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水利规划设计论文范文

水利规划设计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水利规划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水利规划设计论文

第1篇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水利工程对经济与社会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整治河道修筑堤坝等活动人为的改变了河流的多样性、连续性和流动性,使水域的流速、水深、水温、自水流边界、水文规律等自然条件发生重大改变。这些改变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未来的水利工程在权衡社会经济需求与生态系统健康需求这二者关系方面,似应强调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生态水利工程

从学科发展角度看,现在的水利工程学的学科基础主要是工程力学和水文学,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对象是水文系统,往往忽视生命系统的现状和未来风险等问题。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应吸收生态学理论及方法,促进水利工程学与生态学的交叉融合,用以改进和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及设计理论,形成水利工程学新的学科分支——生态水利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学作为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的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是指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如治河、防洪工程),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则是对于被严重干扰河流重点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水利工程将与传统治污技术、清洁生产(生态产业)及环境立法和资源管理一起,成为河流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

3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

3.1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既要满足人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需求,也要兼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设施必须在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承受洪水、侵蚀、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力荷载。按照河流地貌学原理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河流特征,动态地研究河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耐久性。

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分析,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由于对生态演替的过程和结果事先难以把握,生态水利工程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这就需要在规划设计中进行方案比选,更要重视生态系统的长期定点监测和评估。另外,充分利用河流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规律,是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合理技术路线。

3.2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系统某种程度的退化。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治河工程的建设,造成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及河流非连续化,使河流生境在不同程度上单一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退化。生态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恢复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主要靠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植被或者引进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物种,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应该是尽可能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

在确定河流生态修复目标以后,就应该对于河流进行生物调查、地貌历史和现状进行勘查和评估,建立河流地貌数据库和生物资源数据库。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水文、河流地貌和生物调查的有力工具。关键的工作步骤是在以上两种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确定环境因子与生物因子的相关关系,必要时建立某种数学模型。河流环境因子包括河流河势、蜿蜒度、横断面形状及材料、流速、水位、水质、水温、泥沙、营养盐的迁移转化、水文周期变化等。研究的内容包括:调查单个生物因子的基本需求,评估各种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和制约条件,对于“关键种”或标志性生物的环境因子进行分类和评估。在众多的环境因子中,识别那些对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的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河流地貌学设计和生物栖息地的设计。

3.3生态系统自设计、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也就是说某些与生态系统友好的物种,能够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寻找到相应的能源和合适的环境条件。

将自组织原理应用于生态水利工程时,生态工程设计与传统水工设计有本质的区别。像设计大坝这样的人工建筑物是一种确定性的设计,建筑物的几何特征、材料强度都是在人的控制之中,建筑物最终可以具备人们所期望的功能。河流修复工程设计与此不同,生态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设计,或者说是辅设计。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可以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成功的生态工程经验表明,人工与自然力的贡献各占一半。

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的特征是对于自然河流实施控制。而设计生态水利工程时,要求工程师必须放弃控制自然界的动机,树立新的工程理念。因为依靠人力和技术控制自然界是不可能的。人们要善于利用生态系统自组织、自设计这个宝贵财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强调的是,地球上没有两条相同的河流,每一条河流的特点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每一项生态水利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每一条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美学价值,寻求最佳的生态工程方案。

自设计理论的适用性还取决于具体条件。包括水量、水质、土壤、地貌、水文特征等生态因子,也取决于生物的种类、密度、生物生产力、群落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在利用自设计理论时,需要注意充分利用乡土种。引进外来物种时要持慎重态度,防止生物入侵。

3.4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管理应该在大景观尺度、长期的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在小尺度、短时期和零星局部的范围内进行。在大景观尺度上开展的河流生态修复效率要高。小范围的生态修复不但效率低,而且成功率也低。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

景观则是指生态学中的景观尺度。景观尺度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为什么在景观的大尺度上进行河流修复规划?首先,水域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其子系统包括生物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和人造工程设施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又与生物系统交织在一起,形成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而人类活动和工程设施作为生境的组成部分,形成对于水域生态系统的正负影响。水域生态系统受到胁迫时,需要对于各种胁迫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整体研究。其次,必须重视水域生境的易变性、流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生物种群的基本生存条件。水域生态系统是随着降雨、水文变化及潮流等条件在时间与空间中扩展或收缩的动态系统。再者,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随时进行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一条河流的生态修复活动不可能是孤立的,还需要与相邻的流域的生态修复活动进行协调。最后,河流生态修复的时间尺度也十分重要。河流系统的演进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一个河流生态系统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河流生态修复是靠时间做工作的。有研究指出,湿地重建或修复需要大约15~20a的时间。因此对于河流生态修复项目要有长期准备,同时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

