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问题定义及内容简介
本系统是人事管理系统,它主要实现管理员如何对普通用户进行授权,如何插入、删除一个员工的信息,用户如何浏览员工的所有信息,以及用户如何查询自己想要的结果,也即是通过输入查询条件,显示符合条件的员工记录以及如何显示这个员工的全部信息。如何对查询或统计出来的符合条件的记录用报表的形式打印出来,窗口打开时的排放顺序,也即是平铺还是重叠,最后得提供一下如何使用这个系统,如何解决用户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这个系统中的难点和开发技巧等等。
本系统包括8个模块,即系统,包括重新选择用户和退出两个功能。系统管理,包括人员编码维护、用户授权和程序定义。输入,包括基本信息、婚姻信息、学历信息、考勤信息和工资信息的插入和删除。查看,包括基本信息、婚姻信息、学历信息、考勤信息和工资信息的浏览,还有通过输入查询条件查询用户所要的记录,还可以双击某个员工所在列,就可以显示出这个员工的所有信息。维护,包括基本信息、婚姻信息、学历信息、考勤信息和工资信息的修改,这个功能只能由管理员来操作,普通用户没这个权力。报表,包括基本信息、考勤信息以及工资信息的查询、统计和打印。窗口,包括平铺和重叠,即窗口的排放形式是平铺还是重叠的。帮助,包括这个系统的介绍和对这个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答。
1.2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普及,利用计算机实现企业人事档案的管理势在必行。当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正在从C/S结构向B/S结构转移,但是由于安全性等方面的因素,C/S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仍然占据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主流。
人事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动企业劳动人事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
人事管理系统可以用于支持企业完成劳动人事管理工作,有如下3个方面的目标。
1支持企业实现规范化的管理。
2支持企业高效率完成劳动人事管理的日常业务,包括新员工加入时人事档案的建立,老员工转出、辞职、退休等。
3支持企业进行劳动人事管理及其相关方面的科学决策,如企业领导根据现有的员工数目决定招聘的人数等。
1.3论文各章内容介绍
第一章绪论里主要介绍了问题定义和内容简介,以及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系统功能需求分析数据字典,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总体系结构设计、系统数据模型设计以及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确定。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各子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包括本模块各子模块功能、接口、界面设计和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还介绍了用户使用手册,包括系统功能简介、运行环境简介,系统运行与操作指南,还介绍了系统评价,包括系统主要功能、特点介绍,系统存在不足与改进方案以及毕业设计心得与收获。
2.系统需求分析
2.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该系统需要完成如下功能:
2员工各种信息的输入,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学历信息、婚姻状况、考勤信息、工资信息。
3对用户进行授权。
4员工各种信息的修改。
5对于转出、辞职、退休员工信息的删除。
6按照某种条件,查询统计符合条件的员工信息。
7对查询、统计的结果打印输出。
8人事系统的使用帮助。2.2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它是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后所获得的主要成果。
数据字典通常包括以下5个部分:
2数据项。数据项是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
3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反映了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一个数据
结构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也可以由若干个数据结构组成,或由若干数据项和数据结构混合组成。
4数据流。数据流是数据结构在系统内传输的路径。
5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数据及其结构停留或保存的地方,也是数据流的来源和去向之一。
6处理过程。处理过程的具体处理逻辑一般用判定表或判定树来描述。
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库中数据的描述,即对元数据的描述。数
据字典是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不断修改、充实、完善的。
针对本系统,通过员工管理内容和过程分析,设计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如下:
11员工基本情况。包括的数据项有员工号、员工姓名、性别、所在部门、身份证号、生日、籍贯、国籍、民族、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政治面貌、参加时间、血型、开始工作时间、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岗位代号。
12员工婚姻状况。包括的数据项有员工号、爱人代号、爱人姓名、爱人生日、结婚时间、爱人工作单位、爱人政治面貌、爱人工作职务。
13员工学历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员工号、学历、专业、毕业时间、毕业学校、学校类型、外语1、外语1级别、外语2、外语2级别。
14员工考勤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员工号、姓名、日期,本月天数,公休假天数,应出勤天数,请假,节假日加班,其它加班。
15员工工资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员工号,姓名,底薪,补贴,奖金,加班,代扣养老金,代扣医疗保险,代扣住房公积金,所得税,房贴,房租,实发工资。
16人员编码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人员编码,人员姓名,密码。
17用户授权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序号,人员编码,程序号。
18系统设计
3.1系统总体系结构设计
人事管理系统可以用于支持企业完成劳动人事管理工作,有如下3个方面的目标。
42支持企业实现规范化的管理。
43支持企业高效率完成劳动人事管理的日常业务,包括新员工加入时人事档案的建立,老员工转出、辞职、退休等。
44支持企业进行劳动人事管理及其相关方面的科学决策,如企业领导根据现有的员工数目决定招聘的人数等。
本系统开发设计思想有以下几点。
11尽量采用学校现有软硬件环境,及先进的管理系统开发方案,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提高系统开发水平和应用的目的。
12系统应符合学校人事管理的规定,满足学校日常人事管理工作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中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
13系统采用C/S体系结构,Client(客户端)负责提供表达逻辑、显示用户界面信息、访问数据库服务器;Server(服务器端)则用于提供数据服务。系统分析等前期工作应尽量详细完善,以便学校以后体系结构的改变,对于一些安全性要求不高的信息可以方便地采用Brower/Server的方式进行访问。
14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既便于系统功能的各种组合和修改,又便于未参与开发的技术维护人员补充、维护。
15系统应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及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备份等操作。
3.2系统数据模型设计
关系模型:
员工基本信息(员工号,姓名,所在系号,所在系名,性别,生日,籍贯,国籍,民族,身份证号,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政治面貌,参加时间,血型,开始工作时间,家庭住址,电话,岗位代号)
员工婚姻信息(员工号,爱人代号,爱人姓名,爱人生日,结婚时间,爱人工作,位,爱人政治面貌,爱人工作职务)
员工学历信息(员工号,学历,专业,毕业时间,毕业学校,学校类型,外语1,外语1级别,外语2,外语2级别)
员工考勤信息(员工号,姓名,日期,本月天数,公休假天数,应出勤天数,请假,节假日加班,其它加班)
员工工资信息(员工号,姓名,底薪,补贴,奖金,加班,代扣养老金,代扣医疗保险,代扣住房公积金,所得税,房贴,房租,实发工资)
人员编码(人员编码,人员姓名,密码)
关键词:GIS;数字校园;校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0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世界运输业的自由化,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已被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重要的“第三利润源”。今后物流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将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范围的扩大及管理的专业化、标准化与信息化。现代物流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系统、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等。为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物流产业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与GIS技术,建立一个集科学化、可视化、智能化于一体的物流管理系统,为物流企业科学、高效管理物流配送过程,提供方便快捷的管理决策工具。
针对目前尚不成熟的校园物流管理系统,本文以高校为研究对象,将数字校园与物流管理系统相结合,立足于国内外物流产业信息化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分析,参考借鉴国内一些典型的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思想,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完成基于GIS的校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以集美大学为例,构建基于GIS的现代仓储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本文完成了系统的设计,并初步实现了物流信息管理,其包括空间定位、地图查询、物流配送、最短路径等功能。将该系统应用于校园实践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流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最大化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
