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电脑美术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电脑美术设计正是由于其非常明确的精确性能以及软件的超便捷性致使其能够超脱一般的以手绘为主的传统美术设计,从而开辟出一个全新的领域。传统的美术设计一般都需要非常扎实和深厚的美术功底,对于作品来说,往往要求设计师本身具有非常扎实的素描、色彩基本功,而电脑美术设计则完全建立在以数字化信息的基础上,仅仅是将图形做简单处理,对色彩造型做明确处理,这就使得那些没有美术基础的人得以在设计的领域在掌握了计算机基础后就能投身设计工作中,这也就产生了众多的电脑美术发烧友,并且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家对于审美的需求。
2电脑美术设计的弊端
虽然电脑美术设计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也正是由于其美术设计完全是建立在人机互动的基础上的,所以电脑美术设计也有着其特缺点。
(1)设计是创意与表达的完美结合。
一般来说,在大众审美中较好的作品一般需要依靠色彩、线条、文字、图像等视觉语言的有机组合来进行表达。对于设计过程来说,设计师的思维是感性的,所以其创造的东西是极具跳跃性的,更加富有动力,而电脑美术设计的基础则是数字化,这种艺术形式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艺术形式,在创作过程中很多感受往往无法通过创造传递出来,所以其本身对于设计师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缺乏创意就毫无意义。
对于设计师来说,虽然电脑美术可以极大程度上节省其时间完成一项复杂的艺术创作,但是正是因为电脑美术设计软件的运行完成是建立在运算和操作的基础上的,所以如果设计师没有良好的设计创意,那么电脑美术设计就完全成了一种纯粹的机械叠加而缺乏一般艺术品具有的生气和灵动。电脑美术设计如果仅仅依靠图片加上软件功能加上文字简单叠加那么只能是一种玩弄照片的形式,失去了设计的意义。
3对电脑美术设计的几点思考
对于计算机来说,功能虽然日益完善,但是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的那样,要把计算机设计得连狗都能用,计算机再精确和便捷的同时其本质仅仅是一种工具,虽然电脑美术设计的优点非常多,但是作为工具本身它依旧需要人的设计思维贯穿其中,如果没有办法通过设计使之日益丰满,电脑美术设计将毫无生机,由此我将提出在我长期应用电脑美术设计过程中的一点思考。
(1)加强设计思维及创意表现,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
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设计作品,不仅需要精致的线条色彩组合并且还需要匠心独具的好创意,而优秀的创意仍旧还需要通过电脑美术设计来具体表现。电脑作为一种极具现代化气息的工具,本身就极为挑战一个人的操作能力,但是不论如何它依旧无法取代人,所以为了完成一些极为复杂的工作就需要我们能够熟练掌握这种工具。因此设计师在注重设计思维和创意的同时,依旧还需要熟练掌握软件的新功能并加以灵活的运用。
(2)设计师个人艺术修养不可忽视。
在掌握了电脑美术设计的软件后,设计师可以随性所欲的完成大量规律、机械、烦琐的工作,但是设计的本质依旧应当是个性的、张扬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作品保持其独一无二的特性,让人在视觉愉悦的基础上感受到一种美。所以设计师本身的个人修养依旧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才能完好的运用计算机这一工具完成作品的设计。
(3)将设计艺术与计算机技术完美的结合。
电脑美术设计作为数字化时代下的产物,将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美术设计彻底地数字化,将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法,诸如颜色、线条、画布等都通过现代软件来进行重现,这种肆意编辑,将图画中的色彩、明度、线条都赋予极限的运用手法,令整个作品在保持严谨的同时极尽张扬之能事,这可以说是设计艺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完美的结合。设计师既要避免过分热衷于计算机技巧,又要熟悉各种软件,只有这样才能在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同时不会走入电脑美术设计的误区,从而创造出一些非常优秀的作品。
4结语
.论文摘要: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兴专业乙很多中职院校也都开设了这个专业,但由于经验的不足,在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何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有效的方法是十分紧迫的问题。本文结合中职学校电脑美术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课题,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来改进教学。
对艺术形式的创新的追求在每个时代都从未停止。随着当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高科技的计算机技术手段来从事美术创作的新型设计模式—电脑美术设计由此而产生。电脑美术设计是利用计算机的操作软件和实用工具来从事设计创作,它能使许多传统美术设计手段无法表现的设计思想变为现实,是未来设计发展的潮流。
一、中职学校电脑美术设计专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起步比较晚,从1998年开始,我国教育部才在少数艺术院校设立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开始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市场对专业电脑美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推动了这一专业的扩招。一时之间大量中职学校也纷纷开设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在条件不是非常成熟的情况下,开始了中职学校的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
现有的电脑美术设计教学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市场上对电脑美术设计师的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面则是中职学校培养出的大量“设计人员”在人才市场上找不到工作。即使这些毕业生被单位聘用,也不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很多时候还会因为自己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被迫离职。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学校的课程教学很难适应市场需求造成的。
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功和艺术修养
中职院校的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生员数量和学生美术绘画基础,都和同专业艺术类院校相比有着极大的差距。目前中国专业类院校每年录取时生源比例是几十比一。全国每年有近百万的美术考生,这些学生在平时都参加了各类美术专业培训班,这些学生都经过几年的专业基础训练,他们在入学时美术专业基础能力已经比中职学校的学生好很多,他们人学后一般就可以立即进行对专业课的学习,很少再学习基础课程中的素描和色彩等美术基本课程。而大部分的中职学校的所面临的情况刚好相反,生源与录取学生的比率一般都是三比一或四比一左右。很大一部分学生只经过短期的素描和色彩等基础能力训练,甚至很多学生初中都没毕业,以前没有经过美术基础训练,没有一点基础。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多人关于美术的理解,往往都是停留在表面层次,达不到专业的层次。在这样的美术基础之上,如果不首先对其加强基础能力训练必然会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过早进人专业课程的学习只能是拔苗助长,出现更坏的效果。
所以目前的中职学校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首先要加强其美术基础能力的训练,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如前一年首先集中进行美术基础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基本功和艺术专业修养,接下来的一年半进行电脑设计课的学习,最后的半年学生再到企业开展实习,获取实际的工作经验。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学习
布鲁纳曾提出:“学习是一个主动接收的过程,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习者主动卷入到学习之中,并体现为自己在平时外部世界的活动中积极行动。”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其主体意识,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即在平时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电脑美术专业的学习和实践,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计算机技术目前发展很快,电脑美术应用方面的软件数量众多,平面设计的软件主要有Photoshop和Core1DRAW等,关于立体设计的软件主要有3DS MAX,AutoCAD,May。等,而且各种软件都在以极快的速度不断更新。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掌握了这此设计软件,但是等他们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时,所学过的软件可能已经更新换代跟他们所掌握的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像学其他科目一样,只是简单地依靠老师教,然后去学,等学生毕业时肯定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本位,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学生发展的灵魂,学生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开展创新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创新原则,才能在课堂上焕发出学生进行创新的动力。在教与学的有效互动中,才能全面地激发其创新潜能,让学生在平时能够培养创新性思维。电脑设计教学有丰富的创造空间,它能提供给学生一个进行创新的“天堂”。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教师还应根据现有的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得到“黄金”,而是要让他们学会“点金术”,不仅要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其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从点滴做起,培养创新意识。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学会举一反三,不能生搬硬套。日常的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只有在活跃的创新氛围里,学生才能充分地去发挥创造潜力。平时多给学生布置一此实际具体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实践,让他们有机会去创造,经常地独立思考。
其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能直接把正确答案灌输给学生,应该加强引导,找出一个思路,指导其动手去解决问题,这必然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讲解设计一个烟灰缸,对其里面部分设计制作是一个难点,要是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解决问题后能够加深印象,开展创新。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电脑美术设计是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教师想给学生一瓢水,那么首先自己至少得有一桶水。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脑美术教师,必须跟随时代的发展脚步,走在学生的前面。教师平时要注意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更新,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与同行进行交流学习,不断地进行充电。在工作之余广泛阅读专业书籍,从多种渠道收集整理资料,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论文摘要: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兴专业乙很多中职院校也都开设了这个专业,但由于经验的不足,在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何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有效的方法是十分紧迫的问题。本文结合中职学校电脑美术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课题,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来改进教学。
对艺术形式的创新的追求在每个时代都从未停止。随着当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高科技的计算机技术手段来从事美术创作的新型设计模式—电脑美术设计由此而产生。电脑美术设计是利用计算机的操作软件和实用工具来从事设计创作,它能使许多传统美术设计手段无法表现的设计思想变为现实,是未来设计发展的潮流。
一、中职学校电脑美术设计专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起步比较晚,从1998年开始,我国教育部才在少数艺术院校设立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开始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市场对专业电脑美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推动了这一专业的扩招。一时之间大量中职学校也纷纷开设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在条件不是非常成熟的情况下,开始了中职学校的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
现有的电脑美术设计教学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市场上对电脑美术设计师的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面则是中职学校培养出的大量“设计人员”在人才市场上找不到工作。即使这些毕业生被单位聘用,也不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很多时候还会因为自己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被迫离职。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学校的课程教学很难适应市场需求造成的。
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功和艺术修养
中职院校的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生员数量和学生美术绘画基础,都和同专业艺术类院校相比有着极大的差距。目前中国专业类院校每年录取时生源比例是几十比一。全国每年有近百万的美术考生,这些学生在平时都参加了各类美术专业培训班,这些学生都经过几年的专业基础训练,他们在入学时美术专业基础能力已经比中职学校的学生好很多,他们人学后一般就可以立即进行对专业课的学习,很少再学习基础课程中的素描和色彩等美术基本课程。而大部分的中职学校的所面临的情况刚好相反,生源与录取学生的比率一般都是三比一或四比一左右。很大一部分学生只经过短期的素描和色彩等基础能力训练,甚至很多学生初中都没毕业,以前没有经过美术基础训练,没有一点基础。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多人关于美术的理解,往往都是停留在表面层次,达不到专业的层次。在这样的美术基础之上,如果不首先对其加强基础能力训练必然会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过早进人专业课程的学习只能是拔苗助长,出现更坏的效果。
所以目前的中职学校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首先要加强其美术基础能力的训练,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如前一年首先集中进行美术基础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基本功和艺术专业修养,接下来的一年半进行电脑设计课的学习,最后的半年学生再到企业开展实习,获取实际的工作经验。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学习
布鲁纳曾提出:“学习是一个主动接收的过程,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习者主动卷入到学习之中,并体现为自己在平时外部世界的活动中积极行动。”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其主体意识,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即在平时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电脑美术专业的学习和实践,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计算机技术目前发展很快,电脑美术应用方面的软件数量众多,平面设计的软件主要有photoshop和core1draw等,关于立体设计的软件主要有3ds max,autocad,may。等,而且各种软件都在以极快的速度不断更新。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掌握了这此设计软件,但是等他们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时,所学过的软件可能已经更新换代跟他们所掌握的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像学其他科目一样,只是简单地依靠老师教,然后去学,等学生毕业时肯定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本位,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学生发展的灵魂,学生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开展创新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创新原则,才能在课堂上焕发出学生进行创新的动力。在教与学的有效互动中,才能全面地激发其创新潜能,让学生在平时能够培养创新性思维。电脑设计教学有丰富的创造空间,它能提供给学生一个进行创新的“天堂”。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教师还应根据现有的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得到“黄金”,而是要让他们学会“点金术”,不仅要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其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从点滴做起,培养创新意识。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学会举一反三,不能生搬硬套。日常的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只有在活跃的创新氛围里,学生才能充分地去发挥创造潜力。平时多给学生布置一此实际具体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实践,让他们有机会去创造,经常地独立思考。
其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能直接把正确答案灌输给学生,应该加强引导,找出一个思路,指导其动手去解决问题,这必然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讲解设计一个烟灰缸,对其里面部分设计制作是一个难点,要是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解决问题后能够加深印象,开展创新。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电脑美术设计是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教师想给学生一瓢水,那么首先自己至少得有一桶水。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脑美术教师,必须跟随时代的发展脚步,走在学生的前面。教师平时要注意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更新,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与同行进行交流学习,不断地进行充电。在工作之余广泛阅读专业书籍,从多种渠道收集整理资料,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电脑设计;设计艺术;艺术表现