3.5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

生态系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河流修复工程需要时间。从长时间尺度看,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需要数百万年时间。进化的趋势是结构复杂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系统有序性及内部稳定性都有所增加和提高,同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有所增强。从较短的时间尺度看,生态系统的演替,即一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被另一种生态系统所代替也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期望河流修复能够短期奏效往往是不现实的。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是模仿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力求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在河流工程项目执行以后,就开始了一个自然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按照设计预期的目标发展,可能出现多种可能性。

意识到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都不是静止的,在时间与空间上常具有不确定性。除了自然系统的演替以外,人类系统的变化及干扰也导致了生态系统的调整。这种不确定性使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不同于传统工程的确定性设计方法,而是一种反馈调整式的设计方法。是按照“设计—执行(包括管理)—监测—评估—调整”这样一种流程以反复循环的方式进行的。在这个流程中,监测工作是基础。监测工作包括生物监测和水文观测。评估的内容是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状况及发展趋势。常用的方法是参照比较方法,一种是与自身河流系统的历史及项目初期状况比较,一种是与自然条件类似但未进行生态修复的河流比较。

在反馈调整式设计过程中,提倡科学家、管理者和当地居民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通过对话、协商,以寻求共同利益。提倡多学科的交流和融合,提高设计的科学性。

论文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论文摘要:阐述水利工程与水域生态的关系,介绍了生态水利规划的基本原则:工程安全性与经济性原则;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生态系统自设计与自我恢复原则;景观尺度与整体修复原则;反馈和调整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董哲仁.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胁迫[J].水利水电技术,2003,(7):1~5.

[2]董哲仁.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J].水利学报,2003,(1):1~6.

[3]董哲仁.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J].水利学报,2003,(11):1~7.

[4]MitschW.J.,JorgensenSE..EcologicalEngineeringandEcosystemRestoration[M].PublishedbyJohnWiley&Sons,Inc.,Hoboken,NewJersey,2004:134~137.

[5]董哲仁.荷兰围垦区生态重建的启示[J].中国水利,2003,(11A):45~47.

[6]O’NeillR.V.,D.L.DeAngelis,J.B.Waide,etal.AHierarchicalCon-ceptofEcosystems[M].PrincetonUniversityPress,Princeton,NJ.1986:153.

[7]GosselinkJ.G.LandscapeConservationinaforestedWetlandWater-shed[J].Bioscience,1990,40:588~600.

第2篇

就我国目前生态水利工程发展现状而言,其主要分为工程力学与水文学两部分,而以往传统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较为侧重的是水文系统,这就导致生命系统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无法被及时发现。但是,随着相关学者的不断研究在原有的学科体系中加大了更多生态学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水平,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生态水利工程学科。而生态水利工程理论学作为水利工程学中的核心部分,在充分满足人们对于水利工程建设需求的同时,还要确保周围水域系统的健康发展,尽可能与工程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和谐统一的发展。其次,对于一些刚刚建成的水利工程来说,不仅要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应该对生态河流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而已经完成建设的水利工程,对其中严重污染河流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和生态修复,与相关的防止措施、环境立法等共同管理,这一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也是当前我国河流生态建设中的有效举措。

二、我国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众所周知,我国地域辽阔,分布呈现多样化,不同的地域对于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直到现在,我国也没有制定出明确的生态水利标准。这样一来,在实际的生态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规划人员必须结合当地的地域条件,对最初的生态水利工程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其真正符合规定的构建标准要求。其次,一般的生态水利工程都是围绕生态理论学知识、水文学、工程力学而开展的,在应用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天气因素、或是其他客观一因素的影响。因此,规划人员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一切不约定的因素,按照区域特征、地貌条件来进行构建,从而保证最终的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具有极好的可行性。但是,通过相关实践结果表明,我国当前的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总体规划设计水平较低,这就很难确保河流生态修复的效果。

