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全科医学论文范文

全科医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全科医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全科医学论文

第1篇

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要通过实践逐步深化知识和进一步巩固技能。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包括:各种病人的综合管理、保健预防和健康促进、病人及其家庭的持续性保健、与其他社区卫生人员协调合作及团队意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第1年应该在综合性大医院进行全面培训,掌握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及对患者的生活上的指导,第2、3年主要在社区全科医疗机构中继续接受培训,这样才能将中医全科医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一线临床工作,对将在农村工作的中医全科医师还应该有侧重的增加一些内容,例如妇产科学、婴幼儿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但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也存在不足,一些规范化培训基地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培训基地任用的授课教师虽然临床经验十分丰富,但大多缺少教学经验,不能把知识系统全面地展现出来。

2中医全科医学继续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体系中较高层次的教育阶段,是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进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它对于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根据“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各类学术组织应定期举办不同级别、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继续教育学习班,有针对性地选择授课内容,例如,可以针对某一学科领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的上进意识[3]。其次,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高医疗质量的一种措施,是在职医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大继续医学教育的力度,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继续教育多渠道共同发展,不仅局限于学术会议的形式,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继续教育的现代化手段,如现代远程教育,现在较多的医院都已经加入了远程教育系统,形成了一个交互的网络系统,利用网络的便捷,进行远程教学授课,使医务工作者足不出户就能学习最先进的技术方法,享用最前沿的科技成果,较之集中办班具有经济、方便、受益面更广等优势。同时,网络资源的可复制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灵活性,较好地解决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但是,继续教育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国家卫生部门要求各医院组织一定数量的继续教育学会,但继续教育会议的质量不能得到制度上的保证,参会学员的学习质量没有统一量化的考评标准,这样就难免出现敷衍地完成任务等情况,所以要保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高质量,就要求继续医学教育教学内容必须是真正学科前沿的、有用的知识,才能保证学员有真正的收获。对于已取得执业资格的中医全科医师必须每年参加规定时间的较高层次的学术讨论和学术会议,每年保证规定的时间接受脱产培训。定期参加国家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的考核和评估,成绩合格者才能再次执业注册,继续行医。

3中医师承教育

师承教育是数千年来中医教育传承的主要模式,自从建国以来,随着高等院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医自古以来的师承教育备受冷落。鉴于师承教育在中医教育中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开始把中医教育工作重心转移向师承教育,开展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通过师带徒,一些名医名家的学术经验和特殊技术得到很好的继承,通过形影不离的跟师学习,老师会源源不断地教授给学生宝贵的临床经验,学生通过临床实践,不断的积累知识,不断地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然后将临证中的疑惑或者兴趣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以及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在这样的循环反复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不断的交互反馈,螺旋式的前进上升,对医学本身以及整个医疗体系来讲都是十分有益的。但中医师承教育还未建立长效机制,整个管理体制也有待完善,总体规模不够大,影响力还不足,老师遴选和徒弟选拔条件规定不尽合理,对师承的学习过程缺乏规范管理与统一要求,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缺乏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考核过程流于形式,这样使师承效果评价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这些问题有待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不断加以改善解决。

第2篇

在20世纪末,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疾病谱的变化,WHO提出卫生服务要求,使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将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为维护人类健康需要,社会健康保障体系亟待建立一种良性运行机制,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尤为重要,因此中医全科医学发展应运而生。结合实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有关部委,适时制订了有关中医全科医学发展的纲要性、指导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滿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規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現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及《云南省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云发改社会【2010】1871号)等文件精神。随之,组织相关专家开拓性地推出了相对完整的中医全科医学临床培训试用教材,对中医全科医学的人才教育、临床的发展具有填补空白的里程碑意义,其功巨焉!转眼,跨入21世纪已15年了,中医全科医学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中医全科医学教育思路、人才培养仍不容乐观,亟待修正。详细研读上世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相关部委制订的有关中医全科医学临床人才培训纲要性文件,考察相关的培训教材,不难发现:20世纪末,中医医学全科人才培训教育思路是普及最初级中医临床基本技能(如望闻问切、推拿、刮痧等),适当补充现代医学科技与社区卫生紧密结合又十分必须的实用技术(如心理咨询等),以适应刚刚成立的诸多社区卫生中心的业务需要,以及诸多转岗的初级卫生技术人员的需要。同时,在此后开展的中医全科医学临床硕士研究生教育思路也是围绕这一教育思路开展,存在对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生的培养缺乏经验,且方向不明朗,培养方案存在制定重点把握不好,水平不高,对学生在校期间、就业等前瞻性不足。尤其是课程设置(除了硕士公共课以外,要求重点在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中医妇、儿、外科的多发病了解),显然,这就是一个中医住院医师的强化培养。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到,这个教育思路与现在中医全科医学的临床及人才培训已不再吻合。中医全科医学学科发展也不再是20世纪末叶的最初阶段了,随之,中医全科医学临床预防和健康教育思路也亟待与时俱进,进行调研、论证、修改、提高、完善!

2中医全科医学学科亟待定位

中医全科医学应运而生,是因为二十世纪末,全面大力发展起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方位服务。相关人才培训教育思路是根据少量的中医和大量的非中医专业出身的卫生技术人员转岗的现实而确定的;故而,相关的培训教材就着重于最基础的中医临床适宜技术的强化培训;随之而确定的中医全科医学专业临床硕士研究生教育也是在此大格局下开展起来的。尽管在现在看来,这些相关决策和措施与眼下中医全科医学的发展状况不大吻合,但是,这是适应中医全科医学最初级发展阶段的、合适的、正确的决策和措施,毋庸置疑!然而,为什么这些决策和措施与当今中医全科医学发展不大吻合呢?或者说,为什么这些决策和措施没有得到及时修正或修订呢?我们认为其关键的因素是因为大家对中医全科医学学科发展亟待重新定位,因为没有对中医全科医学学科进行定位。那么,这个中医特殊的分支学科,就没有发展方向,就没有自己人才队伍培养的特定目标。换句话讲,这个特殊的分支学科,尚未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分支学科,其独具特色的学科特点尚未形成。显然,大家都是在摸索中艰难前行,中医全科医学的发展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初级阶段!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一门分支学科,或者是一门专业,必须有自己区别于其他学科或专业的特色,有自己学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有自己独特的人才队伍、与之相关的独特的教育体系,如独自的教学方法、教材,理论体系、管理体系,网络平台……。这些诸多因素的确定或明确化的前提,必须是这一分支学科的定位。也就是说这一学科的理论体系必须要尽快相对完善,如果仅仅是根据临床需要,调整措施而进行的经验总结,那么,根本就上升不到理论层面,也根本形成不了学科。因此,对中医全科医学的学科理论层面亟待进入全面并且深入的研究。否则,中医全科医学发展的思路仍将停在上世纪末叶,显得有点僵化;培训教材仍是20世纪90年代的,显得有点老化;临床硕士生培养仍在摸索、试探,显得有点幼化;而整个中医全科医学理论研究仍在上世纪末叶,显得有点忒初级化。

3中医全科医学是中医临床最高端的综合性专科

据我们所知,在当今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及我国教育学科体系中,中医药学科是医学学科的子学科。而临床上,中医科、中医医院都是专科性质的,即使三甲中医医院,在综合评级评价中也仅仅是专科性质的三甲医院。这就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学发展,而中医药发展与西医发展之比较又如此相对困难之学科原因。换句话讲,我们中医药学原来就是不分科,本来就是全科医学或者是综合医学。而现在残酷的现实:我们中医药学是专科,这样,当今又提出中医全科医学的学科定位就显得多么不严肃而多少有点滑稽的味道,中医全科医学遇上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然而,现实是,愈来愈发展的大量的社区卫生机构又急需全面的、多面手的中医科技实用型人才,而推而广之,大量的高端的综合医院的发展,也同样急需全面的、多面手的高端的中医药学科的实用型科技人才。因此,我们认为,中医全科医学应该是中医临床最高端的综合性专科。对于中医全科医学这一最高端的综合性专科,即便是初级或低级阶段,也同样要求是综合性医学人才,而并非是一般的专科或单纯病种专科,如儿科、心血管科等。显然,与之相应的教育学科、教材或培训教材、教学方法都应该随之而有变。鉴于此,我们认为,中医全科医学的初级人才培养,应该是本硕连读的不分科的中医临床研究生,而并非中医临床专业的本科生。中医本科生再考中医临床研究生,大多是分科的专业较强的专科人才的培养,而非中医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换言之,具有不分科中医本硕连读的中医临床硕士研究生,才是比较对口基层社区卫生机构中医综合科这一专科即中医全科医学的全面的、多面手的、实用型中医药人才。如果是中医本科后再考中医全科医学硕士临床研究生,要有2年的中医师临床实践,才能进入中医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推而广之,大型综合型医院的“中医科”,有的叫“中西医结合科”,这样的最高端的综合性中医专科非中医不分科的硕博连读的高端中医多面手、全面的实用人才不能胜任工作。

