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计算机考试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本次分层考试采用计算机题库方式进行,设置了三种题型,分别为单选题、填空题和操作题,总分为100分。其中,单选题和填空题侧重于考察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基本结构、数值编码及二进制运算、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等,总分为25分;操作题主要考察Windows操作、Word操作、Excel操作和PowerPoint操作,总分为75分;其中,Win-dows操作部分占25分,Word操作部分占20分,Excel操作部分占15分,PowerPoint操作部分占15分。理论题部分设置有单选题和填空题两种形式,其中,单选题涉及二进制运算、ASCII编码、数制及数制转换、文本压缩、IP地址及分类、MAC地址及其与IP地址的转换、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设备管理、处理器字长和冯诺依曼原理等内容;填空题涉及多媒体文件存储容量计算、计算机网络协议、绝对路径及相对路径、计算机工作原理和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等。操作题部分包括Windows操作、Word操作、Excel操作和Power-Point操作四个部分,其中,Windows操作主要考察文件夹的创建、删除和修改、快捷方式及其创建、记事本软件相关操作、计算器软件相关操作以及文件的复制、重命名和删除等,Word操作主要考察文字格式设置、指定内容查找、文字的基本编辑、表格制作及格式设定以及图片插入及格式调整等,Excel操作主要考察单元格格式设置、基本公式(含求和、求平均数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等)的运用、数据区域选择及图形生成、背景设置和自动筛选等,PowerPoint操作主要考察模板设置及应用、文字格式设置、动画设置、放映方式设置和背景设置等。这些内容的设计基本符合国家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规划和要求。此外,考虑到大一新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没有系统地掌握,而在平时生活中相对比较多地接触计算机的相关软件操作,将基础理论题与操作应用题的分值比例设置为1:3。
二、考试结果的分析
(一)总体结果分析
总体考试结果的平均分为47.19分,看似这一成绩还算不错。考虑到基础理论题与操作应用题的分值比例设置为1:3这个前提,一方面说明当前大学新生对常见操作软件并不是非常陌生,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新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缺乏一个系统全面的掌握。Windows题目得分率为83.27%(按照百分制进行折算,其他类似),说明绝大多数大学新生对Windows操作系统都能够有很好地掌握;Word题目得分率为51.96%,说明接近一半大学新生对Word的基本使用,如输入、简单格式排版和替换等基本操作有所掌握;Excel题目得分率为12.54%,说明绝大多数大学新生没有接触Excel软件操作,没有建立数据处理的理念;PowerPoint题目得分率为44.51%,略差于Word题目得分率,说明大学新生对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也有所掌握;理论题得分率为28.66%,说明绝大多数大学新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全面的掌握;及格率仅为18.82%,说明绝大多数大学新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理论和操作)的系统掌握还很不够。特别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本次分层考试的题库中,操作题和理论题的难度都相较于期考考试标准有了较大程度的降低。如果按照常规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的要求来进行的话,可能在各项指标上还要有较大程度的下降。总体考试结果说明,大学新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还很不够,尤其对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是非常欠缺的,本门课程的设置非常必要。考虑到计算机对于大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取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不合适的。
(二)分类结果分析
本次分层考试还对考试结果进行了分类统计。考试结果按照三类进行统计,即信息类、非信息理工类和非信息文管类。其中,信息类选择的班级包括计算机1301、通信1301、物联网1301、信息安全1301、自动化1301、测控1301和人工智能1301等共计14个班级;非信息文管类的班级包括工商管理1301、经济1301、企业管理1301、社工1301、法学1301、行政管理1301和日语1302等共计14个班级。由于非信息理工类学生人数在全校占据绝大多数,所以选择了更多的班级,具体包括土木工程1301、采矿1301、环境工程1301、矿加1301、机械工程1305、能源工程1301、安全工程1301、工业设计1301、物流工程1301、材料工程1305、生物技术1301、数学1301、物理130和化学1302等共计28个班级。从以上选择的班级可以看出,这些班级基本上涵盖了学校在信息类、非信息理工类和非信息文管类中的所有学生,样本具有显著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及格率,信息类为23.81%,非信息理工类为15.55%,非信息文管类为16.71%。信息类学生在及格率指标上高于非信息理工类学生和非信息文管类学生,这得益于信息类大学新生在理论题得分率、Win-dows得分率等其他指标上也高于非信息理工类学生和非信息文管类学生。究其原因,信息类大学新生可能在高中阶段对计算机较为感兴趣,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但是,这一及格率指标的绝对值还是很小的。单纯从这一指标上来看,不管是取消信息类,还是取消非信息类大学新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这一课程都是不合适的;对于Windows得分率,信息类为83.96%,非信息理工类为82.27%,非信息文管类为82.85%。信息类和非信息类大学新生对Windows基本操作的掌握都比较良好,这得益于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对于Word得分率,信息类为54.00%,非信息理工类为50.13%,非信息文管类为52.68%。信息类和非信息类大学新生对Word基本操作的掌握还比较欠缺,这是由于大多数大学新生没有对Office相关软件进行系统的学习,Word等软件的学习可能是自发的和随意的,这不利于对Office软件的系统掌握;对于Excel得分率,信息类为16.03%,非信息理工类为11.27%,非信息文管类为11.34%。绝大多数信息类和非信息类大学新生对Excel的基本操作还没有涉及,对数据处理的概念还没有形成,而考虑到数据处理对于大学生未来学习、科研和工作的重要性,对Excel软件操作的掌握和数据管理概念的形成具有特别的意义;对于PowerPoint得分率,信息类为47.31%,非信息理工类为43.63%,非信息文管类为44.90%。信息类和非信息类大学新生对PowerPoint基本操作的掌握也是比较欠缺的,而随着大学新生步入社会,利用PowerPoint作为平台来展示自己或介绍产品或规划项目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理论题得分率,信息类为29.82%,非信息理工类为28.50%,非信息文管类为27.59%。绝大多数信息类和非信息类大学新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都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基于这样的基础是无法完成后续计算机相关软件和硬件课程的进一步学习。
三、考试结果的启发
本次分层考试目标是选拔优秀大学新生组成快班,进行差异化和针对性的教学。这里,我们不涉及有关分层教学体系的内容,主要是从本次分层考试的数据结果分析中,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大学新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并没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考虑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未来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取消大学计算机基础这一课程是不合适的。
2.就理论知识来说,绝大多数大学新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掌握非常欠缺,需要在课程学习中加强计算机工作原理、编码、多媒体、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3.就应用操作来说,虽然绝大多数大学新生对Windows操作都有比较良好的掌握,对常见的Word操作和PowerPoint操作的掌握仅限于对一般的文字编辑操作上,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对Excel操作则非常陌生,没有形成数据管理的基本概念。因此,需要在应用操作方面继续完善Word和PowerPoint等常见办公软件的高级操作的练习,并重点加强数据管理操作软件的学习,如Excel或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4.信息类和非信息类大学新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相当,作为入门课程可以采用基本相同的教学体系。当然,如果考虑到信息类学生未来专业学习的需要,可以适当引入一些专业化的内容,并进行差异化教学。
5.总体来说,大学新生对计算机操作软件的掌握要好于计算机基础理论,考虑到基础理论中有关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抽象性,可以适当地增加相关操作软件的学习,如Photoshop或网络模拟软件等,以便具有形象化的学习效果。
四、小结
【关键词】网络考试WebDB2ASP
一、网络考试系统概述