1国内外物流产业信息化现状
我国传统的物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体制落后。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物流体系建设上长期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2)粗放经营。中国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已初具规模,但内在质量差,运作效益低。(3)第三方物流市场发育不足。据有关专家统计,独立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比重,日本为80%,美国为57%,而中国仅为18%。面对中国物流业如此巨大的市场,第三方物流市场明显发育不足。
进入新世纪,信息化成为物流产业的支柱,物流的信息化的特点在于在物流过程中进行信息采集、管理、分析和调度,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与传统物流相比,信息化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信息对物流活动进行指导和管理,并能即时监控输送过程,事后及时进行反馈分析。随着客户对所购买商品或者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物流过程中,物流必须在有限的资源限制下满足顾客对速度与可获得性的需求。而以信息化为支柱的物流则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了供货速度的可获得性以及良好的服务品质,增加了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了商品销售额,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可见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代物流业务的神经中枢。我国只有39%的物流供给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说明我国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基于GIS的校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为了提高物流企业的生产效率而研制开发的一个实用信息系统。
2基于GIS的校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
2.1GIS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它着重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应用、融合、交叉渗透,并实现各种信息的可视化[1]。GIS能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以地理实体为主线组织起来,使其支持一般管理信息系统所不能支持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便于制定规划和决策。现代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兴起更使其成为商业领域一种新兴的信息查询和信息分析工具,应用的范围不断拓展。
凡是涉及到地理分布的领域都可以应用GIS技术。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视化的方法,显示和分析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服务进行决策、管理资产和运营。其特有的功能可使程序开发人员将地图化功能嵌入实际应用中[2],开发人员可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工作,用户则可通过应用程序访问地图数据。
2.2最短路径算法
要提高物流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需要将GIS技术中的最短路径应用于其中,从而使得物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客户手中。
计算最短路径时,常采用经典图论中的Dijstra算法,也称为标号法。Dijstra算法把道路节点标主为临时性的T标号点集和最终选定的P标号点集,并把起点作为第一个P标号点集,然后根据最短路径的原则逐个选出T标号点集中的P标号点,并按P标号点扩展T标号点集,直到全部目标被标为P标号点集。从起点到终点的P标号就代表了所求的最短路径。
最短路径算法可以弥补重心法的不足,比重心法更加符合实际的路网要求。此算法的判断条件不一定要是两点的距离,可以是两个在网络上两点间的任意权值(如运费,到达时间)。
2.3选址的实现
利用GIS软件选址的一般过程:(1)数字化需求点和配送中心及相关道路的数据。(2)确定配送中心的覆盖范围及预选点坐标;在确定预选点时,一般要考虑所选地点的经济因素、投资环境情况是否有现在设施可利用和其它因素(如环保方面的因素)。(3)利用GIS软件(如:ArcView,MapObjects等)里网络分析功能对预选点和需求点进行最短路径分析。即使配送的距离最短,暂忽略两节点间的运行时间及运输费用。
图1是以集美大学送餐点为例,先在图上选好一个预选点(图中蓝色圆形表示),再以500米的范围选出可进行配送的需求点,利用MapObjects2.1的路径分析功能,计算单个配送中心对多个需求点进行配送的最短路径(图中红色的实线)。
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使用组件编程,求多个预选点进行配送时的最短路径或对某个权值的最优化路径,通过比较后,获得最优的选址方案。而且可在道路网络图层的属性表里添加各种相关的属性作为网络分析时的权值,如时间,金钱的开销等。通过建立完整约束模型和利用编程进行多次的迭代求解可获得更可靠的结果。
以GIS作为基础平台进行分析,除了可使结果可视化外,还可以避免作为结果的后选点落在一些无效的点上,如山脉、湖泊。因为传统的求解过程是以纯数学模型为基础,在计算过程中并没有将所选的地址地理空间属性计算在内,所以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方案:把地址选在一些山脉、湖泊之上。
3基于GIS的校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3.1数据组织
采用的是ESRI公司的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本系统使用到的数据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系统的网络分析功能使用到的支持数据(或辅助数据),包括三个表(“道路str”,“结果表”,“道路节点表”)。第二类是物流配送系统的专题数据,它包括(配送点、学生宿舍、教学楼等)。第三类为集美大学校区1:1000背景电子地图数据表,它包括“水系”、“道路面”、“绿地”
等要素层。由于校园信息数据库不太大,为了方便用户对数据库的使用和维护,对于数据库内各表格的唯一标识符---主键的代码编制主要是采用了混合码。
3.2功能设计
基于GIS的物流信息系统是GIS技术支撑下的、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分发、共享、处理、分析、存储的机制构筑物流操作平台。包括系统管理、物流管理、物流配送三方面的功能。如图2所示。
4集美大学校园物流管理系统实例分析
本系统以VisualBasic6.0作为系统主控程序的开发平台,以MapObjects2.0为GIS基础软件平台,在VisualBasic6.0上添加MO的控件,利用MO的GIS分析功能完成对系统中最佳路径分析、空间查询等功能的开发。在开发之前使用ARCView作为数字化校园地图的工具,保存为Shapefiles格式。
MO的特点包括如下几点:(1)广泛的数据格式支持,包括ESRIShapefiles、ArcSDE及大量的栅格图像格式;(2)支持通过微软ODBC进行外部数据库访问;(3)支持扩展的图形数据及操作;(4)支持投影;(5)具有空间分析功能,可用于合并、交叉和缓冲区操作。
4.1系统用户管理
物品类别登记;数据维护;打印设置;退出系统。
为方便系统使用,系统将用户管理分为三个类型:(1)普通用户,可以进行简单的地图操作与所有不伤害基础数据的操作;(2)管理员,实现所有功能操作;(3)主任级管理员,用于创建用户。
管理员可以创建普通用户,修改自己的密码;主任级管理员可以实现各种用户添加功能;普通用户不能进入该窗体。
4.2物流管理
物品登记与物流处理;物品流通情况查询;物品流通情况总汇。
4.3物流配送
4.3.1电子地图的基本操作。视图放大:包括鼠标开窗放大、鼠标点击放大;视图缩小:包括鼠标开窗缩小、鼠标点击缩小;视图平移:将视图外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心;坐标查询:查询电子地图图面任意一点的地理坐标。
4.3.2配送路线优化。建立校园物流最佳配送路线设计模型,在已知客户源的前提下(即知道客户源的地理位置),系统自动找到该客户源的最佳配送路径,并提供从配送中心到各配送网点的最佳行车路线,安排好送货次序,以节约企业配送成本;或者通过屏幕在电子地图上指定配送点,系统即给出从配送中心到各配送网点的最佳行车路线。超级秘书网
5结论及展望
本文是在MapObjects和ESRI公司ARCView为平台的基础上结合VisualBasic6.0开发而成,通过对集美大学校园资源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连接建立区域专题地图,结合物流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校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践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技术,实现现代物流配送的智能化管理。
(1)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更好地管理与客户间的互动,提高企业效率,降低配送成本,发现新市场和渠道,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2)项目的价值在于利用空间信息技术,优化了企业的物流配送,降低了物流配送成本,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还可以为企业提供辅助决策,如:空间查询、行路优化等。在各种条件下(包括历史条件)的查询、统计、分析等,可以利用系统的GIS功能,方便地实现各种查询、统计结果的图文一体化,即空间信息、表格信息的一体化。
(3)该系统在基于GIS的基础上还结合物流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把产品的进、销、存统一起来,建立了自己完善的数据空间。
让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真正做到从物品进货到物流配送到最后物品销售统计的全过程。使得整个物流过程做到智能化、信息化。
不足之处:该系统如果再添加上网络WEB功能将使得物流配送更加完善。
