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诚信建设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之一,是人类先进文化与科学发展理论体系的延伸,是一种和睦、融洽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包括五个层面的和谐:个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
2.1大学生诚信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诚信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从另一个角度讲,诚信是由各方面诚信组成。而大学生诚信是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它社会诚信就不健全,完整的诚信风气就不能形成,而且会影响诚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和谐社会也难以构建。大学生诚信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大学生诚信建设也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2.2大学生诚信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诚信建设的受益者又是诚信建设的参与者。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努力创造的过程,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参与,更需要通过一定群体在建设过程中起到示范性的作用。大学生有其优越的自身条件,具备了成为推动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大学生自身的不稳定性又有必要决定对其进行规范和教育。
3和谐社会视角下大学生诚信体系构建的途径
大学生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和谐社会大系统必然会影响大学生诚信体系的构建。因此应从大学生诚信内在体系和外在体系两个维度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大学生诚信体系的构建。
3.1丰富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
3.1.1注重诚信教育的时代性。高校在诚信教育方面既要汲取我国古代传统诚信教育的精华,又要借鉴国外先进的诚信教育内容,使诚信教育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更充分体现诚信教育的时代性。大学生诚信教育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需要为中心,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生活、就业等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具体诚信问题,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为导向的诚信教育内容。
3.1.2在专业知识教育中融入诚信教育。高等教育是学生步入社会最关键的教育阶段,与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最为接近。高等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上,除了对所学专业的具体理论和知识加以讲解外,要结合学科特点及课程内容,适时地融入诚信教育内容,使专业技能知识与道德品质的培养相融合,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又提高了诚信意识,增强了法治观念,既增强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也增加了学生的诚信意识。
3.2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诚信管理机制要改善大学生诚信状况,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除了加强诚信教育外,还要建立大学生诚信管理机制。各高校应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成立独立的诚信管理机构,负责大学生诚信管理、大学生诚信教育及大学生诚信实践活动等。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大学生诚信档案包括三个部分:大学生诚信承诺书、大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及大学生在校诚信表现。
(一)客观性原则。客观性的原则是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基础性的原则,只有在客观性的原则之上,学校所做的事情才有意义,没有客观性就无从谈起诚信。诚信档案是学生在校期间行为举止以及学习状况的真实记录,在学生的诚信档案中有关于学习成绩、荣誉、个人的隐私状况都要有一定的客观性,都要是学生最真实的写照。除此之外,学生的诚信档案中包含的有关政治思想等内容也不可虚构,也要严格的遵循客观性的原则,努力建构学生最原始真实的材料信息。
(二)动态管理性原则。大学生在学校中除了学习之外还会接触到许多的人和事情,这就使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容易发生改变,这就要求学校要对这方面进行完善,妥善的要求大学生学习有关诚信方面的有关知识,对于有不诚信思想的学生及时进行补救和更新他们的诚信意识,只有在这样的动态管理的原则下,学生才能长久的树立诚信意识,把诚信观念放在心里。
(三)学生参与性原则。诚信档案建设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只是引导者和监督者,诚信档案的建立归根到底的受益者还是学生。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还需要所有学生的操作和参与,学生要申请建立诚信档案,在拿到自己档案的时候要承诺和签字,这样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对诚信档案的重视,让学生们能在诚信档案中更加的诚信守信。学生为自己建立诚信档案,不是为了束缚自己,为了在社会上生活而建立,而是让学生明白这是自己的一个信誉问题,是优于别人的一笔资产和财富,要鼓励学生珍惜、维护自己的诚信档案,诚信建立档案就等于诚信做人,让学生们自觉的成为诚信档案建立的参与者和监督者。
(四)公开教育性原则。诚信档案建立的直接目的是监督和教育。学生的诚信档案应当在不涉及学生隐私的情况下尽量的向社会公开,这样可以做到全社会对此进行监督,也可以督促学生更加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做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二、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诚信档案作用切实落到实处。学校建立诚信档案之前还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建立诚信档案的重要性。开展诚信教育也是加强校园诚信建设的重要措施。
(二)建立诚信评价、诚信监督和诚信奖励制度。现在网络教学平台也在校园中广泛的应用起来,学校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档案放在网络平台上,这样就可以做到全校学生共同监督学生的诚信行为,并且可以制定一套详细的奖励和惩罚的制度,督促学生的诚信行为。对于公开的诚信档案,还可以树立学生诚信的品牌,对行为和思想意识较差的学生进行全校的监督。
(一)诚信知行背离
知行问题不仅是一个认识论和实践论的问题,也是伦理学的问题,知行是对立统一的,知而不行的是空谈,行而不知是盲动。社会的转型,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当前一些大学生的诚信存在知行背离,许多大学生在停留在道德层面,没有形成强烈的道德情感和坚强的道德意志,很多大学生知而不行,他们虽然知道伦理规范的行为要求,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愿意遵守诚信行为,以至于在物质诱惑面前,很容易失去自己的底线,难以坚持诚信道德标准。正如万增奎在《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学研究》中所说:“知而不行是我国道德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经过几十年的道德教育,社会倡导的许多伦理规范为公众所熟悉和了解甚至认同,但并未成为多数人的行为准则。”
(二)诚信教育虚化
人有别于动物不仅在于其社会性,而且也在于其思想性和精神性,因此,人除了具有物质需要外,还具有精神需要。道德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一种实践精神,不仅是社会有序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成员安身立命的需要。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诚实守信之德是培养大学生价值观必须学习的科学知识,是大学生追求人文知识之必须,《礼记•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尤其在一些理工科院校,人文气息缺乏,比较注重社会本位工程,重技术,轻文化。学校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虚化,教育方法手段单一、陈旧,缺乏多种方法、手段的配合,流于形式,只做表面文章,如开展诚信教育,诚信签名,诚信宣誓等没有内化于大学生内心的活动,甚至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诚信存在问题,言教与身教不相符,抄袭论文,学术腐败,学术造假,既破坏了科学教育的严肃性,又给大学生树立了不守诚信的“榜样”。
(三)诚信管理制度不健全
信用管理制度建设是学校实现诚信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各个高校重视开展诚信教育活动而忽视了诚信管理制度的建设,制度建设是根本性的建设,虽然近几年来高校在诚信制度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许多高校的诚信管理制度要不没有建立,要不就是流于形式,无人使用,无人执行,成为空架子。部分学校的规章制度甚至空泛,没有操作性,往往是对教育部文件的稍加改变复制,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校的诚信管理制度,一些制度简单粗暴,单一。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其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墨子曾经以“素丝比喻人的品格,认为人的品格如同白丝一样”,“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以此道理用于大学诚信问题,表明了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的高低与其生活的环境具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教育和理论灌输的层面上,还需要建立一个维系诚信道德的社会环境。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度建设的对策
(一)构建高校信用制度体系
制度作为环境结构状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避免人为干扰,明确每个人的权利义务,禁止错误行为的重要制衡因素。所以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需要完善高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使其合理化。1.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的“个人诚信档案”首先,建立和完善大学的“个人诚信档案”。在高校学生入学之时就要建立,对他们的诚信行为进行跟踪记录,由班干部、辅导员以及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联合,统一协调,对学生的诚信进行收集,及时记录学生所受的奖励与处罚信息。其次,要大学生的诚信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定性评价以及公开化、透明化,学校要高度重视,不能让诚信档案流于形式,要与教育部门,社会中介组织和银行等机构联合,使得学生充分重视到诚信的重要性,使个人信用档案真正成为学生的通行证。2.科学系统地完善学校诚信规章制度高校诚信制度体系是一个完善的体系,环环相扣,互相配合的,它包括考试管理制度、学术诚信制度、贷款制度、诚信监督制度等等。考试管理制度要加强对考试作弊行为类型的具体归纳与描述。更要对考试作弊形式细化以及作弊所受到的处分做出详细的处罚措施,使得处分有所依据,规定合理。目前各个高校的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已经开始加速运行,但是大部分内容空泛、单调,缺乏可操作性,震慑性不大,学生造假行为比较突出,健全学术诚信规章,要建立相应的专门惩治学术腐败的法律,使得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增强学术严密性和可操作性。这需要细化学术诚信制度的相关内容。对于违背学术诚信的大学生,要做出具体的处罚条例。完善贷款制度,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贫困大学生上学,高校和地方政府也积极参与,帮助大学生贷款,使得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没有养成诚信习惯或者故意不还贷款,导致大学生贷款诚信出了很多问题,高校在积极帮助大学生贷款的时候,完善贷款条件的审核,使真正的贫困学生能够获得资助,减少以致避免作假行为,细化贷款和还贷规定,大学生要恪守信用,对大学生贷款进行诚信方面的教育。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文化
文化价值的选择和价值导向决定着大学生诚信道德形成的方向,而大学校园是大学生主要接触的地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校园诚信文化会对学生形成诚信道德压力,不诚信的校园文化只会助长学生的不道德行为,大学生即是诚信文化建设的接受者,也是诚信校园文化的创造者。校园诚信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水滴石穿、日积月累,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要建立诚信文化体系,一方面要体现在有形物质方面,加强校报、学校官方平台,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等对诚信文化的宣传活动,在教学区和学生宿舍等适当的位置设置诚信格言。另一方面要在广泛开展诚信团学活动月,将诚信活动以日常化的形式落实在学生中。其次要开展隐性教育,以另一个看不见的手进行诚信教育。在校园诚信文化建设之中,开发隐性课程教育,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提高诚信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构建大学生诚信道德发展的网络文化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一)学习方面诚信缺失
在大学考试中,总有一些同学走捷径,致使考试作弊情况屡禁不止。在日常学习中,同学之间抄作业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同学长时间不归还所借书籍或不能完璧归赵;在学术方面,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或剽窃他人的研究,或找“”发表,更有甚者伪造与其所写论文相关的数据。殊不知这些行为,不只是自欺欺人,也违背了诚信的原则。
(二)生活方面诚信缺失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的同学表里不一,待人不真不诚。在网络交往中,有同学利用虚拟空间的漏洞,发表一些有违社会公德、人情道德的不良信息和视频,利用网络这一交友媒介,骗取别人的金钱、感情。在校园恋爱交往中,有的同学玩弄他人的情感,最终对他人造成生理或者心理上无可挽回的伤害。
(三)经济方面诚信缺失
一些同学恶意拖欠学费,利用一些假证件来骗取国家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更有甚者毕业后不能按期偿还国家助学贷款;在同学之间,有些同学喜欢占别人小便宜,借他人钱不还;有的同学为了钱,不惜去欺骗父母,供自己享乐;还有部分同学,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去做一些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
(四)求职方面诚信缺失
大学毕业生在制作求职简历时,伪造一些并不属于其自身的奖状或者荣誉证书,以此来夸大自身的能力;在寻求到更好的职位、待遇或者工作不如意时,有同学武断的不履行工作合同,不考虑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客观原因
(一)学生对诚信认识不清,个人综合素质不高
