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范文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育技术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

第1篇

1.1计算机应用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渭南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类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C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图像处理、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Flash高级程序设计、网络编程等,体现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应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但存在问题也不少:课程的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相关计算机选修课少,学生可选的比较单一,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其次,课程的设置中对于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时划分不合理,有些计算机应用课程上机练习时间少,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操作水平与创新技能的培养;部分课程的衔接不合理,有些课程重复的知识多,有些课程开设学期混乱等。

1.2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就业状况

通过对以往毕业生就业的情况调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服务于基础教育,在日常工作从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还有一部分毕业生进入电教机构从事日常计算机维护工作,也有一小部分学生走进地方电视台从事视频编辑工作,当然也有极少数从事程序设计工作。我们不难发现,计算机应用课程体系对于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

2计算机应用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2.1改革原有课程设置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应具有应变、创新和综合性的特征,这就要求从课程设置上下工夫。早期的计算机课程相对陈旧,软件应用类的课程存在软件版本低,程序设计类的课程所选语言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数据库课程仅能应付计算机水平考试等。因此,我们要从目前和将来的社会需求出发,改革现有课程设置,以便将来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体现专业特色。

2.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育技术学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目前招生属于文理兼招。从长期的教学中发现,理科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相对容易。因此,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个环节我们要理清思路,兼顾文科、理科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实际的教学中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特长。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以信息技术处理员考试为目标,锻炼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图像处理以及多媒体课件设计课程的系统教学,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通过大三一些计算机核心必修课的学习,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从创新项目的研究中提高学生对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方向的认识。对于程序设计能力不足的学生,我们可以从视频采集和编辑的角度出发,强化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综合运用能力。凭借这一思路,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也是依据这样的思路在探索中。

2.3以“技术—艺术”为课程导向

“技术—艺术”是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源于专业的整合。教育技术学专业划分在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学院中,该学院设立了动画、数字媒体技术、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等几个专业,这就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学院拥有划分明确的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动画制作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作品创作工作室等,结合其他专业的艺术类课程,能够让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以艺术思想为指导创作教育技术产品。

2.4构建数字化实验平台

由于专业特点,我们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搭建数字化综合实验平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这个实验教学平台,让学生可以完成摄影、电视节目创作、计算机基础等传统实验课程,还可以完成程序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实验教学。这个实验平台中计算机类课程可以从以下两个实验模块构建:计算机相关技术实验模块,包含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数据库等实验,对于不能直接进行的实验,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综合运用;数字化音频视频实验模块,借助计算机的音频、视频采集和处理技术,把豪杰解霸、格式工厂以及计算机非线性编辑技术引入实验中,在实际实验教学中,也可适当的加入电视台目前所使用的视频编辑软件。

3计算机课程体系构成

3.1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主要是一些基础课程。通过这些的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事实上,在实际课程学习中我们也要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学生已经很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并且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相反有些学生却很少使用过计算机。这样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通常采用课堂上兼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实验课上提出不同层次的实验要求。课程构成上,我们及时更新教材的内容,目前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选用的是windows7操作系统。在低年级,可以进行一些直观应用型课程的学习,例如计算机的安装与维修课程、图像处理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这类课程属于“所见即所得”的课程,学生入手很快,我们在授课中采用的是最新版本的相关软件(photoshopcs5,flashcs5.5),让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很快进行简单的教育技术作品创作,这为下一步深入学习相关计算机课程创作了良好的条件。

3.2计算机应用核心课程

第2篇

2 军队外语网络教学的课程构建和教学模式研究 

3 教育信息环境下,面向学习过程的发展性评价的研究 

4 基于网络的自适应学习系统研究 

5 网络教学交互策略研究 

6 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高中语文自我导向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7 基于自动测评技术的IT技能培训研究 

8 基于CORBA的分布式异构数据库信息检索模型——在高校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9 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概念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11 应用几何画板促进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试验研究 

12 IT技能训练导师系统iTutor——原理、设计与应用 

13 基于农林学科专题学习网站自主学习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14 WebCL的基本理论与系统实现 

