确的教学原则

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师应当把握正确的教学原则,不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案,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还应当把握有效性原则,保证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够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案制订上都达到有效性标准,避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沦为形式;此外,还应当把握高效性原则,提高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效率,用充实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更好地进行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

通过文章的分析可知,教师要想提高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效性,就应当认真选择绘画教学内容,并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做好色彩和绘画技法的教学,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教学方式更加多样。与此同时,还要在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过程中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各项教学活动能够落到实处,保证教师和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谢鸣理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丁志同.基于多层次灰色理论的高校教师素质绩效评价.统计与决策,2011(15).

第7篇

1.1研究对象

门诊随机选择6~l2岁FD的患儿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平均8.4±2.3岁。全程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主要表现为不规则腹痛、胃纳差、早饱、恶心、呕吐、腹胀及大便干结。病程均大于2个月,并经B超与实验室检查排除肝胆胰腺等疾病。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应用PolygrafID型四导胃电图分析系统(丹麦美敦力公司),采用体表胃电记录各项胃电参数,患者空腹、安静、仰卧位,正确放置电极:(按说明书介绍放置)。记录空腹胃电图30min后,进餐(面包25g,火腿肠50g,水约200ml,15min内服完),再记录餐后胃电图60min。

1.2.2保和丸饮片颗粒(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六神曲20g,山楂60g,茯苓30g,半夏30g,陈皮12g,连翘10g,莱菔子10g,麦芽30g,分成40份,每份约含生药5g),3岁以下2份/次,3-7岁3份/次,7岁以上4份/次,2次/d,饭后冲服。

1.2.3疗效判定:

1)痊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且疗效指数≥90%。

2)显效:症状明显减轻,大部分体征消失,疗效指数I>70%。

3)有效:症状减轻,部分体征消失≥35%。

4)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减轻或加重者,疗效指数<35%。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100%。

1.2.4观察指标:胃电慢波主频、主功率,正常胃电节律百分比,正常值参照2000年全国胃电图会议的评判标准[1]。

2结果

2.1服用保和丸饮片颗粒后,患儿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纳差、恶心、呕吐、腹泻等改善,痊愈12例,显效30例,有效44例,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达86%。

2.2根据正常胃慢波百分比,FD儿童胃电节律胃电正常者21例21%,胃动过缓58例58%,胃动过速12和12%和混合性胃电节律紊乱组9例9%。在胃电节律正常的FD患儿中,11例52.4%存在餐后/餐前胃电主功率比异常。服用保和丸饮片颗粒后,胃电正常患儿达85例85%,显著高于服药前p<0.05。

3讨论

第8篇

本文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15例子宫穿孔患者,年龄为24~34岁,平均年龄为27.5岁,该15例患者孕产次为1~5次,其中最多的是2~4次。在本组资料中,有11例患者发生子宫穿孔是由于人工流产术引起,占73.33%;1例由于宫内节育器所导致,占6.67%;3例由于取环或钳刮术所引起的,占20.00%;同期在我院共有75574例行节育术,其子宫穿孔发生率为0.019%。

2发生原因

在本组资料中,有4例子宫穿孔发生在子宫前壁,4例发生在子宫后壁,3例发生在宫底,3例发生在宫角部,1例发生在侧壁。在15例患者中子宫穿孔由于人工流产、钳刮、取环术所导致的有14例;其中有5例出血明显的患者,对其行剖腹探查,书中发现其发生乙状结肠损伤,撕裂出血或肠系膜血肿。

3子宫穿孔的处理

3.1在本组资料中,有10例患者对穿孔损伤较小

并且临床症状较轻,经B超检查没有出现腹腔出血,没有发生盆、腹腔脏器损伤,在对其进行严密住院观察后采用保守治疗。其中在术中放置IUD时,发现其出现穿孔迹象的4例,立即对其停止手术,进行保守治疗;已完成人工流产术的4例,其已刮净宫腔组织并没有出现内出血,使其卧床休息,并给予宫缩剂和抗生素治疗,对其血压、体温、脉搏、出血以及腹痛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并没有进行吸宫操作或没有将宫腔组织吸净,存有残留物,内出血不明显或较小穿孔的2例患者,对其进行观察,没有出现特殊症状,将穿孔避开刮净症状后再进行保守治疗。在进行保守治疗时对体温、血压、脉搏以及腹部体征的改变要进行严密观察,定时进行B超及血象的检查,对整治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3.2在本组资料中,进行手术治疗的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置器时置入盆腔