在网络技术逐渐渗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今天,传统的考试方式也面临着变革,而网络考试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基于Web技术的网络考试系统可以借助于遍布全球的因特网进行,因此考试既可以在本地进行,也可以在异地进行,大大拓展了考试的灵活性。试卷可以根据题库中的内容即时生成,可避免考试前的压题;而且可以采用大量标准化试题,从而使用计算机判卷,大大提高阅卷效率;还可以直接把成绩送到数据库中,进行统计、排序等操作。所以现在较好的考试方法为网络考试,试题内容放在服务器上,考生通过姓名、准考证号码和口令进行登录,考试答案也存放在服务器中,这样考试的公平性、答案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采用网络考试方式将是以后考试发展的趋势。
网络考试系统的实现技术有多种,可以采用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型的MIS型架构,即试题内容放在远程的服务器上,在考试机上安装考试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客户机配置,因此每次考试时要对机器进行安装、配置,考务工作比较烦琐,而且考试程序放在客户机上,安全性也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本文讨论的网络考试系统采用Web技术实现。Web技术超越了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两层结构,采用了三层体系结构:用户界面层/事务层/数据库层,因此Web结构有着更好的安全性,在用户机上不需要安装任何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可以安装在事务层所在的计算机上,试题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当然,事务层和数据库可以是同一台机器(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应该把这两层分开在不同的计算机上),所以,本文所讨论的考试系统采用Web技术实现。
本系统的数据库采用IBM公司的大型数据库DB2,网站服务器采用IIS4,网页设计采用FrontPage2000和ASP,阅卷系统采用Borland公司的Delphi5.0。
二、网络考试系统的构成
网络考试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下面我们对该图作一下简单的描述:
图1网络考试系统结构图
(一)考试子系统
考试子系统是网络考试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的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由于采用Web技术实现,所以从理论上讲,考试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进行,但是为了使考场易于组织和管理,所以本系统对考试时间作了严格的限制,因此在进入网站时首先判断当前时间是否为考试规定的时间,由于判断的时间是服务器端的时间,所以跟考试机器的时间无关,即使考生修改所在机器的时间,也无济于事。如果时间符合要求,则显示登录页面,考生在这个页面输入自己的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密码等等,单击"提交"后进入信息处理程序(在服务器端执行),如信息不正确(包括有些考生试图绕过登录页面,直接进入试卷页面的情况,此时由于没有登录信息,系统也会认为是非法考生),系统给出提示信息,并重新定位到登录页面;如信息正确,则显示试卷页面,试卷页面上的试题内容根据考生输入的试卷代号从数据库中取出符合条件的记录动态地生成。同时在页面上动态地显示考试所剩时间,当考试时间到或考生点击"交卷"按钮时,则系统把考生答案传送至服务器的数据库中保存起来,并把数据库中标记考生是否参加过某门课程考试的标记置"1"(它的初始值为"0")。
图2考试子系统流程图
(二)成绩查询子系统
为了能让考生及时、方便地了解自己的考试成绩,查询子系统也采用Web方式实现,考生在页面输入自己的信息后,服务器就能把成绩信息传送到考生的机器上。
(三)阅卷子系统
本系统对考生来说是不可见的,用DELPHI和DB2实现。它是一个应用程序,不能通过WEB方式访问。
1、评分模块
该模块能调出学生答案并自动给出客观题的成绩,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给出每题得分并输入计算机。
2、成绩统计、排序模块
计算机能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各类统计,生成成绩分布图等,还能按照给定的条件进行排序。
3、信息维护模块
本模块能对试题、考生信息进行维护,教师可以增、删、改、查题目、考生信息,是阅卷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数据库子系统
网络考试系统离不开数据库系统的支持,不论是试题、答案,还是考生信息都需要存放在数据库中,而且数据库独立于程序而存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本例中的数据库采用IBM公司的大型数据库系统DB2实现,数据库名为test_net,其中主要表结构的描述如下:
kaosheng表:用来记录考生信息,其中有一字段jsjjc_dl,如果其值为0,则表明该考生还没参加过《计算机基础》的考试,如果为1:则表示已经参加过该门课程的考试,jsjjc_cj字段存储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成绩;
kaosda表:记录考生的选择题、填空题以及问答题答案,这三类答案分别用三个字段描述,每题答案之间用"$$$"分隔;
xuanzt表:存放选择题题目,其中有题目字段、四个选项字段、试卷代号字段以及答案字段;
tiankt表:存放填空题的题目、试卷代号及答案(问答题的处理与填空题类似,这里不作描述)
在ASP程序中,与数据库相关的典型语句如下:
<%exec_xzt="select*fromxuanzt"
setcon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conn.open"dsn=test_net;uid=db2admin;pwd=db2admin"
setrs_xzt=conn.execute(exec_xzt)%>
在上述四行语句执行完后,rs_xzt中为符合条件的记录集。
三、考试系统的实现方案
考试子系统是网络考试系统的核心部分,下面就该系统中一些常见问题的程序设计方案作一下具体说明。
(一)安全性考虑
1、考试时间
(1)进入考试网站时首先检查当前时间是否为考试时间,以控制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考试;
<%dimtime_cur
time_cur=now''''time_cur为当前时间
iftime_cur>=cdate("2000-06-088:30:00")andtime_cur<=cdate("2000-06-0810:30:00")then%>
''''显示登录页面…………
<%else%>
<fontface="隶书"color="#0000FF"size="6">现在不是考试时间</font>
<%endif%>
(2)在进入试卷页面后还要控制考试的总时间,在卷面上动态显示目前剩余时间,当总时间已到,系统会自动提交考生的答案,并且把数据库中的相关字段,如jsjjc_dl设置为1,这样他就不能再次进入试卷页面,这段程序利用客户端程序实现,而且在试卷页面加载时就要设置timeout()的参数,本例中设它为1000ms,即每隔1秒timeout过程执行一次。
<scriptlanguage="vbscript">
''''客户端程序,求出剩余时间,利用timeout(每1000ms产生一次事件)
dimcounter,t,fen,miao
counter=61''''这里假设考试时间为1分,即60秒
''''页面的加栽事件
subwindow_onload
t=settimeout("timeout()",1000)''''每隔1000毫秒timeout过程被执行一次
endsub
subtimeout
counter=counter-1
ifcounter>=0then''''还有剩余时间
''''根据counter的值求出剩余的分、秒,并把它显示在页面上
fen=counter\60:miao=countermod60:T1.value=fen:T2.value=miao
t=settimeout("timeout()",1000)
else
form1.submit''''假如考试时间已到,则自动提交表单中的内容
endif
endsub
</script>
2、身份验证
根据考生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密码到数据库中查找相应记录,如果库中有该考生的记录,则允许进入,并且把考生信息记录在session中,否则给出信息,不允许进入。
<%dimxm,sfzhm,dw,mm,sjdh,exec1,xm_tj,sfzhm_tj,mm_tj,condition,exec2
''''(略)……根据上一个页面中的信息查询库中是否有该考生的记录记录
if(notrs.eof)then''''如果条件为真,则表示库中有该考生的记录
ifrs("jsjjc_dl")=0then''''如果库中有该考生记录,则继续判断该考生是否参加过这门课程的考试
''''如果该考生没有参加过这门课程的考试,则用session记录下考生信息
session("xingming")=xm:session("shenfzh")=sfzhm:session("mima")=mm%>
''''…………显示试卷页面
<%else
response.write"您已经参加过测试,不能再次进入"''''如果rs("jsjjc_dl")<>0则表明考生已经
endif''''参加过考试
else%>
<scriptlanguage=vbscript>
alert("您输入的信息不对,请重新输入!")''''如果表中没有查到该考生的记录,则显示提示窗口
setw2=open("default.asp")''''并且重新定位到登录页面,使考生重新输入信息。
</script>
<%endif%>
(二)试卷的生成:
试卷页面是采用ASP技术动态生成的。数据库中有一个字段,标记试卷代号,可以根据考生输入的试卷代号从数据库中选取相应记录,并把它按照一定的布局显示在页面上。从前面我们可以知道,选择题有一个表,先从选择题表中取出相应记录,同时动态生成表单域。然后从填空题表中选取符合条件的记录,本例以生成选择题为例说明试卷页面的生成。
<%''''……从数据库中取出符合条件的记录,并存放在rs_xzt中
<p><%i=1''''I为题号
dowhile(notrs_xzt.eof)%><p>
<%=i%>、<%=rs_xzt("timu")%><%rb_name="rb"&i%>
</p><p><inputtype="radio"value="a"name="<%=rb_name%>"><fontcolor="#3333CC">A</font>:<%=rs_xzt("xuanxa")%>
<inputtype="radio"name="<%=rb_name%>"value="b"><fontcolor="#3333CC">B</font>:<%=rs_xzt("xuanxb")%> <inputtype="radio"name="<%=rb_name%>"value="c"><fontcolor="#3333CC">C</font>:<%=rs_xzt("xuanxc")%>
