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青年教师论文范文

青年教师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青年教师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青年教师论文

第1篇

师范院校青年教师虽然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但其教学经历较少,教学方法、策略等把握得也不是很好。因而,如何帮助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已成为师范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而且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首先,提升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是培养基础教育合格教师的需要。师范院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未来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师范院校的青年教师在从教前已经掌握了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而要将这些理论知识传授给师范生,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因为只有他们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培养师范生。因而,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就直接决定着所培养出的师范生是否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其次,提升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是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的知识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这些挑战,青年教师需要与时俱进,随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兼顾相关学科知识,努力提升自身教学能力。青年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应对飞速的时展,成为一名优秀的新型专业化教师。

二、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指向

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师范院校青年教师要想成为高水平的教师,就必须提升以下几方面的教学能力。

1、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各个环节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后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青年教师必须提升其教学设计能力,这样才能为搞好自己的教学提供前提。首先,青年教师要提升教案设计能力。青年教师设计的教案不仅要有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意见,还要有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的设想以及课外的延伸等,从而使设计出的教案具有多方面性、综合性、立体性。其次,青年教师要提升板书设计能力。虽然大部分青年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课件并不是万能的。青年教师要根据教学着眼点与教学要求的不同,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形式多样的板书,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板书设计能力,能够对学生起到引领和点化作用。

2、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

师范院校青年教师应具备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师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青年教师应提高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最终使学生可以独立形成自己的观点。其次,青年教师应提高组织与学生交流、探究的能力。通过与师范生之间的交流和与学生之间的探究,可以将一些指导意见或者好书推荐给学生,也可以了解为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地给予评价反馈。

3、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青年教师由于学历层次较高,因而其学术研究能力一般较强,但其教学研究能力却不一定强,因为他们一般都不太注重对教学问题的研究。而青年教师要想提升教学能力,就必须提升对教学的研究能力。首先,青年教师需要具备发现教学问题的能力,这是研究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形势判断力的综合反映。其次,青年教师要具有突破原有理论的框架,从新的角度分析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思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最后,青年教师要有教学研究的协作能力。“优势互补、群体攻关,这是现代教育教学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1、以训练促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学是师范院校青年教师的第一要务。教学能力也是教师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探寻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有效途径和措施,以训练促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师范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1)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来训练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在教学结束后,从收集、分析、到撰写案例,都要使自己的教学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青年教师不仅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性研究,更应该阅读吸收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在成功的典型教学案例中认识反映教学实践过程的规律,在失败的教学案例中找出认识的偏差,从中获得真理性的认识,这对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通过试讲来训练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试讲是青年教师在没有学生在场的情况下,完全按照正常上课的样子,模拟真实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青年教师通过试讲可以了解自身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以促进青年教师更深入地思考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试讲后,教学方向会更加清晰,教学方法会适当调整,正式授课时自信心会大增。可见,青年教师经过对授课过程进行训练,其教学能力自然而然就可以得到提升。

2、以培训促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1)通过岗前培训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岗前培训是青年教师走上教师岗位前需要进行的一个必要环节。首先,师范院校可以邀请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担任专职的岗前培训指导教师,为青年教师示范授课、做专题讲座、传授教学经验等,以此为培训平台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其次,青年教师应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一份完整教案,并进行现场的授课展示,专家就其教案与教学展示进行细致点评,并与之深入交流,给予建设性意见,以此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2)通过跟踪培训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青年教师入职后,在教学中避免不了会出现困惑,所以,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只局限于岗前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师范院校要根据青年教师所教专业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其安排资历深厚的导师,在教学上能够帮助青年教师答疑解惑,这种指导是长期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通过跟踪培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不断提升,使其由初任教师转变为熟练教师。

3、以评价促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1)通过科学的考评制度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师范院校应制定科学的考评制度,来督促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首先,各院领导应对青年教师上交的教学文件和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考评,分出等级,奖优罚怠,以此来激励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其次,师范院校教学委员会教师要了解和掌握青年教师的授课过程,对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方法进行考评,并提出修改意见,以帮助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学生对青年教师的评价尤为重要。学生对青年教师的评价更能真实地反映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高低的实际情况,高水平的青年教师必然会受到师范生的喜爱。

(2)通过多样的教学技能评比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第2篇

我国高校是许多年轻学子毕业后向往的工作岗位,但正如光明日报在2013年8月13日报道的“关于青椒们(“青椒”,是网络上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戏称)的困惑”文中所描述的那样:“当科研经费、职称晋升、学术成果、教学评估、结婚生子、赚钱养家……这些没有太多关系的词语,在现实中发生了复杂的因果联系之后,种种欲说还休的困顿让他们中的不少人脚步趔趄、心生乏意”。这段描述真实地体现了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所面临的种种困境,科研、教学、生活的各方面压力让他们有点不堪重负。

1.科研资源缺乏。当前高校之间生存与发展竞争加剧,在影响高校竞争力的各因素中,科研实力成为其中最重要的砝码。获批科研项目数、科研到款数、高水平文章等各项指标成为考核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教师的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工资收入等各项考核都直接与上述科研成果挂钩。青年教师由于刚走出校门不久,在实验室用房、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等各方面的经验存在不足,从而导致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很难在科研成果方面有所突破。但就目前国内高校的考核体系来看,没有科研成果,获取科研资源的机会就很小;没有科研资源,要想取得科研成绩就会更加困难。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对于一些青年教师而言,所承受的科研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2.教学经验不足。高校承担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而稳定过硬的教学质量是一所高校长久发展的关键。作为高校教师的主力军,青年教师也正逐步代替老教师,勇挑教学重担。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学历层次高,普遍具有博士学位;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专业基础扎实,均接受正规系统的学科培养;创新能力强,大部分青年教师具有国外留学经历,在教学工作中能提出很多创新的想法和建议。但其自身所存在的劣势也很明显:很多青年教师博士刚毕业马上留校,直接由学生身份转为教师身份,多数情况下未经过基本的教学培训及助教阶段的锻炼就开始自己的教学生涯,因此在教学方法、教案准备及教学现场等各个环节较为生疏,经验不足,即使课前花费力气备课,但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3.生活压力较大。高校青年教师所承受的生活压力也不容忽视。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时已接近而立之年,生活上正处于“上有父母需要赡养,下有子女需要抚育”的特殊阶段,而工资收入低、消费水平高,尤其国内高昂的房价,都会造成青年教师生活负担沉重、心理压力大,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二、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成长培育的实践探索

青年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将直接决定着高校的未来发展。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培育工作应该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培育与建设的重要环节。

1.完善机制,提升科研能力。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校做好计划、发展规划和相关联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机制才能保障培育计划的顺利实施。第一,高校应该规范明确激励制度,建立起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并以个为基础的激励机制,在考核、聘任等各环节中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量身制定标准,给予青年教师适当的成长期,不搞一刀切。第二,面对青年教师科研资源缺乏、难出成果等现实问题,可以在引进之初就根据团队需要遴选合适人员,引进后可由团队统一安排实验用房,协助团队负责人指导学生。第三,鼓励、引导青年教师积极申报项目,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其指导申请书的撰写。第四,鼓励、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老教师的科研项目,在项目中学习、进步。第五,学校、学院搭建平台,多组织学术交流会,以方便青年教师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学术水平。我们学院举行过多场院内交流会,教师们都对自己最新的研究进行交流,会后学院教师纷纷表示收获很多,发现很多的院内合作可能性,学术交流会效果很好。

2.多方举措,提高教学质量。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作为高校教师的主力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将决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完善各类培训、进修制度,提高培训质量。高校要为青年教师提供充足的培训渠道。我校对所有新进教工开展岗前培训,培训课程包含了高等教育学概论、高等教育法规案例分析、高校教师职业素养等专业课程,还开设思想政治、文化修养等提升教师科学人文素质等辅助课程。入职后,学校、学院还经常组织教学观摩及教学比赛等活动,鼓励青年教师要多参加教学交流会、培训研讨会等,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我院制药工程系就对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培训会及学术交流会给予了一定资助。第二,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等多种方式为青年教师增加学习的机会。以我院制药工程系为例,由于其专业有工程背景要求,所以系领导长期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专家到校兼职授课,要求青年教师随堂跟课学习,同时也积极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基地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并形成制度坚持执行。这种做法使得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反馈在课堂上,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第三,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高校应根据教师的专业及时安排老教师进行指导,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日常教学工作。制药工程系为每位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导师。青年教师可从导师助教做起,以跟课、帮助导师批改作业及试卷、与导师共同备课等多种形式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遇到问题由导师为其答疑解惑。同时,系领导还鼓励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建立完善的教学激励机制,除了考核教学“量”之外,更应注重对青年教师教学“质”的考核。可适度将青年教师的授课质量与津贴等挂钩,激励青年教师讲好课;经常举办教学大赛的等业务比赛,并对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起到示范作用。

