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学评价论文范文

数学评价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学评价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数学评价论文

第1篇

一、过程评价的方式

1.数学学习档案

用数学学习档案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数学过程,可以全程、多样、有效地促进管理目标的达成。学生在收集学习数学记录的过程中,会看到自己一天一天积累起来的知识,会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怎样就是好的,怎样就是不太好的,这也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久而久之,这种对优劣的判断能力会指导孩子如何学习数学,如何克服不良学习习惯。在实践过程中体验自我充实、自我完善,逐渐树立自信心。

在建立数学学习档案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开辟了一方自我展示区域,供学生办个人数学学习记录展览,如开办“×××个人数学学习成长足迹展”,或“×××学习档案展”等。任何一名同学只要提前向老师提出申请,都可运用那块区域,所展出的学习记录可由自己或在家人朋友的帮助之下设计完成。

2.二次评价与延迟判断

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差异,教师应该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达到。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推迟做出判断的方法。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测验的答卷或作业不满意,可以提出申请,重新学习后再解答。教师可以据此对学生进行第二次评价。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了学生的纵向发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变化、成长和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给学生提供二次评价或延迟判断是保护学生学习信心和热情的有效手段。

二、过程评价的“五个关注”

关注过程儿童对数学的感受对于今后是否喜欢数学学习、能否学好数学十分关键。因此,过程评价应从第一学期开始,关注全面,关注全程。过程评价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注重学生发展的全过程,重点放在纵向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眼于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而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关注平时教师要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从时间上看,有学习前的预习性评价、学习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学习后的总结性评价。从空间上看,在学校应该包括课堂上的评价、活动课的评价;在校外,应有家庭评价和其它活动的评价,要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及时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调控教学行为,使全体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实现评价过程化要注重平时的了解、考查,包括课堂提问、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课时达标测试、课堂操作、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习惯等。关注呈现过程评价要防止空泛,教师要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形成清晰的评价轨迹。可采用个人、小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免试与重试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理,即: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讲公式的推导过程等。面试的主要内容是操作,如操作小棒演示算理,拼摆学具推导公式,测量,制作等。让每个人体会到只要你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的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第2篇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小学数学的解题评价是实施

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解题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是帮助老师、家长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小学数学的解题评价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诊断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解题评价的内容

小学数学解题评价的核心内容是评价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具体内容是评价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过程、解题结果。

1、解题思路合理与否。对解题思路的评价是一种较高级的思维活动。它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种解题思路权衡比较、全面剖析而作出某种判断的复杂思维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对解题思路的评价能力和习惯,就可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仅是多学到一种解法,更重要的是站在评价水平的高度上思辨问题。一般说来,凡解题思路合理,即为正确。这是思路评价中的最基本标准。

2、解题方法独创与否。看看哪些解法与众不同,别出心裁。

在正确、合理的思路中选择出比较简捷的解法,剔除那些过繁过难的罕见解法或司空见惯的一般解法。

3、解题过程简捷与否。看看解题过程是否简捷,剔除那些繁难的过程。

4、解题结果正确与否。看看解题结果是否正确。一般说来,解题结果正确与否不作为评价解题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也不作为评价解题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准。这是解题评价中的最基本标准。

三、解题评价的形式

解题的评价形式通常不外乎下列四种: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解题的评价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定性评价,主要指言语褒贬,应努力挖掘学生解题中的闪光点,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讲究评价语言的艺术性——做到褒中有贬,贬中有褒,把握分寸和技巧,使学生心悦诚服。定量评价,主要出现在作业和试卷上,一般来说,定量的评价既要严格又要灵活,对于后进生要尽量宽容,不宜太苛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

2、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既可以同桌互评,也可以四人一小组讨论,还可全班选代表。这是老师用得较多的形式。

3、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是最高形式的鉴赏活动。因此,教师的着眼点应较多地投入到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上去,通过激发评价兴趣,培养评价习惯,进而提高评价水平。可以说,学生自我评价水平的提高,就反映着解题能力的提高,但解题能力提高,并不等于自我评价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了。

4、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因此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宜坚持客观评价为主。

四、解题评价的原则

对学生解题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解题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笔者认为解题评价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判断性原则恰当判断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速度。“判断性原则”应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标准。应该强调的是,学段目标是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积累逐步达到。因此,教师可选择“推迟判断法”评价方式。如果教师对某次学生的解题觉得不满意,可允许学生重新解答。

当学生通过努力后,改进原解题的错误后,教师可给出鼓励性评语。这种“推迟判断法”评价方式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对学困生而言,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2、激励性原则目的以激励为主的评价原则。《数学课程标准》“评价建议”要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解答一题多解类题目或开放类题目时,对学生说出、写出的不同解法,教师要加以激励,如写出激励性评语:“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在阅卷时,应适当给第一种解法以外的每种解法加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过程性原则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原则。《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课改前的评价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而忽略了对过程的评价。”特别对解题的评价要忽略关注结果,更要重视解题的过程。

如学生在进行简便计算时,简算过程是对的,但结果却计算错了;再如,在解答某道应用题时,学生的分析思路是对的,但由于未看清数字,在解题列式时算式是错的。这时,我们就不能光看算式本身和结果的正确性,而要看到学生思维的正确性。只不过要在旁加注“提示语”,如“如果你细心些!相信你一定能解答正确。”在评价时,要给大部分的分数。

4、发展性原则新课改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原则。对学生的评价应当从甄别式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在评价学生的解题时,既要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评价他们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应当增强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更注重学生解题的发展过程,重点放在纵向评价,强调学生解题的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素质的增值,不是简单的分类级排次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进步。

五、解题评价的策略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执行《数学课程标准》情况下解题的评价策略——阶段性评价策略、对象性评价策略、相对性评价策略、多元性评价策略、激励性评价策略。

1、阶段性评价策略由于数学知识呈现阶段性,导致解题思路的阶段性,这就是“双基”所起的前提作用。如“一个正方形周长是6分米。求它的面积。”三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小数和分数,因而能把6分米化成60厘米做出(604)(604)=225(平方厘米)的解答,理当首肯。但到了高年级,这种解法未必唯一。

2、对象性评价策略某种解题思路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解题对象的认知水平、解题经验、策略及非认知因素的协同作用。某种解法对于教师来讲确实妙不可言,但学生一点也不能理解,又怎么能说是最佳呢?对于甲生来说属于一般的思考方法,对于乙生可能就觉得十分独特。因此,解题思路的优劣随解题对象而变异。这就要求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头脑中认知结构的组织成分,对其解题思路做出“因人而异”的判断,切忌以优秀生的思路水平为标准去要求、衡量一般生及后进生的思路。

3、相对性评价策略某种解题思路的优劣往往是相对的,有的思路独特但计算繁琐;有的计算简便但思路普通;……教师评价时要

从多种不同角度、层次进行分析比较,促其提高。

如,《东方生活报·小学校园文化》2004年第9期的《不同的比较方法》:“两个学生在比赛跳绳。一名男生3分钟跳了297个,一名女生2分钟跳了194个。谁跳得快?”(苏教版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五册第55页第8题)

解法一:先算出两人每分钟各跳了多少个,然后比较:谁跳得个数多,谁就跳得快。

男生每分钟跳297÷3=99(个),女生每分钟跳194÷2=97(个),99>97,因此男生跳得快。

解法二:男生每分钟跳297÷3=99(个),如果他只跳2分钟,共跳99×2=198(个)。男生2分钟跳的198个比女生2分钟跳的194个多,因此男生跳得快。

解法三:女生每分钟跳194÷2=97(个),她如果也跳3分钟,共跳97×3=291(个)。男生3分钟跳的297个比女生3分钟跳的291个多,因此男生跳得快。

解法四:男生每分钟跳297÷3=99(个),如果女生第1分钟与男生跳同样多,她第2分钟只跳了194-99=95(个)。男生第2分钟跳的99个比女生第2分钟跳的95个多,因此男生跳得快。

解法五:女生每分钟跳194÷2=97(个),如果男生第3分钟与女生每分钟跳得同样多,他前2分钟共跳了297-97=200(个),200>194,因此男生跳得快。

解法六:如果算出两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各自跳的个数,再比较大小,谁跳的个数多谁就跳的快。因为2与3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所以可以先算出两人分别在6分钟内各自跳的个数,再比较大小。(想想:还可以算出哪些时间内各自跳的个数?)

