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成本分配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是一种传统的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它是根据生产时各个产品所用生产工人的实际工时按照比例进行分配的。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产品生产实际用了工人多少工时进行分配制造费用。这对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是非常适用的。如果产品的工时定额偏差不大或者产品的技术难度不高,制造费用按照这种分配方式进行分配能够很好的体现生产成本。该计算方法的公式:制造费用的分配率=制造费用的总金额/各产品生产的工时总额某一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生产这一产品的工时*制造费用的分配率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是将工人的生产效率和生产的制造成本结合起来,分配的机制比较合理,然应用范围比较窄这一方法对生产工人的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占得比重较大时用的比较多,尤其是适合那些机械化程度比较度或者各产品的机械化水平相差不大的企业。对于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或者各产品的工艺水平较大的产品不太适应,而目前我国正在向生产自动化转变,这种方法将会应用的越来越少。
(二)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各个生产工人的工资比例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的核算方法。这种方法是与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的区别只是在于是按照工资比例还是按照工时比例进行分配。改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制造费用的分配率=制造费用的总额/各个产品的生产工人的工资总额某一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这一产品的生产工人的工资×制造费用的分配率;因为生产工人的工资可以直接从工资费用的统计表中查看,因此依据生产工人的工资比例方法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核算的过程非常简单、快捷。但是因为生产各个产品的机械化的程度存在差异,其所承担的制造费用会不够合理和科学,因此这个分配方法适合那些产品的机械化程度或要求工人的操作技能较为评价的企业。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因其对生产流程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应用范围比较窄。
(三)机器工时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工人工时比例法类似,不过是以机器设备的运转时间为基础进行按比例分配的。严格的说,机器工时比例法是按照各产品进行生产时所用的机器设备的运转时间按照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该方法的公式为:制造费用的分配率=制造费用的总金额/各产品所耗用的机器工时的总额;某一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这一产品所消耗的机器的工时×制造费用的分配率对于某些生产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其生产车间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因此机器设备相关的折旧费用、修理费用、维护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比较大。相对来说工人成本费用比较小因此采用机器工时比例法更为合理和科学。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对生产环节的各个机器的生产工时、耗费的费用进行准确的记录,以便得到比较准确的数据。
(四)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是按照确定好的年度计划的分配率来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要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确定年度计划的分配率,然后每个月的各产品都按照这个分配率进行分配,而不考虑每个月实际上生产的制造费用。如果出现一年计划的制造费用总额和实际费用总额差距较大,要及时调整年度计划的分配率。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核算简单,但会计核算成本的准确性比较差,应用范围比较受限。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季节性比较强的生产性企业,有助于他们将制造费用平均分配到各月之中。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准确的预算出下一年的制造费用分配额。年度计划的分配率=年度制造费用的计划总额/年度各产品的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的总量;某个月度的某一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这一产品的实际产量的定额对工时数×年度的计划的分配率。采用这种分配方法会出现制造费用的明细账和总账的项目对应不上,有时可能是借方,有时可能是贷方。一般各月出现的余额不需要处理,累积到年底统一处理即可。如果全年的实际制造费用和计划费用有差异,则会出现年末余额的情况。实际操作中如果差额比较小,会计一般会同一调整,纳入12月份的制造费用成本之中。在会计记录中为借记“基本生产的成本”,贷记“制造费用”。如果差额比较大则需要用篮子进行补记。如果实际发生的费用比计划分配额小,则用红字冲减。用公式表示为:差异额的分配率=差异额/依据年度计划的分配率进行分配的制造费用;某一产品的分配差异额=这一产品依据计划的分配率分配出的制造费用×差异额的分配率;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合适的分配方法进行制造费用分配。而且根据可比性原则的要求,在条件变化不大的前提下,制造费用成本分配方法一旦被使用,就不能够进行随意的改变。
二、改进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策略和建议
(一)改进制造费用分配机制,加大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近几年我国生产制造行业发展速度很快,企业生产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高新技术的引进加速了自动化生产模式的进程。以往在我国制造企业中生产材料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大概是70%左右,加上直接人工成本可以达到80%左右。而现在随着自动化生产模式的推广,很多工作已经渐渐实现了机器代替人工,直接成本的占比逐渐降低,但制造费用的成本占比大幅度提升。传统的按照工时和机时来分配制造成本的方法已经不在适用。为了尽快与国际市场结果,我们应该在结合我国制造业国情的基础上,改进制造费用分配的机制,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合理、有效的制造费用分配工作。1、作业成本法的分配原理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原理是重新科学计算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从根本上说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产品引起多种作业,而作业又耗费了资源的原理家里起来的。因此作业成本法的流程是科学的计算方法将可歌资源的成本分配给各个作业,再把各个作业的成本的成本最后都分配给最后的产品或者是劳务。这种以作业为中心的分配模式,从产品设计、物料供应、生产流程到最后的产品发运销售这个过程统一起来,借助作业成本的计算方式,核算出每个生产环节所需要的成本,从而得出真实产品的成本。这种新型的成本分配方法将生产活动及作业和成本结合在一起的分配模式,有助于提高成本核算和产品实际消耗之间的关系,可以更为“直接、准确”的获取产品的成本信息,提高成本会计的工作有效性。通过分析产品相关作业活动,可以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不增值作业”,增加“增值作业”的投入,提高生产流程中“作业链”和“价值链”的紧密性。企业厥词着可以根据财务报表研究生产结构,将生产损失和浪费降低到最小的程度,提高决策和计划的准确,加强科学的控制,最终实现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进而获取最大利润。2、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最大的差异不是在于针对成本,而是在如何看待成本形成上。作业成本法更多的是将着眼点和重点放在了成本产生的机制上,它是将整个生产流程结合起来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每个生产环节所消耗的资源水平。成本是有作业引起的,而每一个作业的必要性则可以追溯到最开始的产品设计环节。产品设计直接决定产品的生产作业流程和每次作业耗费资源的程度,甚至是带给客户的价值。从结果上看每一项作业的执行和完成对给客户带来价值的贡献有多少,是否能和气消耗水平想匹配,这是我们在作业成本模式下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则是根据成本对象所消耗的资源为基础,将其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到不同的作业,完全不考虑生产流程的完整性。按照传统的会计计算方法分配制造费用是以基于间接费用与工时有关的前提,没有办法体现作业和资源耗费之间的本质关系,导致核算的成本费用和财务报表信息与实际有很大的差距。作业成本法是从成本对象和资源消耗的因果关系出发,将整个生产流程和产品价值结合在一起,将间接费用资按照资源的动因分配给作业,然后再根据作业计算到成本中,真正实现了将资源和成本的“一对一”的目的,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假设前提不符合当前生产自动化模式的缺陷。作业成本分配计算方法按照2个阶段来实施的,第一个阶段是作业消耗的阶段,也即是资源所包含的价值按照作业所要分配到各个作业成本池。第二个阶段是成本计算产品产生作业消耗,因为产出需要着作业,所以要把各个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给各个成本计算的对象。其基本的成本计算程序是:成本的归集、成本的分配和再分配。
(二)成本计算规则要符合实际制造费用计算制造费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实际产生的制造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成本核算计算方法,能够帮助企业有效的控制间接成本,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然而针对我国当前情况,没有实施该方法的客观条件,并不完全适用这种方法。我国制造企业有自己的特点,不能完全的照搬照抄其他国家先进的方法,需要在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思路,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本计算方法。制造费用的分配要符合几个基本原则,笔者对此总结为以下几点:1、不能将所有的费用都分配到制造费用里面作业成本法是的确是将间接费用分配到制造环节中的各个作业中,但并不是要求多有的费用都分配到只做费用。对于某些可以认定为从属于特定产品的且数额比较大的费用可以分配到特定的产成本费用,其余的产品才可以利用作业成本法核算到产品成本里面。比如机器设备的维护修理费用、设备租赁费等能够明确分析出属于某些项目的费用都可以直接纳入特定的产品成本里面。2、分车间制造费用的时候要符合实际情况如果每个车间的规模差异比较大,工作效用肯定有很大的差距,这样就不能按照原本的平均分配的原则,否则会造成资源不匹配问题,影响核算效果。这种情况就要考虑到虽小核算的单位,根据工段或者车间的大小进行重新分组来分配费用。3、制造费用比较大的企业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制造费用占成本比较大的企业可以优先考虑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将整个生产流程看成一个整体,将各个作业环节统一集合到成本库里,然后按照不同的分配方法分到不同的作业和产品上,以便能更好的体现产品生产流程,降低损耗,提高生产效率。4、确保成本核算方法的统一性,避免随意改变规则不管企业采用什么样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都要确保成本核算方法的统一性,维持财务核算的稳定性,尽量不要随意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毕竟作为一个企业随意改变制造费用会影响生产稳定性,不利于会计核算和企业决策。
三、总结
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需要尽力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管理者应重点关注生产成本的变化,当然也包括辅助生产成本的变化。辅助生产成本是指企业内部专为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服务所进行的生产和劳务供应而设置的供水、供电车间或部门所发生材料、动力和人工费用以及制造费用等归集起来,就构成了该种产品或劳务的辅助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车间或部门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企业的基本生产和管理部门服务,归集和分配的辅助生产成本的高低最终将影响到基本生产产品的成本,而且只有先确定了辅助生产成本,才能准确的核算基本生产车间产品的最终成本。因此,企业辅助生产成本的及时、有利于准确归集和分配对于降低成本、节约费用意义重大。此外辅助生产成本随着产品成本结构的不断发生变化所占的分量和作用也越来越大,这也使得企业的管理者对辅助生产成本的管理越来越重视。
二、辅助生产成本归集和分配存在的问题
(一)归集方面存在的问题
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因为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劳务的种类的不同分为两种情况:对于辅助生产车间所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劳务仅有一种的情况,应根据车间设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进行核算。但是当辅助生产车间所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劳务种类较多时,还应增设成本计算单以及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明细账,期末根据合理的分配标准,分摊到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中去。辅助成产车间发生的成本对所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劳务而言必须进行单独归集,对于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的情况,也需要设置较多的辅助成本科目,核算的过程也非常复杂。由于对辅助生产管理存在滞后性,没有及时归集发生的成本,导致问题的出现。
1.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缺乏清晰的判断。对于没有明确划分的人工和材料往往只是依靠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相关人员来断定,而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规定,具有非常明显的主观性,导致辅助生产成本的核算并最终计算产品的成本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困难。
2.辅助生产成本的账目设置比较混乱。相对于产品种类较少、辅助生产成本核算较为简单的小企业而言,产品种类丰富、制造流程复杂的大型制造企业辅助生产成本的核算、归集就非常困难,因为辅助生产成本需要归集的项目非常多,而且又缺少清晰、具体的规定,既掺杂了要素的费用,有存在制造费用的成本,使归集的过程比较困难。
(二)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是采用合适的分配方法将所归集的各项费用分配到产品当中去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正确与否将对各个辅助生产车间进行的成本预测、分析、考核和改进等环节的控制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成本决策。对辅助生产成本分配的核算过程,能够对预算成本在辅助车间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综合有效的核查、监督和考核,并真实的反映辅助成本的高低,使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掌握生产成本控制情况,并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评价。
1.产品的成本结构发生改变,传统的成本分配方法是建立在一个前提的基础上,那就是业务量在成本中占有重要地位,成本的分配过程简化。而随着制造业的发展,直接人工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在明显下降,辅助生产成本所占比例则上升,这时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就显现不合理性,例如,以人工成本为标准去分配辅助成本,越来越多的与工时无关的作业费用等也开始参与分配。
2.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等传统的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据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但其也存在着局限性。另外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者素质较低、不善于管理、职工成本意识薄弱等问题,无法充分发挥辅助资源的作用,而且辅助成本的管理方法滞后,内容单一。
三、辅助生产成本归集和分配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归集方面的解决方法
1.对辅助生产成本进行及时、准确的核算。当企业缺乏一个比较规范、清晰的成本核算流程,就会存在企业发生的费用被重记或者被漏记的情况,对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企业应制定一个清晰、明确的实施细则,使辅助生产成本和基本生产成本在发生时即被明确划分并有效归集。
2.准确的划分产品成本。企业应在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开始对使用的各种材料和人工等资源进行准确计量,并在生产过程中对这些资源进行仔细划分,这样就可以避免成本在归集时出现不准确的情形,也可以避免因费用归集对象的错误,导致的把盈利产品变为亏损和亏损的产品变盈利给企业的经营决策造成影响。
(二)分配方面的解决方法
1.在充分考虑企业的规模、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互相提品或者劳务的差异、成本核算的基础水平等因素基础上对每种分配方法的使用范围进行明确划分,最大限度上克服固有的局限性,使辅助生产成本的准确性得到提高。
2.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管作用,加强对成本核算的审核力度,使企业领导和职工能够认识到规范、合理的辅助生产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为辅助生产成本的规范分配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企业的电算化水平,使企业的成本信息能够更全面、及时、高效、准确的在企业内相关部门和人员之间传递。
3.企业应关注并应用对成本管理产生影响的新的理论和方法,以应对已逐渐出现弊端的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并进行相应变革,使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企业管理者需要强化辅助生产成本管理,运用战略的管理思想关注企业的成本结构和成本行为,提高对企业成本的全面控制并进行改善,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目录(黑体小二号,加粗居中)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1
一、教育成本的含义………………………………………………………………1
二、电大系统进行教育成本管理的意义…………………………………………1
(一)教育成本应是合理确定学费标准的依据…………………………………2
(二)建立教育成本核算管理制度是降低成本开支的保证……………………2
(三)电大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决定了进行教育成本管理的必要性……………2
三、电大系统教育成本管理的方法探索……………………………………………3
(一)教育成本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3
1.成本管理原则…………………………………………………………………4
2.成本分配的原则………………………………………………………………4
(二)电大系统教育成本管理方法选择……………………………………………5
1.有条件的部门可实行企业化管理……………………………………………6
2.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推广目标经济责任制……………………………………7
参考文献………………………………………………………………………………8
(内容黑体小四号,行距1.25,由论文的摘要与关键词、章、节、条、和参考文献组成,序号采用数字为:一级标题“一、”;二级标题“(二)”;三级标题“3.”)