[关键词]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概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历经了单机单任务、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以前各医院建立的计算机系统主要是MIS系统,以财务为重点,涉及挂号、收费、药库等流程。现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将是临床管理的信息化,把信息技术真正应用到疾病的诊断和手术中去,然后在临床信息系统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电子病历,促进病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一般来说,医院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提供患者医疗信息、财务核算分析、行政管理信息和决策分析统计信息的收集、存贮、处理、提取和数据通讯[1]。将门诊管理、住院管理、医技管理、职能科室管理等各部门通过计算机网络有机集成在一起,提高医院信息利用率和医院整体运行效率。加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的意义信息化为医院带来了更加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工作效率的明显提升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医院的核心业务也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支持。目前,我国约有3万多所医院,5万多个防疫站,大多数医院采用的是病床管理和财务管理。据卫生部一项统计显示,参与调查的中国6000多家医院中,只有31%的医院用上了信息管理系统[2]。目前的3万多家医院中有6000家是三甲以上的医院,卫生部曾强调“国内三甲以上的医院都需要实行信息化管理”,未来几年,我国将有超过70%的医院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所具有的绝对重要地位和其相对脆弱的本质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建立完善的安全备份系统和管理机制,对加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由计算机和网络组成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天然的安全脆弱性,表现在包括系统体系、安全模型、安全问题判断和安全管理环节在内的多个方面。对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来说,信息系统的开放体制与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存在很大的制约。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系统和安全策略等各个级别和层面都存在安全问题。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面临包括诈骗、间谍、蓄意破坏行为、火灾、水灾等大范围的安全威胁,诸如信息被窃取、计算机病毒、服务器的非法入侵破坏等信息安全隐患越来越普遍和复杂,危害越来越大,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主动、系统地对风险进行全过程识别、评估及监控,以达到降低系统风险,减少风险损失,甚至化险为夷,变不利为有利的目的[3]。对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来说,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识别、评价各种信息安全风险因素带来的损失风险,对风险进行控制,减轻风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从目前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状况以及对医疗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性要求来看,要加强信息安全的风险管理,就是要做到从物理、网络、系统、主机以及应用层面来确保系统中各种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提高整体防护能力,规范安全管理流程,保障信息系统的平稳运行,这是保证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的关键所在。构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体系的对策建议针对当前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为构建行之有效的医院信息安全体系,笔者从以下4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首先信息中心组织各信息系统相关各部门,对信息系统的业务连续性需求进行分析和判断,从系统恢复时间点目标(RTO)和数据恢复点目标(RPO)两个方面,分为财务损失和非财务损失进行分析,从各自的业务要求出发,对系统连续性的要求提出了指标。信息中心根据满足各时间段连续运行和数据恢复的要求,进行建设成本估算,然后将业务要求和建设成本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各系统的RTO和RPO,作为制定容灾建设方案的基本参考指标。
2系统容灾建设
根据业务需求分析的结果和建设成本的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改造方案,并按照方案,对各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和建设,以使其满足相关指标的要求。根据各系统的特点和所支撑业务情况,制定全面的应急预案,包括系统恢复预案、系统恢复前的业务连续运行预案、系统恢复后数据处理预案等,保证业务运行尽可能不受系统中断的影响或者将影响降到最低。
3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完成后,根据业务情况,策划了应急预案的演练。模拟真实的环境,从各个层面检验应急预案的效果,已保证在真实灾难发生时,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应急预案优化应急预案演练后,对演练过程和演练结果进行总结,从可行性、适宜性等方面对应急演练进行评价,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以使其能够持之以恒的满足公司的业务连续管理的需要。
4总结
4.1增强企业应对各种灾难的能力
(1)预防了潜在的威胁带来的风险。(2)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3)使企业的业务中断和损失最小化。(4)最大程度地减小了数据的丢失、收入的损失、客户的流失。(5)增强了投资者、股东和消费者的信心。(6)维护了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4.2完善了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1.增强了学院人事信息档案工作的效率。
(1)学院不再需要反复地核对学校的人事信息,被动地服务于学校的要求。(2)学院可以根据自身发展,依据信息数据制定人事政策,节省了去学校人事部门查询信息的时间。
2.及时为学校人事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
人事管理信息是学院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建立二级学院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准确地体现学院教职工的基本情况、师资力量等变化,为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规划提供了完备的数据基础。学院只有清楚地了解本部门的人事信息,才能为学校人事数据提供重要的可靠的信息。
二、二级学院建立人事信息系统的要求
1.数据精确、完整和可靠。
信息的精确性是体现基层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保障运行的根本。作为数据提供的二级单位,学院的人事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必须精确、完整和可靠。这就要求在信息录入前要收集统计二级部门教职工的详细信息并加以核实;信息录入时录入人员要认真、细致以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2.信息更新的时效性。
学院人事信息系统包括学院人员进出、职称评审以及教师培训等多方面的信息,这些人事数据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如果收集、更新速度太慢,不能及时地进行信息传递,就会滞后人事信息的统计,甚至遗漏重要人事数据[2]。信息更新的时效性就是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本部门人事信息的变化。因此,在建立二级学院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时必须做到信息收集后更新的时效性,保证随时收集,及时更新。
3.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设计二级学院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不可避免地也会遇到安全问题。涉及人事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操作信息的管理员。如信息管理员的操作错误,将人事信息无意地泄露出去,造成人事信息保密资料的丢失。(2)系统软件。如该系统性能不够稳定,存在着系统漏洞,也会造成人事信息丢失的危险。(3)信息联网。为提高工作效率,实行人事信息系统网络化也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但目前网络病毒也非常凶猛,每年都会有很多的网络病毒对很多系统造成巨大的损失。
4.信息收集的系统性。
因为二级学院人事信息最能直接及时反映每名教职工的情况,只有把基层的人员信息整理完善,信息系统化,才能满足学校人事处要求的汇总统计本部门人事信息情况的需求;才能使学校人事部门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核对、整理,以为其提供详尽的数据。
三、二级学院人事信息管理系统
功能需要学院管理系统,就是教师信息管理和三级部门信息的管理。学院的发展,会伴随着人员的流动,教师的人动、职称、学历、考核每年都在变化,为了能及时满足于学校人事信息的收集、管理,人事管理系统需要有以下功能:(1)用户登录。需要进行通行验证,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2)主页面功能。它是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部分,包括录入、生成表格,管理员可以通过选择相关指令来打开系统的各个功能页面。(3)职工基本信息操作功能。编录、修改、删除和查看人员信息。(4)系统使用的简易性和方便维护功能。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人员对于该系统的模块并不会十分理解,这就要求系统能够有简单明了的用户入口,简单的使用界面,这样可以使人事管理人员缩短对该系统的熟悉时间。
四、学院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管理员管理界面:该模块只对人事管理员开放权限和使用范围。
这样可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便于管理,从根本上做到了自己的数据自己管理、负责。
2.教师个人基本信息界面:该模块是提供给人事管理员使用的一个能体现学院教职工基本信息的模块
例如:学历、职务、身份证号等。
3.教职工人事信息界面:该模块提供给人事管理员使用的体现教师具体的岗位性质、所在三级部门、职称评审情况、年终考核情况等信息的模块。
4.招聘人员信息界面:该模块可以体现学院需要招聘人员的基本情况。
5.学院与学校关联界面:该模块主要体现在二级学院的人事信息有变动时
汽车来料信息管理对汽车运载的物料在料场各区域的管理,包括过磅、回皮、采样、卸料等工艺流程。因现场已存在过磅、回皮、采样系统等,为了实现整个汽车作业区的管理,我们对汽车在受料坑、料场卸料的区域增加一台计算机,实时记录进入该区域的汽车的信息,并接入到过磅、回皮、采样系统局域网内。
2火车来料信息管理
火车来料信息管理不同于汽车来料信息管理,比汽车来料信息管理要简单。火车行驶的路线固定,而汽车行驶的路线很随便。实现火车来料信息管理的重点,在于识别火来运载物料进入企业时,需正确地识别出每列火车的车厢号码,并准确的记录。我们采用应用很广泛的RFID火车车号识别天线,对火车车厢号码的识别。火车来料信息管理包括对火车车号的自动识别、采样过磅处数据接口的采集、翻车机动作信息的采集等。
3受煤坑卸料控制管理
受煤坑卸料控制管理是对进入受煤坑的汽车,通过螺旋卸料机将汽车运载的原料,卸载在受煤坑上,在打开受煤坑阀门后,通过输送带运输至料场或料仓。
4料场设备控制管理