第3篇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就注重一些资料的积累,如:优秀教学活动光盘;获奖教育活动教案;外出听课笔记;园内教师公开课记录。在园内组织的青年教师汇报课中,我努力开发出一个个适合本园特点和资源优势的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并提升为符合《纲要》精神的教育策略,不断实现具体教育活动和行为与《纲要》的对接,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虽然有很多的不足,但我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和教育实践的驾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做好参与前的准备

青年教师要通过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以及全市的开放课、比赛课这些途径来实现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因此必须认真对待和积极参与。做到参与活动前有充分的准备。

1.首先要明确要研究的问题。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一般都有一个活动计划。参与教研活动之前对要研究的问题一定有所了解:这是哪一类的问题,自己在教育实践中有没有遇到过,能不能分析,能解释其中的哪一点,还有那些疑虑。对这一切都要作到心中有数。活动前,我先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音乐领域。如何有计划、有目的、有新意的设计本次活动,我仔细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活动过程:(1)听听玩玩引出古筝;(2)倾听乐曲感受意境;(3)分段欣赏理解乐曲;(4)倾听乐曲讲述故事;(5)理解乐曲表现乐曲。

2.寻求理论支持。不论对要研究的问题还是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要先学会寻求理论支持。学习相关理论后,要尝试分析问题,并在实践中进行活动设计,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如果教学实践不成功,也要找出问题所在,捋一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并及时地把问题记录下来,再去寻找理论,再实践。活动环节设计完成后,我进行了第一次试教。在试教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古筝的声音及旋律非常感兴趣。可是由于平时接触的比较少,在分段欣赏这一环节中,所有的孩子都不能清晰分析出古筝曲的意境。在表现乐曲这一环节中,孩子们的动作也比较单调。于是我反反复复地学习、分析、实践,让孩子们在平时多接触各种不同的乐器,让他们静下心来欣赏。作为教师的我,及时捕捉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切有价值的行为,多写观察记录,多思考。在一系列的调整中,自身的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的锻炼和提高。

3.整理记录。对于经过反复实践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认真进行整理、记录,等待园内有经验教师的共同商讨、切磋。记录时,仔细斟酌自己的言辞,对所提的问题是什么,疑惑在哪里,表述清楚,这样便于大家讨论。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文字处理能力。

三、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个人的困惑,教师们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每个人的发言,看似在帮助他人,其实也是对自身教育观念和行为的一次提高。在教研活动中,不同思想观点的相互碰撞,常常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有时还会迸发出奇妙的灵感。这对教师开拓思路、转变观念很有帮助。作为青年教师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

1.认真参加教研组活动。教研组是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每位教师的积极参与,活动中通过同伴互助合作、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共同总结才能共同提高,因此有效的教研组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

2.主动投入教研活动。活动之中大家的谈话还没有解开自己的疑惑,就要适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其实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教师们在观摩、分析、研讨甚至在闲聊中获得一个又一个金点子,得到一个又一个启示。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就是给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引导教师们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同行商讨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研活动研讨会上,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主动与老师们交谈,向大家请教,同事之间面对面地讨论辨析,你一言我一语使问题越辩越明。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谈出来,如果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对自己也是一次很大鼓舞,更重要的是使自己有价值的内隐思想外化和明朗。这样参与研究的每个成员之间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形成合力,通过真诚地对话与交流,集体的互动,每个人都能从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再说个人智慧相对于集体智慧而言终究是狭隘的。因此,任何一位幼儿教师无论自己多么勤奋,倘若缺乏与同事的交流切磋,缺乏专家的指导,都不可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有效发展。

3.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作为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教育活动设计、实践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花儿朵朵》活动中,大家帮我讨论出一种新的思路:带领幼儿欣赏古筝曲、感受古筝曲。欣赏环节,我布置好花园的场景,采用自己弹奏的方式,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乐曲的意境。在分段欣赏时,我设计了边欣赏乐曲边出示图谱的方式,让幼儿更为形象的理解乐曲。表现乐曲时,我让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并给予适当的鼓励。我想:这样的教育活动设计是大家共同研究的结果,执教的教师要付诸实践。摆脱旧的教育模式的影响,把大家研究的新成果与孩子们的兴趣和实际经验结合在一起,来促进孩子们的发展。而且特别要注意观察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反应,看看这种设计哪些地方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发展,还有哪些地方有待调整和改进。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磨课,我从自己的实践中再反思、再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适合孩子们发展需要的教育方案,也只有这样自己的教育教学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升。

四、活动后的思考

第4篇

科研创新能力是个人或组织与其竞争对手在市场上展开竞争的法宝和杀手锏,获得优势的源泉,也是其独特的资源,对现有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识别确定、维持提高并检测其绩效,同时研究开发新的科研创新能力,是科研创新能力管理的主要内容。科研创新能力是由多个层面构成的一种综合的系统能力,决定了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必然有着多层次性、复杂性的特征,因而其本身具有相当的模糊性。为了既能说明问题,又考虑到运算的复杂度和可操作性,文章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研究。

目前,个人或组织处于动态环境下,个人或组织能否动态地适应环境是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特别对处于当今动态复杂环境中的个人或组织尤其如此。个人或组织无时无刻不在与外部环境进行着信息、资金、人才、物质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这些交流必然影响科研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个人或组织战略的变化。寻找新环境下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当前个人或组织的主要问题,而对环境的认识及其分析就显得异常重要了。如何识别环境、匹配环境成为动态复杂环境下个人或组织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首要问题。因此,环境识别是科研创新能力管理及各个过程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或组织的任何创新行为都离不开知识的运用,拥有丰富的知识是组织具有强竞争力的基础,知识管理成为个人或组织尤其是高技术、高科技含量组织的重要活动。它决定了个人或组织是否能对获得的成百上千、纷繁杂芜的各种知识去伪存真,通过对个人或组织知识的获取、识别、转化、创新和扩散的管理,实现质的飞跃而最终开发出核心能力,因此科研创新能力开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管理能力。

扩张科研创新能力所用到的过程不仅依赖于科研创新能力的性质,而且依赖于拥有科研创新能力所有权的集体或个人性质,一种个人形式化的显性科研创新能力可能通过正式的培训得到扩张,经由一段学徒或合作期得到检验,并且借助专业标准来监督。一种集体形式化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够通过一套正式培训、非正式团队工作和团队整合传递,从而管理柔性能力成为科研创新能力扩张的主要影响因素。资源整合能够很好地反映科研创新能力的整合情况,它能够通过重置和整合,复制和淘汰等途径来整合和配置组织现有的科研创新能力,从不同途径来帮助个人或组织提高自身具有的科研创新能力,对现有资源的系列调整来提供新技术研发所需要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力整合是经个人或组织各项能力中适合需求的能力互相组合渗透并放大后的产物。将已经扩张得到的科研创新能力根据动态竞争环境的需求而重组和融合,它既包含对已经扩张得到的科研创新能力中优质资源的保护和劣质资源的扬弃,也包含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实现的一系列能力创新,涉及组织的文化、思想状态、个体和群体以及科研创新能力整合所带来的一系列动态变化。组织学习把个人或组织的能力应用到新的与之相关的科研创新活动中去,有助于该能力的发挥。效率学习通过体验发生,效能学习通过把任意“脚本”的全部节目丰富化而发生,这些脚本用于解决相关但不同的问题。效率学习对个人或组织现有业务领域已精通的能力进行发挥,效能学习通过发挥科研创新能力来探索业务领域的延伸。尽管效率学习遵循个人或组织能力和产品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而发生,但效能学习要求有一个积极的管理过程。该过程的难关是为科研创新能力发现新的发挥作用的时机。由于环境、资源和能力是在不断变化的,个人或组织只有通过运用其拥有的资源,不断的与外部环境进行博弈,评估、分析持续发展的资源能力缺口,然后在经营活动中通过资源发挥能力的学习、期权执行能力和博弈学习能力的数量柔性、功能柔性,有形资产的不断获取、创造、无形资产的不断增值,寻找最佳时机对已有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发挥,从而为获取优势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个人或组织处于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这就要求个人或组织的能力也要随着快速变化的环境不断更新、调整。科研创新能力更新的情况如何,可以显示该组织的管理水平、发展水平,了解能力更新的方向,以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组织的变革创新能力成为科研创新能力更新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上述对科研创新能力管理过程的分析,设定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准则。运用以上的准则对科研创新能力进行测评,对于不同的个人或组织性质会有不同的侧重,因此在选取细化指标的时候会有所侧重和不同。

