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服务行业论文范文

服务行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服务行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服务行业论文

第1篇

论文内容摘要:按照陕西省“十一五”规划中服务业的相关指标,探究了2010年陕西省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目标。结果显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和金融业产值占服务业产值的比重拟下降,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和房地产业占服务业产值的比重拟上升。本文在分析服务业内部结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各服务行业产值比重的回归模型。

本文在分析影响服务业内部结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以陕西省为例,根据其“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中的经济发展趋势,预测2010年陕西省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情况,并据此对未来陕西省服务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服务业的发展受经济、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动,服务业内部结构也随之呈一定趋势变动。

影响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主要因素

(一)居民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的变动是引起需求结构变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服务消费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比实物消费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而且不同的服务消费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也不同,因此服务内部结构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变动(李勇坚,2004;罗吉,2008;李慧娟,2003)。

(二)城市化水平

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基地,它集中了服务业的大部分劳动力,提供了大部分服务业的产值。同时,城市具有组织城乡商品交流、向外辐射流通服务的功能,是市场和商业相对发达的地区,也是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主要对象。因而,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密集,有利于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的服务业的发展(罗吉,2008;李慧娟,2003;陈凯,2006)。

(三)工业化程度

随着工业的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生产关联复杂程度的提高,部门结构更加细化,促进了分工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物质产品极大丰富,既提高了社会生产的专业化,也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大量的劳动者从生产领域分离出去,从而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罗吉,2008;任振东,2007)。

(四)人口密度

服务需求来自于人口。人口密度高,其服务需求积聚在有限的区域内,就容易达到服务业和内部各行业发展的起点规模。根据规模经济原理,只有具备相当规模的服务需求,新的服务种类才会产生。否则,服务需求的数量和种类过少,也就不利于产生新的服务种类。同时,在人口密度大、数量多的基础上,由于竞争和技术进步的原因,原有的服务行业会逐渐裂变成分工更细的服务行业,这样也会影响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任振东,2007;李江帆,1994)。

(五)服务业开放水平

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中,经济区域是开放的。各地区由于资源、优势等差异而导致各服务行业的发展有了差异。如果一个地区的服务净输出比较大,区域外的服务需求多,可能导致服务的种类增多,从而对区域内的服务供给产生影响(陈凯,2006;任振东,2007)。

(六)基础设施的改善

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包括公路、铁路、港口、码头以及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领域基础设施的改善,有些直接可以转化为第三产业的产出,有些为更多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从而影响各服务行业的发展(罗吉,2008;任振东,2007)。

(七)市场化程度

提高市场化程度很重要的一环是消除垄断。目前我国经济中对服务行业存在着较多进入管制和垄断问题,如保险、电讯、教育、文化等。其中不少服务行业的产品质量差、品种少、价格高,制约了消费的同时也抑制了其自身的发展。市场化程度提高,则能够通过市场的竞争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价格,从而促进服务行业的发展(罗吉,2008;陈凯,2006;任振东,2007)。

(八)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是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动的外在动因,经济政策往往确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夕阳产业。对于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国家会投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支持该产业的发展。相反,对于夕阳产业,投入便会相应减少。因此,不同的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影响(李慧娟,2003)。

回归模型的建立

本文借鉴钱纳里和塞尔奎的方法(李勇坚,2004;罗吉,2008;陈凯,2006;李江帆,1994),基于上述对影响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主要因素的分析,从陕西省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数据的代表性和可取性,选择建模指标如下:

X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了提高模型的准确度,在模型中本文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值来代替,即Ln(X1);X2:城市化率,为地区市镇人口与总人口之比;X3:工业化率,为工业产值与生产总值之比;X4:人口密度,为人口数量与地区面积之比。为了提高模型的准确度,在模型中本文采用人口密度的对数值来代替,即Ln(X4);X5:服务业开放水平。由于服务进出口的衡量较难,而商品进出口的同时,也是运输、信息、科技等服务的对外进出口,所以本文采用外贸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代替;X6:固定资产投资额占GDP比重;X7:政府支出占GDP比重。

本文利用所选指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Yn=α+β1ln(X1)+β2X2+β3X3+β4ln(X4)+β5X5+β6X6+β7X7+μ

其中,Yn代表各服务行业产值占GDP的比重,X1为人均GDP(元/人),X2为城市化率(%),X3为工业化率(%),X4为人口密度(万人/平方公里),X5为外贸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X6为固定资产投资额占GDP比重(%),X7为政府支出占GDP比重(%)。