料场设备控制管理分为两个主部分:一个是堆取料机控制管理;另一个是无轨机车位置识别及卸料管理。堆取料机控制管理采用千盟专利技术——感应无线车上位置检测技术,通过在堆取料机、轨道、中控室安装一套车上位置检测系统,即可实现堆取料机与中控室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交换等。无轨机车位置识别及卸料管理采用无线及GPS定位技术,通过GPS实现无轨机车在料场区域的定位,由便携式PDA实现无轨机车卸料管理,并以无线的方式将无轨机车卸料数据发送到中控室。系统实现料场的设备控制管理采用两种不同的通信方式,感应无线通信和工业无线通信。感应无线是通过铺设在堆取料机轨道边沿,由安装堆取料机上的天线箱发出频率,与编码电缆多处交叉位置产生磁场,而达到识别机车位置。感应无线通信主要实现堆取料机的位置检测,堆取料机状态信号的采集等。无线通信具有通信速率快、数据传输安全等优点,主要实现汽车卸料数据的传送、堆取料机堆取数据的传送等。
5布料设备自动控制管理
布料设备自动控制管理主要是根据采集输送带状态信息、布料小车状态信息、料仓料位信息,并根据布料工艺流程,实现料仓与中控室、布料小车与中控室的相互通信,PLC将所有的信息连接在一起,通过程控的方式,实现布料小车自动操作。
6结语
1.1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关于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需要从四个方面说起:第一,管理系统的网络化。从长远角度来说,在未来的发展当中,电力通信必然会和不同的体系结构整合在一起,因此需要提出统一的管理标准,而这也是目前来说最为可行的办法。将网络化管理的要求实现出来,最终实现不同的体系与统一的接口进行互联的目的。第二,综合的接入性。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对不同规格的设备和产品具有较好的兼容功能,而且每一部分的任务都是以综合性的接入口为基准,实现通信设备的统一转换,最终以网络管理系统的高层次进行处理。第三,对功能和开放性的应用接口进行完善。要想制定好应用功能,那么就必须做好用户的需求分析,并且将其作为基础来将网络管理体系设计得丰富和完善。第四,系统的独立性和标准化。要想实现网络管理系统的统一,就必须要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在设计程序、设计风格和设计术语应用等方面要做到尽量统一,还要通过标准化的设计来应对不同的设备和系统的控制与操作。
1.2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分析
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作为基础,再和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相结合,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在当前科技框架之下,最好采用基于J2EE体系的架构来进行设计和开发,采用Java语言进行辅助编辑。因为Java具有十分强大的编程语言优势,而且它有众多的国内外大型厂商所参与制定的J2EE标准规范,因此在目前来说,Java也是很多大中型企业的首选应用。不单单可以为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更加稳定的性能支持,而且还能够为其提供更好的处理性能。J2EE应用服务器和Java语言Web的开发和应用当中,为其更好地发挥和使用提供了很多可复用性、标准性、开放性和可管理性等跨平台功能特性。因此,给予J2EE和Java进行研发和设计,能够开发出更多的一次研发多次运行的系统。在此期间,J2EE也为其提供了更加先进和强大的多层架构支持。此外,对于系统性能和方案设计来说,需求分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功能配备和设备配置的时候,一定要本着合理性的原则来进行。对网络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摆脱那种传统式的对网络的依赖,在设计系统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层次鲜明清晰。从功能角度分析方面来说,一个优秀的网络系统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对故障的鉴定和判断,对异常运行做出检测和记录,对相应故障和反应故障进行管理;对设备的性能做出分析、检测和控制;合理做好物理设备上的资源管理和资源配置工作。
2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2.1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对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进行阐述:
(1)进行设计前期的分析。
对该系统进行设计需要将满足客户的要求当做前提,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良好的开放性和稳定性做出设计,还要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设计当中需要考虑对相关的技术手段的运用,对于在系统当中必然会出现的数据、表格和文字等作出处理,需要选择较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数据处理软件来进行。
(2)建立数据模型。
对数据模型进行监理可以说更加有益于大量的数据信息的管理,它能够将抽象的数据具体化和形象化,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将管理的效率提升起来,也可以提高操作的可行性。关于数据模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利用DBMS进行电路走势的分析,可以使相关工作人员对空间因素更好地掌握;另一部分是对线路的具置进行掌握,这种模型可以以几何图形的形式存在,运用起来更加高效便捷。
(3)对数据库的建立。
在对数据库进行建立之前,需要花费大量的工作在通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上,在具体的建立过程当中,需要对系统将来的发展做出考虑,因此就必须做好子网的联网设计工作,而且在数据库开始建立和设计之初就应该对图层的阶层关系做出准确而又清晰的把握,最好能够了解各个阶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以便于以后在大的通信网络里更好地实现。
2.2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对于一般的网络管理系统来说,主要分为分布式和主从式两种。主从式的结构主要是通过后台来统一调配和管理设备的电路的,操作管理相对来说更为高度集中,但是却在其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举例来说,信息资源在这种结构之下就会显得非常拙劣,这种结构采用集中式的管理,对处理的难度起到了一个施压的作用,会使其工作难度加大。此外实时监测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是效率比较低下,丧失了实时监测的意义所在,因为后台的集中处理会使网络数据产生阻塞,于是链路和节点就较多了,最终也就产生了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假使后台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系统很可能会面临着失去控制中心的风险,此外这种结构的升级性能较差,服务类型也不全面。相比之下,分布式的结构就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因为它具有很优秀的管理配置模式,其模式会将中央平台作为中心,再逐层将数据的控制功能剥离出来,然后再配置到设备当中。这样一来,该系统和各个管理级别就能够通过协议来进行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这种结构方式是值得选择的。在此之间,能够有效地将电力通信的电路和设备数据的处理实现对应,在设计管理站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操作环境来进行,实质上它是一个介于系统和操作者之间的界面,起到了一个介质的作用。而信息库是用来储存信息的,管理协议则对和管理者之间起到了一个连接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对众多的内容做出协定,比如信息的通信方式、数据的储存方式,还有信息数据的处理方法等。
3结语
1.1软件
公司通信系统的软件变更主要涉及应用软件的变更,大部分是对现有功能、数据的调整,如电话号码的变更、使用权限的变更、使用功能的变更等。对于此部分的变更管理,目前公司管理程序仅对全厂性的行政电话、IP地址、软件权限的变更管理进行了规定,对于各生产厂、部内部使用的指令电话、调度电话、工业电视等通信系统的功能、数据变更未纳入公司管理程序,集中管理。
1.2硬件
公司通信系统硬件设备的变更,主要包括:通信设备的新增、拆除、移位、结构调整等。目前均参照公司管理程序执行。近2年各单元变更申请数量大约为25件。而通信系统硬件部分的变更,也是现阶段通信系统变更的主要内容。
2变更因素分析
综合上述公司通信系统变更管理的现状,有以下一些原因或因素造成了这些变更的发生:在软件变更方面,主要有以下的几点因素所致:第一,用户生产工艺、产线流程等变更,导致软件系统结构、功能的变更。第二,公司各厂、部组织机构、办公地点、人员配置的变更等,导致使用权限的变更。第三,供应商提供服务的变更。此种变更发生几率很小。在硬件变更方面,纵观近二年的通信系统变更申请情况,存在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点:其一,设计不够完善。其主要体现在工程建设期间终端布点的缺失、设备选型与实际环境和工艺条件的不符、设备安装位置与实际需求不符等。如90%的电话类变更都是由于工程建设期间终端布点缺失所致;近30%的视频类变更是由于设备安装位置与实际需求不符而提出的。其二,需求提出不明确。系统搭建前期,由于用户对系统整体功能认识的不全面,或是理解上的偏差,导致其需求提出的可行性、完整性存在问题。其主要体现在大量的新增接入点、监控点需求。其三,使用环境的变化。在系统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由于关联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发生变化而被迫发生变更的情况。
3建议措施
根据公司目前通信系统的变更管理现状,分析引发变更申请的因素,有如下一些建议或措施:鉴于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且常常贯穿于整个变更管理的生命周期中[1],故而将变更管理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申请阶段、审批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每个阶段各有其特点及问题。在申请阶段,申请者需要尽可能的阐明自己需求、原因及所要达到的效果。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唯有将申请的内容详实的表述出来,才能使问题更快的得到解决。在管理程序执行之初,一些部门往往疏忽该过程,随意填写,造成管理的混乱及问题的发生。但经过一些宣传、讲解与实践,目前各厂部都已经知道通信系统的变更需要根据公司管理程序填写变更申请表,并将申请变更的原因、意图、要求等内容经可能详细地填写完整。在审批阶段,主要是对申请部门所提要求、内容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给出技术分析意见。在这一阶段,需要现场调研进一步了解申请者的需求、并根据现场情况从系统负荷、线路负荷、资源分配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形成初步的解决方案,故而涉及内容及人员较多,就目前的情况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第一,支撑资料不完善。分析近两年的变更申请可知,基本都是在原有系统上进行改动,这就需要分析申请者所提出的变更对现有系统运行的影响,包括对设备负荷、线路负荷的影响等。而这些分析的基础是现有系统的资料,包括设计及图纸资料。虽然公司可以借阅部分图纸资料,但其过程较长,对于非工程指挥部体系,公司图纸资料的查找也存在难度。并且目前部分终版图与实际情况的匹配度也存在差异,增加了对申请者变更申请判断的难度。同时,由于图纸等资料的不完善,给现场调研、方案制定、施工等增加了困难,延长了审批的时间。对于图纸资料与实际不匹配的问题,一方面,希望出图者在最终图纸的出具上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义务与职责,而审核者能更好的执行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唯有在今后每次的施工过程中小心核对、谨慎施工,并认真记录,逐步完善存在差异的图纸,汇总存档。第二,申请内容与实际需求存在差异。在近二年36件的变更申请中,也有一部分的事件在现场调研后会发现与申请内容不符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多数是由于填表者与提出者沟通不全面出现领会错误。这种情况一般通过加强填表过程中的沟通能够消除。在实施阶段,主要是实施部门根据事先制定审核通过的实施方案进行施工。此阶段目前执行过程良好,但过程监管需要加强。主要体现在施工过程的跟踪、施工所用材料的确认等。加强这一个过程的控制,不仅有利于变更管理的执行,也有利于工程费用的控制。在验收阶段,主要是对施工效果的确认,是否达到申请的需求等。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对于变更后的图纸资料等的管理。