[摘要]随着教育市场竞争机制的日趋完善,“以质论价”、“成本核算”,这些反映市场规律的名词,如今也走进了学校,走近了教育。如何加强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必将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点。作者认为要加强教育成本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成本管理原则;2.成本分配的原则。文章认为应区分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管理办法,即有条件的部门可实行企业化管理,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推广目标经济责任制。总之,要想降低教育成本,就要树立成本意识。
[关键词]电大系统;教育成本;成本管理;成本意识
([摘要]和[关键词]均宋体小四号加粗,内容宋体小四号,1.25cm)
(纸张为A4纸,页边距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5cm;装订线0.5cm)
论文题目××××××标题:黑体二号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广播电视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举办现代远程高等专科、本科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正文:小四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行距为多倍,1.25)
因此,对成人教育而言,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成人教育的发展必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成人教育更加社会化和市场化。
一、教育成本的含义(一级标题格式:序号为“一、”,小三号黑体字,独占行,起首空两格,末尾不加标点)
(一)教育成本的含义(二级标题格式:序号为“(一)”,四号宋体,加粗,独占行,起首空两格,末尾不加标点。)
广义的教育成本,是指投入教育的总成本。××××××××××××××××××××××××××××××××。
××××××××××××××××××××××××××××①××。
(二)教育成本划分
教育成本可按用途不同或投入途径不同分类××××××××××××××
1.按成本的用途划分学生所放弃的收入。学生为了×××××××××××××××××××××××××。(三级标题格式:序号为“1.”,起首空两格,空一格后接排正文,小四号宋体,加粗)
(1)教学成本。它是指××××××××××××××××××××××××
(2)学生生活成本。它包括学生×××××××××××××××××××××××××××××。(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2.按教育成本投入途径不同划分按教育成本分担者不同(即投入的途径不同),教育成本又可分为以下四类:
(1)社会直接成本。主要包括××××××××××××××××××××××××××××××××××
(2)个人直接成本。它指学生×××××××××××××××××××××
(3)社会间接成本。×××××××××××××××××××××××××
(4)个人的间接成本②。××××××××××××××××××××××××××××××××××
(三)教育成本的××
×××××××××××××××××××××××××××××××××××××××××××××××××××××××××××××××××××××××××××××××××××××××××。
二、电大系统进行教育成本管理的意义
(一)教育成本应是合理确定学费标准的依据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已逐步转入由政府、社会、学生家长或个人对教育成本合理分担的机制。虽然目前情况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仍然××××××××××××××××××××
为了加强成本管理,建立全额成本核算是高校会计发展的必然,但在目前的高校会计制度中没有设置教育成本核算的科目,高校会计界对教育成本的核算也尚在探索中,对教育成本核算没有规范的标准。但作者认为要加强教育成本管理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成本管理原则为了更好地反映成本管理成果,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开展成本核算工作。×××××××××××××××××××××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2)逐步建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实物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3)鼓励各部门在有关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遵循谁受益谁承担费用的原则。×××××××××××××××××××××××××
(4)正确处理压缩成本开支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矛盾。××××××
2.成本分配的原则[1]注释(根据需要):正文中需注释的地方可在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②……”(即插入脚注),并在该页底部脚注处对应注号续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
成本分配也要讲究成本效益比,即成本分配本身也是有成本的,而成本分配所带来的效益要远大于成本分配的成本才行。××××××××××××××××××××××××××××××各项成本费用分配给受益对象,反对将本应在上期或下期分配的成本费用分×××××××××××××××××××××××××××××××××
(1)受益性原则
成本分配的受益性原则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即谁受益、谁负担;负担多少,视受益程度而定。这一原则,要求选用的分配标准能够反映受益者受益的程度。
(2)及时性原则
是指要及时将各项成本费用分配给受益对象,反对将本应在上期或下期分配的成本费用分配给本期。不及时分配成本费用必然会影响到成本的及时计算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也必然会影响成本信息的质量,造成经济决策的失误。
(3)基础性原则
成本分配要以完整的、准确的原始记录为依据,不能凭主观臆断乱分配,更不能故意搞乱成本分配秩序,制造虚假成本信息。×××××××××⑤×××××××××××××××××××××××××
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
[参考文献](五号宋体加粗)
[1]陈素雅.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应注重调整培养目标[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2:26-28(五号宋体)
[2]严元章.中国教育思想源流[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3.11:137-141.
[3]朱小蔓.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A].二十一世纪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C].银川:学苑出版社,2002:121-133
[4]鲁洁.关系中的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A].二十一世纪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C].银川:学苑出版社,2002:3-4
[5]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140
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设计(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5篇。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 煤炭企业生态环境成本分析 煤炭企业成本分析方法探讨 我国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初探 浅议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浅议降低煤炭企业成本的方法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分析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和计量方法研究 试析我国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办法的改进应用 浅谈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 我国煤炭企业职业经理人成长的必要环境 我国煤炭企业的环境会计核算研究 论在我国煤炭企业财务内控的方法 煤矿企业开拓掘进成本分配方法新议 土地成本分配方法 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本分配方式研究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煤炭企业成本控制评价指标研究 试论我国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新思路 我国煤炭企业成本升高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煤炭企业基本建设项目的成本核算 浅议我国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张首楠.产品生命周期理念下的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8).
[3]叶霞.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探析[J].财务通孔,2010(23).
[4]王含春,李孟刚.我国电力产业价格规制改革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12.
[5]谭忠富,等.我国电力产业价格链设计理论及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1.