<inputtype="radio"name="<%=rb_name%>"value="d"><fontcolor="#3333CC">D</font>:<%=rs_xzt("xuanxd")%></p>
<%i=i+1:rs_xzt.movenext:loop
rs_xzt.close%>
(三)答案的存放
先从试卷页面中收集选择题、填空题及问答题答案,并把它们分别保存在三个字符串中,然后利用SQL语句向数据库中存放,如果数据库已经有该考生的答案记录,则用UPDATE语句更新,否则用INSERT语句插入。程序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Web技术的网络考试系统易用、灵活,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由于采用了大型的数据库系统,所以试题、答案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阅卷系统采用DELPHI实现,限于篇幅,这里没有对这部分作深入的剖析,用DELPHI实现的阅卷系统界面友好、功能完善,生成的统计图直观、正确,可以为教师的命题、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当然,还可以在本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本方案的题目基本上是试卷库,而不是试题库,可以进一步做成试题库,在表中加两个字段,一个字段记录知识点,一个字段记录分值,在生成试卷页面时按照一定的规则、算法(知识点、分值)从表中取出相应的记录,这样考试系统就能再上一个台阶。
本文是笔者对网络考试系统研制工作的一个总结,读者朋友如对其有兴趣,笔者很愿意跟各位一起探讨,一起提高。
参考文献:
1、《IIS4系统管理员手册》(美)DavidIseminger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DB2认证指南》(美)GrantCertification&CaleneJanacek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3、《ASP开发全攻略宝典》唐青松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Delphi4从入门到精通》(美)MarcoCantu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英文摘要:
Anetworkedexaminationsystembasedonwebtechnology
在确定了考生人数和考试日期的信息无误后,即要确定与之匹配的考试用机房(考场)数目,确定各机房可用机器数量,后备考场及其机器数量。确定各机房每场次的建议安排人数及备用机数量。根据考生人数、考试科目不同和机房科目环境、机器数量情况,安排考场和监考老师(优先考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老师)并提前进行集中培训,确定场次及每场详细的考生名单。根据考生名单制作考生签到表并预留好备注栏,由监考人员在此填写考生异常考试情况记录。还要充分考虑考生进场退场、考生签到、考试数据备份及场次间成绩回收等时间,确定各场次间的间隔时间(根据经验,以20~30分钟为宜)。
2考场环境准备及软件安装
根据考场安排和考生机安装要求,提前一天对各机房考试机进行考前操作系统和考试软件安装,为使考生机IP地址应与考试服务器IP地址位于同一网段内,必须确保网络畅通。若出现同一网段IP地址不够划分的情况,可采取多网段多服务器分别组网考试。为避免考试当天出现电力中断的意外状况,要提前对供电设施等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3考前测试
考前测试是指对确定可用的计算机提前安装系统并测试。一般提前一周进行,为使每台考生机都得到测试,测试规模应与正式考试规模相同。测试过程中,要注意检查是否所有考试服务器每题型都能正常考试并正常回收考试数据;是否所有考生机都能正常进行相应语种考试并正常提交;是否所有考生机在切断外网连接的条件下都能通过内网正常访问考试服务器;是否每个考试机房的投影能正常放映考试注意事项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检测通过后,务必清除所有测试数据,隐藏考试系统,做好考试数据密保工作。
4考试分工
在NCRE考试中,常规的巡考、监考就不赘述,重点分析一下技术支持需要考虑哪些问题。首先要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安装考试环境(支撑系统)和考试软件。考前再次确认考试服务器及备用服务器正常运转,服务器端考试软件能正常运行。每场次考试结束后,校对该场次系统上传的考生考试结果数据包,若出现问题,记录并上报考试院。核对完毕后,将正确的考试结果数据包做好备份工作,并对该批数据包做好场次标记。考后考试结束后,NCRE的工作重点是整理考试数据,填写需上报的相关考试材料,第一时间汇总上报给市考办,总结经验疏漏,优化细节,为下一次组织考试做准备。
5安全保卫和应急预案
安全保卫工作是NCRE考试组织安排的重点环节,是考试严肃性、公平性的保障。NCRE考试的安全保卫工作主要是围绕试题和考场秩序展开。试题方面下发的考试题库(光盘)运输到校后立即存入保密室并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直至考前启用;考场秩序方面协调保卫处在考场四周拉上警戒线,考试期间安排安保人员值守,无关人员严禁进入考试区域。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指导手册,考前应认真制定。对考试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状况应予以充分考虑,并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如大面积断电、设备损坏、无法考试、集体舞弊等,做到“预防为主、重在建设;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有效控制、就地解决;以人为本、依法处置;保守秘密、遵守纪律。”
6结语
[关键词]群体;信息行为;校园信息;大学生
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12月底,学生依然是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1]因特网的日益成熟,以其丰富的资源,便捷的渠道,低廉的成本,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信息的日益膨胀,亦会使学生在获取有用信息的过程中面临困惑。无论是在学习,娱乐,就业等方面,学生无法通过合适的方法使自身的信息需求得到满足。内外环境的改变同样会造成学生群体信息需求的改变。为了更好的掌握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信息需求的变化及信息需求满足所面临的障碍,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的方式,以特定环境下的学生群体为调查对象做出相应研究,以期能够对改进大学生群体信息需求的满足效率所有帮助。
1.调查基本情况
1.1核心概念界定
关联涉众,字面意思即为相互有联系的涉及的多个个体。此处的个体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可以是一个个体,也可以是一个组织,按某一类型分类而成的个体即为群体。高等学校的关联涉众涉及多方群体,但是其主要责任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并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因此学生群体成为高校服务的重点对象。基于此,笔者将关联涉众规定为三类学生群体:在校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和在校高三学生。
信息需求是人们意识到并表达出来的信息需要。而信息需要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对信息的不满足感和必要感。[2]相比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四大传统媒体,手机短信、微博、虚拟社区等新媒体的出现,学生群体的信息需求随即呈现出多样性;多种信息获取渠道提供学生群体多重获取信息方式。同时,环境的改变、学历层次和学校层次的不同,学生群体对信息的需求将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为了探究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群体的信息需求在不同阶段的区别和联系,笔者将信息需求界定为与校园信息相关的信息需求。
1.2数据来源
本文以贵州财经大学(以下简称财大)在校大学生,贵州财经大学毕业生和在读高三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对学生群体信息需求类型和信息获取障碍进行深入研究。随机发放问卷260份,收回260份,确认有效问卷260份,回收率100%。其中在校大学生100份,毕业大学生60份,高三学生100份。
2.三类群体校园相关信息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现有信息环境下学生群体所关注的信息类别,主要集中在学习信息、生活信息、娱乐信息、求职信息等方面。其中学习和就业信息在学生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本文将校园信息需求规定为以下五类,以对调查结果展现一个清晰的对比。
2.1学校信息需求分析
就高三学生而言,对大学关注的重点也仅是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占比为80%)。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的学生清楚知道目标大学的详细情况(包括开设的课程,举办的活动等)。分数第一,学校第二也使得高三学生失去主动获取学校信息的意识。同时,专业的就业方向(41.86%)和就业情况(39.53%)成为他们选择专业首要考虑因素。就业容易,薪资较高的更易成为热门专业,也易受大众知晓。就学校情况而言,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设施(44%)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综合排名较高,声誉较好的学校,大多会成为学生首选的奋斗目标。
对已毕业并工作了的人来说,54.17%的人认为学校所的信息对他们的工作并无太大的帮助。从调查来看,只有21.67%的毕业生不会关注学校或学院的信息。大部分的学生毕业以后依然会通过各种渠道得到有关母校的信息。能够看到母校的提升,是每一个毕业生喜闻乐见的事情,不论以前对母校存在多大的怨恨。
在校学生的调查显示,对学校信息的需求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①学校建设信息(35%)②发生在校内的趣闻信息(34%)③学生会/社团信息(29%)。
