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职称晋升论文范文

职称晋升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职称晋升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职称晋升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城镇化;农民人文素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250-01

农村城镇化是指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由农民的身份逐步过渡到城镇居民身份的过程。良好的人文素质是农村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没有人文素质的提升,人类社会就不可能进步。因此,提升农民的人文素质是农村城镇化的题中之义,必须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各类文化和教育活动,着力提升农民的人文素质。

一、农民人文素质的提升是城镇化进程的题中之义

城镇化是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必经过程,也是我国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城镇化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统一,其中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文化的影响、凝聚、规范人们行为习惯的功能和振奋人们精神的作用是其他要素无法替代的。可以说,文化建设的好差直接影响着城镇新居民人文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城镇化的发展水平。

首先,农村城镇化需要高素质的城镇新居民。城镇化不简单是城镇人口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不仅是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城镇化,而是建设有较高素质居民的精神家园和生态优美的生活家园。什么才是高素质的城镇新居民?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2)有较高的文明意识;(3)受到一定层次的教育;(4)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5)有一定文化消费能力;(6)能主动参与社区群众文化活动。

其次,农村城镇化需要新居民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城镇进程中,农民变为城镇居民,文化素质、生活习俗和生活方式都有一个和旧习俗决裂和告别的适应过程。农民和居民在生活方式、生活目标和价值观等领域有一些共性的地方,也有差异。必须注意到这个差距,做好城镇新居民的素质提升工作,这是一项长期任务。居民素质提升了能够反过来促进他们的就业、生存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城镇化的品质。

再次,新居民人文素质影响着城镇“软环境”的形成。一个城镇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状况虽有历史、投入、管理等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与居民的文明素质紧密相关。建设一个良好的“软环境”,需要居民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相适应。一个地方城镇居民的人文素质提升了,就能促进人与城镇、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协调发展,提高和改善一个城镇的“软环境”。

二、当今条件下的农民人文素质与城镇化进程存在较大距离

农村城镇化作为一种发展趋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城镇的发展还难以吸纳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经济增长将有一个缓慢的周期。同时,农民变居民也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转型期,特别是当今条件下,新居民的人文素质难以跟上城镇化的要求,因此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在所难免。

第一,农民变为居民后居住条件改善了,但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严重短缺,环境脏、乱、差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有的地方农民有了集中居住的小区,有的甚至是高层建筑,但由于公共服务设施还没有完全配套,物业管理也没有及时到位,农民虽然变成了城镇新居民,但他们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还停留在过去分散居住的水平上,乱抛乱扔、乱搭乱建、毁坏绿化的的现象时有发生,既影响城镇市容,也影响了城镇的对外形象和人居环境治理。

第二,农民居住虽然相对集中了,但相应的社区组织还没有建立起来,对新居民的管理还处于空白状态。过去居住虽然分散,但还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对农民进行社会化的管理,集中居住后,由于居民来自不同的村居,而居住小区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社区组织,居民基本上处无政府状态,不但户籍管理混乱,其他社会管理也无从下手,尤其是对于提升居民的人文素质更是找不到的路径。

第三,城镇虽然有了一定规模,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新居民根本无法分享城镇化的给他们带来的文化成果,下班以后照样过着以前的农民生活,喜欢小来来的人很快就能凑到一起玩牌赌博钱,有些封建迷信活动也很快就在小区漫延,新居民既缺少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雨露,也缺少大众文化的各种活动设施,还处在城镇文化的边缘。

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农民变成居民后仅仅是居住地点发生了变化,人文素质并没有得到提高和改善,无疑给加快城镇化进程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必须正视这些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三、必须把提升人文素质作为加速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农村城镇化是对现有生产生活的一次质的提升,这迫切需要“新居民”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文明素养等方面与产业相适应、与环境相协调、与发展相同步。要实现“新居民”人文素质的提升,基层政府和文化部门要精心组织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帮助新型农村社区居民掌握生产技能、提升科学人文素质,为实现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奠定基础。

一是要加强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的规划。镇政府在做城镇规划设计时,首先要将文化建设作为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化预留出发展的空间,要规划出居民文化生活的场地。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强文化市场的培育和文化产业的开发,满足城镇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二是加强对城镇和本地的文化传承。没有考虑到文化传承的城镇化,一定会出现和乡土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断裂。一个城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不断积累、沉淀形成一套属于本区域的、完整的文化价值体系,它们不仅为当地提供生活规范、德行操守,支撑起社会的伦理关系,而且深刻影响着当地政治、经济制度的建设和政策的施行。这种文化价值理念是城镇居民的精神家园,千百年来在心灵稳定、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在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做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就是延续城镇的文脉,延续地域文化精神。

三是切实提高农民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是一个人接受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学习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民能否成为真正的城镇居民,不取决于有没有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还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新居民”文明素质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原有的科学知识的肤浅,甚至是愚昧无知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提高“新居民”的文明素质,必须先提高“新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提升“新居民”的文明素质的重要前提。

第2篇

关键词:农民市民化,农民素质, 应对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农民市民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城市化的实质和必然结果。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势在必行的。加大城市化建设的力度,加快实现农民市民化,也是当下各个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农民市民化主要是指农民、城市农民工等获得作为城市居民的身份和权利(市民权)的过程,如居留权、选举权、受教育权、社会福利保障等。在中国,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获得所在地的城市户口及其相应的社会权利。而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农民市民化是指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使现有的传统农民在身份、地位、价值观、权利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向城市市民转化,以实现城市文明的社会变迁过程,这是在社会文化和角色内涵层面上的农民市民化。

在我国很多地区在各方面因素的推动下,已经实现了狭义层次上的农民市民化,即在城市有居住权、选举权、受教育权、社会福利保障等。但是由于农民内在因素的影响,广义上的农民市民化的实现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阻碍。