二、提升策略的提出

1.加强环境识别能力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识别环境能力,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科研创新理念。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可以分为多种类型,若要提升教学能力,须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特征。

(1)识别不同的外部环境,有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符合社会的需求是科研创新的最终目的,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的配置和发展需要采取有计划的阶段性的调整,根据学校的目标和外界环境的匹配动态的进行配置和安排,同时在这种状况下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也是必要的。

(2)识别内部环境的特征,有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不同规模的高校人员的素质、业务的复杂程度、提供的“服务”等是不同的,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科研水平也会因规模大小不同而有不同,研究学校的内部结构特征状况及重点学科,有利于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2.加强学习机制管理

青年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外界所需要学习的方面,并能够在产学研合作背景下付诸于实践,而这种实践是科研创新活动中非常关键的学习机制。在实践中,青年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反复实践将科研成果加以推广,且青年教师处于学习机制中,将经验升华到技术并汇编到正式的程序中,可以使得到的经验易于应用并且加速了常规的进化。学习发现能力,在变化的环境中显得更为重要。善于发现学校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元素,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青年教师通过快速地学习积累新的科研创新经验,这些新的经验被复制,转化、反馈,又成为修改原有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青年教师不断增长的学习经验能够加速获取知识的速度,通过小的成本投入和快速反馈创造更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学习机制是青年教师的经验、技术和知识的积累的最直接途径。经验的积累离不开学习实践活动,特别是探索性学习,应该包括一些失败类的实践活动。人的素质和学习背景的不同,对于学习的发现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有可能导致失败的结果。对于有效的学习而言,小失败的作用既超过成功的作用,也超过重大失败的作用。成功不能够引起人们去总结经验,重大的失败会挫伤人的自信和勇气导致防卫而阻碍学习。经验性学习需要必要的量的积累,过少的经验导致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难以提高技能。以培训的方式扩充青年教师现有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从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3.提升知识管理能力

在知识经济的社会大环境下,重视对知识资源的管理,即把知识的开发、收集、储存、分析、获取、传递、共享等组成一条知识价值链,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有效地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

(1)制定科研创新目标。高校青年教师应制定科研创新愿景和目标,当外部环境和信息发生变化时,目标也要随之改变。在复杂和不确定环境下,每位高校青年教师拥有的知识是不完全的,预期只能是合理的。所以由此建立的目标也存在不足之处的,需要在科研创新活动中不断改进。新知识的发现推动高校青年教师不端内省和自我修正,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带来持久的动力。

(2)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关注知识管理个人层面的软要素,它包括一些与科研创新相关的活动如对科研团队成员的选择、发展和支持以及相关联的责任、自我管理等。对于显性知识即储存的文本、档案等,可以方便地阅读并吸收;对于隐性知识,一般是在具有共享知识背景和环境的高校内部或学术交流中产生。

(3)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形式。青年教师要构建自己大脑里的知识库,包括对知识和文档进行细分的形式分类标准和内容分类标准。知识结构的确立既是青年教师所拥有的一般知识、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前提。

(4)确定科学的教学流程、任务。建立科学的科研计划,协调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重点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问题,目的是将科研成果纳入到具体产学研合作活动中去。

4.提升科研能力

青年教师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责任,因此青年教师必须具有科学研究的精神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融合自身的科研经验,提出具有见解性的思想和观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延伸到创新的境界。要在产学研合作背景下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科学创新工作,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科学研究课题,在科研上才能有所创新,并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知识启迪和学习思维。

第5篇

首先,成立各部门参与的青年教师协作组,制定培训方案,使青年教师在最短时间里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第二,组织青年教师全员参与的板书、教学设计、教案书写比赛以及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语言、板书设计“教学五项”竞赛活动,以赛促练,快速提升教师基本功。第三,聘请教学骨干及有经验的教师做“如何备好课”和“如何进行考试质量分析”的专题讲座。同时,学校根据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及时对新教师进行考前复习、考后质量分析、教学经验交流等相应的指导,使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2.以学科课题研究活动为基础,提升教师适应能力

学校采取“听、说、读、写”的方式,全方位引导青年教师开展教与学的研究,通过研究课、说课、听课、评课,使新教师尽快驾驭课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选择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以师徒结对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过设定“教学示范岗”“义务辅导岗”等岗位使青年党员教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3.分层管理,从解决身边具体问题入手

具有研究意识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基础。但是,青年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对他们的培养也需要分层实施。我们打破教龄的界限,将青年教师按能力划分三类,即优秀教师、一般教师和薄弱教师。吸收优秀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确定个人的科研专题;一般教师以具体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材使用研究为主,确定自己的课题研究专题;薄弱教师不承担课题,以备课组活动和学校青年教师培训活动为主,促进基础能力提升。

4.以科研课题为导向,引领课题研究活动

第6篇

没有广泛阅读,就没有研究方向;没有广泛阅读,就没有真正的课题研究。广泛阅读,是课题研究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一旦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下来后,那么,广泛阅读也就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进行课题研究的第一要义和必经环节。就笔者来说,因为当时研究的课题任务是莎士比亚及其悲剧(跟教材的结合点是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中《哈姆莱特》第五幕第二场),这是跟中学生阅读实际距离较远并且非常陌生的外国文学。为此,我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广泛阅读。为了准确深入地了解作者,我从莎士比亚人物传记读起。在这方面,我阅读了童一秋主编的《世界十大文豪———莎士比亚》,李政主编的《与名人有约》(莎士比亚部分),张可、元华翻译的《读莎士比亚》等。为了精准把握整个莎士比亚悲剧的魅力,我在对比了两三个翻译版本后,选取了相对最能保持原著特色的朱生豪译本《莎士比亚戏剧集》。为了研究戏剧语言尤其莎翁“莎化语言”的独特魅力,我还广泛地阅读了谢伦浩主编的《世界著名台词鉴赏》,刘孝通主编的《外国文学艺术发展史》等。有了广泛阅读,我对莎士比亚及其“四大悲剧”就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做这个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文学视野有了一定的拓展。青年教师做课题研究,最有意义的地方,就在于阅读范围的扩展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广泛阅读会使青年教师从阅读中汲取养分和智慧,从阅读中完善知识结构、延伸阅历、开阔视野。

二、课堂实践

如果说,广泛阅读是青年教师做课题研究的基础,那么做课题研究的另外一个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青年教师能够把其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即课堂实践中。笔者从自己开设选修讲堂的课堂实践过程中,得到启示:课题研究对于一个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锻炼了青年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选修讲堂的开设针对的对象跟平时课堂教学有所不同,所以,我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掌握他们对外国文学、对莎士比亚、对悲剧的已有认知程度等情况。经过对参加这门选修课的学生实际情况的真实了解,我才能根据他们的所需和我所掌握的资源进行梳理、归类、整合。找出跟学生实际相结合比较紧密的地方进行讲解。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让课堂既能扣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能让学生最大限度掌握我的课题研究的精髓所在。二是锻炼了青年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通过课前的精心筛选和准备,并对课题研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提炼,这正好能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组织材料、应用材料的能力。从而让自己的各种零散的知识,更加系统、更加完备。对于教学设计,也能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提炼出最精准最恰当的素材,整个的教学流程当然也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通过课堂实践这个环节,青年教师必将能在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教研提升

教研是青年教师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说能教书只是“匠”的话,那么,做研究就是从“匠”走向“家”最好途径了。因为有了广泛的阅读作为积淀,有了课堂的实践作为实战。就具备了使青年教师从“匠”走向“家”的重要条件了。如果对课题研究中某一个问题产生困惑,抑或产生兴趣,千万不要放手,多个心眼、多点思考,勤于动手、善于总结,就有可能会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如果能尽量形成文字的形式,这也就将会成为以后教研论文的基本雏形了。就笔者自身而言,我对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进行了重点分析与思考,已经形成了近四千字的单独小论文。