大学生是同龄青年中的佼佼者,在诚信的理论认识层面上对诚信持敬重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诚信有足够正确且深入的认识,对诚信的重要性有十分清醒的认知。大部分同学对诚信的认识主要是建立在传统道德规范积累上的,对诚信并没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此外,大学生在践行诚信时,由于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健全,思想还不够独立、坚定,以致他们在大是大非的面前,会因为外界的种种因素而放下诚信之初心,选择妥协退让。其实,这正是一种以鼠目寸光得今日之利而断明天前景的不理智表现。此外,部分大学生自身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不强、人格不健全等也是造成其诚信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家长的不良示范作用,家庭教育观念片面化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在当前严峻的教育制度和就业形势的影响下,许多父母只追求子女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对孩子优秀品质的培养。此外,一部分家长并不注重自身言谈举止,以致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父母的一些不良习惯或者思想。在不注重和不注意的双重作用下,孩子的诚信意识就得不到加强,更谈不及提升。
(三)学校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诚信制度不健全
学校是进行基础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现行教育机制下,不管是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学校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缺失,致使现在的大学生并没有形成很强的诚信意识和习惯。对于大学的诚信教育,一方面学校领导对诚信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教师水平不高或学校实力薄弱,致使学生们并不能享受到一些有意义、有影响的引导性诚信教育课程。学校不完善的诚信制度对学生的约束力度不足,一些学生的诚信意识就很难自觉树立,学校中的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状况都与诚信体制不健全有一定的关系。除此之外,班风、系风、校风不正,没有给同学们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也是大学生出现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四)社会大环境秩序混乱,诚信意识日益淡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等与中国优良传统相背驰的思想也顺着全球化的潮流传到了中国,而这些思想被部分国人所接纳并推崇,并出现了一批民族虚无主义者,而大学生也成为此群体中的一份子。这些“新”思想在部分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言行举止,诚信随之离他们渐行渐远。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好的一面。市场化无疑是竞争更激烈了,一些企业为了赢得其在市场中的主动权,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不择手段,不惜以牺牲普通民众的健康和安全为代价。瘦肉精、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曝光后,人们真的是对社会的诚信失望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转变。近几年“碰瓷”事件屡屡被报道,这些无疑不是在考验我们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诚信,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斥着这样的负面的、不诚信的信息,社会整体的诚信度可想而知。这些不诚信的事件也在无形中考量着人与人之间诚信,当然也包括大学生。
三、大学生群体的诚信建设
(一)个人要全面提升自身素养,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
部分大学生的不诚信与个人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作为大学生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勇于担当。同时,大学生要在这个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中严格自律、自觉,坚守基本的原则和底线。此外,作为大学生要有正确、坚定的是非观,面对是非,要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能唯利是图,过于功利。大学生要把诚信作为个人生活和学习的准则,只要是自己承诺过的事,无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都应身体力行,履行承诺。
(二)家长应认识到自身责任,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一方面要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要在孩子的面前树立一个是非分明、负责、诚信友善、自觉自律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家长也要转变教育观念,要明白一个只会读死书的学生既不快乐也不健全,只有加强孩子的全面教育,孩子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并有可能拥有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在社会中拥有个人的一席之地。
(三)学校应软硬兼施,全面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
学校通过班风、院风和校风的建设,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诚信和谐的良好氛围。在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学校可采用理论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学子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所谓理论创新就是采用学生易接受的方式和内容,并进行持续教育,让同学们在对诚信教育的内容感兴趣的同时,也能对诚信有正确、全面、系统的认知;所谓实践,是老师在课程设置方面,要为学生布置适当的诚信课程实践作业,使学生能真正的从内心和行动上尊奉诚信的原则。学校要建立健全诚信体系,力求建立一个规范、系统、实用的诚信体系。同时,学校在建立诚信体制时,可以向同学们征集意见,一方面可以直接的了解学生们对诚信的认知,另一方面有利于诚信体制的宣传,也能为诚信制度的执行奠定一定的群众基础。此外,学校可发动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领导老师或学生,通过他们对诚信的学习和践行,产生一定的示范影响作用,以使其他同学也能在无形中遵循诚信。
(四)社会中各个主体通力合作,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在诚信建设中,新闻媒体要发挥其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影响大的优点。多报道一些有关诚信或者对社会产生正能量影响的人或事,使大众耳濡目染,牢记诚信。政府一方面要做诚信的表率,要清廉执政,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兑现对人民的承诺,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威信;另一方面,要依法行政,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管理和控制。此外,政府可通过多种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传递到每个人的心中,并针对教育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创新、改革教育体制,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青年。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要照顾好他们的“衣食父母”,生产优质健康的放心产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和社会责任,让普通消费者对企业家的恶略印象逐渐改观。除此之外,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认识到,个人的不诚信行为,都会影响到社会整体风气,因此每个人都应将诚信准则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诚信的缺失非一朝一夕所酿成,也非一人之力所造成,因此诚信的回归需要长期的努力,同时,也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道德准则,只要每个人都朝着诚信迈进一小步,那么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也就迈进了一大步。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燕宇.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对策[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05.
[2]顾维青.大学生诚信状况分析与教育对策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
[3]冉育彭.论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与诚信建设[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0).
【关键词】诚信教育;大学生;成因分析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一直被历代先哲和思想家奉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要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诚信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构成及道德支撑力量。一方面,诚信是市场经济得以顺利开展的道德灵魂;另一方面,诚信也是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基础。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中的佼佼者,担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然而当代的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诚信薄弱现象,例如考试作弊、随意毁约等等。因此,高校承载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和完善诚信教育模式,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赣南医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80份,有效问卷480份。
1.2 研究方法
课题组根据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形势,自拟《大学生诚信教育及成因分析调查表》,根据统一要求培训调查员,讲明调查方法,要求被调查者单独认真填写。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经济活动方面;毕业及就业方面等的基本观点与看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覆盖性,共计20道选择题1道开放式问答题。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对诚信状况的认识
有73.2%的同学认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与必备素质,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把诚实守信作为人生的准则并身体力行。但仍有26.8%的同学存在明显的诚信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就业、经济活动等方面,甚至有部分学生在诚信观念认知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2.2 学习方面的诚信问题
考试作弊的行为是高校不诚信现象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有53.5%的同学在校考试有过作弊行为,其中11.3%的同学达到了逢考必抄的程度;26.8%的同学有过心动但没有付之行动;仅有19.7%的同学从未有过作弊想法。另外在充当考试问题上,48.4%的同学认为是非常可耻的,应坚决抵制,29.8%的同学认为应试金钱报酬的多少以及安全系数来定,另有21.8%的学生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2.3 经济活动的诚信问题
大学生在经济活动方面的诚信状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国家贫困助学金补助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在申请国家贫困补助时,有55.2%的同学会如实的上报家庭的真实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能够得到贫苦补助;30.4%的同学会伪造贫困证明,对家庭情况进行造假,以增加获得补助的几率,骗取国家补助;14.4%的同学认为无所谓。
国家助学贷款方面:63.7%的学生会在毕业后按时还款,29.5%的学生会根据自身实际收入情况而定,还有6.8%的学生恶意拖欠助学贷款,通过变更联系方式以及地址逃避与学校、银行的联系。
2.4 毕业方面的诚信问题
毕业论文数据造假及抄袭是大学生在毕业时最常见的诚信问题。在本科生毕业论文编写工程中,58.2%的同学偶有造假或抄袭,30.8%的同学大范围造假与抄袭,仅有11%的同学通过自己独立完成。
2.5 就业方面的诚信问题
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制造假证书、简历注水、违反就业协议、随意违约。65.3%的同学认为为了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上述行为可以理解; 18.3%的学生认为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不会为了自身利益而弄虚作假,16.4%的学生持无所谓态度,觉得对自己未来发展影响不大。
3 成因分析
3.1 社会因素
我国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经济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现在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不好的思想,让90 后大学生诚信问题上容易迷失方向。目前社会诚信存在的弊端表现是:功利主义严重和缺少诚信道德的约束手段[1]。因此,我们要在全社会倡导诚信的良好风尚,为诚信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逐步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同时要加强网络诚信文化建设,重视和发挥网络在诚信教育中作用。
3.2 学校因素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最重要的阶段。学校教育对大学生诚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高校盲目扩招,使得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大学教学管理的水平不能及时跟上,使得校风德育工作出现了许多困难,也影响到大学生的诚信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学校普遍重视文化教育,但对于德育的建设明显偏弱;学校的应试教育模式出现了许多停滞僵化的地方,在某些方面不能适应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同时完善诚信教育体系,奠定诚信教育基础。
3.3 家庭因素
家庭诚信教育环节的缺失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失信行为的主要原因。家长是孩子思想和行为的参照点,家长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言谈举止,价值观、道德观念和生活情趣的表达对孩子的诚信行为产生示范作用。家长的诚信品质如何,往往能够影响孩子一生。重视和发挥家庭在学生诚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家长积极的有意识地予以正面引导和规范学生行为显得非常必要[3]。
3.4 自身因素
大学生由于心智尚不成熟,在处理问题时往往感性大于理性,出现了许多不诚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意识缺失,辨别能力差,思想与行动不统一等几个方面。为此,我们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提高精神素养,更好的促进自身诚信意识确立和诚信行为的形成,并自觉积极践行诚信行为。