1 电脑设计概述
电脑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源起于电脑图形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电脑交互式图形技术的原理和机制,提出了Computer Graphics(电脑图形)这一概念,确立了电脑图形学作为独立学科的重要地位,奠定了电脑图形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并使其广泛应用。现今的电脑设计仍是以交互式电脑图形技术为基础继续发展。虽然今天软、硬件的水平都已交互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峰,但显示系统的发展仍是人机交流的主要介面,而未来电脑智能程度的发展将促成人机介面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更加高级的电脑将学习理解人类的动作、声音,甚至表情,另一方面,视觉显示将不再是人机交流的唯一通道。不过当下,仍需要人们先去学习、理解电脑,然后才能用它进行设计表现工作。
2 电脑设计的特性
电脑设计无需尺、规,却能更加规范和精确;无需笔、墨却能表达同样的内容。电脑使设计的概念和机器都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由构思至着手,由打稿、制作至完成、输出,它们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全新的变化。因此,电脑在当今的艺术设计中发挥着极大地作用。电脑设计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高效且精度高。电脑设计取代手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高效快速。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设计行业,提高效率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据统计,电脑设计使设计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二至六分之五,工艺的设计周期缩短了五分之四至十分之九,效率平均也提高二至二十倍。电脑设计的另一特长是精度高。现行的高档PC软件的精度可达到小数点后的十几位,可以画一张等比例的世界地图。
(2)丰富的色彩表现。硬件价格的降低使二十四位色易于被人们接受,它意味着一千六百多万种颜色可供屏幕选择,丰富性可想而知。
(3)演示便捷。电脑的通用性和真实感使使用者更多的参与其中,引导着使用者走进一个虚拟的空间来欣赏设计者的作品。而使用者的广泛参与又使设计这种社会化的工作变得更加社会化,电脑将最终促成艺术设计民主化理想的实现。
(4)保存方便修改快速。电脑设计能迅速完成对任何局部的修改,无需像徒手方式那样从头来做,可随意复制而且保存方便,可在计算机上通过复制、镜像、旋转等命令反复寻求变化和组合方式,从而达到众中挑一的效果,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3 电脑设计在设计艺术中的定位
电脑技术只是一种表现手法,比传统的手绘表现方式快、精、准。所以,只有精通各类设计软件的操作,才能更好更充分地表现艺术设计的需要。但有时部分人过于沉迷软件的学习,忽视设计艺术的创意,这显然有悖于专业人士所为。举个例子,社会上有些人一味追求电脑美术设计技术的操作,甚至纯粹就以操作美术设计软件为生,认为会几个设计软件就是会了艺术设计,所做作品,体现不出艺术性,更缺乏新的创意。亦没有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个性与想法,没有想法,没有创意,忽视设计的基本原则,未曾意识到创意是艺术设计的灵魂,以为电脑什么图都能做出来。所以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我们要强调电脑设计软件只是工具,无论它有多少功能、有多么先进,但它没有文化内涵、没有思维,如果没有艺术素养和创作激情,多么神奇的各种功能也代替不了作为审美主体的人脑,设计者的设计水平决定着设计的艺术效果。Photoshop也好,3DMax也好,一把锤子也好,一支笔也好,在不同的设计师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仅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工具,是设计者驾驭电脑软件,而不是设计软件驾驭设计者。
4 电脑设计离不开手绘表现
在电脑设计中用软件进行草图创意时往往不如用手绘来得快且生动。因为草图设计是表达创意构思的过程,所以在电脑设计的构思、构图设计阶段,应该多思考,多用手去勾画,待草图确定以后,再启动电脑设计软件对图形、图像进行处理。在软件运行处理的过程中,有时又会出现草图设计时意想不到的效果,也会启发设计者的思维,有利于创造出更好的艺术设计作品。因此作为一个现代艺术设计师更要加深自己的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手绘表现能力。
5 结语
设计艺术无论在观念上、功能上、还是在语意和形式表现上,都受到各类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的影响。现代电脑设计作为设计艺术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转变。从发展趋势上来看,电脑设计将逐渐更深地融入到现代设计艺术的潮流当中,对艺术与设计的影响和参与越来越深入,艺术与科学一并作用于我们的生活,亦可说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或许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现实。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电脑设计的介入使设计新观念、新思维不断形成,以往贯穿于设计艺术中的法则正逐渐被打破,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形成了新的需求。人们对于设计艺术的态度己经不再是基本功能、属性上的满足,而更多的是希望其能够标新立异,并更加个性化,信息化,更加关注新的形式语言的构建,满足个人心理层面上的需要,使电脑设计与设计艺术更好的融合统一于艺术创作始终。
参考文献:
[1] 潘文祥.电脑设计的应用[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0,14(1).
论文摘要:美术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几个学习领域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鲜明地提出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美术课是“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获得艺术感知、艺术欣赏和艺术评价能力,体验视觉、听觉、动觉等活动带来的愉悦,丰富审美经验,通过艺术活动发展个人潜能,提高生活情趣,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得到综合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美术课要摒弃过去那种“一张嘴一只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进行美术教学,使之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一、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的美术学习活动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十分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在初中一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学《各种各样的鱼》、《可爱的鸟》、《鲜花世界》、《海底世界》、《可爱的动物》等耳熟能详的课题,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初中二、三年级要求运用形、色、机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主体造型的手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同样,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设计意识,使学生学会按美的规律去设计生活
这一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美化生活及环境。例如用废品泡沫拼砌《高楼》、用碎布贴《可爱的家乡》用画报贴《花舞成都》等,我们可以先摄录一些优美的环境与建筑物,指导学生分析、感悟与理解。再用摄录投影等方法表现设计制作过程,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在学习图案、纹样、封面设计等内容时,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设计初稿、骨格、设色到完成作品,设计制成教学课件。分层次地展示不同的变化的骨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导比较与分析。还有,在电脑绘画软件里设置各种特效处理功能,如对图象进行各种变形、复制、缩变、旋转、镜像合并、及色调调整等。进一步扩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也使教学过程加强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简易的设计制作。通过操作鼠标变换设计形式和各种特效的处理,使他们信息技术教育与美术设计意识与应用都得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三、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对于高中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西方美术鉴赏》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四、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综合性既是融美术和学习领域为一体,也是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并且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首先在美术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育的手段、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开阔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
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出现了电脑美术,包括绘画、设计、动画等内容。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必要的教学课件,开展形式灵活,多元化的美术教学。学生则可以引导进行简易的电脑绘画、设计等,着重于认识、理解和参与,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如练习绘神话故事、日记、小说等配画、插图。另外也可以用综合材料制作面具、头饰,并投入表演等。对设计简易的布景、海报、课外或校园的情报专栏等专题性的手抄报以及校内或户外的文娱、体育、少先队等项活动的设计制作、展示。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这个“好帮手”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主动请教他人,并积极与同学、老师或家长合作设计制作。还注意学会在网上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建立档案、资料库,不断进行参考、比较,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与学习。
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实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参考文献
我自小就特别喜欢画画,从小学、中学,到农村插队,可以说是走到哪画到哪。
舞台边开辟艺术路
时代顺应了我的爱好。1975年底,我到北京市海淀评剧团担任舞台美术设计工作。回想那9年的经历,万分感慨,我是快乐幸福的,因为这是我喜欢的专业。我把兴趣当成了工作,干中学,学中干,不喑沙ぁ
由于剧团经常去外地演出,因此我有机会到各处去写生,勤奋的我有时候一天能画5张彩色风景写生。有演出的时候,我就拿着速写本站在舞台侧面画人像速写。那一段时间绘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校园里磨砺基本功
1984年,我成了一名美术教师。我很快意识到了自己在绘画技能和理论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进行专业的系统性学习,便先考取了北京教育学院的美术大专班(半脱产),毕业后又考取了北京教育学院美术本科班(半脱产)。
5年美术专业系统的学习,从专科到本科一直主修油画(还有其他画种),由于机会难得,名额有限,我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课余时间细碎,没有时间创作油画,国画和书法成为我主要练习和创作的形式。为了更好的提高中国画绘画水平,我在1996~1998的两年时间里,又到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研究生班深造了两年。
讲台下陶冶生活美
我曾想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但回到课堂上时,职业性的工作特点便使得我认识到:美术是所有学科教育中最能够激发出人的潜在创造力的学科,也是素质培养的最好载体。
为了更好地完成美术教学工作,我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学习美术不同画种的技法,如国画、水粉、水彩、版画、电脑美术等,巨大的收获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
师法自然,中得心源。从事美术专业工作以来,特别是做了美术教师后,外出写生从未间断过。多年来,我几乎走遍了国内外的千山万水。我先后举办过两次个人画展,多次参加市区画展并获奖,于2010年左右出版了《中国风景线描集》《张宏旺绘画作品集》《摄影作品集》《课堂绘画作品集》等美术摄影专著。在2014年,我获得了北京市优秀教师和北京市美术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
热爱生活,这是我对自己的评价。我除了酷爱绘画之外,能演奏四五种乐器,会跳国标舞,歌与戏唱得不错、羽毛球和排球打得不错、行楷书法练了多年。这些爱好,丰富了我的灵感,陶冶了我的艺术情操。
[论文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教师教育教学过程
近年来,高师美术教育在“艺考热”、扩招热及火爆的艺术品市场推动下,其办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数高师院校打破了单一培养教师的传统,面向市场设置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一种办学模式多元化的强劲态势。同时,在基础教育新课改和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推动下,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学过程数字化两种趋势也十分明显给高师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培养目标趋于多元化
(一)设计艺术成为高师美术教育新的生长点
传统上,我国美术教育大体延续着美术学院工艺美院和高师美术教育三大类型并存的格局。其中,美术学院设置国、油、版、雕、史论等传统专业,培养专业美术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工艺美院以实用设计门类划分专业,培养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高师美术教育大体沿袭了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培养各级各类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为专业培养目标。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这种格局开始发生变化。社会对纯艺术类人才需求量不断缩小,中小学美术教师在大中城市也渐趋饱和,而设计类实用型人才需求量逐年递增。至90年代,设计类专业成了中国美术教育的热点。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都争相开办设计类专业,而高师美术院校也不甘落后,相继增设了“平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WWW.133229.COM以教育部属六所师范大学为例,华东师范大学设有综合绘画、美术教育和环境艺术设计三大学科,并按“综合绘画和美术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向招生;东北师范大学设有美术教育、油画、水彩画、中国画、雕塑、环境艺术与服装艺术设计、装潢艺术与电脑美术设计等7个系,其中只有美术教育系为师范类专业;陕西师范大学设油画、国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四个系,并按照美术教育、绘画、装潢设计三个专业培养人才;北京师范大学下设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专业,专门培养从事美术、书法、艺术设计教学、创作、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人才;西南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绘画及雕塑四个本科专业,只有美术学为师范类专业;华中师范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为非师范类专业;华南师范大学现有美术学、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三个本科专业,设有美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新媒体艺术等系,多数为近年来新兴的非师范类应用型专业。
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席卷全国的大学综合化总趋势的一部分。从高师美术教育的角度看,这种综合化趋势是从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美术教育的综合化。在以往,美术学专业有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之分在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中,“师范类”被“教师教育”所代替。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而是为培养主体多元化开辟了道路。当前,不少艺术学院都开设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其在师资、科研、教学基础等方面的优势立刻显现出来,并对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形成了强劲的挑战。二是教师教育综合化。近年来,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1991年,在欧洲教师联合会上,由欧共体12个成员国60位专家共同提出了“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口号,认为“大学应该在教师培养和培训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我国,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工作,在有条件的综合高等学校中试办教育学院。2003年11月,全国一百多所非师范类院校召开会议,共同《非师范院校积极参与教师教育的行动宣言》,明确指出:“中国教师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从数量满足向质量提高转变的历史新时期。实现这种转变,鼓励师范院校综合化和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其办学经费充足、硬件设施先进、学校认同感较好等优势,他们的毕业生后劲足、适应性强,更加受到中小学校和同行的好评,这也成为高师院校实现培养目标多元化的原因之一。