15 网络课程中促进迁移的教学策略设计

16 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17 基于因特网的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18 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和案例分析 

19 示例学习网上课程的建构研究 

20 Internet创新学习环境研究

 

21 现代教育媒体下优秀教师的再定位 

22 学习对象理论与网络课程开发 

23 上海市综合高中的发展研究 

2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中师《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的教学设计研究 

25 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学设计

 

26 临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7 四川普通高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考察分析 

28 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29 信息化进程中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30 普通高中职业指导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31 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历史发展轨迹透析(1985—2000) 

32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研究 

33 企业e-Learning与学习型组织创建

34 信息化社区教育研究 

35 绩效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36 校本教育游戏软件的设计研究 

37 信息技术在高等工科院校《数控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38 多元智能的多元测评研究 

39 我国纪录片形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40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整合的“五步教学法”及其应用研究

 

41 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模式研究 

4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43 基于多媒体教室的CPSL教学环境的研究 

44 教育技术学之学科内容体系构建研究 

45 从信息科学角度对网络课程信息的研究与组织设计

46 基于Web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模式设计与分析 

47 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

48 基于网络的班级课堂协作学习研究及其过程设计 

49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问题研究 

50 多媒体课件中不同色彩文字材料对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51 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及其SDL学习研究 

52 开放大学学习支持系统的比较研究 

53 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54 概念图工具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上海市闵行实验小学五年级个案研究 

55 参照SIF规范的EMIS升级模式研究及其简化实现

 

56 基于Web的自适应测试系统的研究 

57 中小学音乐教育主题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 

58 基于WebSphere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电子政务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59 基于Web服务的分布式异构教育资源库信息共享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60 基于Web的远程答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61 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62 关于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教学的思考 

63 导生角色研究 

64 现代远程教育中基于任务驱动的流媒体答疑教学模式研究 

65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教育硕士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66 甘肃省中师学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67 甘肃省城市中学校园网建设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68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研究 

69 基于动机理论的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70 网络学习日记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

71 大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实践研究——《学习论》中的探索 

72 现代远程教育中网络教师指导活动研究 

73 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GBS学习环境的设计开发与实践 

74 中小学虚拟教研活动的特点、功能与组织管理方式研究 

75 基于学习设计规范的学习内容管理系统设计

76 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PBL)的教学设计方法的试验研究 

77 中小学英语教师ICT技能体系研究 

78 网络课程中电子学习档案设计与制作的研究 

79 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80 网络时代教育电视发展趋势研究

 

81 中小学信息技术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82 多媒体教材制作系统设计与开发 

83 远程多媒体信息实时播放系统开发研究 

84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85 甘肃省乡村信息资源中心应用现状与发展研究

 

86 甘肃省高师师范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87 甘肃省高等院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88 甘肃省电大远程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89 卫星宽带远程环境下甘肃电大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 

90 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学平台的搭建

 

91 中小学专题学习网站生成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92 考试分析系统和标准化题库的设计与实现   

93 中医痛风临床诊治智能CAI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94 教师教育的改革: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 

95 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与师范院校职前培训模式探索及资源整合

 

96 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研究 

97 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98 网络学习中的动机策略研究 

第3篇

【关键词】论文分类;主要任务;写作步骤指导;典型题目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1―0018―03

教育部高教司2001年编写的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是通过毕业论文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决策能力[1]。教育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教育技术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现有很多毕业论文缺乏科学和规范,论文质量并不高。本文参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尝试将论文分类,并就每类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写作步骤展开探究,列举出典型题目,以求为毕业生提供参考。

一 综述/评述类论文

1 定义

查阅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述或评述的文章[2]。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选题

选题首先要内容新颖,且近几年确有进展,为本专业所关注的焦点;其次题目不要过大,面面俱到的文章很难深入研究核心问题,往往流于泛泛而谈。

(2) 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

一方面,需要搜集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另一方面是查找期刊和文献资料。

(3) 提出综述/评述的问题

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指明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阐述所综述/评述问题的资料来源、历史、现状及发展动态。如果所选题目属于争论性课题,需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4) 进行具体综述/评述