本文借助SPSS17.0对服务业各行业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Y1)、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Y2)、金融业(Y3)、房地产业(Y4)的最终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Y1=35.12-7.458ln(X1)-1.753X5+0.213X7(1)

Y2=-9.369+7.891ln(X1)-0.200X3-0.073X6(2)

Y3=-9.369+7.891ln(X1)-0.200X3-0.073X6(3)

Y4=-2.771ln(X1)+3.1131ln(X4)+0.328X7(4)

以Y1为例,其实际值与回归预测值如图1所示。同理可得,Y2、Y3、Y4的实际值及其回归预测值。

陕西省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目标探究

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10年陕西省相关指标如表1所示。

根据表1中各项指标值以及各服务行业的回归模型,2010年陕西省各服务行业产值占服务业产值的比重(Y*n)如表2所示。

参考文献:

1.李勇坚.中国服务业内部各个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财贸经济[J],2004(4)

第2篇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逐渐成为企业成长、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资源。知识管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但是目前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一般性的个人、组织和团队,或者重点研究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知识管理缺乏有针对性的分析。基于此本文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分析这类企业中的知识管理。

二、传统服务业知识的特点

1.以经验知识为主,专业知识为辅。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的特殊专业技术知识较少。员工的知识主要为知道如何正确去处理某类事件,几乎不需进行任何创新,知识的来源离不开长期的实践积累。

2.知识更新速度慢。企业提供的服务内容单一变化不大,与此相适应企业经营所需的知识更新速度较慢,知识管理的重点应该为知识的传递与共享。

3.知识主要为个体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之上,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的知识,多为主观洞察力、直觉和预感性知识。难以编码和度量,是计算机不容易直接处理。企业的知识主要存在于员工个人头脑中,知识外在表现为能正确处理各种日常事务。

4.从业人员流动性较高,素质偏低。由于行业对人员的学历、专业技能要求不高,企业员工文化素质不高。由于一些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年龄,身体等有限制,加之从业人员也会因为各种自身原因离开某一企业,使行业内的人员流动性较强。随着人员流动,存在于员工个人头脑中知识也就有可能流失。

三、传统服务业知识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的识别、获取、传递、吸收、综合、创新等环节。目前这类企业知识管理主要是以人员为重点的知识传递与吸收。做法首先是培训,包括新员工上岗前的培训和工作过程中的不定期专项培训。其次由于隐性知识本身难以编码显性化,多采用师傅带徒弟模式,让员工在实践中观察、摸索,在干中学。这两种方式对于员工掌握岗位所需的知识,有较好的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让知识在员工内部传递与交流。但这种传递本身,仍存在以下的缺点:

1.由于知识以隐性知识的形态存在于员工个体中,而员工是“经济人”,在与他人共享自己知识时,会对知识共享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在没有足够激励的情况下,师傅不愿意带徒弟,或不会将知识全部传递给徒弟而给自己留有余地。

2.员工的知识和经验仅存在自己的脑子里,呈现知识孤岛状态,由于缺乏主动系统的知识管理,没有将这些知识显性化,并加以综合,制定成为规范化的规章制度。随着员工知识的遗忘,人员流动,一些知识就会在组织记忆中消失。这样组织知识难以积累,企业不能形成经验曲线,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也难以提高。同时使企业过度依赖核心员工,一些关键岗位核心员工的离职,将会使企业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

3.传统培训方式成本过高、时间过长。由于没有有意识地总结岗位所需知识,培训内容不系统。师傅带徒弟的过程,可能无意识地将一些不正确的知识传递给了员工,使不正确的知识在组织中蔓延。在实践中观察、摸索,需要较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理解上错误,组织和个人造成一定的损失。

4.由于信息不对称,管理人员很难准确评价员工掌握知识的程度、不知道员工是否具备了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应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培训。这就不利于企业的监控管理也无法做到有针对性的培训。

四、传统服务业知识管理的改进对策

1.制定严格规范的制度,对知识进行科学的制度化管理。首先,做好员工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通过工作日志,职工访谈,开会讨论等方式将老员工头脑中的知识记录下来,将隐性知识进行明晰化的表达。此环节一定要详细,每一句话怎么说,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每个动作应该怎么做都要规范。其次,由管理人员对这些显性化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系统化为岗位的详细操作规程,使信息透明、可视、准确,便于员工掌握也便于企业的日常监控管理。再次,应将显性化了的操作规程贯彻落实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去。对于新员工应该以此作为培训大纲,通过培训让员工尽快掌握岗位所需知识。