2.生态环境的认识一方面由于我国生态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操作介入的较晚,导致生态环境科技技术人员与水利工程构建人员合作的机会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国内的水利工程多数考虑到方案可行性符合满足规划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但是生态环境系统这一因素还面临着主要关键性问题。

3.生态水利工程的构建势必会考虑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实现有机结合再有的水利工程基础之上。水利工程的构建最初考虑到水体的有效供电效能、防洪,排水用水标准等工作。生态水利工程的实施与传统水利工程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服务目标与功能有一定的差异性。当务之急,为实施生态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的有机结合,协调运行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所必要考虑的问题。

三、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生态水利工程作为水利工程的分支,首先要遵守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保证工程安全性是任何水利工程设计的最基本的原则。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深入实际,充分考察水体的水质、水流等基本情况,进而充分考虑水对建筑物的侵蚀作用、对泥沙的堆积和搬运作用,同时还应全面把握河道走势的自然规律等。只有保证了工程的稳定性、持久性以及设施的安全,才能确保建筑物持久地发挥其功能,求实现资金投入最少、经济小于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

2.保证水体内部环境的多样性。相关调查显示,一个地区的非生物环境的多样性能够影响其生活群落的多样性。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种类多样,当地的生物种类也会日渐丰富,食物链的组成也将更复杂,这样生态系统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越强。如果我们兴建的水利工程致使该流域内的水体内部环境日趋单一化,那么,就会导致水生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减少,并逐步丧失其基本功能。所以,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河流的近期及远期的水文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掌握生物种类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从而保证水利设施的兴建能够拥有足够的丰富多样的环境,进而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3.确保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与传统水利工程相比,生态水利工程除了要保证传统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外,还需要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保护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也就是要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所以,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应充分将人为力量与自然的影响进行有机结合,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功能和自组织功能,从大自然中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良好的合力结构。

4.在早期的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部门往往会将水体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并被分为若干个区域,这样就导致水体之间无法相互流通,严重影响了水体中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转换,极大的破坏了周围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因此,在实际的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中,规划人员一定要特别注意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尽可能保持水体原有的状态,降低外界因素对河流生态系统所造成的破坏,从而促使我国生态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第3篇

论文摘要:阐述水利工程与水域生态的关系,介绍了生态水利规划的基本原则:工程安全性与经济性原则;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生态系统自设计与自我恢复原则;景观尺度与整体修复原则;反馈和调整设计原则。

1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水利工程对经济与社会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整治河道修筑堤坝等活动人为的改变了河流的多样性、连续性和流动性,使水域的流速、水深、水温、自水流边界、水文规律等自然条件发生重大改变。这些改变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未来的水利工程在权衡社会经济需求与生态系统健康需求这二者关系方面,似应强调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生态水利工程

从学科发展角度看,现在的水利工程学的学科基础主要是工程力学和水文学,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对象是水文系统,往往忽视生命系统的现状和未来风险等问题。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应吸收生态学理论及方法,促进水利工程学与生态学的交叉融合,用以改进和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及设计理论,形成水利工程学新的学科分支——生态水利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学作为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的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是指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如治河、防洪工程),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则是对于被严重干扰河流重点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水利工程将与传统治污技术、清洁生产(生态产业)及环境立法和资源管理一起,成为河流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

3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

3.1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既要满足人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需求,也要兼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设施必须在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承受洪水、侵蚀、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力荷载。按照河流地貌学原理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河流特征,动态地研究河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耐久性。

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分析,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由于对生态演替的过程和结果事先难以把握,生态水利工程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这就需要在规划设计中进行方案比选,更要重视生态系统的长期定点监测和评估。另外,充分利用河流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规律,是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合理技术路线。

3.2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系统某种程度的退化。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治河工程的建设,造成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及河流非连续化,使河流生境在不同程度上单一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退化。生态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恢复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主要靠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植被或者引进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物种,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应该是尽可能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

在确定河流生态修复目标以后,就应该对于河流进行生物调查、地貌历史和现状进行勘查和评估,建立河流地貌数据库和生物资源数据库。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水文、河流地貌和生物调查的有力工具。关键的工作步骤是在以上两种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确定环境因子与生物因子的相关关系,必要时建立某种数学模型。河流环境因子包括河流河势、蜿蜒度、横断面形状及材料、流速、水位、水质、水温、泥沙、营养盐的迁移转化、水文周期变化等。研究的内容包括:调查单个生物因子的基本需求,评估各种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和制约条件,对于“关键种”或标志性生物的环境因子进行分类和评估。在众多的环境因子中,识别那些对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的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河流地貌学设计和生物栖息地的设计。