第7篇

青年教师要发展就必须学会反思,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有利于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教学反思关注教师的自主能动作用,培养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教师,改变了过去教师满足于先有教学经验、固守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结论、机械地按决策行事的不良教学常态,鼓励教师关注课堂生成性资源,洞察课堂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教学情境的独特性、过程性和反馈性,有效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观念、手段与方法的转变,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反思教学目标的生成和确立具体体现在:是否符合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是否按照学习者特征和学生需求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是否表述明确具体;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的问题能否作为教学目标;能否让学生参与制定教学目标,如何制定。具体体现在: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使每一个教学层次都伴有信息反馈的手段和矫正措施;保证师生信息交流的畅通无阻,善于捕捉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思维的“受阻点”,及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得以肯定,错误的行为得以纠正,在反馈——矫正的过程中不断的接近目标,以至达成目标。

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扩展青年教师必须谨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明确教学方式选择的依据,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对其作出合理分析与再认知,依据教学目的、特定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状况、教师的风格和教学方式本身的合理依存条件,选用及组合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大效度地呈现教学内容。例如,语言学科多选择讲读、对话、问答等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科学类学科多采用探究式、实验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参与研究,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对问题进行猜想,制订计划,然后做实验进行验证、解释,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做出客观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反思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评价的全方位考量,既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反思,也是对评价本身的反思。教学活动由课前活动、课堂活动、课后活动三个环节构成,而反思则贯穿于各个环节之中,形成基于“教学问题”的预设性反思、基于“教学对话”的实践性反思、基于“教学事件”的总结性反思等策略。

教师通过自主研究才能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深入反思,行动研究将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与研究有效结合起来,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了平台,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研究的重要途径。行动研究中,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成为了研究对象,教师自身对其行为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行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将教育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理论修养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实践中反思、研究,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反思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教师真正体会到自己的责任和价值,提升自身事业追求,激励自我工作热情,真正地体现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第8篇

(一)周课时量大,教学任务重。高职高专青年教师基本上担任两门以上的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周课时量都在12节以上,一部分青年教师每周课时量达到18节以上,周课时量大,备课压力也大。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还必须担任学生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部分青年教师要参与课外辅导、带学生见习或实习等。因此,备课、授课和课外辅导占用了青年教师的大部分时间。

(二)学术科研缺乏时间和机会。由于教学任务繁重,青年教师参与科研的时间和精力也就严重不足。申报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不仅需要与资历和经验挂钩,而且竞争非常激烈,成功概率小。尤其是没有硕士以上学位的青年教师,申报课题时只能挂靠在其他职称高、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课题上(打打下手),甚至是研究与自己的学科专业毫不相关的课题,独立获取科研发展的机会太少。而职称晋升又必须与教师的科研成果挂钩,因此青年教师为了晋升几乎都盲目地。这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倾向,明显与科研要求的严谨态度背道而驰。而尽管如此,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都认为做课题写论文比上课重要,因为职称评定基本上只与科研挂钩,与上课质量关系不大。

(三)学历偏高,职称与工资收入偏低。近年,由于受就业压力的影响,高职高专新进青年教师都要求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按照江西省人社厅的要求,新进有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其专业技术职称须从助教任起,因此其工资水平也可能处于学校教师岗位的底层,只能靠增加周课时量来提高收入。繁重的教学工作却不能换来等值的经济报酬,如果学校不加重视,不给予精神鼓励,那么青年教师很难有心理上的稳定感。因此,有11.3%的青年教师急于谋求兼职,以增加个人经济收入,而这势必影响他们完成本职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

(四)经济基础普遍薄弱。青年教师尤其是近年引进的硕士研究生,不仅从就读大学到攻读硕士学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而且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存在很大的人际关系压力和经济压力。部分青年教师是从中小学教学岗位考取硕士研究生而来的,一切得重新开始,家庭和经济压力很明显不是个小问题。至于前些年上岗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们除了搞好本职教学工作外,还得为自己的职称晋升和学历提升而忙碌分神。而面对地方物价攀升、房价上涨,如果他们尚未解决婚姻,不能拥有自己的一处房产,那就更是“白天愁上班,晚上愁对象”,十分苦恼。

(五)心理压力大,自认为社会地位低。“高校青年教师实际成为一线工作的主力,但所得无法与资历、职称、行政职务高者相比。科研、教学和经济压力被他们视为‘三座大山’。”这在全国是普遍现象,在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高专院校更是如此。青年教师在教学任务繁重的同时,职称评定和科研任务又是他们最大的压力源。在赣州市,有超过90%的高职高专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中下层,甚至认为自己处于“底层”,而认为自己处于“中上层”或“上层”的却不到10%。无论从知识水平还是从职业类型来说,青年教师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因为他们工作稳定,拥有高学历、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寒暑假还照常领取基本工资收入,本应属于中产阶级群体;然而他们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中下层,与他们的工资收入和经济压力不无关系。因此,多数青年教师希望参与学校行政工作,那样可以减少课时量,而且有可能获得仕途发展,从而提高自己的待遇和地位。

二、高职高专青年教师成长障碍的原因

(一)学校及相关部门存在问题。一方面,教师课务重,周课时量大,反映了学校的师资配置与在校学生数量的搭配不合理。教师的课时量往往是与在校学生人数成正比而与任课教师人数成反比的,如果在校学生多、任课教师少,教师的课务明显会繁重。而市属高职高专在校教职员工的人均年绩效收入在报批时有限制,在教职员工的工资总量有上限的前提下,虽然在校人数增加了、任课教师的课务加重了,但其个人的工资收入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这就显得不合理了。虽然青年教师是授课一线教师的主体,他们课时量大,但因为职称低,他们单节课的课时费也自然是最低的,而他们又主要靠领取课时费来获取劳动收入,如果课时量大他们反而不能享受“多劳多得”,那么其工作积极性也将难以保持。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高专院校,行政化倾向严重,职称评审的衡量标准严重向科研成果倾斜,教学成果也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没有相关的衡量标准,这样的考核评价机制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青年教师学历高却职称低,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职称和岗位津贴,也就自然随机应变地迎合了这样的评价机制,往往表现为学术浮躁,急功近利,任务式地完成教学计划。经过一番努力,青年教师似乎没有什么损失,反倒是加快了职称晋升和收入提高的步伐,最终受害的却是处于弱势群体的众多莘莘学子。这一切不仅阻碍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还严重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健康发展。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而学校培养人才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不注重教学的学校不是一所合格的学校,其后果的严重性是长远而不可预测的。

(二)社会存在问题。由廉思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广州5个城市,对5138名青年教师进行了调查,完成了《工蜂———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认为,这个人群的自我认知在“下行”,因为“整个社会的价值系统变了,权力和金钱取代知识与道德成为评价核心指标,这是令高校‘工蜂’族感到压抑的重要背景。知识分子的整体地位下降,‘工蜂’族地位更加被边缘化。"毕业前雄心壮志,而毕业后受就业形势所迫,部分青年教师因职业理想错位,开始怀疑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价值;面对社会新的价值系统,不能顺利进行“自我调控”和“角色转换”,开始有失落的心理。“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已在众多高职高专青年教师内心扎根。当自我实现的需要与现实相冲突尤其是在面对多种冲突无法理顺时,他们就会出现焦虑和抑郁,教学热情不高,工作效率降低,对前途感到迷茫和彷徨,严重者甚至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是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多种复杂的因素导致高职高专青年教师的认知产生了偏移。

(三)青年教师自身存在问题。新上岗的高职高专青年教师,要面对陌生的环境、全新的生活方式、繁重的工作任务以及沉重的生活压力。他们自身主观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职业思想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偏移。在现时代,年轻人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付出往往讲究回报。而青年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如果一味追求劳动报酬,则难免失去教师本具有的教育奉献精神,或者缺乏传统的吃苦耐劳精神,甚至失去教育教学的耐心。第二,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不扎实或不够均衡。高职高专院校往往重视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教学,少数青年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不扎实,因此不能很好地胜任学科教学;多数青年教师则不具备应有的科研能力,不能及时地了解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也就不能为教学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也有少数青年教师其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不扎实又缺乏应有的科研能力,两者都亟待提高。第三,心理品质不够健康或不够积极。虽然高职高专院校的青年教师其学习成长一般比较顺利,但是在面对教学、科研、职称、待遇、婚姻和家庭等一系列问题时却年轻气盛,容易表现出满腹牢骚,甚至自暴自弃,缺乏坚强的毅力和应有的耐心去克服这些问题。尤其是当自己付出的努力和所得到的回报不成比例时,青年教师往往容易产生失落感。目前,社会对高职高专院校的认可度还不够,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还保留着严重轻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认为自己的小孩得上一流的大学才有出息,因此认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不是真正的大学教师。面对社会主观偏见的困惑,青年教师心理容易产生落差,对自我价值认识不清,使自己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这样,他们面对的问题就重复叠加或者心存侥幸心理而简单处理了事,造成恶性循环,更对自己产生不必要的心理困扰。