(二)培养目标多元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专业的多元化根源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科专业的综合化。但在现有的高师本科教学模式下,学科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二者间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因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也是大势所趋。主要途径有:一是形成“大美术”的理念。今天,美术在人们的观念中除了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外,还有建筑设计、工业造型、服装设计、家具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设计、染织设计、装潢艺术、多媒体网页设计等等,在这些专业中还可以分出多个分支,它们都是美术的范畴。二是实行按院招生制度。当前,多数高等师范院校都撤系建院,并实行按院招生制度。学生入学后不分专业,统一进行基础教学,在充分了解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及就业形势之后,再由学生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少高师院校,已经开始试行弹性学制和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1)“2+2”的小学师资、“3+1”的中学师资培养模式。小学师资前两年学习基础公共课和主修专业,后两年进行辅修专业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学师资前三年进行基础公共课、主修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学习教育理论并进行教学实践。(2)辅修及双专业、双学位模式。许多高校都允许学有余力、并对教师工作感兴趣的学生选择辅修教育类课程,修读双专业并获得双学位,为其以后取得教师资格证打基础。(3)“4+x”的教师教育模式。其中,实行“4+0”模式者,学生毕业即就业;实行“4+2”模式者,学生本科毕业后再读两年硕士学位,培养目标是重点中学的骨干美术教师;实行“4+3”教师教育模式者,采取本硕连读的办法获取硕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美术类高校担任专业课教师。
二、教师教育趋于专业化
(一)“教师专业化”已经从理论走向现实
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职业意识更倾向于是一个画家而非美术教师。这种状况随着教师地位的提高,尤其是随着“教师专业化”理论的提出而有所改变。教师专业化理论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卡尔·桑德斯(carrsaunders,a.m.)于1933年提出来的。1986年,卡耐基公司和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的《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两份报告,指出公共教育质量只有当学校教育发展为一门成熟的“专业”时才能得到改善。在我国,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明确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000年,《职业分类大典》也将教师归人“专业技术人员”。从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全面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这些都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奠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教师专业化是针对其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性不突出,以至于产生较大的职业可替代性提出来的,意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和专业地位。尽管与“画家”的名头相比,美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比较低。但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逐步加深,美术教育必将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职业而获得普遍的尊重。
(二)促进专业发展是高师美术教育的义务
在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从本质上看仍属于职业教育,其课体系基本上是参照美术学院绘画专业设置的,教师专业化程度很低。为此,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从三个层面来提高未来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一是加强专业课教学。教育部于2005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明确指出,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根据这一目标,《课程方案》从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五条规格要求并从课程体系中辟出一个专门领域——“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其中“中小学美术教学论”与“美术教育实习”为必修课,“中国美术教育史”、“教学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外国美术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为选修课,其目的就在于体现课程的师范性。二是增强人文内涵。多年来,我国的高师美术专业一直以培养画家、雕塑家和设计师为取向,注重专业技能课训练,忽视美术史论课学习,这种知识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这在美术课程观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在新课程方案中,美术欣赏课被放在突出位置。它不仅需要教师对美术实践有亲身体会,更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因而需要在美学、美术理论、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乃至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有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人。三是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一般说来,教师的知识可分成两类,即“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其中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师美术《课程方案》中的实践性课程达20—22周之多,其中包括社会实践(军训、社会调查、就业指导、劳动等)、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答辩、艺术实践、艺术考察等,这些都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专业发展。
三、教学过程趋于数字化
(一)数字化改变了人们关于美术的感知方式
一般认为,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艺术形象。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关于美术作品的感知方式越来越技术化了。上世纪90年代后,数字化的印刷、摄影技术高度成熟,大幅广告、精美照片、时尚杂志、网络世界、数码影像等,凡是能够吸引眼球的功能都被商家广为采用,以致导致人们普遍的审美疲劳。而关于美术创作的经典手法,也被数字化时代颠覆了。以前,从设计到完成一幅作品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对手绘技术要求很高。现在,人们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摆脱了铅笔纸张、直尺圆规、颜料调色盒等绘画工具限制。即使是一个没有受过专业美术训练的人,只要使用photshop等普通绘图软件,也可以制作出令人满意的图片来。不仅如此,数字时代还促生了以美术学为基础的创意产业,尤其是广播、电视、动漫、环境、设计、广告等新兴产业的迅速成长,对高校美术教育形成了强大的拉动。为适应这一需求,许多高师类院校都开设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艺术设计专业。比较典型的有;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三维动画创意及制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电影、电视、广告、新传媒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后期合成、电脑剪辑、特效制作以及影视作品技术处理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游戏动画设计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游戏制作领域胜任原型设计、模型制作、纹理制作、动画调试等岗位的工作,并进行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技能型人才,等等。这些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与传统美术人才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所从事的美术活动很难以传统的美术概念来界定与归类,但往往又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也引领高师美术教育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信息化;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4-0008-05
[作者简介]李克明(1960―),男,北京人,北京市昌平区城南中心小学教师,小学高级;张丽娟(1977―),女,北京人,本科,北京市昌平区城南中学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在当前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如何充分、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校管理、应用水平,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新课题。昌平区城南中心小学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深层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学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学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昌平区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全面开展学校信息化建设,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工程,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学校着眼于未来发展需要提出了“建设数字化校园,提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构想,制定了“以学生为本,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途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学校在教育教学应用、教科研探索、学习型团队建设、校本培训、行政管理等各个领域,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信息化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应用信息化的水平和效能,促进各项工作跨越式发展,为打造学校信息化特色品牌奠定了基础。
一、抓好 “三个建设”,软硬兼施,实现管理信息化
(一)环境建设
根据“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继续完善”的原则,学校多次进行信息化设备的升级改造,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校园网络畅通,电子交互白板使用正常,资源平台、点播系统、校长评估系统实时应用,1-3年级各教学班还配备了互动反馈系统,支持课堂决策和调控,实现课堂学习即时评价、反馈,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这些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为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现代化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了条件,同时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学习创造了条件,为学校进行现代化管理和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调整完善数字化校园网,将校园系统分为四层结构。第一层,数据基础层,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服务、协同工作环境组成基础架构服务;第二层,数据互通层,实现各类应用程序的数据互通;第三层,软件应用层,是众多建立在数据互通平台之上的应用程序组成的应用系统层;第四层,交互展示层,通过门户技术和单点登录技术建立横跨所有应用系统之上的校园综合信息门户网站,强调统一管理和安全服务,为师生提供更具人性化、科学化、高效化的安全服务。
(二)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根本所在,有效利用、完善教育资源整合平台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学校建立了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导向引领和机制激励同步,通过学校的资源平台,将更多教师或校外的教育资源纳入学校的教育资源系统,解决了资源分散的问题,提高了数字化资源的共享程度。资源是课堂教学的支柱,建为所用,立足应用是校园互动网络平台建设的根本。因此,学校资源建设的原则是:1.应用性,能够直接为教师课堂教学服务;2.综合性,这是教师备课、上课、辅导、教研、反思乃至开展课题研究的综合平台;3.互动性,有利于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互动,解决生成性问题;4.连续性,能够显示教师、学生的成长轨迹。根据以上的建设原则和标准,依托教材,遵循课标,学校设计、制定了平台的框架结构,教师可在线修改、直接运行,这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使用、交流,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为了使教师的备课、上课、检测、教研、反思等形成系列,学校在资源库中设立了以下栏目:教学设计、同步资源、试题集锦、主题资源、教学积累、学生作品等。在教学设计中,学校收集整理了一至六年级各单元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资源。例如,原来英语教师在备课时,由于资源没有一个较好的归类,搜索相关主题资源非常耗时。现在,学校的资源库内设立了多个主题资源的类别,如服装、食品、节日、运动、天气等,教师可以便捷地找到很多相关的素材。在同步教学资源中,设立了一至六年级同步教学资源,方便教师和学生随时提取资源为教学服务;在试题集锦中同样建立了一至六年级的试题集,有单元检测试卷、月测试卷、专项测试试卷等,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课后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案例、反思、论文等放到教学积累中,以供自己和其他老师学习。学生可将自己课上、课后的作品放到学生作品文件中,作为个性化资源的支持。教师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备课、上课、查找资源、制作资源、练习等,有效地优化了教学过程,实现了资源平台支持教学的全过程。与此同时,各教研组要求本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明确训练重点和三维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合理利用现在网络资源,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有效实现资源共享。
(三)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落实到教学环节的关键,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水平也是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的又一关键。因此,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成为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的必然举措。
1.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更新教师观念
引导教师进一步学习、领会相关课程改革文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以及《新课程标准》,提高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学习国内外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并恰当地运用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学习,教师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2.加强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其中,硬件是基础,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关键。为保证拥有一批水平高、能灵活运用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化教学的教师队伍,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开展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培训活动。首先,对各教研组中具备较高信息水平的、有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进行培训。这些人既有教学经验又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他们接受培训之后很快就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去,在教学中起到示范作用。同时这些教师又能发挥自身的辐射作用,在本教研组内进行各种信息技术培训,这就使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得以普及。其次,学校对全体教师开展信息技术的普及性培训,科学规划,层次分明,按需开展,注重实效。通过培训,教师能够树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观念,初步具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的能力。实践证明,对教师进行有层次的、以点带面式的培训,有利于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全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一线教师都在国家级、市级、区级的课件资源制作评比中获奖,其中多人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
3.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管理与指导,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开展
坚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统一规划,有计划地进行校本培训,以满足教师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强烈欲望。学校可通过组织培训、专题研讨、评课讲座、应用展示、技术推广和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能力,使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思想、观念逐步跟上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形势,从而由观念的转化带动工作的发展,强有力地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向深度与广度发展。