设想一下,一个中医本科生,考了中医肝病临床硕士研究生,又读了肝病博士生,然后,到三甲医院中医科,每天遇到的是多专科多病种的诊疗现实,他该是多么多么痛苦!这就是中医全科医学的现实!因此,提示我们:中医全科医学作为中医学科分支,或作为临床的专科科室,与一般的专科是有着其独特之处和高端全面系统特性的,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然而,中医临床本科生是否就是中医全科医学之专科人才呢?我们并不这样认为。大家都知道中医院校的本科生有2个中专生之戏称,即一个西医临床中专生,一个中医临床中专生。显然,对于仅是一个西医中专生兼中医中专生水平的医生来讲,面对日益重视健康、对健康服务水平要求日益提高的广大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群体,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一群体主要集中于老年病和慢性病康复人群,还有急性病、危急重病、社区的急救处理、院前处理或首诊处置,这些远非中医本科生能力所能及。这样的基本情况,我们认为,应该是一个长期有临床一线工作的副主任医师才能达到的基本水平,并且,不应该是专病分科的专科医师。这就再次提示我们,中医全科医学的高端性和综合性,并非一般的专病专科专业。从中医全科医学的临床现实及人才需求,可以基本确定人才培养培训的基本目标。

随着21世纪人类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步建立,“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师”已成为我国今后若干年内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全科医学是“最经济、最适宜”的医疗服务模式,是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满足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最理想的医疗服务形式。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与全科医学的理论基础基本是一致的,都是以整体医学为主线。中医“治未病”及“简、便、验、廉”的特点,社区居民更容易接受,更符合集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创立具有中医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学人才具有突出的优势。高等中医药院校如何培养出高素质、适应社区卫生服务需要的全科医师,关键在于如何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这样相应的教学大纲确定、教材的编写、课程的设置,就不再成为问题了。值得说明的是,现在有些中医院校的本硕连读的课程设置并非是针对中医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而设。因为,不少是侧重了外语教学,也有是侧重了西医教学,其中,大多是取消中医经典的临床教学,这都不是在培养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因为我们认为,中医经典临床教学才是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在此,对于中医全科医学的学科发展定位,从不同侧面给予简单的描述或提示,远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只是希望我国中医界能立足世界中医界、卫生界的现实,对中医全科医学有一些认知。

4中医全科医学的发展是系统工程

中医学中蕴含丰富“全科”思想,集中体现在大医精诚的医德观、天人合参的整体观、阴平阳秘的健康观、内外相因的疾病观、辨证论治的诊疗观、未病先防的预防观、形神并调的养生观、针药并用的医技观等,这些观念涵盖了现代全科医学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突出“以人为中心”的医学观。当今中医学的发展,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文章旨在通过对中医学中全科医学观的探源,理清中医学之"全科"与现代全科医学之“全科”的联系与区别,为探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中医全科医学奠定理论基础。中医全科医学作为中医药学科的一个独特学科分支,或独特中医专科,其学科发展或临床科室建设是牵涉到多部门多方面长时间的复杂工作,远非单一科室单一人员一天半天能完成的。因此,中医全科医学的发展是系统工程。中医全科医学作为临床综合性专科,牵涉到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方方面面,与卫生、医药、中医药系统关系紧密。中医全科医学作为中医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事无巨细。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各中医全科医学教学专家牵头,由中医全科医学临床专家(切记:非专病专科中医临床专家)重点参与的专家队伍共同努力,才能确定正确的教学大纲,编写合适的教材。而在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离不开人事、劳动等各方面的政策,如建议中医临床专科博士,进行2~3年的中医全科医学博士后的研究与学习(训练),以成为一个以专病为专长的中医全科医学高端合格人才。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在社区卫生机构,在综合医院中医科或中西医结合科的待遇及配置,都需要相应的政策配套,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开展的世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实际上就是在培养中医高端的全科医学人才。此项目已开展三批,近10年了,培养近千人,旁听课者近3千余人。这些人才都是主任医师,大多临床已近30年,已具有丰富的临床一线经验,分内、外、妇、儿、针灸、推拿、口腔多科,而现在培训的重点是中医经典临床应用,并不分内外妇儿各科,要求每人至少要拜名师3人,并且本省1人,外省2人,这就要求临床上更要多看多练,对于各自专科,要求到国家重点专科学习。我们认为,这是专科特长的中医全科医学高端人才培养途径之一。

第3篇

1.1日本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日本的医学教育有3种: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及继续教育[1,2]。在校教育学制统一为6年。虽然,家庭医学在日本还没有得到广泛认知,但早在1981年,日本就已经在医学院校开设了综合/家庭医学课程,目前全日本过半数的医学院校都设立此课程。综合/家庭医学课程主要包括家庭医学的理论课程(家庭医学概述、医学伦理、以家庭及社区为导向的看护、医疗决策等)及基础临床技能的教学课程(基本临床技能、应诊能力、循证医学实践等)。综合/家庭医学教育和实习在临床医学最后一年(第六年)开设此课程,但没有全科医学专业[3]。自从2006年日本家庭医学会制定了规范化的家庭医学后期培训项目,在临床医院及社区诊所开展相应的培训计划项目,为期3年[4]。要求培训人员在各个科室门诊及病房按照规定时间轮转。3年培训后,通过出诊时间及次数,接诊录像等方法作为回顾学习和考核的依据。考核评价方法有:培训医生的自我评价、指导老师的评价、以及终期的综合考核(理论及技能考试),考核合格后认定为家庭医生。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包括学会认定的继续医学教育(Japaneseboardofmedicalspecialties)以及进入研究生院继续博士课程的学习。日本的全科医学虽然起步较晚,目前也处于发展阶段,但已有约半数以上的医学院校建立了综合/家庭医学系,并形成了连续、系统的全科医学三段式教育。

1.2日本全科医疗服务特点

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建立了覆盖全体国民的医疗保险制度,为日本国民提供了便捷、高品质、价格便宜的医疗服务[5]。日本医疗服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日本社区医疗服务体系。日本社区医疗服务有以下特点:一是小而专的专科医院多,专科诊所聚集在社区并配备齐全,基本代替全科社区医疗,提供专业水平的社区医疗服务。二是社区卫生服务法律体系完善,国立、公立医院参加指导社区卫生服务,健康保险制度与社区卫生服务有机结合。三是日本的老龄化严重,老年保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尤为重要,极其重视老年人保健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家庭医疗在日本尚未得到社会普遍认同,家庭医疗的概念及范畴界定还不严格。不过,随着近几年家庭医后期研修项目的规范化,日本家庭医学会的会员人数逐渐增加,年轻的家庭医人数也在不断增加[3]。日本的家庭医服务对象包括成人、老年人及儿童,但不包括妇产科的医疗服务内容。在待遇方面,家庭医的收入不低于甚至超过某些医院的其他专科医生,但社会对其的尊重度远低于医院的其他专科医生。

2中国全科医学的教育模式

全科医学的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末正式引入中国后,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1999年卫生部召开的全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正式启动。现阶段我国全科医学的培养模式主要方式有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岗位培训(转型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几种模式。在医学院校发展全科医学教育,既可促使更多的医学毕业生去从事全科医师职业,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又能提高现有全科医师的质量,是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安徽医科大学属于全国成立全科医学系、培养全科医生较早的高校之一,省、校两级高度重视全科医学专业学科的建设,2011年,学校根据安徽省的实际情况和相关国家的政策,招收86名全科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免费的“订单模式”培养,并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希望这种订单模式能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出一批“上得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全科医生,解决目前全科医生紧缺的困境,早日实现新医改所提出“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

3思考与建议

由于我国和日本日均面临日渐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在基础卫生服务改革及发展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有诸多相似之处。在日本和我国,全科医学起步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晚,属于新兴学科,探索和发展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建立达到全球标准的全科医疗服务。分析我国与日本的全科医学发展过程,可以借鉴以下几个方面。