2.对突发例外事件要详细记录,建立规范的事件反馈机制。由于服务对象的需求有多样化、动态化的特点,而人是有限理性的。制度很难涵盖企业在服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情况,因此应该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对所遇到的情况进行记录,形成企业独有的案例库。整理出一些if-then的逻辑过程,这样对于一些突发事件,例外事件及时进行总结。

第3篇

关键词:CRM(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会计服务行业

20世纪末,围绕市场环境的新变化,国际营销理论和实践都有了极大的创新。在产品同质化和营销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企业的竞争更多集中在销售环节,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工作的重点。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提高客户忠诚度的新型运作机制,它实施于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与客户有关的领域。CRM解决方案通过以对信息的有效集成为基础进行的客户快速反应,达到商业过程自动化并改进业务流程的目的。人们普遍认为,CRM将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在市场中高效运作并获取稳定利润的法宝。下面,就以客户关系管理在会计服务行业的应用,来探讨我国客户关系管理在现实中应用的可行之道。

一、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两个层次

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过程往往会面临两种典型的情况。其一,为众多的客户提供通过一次交互完成的、高频次的交易。在这类交易中,客户满意度较多地依赖于短时间内的即时感受,销售成功的关键在于大量的客户数据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有些专家把这类应用称作面向行为的CRM。其二,为较少的客户提供通过多环节完成的、长周期的交易。

这类交易中客户满意度更多依赖于企业的业务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企业员工的表现。这就是面向过程的CRM。

由于会计服务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司的市场营销模式绝大多数属于B2B,也就是说公司客户居多。对这一类的客户,关系好坏更多的是取决于问题解决方案本身的优劣以及服务质量、响应速度等硬指标,其客户关系维持的核心并不仅仅在于细节上的客户关怀和盈利分析,而是应形成战略上的合作同盟关系,建立专业精干的销售队伍,给予客户以综合的解决方案。

二、会计服务行业客户关系管理模式的选择

1、客户关系管理模型的基本模式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多种业态下表现为几种典型模式:

(1)一对一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企业将收集大量客户个人数据,并且尽可能地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每个客户的

需要。

(2)传统的CRM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客户数据主要用于客户分类,对不同特点的客户群进行管理,向其提供不同种类的产品和服务。

(3)个性化沟通和目标定位这一模型向所有客户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基本类似的,但是,结合客户的个人偏好及目标市场的特别需求,对产品和服务作了一定程度的调整。

2、会计服务行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模式选择

遵循CRM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下面着重对会计服务行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可行模式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包括:审计、资产评估、税务、会计咨询服务等等。其中,审计业务是重要的会计服务产品,能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大量资金。与此类似的还有资产评估业务。这一产品完全可以通过客户增值的办法提高销售。

这是因为,在CRM概念提出以前,大部分与会计服务类似行业的大宗客户管理采用的都是“一对一”模型。同时,“传统的CRM”模型也切合会计服务企业CRM活动开展的要求。因为在面对公司的大业务量客户和重点客户时,适合采用“一对一”的模型;而对业务量较小的一般客户时,则适合采用“传统的CRM”模型。这样做,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从同类客户中获取经验,避免出现失误。对占比例较大的非核心客户强调服务范围和服务的及时性;对数量较少但对公司收益贡献较大的重点客户则需要提供集中的纵向的积累的成长型服务。

三、会计服务企业CRM的具体实施

1、实施会计服务企业CRM的具体思路应该说,客户管理的任何模式都要求一种均衡的做法,包括战略、人员、系统、工作程序、资料、测评等等都需要兼顾,因此,推行客户关系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尚未形成完备CRM体系的公司在一开始需要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从客户关系管理的思路入手,同时借助CRM模式作为参照,解决实际问题。

在公司的CRM战略实施的初始,“获取目标和保持活动”、“了解客户,他们需要怎样的服务管理”“赢回失去的顾客”等三个环节成为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活动的切入点,具体落实在“客户信息数据在企业内部的顺利传递”、“瞄准客户的终身价值营造”这两个方面,主要目的是解决公司在市场销售、客户关系维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同时,在效果评估方面,力求明确范围和目标,这部分将在“基本步骤”和“具体实施”中详细列出。

其目的在于衡量实际业绩是否达到计划要求,以确保未来计划和活动更加周详精确。为方便实施,笔者趋向于采用由易到难的几个指标测试系统分步骤进行:客户流失(保持)指标,客户发展指标,人均业务量指标,客户满意度指标等。