三、欠发达地区高职高专青年教师培养策略

(一)青年教师自我提高。青年教师要实现健康良好的成长,重要的是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把握好自我内在心理环境这一主观因素。

1.塑造良好的教师道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为人师表,都是通过示范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的。教师的思想和言行是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榜样,因此教师自身道德、学识和人格形象的力量不可估量,高职高专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具有优秀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教学是一件辛苦的事情,高职高专青年教师还应具有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课外辅导等各个环节上体现耐心,做到一丝不苟,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学生传道、授业与解惑。

2.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专业和学科更着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或操作能力,因此青年教师从走上教学岗位之日起就应坚持继续学习,真正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要做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高职高专青年教师还应该同时具备教学与科研的能力和水平。科研为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通过参与科研,青年教师可以了解学科前沿的最新突破,学习探究学科前沿的最新命题;反过来,教学又能为科研提供广阔的实践基地,通过参与教学,青年教师能够及时发现科研上的问题,唤起研究的灵感。

3.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面对教学、科研、职称和收入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高职高专青年教师有更坚定的决心和更坚强的毅力去逐一克服,而不能只是一味地满腹牢骚。在日常生活中,青年教师应努力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增加自己的生活接触面,尽可能多与外界沟通,这样有利于缓解工作和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而面对社会上质疑高职高专教师地位的主观偏见,青年教师应避免出现好高骛远或攀比名利的心态。人生难免有许多转折点,而教师犹如一盏蜡烛,如果踏踏实实,则能于所到之处照亮一方。高职高专青年教师养成了积极、乐观的心态,方能全面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确保自己健康正常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二)高职高专院校自己培养。外部环境等因素不是青年教师能够改变的,地方高职高专院校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激励青年教师成长。

1.重视岗前教育培训,加强教师道德建设。为了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在高职高专院校新进教师岗前培训中,主要培训内容为教育教学法规、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这尤其可以弥补那些因职业理想错位而在教育岗位的部分青年教师的先天不足),同时辅之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方法教育。学校应组织青年教师认真学习教师道德和教师职业规范等知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教师之魂,高职高专院校应紧紧围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求,制订师德教育具体实施办法,使青年教师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学识态度上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营造和谐的教师文化,创建人性的工作环境。校园文化的好坏影响在校学生,而教师文化的好坏则影响到学校教师的工作心情、教学效果和生活态度。因此,营造和谐的教师文化,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有利于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在评聘职称和职务晋升上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思想观念的束缚。学校可以尝试改变陈旧的聘用制度,采取低职高聘的用人方式,定期使各方面考核评价满足高一级职称任职条件的优秀青年教师受到高一级聘用,并在学校行政管理中及时发现真正出类拔萃、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提拔他们到学校行政队伍中参与学校管理工作。

3.完善学校收入分配制度。高职高专院校应当努力完善学校的收入分配制度,教师工资收入应当由比重较低的基本工资加上比重较高的课时费组成,在制定教学工作量和职称评聘标准时建立向青年教师适度倾斜的绩效工资考核制度,这样有利于加强收入分配的激励功能,使处于一线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享受“多劳多得”的公平待遇。在采集意见、讨论制度时应尽量给予青年教师参与的机会,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对制度的认可和接受程度。

4.努力解决和改善学校住房条件。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最低层次必须实现的是生存方面的需要。作为一名主要靠课时费获得收入来维持生计的大学青年教师,当面对物价上涨、房价飙升、囊中羞涩时,买房安居将是他们的首要难题。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而住房困难或购置昂贵的房产后成为负担沉重的房奴,使青年教师在生活和心理上都难于承受。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青年教师成长,高职高专院校可结合青年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实际,在校内建设周转房或单身房,努力为他们创造住房条件,这其实也是为校园学生安全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

5.努力开展教学比赛,完善教学评估机制。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高专院校可以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公开课教学比赛,努力夯实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学校应重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建立合理健全的教学评估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工作业绩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估。对部分青年骨干教师的突出成效进行奖励,以鼓励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同时在全校组织观摩,借助实际工作中榜样的力量对其他青年教师加以激励,以传递正能量。

6.采用导师制,创设浓厚的教学科研环境。高职高专院校可以为刚毕业的青年教师选择优秀的老教师作为其导师,并使之制度化,这是很值得推广的一种青年教师培养方法。导师身体力行的模范带头作用可以带动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教师道德行为;导师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优化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导师的自身教学和科研业绩,是青年教师学习的目标或榜样;导师在学生管理方面的独到见解也可以作为青年教师不可多得的间接经验。导师和青年教师之间也相互学习,可共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第9篇

教学目标,这里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制定的目标。青年教师明显表现为对目标作用认识不够,目标意识淡化,甚至视目标为摆设。于是在目标的确定、显示、达成等诸方面易陷入误区。

1.目标确定不够恰当。

确定目标时无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目标要求过高或过低。例如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时,教师要求学生从字典中查出诗中带点字的意思。这个目标表面看是对查字典法的巩固应用,实际上目标要求过高,因为二年级上学期只要求学生在字典中查到某字,而不要求选择义项。

2.目标制定不够精当。

青年教师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制定往往贪“大”贪“多”,要求不明确,随意性强。如教学《坐井观天》时,有位青年教师制定的目标是:学习部分生字词;通过看图读懂课文;通过课文学习弄懂寓言的含义,并受到启发;分角色朗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这样的教学目标繁杂而难以操作。如学习部分生字词,到底学哪几个字词?要达到什么要求?寓言的含义到底要理解到怎样的深度?应受到什么启发?对分角色读课文在熟练程度和情感驾驭上都没有明确的要求。

3.目标显示不够清晰。

课前制定的目标没有或没有充分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教学活动游离于目标导向之外。如第十册《慈母情深》的教学,一教师制定了“边读边想,读读议议”的学法指导和教学目标,但在课堂教学中却毫无体现,学生只从字面上了解了这种学法,目标显示不清,实施落空。

4.目标达成忽视反馈。

有些青年教师往往只重视目标的制定、实施,但在课堂教学中毫无检查,忽视学生的学习反馈。一提目标达成结果,似乎就只是看单元测试和月考、期中、期末总测试成绩。

二、教前备课欠“全”

1.忘备学生。

无论设计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习惯、意志品质、情感需要等年龄特征。有些教师认为理所当然、不值一提的东西,或许正是学生难以接受的地方,如不能在此“架桥铺路”,续接这个学生知识理解的“断层”,课堂教学就难以取得既定效果。一句话,评价教学的设计是否合理,要用学生的眼看、用学生的嘴说、用学生的心想。

2.忘备自己。

备课时切莫忘记教师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在教案设计中,有范读,自己课前读了几遍?能作示范吗?有板书,在黑板上布局效果如何?书写时注意什么?有讲授,教案上的书面语口述起来是否流畅?是否简洁?是否有吸引力?使用电教手段是否操作正确、熟练?

三、课堂设计欠“新”

1.不会抓重点。

一些青年教师在设计语文课堂教学时,往往会忽视课时内容、课文、单元、整册教材之间的统一关系,把课堂教学内容孤立起来,难以切准教学重点。多表现为教学过程平铺直叙,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难以从一个高度上“鸟瞰”教材,从而整体上把握教材,以点带面,主次分明。

2.不敢变方法。

在课堂教学顺序上,一些青年教师也往往表现得很被动,大多按课堂原有段落顺序教学,对于适合变序教学的课文,也很少能抓住“文眼”,“牵一发而动全身”,进行变序教学。如第七册《秦兵马俑》一文,一般处理是从头至尾逐段学习,这样既浪费大量课堂教学时间,又显得松散拖沓。如能在课始就抓住第三自然段,过渡句兼课文的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则纲举目张,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四、教学风格欠“实”

1.表演化倾向。

有些基本功较扎实的青年教师为充分展示自身素质,往往在课堂教学中过分表现自己,甚至表演化,喧宾夺主,越俎代庖,忽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2、展示化倾向。

有的教师想在短短四十分钟内实现各种教学训练目标,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唯恐遗漏其一,训练课上成展示课。教师还未作指导,即要求学生练习,学生还未真正掌握,教师又匆匆转换题目。结果每个环节都是浅尝辄止,半生不熟,学生手“忙”心“茫”,难以做到“一课一得”。

五、教学机智欠“活”