行剖腹取器,然后对被损子宫进行修补;有3例患者因在其行人工流产时刮匙、吸管已穿入腹腔并经历吸刮动作或有在卵圆钳在其深入腹腔后进行了钳夹操作,对其行剖腹探查,将出血点找出,而后迅速结扎止血,将腹腔内的积血清除,对穿孔损伤部位修补。术后应当积极进行感染控制。在本组资料中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均痊愈出院。

4讨论

4.1子宫穿孔的病因

造成子宫穿孔的原因可能有子宫感染、胎盘植入、滋养叶细胞肿瘤等,但在临床中宫腔手术操作造成的器械损伤,特别是人工流产术是比较常见的原因。在本组资料中,有11例,占73.33%。手术造成穿孔的原因:①术前没有将子宫位置探查清楚。②术中粗暴操作。③哺乳期子宫大、软、壁薄,由此非常容易造成子宫穿孔,吸管是最常见的引起穿孔的器械,其次是卵圆钳。

4.2宫内节育器致子宫穿孔的机理

子宫穿孔因宫内节育器所引发的主要机理为:①手术直接导致损伤性穿孔。②子宫壁在置环后发生慢性炎性糜烂,同时由于子宫收缩及腹压形成自发性穿孔。③置环器和节育器具有一定硬度,在将其放入宫腔的过程中,用力过猛导致穿孔的发生。

4.3子宫穿孔的诊断及处理

穿孔范围小,没有造成肠管等脏器损伤的患者,应当首先停止操作,防止穿孔范围扩大,同时可对其行B超或透视对操作范围及程度进行观察,在必要的时候需要对患者行剖腹探查术。若患者是由于节育环移位,在处理时,理论上应当取出,但若没有出现症状,被子宫肌层包埋,可暂不取出,但需要进行追踪观察。

第9篇

我国产学研一体化教育观念已经深入到各高等院校的办学理念之中,成为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我国的产学研合作主要是以高校、企业及科研单位相互合作的模式为主。在此合作过程中,由于各合作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导致合作方在资源和信息上的不对等致使企业缺乏必要的合作愿望同时相关政策的落后又使得合作双方缺失组织机构及激励机制,从而造成高校产学研合作无法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科研、教学、生产、应用之间的脱节缺乏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化的利益机制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何做好企业与高校的有效结合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亚需解决的问题。

二、产学研一体化在材料工程类人才培养中的实施途径

材料工程类人才培养需以“依据学科、面向应用、个人培养”为宗旨启理调整专业结构不断增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尽快适应社会生产打下牢固的基础。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材料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要想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周此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注重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只有掌握扎实全面的理论基础并且加以融会贯通才能够在将来实际生产中做到学以致用。结合新科技的发展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完善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在课程选择上除了必修的课程之外,可以针对材料类各专业方向的发展状况增加专业选修课的设置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授课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在此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产学研合作的特点赴企业真正参与到教学环节中。企业可以结合当前工业的发展状况,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培养模式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性教学环节等。同时积极听取企业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规划的意见与建议,tD实将实践与理论、学习与创新、应用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