3.1提升全科医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

近年,随着日本政府的大力倡导,规范化的培训,涌现越来越多的年轻的全科医生。此外,公众逐渐对全科医疗服务的理解,意识的转变,全科医疗服务逐渐被更多的专科医生和公众所接受[7]。因此,要切实发展全科医学,必须提升全科医学的地位,强调公众对全科医学认识的重要性,以提升医患两个群体对该学科的理解度为立足点。

3.2改进全科医学教育与教学方法我国可引进

社区导向医学教育(community-orientedmedicaled-ucation),在医学本科教育中促进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基础课程与临床科学有机整合、安排社区见习或实习。其目的不仅在于增加医学生社区医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便于运用整体医学的临床思维模式解决健康问题,能更好地适应卫生保健服务[8]。

3.3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直接影响着全科医学的教学质量,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日本国内大中型医院及大学附属医院均设立综合诊疗科,除提供综合的医疗服务外,还承担当地社区医疗的协调工作和对全科医生的培训。而我国目前医院中集医疗、教育和培训于一体的全科医学科仍然很少,特别是师资结构和质量上的缺陷、理论教师和专科专家为师资队伍的主体、经过长期历练经验丰富的社区医生很少的现象,已经成为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一个严重的瓶颈问题[9]。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该推动全科医学教育由“学院式”向“学徒式”过渡。以培养临床技能为重点,提高全科受训学员的实践能力,以适应全科医疗服务的需求。

3.4制定有效的职业相关政策保障全科医学人才

第4篇

1 评价的意义

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出现某种良好行为时,如能及时得到认可,他就会持之以恒地去做下去,并会越来越好,甚至还能带动很多同伴。而当学生出现某些不好的苗头,或者已经做了一些违规的事时,教师如能及时地采用正确的评价方式也能“唤醒”他原有的好习惯、好思想,促使他愉快改正,并且努力进步,反之则有可能扼杀一个“天才”,或者制造一个“魔鬼”。这也说明在教学中评价的作用非常大,它是对学生一次次的努力或行为的小结。小学生认知能力差,是非观、价值观不稳定(甚至有些孩子根本没有价值观、是非观),所以适时的、正确的、有效的评价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有差异的,但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关键是老师、同伴、家长、这个社会怎样去评价他,怎样用正确的评价手段促使他自主地去学习、去思考、去创新、去探索,怎样用正确的评价塑造他健全的人格。

2 评价的不同类型

2.1 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和其他评价

从评价的载体来分,评价可分为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和其他评价等三大类。口头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境的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口头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的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书面评价也是教育教学中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因其具有正规性、准确性和评价的深刻性,效果的长期性和传递性。如:作业本中一个翘起的“大拇指”,一颗鲜红的五角星,一个简单的“优秀”、“真棒”、“进步”都足以让学生激动好长时间,更不要说那一句句充满鼓励性语言的评价了。因书面评价的长效性,因而在使用时应尽量注意语言的运用,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即使并不是表扬也要注意用语的委婉,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还有其他的评价载体,常见的有小红花、奖状、奖品等,本人在教学中推出了这样一种评价方式,让本周表现最好或进步最大的学生当升旗手或领唱国歌(事先和学校商量好),或是让他当一周的小老师。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效果很好,但这种评价具有隆重性、严肃性等特点,使用要慎重,并且使用的范围也较小。

2.2学业评价和行为评价

从评价的客体来分一般来说分两类,一类是学生的学业,包括作业,另一类是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价第一类相对容易,第二类就比较复杂,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现在的学生也越来越有个性,其行为、思想也较难简单评价,所以要慎之又慎。

2.3 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

从评价的主体来分,又可以分三类。第一类当然是教师,教师评价学生是教学评价常用的形式,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适时地、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教学中评价并不能成为教师的“专利”,我们迎接的是一种新的评价方式,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转变评价观念,在教学中把评价权利下放,提倡学生自己给自己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这就是第二类评价,即学生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潜力发展,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在儿童的精神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创设条件。第三类是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为了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同伴的评价往往影响最大,因为他们是同龄人,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和“英雄”观,有共同的评价尺度,所以同伴的评价有时更重要,影响更深远。

3 如何采用正确的评价方式

第5篇

论文摘要:课程管理权的变革是课程改革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课程管理权涉及课程的设里权、课程内容的选择权、课程的组织权以及课程的评价权等一系列问题。当代课程改革中这些权力的变革无不与知识观的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后现代知识观时现代知识观的挑战构成了其中这些权力演变的重要理论基拙。从知识观演变的角度出发来审视当前语文课程管理权的变革,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作为课程的一个重要门类,语文在中国教育史上一直居于绝对的主流地位。而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轨迹也与人们的知识观息息相关。其中现代知识观与后现代知识观对语文教学改革影响极其巨大。

一、两种知识观的比较

近代知识观呈现出客观性、中立性、确定性、普遍性等特征。建立在上述特征基础上的近代知识观念呈现出强烈的独断性和专断性。

1.客观性、中立化的知识观念排除了认识主体在知识生成过程中的地位。真理成为了一种单纯的符合论,只有与外在客观本质相符合的认识才能被视作真理。无疑,这种知识观念假定了一个超验本质领域的存在,它是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隐藏着的永恒不变的本质。这样真理的获得无非是一种镜式的反映过程。

绝对主义真理观念必然导致专断主义和精英主义意识。客观化的真理观念要求真理的“发现者”祛除掉价值关切,以完全中立化的立场来客观地认识世界,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然而,芸芸众生却难以摆脱自身的一己私利和偏见。这样,真理的掌握大权便责无旁贷地落到了社会少数精英身上。精英主义的真理意识排斥了普通民众对真理的分有权利。在绝对主义真理观念之下,现实社会分化成为全知的圣人与无知的民众之分。在此,具有嘲讽意味的事情出现了:主张客观性、中立化的绝对主义真理观却受到了权力等级话语的无情浸染。也正因为绝对主义真理观念的虚伪性,后结构主义者福柯认为知识是与权力控制分不开的。亦即“任何时期的·知识型’同时就是权力机制”。基于现代知识观的客观性、中立性、确定性、普遍性等特征,后现代知识观明确提出反价值中立性、反本质主义、反唯科学主义原则。

2、后现代主义认为科学是与利益、权力密切相关的,科学甚至已经成为了意识形态。美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大卫·格里芬认为,社会对科学造成的影响是实质性的。他指出:“科学是一个相当偏私的参与者,利用自己的地位使某些社会、政治和经济力量合法,而使另一些力量非法。法国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福柯则认为,科学与权力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互动关系:科学亦施行权力,权力亦能产生知识。“科学同样也施行权力,这些权力迫使你说某些话”。科学和权力相互交织,所谓的科学价值中立只不过是人们一厢情愿的事情。

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知识观力图建构一种总体性的知识,但这种努力有近乎痴情妄想。它认为,外在世界处于一种破碎的状态,“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客体支离破碎的时代,那些构筑世界的砖块业已土崩瓦解……我们不再相信有什么曾经一度存在过的原始总体性,也不相信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有一种终极总体性在等待着我们”。不仅如此,主体也在经历着一个碎裂过程,没有任何恒久的、稳定的东西存在,一切都是短暂的。这表明,试图依靠被肢解的主体在支离破碎的世界当中寻求内在本质的努力都将不可避免的失败。

这样,在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看来,没有什么西是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没有什么东西具有绝对的权威。所谓的权威、圣贤都不过是人们一厢情愿主观杜撰出来的东西而已。在当代课程改革中,这种知识观反映得异常明显。通过课程选择权与评价权的变化,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其内部隐含着的知识观的变革。

二、课程选择权:由“封闭”到“开放”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校课程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进人到课程当中去,这是因为,课程是知识中的精华部分,进人课程的知识必须经过一定的选择和过滤,也就是说,只有符合一定标准的知识才能进人到课程体系当中去。但是,究竟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不同的知识观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也就导致了课程选择标准的差异性。

课程选择问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来的:(1}谁拥有课程选择的权力?(2)课程选择的标准是什么?(3)课程的选择范围有多大?遵循上述思路,我们也可以从两个方面对这次语文课程改革进行追问:(1)语文课程的设置主体有什么变化?(2)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向度有什么变化?