有些青年教师,课堂上往往希望学生按自己设定的程序逐步推进课堂教学,一旦发生学生“越轨”现象,或“束手无策”,或“行政干预”,缺少必要的教学机智。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画》时,安排学生观察图画并说出图意,预计教学环节分三步:学生杂乱无章地说;教师提示,由远及近地说;学生按顺序说。可课堂上第一位发言的学生就依顺序有条理地表述出来,教师哑然。如能对该生加以表扬后再引导:“刚才他是按什么顺序说的?谁再来说一遍?”即能达到预定效果。

六、评价手段欠“准”

1.无针对性。

对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信息反馈,教师一味用“好”“很好”“错”“不对”等字眼评价,无针对性,笼统化,粗线条,学生不能从中获知自己成功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办法。如换成“棒极了,你说话很有条理”“虽然不太准确,但你很勇敢,下次会读得更准确”等有极强针对性和丰富感彩的评价,学生会做得更好,学得更有趣。

2.无多样性。

评价形式只限于教师口头表扬或学生鼓掌,忽视应用教师的表情(如微笑)、手势(如竖大拇指,鼓掌)和其他(如画五角星,发小红花等)评价方式。

3.无评价。

第10篇

1.内化与外化在青年教师师德养成中所处阶段不同,具有一定的对立性两者的作用不同。内化的作用是将外在的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想意识;外化的作用则是将教师自己的思想动机或内部精神动作,转化为外在的物质动作即良好师的德行为。简言之,内化是师德意识的输入,外化是师德行为的输出。两者的成果不同。内化的成果是使青年教师通过系统的学习,接纳教育内容并形成自己的师德意识和思想,其成果是内在的、隐性的;外化的成果是使青年教师在师德意识内化的基础上,产生正确的师德行为,其成果是外在的、显性的。两者所用的方法不同。内化的主要途径是教育,由学校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教育方法,将师德规范和理念灌输给青年教师,这个过程中,学校处于主导地位;外化的主要途径是自我教育,由青年教师通过自我修养、自我锻炼,养成良好的师德习惯,这个过程中,青年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2.内化与外化在青年教师师德养成中紧密相连,又有一定的统一性内化与外化的基础相同。青年教师师德养成过程中的内化和外化,都是基于师德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对象都是青年教师。离开了这个共同的基础谈师德内化、外化,就失去了意义。内化与外化的目的相同。内化与外化虽然是处于教师师德养成的不同阶段,但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通过理论教育和具体教育教学实践,引导和促进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师德风范,形成高尚教师人格,进而提高育人水平。内化与外化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内化中有外化,认识离不开实践,青年教师是在育人实践的外化中逐步形成师德认识、情感、信念和意志;外化中也有内化,青年教师师德表现受其师德认识、情感、信念和意志等内化因素的支配和指导。因此,青年教师师德养成的过程,也就是其师德内化与外化综合作用的巩固、强化过程。

二、青年教师师德养成过程的内化与外化途径

1.注重知识传输,为师德内化、外化提供前提和基础内化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将外在的规范纳入并变成内在意识。如果将经内化与外化而养成的师德风范比作化学反应的产物的话,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就是反应的原料。因此,将师德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外在灌输和引导的方式传输给青年教师,是师德内化、外化的前提和基础。在推进教师师德内化、外化的过程中,高校需做好下列三方面工作。首先,要认真组织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青年教师大多刚刚毕业就走上教育教学工作一线,缺乏工作经验,对师德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校要通过岗前培训、专题培训等形式,系统加强师德教育,确保教育实效。其次要加强软环境的营造,在日常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强对高尚师德的宣传,开展师生共同参加的科技活动、文化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与广大学生的交流沟通,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增进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第三,注重硬环境的建设,高校可以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师德建设的内容,做好规划和布局,在建筑设计和景观布置上体现追求崇高师德的意蕴,使教师身在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育,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师德的高尚与伟大。高等学校在组织师德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加强理论宣传,又要从校园实际出发,利用身边事、身边人的鲜活事例,去引导和激励青年教师,努力构筑起追求高尚师德、拒绝触碰道德底线的良好舆论氛围,进而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践行,人人进步的现实氛围。同时,要形成长效机制,不能心血来潮,应一时之需。

2.强化理论研究,为师德内化、外化提供理性认同当教师不是因为外在原因,而是通过自我的认识、选择、体验、践行而养成师德习惯时,他们就会将外在的师德规范自觉自愿地内化为自身的行为需要,将自己的思想意识顺利外化为规范的言行举止之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循行为规则。因此,只有教师充分认同师德规范,才能在对师德规范的感受、分析、选择的过程中实现师德内化、外化的真正价值。在推进教师师德内化、外化的过程中,高校要引导青年教师加强师德理论的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自主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知识的朴素感知,而是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青年教师静下心来,从理性层面去学习,去把握。只有学深学透,才能理解接受,入脑入心,才能触及青年教师灵魂深处,才能为师德养成提供理性支撑,而且自觉坚持下去。同时要加强师德理论的研究与研讨。青年教师现实中不同程度上存在以追求专业学术水平代替人才培养全部的误区,高校要通过课题立项等形式,鼓励各学科青年教师针对师德师风进行深入研讨,引导他们主动调查师德失范现象,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解析师德失范行为的危害性,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让青年教师像钻研专业学术问题一样研究师德建设,用自己的视角去阐释师德建设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促进他们深入、主动地思考,从而增强对师德规范的理性认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养成良好师德为我要养成良好师德”。

3.关心教师成长,为师德内化、外化提供助燃催化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们只有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向高一层次的需求发展。师德作为道德的一种,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因此,要实现教师师德养成,就必须满足他们生理、安全、社交、尊重等方面的需求。对于青年教师而言,一方面刚刚入职,面临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事业发展上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还面临着谈婚论嫁、购置房产、生儿育女、照顾老人等个人生活问题。这些工作上的压力和生活上的琐事,往往占据青年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为他们养成良好师德风范的重要障碍。如果说教师职业道德和规范是师德内化、外化反应的原料的话,情感就是师德内化、外化的催化剂。这种情感体现在对青年教师全方位的关心与关爱。首先,高校要把教师的权利、待遇等方面的政策落到实处。高校在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过程中,应主动关注青年教师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不打折扣地落实各项工资、福利政策,不断提高待遇水平,逐步完善救助体系,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真诚地给予帮助。这些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教育观、师德观。其次,要关注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青年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处于职业适应和认识的关键时期,对未来抱有无限的憧憬。如果能够得到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必定会更快地适应和成长,从而使他们缓解发展上的压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师德养成实践中。第三,要充分尊重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在高校中往往处在最底层,他们的诉求和主张往往会被轻视。高校应畅通信息渠道,主动听取青年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尊重他们的合理诉求,增强其归属感,让他们充分体验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为追求高尚师德提供强大动力。

第11篇

1.教师的责任感薄弱

没有作为教师的道德。目前有很多的青年教师都不是主动选择教师这一职位的,有一些是生活所迫,更有甚者只把这当成一个谋生的手段关心的只有金钱。根本没有教师应有的责任心与自豪感,根本不在乎学生的发展。

2.只关注学生的成绩

很多青年教师为了自己的一些利益,便想尽方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这样往往会忽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老师的这种思想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同学认为成绩就是一切从而不能得到学习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3.外界的种种压力对教师的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

由于当今社会生活压力大,每个人都面临着随时会失业的风险。一些青年教师可能会因此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观,不能专心于自己的教学事业。

4.学校评价体制存在问题

由于学校也只是关心教师的水平以及教师研究的成果造成了对师德方面评价的缺失。这也就造成了青年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学以及自己的科研而忽视自身素质的培养,造成一些青年教师师德低下的结果。

5.追求物质的享受而看低自己的工作

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新一代的人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买房买车一直困扰着当代人。一些青年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就不顾实际情况去干额外的工作或者上更多的课,这无疑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6.青年教师的经验不足

很多青年教师都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他们的人生阅历还不够。很多都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自觉性主动性。再加上学校对他们的宽松管理,更让他们给学校带来更多的消极影响。

二.造成当今青年教师师德低下的原因

1.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

有很多都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身上还有这许多学生时期的冲动和一些偏激的看法。在这样的状态下被选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他们就很有可能会有不能面对挫折,不能处理自己面对的一些难题。在这样的状态下,青年教师自己的问题都还得不到解决,更别说去教导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了。

2.当今经济的发展对青年教师产生的不良影响

因为真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相同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渐渐的发生着变化。更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那种物质的生活,青年教师也不例外。他们的心理变得非常的浮躁,变成了金钱的奴隶,一味的去追求自己认为的繁华生活。