学校在发展的同时,不免也会引来校内颇多的争议。随意进入任意学校的论坛或是贴吧,都会看到学生对学校抱有不满意的态度。图1显示,82%的在校学生对学校存在负面情绪。但有趣的是,会将自己意见反应给学校的人仅占7%。导致他们选择沉默的两大原因分别是不知道反映的部门和收不到学校的反馈信息。
2.2学习信息需求分析
在面对学习时,学生的想法大抵都相同。从表1得知,职业规划讲座是高三学生和在校学生关注的焦点,占比分别为40%和45%。在大学象牙塔里生活的四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迷茫的时候,无法对自己的未来做一个清晰的定位。以至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一封信―当迷茫在大学里泛滥成灾》一文,在网络上被疯狂转载。紧接着,娱乐文化类的讲座成为第二被需要的信息,占比分别为28%和23%。与此同时,只有少数学生选择了学术和考试类讲座。在学生心目中,进入大学后可以彻底的放松,学习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可是现实总是残酷的,学习仍旧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从表2得知,在大学生关注的考试中,53%的人表示四、六级是目前最关注的信息;在一所财经院校就读,类似会计/证券(35%)相关财经类考试也是大学生较注意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只有20%的大学生关注考研考试,考研热在大学生中缓慢降温。中国教育在线的《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与2013年相比,报考国内研究生的人数趋于下降。另外,不可忽视的是2012-2013年,中国学生赴美读研申请量出现首次下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增加使得更多人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但因为缺乏有效质量控制,宽进宽出,直接造成硕士学位含金量不断降低,与此同时研究生就业率、薪酬也不断走低,读研所带来的价值不断遭受质疑,也直接影响了读研的热情。[3]毕业立即考研虽不受到大学生的追捧,但是对于已工作的人来说,研究生的文凭成为了升职加薪的硬性条件。在调查中,有63.33%的人有继续深造的愿望,同时在这部分人当中,65.79%的人将考研定为深造的目标。
2.3生活信息需求分析
除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排名情况会成为学生选取学校考虑的条件以外,高校的周边环境亦会影响他们的选择。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将生理需求(食物,水,呼吸等)列为最基本的要求,一般人在满足了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才会对自身有更高的要求。从调查结果看来,学生群体完全符合这一理论。54%的在校学生和63%的高三学生表示最希望了解的生活信息是学校周边娱乐信息,而娱乐信息无外乎吃喝玩乐。其中28%的高三学生表示,他们最关心学校周围的餐饮信息,另外他们中有26%的人认为校内文娱活动信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4学习资源信息需求分析
大学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资源最便捷的渠道。从图2可看出,55%的大学生通过图书馆查找与自身兴趣相关的信息。据笔者得知,大部分的学生所学专业并不是自愿选择的,而是在填报志愿时自动调剂到现学专业的。因此,大学生只能通过课余时间延续自身兴趣的学习。利用图书馆查找专业相关信息的人占比为34%。另外,不同阶段、年级的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存在阶段性。低年级学生常需要寻求学习和娱乐交流类的信息,高年级学生还多了求职就业、考研出国方面的信息需求。[4]
图书馆不仅提供大量的纸质资源,同时有丰富的电子资源供学生使用。在毕业生的调查中笔者发现,有65%的人仍然对电子资源库有需求。但是有48%的在校学生从未接触过电子资源,大部分的人对图书馆的观念还是停留在自习或是借书还书的时代,对电子资源的获取和使用并没有过多的意识,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大学生在获取信息时,一般倾向于选择距离较近,获取方式较为简便的信息来源。他们在信息活动中尽量避繁就简,弃难从易地选择那些方便易用可行的信息。一方面是依信息价值而行,另一方面总是力图以最小的成本,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5]这也符合穆斯(Mooers)定律(一个情报检索系统,如果对用户来说,取得情报比不取得情报更伤脑筋和麻烦的话,这个系统不会得到利用。) 就大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得到信息所付出的代价大于不使用该信息所付出的代价,他们则更倾向于后一个选择。相反的是,高年级学生在确定自己未来目标和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后,信息渠道扩宽的同时对信息的价值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将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大于信息数量,因此他们对电子资源的了解相对较深。
2.5个人发展信息需求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见表3)显示41.46%在校学生将校园招聘的信息视为关注的重点。大学生在读期间能真正接触正规实习工作的机会较少。因此,大家都想知道如何能在工作中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和提升个人发展空间。而高三学生对工作信息的焦点则在节假日的兼职信息上。一是能够补贴自己生活费,二是能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培养自身的能力。进入大学以后,成绩不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综合型人才成为各企业热招的对象。
3.信息需求获取障碍
通过对大学生群体信息需求主要类型的调研分析,研究发现学生群体在满足这一系列信息需求的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障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信息接收方式被动
财大设置了四个官方网站最贴近学生群体学习和生活的信息,分别是贵州财经大学官方主页、数字贵财、贵财教务系统、各学院官网。近期,数字贵财和教务系统进行了合并,登陆数字贵财就能看到集合财大的各类消息。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通过其他方式(辅导员通知;社交软件网站;听周围人谈论)获取校园信息的人占比为66.67%。笔者将校园信息之一设定为官网信息(即在财大官方网站能直接查看的信息),并对在校学生和毕业学生获取官方信息的渠道进行了调查。笔者选取了一条近期在官网首页刊登两周的新闻以探究大学生对官网信息的关注程度。调查结果显示,89%的人不知道该信息。大家选择其他方式获取校园信息,虽快速便捷,但从非官方途径得到的消息并无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网页数字贵财是贵州财经大学建立的集合财大各类校园信息的平台。问卷结果表明,91%的学生知道数字贵财(见图3),但会经常使用这一平台查看消息的学生仅占36.26%(见图4)。可见,尽管高校提供获取权威信息的平台,但大学生的使用率依旧不乐观。
笔者调查得知大学生不通过官方渠道获取校园信息的原因可解释为以下方面:1.上网习惯的改变。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大学生的上网方式从pc转移到移动端。智能用户要想进入官网查找信息首先是要下载浏览器,进入数字贵财和教务系统要再登入,如遇网速慢的情况下网页无法显示。繁琐的步骤会让人失去获取信息的动力。2.权威信息分布分散。官网之间信息不同步,一个网站只能查看单一信息,网站之间的信息没有整合。也就是说,尽管建立了数字贵财,但是平台整合信息功能有限,信息延迟性大。3.将信息整合视为重心,而降低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平台整合后获取权威信息分为:登陆数字贵财―找到教务板块―点击浏览―查看信息。相比以前的非注册浏览,此处查看信息的必要前提是登入系统。仅注重信息集合而忽略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习惯,他们无法感知到信息的便捷性,在某种程度上说,只会提升他们对使用系统的抗拒心理。
3.2信息检索技能缺乏
由表4可知,毕业生和在校学生在检索信息时,大多数的学生选择关键字搜索的方式查找信息,所占人数分别为41.38%和48%。尽管大家都意识到查找信息时要使用关键字,但笔者跟踪某些大学生的搜索习惯时发现,整句搜索或是乱选关键字成为影响搜索结果的两大因素。不可否认的是,整句搜索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查全率,但同时无用信息也占据了大量空间,信息查准率下降,获取有用信息效率降低,最后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同时也违背了互联网建立的初衷和大学生有效运用网络的动力。另一层面上,这也表明现在的大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比较缺乏。很少或不使用布尔逻辑and,or,not进行信息的搜索,主要原因还是大家缺乏信息素养。从调查结果上看,信息用户基本满足齐夫(Zipf)最小努力原则(一个人在做任何事的时候,想付出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利益)。从而导致大家在选择结果时,通常只在搜索页面的前三页查找有用信息。
另外,两类人群都有超过半数的人会凭借自己对信息类型,时间,所属部门的主观判断去查找信息,而且55.17%的毕业生查找信息时更偏向自我判断(部门查询,时间顺序查询,信息类型查询),这一结果高于在校生所占的比例。从类似方法所得到的信息,极有可能降低信息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3.3 信息意识薄弱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的认识, 即信息在学生头脑中的能动反映, 是人社会意识的一部分。信息意识包括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判断和把握。[6]在读的高三学生,68%的人对目标大学的各项情况处于模糊甚至空白的状态。29%的人对未来学校的意识仅停留在大概知道学校有的学院和开设的专业。高三学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当中,没有一个综合的平台对学校信息进行收集和整合。对各高校所开展的活动,学生更是难以获取。同时,网络上的高考板块,信息分散,搜索难度大,加上他们对信息分辨能力较低,从而难以判断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高三学生信息素养缺乏,也导致他们耳听为真,眼见为实,获取信息随波逐流,不对信息进行分析,受周围人影响,对信息妄加主观臆断。