【参考文献】
[1]王广飞.“90后”大学生诚信观教育现状与应对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98(10):121-123.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具体表现的基础上,论述了加强诚信教育的对策,主张营造有利于形成大学生诚信理念的社会环境,发挥学校诚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诚信教育、管理和大学生诚信自身建设。
【关键词】
大学生;诚信缺失;诚信教育;对策
诚信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互不欺骗、信守诺言,最终的结果就是言语和行动的高度符合,这是社会赖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当前,我国不少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诚信行为,也影响到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此,我们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大意义在于,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是改变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需要。1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新时期的大学生受过多年的正规教育,思想道德素养应普遍较高,但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对利益和物质的过分追求使得一些大学生逐渐淡薄了对诚信的坚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考试和学术研究中的诚信缺失
首先,考试作弊愈演愈烈。部分大学生没有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上课疏于听讲课后又懒于复习,更有甚者,抓住学校管理上的漏洞逃课旷课。平时学习不用功必然导致考试时的手忙脚乱,于是,作弊便成了这些学生通过考试的重要手段。“学不用精,会抄就行”已经成了某部分学生对待学习、对待考试的真实写照。
其次,学术造假屡禁不止。部分大学生对待学术并不热忱,写论文、做研究总是抱有完成任务式的不负责态度。有的学生不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为了完成任务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拼凑论文、不进行实地调研、实验而假想编造数据,这样的情况在大学校园里屡见不鲜。
2、日常人际交往中的诚信缺失
当代的大学生要面对的社会状况复杂而多变,部分大学生对利益和物质的过分追求使他们迷失自我,甚至丧失了道德底线。比如,有的学生急功近利,在争取奖学金或竞选学生会干部的过程中不遵守规则,结帮成派,拉取选票,实行不正当竞争;有的学生言而无信,借同学朋友的钱不归还。这样不重承诺、诚信缺失的现象在校园里泛滥,容易导致大学生对人冷漠,缺乏责任感,彼此间无法信任,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更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2
3、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诚信缺失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这一点主要突出表现为以下两种行为:首先是故意拖欠学费,部分高校学生并不是家庭真正困难的人,他们不交学费的真实原因可能是为了追求享乐,肆意消费,或购买高档的电子产品,或为谈恋爱满足虚荣而挥霍了。其次是骗贷逃贷,某些学生为了骗取助学贷款而伪造困难证明,拿到款项后肆意消费,贷款到期又不主动归还,合同意识淡薄、违约现象严重3 。这种畸形现象造成现在不少银行在进行助学贷款项目时往往持保守迟疑态度,连累到许多真正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难以获得助学贷款。这给学校办学,乃至整个社会的信誉都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实践证明,大学生诚信理念的形成不是仅靠某一方面就能独立完成的,需要各个环节的紧密连接和相互配合。
1、营造有利于形成大学生诚信理念的社会环境
没有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任何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也是如此,因此,营造一个人人讲诚信的大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加强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进行广泛持久的宣传教育,营造诚信建设所必需的舆论环境和氛围。其次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一整套以诚信为核心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伦理道德体系。只有当诚实守信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时,失信行为才会受到强烈的公众谴责,失信者才会付出极高的道德成本。4 再次要发挥法律的支撑作用,在法治社会里,诚信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法律问题。通过法制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某种程度上的失信行为不仅缺德而且违法,从而使他们树立法制观念,促进其诚信习惯的养成。通过一系列全民诚信教育,打造良好的信用体系,是提升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根本所在。
2、发挥学校诚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作为多青少年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场所,要坚持把诚信教育贯穿到各类教育教学中去。
第一,加强校园诚信教育。在校园内外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活动,例如“诚信校园行”知识竞赛,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宣传国家助学贷款及资助政策,同时还能让广大师生了解到部分同学因违约失信的行为要承担的严重后果。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感悟诚信,体验和理解诚信,在切身体验中感受到不讲诚信的危害性和诚实守信的必要性。5
第二,加强教育者的诚信管理。首先,教育者要从思想观念入手。对诚信问题有高度重视,不能仅仅依靠德育课一门课程完成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而是要在课堂发挥教学的作用,把诚信道德的内容分解到各类学科的教学中。其次,教育者作为实施者,要起着以身作则的作用,本着以诚实为本的精神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再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从内心具有诚实的精神,不断进取,告诉学生在学业上不弄虚作假,通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学到真本事,学到真知识。
第三,加强大学生自身诚信建设。诚信缺失会对大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甚至是将来发展造成很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诚信教育是大学生形成一切优秀品质的基础和保证。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完善这方面的机制,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诚信档案内容一般分为两部分:一为诚信承诺书,由大学生与所在院校签订并要求学生认真遵守。二为电子诚信档案,包含学生的个人资料、家庭背景、品行说明、学习情况、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特别记录等,使诚信档案成为大学生的第二身份证。建立诚信档案还要形成体系,建立诚信档案不仅仅要在高校内通行有效,而且要与社会接轨,与相关制度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效的大学生诚信监督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现状;教育对策
当代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接班人,他们应该具备较高的诚信素养。但是,当下大学生不遵守诚信道德的事情经常发生,例如背信违约、捏造假学历、考试抄袭、辱骂教师、使用黑卡、拒不还贷款等等。这些不良的现象不但损害了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形象,更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分析制定可行的教育措施是当代教育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
1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
(1)考试抄袭,作弊手段现代化。目前,部分学生为了考试作弊使用各种手段,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携带小抄,他们会利用无线电工具,电子设备进行传递答案,甚至替考。有些学生还会贿赂老师,采取送礼请客等方式提前套取试题。
(2)学术造假,抄袭论文。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信息资源随手可得。大学生通过网络下载论文,拼凑成自己的文章,有的把同专业学长的论文拿来直接抄袭,论文剽窃现象屡禁不止。更有甚至花钱请帮自己写论文,假的论文满天飞。
(3)国家助学贷款,讨要困难。家庭困难的学生在提供个人信息后,通过学校核实提供助学贷款帮助他们解决学费和生活费,使这部分学生可以轻松完成学业。但个别学生在毕业后不顾及个人信誉,不按照规定时间偿还利息,在银行多次催缴后也拒不还款,消失的无影无踪。
2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
(1)社会中不良环境的干扰。大学生是社会的人,在社会中生活,受社会影响,不断地受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影响,所以社会中将诚信树新风的榜样对大学生能起到价值引导作用。目前通过高校党团不断吸收新成员,党员已经占学生数目的16%,这部分党员在日常活动中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对其他学生的诚信起到表率作用。对诚信教育起重要的引导作用。加大学校的宣传,让每个学生都正当诚信的表率,解决问题最终还是要依靠内部力量。社会环境、教育方式能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影响,但都只能从外部起作用,从内部真正起作用还要提高大学生的内在修养。
(2)家庭中诚信教育偏少。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家长们为了孩子能找到好工作,有出息,往往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全部,教导子女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书本上,不太在意对子女的诚实守信教育。另外作为家长本身不能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把很多不良的诚信行为传递给孩子,不能树立良好的典范,这使学生从小就受影响,不注重学做事和学做人,致使马加爵之类的恶性事件发生。
3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1)学校与家庭相互协助和配合。所在大学用过建立学校和家庭相互联系和沟通的体系。学生直接负责的辅导员应该把其日常生活中表现情况及时向家长反应沟通,与家庭协助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日常表现。高校还应该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是否贫困,以便筛选发放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做到公平。其次,作为家长应该及时和高校联系,积极主动的掌握学生生活和学习情况,对学生出现的不诚信现象及时沟通加以纠正。再次,家长要树立诚实守信的典范。做到心口如一,给孩子建立诚信做人做事的典范,促进诚信教育的潜移默化。
(2)学校和社会相互配合。在全社会范围宣传加强,建立社会监督体制,为青少年诚信建设创立良好的影响环境。在高校和社会中广泛开展诚实守信教育,建立“诚信第一”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制造全民追求诚信的社会氛围和影响力量,把诚实守信由社会道德转变成契约道德,做到人人遵守。另外,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把诚信纳入法律,在社会道德契约的约束下以法律为惩罚武器,促使每一位公民都遵守诚信,在全社会范围建立诚信之风。
(3)教师的作为诚实守信的榜样是无穷的,所以广大的高校教师应该率先遵守拥护诚信规则以身作则。在课堂上做到表率,起到榜样作用。牢记身教重于言教;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在学生诚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辅导员是较长时间接触学生的教师,其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重大,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必须遵循辅导员工作规范,做到公平公正,积极接受学生建议和意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处理学生中矛盾,树立诚信典范。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诚信素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充分发挥教师影响力的巨大力量。
(4)建立诚信明礼的校园主题,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学习诚信道德。以史为鉴,通过学习历史文化时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同时,形成与时俱进符合当代特点的诚信价值观。把诚信教育与目前政治经济形式结合,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和谐社会的建成。在校园里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参加,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诚信素养。同时组织大学生到社会中宣传诚信活动,对社会人群进行诚信调查;通过校园网让学生进行诚信讨论辩论,邀请成功人事来校作报告,让学生体会诚信带来的巨大作用。
(5)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将诚实守信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公民的基本要求;结合法律与道德基础,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诚信的重要性。把诚信教育贯穿在教学始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教导学生,最终养成良好诚信品质。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诚信 体系
网络诚信是指网络行为主体在进行的所有网络行为中,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欺骗别人,不虚假信息,不侵犯其他网络主体的权利,所有行为力求真实可靠,不利用网络作为工具从事一切不诚信的行为;而网络诚信缺失则是指网络聊天、网上交友、网络申请、网络购物等网络互动中提供个人虚假信息。①根据对重庆区域内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诚信调查数据,高达5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水平一般,11%认为比较差;有48.8%的大学生对于自身网络诚信评价在75~90分之间,40.8%的自身评价是90~100分之间,1.7%在60分以下。大学校园里存在的网络诚信问题应该引起高校、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结合该调查报告,可以将目前大学生的网络诚信问题概括为:
网络诚信意识淡薄。在网络价值取向多元化背景下,活跃在网络世界中的大学生比较认同现实社会中的诚信状况会影响到网络世界中的诚信观念与行为,但同时大学生对网络诚信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虽然大部分人在网络中能够以理性态度对网络信息进行甄别、筛选,但是对网络诚信内涵的理解不够透彻,对网络诚信一般关心的学生比例只有53.5%,认为网络诚信无所谓的达11.6%;相当部分的大学生以自保为前提讲网络诚信,选择相互讲诚信的学生占到了46.4%,只有29.5%的大学生选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讲网络诚信。此外,对网络诚信有关法律规则的了解程度也较低,很了解网络诚信有关法律规则的学生比例只有3%,16%的大学生比较了解,39%的大学生一般了解,36%的大学生了解很少,6%的大学生完全不了解。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网络诚信的意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网络欺诈行为较为突出。在问及网上购物诚信问题时,38%的大学生认为身边存在着以“差评”敲诈卖家的行为,其中,19.5%的学生选择能够对这种网络欺诈行为加以制止,而18.3%的学生选择“与我无关”;对于身边同学是否存在利用网络盗取游戏账号的行为,42.9%的同学选择“有”,20.2%的大学生会劝其停止,22.7%的大学生选择“与我无关,不闻不问”;在调查虚假信息欺诈他人钱财这一问题时,35%的同学认为周围存在这种现象,其中17.7%的人能够制止这种行为的发生,17.2%的选择“与我无关”。凡此种种网络欺诈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网络和社会的有序运行。
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对于如何看待网络抄袭和剽窃论文现象,38.7%的学生认为毫无学术诚信,侵犯知识产权,52.8%的认为偶尔借鉴也可以,8.4%的认为无所谓,可见大部分同学在学术诚信方面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对于周围是否有同学请人论文,40%的大学生表示周围有此类现象,14.4%的选择可以理解,20.5%的同学本着为别人负责、为社会负责的态度会加以劝说,告诉他们抄袭的危害,还有4.6%的学生向学院举报,希望院里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可见大学生群体内部诚信观念参差不齐。在对论文抄袭和行为的处罚方式选择上,65.4%的大学生选择批评教育为主,34.5%的大学生选择严肃处理。上述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在物质利益面前存在弱化现象,容易引发失信行为。并且对周围同学的失信行为,加以劝说、制止的是少数,大部分人选择了“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这种心态和现象令人担忧。
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的原因
现实社会诚信价值尺度的破碎深刻影响着网络诚信价值尺度的确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尚不健全、不完善,公民的道德观念淡漠,法律、规则意识不强,信用基础比较薄弱,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交往等领域还存在着缺乏诚信的不良风气,诚实守信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在这些负面的社会现实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降低了对社会的整体信任,诚信意识随之下降,这成为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淡薄的诱因。
网络世界自身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和技术局限性使得对网络诚信行为缺乏有效监管。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任何人、任何法人都可以用非真实的代号上网,屏蔽了主体,使得对网络违法主体的认定难,法律的制约也无从谈起。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有关的网络法律法规,但是受互联网技术水平所限,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并不能实现对网络诚信缺失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和限制,在制度层面上也缺乏系统的、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和惩罚机制,使得屡屡出现的网络诚信缺失行为并没有受到相关法律和制度的惩罚,网络失信成本极低,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网络失信行为的泛滥。
网络社会规范的缺位使得网络诚信缺失有机可乘。对于新生的网络世界,传统道德规范有诸多不适用之处,使得网络道德规范体系未能及时建立起来,大量网上失信行为既逃避了现实社会规范的约束,又没有相应的法律可供制约,从而导致了网络社会存在“道德真空”、“无法可依”的局面。同时,现实社会中诚信教育匮乏也是导致网络诚信失范的重要原因。现阶段学校教育中缺乏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诚信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大多家长灌输给孩子的不是以诚相待,而是警惕防范不可轻信他人,无形中产生了信任危机。同时,社会对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普遍抱着宽容态度,对于社会上频频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媒体缺乏必要的宣传教育。
大学生网民在网络交往中的个体自我控制与约束能力不足。大学生网民正处于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但也比较缺乏理性,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这种生理特点使得大学生对网络诚信失范的危害既有清醒的认识,但又错误地认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可以不遵守现实生活的一些道德原则,淡化甚至抛弃诚信意识。再加上个别大学生缺乏理性思考,逞一时之快,未想到自己行动后的不良甚至恶劣社会影响,便在网上做出许多违反网络诚信的行为来。
提升大学生网络诚信的路径
加强诚信教育,培育网络诚信意识。针对大学生群体诚信意识的淡薄,对其加强网络诚信教育,提高其网络诚信自律意识是防止网络诚信失范的根本前提。高校可开设专门的网络诚信教育课程和发掘新的教育载体,如互联网、电影等形式,将网络诚信教育渗透到日常学科教学中,加强大学校园诚信、守法、自律文化宣传,不断强化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需要指出的是,培育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教育者长期、持续的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到诚信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而且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实现个人成才立业的基本前提。
构建大学生诚信评估机制,强化网络行为监管。对于高校而言,可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档案,将学生个人基础信息、成绩排名、奖惩状况、家庭成员及职业、与社会机构联系程度等指标按照学生个人状况、在校诚信表现、家庭状况、社会诚信表现四个方面对大学生诚信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建立诚信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并将其纳入统一的社会诚信体系,促进大学生诚信自律。网络管理部门要加大网络行为监管力度,对不良信息加强访问控制,安装过滤软件,及时堵截、删除不良信息以净化网络环境。此外,相关监管职能部门还可以设置专职网络监管人员,其职责就是通过与大学生定期交流、沟通,了解大学校园网络诚信问题实际情况,听取大学生群体在网络诚信方面的意见和想法,为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为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能力的成长提供一道坚固的网络道德“防火墙”。
强化社会主导,优化良好的网络诚信环境。政府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社会主导职责,建立专门的网络诚信建设管理机构,在网络环境优化、互联网管理政策的制定上发挥宏观引导和推动作用,依据各个时期网络诚信的现实状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诚信建设和监管机制;对已经出现的网络诚信缺失现象要加强打击和监管力度,推动网络诚信道德规范体系建设。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的突出问题,高校之间可协调加强校园网络诚信数据共享力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网络诚信数据库,健全和完善科学、有效的网络诚信管理体系。同时,各种传媒机构要带头遵守网络诚信,坚决杜绝虚假信息及庸俗、低俗、媚俗的信息的传播,不断提高网络文化服务整体水平。社会舆论要大力弘扬诚实、守信意识,新闻媒介要加强对优秀网络诚信人物和事迹的宣传,激发大学生正面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观念,为大学生网络诚信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作者为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本文系2013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委托项目“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部分成果,项目编号:13SKH01】
论文摘要:大学生诚信制度的实施需要诸多条件支撑。制定出科学的大学生诚信制度是制度实施的前提条件;健全配套机制是大学生诚信制度实施的必要条件;大学生诚信制度深入人心是其能够顺利实施的根本条件。所有条件必须综合运用,才能达到实施大学生诚信制度的最理想效果。
长期以来大学生诚信教育作为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收效甚微,这与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制度化不无关系,因此,实施大学生诚信制度已经成为解决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必然选择。
一、科学的大学生诚信制度是其能够实施的前提条件
大学生诚信制度是被社会所接受并针对大学生诚信或失信行为的规则、规章、行为模式,其主旨是对大学生诚信制度的地位、性质、具体条文等的规定以及该制度的主客体在工作中所应遵循的程序性规范。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涉及大学生思想道德的非常精细的系统性工作,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强调的是因材施教,很难将其制度化即上升为一种普遍的行为模式,所以,很有必要通过制度的规定,使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对其在诚信理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引导。
目前,关于大学生诚信建设的专门制度是屈指可数的。关于大学生的诚信规范,散见于各高校根据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诸多法律、法规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第五条“诚实守信,严于律己”的要求制定的非制度化的行为规范,并不能归属于大学生诚信制度,操作起来缺乏标准和权威。所以,当务之急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诚信制度。所谓科学合理,一是指这种诚信制度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不能泛化。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需要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它的形成离不开社会诚信,但大学生诚信制度仍有自身的特性。要针对当前大学生诚信危机表现最为突出的方面制定,例如大学生学术诚信、就业诚信、贷款诚信、恋爱诚信、网络诚信等,不能模糊不清。二是制定大学生诚信制度要具有开放性、有效性。我国社会和教育都处于转型期,变量较多,所以,制定制度要从实际出发,通过理论研究和创新,使已有的诚信制度不断得到扬弃,使没有的制度得到创立,使制度具有开放性和有效性。三是要体现学校育人重于惩罚的特色,实现制度的人文性。就制度本身来讲,制度除了具有反面的“堵塞”作用之外,还有正面的“疏导”作用,所以,大学生诚信制度的实施要以教育激励为主,惩罚为辅。总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诚信制度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这必然是一个常新的课题。
二、健全机制是大学生诚信制度能够实施的必要条件
首先,配备负责大学生诚信制度实施的部门和人员。政府应组建一个专门的国家信用局或诚信管理委员会,这个机构的工作一是负责社会诚信制度和体系的整体建设,二是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关系,相互沟通信用状况信息。在这个机构的领导下,高校相应地成立负责大学生诚信建设的专门机构是很必要的。当然,建立一系列机构只是指出了实施大学生诚信制度的部分主体,或者可以认为是实施该制度的中心主体,在这个主体的带领下,需要教职工、家庭、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大学生诚信制度的目的。这必然是一个工作联动机制:首先是学校内部联动,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党政团学齐抓共管,专兼职教师携手并进,各自明确所负责任;其次是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动,主要通过专门诚信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建制度,收集、反馈学生信息,分析、研讨对策;最后是学校和家庭的联动,马克思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1](p498),突出表现了家庭在大学生诚信制度实施中的重要地位,这其实就是“三位一体”的合力机制在大学生诚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应用。
其次,构建大学生诚信制度实施的保障机制。一方面,实施制度和制度本身不可能尽善尽美,制度执行的主体主要是由特定机构及其人员进行的,他们的利益需求与主观考虑并非完全同制度最初期望相一致。所以,需要对大学生诚信制度的执行进行保障。另一方面,大学生诚信行为的养成需要保障机制。行为的改进要符合规律性、具有渐进性,任何一个时期放松保障都会导致前功尽弃。所以,对缺乏经济和社会能力、仅仅以个人信用为担保的大学生诚信行为必须加强保障,以大学生行为的动机和需要为立足点,以行为规律为指导,将大学生的失信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起到教育和预防作用,这样就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和不良影响。
再次,完善大学生诚信制度实施的环境机制。环境是大学生诚信制度实施的客观基础和基本依据,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这一制度的实施。这里的环境包括一切外在的条件和因素的总和,可以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指影响大学生诚信制度实施的社会环境,小环境指影响大学生诚信制度实施的学校内部环境。关于社会大环境诚信机制的建设,一是要尽快制定与公开信用信息服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如政府信息公开法、个人诚信管理条例、企业诚信促进条例等。二是要修改完善与建立社会信用制度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合同法、商业银行法、企业破产法、担保法、档案法、保密法、统计法、民法通则、公司法、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三是要强化对债权人的保护。要认真执行合同法,进一步完善担保法,健全各种债权担保法律制度,完善公司法中的有限责任制度,坚决打击利用有限责任的方式从事欺诈或逃废债务的行为。还需要在破产法中强化对债权人的保护,建立破产自然人的限制免责制度、对诈欺破产和“虚假破产”的惩戒机制。此外,还要建立不良信用的登记与公示制度,使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个人声誉扫地,从而增强全社会的信用观念,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2]