ALM系统应建立标准化的基础信息及模型库,并将业务需求作为需求分析的重点,帮助运维人员及时掌握网络各设施设备的使用状态及安全信息,同时对各种监测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并提供预警、告警信息,确保运营的可靠与安全。
2、ALM系统基础建设
ALM系统平台基础数据的统一定义是整个系统的基础。通过对设备树、数据分类、数据库体系、告警体系等的统一定义,形成各个应用系统共有的基础数据,减少各应用模块及线路问的接口,有效提高维保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数据共享。因此,应进行设备基础信息库、标准设备状态监测模型及上层管理系统接口这3大基础建设。
2.1设备基础信息库与ALM系统
接口的子系统包括各种不同的设备。ALM系统监控的基本对象是设备,大多数的需求都是结合设备的监控、管理和维护提出的。因此,应建立基于ALM系统的设备管理功能,以支持通信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维护。同时为地铁设备管理提供支持。基于ALM系统的设备管理,其主要管理对象为通信系统设备信息,因此应为设备管理功能体系建立标准的设备信息显示模型、完整的基于ALM系统的没备信息库和用于设备信息管理的接口。设备信息库是ALM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基础,所有的设备信息显示模型均通过设备信息库生成。在系统调试阶段,大量设备信息由各子系统承包商提供,而ALM系统承包商将这些信息整理并归档于设备信息库。设备信息库存储于历史数据库中。设备信息库是基于ALM系统多个基础表而建立的,包括站点表、子系统表、设备类型表、告警分级表等。由于ALM系统站点众多,每个站点的子系统众多,设备信息库是一个数据量非常庞大的表格,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的基础信息体系,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录入和检索的完整和高效。同时,需采用海量实时性能较高的历史数据库产品,以支撑数据基础体系的建立。设备信息库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中心,包括了所有专业/子系统的设备信息,因此ALM系统的建设和维护需要众多专业/子系统的人员支持。为了便于每个专业/子系统人员对本专业的设备信息进行管理,必须建立一个通用的接口,使各专业/子系统人员不必直接面对数据量庞大的设备信息库,而是通过接口进行本专业的数据录入和检索。设备信息管理接口是人机界面的一部分,是系统维护人员的工具之一。该接口往往被运营人员所忽视,由此会导致设备信息管理的杂乱无章。
2.2标准设备状态监测模型
2.2.1设备状态判断
不同的设备具有自身的专业特点。ALM系统需要针对每一类设备进行告警分级、维修方式设定,以形成标准的设备状态监测模型体系,然后通过高性能的软件数据处理功能实现对设备维修信息的快速处置。一般将设备的状态分为维持服务、暂停服务和•14f1•中断服务,根据该设备的状态判断其是否完全具备维持运营的能力。1)维持服务:指设备虽然存在导致服务能力下降的故障,但仍然可以继续向乘客提供服务,如某个摄像头无法获取图像而乘客并不能感受到。2)暂停服务:指设备的故障导致无法满足乘客需求,但乘客可以选择其它设备代替或故障可以短时恢复。如站台某个PIS(乘客信息系统)显示单元无法开启。3)中断服务:指设备的故障导致无法满足乘客需求,进而导致某个运营服务能力完全失去。如站台广播失效需人工喊话。ALM系统需根据设备实时信息自动判断告警级别并采用不同的方式提供推送或辅助决策,由运营维护人员根据建议处理。可能的处理方式有:忽略,不做处理;记录维修相关信息,在运营后维修;需更换备品备件;紧急抢修。
2.2.2数据处理方式
现场采集的设备状态数据非常多,应对这些数据进行过滤、筛选、加工处理,以获得维修决策的基础数据。根据不同的管理需求,有不同的数据处理模型,如告警设置、趋势分析等。1)告警设置:包括限值告警、区间告警、统计告警、百分比变化告警等。2)设备趋势分析:是以定量、可视的形式对设备状态进行管理,包括检查设备的状态是否处于控制界限之内,观察设备状态的变化倾向或状况,预测设备状态发展到危险水平的时间,早期发现设备异常并进行预维修或定修。可采用单值趋势分析、正态分布趋势分析、公式或统计方法趋势分析等技术。
2.3决策支持
通过采集设备的现场状态数据和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ALM系统可对维修决策提供支撑。按照设备、系统、网络等不同维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梳理,形成通信系统设备的评价体系;通过仪表、图形、趋势分析等形式,构建地铁运营维护平台的管理“驾驶舱”。
3、ALM系统与维修业务的结合
典型的设备维修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ALM系统主要在故障报告、报修、数据分析环节中起关键作用。ALM系统在整个维修管理业务流程中的作用如图2所示。
4、结语
1.现状及问题。
在专业中有来自原来五个不同专业的定位信息,其中包括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导致专业定位不明确。②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有类似之处,导致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人才定位不突出,可以被相似专业替代。③各类院校都利用自身的优势办信息管理专业,使本专业的定位各不相同,造成社会企业对本专业认知有误,耽误学生就业竞争。比如工科院校以培养信息系统开发人才为定位,侧重计算机技术的培养;管理类院校以培养管理人才为主,侧重管理理论;还有些院校是以信息资源管理为培养方向;有些院校只培养专门的行业信息处理人才,比如医疗信息处理,电子金融信息等。
2.科学定位,突出特色。
广西财经学院是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缺乏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类专业和管理类专业的办学经验,与早在1978年就率先建立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中国人民大学之类的一流大学差距甚远。对信息管理专业的定位不明确,社会对本专业的认识模糊,加之类似相关专业的发展,给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带来很大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我们只有对本专业准确定位,突出特色,才能办出有一定竞争力的信息管理专业。经过实践思考,笔者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和经济学为三大学科基础,形成复合型的专业定位。信息管理专业不是培养单纯的计算机技术人才,也不是培养只熟悉业务流程的管理者,其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需要具备信息技术知识、信息管理知识和信息系统知识,还需要掌握项目管理知识,特别要具有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创新的素质,这是信息管理人才与其他技术人才不一样的地方。为此我们考虑我院信管专业的定位是:①突出专业的复合型特点,管理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并重,特别注重信息技术与管理流程的结合,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培养“懂计算机的管理人员”,培养企业的信息化推动人才。②我校是广西唯一的财经类院校,要突出学校的特点,以财经院校为背景,在财政、会计、金融等专业方面有突出的优势。可利用学校背景适当加强财经类理论或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经济信息的处理能力,区别于一般院校的学生。③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依靠大量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加强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操作型人才的特点。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模块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目前我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模块。
1.理论课程。
应修学分共128学分,包含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①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②专业基础课:管理学原理、统计学、会计学、西方经济学、C语言程序、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息管理概论、数据结构与算法、信息安全等。③专业主干课: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经济学、ERP原理等。④专业选修课:信息检索与利用、办公自动化、网页设计、信息分析与预测、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
2.实践课程。
应修学分为32学分,包括集中实践和独立的课程实践两大模块。①集中实践模块:军事理论、就业指导、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设计。②课程实践模块: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实践、计算机网络实践、信息管理实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数据库与程序设计实训、管理信息系统开发、ERP原理与实训、信息分析与预测实训、信息系统开发综合实训。
三、核心课程的设置与整合
信息管理专业以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技术作为三大支柱学
科,形成了科学的课程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与学生往往有拼盘式的感觉,缺乏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很多教师是计算机专业或者管理专业毕业,他们在教学中往往从自身的特长出发完成教学,教授的课程内容不适合信息专业的需要;学生则感到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过散,所学到的知识支离破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如何办好信息管理专业除了有明确定位和突出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外,还必须考虑教学体系中的课程设置,特别是核心课程以及课程内容衔接等问题。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由三部分组成。 1.管理科学课程