作者简介:彭帅旗(1991-),男,河南省商丘人,从事环境会计方向的研究。
胡一洪(1991-),男,四川省宜宾人,从事环境会计方向的研究。
一、引言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 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一) 重要性的判定
(二) 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 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 的要求。
2. 运用重要性原则, 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 抓住关键点。
3. 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三、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及效益构成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
1、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2、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3、诉讼成本。
4、竞争和谈判劣势。
5、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6、其他成本。
(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业的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
以上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
第三、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账户设置
(二)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 直接分配法符合重要性原则。
2. 计划成本分配法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
论文关键词:软件企业;成本计划;成本控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兴起,我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增长,中小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做为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的软件产业其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但近年来,我国中小软件企业发展状况不佳,成本计划与控制水平不高,制约了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左右,新一代信息技术将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这些都为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而目前中小型软件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双重的,既有来自发展先进的国外软件企业的大举进军国内市场,又有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内大型软件企业的市场扩张,而且软件产品的同质化和替代品也导致中小企业竞争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型软件企业只有削减成本、控制费用,规范管理,从降低产品成本,让渡价值于客户,才有可能争取更多的新客户,并取得在双重的压力下的突破。基于此,本文从中小型软件企业的成本计划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共同商榷。
一、成本计划与控制概述
(一)成本计划与控制概念。成本控制是指企业运用各种成本会计方法来事前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通过事中的监控制,防止成本过度偏离目标,以及事后通过成本限额与实际成本对比,来发现节约或超支数额以及程度,进而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加强企业的运营管理。一般来说成本控制是以完成企业预定成本限额为目标,而预定成本一般是企业通过计划或者是预算来进行的,所以说成本计划是为成本控制事前设定的目标,是企业成本管理努力的方向。企业需要对可以进行成本限额的项目进行各种目标计划的制定,进而在执行决策过程中努力实现成本限额。通过以上概念也可以看出,由于成本计划是按照一定金额设定的,所以,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对于软件企业来说,就是降低软件企业的开发制造成本,进而降低软件产品的销售价格,让渡价格给客户,以提高软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软件产品成本管理。对于软件企业,其不同于一般的制造企业,其物质成本构成占总成本比率较低,而知识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主体,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征。软件产品研究开发与生产过程是同步进行的,也就是设计、研究开发活动创造了产品的使用价值。软件产品费用大致可以分为开发设计费用、测试费用以及其他费用,而开发设计阶段金额大,成为软件企业成本计划与控制的关键。
二、中小型软件企业的成本计划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计划制定缺乏依据。成本计划是进行成本控制的前提,只有较为科学准确的成本计划,才能合理设定软件企业成本控制的依据,由于软件产品主要成本是开发设计费用,而开发设计费用受到开发环境,开发人员素质、以及软件产品的复杂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其计划制定难度大,目前,很多中小型软件企业成本计划中没有将以上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导致成本计划制定缺乏依据,往往靠人为的估算,或按照目标销售价格采用“倒逼”的方法来进行成本计划,往往使成本控制难以有效开展,成本控制效果反映不真实,影响了中小型软件企业成本管理的科学性。
(二)软件企业成本分配不科学。科学的进行成本分配,不但可以提高成本计划水平,更能为软件企业成本控制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中小型软件企业由于产品水平低,市场规模不大,其产品的批次产量水平不高,很多都是根据客户需要进行的软件定制,适合用项目进行产品成本的分配。但实际中,很多中小型软件企业并没有按照项目进行成本的归集和核算,而是采用通用的成本分配方法来计算产品成本,导致产品的市场效益无法量化考核,其成本分配的不均匀也导致产品核算不实,无法准确核算项目具体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导致管理层成本控制决策偏差。
(三)企业对项目成本控制能力不足。良好的计划是项目成功的基础,而对计划实施的跟踪与控制则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但目前中小型软件企业监督管理机制不全,极少对项目的过程进行控制。同时由于软件生产的特殊性,其研究开发过程集中都交由项目经理负责,虽然可以减少管理层的工作,提高管理的效率,但如果项目经理在经验或控制能力上稍有欠缺,很可能导致项目成本失控,结果甚至造成项目失败。而如果内部信息不畅,监督乏力,往往事中难以发现问题,等到事后解决,损失已经造成。
三、对完善中小型软件企业的成本计划与控制的对策思考
(一)建立科学的成本计划。首先,企业管理者和成本计划制定者要树立科学的成本计划观念,充分认识到软件产品成本的特殊性,开发设计费用、测试等费用进行合理分析,尽可能对影响成本构成的各个因素进行量化,进而为科学制定软件产品的成本提供准备。其次,要确定一位软件项目经理,然后由项目经理检查项目的工作描述,明确成本、资源和时间需求进行初步估计,收集初始的计划数据,并检查软件开发计划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再次,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开发人员提出的意见,找出成本计划和实际开支中的差距,找出造成差距的原因,进而最后确定成本控制数据,为重新制定软件开发计划和控制成本提供准确的根据,以提高成本控制的效果。
(二)合理进行成本分配。科学的进行成本分配是提高成本控制水平的关键,首先,要确定成本分配的方法,由于中小软件企业和一般的制造企业以及大型软件企业不同,其定制软件占其软件生产的主体,所以,应改变传统的分配方法,改按项目成本分配方法,以提高中小软件企业成本分配的科学性。其次,要制定资源计划,为了完成项目活动所需要的各类资源人员、硬件设备、软件进行合理安排和分摊,可采用净值法,根据进度衡量成本开支判断项目的状态,并根据报告书的情况来进行数据的计量,其计算简单但准确度不高。为提高准确度也可以采用预算的方法,整体成本分配到每一个工作任务,按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法的方法,项目总成本的一定比例分到各个工作包中,然后每个工作包的具体负责人进行预算估计,并进行平衡和调整。
关键词:X项目 地热开采 成本控制
0 引言
地热集中供暖开发项目前期投资巨大,主要包括地热井的开采、换热站的建设、管网的敷设三个方面。其中地热井的开采是一项复杂且隐蔽的钻井工程,认真分析各个作业及其作业动因,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对这部分成本费用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对整个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在X廉租房地热井钻井项目(以下简称X项目)中采用作业成本法,并与传统成本法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从而为地热行业掌握和熟练运用该方法提供参考。
1 X项目简介
X项目规划总用地181.66亩,建筑面积217421.8平方米,预计供暖面积为15万平米。X项目采用间接式供暖,末端用户均采用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拟建2口地热井,金2井和金3井,金2井为一期项目的15万平方米提供热源,金3井为二期项目的11.7万平方米提供热源。
X项目的成本分为:决策成本和招标成本以及项目前期勘察设计成本和项目施工成本,前三项成本占总成本比重不大,所以本文的成本控制重点就是施工项目成本。
2 X项目作业成本法分析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出发点,将作业消耗的资源归集到作业成本中去,然后依据作业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施工项目成本中,由此计算出项目的成本,主要包括认定作业,建立成本库资;源分配到作业;选择成本动因,计算成本动因消耗量;计算成本分配率成本(动因分配率=成本库费用/成本库作业动因总量);计算作业成本和施工成本(作业成本=成本动因分配率*成本动因量;施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步骤。X廉租房地热井钻井项目作业成本法适用如下:
2.1 作业的认定 根据钻井工艺流程图,X项目作业认定:钻井平台拆卸:动因――人工工时、作业层次――项目级;钻井设备运输:动因――运输距离、作业层次――项目级;地质勘查:动因――勘查次数、作业层次――批量级;地热井井位设计:动因――人工工时、作业层次――项目级;测井位:动因――测量次数、作业层次――批量级;平整井场:动因――场地面积、作业层次――批量级;井架安装、调试、试运:动因――人工工时、作业层级――项目级;一开:动因――钻进深度、作业层级――单位级;固井:动因――下套管个数、作业层级――单位级;录井:动因――泥浆用量、作业层级――项目级;候凝:动因――水泥用量、作业层级――项目级;二开:动因――钻进深度、作业层级――单位级;测井:动因――次数、批量级;下套管固井:动因――套管个数、作业层级――单位级;洗井及试水:动因――井深、作业层级――单位级;照明:动因――照明时间、作业层级――项目级;排水:动因――排水量、作业层级――项目级;燃料:动因――机械工时、作业层级――项目级;项目管理:人工工时项目级。
2.2 建立作业成本库 X项目作业复杂繁多,在此情况下,根据作业成本法的要求,以主要作业为中心建立作业成本库为指导原则,以便对同质作业归类整合,将该项作业工序前后的相关作业也包括进来。
相关程度判断标准:检查用的指标及其计算公式①可决系数R2=■其中:V=■;②相关系数r=■。判断原则:接近1好,一方面要看该项作业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另一方面要看该项作业是否为管理者所重点关注。依据该原则,建立X项目同质作业成本库:
钻前准备:①准备作业库:动因――工时、次数;作业――钻井平台拆卸、地热井设计、设备安装调试、地质勘查、侧井位;②运输作业库:动因――运输距离、作业――钻井设备运输;③钻井保障作业库:动因――机械工时、作业――照明、排水、燃料。
钻井:①钻进作业库:动因――井深、作业――一开、二开、洗井;②固井作业库:动因――下套管数量、作业――固井、候凝。
完井监测作业库:动因――泥浆用量、次数;作业――录井、测井。
现场管理作业库:动因――作业成本;作业――工程管理。
2.3 作业的认定作业成本动因的确定 作业成本动因,就是将作业成本库分配到项目成本的标准,作业成本动因要可以量化,并且这些作业动因容易操作收集。
2.4 确定各作业成本库的分配率 在选择成本动因,而后确定成本动因消耗量的基础上,以成本库总费用除以成本库作业动因总量就可以得出作业成本分配率。计算公式: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当期实际发生的作业成本/当期实际作业产出。
2.5 咸阳廉租房项目资源消耗及成本 X项目资源消耗情况:材料170万元;人工成本80万元;动力费用40万元;折旧费用54万元;其他费用28万元,合计372万元。X项目间接费用分配:准备作业库、运输作业库、钻井保障作业库、钻进作业库、固井作业库、监测作业库、管理作业库的“人工成本、动力费用、折旧费用、其他费用”四个项目的费用(万元)分别为:8、2、2、7;2、5、4、2;10、2、3、4;32、24、25、5;17、5、10、3;5、1、5、5;6、1、5、2。合计人工成本80万元,动力费用40万元,折旧费用54万元,其他费用28万元。
3 作业成本法下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分析
X廉租房地热井钻井项目在作业成本法下核算的成本为524.88万元,传统成本法下核算的成本为550万元,两种成本核算方法核算出的成本相差25.12万元。究其原因是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的间接成本要低于传统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金额。
在传统成本法下,间接成本按各项工程占总工程项目的比例来分配,这样会造成一些本不该归为该项目的间接费用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到该工程中,最终会引起该工程成本比实际高。如果按作业成本法来核算,以作业为基础,把各项资源按照作业动因分配到作业成本中,作业消耗资源就必然承担成本的思路更合理、科学。简而言之,属于某项工程的作业消耗的直接成本直接计入该工程成本中去,如果某项间接费用同时为几项工程消耗,那么依据成本动因将该项间接成本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这几项工程中去,通过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汇总,最终计算出工程的成本。
4 对地热井开采成本控制的几点建议
4.1 重视钻前成本控制 在地热井布置井位之前,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地热井的设计工作。只有合理科学的进行地热井设计工作,才能保证钻井工程科学合理有序的进行。在设计阶段,重点确定井身结构、测井、取心、钻机配套、钻具、试水等工序。
4.2 加大钻井作业中技术创新 通过科学的论证新工艺、新技术在钻井工艺过程中的可行性,以便保证安全可靠的施工,提高钻进速度,虽短工期,提高企业经济效率。保证地热井开采工作有序、有时、有节的开展。
4.3 提高项目成本控制意识 公司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展成本控制活动,定期为员工提供成本控制方面的培训,尤其是针对作业成本法进行培训,使成本控制观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王真奉.我国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2008.12.