对于学校内部诚信环境建设,一是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师生群体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为风尚,是师生思想、道德、纪律、作风、精神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它同化着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态度情趣,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组织形式多样的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诚信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的活动之中,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活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在学校内部推行诚信榜样示范和失信讨论批判的活动。通过守信和失信正反两个反面的事例对比,让学生在事实面前切身体会到守信光荣、失信可耻。
三、大学生诚信制度深入人心是它能够实施的根本条件
首先,诚信地制定和执行大学生诚信,是其深入人心的根本。从延伸的意义上说,诚信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都是由人来操作的,制定和执行制度的人诚与不诚,会使诚信制度带上诚信与否的色彩。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否诚信,具体表现为制度能否取信于民。[3]如果能很好地审查我们已有的各个层面的制度,使之很好地反映诚信教育的意愿和包括大学生在内社会各界的共同利益,在其制定和执行上完完全全地反映他们的心愿,必将很好地改善大学生诚信现状,使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果不重视制度的诚信,而把诚信制度建设仅仅寄托在宣传教育上,我们将不得不在较长的时间内继续品尝社会诚信缺失所酿成的苦酒。
其次,正确宣传大学生诚信制度,是其深入人心的途径。在学校内部要充分利用教学课堂、学生团体、图书馆、网络、手机短信、报纸、电视广播、校园文化等媒介工具进行该制度的宣传。宣传是为了思想理论“占领”人心而不是“战胜”人心,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他们是具有独特思维和较强是非判断能力的群体,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修养,这是宣传工作的优势所在,也决定了宣传不能敷衍了事。所以,宣传制度还是要通过心与心的交流实现的。这就要求一方面宣传要大众化、形象化、深刻化,通过典型示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潜移默化;另一方面宣传工作要摆脱长官意志,加强调查研究,把握社情,反映民意,切忌空洞说教和搞形式主义。
再次,全社会支持大学生诚信制度,做到公正有效是其深入人心的动力。大学生诚信制度实施约束的不仅仅是大学生,或者说该制度不是一个孤立的诚信制度,它必然是中国诚信制度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因为与大学生失信行为联系起来的任何一方都必须认同和遵守该制度。中国教育报在2007年8月26日“媒体观察”一栏刊登的《仅仅曝光学生欠贷有失公平》一文指出,“反之,仅仅是曝光违约的大学生,而对其他更多的违约者,对那些给银行造成几十亿、几百亿呆坏账的人网开一面,手下留情,法外开恩,就让人们感到有失公平正义。我不反对给违约大学生曝光,我反对仅仅给违约大学生曝光,一个社会的公平正义,需要全体人民共同维护。”[4]类似的行为势必导致具有独立思维且略显幼稚的大学生因为不公正而气愤,进而对诚信制度产生逆反、抵触心理,这不利于诚信制度深入人心。同时,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也要自觉坚持大学生诚信制度,起到表率带头作用。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大学生诚信制度限制了大学生失信行为,但是这些失信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大学生获取关系自身前途命运的利益、条件和机会等的一条不合理途径,我们实施大学生诚信制度堵死了这一途径是应该的,但也必须开辟新的使大学生获利的有效途径,这是该制度顺利实施和深入人心不得不考虑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吴志攀.社会诚信法律制度亟待建立[N].人民日报,2007-9-5(13).
[关键词]诚信 诚信缺失 表现 原因 对策
诚信的含义是什么?孔子在《论语》中做了阐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里的“信”就是信实、诚笃的品德。后来朱熹曾写道:“信者,言之实也。”“诚者自然,信是用力,诚是理,信是心,诚是天道,信是人道,诚是以命言,信是以性言,诚是以道言,信是以德言。”概言之,即“诚是自然的实,信是人做的实。”中国人恪守的“仁、义、礼、智、信”中,信占其一,足可证明言必行、行必果及诚实守信一直是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作为中国的优良传统一直在传承,而且在当今社会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然而作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出来很多问题。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集中体现在学习方面、经济方面、为人处事方面、就业求职方面等。缺乏诚信对于大学生的成才极为不利。
1.学习方面诚信缺失
(1)考试作弊。从国家教育部到高校对学生考试做出了严格的制度规定,但是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屡禁不止。作弊手段推陈出新,从打小抄发展到手机、隐形耳机等先进的现代化工具传递答案,作弊呈现多元化、现代化、盈利性等特点。学生考试作弊给高校的考风考纪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学术抄袭。学生的毕业论文及老师布置的论文作业,不是认真收集资料,运用所学自己知识写出的原创,而是“鼠标加键盘”在网络上东拼西凑的“大杂烩”,更有甚者直接将别人的论文换个名字,当做自己的论文来敷衍老师。这种创作方法使论文写作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同时抄袭之风严重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
2.经济方面诚信缺失
(1)故意拖欠学费。个别学生为了吃喝玩乐,搞攀比,竟然把学费当做消费资本恶意拖欠学费,这就为高校正常的学费收缴增加很多困难。
(2)骗取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是国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资助政策,还有个别学生,家庭经济不困难,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伪造贫困证明,骗取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供其挥霍。这使真正困难的学生得不到资助,严重阻碍国家资助政策的贯彻执行。
(3)恶意违约。个别学生使用银行信用卡消费,银行不催款学生就不主动还款;学生购买电话卡,打长途电话,打光就扔;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毕业后不主动还款,还需要银行和学校催款。种种失信现象严重影响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3.为人处事方面诚信缺失
(1)人际交往虚假。同学之间的交往不真诚,做人不诚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里不一,言行虚伪。经常承诺,但从不兑现。个人交往中借钱不还,借物不归。在这样的环境下,同学很难建立深厚的友谊。
(2)恋爱动机不纯。大学生把恋爱当做填补心灵空虚的一种方式,抱着游戏的态度,狂热的追求异性。由于大学生恋爱引发的轻生案和伤害案屡见不鲜。大学生恋爱根本不考虑道德责任和爱情的义务,充满盲目性。
(3)网络道德。网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大量的资料,从而促进自己的学习,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网络娱乐。但是个别大学生缺乏网络道德,在网络上虚假信息,利用网络赌博、诈骗等等,这些忽视网络道德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4.就业求职方面诚信缺失
(1)求职简历造假。由于大学生的数量增多,就业压力大。不少大学生为了谋求一个好的工作岗位,在求职简历上伪造荣誉,夸大自己的能力,使得求职简历水分太大,用人单位为了求证,还得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协议违约。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不履行就业协议或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倘若有接收单位就草率签约,遇到更好的单位就随便毁约,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声誉和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文化因素。传统文化道德对个人修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形成了一系列道德标准和规范,对于调节人际关系,规范个人行为,维持社会秩序等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规范所体现的约束性、有效性,并不完全适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由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脱节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再者,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和功利主义对我国社会的冲击,也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2.社会因素。在政治领域,个别领导干部腐化堕落、贪污受贿、等现象,不仅影响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还给青年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在经济领域,由于法制的不健全,个别不法商人假冒伪劣、走私逃税、虚假广告、拖欠工资等等违法现象,不仅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而且对青年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3.环境因素。目前社会上一小部分人为追求物质享受、崇尚金钱而不择手段,不惜出卖人格和尊严,甚至打法律的“球”,这种利益至上的思想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大学生是最容易受影响的群体,大学生在污浊的环境中难免不受影响。
4.教育因素。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不能完全归咎于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教育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教育的模式实质上还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只是口头上的转变,没有真正落到实际。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校和家长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被弱化,多采用灌输法只停留在书本上,使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变得非常薄弱。
三、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是个浩大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地方法,才能达到教育目的,为国家培养品德高尚的大学生。
1.转变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认识
大学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开展诚信教育,就是要在大学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通过诚信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诚信的本质和内涵、诚信与道德、诚信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使大学生懂得诚信是一切道德赖的基石,自觉地做一名诚信的大学生;通过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诚信观念,唤醒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意识,自觉加强诚信建设,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使广大学生成为具有诚信美德的高素质人才。
2.社会要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净化社会环境
诚信教育是全方位的,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以至社会教育,诚信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对于承担诚信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在全社会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社会氛围,加强宣传导向,充分发挥网络、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弘扬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加强舆论监督,批判各种失信行为。另外,还应加强法制建设,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加大打击失信行为的广度和力度,使出现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失信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只有营造出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推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开展,才能建设和谐社会。
3.突出学校作为诚信教育的主体地位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德的重要场所,也是实施诚信教育的主体。首先学校要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为培养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养成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其次要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特别是思想政治教师的作用。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运用讨论和谈心等手段,掌握学生的心理,是诚信教育贴近生活,引导学生从心理上认同诚信的行为方式,最终防止失信行为的发生;最后是辅导员和班导师的重要作用。作为学生直接最多的辅导员承担更为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为每个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记录学生诚信品德、考试诚信、学术诚信、归还银行贷款、履行就业协议等诚信和失信的行为,同时将诚信纳入学生奖惩制度。奖励鼓励学生讲诚信,针对学生失信的行为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用爱心和恒心教育学生诚信,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
4.家庭教育是诚信教育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
家长也是诚信教育的主要组成,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转变“重智力、轻品德”的教育方式,既要对孩子的功课负责,也要注重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培养子女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家长要认清诚信与成才的关系,对子女进行诚信教育是家长的责任。家长要负起责任,用诚信的言行感染子女,带动子女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配合学校的诚信教育,把大学生教育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贾振宇,张少平,张芬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与原因透析.中国集体经济,2008.1.