我们基本与管理类专业接轨,开设管理学原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等。重点培养学生在组织、协调、人事、领导等管理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经济学课程,开设西方经济学。在财经院校的背景下,我们开设了会计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等选修课程,鼓励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
2.计算机科学课程
最主要的是数据库与计算机网络,还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计算机类专业的相应课程要有所区别,强调解决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组织、处理等问题,要求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前提下,为管理应用服务。关于系统开发,我们开设高级程序语言,并连续开设两个学期的JAVA,将一个工具彻底讲通用会,满足本专业学生具有开发系统的基本能力的要求。所有计算机类课程都设置同步的课程实验,实现四年的计算机技术培训不断线,使本专业学生确实具备熟练的计算机使用技能。
1.现状及问题。
在专业中有来自原来五个不同专业的定位信息,其中包括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导致专业定位不明确。②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有类似之处,导致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人才定位不突出,可以被相似专业替代。③各类院校都利用自身的优势办信息管理专业,使本专业的定位各不相同,造成社会企业对本专业认知有误,耽误学生就业竞争。比如工科院校以培养信息系统开发人才为定位,侧重计算机技术的培养;管理类院校以培养管理人才为主,侧重管理理论;还有些院校是以信息资源管理为培养方向;有些院校只培养专门的行业信息处理人才,比如医疗信息处理,电子金融信息等。
2.科学定位,突出特色。
广西财经学院是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缺乏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类专业和管理类专业的办学经验,与早在1978年就率先建立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中国人民大学之类的一流大学差距甚远。对信息管理专业的定位不明确,社会对本专业的认识模糊,加之类似相关专业的发展,给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带来很大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我们只有对本专业准确定位,突出特色,才能办出有一定竞争力的信息管理专业。经过实践思考,笔者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和经济学为三大学科基础,形成复合型的专业定位。信息管理专业不是培养单纯的计算机技术人才,也不是培养只熟悉业务流程的管理者,其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需要具备信息技术知识、信息管理知识和信息系统知识,还需要掌握项目管理知识,特别要具有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创新的素质,这是信息管理人才与其他技术人才不一样的地方。为此我们考虑我院信管专业的定位是:①突出专业的复合型特点,管理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并重,特别注重信息技术与管理流程的结合,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培养“懂计算机的管理人员”,培养企业的信息化推动人才。②我校是广西唯一的财经类院校,要突出学校的特点,以财经院校为背景,在财政、会计、金融等专业方面有突出的优势。可利用学校背景适当加强财经类理论或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经济信息的处理能力,区别于一般院校的学生。③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依靠大量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加强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操作型人才的特点。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模块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目前我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模块。
1.理论课程。
应修学分共128学分,包含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①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②专业基础课:管理学原理、统计学、会计学、西方经济学、C语言程序、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息管理概论、数据结构与算法、信息安全等。③专业主干课: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经济学、ERP原理等。④专业选修课:信息检索与利用、办公自动化、网页设计、信息分析与预测、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
2.实践课程。
应修学分为32学分,包括集中实践和独立的课程实践两大模块。①集中实践模块:军事理论、就业指导、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设计。②课程实践模块: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实践、计算机网络实践、信息管理实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数据库与程序设计实训、管理信息系统开发、ERP原理与实训、信息分析与预测实训、信息系统开发综合实训。
三、核心课程的设置与整合
信息管理专业以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技术作为三大支柱学科,形成了科学的课程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与学生往往有拼盘式的感觉,缺乏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很多教师是计算机专业或者管理专业毕业,他们在教学中往往从自身的特长出发完成教学,教授的课程内容不适合信息专业的需要;学生则感到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过散,所学到的知识支离破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如何办好信息管理专业除了有明确定位和突出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外,还必须考虑教学体系中的课程设置,特别是核心课程以及课程内容衔接等问题。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由三部分组成。
1.管理科学课程
我们基本与管理类专业接轨,开设管理学原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等。重点培养学生在组织、协调、人事、领导等管理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经济学课程,开设西方经济学。在财经院校的背景下,我们开设了会计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等选修课程,鼓励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
2.计算机科学课程
最主要的是数据库与计算机网络,还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计算机类专业的相应课程要有所区别,强调解决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组织、处理等问题,要求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前提下,为管理应用服务。关于系统开发,我们开设高级程序语言,并连续开设两个学期的JAVA,将一个工具彻底讲通用会,满足本专业学生具有开发系统的基本能力的要求。所有计算机类课程都设置同步的课程实验,实现四年的计算机技术培训不断线,使本专业学生确实具备熟练的计算机使用技能。
3.信息管理课程
1.1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和信息管理设备。为了交通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相关负责人员对信息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并且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购置信息管理的相关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和摄像机等。同时,所有设备必须能够与网络链接,实现信息共享,这样更加方便为交通工程提供天气和交通状况等基础信息,为交通工程建设提供周到的信息服务。依据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拟定信息管理制度,保证交通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了确保信息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可以将信息管理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将具体责任明确到个人,这种工作模式可以有效提升信息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周密性。1.2信息管理系统的运作方法。信息管理系统就是通过收集信息,整合信息以及查询、检索等功能共同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借助网络技术实现信息采集和共享,各个施工单位和业主都可以通过网络访问数据系统。除此之外,该系统还支持用户上传信息,当系统管理员判定为有用信息之后,会存储在数据库内,方便其他单位和本单位查阅,这种模式下,系统内的信息会不断充实和壮大,最终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数据库,为交通工程提供信息服务。1.3对信息的收集、传递、管理和归档的要求。交通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重要文件,包括施工方面的文件、设计方面的文件和监理方面的文件,这些文件从属不同部门,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查阅时很容易产生文件混乱或者丢失的情况。鉴于以上问题,更加突出了信息管理部门的重要性,为了保证交通工程建设的相关文件能够得到妥善处理,信息管理部门可以对交通工程建设相关的文件进行收集,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确保施工完成后相关文件可以正常存入档案。
2现代化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