(一)课程设置主体:由“国家垄断”格局,转为多层次共同开发课程的新模式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国家在语文课程的制定中扮演的是主导性角色。1985年前,我国基础课程教材建设,基本上采用的是国家统一管理的单一模式,全国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这种全国上下“大一统”的局面尽管有利于国家对教育的控制,但很难适应各个地区的差异,造成了实际教学中的很多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在原国家教委199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首次提出了“国家安排课程”和竺地方安排课程”,实现了建国以来课程管理政策的较大突破。但地方安排课程的比例依然很小,留给各地管理课程的余地还不大。以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为例,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家课程”达9 458课时,占总课时(10 162课时)的93.1%,“地方安排课时”只有704课时,仅占总课时的6. 9%,而学校安排课程则完全没有。也就是说,尽管80年代以后,国家对课程设置的权限有所放松,但是地方与学校的参与仍然是微乎其微的,国家仍然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基[2001]17号)中,对课程管理的“国家主导”模式进行了较大改动,而是突出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且明确规定了各级管理者的任务,即教育部主要负责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地方则拟订国家课程的实施计划,规划地方课程,而学校则获得了明确的课程开发的权利:“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我们可以看出,这次的语文课程改革非常注重打破语文课程设置的一元化,赋予了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及管理的权力,力图让多种力量参与其中,以求设计出符合教育实际的语文课程。

文课程改革的这些举措表明,地方和学校正在由课程设置的“象征性主体”转向“参与性主体”,语文课程的设置正在由“完全国家课程”走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共存的格局。当然,在课程设置的三个主体之间的权力不是同等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必须符合国家的宏观课程政策。

(二)课程内容选择:从单一的“学科向度”到学科、社会、人本的“多元向度”

传统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非常注重“双基”,即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基础能力,在选择向度上极其关注语文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及逻辑顺序,并严格按照语文的知识体系编排教材。这种“学科向度”的选择方式的结果是,语文教材内容严格遵从学科逻辑系统,从而呈现高度的稳定性。这样做的所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语文教材漠视社会的发展变化,漠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至于本来应该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变成了语文知识的组合,学生对语文学习毫无热情。

在语文课程新标准中,力图改变语文课程这种只面向学科自身的封闭状态,恢复语文课程的人文色彩,面向不断发展的社会,面向学生个人价值的提升。在教材的选文方面,新课程标准强调:

教材内容安排应避免烦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选文要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可见,这次语文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向度上也有多元化的趋势,即力图避免完全的“学科向度”,而要兼顾“社会向度”与“人文向度”,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又要促使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提升自己的整体素养。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这次语文课程改革,语文课程的设置主体、选择向度、选择范围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呈现出一种一致性:它们都在由一种“封闭”的特征转向“开放”,即开放课程的设置主体,开放课程的选择向度,开放课程的选择范围。

语文课程的选择之所以会呈现出这样一种由“封闭”到“开放”的态势,这可以从知识观向度加以阐释。从知识观角度而言,传统语文课程选择的“封闭”特征是与现代科学主义知识观对“绝对真理”的推崇分不开的。绝对主义知识观具有精英主义气质,它剥夺了普通民众对真理的分有权。绝对主义的真理观反映到国家对课程的选择上,便表现为,只有少数的专家、学者才是某一个知识领域的权威人物,才可能接受国家的委托制定课程。而真正的教育实施者和接受者,教师与学生对于课程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他们必须绝对地相信课程的制定者,相信课本的知识就是本学科的精华,是最客观的、最有用的知识。而他们自己的个人经验和个人知识在教学大纲以及教材面前是绝对微不足道的,是不应当进人到课程中去的。

后现代知识观对这种所谓的“专家知识”提出了质疑:是否专家的知识就意味着绝对的真理?在后现代知识观这里,“真理”的客观性并不存在,它所看到的是知识与权力的结合:真理只是一种话语上的霸权而已。传统知识观以“真理”的名义把知识进行了分等:最具有客观性的、可证实的自然知识在知识王国中具有最高的地位,而那些难以达到客观性的、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的知识则是没有科学价值的,或者是次级的知识。现代知识观的这种认识直接导致了课程设计中的专家霸权,导致了对生活世界和社会真实的遗忘。不管愿意接受与否,在实践当中,原有的课程设计方式在事实上压制了差异性,漠视了知识的分立性和个人性存在。

这样,课程内容应当是开放的,整合的,变革的,没有固定的、不可逾越的框架与结论,没有谁应当包揽课程的制定,也没有谁能够为课程内容设置一个固定的选择尺度。赋予地方、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权利,也有助于使课程更加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而课程内容选择向度和选择范围的扩大,也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多向度”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语文课程标准对传统语文课程的改革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三、课程组织权:由“紧密”到“松散”

所谓课程组织,即选入课程的知识以何种方式加以组织和实施。在传统的课程改革中,人们关注更多的往往是对内容的改革,而很少把目光投向课程的组织问题。但是,近年来,随着新教育社会学派等的崛起,人们逐渐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而在本次语文课程改革当中,也十分注意在课程知识的组织方面进行改革。在语文课程新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方面的陈述。这种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组织重心由“微观”走向“宏观”

原有的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详尽而又细致的规定,并且对教师执行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有严格的控制。在20世纪50-60年代的教学大纲中,甚至对每个年级的教学篇目、课文的中心思想都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在教学中更多R的是“被动执行”,甚至,在“应试教育”盛行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对教学大纲具有绝对的“忠诚”,因为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与考试是息息相关的。

与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的新标准在对课程组织的控制上要明显宽松许多,课程标准的重点是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作出规定,因此,对教材的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材、教学与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从课程标准的内容上看,它所着力的部分主要是从“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的宏观角度展开阐述,而很少就细小的类目进行规定。这样一来,学校与教师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中的权力明显增大了。这也是语文课程所推行的“三级课程”的基本精神的反映,即要改变国家对语文课程的绝对主导地位,而让学校、教师等多种主体参与进来。

(二)打破学科本位,提倡学科之间的开放性

在过去的课程组织组织中,是以“分科课程”为基本理念的。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分科课程有助于突出教学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有助于组织教学和评价,但是,“分科课程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容易导致忽略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容易导致将学科与学科之间割裂,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为了改变这种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学科之间缺乏整合的现象,新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在保留语文学科特色的基础上,使语文课程向其他学科开放。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这些表述表明,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对过去的完全学科本位的课程设计有了完整的认识,因而比较注意强调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的开放,以培养学生完整的语文能力。

(三)注重生活化和实践性,首次提出“语文课程资源”的概念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围绕一本语文教材而展开,语文课程的实施也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在充满权威性的教材面前,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以及教材之外的知识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课程的组织几乎从未将它们考虑在内。但是,在语文课程新标准中提出了“课程资源”这一概念。“‘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应该说,这个概念的提出大大扩大了课程的外延。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意识”的强调也是显而易见的: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课程资源”概念的提出意味着课程组织理念的一个重大转变:日常生活知识和语文学科知识的界限正在趋于模糊或融合之中。这样,生活知识的地位得到了认可,大大丰富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这些现象表明,对语文知识进行严密区分与组织的理念已经被淘汰,课程组织呈现出由“严密”转向“宽松”的趋势。新课程标准已经认识到,传统语文课程的“科学化”倾向正是语文课程不受欢迎的原因,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显然,只有在生活世界当中,语文课程才能找回自己的价值。

四、课程评价权:从“一元”到“多元”

由于现代知识观确立了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中立性,排斥非理性在认识中的合法地位,使得评价出现了一元化、单向度的特点,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张扬,内在的丰富情感得不到理直气壮的表现,这也正是传统教育被斥为“应试教育”备受谴责的深层原因之一。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是革除传统教学评价的这些弊端,并明确提出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既保留了传统评价理念的一些要素,同时也将后现代评价观的合理要素融人了其中,体现出了二者相结合的特色。概括地说,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体现了教学评价的下列走向:

1,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教育评价中,“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察”。这表明新课程改革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工具理性主义泛滥给教育评价所带来的危害,因此,明确指出,评价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使学生在情感世界和认知世界内获得同步发展。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评价要“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终结性评价面对的是学生的“过去”,关注的是结果,只求学生能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究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漠不关心,“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推理、假设的形成以及如何应用证据等,都被摈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因此,新课程的评价更为关注学生求知与探索的过程,要求教师深人了解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探索精神,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3、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新课程要求打破被评价者的被动地位,并倾听来自多方面的声音,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和专家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这样,在评价学生的发展上,各个评价主体都有发言权,既保证了评价的全面性,同时也有利于被评价者的自我反思、自我改进。