[2]刘建新.中国信用.新华出版社.
[3]李燕宇.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对策.华中师范大学,2005.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同时还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信息的普及,我国诚信状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诚信缺失的现象对大学生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也特别严重,所以建设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是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建设的途径
(一)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加强大学生自身诚信建设,使诚信教育变“他律”为“自律”
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首先应提高大学生的自身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并且由被动地接受教育循序渐进地转向主动接受教育进而到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诚信作为一种普遍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具有一定的约束功能,因此高校在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自我管理制度。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与其他的道德规范一样,具有一定的约束功能,学校需要利用各种途径把这种约束功能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在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就必须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如果仅靠思政课教师课堂上的理论灌输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还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实施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建立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制度。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自我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当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丰富,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在不断地提高,他们必定会逐步摆脱对家庭和学校的依赖,而在生活、学习、工作、自我意识等各个方面谋求自身的独立和发展。因此,高校在实施诚信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把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自我管理制度。
(二)实践机制
包括民办高校领导者以及教师自身实践;课堂实践;校园文化实践;社会实践。以民办高校为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高校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注重对利益的追求,从而导致对学生育人教育以及诚信教育这一方面投入缺少,领导者个人首先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诚信办学,在教学评估以及教育收费方面能做到实事求是、公开、公正、透明。同时,民办高校教师以及班级辅导员也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比如,在奖学金评定方面存在内定现象,还有泄题、漏题现象,民办高校教师首先要提高诚信素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真正做到“为人师表”,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引领大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意识。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自觉抵制学术研究的不正之风,塑造良好的学术研究之风,为广大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
课堂实践:民办高校德育教育存在明显不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理论讲授占大部分,几乎没有实践,教学针对性不强,同时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容易引起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抵触和反感,严重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且结合时代特点,结合民办高校大学生实际,宣传诚信教育,有效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经常组织诚信调查活动,为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做准备,组织诚信专题讲座或者报告会,让学生多领域了解诚信,多层次探讨诚信,对诚信言行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且转化自己不诚信的行为,构建诚信品质。
校园文化实践:同时依托“两课”,组织以诚信为中心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党日、团日、班日活动,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或者演讲比赛,在新生入学时签订大学生诚信承诺书,要求大学生从平时做起,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论文不抄袭、助学贷款做到及时归还。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学校应有意识地设置能够体现诚信文化的宣传栏和标语牌,让在校学生经常受诚信文化的熏陶。利用报纸、广播、网站、墙报、宣传栏等阵地大力宣传诚信文化,特别是体现时代精神的诚信道德行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批评校园中存在的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错误观点,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失信行为,倡导人与人诚信交往,为推进学校诚信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1]。学校可以加强与电信的合作,使学生在校园上网时登录页面就是宣传诚信道德的内容;校园内部有关网站也应该专设诚信频道、专栏,面向学生征稿,并接受学生点评,让学生参与到诚信建设中来;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交流空间来认识诚信、交流诚信,在互动中形成信任、诚信、合作的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社会实践:结合课堂实践与校园文化实践,让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群众,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真正体验诚信教育。基于民办高校大学生暑期参加学校招生实践的基础上,带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诚信招生;同时学校团委以及各种社团组织应利用暑期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诚信养成、锻炼的舞台。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无人售报活动,组织学生在街头商场对社会人士进行诚信观的调查,写出调查报告,促进自己诚信意识的培养[2]。
(三)制度建设
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是自律,而在高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他律。当然高校建立关于诚信的规章制度是在国家首先以立法的形式规范诚信的原则、内容,确立诚信规范的权威性,对不诚信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制裁,以法律权威维护诚信的地位,保障被侵犯主体的应有权利。其次是发挥法律的强制作用,加大诚信建设的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诚信法规的建立健全,使诚信具有了威严,强化了人们对诚信的理解,规范了人们的处事习惯,在客观上有利于加快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形成。在此基础上,高校应及时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如实记载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包括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情况、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情况、学费交纳情况、勤工助学情况、并实现电子化管理,方便学生、家长、就业单位及时查询,同时应建立配套制度比如建立大学生诚信查询系统,在学生就业时,诚信档案将随学生的毕业推荐书一起提供给用人单位。大学生诚信查询系统的建立对学校及以后的就业单位及时查询大学生诚信状况提供了方便。这样会使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无形中产生自律约束,这将有助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
(四)监督机制
首先学校在诚信档案及诚信查询系统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诚信状况与综合测评挂钩,对诚信状况好的同学进行奖励,对违反诚信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情节严重的可开除学籍。其次发挥舆论监督的力量,将大学生诚信状况经常在学校公示,对大学生起到警诫作用。在这需要提出的是,高校建立的这些奖惩制度必须落实到实践上,制度建立了就必须落实,不能学生一犯错误,就写个检讨,而不按照制度当中建立的惩罚措施进行,这样制度就没有威慑力了。
民办高校大学生诚信机制的建立,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齐心合力,共同发挥作用。从目前来看,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失信行为的主要原因,现在教育功利化思想比较严重,大部分家长过于关注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对子女的道德品质教育,特别是个别家长自身价值观念出现偏差,对子女进行了不恰当的观念引导,同时家长不诚信的行为也会对子女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导致子女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念,出现了不诚信的行为。所以在建立大学生诚信机制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在大学生诚信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家长应经常与学校辅导员沟通,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诚信教育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学校,学生通过学习、校园生活以及参加交友和社团活动、开展文化体育活动都是开展诚信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学习上,教育学生勤奋节约、珍惜父母的劳动,以积极上进的精神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在交友上,教育他们真诚、宽容和关爱,实现心灵的交流、友谊的长久;恋爱上,教育他们要真诚相爱、忠诚尽责;在助学贷款中要信守合同、按时付息、按期还贷,在各类活动中遵守规则恪守诺言,负应有之责等。在家中家长应以自己的认真务实、信守诺言的良好行为为孩子诚信树立榜样,并以自己诚信行为引导子女的健康成长[3]。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建设产生的效果
民办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建立之后,产生了一定的效果,突出表现在学业方面,经济生活方面、就业方面。
学业方面:在民办高校中,学生在课堂出勤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迟到旷课现象,还有人通过花钱雇人的方式来应付任课教师的日常考勤来获得平时成绩;同时民办高校的考试风气尤为不好,考试作弊成风,学校建立的考试规章制度根本没有什么效果。自从大学生诚信机制建立实施以来,课堂出勤率高了,同学们都能按时上下课,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调查报告,直到最后的毕业论文,大多数同学都能按时独立完成。
经济生活方面:大学生恶意欠费、长期借贷不还已经成为民办高校管理的新难题,为了保证家庭贫困的同学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出台了助学贷款政策,以及大学生贫困助学金、国家奖学金的政策,这对家境贫困的同学来说是雪中送炭,但同时,有些家境比较好的同学为了获得这些奖助学金,就伪造贫困材料,夸大自身贫困程度。大学生诚信机制建立实施以来,还贷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学校奖助学金的申请与发放也都能做到实事求是、公正、公开、透明了。
关键词:诚信诚信缺失表现原因对策
诚信的含义是什么?孔子在《论语》中做了阐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里的“信”就是信实、诚笃的品德。后来朱熹曾写道:“信者,言之实也。”“诚者自然,信是用力,诚是理,信是心,诚是天道,信是人道,诚是以命言,信是以性言,诚是以道言,信是以德言。”概言之,即“诚是自然的实,信是人做的实。”中国人恪守的“仁、义、礼、智、信”中,信占其一,足可证明言必行、行必果及诚实守信一直是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作为中国的优良传统一直在传承,而且在当今社会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然而作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出来很多问题。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集中体现在学习方面、经济方面、为人处事方面、就业求职方面等。缺乏诚信对于大学生的成才极为不利。
1.学习方面诚信缺失
(1)考试作弊。从国家教育部到高校对学生考试做出了严格的制度规定,但是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屡禁不止。作弊手段推陈出新,从打小抄发展到手机、隐形耳机等先进的现代化工具传递答案,作弊呈现多元化、现代化、盈利性等特点。学生考试作弊给高校的考风考纪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学术抄袭。学生的毕业论文及老师布置的论文作业,不是认真收集资料,运用所学自己知识写出的原创,而是“鼠标加键盘”在网络上东拼西凑的“大杂烩”,更有甚者直接将别人的论文换个名字,当做自己的论文来敷衍老师。这种创作方法使论文写作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同时抄袭之风严重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
2.经济方面诚信缺失
(1)故意拖欠学费。个别学生为了吃喝玩乐,搞攀比,竟然把学费当做消费资本恶意拖欠学费,这就为高校正常的学费收缴增加很多困难。
(2)骗取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是国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资助政策,还有个别学生,家庭经济不困难,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伪造贫困证明,骗取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供其挥霍。这使真正困难的学生得不到资助,严重阻碍国家资助政策的贯彻执行。
(3)恶意违约。个别学生使用银行信用卡消费,银行不催款学生就不主动还款;学生购买电话卡,打长途电话,打光就扔;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毕业后不主动还款,还需要银行和学校催款。种种失信现象严重影响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3.为人处事方面诚信缺失
(1)人际交往虚假。同学之间的交往不真诚,做人不诚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里不一,言行虚伪。经常承诺,但从不兑现。个人交往中借钱不还,借物不归。在这样的环境下,同学很难建立深厚的友谊。
(2)恋爱动机不纯。大学生把恋爱当做填补心灵空虚的一种方式,抱着游戏的态度,狂热的追求异性。由于大学生恋爱引发的轻生案和伤害案屡见不鲜。大学生恋爱根本不考虑道德责任和爱情的义务,充满盲目性。
(3)网络道德。网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大量的资料,从而促进自己的学习,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网络娱乐。但是个别大学生缺乏网络道德,在网络上虚假信息,利用网络赌博、诈骗等等,这些忽视网络道德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4.就业求职方面诚信缺失
(1)求职简历造假。由于大学生的数量增多,就业压力大。不少大学生为了谋求一个好的工作岗位,在求职简历上伪造荣誉,夸大自己的能力,使得求职简历水分太大,用人单位为了求证,还得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协议违约。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不履行就业协议或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倘若有接收单位就草率签约,遇到更好的单位就随便毁约,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声誉和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文化因素。传统文化道德对个人修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形成了一系列道德标准和规范,对于调节人际关系,规范个人行为,维持社会秩序等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规范所体现的约束性、有效性,并不完全适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由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脱节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再者,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和功利主义对我国社会的冲击,也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2.社会因素。在政治领域,个别领导干部腐化堕落、贪污受贿、等现象,不仅影响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还给青年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在经济领域,由于法制的不健全,个别不法商人假冒伪劣、走私逃税、虚假广告、拖欠工资等等违法现象,不仅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而且对青年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3.环境因素。目前社会上一小部分人为追求物质享受、崇尚金钱而不择手段,不惜出卖人格和尊严,甚至打法律的“球”,这种利益至上的思想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大学生是最容易受影响的群体,大学生在污浊的环境中难免不受影响。
4.教育因素。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不能完全归咎于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教育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教育的模式实质上还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只是口头上的转变,没有真正落到实际。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校和家长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被弱化,多采用灌输法只停留在书本上,使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变得非常薄弱。
三、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是个浩大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地方法,才能达到教育目的,为国家培养品德高尚的大学生。
1.转变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认识
大学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开展诚信教育,就是要在大学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通过诚信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诚信的本质和内涵、诚信与道德、诚信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使大学生懂得诚信是一切道德赖的基石,自觉地做一名诚信的大学生;通过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诚信观念,唤醒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意识,自觉加强诚信建设,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使广大学生成为具有诚信美德的高素质人才。
2.社会要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净化社会环境
诚信教育是全方位的,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以至社会教育,诚信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对于承担诚信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在全社会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社会氛围,加强宣传导向,充分发挥网络、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弘扬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加强舆论监督,批判各种失信行为。另外,还应加强法制建设,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加大打击失信行为的广度和力度,使出现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失信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只有营造出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推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开展,才能建设和谐社会。
3.突出学校作为诚信教育的主体地位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德的重要场所,也是实施诚信教育的主体。首先学校要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为培养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养成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其次要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特别是思想政治教师的作用。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运用讨论和谈心等手段,掌握学生的心理,是诚信教育贴近生活,引导学生从心理上认同诚信的行为方式,最终防止失信行为的发生;最后是辅导员和班导师的重要作用。作为学生直接最多的辅导员承担更为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为每个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记录学生诚信品德、考试诚信、学术诚信、归还银行贷款、履行就业协议等诚信和失信的行为,同时将诚信纳入学生奖惩制度。奖励鼓励学生讲诚信,针对学生失信的行为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用爱心和恒心教育学生诚信,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
4.家庭教育是诚信教育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
家长也是诚信教育的主要组成,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转变“重智力、轻品德”的教育方式,既要对孩子的功课负责,也要注重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培养子女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家长要认清诚信与成才的关系,对子女进行诚信教育是家长的责任。家长要负起责任,用诚信的言行感染子女,带动子女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配合学校的诚信教育,把大学生教育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贾振宇,张少平,张芬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与原因透析.中国集体经济,2008.1.