在培训过程中,我校非常重视积累经验,从培训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改进,形成了很多优质的培训教程和典型案例。对于这些教程、案例,我校进行统一整理,形成了城南校本培训经典教程和城南校本培训经典案例集。这些教程和案例集被全部放在了学校资源平台上,供教师随时学习,并辅以相应的专题板块供教师深度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落实“两个提高”,研用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研究与应用。学校通过落实“两个提高”――提高管理效能和提高教学有效性,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一)领导重视,提高管理效能
1.促进学校管理精细化
建设数字化校园,可从常规管理、质量监控、校本教研和科研活动入手,促进学校管理的精细化。网上办公环境为校长提供了面向全校管理层面的决策支持服务,校长可以适时掌握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整体部署、落实检查和效果反馈,以利于学校透明化管理的实现,形成和谐校园。学校已实现无纸化办公,凡是通知、讨论、交流等内容均发在网上,形成教学管理的完整数据包。学校重视利用论坛、博客等促进师生的共同学习和沟通。例如:为强化电子白板理论的学习,学校在行政通知栏里设置了白板学习主帖,提供学习资料,每位教师认真学习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撰写学习反思和感悟,分享交流经验。
2.促进教研形式及时化
建设数字化校园,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抓手,建立学科组教研平台,促进教研形式及时化。积极开展基于网络模式的校本研修活动,能够提高教师教学地应用能力。针对中心校和分校并存、受时间限制而集中教研时间短且缺乏及时性的问题,学校重点加强了教研组博客的建设,并形成了三级研讨的规模。一是教师间问题解决式的研讨,将工作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在同伴互助下得到解决;二是教研组层面的研讨,就教学的教材教法、教学策略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三是学校层面的研讨,由教导处人员收集整理各学科组博客中呈现出来的共同问题,组织学校层面的研讨。学校每学期都会有针对性地召开研讨会,有各学科典型整合课例研讨、资源建设经验介绍、个人研究成长案例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等丰富内容,并请市区专家点评、开展讲座,全面引领工作的开展。通过校园网、博客平台等媒介,教师在教学研究、资源开发、整合经验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发展,形成了学习型团队。
(二)课题引领,提高教学有效性
技术的革新必将对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新兴技术并非都能为教育带来预期的效益。这就需要引入者的智慧,既要对学校应用的新技术有一定的敏感性,又要理性思考新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
学校在如何应用技术促进师生发展上下工夫,积极探索多媒体网络、交互式电子白板、互动反馈系统等多种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通过课题引领,引导教师深入研究,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学校积极参与了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的国家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的研究,并根据学校实际确定了子课题“建设学校个性化资源库,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通过研究探索,学校总结了资源库建设的经验:以管促建,通过科学管理形成有效机制,加快了资源库的建设进程;以用促建,支持教学的方便使用,激发了教师建设的热情;建用结合,保证了资源与教学的密切相关,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突出特色,教师全员参与使用,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全员参与使用,提高信息素养。随着交互式电子白板走进课堂,学校成功申报了北京市教育规划办“十一五”青年专项课题“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的研究”。为强化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展示各组研究成果,学校每个学期都开展交互式电子白板整合课评优活动和电子白板说课活动,引导教师重视对于资源、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反思,强化思考技术对教学的影响,为更好地利用白板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打下良好基础。在实践和研究中,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学校将教学模式大致分为课堂互动探究模式、课堂互动协作模式、课堂动态展示学习内容模式三种类型。通过研究课堂上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与学模式,学校建立了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方法,让有限的课堂时间向课外延伸,向社会生活延伸,从而使学生获得更丰富、更新鲜的学科营养。同时,研究如何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现代学习方式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从而推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变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成效,首先应该提高课堂互动的水平和质量。2011年,学校申报的“十二五”国家级课题“互动反馈技术促进课堂教学绩效提高的研究”顺利开题,通过反馈、白板、交互软件等互动技术改进教学媒体,加强课堂教学四个基本要素之间的互动关联关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既能在课堂上又能够在互联网上充分发挥互动反馈多媒体教学系统优势,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堂。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发现,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可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开展具有实效作用,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011年7月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举办的“全国互动反馈教学应用大赛”中,我校两位教师分获现场课和说课比赛一等奖。
三、夯实“校本课程”,寓教于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没有学生的信息素养,就谈不上学校教育信息化。学校从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让网络数字技术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一)“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
智能电脑机器人的教学是以解决具体问题的方式进行的。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成功地寻找达到目标的手段或途径,在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达到学习目的,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从2005年开始,学校在五六年级开设“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力求渗透程序教学编程语言,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本课程以任务型的教学方式为主,引导学生理清程序设计思路,编写程序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想。在教学中以开放式的习题为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完成各种任务,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去大胆想象,重在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在教学中事先设疑,让学生先自行思考,动手实践。一旦出现问题,再组织学生集思广益加以解决,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给学生广阔的施展舞台,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智能机器人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可以从完成任务的方式和完成任务的效率上进行衡量――一般情况下,用最简单的方式、最快的速度完成特定的任务就是最佳方案。在同学互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进行正面的、鼓励性的评价,从而让学生们体验成功的乐趣。
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机器人灭火、机器人足球等全国、市、区各级比赛,获奖达90余项,为学校赢得了诸多荣誉,也为学生展示自己特长搭建了平台。随着机器人的更新换代,学校开始组织人员进一步整理完善机器人校本教材,补充多种比赛类型的机器人编程技巧的内容,并增设机器人比赛项目,如机器人擂台、机器人相扑、机器人舞蹈、工程机器人等,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提升教材质量。
(二)“电脑美术”校本课程建设推陈出新
艺术形式的创新从来就是每个时代审美追求的一面旗帜。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今天,运用这一高科技的技术手段驾驭表现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电脑美术”校本课程应运而生。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意义的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感受电脑美术设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发展和新软件的版本升级,学校组织教师对原有电脑美术教材进行第二次改版,使教材质量更上一层楼,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此同时,学校将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师跨学科整合,利用兴趣小组开展“电脑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反复推敲验证后逐步进行推广。更多的学生走进了机房,用电脑展现自己无尽的想象与灵感,电脑美术作品成为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一把金钥匙。
总之,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在引入研究拓展型学习课堂、拓展新型育人途径上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并引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在探究过程中,学校激励教师做新课程的构建者、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教师积极思考、自我超越,以实现教师课程理念的深刻创新和能力技术上的跨越发展,锤炼出了一支具有科研精神、锐意改革的教师队伍。学校也逐渐形成了“探究新理念、理念促创新、创新求发展”的信息化特色发展之路。城南中心小学正以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开放化的全新姿态,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教师教育教学过程
近年来,高师美术教育在“艺考热”、扩招热及火爆的艺术品市场推动下,其办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数高师院校打破了单一培养教师的传统,面向市场设置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一种办学模式多元化的强劲态势。
同时,在基础教育新课改和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推动下,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学过程数字化两种趋势也十分明显给高师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培养目标趋于多元化
(一)设计艺术成为高师美术教育新的生长点
传统上,我国美术教育大体延续着美术学院工艺美院和高师美术教育三大类型并存的格局。其中,美术学院设置国、油、版、雕、史论等传统专业,培养专业美术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工艺美院以实用设计门类划分专业,培养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高师美术教育大体沿袭了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培养各级各类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为专业培养目标。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这种格局开始发生变化。社会对纯艺术类人才需求量不断缩小,中小学美术教师在大中城市也渐趋饱和,而设计类实用型人才需求量逐年递增。至90年代,设计类专业成了中国美术教育的热点。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都争相开办设计类专业,而高师美术院校也不甘落后,相继增设了“平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以教育部属六所师范大学为例,华东师范大学设有综合绘画、美术教育和环境艺术设计三大学科,并按“综合绘画和美术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向招生;东北师范大学设有美术教育、油画、水彩画、中国画、雕塑、环境艺术与服装艺术设计、装潢艺术与电脑美术设计等7个系,其中只有美术教育系为师范类专业;陕西师范大学设油画、国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四个系,并按照美术教育、绘画、装潢设计三个专业培养人才;北京师范大学下设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专业,专门培养从事美术、书法、艺术设计教学、创作、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人才;西南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绘画及雕塑四个本科专业,只有美术学为师范类专业;华中师范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为非师范类专业;华南师范大学现有美术学、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三个本科专业,设有美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新媒体艺术等系,多数为近年来新兴的非师范类应用型专业。
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席卷全国的大学综合化总趋势的一部分。从高师美术教育的角度看,这种综合化趋势是从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美术教育的综合化。在以往,美术学专业有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之分在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中,“师范类”被“教师教育”所代替。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而是为培养主体多元化开辟了道路。当前,不少艺术学院都开设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其在师资、科研、教学基础等方面的优势立刻显现出来,并对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形成了强劲的挑战。二是教师教育综合化。近年来,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1991年,在欧洲教师联合会上,由欧共体12个成员国60位专家共同提出了“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口号,认为“大学应该在教师培养和培训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我国,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工作,在有条件的综合高等学校中试办教育学院。2003年11月,全国一百多所非师范类院校召开会议,共同《非师范院校积极参与教师教育的行动宣言》,明确指出:“中国教师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从数量满足向质量提高转变的历史新时期。实现这种转变,鼓励师范院校综合化和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其办学经费充足、硬件设施先进、学校认同感较好等优势,他们的毕业生后劲足、适应性强,更加受到中小学校和同行的好评,这也成为高师院校实现培养目标多元化的原因之一。
(二)培养目标多元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专业的多元化根源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科专业的综合化。但在现有的高师本科教学模式下,学科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二者间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因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也是大势所趋。主要途径有:一是形成“大美术”的理念。今天,美术在人们的观念中除了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外,还有建筑设计、工业造型、服装设计、家具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设计、染织设计、装潢艺术、多媒体网页设计等等,在这些专业中还可以分出多个分支,它们都是美术的范畴。二是实行按院招生制度。当前,多数高等师范院校都撤系建院,并实行按院招生制度。学生入学后不分专业,统一进行基础教学,在充分了解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及就业形势之后,再由学生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少高师院校,已经开始试行弹性学制和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1)“2+2”的小学师资、“3+1”的中学师资培养模式。小学师资前两年学习基础公共课和主修专业,后两年进行辅修专业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学师资前三年进行基础公共课、主修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学习教育理论并进行教学实践。(2)辅修及双专业、双学位模式。许多高校都允许学有余力、并对教师工作感兴趣的学生选择辅修教育类课程,修读双专业并获得双学位,为其以后取得教师资格证打基础。(3)“4+X”的教师教育模式。其中,实行“4+0”模式者,学生毕业即就业;实行“4+2”模式者,学生本科毕业后再读两年硕士学位,培养目标是重点中学的骨干美术教师;实行“4+3”教师教育模式者,采取本硕连读的办法获取硕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美术类高校担任专业课教师。
二、教师教育趋于专业化
(一)“教师专业化”已经从理论走向现实