第6篇

传统的期刊编辑工作主要是进行文章的修改与加工,而现代的期刊编辑逐步由幕后工作转向台前,不仅要对文章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而且需要重视期刊的选题和策划。期刊选题是期刊编辑工作的入口,做好期刊的选题策划工作,便能够让期刊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其中,期刊编辑工作者编辑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策划能力,也是期刊编辑工作者突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通常情况下,每一期期刊都应该合理地设置一个核心论题,选择具有特色和价值较高的选题。因此,为了达到上述的标准,期刊编辑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并充分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和编辑经验,以确保期刊编辑的质量。例如,以《中华全科医师》为例,这本期刊在编辑选题的过程中,主要是立足于各个基层读者,所以期刊的核心论题内容应该侧重于广大读者非常关注的内容上,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而这些慢性疾病也是各个医院治疗的重难点。从这个例子我们则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出,编辑在策划期刊选题的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能力,尽量选择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贴近的主题,以便充分突出期刊编辑在选题策划方面的创造性价值。[2]

(二)编辑在加工编排方面的创造性价值

期刊加工编排的过程也就是对文本内容进行后期编排制作,虽然无法创新作品的内容,但是也需要深入推敲文本的观点,合理安排文本结构,灵活推敲文本语法知识。同时,期刊编辑工作者在后期编排的过程中,还需要纠正文稿的不足之处,有效提升文稿的质量,所以便需要期刊编辑工作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能力,充分突出自身的创造性价值。其中,医学论文在编辑的过程中,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论文提升质量的关键。医学期刊在编辑的过程中并不追求辞藻的华丽,而是注重语言的精炼和准确。但是,部分医学论文在编辑的过程中,虽然内容较为独特和新颖,语言运用却常常词不达意,这并不符合医学论文的编辑标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学论文对读者的吸引力。例如,一位期刊编辑在文稿后期的加工编排过程中,遇到作者主要阐述的是全科医学及循证医学商务教育问题,而在文稿的具体内容中却论述的是“循证医学教育理念能够为全科医生提供良好的学习途径,掌握学习方法,为文献检索服务”。这句话明显不通顺,而且主谓语搭配不恰当,所以无法让读者直接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期刊编辑与作者进行沟通之后,才了解到作者主要表述的是“循证医学教育理念能够为全科医生提供新的学习方法,而全科医生则可以通过文献检索的途径来进行学习”。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期刊编辑工作者在进行加工编排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文稿的再创造,充分突出了期刊编辑工作的创造性。

在整个社会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期刊编辑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期刊编辑的职责就是传播和积累文化成果,所以便需要期刊编辑在实际编辑的过程中坚持以读者的需要为立足点,以科学文化的内容为具体标准。其中,不但需要注重作者创造的劳动成果,而且还需要重视作者的精神成果。因此,期刊完整的编辑过程无法离开道德对期刊编辑工作的约束。例如,当期刊编辑在面对重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时,是否能够真正做到高风亮节,是否能够保证文章充满正能量而放弃那些低级和庸俗的垃圾文化?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焦点问题,很可能会涉及一些阶层人群的利益,这需要期刊编辑能够始终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原则,勇敢直言,切忌瞻前顾后;同时,在文稿后期的加工处理过程中,也应该始终坚持兢兢业业的态度,杜绝用文稿的舍取来谋取自己的私利。道德规范期刊编辑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能够充分反映出期刊编辑活动的本质规律和特征,具有普遍性和长期的适应性。

第7篇

大家好!

首先感谢医院给予我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施展才华的机会!中层干部实行公平、公正、公开地竞争上岗,这是我院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我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益尝试。我一是拥护,二是支持,三是参与。我将珍惜这次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勇敢地走上台来,接受大家的评判。

今天,我竞聘的岗位是医务科科长,是因为我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第一、 敬业、务实的态度,打好了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我的敬业精神比较强,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善于接受新事物,爱学习、爱思考,工作中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诚实做人,踏实办事。

第二、 不断的学习,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常学习、勤看书,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习惯。通过坚持不断的学习,先后完成上海职工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四年制大专学习;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一年的全科医学专业学习;交通大学医学院夜大临床医疗三年制专升本的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充实、更新和扩展。工作以来,在国家级、省市级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医学论文。其中发表在《中国健康教育杂志》和《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上的2篇论文分别获中华医学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成果二等奖和宝山区医学会04-05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

第三、 多年的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总之,多年的医疗及管理工作养成了我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品质,成为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内在动力。这是我做好这一极富挑战性工作的最大优势。

如果竟聘成功,在院部的领导下,我将努力做到坚持“一个中心”、实现“二个转变”、抓好“三项工作”具体地讲:

一、坚持“一个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工作的永恒主题,把病人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尺度。近年来,在医疗服务中,患者不仅关注医院的医疗质量,而且更加关注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医院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上,贯穿在医疗服务的细节之中,贯穿于医院各项活动的全过程。把方便病人、有利于病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实现“二个转变”

一是实现角色的转变。从“你是我的病人向我是你的保健医生”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要正确认识现代医患关系,它是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二是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患者不仅仅需要治病,而且需要人心化的关心。那种只注重治病、不注重待人、只注重技术、不注重心理的行医观念已经不适应当今医疗服务的需求。

三、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抓好以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进一步完善我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形成院、科、组三级质控网络;要抓紧"三基三严"训练,从每一份病历、每一张处方抓起,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规范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要认真落实质量检查,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做到环节质量与终末质量检查相结合,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质量检查与考核评价相结合。重点抓全面质量管理(TQM)、PDCA循环的管理、目标质量管理等,使质量检查制度化、标准化、经常化,把各类医疗缺陷和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抓好全科团队服务,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上新台阶。我将做到“四个进一步”: 进一步配合院部完善科室设置,理顺工作程序;进一步要求医务人员转变观念,从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变;进一步开展以团队、户籍制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全方位开展“零距离” 贴身式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全科团队服务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第8篇

1第一阶段TCEM

医学教育的第三阶段在法语中叫做LeTroi⁃sièmeCycledesÉtudesMédicales,简称TCEM。在第三阶段的医学教育中,医学生实际上是已经具有执业医师执照、有处方权的医生,并全日制在医院从事住院医生的工作。他们通常在更高年资医生的监护下独立完成诊断、检查、处方、治疗病人的全过程。根据专科的不同,TCEM为期3~5年。全科医学教育的TCEM为3年,目标是培养家庭医生,除了在医院各科室间轮转外,也可以去私人诊所行使家庭医生的职能,并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理论课程的学习。其他专科,如内科、外科等的TCEM通常为期5年,医学生同样在教学医院的相关专科进行轮转,并完成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TCEM结束时,医学生必须通过医学博士论文答辩,从而正式获得国家医学博士学位,为其医学教育过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法国医学教育特点分析

2.1国家统筹计划

法国医学教育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这个计划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卫生部根据当年全国对医生的需要,决定全国医学院的招生数量,即能够通过PAES学年的考试进入P2的医学生数量。这一计划保证了通过数年艰苦学习的医学生成为医生以后,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有保障的收入;同时也决定了医学教育是一个淘汰率很高、竞争很激烈的学科。第二,根据DCEM4的医学生人数和全国各地区对不同专科医生的需求情况,制定当年进入TCEM的不同专科人数。这一计划使得各地区各专科的执业医生人数相对平衡;且医学生想要选到心仪的专科就必须要考到好的名次,保证了医学教育的高竞争力。

2.2重视临床实践

通过本文对法国医学教育的介绍,不难看出在法国医学教育中,临床实践所占的比重非常大。从P2学年前的4周护理实习开始,P2、D1学年有1周1~2次的床边教学及暑期的2个月实习,D2、D3、D4学年的每天早上都在医院实习,直至最后TCEM阶段的全日制医院工作。所以法国的医学生接触临床时间非常早,且直接接触临床的时间随着年级增加不断增长。这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直接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提高了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医学思维模式,增进临床技能的掌握。

2.3理论课程综合性强

在法国的3阶段医学教育设置中,第一阶段以理论授课为主,第二阶段中理论课程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观察这两个阶段的理论课程表不难发现,所有的核心课程都是综合性的课程,以第一阶段的课程单元(UE)、第二阶段的跨学科单元和系统课程的方式表现出来。在P2和D1这两个学年中,课程单元作为核心课程在4个学期中教授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和诊断学,并根据人体解剖结构将这4个学科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分别以胸部、腹部、头颈部和四肢的形式进行讲授。在D2至D4的3个学年中,核心课程包括跨学科单元和系统课程这两种。这种综合课程的呈现方式更形象易懂,方便学生集中理解记忆,并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这种课程方式对授课教师要求比较高,需要4个学科的教师密切配合,进行集体备课,并且将相关内容融会贯通。