[2]刘建新.中国信用.新华出版社.
[3]李燕宇.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对策.华中师范大学,2005.
【项目基金】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时期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分析与改进对策研究》;(项目编号:项目编号:2011GG219)
【摘要】如今,大学生诚信问题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诚信的重要性在逐渐加强。大学生教育还存在诚信教育体制僵化、流于形式等问题。应开展从领导到辅导员、从制度到实践、从课堂到网络等多方向、多层次、多角度的诚信教育活动,以助力大学生诚信教育。
【关键词】诚信教育诚信现状对策
“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信”是一种信守诺言的美德,是一种外在的品质。而对于“新时期”概念的界定,根据党史二卷,是指的是1978年12月召开之后。
一、大学生诚信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诚信的要求逐步严苛。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预备人才,诚信教育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1]在新途径、新方法的推动下,大学生的诚信素质逐年提高,但是随着社会大环境,以及电脑网络的普及,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还有不少薄弱的环节有待加强,以济南市某高校为例,分析大学生诚信现状。
1.学习方面
考试夹带、作弊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尤其是新近冒出的特点,不容高校教育工作者忽视。首先是,作弊小团体的形成,分工明确,尤其是曾经有利用软件拷贝教师U盘信息以获取考试资料的事件,显然表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存在短板。在调查中,58.71%的同学承认“曾经有过作弊的念头”,24.67%的学生承认“有过作弊的行为”,在关于“论文写作”选项的答复中,39%的同学经常大段复制粘贴资料,拼凑、粗制滥造论文的同学达到13.7%,更有甚者,找。
2.经济方面
对于家庭状况不好,无力承担学费和生活费的学生,国家会有相关的补助政策。而很多同学为了能够获得补助,谎报家庭状况,伪造证明书。在调查中,笔者发现,32.1%的同学会在基本如实汇报的基础上,稍作改动,3.7%的学生会谎报家境。在关于贷款偿还的回答中,只有13.5%的学生会尽量早还,24%的同学有意愿按期偿还,2.8%的同学能拖就拖,不愿偿还。[2]
3.交往方面
网络以强劲的势头闯入大学生活,也带来了大学生诚信的危机。据调查,78%的学生在进行网络交往的时候,谎报过自己的信息。而浏览黄色网站、虚假信息甚至散布网络谣言、盗看邮件等也严重扰乱了大学校园秩序,甚至引发恶行事件。
4.就业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为了获得满意的工作,不惜牺牲诚信美德,费尽心机炮制一份完美的简历,在这个过程中,34.6%的人伪造过证书,25%的学生在“工作经历”一栏有过不诚实表现,如编造实习经历、学生会干部经历等,只有15.7%的学生会照实填写。
二、改进对策研究
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事件,也是从上级领导到下属管理者检视自身素质、做好诚信榜样的良好契机,从制度和实践两方面抓起,检测诚信教育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利用多媒体、网络等途径,多渠道、多方面的促进大学生诚信素质。
1.加强领导层的诚信效应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64.5%的学生认为领导在学校规章制度的颁发、执行过程中存在不诚信现象[3],如在某时间段内学校提倡学生资助实习,而过一段时间,则会另发规定“严禁学生晚归”,被调查学生认为,这二者之间相冲突,不能体现学校规章制度乃至领导层的诚信形象,朝令夕改,极容易对学生产生负面效果。只有高校领导能够充分认识到建设诚信校风以及大学生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将大学生诚信教育放在教育环节的主体地位,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积极探索大学生教育最合适、最完美的途径,才能在战略上、宏观上取得最好的效果。
2.树立教职工的诚信典范
全体教职工都应该成为诚信教育的典范,在校园里营造诚信氛围,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和质询。[4]尤其是辅导员,作为和大学生接触甚密的基层管理者,辅导员的言行举止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辅导员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体验站,因此要特别注重辅导员的诚信素质。辅导员应该把诚信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有意识的把诚信贯穿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件中,要做好公示制度和投票制度,设立好辅导员电子邮箱,接受学生的监督和意见,要努力成为廉洁自律、诚信利人的典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强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能够将诚信落实到学生的理性自觉上。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活动
首先,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传统诚信美德的教育,如组织同学观看诚信专题视频,感受到传统美德的巨大感召力,体会到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同时应该将诚信与时代相结合,可以通过名人讲座、成功校友讲座等方式,根据实际的案例,讲述诚信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带来的巨大成就。其次,融入社会现实,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走上街头,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了解社会诚信状况,并对此进行分析评价,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诚信认知。
4.营造诚信教育的教学氛围
根据调查,大学生作弊现象严重,[6]而学校在关于作弊的惩处上比较严格,轻则记过,重则留校察看、甚至开除。因此,对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开展,重点应该落在应试诚信上。在考试之前,严格要求学生课业复习工作,不存在划重点、人缘分等教学问题,灌输公平竞争意识,并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使同学意识到不守诚信的代价。思想政治课程是诚信教育的主要阵地,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要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中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诚信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备要求,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杜绝学术腐败、学术抄袭等行为,树立教师诚信形象,给与学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其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注意将专业与诚信相结合,利用教学案例、或者实际生活案例,巧妙地向同学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使同学在潜意识里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5.打造诚实守信的网络环境
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防火墙,拦截黄色网站,同时在校园BBS上,要求学生实名登录,在BBS开设“诚信版块”,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讨论。同时,要求家庭协助学校进行网络行为监管,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结论
总之,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结合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 开展从领导到辅导员、从制度到实践、从课堂到网络等多方向、多层次、多角度的诚信教育活动,特别是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会紧密配合, 使学习教育的影响延伸到家庭生活中去,使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共同为大学生诚信教育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宏彬.传统诚信教育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5)P122-123
[2] 江阳刚.诚信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J].探索,2003(4)P108
[3] 潘秀山.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途径[J].高教论坛,2004(2),P8
关键词:纳什均衡 博弈 诚信缺失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2
所谓诚信,也就是诚实同时坚守信用。从宏观看,它是维系整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必备条件,就微观而言,它是规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关系最为重要的准则,也是建立现代社会的必备条件。本文援引经济学著名的分析方法“纳什均衡”,意在对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行为进行特定角度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为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一、纳什均衡
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21岁从普林斯顿获得博士学位,并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经济学奖。纳什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就是著名的“纳什均衡”(Nash-equilibrium)。“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均衡,也就是各方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如何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最后达到力量均衡的理论。最好体现博弈论的就是“囚徒困境”:在某一案件中,警方同时将两个犯罪嫌疑人隔离开来进行审讯,实际上两人都想少供自己,但结果是两人都老实交代,因为怕对方供出自己刑罚更重。它形象地告诉人们,诚信,即使是非合作的诚信也可给各方都带来利益,而非诚信的互相拆台只会给各方都带来损失。美国学者鲍克指出:“信任所产生的社会利益,与我们吸的空气和饮用的水一样,需要受到保护。当信任被损害时,整个社会都会吃苦头;当信任被毁灭时,社会就动摇和崩溃。”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
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也符合纳什均衡的原则,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还算良好。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许多大学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诚信缺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业诚信缺失
学业上的诚信缺失现象较为严重,迟到、早退、作业抄袭、实验数据造假、考试作弊等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在一些学生心目中这些做法很 “正常”。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近两成的大学生认为,为了能够考试过关,作弊可以理解,有近三成的大学生曾经替逃课的同学向老师撒谎,近八成同学认为为了完成课程作业和毕业论文,借鉴或抄袭他人论文是正常的事情。
2、经济诚信缺失
经济方面的诚信缺失主要体现在贫困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上,为争取到相关的助学金名额,不惜伪造贫困证明等申请材料,甚至父母双全还要说成单亲。还有些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只贷不还,基本上每个高校都有毕业生欠贷不还的案例。恶意拖欠住宿费、学费以及书费。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许多学生把原本需要上缴的费用用来购买手机、名牌服饰以及旅游、电脑等,一些学生是为了谈恋爱、聚餐等。
3、就业诚信缺失
近年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有些毕业生就伪造个人简历、个人成绩单、实践经历、各类证书奖状等,甚至伪造学历。这样,实际提高了结业的成本,对大家都不利。
三、从纳什均衡看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危害
在诚信缺失的情况下,导致了不公平的反复博弈,造成了人际环境、社会关系的恶性循环,它隐含的社会成本更大。“纳什均衡”中的“囚徒困境”证明,选择相信对方,于人于己都有利,也就是说是一种典型的“双赢”或“多赢”关系。当某些人欺骗得逞后,被欺骗人也会反过来欺骗其他人,以求“均衡”,结果是,大家都将承担“损人不利己”的恶果,最终产生负效的均衡。因为,“说谎者必须不折不扣地投入支撑谎言的精力。”从另一方面说,对失信的宽容就是对诚信的践踏,是一种典型的“道德逆淘汰”。
四、提高大学生诚信度的应对措施
欲走出“囚徒困境”,改善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状。笔者认为,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解决。
1、内外兼治,提高大学生诚信水平