男生6分钟共跳了297×2=594(个),女生6分钟共跳了194×3=582(个)。(想一想: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594>582,因此男生跳得快。

当然,可以先算出跳同样多的个数各自用去的时间,然后比较:谁用的时间少反而跳得快。不过,这道题比较复杂、繁琐。

解法一思路清晰,计算简便,后进生能做出解法一,要从根本上加以肯定;解法二、三、四、五适宜中等生;解法六思路新异但较难理解,适宜优等生。

4、多元性评价策略现在有种误解,以为最佳思路仅有一种,否定最佳思路的多元性。其实,在众多解法中,有时往往有几种思路平分秋色,难以说清谁鹤立鸡群,只能模糊地都定为“好解法”而加以肯定。

如,2004年12月17日《小学生数学报》B2版的《装配自行车》:“一个自行车厂要装配32辆自行车,有60个车轮够不够?”(苏教版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五册P7)

解法1:因为每辆自行车要装配2个车轮,所以32辆自行车需要32×2=64个车轮。已有的60个车轮比需要的64个车轮少,因此不够装。

解法2:因为每辆自行车要装配2个车轮,即前后轮各装1个,32辆自行车各装32个前轮、32个后轮,32辆自行车共需要装32+32=64个车轮。60<64,因此不够装。

解法3:因为每辆自行车要装配2个车轮,所以60个车轮只能装60÷2=30辆自行车。30<32,因此不够装。

解法4:要装配的32辆自行车,如果每辆自行车先装1个前轮或后轮,共装了32个车轮,准备的60个车轮还剩60-32=28个。剩下的28个车轮再给32辆自行车各装1个后轮或前轮,少4个。因此,要装配32辆自行车,只有60个车轮不够。

上面介绍的加、减、乘、除四种方法,你能说清哪种思路最佳吗?

5、激励性评价策略有些解思路的确不同凡响,赢得师生一致公认为“最佳思路”,教师就应毫不含糊地加以肯定和表扬,通过记优分、用学生姓名命名“鬃解法”等鼓励先进,激励全体学生善于开动脑筋,大胆别出心裁,这样更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提高思维品质。

如解答装苹果的应用题:“小猴买来一批苹果,每筐装5千克,可以装6筐。现在只有5只筐,把苹果都装上,平均每筐多装多少千克?”(《数学奥林匹克天天练·小学二年级》,南京大学出版社)

王强:先根据“每筐装5千克”和“可以装6筐”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这批苹果的总重量是5×6=30(千克),再根据“总重量30千克”和“装在5只筐”可以求出现在平均每筐装30÷5=6(千克),最后算出平均每筐多装6-5=1(千克)。综合算式:5×6÷5-5=1(千克)

第3篇

一、评价语言的思想性原则

数学思想和与数学知识相比,很多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思想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能使人“受益终生”;所以,评价性语言应具有数学思想性,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时要尽量从数学思想的角度去评价,这是我们数学教学所必须的。使学生达到潜移默化、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我们数学教师的根本任务。因此当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某种数学思想时,我们应及时指出,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如在课堂上,我是这样评价学生的。“你能用换元的思想来解这个方程很好”、“你能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来做这个题非常不错”、“你能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做题很聪明”等。这些带有明显数学思想性的评价语言,将会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并因此而加倍努力学习数学。数学发展的历史还表明,数学创造往往来自旧数学思想的突破或新数学思想的创立。

二、评价语言的机智性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评价性语言的机智性原则突出地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多方面的差异性、复杂性,学生的信息反馈呈现多样性和随机性。其中某些稳定的因素(如数学内容和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等)是可以预知的,有些则是难以预料的。因此,教师必须随时从学生的反馈信息出发,及时地运用和发挥评价性语言的功能和作用,进行有效调控,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课堂评价性语言的机智性,首先表现在教师要善于猜测和判断学生的思维动向,把握和捕捉启发的时机,创设愤悱情境,以求启而得法、启而能发;其次表现在对学生的种种反应(答问情况、学习情绪、思维表情、课堂纪委等),甚至意外情况(意想不到的疑问、教师讲解的疏漏、学生中异乎寻常的举动等),必须机敏而及时地进行调节,化平淡为新奇,化消极为积极,促成教学的和谐进行。例如,当课堂上出现意料之外的“偶然事件”时,教师要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做出反应,灵活使用评价性语言,把学生从“偏离的轨道”上拉回来,使用灵活多变的数学评价语言自如地驾驭课堂,不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和形式与应用过程,不是把结果直接“暴露”给学生。因此,当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学习之后,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用启发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如评价一题多解的例题和习题时,“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那么还有别的方法吗?”“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来想想?”只有教师不断灵活使用评价性语言,学生才能和教师融为一体。

三、评价语言的艺术性原则

形象化的评价语言是听觉和视觉互相结合的语言艺术。它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感受、理解、想像、体验,通过恰当的比喻、通俗的语言展现评价性语言以形象加深理解和记忆,以形象的评价语言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以获取教学的艺术效果。

“情感是一切艺术之母。”评价语言的情感性是艺术的内隐特征。“情”就是教师要有自己炽热的教学情感去激励和评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地受到鼓舞;使输出的评价性语言穿上情感的外衣,染上感情的色彩。

四、评价语言的独特性原则

首先,评价性语言应具有独特性,做到有的放矢。所谓独特性是指评价的语言必须符合各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学生的性格、气质相符合。教学要因材施教,评价也是一样的,也要看对象,同一种评价对不同性格、不同气质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作用,有着不同的效果。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愿接受否定的评价,只喜欢教师作肯定的、鼓励性的评价,对于这类学生取得一点成功时,我们要给予正面的评价,以激励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其能继续去努力的探究学习。如:曾经我教过一个学生,数学成绩差,有一次,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他用剪刀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了下来,并拼成了一个平角,我当时就用了“不破不立”这个成语表扬了他,并要求全班学生学习他的这种创新思维,通过这种适时鼓励,结果这位学生转变很快,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优异成绩。

五、评价性语言的激励性原则

评价性语言应用具有激励性,才能让激情不能自禁。就是对学生的评价,要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从正反两方面受到激励,增强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渴求被肯定、被赞扬、被称颂的欲望,更何况成长中的学生哪有不喜欢老师对其关心和鼓励呢?所以教师要学会赞美学生,要不惜运用赞美之辞,赞美学生的每一个优点与进步,哪怕是不起眼的优点和进步。在教育学生时,要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善意批评,而要在否定中有肯定,寓批评于表扬之中。因而,平常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总是亲和地拍拍学生的头,表示颔首和鼓励,在批阅学生作业或试卷时,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总会在上面批上“很好”、“你能行”、“你会学好的”等鼓励性语言。让其从内心深处受到激励和震撼,并情不自禁地去努力学习数学。

六、评价语言的时代性原则

第4篇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数学学习的水平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多元评价的体系中充分地认识自我,激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多元评价,细心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促使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一、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现状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与情感体验。即使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教师的思想有所更新,但是,就目前而言,大多教师的依旧采用单一的多元评价方式,以学生的成绩评价学生,未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数学成绩得不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低下[1]。而在数学实施多元评价,教师将知识、情感等都渗透于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激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使得学生全面发展。

二、多元评价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1、对多元化评价主体进行拓宽

在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学评价的方式与主体都是单一的,教师在评价者,学生是评价的对象。学生处于被动的被评价的地位,所以,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其实大多数学生是愿意参与评价,成为评价的主人。所以,为了充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评价过程中,要扩宽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评价的具体形式包括:应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师生互相评价等。这种多元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渴望的平等权利得到了落实,师生间的互评有利于体现教学的民主,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到教学相长[2]。

而开展自我评价有利于缓解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情绪,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开展自我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意识耳朵提高。另一方面,让学生全体参与评价,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在互评中相互促进,提高交际能力。

