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音乐鉴赏论文范文

音乐鉴赏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音乐鉴赏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音乐鉴赏论文

第1篇

影视音乐融入高校公共艺术课的特殊优势

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影视音乐作为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升华影视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宣泄主人公内心情感、营造主题意境等基本功能,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均有体现。当前,国内多数高校均开设了音乐鉴赏类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事实证明,大学生对这类课程比较喜欢,尤其是一些经典影视作品中的经典音乐。优秀的影视音乐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大学生高尚的人格,修正其偏执、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对真、善、美有更深刻的领悟。影视音乐欣赏让学生对影视音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拉近了学生与音乐的距离。在教学中再增加一些乐理知识、音乐常识,学生学起来也更有兴趣。尽管影视音乐欣赏是以电影和电视的视频片段作为载体,但必须以音乐素材为主要内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注意力从影视剧转移到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上来,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尝试和乐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和渴望。从大量的课程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多数都有自己喜爱的电影类型,女生较喜欢文艺和清新风格的影片,男生则喜欢题材比较宏大的电影,不同风格的电影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新一代大学生都比较有个性,为他们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去探寻影视音乐的奥秘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教师,笔者经常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寻找同一主题下的影视音乐,并分别对他们进行评论,或者直接让学生在讲台上发表个人对影视音乐的不同看法,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影视音乐《家园》欣赏教学设计

电视剧《闯关东》作为2008年中央电视台的开年大戏,在央视创下了收视神话,全国多数观众在同一时间观看了《闯关东》的大结局。长达52集的鸿篇巨制,生动再现了从到“九•一八”时期,在动荡中的人口迁徙和奋斗历史。一曲旋律舒展、风格多变、气势恢宏的片尾曲《家园》则成功地塑造了山东“闯民”的高大形象。此曲由刘欢作曲,王敏、张宏森作词。全曲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段由刘欢演唱,曲调跌宕,充满浪漫情怀;第二部分由宋祖英和刘欢共同演唱,甜美动人的东北民谣《摇篮曲》结合富有律动的Rap说唱,“土洋”结合,形式新颖;第三部分再由刘欢演唱,此曲高亢、激昂的高音部分将音乐迅速推向。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以歌曲《家园》欣赏为主要内容进行如下教学设计:1.走近“家园”(1)欣赏默片《家园》。首先教师在课前将片尾曲的音乐关掉,课上播放无声的《家园》视频;然后让学生围绕音乐与影视作品的关系,谈谈看完这段无声视频后的感受;最后教师概括总结音乐在影视作品的重要作用,启发学生关注影视音乐。(2)联想《家园》音乐。教师先简单介绍电视剧《闯关东》的故事情节;再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及所看视频联想片尾曲的音乐风格。2.走进“家园”(1)聆听《家园》。教师先播放完整的片尾曲《家园》;再让学生将听到的音乐与之前设想出的音乐做比较分析;最后教师总结歌曲《家园》的音乐风格特点。(2)剖析《家园》(谱例1)。教师将分段处理的《家园》分4段播放,每放完一段,让学生说出该段音乐的演唱者;再用PPT课件显示乐曲歌词;总结出第一段、第二段的Rap和第三段都是由刘欢演唱,第二段女声部分由宋祖英演唱,曲调选自东北民歌《摇篮曲》。然后让学生结合《闯关东》的主题,思考歌曲为什么加入东北民歌的片段;最后教师总结影视音乐具有的地域性特点,并具体做出分析。(3)学唱《家园》。教师用PPT课件显示乐曲简谱;然后教师弹钢琴,学生分段学唱歌曲简谱;待基本掌握旋律后,学生跟随钢琴伴奏演唱歌词;接着请学生谈谈对Rap的认识;让一位学生演奏架子鼓,一位学生朗读Rap部分的说唱;教师再概述Rap的由来、特点和国内外代表性说唱歌手;再请学生模仿歌曲中刘欢说唱的内容,节奏律动可以自由发挥;最后教师弹伴奏,学生分三组演唱;一部分男生齐唱刘欢片段,全体女生齐唱宋祖英的《摇篮曲》;一部分男生配合女生演唱Rap片段。谱例13.走出“家园”(1)比较刘欢、宋祖英的演唱风格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是否喜欢这两位歌唱家,再让学生列举刘欢和宋祖英的其他代表性歌曲;接着让学生进一步谈谈两位歌手的唱法和音乐风格有哪些不同;最后教师总结:刘欢和宋祖英分别属于通俗唱法和民族唱法,前者演唱流行音乐居多,后者擅长演唱民歌。(2)“民族风”与“流行风”的相互融合先让学生列举“民族风”歌手与“流行风”歌手搭档演唱的歌曲;接着教师补充:玖月奇迹的《中国美》,宋祖英和周杰伦的《本草纲目》,谭晶和陈奕迅的《龙文》等;然后播放玖月奇迹演唱的《中国美》视频;请学生分组讨论“民族风”与“流行风”相互融合的优缺点;最后将持不同观点的学生代表分成两组,进行5分钟辩论会研讨。4.重返“家园”(1)了解影视音乐的种类。先让学生欣赏电视剧《闯关东》的片头曲;再让他们分组讨论影视音乐中的其他类型;然后教师总结:除了片头曲、片尾曲之外,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还有插曲、背景音乐等音乐类型,讲解它们在影视作品中发挥的不同的重要作用。(2)3位学生代表演唱《家园》。先由教师播放《家园》的伴奏音乐,接着让一位男生演唱刘欢所唱的片段,一位女生演唱宋祖英所唱的片段,一位学生演唱Rap部分。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歌声中结束这一课程的教学。

教学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中,以电视剧《闯关东》的片尾曲《家园》为载体,以走近“家园”、走进“家园”、走出“家园”和重返“家园”为主线,通过看、听、析、唱、辩等环节展开教学。具体教学理念体现如下:

1.多媒体视听教学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可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在影视音乐欣赏教学中,多媒体视听结合的教学优势表现得就更加优越。多媒体设备可以将音乐分片段进行欣赏,也可借助一些音乐软件,如Cakewalk软件可以将音乐作品的各个声部分成若干音轨输入电脑,欣赏时可播放其中任意一音轨或多个音轨。这节课,在欣赏片尾曲《家园》时,教师可运用Cakewalk软件将这首歌曲的女声、男声及Rap分成三个音轨输入电脑中,课堂上分段播放,让学生清晰地欣赏各段,充分领略每一段的音乐特色。

第2篇

在音乐鉴赏单元的教学中,也要利用单元的启始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来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如湘版的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第一节《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竞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虽然本课内容非常好听,但学生也会对本节内容会有点不喜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正确的引导目标不能定的太高,重点就是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并熟悉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并对它产生兴趣。涉及到欣赏的音乐专业术语较多,要真正的理解音乐、说出作品在节奏、调式、和声等方面特点还有一点的难度,势必会影响高一新生系统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选取《八音和鸣》《酒狂》《阳关三叠》《黄莺吟》等作品进行鉴赏教学。

二、体验校园音乐文化,提升学生音乐鉴赏的品位

在通俗歌曲泛滥成灾,学生鉴赏能力和选择能力还有待提高的今天,学校应支持良性的发展导向,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构建绿色音乐生活氛围,渗透中国民族音乐和经典的西洋音乐,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品位。如中国作品《茉莉花》《小白菜》《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江河水》《梁祝》《二泉映月》,西洋作品《命运》《邀舞》《梦幻曲》《卡门序曲》《饮洒歌》《1812序曲》《水中倒影》《故乡的亲人》《我的太阳》等等。坚持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导向,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追求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具有分辨美丑良莠的鉴赏能力。“以美辅德”,在高尚的音乐艺术中潜移墨化地善化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情操,美化其行为、语言、仪表,用音乐陶冶心灵。良好的校园音乐氛围,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认真学习,课堂上所学曲目在课外也能再次听赏,使其产生内外共鸣。

三、搭建校园音乐践平台,实现课堂内外联动

第3篇

想象和联想可以有效引领学生,让他们领会乐曲中的情感和意境。所以,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当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来感受曲中的意境,从而将人类本该拥有的灵性催生出来,进而使学生的艺术审美情感得到升华。《月光下的凤尾竹》是傣族名歌,这首歌曲将傣族的淳朴自然及本民族的格调展露无遗。教师在教这首歌曲时,可以用不含有歌词的曲子。为了让学生发挥想象,教师可以使用PPT给学生播放一些傣族美丽的图片,并附带音乐。这首曲子听的时候,就像一个清灵可爱的傣族姑娘沐浴在月光之下,吹着动听的葫芦丝。姑娘所吹的曲子中含着些许青涩的情意,带着一丝若隐若现的幸福。姑娘是在思念某个少年,那少年英俊爽朗,而此时,少年则站在不远处偷偷地听姑娘吹葫芦丝。这个画面优美,青涩,灵动。教师可以让学生闭目,听者曲子,想象曲子的画面,最后再将PPT播放给学生感受,让他们的想象更加深刻。

二、运用视频影像,感悟音乐内涵

有美感,才有可欣赏的地方,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指导时,应当充分运用审美知觉的规律,让学生的全身感官都参与到对美的欣赏中,并感受音乐各方面的美,从而让学生将一整首歌曲理解通透。只有运用这种方式,才能让学生把握好音乐的整体情绪,才能更理解音乐的风格和内涵,从而对音乐的整体有所知觉。以《七子之歌——澳门》为例,在教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先介绍这首歌的来历和历史背景,让学生学会理性的感受歌曲中的内容和情绪。《七子之歌——澳门》是《澳门岁月》的主题曲,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那种爱国情怀,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澳门岁月》这部纪录片,并让学生明白曲中的情感。让学生了解歌曲中的“母亲”指的是中国,澳门就像中国的孩子,它曾是被他国掠夺的中国国土,经三百年后回到中国母亲的怀抱中。每个地方的民俗、民风及民族灵魂是不相同的,尽管澳门被夺,但掠夺者无法将那种民族的灵魂改变,澳门流淌着中国的血液,拥有中国的灵魂,因此,它一直期盼着能回到原本的位置上。这是歌词“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最本质的意思。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将学生的全部情感调动,让学生获得音乐情感。

三、舞蹈表演结合,加深音乐理解

第4篇

关 键 词:艺术审美教育 教学改革 教育创新 社会效益

“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从1990年开始围绕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而在泰山学院中文系进行艺术鉴赏讲座,1995年面向中文系学生开设艺术哲学课,1998年3月成为泰山学院教学改革立项,目标是创建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类艺术鉴赏课,旨在通过艺术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艺术名作的鉴赏,培养大学生敏锐的感受力、积极的情感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思考力、坚强的意志力、超常的创造力,造就心灵健康和谐的高素质人才。1998—2007年,在中文、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等专业开设“美学与艺术鉴赏”“艺术鉴赏”两门课。2002年3月,“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被确立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学校拨专款予以支持,并将艺术鉴赏确立为全校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2004年开始,成熟的艺术鉴赏公选课面向全校开课,深受学生欢迎。其间“艺术鉴赏”还曾应邀为多校开课,均受到热烈欢迎。

我国自1957年将“美育”从教育方针中删除之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育类课程才逐渐恢复。到了90年代,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才逐渐开设音乐鉴赏等艺术教育课程,但国内高校大都是进行部分门类的艺术教育,缺少艺术门类全面的以鉴赏陶冶为主的艺术审美教育。我们所实施的“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的特点是:针对当前大学生在中学阶段专注应试教育、情感世界没有得到陶冶、想象力普遍偏低、意志力普遍较弱、审美潜力没有及时开发的实际,本工程重视艺术审美教育而淡化技能训练。一边授课,一边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地教学相结合,综合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异步教学、快乐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收到了十分满意的教学效果。