一、现状分析

盐城市城南新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据调查显示,自2001年盐城市开始乡镇规划调整,土地被征用,建设城南新区,许多农民房屋被拆迁,并由政府统一安置,同时安置房也办理了土地证、房产证。在这些地区初步实现了狭义的农民市民化。此外,找“十五”期间人口制度改革的脚步也明显加快,该市取消了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登记制度,统一使用居民登记制度,使得进城务工人员住房、就业、子女的教育等条件均得到了改善,社会保障也得到逐步解决,此外,在2010年9月,该市还出台了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逐步实施,不断完善教育体制,平衡教育资源。

由于传统观念上对于农村户口的歧视,很多农民对于摆脱农村户口,脱离土地变为城市人口起初也是十分欣喜,但是入住之后,很多问题就显现出来。与小区原有住户以及社区物业的矛盾日益激化,同时对于新的环境无法很好的融入给他们本身也带来了很多的困扰。

在XX小区调查的过程中就发现,脱离了原有的劳动资料,一时间又难以融入城市生活,无法在短期内适应城市的工作。很多居民对自家房屋进行改造,民用房改做商业用途,将车库改装出租,在楼顶搭建阳光房。将一楼的院子改为门面房,开小饭店、水果店甚至是熏烧店。这些行为造成了排污、大气污染等问题,影响了整个社区的居住环境以及社会管理秩序,也给其他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影响。

二、问题分析

从农民自身来看,由于中国长期积累的小农意识的影响,使他们很难适应城市有组织的生活。大家只是脱离了原有的土地,从身份和权力上转变为市民,然而在社会角色上依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转变,很多原有的习惯以及生活方式严重制约了。 观念上还存在只顾自身利益,市民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不能以市民的标准来要求自身,生活习惯上仍固守一些陈规陋习。由于农村的教育体制相对落后,也导致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对于新事物的接受适应能力相对较差,无形中也影响到就业、人际等多方面。此外,对于刚刚进入城市的他们还无法摆脱阶层意识的束缚,有一定程度的自卑,难以主动积极地适应到城市生活之中。作为影响市民化进程的内因,在外因阻碍日益减小的今天,自身素质的相对较低已经成了影响农民市民化的主要障碍。

另一方面障碍来自城市居民。相对于进城农民,城市居民有一种先天性的优越感。对于进城农民这一个庞大的外来群体,有着一种排斥心理,缺乏包容心,喜欢给他们贴标签,故意排斥或远离他们。使矛盾激化发展,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冲突,更鲜有人主动去关心帮助他们。

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思想上的城乡对立。城市市民对于农民也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对进城的农民缺少一种包容心或者认为他们好欺负。很多人把失业、犯罪率、城市环境质量、交通问题这些本身就存在的问题也全部归咎于进城农民。当然,不可置否大规模的农民市民化对城市的环境、治安、交通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但是走农民市民化的道路是我国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

三、解决方法:

农民要市民化就必然要先融入市民之中,这是不可或缺的一步,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市民,要经过一个文化重建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缓慢的进城之中,既需要农民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市民等多方面的帮助。

加强法制意识传播,要提高市民化过程中的农民素质,必须要加强法制意识的传播。加强进城农民的法制意识,不但有利于执法人员的执法,也有利于农民维护自身权益。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活动,相关部门需要出台一套有效的政策体系,为未来铺路。此外还要加强立法,让农民市民化应通过立法赋予农民更多的权利。

端正态度,发扬主人翁精神。身为城市居民要有主人翁精神,帮住市民化过程中的农民,要理解他们,而不是嘲笑或者厌恶,要端正自身态度。对于一些可避免的冲突要尽量避免,有错误的地方可以指出。

充分发挥加强传媒效应,多方位宣传。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传媒主要通过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社会暗示及教育实现其社会控制功能。所以有学者将大众传媒机构称为“政府的第四部门”。 大众传媒权力是一种无形的权力, 也是一种柔性的权力, 它以其特有的方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 推动着人类教育的发展, 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于潜移默化中达到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有效控制, 从而成为现代社会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3篇

近年来,现存医疗机构对医生的晋升职称考核体系是一种以医疗和科研并重的考核体系,但实际上这种体系逐渐演变成了“唯科研”“唯论文”论。很多部门及医院把论文,科研成果作为医师晋升的必备条件,而缺乏临床能力的量化指标。

“医师职称反映的是临床工作能力,主要看其处理疾病的娴熟程度,诊断救治的技术水平,对待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一个胜任工作,深受病人欢迎,具有敬业精神的医师,其能力并不能单用外语、论文、科研成果来证实。”范利说,医生的职称评审脱离临床实际,许多学历高,科研论文数量可观的人不会看病但可晋升高职称;而那些诊疗经验丰富,深受患者喜爱的医生却因为论文数量不够而在晋升的路上屡屡受挫,严重挫伤了医生临床工作积极性。

范利认为,逼迫临床医生加大精力忙于从事科研写论文,只会导致医疗质量滑坡、科研急功近利、论文造假泛滥、医生队伍不稳等严重危害,将使我们的医改面临严峻挑战。

针对现行临床医师职称晋升考评制度,范利建议:

首先,标准分开,侧重考核临床医师实际工作能力。临床医师职称晋升考评总体思路应该大大增加临床能力考核的权重,以临床能力为主,科研学历为辅,侧重实际工作的能力,即处理疾病的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胜任相应的职称要求,完善对医生实际临床水平的考察标准,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可以根据医院的性质对医生进行分类,比如社区医院可以不做或少做科研,三甲医院应该对研究型和临床型医生晋升职称评审标准要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