2.4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高

法国的高等教育都是由国家制定教学大纲,但是没有专门教材,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医学生上课的时候必须认真听讲,详细记录笔记,以供课后复习。授课教师一般会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给出自编讲义或大纲,附上参考书目,由学生课后自行查阅。由于理论授课时间有限,很多内容只进行提纲挈领的介绍,学生在课后自己钻研参考书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课程论文的撰写,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参考大量医学书籍。此外拓展课程中的医学论文分析、还有医院定期举行的病例讨论,都可以培养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他们能够独立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医生,即使从学校毕业后也必须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因此法国的医学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执业后的终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5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供方便、经济、有效、全面的医疗服务,并避免过度医疗,法国非常注重全科医生的培养,并立法规定全科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每年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医学生中,有一半以上进入第三阶段的全科医学教育中。以2011年国家提供的7692个执业医师职位为例,其中的3930个职位是留给全科医生的,其他的10个专科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共3762个职位。在全科医学的第三阶段教育中,医学生被要求在教学医院的各专科进行轮转以掌握各系统疾病包括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此外还必须到家庭医生诊所进行6个月的学习。选择了全科医学的学生在完成第三阶段的学习后会成为全科医生即家庭医生,可以自己开办诊所或与他人合办诊所。家庭医生是医疗服务中相对基础的一部分,直接面对普通患者并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并将需要专科治疗的病人分诊到不同专科进行后续医疗服务。

2.6不断改革中的法国医学教育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生命科学的研究发展和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法国的医学教育也在与时俱进,教育体制包括考核方式都在不断进行改革。近期的重要改革分别出现在2004年和2011年。在2004年以前,选择全科医学的医学生在第二阶段即DCEM4学年后,不用参加考试,直接成为住院医生,经过2年半的TCEM阶段培训后进行医学博士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即可成为全科医生。自2004年起,所有医学生都必须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考试后再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考试排名决定是否选择全科专业;且全科专业的TCEM阶段延长到了3年;此举是为了促进全科医学的发展,提高家庭医生的职业素养。2010年的医学教育改革设置了“健康教育第一年(PAES)”,这个改革合并了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和助产科学的第一年基础教育,使得医学生的基础课程又增加了药学等相关专业的知识。通过以上的两个实例不难看出,法国的医学教育改革从来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剧烈变更,而是比较频繁的小的改版,相对灵活且易于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

3对我国医学教育制度的思考和启示

在对于医学生的选择上,法国与我国类似,高中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医学院校。因此相比美国等国家的仅仅允许大学毕业生(具有学士学位)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制度来讲,更适合作为参考对象。了解法国医学教育制度后,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会产生一些思考和启示。我国的医学教育制度一直延续建国以来制定的模式,没有经历过大型的变革,虽然比较贴近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特点,但是在某些层面确实与现代的医疗环境不相适应。如果能从法国的医学教育制度中吸取一些经验、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作用应该会比较可观。

3.1医学课程改革

法国的高等教育一贯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其中的核心课程以课程单元和跨学科课程的形态为主,具有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科书,所以一门核心课程的学习需要查阅不同的理论书籍,并综合阅读才能全面掌握。此外,在拓展课程当中的医学文献分析等科目的设置,一方面培养了医学生阅读和写作医学论文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我国,为了更好地适应目前的社会经济形式和临床医疗的现状,目前许多医学院校正在进行不同规模的课程改革,其中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为主流思想。PBL教学的形式是将一个复杂、有意义的问题交给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医学知识。这种形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主动进行知识整合并鼓励批判性思维。以江汉大学医学院为例,经过这样的课程改革后,PBL内容占到学生总课时数的20%左右。虽然这样的课程设置方式还在试验探索阶段,但是从短期效果来看,已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3.2医学教育模式改革

法国医学教育中注重临床实践的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以我国目前比较主流的5年制医学教育为例,前两年半学生在基础医学院进行理论学习,除了某些条件比较理想的学校设有临床模拟实验室可以进行模拟实践以外,大多数的时间学生没有任何机会接触到医疗实践。在后两年半中,医学生有1年的时间学习临床理论课程,1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实习。所以在5年的学习过程中,中国医学生仅有1年时间来真正接触临床。反观法国医学的教育模式,在第五年(DCEM3)结束时的医学生已经经历了一次护理实习、一次两个月的暑期实习和连续两年的半日制实习(包括值班),对于临床医疗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且他们作为医学生的临床培训还远没有结束。而且这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更加直观、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也更有效率。如果能够借鉴这样的教学模式,应该可以增强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效率,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养。

3.3住院医生培训制度改革

第9篇

大家好!

我叫xxx,XXX年毕业于XXX大学xxx专业,xx年xx月xx日,我幸运地走进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首先,我要感谢医院给予我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要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多年来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中层干部实行公平、公正、公开地竞争上岗,这是我院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我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益尝试。我一是拥护,二是支持,三是参与。我将珍惜这次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勇敢地走上台来,接受大家的评判。

今天,我竞聘的岗位是医务科副科长,是因为我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第一、敬业、务实的态度,打好了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我的敬业精神比较强,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善于接受新事物,爱学习、爱思考,工作中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诚实做人,踏实办事。

第二、不断的学习,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常学习、勤看书,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习惯。通过坚持不断的学习,使我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得到的迅速的提高。工作以来,我在国家级、省市级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医学论文。其中发表在——上的2篇论文分别获——等奖、——二等奖和——医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详细列举所取得的成绩)

第三、多年的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自——年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对医院和临床的基本情况比较了解,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增加具体工作经历)。——年——月在医务科工作至今,全面掌握了医疗、护理、医技、药剂等部门的业务工作,熟悉了本部门的职责任务和规范,具备了本部门工作的素质和要求,掌握了搞好作好医务科工作的方法和策略。同时,比较圆满地完成了科长交给的各项任务,并在医疗质量管理上狠下功夫,为提高我院的医疗质量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总之,多年的医疗基层工作养成了我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品质,成为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内在动力。这是我做好这一极富挑战性工作的最大优势。

如果我竟聘成功,我将在院部的正确领导和科长的直接领导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尺度,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医院良好形象的坚定维护者。

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将切实履行医务科副科长的职责,努力学习和掌握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危机处理能力,有效解决医疗纠纷;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切实做好打架伤害患者的管理;积极沟能协调,处理好与公安局的关系,配合公安机关做好打架案件的调查。

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将协助科长进一步抓好以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进一步完善我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形成院、科、组三级质控网络,从每一份病历、每一张处方抓起,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规范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并重点抓全面质量管理,使质量检查制度化、标准化、经常化,把各类医疗缺陷和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

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将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好与科长的关系,专注于全科和谐氛围的营造,团队精神的凝聚,坚持做到到位不越位,被台不拆台,和同事们一道共同推进全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10篇

今年,正值党的之后医院改革的关键年,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在各行各业轰轰烈烈地开展,在这种改革大潮的推动下,以“经营”医院、科技兴院的思想为主导,我竞聘医务科科长职务,我自信有能力做好医务科的管理工作,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1 、服从医院领导,完成医院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定期在科内组织政治学习,抓好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带领全科人员钻研医院管理业务,提高全科人员的医院管理水平。

2、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发展及加大业务管理力度,根据医院走“大保健、精临床”思路,重点抓好专科建设、科技兴医,以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品牌效应与知名度。

3、进一步抓好医疗常规及规章制度的落实,协助医疗纠纷的调查处理、教学管理及红会工作。

4、着重加强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加强业务学习,加快医务人员知识的更新,提高医务人员的竞争意识,以扎实的业务水平和技术优势来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来带动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5、在任职期间,将负责组织完成新技术引进20项以上,启动科研项目8项以上,完成专科建设(专病门诊)15个以上,组织编写完成诊疗常规并负责落实,确保120急救任务的落实,保证上级相关检查达标。

第11篇

你们好!