3.不良的风气不但没有被制止反而变得越来越泛滥

青年教师存在问题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显露苗头,可是国家和学校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去制止。而是放任不管,这就导致了青年教师师德低下这种风气的扩散,还影响了后来的青年教师。

三.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的方法

1.加强青年教师的选拔关卡

学校在招聘青年教师时不能片面的看这个人的在校成绩以及取得的职位。要同时增加师德方面的考核,从道德素质,个人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多个方面来选拔。

2.学校要加强对师德的建设工作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关键,而教师的师德对一个学校的好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学校除了培养教师能力外还要增加对他们的师德教育。让他们认清自己的身份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正义感。给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激励他们去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爱岗敬业精神。

3.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人们的习惯往往都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慢慢改变的,不好的师德会影响后来的青年教师同样的良好的师德也会对后来的教师起到带头的作用。学校要制定关于师德的政策,给予那些师德良好的教师以奖励和表扬,让他们给后来的教师树立榜样。

4.尽量解决青年教师的生活压力

第12篇

教师道德指的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应然”规定,由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教育实践、教师的劳动特点等共同决定。而教师的德性是个体教师对教师道德的具体反映,是个体对教师道德的自觉内化,并外显在教师职业行为中的道德品性。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培育青年教师的良好德性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主要表现为:

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教师德性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教师德性是一种能够促使教师担当起教师角色的精神品质,它可以成为推动教师自觉追求专业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这是因为教育教学是极为复杂的工作,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过程必定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在追求专业发展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存在许多的困难与阻力,具有良好德性的教师会选择直面困难,勇于应对各种压力、诱惑、懈怠等,努力追求专业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德性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最终目标的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教师能够把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影响施加于学生。然而,教育教学过程并非是单纯的知识“转移”的过程,而是雅斯贝尔斯所描述的那种过程:“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实现优质的教育效果,仅仅依靠专业知能的提高是不足以达到目的的,还需要与学生实现心灵、情感的相容相通。而教师德性就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有德性的教师能够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来保证教师所获得的专业发展成就在学生身上变成现实,而德性不良的教师必然不为学生所接受,专业发展的成效也就很难真正实现。

2.保证教师选择良好的教师职业生活,并从中体会到尊严和快乐的价值

“人只有对生命有清楚的自觉,对生命的资源有清楚的自知的时候,才能发展内在的自由,他才能依据生命的自觉及资源,以自由意志去追寻人生中道德的尊严与创造的经验。在实质层面,这种道德的尊严与创造的经验是不能在自我封闭系统中获致的;一个人必须与真正的道德与创造的事例相接触,受其启发,才能去追寻。”教师的职业生活提供了这样的场所。一个拥有德性的教师,在面对职业生活的众多场景和状况时,能够把内在善良的动机和情感,付诸于教育活动中,选择做对学生成长有益的事情,而不是无益或有害的事情。教师自愿选择符合教师道德要求的职业行为,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品德熏陶学生的品德,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在这样的过程中,享受到第斯多惠所描述的状态:“这些年轻的灵魂展开双翼,提高了飞翔的能力。这是教师生活中欢乐的;因为这儿灵魂接触灵魂。”教师能够享受到把生命融入职业生活带给自己的尊重和快乐,而这样的欢乐正是有德性的教师自觉自愿选择的结果。

3.促进学生成长的价值

教师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承担者之一。教育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从劳动对象角度看,学校教育是以“向师性”和“模仿性”强的未成年人为对象的,教师的德性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种影响力之大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达不到的。作为师生互动中的一极,有德性的教师,会对工作和学生体现出敬业、责任、公平、宽容、守信、诚实等品质,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所施加的影响乐于接受和内化。而缺乏德性的教师,则把一些不良的品行展现在学生面前,冷漠、粗暴、虚伪、失信、偏袒等品质,会破坏师生感情,疏远师生距离,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不喜爱,影响学生品德的发展。毕竟“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的堆积”。因此,培育教师德性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追求道德完善的需要。二、培育青年教师良好德性的对策

教师的德性是个体教师在内在天性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符合教师职业需要和本质要求的精神品质。在教师德性的形成中,需要教师自觉自愿地内化教师道德,并成功实现对自身某些天性的控制或改造,直到把教师道德规范和自身的天性逐步融合在一起,达到“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的境界,也就是所谓的良好的教师德性。显然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较长的过程,绝非短期内能够实现。因此,培育青年教师的良好德性,要注重以下三方面。

1.青年教师要注重提升自主建构教师德性的意识与反思能力

道德只有拥有道德自律主体才有现实意义,教师道德亦是如此。教师德性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发育生成的过程。它是在价值引导下,在精心创设的教育情境中自觉形成的。既不是天性的自然成长,也不单纯是外在环境的模塑结果,具有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建构生成的特点。教育实践就是教师德性形成的基础。冯契曾说德行乃德性自证。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表现出的道德行为是修炼德性的必然过程。教师必须在教育实践中才能完成德性自证的过程,并且只有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才能不断推进德性的完满。因此,教师的道德主体意识和对自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德行的反思能力,是培育青年教师德性的关键因素。首先,青年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主体意识,要关注内在动机的唤醒。这是因为在教师德性的培育中,自我意识起着重要作用,“它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具有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人能构建自己的内部世界”,“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它把个体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提高到自觉的水平。”教师无论是在把教师道德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还是在把它们外化为道德行为和习惯的过程中,教师本人始终处于核心的地位。不同教师之间,在教师德性上之所以大相径庭,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及其发挥程度不同所造成的。青年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了自己是德性培育的主体,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加以修养。其次,青年教师要加强对自身德行的反思。一方面要不断反省并发现自己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瑕疵,不断进行修正。另一方面,要善于从良好德性在自身教学实践中得到完美体现的诸多例证中品味教师德性的价值,使自己受到鼓励,享受到高尚感,进而提高培育德性的自觉性。

2.师德教育要注重提高实效性与针对性

目前,忽视教师主体性的道德教育普遍存在,产生了许多问题。因此,对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首先,要注重强化对职业道德的接受,尤其是对教师道德规范和核心价值精神的掌握。掌握道德知识对于青年教师的价值不仅在于实现从“不知”到“知”的跨越,更在于从“知”到“信”的提升。其次,要注重培养青年教师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选择的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多元化、传播迅捷化的社会,获得有关道德和价值的信息可通过多种途径得以实现。青年教师应当学会正确判断和选择信息,了解和掌握解决道德冲突的方法,理解道德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的关系,塑造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辩证统一的科学价值观。用理性、科学的态度面对道德困境,逐步具备对各种道德价值、道德观念的分析、判断与选择的能力,能够在多元价值取向的复杂社会环境中,自主做出行为的决定。再次,在师德教育的方法上要注重创新,抛弃单纯僵化的说教、灌输、强制等反理性的教育方法,加强与青年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教育效果。

第13篇

首先,提升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是培养基础教育合格教师的需要。师范院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未来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师范院校的青年教师在从教前已经掌握了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而要将这些理论知识传授给师范生,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因为只有他们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培养师范生。因而,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就直接决定着所培养出的师范生是否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其次,提升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是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的知识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这些挑战,青年教师需要与时俱进,随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兼顾相关学科知识,努力提升自身教学能力。青年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应对飞速的时展,成为一名优秀的新型专业化教师。

二、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指向

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师范院校青年教师要想成为高水平的教师,就必须提升以下几方面的教学能力。

1、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各个环节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后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青年教师必须提升其教学设计能力,这样才能为搞好自己的教学提供前提。首先,青年教师要提升教案设计能力。青年教师设计的教案不仅要有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意见,还要有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的设想以及课外的延伸等,从而使设计出的教案具有多方面性、综合性、立体性。其次,青年教师要提升板书设计能力。虽然大部分青年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课件并不是万能的。青年教师要根据教学着眼点与教学要求的不同,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形式多样的板书,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板书设计能力,能够对学生起到引领和点化作用。

2、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

师范院校青年教师应具备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师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青年教师应提高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最终使学生可以独立形成自己的观点。其次,青年教师应提高组织与学生交流、探究的能力。通过与师范生之间的交流和与学生之间的探究,可以将一些指导意见或者好书推荐给学生,也可以了解为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地给予评价反馈。