3.3生态系统自设计、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也就是说某些与生态系统友好的物种,能够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寻找到相应的能源和合适的环境条件。

将自组织原理应用于生态水利工程时,生态工程设计与传统水工设计有本质的区别。像设计大坝这样的人工建筑物是一种确定性的设计,建筑物的几何特征、材料强度都是在人的控制之中,建筑物最终可以具备人们所期望的功能。河流修复工程设计与此不同,生态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设计,或者说是辅设计。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可以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成功的生态工程经验表明,人工与自然力的贡献各占一半。

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的特征是对于自然河流实施控制。而设计生态水利工程时,要求工程师必须放弃控制自然界的动机,树立新的工程理念。因为依靠人力和技术控制自然界是不可能的。人们要善于利用生态系统自组织、自设计这个宝贵财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强调的是,地球上没有两条相同的河流,每一条河流的特点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每一项生态水利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每一条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美学价值,寻求最佳的生态工程方案。

自设计理论的适用性还取决于具体条件。包括水量、水质、土壤、地貌、水文特征等生态因子,也取决于生物的种类、密度、生物生产力、群落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在利用自设计理论时,需要注意充分利用乡土种。引进外来物种时要持慎重态度,防止生物入侵。

3.4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管理应该在大景观尺度、长期的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在小尺度、短时期和零星局部的范围内进行。在大景观尺度上开展的河流生态修复效率要高。小范围的生态修复不但效率低,而且成功率也低。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

景观则是指生态学中的景观尺度。景观尺度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为什么在景观的大尺度上进行河流修复规划?首先,水域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其子系统包括生物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和人造工程设施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又与生物系统交织在一起,形成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而人类活动和工程设施作为生境的组成部分,形成对于水域生态系统的正负影响。水域生态系统受到胁迫时,需要对于各种胁迫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整体研究。其次,必须重视水域生境的易变性、流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生物种群的基本生存条件。水域生态系统是随着降雨、水文变化及潮流等条件在时间与空间中扩展或收缩的动态系统。再者,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随时进行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一条河流的生态修复活动不可能是孤立的,还需要与相邻的流域的生态修复活动进行协调。最后,河流生态修复的时间尺度也十分重要。河流系统的演进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一个河流生态系统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河流生态修复是靠时间做工作的。有研究指出,湿地重建或修复需要大约15~20a的时间。因此对于河流生态修复项目要有长期准备,同时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

3.5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

生态系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河流修复工程需要时间。从长时间尺度看,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需要数百万年时间。进化的趋势是结构复杂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系统有序性及内部稳定性都有所增加和提高,同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有所增强。从较短的时间尺度看,生态系统的演替,即一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被另一种生态系统所代替也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期望河流修复能够短期奏效往往是不现实的。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是模仿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力求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在河流工程项目执行以后,就开始了一个自然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按照设计预期的目标发展,可能出现多种可能性。

意识到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都不是静止的,在时间与空间上常具有不确定性。除了自然系统的演替以外,人类系统的变化及干扰也导致了生态系统的调整。这种不确定性使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不同于传统工程的确定性设计方法,而是一种反馈调整式的设计方法。是按照“设计—执行(包括管理)—监测—评估—调整”这样一种流程以反复循环的方式进行的。在这个流程中,监测工作是基础。监测工作包括生物监测和水文观测。评估的内容是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状况及发展趋势。常用的方法是参照比较方法,一种是与自身河流系统的历史及项目初期状况比较,一种是与自然条件类似但未进行生态修复的河流比较。

在反馈调整式设计过程中,提倡科学家、管理者和当地居民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通过对话、协商,以寻求共同利益。提倡多学科的交流和融合,提高设计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董哲仁.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胁迫[J].水利水电技术,2003,(7):1~5.

[2]董哲仁.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J].水利学报,2003,(1):1~6.

[3]董哲仁.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J].水利学报,2003,(11):1~7.

[4]MitschW.J.,JorgensenSE..EcologicalEngineeringandEcosystemRestoration[M].PublishedbyJohnWiley&Sons,Inc.,Hoboken,NewJersey,2004:134~137.