教学成果“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的基本内容包括:第一,两门课程:(一)美学与艺术鉴赏。已在学校中文系各专业开设5年,所讲内容主要包括美学基本理论和各门艺术基本理论与名作鉴赏。(二)艺术鉴赏。2004年被确定为全校选修课,所讲内容为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以及建筑、园林、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书法、戏曲、摄影、影视等艺术门类的中外艺术名作鉴赏。第二,两种教材:(一)《美育概论》,李长风、姚传志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由曾任全国高校美育学会会长的山东大学校长曾繁仁教授作序,被泰山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成教学院、山东电力学校等大中专学校作为美育课、艺术鉴赏课教材使用多年,获得广泛好评。(二)《美学与艺术鉴赏》,教育部确定的面向21世纪人文素质教育教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主编,笔者也是主要编写者之一。教育部领导作序推荐。第三,两项教改实验:(一)学校1998年教改改革立项“实施艺术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已完成,得到省内专家评议组的好评。(二)2002年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已完成,并有论文《论艺术审美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获山东省高校艺术教育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第四,一种综合多种教学方法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我们没有固守某一种教学方式,而是从学生的收益出发,综合启发式教学、异步教学、情境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师主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第五,一套多媒体艺术鉴赏课件。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从网上下载各门类古今中外艺术名作,通过自拍艺术名作、反拍典籍中外名作,录音、剪辑等手段,制成多媒体课件,并配以简要讲解、鉴赏。实践证明,配合教学能够“图文并茂、情境真实、效果显著”(学生评价)。第六,创建了多处审美(艺术)教育基地,实施多样化的实地教学。笔者对泰山文化——特别是泰山的建筑、园林、书法、绘画、雕塑、碑刻、民俗、诗歌、散文等门类的艺术有较多的观察、体验和研究,发表过许多有较大影响的论文。得到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和岱庙、普照寺等景区的大力支持,我们将岱庙、普照寺等景区作为泰山学院学生的审美(艺术)教育基地,实行多样化的开放的实地教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亲自带领整班同学,实地观赏,现场讲解;一种是教师带领“艺术教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实地参观、考察、研究、赏析,之后由“艺术教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头带领班内同学实地游览、观赏、学习。这种“把读书与行路、做人与做事、游玩与学习、弘扬泰山地方文化与艺术审美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深受学生欢迎,教育效果和社会影响都十分显著。

“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的创新点:在我国的审美教育课、艺术鉴赏课中断几十年后,一线的教师异常缺乏的情况下,我们几位教师在承担文学理论、中国文化概论、艺术概论、西方美术史、西方音乐史等多门中文、美术、音乐课的同时,一边在科研中提升自己,一边为学生搞讲座、开课。新开设的“美学与艺术鉴赏”(中文系)、“艺术鉴赏”(公选课),使党的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真正落到实处。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创新。笔者参编的《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材被教育部确定为21世纪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类教材,填补了我国美学教材建设方面的一项空白,编著的《美育概论》也属于“创新简明科学实用”、在全国范围有较大影响的美育教材。具体课堂教学中,本项目没有固守某一教学方法,而是根据教学实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还利用幻灯、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地观摩测量体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形式多样化、趣味化,学生学习艺术课的兴趣和效率都大大提高。录音剪辑合成、多媒体课件制作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而利用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泰山所积淀的审美(艺术)资源进行富有地方特色的多层次开放式实地的审美(艺术)教育更具有创新意义。

“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的社会效益:以《美学与艺术鉴赏》《美育概论》为教材的艺术鉴赏课,得到泰山学院、国家公务员泰安培训中心、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电力学校、山东新汶中学等多家院校、培训机构的应用。听课学生普遍反映,笔者所讲的艺术鉴赏课、美育课形象生动、思路开阔、逻辑性强,加上幻灯、录音、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而又恰当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大增。通过开设艺术鉴赏,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迅速提高,审美能力大幅度提升,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取得的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工程十几年来一直得到泰山学院等学校和山东省的大力支持,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创新且便于操作的成果。该成果2007年获泰山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中总结教学效果的论文《论艺术审美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2005年获得山东省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一等奖、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三等奖。该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必将在更大范围带来更大的育人效益。

参考文献

[1]曾繁仁.美育十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美)霍华德·加德纳.艺术与人的发展.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3](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结构.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

[4]张志勇.情感教育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李长风,姚传志主编.美育概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第5篇

关键词:音乐鉴赏,学科综合,活动设计,多媒体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高中音乐教学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课改”深入人心。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在不断的积极探索。但是,随着音乐系课程的深入推进和普遍展开,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在实践中凸现出来。如何正确看待音乐教学与学科综合?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如何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可不可以创造性的理解?怎样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人根据自己对音乐鉴赏教学的多年实践和思考,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的现状,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一边抛砖引玉。论文参考。

1.学科综合要避免盲目延伸,要坚持“以音乐为本”

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领域的纵向伸展,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合理的学科综合,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但是,一些音乐鉴赏课的综合学习越来越多的表现为社会调查、查阅资料、讲述民族历史与文化、文学语言、戏剧表演等非音乐的活动,音乐课堂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离题的拓展。如老师在欣赏、介绍云南彝族民歌的时候,大量的跟学生在讨论云南的民族服装、节日、民族习惯等问题,缺乏音乐性,音乐课前半截俨然成了历史文化课。虽然课堂内容丰富多样,但这样的学科综合是不可取的!这样的音乐课迷失了音乐本性!音乐学科综合,必须坚持以音乐为本的原则,必须要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绚丽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为综合学习的内容,这样的学科综合才真正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

2.课堂活动设计要恰当有效

新课程的实施给音乐鉴赏课带来了很大变化,曾经是“规矩、呆板、拘束”的课堂渐渐离我们远去,各具特色的教学课例层出不穷,令人回味,新课改精神已逐渐深入人心。随着“热闹”的音乐鉴赏课越来越多地涌现,不少一线教师逐渐走入了一个误区:不“热闹”的音乐可就不是好课,不“热闹”的音乐课就体现不出课改的理念。于是,那些即兴课堂表演、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分组讨论等等有必要没必要的教学环节,统统都被加了在课堂教学中。“热闹”是有了,却大有哗众取众之嫌,因为有些课堂活动根本就没有踏踏实实地为教学服务,只是为了制造“热闹”而已。

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扬弃的过程,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只抓住了教学方法的外壳,盲目模仿,迷失了方向,远离了新课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从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的时机、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多角度来分析问题,使音乐课堂活动既有活泼新颖的形式,又有深刻厚实的内涵;既有热闹活跃的气氛,又有凝神思索、静思默想的时刻,让浓浓的音乐流淌在学生心间。音乐活动的设计最好是是能水到渠成,这样的活动,才会事半功倍、锦上添花。

3.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工具,莫让多媒体喧宾夺主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为音乐鉴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也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目前主流的音乐教学辅助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过多依赖多媒体技术运用,认为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必须得使用多媒体,使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就等于上了一堂优秀的音乐课,从而走进了多媒体运用的误区。有些教师老师在准备一节音乐鉴赏课时,似乎不是把功夫下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上,而是把精力聚焦于课件制作上:彩色背景、立体文字、三位动画、影视录像等等应有尽有,不管与教学内容有没有关、有没有必要,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这“辅助手段”深深吸引,他们再没有心思去聆听音乐、去体验音乐。论文参考。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发出的唯一感慨就是:音乐老师制作的课件太棒了!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感情交流、共同创造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应当科学、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让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

4.音乐鉴赏要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想象空间,教师只能适当的引导,避免过多的言传身教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通过知觉的方式。因此,音乐教育过程,应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引导者和促进者,其作用是引导学习和促进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仍试图把音乐给学生“讲明白”,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其根本症结在于排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无法形成同音乐之间的直接体验与交流。音乐音响的非语义性特征决定了音乐教师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过多讲解,学生们在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时,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所联想或想象到的音乐内容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对音乐内容进行过多的讲解和诠释,无益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论文参考。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适当的言语引导是音乐鉴赏教学有序进行的保证。例如:由于学生音乐经验积累或联想、想象能力的差异,他们在聆听音乐作品时往往表现为浅表层次的不同反应与理解,若达到对音乐深层内容的领会,教师启发性的引导就成为必要。但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切忌那种直白的音乐解释,而应采取一种对音乐的描述。总之,恰当地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体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变化:由传授变为感受,由讲解变为理解,由分析变为描述。

总上所述,我们要地认识到,实践新课程,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光靠一股热情、盲目模仿是不行的,要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措施进行实践,并不断反思和小结,才会真正有所收获。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时刻紧跟时代的发展,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康晓蕴. 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 (07) .

[2] 王玲.浅析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从“和”的审美角度论中国古代音乐艺术[J]. 作家, 2009, (20) .

[3] 王志杰,张绪佳. 感受音乐要素的作用[J].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6, (10) .

第6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鉴赏作品的能力与水平。

3.初步尝试写作小论文。

本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开篇激趣

(课间由几个美术爱好者创作《月夜水乡图》、《赵庄社戏图》、《归航偷豆图》作为背景。)

1.音乐感染。

播放歌曲《童年》,学生可跟着哼。

2.导语引情。

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在那时可以欢歌、可以笑语,犯一些不大不小的错误也没人追究,真的天真烂漫。甚至可以跑几十里路,只为看一出戏。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鲁迅的《社戏》,相信大家能找回童年。

【解说:人都是艺术家,他们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图画美、音乐美能满足学生的感情需要,为学生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

二、阅读感知,复述课文

1.快速默读,感知课文内容,理顺情节脉络。

2.简要复述课文。

三、自主选题

1.为学生提供探究课题。

投影课题:(1)思路剖析;(2)童趣感受;(3)真情感悟;(4)景物赏析;(5)语言品评;(6)人物鉴赏;(7)社戏考证(看社戏的时间、社戏演出的内容等);(8)反思评价(对本课是否有修改建议);(9)亲身实践(你在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主题活动,如果让你写这个主题作文你会怎样来写)。

2.除此之外,同学们也可以另外确定探究课题。

3.探究相同课题的同学分为一组,4~5人为宜。

四、设计方案,合作探究

1.老师简介“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小组讨论确定开展研究采用哪些方法。

2.老师指导学生搜集一些必要资料。小组若需要可到图书室及网上查阅。可参考的资料有:《越谚・风俗部》、顾铁卿所著《清嘉录・卷三》、周作人的《鲁迅小说的人物・地方戏》、徐金的《鲁迅和绍兴戏》《朝花夕拾》的《小引》、《名作欣赏》中有关《社戏》鉴赏的篇章等。

3.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4.老师可参与讨论。当学生活动难以进行时,教师适时进行思维方法上的开导。

【解说:学生起步阶段,需要教师帮助搜集资料、查阅文献,以便他们在短时间内找到开展研究的感觉。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老师不能放任自流,要适时适度介入讨论,要发挥“导而弗牵”“开而弗达”的主导作用。】