3、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青年教师由于学历层次较高,因而其学术研究能力一般较强,但其教学研究能力却不一定强,因为他们一般都不太注重对教学问题的研究。而青年教师要想提升教学能力,就必须提升对教学的研究能力。首先,青年教师需要具备发现教学问题的能力,这是研究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形势判断力的综合反映。其次,青年教师要具有突破原有理论的框架,从新的角度分析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思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最后,青年教师要有教学研究的协作能力。“优势互补、群体攻关,这是现代教育教学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师范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1、以训练促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学是师范院校青年教师的第一要务。教学能力也是教师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探寻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有效途径和措施,以训练促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师范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1)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来训练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在教学结束后,从收集、分析、到撰写案例,都要使自己的教学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青年教师不仅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性研究,更应该阅读吸收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在成功的典型教学案例中认识反映教学实践过程的规律,在失败的教学案例中找出认识的偏差,从中获得真理性的认识,这对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通过试讲来训练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试讲是青年教师在没有学生在场的情况下,完全按照正常上课的样子,模拟真实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青年教师通过试讲可以了解自身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以促进青年教师更深入地思考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试讲后,教学方向会更加清晰,教学方法会适当调整,正式授课时自信心会大增。可见,青年教师经过对授课过程进行训练,其教学能力自然而然就可以得到提升。

2、以培训促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1)通过岗前培训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岗前培训是青年教师走上教师岗位前需要进行的一个必要环节。首先,师范院校可以邀请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担任专职的岗前培训指导教师,为青年教师示范授课、做专题讲座、传授教学经验等,以此为培训平台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其次,青年教师应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一份完整教案,并进行现场的授课展示,专家就其教案与教学展示进行细致点评,并与之深入交流,给予建设性意见,以此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2)通过跟踪培训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青年教师入职后,在教学中避免不了会出现困惑,所以,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只局限于岗前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师范院校要根据青年教师所教专业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其安排资历深厚的导师,在教学上能够帮助青年教师答疑解惑,这种指导是长期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通过跟踪培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不断提升,使其由初任教师转变为熟练教师。

3、以评价促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1)通过科学的考评制度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师范院校应制定科学的考评制度,来督促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首先,各院领导应对青年教师上交的教学文件和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考评,分出等级,奖优罚怠,以此来激励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其次,师范院校教学委员会教师要了解和掌握青年教师的授课过程,对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方法进行考评,并提出修改意见,以帮助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学生对青年教师的评价尤为重要。学生对青年教师的评价更能真实地反映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高低的实际情况,高水平的青年教师必然会受到师范生的喜爱。

(2)通过多样的教学技能评比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第14篇

本文作者:刘艳杰工作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数学与统计学院

为确保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不断提高,学校教师教学培训机构要每年制订教学基本技能培训计划,同时聘请教学理论丰富、实践水平高的退休老教授担任专职的培训指导教师,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教学基本技能培训平台。教学基本技能培训的内容主要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以及多媒体教学基本技能。其中,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包括教学语言技能、板书技能、讲评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等;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则包括导入技能、强化技能、组织教学技能、试误技能、结束技能等。青年教师今后都将传道、授业、解惑,所以进行试讲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根据今后工作安排,青年教师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认真准备第一次试讲。试讲时,将由学校教学职能部分根据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并记录在培训考核表中。一方面,评价结果为青年教师的今后努力方向提供依据;另一方面,用于培训结束进行第二次试讲时的比较和参考。另外,还要注重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是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个性化培训,是各系(部)在学校教师教学培训机构指导下,结合学科、专业、课程开展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各系(部)要每年制订具体的专业技能培训计划,主要针对本单位所开设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使青年教师熟悉相关课程及对教材的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提高专业知识教学水平、为充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技能纯熟的名师的传、帮、带作用,要由各教学单位遴选符合条件的指导教师,通过教学结对指导、教学规范培训等多种形式,搭建专业技能教学交流平台,使青年教师较迅速地熟悉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明确教学任务及要求,较好地进行教材、单元(章节)分析,形成较强的授课能力。指导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进行以教学工作为主的全面指导,包括试讲、备课、教学观摩、参加实验等,指导教师在每个学期的期末要为青年教师写一次评语。每个学期,青年教师所经历的教学工作和培训内容都不尽相同,所以在每学期结束时要进行工作总结。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有“量”与“质”两方面的要求。在“量”的方面,要求按照培训计划完成全部内容,并认真总结和填写考核表。在“质”的方面,要求进行第二次试讲,并与第一次试讲比较,证明教学质量是否提高。

要拓宽培训平台,注重把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建立、健全以更新知识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制度,坚持在职为主、形式多样、加强实践的原则,实现有明确目的性和较强针对性的培养,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进修,做国内访问学者,参加骨干教师进修班或高级研讨班,开展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新办专业或新开课程进修培训等,实现培训形式多元化。为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学校应制定青年教师进修培训管理办法,提供进修机会,明确支持培训经费、保留学习期间相关福利待遇等,以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进修培训。

第15篇

高校青年教师由于参加工作时间短,教学态度、教学艺术、教科研经验都比较缺乏,所以可以以此竞赛为契机,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高高校的师资整体水平。

2电子设计竞赛促进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高

由于海南高等教育起步发展较晚,海口经济学院是从2007年开始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奋斗,近几年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荣获全国一等奖一项,全国二等奖一项,海南赛区一、二、三等奖几十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考核内容与该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相一致的,通过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可以有效的检验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此为契机来推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同时,指导、培训参加竞赛的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等方面也得到了全面提高。电子设计竞赛的赛题大概归纳为7类:电源类、信号源类、高频无线电类、放大器类、仪器仪表类、数据采集与处理类、控制类,由此可见竞赛试题的实用性、综合性很强,技术水平发挥的余地大。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不断学习、更新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丰富的实践调试经验,才能在培训、指导学生时游刃有余,帮助学生从选择元器件、调试电路、制作印制电路板、焊接、调试程序等方面快速提高,少走弯路。学生在训练时,和指导教师一起攻克难题,会增加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废寝忘食的在实验室钻研,同时,也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该校将传统的集中式实验教学改革为开放式实验教学方式,在开放实验室中配备了信号源、示波器、电源、万用表等常用设备,还配备了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及开发板、DSP实验板、仿真器、计算机等实验所需的设备。在老教师与青年教师联合进行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新老教师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学习,在实践过程中使新教师具备全面的工程实践能力。电子设计竞赛也锻炼了青年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从组织报名、考核筛选、赛前培训到赛后总结,教师需要系统有序的进行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青年教师的组织报名锻炼了宣传、策划能力;考核筛选锻炼了教师优胜略汰的把握能力;赛前培训提高了教师的计划能力、电子系统设计、分析排除故障的工程实践素质。

3电子设计竞赛促进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青年教师接受事物快,思想活跃,他们承担着多门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的授课任务,他们对学生的影响力很大,所以青年教师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让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参与电子设计竞赛的指导工作,让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沟通,增加凝聚力和亲和力,而且还可以创造教与学的和谐氛围,实现教学相长。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具有实用性强、综合度高,涉及到多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低频/高频电路、模拟/数字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测量技术、单片机、PLC、EDA等课程。题目涉及的不是单一课程,而是一个课程群,传统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学内容轻实践、重理论;轻综合、重分析;轻协作、重个体。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才的培养目标和需求。根据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题型和内容倾向,针对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技术及技能,由学校的青年指导教师共同研究、讨论,在每个学期开设以探究式、启发式、研讨式为主的选修培训课程,设计出5~6个训练题目,这些题目的特点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与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紧密结合,既有理论计算、方案论证,又有实际制作、整机调试和测试;既有专业基础知识,又有专业知识,同时还含有新知识、新技术、新器件、新仪器;既注意了课程、学科间交叉和渗透性,又强调系统和综合性,强化学生的工程概念。电子设计竞赛为青年教师在实践课程的改革上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他们通过针对竞赛的过程掌控,完善、提高和综合了实践环节课程。

4促进青年教师教研科研水平的提高

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从专业技术职称上多属初级、中级,科研经验不足,参与重大课题研究和学术会议的机会较少,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该校对青年教师重培养、压重担、严管理,以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其教学质量。鼓励、支持青年教师个人进修学习,还积极为他们提供专业技能知识培训,比如选送青年专业教师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经验交流会”,学习全国的优秀培训老师的经验和方法,使他们在吸收国内先进的教法经验的同时,尽快成长。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探索出了创新实践教育改革,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一种模式,竞赛的成功举办不但推动和深化了高校创新实践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竞赛的内容和特点反应了该专业的前沿发展水平,是一个通往高层次科研的台阶。近几年,该院的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通过积极参与电子设计竞赛工作,得到了锻炼机会,主持、参与省、厅、校的教研科研项目10余项,20余篇。

5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