[论文摘要] 本文以作业成本管理为切入点,通过对传统ERP下的成本控制方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提出了作业成本法优于传统ERP下的成本控制方法,旨在推动和促进企业ERP的实施与健康发展。
20世纪90年代会计系统嵌入到企业资源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会计实现了和企业业务信息、其他管理信息的集成,给会计领域带来的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次飞跃,它对会计流程、会计职能、财权安排、财务组织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传统的ERP成本控制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这种控制方式在现在生产经营环境下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而陷入困境,由此可见,企业要想有效的实施成本控制,就要运用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和管理理念,建立起与之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系统,让企业的管理者清楚地掌握公司的成本构架、盈利情况和决策的正确方向,成为企业内部决策的关键支持,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状况,从而真正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是建立在“作业”这一基本概念上的,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二、ERP下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
中国现行工厂支持成本是用两种方法列销的:对于车间水、电、生产控制、设施运转、工装模具、作业之间的调整准备、质量控制、搬运等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由于它们一般难以追溯到具体产品上,因此采用按产品耗用工时或机时进行分配产品成本;对于销售、产品设计、出厂试验等费用,习惯上是作为期间费用直接从当期损益列销。大多数公司采用两步程序分配制造费用。首先将归集起来的辅助生产部门(如动力车间、维修车间等))费用分配到各生产部门,然后将归集的生产部门的费用分配到各产品上去。许多公司在第一步分配上做得很好,但是在把生产部门的费用追踪到单个产品上去做得很简单,多数公司是用直接人工作为分配基础一次分配到位。用直接人工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在几十年前是合理的,因为当时的大多数公司只生产少数几种产品,构成产品最重要的因素是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且这两种成本占产品成本的很大部分,而制造费用的比重很小。因此,少量的制造费用构成产品成本主体的直接人工去分配,所导致的扭曲是非常微小的,产品成本信息是比较准确的。现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性竞争的加剧,我国企业制造和管理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目前正逐步摆脱工业时代的企业色彩,大步迈进国际一体化和网络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环境,制造工艺以及管理方式应进行快速根本转变,比如计算机的应用广泛,企业生产程序设计,严密科学,自动化设备等等,这些变化使传统成本分摊方法遇到了两大挑战,一是固定制造费用比重增大,直接人工比重下降,从而制造费用分配率很大,很容易造成产品成本失真。二是随着与工时无关费用的快速增加,用不具因果关系的直接人工去分配这些费用,必定产生虚假的成本信息。
三、ABC法下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是利用单项成本改进基础上的作业成本核算信息,将“作业”作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然后将间接费用按作业量进行分配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计算过程有两个基本步骤:
1.择间接费用归集对象,确认作业成本库。归集在同一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费用应该是有相同成本动因引起的。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作业类型可以有购货订单,材料采购,设备维修,存货移动等。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也应本着重要性原则,选择主要的有影响作用的作业活动为作业成本库,这样不但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可操作性,而且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信息成本。
2.以成本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由于成本动因决定了作业的发生,也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原因,所以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分配的最佳标准。当然,引起作业发生的成本动因中,必定存在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应选择那些主要的、直接的、容易获得的成本动因,作为分配标准。明确了成本动因,就可以将归集在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间接费用,按成本动因分配到各种产品中,从而计算出最终产品的成本。
3.ABC法的优点。通过比较作业成本法与现行成本计算方法可以发现,作业成本法有以下优点:
(1)作业成本法分配成本不是单纯根据生产产品数量,而是根据生产产品的作业来分配产品的成本。作业、作业中心、制造中心都可以是成本的计算对象,把成本向作业、作业中心归集可以使企业了解更全面的成本信息,更为突出的是,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归集对象还可以是顾客或市场。
(2)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时,遵循“资源——作业——产品”主线,即“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作业成为沟通企业资源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桥梁。正好同理论上“成本”概念相吻合。
(3)作业成本法与传统计算方法主要差别在制造费用的分摊,成本动因作为分配成本的标准。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业成本法在理论上有明显优越于传统成本的特点,作业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较精确,较现行方法有较高的相关决策性,另一方面作业成本法不但能提供一系列有意义的非财务信息,而且拓展了成本服务的范围,可以适用于各种相关领域。
参考文献:
关键词:ERP;作业成本;核算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0月18日
一、导论
当今世界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方式由传统的大批量、少品种向小规模多品种生产方式转变,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总成本中的间接费用比例越来越大,传统成本核算以产量为基础的计算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产品成本信息的需求,扭曲成本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客户、盈利分析、产品定价及战略决策。此时,以作业为成本核算基础的作业成本计算方法便应运而生。而ERP是当今世界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应用程度的不断提升,ERP系统已经逐渐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准时制生产、柔性制造等技术集成并向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方向发展,而在企业外部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ERP逐步与电子商务技术相结合。
很多企业期望通过ERP系统在本企业的实施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特别是在当今企业产品成本不断扭曲的背景下,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更是借此提高产品的产品管理水平。但是,现有的ERP系统在成本核算模块采用的仍然是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或者即使设置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也仅仅是以订单作为成本核算对象,没能设立作业中心和作业成本库,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业成本法;另一方面,ERP系统在企业的实施,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使得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缺陷表现得更加突出。因此,如何实现ERP环境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实现ERP与作业成本核算的有效整合便成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ERP环境下企业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基础
(一)ERP环境下企业作业成本核算方式。作业成本法设立的初衷便是为提高制造费用分配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提出的,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路就是产品耗费作业,作业耗费资源,首先将制造费用按照一定的成本动因分配到作业当中去,形成作业成本,然后再把作业成本向成本对象进行分配,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计入产品成本对象。我们按照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是否归集到产品作业成本当中去,将作业成本的核算方法划分为三种:第一种将所有成本都分配到作业成本中心或作业成本库,然后按照恰当的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对应的产品成本对象当中去;第二种将直接材料直接计入产品的成本,而除此以外的所有成本都按照相应的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成本库当中去,然后分配到产品成本对象当中去;第三种方法是将直接人工、材料直接计入产品的成本,而其他所有的成本都按照相应的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成本中心或作业成本库当中去。
(二)ERP环境下企业作业成本核算程序。ERP是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相结合的产物,ERP系统的信息技术可以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提供数据搜集、整理和处理的功能,下面将ERP环境下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大致划分为八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收集资源、作业、产品或服务成本对象的信息,构建作业成本模型。资源是企业产品成本费用的来源,是企业提品或服务必须付出的代价,因此首先要分析、确定企业的资源。然后,从作业的层次上将作业分为四个层次:单位水平作业、批别水平作业、产品层次的作业和维持性水平作业。最后,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分析、确定企业的成本对象;第二个步骤是建立作业同质组和同质成本库。一般来说,纳入同质组或同质成本库的作业应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属于同一类作业,二是有着大致相同的消耗率;第三个步骤是分析、确定企业的成本动因,成本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第四个步骤建立企业成本分配路径,也就是指定资源与作业之间,作业与成本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可以把资源成本向作业成本、作业成本向成本对象进行分配;第五个步骤定义并添加属性和工作指标量到相应的账户,属性绑定到中心、账户、成本对象等对象后,属性的任何变化便会反映到对象当中去;第六个步骤定义并添加成本清单,作业成本法下分配的成本不仅仅来自于企业总分类账,实施作业成本法时我们可以直接将成本清单中的物料成本和单位成本添加到账户当中去;第七个步骤是输入数据,企业可以通过数据模型提高获取的成本动因数据的准确程度;第八个步骤计算并显示计算结果。按照前面的步骤定义成本动因和成本分配路径,设置属性后,便可以由计算机完成由资源到作业成本再到成本对象的成本分配过程。
三、现有ERP系统的改进
ERP系统当中,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的主要区别就是成本费用归集和分配方式不同。要建立作业成本体系,就要对现有的ERP系统进行改进,以使其适应作业成本法成本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流程。本文以用友ERP-U8.72为基础,对该系统进行改进,建立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
(一)ERP环境下设立恰当成本账户。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账户的设置就应当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作业消耗资源,涉及到作业成本账户和资源成本账户;二是产品耗费作业,涉及到产品成本账户。设置资源成本账户。从一级会计科目来看,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制造费用可以改名为作业成本,生产成本等科目也应设置。生产成本和作业成本下的二级明细科目作业成本法下有较大的差别,不应再划分为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可以划分为几个作业成本库进行核算,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可以按照一项作业向其他作业的成本分配。设置作业成本账户,为建立账户与作业成本库之间的联系,可以将作业成本库作为生产成本、作业成本、工资费用等账户的明细科目。设置产品成本账户,企业产品成本可以按照与ERP物料管理模块相一致的产品品种设置单独的项目管理账户进行核算,根据实际情况在生产成本下设立三级明细科目。
(二)ERP环境下成本费用归集。原材料费用的归集,在作业成本法下,消耗的原材料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另一部分需要在作业成本库估计以后按照相应的作业动因再分配给成本对象。所以,应当在原来的材料出库单名称、型号、编码、耗费数量等一般内容的基础上,加上作业名称项目,以使耗费的材料能够按照作业名称归入相应的作业成本库,然后按照相应的成本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当中去。人工费用的归集,现有ERP系统当中,人员的档案是在部门分类设置和人员分类设置的基础上进行设置的,一般包括姓名、性别、人员编码、出生日期、人员类别、业务及费用部门编码,等等。此外,要根据人员类型对工资费用进行财务核算,对成本费用进行分配分摊时也要根据不同人员的类型进行。折旧费用的归集,作业成本法下我们按照作业来归集折旧费用,首先我们要设置固定资产类别,然后将固定资产设置一项中的部门对应折旧项目改为资产对应作业项目。
(三)ERP环境下成本费用分配。改进ERP环境下成本费用分配的初始设置,我们在系统中增加作业成本核算方法,在费用来源项目中增加作业成本费用来源项目,并且定义成本费用来源于ERP中的其他模块或者是手工录入的。改进分配率的定义相关设置,现有的ERP系统可以定义共同耗用的原材料、人工费用、制造费用以及各种辅助费用的分配率。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取消了制造费用项目,增加作业成本项目,因此可以将制造费用分配率改为作业成本分配率。此外,若ERP系统中没有提供作业成本分配标准,可以自行定义分配率公式。
(四)ERP环境下设置全面合理的成本报表。在ERP环境下的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中,企业的成本管理报表划分为两个层次,三个大类。两个层次是作业和产品,三个大类是作业中心成本表、作业中心成本汇总表和产品成本表。其中,作业成本中心汇总表是对作业中心成本表进行汇总后的报表,这两个报表反映的都是作业消耗资源的综合情况,而产品成本表反映的是产品对作业的消耗。作业成本报表按照产品耗用的资源项目进行反映,体现一定时期内作业对资源耗费的综合状况,以此反映产品成本的成本构成,它由填制的各种凭证、账簿等数据由ERP系统自动生成。产品成本表是对产品耗费作业、耗费资源的综合反映,既是对产品总成本信息的反映,也是对单位成本信息的反映。
主要参考文献:
[1]欧佩玉,王平心.作业分析法及其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的应用.会计研究,2000.2.