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职业意识更倾向于是一个画家而非美术教师。这种状况随着教师地位的提高,尤其是随着“教师专业化”理论的提出而有所改变。教师专业化理论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卡尔?桑德斯(CarrSaunders,A.M.)于1933年提出来的。1986年,卡耐基公司和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的《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两份报告,指出公共教育质量只有当学校教育发展为一门成熟的“专业”时才能得到改善。在我国,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明确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000年,《职业分类大典》也将教师归人“专业技术人员”。从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全面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这些都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奠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教师专业化是针对其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性不突出,以至于产生较大的职业可替代性提出来的,意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和专业地位。尽管与“画家”的名头相比,美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比较低。但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逐步加深,美术教育必将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职业而获得普遍的尊重。
(二)促进专业发展是高师美术教育的义务
在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从本质上看仍属于职业教育,其课体系基本上是参照美术学院绘画专业设置的,教师专业化程度很低。为此,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从三个层面来提高未来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一是加强专业课教学。教育部于2005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明确指出,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根据这一目标,《课程方案》从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五条规格要求并从课程体系中辟出一个专门领域——“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其中“中小学美术教学论”与“美术教育实习”为必修课,“中国美术教育史”、“教学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外国美术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为选修课,其目的就在于体现课程的师范性。二是增强人文内涵。多年来,我国的高师美术专业一直以培养画家、雕塑家和设计师为取向,注重专业技能课训练,忽视美术史论课学习,这种知识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这在美术课程观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在新课程方案中,美术欣赏课被放在突出位置。它不仅需要教师对美术实践有亲身体会,更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因而需要在美学、美术理论、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乃至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有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人。三是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一般说来,教师的知识可分成两类,即“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其中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师美术《课程方案》中的实践性课程达20—22周之多,其中包括社会实践(军训、社会调查、就业指导、劳动等)、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答辩、艺术实践、艺术考察等,这些都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专业发展。
三、教学过程趋于数字化
(一)数字化改变了人们关于美术的感知方式
一般认为,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艺术形象。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关于美术作品的感知方式越来越技术化了。上世纪90年代后,数字化的印刷、摄影技术高度成熟,大幅广告、精美照片、时尚杂志、网络世界、数码影像等,凡是能够吸引眼球的功能都被商家广为采用,以致导致人们普遍的审美疲劳。而关于美术创作的经典手法,也被数字化时代颠覆了。以前,从设计到完成一幅作品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对手绘技术要求很高。现在,人们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摆脱了铅笔纸张、直尺圆规、颜料调色盒等绘画工具限制。即使是一个没有受过专业美术训练的人,只要使用Photshop等普通绘图软件,也可以制作出令人满意的图片来。不仅如此,数字时代还促生了以美术学为基础的创意产业,尤其是广播、电视、动漫、环境、设计、广告等新兴产业的迅速成长,对高校美术教育形成了强大的拉动。为适应这一需求,许多高师类院校都开设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艺术设计专业。比较典型的有;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三维动画创意及制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电影、电视、广告、新传媒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后期合成、电脑剪辑、特效制作以及影视作品技术处理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游戏动画设计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游戏制作领域胜任原型设计、模型制作、纹理制作、动画调试等岗位的工作,并进行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技能型人才,等等。这些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与传统美术人才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所从事的美术活动很难以传统的美术概念来界定与归类,但往往又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也引领高师美术教育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新晨
(一)特色经济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丰厚的陶瓷文化积淀。德化是中国陶瓷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三大瓷都。德化陶瓷有三大特色:一是瓷质洁白纯净。据科学测定,明代的德化白瓷白度已达到84.54-92.5℃,被欧洲人誉为“中国白”。其釉面纯净无瑕,光泽莹润无比,使我国白瓷制作工艺真正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二是瓷塑技艺高超。明代德化瓷塑艺术大师何朝宗享誉国际瓷坛,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他的作品共49件。数百年来,德化瓷塑一直代表中国瓷塑的最高水平。三是陶瓷远销全球。德化瓷外销历史之久、品种之多、数量之大位居全国首位。宋代以来,德化瓷大量从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附舶远销海外,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输出品。2000年10月从南中国海清代沉船“的星号”打捞出来的35万件瓷器,绝大部分为德化青花瓷,当年的盛况可见一斑。
2.陶瓷成为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德化的陶瓷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90年代以来,德化陶瓷大举进军欧美市场,成为福建省的出口创汇大户。德化因此被国务院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全县现有陶瓷企业1200多家,其中自营进出口的集团公司就有20余家。2001年全县陶瓷产值38.02亿元,80%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1996年起,德化陶瓷生产总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0%,陶瓷业已成为德化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德化县也因为陶瓷经济的迅猛发展,连续四年跻身“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县(市、区)第十三名。
3.陶瓷业发展呼唤智力和人才支持。陶瓷产业是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瓷土的配方、样品的设计、坯体的制作、产品的装饰、产品的烧成、产品的包装,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的外贸营销,长长的产业链上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全县共有陶瓷从业人员80000余人,仅福建佳美集团一家企业,便有8000多名员工。作为外向型企业,如何提高产品的艺术含量、科技含量,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始终是一个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开发人力资源,而开发人力资源的最佳途径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因此,县委、县政府在陶瓷企业家的强烈呼吁下,投资5000余万元为我校建设占地面积252亩、建筑面积42000余平方米的现代气息浓郁的新校园。陶瓷企业家与社会各界捐资达648万元。
(二)主动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赢得职业教育的发展先机
1.专业设置与陶瓷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职业学校逐渐进入“买方市场”。市场的人才需求是职业学校存在的必要前提。我校主动适应和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专业设置切合于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陶瓷业发展需要哪一方面的人才,我校就设置相应的专业。我校从1981年创办开始就设置陶瓷工艺专业,随后相继开设了幼教、建筑、家电维修、财会、水电、服装裁剪、公关与文秘、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但这些专业都相继停办。20世纪90年代后,我校意识到开设专业不能盲目向别人学习,应该了解人才市场的发展态势,科学预测人才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要切实把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作为办学宗旨。根据德化乃至泉州市陶瓷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先后开设了陶瓷雕塑、陶瓷装饰、陶瓷电脑美术设计、陶瓷营销、工艺美术和职业经理、财会电算化等专业,今年将开设陶瓷外贸与英语、陶瓷配方等新专业。专业设置保持适度超前,如陶瓷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培养运用计算机设计陶瓷样品三维图片与国内、外客商进行网上交易的专业人才,为德化陶瓷业未来进行网上交易培养人才。由于专业设置与陶瓷业发展相配套,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对口就业率高达95%。
2.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围绕陶瓷市场的变化与科技的发展,不断改变专业课程设置,不断更新学科教学内容。以拳头专业----陶瓷雕塑专业为例,80年代初期,由于陶瓷业以生产日用陶瓷为主,传统瓷塑为辅,该专业开设素描、国画、色彩、书法、陶瓷工艺学、传统瓷塑(佛像塑造)、日用陶瓷造型、瓷彩、打模、烧成等主干课程;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陶瓷业逐渐以生产销往欧美的小工艺品为主,该专业开设素描、速写、陶瓷工艺学、西洋人物雕塑、动物雕塑、浮雕、创作设计等主干课程;90年代中期开始,陶瓷企业逐渐增加树脂工艺和蜡工艺,且比重连年提高,该专业适时增加树脂雕塑与创作等主干课程。同样是素描,早期是为传统瓷塑服务,故强调明暗;后期是为西洋人物塑造服务,故注重结构。同样是陶瓷工艺学,早期策重为日用陶瓷服务;后期则策重为工艺陶瓷服务。总之,每一课程的开设与停开,每一课程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变化,都是以不同时期陶瓷企业对具体岗位技术人才的规格要求为依据,并保持适度超前。
3.与陶瓷企业联合办学。所有专业均与陶瓷企业联办,建立契约关系。陶瓷企业为学校提供人才需求现状与预测,提供学生见习、实习和假期勤工俭学的方便,择优录用毕业生。如泉州冠福陶瓷集团,委托学校开办职业经理和财会电算化二个专业,为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培养分公司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企业在招生前以契约形式承诺录用全部毕业生,参与整个教学计划的制订,监督教学计划的实施。学校开学时就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企业有重大活动就邀请学生参加,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还聘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客座教师,莅校介绍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为适应企业对高层次陶瓷雕塑人才的需求,从1998年起,我校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联办陶瓷雕塑研修班,从毕业生中择优入学,由清华美院的教授、博士到校授课,该班已为企业培养120余名高级样品设计人才,深受陶瓷企业的欢迎。
二、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运行机制
(一)以人为本,通过竞争培育高素质师资队伍
要把学校办成名牌学校,就要有名牌专业;要有名牌专业,就要有名牌教师。名牌教师必须在竞争产生。为了培养名牌教师,我校多管齐下,努力营造产生名牌教师的竞争氛围。
1.全面实行教职工竞争上岗制度。具体做法是:①公开岗位设置。根据学校的办学规模和上级编制、教师工作量的有关规定,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按需设岗,因事设岗。②公开岗位条件。学校按照教育教学的总目标,确定每个岗位的条件,包括学历、年龄、教龄、品德、能力和身体健康状况等。③公开报名情况。制定竞争上岗的程序和操作方法,教师填报岗位的结果全部公开。④公开发表演说。学校对参加竞争上岗的教师进行资格认定,确认符合条件后,由竞争者在竞岗大会上公开发表竞岗演说,提出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目标及措施。⑤公开进行民主测评。竞岗演说结束后,评议组或全体教师,根据竞争者德才表现和竞岗职位的工作设想,进行公开测评、民主推荐。⑥公开课堂教学。学校抽调骨干教师成立课堂教学评审机构,制定课堂教学评比办法和评分标准,评定教师课堂教学的成绩。⑦公开择优聘任。以竞争者的工作设想、课堂教学和民主测评结果及德能勤绩为主要依据,以学历、资历、教师职务任职资格为参考,优秀者优先聘任,不合格者不予聘任。⑧实行上岗前公示。对拟由学校聘用的竞岗者在校务公开栏进行公布,允许教职工提意见,反映情况,对公布对象在规定的期间内,教职工没有异议的,由校长正式聘任。2.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①公布机构设置和领导职数、岗位职责、任职资格及报名期限。②公开报名竞聘岗位。竞聘者向学校提交书面申请,填写竞聘岗位,也可由教职工民主推荐,每个岗位至少应有2人以上竞聘。③公开发表竞聘演讲。根据报名情况,经过民主推荐产生岗位候选人,参加竞聘演讲。通过抽签确定竞聘演讲的顺序,在全体教职工会议或教代会上对竞聘条件、理由及任职设想等进行竞聘演讲,进行现场答辩和民意测评,并公布测评结果。④严格进行考核。由学校组成的中层干部聘任领导小组组织对竞聘者进行综合素质审查考核,根据任职要求可进行相关知识的考试,依据考核的综合成绩进行排列,确定初步候选人。⑤上岗前的公示。学校确定聘任人选,向全体教职工公布,接受教职工的咨询,时间至少7天以上。公示期满后,召开全体教职工或教代会,公布公示期间内收集的意见,进行审议和表决,确定聘任对象。⑥正式聘任。校长向受聘者颁发聘书,并签订聘任合同,确定任职期。1999年首次实施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原有的10名中层干部有4名落选。
3.职称评定与各项评比全面量化。凡是符合职称晋升条件的均可申报。学校制订了量化考核标准,包括师德、学历、任职年限、教案、作业批改、教学成果、公开教学、教研教改成果、指导学生、论文、受表彰、继续教育等。申报者由学校推荐小组给予评定分数,公示一周后,由高分到低分推荐。学校优秀班主任评比、优秀教研组长评比、教学能手评选、先进教育工作者评选等,均按学校制订的量化评分标准评定,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4.全面启动名师工程。邀请全国知名的陶瓷雕塑家莅校讲学,从1998至2001年有十几位教授、副教授、博士到校作专题讲座20余场;推行专业教师"下水"制度,每个专业教师课前必须自制范作方可进入课堂,每个星期举行一次专业教师范作展览,进行师生同展;大力支持专业教师面向社会举办个人作品展,场租、布置、媒体宣传、请柬等费用全部由学校负责,学校还给予2000元奖励;鼓励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每人至少挂钩一家企业,主动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既让教师了解市场、服务教学,又提高教师知名度;充分利用《泉州晚报》、《德化报》、《德化文艺》报纸以及自办报纸《摇篮》,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介绍有一定成果的专业教师;鼓励专业教师参评工艺美术系列职称,现我校已有中高级工艺美术师以上职称48人,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高级工艺美术师3人;支持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陶瓷艺术作品展览与评奖,已有100余件作品在全国、省、市、县陶瓷艺术展评会上获奖或报刊发表;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相关的专业团体与学术交流,学校已成为德化县陶瓷文化研究会、书法美术协会、现代陶艺协会的大本营。
(二)全面推行后勤管理社会化。
计划经济时代的学校是封闭的。各所学校内部都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小而全”或“大而全”的“小社会”,存在一个规模不小的后勤服务系统。学校包办后勤时代,校长要是多面手,常常“不务正业”。为了改变这种学校办社会的状况,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把有限的人力和财力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刀刃上,我校大刀阔斧地进行后勤管理改革,把后勤工作全面推向社会。为确保后勤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我校聘请德化戴云律师事务所二名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为改革保驾护航。
1.后勤服务机构面向社会承包经营。学校后勤工作市场化、社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学校后勤工作的必然要求。我校顺应这种要求和变化趋势,主动地适应社会的大变革,主动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超级市场、食堂、文印中心、休闲阅览厅、理发厅、乒乓球厅、摄影部、医疗室等后勤服务工作全部面向社会招标,由社会行家承包经营,每年可增加收入近25万元,节约人员经费支出约50万元。校办陶瓷工艺厂和陶瓷研究所也面向社会招标,实行经营承包。
2.物品采购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学校的教学、办公、生活用品采购,数额3000元以下的一般面向社会询价购买;3000元以上的,有的通过政府采购,有的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有的面向社会询价购买。所有采购,均事先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分发采购须知,邀请监察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派人参加,严格按招标程序进行,物品聘请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验收。从1996年秋季至2001年秋季,通过公开招标采购石膏教具、课桌椅、雕塑架、画架、电脑、多媒体、铁床、图书与课本、办公家俱、书架、厨房用具等等,至少节约100万元资金。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我校致力于树立学生“求新求异、开拓开放”的观念,并将此作为校训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之中。不因循守旧,不雷同抄习,不停滞不前,不自我封闭,这是一个职专生应有的基本素质。