[5]董哲仁.荷兰围垦区生态重建的启示[J].中国水利,2003,(11A):45~47.

[6]O’NeillR.V.,D.L.DeAngelis,J.B.Waide,etal.AHierarchicalCon-ceptofEcosystems[M].PrincetonUniversityPress,Princeton,NJ.1986:153.

[7]GosselinkJ.G.LandscapeConservationinaforestedWetlandWater-shed[J].Bioscience,1990,40:588~600.

第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景观,原则,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的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内容,除满足防洪安全的要求外,还要提出改善和美化环境的要求。使城市环境得到保护、保持生态平衡、市民生活更趋舒适。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应该主动适应这种需求,逐步实现从传统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的转变,注重水利工程的景观和美学要求,要用新理念进行规划设计。

1.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发展与需求

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对于改善水域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以改善水域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城市环境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现代城市的功能,对流经市区的河流归纳起来有两类要求:①对河中水流的要求是:水质清洁、生物多样性、生机盎然和优美的水面景观。②对滨河带的要求是:能反映本地独特历史、文化、风俗的滨河景观;能提供一充满鲜花、有人工景点、公园化的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空间;能营造一充满文化、艺术、科学气氛,具有现代气息、人水关系协调、引人胜、便于人水亲近的滨河带。

人们提出这些要求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水利建设者应当适应这种趋势,满足社会的要求。论文参考。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注入更多的人文、艺术、科学和现代气息,注重工程的环境效益和美学效益。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水利可以称之为“大水利”,即“通过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管理,使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地发挥,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包括对生物而言的舒适性)都不断改善,并支持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改造山河、兴利除害、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水资源,使之更好的服从人们的意志,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这不仅改变了自然界中天然水流的形态,也改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国内外的大量实践都表明,许多水利工程不仅发挥了它们正常的工程效益,而且也越来越显示它们的环境效益,成为一种新颖的,十分引人注目的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开发水利工程旅游,已经成为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论文参考。在生态经济环境水利阶段,人们普遍关注环境与生态问题,普遍重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强调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环境功能和美学价值,己成为国际、国内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的新趋势。

2.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原则

2.1技术与美学相结合的原则

水利工程建筑物和枢纽布局不能单纯追求美学效果,它首先要实现工程的基本功能,并满足技术优化的要求.即使是城市环境美化水利工程,其基本要求是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等。因此,水利工程的美学设计必须首先满足工程的技术、经济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景观构成元素进行美学调整。技术美是水利工程的美学基础。

2.2生态环境 (改善)保护原则

从生态学角度来说,河流是生态环境中能量转换和生物活动的廊道,为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在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河流生态环境、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另一方面,水利工程能改善河流的水质,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尽管河流生态系统有自我恢复的能力,恢复期与河流生态生命力有关,但不能百分百的恢复,有些河流的生态甚至完全不能恢复。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应注意对周边环境以及流域的生态进行保护,不应以生态的破坏、环境的退化为代价。注重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是水利工程景观 (美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之一。

2.3强调个性和创新的原则

水利工程常常因其独特性和大空间的跨越带来景观特质和震撼的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映象,具有地标的意义。要发挥水利工程景观特点,必须在设计中注重水工建筑物的个性发挥,注重建筑物的布局和色彩方面的创新。同时,也要注重与周围环境(如:城市建筑)的和谐,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域性、文化性、整体性等方面的因素。论文参考。

3.水利工程景观规划策略

3.1沿河绿地

滨水环境的总体构思应尽可能扩大沿河绿地,形成较为连续性绿化带,用绿色来勾画古城的轮廓,延续城市文脉。同时,以良好的绿色空间,优化环境景观质量,体现现代化城市的新形象。

3.2闸坝结合,扩展沿河水面。

规划河道可修建彩色橡胶坝,泵房外观可按风景区房屋标准设计,橡胶坝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蓄水面积,以形成水面,形成人工湖美景。水边设置亲水步道、平台、桥梁、滨水建筑物等,供游人欣赏水面景色。

通过新建湿地连通闸向人工湿地定期供水,以增加水面及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给市民和游人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可为生态化污水净化技术的引进提供良好的试验场所。

3.3生态护堤

可规划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等生态工程护堤,既防止水土流失,又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对于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木桩、木框加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应用草皮、木桩护坡时也可以运用土工编织物,袋内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冲刷,又能长出绿草。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3.4绿化树种及花草