[2]王福胜.基于ABC生产经营决策理论与应用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论文,2003.3.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财务管理;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所有企业追求的目标。而皮革制造业也已经进入了高度自动化的生产领域,其面临的经营和成本核算环境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下,主要是以产品米数和生产工时为分配标准对间接费用进行分配,这种方法对产品成本的分配不够准确且带有主观性,因此计算出的数据明显扭曲了产品的实际成本,提供的成本信息也已经不再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为了能够弥补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缺陷,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更加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解决各个费用分配的不科学性,本论文将以G合成革有限公司为载体,对作业成本法较之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优势进行阐述,希望能讲作业成本法在皮革制造业中推广及实施。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1.作业成本法的涵义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是以作业为中心,在生产中导致作业发生,作业消耗资源,产品耗用作业。在计算产品的成本时,必须先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按照资源动因将消耗的资料准确的计入各个作业,按照作业来归集成本;而后选择成本动因,按成本对象和各项作业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即成本动因),将所有的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更加准确的分配辅助费用和间接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作业成本法的一般方法
(1)作业成本法的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主要是建立在以下来个基础之上:(1)作业消耗资源; (2)成本对象消耗作业。
根据上述两个提前,在计算产品的成本时,根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库。第一,先将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间接费用根据发生的各项作业来归集成本,并计算作业成本。第二,按照各项作业成本和其成本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即成本对象消耗的作业量),把作业成本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最后计算出各个产品的单位成本与总成本。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即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的基本对象是作业而不是资源,作业消耗资源,成本对象消耗作业。因此在成本分配时,关注费用发生的原因,把费用的分配与导致这些费用产生的原因联系起来,根据费用发生的原因分配,从而得出各项成本对象的成本。
(2)作业成本法的要素
作业成本法主要涉及五大主要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五大主要要素分别为: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作业链和价值链。两个辅助要素分别为:会计期间和组织结构。其中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是成本的承担者,是可分配的对象。
3.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理论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因此可以把作业成本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把资源动因中消耗的资源分配到各项作业中。第二部分,将第一部分计算出的作业成本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之中。
具体步骤如下:
(1)区分不同类型的作业
首先全面分析产品从原料采购到最后的验收入库整个过程所蕴含的作业,然后将相同作业动因的作业归集在一起,并确认为一个作业中心(包括成本库)。这是整个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基础与起点。
(2)计算各作业成本,并进行分配
将作业划分之后,根据资源动因确定每项作业所消耗的资源,并分配到各项作业之中,从而形成作业成本。而将相同作业动因的作业成本归集在一起,就形成了该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总额。
(3)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
选择适当的作业动因作为计算成本库分配率的基准。
(4)计算产品成本
根据成本分配率计算出各个产品的单位成本以及总成本。
二、G企业作业成本法实施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G企业于2012年2月3日在宿州工商局登记注册,是一家大型合成革公司,至今已有两年时间。企业司占地186.2亩,共有5个车间,4条生产线,200多名员工。企业的自动化水平较高,目前设有两条生产线,分别配备大型生产机械,另外两条为预备生产线,待将来扩大规模而用。此外,企业还设有污水处理设备,废料回收再利用设备等等。
1.G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1)生产技术的革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初以人力制造产品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需求,也就是说其效率已经无法赶上市场的需求量。也正因如此,各个行业的生产技术革新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企业已经逐渐从传统的“人造”向高科技、高效率的“机造”转变。G企业目前有200多员工,但是分为了白班与夜班,人数各占一半左右,所以准确来说线上的生产人员大约是100人左右,而这些员工都是做一些如质量检验,搬运,机器控制等必要的操作,其他步骤全部由机器。因此,作为机械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已经不太适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
(2)生产要素比重的改变
①直接材料。该公司的直接材料全部来自外购,主要包括:色膏、色粉、树脂、处理剂、木质粉、轻钙、重钙等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各种包装物、各种保证机器正常运行的燃料(煤)等等。
②直接人工。200多名一线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房补、津贴、加班费以及提取的福利费等。
③制造费用。由于该公司自动化水平较高,且生产所用的机器都为大型机械,因此其电费、水费、维护、维修费等非常高。除此之外,还有机修工人的工资等。所以其所占成本的比重非常高。
(3)市场竞争的需求
由于市场竞争和生产环境的变化,各种客观原因要求企业必须从大规模的、单一的品种(垄断除外)向品种多样化、个性化和可选择性的方向进行改变,且X企业也正朝这个方向进行努力,因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足以支撑X企业的成本核算。
2.作业成本法在G企业中可行性分析
(1)提供的服务种类多、数量大,在分工上也逐渐的细化
在G企业内提供的服务种类比较繁多,并且各项服务的差异性也比较的大。同时随着我国整体合成革业务的发展,在公司内的各项人员的分工上也更加的细化,相比之前的交叉、模糊的分工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在流程上也相对的比较固定,虽然流程相对较多,但是流程中的步骤还是相对比较固定的。这也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间接成本占公司总成本的比例大
作业成本法适用条件之一就包括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相对较大。那么在G企业皮革生产作业内的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均在50%以上,因为可追溯的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相对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心依旧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势必会造成成本核算不准确的现象,直接导致决策的失误。因此在G企业内引入作业成本进行成本的核算分析,可以通过这种核算方法得出更加准确的成本核算结果,帮助管理者更好的进行成本管理。
(3)信息化系统的普及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证
目前在公司内电脑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自动化的发展也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提供了硬件基础。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也完全实现了信息化的处理,有专门的系统予以支持。所以在数据的收集方面都可以通过这些系统中取得,在作业量的收集方面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减少了因为手工作业而带来的数据误差大的问题,确保了基础信息的准确性、正式性及完整性。 基于以上几点,在G企业目前中心内已经具备了实行作业成本法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成本管理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5.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模式;管理;血站
目前,我国没有一家血站真正实行作业成本法,虽然有些血站引用了一些作业成本法的元素,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业成本法。笔者研究作业成本管理在血站的应用,可以说开创先河。
一、血站应用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实践来看,各行业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关于血站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条件,结合最初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生产企业的特点及作业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血站具有一定的作业环节,即成本动因,并且各个作业中心能够提供作业成本法所需要的数据。从作业成本法的分配基础来看,无论是企业还是非盈利性单位,都应有成本动因,根据成本动因构成各作业中心。血站作业可以分为主要作业和支持作业两大类,前者包括血站发生的采血、供血、血源管理、科室管理等;后者包括血站管理机构与辅助部门的工作,如房屋折旧、设施折旧、试剂和资产的管理、日常管理、科研管理、辅助资源、学术交流等。
第二,具有程度较高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近几年来,血站基本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而且会计电算化系与血站管理系统和采供血管理系统接驳,因此,血站实施作业成本管理具有会计电算化基础条件。
二、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在血站的应用
(一)成本动因的选择
选择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核算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成本动因选择不当,不能反映成本库成本发生的原因,也就体现不出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本法的优势。
第一,人员费用。人员费用是血站正常运营的基本费用,应列入作业成本动因。
第二,公用费用。公用费用是血站开展采供血业务的资源费用,是血站业务开展的资源和成效的保证,应列入作业成本动因。
第三,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由于血站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不进行折旧,但是,采供血设备却真接参与血站直接业务,其价值在业务活动中逐渐消耗掉,因此,采供血设备的折旧费用应列入作业成本动因。
(二)标准资源消耗量的确定
第一步:直接材料标准的设立。直接材料的数量标准指单个服务中包括直接材料的数量、采供血过程中的废品损失、材料的必要浪费及其他一些无法避免的材料损失。
第二步:直接人工标准的设立。直接人工的价格与数量标准通常用人工率和人工小时来表示。直接人工成本率不仅包括人员的工资,而且还包括津贴和职工福利费用,可以考虑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来进行人工成本标准控制。
第三步:血站服务费用的确定。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这一部分的工作是作业成本法和传统的成本制度考虑成本计算区别最大的地方。根据血站的运转情况,可以把整个采、管、供血过程划分为采血作业中心、管血作业中心、供血作业中心等。
(三)作业基础标准成本系统的实施
1、确定标准成本分配率
实际制定作业标准成本时,显得十分繁琐,所以在制定标准作业成本时,每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动因按人员工时,间接成本分配率按每小时费用。可以采用以下这个公式:间接成本分摊比率=间接成本总计/成本分配基础总数量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计算出各个作业中心的标准成本分配率,如表1所示。
建立标准作业成本体系的目的就是要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所以仅仅得到这些数据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更进一步确定标准作业量,建立标准成本控制体系,由于每个作业中心有许多具体的作业,所以,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来搜集整理有关的成本数据,可以通过编制作业表单的方法进行。
由于每个作业中心有很多具体的作业动因,可通过每个作业中心的各个作业制作作业表单来收集成本数据。采血作业中心的表单,如表2所示。
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分配率与各个具体作业动因率间的关系是:作业成本分配率=∑作业动因率×作业标准动因。
建立了各个作业中心的表单后,成本控制的重点在于分析每个作业点的作业成本。以上的各个表单仅是计算作业成本和分析作业成本差异的参考。同理可以结合卫生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建立成本库来控制采、管、供血成本。
2、作业预算中最佳销量的预测
按照作业基础预算基本模型进行作业预算,比较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预测采、供、管血(即成本标的)在下一期间的需求量。
(1)构建血站各种采、管、供血服务的需求函数
血站的管理者对本血站采、管、供血的需求越了解,越有可能采取使经费结余和现金流量最大化的行动,可用于分析需求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用血量调查和统计估计法。前一种是市场研究方法,容易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分析结果偏差较大,而统计估计法可以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
用于衡量需求关系的典型统计估计法就是回归分析法。这种方法把需求量视为因变量,采、管、供血价格等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当某个因素与需求量的相关系数值较大时(如大于0.9)可以用该因素作为需求函数的自变量。
假如得到的采、管、供血需求函数是:q=m+k1p+k2r,其中q为需求量,p为价格、r为每份血财政预算拨款额,m为常数项,k1、k2为系数。根据血站下期的定价决策,可以确定p值;通过有关统计资料,可推知下期收入r(财政预算拨款)。这样,下期血站期望的需求量就确定为q’,这也是血站下期收入的上限。
(2)建立采、管、供血组合经费结余函数,求出最佳供血量组合
基于上步,建立采、管、供血组合下的经费结余函数,利用线性规划法,求出最佳供血量组合,并确定采血量。在血站采、管、供血经营决策中,关键的问题就是采、管、供血组合问题。在实践中,决定采、管、供血数量常常用经费结余指标来衡量。由于资源是有限的,资源的有限性制约了发生的作业量。显然,经费结余最大化是有约束条件的最大化,那么,采、管、供血组合问题,就变成了求在作业量约束条件下,与供血量有关的经费结余最大化问题。这正是线性规划所能解决的。
假设血站已知各种作业及其性态,那么,成本函数便是确定的,设TC(Q)=A+B,TC是总成本,A为总的固定成本,B为总变动成本。
目标经费结余函数:
其中cij表示每单位第i种采、管、供血所需作业j的动因数,qi为第i种采、管、供血销量,di为第j种作业总量,qi为第i种采、管、供血最大需求量。
利用线性规划,可求出最佳供血量组合(q1,q2,…,qn)实际上,本步骤就是供血预算,是预算的真正起点。确定了供血量以后,进行采、管血预算。这一过程与传统预算方法完全一致,可根据公式:本期采血量=期末库存数十本期供血量-期初库存数,计倒推计算得出。其中期末库存数可根据以往数据及供血情况估算出。
(四)作业基础标准成本系统的创新
笔者在制定血站标准成本动因时,考虑更多的工时,由于卫生材料的损耗对标准成本影响极少,没有作为重点。笔者在探讨血站运用作业成本法时,通过查阅三年卫生材料、办公费用资料时发现,这些费用的变化与采、供血量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笔者把作业基础标准成本系统应用于血站。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和走访调查,发现血站总工时对成本控制的意义最大。因为血站的产出,实质上是全年发生的费用,发生的费用几乎与采、供血量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当工时减少时,才有可能节省成本。采血科经核算标准工时为20960小时,每小时标准费用是187元,当工时发生变化时,其成本相应发生变化。如采血作业中心采血前准备流程的标准工时为1257.6小时,每小时标准成本为11.22元/小时,成本为1410.27元,经核算总工时超过100小时,其成本就相应增加1122元,此时就应查找原因和商讨对策。
工时的增加,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人员的增加,二是工作时间的增加即加班。
由于血站没有利润核算项目,笔者把经费结余当作血站的“利润”。笔者综合近三年经费结余情况,制定一个标准经费结余指标,作为血站作业成本法的绩效指标,当经费结余达标或者超标时,就达到了作业成本法应用的目的。
当核算血站工时超标时,就应当先拿实际经费结余与标准经费结余进行比较,如果实际经费结余大于标准经费结余,说明是正常的,反之,就要进行相关调整。
三、研究结论
本论文结合血站现行成本管理模式,对其实行作业成本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结合研究理论,对血站实行作业成本管理进行系列的应用研究,其研究在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上有一定实际意义。
第一,实行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有利于加强血站成本管理与控制。有利于增强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并以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成本控制责任中心,将作业员工的奖惩与其作业责任成本控制直接挂钩,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合作精神,进而达到有效地控制成本的目的。
第二,实行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可以优化血站工作流程。通过作业分析抓住关键作业,识别出那些不附增加值的作业,使采取的管理措施能更有效地控制成本,优化业务流程。
第三,实行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可以提高血站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设备利用率。血站可将通过运用估时作业成本法计算出的未用工时、损失成本数据与医护人员的奖金相挂钩,从而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通过不断更新采供血设备,可以使单位作业时间减少,从而降低单位作业成本。同时,作业成本法能计算出浪费的成本,血站可以从中了解到各种采供血设备的利用情况,通过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来降低血站的成本。
四、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在实际操作上能引用的资料不多,在研究上肯定有诸多不足。如本研究对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在血站应用的细节上研究不足。另外,作业成本法在血站应用的相关研究是一个长期课题,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朝必,熊焰韧.当代管理会计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美)卡普兰,库拍.成本与效益[M].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
3、王志辉.西方银行新成本制度[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4、王广宇,丁华明.作业成本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周万里,庞业涛,刘耀.基于作业的电信网运营成本控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Abstract: For errors of auxiliary production cost allocation algebra, by means of listing the original texts, error analysis, error corre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innovatively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cost alloc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and finally makes a proposal.