3.4官方信息内容单一
高校官方平台所的基本是有关学习类型的信息,因而其他的信息极易被忽略。对大部分高三学生和大学生而言,去到一个新的环境最想了解的一定是周围的生活信息,大学也不例外。除了学习,大家对娱乐休闲活动也充满了兴趣。据笔者了解,很多人来到学校最先得知的就是校外休闲场所的地理位置,如KTV,电影院,小吃城等。再次,大学生逐渐对驾校信息展现出需求,除开四级六级和计算机考试,考驾照也成为在校学生自行添加的必考科目。尽管这些信息的需求量大,但是通过官方渠道并无法获取这类信息;同时有效的信息分布分散,虚假广告盛行,易导致大学生盲目跟风,不仅需求无法满足,还白白浪费金钱。
4.关联涉众信息需求满足的对策
新媒体平台提供了信息交互性的环境,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改善人们的信息习惯,不再是单一渠道的被动接受消息,而是及时表达对信息的意见和看法。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提高学生群体信息能力必须受到高度的关注与重视,充分利用信息手段;通过各类信息渠道在短时间内满足自身信息需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改善信息获取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4.1建立校园信息整合新平台
由于3G/4G移动互联高速上网环境,智能手机的高配置,低消耗,年轻人上网方式也有所改变。问卷调查得知,智能手机在高校涉众群体中的普及率都超过95%。在高三学生群体中,有60%的人选择用手机查看新闻;55%的人习惯于用手机查找资讯;有58%人的手机长时间处于上网状态。调查显示,涉众群体在浏览新闻时,更倾向于微博类的新闻客户端,根据自身的兴趣去选择信息。每条信息限制在140字以内,内容虽短,但筛选精炼的140字表明主题,在短时间内即可满足自身信息需求,更加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在新闻呈现方式上,42%的在校学生和53.33%的毕业生偏好按信息按内容分类的分类方式排版。
建立手机客户端的校园信息集合软件(APP),能通过移动互联客户端方便的查看信息,摆脱获取信息时的障碍:
①改善学习型信息获取形式。极大程度的将在校学生群体被动接受学习型信息的习惯慢慢转变为主动查找,省去冗繁的登陆―查找―浏览过程,只需连接网络,在打开APP的同时即可看到所有校园信息。软件界面通过用户偏好自定义设定浏览方式,按照自身的阅读习惯查看信息,提高学生群体对校园信息关注度。
②短时间获取重要信息。新媒体环境下讲究信息交互性,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双向传播的优势,即信息不再是被动地被大学生接受,而是被积极的评论分析,并提出更有价值的信息。[7]信息的置顶不再通过管理员的主观臆想设定,而是由信息接收者判断,通过“点赞”的方式对信息进行自动排序。抓住信息时效性,第一时间掌握最热消息。
③提高高三学生信息敏感度。新平台整合一切官方消息,保证信息准确性,避免信息延迟性,减少信息获取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高三学生在获取权威信息中培养自身的信息能力,学会分辨虚假信息和无效信息。
④去除冗繁步骤。高校针对本校生研发的信息集合平台具有较强针对性,如遇登入查看,非本校生几乎难以获取信息。但手机客户端降低浏览信息的门槛限制,面向所有对校园信息有需求的人士,不论是否为本校生还是认证信息已被清除的毕业生,只要打开软件界面,就能获取最新消息。削弱信息获取过程中繁琐步骤,提高学生群体对信息集合平台的依赖性。
4.2加强信息检索能力
高校目前开设的文检课,过多强调理论知识,看不到具体的实例帮助,对非专业学生来说极易产生抗拒心理。课程一旦被标签上专业课和非专业课后,学生心中便有了孰轻孰重的位置。再次,开设课程的时间普遍较晚,目的都是为毕业论准备。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运用认识不足,不善于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技巧。与专业知识或文献资料选取时,对众多检索结果无从下手,无法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添加信息检索课程,重点教授信息搜索技巧,将重心放在实践上,加强上机的训练,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掌握正确的检索方法,是互联网时代的高等院校涉众群体必备的基础知识。但高校具有熟练实战文检经验的师资力量有限,大规模开展课程让每一个人上机实验并全面掌握搜索方法的可能性较小,这就要求大学生私下主动加强自身的检索训练。再者,高校可不定期举办专业信息检索讲座,帮助学生满足对其他专业信息学习的需求和能力。
4.3全面满足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学生群体信息需求会受到环境,学历,经历等方面的影响。高中课程改革以后更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拓眼界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调查得知,大学生除了平时的课程学习,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奉献给自身的兴趣上。快速获取权威资源的渠道是高校图书馆,但专业性大学藏馆提供的资源更偏向其学校类型。比如,财大图书馆以财经类图书为主,师范类院校则以教育资源为主。广泛的兴趣,有限的资源使得大学生自身无法对不同信息的需求得到满足。互联网虽有海量信息但缺乏有效的分类,不仅查找难度大,而且还要具备熟练的信息判断能力。就目前而言,学生群体对专业资源的辨别能力还有待提高。介于此,各高校之间可建立资源共享,以此满足大学生对不同的信息的需求,通过高校间的合作,使得学生群体可以无障碍获取权威信息。
新媒体下的校园信息整合平台,除了给学生提供学习相关的信息,生活等信息也将被囊括进去。此类信息的收集将采用大众编辑制,所有的学生用户可以根据自身体验的情况将感受出去,用户获得编辑增删的权限,自行建立红黑榜。在专门的讨论区进行信息的共享,一改往日单纯的人工推荐。生活信息的统一收集;大众监管的制度;添加自身的体验等方式,不再担心信息查找困难和获取的信息不真实,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群体在不同方面的信息需求。
5.结束语
本文是基于对贵州财经大学学生的调查,虽涉及的范围有限,但所发现的问题普遍适用于现阶段的大学生。本文所提出的对策,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信息获取过程中学生群体障碍。信息的高速膨胀,大学生信息获取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会日益加剧,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一定会有更简便的方法最大化的满足学生群体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03-06]http://.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P020140305346585959798.pdf
[2]马费成.宋恩梅.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二版)[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308
[3]中国教育在线―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2014-03-03]http:///html/ky/report/a1.shtml
[4]林豪慧.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对信息检索课的认同与期待.图书馆学研究[J],2005(6)
[5]夏红.大学生用户信息需求分析与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对策.教育理论研究[J],
2013(10)
[6]刘述进.刘兴平.试论大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教育与职业[J],2006(26),
[7]李新松.张焕.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息能力的现状分析[J].现代情报, 2013(3)
基金项目
2013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APP的大学生群体信息需求满足研究”(项目编号:201310671013)阶段性成果。
*通信作者
杨帆(1969―),男,图书馆副馆长,博士,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服务。
作者简介
吴琪依(1993―),女,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生物技术专业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的基础专业,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从而折射出许多急待改革的问题。为此,基于浙江农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情况问卷调查以及与该专业本科生的座谈交流和对部分高等农林院校的实地调研,并结合浙江农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相关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对高等农林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高等农林院校应通过明确有别于其他科类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进分类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精简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尝试课堂讨论式教学法、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的实施,实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关键词:
高等农林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教学评价