沿河绿化树种,以合欢、国槐、银杏、杨树、柳树等乔木为骨干树种,以桂花、雪松、紫薇、黄杨球、桃树等灌木和牡丹、月季、三叶草、金边书带草、马尼拉草坪等花草为主要植被,形成多种类、多层次生态群落。

【参考文献】

[1]王蜀南,王鸣周.环境水利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

[2]朱党生,王超,程晓冰.水资源保护规划理论及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3]曾毅,吴泽斌.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水运,2008,(3)

第5篇

英文名称:Water Conservanc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主管单位:哈尔滨水务局

主办单位:哈尔滨市水利规划设计院;哈尔滨市水利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7175

国内刊号:23-1397/TV

邮发代号:14-31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5

期刊收录: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6篇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实践教学水平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合格标准为: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情况结合实际,基本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规范,质量合格。我校在2005年初重新讨论、制定了“新疆农业大学指导本专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条例”,对有关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作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要求毕业设计选题最好按专业特点结合生产实践,以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选题的深度、难度要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相适应,题目适中,工作量饱满;毕业设计原则上1人1题,工科类允许多人同一题目,但应有不同的副标题或将设计任务分解等。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手段。我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的毕业设计根据专业类型可分为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农业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等,毕业设计时间为12周。鉴于上述教学评估指标要求和我校毕业设计工作条例规定,根据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主要对农业水利工程(简称农水)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要求逐一进行讨论、分析。

2毕业设计选题的性质

选题恰当是搞好毕业设计的前提,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按照我校“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的办学宗旨和新疆地域特点,我院农水专业方面的毕业设计选题,一般都与新疆当地的生产实践相结合,而且都是教师亲自规划设计过的工程项目。毕业设计选用最多的题目主要有两大类。

2.1滴灌工程规划设计项目

滴灌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节水的一种与机械化配套、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特别适宜于果树、蔬菜、设施农业和干旱缺水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大田行播作物种植的一种现代化精准灌水技术口]。膜下滴灌系统已经在新疆各地广泛采用。给学生做的毕业设计题目,基本都是教师自已做过的工程项目,稍加以改变,编写成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如新疆布尔津县、沙湾县、轮台县滴灌系统等工程项目。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主要进行以下规划设计内容:分析基本资料、系统流量推算、系统工作压力确定、主干管长度确定、滴灌区各级管路规划、管网水力计算、水锤计算、附属建筑物(如沉沙尺、闸井、镇墩等)设计及工程量与材料明细表等口]。毕业设计提交的成果有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集(8~10张),主要包括滴灌系统工程平面布置图、地埋于管纵断面图、管路节点连接图及附属建筑物设计图等]。以上提交成果均为计算机打印和计算机绘图。早期该题目给毕业班学生做得较少,但学生毕业后反馈回来的意见,一般认为该类工程项目在工作基层单位碰到的机会现在越来越多,因此,近3年来把该题目也作为毕业设计题目。

2.2灌区灌溉排水工程规划设计项目

新疆土地辽阔,资源丰富。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加快、新疆经济的发展及各项水利工程设施的建成,许多地区有待开发,同时已建的老灌区也有待改造。因此,该毕业设计选题在学生毕业后出去工作碰到的机会较多,反馈意见良好。有的学生到工作单位就用上了,有的学生还返回学校要资料。笔者曾利用到南、北疆出差的机会,向当地的水利局、流域管理处及设计院等单位的主管领导征求过意见,他们一致认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以该选题为主,是基本功,对今后搞可行性研究报告或专项工程设计(如灌溉渠道设计等)都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大多主持或参加过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主要以该毕业设计选题展开讨论、分析。

3难度

毕业设计的难易程度必须适中,切合实际。要求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就行,不作高深研究。对于“灌区灌溉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毕业设计选题,其难点也是重点。

3.1蓝图规划

学生在经过分析基本资料及水土资源平衡分析计算后,根据“以水定地”原则,确定了灌区规划的灌溉面积,即开始在1:lo000地形图上进行蓝图规划。主要规划内容有:条田规划、灌溉渠系、排水沟系、林带布置、道路、居民点等图上作业。蓝图上应有典型路一沟一渠相对位置示意图、土地利用面积统计表、渠系建筑物统计表及图例等。蓝图图幅为加长的1号图纸。要求学生在1.5~2周内完成,包括比较方案。这是农水专业毕业设计中的一个难点,因学生实际接触工程较少,以前仅从书本上得到一些灌区规划的知识,现在要真刀真枪地实干,学生往往面对蓝图,无从下手。此时要引导、鼓励学生多看些有关灌溉排水工程实例的资料,运用“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上要求的总体规划原则,及新疆已建灌区的经验,仔细构思,敢于动手。