例如:在讲解小学一年级“十几减几”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花一节课的时间在班级组织一个评价会,评价方式有学生互评、师生评价以及同学间评价的方式。先由学生自主发言,对于这一单元哪些不懂,对教师讲课的地方有什么建议等等。然后学生对该位同学评价,上课的态度怎样,有没有认真听讲等。最后,教师做总结性评价,针对学生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种多元评价方法的应用,使师生间加强了交流,明白了问题所在,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进行评价

小学数学教学中,评价的内容非常广泛。在遵循新课标的理念下,应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评价。例如:对1—3年级的学生评价中,注意对数与代数内容评价时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评价学生空间图形的认识时,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直观的素材进行评价。在讲解“圆和球”的区别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拿实际生活中的圆和篮球举例,考察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这两者的概念。

3、采用“推迟评价”的方式

每个学生的所处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都有差异性,教师评价时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争取的评价方式。评价过程中不要当即评价,可以适当地推迟评价的时间。例如,结束一场数学考试后,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并不满意,教师这时候要充分地鼓励学生兵给他重新做一次试卷的机会。使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做错的地方,将原试卷上的错误答案纠正过来。之后,教师阅完试卷后,对其第二次做的试卷给予鼓励性的评价[3]。采用“推迟判断”的方法能够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知识薄弱的地方,看到自己的进步,在数学中得到成功的喜悦感,从而激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的评价方式有很多种,有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等。例如,利用口头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鼓励学生朝着目标前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学习方法,使数学成绩得到提高。

第5篇

关键词:数学大纲;数学课本评价;数学教与学:数学教育评价

1前言

世纪90年代,中国的数学教育改革已经经历了15年.数学教育的改革为数学教材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2001年开始,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有多种小学、初中、高中数学标准实验教材向全国发行.但新教材的使用情况,尤其是使用新教材学生的数学成就如何尚没有系统的测试和研究.为了总结教材的使用情况,巩固其长处,改进不足之处,帮助广大教师和教研员更好地贯彻和施行大纲所规定的数学教学内容,我们对使用不同教材的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了测试和评价.小学部分,选择了使用小学新教材(以下简称小学新教材)的学生与使用其它教材(以下简称小学其它教材)的学生以及部分可比性较强的国家(地区)的学生进行比较.初中部分,选择了使用初中新教材(以下简称初中新教材)的学生与使用其它教材(以下简称初中其它教材)的学生以及部分可比性较强的国家(地区)的学生进行比较.其目的旨在回顾和了解学生使用不同教材的数学成就和教材的使用情况.在这个报告里,就小学新教材与小学其它教材,初中新教材与初中其它教材以及部分国外(地区)学生的学习成就和他们的学习态度以比较的形式对测试做一个总结,其目的是总结教材的使用情况,巩固教材的长处,改进不足之处,帮助广大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教师和教研员更好地贯彻和施行大纲所规定的数学教学内容.

2测试什么为了有利于比较使用新教材的学生的学习成就与其他国家相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成就,本报告的数学题选择使用(1)小学部分:学生试题采用‘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

(IEA,2003a)所使用的数学题;学生调查问卷采用经过修改的‘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的四年级学生问卷(1EA,2003b).(2)初中部分:学生试题采用‘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1EA,2003c),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2003),和自己设计的题目;学生调查问卷采用经过修改的《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ⅢA,2003)的八年级学生问卷.选择《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是因为他们是国际上公认的中小学生数学和科学的学习成就评价项目.《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的目的是检查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会什么和能做什么(Mullis,Martin,Gonzalez,&Chrostowski,2003),它的题目比较接近中小学大纲的要求;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在15岁时的数学应用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题目不是数学竞赛题,因此其难度应该属于大纲要求的应知应会的范畴,其测试的目的之一,是想要知道对一个国家整体而言,公共教育的水准究竟有多高,学生对数学和科学的学习态度如何,以及影响学生成就的因素.毫无疑问,这对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和未来的劳动力资源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找出影响学生成就的因素对发展大众教育和改善国家整体教育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报告里,我们的目的是测试使用新教材的学生与使用其它教材的学生和国外(地区)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认知水平上的不同,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我们选择部分可比性较强的国家(地区)进行比较,他们是:(1)小学部分:香港、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美国;(2)初中部分:中国台北,中国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芬兰,法国.需要指出的是:(1)这些国家的数据代表的是整体国家水平或接近国家水平CR范围随机抽样),而数据只代表抽样的范围;(2)在初中部分,‘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测试的是八年级和15岁的年龄段,而我们选择的是九年级的学生,原因是八年级的教学大纲有部分内容未涵盖测试内容;(3)自己设计的题目主要涵盖初中概率和几何的内容.在这个测试里,我们想要回答的问题是:

(I)新教材的学生与其它教材的学生以及国外(地区)学生的数学成就和数学认知水平有什么不同?(2)新教材的学生与其它教材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有什么不同?3)不同城市、不同教材的学生的数学成就和数学态度有什么不同?

3测试方法

3.1数据的收集考虑收集数据的随机性,并且易于比较,本测试的数据收集选择既有大中城市,又有县城,既有沿海,又有内陆,且好学校与差学校有基本相等比重的方法

3.2测试题目及问卷设计和数据分析本测试小学部分采纳选择后的<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的数学测试题目和问卷,初中部分采纳3个方面的题目:

(1)‘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的数学测试题目(题1—16)i(2)‘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数学测试题目(题17);(3)自己设计的题目(题18—20).选择‘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数学测试题目的原因是有利于与其他国家作比较;而自己设计的题目则重点测试学生在概率和几何方面的成就.测试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

127126l1164234273356一个是数学内容,另一个是数学认知水平.小学数学内容包含数和运算、代数的规律和关系、测量、几何和数据;初中的数学内容包含数和运算、代数、几何、测量、概率统计;数学认知水平包含懂得数学解题过程,懂得数学概念,能解决日常问题和数学推理.本测试选择的小学数学有20题共26个问题,在数学内容和数学认知水平上的百分比分别是:

(1)数学内容:数和运算42%,代数的规律和关系15%,测量12%,几何19%,数据12%;(2)数学认知水平:懂得数学解题步骤7%,懂得数学概念29%,能解决日常问题57%,数学推理7%.本测试选择的初中数学有20题共29个问题,在数学内容和数学认知水平的百分比分别是:

(I)数学内容:数和运算14%,代数18%,几何25%,测量14%,统计和概率29%;(2)数学认知水平:懂得数学步骤11%,懂得数学概念18%,能解决日常问题32%,数学推理39%.表3列出了本测试小学和初中在数学内容和数学认知水平以及主要数学问题的情况.小学学生和初中学生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较.为保证数据的精确性,数据的编纂采用相互校对的方法,有问题的数据经过讨论达到一致.

3.3可信度由统计软件得数学测试题的信度,小学为72.3%,初中为71.8%;学生调查问卷的信度小学为80.1%,初中为72.5%.这表明数学测试题和学生的问卷是可信的(信度一般要高于70%).4.2学生认知水平(1)小学.表8展示了使用小学新教材的学生与国外(地区)学生和使用小学其它教材的学生在数学认知水平(懂得数学解题过程,懂得数学概念,能解决日常问题,和数学推理)上的比较.4.4不同课本在不同城市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态度差异(1)小学.①数学成绩.表12展示了不同城市使用小学新教材的学生与小学其它教材的学生在平均数学成就上的比较.不同城市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态度上相差较大.不同城市的学生在“我的数学学得很好”的百分比从42.0%到84.6%不等(相差42.6%);不同城市的学生在“数学是我的强项”的百分比从39.7%到64.8%不等(相差25.1%);不同城市的学生在“我数学进步很快”的百分比从48.1%到82.O%不等(相差33.9%);不同城市的学生在“学好数学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的百分比从44.0%到75.4%不等(相差31.4%);虽然不同城市的学生在“我想获得一份与数学直接相关的工作”的百分比的差异不大,但都很低,从36.6%至1J49.6%不等(相差13.4%);不同城市的学生在“学好数学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工作”的百分比的差异较大,而且较低,从29.7%到50.8%不等(相差21.1%).