近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伴随着生命科学的新突破,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食品、环保、能源等领域,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满足生物技术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国内外的生物技术高等教育也迅速发展起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有337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经过20余年的不断改革和优化,我国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办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目前我国的生物高新技术产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与国际水平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这导致生物技术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较低,特别是农林类高等院校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2010年,生物技术专业甚至被教育部列入10大“红牌”本科专业。由此可见,从整体上看,我国生物技术高等教育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笔者在浙江农林大学开展了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情况问卷调查,与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进行了座谈交流,还到部分高等农林院校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浙江农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相关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对高等农林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其他科类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的界定,生物技术专业以理科为主、工科为辅,是理工科复合型专业,主要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1]。生物技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学生进行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研究能力的初步训练,以培养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生物技术专业人才承担着将相关理论应用于实践以及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责任。因此,促进生物技术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倍显重要。截至2015年,在全国开设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337所高校中,农林类高等院校占36所。其他科类高等院校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常是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重点培养的是具备生命科学基本理论以及较系统的生物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性专业人才。其主要特色是培养大众化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但是,由于其缺乏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化细分,所以难以满足我国生物技术行业发展对基本专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二)高等农林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已有36所农林类高等院校开设了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但是大多没有确立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如前文所述,尽管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已经明确了相对宏观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并不完全适用于农林类高等院校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从现状看,农林类高等院校往往过于注重学校整体的农林特色,着重于培养传统的农林人才,而对在农林业发展中发挥同样重要作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重视不够。因此,笔者认为,各高等农林院校在主打自身农业、林业特色的基础上,应结合各自院校的历史发展优势、地方发展特色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进一步细化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具有农林素养的生物技术专业特色人才,从而发展各具特色的或本校独有的生物技术专业教育。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作为一所多科性高等农林院校,其开设的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确立了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现代生命科学基本知识、掌握系统的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和核心技能、了解生物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研究型专业人才。因此,浙江农林大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竭力塑造独具特色的富有生态性和应用性的创业型专业人才。目前该专业已发展成为浙江省重点专业。
二、高等农林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走访调研部分高等农林院校,笔者发现,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在多数高等农林院校并非是主流专业,专业的培养目标比较模糊。通常情况下,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考研和就业。但是,多数高等农林院校并没有针对2种毕业去向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引导,所开设的课程都是统一的。只有少数高等农林院校为毕业去向不同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提供了有区别的人才培养方案,即针对本科毕业后准备考研深造的学生,设立了考研强化班,并强化了理论性强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同时,针对本科毕业后准备直接就业的学生,注重引导其更多地掌握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等方向的实用专业知识,从而使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为了适应不同科类高校和不同高等农林院校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定位,生物技术专业教育应结合各高等院校的办学特色,从满足学生毕业去向的需求出发,积极探索分类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所谓分类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首先根据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学习意图,将其分为工作就业、考研深造、实践创业及其他4类;然后根据这4类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优势,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可以为学生未来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服务。第一,针对毕业后意向工作就业的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高等农林院校应充分发挥“产、学、研”教学模式的优势[2],大力鼓励学生到企业部门、生产一线进行实践实习;同时,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联动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此外,以细化的就业需求为导向,为该类学生开设普通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生物工程等方向的模块化课程。第二,针对毕业后意向考研深造的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高等农林院校应大胆借鉴某些高校的成功经验,尽可能为该类学生提供相应的培训辅导,以培养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型人才。例如,可开设相应的辅导班,强化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传授。第三,针对毕业后意向实践创业的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高等农林院校要结合学生的具体要求,将学生的学习实践直接引进实验室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或者引导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开展实践,以切实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仅生物技术专业,其他学科专业也总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学习或工作的内容与所学的本科专业并不相关。针对毕业后从事非本专业学习或工作的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高等农林院校应从该类学生的需求出发,适时适当地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以便其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高等农林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生物技术是一门涉及领域多、涵盖范围广、基础性强的新兴的综合性生物学科,是现代生物学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产物。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课程主要涉及发酵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生化工程6个方面,这些课程从教学的角度又可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大部分。