首先,通读、细读、精读文献资料,分析每篇文章的主要论点,分类摘记其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论要点。其次,对摘记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可以从以下顺序进行综述[3]:①历史发展:按时间顺序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各家观点,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指出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一般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描述。③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评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

(5) 总结

对综述/评述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评议,对文章的特色和不足进行总结。

(6) 参考文献

依引用先后次序或参考程度排列参考文献,引用的国内外文献必须真实。由于现在的综述/评述多为“现状综述/评述”,所以70%的引用文献应为3年内的文献。

3 典型题目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综述/教学设计的国际前沿研究/从网络教育的发展看回归教育现象/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评述/教育技术研究范式与发展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教育游戏的国际研究动向以及启示。

二 实证类论文

1 定义

针对教育技术领域的某一问题或专题,有目的地进行调查与考察、试验与分析,或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得到系统的观察现象、实验数据或效果比较等重要的原始资料和分析结论的论文。实证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后两者,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问卷/量表(常伴有访谈)、文本分析、观察法,实验法等[4]。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确定研究的问题

明晰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分析课题是否具有创新性、可行性,影响可行性的一般因素是什么。

(2) 分析研究的问题

首先,界定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搜集相关支持理论。其次,分析所研究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及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其可借鉴的研究方法或手段;再次,说明作者拟从哪些创新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建立研究假设。

(3) 制定研究的方案

运用实证方法展开的研究,需要事先作好周密的设计,以求对实施研究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排除研究者、被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具体做法如下:确立研究中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和观测指标;确定研究方法;明确已具备条件和尚需创设的条件;明确研究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设计必要的问卷、调查表、测验题、实验过程等。

(4) 实施实证研究

依据方案进行研究,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时,研究过程也有差异。例如在以调查/访谈为主的实证研究中,首先需要进行预调查,然后根据预调查结果修改调查设计;实际调查中注意尊重客观事实,如实记录,不把主观倾向带到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在以实验为主的实证研究中,首先,进行实验前测;控制实验的各个环节、实验对象、实验时间和场所的安排等因素;其次,如实记载自变量的操作情况、无关变量的控制情况、因变量的变化情况和其他相关情况;再次,进行实验后测,了解实验后被试在所研究的特质上达到的水平[5]。

(5) 整理资料,作出总结

对研究过程进行总结;用适当统计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并详细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以量化资料反映客观属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或改进性的策略或建议。

3 典型题目

(1) 课程/课堂教学

幼儿园动漫环境创设效果的研究/非语言符号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小组讨论学习在**课堂中的效率研究/**市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现状调查和研究。

(2) 学生学习

**地区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情况与调查研究及推广措施/概念地图支持学习困难学生写作的实验研究/**市在校大学生博客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大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调查研究。

(3) 教师专业发展

对**市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式的研究与建议/中学对教育技术师范生能力与素质需求调研/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及应对策略/**地区高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教育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研究与展望――以**地区为例。

三 设计类论文

1 定义

本文界定的设计类论文是设计课堂活动、模型、系统等一些应用性研究的文章;它重在应用或检查理论,并依据理论进行分析设计,得出直接的设计成果。本类主要是设计课堂活动及一些应用平台模型,对于以编程实现的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将在第四类论文中阐述。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对选题背景和依据理论进行概述

对选题背景进行描述,指出设计的目的;对相关概念和支持理论进行概述。

(2) 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深入调查

深入调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从已有研究成果提炼出本课题可以借鉴的具体内容和要素,并重点指出已有研究成果中的不足之处,分析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初步确定本论文中的设计需要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3) 对设计进行需求分析

在上一步中已经初步确定所做的设计需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后,紧接着就要对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如果可行,则要进一步具体回答“本设计要做什么”的问题,细化设计任务。

(4) 进行具体的设计

根据细化的设计任务来进行具体的设计,作者可以自行选择是否详细描述具体的设计过程。

(5) 应用所做的设计

应用分两个阶段:试应用和真正应用。前者主要检测所做的设计是否完善;后者是根据试应用结果对设计进行改进和完善,直接检测所做设计的应用效果。不管是哪种应用,都需要记录应用的具体过程。