首先,应积极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这需要社会、个人共同参与,加大监督和宣传,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诚信环境。其次,虽然大学生的各种失信行为有环境的因素,但内因才是关键,诚信与否主要看大学生个人诚信素养的高低。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诚信的重要性,促进其有效的自我教育,让他们深刻感受何为“诚信”、为何“诚信”以及如何“诚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的发生。
2、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管理体系
在任何一个团体里,要想使各项工作有效的运行,除了必须具备完整的主体资格和活动空间外,还必须有规范性的秩序要求。高校要想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也必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信用体系和相应制度,从规章制度上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的诚信行为,遏制诚信缺失行为的发生。
首先,建立大学生诚信电子档案。建立学生诚信电子档案后,要进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并把这些学生的诚信信息资源共享于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及一些正规的企事业用人单位,建立诚信系统,这样可以延续记录诚信信息,更有约束力。管理诚信电子档案时,要有专人负责,访问权限也要逐级设置,这其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个人隐私的保护,也要做好与用人单位的诚信电子档案衔接工作。
其次,建立科学的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有了学生诚信电子档案,学校也要形成诚信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依据一定的诚信标准进行量化考核,制定并完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实现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
最后,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诚信行为监管制度。有了诚信行为守则后,还要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以及监督制度。奖励措施主要是在校内树立诚信典型,针对典型的诚信个人和集体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这中间要注意树立典型,毕竟诚信行为本来就是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没有奖励也要遵守,不能出现“无奖励,不诚信”的现象发生。当然,严厉的惩罚制度更重要,惩罚措施必须依据诚信行为的性质、导致的后果不同而区分对待,可以参照大学生学生手册分别对待,如有必要,还可以配套对应的经济处罚方式甚至报给公安部门进一步问责。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纳什.纳什博弈论论文集[M].张良桥,等译.王则柯.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2] [美]希赛拉・鲍克.说谎――生活和事业中的道德选择[M].张彤华,王立影,译.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 孙雪松,杨晓宇. 以诚立国以信修身――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及方法[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学术不诚信 声誉 影响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080-02
党的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建立健全科研活动行为准则和规范,加强科研诚信和科学伦理教育,发挥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自律功能,倡导创新光荣,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营造宽松包容、奋发向上的学术氛围,厚植创新土壤。我国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特别是像同济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他们从本科生一到校就开始进行学术诚信教育。但是大学生学术不诚信问题仍严重存在。
诚信教育是目前大学教育的软肋,我们应当更新观察事物的视角和维度,正确看待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坚持不懈地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高校文明建设,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年道德价值观,从而树立青年学子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和人格修养。本文从学术不诚信的现状调查、原因、危害和防范措施等三个方面,对高校大学生学术不诚信问题进行了浅谈分析。
一、学术不诚信的现状调查
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失去诚信的行为有: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甚至雇用“”代考、花钱找“代替上课人”等等,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学生的身份;恶意拖欠学费,申请政府助学贷款却不按时偿还,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信用;在网络上谩骂、攻击,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窃取他人信息等。
对于大三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学术上出现失去诚信的最广泛的问题就是毕业论文的抄袭问题,有的找别的同学代替自己写论文,有的在论文中编造或伪造实验数据,更有甚者利用色相来获得较好的分数。
现在大学本科的体制都是要求在毕业阶段完成相关的毕业论文,虽然这个方式对于检查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有比较大的作用,但因为现在网络很发达,有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东拼西凑、移花接木。这使大学生陷入了学术性的诚信危机。
2012年开展的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调查”中,承认在大学期间有过作弊行为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2%,但这些学生中绝大多数仍认为自己是“诚信学生”,仅有3.7%的学生承认自己“不是诚实守信的人”;在赞成作弊的同学中,居然有高达93.6%的人认为自己是“诚信”的人。可见这些学生所谓的“诚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诚信。从这项十分有代表性的调查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诚信”的概念认识不清。
二、大学生的学术不诚信的原因
大学生是知识群体、国家的后备力量,面对引发出这样一系列道德甚至法律问题,笔者想诚信危机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具有许多现实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大学生本人造成的,也有外在环境、学校教育、老师的教育及社会不良风气造成的。1.主观方面:有的大学生面对当前就业的压力,为了使自己在众人眼里脱颖而出而急于求成,对学术盲目地追求结果,采取极端的行为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有的学生自制力薄弱,整天浑浑噩噩,整天无所事事,学习的时间也是为了最后的及格,拿个毕业证和学位证,对未来失去了信心,缺乏宏观的把握,过高或过低地评估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导致自己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淡薄等等。2.客观原因:首先,是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诚信危机”现象,不同程度引诱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导致大学生效仿和跟随,挺而走险,出现学术诚信缺失现象。其次,是高校学术诚信教育薄弱,学术诚信教育缺乏针对性,学术缺乏诚信守诺的心理辅导,缺乏诚信守诺的道德品质的指导,缺乏诚信守诺的行为督导。最后,是学术诚信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没有规范标准去评价诚信度,去衡量诚信行为,从而失去了约束力,失去了诚信的内在驱动力。
三、影响与危害
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损害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降低个人信誉,而且给学校带来巨大的压力,直接损害所在学校的声誉,导致用人单位对学校产生信任危机。
四、防范措施
(一)通过电视等媒体大范围开展“大学生学术讲诚信,做文明守信的人”的宣传活动。
从社会这个大的范围着手,开展“做诚信人、办诚信事、做合格公民”征选活动,让整个社会风气去感染在校的每一位大学生,让党风学风从每个人做起。邀请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和社会上知名人士深入各大高校做讲座,宣传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强调学业完成的前提是要先学会做人的道理。另外,国家可规定某一天为”学术诚信日”,让每个世人牢记做人诚信的重要性。
(二)完善并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刚刚出生的时候都没有邪恶的成分,这就是本性,是人自出生就固有的心境,可以说,没有一出生就注定是坏人的人。这个世界上之所以会有坏人出现,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是环境不能适应某些人的成长和发展,这样就会有一些人走上了与善向背的道路。所以,针对大学生为何会出现学术上不诚信的社会现象,我们要考虑他的本因。人的本性源于善,所以我们要靠真实的案例去感染我们的栋梁,通过举行报告会、座谈会、撰写学习心得等方式,引导学生为人诚信、为学诚信;融入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在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参与重要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等学术活动前签订《学术诚信承诺书》,同时要求指导教师也要尽到指导监督责任。
以身作则,关注诚信。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首先,教师要作表率和楷模,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其次,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再次,发挥校园网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学生的自立意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提高,要引导大学生自觉认识诚信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学生干部、大学生党员以身作则,做诚实守信的模范。
亲身体验社会,指导教师带队。现阶段学校的诚信教育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诚信实践环节。很多大学生总觉得“社会离我很远,我没什么事可做”,所以要号召所有高校可与企事业单位等建立诚信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感受诚信行为的机会;在服务、劳动、调查、参观、宣传中传播诚信文化,宣讲诚信思想,学习诚信事例,实践诚信原则,塑造诚信品质。需特别强调的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只有在法律制度、现代信用制度不断完善的保障下,在家庭诚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积极配合下,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顺利使当代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的问题得以解决。
(三)教育途径要相互结合进行
将学术诚信教育与刚入大学的新生教育相结合,组织新生系统学习学生守则;与日常教育相结合,高校都应该专门为学生设置有关学术诚信的专题教育课;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组织各类实践活动让每位大学生亲身体会诚信的重要性,指导教师做好监督和总结工作。对失去学术诚信的学生,如考试作弊的学生,可组织专题班会开展警示教育,本学科结业后签订《学术诚信书》并举行诚信宣誓等活动;与毕业教育结合,加强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指导和管理,组织贷款毕业生签署还款承诺书,告知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始终心怀诚信,踏实做人等等。
这样的做法我国有的重点高校已经在开展,收效良好。近年来,同济大学学生在各类学术活动中未发生重大学术不端行为,学生违纪事件呈逐年下降趋势,毕业生对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情况良好。通过一系列学术诚信教育活动,校园内形成了诚实守信、严谨求实的良好氛围,学生中讲诚守信、践诺履约蔚然成风。
总之,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的缺失,不仅败坏社会风气,更破坏社会公平公正,阻碍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加强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教育,既是人才培养本身的迫切需求,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总而言之,这样的活动要大范围地开展,才会让众多学子,从迷失的方向找到正确的航标,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光玲.研究生学术诚信建设探索[J]. 法制与社会,2009,(09).
[2] 胡志强,程.研究生对学术诚信的认知和态度状况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01).
[3] 刘强,吴新平.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研究述要[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4] 张鸿燕.美国高校大学生学术诚信管理及其借鉴[J].北京教育(德育),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