第6篇

论文摘要:练习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对数学思想的认识,优化思维品质。

初中数学练习,通常包括课堂练习、课后练习(作业)和常规的测试(如小测验、单元测试)等。无论是课堂练习、课后练习还是单元测试,均是学生个体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反馈。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在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以目标意识、师生双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反馈意识和教学基本功为依据,采用教学、可行的技术和方法,对课堂教学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评价方式。其操作方式如下:

一、习题设计等级化。为评价提供合适的素材

对于书本上的练习题和教学辅导材料上的同步训练题,可根据课程标准和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A、B、C三类分层练习题。A类是必修题,题目与教材中的示例接近,着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满足学生最基本的要求;B类是简单的综合题,题目条件稍复杂,既有保证学生掌握“双基”和稍高要求的练习题,也有部分综合性强或含有一定解题技巧,探求最佳解法的练习。适合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做,其余学生选做;C类是以灵活运用为主的综合题,涉及知识面较宽,解题方法具有一定技巧,着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适合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选做。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配以激励机制,如争当解题小能手,做老师的小助手等,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培养学生对错题的归因分类能力,评价内容具体化

对于教学辅导材料上的同步训练题,我采用“做”“批”“改”“析”四步训练法。“做”是指学生第一次接触该份训练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答题;“批”是指学生完成练习后自行对照后面的答案,用红笔批阅,这是学生第二次浏览该份训练题,学习积极性强的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改”是学生自己就作业问题进行归因分类,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从错题中总结经验,并对正确的解题方法加以巩固,从而加深对该份训练题的理解。对于老师已经批改的作业题,要求学生把重点放在“改”和“析”上,实现反省和自检。

对于阶段性测试。教师批改后可统计出各题的出错人数与得分情况,以衡量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讲评时,教师可先公布答案而暂不作分析,让学生自行分析出错的原因:是粗心大意,计算错误还是知识点掌握模糊等。引导学生寻找错误原因并归纳出解题方法或思路,可分组研讨或寻求教师指引。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修改情况,对得分率较低的题进行分析讲评,使学生从自我改正,分组讨论,听教师讲评的过程中掌握解的要领和方法。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把题目变形,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并从中找出更简洁的解答方法,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

引导学生利用笔记本来建立个人练习错题卡,对练习中的错误进行归因分类。学生通过建立错题卡,学会了把知识进行分类,寻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发现问题之所在,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弥补不足,使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完成一个小单元的教学后,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与反思,找出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修正或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再次实施教学方案。这样多次循环反复,教师自身的素质及能力也可得到提高,实现教学相长。

三、学生真正参与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才会有更好的效果。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回答问题为荣,更以能提出问题为荣。当结束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课程时,可适当抽出一到两节课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总结出该单元的知识点,或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解题比赛,让学生自行解决一些他们认为较难的题目,甚至可放手让学生自编一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可行的开放性或探索性题,并从小组中派一位代表上台做“老师”,讲授解题方法。每组解题结束后,教师再作适当的点拨,同组的其余学生则负责对其他组的代表评分,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从课后调查表明,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认为这种复习形式比单纯教师总结,学生动手解题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即使是后进生也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尝到一种“我也行”的成功体验,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真诚期望,使评价目标明确化

第7篇

(一)客观评价学生的行为,为学生自我评价做好示范

1.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小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就需要注意客观、公正性,要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不宜过于苛刻、高标准,不能动不动就给学生定性,判定其为好学生或坏学生,也不能“爱屋及乌”,不能以自己对学生的好恶而对学生作出不实的评价。简单说来,教师所作出的评价要有理可依,有据可凭,评价标准要一致,对评价主体要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

2.看到学生的闪光点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不管是好学生,还是我们所谓的“学困生”“后进生”,每个学生都会有令我们惊喜的时候。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注意多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多看到学生的进步,多鼓励学生继续保持优势,不断进步。我们小学的班级上大多数都有小红花、小红旗,当学生有进步或者表现好的时候,我们会为学生加上一枚小红花、小红旗,而这种进步或者表现好并不只是局限于学习成绩、还可以是德育、体育、美育、劳育。当学生拾金不昧的时候,当学生运动会上拿奖的时候,当学生积极值日的时候,我们都可以为他们记上一分,以示鼓励。这种鼓励是教师对他们的一种肯定,也是他们对自己的一种肯定。这样的鼓励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更加自信,更加喜欢学习的过程。

(二)教师给学生正向的评价学生是非常敏感的,他们能读出教师非言语行为中包含的评价意味,这种读出来的评价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要比言语评价更为微妙、深刻、持久。教师比较熟悉的期望效应,其原理之一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正向评价通过其言行传递给学生,并内化为学生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预期,从而产生巨大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尽量给予小学生正向的评价,这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三)为学生找一个恰当的比较对象产生自我评价的途径之一是把自己与他人作比。找到一个恰当的比较对象对小学生是很重要的。一些学生在进行比较时没能选择恰当的比较对象,是导致其低自我评价的重要原因。这并不是鼓励学生与他人之弱相比,只是想说明选择恰当的比较对象的重要性。很多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和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作比,以为这样可以激励学生上进。结果,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在这种比较中,越比越没信心,越比越自卑。本来这些学生就不在一条起跑线上,现在让他们在同一条跑道上比赛,显然有失公允。比赛结果可能是跑得快的潜力没发挥出来,跑得慢的不利于因材施教。一般来说,应引导各方面比较接近的学生互相比较,这样才有可比性。此外,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比较,人最难战胜的敌人就是自己,和自己比较、竞争,才是最公平的,也是最合理的。

(四)实施发展性评价每一个学生都在不断的发展,他们什么都是不确定的,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的,所以我们的评价也应该是与学生的发展相符的,应该是发展性的评价,是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评价,切不可只凭借一次两次的考试成绩对学生做出最终的评价。为此,我们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袋的形式,多关注学生每一次的进步,记录学生的每次进步,并每个学期对成长记录袋做出总结,总结学生的发展趋势,给出针对性的、建设性的意见,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性评价遵循了小学生评价原则中的发展性评价原则和科学性原则的,是科学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结语

第8篇

教学评价不是单独存在于教学过程的,它是与教学的教与学几乎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更为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使大学英语测试更加的公正和公平。教学评价要有较为完整的体系,要有教学评价目标、教学评价手段、教学评价过程、教学评价主体等,使教学评价与学生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方案制定

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是先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始进行的,把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在一起,从而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采用不同的方法、采用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实际情况下对学生进行评价,这就使得教学评价变得更加多元化。

三、数字平台下评价模式应用后的反思

第9篇

1图书馆学研究生培养

单位简况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我国授予图书馆学博士、硕士学位的大学、研究机构及其学院、学系、图书馆。对该教育机构的导师进行h指数评价,可从很大程度上代表该机构的科研水平。我国目前的图书馆学研究生学位由博士学位、学术型硕士学位(academicdegree)和专业型硕士学位(professionaldegree)3种类型构成。2010年,在我国专业学位目录中增设有“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asterofLibraryandInformationStudies,简称MLIS)。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信息及招生单位实际的招生目录统计,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8个图书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47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18个MLIS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图书馆学研究生培养单位总数共计48个,分布于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数量较多的有北京(6个)、上海(4个)、陕西(4个)、江苏(3个)和天津(3个)。我国图书馆学硕士点或开设于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或开设于高等学校,后者又可分为高校教学院系(37个)和高校图书馆(6个)两种类型。除军队系统院校(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之外,最常见的开办单位是管理学院(10个)和专门的信息管理学院(8个),此外还有公共管理学院(5个)、计算机学院(5个)和经济管理学院(3个)等。

2数据来源硕士点与导师信息采集自教育部

高校学生司主管的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各高校研究生院(处)及相关院系二级网站。此外,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也是研究生导师信息的重要补充来源。h指数的检索、排序和统计来源于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作为一种有效的科学管理工具,中国引文数据库收录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的所有源数据库产品的参考文献,并揭示了各种类型文献之间的相互引证关系。具体计算方法为:进入数据库中的引文检索,选择期刊导航中的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使之限定在图书、情报与档案专题)期刊,确认期刊类型引文,选择每个培养单位的图书馆学研究生导师姓名及单位名称组配检索,被引时间限定为2003—2013年,按被引频次由高到低排列,找出论文序号h值,使前h篇论文被引频次都大于或等于其序号,而序号为h+1及其之后的论文被引频次小于其序号,此h值便是该机构图书馆学硕士点的h指数。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需要说明