2.1财务支付管理。单位在对各类支付报表进行审查时要将报表中的所有编码与业主颁布的有关编码进行对比,出现编码错误的要及时进行修正;同时,施工管理部门在上报财务支付报表时,除了提交纸质材料外,还要同时提供电子版的财务支付报表,方便进行存档。2.2工程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工作是整个工程从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再到最后的验收阶段都需要严格执行的工作,只有对各个阶段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和使用性能。施工的过程中,质量报表是重要的参考内容,具体质量要求需要遵循业主发出的施工准则和质量规范来确定,最终由信息管理人员对质量报表及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审核。与此同时,质量管理人员可以派出专业的质检人员到施工现场对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实时监控,期间一旦发现与施工质量要求不符的现象必须严格处理。针对那些大型的交通工程,则采用GPS定位系统对工程的建设进程进行监控,这就体现了现代化信息管理对交通工程所起到的有利作用。2.3安全管理。对出现安全事故或者潜在隐患的地方,工程师应该及时地拍摄照片,并在图片上标注拍摄日期、地点、拍摄人员等重要信息并及时地将图片发送给各有关单位。当然,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设备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也可以起到预防工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2.4工程进度管理。采用PROJECT等先进的软件对施工单位编报的工程施工计划进行审查,并可以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到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同时,采用每周或每月拍摄施工进度照片的方式回报给业主,用来对比施工单位编制的进度表,看是否存在拖欠工期的现象。2.5合同管理。众所周知,合同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施工合同的管理应该从合同的谈判开始,经过签订、修改最后到保修日结束为止。合同管理不是单独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施工企业和业主共同管理。将合同的纸质版与电子版分别保管,并请工程师对合同的有关内容严格把关。
3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在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3.1施工数据的采集系统。数据采集是对交通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价值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之后保存在系统的数据库2.2设置CAXA数控车的加工路径和自动编程。2.2.1设置刀具参数。在已完成的二维模型基础上,点击键盘上的Ctrl+Alt+T按键并选择【刀具库管理】命令菜单,对已有刀具的参数进行修改并保存,更换使用当前的刀具。2.2.2切削功能参数的设置。点击对话框中的“加工参数”标签即进入加工参数表。加工参数表主要用于对粗车加工中的各种工艺条件和加工方式进行设置。根据加工工艺的要求,依次设置加工参数、进退刀方式、切削用量、轮廓车刀参数。2.3生成刀具路径及后置处理。(1)拾取轮廓,系统提示用户选择轮廓线。拾取轮廓线可以利用曲线拾取工具菜单,用空格键弹出工具菜单并选择限制链拾取,当拾取第一条轮廓线后,此轮廓线变为红色的虚线。系统给出提示并选择方向后,系统自动拾取首尾连接的轮廓线,然后拾取毛坯轮廓并确定进退刀点。最后,指定一点为刀具加工后的位置。需要指出的是精加工内外轮廓和切槽加工时被加工轮廓不能闭合或自相交;在粗加工外轮廓时,加工轮廓与毛坯轮廓必须构成一个封闭区域,被加工轮廓和毛坯轮廓不能单独闭合或自相交。生成的刀具路径如下图2、图3。图2外圆粗车刀具轨迹图3粗槽刀具轨迹(2)后置设置,就是针对特定的机床,结合已经设置好的机床配置,对后置输出的数控程序的格式等进行设置[3]。点击【代码生成】指令,按照加工工艺顺序依次左键选取加工轨迹,右键确定即可生成CNC程序。CAXA数控车提供多种不同系统的代码生成选项,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系统。
3结束语
利用CAXA数控车软件对非圆曲线及圆弧槽类零件进行自动编程,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保证尺寸精度,避免了手工编程在处理此类零件时的效率低下,易出错等缺点。CAXA数控车在实际加工中的应用提高了数控车床的自动化水平,现在已经有全国上千家企业在使用,并受到广泛好评,不但降低了投入成本,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
作者:赵晓明 单位:行唐县交通运输局公路路政管理站
参考文献:
[1]顾京.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目前,总局开发建设了一部分卫生检疫的业务管理系统,包括口岸卫生检疫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卫生检疫电子监管系统、国际航行船舶电子检疫管理系统等,但是这些系统均为卫生检疫的业务工作系统,实现了大部分卫生检疫直接业务的管理,但未涉及到卫生检疫业务开展所需口岸核心能力要素的基础信息,以及信息统计、查询和管理,卫生检疫工作的业务管理部门或决策层想要获得各口岸的口岸核心能力基本情况,仍然沿袭传统的书面统计、调查等人工方法获取相关数据,同时受人为因素等的影响,获得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不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亦不能及时获取口岸核心能力的即时状况和动态变化,从而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2总体思路和目的
通过建立全面完整的全省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数据库,并及时动态更新,准确掌握各口岸核心能力的动态变化和发展情况,从而着眼全局,科学决策,统筹制定全省口岸核心能力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科学实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将国际卫生条例的口岸核心能力要求提炼出相关匹配条件设计在系统中,辅以日常主客观评价,实现对各口岸的核心能力的即时考评,提升管理效能和科学性,切实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和反恐怖防范工作。
3功能架构及功能描述
系统主要功能框架包含数据采集、统计查询、风险预警、即时考评和系统管理几大功能。
3.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模块主要分口岸核心能力要素数据采集和重要业务数据采集(重要业务数据采集虽然不属于口岸核心能力要素,但是基于业务管理的需要,并且为了能从侧面反映口岸核心能力的建设成果,因此选择了部分比较重要的业务数据进行采集)。
3.1.1口岸核心能力要素数据采集
口岸核心能力最主要的形成要素包括基础设施设备、人力和技术资源、工作机制资源,这些也是做好卫生检疫工作的基础要素,因此本模块设计了基础设施模块、设备模块、人力资源模块、工作机制模块等,具体功能描述如下:①基础设施模块主要采集各口岸卫生检疫用房、实验室、查验通道等的面积、格局等情况。②设备模块可细分为查验用设备、实验室检测设备、防护装备以及应急物资储备等,主要掌握各口岸现有的正在使用的各类设备的数量、种类、型号、功能、用途、使用期限,并要求各口岸根据设备的增加和减少情况,及时录入系统,使管理部门能够随时准确全面掌握各口岸的设备情况,做到对口岸的设备配置统筹考虑、科学调配,做到既满足需要,又不闲置浪费。③人力资源模块主要采集全省卫生检疫人员的数量、岗位配置情况(含动态变化)、人员的基本情况,含专业、学历、资质、技术职称、参加过的培训情况,工作经历、科研情况,并设定培训模块和能力评估模块(培训模块可放置学习资料,并对学习情况统计,能力模块可通过随机考试等形式对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估),使管理者掌握人员与岗位的适配情况,遴选专家,科学调配,制定培训计划。④工作规程、制度模块主要放置总局、省局、口岸分支机构制定的相关文件、应急预案、工作规程、工作制度以及应急工作流程、协作机制、国家标准等,供各级人员工作学习参考,并在应急时使用。
3.1.2重要业务数据收集
该部分可定期(月)收集各口岸分支机构的重要业务数据包括:查验的交通工具数量(含阳性数量)、出入境人员数量(含有问题的数量)、截获的各类医学媒介数量、卫生监督的数据等。
3.2数据查询统计
该模块可实现对各口岸不同要素的查询和统计,包括查询统计核心能力各要素的各种信息,也可实现模糊查询,例如查询某人员参加过何种培训,查询某设备使用期限等,同时可根据不同要求进行统计。
3.3即时自动考评
系统内设置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要求和标准(可及时调整和更新),可实现以口岸为单位将该口岸的口岸核心能力各要素与建设要求和标准进行匹配,进行自动考评打分。
3.险预警功能
该模块主要是提供信息功能,可将有关国际疫情动态和总局的预警公告等信息进行即时,并设置提醒功能,对一线人员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并可设定有效期,过期自行删除。
3.5系统管理
系统提供强大的后台管理功能,具体包括业务数据字典管理、组织机构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备份、日志查询等功能模块。
4系统设计原则和技术架构
4.1设计原则
①规范性原则。系统设计遵循国际通用开发标准,并按国家标准执行,结合项目需求,形成接口规范、数据规范、应用系统接入规范等。②可靠性原则。系统设计应保证长期大规模访问下系统的稳定性、可用性和运行性能,避免单点故障和关键信息丢失。③扩展性原则。系统采用模块化、组件化的体系结构,在技术架构和设计模式上保证技术的延续性,灵活的扩展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确保系统能够在数据及业务功能扩展方面的需求。④易用性原则。系统设计应符合一般用户访问习惯和要求,提供简便、灵活、易用的页面布局和功能选项。⑤安全保密原则。系统具备统一完善的多级安全机制设置,符合国家安全及保密部门要求,拒绝非法用户和合法用户越权操作,避免系统数据遭到破坏、窃取和篡改。
4.2技术架构
“口岸核心能力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B/S三层结构设计,分为表示层、业务层、数据库层。基于windows2003sever操作系统,采用SSH开源框架实现。表示层采用Struts框架实现,业务服务层采用Spring框架实现,并且可同Struts框架有效结合,数据持久层主要采用Hibernate框架,并实行O/RMapping,对JDBC进行对象封装,建立Java对象模型的持久对象。集成框架的方法主要是利用Struts作为系统的整体架构,负责MVC的分离;在Struts架构的模型部分,利用Hibernate框架来提供持久层支持,业务层用Spring支持。具有不需要专门开发客户端程序、可跨平台操作、系统维护及时方便等优点,所有数据及大部分参数都存放在服务器端,系统运行维护、升级时只需操作服务端,降低了系统维护成本。具体做法就是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根据需求来提出一个模型,将这些模型用Java语言生成Java基本对象,并编写出DAO接口,然后设计基于Hibernate的DAO实现,用于实现Java对象与数据库之间的转换和访问,最后采用Spring框架进行业务服务层的设计,提供管理和服务。
4.3数据库设计
“口岸核心能力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MySQL数据库,MySQL是一种关联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表中,而不是将所有数据放在一个大仓库内,这样可增加速度并提高灵活性,并且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