关键词: 费用分配;代数法;数学模型;数学素养;数学充电
Key words: cost allocation;algebra;mathematical model;mathematical literacy;mathematics charge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235-03
0引言
在教学中,笔者参阅了崔国萍教授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河北省精品课程教材”《成本管理会计》一书。这个教本有不少优点,但值得讨论之处明显,其中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就是一例。因是精品课程教材,关乎河北的声誉和形象,代表着我省高教的水平和质量,就更有必要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明辨是非,提高教学水平。
1一个实例
翻开《成本管理会计》第三章第四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书中比较详细地阐述了直接分配、顺序分配、交互分配、计划成本分配和代数分配等方法,并运用同一实例说明五种方法的计算过程和会计处理。主要内容为:(见P54)
某企业有机修、运输两个辅助生产部门,为企业基本生产和管理部门提供服务。某月机修车间发生生产费用29730元,运输车间19810元,劳务分配的单位和数量见表1。
通过计算,直接分配、顺序分配、交互分配法分配的结果都是49540元。计划成本分配法按照计划成本分配了55800元,考虑到转入转出费用和差异,实际上分配的也是49540元。而代数法分配了52215.60元,多分配2675.60元(52215.60―49540),占待分费用的5.4%(2675.60÷49540)。对此分配结果,笔者有三点疑惑:①同一实例,五种方法,四种方法分配结果与实际一致,而代数法超分5.4%。同一实例分配出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孰对孰错?应相信谁?②实际耗用49540元,代数法分出52215.60元。结果与实际如此不一致,代数法成立吗?③问题症结何在?
2一种倾向
带着疑惑,笔者翻阅了由崔教授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的《成本管理会计》第三章第四节辅助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实例,(见P49)待分费用6805元,代数法分配了8182.21元,超分20.24%。两个版本对相似的实例,采用同样的数学模型,都得出同样超分的结果。
显然,这不是一个偶尔疏忽的差错,而是一种倾向:在一些高校成本会计教科书中,采用代数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所建立数学模型模糊不清,分配有错,对学生、对读者有误导可能,是一个必须提醒关注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3差错分析
上述差错如何纠正呢?
笔者认为,同一实例,五种方法,四种方法产生同一结果,符合实际肯定正确。代数法产生另外一个结果,既然不符实际肯定有错。那末代数法差错的症结何在?
3.1 差错列示书中[例3-15]说,假设机修车间提供劳务的单位成本为X元,运输部门Y元,建立联立方程为,(P59)
29730+190y=26000x①19810+2216x=20000y ②
解之得x=1.1516元/小时,y=1.1137元 /N
据此计算并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见表2。
书中据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211.6
――运输部门2551.95
制造费用38623.8
管理费用 5068.5
销售费用 5759.75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29941.6
――运输部门22274
书中没有登记账簿,如果将此分录登记入账(据书中数据)便清晰可见差错所在。
显然,书中关于费用分配,在计算、编表、分录和入账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差错:一是账户结不平,二是分录数据错,三是分配表已分超待分2675.60元是个硬伤,四是所建教学模型也有明显的模糊和不够完善的地方。
3.2 差错纠正
书中费用分配的数模为
29730+190Y=26000X①19810+2216X=20000Y ②
这是个正确的数模,但晦涩难懂。因为在①式中,只看到机修车间接受运输劳务190公里,看不到为运输部门提供机修2216工时;在②式中,只看到运输部门接受机修2216工时,看不到为机修车间提供运输190公里。由此不清晰的表达引申出①式中的机修工时26000包括还是不包括为运输部门提供的劳务,②式中的运输劳务20000公里是否包括为机修车间提供的劳务。
据此分析,笔者建立的数模为,
29730+190Y-2216X=26000X-2216X①19810+2216X-190Y=20000Y-190Y②
这个数模与书中的数模没有实质差异,只是对题意解释得清晰明澈。其经济含义①式为,机修车间提供劳务共26000工时,其中对内2216,对外23784,接受运输劳务190公里,发生直接费用29730元。将①式移项整理可知,建模基点即计算分配率按照机修合计数设计,因此分配费用时不必再考虑2216工时。②式经济内含同①式。
解此联立方程得
X≈1.15163239107≈1.1516元/工时Y≈1.11811667263≈1.1181元/N
顺便提醒一句,书中Y=1.1137是由于计算粗糙所致,并于此造成已分与待分费用差异较大。
据此分配率编造费用分配表如表3。
4一个原因
除所建数模不完善外,书中差错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在此笔者只从心理因素进行分析。
论文关键词:成本控制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控制
论文摘要:公路项目作为政府公共基础项目,成本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最后提出全过程成本控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公路建设项目成本,为成本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借鉴的方法。
1.引言
公路建设是在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成本控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各个项目参与方之间职责关系问题、勘测设计问题、偷工减料问题、新技术和新材料带来的问题、项目资源的配置问题、施工现场管理问题、地质条件问题、材料供应问题、合同管理问题、项目融资问题、工期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都会导致成本超支。
公路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涉及到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它是企业全面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程项目的盈亏与成本控制的好坏息息相关。因此抓好成本控制的管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良好的成本控制对整个公路建设项目来说意义重大。
2.成本控制方法分析
成本控制的含义一般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广义的成本控制,一是狭义的成本控制。广义的成本控制是从企业利润长期稳定增长出发,对成本进行的一种全面的综合性控制。它不仅是在既定的经营条件下,通过对实际成本的事中、事后控制达到成本目标,而且在成本形成前的设计开发阶段、预测计划阶段就进行成本的事前控制。狭义的成本控制是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和成本管理中的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考核等环节相配合,形成成本管理体系。成本控制职能在成本管理中处于特殊地位,它体现了成本管理的目标,并且是实现目标最直接的手段。成本控制贯穿于成本管理的其他职能之中,成本管理的其他职能都围绕着成本控制进行。因此,从广义来看,成本的预测、计划带有事前成本控制性质,成本分析和考核带有事后控制性质,这样,广义的成本控制实际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全过程,即成本预侧、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考核。
2.1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是指以科学方法预计正常工作效率下产品生产所应有的成本。通过标准成本分析,企业可以定期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以显示成本差异,并按照例外管理原则,就重大差异项目分析差异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控制成本达到成本抑减的目的。目前大多数公路公司采用的成本控制方法就是标准成本控制制度。标准成本制度通常分三步骤进行:首先是标准成本的制定。公路公司一般以同行业先进水平或历史成本的平均值为依据,结合自身营运的内外部环境变化情况,提出不正常因素,并考虑未来变动趋势等来制定标准成本;其次是对差异的计算和分析。通过对核算后的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比较,找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对差异及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最终落实到责任单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采取适当措施予以纠正。
2.2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是根据成本形态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只将相关时期内用于生产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变动成本法源于管理人员对成本实施管理时,销售增加的同时,利润却较少这一现象的关注和分析。
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学中核算成本的基本方法。它是根据成本习性的特点核算成本。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时,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的固定制造费用,而把其作为期间费用来处理。变动成本法为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规划和控制开辟了新途径,体现了许多优越性,但并非十全十美。
2.3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该计算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由于作业消耗了资源、产出消耗了作业,因此,资源应通过资源动因分配给作业而形成作业成本,作业成本应通过作业动因分配给产出,即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采用多种成本动因进行分配,提高了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作业成本法具有传统成本核算不具备的两大特点:一是在成本分配方法上引入了成本动因概念,将传统的单数量分配基准改为财务变量与非财务变量相结合的多元分配基准,增强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二是它强调成本的全程战略管理,将成本控制视野延伸到市场需求和设计阶段,注重优化作业链和增加顾客价值,提升了企业的管理层次。
2.4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是企业根据产品质量、性能和用户所能接受的价格及企业所能接受的目标利润确定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目标成本控制就是根据目标成本对成本活动进行控制,使实际成本符合目标成本的要求,并不断降低成本。目标成本法是以设计阶段为中心,结合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能,以综合降低成本为目的而实行的成本管理方法。
2.5责任成本法
责任成本是按照项目的经济责任制要求,在项目组织系统内部的各责任层次分解项目全面的预算内容,称为责任成本。责任成本划清了项目成本的各种经济责任,对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计量、记录、定期做出业绩报告,是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责任成本管理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中心,并对他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责任中心按其控制区域和责任范围的大小,可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在项目组织里,项目管理部、工程队、班组都是一个成本中心,项目经济部中的有关部门,如财务、技术、材料等也是一个成本(费用)中心。根据责任中心的划分,确定不同层次的“责任预算”,从而确定其责任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
责任成本法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控制技术,它的思想是分权管理、系统论、控制论与运筹学和数理经济的有机结合。它以人为本,以效益为目的,以过程控制为手段,以作业单元消耗资源为对象,并拓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数位管理理念,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倍增效应,从而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
2.6偏差控制法
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偏差控制法,是在制定出计划成本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成本方法找出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偏差和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与变化发展趋势,进而采取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利偏差而实现目标成本的一种方法。在项目成本控制中,进行成本控制的偏差可分为三种:第一是实际偏差,即项目的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第二是计划偏差,即项目的计划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第三是目标偏差,即项目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
2.7挣得值分析法