2.构建实验教学平台焙养学生拓展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注重实验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动手、爱动脑的习惯,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书本内容难免过于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河如果把实验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上课地点由课堂转移到实验室边讲、边学、边做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就有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动性。在实验过程中掌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创新意识也自然得到了培养,对专业学习的需求自然会提高。以《材料测试技术》课程为例与其在黑板上洋洋洒洒地介绍设备是如何装备如何操作,不如带领学生亲自去实验室对应着设备进行解剖分析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设置。与验证性实验不同的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需要学生对多门课程的内容进行综合运用。教师可以结合科研方向及企业课题选择实验题目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另外掌校应加大实验室平台的建设工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资源共享平台。同时加强与企业间的联合高等院校可以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洪建联合实验室、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研究机构企业对高校专业领域技术创新进行持续投入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焙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保证科研的连续性,实现专业领域的不断进步。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真正实现校企联合。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取决于实践教学。目前高校实现实践教学环节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校企联合通过建立校内实习基地赴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就应该考虑学科知识的前后衔接合理安排实践的内容及顺序选择合适的企业,实现真正的校企联合。以实习为例材料专业可设置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大实践教学环节。这三大实习有先有后需要合理安排。毕业设计也是人才培养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时可以结合教师的纵向、横向科研项目来选择池可以按照自己的专业兴趣方向选择。对于已签订就业协议的或有就业意向的同学,则可实现企业和学校双向培养的模式,允许学生到即将工作的单位结合该单位的实际生产情况选择合适的课题真题真做河以更快地适应技术发展需要。通过校企联合加强设计与实践的结合,能更快地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研究和工程设计中去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

三、产学研一体化运作的应用前景

第10篇

数控加工课程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专业基础知识多、范围广;教学工作不仅要完成理论教学任务还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以及操作技能,因此从课程的性质、任务来看,其教学过程需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要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数控加工课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开上。为了克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所存在的教学效能低、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分离、理论教材与实训课教材相脱节的弊端,目前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与“行动导向”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但由于受场地、设备、师资、教材和全校教学的统筹安排等诸多条件的制约,这些新模式、新方法仍未能大面积推广,只能在个别或少数班级试行。因此,积极推进数控加工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既是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数控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上述矛盾的必然选择。

2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按照职业岗位职责的能力要求重新组合原理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实现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时空“一体化”和师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专业调研,分析毕业生岗位,掌握市场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围绕职业能力结构,确定专业定位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决定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学校教学资源,按照学训结合、学训交替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在最大限度内采用加工操作、模拟仿真、技能拓展、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工学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学考核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3高职数控加工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是“练中学、学中练、重能力、见实效”。一体化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高职数控加工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教学内容模块化、项目式

模块式课程具有任务引领、结果驱动、突出能力、内容实用、做学一体的特点,的确起到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降低教学成本、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作用。数控加工课程包括三大模块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数控线切割。每一模块又可以结合数控加工职业活动要求分成小的项目,将技能教学课题定为一项项的工作任务,通过学生完成一系列的工作任务来将所有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串联起来进行系统学习,其中工作任务的逻辑形式包括递进式、并列式、流程式三种。

3.2按工作过程系统设计教学过程

本课程强调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技能,教学组织按工作过程系统设计,即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组织教学。通过“做中教”,“做中学”,融职业规范和职业素质培养于一体。采用“车间教学”的组织模式,让学生身为“准员工”体会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工作内容。

3.3建设双师队伍

理论基础、专业能力过硬的“双师型”队伍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数控加工课程实践性强、职业能力要求高。要求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承担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一线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在生产现场动手示范,指导学生掌握生产技能。实践证明“双师型”教师是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3.4开发一体化校本教材

一体化教学凸显了形象思维教学够用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教材的重点是实用和可操作的,理论浅显易懂,教材中舍弃繁琐的理论。一体化教材的开发应按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为目的,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对原有的学科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制定教学大纲,按教学大纲和技能鉴定内容等为标准,编写一体化教材,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校本教材应以学校的教师为主体,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共同编制的。

3.5建设一体化教学场所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高等职业学校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必须打破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授课地点分离的模式,建立符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多功能的一体化教室,即兼有理论教学、小组讨论、实验验证和实际操作的教学场所。数控加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比如在课程中讲授数控工艺及编程时,我们将课堂搬到校内数控车间进行现场教学,针对实物讲解,以“企业真实产品”为教学任务,以车削、铣削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现场大量“产品实例”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边学边练,在学中做,做中学,做到学做合一。

3.6建立一体化评价体系

第11篇

1.1土木工程专业实训室建设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从土木工程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土木工程学可以说是实践先于理论的学科。高职教育和其他高等教育相比,教育目的具有鲜明的特点,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为企业基层服务的专门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训室是实践教学的场所,实训室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