5建设建议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病人40例。纳入标准: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确诊为SLE病人;经住院系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门诊治疗或复查随诊;年龄14岁~45岁;学历:小学及以上文化;有简单网络应用的知识和能力;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狼疮脑病病人;有精神疾病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病人。
1.2研究工具
1.2.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婚育情况、经济状况等。
1.2.2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共90个项目,分9个因子和其他。躯体化,共12项,主要反映主观身体不适感;强迫:共10项,反映临床上的强迫症状群;人际关系:共9项,反映与他人相处时的不自在或自卑感;抑郁:共13项,反映与抑郁症状相联系的广泛概念;焦虑:共10项,反映与焦虑症状有关的精神症状及体验;敌对:共6项,主要从思维、情感及行为3个方面反映病人的敌对表现;恐怖:共7项,与传统的恐怖状态反映的内容基本一致;偏执:共6项,主要是指猜疑和关系妄想等;精神病性:共10项,主要是精神分裂样症状项目;其他:共7项,上述因子不包括的、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每项均采用5级评分制。本研究利用SCL-90测查SLE病人的心理状况。
1.2.3SLE病人门诊管理信息系统
由我科人员与软件工程师合作设计。软件工程师通过我科人员对其提供的有关专业信息,利用Access程序,建立SLE病人门诊管理数据库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应用部分包括:病人信息管理模块、健康教育模块和随访信息模块。利用SLE病人门诊管理信息系统对SLE病人进行管理。
1.3研究方法
1.3.1调查问卷发放及收集
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能够独立完成量表者,由其独立完成;独立完成有困难者,协助其完成。调查人员对研究对象不明条目给予解释,保证每条目解释内容的一致性。在管理前及管理后各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1.3.2管理模式的实施
利用SLE病人门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采集病例及建立管理档案:课题组对病人的信息严格管理,确保病人隐私不外泄。对符合入选条件的病人,护士把采集到的资料输入电脑,分别储存在病人信息管理模块和随访信息模块。评估病人:对病人的资料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把不同情况的病人进行分类记录。如肾脏损害用“S”标记,血液系统损害用“X”标记,皮肤损害用“P”标记;使用激素治疗后出现高血压用红色“”,血糖高用橙色“”,血脂高用黄色“”标记。标记储存在病人信息管理模块中。根据病人使用激素量、免疫抑制剂使用或具体病情和医生医嘱设置复诊提醒时间。实行护理干预:根据病人信息管理模块中不同符号标记,识别不同情况的病人,给予不同的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处方根据病人信息管理模块中不同符号标记从数据库中提取导出,可通过Email方式或飞信发送,也可通过QQ传送。利用软件的查询、提醒功能,检索病情改变,2d~7d后需复查或更改用药量或执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人、两个月未来复查的病人进行电话随访。此工作每周执行1次。随访时不仅和病人沟通,而且与家属沟通。随访内容为相关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为病人争取家庭支持,督促病人按时复诊,严格遵医嘱用药。根据病人的需要及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对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病人则约定时间进行专人辅导。为了方便与病人沟通,除了设立固定的随访电话之外,还有专用邮箱和QQ群,方便病人表达内心感受,也使医务人员能及时采集到病人信息,网络应用能力差的病人予以培训指导,保证每位参与病人能够利用手机短信、邮箱、QQ群这些信息平台传递、获取、分享信息,与医务人员达到互动。其目的主要是对病人用药、饮食、日常生活(包括运动、休息、学习、工作、皮肤护理、口腔卫生方面)生育与避孕、心理等各方面进行长期、系统、有效管理。每次随访及干预内容、时间都记录并输入随访信息模块中储存。按时复诊的病人,每次复诊的临床资料交专管护士处,录入数据库中存档。干预效果评价。通过门诊日志记录,查病人是否按时复诊,3d查1次。未按时复诊的病人,及时追踪原因。电话随访后的病人,1个月后再进行电话回访,主要了解病人是否按医嘱服药、饮食、日常生活(包括运动、休息、学习、工作、皮肤护理、口腔卫生方面)、生育与避孕等方面是否遵循医务人员指导。并把评价结果记录输入随访信息模块中储存,为下一次的评估及干预提供依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干预前后得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SLE病人应用门诊管理信息系统前后SCL-90评分比较,各因子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因子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1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1.1有助于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物流行业正处在飞速的发展的重要阶段,而物流管理链的控制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是核心业务,物流管理链包括产品的交易、运输、储存等诸多环节,而借助于信息技术可以对物流管理形成有效支撑,使整个流程的可控性得到增强,近年来,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物流平台被推出,并随着电子商务业务量的爆炸式增长而不断发展,为现代物流行业的市场开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2使物流管理更科学
物流企业要想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就应当协调好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优化流程,使要素的利用达到最大化,以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而这一切均取决于物流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在物流企业中建立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可将物业流通环节中的各项信息准确无误、及时有效地反映出来,例如信息技术可对物流运输车辆和不同货物按照编号进行实时追踪,可有效保证物流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而且信息技术还可为客户提供货物状态的查询服务,大幅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因此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工作效率,防止货物丢失等,对于提高物流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2.1在车辆管理中的应用
车辆管理的内容包括车辆收费、车辆导航、车辆调度等。首先,在车辆收费中,传统的车辆收费票款流失率较高,对车辆通行延误时间较长,因此工作效率不高;将信息技术用于车辆收费系统可以使收费效率大为提高,基于信息技术的车辆收费系统包括车辆识别、车辆监控、车道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基本上实现了车辆收费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无纸化,降低票款流失率,使车辆通行更顺畅,提高了服务水平。其次,车辆导航是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又一重要应用,车辆导航包括道路提取和车辆检测技术,具体来说,可通过信息技术精确识别行车道的边界,使车辆沿着规定的路线行驶,防止越界,同时还可测量车辆之间的距离,确保车辆间处于安全的行驶距离,保证行车安全。据调查,应用了信息技术的车辆导航系统应用后,车辆的通行时间可大幅缩短,因此提高了交通吞吐量,并降低尾气的排放量,有利于节能减排。再次,车辆调度管理中对于通讯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信息的收集、传输和处理为调度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随着科技的发展,用于车辆调度的信息通讯设备正在朝着智能化、小型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2.2在交通监管中的应用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城市的交通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的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道路的建设速度却显得相对滞后,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交通负荷都超过了正常水平,导致车辆拥堵的现象极为常见,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当冬季来临时车辆拥堵现象格外严重,交通事故屡屡发生,而且由于监管不力而加大了交通部门交通违规现象查处难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车辆驾驶员的侥幸心理。鉴于此,我国交通管理部门在交通监管工作中引入信息化技术,最为常见的就是使用交通信号灯代替人力指挥交通,通过对信号灯的控制而达到对交通的自动化指挥,因此更能达到对整个交通网的全局掌控,通过对各个路段车流量信息的实时采集而合理控制并及时调整信号灯的持续时间,达到使车辆行驶更加通畅的目的。除此之外,信息技术还广泛用于对交通违规行为的监控方面,通过在十字路口和车流密集的主要路段设置监控摄像头,可将当前的路况图像信息及时传达给指挥室,通过反馈来的信息便于交通管理部门及时作出决策,以疏散和引导车流量,同时高清的图像也给查处交通违规提供了依据,而且这样的技术也对车辆驾驶员起到威慑和警示的作用。
2.3在交通事故现场还原中的应用
交通事故现场的处理主要是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测,然后根据勘测结果进行事故原因的推断,在传统的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通过人力测量、推算等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同时结果还具有一定的估算成分,因此结果的精确度受到了影响。而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后可大大提高事故处理的精确度。基于信息技术的摄像侦查和图像处理等技术可将以多个视角还原事故现场的图片,然后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现场图片进行校正和分析,以使图片达到可分析的目的,标示出关键点的坐标,这样通过计算机代替人工的方式,降低系统误差和人为的偶然误差,使图像更加真实;对于车辆发生事故的过程,也可通过计算机对车辆轮胎轨迹等的分析而用模拟试验的方式进行模拟,达到对事故还原的目的。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