五、论文写作与评比

1.小组拟出研究性论文提纲,并讨论修正。

2.小组集体写作小论文。

3.写好论文后,小组开展互查、互评、互帮、互学活动。

4.把优秀论文拿到全班交流,并评奖鼓励,最后收集到《班级月刊》里。

【解说:论文的写作、交流、评奖、收入《月刊》等系列举措,能培养写作能力、激发写作兴趣、增强成就感。】

六、反思总结

1.小组自我总结探究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也可为别组总结。

2.教师总结。

(1)教师提出学生对本课某些知识理解的偏差,并根据学生探究掌握的情况作适当补充。

(2)对合作探究过程进行总结。

第7篇

关键词:音乐鉴赏;心理健康;关系;主动;大学生

一、问题提出

1.问题的缘起

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何有效开展,众说纷纭。其中,音乐鉴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已经被许多人关注。对于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在国内研究中有许多研究者用理论阐述的方式进行研究。周善美(2011)认为,音乐欣赏在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提高审美能力和趣味,提升审美标准和情趣,使学生更好地正确认识自己;通过“游戏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造性潜能;培养感情,调控情绪,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1]詹薇(2004)理论阐述了音乐欣赏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作用———文化作用、教化作用、审美作用、心理作用,并指出了音乐欣赏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通过对表达各种情感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使学生的情感获到调节,心理得到和谐;通过音乐会的欣赏方式、以电声为传媒的欣赏方式等课外辅助式的多种欣赏途径进行调适。[2]柯锦泉(2002)从音乐欣赏的特点谈到其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音乐欣赏培养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手段。[3]还有徐威、郑玉香(2005)、王婷(2007)、符彦虹(2005)等人也进行了理论研究。他们在各自论文中都看到了音乐欣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有一些学者提到了在实践中运用音乐欣赏的有效方式与方法。但国内学者都是从理论探讨的方式来研究的。在国外研究中,JoelW.Krueger(2011)指出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做事情,将有助于控制情绪[4];JaakkoErkkil等人(2008)从音乐治疗的角度探讨了音乐治疗对负性情绪的积极作用[5]。但目前国外研究中,并没有系统地直接研究音乐鉴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没有研究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以往研究只是从理论上探讨了音乐鉴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而没有采用实证研究(问卷、访谈等)的方式来研究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因此,这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

2.研究思路与内容

本研究主要通过定量研究(问卷测量、统计分析等)的方式结合深度访谈、文献查阅等定性研究的方法来揭示出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并通过问卷、访谈、文献查阅、理论总结等方法研究出如何改善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行为,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将理论最有效地运用于实践。

3.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作为研究目标,是以往研究所未有的,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丰富了音乐的作用、心理健康塑造的途径等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优化了该研究领域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同时,本研究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可以更好地为改善高校通识课程设置、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以及践行教育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并提出具体良策。

二、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来揭示出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如何改善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行为,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有量表SCL-90(测量心理健康水平)和自编的《大学生音乐鉴赏行为的问卷》(测量音乐鉴赏行为)。SCL-90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成熟问卷,它的分值越高则心理健康程度越差。《大学生音乐鉴赏行为的问卷》共11题,其中测谎题为2题,经过专家评定,是有效问卷;整个问卷的Alpha系数为.743,分半信度为.769。因此,本问卷是基本符合要求的。

3.施测与数据处理

研究取样对象为130名大学生,取样时兼顾性别、年龄、专业等因素,均为随机取样。施测主要采用问卷法,由主试清晰地宣读指导语,并提醒注意事项。问卷做答完毕由主试收回。研究者将无效答卷剔除,再依据研究的具体问题,通过统计软件Spss17.0,采取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研究对象

实验组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了130名大学生(注:由于问卷是在3月份发放的,大四年级学生已经不集中上课了,故在被试样本中缺失大四年级学生)。由样本的基本人口资料统计表(见表1)可以看出,此次测量所取样本是比较合理的。

三、结果

1.心理健康程度与音乐鉴赏行为的相关性

如表2,通过心理健康程度与音乐鉴赏行为的相关分析,a7(音乐鉴赏主动)与心理健康程度的相关系数p值等于.015,p<.05,可得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与音乐鉴赏主动正相关的关系具有显著性。如表3,进一步研究得出,抑郁、敌对、恐惧与音乐鉴赏主动的相关系数p值分别等于.038、.033、.041,p<.05,相关关系均呈显著性。

2.音乐鉴赏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预测情况

通过音乐鉴赏各种行为对心理健康程度的多元回归分析(采用Stepwise法),从表4中可知a7(音乐鉴赏主动)对心理健康程度的回归系数t检验所对应的p值为.015,p<.05。因此,音乐鉴赏主动可以预测心理健康程度。从表5可知,决定系数R2=.045,亦即a7(音乐鉴赏主动)能预测心理健康程度4.5%的变异量。

四、分析与讨论

1.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

前文得知,音乐鉴赏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揭示,音乐鉴赏主动能够预测心理健康程度。鉴赏音乐可以使人的情感强度、情感产生发展的时间延续得到调节平衡,使之身心愉快、精神协调、心境良好。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旋律、轻松的节奏、悦耳的和声、丰富的音色可以使人兴奋与抑制得到调节,情感强度适中,时间延续适度,精神能量消耗减少,疲倦的身心恢复精力,不平衡的心理趋于平衡。[6]同时,个体通过对思想、精神境界较好的音乐作品的鉴赏,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情操。另外,音乐作品会表达出作者的自我意识,个体通过音乐鉴赏促进了对“自我”的探索,从而强化了自己的自我意识,并对自己的心理及行为进行调整,从而减少了心理问题产生的概率。故一个主动进行音乐鉴赏的人,心情抑郁时能更及时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高兴时能更适时地表达自己,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中的美,丰富自己的情感,有利于提高自我意识,净化自己的心灵,调控自己的行为,必然有助于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因此,音乐鉴赏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音乐鉴赏主动能够预测心理健康程度。前文进一步研究得出,抑郁、敌对、恐惧与音乐鉴赏主动的相关系数p值分别等于.038、.033、.041,p<.05,相关关系均呈显著性。这其实是因为如果一个人越主动地鉴赏音乐,那么他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有效消除或缓解抑郁、敌对、恐惧等负面心理。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研究中,音乐鉴赏主动能预测个体心理健康4.5%的变异量,但毕竟是有限的。心理健康变量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此,这要求大学生应该通过多个方面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2.对策

既然音乐鉴赏主动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促进作用,那么大学生如何提高或完善自己的音乐鉴赏主动,以促进心理健康?根据问卷调查,特对大学生提出以下建议:(1)树立对音乐鉴赏正确的认识音乐鉴赏不仅可以娱乐消遣、打发时间、排解寂寞、孤独、悲伤等情绪,还可以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情趣,陶冶情操,促进心理健康。因此,大学生只有对此树立正确的认识,才能主动将音乐鉴赏行为落实在长期实践中,以有效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2)主动、合理地进行音乐鉴赏,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第一,主动拓宽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乐欣赏的方法,努力提高音乐修养。我们音乐鉴赏时若不懂音乐基础知识,那么鉴赏音乐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在听音乐的同时要学习一些有关的音乐基础知识,并把理性的知识融汇于感性的体验之中,这样才能使我们逐渐具备一双能听懂音乐的耳朵。[7]大学生可通过上课、上网、书本学习等渠道深入了解有关音乐基础知识。只有对音乐基础知识有充分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的内涵,陶醉在其中。同时只有学习音乐鉴赏的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改善对音乐的理解,陶冶人身心。可见,这些有助于大学生心理素养的提高。第二,多听音乐、专心地听。多看音乐鉴赏节目或视频,多听经典曲目;试着去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认真用心欣赏音乐,尤其是多听一些有文化背景的音乐,感受其内涵。这些均有助于培养自己良好的注意力和意志力。第三,与他人一起欣赏、交流,深化对作品的认识,培养自己宽容、豁达的心理。每个人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会有所不同,通过交流知己不足,知人之长,长期以往,可培养自己宽容、豁达的心理。第四,积极主动利用音乐的力量来改变自己。首先,多听一些有内涵的音乐、积极向上类型的音乐,塑造自己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胸怀;其次,加强对音乐的了解,结合自身的感情、经历,升华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和心理素养;最后,善于通过音乐来调节情绪。例如,当自己情绪低落时,可以通过一些情调欢乐、节奏明快、风格悠扬的音乐来提升情绪。这时,自己可欣赏热情奔放的《西班牙斗牛曲》、旋律呈螺旋式上升的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表现鸽子自由飞翔的手风琴曲《白兰鸽》。[8]第五,要长期坚持良好的音乐鉴赏行为。这种长期的良好音乐鉴赏行为可以使心理不断优化。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通过音乐鉴赏行为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大学生要长期坚持良好的音乐鉴赏行为,要将之变成一种习惯。

五、结论

音乐鉴赏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音乐鉴赏主动能够预测心理健康程度。

参考文献:

[1]周善美.音乐欣赏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3):192-193.

[2]詹薇.音乐欣赏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9):401-402.

[3]柯锦泉.浅谈音乐欣赏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2,(9):63-65.

[4]Krueger,W.Doingthingswithmusic[J].PhenomCognSci,2011,(10):1–22.

[5]Erkkil,J.Gold,C.etal.Theeffectofimprovisationalmusictherapyonthetreatmentofdepression:protocolfor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J].BMCPsychiatry,2008,(8):50.

[6]李华东.欣赏音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塑造的正面影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8):88-91.

[7]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1.

第8篇

关键词:唐诗宋词;课堂;教学方法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最珍贵的宝藏之一,这里星河灿烂,群星闪烁。《唐诗宋词选读》作为高中生的一门重要选修课程,力图让他们“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宋词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在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鉴赏中努力开拓创新阅读鉴赏的空间”。

面对如此丰富的精品佳作,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既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以“读”为主,层层赏析作品

1.预读

在预习时教学生学会查阅与鉴赏诗歌有关的各种资料,为鉴赏作品打好基础。如,学习“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时,了解把握李白的经历和理想以及理想的破灭,这样有助于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主题的把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准备之后,学生在鉴赏作品时才会有话可讲,有据可依。

2.诵读

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作品,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诵。加强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鉴赏诗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语感。所谓语感,是对语言美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诗歌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驾驭语言的技巧,没有语感就很难欣赏其中细微的妙处。诵读对于培养语感,进行语言、情感和思维的积累大有好处。

3.美读

在学生初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有声有色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当学生能够做到美读这一点时,可以看出他对作品的理解较深了。

二、以“听”为辅,激发阅读兴趣

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及中外名人都十分重视音乐的教育功能。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雨果也说过:“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有三把,即数学、文学和音乐。”利用音乐在创设氛围方面所特有的作用,营造出与诗歌意境、感情相吻合的气氛,为学生理解诗歌奠定感情基础,让学生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体悟诗歌和流行音乐互相融合的精妙,增强对诗歌艺术的亲和力。教学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时,听听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时,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胭脂泪》;教学岳飞的《满江红》时,播放罗文演唱的粤语版《满江红》。通过“听”的形式,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让他们感受到诗词里边的美好境界,体味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将流行音乐融入诗歌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和情操的陶冶,并使诗歌潜入心扉。

三、以“探”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9篇

论文摘要:大学音乐鉴赏课是大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如何使音乐鉴赏课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大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以求使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成为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学音乐鉴赏课是面向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一门素质课程,对提高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提升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音乐鉴赏是指鉴赏者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和感受,获得精神的愉悦、理性的满足以及音乐美的享受活动。正像一位作曲家说的“许多人都在听,却没有听见音乐”。音乐鉴赏课程是一门大容量的综合性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习该课程需要鉴赏者根据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对作品进行品评、鉴赏。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其音乐基础知识相对缺乏,课程的讲授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全面地提升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音乐基础素养,并科学有效地指导其进行音乐鉴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面对非音乐专业学生开设音乐鉴赏课程,不能沿用针对音乐专业学生的授课方式及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审美发展规律以及音乐素养水平,分析教学形式、方法及内容。通过对学生现状的调查,合理制定教学计划,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让学生从被动地“听”音乐,到主动地学习,积极地联想,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艺术深邃的内涵和充溢的美感,让学生成为音乐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从而养成优雅的品性,高尚的气质,获得至善至真的音乐美的教育。开好音乐鉴赏课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授课前对学生音乐素质现状进行调查

大学生进入高校,通常以文化课作为录取的标准,而学生的音乐素质,跟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和学生自身对音乐艺术的兴趣爱好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大学生的音乐水平差异性较大,有些学生具有识谱视唱、甚至演唱、演奏水平,但还有一些甚至是乐盲。面对音乐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音乐鉴赏课授课前必须对学生的音乐艺术水平进行调查摸底,搞清楚有多少学生具有识谱能力,有多少学生具有演唱能力,有多少学生有音乐兴趣爱好,有多少学生不懂乐谱、不会唱歌、甚至不喜爱唱歌,有多少学生喜欢乐器,喜欢什么乐器,演奏水平有多高,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音乐,等等。根据对学生调查的基本情况,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问题,并制定对应措施。