(6) 分析成果,总结和展望

对应用成果进行分析,将成果与目的对照,看有没有实现设计目的;指出具备更完善的条件时设计还能改进的地方。

3 典型题目

基于三维动画技术的视频课程片头设计/基于协作学习的课堂活动设计/中学信息技术网络学习社区的分析与设计/多媒体界面的创意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整体设计/绩效观下的企业培训教学系统设计。

四 开发类论文

1 定义

本文界定的开发类论文是描述为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设计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及应用过程的文章。由于是教学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所以可以参考各类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在模型指导下融入对教学过程的思考,实现教学过程思想对软件开发的指导,以及软件应用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与建议。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对选题背景和依据理论进行概述

同“设计类论文”,着重描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简要解决办法及对系统功能的大概要求。

(2) 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深入调查

同“设计类论文”,并对该软件系统解决特定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期。

(3) 进行软件需求分析,

首先进行可行性分析;其次确定系统可以实现怎样的功能,即系统“要做什么”,从该步骤开始,可以参考几种常见的软件工程生命周期模型来安排系统开发的过程和进度,采用常用的结构化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并且撰写相应的文档,例如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说明以及补充材料等[6],为设计过程做好充足的准备。

(4) 设计过程

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过程。对(3)中的系统功能进行细化,进行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库的设计,产生若干独立的功能模块,然后再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

(5) 编码与测试

即软件开发中实现的环节,可以独立进行,撰写相应的文档,总结一些实现方法和技术优化上的体会。

(6) 系统的应用和反馈

类似于系统开发的调试阶段,即让系统在实际环境中运行,看系统的运行是否能够适应软硬件环境,是否真正满足预期的要求,并记录反馈信息,以再回到阶段(4)进行优化设计,改善系统的性能;在最终成品的应用中记录最终的应用效果。

(7) 总结和展望

对开发成品及其应用成果进行评价,将成果与开发目的对照;对比目前同领域中的其它系统,总结过人之处和不足之处,指出具备更完善的条件时开发还能改进的地方。

3 典型题目

网络教学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net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基础教育研究性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基于Web2.0的在线搜索系统的开发/基于Web2.0的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

五 比较类论文

1 定义

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审查、判断并列举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方法,可分为横向与纵向、同类与异类、定量与定性比较;比较的对象可以是同一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特征或现象,也可以是不同事物在同一时间序列、不同空间结构上的特征或现象[7]。它广泛存在于上述四类论文中,本文探讨的比较类论文是指通篇以比较为主要手段,展现和分析比较的内容,以揭示事物本质的论文。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确定比较的主题

首先,选择比较对象,确定比较的主题。其次,在头脑中产生对此主题比较目的的假想,比较目的需要立足实际,且在比较研究中可验证。再次,确定比较的具体内容和比较标准。

(2) 获取相关资料

搜集和初步整理资料。可以通过实地考察、阅读文献、调查访问、座谈讨论、实验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但考虑到所选材料对达到比较目的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需要选择最优的渠道以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 描述比较内容并进行差异分析

对每一项比较内容进行描述,进而列举比较对象间的异同,站在历史、辨证、多维的视角上来分析比较对象间形成异同的原因。

(4) 得出比较结论

对所比较事物的本质进行进一步揭示,并验证笔者的假想有没有实现,得出比较结论。

3 典型题目

信息时代电视传播的嬗变/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多媒体信息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比较/网络课程与精品课程的对比研究/大众传媒信息与学校教育信息比较研究/Web2.0应用国内外现状比较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监督机制中外比较研究/农村受众媒介素养习得差异性研究/**和**区域信息化差异比较/**市重点小学教育网站主页设计比较研究。

六 总结

本文探索出的教育技术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种分类及各类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写作步骤,只是在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上的一种探究,必有不足之处。在论文实际写作中学生还需综合地、灵活地选用各种研究方法,在各类论文具体写作步骤基础上学会变通,不能固化在这些框架中,这样才能写出创新的、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管理卷/理学卷/电子信息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1-6.

[2][3] 如何写综述论文全攻略[EB/OL].

[4][5] 马云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7,19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