我竞聘的是医院医务科科长。

我于×××年从×××毕业,同年月分配到×××担任儿内科医师,xx年从事儿内科临床二线医师工作,并负责科室部分行政管理工作,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受到病友的称赞。

使儿科专业水平更进一步提高,并撰写了多篇医学论文并在杂志上发表。××年月承蒙院领导的信任,指派到医务科从事医院管理工作,在院领导及前任医务科长的培养下,使我的医院行政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于同年月份,担任医务科负责人工作至今,我带领医务科全体人员不计较个人得失,加班加点,使医务科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认真处理医务科的各项日常工作,特别是在去年几起较大的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我们医务科本着爱院敬院的思想,积极处理,极力化解且表现突出,并在医疗质量、科技兴医、人才管理上狠下功夫,使我院的医疗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医院交给的各项任务。 今年,正值党的“十六大”之后医院改革的关键年,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在各行各业轰轰烈烈地开展,在这种改革大潮的推动下,以“经营”医院、科技兴院的思想为主导,我竞聘医务科科长职务,我自信有能力做好医务科的管理工作,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⒈服从医院领导,完成医院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定期在科内组织政治学习,抓好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带领全科人员钻研医院管理业务,提高全科人员的医院管理水平。

⒉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发展及加大业务管理力度,根据医院走“大保健、精临床”思路,重点抓好专科建设、科技兴医,以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品牌效应与知名度。

⒊进一步抓好医疗常规及规章制度的落实,协助医疗纠纷的调查处理、教学管理及红会工作。

⒋着重加强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加强业务学习,加快医务人员知识的更新,提高医务人员的竞争意识,以扎实的业务水平和技术优势来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来带动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⒌在任职期间,将负责组织完成新技术引进项以上,启动科研项目项以上,完成专科建设(专病门诊)个以上,组织编写完成诊疗常规并负责落实,确保急救任务的落实,保证上级相关检查达标。

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将努力地配合院领导进一步加强医院医疗管理工作,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来要求自己,并不断加强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完成医院下达的每一项工作指标和任务。

第12篇

大家好,我在年从毕业,在同一年月分配到医院担任儿内科医师,年在儿内科临床二线工作,并且负责科室部分行政管理工作,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受到领导和同仁的好评受到病患的称赞。年月至年月在市儿科医院呼吸专科进修,使儿科专业水平再一次提升,并撰写了多篇医学论文后在杂志上发表。年月得到院领导的高度信任,被指派到医务科进行医院管理工作,在院领导及老医务领导的培养下,让我的医院行政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在同年月份,被任命为医务科负责人工作至今,我带领医务科全体职员不计较个人得失,加班加点,使医务科工作紧然有序,有条不紊,认真处理医务科的每项工作,尤其是在去年几起较大的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我们医务科本着爱院敬院的思想,积极处理极力化解且表现突出,并且在医疗品质、科技兴医、人才管理上狠下功夫,使我院的医疗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医院交给的各项任务。

今年,正值党的“大”之后医院改革的关键年,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在各行各业轰轰烈烈地开展,在这种改革大潮的推动下,以“经营”医院、科技兴院的思想为主导,我竞聘医务科科长职务,我自信有能力做好医务科的管理工作,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1、服从医院领导,完成医院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定期在科内组织政治学习,抓好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带领全科人员钻研医院管理业务,提高全科人员的医院管理水平。

2、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发展及加大业务管理力度,根据医院走“大保健、精临床”思路,重点抓好专科建设、科技兴医,以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品牌效应与知名度。

3、进一步抓好医疗常规及规章制度的落实,协助医疗纠纷的调查处理、教学管理及红会工作。

4、着重加强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加强业务学习,加快医务人员知识的更新,提高医务人员的竞争意识,以扎实的业务水平和技术优势来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来带动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5、在任职期间,将负责组织完成新技术引进20项以上,启动科研项目8项以上,完成专科建设(专病门诊)15个以上,组织编写完成诊疗常规并负责落实,确保120急救任务的落实,保证上级相关检查达标。

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将努力地配合院领导进一步加强医院医疗管理工作,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来要求自己,并不断加强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完成医院下达的每一项工作指标和任务。

第13篇

你们好!

我于xxx年从xxx毕业,同年*月分配到xxx担任儿内科医师,2001年从事儿内科临床二线医师工作,并负责科室部分行政管理工作,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

评,受到病友的称赞。2000年10月至2002年3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专科进修,使儿科专业水平更进一步提高,并撰写了多篇医学论文并在杂志上发表。2002年5月承蒙院领导的信任,指派到医务科从事医院管理工作,在院领导及前任医务科长的培养下,使我的医院行政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于同年11月份,担任医务科负责人工作至今,我带领医务科全体人员不计较个人得失,加班加点,使医务科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认真处理医务科的各项日常工作,特别是在去年几起较大的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我们医务科本着爱院敬院的思想,积极处理,极力化解且表现突出,并在医疗质量、科技兴医、人才管理上狠下功夫,使我院的医疗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医院交给的各项任务。

今年,正值党的“十六大”之后医院改革的关键年,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在各行各业轰轰烈烈地开展,在这种改革大潮的推动下,以“经营”医院、科技兴院的思想为主导,我竞聘医务科科长职务,我自信有能力做好医务科的管理工作,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1、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发展及加大业务管理力度,根据医院走“大保健、精临床”思路,重点抓好专科建设、科技兴医,以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品牌效应与知名度。

2、服从医院领导,完成医院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定期在科内组织政治学习,抓好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带领全科人员钻研医院管理业务,提高全科人员的医院管理水平。

3、进一步抓好医疗常规及规章制度的落实,协助医疗纠纷的调查处理、教学管理及红会工作。

4、着重加强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加强业务学习,加快医务人员知识的更新,提高医务人员的竞争意识,以扎实的业务水平和技术优势来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来带动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5、在任职期间,将负责组织完成新技术引进20项以上,启动科研项目8项以上,完成专科建设(专病门诊)15个以上,组织编写完成诊疗常规并负责落实,确保120急救任务的落实,保证上级相关检查达标。

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将努力地配合院领导进一步加强医院医疗管理工作,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来要求自己,并不断加强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完成医院下达的每一项工作指标和任务。

第14篇

文献指作者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未正式发表的文献(包括私人通讯,毕业论文等)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必要时可作为脚注处理。参考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个人时全部列出,多于3人时只列前3人,后加“等“字”或”“et al”。姓名采用姓前名后的形式,外国人姓写全称,名缩写,作者之间用逗号分开,而不用“和”或“and”。外国期刊名可缩写,但必须标准、规范。引用论著要写明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和页码等,引用期刊要写明标题、期刊名称、出版年、卷期和页码等。参考文献书写格式举例:

期刊:

[1] 阴宏,马 红,刘乃慧,等.大鼠阻塞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2,19(2):1~3.

[2] Garrido F, Cabrera T, Concha Aet al. Natural history of HLA antigens during tumour development.Immunol Today, 1993,14:491.图书:

[3] 田克恭.实验动物病毒性疾病.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389~392.

[4] 董志扬,张树政,方宣钧,等.海藻的生物合成及抗逆机理.见:华 珞等.核农学进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115~120.

专利文献的编排格式:

按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其他责任者(供选择项),附注项(供选择项),文献标识符(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顺序编排。 医学论文的写作格式及内容要求 时间:2008-07-01来源:本站整理作者:本站编辑

1.文稿 应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实用性、逻辑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重点突出,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讲座一般不超过6 000字,论著摘要及经验交流不超过2 000字,短篇或个案报道以500~1 000字为宜。

2.文题 力求确切、简明、醒目,反应出文章主题。涉及物理疗法的文题,应以物理因子命名。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

3.作者 作者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变更。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上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

4..摘要 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及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中英文摘要各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和国名。作者应列前3位,3位

以上加“et al”;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

5.关键词 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①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②可根据树状结构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③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于最后。关键词中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各词间用分号分隔。

7.医学名词 以**年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的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7年版《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8.图表 表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及底线),列于正文相应段落下,表号按次序编码并设表题,有说明性资料应列于表下,表中或表下的统计学说明最好在正文中表达,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照片图要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图的上下方向及图号。若利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约为3∶5。各图应在正文的相应部位留出一定的空间,其下方注按序编码的图号及图题。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9.计量单位 实行国务院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如ng·kg-1·天-1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称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用ng/kg·min-1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但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计量单位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必要时还应注明法定单位的正常参考值,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如吸光度(旧称光蜜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

10.数字 执行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1,329.476,5”应写成“1 329.476 5”。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写成5~95%,50.2%±0.6%不要写成50.2±0.6%,可写成(50.2±0.6)%;公差的表示:参量与公差均需附单位,当参量与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可只写一次,如27.8 kg±1.2 kg,可写成(27.8±1.2)kg,不宜写作27.8±1.2 kg。附有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5 cm×6 cm,不要写成4×5×6 cm3。

11.统计学处理和统计学符号 关于统计学处理的问题,请参见本刊2000年第3期167页的《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统计学符号按

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数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ν;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12.缩略语 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知,也可不注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13.参考文献 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在其右上角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讯时,可将通讯者姓名和通讯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称。引用的参考文献以作者亲自阅读的近年主要文献为宜。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举例:

1 刘宏亮,侯岷,尹清,等.毫米波促进大鼠损伤脊髓修复的神经电生理研究.中华理疗杂志,2000,23:153-154.