(一)理论课程的现状与改革
目前,各高校开设的生物技术本科专业课程主要有“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植物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育种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信息学”等,以及相应的生物类实验课程。从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看,对教师来说,在生物技术本科专业4年的教学时间里完成上述课程的教学,显然是任务繁重、困难重重的;同样,对学生来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接受并吸收理解如此多的课程知识也是不切实际的。为此,目前各高校普遍采取的解决办法是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特色,选择性地开设其中的部分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同时,调整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间,实行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行。此外,现代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决定了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知识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更新,理论知识在不断地得到充实完善,这使生物技术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因此,高等农林院校在设置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时,一定要紧跟生物技术的发展步伐,积极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做到理论知识最新、课程内容均衡、教学时间安排合理、专业匹配一致。同时,课程设置还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例如,如果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创新研究型人才,那么应侧重于设置理论技术类课程;如果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实践型人才,那么应侧重于设置工程实践类课程。以浙江农林大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为例,其主要通过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的设置开展理论教学。其中,专业基础课安排在本科阶段的第1、2学期,专业必修课安排在本科阶段的第3~6学期,专业选修课则伴随专业必修课穿插安排在相应的各学期。笔者通过对2003~2014级的116名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和在校生开展的浙江农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情况问卷调查发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与应用”“植物组织培养”等专业课程受欢迎程度普遍较高。学生普遍反映这些课程的系统性强、应用性强,能够学有所用。而“生物信息学”“遗传学”等专业课程的受欢迎程度则较低。
(二)实践课程的现状与改革
郑世英在《地方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充分阐述了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3]。同时,有学者指出,在就业市场竞争愈益激烈的今天,创新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社会生存的重要资本[4]。由此可见,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在注重提升学生专业理论水平的同时强调加强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当前,各高等农林院校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实践类课程仍然只是覆盖课程实验、生产实践、学科竞赛和自主实习等几个方面。可见,通过实践课程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科技素养培养的做法在高等农林院校尚未得到全面的推广。笔者通过深入了解也发现,多数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实践类课程过于形式化,再加上部分学校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低,所以看似形式多样的实践课程所产生的实际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为了有效地调动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学生参与课程实践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增强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和实际需求的适应性,高等农林院校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实践类课程建设应强调多元化、自主化和时代化。首先,在课程实验方面,生物技术本科专业要打破原有的以综合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格局,针对每门专业课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程;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进行实验操作。其次,在生产实践方面,高等农林院校要积极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地方行政部门等组织机构合作,为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学生争取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时间,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到农林生产一线去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再次,在学科竞赛方面,高等农林院校除了要提供一定的设备和经费予以支持之外,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将学科竞赛成绩纳入学生学业考核体系,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参加学科竞赛对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参加学科竞赛的过程中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学会合作、敢于大胆创新。最后,在自主实习方面,考虑多数高校在本科阶段的第4学年已基本不安排课程教学,所以建议高等农林院校将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自主实习安排在此阶段进行;同时,建议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岗位和工作内容等,而学校和实习单位只需做好监督验收工作。这样,可以使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准毕业生亲身感受实际工作岗位的真实氛围,提前做好就业准备,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地从校园学习环境过渡到社会工作环境。
四、高等农林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
(一)现状与问题