对公路施工的项目管理和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预先制订的管理计划和控制基准,在实施工作中进行定期地比较分析,然后调整相应的计划反馈到实施计划中去。有效地进行项目成本和进度控制的关键是监控实际成本及进度的状况,及时、定期地与控制基准相比照,并结合其他可能的改变,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修正或更新项目计划,预测出项目完成时成本是否超出预算、进度会提前或落后。可见,项目管理的主要控制要素是质量、进度和成本。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寻找进度和成本的最优解决方案,确保对成本、进度进行有效地控制。挣得值分析法是工程项目成本、进度综合度量和监控的有效方法。
3.基于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方法
3.1施工前的成本控制
首先,在工程投标阶段。根据工程概况和招标文件,结合建筑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成本预测,提出投标决策意见;中标以后,应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组建与之相适应的项目经理部,同时以“标书”为依据确定项目的成本目标,并下达给经理部。其次,在施工准备阶段。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对施工方法、施工顺序、作业组织形式、机械设备选型、技术组织措施等认真分析,并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制定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根据公司下达的成本目标,以分部分项工程实物工程量为基础,联系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技术组织措施的节约计划,在优化的施工方案的指导下,编制明细而具体的成本计划,并按照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分工进行分解,作为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责任成本落实下去,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
第三,在间接费用预算的编制及落实方面。根据项目建设时间的长短和参加建设人数的多少,编制间接费用预算,并对上述预算进行明细分解,以项目经济部有关部门(或业务人员)责任成本的形式落实下去,为今后的成本控制和绩效考证提供依据。
3.2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首先,加强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管理,特别要做好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的验收(包括实际工程量的验收和工作内容、工程质量、文明施工的验收),以及实耗人工、实耗材料的数量核对,以保证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结算资料绝对正确,为成本控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其次,将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结算资料与施工预算资料进行核对,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
第三,做好月度成本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正确计算月度成本,分析月度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对于一般的成本差异要在充分注意不利差异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有利差异产生的原因,以防对后续作业成本产生不利影响或因低劣而造成返工损夫;对于盈利比例异常的现象,则要重视,并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果断措施,尽快加以纠正。
第四,在月度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实行责任成本核算。也就是利用原有会计核算的资料,重新按责任部门或责任者归集成本费用,每月结算一次,并与责任成本进行对比,由责任部门或责任者自行分析成本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自行采取措施纠正差异,为全面实行责任创造条件。
第五,经常检查对外经济合同的履约情况,为顺利施工提供物资保证。如遇拖期或质量不符合时,应根据合同规定向对方索赔;对缺芝履约能力的单位,要采取断然措施,立即中止合同,并另行找可靠的合作单位,以免影响施工,造成经济损失。
最后,定期检查各部门和责任者的成本控制情况,检查成本控制责、权、利的落实情况(一般为每月一次)。发现成本差异偏高或偏低的情况,应会同责任部门或责任者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督促他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来纠正差异;如因责、权、利不到位而影响成本控制工作的情况,应针对责、权、利不到位的原因,调整有关各方的关系,落实责、权、利相组合的原则,使成本控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3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首先,精心安排,干净利落地完成工程竣工扫尾工作。从现实情况看,很多工作一到竣工扫尾阶段,就把主要施工力量抽调到其它在建工程,以致扫尾工作拖拖拉拉,战线拉得很长,机械、设备无法转移,成本费用照常发生,使在建阶段取得的效益逐步流失。因此,一定要精心安排(因为扫尾阶段工作面小,人多了反而会造成浪费),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方法,把竣工扫尾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
其次,重视竣工验收工作,顺利交付使用。在验收以前,要准备好验收所需要的各种书面资料(包括竣工图)送甲方备查;对验收中甲方提出的意见,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合同内容认真处理,如果涉及费用,应请甲方签证,列入工程结算。
第三,及时办理工程结算。一般来说:工程结算造价一原施工图士预算增减额。但在施工过程中,有些按实结算的经济业务,是由财务部门直接交付的,项目预算不掌握资料,往往在工程结算时遗漏。因此,在办理工程结算以前,要求项目预算员和成本核算员进行一次认真全面的核对。
最后,在工程保修期间,应由项目经理指定保修工作者,保修责任者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保修计划(包括费用计划),以此作为控制保修费用的依据。
4.结语
公路建设项目成本控制是个系统工程,应该在不影响质量、工期情况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工程实际建设工程中具有借鉴意义,可以有效的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中小物流企业 成本控制
一、中小物流公司费用分类及成本核算的基本特点
物流企业的成本费用集中在物流营运成本上,直接材料费用和直接人工费用相对较少。中小物流服务的特点是根据合同或订单来提供相应的服务,其物流成本也随着合同或订单的不同而不同。中小物流企业成本项目可划分为四个基本部分,其具体内容包括:(1)直接人工,指工资、职工福利费;(2)直接材料;包括汽油、柴油等燃料和轮胎。(3)其他直接费用,如保养修理费、折旧费和养路费和其他费用,包括车管费、行车事故损失、车辆牌照和检验费、保险费、车船使用税、洗车费、过桥费、过渡费、司机途中宿费、行车杂费等。(4)营运间接费用,是指车队、车站、车场等基层营运单位为组织与管理营运过程所发生的,应由各类汽车运输成本负担的管理费用和业务费用。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修理费、保险费等。
囿于人力财力的客观限制,很多中小物流公司一直采用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由于间接成本分摊不合理,成本核算过于粗犷,不能将成本核算真正落实到物流的每个环节中,一些管理费用和资产折旧费用等不能纳入到物流环节中,缺乏明确的成本资料,无法对客户进行有效的成本和利润分析。以致物流成本难以统计和控制,决策所需的数据来源匮乏、解释评估能力低。
二、作业成本法在中小物流企业中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作业成本法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的产生,作业导致成本的产生”的思想,指以作业或活动为基础,首先将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中,再依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中的一种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管理为中心,包装、仓储、运输、装卸等作业环节分工明确,对各个作业进行管理,能有效地控制成本。中小物流企业的间接成本占整体成本比例最高,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其间接费用要大于直接材料、设备、人工等费用,因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并不理想,而作业成本则可以弥补这个缺陷。所以中小物流企业有必要以作业成本法作为指导对成本核算的方法进行改进,根据客户的物流作业活动准确地计算出相关物流成本,这样不仅可以为将要发生的物流服务的报价提供依据,并对客户进行选择,而且可以对具体的物流作业过程进行更准确的成本控制,获得成本上的优势。
由于中小物流服务行业是根据顾客的要求来服务的,小批次、个性化很强,从而导致对于一些作业成本法所需的数据收集相当困难。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管理方面的突破,中小物流服务行业的数据收集更加方便准确,为它们实施作业成本法奠定了基础。
三、中小物流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中进行成本核算的步骤及遵循标准
作业成本法的一般核算程序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分析和确定资源,建立资源成本库;(2)分析和确定作业,建立作业成本库;(3)确定资源动因,分配资源耗费至成本库;(4)汇总确定成本动因,分配作业成本至成本计算对象。
作业的成本动因是将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者服务中去的基准,是准确反映作业与成本关系的关键。中小物流企业在选择和确定成本动因时,应遵循以下标准:(1)所选成本动因变量应是定量的,并且是同质的。所选成本动因变量的数据易于收集,并且具有代表性与全面性,能准确把产品与作业的消耗联系起来;(2) 所选成本动因应与作业成本库中的资源消耗情况有高度的相关性,成本库费用变化可由所选的成本动因做出线性解释。例如,运输作业中,成本与距离有关,故距离为成本驱动因素;仓储作业中,以仓储实物数量为成本驱动因素;业务承揽作业,以工时作为成本驱动因素。
四、作业成本法在中小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方面应用的典型案例
1.江苏汉博公司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的思路
江苏汉博物流有限公司是20 世纪末期成立的物流公司,为客户提供长短途整车、零担冷藏、冷冻运输,其规模不断地在繁荣的物流市场得到拓展。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其拥有的运输车辆和人员已经使之成为一个网点众多且业务量较大的物流企业。但是其在管理中也遇到了成本支出不合理的情况,公司经营中的利润增长与业务量不能形成正比。其运输业务和信息反馈常用工作表格汇总各项费用。该表格虽然便于物流公司按照车辆汇总费用,但是不利于公司计算每次运输作业的费用,从而计算每个客户运输业务的盈亏,企业无法为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报价,导致客户的流动性较大,客户的维护费用较高,公司的效益一直停滞不前。为此建议该企业选择利用作业成本法来改进其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方式,通过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配到相应的作业活动中去,建立反映产品、作业活动与成本之间真实关系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型,有助于该公司了解每项服务的真实成本,为优化物流作业活动、提高成本管理水平、进而增强服务竞争力发挥作用。
该企业既有长途运输业务,也有短途运输业务。在自营业务为主的前提下,还有部分外包运输业务。该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控制成本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营运间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问题,发生的营运间接费用包括:办公场所折旧费(自有)、办公场所租金、管理人员工资、福利等,财务费用、水电费、办公用品费、差旅费、招待费、其他费用。每月营运间接费用除了按照直接费用分摊外也可以按照营业收入分摊。营运间接费分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如图所示。
(1)层次一:将营运间接费在自营业务和外包业务之间分配。自营间接费用分配=当月间接费用总额/ (自营运输业务直接费用+外包业务直接费用)*自营运输业务直接费用*100%
外包间接费用分配=当月间接费用总额/ (自营运输业务直接费用+外包业务直接费用)*外包运输业务直接费用*100%
其中,自营运输业务直接费用=车辆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如表1所示。
(2)层次二:将自营业务营运间接费在长途运输业务和短途运输业务之间分配
①自营长途运输业务间接费用分配=当月自营间接费用总额/ (自营长途运输业务直接费用+自营短途业务直接费用)*自营长途运输业务直接费用*100%
②自营短途运输业务间接费用分配=当月自营间接费用总额/ (自营长途运输业务直接费用+自营短途业务直接费用)*自营短途运输业务直接费用*100%
(3)层次三:将各项费用分配到单程线路。①单程长途干线成本固定费用分摊。将固定成本按线路距离、管理复杂系数等进行分配
例如:X线路所分配的固定成本=每辆车的固定成本/线路距离*管理复杂系数
①单程长途干线成本项目分解计算如表1所示。如果有几辆不同的车跑同样的几条线路,可以同样计算每条线路分配的固定成本后取平均值。建议该公司采用如表1所示的表单以归集和分析成本,其中固定成本分车辆计量,有多少车辆就设立相应表单;变动成本分线路计量,有多少条线路就设立相应表单。
②单程短途干线成本。单程短途干线成本的特点是发生次数非常密集,弄清批次成本比单程成本更有意义;由于变动成本发生比较密集,难以区分,因此可以按下列等式计算:
单个订单变动成本=每月变动成本额之和/订单(批次)之和
每公里变动成本=每月发生额/公里数*折算系数
再将半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按公里数去进行分配和折算。
2.汉博公司作业成本控制应用的延伸