本调查仅针对作者为研究生导师(有博士点的机构包括博士生导师)的文章,未考虑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另外,只要论文研究范畴属于图书情报领域即可,对第一作者和其他合作者并没有区别对待。

1图书馆学研究生培养单位h指数评价

根据h指数的定义,计算出上述机构的h指数,经过具体分析,在h指数前10名的单位中,中国科学院大学的h指数(34)高居榜首,武汉大学(30)和北京大学(30)并列第二,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黑龙江大学和中山大学紧随其后,分列第4名至第7名。湘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及南京大学并列第8位。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郑州大学等高校均排在前20名,而中国人民大学未能进入前20,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山东大学等机构则远在30名之后。从调查分析可以看出,48个培养单位的h指数呈现出逐渐减小,中间数据庞大的现象。h指数大于20的机构有7个,20~10的为25个,约占总数的52%,小于10的有16个。h指数为10的机构(7个)最多,约占总机构数的14.5%。排名最低的仅为3,相比第一名的34,差距悬殊。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统计时间的特殊性和数据库的局限性,完全精确地测算出每个机构的h指数值是无法做到的,只能对每个机构在同等条件下计算出其相对的h指数。

2图书馆学专业排行与h指数评价结果

自2004年起按年度的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邱均平等人编著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数据采自政府部门的统计资料、高校网站、有关数据库、刊物、书籍和内部资料等,是国内较权威的研究生学科评估成果。由于采集的源数据不一样,评价方法也有所不同,本文的h指数评价与该报告中的研究生图书馆学排名相比,虽然表现出某种程度的一致,但数据和方法的不同对最终的排序结果产生了影响,表现在h指数排名次序和星级不尽相同,对某些学校的评价甚至差距悬殊。

三结果分析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个别综合实力或学科实力较强的培养单位并未得到相应的排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h指数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1)被引频次对h指数的影响

如果某人曾经发表过一两篇被引频次很高的论文,即使其他论文被引频次低,他的总体成就也会因此被夸大,特别是如果被引次数高的论文有多名共同作者的话,其水分就更多了。此外有的特殊体裁的文章(如综述)的被引频次会比原创论文高得多,但是它并不代表作者的学术成果。从实际的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总体成就容易被个别几篇被引次数超高的论文所夸大,可以发现对h指数的数值大小有贡献的只是那些被引频次足够高的文章,绝大部分的论文数量和被引频次都没有被用来支撑对这位研究学者的评价。例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h指数为9,名次排在西南大学之前,该校的研究生导师仅为两人,但论文总被引频次达到了200,被引篇数为34篇。

(2)培养机构导师构成对h指数的影响

此次调查主要是以各培养机构导师论文的被引情况作为依据。实际情况中往往存在某些学科实力强的导师退任教学职务、院系招收年轻教师、新出现的培养机构外聘著名学者等人员变动,这些人员变动对h指数的最终结果有直接影响,但通常不能直接代表该培养单位科研实力的变化。

(3)等h指数机构

通过对比两组h指数相同的机构的传统评价指标(被引次数、被引篇数、篇均被引),可见它们彼此之间还是有显著差异的。以h指数均为10的7所学校为例,被引用总次数最高的是407,最低309;总篇数最高的是68,最低49;篇均被引最高的是7.7,最低4.83。其中尤其是论文被引篇数和篇均被引次数的差距都比较大,h指数的局限性也就表现出来,即它无法反映这些指标上的差异。

四结论

第10篇

(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高校原有的课程设置以及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显然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于新一代的学生来说,强大的信息量和求知欲、表现欲使得他们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二)缺乏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对实践性的课程与活动没有专门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导致参与实践教学的老师受到的重视不够,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

(三)实践教学设施及基地不健全

很多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缺乏舞台锻炼的机会,学校没有为他们积极建立、提供相对较为稳定、集中的实践场所,使他们的专业知识始终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所以,高校音乐专业必须对艺术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建立一支有热情、有经验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为他们建立起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为实践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多方拓展、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学生们创造各种社会实践机会。

二、高校艺术实践教学研究与实施方案

近年来,高校的实践教学普遍弱化,而艺术类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表演及创编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必须加强教学实践课程比重,积极提高实践教学方法的的改革。

(一)建立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坚持“厚基础、宽专业”的原则下,对一些难度较大,但实用性不太强的理论课程进行一些必要的课时缩减,有意识地增加实践教学模块的建设。如舞蹈、管乐、民乐排练实践模块;建立系合唱队、学生剧团、演出管理机构等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技能,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而这些实践类模块的建设,应该在教学中形成常态保持下来。

(二)与校外相关单位联系,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与实习基地,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供平台

为师生搭建技能锻炼和舞台实践的平台,与地方政府、厂矿企业、部队等多家单位建立关系,既推动了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又提供给学生展现自身才能的机遇,同时也对音乐学专业人材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三)安排教师参与艺术实践教学,有意识地培养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安排教师参加实践教学,让教师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如以课题带动教学、在艺术实践中提高专业水平以及互联网、多媒体的教学方式,都应是教师所必须接受和学习的。

(四)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把关和质量评价

毕业生主要教学任务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拟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及指导教师,在毕业实习中结合个人的选题有针对性地实习,并收集毕业设计(论文)的素材和资料,使两个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的结合起来。

(五)完善艺术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将实践教学作为常态来抓,完善管理制度。作为课程种类,要有教学计划,考核方式。对实践课程老师严格管理,使其明白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同等重要,不能让艺术实践流于形式,走过场。对于学生而言,更要使其明白实践对于其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并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广阔空间以及脱颖而出的机会。

三、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质量评价模式探索

第11篇

相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图书馆学研究方法虽进步较快,相应的文献研究资料也在不断增多,但实证研究在图书馆学研究中仍然只占极小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实证研究并没有引起相关研究者的重视和关注,而我国公共、高校、科研这三大类图书馆中实证研究方面的论文数量也十分有限。通过对图书馆馆藏质量的分析和评价得出了一系列的数据,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章占馆藏总量的约35%,问卷调研方法的文章占32%,网络调查法和用户系统交叉方法的文章分别占馆藏总量的25%和2%。随着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管理质量也不断上升,尤其是将实证研究的方法运用到其中。图书馆学研究使用的比较普遍的实证方法是文献计量法、网络调查法及问卷调查法,其他的实证研究方法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数量相对较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在这里,我们主要通过讨论文献计量法、用户系统交互记录法等实证方法来对图书馆馆藏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样不但反映了图书馆馆藏质量建设的实际水平,更是对图书馆学实证研究方法的有力补充和分析。

2图书馆馆藏质量的实证分析与评价

2.1数据来源及百分比统计

通常的数据来源主要有3方面,分别是流通分类统计、馆藏文献分类统计、分类外借数据库。以贺州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2012—2014年新入藏的202420册图书为研究对象,对其类目百分比进行分析;以2012年入藏的中文图书100188册文献资料和2013年新进的60036册文献资料以及外借的83456册文献资料作为统计研究的对象,分析得出了2012年的馆藏文献的各类别藏书百分比、馆藏利用率、符合程度指标。利用文献数据库对馆藏文献进行分类百分比的统计,我馆近3年的统计结果如下:在2012—2014年的馆藏所有文献中,工业类、艺术类、文学类图书的百分比排名居于文献总占比的前3名,尤其是工业类、艺术类的书籍馆藏量明显高于其他类别的文献书籍。由此可以认为,工业类书籍应该作为我馆的重点藏书进行保护和整理。2014年图书馆藏书量及工业类的馆藏量明显高于2012年及2013年。