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根据对学生音乐素质现状的调查,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和实践内容。将教学与实践合理地结合在一起。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音乐作品的高低、雅俗、难易、中外、古今、类别等,在教学中是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中到外的原则,让学生听懂理解,初步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兴趣,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视频、音响和史料等,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较,如中、外音乐比较,同一作品不同演奏乐队、不同指挥的比较,同一体裁不同地区或不同音乐风格的比较,等等。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具备从多侧面、多视角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并以此进一步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此外,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某一音乐作品,通过想象、创造,并结合音响、歌唱、舞蹈、排练、表演等各种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既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从多侧面、多角度地进行了音乐审美感受和音乐审美体验,以适应和满足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的音乐鉴赏需要。

其次,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浩瀚如海,水平再高的演唱家和演奏家,也不可能演唱、演奏完所有的音乐作品。音乐作品鉴赏教学不可能对所有的音乐作品都进行逐一鉴赏。只能根据教学课时的多少及学生的鉴赏能力,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教学。但是,对选准的作品就不能泛泛而谈,应当精雕细刻,讲透讲深,让学生真正能够理解作品的内容、特点及风格。对鉴赏过的每一个作品,都有不同的收获体会,真正听出作品的滋味,得到艺术的享受及美的熏陶。音乐鉴赏课程重点是教会学生鉴赏的基本方法,起到典型示范、举一反三的作用,贪多求全是教学中的大忌。

另外,教师的个人素养和研究方向各有不同,教学内容往往按照教师个人研究的深浅而准备,研究深的多讲,研究少的少讲,甚至不讲,忽略了学生自身的需求。教师应该按照学科规律的要求、学生的需要,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通过自身的学习钻研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对自己不懂的相关领域,还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请几个教师一起研究和探讨课程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同时,教学计划必须明确教学的指导原则、基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效果的考核办法,贯彻计划的措施等。这样就可以增强教学工作计划性,减少盲目性。

三、采用科学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音乐鉴赏课是一门艺术课,不能采用灌输式、填鸭式、说教式等死板的教学方法,这些单一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既缺乏教学形式上的灵活性和教学风格上的多样性,更缺乏教学互动及情感交流,这样的教学方法,无形中使许多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形成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预发式方法

欣赏前,不管音乐作品是声乐曲或器乐曲,也不论作品的规模有多大,授课教师一定要把所要介绍作品中的主要旋律(哪怕仅仅是片断)写出来,弹或唱给学生听,当然如果可能也可组织学生唱一唱。当他们熟悉了作品中的主题或旋律之后,再介绍这些优秀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个性及风络、作品的形式、内容等。通过学生反复聆听,教师的引导、提问以及细致的讲解,指导学生进想和感情体验。例如,在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首先把《梁祝》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他们了解故事情节。要把贯穿作品始终的爱情主题弹或唱给学生听,还可以让学生一起唱,当他们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后,开始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创作背景及作品的结构,以及协奏曲的形成及特点,这部协奏曲与其它协奏曲的区别等,然后再把每一乐章的结构、手法、标题及内容作一个简要的说明,之后才是逐乐章的欣赏。当学生了解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明确了作品的主题及各种乐器和作曲手法在作品中的应用后,再聆听作品,那音响仿佛把他们带到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乡村,感受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感人的爱情,以及双双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形影不离的动人画面。

2.采用座谈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在课堂上讲授的音乐内容,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尽量活跃课堂气氛,使枯燥的内容充满丰富的感彩,构成一种平等的相互交流的关系。例如在欣赏相对简单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先将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风格以及作品的曲式结构简单地讲解,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再把学生分成小组,把音乐分成几个乐章,每组学生讨论分析一个乐章,最后再由各组选派的代表将分析的内容阐述出来。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够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在课堂上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的思想活跃起来,思维积极起来,学得主动起来。

3.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常与座谈讨论式教学方法一起使用。即教师要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或者学生质疑的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对音乐作品各抒己见。如学生聆听教师指定音乐作品,对作品的重点或难点的乐章,教师引导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集体讨论,教师最后做总结发言。

4.采用情境式教学方法

这是音乐鉴赏课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效果最好、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法之一。即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辅助工具,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如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扮演体会情境,等等,将言、行、情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像和联想,以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良好习惯,从而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例如欣赏作品《伏尔加河船夫曲》,在播放音乐的同时,用多媒体播放俄罗斯风情的图片以及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们拉纤的过程。一群衣服褴褛、骨瘦嶙峋的纤夫,胸前套着纤索拖着沉重的货船前行,空旷辽阔的沙滩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这一场景的播放,当时会使鉴赏者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深切地体会到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5.采用快乐教学方法

所谓快乐教学方法,是因乐施教的教育方法,课堂上始终充满欢乐愉快、轻松舒畅、和谐融洽、幽默喜悦的气氛,让学生感到音乐鉴赏过程是美的享受过程,以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乐器的特性时,可以带一些乐器让学生参与演奏,还可以让学生用身边的用品,自制一些打击乐器,像沙锤、锣、碰铃、木鱼等乐器,让学生用自制的乐器演奏,在演奏和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6.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音乐理论是音乐审美的基础,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是学生提高审美层次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对非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音乐,才能走入音乐世界,进入音乐艺术的殿堂。应在音乐鉴赏课中适当增加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如音乐的基本特征、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音响要素、音乐作品的结构、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人声的分类与组合、中西乐器的种类组合、聆听音乐的方法,等等,让学生通过欣赏和演奏音乐的实践,深入地理解音乐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7.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人们音乐知识的丰富和音乐鉴赏水平的提高,音乐的推广工作也在不断出新,音乐书籍、音像制品、大大小小的音乐会、经典音乐系列片、电视台的戏曲频道、音乐频道、网络等资源,这些现代化的手段都为上好音乐鉴赏课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学开设公共音乐鉴赏课程,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资源,在大学校园网络中建立多媒体音乐教学平台,以幻灯、VCD、DVD、电脑、校园网络、宽带网、视频等现代化视听工具为媒体,制作音乐鉴赏多媒体网络课件,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的缺陷。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的需要及音乐水平,选择自己学习的内容。即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克服了音乐鉴赏课程课时少的困难,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以上介绍的教学方法不是单一存在和使用的,应根据作品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因地制宜,灵活使用,往往在一堂课中需要使用几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钻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以满足学生学习音乐的需要。

音乐欣赏能力的养成,关键是要多听、多接触与多欣赏,并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还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才能充分体会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音乐作品中所蕴藏的深刻内涵。因此,音乐鉴赏课还需要不断丰富音乐鉴赏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鉴赏音乐,分析音乐,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促进大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建华.音乐的跨文化交流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1).

[2]胡君英.关于音乐鉴赏教学的一点美学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0,(1).

[3]庞琳琳.初探我省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模式[J].黄河之声,2009,(6).

[4]白陆平.音乐鉴赏[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10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创造表现能力;创新思维;音乐课程;音乐鉴赏;创造表现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Fostering of Creative Power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in Music Teaching

LI Xiao-hui

面对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基础教育中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已经是阻碍我国科学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瓶颈。、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发人深省。加强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纵观目前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公共选修的音乐课程,基本都是以音乐欣赏为主,少有在欣赏的基础上,对创造表现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几年前提出了音乐教学中艺术思维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对研究性教和学、音乐鉴赏评价、创造表现、创新思维方式、创作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的探索,实践证明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几年来的研究探索和研究,初步形成新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并取得一批教学研究成果:典型教案与课件、撰写发表的研究论文、学生论文、戏剧表演、音乐创作等作品。我们还特地收集整理了一批有关音乐教学中艺术思维的教育研究论文,应该说,艺术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才是音乐教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1、为创造表现而聆听,为模仿借鉴而鉴赏

我们认为,在明确创造表现任务的前提下,通过聆听作品感受音乐艺术之美,可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创作兴趣,培养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创造性人格,建立起音乐的创造表现所需要的情感与创造欲望。从创造表现的角度进行音乐艺术创作表现技术层面的分析与聆听,通过模仿与借鉴,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与灵感,使学生最终成为真正的聆听者、审美欣赏者和音乐艺术的创造者。从而使音乐的创造表现与音乐艺术的欣赏教学形成发展创造力的环境以及内省外放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欣赏和表现、创作教学活动中灵活进行。

2、体验与探究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思维与行为过程

音乐课程标准在过程与方法中是这样描述“体验”的:“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要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中,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爱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艺术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完整的艺术创造表现过程中培养艺术思维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教学理论对“探究”的描述则是: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可以说体验和探究是一个因果关系,只有体验了才能去激发探究和创作的欲望。而带着探究的目的去体验才能真正激发创造能力的培养。

3、从创作表现角度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创作表现的角度来聆听作品

在教学中,从作曲家、演奏家、多媒体音像创作编辑工作者的角度来欣赏音乐作品,带着创作任务来聆听作品,使学生从聆听者转换为创作者来鉴赏作品,这样的角色转换带来的是聆听作品的思维目的质的变化,能培养创造意识,从聆听作品的欣赏者转变为创作者,这样的学习具有创造学习的意义。

通过欣赏和自己创作任务相似的经典作品来学习创作,通过欣赏与模仿,从经典作品中获得启发、顿悟,由此作品(被欣赏的作品)转化迁移到彼作品(自己将要创作的音乐),这一过程实际上已经成为创作学习的一个部分。培养学生时刻从创造角度,带着任务进行音乐欣赏能“增强创造意识”。培养创造意识是创造模块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创造意识是创造者的重要思维方式:听某曲、看某景、思某事时,不断揣度创作问题,艺术家可能一下子产生灵感(顿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也是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哪怕是鉴赏教学,教师和学生只要具有创造意识,就有可能从艺术鉴赏过程中引发创造意念,引发艺术作品创作意念的产生,从而引发新作品的创作。时时从创造表现的角度考虑问题,能够培养创造意识。

4、在创作模块教学中,“模仿与迁移”对创造力的形成和作品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模仿是学习的必然过程。在教学中,我们为了创作某一作品而选择某类作品进行针对性很强的欣赏与分析,其教学目的很明确,为了创作而分析聆听作品。此时的聆听具有很强的模仿“借鉴”目的,已经成为创作学习的一个部分。但是有时对号入座式的听赏并不能真正形成创造能力。还需要迁移与变迁的创造过程。单纯的模仿创新含量较少,但是可以通过模仿学习经典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法。当学生能够较好地模仿出经典作品时,艺术技能也就有了提高,音乐表现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

再者,培养学生成为高级欣赏者和评价者。聆听分析评价作品非常重要。欣赏与评价对于创作很重要,通过鉴赏知道什么是真正好的艺术和艺术的各种风格流派,是形成音乐感觉的最好途径。成为高级的鉴赏者和评价者是艺术鉴赏学习的高层次,对于创造者来说,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将会对创造产生很好作用。

然后模仿与借鉴。模仿――学师或他人的表现方式;借鉴――将大师或他人使用的某种方法带入自己的作品,优化自己的作品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使作品出现新意。

最后进行创造表现。在欣赏他人作品时,学习该作品的优点、开拓思路、借鉴方法,围绕自己的创作任务,构思自己作品的创作表现手法,最终形成全新的作品。

5、理论知识、技能训练与欣赏和创作表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在创作模块教学中,艺术感受、艺术感悟与技能技巧训练、完整的艺术创作行为是培养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将鉴赏课与创造表现课一体化,实现感受体验与创造表现的良性循环,进行真正的音乐表现和创造。只有在完整的创造行为中才能培养创造思维与创造能力。