1.2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室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大力推进高职实践教学的形势下,很多高职院校都加大了实训建设的力度。但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训室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实训室建设“仿真性”差,没有为学生提供真实性的工作岗位环境,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感;②学生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实训设备投入,加之实训设备更新速度慢,学生无法在现有的资源上学到最新的专业技能;③实训室建设与实训教学模式不同步,以及实训教学计划、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教材的开发,但实训室未建立,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④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不够。

2“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建设

2.1“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紧密结合。因此“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也成为各大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做”,要真正实现“做”就要有与之配套的实训室。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强,学生通过在“教学做”一体化实训中的实践学习,可以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场所。

2.2“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思路

根据麦可思公司的分析报告,滁州职业技术学院2012届和2013届毕业生认为对主要课程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均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根据该校毕业生的反馈建议,该校应加大实训室建设力度。为此,根据“工学结合”的思想和土木工程专业特点,以校企开发为基础,构建功能与企业生产流程一致的实训室,实训室融教、学、做为一体。

2.3“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建设的措施

2.3.1实训室环境的建设

实训场地的布置方案与企业生产模式一致,实训室的环境与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要求高度吻合,使实训室真正发挥教学和生产的作用。同时,把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7S”理念应用于实训室建设中。真实的企业生活环境和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学生迅速地容入到企业生产中去,同时实训教学围绕学生职业岗位进行,更深层次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实训操作等综合素质。该校现有力学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道路沥青材料实训室、沥青混合料实训室、混凝土实训室。混凝土标样室、凝胶材料分析室、砂石原样分析室等土木专业实训室。实训室在建设过程中,应参考企业技术人员的意见,按照企业生产的模式进行设置。

2.3.2实训教学内容的构建

在实训教学内容的构建上,学校要把握教、学、做三个方面。教:主要是教师讲解,在实训项目实施之前,教师根据实训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授理论知识、操作步骤及操作要点;学:教师对项目进行示范指导,学生学习和领会教师的操作过程,掌握操作流程,明了操作原理;做:学生按照教师的操作过程,自行完成实训操作流程,这个环节学生为主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完成整个实训项目。

2.3.3实训室管理的规范性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训设备较多,而实训教师较少,实训室管理较为困难。所以,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一带一”的方法,即教师带学生,学生带学生的实训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减轻教师实训教学的负担,又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实训室在管理过程中应推行“7S”管理模式,通过实训室的规范化管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2.3.4实训师资队伍的培养

实训教师丰富的实践教学水平是实训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师熟练的操作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打下了基础。该校建立并完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和优秀人才成长机制,采取引进、培养、提高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强化双师素质培养,针对每一位专业教师制订“双师素质”培养计划。以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为主,多措并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预期效果

3.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障实训教学效果

每个实训内容的设置都以实际的实训项目为载体,这些项目的实施就是学生以后工作所需要的,学生认识到所学的东西工作要用到,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高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2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做。所以,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训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实施

“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既可以作为实训场所,也可以是教学场地,同时实训内容的选取也是实际的项目,这可以与项目化教学改革密切联系,推进该校教学改革的实施。

3.4实现实训教学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实训室从建设到管理都与企业一致,学生从着装到操作均按照企业的要求,学生始终在仿真性的环境中进行实训训练,使学生在校就能感受和体会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这为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迅速融入企业打下基础。

4结束语

第12篇

1.实践培训重视不够。

新课标要求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设计能力,但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规划中往往使专业理论教学偏颇,实践培训教学又深入不够不到位,使得艺术类实践教学形式往往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让各课程间较为分散、衔接不够;同时在实践训练设计上内容较单一,实践训练室建设不足,让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导致艺术设计类教学内容与社会单位需求难以贴合。

2.师资条件限制大。

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上,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高职院校艺术类教学多以校内教师为主导,而且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师一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而且高职院校招聘的艺术设计类教师良莠不齐,导致校内师资队伍水平不高,根本无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二、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应用情况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通过工作室将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它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应用为核心内容,通过工作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我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近年的开展情况如下:

1.工作室时间安排。

工作室主要由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导师负责,学生可以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室学习,而工作室实践内容主要从第二或三个学生开始、第五个学期结束,主要是通过项目实践去巩固课堂上的教学知识,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2.工作室设置情况。

我院工作室主要根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方向进行设置,目前主要设置工作室有:广告设计工作室、室内设计工作室、多媒体设计工作室,工业设计工作室及动画设计工作室等,工作室数量基本满足学生需求。

3.师资结构情况。

我院负责工作室的导师具有较高专业水平、扎实综合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全面负责指导设计课题与实践课题,因此,我院工作室导师结构主要由本校专业水平及实践经验突出的教师和聘请的校外实践丰富的设计专家、设计总监来组成。

4.工作室基本管理模式。

工作室基本管理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它几乎能完全打破课程教学和实践培训的界限,而我院主要通过导师负责教学组织安排和常规的管理,作好教学工作实践项目作品的收集和管理工作。

三、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改善措施

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应用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是为了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良好创新思维、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全面复合型应用人才。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就业率,满足市场的需求。一般来说,改善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有:

1.构建完善的工作室化教学模式课程体系。

事实上,构建完善的学分制课程体系,不仅是有效运用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重要前提,更是实行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为此,我院积极组织校内艺术设计类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人民,在深入分析目前艺术设计类专业相对应的社会岗位需要的技能要求后,以社会实际岗位的职业技能素质为出发点,并以学分制为基础,不断开发相关的课程教学模块,供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在各类课程模块中自行选择,帮助学生完成相关艺术设计类的课程教学,逐步构建完善的工作室化教学模式。

2.建设高水平的师资教学团队。

高水平的师资教学团队是确保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为建设高水准的教师队伍,我院积极招聘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专家到校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强化对校外指导教师的管理与聘任,处理好校外指导教师和校内教师的关系,实现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的互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校还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专业骨干教师,大力建设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结构合理的师资教学团队。

3.建立与工作室相一致的技能实训室。

建立与工作室相一致的技能实训室,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更成为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物质基础。建立技能实训室需要从专业建设实际出发,如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摄影实训室、模型工艺操作实训室等,强化工作室的实际意义,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训练环境。

4.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

由于职业技能鉴定和设计具有较强权威性和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就我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而言,常设有如室内装饰设计员、广告设计师、动画制作员、Adobe设计师、包装设计师、陈列展览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等职业技能鉴定,教师大力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一方面,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接轨学校教学与社会企业。

5.强化组织建设,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

强化教学组织结构建设,是保证工作室化教学模式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我院统一协调实践教学管理部门,让校内各专业教研室和办公室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全学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全面调动校内各部门的积极性,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开展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束语

第13篇

关键词:学校档案管理;校园文化;管理问题;意义分析

众所周知,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与学校发展息息相关。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学校档案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它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水平。高效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提升学生的发展水平,同时也能够为教师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档案管理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可以为校园文化各项工作提供档案信息保障,将校园中的制度文化逐渐变为历史精神文化,并且能够以物质的形态保存下来,从而不断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学校管理者需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最终达到档案管理目标。

一、学校档案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

在学校管理中,人们一般会忽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样就导致学校档案管理质量较差,不能够满足校园文化发展的需求。甚至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他们没有建立相应的档案室,没有将学校的文件和档案进行规范整理,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室,但是建设水平较低,管理环境较差,不能够达到对档案管理的要求,容易导致档案的丢失或损坏。对档案工作认识不足是造成这些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不是仅仅把资料整理好而已,更重要是认识到这些资料的价值所在。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学校在进行档案管理时需要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行支撑,规范管理人员的各项工作,这样才能够达到档案管理目标。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许多学校的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对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流程做出明确规定,同时也没有对档案管理的环境做出要求,使得学校档案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相应的作用。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只是为了制定而制定,没有切合实际情况。在制定管理制度中,缺乏档案管理流程、管理环境的规定,这样工作人员在执行时随心所欲,不能好好保护档案资料。