2.2藏书评价的相关研究

在对馆藏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藏书类型的分析,还有就是要重点研究读者的需求方向与馆藏资源的类型是否一致,如果馆藏资源的书籍类别能够与读者的需求相一致,就说明馆藏资源较为丰富,同时馆藏质量比较高,基本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如果藏书类别与读者需求不匹配的话,则说明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欠缺合理性,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提高其藏书质量。这里,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图书馆藏书管理专业知识,因为在藏书管理中涉及的几个公式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首先,藏书周转率=藏书流通量/藏书总量,通常其最佳范围是2~3,它反映了一个图书馆在市面上流通的图书量及外借的图书数量之和在藏书总量中所占的比例。由于图书馆作为实体空间,藏书量必定有限,因此这个值一般都在1以上,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在2~3这个范围。此外,我们还需要掌握馆藏评价公式,f=某类主题书籍的流通量占总藏书量的比率/各主题藏书量在总藏书量中的比率。通过对这个公式结果值的判断,可以得出某图书馆的馆藏量是否充足,如果f=1,则表明藏书量适当,f>1则说明馆藏量不足,f<1则说明馆藏量丰富。

2.3统计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及符合度

馆藏资源的文献结构、内容等各方面的情况需要合理地安排才能更有利于图书馆的发展,但实际这些数据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分类统计和计算才能得到,而且这些数据也是反映馆藏质量的重要参数。为了更好地了解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实际工作中需要调查的内容非常多也非常复杂。例如,涉及某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文献数量、藏书内容能否满足读者需要、对某领域的研究是否有价值等。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判断,藏书资源利用情况的统计和分析不但反映了馆藏资源的质量和水平,还可以作为馆藏质量建设的主要依据。这里有必要了解一下文献利用率的统计方法,文献资源利用率=外借总册数/馆藏总册数。符合度是评价馆藏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馆藏文献与读者需求的契合程度,它的权值可以是正数或负数。当符合度为正值时,说明图书馆所藏文献比例高于需求比例,则在补充文献资源时应注意减少此类文献的馆藏数;反之,则说明馆藏文献比例低于需求比例,应及时补充此类文献资源。

3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价结果的分析

3.1分析馆藏的学科结构

为了对馆藏文献及书籍的完备性有所了解,需要对馆藏质量进行评价。因此,馆藏资源的完备性也是馆藏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参数,即将馆藏资源完备性作为馆藏质量的一个评价指标,这个指标对馆藏质量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图书馆藏书的学科分类稳定与否,是馆藏质量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入藏图书馆的文献书籍资源质量的好与坏,对馆藏质量的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在当下出版量剧增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经费将采购图书的质量提高到最大程度,是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图书馆管理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3.2对流通比率和藏书比率的分析

通过应用用户系统交互记录实证法并结合流通量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读者需求的重点方向,如果某类文献资源的流通率与藏书率的值均大于1,说明此类文献资源在图书馆的藏书量已明显不足,应及时补充此类文献。通常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他们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进入大学后一些学生会对相关方面的欠缺进行弥补,加上近几年来各大高校毕业生考公热、考研热等现象,使得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加大了对时政热点和相关经济类图书的阅读量。

3.3对文献利用率和符合度的分析

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各地各级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利用率一般都在105%以上。这个数据的值表明了馆藏文献资源的质量,如果数据值在1以下,表明馆藏资源质量较低。我馆的馆藏资源利用率达105.47%,说明较好地遵循了相应的课程设置安排的特点,设置了较为实际的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如果某类文献资源的符合度是负数,说明此类图书的藏书比例低于需求比例;如果某类文献资源的符合度是正数,说明此类藏书的比例高于需求比例。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某些类的文献资源藏书比例严重高出或低于需求比例,说明图书馆在某些类的文献资源馆藏质量方面严重不合格,缺乏对馆藏结构和图书利用情况的分析和评价。例如,一些陈旧书籍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清除,而一些读者需求量较高的文献书籍也没有及时得到补充,这就导致了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结构不合理现象,影响了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4实证方法在馆藏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4.1建立评价机制

在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中,用户系统交互记录是将图书馆学与时证研究方法相结合的一种研究方法,它能够通过利用相关软件,将计算机与用户交流的每一个细节完整地记录下来,并对记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人机交换过程中,根据分析所得出的数据结果对图书馆的藏书使用情况及用户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具体到我馆来说,藏书应以学校特色学科专业为依据,将图书馆藏工作与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密切联系,并随时关注学校的发展动态,尤其是科研、教学方向的研究重点,并将图书馆藏建设工作与之相结合。同时要注重对文献资源的深度挖掘,建立专业文献资源信息库,加快专业文献的搜索速度,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对馆藏结构和图书利用率进行评价,以此作为馆藏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在日常图书管理工作中,要及时调整藏书优化策略及馆藏文献资源的结构比例,使之符合广大师生的实际阅读需求,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形成符合本校特点的藏书体系,另一方面有助于具有专业特色的馆藏文献的积累。

4.2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

图书馆实际馆藏质量的建设中,文献流通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同时也是确定馆藏结构和馆藏质量的众多指标之一。馆藏结构及馆藏质量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看流通量是否较容易获得提高,在实际的评比过程中,具体采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4.2.1严格控制馆藏文献的入门质量

馆藏质量是指图书馆文献的知识价值及藏书的分类。在实际对馆藏质量进行评价时,要审视其文献分类是否具有科学性,在实际阅读中,是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科研意义,以此来对进馆的文献质量进行控制。通过这种方式来分析文献资源的质量及价值,从源头上保证了入馆文献的科学价值和内容质量。当然,这是一项极其浩大的工程,需要根据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源的质量进行实际选择,同时注意结合馆藏质量建设原则、读者的实际需求及市场上相应信息资源的流通情况,对馆藏文献的来源及质量进行控制,这是提高馆藏质量的有效方法。此外,在选购专业书刊时,应注意选择具有一定专业资质的出版社或是行业内具有一定权威的核心出版社,当然也不是完全将非核心出版社的文献资源排除在外,而应咨询选择出一些高质量的具有科研价值的文献资源。

4.2.2扩宽文献资源的购入渠道

馆藏质量的建设一方面取决于文献资源的质量和分类比例,一方面也取决于文献的购入渠道,除了要选择一些核心出版社和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文献书刊外,还应积极扩大文献资源的购入渠道。具体采取的方法中,通过读者的推荐来扩大文献资源购入渠道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此外还可以通过征求专家及学者的意见,从他们那里可以得到文献资源的质量评价并得到一些较好的文献资源的来源和出处。

4.2.3有计划有选择地购书

采购人员应选择与当下时展紧密结合的图书进行购入,根据相应的经费和购书原则进行有计划的购书,使之符合广大读者的实际阅读需求。此外,还要注意结合图书馆藏书的结构比例,在购书时应注意图书类别的侧重,及时补充馆藏比例较低但市场需求较高的书籍资源。

4.3强化制度管理

图书馆在实行科学管理过程中,需要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这也是对整个图书馆有序进行管理的重要保证,通过制度的细化和完善,加强对馆员业务能力的培训,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及服务能力,使管理人员做到上下一致,各尽其能。通过不断地为图书管理创造优势条件,提高管理质量,强化制度管理,严格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保证图书管理的质量和有序进行。

5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教学评价;教学效能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要素,是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学目标要义进行有效渗透的实施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正确、科学、有效地对教学活动进程、学生学习活动表现等内容进行评价指导,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指导作用.教育实践学认为:教学评价不仅包括对教学活动要素的表现进行评价,还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进行评价.在高中学习阶段,教师和学生都承受着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进行了大量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此情况下,高中数学教师忽视了对教学评价手段的有效运用,致使高中生不能及时、实时地掌握自身学习情况和认识改正自身学习不足.因此,在新课改深入实施的今天,高中数学教师应加强和重视教学评价的应用.本人现就如何在高中数学问题教学中运用教学评价手段进行简要论述.

一、抓住教学评价激励作用,鼓励高中生积极探析问题

高中生与其他阶段学生群体一样,同样需要外在的积极因素刺激和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问题解答活动,是一项复杂的、艰辛的“劳动”,部分高中生在探析问题中存在消极心理和厌学表现.而教学评价在一定的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因此,在问题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教师应将教学评价作为激励学生主动探析的有效抓手,根据学生的探析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等学习过程的表现,进行肯定、积极的评价和指导,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主动探究问题、解答问题.