将内省与外放融和为互动循环的整体是形成创造教学的最佳途径。例如:为了体验重复与变奏在音乐作品中的表情作用,可以将欣赏教学与表现创作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进行。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如音色、音量、乐句、段落与重复变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在引导学生深入聆听作品,感受作品的情感表现与主题内容的基础上,尝试在作品基本情绪内容的基础上,有创意的有设计的,采用某些音乐方式对现成作品进行模仿或改编。

6、重视即兴创作可以提高学生音乐创作的能力与水平

即兴创作是音乐教学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经常使用的创作表现形式。这种创作表现形式往往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当某种艺术感觉在某种联想或引发(激发)因素突然降临的时候,即兴发挥的一种艺术创作方式。在高中阶段的艺术综合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利用艺术综合即兴创作的方式进行综合艺术课的创作教学,对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表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重视小作品小片段的即兴创作,不断积累丰富的音乐语汇是增强音乐创造表现能力有效办法。例如少数民族和民间音乐中存在大量即兴创作、即兴表现的音乐传统,向少数民族学习,积极培养学生进行即兴合唱、即兴鼓乐、即兴舞蹈的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向少数民族艺术家和民间音乐艺人学习,积极培养即兴合唱、即兴鼓乐、即兴舞蹈的能力培养。即兴创作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是音乐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

即兴创作是音乐教学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经常使用的创作表现形式。这种创作表现形式往往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当某种艺术感觉在某种联想或引发(激发)因素突然降临的时候,即兴发挥的一种艺术创作方式。在高中阶段的艺术综合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利用艺术综合即兴创作的方式进行综合艺术课的创作教学很有意义。

即兴创作往往是教师与学生在受到艺术感染或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突然感受到某种艺术灵感而产生的创作表现冲动,这种冲动在受到教师实时激发和点拨后往往会演变为一种真正的艺术创作激情甚至会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创作效果。这种瞬间产生的灵感往往受到某种刺激物的激发甚至是某种高度强压之下而产生的。当然这种即兴的创作更是长期思索和练习之后的突然爆发――量变质变的现象。在良好的意境中受到某种激发物的刺激也会产生灵感。因此教师应该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教学设计的艺术性、有趣性、异样性、情景性,通过暗示和语言启发,往往可以激发出平常难以获得的创作灵感。

7、以某种重要的创作任务为激发物或刺激物也是进行创作表现教学的好方法

任务教学法来自国外教学经验。以一个富于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挑战欲望和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对于任务本身,教师应该认真设计,适量适度地交给学生,同时应该有前期的准备和适时的现场指导。在综合艺术课程教学实验过程中,任务教学法是一种能力的挑战,对于激发青年学生的好胜心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很有效果,也很受学生欢迎。我们应当特别重视创设异样的、特别的、有趣的、充满激情有十分有趣的创作任务或题目,引导学生在完整或即兴的创造表现过程中,逐渐积累丰富的音乐语汇的感受表现能力。

8、引导学生从被动欣赏的角色转换为主动创造表现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关键步骤

学生从被动欣赏的角色转换为主动创造表现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步骤,其思维方式出现了质的变化。前者考虑的是模仿、接受、理解。后者考虑的是变异、改变、创新、产生、运用。只有在完整的艺术创造表现活动中才能培养创新思维。

创造性角色的思维方式是创新性的和表现性的,这和接受性、感受性、体验性思维是不同的。创造者的思维必须树立创造目标,这种目标并不一定清晰明确,大多时候只是一个初步模糊初步设想。当进入创造步骤时,学生就必须考虑选择采用何种手法围绕创造表现题目进行表现。创造表现手法在艺术表现过程中往往具有多样性多边性。好的创造思路、好的创造方案、好的创造手法需要反复推敲琢磨。需要大量的思维积累。经常从创造表现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只有在实际的艺术创造过程中才能培养创造思维。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从审美者变为一个创造表现者,此时的艺术欣赏的过程也就转换为创造性表现思维了。学生与教师的思维由于创造表现任务的缘故,考虑问题的角度就完全不一样。他们要共同考虑怎样进行表现,怎样使自己的作品非同一般别具特色,怎样是使自己的音乐美术作品或者是戏剧小品、人物角色的语言语气身体与手势和作品的表现统一。怎样使自己选择的音乐为自己的戏剧表演渲染气氛等等。改变学生在课堂中或者活动中角色的传统定位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步骤。例如:以往我们的艺术鉴赏课同学们以学生角色进入课堂。欣赏美术音乐作品、体验美术音乐、评价美术音乐。是审美体验者。教师教学生学。改变角色后:学生是设计师、音像编辑、作曲家、画家、表演音乐创作美术作品的艺术家、小导演、创作剧本的编剧、是一个音乐美术作品的研究者、探索者。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创造与表现。在这样的教学平台上,教师的身份也出现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讲解作品的教师转变为是艺术作品创作表现指导、导演、设计工作室的专家、画家、音乐表演专家。所进行的不但是审美体验的指导工作,更主要的工作是进行艺术创作表现,具有艺术家音乐家戏剧电影导演的工作性质。考虑的创造表现,考虑的是怎样指导全体学生进行积极地创作工作。而学生也从被动欣赏的角色转换为主动创造表现的主人,从模仿、接受、理解到变异、运用、创新,发生了质的变化。

因此,音乐教育不能以审美为核心,而是以创造表现为目标,将艺术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才是积极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我们的基础教育才能跟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根基。

(上接第387页)三连音是为了将旋律表现得更为自由宽广,显然并不适合用于绕口令似的咏叹调《快给忙人让路》以及《让谣言四处传播》里。刻画人物形象、揣摩人物情绪是罗西尼用不规则旋律创作咏叹调的目的。无论罗西尼在各个咏叹调中是否采用这些不规则旋律的写作手法,都是为了表现人物、发展剧情。如同级+跳跃这种旋律进行就并不适合在巴西里奥的咏叹调《让谣言四处传播》使用,巴西里奥表现得阴险和谨慎,不该有过激的情绪变化,级进进行是最好的表现方式。

罗西尼善于控制节奏变化,使用不规则节奏和富有艺术内涵的旋律进行,创作出的符合人物形象、心理的咏叹调,使这部歌剧获得成功,使咏叹调广为流传,使听众赏心悦目。

四、结语

罗西尼赋予喜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的不仅仅是音乐,而且是灵魂。有人说,一部歌剧是否成功,取决于其中的咏叹调有多高的知名度。这话虽然太过于绝对,但是也从侧面表现出咏叹调在一部歌剧中所存在的地位。咏叹调是演唱者与观众的交流,相比乐队演奏的序曲,更多了语言这一优势,也就更容易被听众所接受。作曲家既要顾及到这个交流方式的亲民性,还要注重咏叹调创作的技巧内涵,以及如何通过他的创作将听众的情绪带入歌剧之中。作曲家是音乐情绪的塑造者,他所创作的一个个小小的音符组成的旋律,并不是像谱面上那样静止不动的,其内在构成具有相当巨大的情绪能量,影响每一位表演者,抑或是欣赏者,而罗西尼,就是这样一位作曲家,他的喜歌剧创作既受到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的影响,又结合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个性大于共性的特点,理性感性并存,创作出经典的令人回味无穷的咏叹调,将《塞维利亚理发师》这部他最有代表性的喜歌剧推向世界,传承万世。

①杨立青《真诚高雅纯挚――梅西安的音乐语言》,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②福尔克尔•舍尔里斯著,张世胜译《罗西尼》,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第51页。

参考文献:

Gioacchino Rossini,The Barber of Seville in Full Score,Dover,1989

第11篇

关键词:民歌课;艺术实践参与;鉴赏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209-02

1 艺术实践参与――学唱环节设置

民歌课中利用好学唱环节对于大学生民歌的学习以至音乐素质的整体提高都有很大的益处。为了保证民歌学唱的效果,有必要加强与规范民歌实践学唱环节的教学设计。在这里,结合教学实际对实践环节进行设计,具体要求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1 在民歌课上适当插入简单的发声训练

笔者从问卷调查中了解到,在民歌学唱环节上。学生非常希望有一些基本的发声方法的指导与训练,从而能够更大胆地、更好地、带有感情地演唱民歌。良好正确的歌唱方法可以使歌唱更优美、更自如。然而,普通高校民歌课毕竟不是歌唱发声课,在有限的半年时间内即要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况、又要确保学生学唱一定数量的民歌,再加上歌唱发声方法训练,势必有些喧宾夺主、轻重不分。普通高校民歌课学唱重点应放在尽量让学生有情感的歌唱。投入情感后的歌声自然具有打动人的魅力。而在学唱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歌唱存在的问题适时加以指导,并做出示范,让学生去感受并模仿,了解歌唱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歌唱的气息运用及其训练方法,喉头的稳定,喉咙以至身体肌肉的放松,声音的位置走向,音色的要求,情感的表现等基本内容。每次时间掌握在5-10分钟之间。并通过半年的民歌鉴赏课教学,使学生达到从理论上了解歌唱的基本要求。这样既适应了学生的需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唱的效果,同时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活泼生动。

1.2 规定一定数量的必须学唱曲目。并进行检查

由于普通高校学生主要以学习文化课为主,音乐选修课主要是培养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对他们既不能像专业音乐院校那样要求过于严格,又不能完全没有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民歌曲目应该是对当代大学生音乐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作为学历层次较高的当代大学生如果对于自己国家优秀的民歌一无所知、不会演唱,会被别国的人耻笑。普通高校学生应学唱各地区汉族各类体裁、不同少数民族(5、6个典型少数民族)经典的民歌作品不少于30首,汉族民歌与少数民族民歌比例为3:1左右。从而达到对民歌概貌的最基本了解。

1.3 学唱环节进一步规范化

学唱环节应包含听老师示范演唱、视唱曲谱、唱歌词、听音响模仿演唱、再次跟琴唱。

1.4 要有学唱曲目的作业布置和课上检查环节

每次课民歌学唱完后,要抽查不同程度的学生演唱,以检查学唱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要求学生课下进一步巩固学唱,并于下次上民歌课时再次抽查。尽量保证好的学唱效果。

1.5 多给学生创造单独演唱的机会

每次课或按一定的座次顺序轮流检查学生学唱情况,或任意抽查,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单独演唱的锻炼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现力。

2 学生参与的其它方式

(1)课下让学生搜集准备一些课上教学内容的相关背景资料,上课时由学生展示并讲解,师生之间展开讨论。

(2)定期(或两周、或一个月,可根据情况自行决定)举办学生民歌演唱会,由学生演唱指定的、或自选的一些民歌,使学生获得展示、锻炼的实践机会。

(3)专门组织学生进行民歌风格听辩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对民歌风格进行感性或理性的描述,加深学生对民歌风格的感受与把握。

(4)鼓励学生撰写简单的民歌鉴赏小论文,尝试依据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的民歌风格进行民歌,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5)有条件尽量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地道的民间歌手的演唱会,或到比较临近的农村进行一次民歌实地采风,使学生感受民歌的本真色彩和乡土气息,并写出感想。

民歌鉴赏教学中,把握好注重民歌情感体验、加强民歌与文化的关联、注重民歌风格的把握、重视学生的实践参与的四项原则,使学生从情感、风格、文化方面感受认识民歌,并通过艺术实践与参与的各个环节加深印象与体会。使学生获得情感、文化、风格3方面的深刻感受,从而较好地把握民歌的内涵及特点,获得民歌的正确审美,实现民歌鉴赏课教学的目的。

以上是普通高校民歌鉴赏课教学主要应突出的原则,意即通过民歌鉴赏课的教学使学生通过亲身的艺术实践与参与从情感、文化、风格3个方面获得对民歌的深刻认识与感受。这是普通高校民歌鉴赏课教学的总的目标与指导思想。另外,在普通高校民歌鉴赏课教学中还要注意体现思想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第12篇

论文摘要: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以多彩多姿的感性形式传达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教育部门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舞蹈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校舞蹈艺术鉴赏教育的现状出发,提出教学建议,并探讨其意义。