(三)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当前我国许多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比较低,他们大多数是兼职人员,而且负责的任务较繁杂,这样他们不能够将精力全身心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来,从而会降低学校档案管理的质量,也就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除此之外,这些档案管理人员他们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培训,在归档时容易出现问题,最终会降低其为教师和学生的档案管理服务的水平。档案管理工作在学校里,就像是一个边缘化的工作,没人愿意去做,因为工作多而且看不出成效。学校对于档案管理也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没有加强领导和监督,也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低,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到位,档案资源不能有效利用,造成了档案资料的浪费。

二、提升学校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提升校园文化认知

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要对档案管理进行强化,要通过档案资源对校园文化体系进行丰富,由该资源结构构建全方位服务结构,从而保障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1.首先要转变思想,加强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转变思想,充分了解档案管理内容,将档案管理资源应用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过程中。在日常工作中,要树立“用档”的观念,而不是仅仅管理档案。提高人们对档案的认识,使学校里的档案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理念,要从领导层形成正确的档案管理认识,充分挖掘档案管理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从该资源出发构建对应文化建设体系。要强化自身档案交流,加大档案管理人力、物力的投入,对该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形成有序化管理,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层次。

2.提升自身认识,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文化作用,提升自身工作的主动性。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档案管理的影响,档案管理内容不完善直接造成校园文化建设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深入挖掘档案管理内容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联系,要对档案管理的服务功能进行全面拓展,形成积极、主动地做好档案管理建设工作,营造和谐校园服务体系,传播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

(二)完善机制,优化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决定着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水平。在对档案管理工作落实时学校要加大档案管理机制建设,要依照档案管理需求形成全方位督导评估体系,将制度内容与档案管理真正融合在一起,从本质上优化管理效益。

在对管理制度进行构建时学校先要把握好档案日常管理制度、档案监督制度、档案评价制度等内容,要依照档案管理工作要素及档案管理工作注意事项形成对应制度体系,将制度内容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而保证档案管理过程中人员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现管理工作的全方位完善。尤其是在档案管理制度开发方面,学校要加大开发力度,要依照信息化校园需求对制度机制不断革新,为校园文化建设开发新的资源,从而真正提升管理制度协调效果。其次,要树立档案管理典型及榜样,通过档案管理优秀案例形成促进作用,对自身档案管理体系进行督促和激励,让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全面、高效地落实。

(三)提升素质,改善组织管理结构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是校园文化环境优化的基础。只有形成高素质、高水平的档案管理组织,档案管理氛围才能够得到本质上的提升,校园文化环境才能够得到根本上的转变。

学校要加大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依照学校档案管理需求对人员技术水平及能力素质进行提升,确保人员能够真正符合学校档案管理需求,能够高质量、高效益地服务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技术培训过程中要对档案管理基础知识、文化知识、计算机知识、管理及文史知识等进行全面渗透,要在培训过程中提升人员上述知识认知,让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能够得到全方位改善。素质培训主要包括服务态度、管理态度、责任心等,要提升人员对档案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档案管理氛围。与此同时,学校还要依照具体档案管理需求适当引入新型人才,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结构,提升管理工作的协调性和有效性,有针对性地为人员安排外出调研及学习,丰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内容。

(四)利用网络,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大部分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这样的管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管理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学校在今后的档案管理中需要提升其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完善学生和教师的档案信息,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为学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档案支持,提升学校的人文水平,最终达到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学校还要积极完善档案数据库,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园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文化建设和档案管理的一体化发展。通过这样的网络信息建设,相关人员能够及时档案信息,让学生和教师了解自身的状况,调动他们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档案资源支持。

综上所述,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相连,档案管理人员在今后的管理中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理念,学习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案,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达到管理目标,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资源保障。除此之外,学校也要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档案管理效率,保证档案管理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潘昕,李名家. 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基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视角[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33-136.

[2]梁健平. 学校档案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J]. 黑龙江档案,2013,06:105.