(一)构建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我校教学内容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而不断改进,从技能的传授过渡到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陶瓷雕塑专业文化课以“够用”为原则,根据该专业技能操作性强的特点和学生文化素质低的现状,只开设政治、应用文、英语等课程;基础课以“服务”为原则,只学习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课以“实用”为原则,学习陶瓷样品设计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全部为技能操作课,企业样品设计人员做什么,学生就学什么。97年开始推行“两证”制度,即学生须取得职业资格鉴定中级证书,方发给毕业证书。学校先后建立了“福建省陶瓷行业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中心”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专门为陶瓷类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进行职业资格鉴定,确保毕业生与人才市场接轨。
(二)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德化的外向型陶瓷企业,都是通过春季、秋季广州国际商品交易会,与外商签订购销合同,以销定产。企业提供的样品是否得到外商的认可,是关系到企业是否能生存与发展。因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陶瓷样品设计人员必备的素质与能力。我校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外,经常组织学生参观校外各种专业展览和参加各级专业制作竞赛;以“创新”为主题,经常举行全校性专业技能现场大比武,并对创新能力强的学生给予重奖。在校期间现场大比武总成绩居年段前30名的陶瓷雕塑专业学生(每个年段共11个班近500人),除授予"优秀毕业生"称号外,免试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德化陶瓷雕塑研修班学习,学费上给予至少1300元以上的优惠;每学期举办一次全校性陶瓷艺术设计创新展评会,并在德化县图书馆一楼大厅面向社会展出。
(三)实行开放式实习
(一)主动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赢得职业教育的发展先机
1.专业设置与陶瓷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职业学校逐渐进入“买方市场”。市场的人才需求是职业学校存在的必要前提。我校主动适应和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专业设置切合于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陶瓷业发展需要哪一方面的人才,我校就设置相应的专业。我校从1981年创办开始就设置陶瓷工艺专业,随后相继开设了幼教、建筑、家电维修、财会、水电、服装裁剪、公关与文秘、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但这些专业都相继停办。20世纪90年代后,我校意识到开设专业不能盲目向别人学习,应该了解人才市场的发展态势,科学预测人才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要切实把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作为办学宗旨。根据德化乃至泉州市陶瓷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先后开设了陶瓷雕塑、陶瓷装饰、陶瓷电脑美术设计、陶瓷营销、工艺美术和职业经理、财会电算化等专业,今年将开设陶瓷外贸与英语、陶瓷配方等新专业。专业设置保持适度超前,如陶瓷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培养运用计算机设计陶瓷样品三维图片与国内、外客商进行网上交易的专业人才,为德化陶瓷业未来进行网上交易培养人才。由于专业设置与陶瓷业发展相配套,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对口就业率高达95%。
2.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围绕陶瓷市场的变化与科技的发展,不断改变专业课程设置,不断更新学科教学内容。以拳头专业----陶瓷雕塑专业为例,80年代初期,由于陶瓷业以生产日用陶瓷为主,传统瓷塑为辅,该专业开设素描、国画、色彩、书法、陶瓷工艺学、传统瓷塑(佛像塑造)、日用陶瓷造型、瓷彩、打模、烧成等主干课程;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陶瓷业逐渐以生产销往欧美的小工艺品为主,该专业开设素描、速写、陶瓷工艺学、西洋人物雕塑、动物雕塑、浮雕、创作设计等主干课程;90年代中期开始,陶瓷企业逐渐增加树脂工艺和蜡工艺,且比重连年提高,该专业适时增加树脂雕塑与创作等主干课程。同样是素描,早期是为传统瓷塑服务,故强调明暗;后期是为西洋人物塑造服务,故注重结构。同样是陶瓷工艺学,早期策重为日用陶瓷服务;后期则策重为工艺陶瓷服务。总之,每一课程的开设与停开,每一课程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变化,都是以不同时期陶瓷企业对具体岗位技术人才的规格要求为依据,并保持适度超前。
3.与陶瓷企业联合办学。所有专业均与陶瓷企业联办,建立契约关系。陶瓷企业为学校提供人才需求现状与预测,提供学生见习、实习和假期勤工俭学的方便,择优录用毕业生。如泉州冠福陶瓷集团,委托学校开办职业经理和财会电算化二个专业,为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培养分公司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企业在招生前以契约形式承诺录用全部毕业生,参与整个教学计划的制订,监督教学计划的实施。学校开学时就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企业有重大活动就邀请学生参加,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还聘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客座教师,莅校介绍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为适应企业对高层次陶瓷雕塑人才的需求,从1998年起,我校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联办陶瓷雕塑研修班,从毕业生中择优入学,由清华美院的教授、博士到校授课,该班已为企业培养120余名高级样品设计人才,深受陶瓷企业的欢迎。
(二)特色经济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丰厚的陶瓷文化积淀。德化是中国陶瓷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三大瓷都。德化陶瓷有三大特色:一是瓷质洁白纯净。据科学测定,明代的德化白瓷白度已达到84.54-92.5℃,被欧洲人誉为“中国白”。其釉面纯净无瑕,光泽莹润无比,使我国白瓷制作工艺真正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二是瓷塑技艺高超。明代德化瓷塑艺术大师何朝宗享誉国际瓷坛,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他的作品共49件。数百年来,德化瓷塑一直代表中国瓷塑的最高水平。三是陶瓷远销全球。德化瓷外销历史之久、品种之多、数量之大位居全国首位。宋代以来,德化瓷大量从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附舶远销海外,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输出品。2000年10月从南中国海清代沉船“的星号”打捞出来的35万件瓷器,绝大部分为德化青花瓷,当年的盛况可见一斑。
2.陶瓷成为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德化的陶瓷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90年代以来,德化陶瓷大举进军欧美市场,成为福建省的出口创汇大户。德化因此被国务院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全县现有陶瓷企业1200多家,其中自营进出口的集团公司就有20余家。2001年全县陶瓷产值38.02亿元,80%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1996年起,德化陶瓷生产总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0%,陶瓷业已成为德化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德化县也因为陶瓷经济的迅猛发展,连续四年跻身“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县(市、区)第十三名。
3.陶瓷业发展呼唤智力和人才支持。陶瓷产业是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瓷土的配方、样品的设计、坯体的制作、产品的装饰、产品的烧成、产品的包装,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的外贸营销,长长的产业链上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全县共有陶瓷从业人员80000余人,仅福建佳美集团一家企业,便有8000多名员工。作为外向型企业,如何提高产品的艺术含量、科技含量,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始终是一个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开发人力资源,而开发人力资源的最佳途径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因此,县委、县政府在陶瓷企业家的强烈呼吁下,投资5000余万元为我校建设占地面积252亩、建筑面积42000余平方米的现代气息浓郁的新校园。陶瓷企业家与社会各界捐资达648万元。
二、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运行机制
(一)以人为本,通过竞争培育高素质师资队伍
要把学校办成名牌学校,就要有名牌专业;要有名牌专业,就要有名牌教师。名牌教师必须在竞争产生。为了培养名牌教师,我校多管齐下,努力营造产生名牌教师的竞争氛围。
1.全面实行教职工竞争上岗制度。具体做法是:①公开岗位设置。根据学校的办学规模和上级编制、教师工作量的有关规定,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按需设岗,因事设岗。②公开岗位条件。学校按照教育教学的总目标,确定每个岗位的条件,包括学历、年龄、教龄、品德、能力和身体健康状况等。③公开报名情况。制定竞争上岗的程序和操作方法,教师填报岗位的结果全部公开。④公开发表演说。学校对参加竞争上岗的教师进行资格认定,确认符合条件后,由竞争者在竞岗大会上公开发表竞岗演说,提出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目标及措施。⑤公开进行民主测评。竞岗演说结束后,评议组或全体教师,根据竞争者德才表现和竞岗职位的工作设想,进行公开测评、民主推荐。⑥公开课堂教学。学校抽调骨干教师成立课堂教学评审机构,制定课堂教学评比办法和评分标准,评定教师课堂教学的成绩。⑦公开择优聘任。以竞争者的工作设想、课堂教学和民主测评结果及德能勤绩为主要依据,以学历、资历、教师职务任职资格为参考,优秀者优先聘任,不合格者不予聘任。⑧实行上岗前公示。对拟由学校聘用的竞岗者在校务公开栏进行公布,允许教职工提意见,反映情况,对公布对象在规定的期间内,教职工没有异议的,由校长正式聘任。2.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①公布机构设置和领导职数、岗位职责、任职资格及报名期限。②公开报名竞聘岗位。竞聘者向学校提交书面申请,填写竞聘岗位,也可由教职工民主推荐,每个岗位至少应有2人以上竞聘。③公开发表竞聘演讲。根据报名情况,经过民主推荐产生岗位候选人,参加竞聘演讲。通过抽签确定竞聘演讲的顺序,在全体教职工会议或教代会上对竞聘条件、理由及任职设想等进行竞聘演讲,进行现场答辩和民意测评,并公布测评结果。④严格进行考核。由学校组成的中层干部聘任领导小组组织对竞聘者进行综合素质审查考核,根据任职要求可进行相关知识的考试,依据考核的综合成绩进行排列,确定初步候选人。⑤上岗前的公示。学校确定聘任人选,向全体教职工公布,接受教职工的咨询,时间至少7天以上。公示期满后,召开全体教职工或教代会,公布公示期间内收集的意见,进行审议和表决,确定聘任对象。⑥正式聘任。校长向受聘者颁发聘书,并签订聘任合同,确定任职期。1999年首次实施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原有的10名中层干部有4名落选。
3.职称评定与各项评比全面量化。凡是符合职称晋升条件的均可申报。学校制订了量化考核标准,包括师德、学历、任职年限、教案、作业批改、教学成果、公开教学、教研教改成果、指导学生、论文、受表彰、继续教育等。申报者由学校推荐小组给予评定分数,公示一周后,由高分到低分推荐。学校优秀班主任评比、优秀教研组长评比、教学能手评选、先进教育工作者评选等,均按学校制订的量化评分标准评定,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4.全面启动名师工程。邀请全国知名的陶瓷雕塑家莅校讲学,从1998至2001年有十几位教授、副教授、博士到校作专题讲座20余场;推行专业教师"下水"制度,每个专业教师课前必须自制范作方可进入课堂,每个星期举行一次专业教师范作展览,进行师生同展;大力支持专业教师面向社会举办个人作品展,场租、布置、媒体宣传、请柬等费用全部由学校负责,学校还给予2000元奖励;鼓励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每人至少挂钩一家企业,主动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既让教师了解市场、服务教学,又提高教师知名度;充分利用《泉州晚报》、《德化报》、《德化文艺》报纸以及自办报纸《摇篮》,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介绍有一定成果的专业教师;鼓励专业教师参评工艺美术系列职称,现我校已有中高级工艺美术师以上职称48人,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高级工艺美术师3人;支持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陶瓷艺术作品展览与评奖,已有100余件作品在全国、省、市、县陶瓷艺术展评会上获奖或报刊发表;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相关的专业团体与学术交流,学校已成为德化县陶瓷文化研究会、书法美术协会、现代陶艺协会的大本营。
(二)全面推行后勤管理社会化。
计划经济时代的学校是封闭的。各所学校内部都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小而全”或“大而全”的“小社会”,存在一个规模不小的后勤服务系统。学校包办后勤时代,校长要是多面手,常常“不务正业”。为了改变这种学校办社会的状况,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把有限的人力和财力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刀刃上,我校大刀阔斧地进行后勤管理改革,把后勤工作全面推向社会。为确保后勤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我校聘请德化戴云律师事务所二名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为改革保驾护航。
1.后勤服务机构面向社会承包经营。学校后勤工作市场化、社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学校后勤工作的必然要求。我校顺应这种要求和变化趋势,主动地适应社会的大变革,主动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超级市场、食堂、文印中心、休闲阅览厅、理发厅、乒乓球厅、摄影部、医疗室等后勤服务工作全部面向社会招标,由社会行家承包经营,每年可增加收入近25万元,节约人员经费支出约50万元。校办陶瓷工艺厂和陶瓷研究所也面向社会招标,实行经营承包。
2.物品采购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学校的教学、办公、生活用品采购,数额3000元以下的一般面向社会询价购买;3000元以上的,有的通过政府采购,有的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有的面向社会询价购买。所有采购,均事先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分发采购须知,邀请监察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派人参加,严格按招标程序进行,物品聘请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验收。从1996年秋季至2001年秋季,通过公开招标采购石膏教具、课桌椅、雕塑架、画架、电脑、多媒体、铁床、图书与课本、办公家俱、书架、厨房用具等等,至少节约100万元资金。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我校致力于树立学生“求新求异、开拓开放”的观念,并将此作为校训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之中。不因循守旧,不雷同抄习,不停滞不前,不自我封闭,这是一个职专生应有的基本素质。
(一)构建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我校教学内容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而不断改进,从技能的传授过渡到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陶瓷雕塑专业文化课以“够用”为原则,根据该专业技能操作性强的特点和学生文化素质低的现状,只开设政治、应用文、英语等课程;基础课以“服务”为原则,只学习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课以“实用”为原则,学习陶瓷样品设计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全部为技能操作课,企业样品设计人员做什么,学生就学什么。97年开始推行“两证”制度,即学生须取得职业资格鉴定中级证书,方发给毕业证书。学校先后建立了“福建省陶瓷行业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中心”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专门为陶瓷类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进行职业资格鉴定,确保毕业生与人才市场接轨。
(二)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德化的外向型陶瓷企业,都是通过春季、秋季广州国际商品交易会,与外商签订购销合同,以销定产。企业提供的样品是否得到外商的认可,是关系到企业是否能生存与发展。因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陶瓷样品设计人员必备的素质与能力。我校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外,经常组织学生参观校外各种专业展览和参加各级专业制作竞赛;以“创新”为主题,经常举行全校性专业技能现场大比武,并对创新能力强的学生给予重奖。在校期间现场大比武总成绩居年段前30名的陶瓷雕塑专业学生(每个年段共11个班近500人),除授予"优秀毕业生"称号外,免试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德化陶瓷雕塑研修班学习,学费上给予至少1300元以上的优惠;每学期举办一次全校性陶瓷艺术设计创新展评会,并在德化县图书馆一楼大厅面向社会展出。
(三)实行开放式实习
论文摘要:计算机作为新技术革命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学科,已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利用计算机辅助制图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首选。对于高校, 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纷纷开设CAD课程,以提升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以及为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学习奠定基础。由于CAD兼具了机械制图、建筑制图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因此对于不同专业要求也不一样,本文就是针对这个问题,来讨论AutoCAD的教学。