问题:设{an}为等差数列,{bn}为等比数列,a1=b1=1,a2+a4=b3,b2·b4=a3,分别求出{an}及{bn}的前10项和S10和T10.

在上述数列问题案例解答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析活动,学生根据探析过程认识到,该问题案例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及求和等知识点内容,在解答过程中,可点评应用正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1)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尤其要理解应用题中的有关名词和术语;(2)画出示意图,并将已知条件在图形中标出;(3)分析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一个或几个三角形,通过合理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解.(4)给出答案.

从上述问题教学过程可以发现,教师在利用正余弦定理解答实际问题过程中,运用了教学评价的指导作用,对问题案例的解题过程及步骤进行了实时的总结和概括,这样,就让学生能够对解题过程有初步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对解答问题的程序有准确的掌握,从而能够运用正确解题策略进行问题的探析和解答,提高解题效能.

三、抓住教学评价能力作用,促进高中生良好习惯养成

教师的功能具有“解疑释惑明智”,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活动中,运用教学评价手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了解教学活动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学生解题思路的分析、解答策略的运用等方面,从而判断学生解答问题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找出高中生解答问题存在缺陷的不良原因,对其存在根源进行严谨的科学诊断,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获得进展.

第13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对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近些年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理论研究取得了迅速的进步,同时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焦点也不断地涌现出来。然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研究仍有空白之处需要填补。下面笔者对这些焦点问题的研究结论做简要的述评,探索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理论成果概述

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一般通过专著和学术期刊与学术论文体现出来。笔者对利用网络和西南大学数字图书馆检索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学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专著较多一些,代表性的著作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项久雨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蓝天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唐志龙、罗剑明共同编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论》。相对而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的专著少有问世。

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上。笔者通过文献调查的方法,以1980年到2016年为检索时限,分别在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见表1。笔者通过合并,得到20篇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密切相关的文献,其中硕博论文7篇,核心期刊5篇。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理论研究观点概述

通过梳理发现这些学术论文和期刊研究的中心问题主要集中在内涵界定、实现途径、困境与对策、实现的层次几个方面。另外也有涉及实现规律、实现的条件研究。

(一)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内涵界定

学界目前对其内涵界定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观点即认为:作为价值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属性通过实践活动去满足特定的价值主体(大学生)的需要。同时特定的价值主体(大学生)又在自身需要被满足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提升自我,提出新的要求。

如张亚丹就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客体通过教育活动对作为价值主体的大学生的需要的引导、满足和提升,促进价值主体的需要与价值客体属性和功能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良性循环”[1]。还有张捍东认为“所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价值主体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自身属性和功能来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被思想政治教育满足的效益关系”[2]。

(二)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困境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实践中收到的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困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效实现的原因何在。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出了众多不同的结果。归结起来大致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客体本身的不利因素;如王东辉从后现代主义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利影响出发,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面临的困境。具体表现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后现代主义的质疑和否定[3]。

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创建实践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影响因素。李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障碍做了概念界定,认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不利于其潜在价值向显在价值升华的因素总和。并且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其划分为社会障碍、学校障碍、家庭障碍;物质因素障碍、精神因素障碍;经济障碍、政治障碍、文化障碍[4]。

(三)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

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的研究是比较集中的,其中比较有权威性的是项久雨的观点。他从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具体途径三个层次做了分析总结。并且认为实践是根本途径;“灌输”和“接受”是基本途径;课堂教育,管理教育等具体教育方式则被归类为具体途径[5]。研究者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也更多的是从这三个层次出发。这些研究既包括具有一般意义的实现途径也包括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困境或障碍的研究。例如张捍东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包括课堂教育、文化环境浸染、因特网教育、管理教育等[2]。中山大学的冯诗琦、龙维从关注接受主体需要的满足方面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6]。

也有部分研究者另辟蹊径从优化内部和外部条件来论述实现途径。付有能、陈燕浩从优化宏观环境和建设微观环境的角度出发[7],陈草从资源合理利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角度出发分别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8]。

(四)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层次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有无层次、如何划分的问题上,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山东大学的刘贤峰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功能划分为社会价值、集体价值和个体价值三个层次。因此他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层次就应当是个体价值、集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三个方面[9]。张亚丹从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过程出发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认为理解、认同和运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所包含的三个层次。并认为理解是最低层次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的基础;认同内化的标志;运用是外化的表现形式[1]。

三、现有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总体来看,学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是十分关注的,对其理论研究从无到有,并在不断深入。但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还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创新性

根据笔者查阅到的相关资料来看,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价值实现途径”上,且内容大同小异。更有研究者直接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一些研究成果直接套用在“大学生实现政治教育价值实现上”,没有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人群进行详细分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其他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没有实质的区别,不能够体现大学生在大学生校园生活中以及即将迈向社会进一步社会化的身心需要。这些都表现了当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缺乏创新。

(二)系统研究不足

当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少有专著出现,并且现有的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论述其中一个焦点问题,或是在兼论另一个问题。这些研究都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某一方面研究,甚至各个研究成果之间是有冲突的,不能在总体上把握也没有准确把握各个焦点问题之间的联系。这就使得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缺乏系统的整体的研究。

四、未来研究展望

(一)观照大学生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特殊性

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中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有着不同于其他价值主体的特殊性。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深刻而又快速的变革,特别是随着招生并轨、收费上学、就业时的双向选择等,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呈现出了复杂化的变化。首先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在增强,在面对问题时看重的是自我的判断与选择,而忽视权威的指导。其次大学生在价值目标的倾向上已由集体利益向个人利益转移,越来越多地重视个人发展,逐渐轻视社会责任、集体责任。在价值评判的标准上,更多地以个人价值为标准评判是非对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也正在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和适应生活的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应当更多地关照当前大学生群体的这一独特社会属性。

(二)注重评价反馈的研究

第14篇

为了使提出数学问题的评价更具有可操作性,并且能体现学生提出问题时思维的层次性,本文依据SOLO分类理论初步划分了界定问题水平的评价标准.

1 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基本观点

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J.B.Biggs)首创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

根据SOLO分类评价法,比格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以下五个水平(图1是Biggs给出的图解):

(1)前结构水平:任务不能充分连接,学生基本上没有面对问题的简单知识,只能采取非常简单的方式尝试解答.

(2)单一结构水平:学生使用或获得任务的一个或多个部分特征,能够找到一个相应的解决办法.

(3)多元结构水平:学生找到越来越多的正确的相关特征,但是这些特征彼此分离,不能将它们有机整合起来.

(4)关联结构水平:学生能把任务的各部分内容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对问题有一个整体意义.

(5)拓展抽象结构水平:学生能将关联的结构整体概括到一个更高的抽象水平,并且使这种概括化拓展到一个新的主题或领域,这一层次的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创新意识.

从上述分类法中我们可以看到,比格斯提出的思维分类结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类型,具体说来就是从点、线、面、立体、系统的发展过程,思维结构越复杂,思维能力的层次也就越高.

2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评价标准

由上述介绍可知,SOLO分类评价就是按照学生在具体学习任务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诸如前结构、单一结构、多元结构、关联结构和拓展抽象结构的水平划分,并对各个等级作出文字描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SOLO分类评价法关注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学习结果”,是对学习反应的结果进行分类,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分类,它的实质在于找出反映学习质量的等级,用之描述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一种基于等级描述的评分方法.SOLO分类法并没有告诉我们一个具体的结果应该如何划分,而是告诉我们一种划分层次的思想和依据,其能力层次的划分基本上适用于所有的能力类型.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层次,提出问题的结果同样也存在不同的层次.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提出问题本身也是在解决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可以用SOLO分类评价法来评价的,根据学生提出问题时的表现来判断他所处的思维发展阶段、思维的复杂程度,进而给予合理的评分.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存在许多变化性和不可预料性,提出问题的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又具有相对性.

提出数学问题的常用策略就是在给定情境中提出问题和由给定原问题进行思考提出新的问题.运用SOLO分类评价法,笔者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评价标准初步划分如下:

P水平: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原问题或给定情境,不能提出新问题,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的问题.