现如今,舞蹈艺术鉴赏教育已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舞蹈艺术鉴赏不再是各校“装点门面”的可有无的课程,它将会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校舞蹈艺术鉴赏教育的现状

当前全国的许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舞蹈鉴赏课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挖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有重要作用,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然而在实际过程中,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课程设置上不够重视

虽然大多数院校已将舞蹈鉴赏课程列入到选修课范畴中,但实际上却要求学生任选一门以上的艺术类选修课。而对于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分情况地要求学生选多门艺术类课程只能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效果微乎其微。这说明了高校对舞蹈鉴赏课程还不够重视,客观上也使学生在心理上视这类课程为可有可无。

(二)教学方法死板

在舞蹈艺术鉴赏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传授式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学生兴趣不高

学校的舞蹈鉴赏选修课,到课的人往往一开始特别多,到后面越来越少,就是去的也是为了应付教师点名,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说到底,还是学生对这个课程不够喜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解决课程困境的重要途径。

二、如何开展高校舞蹈艺术鉴赏教育

(一)改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兴趣是学习的基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题材上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贴近学生、让学生容易理解的作品;在流行元素的选择上,应有选择性地介绍街舞、爵士舞和拉丁舞能对学生胃口的元素;也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舞蹈语汇。舞蹈鉴赏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在精不在多,在于理解不在于盲从。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投学生所好。

(二)注重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毕竟是有限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舞蹈艺术鉴赏教育要把培养学生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一方面,要丰富鉴赏的审美知识储备。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对其鉴赏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应该从文化内涵上领略舞蹈艺术的美。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如藏族的《龙鼓舞》是青海省原始祭祀舞蹈,每年六月跳神会时祭祀神灵、驱灾避邪。离开这个一层文化内涵,便无从知道此舞蹈美在何处。

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对舞蹈意境想象的训练,掌握舞蹈的动律与构图。舞蹈构成有三个:动律、构图和舞情。情感是舞蹈的灵魂,动律和构图是为舞情而存在的。原始图腾崇拜的舞蹈所以不朽,是因为它的每一个节律都充满了极端狂热的,而又无比虔诚生命情调。因此,在对舞蹈意境展开想象和联想之前,要引导大学生对其中的情感进行反复体验。

(三)舞动肢体,结合实践领悟舞蹈魅力

与单纯鉴赏的传统模式相比,师生间进行互动显然能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尽管舞蹈艺术鉴赏是理论课,但是“动”是舞蹈的精髓。在讲到不同舞种的特点时,我们可以安排教一些简单手位及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把舞蹈知识与动作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舞蹈的魅力。

三、高校开展舞蹈艺术鉴赏教育的意义

(一)社会意义

1.传承民族文化,促进与世界的交流。舞蹈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舞蹈能充分展示人的生命与心灵之美,是无国界的语言。舞蹈鉴赏对民族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本土民间舞蹈的选择,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本土民间艺术的慧眼,保护本土民间艺术,形成关注本土民间舞蹈文化的良性氛围,从而促进本土民间舞蹈传承和发展。而了解外国舞蹈,又能感受到异国风情,增长见识,促进彼此的了解。

2.体现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文化型、创新型人才。当代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的人才,舞蹈艺术鉴赏教育属于美育范畴,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个体意义

1.培养审美能力,完善文化修养

人类的文化包括文字文化和非文字文化。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对非文字文化的学习,使专业知识丰富的大学生却成了新一代的文化弱者。君不见高校文艺演出时演员们激情飞扬,而台下的观众却一片麻木。这并不是他们不热爱艺术,而是他们缺乏必要的艺术鉴赏能力。而舞蹈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和美学、哲学思想等,是弥补大学生文化缺陷的最佳科目。

2.增强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斯佩里博士对人的大脑进行割裂研究发现,人的左脑负担抽象思维活动,右脑掌管形象思维活动。开发右脑可以提高智力水平。我国著名的艺术心理学研究者平心先生研究发现,热衷于舞蹈的大学生的智商明显比城市一般人口的智商高很多。

3.净化心灵,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操

舞蹈通过优美的人体动作、造型和表情陶冶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是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以舞蹈《中国母亲》的欣赏为例。一开始,那形体的张力、那音乐的激愤,使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地重温起那个年代的国仇家恨的苦难。中国妈妈对侵略者恨入骨髓,却最终收养了敌人的婴孩,那种反复的矛盾和挣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音乐又低沉转为轻快,慈爱而勤劳的中国母亲终于辛辛苦苦地把日本的婴儿拉扯大了,她告诉孩子身世,含泪送她回去寻找亲身父母。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懂得博爱和宽容的力量。

4.促进内外美统一和举止得体

舞蹈是以人体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懂得舞蹈美的人处处都能体现姿态美。作为高层次的“文化型、创新型”人才,大学生应该是有更高的审美修养的,他们的气质、情感、涵养、风度、形貌、言谈举止的各个方面都应比一般人更得体。当教师用优秀的作品展示着美丽异域风情和古老的传说时,学生步入舞蹈艺术的世界,就明了了人体语言的美妙,促进了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参考文献

第13篇

【关键词】医学生 舞蹈艺术鉴赏 意义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174-03

一、问题的提出

对个体而言,艺术教育是生命早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对社会而言,艺术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剂和奠基石。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效及作用越来越受到高校的普遍关注。而医学生的人文艺术教育,也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热点和亟待有所突破的领域。从医学行业的特征上来说,这个行业不仅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医生被看作是与律师、经济学家、教师等职业并列的社会精英角色。而从现代文明构成的角度上看,医乃仁术,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这就要求,医学从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艺术素养,以更好地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因此,医学院校在开展世态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就应当以艺术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突破口,实施科学、艺术的交汇与融合,使学生逐渐从医学长期被认定为自然科学的片面认识中走出来,明确医学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两种性质,补充并具备良好的人文艺术素养。

在人文艺术领域中,舞蹈作为“艺术之母”,从人类原始时期的祭祀、求偶、邦交等功能演变至今的具有健身、教育、娱乐并集音乐、肢体语言、服饰、风格、舞美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特殊的育人价值。舞蹈鉴赏的最高境界是对于生命的孕育、人类的发展、历史的演变(最高境界的理解)、人格培养和完善给予人文艺术的外化,通过舞蹈艺术鉴赏课来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特殊的)育人价值。更何况,舞蹈与医学并非两个领域的平行线,两者既有历史渊源的交织,亦有实操融合的价值。而目前,部分医学类院校选修课程虽设置了舞蹈鉴赏课,但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也缺乏符合医学生特点的修养体系。本文从医学专业学生的学科特殊性出发,结合其他综合性院校的舞蹈艺术鉴赏课开展情况从中探讨舞蹈艺术鉴赏课针对医学生开设的意义及其教学方法。

二、舞蹈和医学的历史渊源和内在关联

(一)舞蹈和医学相融合的历史渊源。舞蹈是一种深刻的形体文化,由古至今,人类用舞蹈进行宗教祭祀、国家典礼、传承文化;医学则是对生命终极关怀和追问的科学,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医学在存续人类生命、探究生命奥义的各个领域飞速前进。舞蹈和医学,两项文明传承的精髓,虽一直伴随人类发展,却似乎是两条平行线,从未交织。然而事实上,舞蹈和医学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早在大禹治水时期,为了治疗风湿疾病,大禹所创的禹步一方面起着治疗病痛的功效,另一方面,其依北斗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转折的步伐,在后期也成为道士在祷神仪礼中常用的一种步法动作,对舞蹈的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依据。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模仿五种动物的形体动作,创造了“五禽戏”,可算是古代的“保健操”,当然也是一种舞蹈。发源于古印度的瑜伽之术,在现代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和艺术修养项目,更是公认的在医学意义上有利于健康的保健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际医学界正式承认“舞蹈疗病法”,算是对医学和舞蹈之间关联的一种认定。

(二)舞蹈和医学内在关联的社会背景。当然,以上探讨的是舞蹈与生俱来的健身功效(对于治疗的意义),那么加强舞蹈这种人文性质的艺术修养对于医者本身,又是否有现实意义呢?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广东省肿瘤防治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人称“医侠”的吴一龙曾说:“医乃仁术,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一位顶尖的“圣手”对医者的人文艺术修养如此看重,可见,无论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等艺术,都是跟科学领域相关联的。尤其在当代社会,面对患者形成的医学行业体系,不仅仅是技术和科研体系,更是一种社会保障体系,是支撑现代文明的基础社会功能。因此,医者具备舞蹈等现代人文艺术素养,也是医者群体提升医患关系和谐度、塑造行业美誉度的重要条件。

三、面向医学专业学生开设舞蹈艺术鉴赏课的现实意义

(一)在国家政策方针层面上有导向和要求。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明确指出:“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而舞蹈鉴赏课程是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规定的8门限定性选修课之一。

(二)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现代医学更加关注人,更加关注人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质量,医学比任何别的学科更强调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因为服务于人是医学的最终价值目标。因此,医学院校需要培养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关注人、理解人、尊重人、热爱生命,这就要我们在新形势下找到能使医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舞蹈艺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鉴赏者除了能直接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美之外,还能自觉地在脑海展开舞蹈画面所带来的丰富想象,直接与心灵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达到心灵的共鸣。钱学森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应该让学科学的(人)学点艺术,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应该有艺术修养。”舞蹈艺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培养人的高尚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而且可以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完美的健康人格。笔者认为,开设舞蹈艺术鉴赏课程,对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对将来在工作岗位中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服务,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三)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修养途径之一。医患关系是当今最为敏感的几种社会关系之一。医患关系一定程度上的紧张,既有整个医疗卫生体制建设缺陷的原因,也与医患关系当中的主动方―― 医护从业者的素养有关。从医患沟通的角度出发,医者不应当仅仅是个严谨刻板的唯物主义者,更应有对患者的生命关怀和情感关照。但如果缺乏一定的人文素养,医者必定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也不能很好地释放自己的压力。舞蹈作为释放身心、用肢体创造沟通空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对医护从业者增强感性思维和同理心,从而对患者形成更深切地关照,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如下:

1.有利于医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所谓医者仁心,仁即道德情操,医术可以在实践中提高,但医学生在三观形成时期的大学阶段,未能树立一定高度的道德情操,则很难在职业生涯中形成对拯救生命的高度责任感。舞蹈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突出作用,舞蹈的综合性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艺术体验,健康的舞蹈作品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医学生通过舞蹈鉴赏课程的学习,感受舞蹈演员表现的喜与怒、哀与乐,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表现不同的情绪,情感在优美的舞姿中得到放松,在舞蹈音乐中得到升华。尤其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参与表演舞蹈的课堂练习过程中,从舞蹈艺术的真、善、 美,升华到对生命感悟的真、善、美,树立起人文情怀。

2.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文化素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是一只受到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舞蹈艺术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必不缺少的。医学生通过欣赏舞蹈作品,透过一个个生动的舞蹈形象了解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学背景,民族精神和情感通过肢体的抒发方式,从中获得大量课外的知识信息和人文知识。特别是各个民族独具特色舞蹈表现方式给医学生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和感受,既可以满足他们欣赏美和感受美的心理需求,又可以激发他们寻找美、创造美的欲望。