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中等教育或基础教育,目前我国各级各类院校广泛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受体,其主要特点就是“满堂灌”,所以培养的人才“平而不尖”,缺乏学习的主动性[5]。同样,高等农林院校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课程教学方法也不例外,通常是教师一人讲得热火朝天,而学生“各有所为”,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笔者通过与浙江农林大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各年级学生座谈发现,学生对课程教学主要有以下一些看法:①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②课程内容不够吸引人;③教学方式存在部分不足;④教室等硬件条件有欠缺;⑤自身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学生反映的问题,笔者认为,高等农林院校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课程教学要想改变现状、解决问题,首先,要改变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推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反转式教学模式,从而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其次,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最大化地利用学校的软硬件教学条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及网络资源的优势。例如,笔者在“细胞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探索实施了课堂讨论法。首先,笔者以细胞工程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为基础材料,向学生传授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其中穿插部分视频展示,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课时的注意力。其次,在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后,笔者通过布置自主性课程论文,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细胞工程课程内容进行整理和论述,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后,在学生完成相关资料的搜集和课程论文的撰写后,笔者要求学生针对某些共通性话题展开小组讨论和课堂辩论,以使学生彼此交流各自学到的知识。课堂讨论法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之后的课程教学评价中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
五、高等农林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考核方式
(一)现状与问题
有了好的课程教学模式,还必须辅以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评价和有效地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所以高等农林院校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相应的完善。目前,各高校的期末考试成绩在课程考核成绩中占据的比例过大,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依据最终的卷面考试成绩[6]。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考高分,而不是为了真正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导致部分学生应付完考试便不再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所以知识遗忘率较高。可见,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缺陷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有悖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高等农林院校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应改变单一的课程考核方式,采取多种方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既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准确与否,更要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并基于这两个方面做出综合评价[7]。
(二)改革措施
笔者认为,高等农林院校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应对现行的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首先,要适当加大平时成绩在课程考核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其次,要细化平时成绩的构成,将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各方面因素充分考虑在内,并且明确评分标准。例如,如果以百分制计算课程考核成绩,那么可以规定平时成绩占6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40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2部分:①平时表现占40分,主要对出勤率、课堂活动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平时综合表现等进行考评;②实验或课程论文完成情况占20分。将实验或课程论文成绩纳入课程考核成绩,通过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查找文献、筛选资料以及写作表达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此外,课程的期末考试也要打破传统的笔试答题形式,应尝试采用计算机考试系统[8]或网络在线答题等灵活高效的随机测试形式。这不仅能够较为客观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可以降低教师的评阅难度和工作强度。
六、高等农林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评价体系
(一)现状与问题
所谓教学评价,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人才培养过程及其质量和效益做出客观的判断与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总结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形式和激励师生的重要手段[9]。目前,各高校的教学评价大多采取师生互评的做法。通常,师生双方通过网上教育系统或纸质问卷进行评价与反馈。部分高等院校考虑到学生数量多而采取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做法。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通过师生互评进行教学评价存在2个方面的问题:①参与评价的学生往往抱有应付的心态,而且学生评教难以保证客观公正,考评“全优”的现象较为普遍;②教师对学生评教的结果存在不重视的现象,不能及时做出反馈,个别教师甚至完全忽视教学评价环节。
(二)改革措施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生物技术专业教育的良好发展。由于生物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一定的独立性,所以各高等农林院校应建立符合生物技术专业教育自身特点的教学评价体系。首先,明确教学评价对象的主体应包括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其次,采取师生互评、师生自评、阶段总结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其中,师生互评旨在提高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认知度,师生自评旨在提高教师、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度,阶段总结旨在提高师生对生物技术专业教育的认知度。为此,浙江农林大学组建了由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学负责人和生物技术专业资深专业教师组成的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由其负责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招生方案、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考评方式、教育教学的改革探索等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与实施,以及加强对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总之,我国生物技术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学改革不能急于求成。各高等农林院校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特色,积极主动借鉴国内外优秀高等院校的成功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紧随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关注生物技术发展创新的动态,在国家、政府、企业、高校、师生之间搭建起一座生物技术的桥梁,以促进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和生物技术专业教育向着国际化、高效化、优势化的方向迈进。
作者:王正加 唐永超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
参考文献
[1]王俊丽,聂国兴.高等教育生物技术专业的办学现状与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5):99-102.
[2]符晓棠,尚文学.推行产学研合作教育造就工作上适用人才———试论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2):17-19.
[3]郑世英.地方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人才培育,2009(8):66-67.
[4]张鹏,于兰,刘助柏,等.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3):50-53.
[5]杨维霞.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0):15055-15056.
[6]龙明秀,许岳飞,何学青,等.农业院校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牧草栽培学”课程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1):42-44.
[7]郭庆梅.高等医药院校应重视“中药与生物技术”的教育[J].药学教育,2000,1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