目前,计算机辅助制图的应用软件较多,常见的有CAXA电子图板,AutoCAD、高华CAD等AutoCAD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可以应用于机械、电子、建筑、装璜、广告等行业,而且国内好多同行的软件是在CAD的基础上开发的。因此在大学里面有很多学科都要学习AutoCAD,那么对于不同的专业在学习AutoCAD时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针对不同专业,应该采用不同的教法,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打好AutoCAD绘图的基础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无论哪个专业,是机械、电子、建筑、装璜、广告也好是计算机专业也好,我们都要先打好AutoCAD绘图的基础。对于,AutoCAD的基本绘图命令、编辑修改命令及常用的辅助工具。绘图命令重点介绍:点的三种输入方法、直线、圆及圆弧、多义线、正多边形的画图命令及使用;编辑修改命令重点介绍:复制、移动、镜像、阵列、旋转、延伸、修剪、倒角、倒圆命令及使用和利用夹点进行编辑的方法;常用辅助工具:正交方式使用、捕捉与对象捕捉设置与使用、图纸幅面的设置。 我们都要认真学习。这一门中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制图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必要的美学知识和空间想象能力。在学习这个软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自己多练习、课在学习的过程设置必要的练习,对十字光标尺寸改变、画曲线等各种图形的命令的运用、控制实体显示、修改图形属性、设计中心管理、图层的运用、以及各种扑捉的使用等我们都要很熟练的运用。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AutoCAD有强大的功能,广泛的适应性,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AutoCAD的要求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也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掌握AutoCAD的所有功能,要有所选择。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确定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首先,我们应该清楚的了解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那些AutoCAD的功能,对于建筑专业的以及和这些专业相关的专业,我们应该选择AutoCAD建筑课程教材,还要在此基础上学习3DX MAX,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能画一般的建筑图形、施工图、城市规划图、地图等相关图形。
2)对于广告设计专业的同学我们 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对三维图形的绘制,美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电脑美术教学必将给人们带来的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因专业的特点,设计专业的学生所使用的绘图软件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这些软件除被用于专业设计外,还可以在其它教学环节中灵活使用,发挥其强大的功能作用。现结合AutoCAD,3DS MAX,Adobe Photo shop三种目前常用的绘图软件,在结合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有系统、有步骤的进行学习。
3)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熟知AutoCAD的基本操作,在这个基础上了解建筑、机械、广告设计等和AutoCAD相关的各种绘图软件,清楚的知道它们的优却、缺点,在进行相关图形的绘制时,知道软件的不足之处,根据这些我们开发出符合各个领域内的专业绘图软件。不过这些相对应的软件都是在AutoCAD的基础上进行开发的,所以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很熟悉AutoCAD的各种功能。
4)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在绘制平面图形和三视图时。重点介绍AutoCAD中机械图样的尺寸标注及修改,并结合机械制图的知识分析平面图形和三视图。对于本专业的学生还要绘制零件图形,所以在学习AutoCAD时要注重层的概念、设置及应用,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的标注,文本的注写,剖面线(填充)的画法,波浪线(样条曲线)的画法,零件图绘制的一般方法与技巧。在进行装配图的绘制时,重点介绍块的概念、定义和插入,简单装配图的绘制方法。
因此,对于AutoCAD学习一定要有针对性,对于不同专业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有重点的进行,不同专业对AutoCAD各个章节重点的要求也不一样,我们一定要清楚的知道所教专业的学生对AutoCAD的学习时,那些是重要的,那些可以不需要学习,而且在学习AutoCAD时,根据不同的要求还要学习相关课程。
三、在教学中对于不同专业对作业的要求
1)AutoCAD是基于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课外上机练习,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进程布置相应的作业,作业可以让学生存放在软盘上上交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教师的电子信箱。以此为载体,教师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在布置作业时也需要考虑学生的专业。比如: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布置作业时就要考虑到所布置的作业要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感以及空间转换的能力,在这同时应适当的给他们展示优秀的AutoCAD广告或收据作品,最重要让他们能够吸收作品的优点和缺点,这样对他们以后自己做作品很有帮助。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在布置AutoCAD作业时要,要注重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的换算能力,这样对他们以后画房屋面积图、建筑图形、现场施工图都很有帮助。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能熟练的运用AutoCAD各个功能的能力,提出相应问题,让他们了解对于其它专业,如建筑、机械、广告等与AutoCAD相关专业它们对AutoCAD软件的使用情况,知道它们各个专业在用AutoCAD时,最主要运用的功能,然后从中发现不足之处,以便搞二次开发。
2)在进行批改作业时, 对于不同专业的要求也不一样。比如: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作业,我们重要的是看学生作品的美感,空间的想象能力,已经色彩方面的搭配的情况。对于建筑专业我们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们必须要考虑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而且还要注重作业的准确度。对于电子、机械专业的作业如果画电路,零件时,尤其对精确度要求非常高,那么我们在批改作业时也要对这方面做较高的要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在批改作业时,重要的是看学生对AutoCAD各个功能的了解使用的情况。因此,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我们在批改作业时一定要注意知道它们各个专业的侧重点,这样在批改时,我们才能强调各个专业学习、了解的重点。 转贴于
四、协作互助,合理竞争
我们在进行AutoCAD教学时,无论哪个专业,都要激发学生合理的竞争。因为,有效的竞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群体之间的竞争,更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同时,通过群体之间的竞争,产生群体的合力,直至达到互助学习的目的。教师可以尝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不同程度的同学组成。每组同学上机时座位集中,组内好差同学相邻结成对子,便于训练时进行互相邦助,无论拿一个专业,我们在合理竞争的同时,更应该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要让他们知道互相协作的重要性,每一个工程、每一个项目、每一份工程图形都是多人的心血,没有合作,就不会有成功。在协作的基础上,我们再强调合理的竞争。每次课堂练习时,要求每个小组比赛作业当堂完成率。由于事先座位安排及结成学习对子,加上组内的竞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共同发展。
因此,我们在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AutoCAD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协作互助,合理竞争。任何教学方法的应用都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紧跟时代信息
因为AutoCAD是一门计算机课程,所以它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作为信息产业,更新是非常快的。我们在进行AutoCAD教学时,也不能脱离这个程序,要及时、准确的了解市场信息。始终走在时代的前端,把最新、最可靠的信息传达给学生,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符合时展的要求。
结论,以上这些是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当然也有所欠缺。在此,必须指出的是,仅仅是计算机中应用计算机或者在绘图中应用计算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CAD,必须是与设计人员的思维过程紧密联系的计算机辅助系统。但是总的来讲,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信息素养培养的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辅助指导,能够快速融入这个软件当中,达到信息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伍临莉. 《AutoCAD制图》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J].管理观察,2010,(11)
[2] 伍临莉,谌章义.如何当好新课改革背景下的教师[J]. 科学管理文摘,2006,(01)
[3] 刘振明.有关AutoCAD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现代技能开发,2003,(10)
[4]《AutoCAD中文版机械制图基础培训教程》 人民邮电出版社
[5]《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何克抗 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改革实践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在职业学院通常都设置为各个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我们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基础差异较大、教学时数偏少、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资源不丰富、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根据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规律,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指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趋动,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思路,从课程管理、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本文详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以期与高职教育的同行交流。
1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1.1规范课程管理,明确教学目标
规范课程管理,保证教学指导的有效性。课程管理包括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学资料、考核方法等。规范课程管理有助于改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标准不统一、教学资源重复建设及教学质量偏低的局面,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1]。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利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现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⑵设置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从2016年开始,全校各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名更改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将各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为“1+N”方案,“1”为公共必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给2至3个学分,完成计算机理论知识、Windows与Office应用基本模块的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需求有所侧重地选择内容,如工科类专业偏重于硬件方面的内容,文科类专业偏重于应用软件的内容等。“N”是根据专业和职业岗位需求开设的信息类课程,如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C#程序设计或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等课程;机械、建筑工程、设计类专业开设AutoCAD等课程;管理类专业开设数据库应用或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课程;艺术设计类专业开设电脑美术设计等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⑶规范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及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及时修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保证了教学指导的规范性,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1.2优化课程内容,保证教学的实用性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遵循先进性、基础性、实用性、够用性及系统性原则,优化课程内容。⑴课程内容选择较新的技术知识和应用软件,使教学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相适应。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理论与应用操作两部分,基础理论,如计算机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功能与应用、网络知识和计算机病毒与信息安全知识等;操作应用,如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的使用、常用工具软件和办公设备的使用等。⑵选择适用的教学资料。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点,选择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案例教程,该教材理论篇介绍了核心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操作篇以案例的具体解决方案的分析与实现,归纳与总结计算机基本操作。任课教师还深入行业企业一线调查研究,收集材料,结合专业岗位需求开发教学项目,编写适用的教学案例,例如:用Word编制会议通知;用Excel做企业工资数据处理与分析;用PowerPoint制作宣传片等等。编写的案例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有趣味性。通过讲解案例发生的背景,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⑶教学内容模块化,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2]。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基础理论、应用操作、综合应用三大模块;每个模块下按内容设置若干个子模块,在应用操作模块的每个子模块中至少设置三个由浅入深的案例。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将基础理论与应用操作设为必修模块,综合应用设为选修模块,这样可以基本满足各类专业、各类学生的需求。第一,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各专业开设该课程教学时数,灵活选择相应的模块和案例进行教学。第二,任课教师可以根据专业需求选择适用的教学内容。如:信息类专业学生除了掌握好计算机基础知识外,还得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操作;会计专业学生需重点掌握Excel的使用;会展、酒店专业学生会用Word制作宣传海报,学前教育的学生会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不同专业可以选用不同案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技能、专业素质,使学生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第三,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提出各层次学习目标,开展分层教学。在一个班级学生中,基础较差者可选简单的案例进行练习,基础较好者可以选择有一定难度的案例甚至综合案例进行练习。在学习时间有限、基础有别的前提下,帮助“底子薄”的学生“能消化”,让“底子厚”的学生“吃得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1.3改革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课程,我们从社会需求出发,从高职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出发,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教学模式从教室转移到计算机房进行现场教学,老师采用教学控制软件边讲授边演示操作,学生边听课边操作实践。边讲边练的教学模式,既缩短了教与学的时限,又增加了学生操作的时间,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1.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边讲边练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以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辅以项目教学法等。具体做法如下。⑴案例教学法是以《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案例教程》教材为依托,采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提出任务,明确目标,逐渐展开,通过对案例的具体操作学会各个知识点,缩短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使学生不仅学习基础知识,而且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Office软件操作,通过分析案例具体解决方案,广泛而深入地剖析和演示计算机应用操作,将计算机最常用、最实用和最通用的操作方法融入到实践之中。⑵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职业岗位实际需求设计出科学、切实可行的“任务”。在上课前先创设情境,提出任务,然后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教师带着问题去讲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在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全面提升。例如:向学生提出“编排毕业论文”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用Word编辑文档,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达到“做中学”的教学目的。⑶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与学互动,“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3]。项目教学法主要用在综合应用模块训练中,结合专业需求开发教学项目。学生在学完一个应用软件后要完成一个项目,对学生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一次综合检验。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Excel后,完成“企业工资数据处理与分析”的项目,采用小组研讨法,几个学生一起学习、讨论,相互合作来完成任务,这样既可以带动基础较差的学生,起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也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1.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优势互补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它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为一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等特点[4]。随着教育现代化,我们的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从最初的教室内“粉笔+黑板”手段,改为机房内“计算机+大屏幕”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目前已改为“计算机网络+大屏幕”一体化的机房中教学手段,每个学生一台电脑,讲练结合,边学边做。为解决教学内容多、任务重、班级学生多、课堂师生互动的时间少等问题,将教学拓展到课外,以网络平台为主,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学习讨论,教师在网络上批改作业,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学手段从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的网络教学,以弥补课堂教学时数的不足,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1.6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完善教学资源库