2 You CH,Lee KY,Chey WY,et al.Electrogastrographic study of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nausea,bloating and

vomiting.Gastroenterology,1980,79:311-315.

3 Levine SR,Welch KM.抗磷脂抗体.陈芷若,译.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0,17:267-269.

4 汪敏刚.支气管哮喘.见:戴自英,主编.实用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833-840.

医学科研论文讨论部分的写作内容及注意事项

时间:2008-06-20来源:中国知网作者:编辑部

我们在审稿工作中,常发现有的作者在撰写论文的讨论部分时,只将前文的资料简单罗列,更有的是文不对题,妄加评论或下结论。现将论文中需要讨论的内容及写作上的注意点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讨论的内容:

①针对研究目的,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说明和解释,重点说明该项研究的创造性、先进性及其在实践中的意义;

②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点及可能的原因,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结果和结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③对本研究的缺陷及局限性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分析和解释,说明相互矛盾的结果和结论,如有意外发现,也请予以说明;

④通过评价、分析和解释,揭示本研究的所有结论;⑤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写作上要注意:

①讨论必须详尽确切,有据有证;

②以结果为依据,与前人的结果和论点作比较,对结果作合理的解释和恰当的评价,必须具有说服力,是符合逻辑的论证;

③详略得当,突出新发现、新发明,阐述自己的见解;

④实事求是,掌握分寸;

⑤避免面面俱到,罗列文献;⑥切忌报喜不报忧;⑦层次要清楚。

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规则

时间:2008-06-20来源:作者:

①阿拉伯数字不能与除万、亿及SI词头中文符号外的汉字数词连用:万、亿是我国习惯用的数词, 5位以上的数字,可改写为以“万”、“亿”为单位的数。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百亿”、“千亿”作单位,法定计量单位的词头除外。例如,“1 163 000 000人”可改写为“11. 63亿人”或“116 300万人”,但不能改写为“11亿6千3百万人”。数值巨大的精确数字,为了便于定位读数或移行,作为特例可以同时使用“亿、万”作单位。例如,“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0亿817万5 288人;1990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1亿3 368万2 501人。”当百、千、兆等为法定单位词头时,可以与阿拉伯数字连用。例如:“5 000米”可以写作“5千米”,因为“千”是词头“k”的中文符号,“5 000天”不能写作“5千天”,因为“天”是不允许加词头的,“5千天”中的“千”是数词,它不能与阿拉伯数字连用。同样,“6千千瓦”的写法是错误的,应写作“6 000千瓦”或“6兆瓦”。还需要指出的是:“三千每秒”不应写作“3千(秒)-1”,这里的“千”不是词头,而是数词,应写成“3 000秒-1”。同理,“二千立方米”不应写作“2千(米)3”,应写作“2 000米3”。而“三每千秒”和“二立方千米”可以写成“3千秒-1”和“2千米3”,这里的“千”都是词头,也不必写作“3(千秒)-1”和“2(千米)3”,因为这里的指数“-1”和“3”是属于包括词头在内的整个单位的。

②纯小数小数点前“0”的书写:无论在文字叙述还是图表中,书写纯小数时,必须写出小数点前定位的“0”,小数点用齐底线的黑圆点“.”表示。例如,“本研究中,眼—脑—肾综合征的发生率为0. 17/万。”

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时间:2008-06-20来源:本刊杂志作者:编辑部

1 要求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应着重反映研究中的创新内容和作者的独到观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中文摘要一般从第三人称角度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摘要中首次出现的缩略语、略称、代号等,除了公知公认者外,须注明全称或加以说明。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语译名的术语,可使用原文或在译名后加括号注明原文。2 格式论著类文章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发现(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和主要结论,可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

“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也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摘要。推荐采用结构式摘要。

提倡综述类文章附摘要,其内容应包括综述的主要目的、资料来源、综述时所选择的研究数目及这些研究是如何选择的、提炼数据的规则及这些规则是如何应

用的、数据综合的最重要的结果和结论。可以写成结构式摘要,也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摘要。

3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但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详于中文摘要。中文摘要一般置题名和作者姓名下方,英文摘要(含英文题名、汉语拼音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置于中文摘要的下方。摘要前应冠以“摘要(Abstract)”字样,并采用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排印,以示区别。

医学论文中摘要及关键词的写作方法 时间:2008-06-20来源:中国知网作者:编辑部

摘要 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应包括英文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氏字母均大写)、单位标准英译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作者姓名应全部列出。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关键词 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最新版MeSH中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空2个字用“;”分隔。 医学论文结构式摘要的写作技巧

时间:2008-06-19来源:中国全科医学作者:编辑部

目前通常采用的是结构式摘要,即摘要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结果( result)和结论(concIusion)四部分。目的:应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般用一两句话简要说明即可,不必太过冗长。目的部分的文字最好不是对文题的简单重复。方法:应简述研究的材料(对象)、方法、设计方案、观察的指标、资料的收集处理和统计学分析方法等。结果:应简要列出主要的结果,包括阳性结果和阴性结果,描述结果要尽量用具体数据,而不要过于笼统。结论: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结果,得出适当的结论,并指出研究的价值和今后有待探讨的同题。 医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性

时间:2008-06-19来源:中国现代义药作者:不祥

医学论文写作与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紧密相关。论文的价值取决于主题,主题的确定取决于研究工作,研究工作是否有意义,又取决了课题的选题,即学术论文的撰写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从科研选题开始的。

选题即选择一个科研题目,就是提出问题,提出了一个有价值而又适合研究者个人能力与客观条件的课题,是每项科研工作的首要环节,即工作的起点。科研课题是研究者对某一问题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手段的概括,课题是经过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实践准备提出来的,它集中体现了选题的科学思维、理论深度和实践能力,反映了命题者与实践者智慧、经验与技巧。科研题目是贯穿科研工作的主线,是整个科研工作的主导思想,课题选择正确与否,决定着科研工作的成败。选题的关键是明确课题是否重要,是否有先进性。

选题不只是横向专业知识和科学信息理论上的提炼,而且是对医学发展实践的纵向挖掘,离开了这一点,许多课题可能永远实现不了预期目的。

医学论文引言的写作

第15篇

你们好!

我于xxx年从xxx毕业,同年*月分配到xxx担任儿内科医师,**年从事儿内科临床二线医师工作,并负责科室部分行政管理工作,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受到病友的称赞。**年10月至**年3月在**市儿童医院呼吸专科进修,使儿科专业水平更进一步提高,并撰写了多篇医学论文并在杂志上发表。**年5月承蒙院领导的信任,指派到医务科从事医院管理工作,在院领导及前任医务科长的培养下,使我的医院行政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于同年11月份,担任医务科负责人工作至今,我带领医务科全体人员不计较个人得失,加班加点,使医务科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认真处理医务科的各项日常工作,特别是在去年几起较大的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我们医务科本着爱院敬院的思想,积极处理,极力化解且表现突出,并在医疗质量、科技兴医、人才管理上狠下功夫,使我院的医疗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医院交给的各项任务。

今年,正值党的“十六大”之后医院改革的关键年,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在各行各业轰轰烈烈地开展,在这种改革大潮的推动下,以“经营”医院、科技兴院的思想为主导,我竞聘医务科科长职务,我自信有能力做好医务科的管理工作,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1、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发展及加大业务管理力度,根据医院走“大保健、精临床”思路,重点抓好专科建设、科技兴医,以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品牌效应与知名度。

2、服从医院领导,完成医院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定期在科内组织政治学习,抓好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带领全科人员钻研医院管理业务,提高全科人员的医院管理水平。

3、进一步抓好医疗常规及规章制度的落实,协助医疗纠纷的调查处理、教学管理及红会工作。

4、着重加强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加强业务学习,加快医务人员知识的更新,提高医务人员的竞争意识,以扎实的业务水平和技术优势来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来带动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5、在任职期间,将负责组织完成新技术引进20项以上,启动科研项目8项以上,完成专科建设(专病门诊)×××个以上,组织编写完成诊疗常规并负责落实,确保120急救任务的落实,保证上级相关检查达标。

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将努力地配合院领导进一步加强医院医疗管理工作,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来要求自己,并不断加强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完成医院下达的每一项工作指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