3.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力。医学生作为理科学生,在科学严谨方面的训练非常系统,但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修养相对于文科学生要弱。这一劣势看似对职业生涯影响不大,但整体而言,会影响医学从业者的想象力―― 医学和与之关联的生命科学领域,一直如同我们探索的宇宙般浩瀚无垠,对生命秘密的探索不仅需要大量实践,更需要大胆的设想和丰富的想象力。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爱因斯坦,他对于世界的改变,基础虽然是天才的演算,但原动力却是宇宙级的宏伟想象。医学跟所有学科一样不是停止不前的,每一次科技的更新都离不开创造者扎实的学术知识和活跃的创新思维,在舞蹈艺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医学生可以发挥感悟力和想象力、在舞蹈创作的参与过程中,可以提高创造力和形成不断获取新观念的能力,为医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4.有利于医学生强健体质,塑造美的职业形象。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通过参与舞蹈形体训练还有助于强身健体,甚至可以医治疾病。舞蹈对形体的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健美的身体姿态、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还可以通过舞蹈抒发和表达感情,提升个人气质和外在美感,调节个人的情绪,使其在艺术修养和气质上得到提高和加强。例如时下风行的各种广场舞、健身操、瑜伽训练等等,不仅仅在运动医学意义上有助于健康,更带来时尚、阳光的正能量体验,这也是医学生从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提升职业抗压能力的一种良好方式。

参与舞蹈实践活动和技能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控制能力,身体各器官协调能力、动手能力、记忆具有明显的帮助作用。舞蹈技能训练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更灵活的掌握护理技能操作,培养严谨科学思维和创新性结合有很大促进。学生在舞蹈中对音乐、动作、队形、画面感的统一协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求新求变的精神正是当今医学生所迫切需要的。

由于医学院校学生专业的特殊性,对在医学院校所担任舞蹈赏析课的任课教师也有着特殊的要求,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积累量、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及将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医学院校舞蹈鉴赏教学有了初步的探讨。

四、医学院校舞蹈艺术鉴赏的教学方法

(一)选择适宜的舞蹈作品,引导学生鉴赏和感受作品的魅力。针对舞蹈基础差,甚至是没有舞蹈基础的医学生,在教材的选择上,不能一味地使用艺术院校的专业教材,可按舞蹈发展史中各阶段的形成特点、舞蹈表演形式、以及提炼优秀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来选择风格鲜明、具有时代意义以及符合当代学生流行审美趋势的并容易引发学生共鸣的作品。

(二)在授课过程中,可分为认识、分析、阐述三个部分。通过认识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结构、阐述自身观点层层递进的三个学习方法,让教师从单一的灌输性教学上升至讨论式教学,让学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同时,在鉴赏作品过程中渗透美育教育,引导学生感受舞蹈演员的肢体美、线条美以及从中了解一个优秀舞蹈演员为艺术作品做到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辛勤付出,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培养自己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鉴赏水平和审美水平。

(三)寓教于乐,快乐学习,逐渐理解和体会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涵。在教学中设计了模仿展示环节,在舞蹈形成的初期,各类舞蹈也是从模仿而来的,例如原始时期祖先们为了狩猎模而仿动物体态;各个部落为了人丁兴盛以模仿图腾而舞,民间舞中的傣族舞、壮族舞都具有典型的图腾形象。在鉴赏戏曲舞蹈时,可让学生来模仿其中的舞蹈角色,不仅使课程更生动,也使学生对欣赏曲目有更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同时,让学生参与课堂,给出音乐,由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确定主题,用动作表现音乐,增加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处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在技能操作过程中,要求科学、规范、严谨的同时,对护理人员动作的流畅、娴熟以及美感也提出了新要求。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护理工作人员在给患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同样展现着职业的形象美,因此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教授舞蹈鉴赏课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肢体表现力,在让学生从有认识美的意识逐步提升到有表现美的能力。

(四)启发思考,升华思想,有所感悟。开设舞蹈鉴赏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情操,因此在欣赏作品之后,要对作品的内容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概括,使学生在欣赏优秀舞蹈作品之余,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引发对于人生的思考,从而得到人格的提升。

作为拥有医学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对于医学生的培养,应以培养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为首要目标,以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为重要途径。在医学院校设置舞蹈鉴赏课的核心目的便是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搭建良好的平台,为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综合素质提供科学、合理的信息渠道。总之,在医学专业学生中开设舞蹈赏析课程,要从医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来规划课程设置,在教学内容上提炼出即达到人文艺术熏陶又符合学生喜好的舞蹈作品和鉴赏方法。

【参考文献】

[1]岳金莲.艺术文化素质教育与医学生新型知识结构的构建[J].艺术教育,2008(8)

[2]周楷,邱振声.艺术欣赏[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7

[3]李源.高职舞蹈鉴赏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析[J].群文天地,2013(12)

[4]张扬扬.高职高专《舞蹈鉴赏》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11)

[5]涂频.浅谈普通高校《舞蹈鉴赏》教学的必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

[6]商玮娜.医学院校中舞蹈普及教育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

第14篇

一、大学音乐鉴赏课的功能

(一)音乐鉴赏课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

音乐欣赏具有净化灵魂、完善人格,培养人的真、善、美等品质的作用。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大学音乐教学不能单纯理解为教学生唱歌,而是应当向学生们传授基本的乐理知识,让学生学会用音乐的语言去学习和欣赏音乐,并培养学生主动追求美、欣赏美的能力。

(二)音乐鉴赏具有益智的功能

法国大文豪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力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文学,一把是数学,一把是音乐。”前者已经被人们认识并加以实施。但音乐仍处在人们的逐步认识过程当中。作为选修课程的音乐鉴赏课其教学目标是通过音乐欣赏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背景、思想情感和精神,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鉴别美丑的能力,以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全面素质。欣赏的过程实质上是再创造的过程,它要求欣赏者通过大脑想象再创造,去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而这种再创造的过程由欣赏者主观控制。因此,在音乐的世界里,作曲家属于创造,演唱(奏)者演绎,欣赏者则是“再现”。欣赏者综合已有的知识对音乐进行重组并加工,从而在大脑中形成音乐形象。这一过程能明显促进左右半脑的均衡发展,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科学的发明创造,特别对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开启创新精神的钥匙。因此,科学地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不但能增强学生的乐感,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大脑的功能全面发展。

(三)音乐鉴赏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音乐最擅长展示人的心灵世界,表现人们内在的最丰富和细腻的情感。它通过人们的听觉直接述说人的情感和心灵,影响人的精神。当我们向学生展示这些优秀作品的同时,也是通过音乐这个载体向学生传授知识、传承文化的过程,使学生通过音乐艺术的熏陶,接受文化的洗礼,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他们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美的音乐能促使人们完善人格、完善自我,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四)音乐鉴赏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汗牛充栋,灿若群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仅仅依靠演奏和演唱音乐作品,不可能满足学生的多层次需求。音乐欣赏教学,则可以让学生通过有选择地欣赏人类音乐艺术瑰宝。全面了解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其次,音乐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结晶。音乐艺术诞生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与地理、历史、文学、戏剧、舞蹈、社会生活各方面等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欣赏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多元的文化背景与多维的视角,能通过音乐所表达的内涵识别不同文化的音乐之美,欣赏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态下的音乐特色,神游于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世界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全面提升人文素质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的现状和课堂教学实践

(一)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迫切需求得不到满足

音乐天生就有一种亲和力,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音乐鉴赏的喜欢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年龄层次的人们。笔者所在的学校从2013级的学生进校开始就实行学分制。虽然面向大一、大二的全部学生开设了音乐鉴赏选修课,但由于师资的短缺,使得很多学生想选择这门课程但却选不上。

2.大学生对音乐鉴赏课没有明确的认识

大多数学生对于音乐鉴赏没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他们注重的是音乐的娱乐功能。所以在选择音乐鉴赏上只对合乎自己口味的音乐有兴趣。这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对古典、民族音乐的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加之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较差,所以没有得到学生们思想上的广泛重视。

3.师资和教材欠缺

高职院校现任教师队伍本身就严重不足,而音乐课教师更多的是兼职教师担任,超负荷的工作使得教师难以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学科研当中去,更不用说师资素质的提升了。而教材情况更不容乐观,一般都没有专门固定的教材,授课内容也是教师根据自身的擅长点或经验或者是个人喜好来自主安排,这使得音乐鉴赏的教学效果得不到体现,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课堂教学实践

笔者在申报学院“音乐鉴赏”这门选修课时,曾经担心学生对音乐鉴赏课不感兴趣, 有可能达不到学院规定的选修人数最低30人才能开班的规定。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共有120多名来自学校各专业的学生选修了这门课, 远远超出了笔者心中期盼的人数。更让人惊喜的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时常发现有一些因为人数限制未能选上的学生主动到教室旁听。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需求,对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技能提高的渴望。极大提高了我上好这门课程的信心,促使我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有序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方面下功夫,主要做了以下的尝试。

1.了解学生需求,突出重点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需求。开课前,针对学生实际,设计了调查问卷,共发出了100份问卷,回收问卷95份,有效问卷90份。通过分析问卷,发现学生对音乐课程的需求大体集中在乐理知识、音乐品鉴,学习舞蹈和文艺活动组织等几个方面。这对于我了解学生需求,有目的地组织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由浅人深、突出重点、有的放矢而不面面俱到, 起到了重要作用,着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一环。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优化教学方法

音乐是塑造美好心灵的艺术,音乐教学的效果应当以心灵的感悟效果为主,因此,在教学方法上笔者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方式,教学标准的确立上适当照顾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掌握音乐作品的标准上有所差异,既要区别于音乐专业的学生,也要区别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比如,乐理课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重点,应当安排36学时的教学。但针对教学对象是非音乐专业的选修课高职学生的现状,笔者大胆压缩了乐理课教学课时,只用4学时让学生了解概况,力图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 让学生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而在歌曲演唱教学环节,则针对这些学生喜爱唱歌的特点,一是有针对性地选择合唱作品和独唱作品, 二是在讲解和欣赏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唱好这些作品,使他们在不断增强集体荣誉感的同时,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特点。又比如,针对学生们提出要欣赏时下流行的“街舞”并要求学习交谊舞的情况。笔者也采用了区别对待的策略,把街舞的重点放在介绍上,让学生观看播放舞蹈录像, 从旁讲解介绍,而把交谊舞的重点放在学习和实践上,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给了学生实践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引导了学生的学习方向。

三、改进高职音乐鉴赏课的意见及措施

(一)教学理念上―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近年来,开设音乐课程的高职院校逐年增加,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理念跟不上快速发展的形势,应当改变传统教学的灌输式、一言堂的强制或僵化的教育,建立“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综合其他学科,传承多元化”的理念,最大限度的使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发挥出来。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提倡内容的多元化

音乐是多元文化的,它本身就综合了其他很多学科的知识。音乐鉴赏在教学内容上应该以世界各国多元化的音乐文化为主体,这对于学生们欣赏到多种风格的音乐,丰富自己的音乐感受力,扩大自己的音乐视野是极为重要的。目前,学校采用的音乐欣赏教材普遍存在着时代感不强、教学内容单一、知识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强等方面的不足。为此,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一定的拓展和更新是很有必要的。对于高职院校的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来说, 首要的是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从文化理解的角度来进行音乐欣赏,共享人类文明的所有优秀成果。此外,也要适度注重对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结合本土民歌以及一些优秀的采用本土民族音乐特征创作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熟悉和热爱本土民族音乐。同时,还应不断补充、更新教学内容,增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体现传统与现代融合。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加大对于民族音乐的欣赏力度,以饱满的爱国热情指导学生们去欣赏和学习,真正将这些宝贵资源变为我们所特有的精神财富。

(三)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音乐教师应自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强调学生参与的教与学形式,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但改革也不能一味地否定传统,而是应当在适当保留并完善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扬弃实现由单一知识传授向多元立体化教学方法的转变,逐步达到融技能、鉴赏、现场展示为一体的多元立体教学。因此,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可以尝试研究性教学,为学生自主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创造条件。为此可以采取综合化的教学形式,优选教学内容。Jerome J Hausman在他的《Arts and the Schools 》中谈到:“就像语言教学能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一样,艺术教学也可以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等融为一体。”教学形式的综合,能调动学生的多种认知方式,发掘学生的各种潜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各种音像、图画、文字等资源组合起来,也可以用布置小论文的形式指导学生到图书馆、internet 上去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回到课堂上来讨论;或是利用校园网络中教师的网站为学生进行课后的知识巩固、延伸和拓展。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思维以及运用掌握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5篇