我们利用数字化校园环境,搭建网络化教学平台,建立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网站,制作多元化的教学和学习资料,完善教学资源库,面向学生和教师提供不同功能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参考资料、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视频、微课、作业、实验指导与素材、网上讨论、自测练习、考试题库等等,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1.7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客观评价学习效果
一个好的考核方式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有效手段。为了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设置一个好的考核方式[5]。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除了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还需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及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根据课程特点,我们制订了课程考核方案,考核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考核(占50%)和终结性考试(占50%)相结合的方式。①制订形成性考核的实施细则来规范考核过程,老师对学生的上课、作业、实验等各个环节都要客观评价,并记录为平时考核成绩。②建立无纸化考试系统和标准试题库,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考试采用全程在线实现,随机生成测试卷、实时评分等功能。考试评测软件个人版也可以单机使用,方便学生课后练习与自由测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结束语
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动力,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了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也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不断进行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上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吕岩.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35-36
[2]欧跃发.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4:82-88
[3]黄宏伟.项目教学法的思考与实践[J].品牌,2014.12:226
[4]龚静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6.12:81-83
关键词:Photoshop;自主学习;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1 前言
现今,Photoshop是一款非常优秀、功能强大的图像处理软件,在很多领域被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图片处理、网页制作、特效文字、数码照片处理等。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该门课程。尤其是计算机专业将其作为其专业的核心课程开设。Photoshop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能够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Photoshop的精髓成为教师主要的教学目标。在过去的教学中,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缺乏探究的精神,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遇到新的问题时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从而造成只会学不会应用的局面,偏离了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现在的情况我们通过教学改革,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备课
备课是上好一门课的关键环节,Photoshop这门课程也是一样的道理,做好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2.1 备教材。熟悉教材的主要内容以及框架结构,研究Photoshop课程的大纲内容,教学内容应该源于教材,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拓展,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难点、重点,结合教学相关的参考材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较好的完成备课工作。
2.2 备学生。从日常的学习中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基本能力,以及每个学生的起点水平、个人的兴趣爱好、审美能力的差异等,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施分层教育,循序渐进,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3 备教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认真研究教材。在Photoshop的教学中可以使用以下几个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等,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以及自身的风格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2.4 备选例。课程选例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选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例要典型,使例子能够体现本课所讲的大部分内容和基本的操作需要。第二,要与本节课所讲的基本内容相结合,在分析演示实例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操作。第三,要结合实际的生活情况,使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这样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不仅仅是机械的完成学习任务。
2.5 备练习。Photoshop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具有丰富的内容,工具的种类繁多,要学好Photoshop必须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所以练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3 上好第一堂课
第一堂课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第一堂课教师要组织丰富的内容,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相反,学生就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产生厌学的现象。第一堂课主要是带学生们了解Photoshop这门课程,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进一步坚实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可以展示一些成功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及色彩的重要性。滤镜可以在顷刻之间完成许多惊人的效果,可以将原图和滤镜后的图像对比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初步体会滤镜这种图像处理工具的效果和强大的功能,从图片的整体构思、创意以及整体效果等角度予以讲解,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们了解到在学习之后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图像处理的专业人士,进行复杂的图像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4 Photoshop课堂组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某种知识的教学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选择。在Photoshop的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 任务驱动法。在任务驱动法中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实例为先导,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为学生提供主题,有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通过综合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在使用这个方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任务设计、任务教学、效果评价。任务驱动法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既发展了综合的能力又提升了自我探索的能力。
4.2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自主思考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逐渐积累知识和经验,提升自身的能力。案例教学缩短了教学与实际的差距。
案例选取是课程进行的关键环节,所以,我们在选择案例时要与实际相结合,紧密联系实际,选取具有一定典型性、启发性的案例。在雀巢咖啡的广告中,“金鱼缸”用得非常具有创意,让人耳目一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案例使学生对Photoshop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在案例教学法中还要有教学互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一些抽象概念、术语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高自己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悬念法。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些实际性的问题,交给学生解决,可以设计安排任务:要求学生从所提供的蔬菜水果图片中选择拼凑一个脸谱,通过查阅资料,自主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也练习图层变形等功能。
4.4 类比法。在教学中活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最容易让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述蒙版时,如果从定义的方面来讲是将不同灰度色值转化为不同的透明度,作用到所在的应用层,使图层不同部位产生相应透明度的变化,蒙版很难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形象的比喻,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蒙版,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的通俗易懂,知识理解更加容易。
4.5 演示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使学生直观的看到教学内容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如何操作软件,这样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长时间看屏幕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应该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讲的内容要结合实际,有感染力,清楚的阐述每一步操作的目的步骤,如果学习的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习内容及时得到巩固。
5 Photoshop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5.1 根据不同的专业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Photoshop工具指令繁多,功能强大,要掌握这些功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然而学校安排的课时都比较紧张,一般在4-5周左右。因此,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怎样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具备相应的图像处理能力。关键在于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设计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围绕就业需求选择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1)电脑美术设计与装潢设计专业。学生多数将会从事品牌设计、书籍装帧以及视觉传达艺术类的设计工作,这些行业对Photoshop的使用直接关系到设计的效果及学生今后的发展情况。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由浅入深,教师不仅要讲解案例和具体的操作,还要结合相关的艺术设计知识进行课堂教学,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2)陶瓷装饰设计专业。学生多数将会从事陶瓷的设计,在学习中应该注重讲解如何使用工具绘制装饰图案以及利用专色通道进行花纸拆色和使用蒙版制作效果图。
(3)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多数会从事室内设计、办公环境的设计等,后期效果的处理是教学的重点,课堂中除了要讲解一些工具及使用方法,还可以讲解图像的调整以及当今流行的Photoshop后期处理技术。
5.2 从学生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的兴趣无法提高学习的效率。当前学生的文化基础掌握的都比较欠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当前Photoshop中教师课堂中急需的问题。
学生们都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只要激发他们对某方面知识的兴趣,就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在开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讲解Photoshop的使用方法,首先应该给同学们举出一些成功的例子让同学进行欣赏,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激发学习的热情;其次,欣赏作品之后教师可以做一些简单地演示,随着演示过程中展现的神奇效果,学生会被其吸引并产生好奇心,进而积极的加入到学习的行列之中。通过这样的课程导入,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再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需求,把教学内容和岗位的需求结合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熟练的掌握Photoshop的技能。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软件的操作和运用固然重要,但是只是机械的操作没有创新就会使人感觉乏味,因此,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完成效果图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的创作能力不强,这些与学生自身的想象力以及审美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学会运用美学知识进行图像的处理,并对学生的作业给予相应的评价,指出其应该重点学习的方向和注意的问题。从作品的构图,色彩搭配,主题思想等方面加以引导,同时让学生针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讨论,分析其效果的实现方法并在以后的实践中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去。通过互动交流既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积极进取的决心,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6 总结
Photoshop是一门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课程,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调动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就会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龚道敏.Photoshop CS4基础与案例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王敏.高职Photoshop课程教学实施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
[3]铖丽.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院校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