信息和技术是整个模式的基础,技术应用促进客户管理(从数据分析到数据汇总),使得核心客户管理方案充分发挥效能。在实际应用中,客户数据的收集汇总之所以能够付诸实施,不仅仅得益于技术层面上的许可,更主要的原因是公司战略、人员和工作流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2、CRM实施的具体方案

对于企业来说,建立CRM的目标是建立真正以客户为导向的组织结构,以最佳的价值定位瞄准最具吸引力的客户,最大化地提高运营效率,建立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

(1)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这是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础。

客户资料的范围包括:对客户类型的划分、客户基本信息、客户联系人信息、企业销售人员的跟踪记录、客户状态、合同信息等,此外还包括可能的与发展目标客户和维护老客户相关的信息:部门(年度)任务、业务商机信息、行业动向信息、产业动向信息、宏观经济信息、地方区域经济信息、法律法规出台/变更信息、用户投诉等。

对客户的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录入,在此基础上即可完成基本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主要由数据表(包括客户基本信息表、客户销售管理表、客户业务管理表和客户服务管理表、经济信息动态表和客户投诉记录表),查询功能(包括企业资料查询;企业联络方式查询;主要联系人查询;业务协定查询;巡检、回访查询)以及报表生成系统(主要的报表包括:客户财务数据统计;客户信用分析;销售动态分析;投诉事件分析等)构成。

(2)分析和了解客户——通过捕捉和分析详尽的信息而对市场和客户有深层次的认识,从而可以对客户进行细分营销和细分管理。

按照比较传统的标准,可以将客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主要业务类型、业务量、合作年限、行业发展、经营状况、风险评估状况等等,力争比较全面地反映客户的实际情况。在客户划分中,笔者还趋向于将客户价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为完成客户的终身价值营造的目标主题,就必须要确定客户在其“客户价值生命周期”中所处的位置。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客户采用合适的CRM模型。对大客户和重点客户需单独分析其客户价值,包括过去、现在、将来的状况。进而做到尽力维护、延续与处于价值高峰的客户的关系;对处于价值上升期的客户要采取措施,在帮助客户实现自身价值增值的过程中推进其向价值高峰的迈进;而对处于价值下降通道的客户要分析其预期的价值变化,必要时(比如风险加大)果断放弃。

(3)销售互动管理——是客户在客户关系维护发展的过程中和企业建立起来的对话关系,这也是关系营销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这一过程中所强调的是建立一套完备的客户拜访管理系统和客户信息反馈系统。销售人员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销售人员需要制定自己的年度计划(包括客户发展量、新拓展业务量等等),并将其与实际完成情况相结合作为考核指标之一;

②销售人员每月要有拜访计划,客户拜访前需要准备信息传递单,将公司欲向客户传达的信息准备好。拜访回来后,将信息传递单反馈回信息部存档。拜访计划的完成情况也是销售人员的考核指标之一。

③重点客户(业务量20万以上)的信息资料由公司主管客户的副经理掌握,由客户服务部人员配合销售部做好重点客户的维护和服务,将公司资源集中用于“黄金客户”的关系管理,以帮助公司加大关系营销的力度。

④完善客户维护管理,将客户流失率作为销售人员的考核指标之一。

⑤实行销售人员月学习制度,包括公司市场营销战略、客户关系管理等等,帮助销售人员通过学习调整工作方法。

以上的销售人员管理办法避免了以前只注重业务完成量考核指标所带来的忽视客户服务、维护等方面内容的不足。

(4)客户关怀与服务管理——功能包括服务请求、服务内容、服务收费等管理,详细记录服务全程进行情况,将相关信息传递至信息部。

(5)客户增值管理——提供新产品和新服务,从而使客户的盈利能力得到最大的挖掘。结合公司新业务的拓展及根据由客户信息库获得的资料分析客户潜在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前期的工作重点可以放在向现有客户推荐公司新的服务产品上,例如向审计业务客户推荐会计咨询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产品。

会计服务企业实施CRM的经验对类似的专业服务类企业也有参考价值,需要注意的是:CRM是一个需要耗费企业资源的战略项目,实践CRM系统可以从最关键的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着手进行,在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后再来考虑其他部分,这一方法对于大量急于采用CRM战略又无法完成一个大的系统建设的企业来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总之,技术只是载体,能够将满足企业需要的管理理念贯彻落实才是应用技术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帕翠珊·B·西伯尔德.客户关系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2]张国方.CRM(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与理论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