汉博公司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记账方式的更改,而且要利用作业成本法所得的物流成本数据做进一步的挖掘并整理分析,将其实际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展到以下几个层面:
(1)客户间的差异分析及物流服务产品的差别定价决策。所谓客户差异分析是指企业分别对每一作业进行价值确认,计算出为每个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成本及客户间的差异,并根据盈利能力大小对客户进行分类决策和管理。通过与竞争对手或同类企业进行差异对比分析,汉博公司可以从纯粹的成本节约型向成本竞争型转变,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
(2)实现以客户订单为起点的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再造。汉博公司可以通过作业成本法得到的作业成本信息对相应的作业活动进行价值链分析,并且以能否增加顾客价值作为衡量标准,为其业务流程再造提供操作思路和依据。
(3)对作业成本实行有效控制。在获得准确成本信息基础上,实施成本动因分析、作业增值程度确定以及价值链效率计算等程序,形成更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对公司资源进行优化管理。
五、结束语
由于人力资源、财力、信息系统及实施成本等的制约,中小物流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是个系统工程,成本较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前提要求是充足且真实的企业原始数据,使得定期对服务合同的成本数据有第一手的资料。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收集处理物流成本数据,同时利用供应链管理系统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中小物流企业可将作业成本控制贯穿供应链的整个环节,从全局角度控制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陈胜群.现代成本管理概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2]杨英.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4月
[3]蹇令香,李世民.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业成本控制绩效评价[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6年11月
[4]赵燕;王洁.中小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控制成本的目标与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年10月
[5]杨艳梅;朱冬云.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物流成本综合控制研究[J].北方经贸,2009年7月
[6]王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2006
[7]郑润萍.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8月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研究,最早由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教授提出,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青年学者Robert S.Kaptan和Robin Cooper 发表了大量与作业成本法相关的论文和专著,并率先把这种成本计算方法于1988年简称为ABC(Activity-based costing)。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心,将成本动因划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首先根据资源动因,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耗用的资源,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不同的作业,并将各个作业所耗费的资源分别归集到作业成本库,然后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分配给计算对象(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一般来说,企业的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作业成本法和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体现在对制造费用的分配上,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是将制造费用按照单一的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进行分配,但是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产品功能种类的多样化及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制造费用比重越来越高,技术、资金、研发、营销的成本正成为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仅按照工时分配的粗放型计算方法已经无法准确反映产品的成本构成,反而会扭曲产品成本,最终导致企业决策错误。
作业成本法正是克服了传统成本的这一弊端,以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作业为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依据产品消耗作业动因的多少分配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从而保证产品成本包含生产经营活动所有环节发生的成本,使得为产品发生的相关研发、资本、营销费用都反应在成本里,能够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产品定价,从容应对外界的竞争。
也正是因为作业成本法的这一优点,20世纪90年代开始,作业成本法逐渐被应用于企业管理,成为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核心方法,同时,随着第三产业持续发展愿景的增强,作业成本法已经开始向服务业扩展,尤其是金融行业,香港出口信用保证公司便是一成功案例(赵广辉,2000), 此外,黄晓兰(2006)、朱建敏(2007)均撰文介绍了作业成本法在商业企业中的应用,“商业企业普遍将为销售商品发生的运输费、仓储费、检验费等作为期间费用从当期总收入中扣除, 无法了解每种商品的盈余,如果采用作业成本法,可以通过作业中心汇集所发生的完全成本,并将其分配到每种商品,每种商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其完全成本就可能得到每种商品的盈余情况, 企业领导者据此可以判断是否销售这种商品”(鲁务顺,2003)。
可见,作业成本法能够完全反应为生产或者销售这种产品或商品所经过的所有环节的成本,即整个价值链上的成本,而不像传统成本核算方法那样仅局限于核算生产环节的成本,从而能够提供每种产品的完全成本信息,帮助决策者选择生产、销售、定价;同时,作业成本法还能提供各个作业耗用成本情况,通过对其追踪分析,可以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达到优化“价值链”的目的,为企业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提高经营效率及效益提供更多的优化方案。
二、B2C电子商务行业现状分析
B2C是英文Business-to-Customer(商家对顾客)的缩写,而其中文简称为“商对客”,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可以理解为零售商借助互联网向消费者开展线上销售活动,同样是网上商店,B2C与C2C的区别在于B2C的卖家是某一企业或者组织,有一定的规模且有自己的产品链或者供应商,现阶段,B2C商店按其出售的产品被划分为两类:一是综合商城:这类商店经营品种繁多,可以称为网上沃尔玛,典型的综合商城类B2C网店有1号店、有货等;二是垂直商店:这类商店的产品存在着更多的相似性,多属于同一品类,比如凡客诚品、当当网、京东商城等。
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近几年,各B2C网站纷纷扩充商品品类,垂直商店有向综合商城发展的趋势,也有网站开放平台,开始推进百货化,各网站均呈现出商品多品类的特征,所售商品丰富多彩,这也从侧面反映了B2C行业的繁荣。但大规模的销售业绩背后,B2C行业的电商不得不面对纷纷亏损的事实,行业内网站接连倒闭。B2C行业被打上了“高成本、低毛利、盈利无望”的标签,业内人士表示,B2C行业进入了“寒冬”,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行业内竞争激烈, 价格战频频上演。目前在行业内形成了一个共识: 赚钱不是B2C网站的首要任务, 争抢客户才是王道, 而顾客又偏向于“买便宜”, 所以各大B2C网站不惜牺牲毛利, 主打低价策略,商品价格一降再降,逢年过节也不吝啬大规模的促销活动。
二是盲目扩大,投资加大。包括对产品品类的投资和运营费用的投资,其中运营费用的投资主要体现在营销费用上,各B2C网站都不惜花费大量的营销费用在各个媒介上投放广告,投放广告媒介之广、密度之密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凡客诚品的广告费从2009年的2亿元增长为2011年的10亿元,巨额的广告投放也促使广告费一涨再涨,“一年内导航网站的广告费可以上涨10倍”。
由此可见,B2C行业的竞争加剧、营销开支的增加、毛利润的下滑,导致了它的亏损,而亏损又打击了投资者的热情,使得网站融资笔数减少,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融资减少,久而久之B2C网站不得不面对资金链吃紧甚至断裂的危险,为了行业的持续发展,不少网站开始“保守过冬”,转变发展思路,逐渐采取消减广告开支、提高毛利、经营品牌的方式,更多地重视网站的“造血”能力,比如控制利润率、追求毛利润、关注账期管理、资金周转等。
三、作业成本法在B2C电子商务行业中应用的意义
为了行业的持续发展,B2C网站开始转变发展思路,不再采取“烧钱”、“赔本赚吆喝”的发展模式,开始把策略逐渐放在盈利上,从市场操作、商品选择上更加重视毛利,品牌选择也偏重毛利高的产品。而毛利的计算又牵扯到成本计算方法上,所以作业成本法在B2C行业中应用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相比更关注产品的完全成本,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通过作业成本法,可以使某类商品的成本包括与之相关的采购、仓储、拣货、包装、运输及广告的费用,从而帮助管理者准确地计算此类商品的毛利,相应地可以更准确地选择出毛利较高需重点销售的产品,并有的放矢地针对高毛利的产品进行重点营销,提高广告推广的效益,减少B2C网站普遍大规模投放广告的盲目性。
第二,由于B2C网站大规模地扩张及经常性的促销活动,导致各网站对仓库的需求加大,而大规模高质量的仓库供给又有限,造成各个网站之间争夺仓库的竞争很激烈,如果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将仓储和拣货作为一个作业,并将员工上架、拣货的时间作为作业动因,这样就可以对此作业进行重点分析、重点关注,依据作业时间设计相应的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促使员工缩短作业时间,加快仓库中商品的流动,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仓库的紧张,在各网站普遍面临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降低网站的运行费用,提高运行效率。
四、作业成本法在B2C电子商务行业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的关键是作业的划分和成本分配对象的选择,由于B2C网站处于向综合商城发展的过程,销售的商品品类逐渐增多,且各网站也在逐渐侧重根据毛利的高低选择销售的商品品类,所以将商品的品类作为作业成本分配的对象,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食品类、服装类、家电类、数码产品类等,分类的深度和广度由各网站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决定。
至于作业的划分,根据B2C网站的运作模式及特点,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作业:
运输作业,主要指网站向供应商采购商品后运输至仓库及将包装完的商品运至快递集散地的活动;
仓储作业,包括上货、员工根据订单拣货这两个活动;
拍照作业,由于电子商务销售商品渠道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拍摄工作将商品的照片上传至网站,所以将此单独作为一项作业;
包装作业,主要是将销售者已经下单的商品进行包装、贴地址标签的活动;
移动作业,包括商品从仓库门口到上架、包装完后至运输车的活动
快递作业,指快递员从快递集散地将商品送至消费者手中的活动。
推广作业,某一商品相关的推广活动。
各作业的划分如图1所示。
各作业的作业动因及原因分析可见表1。
五、作业成本法在B2C电子商务行业中应用的不足
随着竞争的加剧及各网站的大力推广,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增长,为了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B2C电子商务行业采用了很多处理订单、仓储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可以说B2C行业同时也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而作业动因中所需要的数据都可以通过现有的技术获得,这便为B2C行业采用作业成本法提供了技术支持,使作业成本法在这一行业应用有了可行性,同时作业成本法反映商品完全成本的优点正好满足B2C行业注重商品毛利信息的需求,这又使得B2C行业对作业成本法有了功能上的需求,能够得到网站管理者的支持,从而方便它的推广。
但是,本文可能存在以下局限:
一是简化了B2C行业运营的程序,现实中可能很复杂;
二是固然可以以商品的品类作为作业成本分配的对象,但是可能出现某些网站销售商品品类繁多,使得划分品类的工作量及统计作业动因的难度都加大。
综上所述,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B2C行业持续发展提供成本核算方面的可能思路,也期望为作业成本法适应新经济形势、新行业方面的理论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黄晓兰:《作业成本法及其在商业企业用的应用和分析》,《商业研究》2006年第457期。
[2]鲁务顺:《作业成本法在商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江苏商论》2003年第11期。
[3]刘丹、李忠庶:《多家电商接连折戟梦碎:行业面临严酷未来》,《经济观察报》2011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