当前,从音乐教育论文的总体情况来说,实证性音乐教育论文相对薄弱一些,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显得不足,这同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不够了解实证性音乐教育研究、不够熟悉实证性音乐教育论文的写作有关。因此,重视和加强定量与实证研究,不仅具有音乐教育实践意义,同时也是提高音乐教育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是作者就某种音乐教育现象,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的实践过程,在收集并分析大量音乐教育材料的基础上获得规律性认识而形成的研究报告。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音乐教育调查报告可以分为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和预测性调查,其中描述性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目的,是最常见的一种调查类型。根据调查对象的数量,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根据调查研究的内容与范围,可以分为概况调查和专题调查。在音乐教育研究中,专题调查是比较广泛应用的一种形式。

一、音乐教育调查材料的收集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以精心设计的书面调查项目或问题,向被调查对象收集信息的方法。它是音乐教育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信息面宽、效率高和便于进行定量分析等特点。问卷法可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类型:封闭式问卷是在列出调查项目的同时,提供若干供选择的答案,主要用于被调查对象预期反应较难准确把握的场合;开放式问卷只提出问题,不列出答案,主要适用于广泛了解及深入调查的场合,其特点是具有弹性,收集的信息丰富、生动,易收到非预期的又具有价值的信息。在教学中,问卷调查法常常用于了解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情况,教师音乐教学和科研、进修的各种情况,学生音乐学习以及对音乐教学的意见与要求,等等。

问卷的设计应包括题目、导语或说明、问题、结语和被调查人信息几个部分。一般来说,问卷的题目就是研究的课题,在问卷上标明课题可以让调查对象明确调查者的意图,如“中学生音乐学习心理调查”、“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情况调查”等。导语和说明部分是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内容,以及填写问卷的方法等,为了获得调查对象的支持与合作,最好采用书信形式,用语应诚恳、亲切、简明。问题是调查问卷的核心部分,是作者根据想要获得的材料而设计的问答题。结语主要是对调查对象的致谢语,有时也可省略。

2.访谈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是通过访问谈话的形式向被调查对象收集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灵活、简便、易行,缺点是用时较多,而访谈者能否有效调控访谈情境、与被访者进行良好沟通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访谈效果。

访谈调查的步骤主要包括:拟订访谈方案(访谈目的、对象、顺序、问题等),约见访谈对象(事先书信或电话联系被访者,约定访谈内容和时间、地点等),实施访谈调查(从适宜话题切入,注意言辞的亲和性和可接受性,耐心听取被访者的谈话,并做好记录)。访谈结束后应对被访者表示谢意,努力留下良好印象,以备需要时再次进行补充访谈。除此之外,也可利用一些特殊的机会即兴进行访谈调查,比如在会议上听取了某方面音乐教育专题后,随即与报告人、发言者进行询问、交流式访谈;或在观摩了某堂音乐课后,马上和授课教师、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现场对话、互动式访谈,都可能了解到访谈者需要的信息,从而获得第一手调查材料。

3.会议调查法

会议调查法是通过会议座谈的形式向被调查对象收集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省时省力,获得的信息和材料也比较可靠。不足之处是由于多人同时参与,如果会议调控不力,容易偏离主题,影响调查质量。

运用会议的方式进行调查,其要点是:会前需准备好调查提纲,并提前发给参会人员;调查会人数要适宜,太多不利于充分发言;邀请的参会者应是对调查内容比较熟悉的人;会议由调查者亲自主持,态度应诚恳、热情,并善于调控会议,做好记录。

二、音乐教育调查材料的分析

1.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用语言描述的形式揭示被调查对象特征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目的是对调查对象做概念、性质和程度上的界定与说明。定性分析法具有关注事物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而且灵活性较强的特点。

在音乐教育调查信息和材料的处理中,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更能体现学科特征及属性,因此,该方法被大量的使用。但分析者应该注意把握好分析的尺度,尽量淡化主观色彩,把描述建立在调查信息和材料的客观基础上。

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指用数值形式以及数学、统计方式反映被调查对象特征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点是对调查对象进行数量化的分析和计算,并判断出它的价值;关注被调查对象的可测性:分析过程具有严格而规范的程序,往往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进行,因此效率较高,客观性强。

一般。定量分析过程遵循着这样几个步骤:第一,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类;第二,描述数据分布的形态和特征;第三,检验和鉴别分析的结果;第四,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

在音乐教育调查信息的处理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因此,不要在运用一种方法时贬低和排斥另一种方法。其实,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并不能截然分开,分析时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

撰写音乐教育调查报告是在收集和分析音乐教育调查材料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文本的过程。一般,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可包括下列三个部分:

1.前言

前言部分主要包括调查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及方法等。首先,要阐述调查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一研究想解决什么问题;其次,应交代调查的对象有哪些,调查的内容和问题是什么,以及采用了什么样的调查方法与手段。例如《高中学生音乐鉴赏学习的调查报告》的前言:“在高中课改中,音乐鉴赏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那么如何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学习的效率,已成为高中音乐教师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根据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基本原理,在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并在省内几所重点中学联合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以找出影响学生音乐鉴赏学习效率的相关因素,提出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学习效率的建议。”此外,也可先说明调查研究的缘起,然后再分别阐述调查目的、对象、内容 及方法。

2.调查数据整理与分析

这是整个调查报告的重点部分,一般由三项内容构成:一是数据统计内容与方法说明,即调查了哪些内容和采用了什么方法。二是调查数据的整理,这是整个调查报告的核心,例如《高中学生音乐鉴赏学习的调查报告》中,围绕“影响音乐鉴赏学习效率的若干因素”这个调查主题,分项列出“学校音乐氛围”、“学习者个性”、“学习者兴趣”、“学习者习惯”、“学习者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等方面因素对音乐鉴赏学习效率影响的调查数据,并分别运用表格和文字加以呈示和描述。三是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这是在调查数据整理的基础上采用定量方法或结合定性方法作出具体分析的部分。在数据的基础上作出有效地分析,关系到调查报告的质量,影响着调查报告的结论。

3.调查结论与建议

这一部分是依据调查数据的分析,来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与提炼,最后形成调查结论和提出建议。撰写调查结论与建议应注意运用音乐教育理论联系音乐教学实践的原则,要建立在有理有据基础之上,特别是对局部和细节的分析越具体,提炼越细致,效果就越好。具体写法上一般是先写结论,后写建议,这种方法写起来比较清晰,有条理;但也可将二者综合在·起来写,比如分别提出若干项建议,而以数据分析的结论作为建议的理由,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建议(可以作为小标题)得到了强化和突出。

音乐教育实验报告

音乐教育实验报告,是作者为了检验某种音乐教育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操作实践活动后,在获得并分析大量音乐教育数据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验证性的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较之其他教育科研方法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可以避免研究过程中的许多局限性,更易获得科学的结论,因此经常被研究者所采用。

一、音乐教育实验的理论假说

音乐教育实验研究首先要确立课题的理论假说,因为理论假说是建构音乐教育措施与音乐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对应关系,是一种假定性解释,这是音乐教育实验的一个基本前提。音乐教育的理论假说应包括该假说要解决的音乐教育问题和支撑该假说的主要理论,以及该假说能够解释的相关音乐教育事实。例如《以欣赏为中心的音乐教学实验研究》的理论假说:“‘以欣赏为中心的音乐教学’是以欣赏为主导、唱歌和演奏乐器并重、音乐常识与基本技能训练贯穿其中的音乐教学新体系。其理论基础体现为音乐教育目的及音乐教育手段两个方面:从目的来看,基础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一种音乐教育,培养更好、更深的欣赏力,是普通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对于完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从手段的角度来说,‘欣赏’是在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产生学习动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是进行音乐教育最有力的手段,所以,‘音乐教育必须建立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它是音乐教育的中心”’理论假说的产生既可从音乐教育实践的观察、感受、积累中获得,也可从音乐教育理论出发,通过思辨的方式,推理、演绎得出。总之,它是实验者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作出的符合逻辑的推断与假想。

二、音乐教育实验的实施要点

一般说来,音乐教育实验的实施包括这样几个环节:1.具有周密的实验计划,包括实验目的、任务、范围、对象、时间、步骤、测量方法等等,要深思熟虑,多方研讨和修正。2.选择明确的实验形式和方法,包括单组、等组和循环等形式,应反复推敲和比较,确定最合适的方式。3.确定适宜的实验对象,这一点至关重要,对象必须是典型的、有代表性和可比性的。比如不能选择具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儿童去代表一般情况,不应使各实验组教师的基本条件(专业素质、教学经验及责任心等)过于悬殊。如果选用成绩最好的学生编成实验班,由最有经验的教师任教,加上给以最好的物质条件,那么这种实验的结果就没有代表性,不能代表全体,无推广价值。4.善于控制实验过程中的全部条件,以便观察实验因子所产生的作用。5.对自变量的操作、控制过程要详尽地记录,对因变量的观测要事先确定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原始数据的检测要准确、无误、可靠,反复核对结论。6.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找出实验实施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把现象分析上升到本质分析,形成理论性结论。

值得实验者注意的是,实验手段的科学与规范是课题成功的重要保证。有了优化的实验课题而缺乏科学规范的实验手段,实验也不会卓有成效,科学结论就不易得出。此外,慎重地处理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实验结论,努力保持实验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都是一个好的音乐教育实验所应具备的。

三、音乐教育实验报告的写作

音乐教育实验报告的撰写必须具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该项实验研究所确立的理论假说,二是该项实验研究实施对象、方法、过程、结果的有效数据和全部记录。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了上述两个条件,才能构成这种实证性的音乐教育论文的写作。一般,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下列几个部分:

1.前言

前言部分主要阐述实验课题的缘起,介绍有关背景情况,以及实验目的、意义、对象等。写法上应简明扼要,例如:“普通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其目的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就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许多教改经验和模式都是‘技能型’的,带有较明显的专业教育痕迹,而真正美育意义上的音乐教育尚未被充分认识,缺少一条较好的改革途径。为此,探索音乐审美教育的一般规律,提出音乐教学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与最佳方法,就成为‘以欣赏为中心的音乐教学实验研究’的方向和旨归。”

2.概念界定

这一部分主要是对课题概念的内涵进行说明和界定,具体阐释实验的理论假说。例如《以欣赏为中心的音乐教学实验研究》课题含义是什么?什么是“以欣赏为中心”?怎样理解“欣赏性”原则?实验者都要给以具体的解释和阐述。

3.实验方法和过程

这一部分是实验报告的主体部分,阐述某项音乐教育实验的具体过程和采用的基本方法,包括实验对象的选择条件、方法与数量,实验分组的原则、类型,实验因子的描述,自变量的调控,以及对无关变量的处理等。这部分内容是对某项音乐教育理论假说的实证部分,应尽可能写得详细、具体和充分。

4.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把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检测后用图表的方式加以体现并做相关说明,同时辅以能代表实验结果、能体现自变量与因变量因果关系的典型实例,以表达该项实验获得的结果。

5.结论与问题

这是实验报告的最后一个部分,一般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把实验现象上升到本质认识,从而得出关于某种音乐教育假说的科学理论;二是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或解答音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或指出实验本身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写作实证性音乐教育论文应注意的问题

音乐教育论文作为音乐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形式,其写作方法同研究方法密切相关,这就是说,不同类型的音乐教育论文写作应该建立在不同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其材料必须是调查所得,因此“调查性”就成为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的第一属性。调查者应牢记:调查是报告的基础,如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话,那么没有调查也就没有报告。就文字分量而言,应该七分是调查材料,三分是分析和结论,就调查报告所用时间而言,调查者要把主要时间集中在收集调查材料上,在“调查”上下足工夫后再谈“报告”,这是调查报告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