U水平:模仿原问题提出了一个简单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法基本和原问题解决方法相同;或者由给定情境提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M水平:更换了一个与原问题有关的属性,提出的新问题的解决方法与原问题不同;或者能够抓住给定情境中的一些信息提出问题,但不必理解情境的整体结构.

R水平:能够重新组合、添加或去掉原问题中的部分属性,理解属性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新问题;或者理解给定情境的整体结构,能够提出较为深刻的问题.

E水平:能够通过改变原问题中的属性或者分析给定情境提出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问题;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从中找到问题的规律和本质.

P、U、M、R、E五个水平分别对应SOLO分类理论的五个结构水平,根据学生对原问题和相关概念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出问题的水平也会体现出不同的思维层次.

运用SOLO分类评价法来评价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既能够考察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还能通过提出问题的表现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评价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与创造力的水平.同时,通过学生提出的错误的问题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知识的误解与知识的薄弱环节.这样的评价集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于一体,较好地发挥了教育评价的职能.另外,SOLO分类评价法以质性评价为主,它是以学生思维的层次为评价标准的,而不是以采分点打分的,所以很难避免一些主观的因素.

3 基于SOLO理论的数学问题提出评价的应用

对于设置情境提出问题的题目,如:用火柴摆成矩形框图案,四根摆一个,七根摆两个,等等(如图2),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情境尽可能提出能想到的问题.

图2根据SOLO理论的思想,我们认为各个水平的学生能提出的问题如下:

(1)单一结构水平:多少根火柴可以摆三个框?(学生只需要在图上数一数即可.)

(2)多元结构水平:摆六个框比摆三个框多用几根火柴?(要数六个框的火柴数及三个框所需的火柴数,然后求差,不必理解整体结构.)

(3)关联结构水平:用40根火柴可以摆多少个框?(学生需要认识到第一框所需的火柴数是4,其余各框要用到前一框的一根火柴,即需要3根火柴,从而求得结果,显然学生应当对问题各个信息之间的关系有所认识.)

(4)拓展抽象结构水平:摆n个框要多少根火柴?(要脱离具体数字,抽象出一般结论:3(n-1)+4.)显然,SOLO理论能够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反映出思维的复杂程度,从而为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框架.)

对于由原问题出发提出新问题的题目,如: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要求学生根据所给问题尽可能提出能想到的问题.(解答该问题只需知道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那么由条件内角和也是360°,该多边形为四边形.)

依据我们对提出问题水平的划分标准,笔者认为各个水平的学生能提出的问题如下:

(1)单一结构水平: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加上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只需知道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那么内角和也是360°,该多边形为四边形,问题的解决方法基本和原问题相同.)

(2)多元结构水平: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的2倍,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改变了原问题中一个属性的数值,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原问题有所不同,需要认识到多边形外角和可以是内角和的2倍,外角和为360°,那么内角和为180°,得出该多边形为三角形,但不必理解外角和与内角和之间的关系.)

(3)关联结构水平: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的12、13、14,…,这样的多边形分别是几边形?(学生需要认识到外角和不能超过内角和的2倍,并且理解外角和与内角和之间的关系,并且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有一个统一的解法.)

(4)扩展抽象结构水平: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的1n(n为正整数),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2n+2边形)(学生不仅要达到上述水平所需要认识到的程度,还能够对问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及能够提出概括性的问题,并且有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综上,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评价能够较好地评价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诊断学生提出问题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其评价标准虽然存在一定的相对性,但是不能因为评价的准确和效率,就牺牲了我们真正想评价的信息,例如学生的创造性、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的真实表现和学生存在的问题等等,这样的评价给出反馈,也提供了使用反馈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俊.学习概率中认知的发展[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1-5.

[2] 夏小刚.国内外数学问题提出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数学教育学报,2005,14(3):17-20.

[3] [美]GrantWiggins.教育性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

[4] 吴维宁.教育评价新概念――SOLO分类法评介[J].学科教育,1998年第5期.

第15篇

【关键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模糊综合评判;指标体系

0.引言

教育硕士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评价不仅反映了学位申请者本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学位论文标准论文质量的评定是个复杂性的评价与决策问题。模糊综合评判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方法。该方法不同于经典的综合评判;而是模糊技术同经典的综合评判理论相结合。使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本文采用模糊评判方法进行评价。首先采用文献调研法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通过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评判模型,然后设计开发设计网上论文评价系统,来解决论文评价问题。

1.建立评价体系

1.1确定指标体系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不是学术型学位,也不同于其他专业学位,它是专门为从事基础教育职业的人设置的一种专业性学位,其授予对象主要是在基础教育战线工作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因而,在评价标准上,区别于学术性硕士,通过使用文献调研法,查阅大量教育硕士及相关专业的专业硕士的培养文件、论文评价标准和学科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内容,并综合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和学生的意见,初拟指标项: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0项(见表1)。

表1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标准

1.2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个事物的评价常常涉及多个因素或多个指标,这时要求根据多个因素对事物做出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有效的多因素、多指标的决策方法。它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是模糊数学中应用的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非确定性、模糊性问题的解决。具体原理如下:

(1)确定与评估有关的各参数集:评价因素集U=

,...,r 表示因素ui的评判结果,rij=1 。结合表1,可得U={论文选题,知识能力,论文水平,答辩表现},V={好,较好,一般,较差,差}。

(2)因素集中诸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各有不同,所以需对每个因素设置相应的权重,表示成U上的模糊集A=(a.a,...a) ,其中a=μ (u)表示因素 u对评判对象的重要程度。一级权重A=(0.2,0.3,0.3,0.2)。

(3)评判结果为:=。=(b,b,...b),其中b=μ(v)表示评语uj 在评判结果中占的权重。

(4)归一化 ,使bj=1 。

最终结果的处理根据上述算法,可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取中最大隶属度对应的评价结果作为最终评价结果也可以根据评价集中各一级影响因素的标准值及其权重,计算其加权平均值。

2.教育硕士学位上评价系统的设计

2.1设计思想

本系统的总体目标是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构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动态评价体系,提高论文评价决策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设立通用的数据处理功能,并允许用户根据需要对评价指标体系作及时调整,实现层次变化、评价指标重定义、权重重新分配等功能。针对用户使用的特点及分布情况,在网络结构和应用软件功能设计过程中,计算机处理透明化,处理过程自动化,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2.2系统结构

教育硕士学位上评价系统采用层次结构,包含系统管理、指标管理、网上评价、评价对象管理几个部分,可进行用户、评价对象、指标数据的维护和管理,数据的采集和报表打印等操作,系统有较好的完善性维护功能。当发现数据处理方法不够理想时能按用户的某些要求进行处理直到较理想为止。

(1)系统管理模块。该模块分为密码与权限管理、用户管理、登录管理等几个部分。用户管理主要用于密码修改、学生基本信息录入;登录管理对不同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评审专家、一般用户几种角色,系统管理员负责指标数据的维护,评审专家针对评价对象按照指标进行论文评价。

(2)指标管理模块。维护评价体系的各类指标及权重,包括了增加、修改、删除指标及权重,并允许用户根据需要对评价指标体系作及时调整,评价指标重定义、权重重新分配等功能,保证(下转第31页)(上接第14页)指标体系的导向性、科学性、合理性。

(3)网上评价模块。网上评价是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完成模糊综合评价的过程包括数据的采集、处理、统计查看结果及打印报表等功能。采集专家对某论文的评判,通过对系统自动采集到得模糊评判记过的量化,可得到评判结果集{U1,U2,……Un},模糊变换后得到模糊集{R1,R2,R3,……Rn},从而得出模糊评判矩阵R,最后按照模糊评判算法计算。评价的最终结果可存储在数据库中,也可进行报表打印输出。

(4)评价对象管理模块,主要完成对被评价对象即学位论文的管理,包括对评价对象的增加、删除、查看管理,对已评价对象进行数据输出和评价结果分析功能。

3.结束语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是一个复杂性评价问题,网上论文评价系统采用模糊数学模型综合评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针对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评价系统的模糊性,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进行建模,所得到的量化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论文水平的实际情况,可根据系统需求,调整指标内容和权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龚艳丽,梁纯生,周珊珊,孙娜.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成果纵横,2007,(1).

[2]欧阳明,饶钦焕,杨维.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系统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