第14篇

【摘要】在对中医院校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高等中医院校与其他医学类院校不同之处在于,高等中医院校还秉承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精神。当前,高等中医院校的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着危机与挑战,高等中医院校应加强对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中医文化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医文化教育

一、中医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培养一名真正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医术精湛、医德优秀的医学人才,是高等中医院校工作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高等中医院校与其他医学类院校不同之处在于,高等中医院校还秉承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精神,是中医院校大学生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工作对象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开展中医文化教育是高等中医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从专业教育和行业特色角度的分析

中医学专业不同于其它专业,其产生根源和学习过程与中医文化密不可分。中医文化也就是指有关中医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甚至一些影响深远的事件等。[1]对中医院校大学生来说,中医文化对中医院校大学生来说,是伴随着他们学习和今后工作的精神基础。中医文化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影响了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医院校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基础。中医学的和谐观体现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各个环节中。[2]中医文化中蕴含着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注意调整阴阳的平衡观;动静结合的恒动观有助于培养中医院校大学生的辩证思维,也将影响中医院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二)从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分析,中医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从对人的教育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医道不仅仅是治病之道,它关涉到每个人的精神内涵和人格确立,关涉到我们对宇宙万物整体的认识。于是,一个独特的,不同与其他医学的一种新型医学就是在这样的人文背景下产生了。

2.中医文化倡导“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救死扶伤精神是中医医德观的体现。对此,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名利思想“此医人之膏育也”,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张仲景的医德[3]观完全体现了中华民族以“仁爱”为核心的传统美德,形成以“仁”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医乃仁术”的命题,充分体现了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

可见,中医文化的内涵与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

二、当前高等中医院校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从目前中医院校大学生对待中医学和中医文化的态度看,有的学生不热爱中医专业,不相信中医、学习不认真、缺乏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更不愿意去了解和学习中医文化,有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中医药事业,而已经走上中医业岗位的人员,他们的中医文化知识和底蕴不能让人满意,这样就难以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从业人员。形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新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给中医文化教育带来了挑战

1.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渗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给中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带来了挑战,也给高等中医院校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现代中医大学生,进大学前接受的主要是以现代科技文化为主的教育,再加上他们从小就接触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一旦接触到精气、阴阳五行这些传统理论,自然就会与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发生冲突,容易导致认识上的困惑、理解上的偏离,甚至对所学专业失去信心。

2.此外,近代以来一直没有消除的中医废存之争给中医文化带来了危机。近代百年曾有过三次关于中医废存的论争。在中医文化发展过程中,近代以来的中医废存之争给中医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危机和困境,同时,也给中医院校大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

(二)现代高等中医教育模式中中医文化教育的淡化

现代高等中医教育模式的偏差也是导致中医文化教育淡化的主要原因。面对强势西医的冲击,现代高等中医教育应该遵循继承与创新并举的原则,在坚持中医传统理念、保留中医精髓的基础上,学习借鉴西医学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以培养具备传统医学知识和技能的高等中医人才为目标。然而,目前高等中医教育强调掌握中西医两套本领,即“两条腿走路”,这种教育模式使得高等中医教育正在丧失中医特色。同时,因有限的教育时间变得更加有限,也就决定了学校的目标定位和质量标准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中医文化教育的淡化。

1.中西医课程同时开设的教育模式,冲淡了中医传统理念的确立和中医特色思维方式的养成。由于就业压力和中医创新发展的需要,现代中医院校普遍开设西医课程,中西医课程开设比例普遍达到了6:4,有的甚至达到了5:5。[4]这种教育模式也造成了中医思维模式养成的滞后性。

2.传统人文课程开设不足。从中医院校目前开设的课程结构来看,人文素质类除必须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外,某些院校也探索性的以选修课形式开设了一些医学人文课程,诸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但作为中医学文化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史》、《中国古代哲学史》等课程则普遍没有开设,或者也仅仅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中医学术研究“西医”化。近年来中医学术研究严重偏离中医传统,走上了西医化的研究道路,中医科研在中医现代化的光环下,被“异化”为采用西医的实验方法对中医的印证性研究,却放弃了经典著作的研读,忽视了中医临床能力的培养。

三、建议与对策

面对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的危机与挑战,高等中医院校工作者不仅要从意识和理论上重视中医文化教育工作,也应在实践中加强中医文化教育工作:

(一)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对中医院校大学生进行中医文化教育的主阵地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体现中医文化教育,提高中医文化育人效果课程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要加大传统文化课程比重,形成对中医大学生进行多学科的中医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将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文化教育相结合,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入中医文化相关知识教育课及在其它学科中渗透中医文化思想。

(二)在校园文化活动突出中医文化主线

大力发展中医文化,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必须构筑浓厚的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学习中医文化相关社团建设,定期组织中医文化等传统文化讲座;在校报、网站等媒体开设专栏;开展征文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中医文化的精髓,在继承祖国医学的同时,也得到品性的培养和锻炼;在人文素质教育中侧重进行医学人文与中医文化教育。

(三)在科研活动中重视中医文化研究

中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突出中医文化研究的地位与作用。中医院校应注意培育中医文化科研队伍;在各类各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申报中,加大中医文化相关课题的申报力度;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的中医文化研究论文;培育和建设中医文化研究与教育基地;指导大学生学习和研究中医文化。

(四)在中医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传播中医文化

鼓励中医院校大学生走出校园宣扬中医文化,引导中医院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在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中融入中医文化内容。

进一步发掘中医文化,结合时代特征,对中医文化进行扬弃,找出时代背景下中医文化的合理内核,将中医文化与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培养工作有机联系起来,进一步探讨中医文化与中医大学生的教育工作的联系,探索将中医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内化到中医院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的手段、方式,对中医院校大学生开展中医文化教育,培养具有中医文化精神的中医药从业人员,显得尤为重要。转贴于

参考文献

[1][3]曲黎敏.中医与传统文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15.

第15篇

关键词:信息化、艺术史、教学

一、艺术史教育概述

艺术史经过多年的发展,除了由于考古学的新发现偶尔会加以添加或者更新以外,从内容上说是基本稳定的,因此历史的讲授又是容易陷于枯燥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针对传统艺术史课程的教学中所存在的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等问题,从教学手段上加以改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合理、科学地应用于辅助教学中,建立师生易于交流、互动的艺术史教学环境。

二、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具体到信息化应用的实施,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课堂现实互动教学环境的营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集光、声、色等一体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营造轻松愉快、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以往的艺术史教学大都是教师多数时间是强行灌输,只求完成教学任务。有研究表明,这种理论课程学生听讲超过20分钟,必然有疲惫感,剩下的时间基本上是等着下课,这种上课方式与教学环境不利于师生之间产生交流与互动,课堂氛围不活跃,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实际上,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借助更多的多媒体信息化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具体来说,可以分两个步走: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自主制作有着充实知识内容和高质量画面效果的多媒体课件,以备课堂教学时放映。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软件不要仅限于Powerpoint等常规软件,还可以使用多媒体产品制作工具Adobe Director。Director可以让我们自由发挥想象力,藉由同步整合图形、声音、文字、动画、及影片功能制作出多媒体产品,能够更好地综合各种视频、音频资料。为课堂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和互动环境,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从而可以全方位、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点。其次,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学生也从课桌上解放出来,师生围坐在一起进行授课、鉴赏作品,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障碍,学生也就可以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想法与评价,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网络虚拟互动教学环境的营造。主要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网络虚拟互动空间。具体而言,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是艺术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但由于多年高校扩招的影响,公选课的学生人数通常会比较多,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缺乏现实可行性,好在很多大博物馆都有利用动画及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的网络虚拟博物馆,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上访问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弥补了现实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建立艺术史课程QQ群或公共邮箱,定期就艺术史上某些重要问题或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组织集体讨论,一段时间以后,将这些反馈的信息收集整理,建立艺术史课程站,并将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及优秀的学生作业实现网络共享,还可以制成课程教学视频上传网络,促进了多媒体授课的普及和深入应用,解决了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与教学视频自主学习的问题,并有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有兴趣的同学之间进一步展开交流与讨论。

针对目前高校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新要求,艺术史公选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师生易于交流、互动,实现学教同步的教学目的,进一步提高和改进高校非艺术类学生艺术史公选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接受人类优秀艺术文化熏陶和塑造健康人格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海霞.基于创新推广理论的高校教学信息化实践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