3.2灌溉渠系纵、横断面设计

蓝图最佳方案确定以后,即开始进入灌溉渠系纵、横断面设计阶段(简称内业),这中间缺少户外作业(工程测量)——放线(因时间等原因未作安排)。灌溉渠系纵、横断面设计是农水专业毕业设计中的核心部分,也是难点之一_4]。要求学生在2周内完成以下工作:首先进行各级灌溉渠系的设计流量推算,选一条典型灌溉渠系(干、支、斗、农渠级)进行纵、横断面设计,设计深度按初步设计阶段;然后绘制4~6张图,图幅为2号图纸。图纸要求布置合理,比例适中,符合工程制图标准_5]。图上内容除灌溉渠系纵、横断面图外,还要有水力要素表、工程量统计表及说明等。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以前只做过一些简单的作业题,并未真正设计过。我们通过工程实例挂图及“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上的有关规定,反复给学生讲解渠道纵、横断面设计是互相联系、互为条件的,不能截然分开,要统盘考虑、交替进行、反复调整,直至合理,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渠道设计参数的合理选择。

4份量

4.1早期灌溉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内容

(1)分析、研究灌区的基本资料,包括地形地貌、气象、土壤、水文地质、水资源、作物、建筑材料、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工程任务和规模及今后发展计划等。(2)根据农作物灌溉制度绘制、修正灌水率图,求出最大设计灌水率。(3)水土资源平衡分析计算。根据“以水定地”原则,合理确定灌区范围和灌溉面积。(4)提出达到水土平衡后所采用的农田水利工程措施,如渠道防渗、节水灌溉及机井规划等。(5)蓝图规划(需提出比较方案)。绘制蓝图一张。(6)各级灌溉渠系设计,包括设计流量推算及渠系纵、横断面设计。绘制4~6张图。(7)排水标准的确定。(8)各级排水沟系设计,包括设计流量推算及沟系纵、横断面设计。绘制4~6张图。(9)工程量统计。(10)交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集。

4.2近期增加内容

(1)供水河年平均流量经验频率曲线的计算,根据灌溉设计保证率,选定作为灌区设计依据的典型年。(2)节水灌溉工程的典型设计(喷灌、滴灌或低压管道输水系统等,指选一个)。绘制1~2张图。(3)渠系建筑物的定型设计(闸、桥涵、跌水或陡坡等,指选一个)。绘制1~2张图。(4)环境影响评价。在早期毕业设计内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约3周工作量的内容,要求学生在12周时间内完成。所提交的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集(除蓝图外)必须计算机打印和绘制,难度大,任务重,学生如掉以轻心,就难以完成设计任务,其毕业设计成绩可能导致不合格。

5综合训练

毕业设计的综合训练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5.1多项单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农水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灌区灌溉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多项单学科知识的大作业,含有实战意义,主要包括“灌溉排水工程学”、“工程水文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水力学”、“工程经济”、“水工建筑物”及“计算机技术基础”等课程,涉及许多水利工程规范、规程。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会碰到很多具体的问题,这对学生来讲是个锻炼。要求学生能运用书本上的知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水利工程规范和规程等,通过多方位的思考,提出合理的见解,达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2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对学生就业来讲是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成果(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集)都牵涉到其动手能力大小的问题。毕业设计说明书格式要求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或《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书写,图文并茂,表格齐全,并用计算机打印。新疆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用汉文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的要求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讲是较高的,但也是提高汉语水平和动手能力的一个绝好机会]。设计图纸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另一大体现。学生不仅要熟悉工程制图标准和掌握CAD绘图技术,而且必须要有扎实的绘图基本功,才能做好此项工作,否则将一筹莫展。

6质量管理模式的探讨

6.1毕业设计学生分组、分题情况

(1)学生自由择题和选导。在毕业设计正式开始前的半个月,向参与农水毕业设计的学生公布“毕业设计的题目”和“指导老师的姓名”,由学生自由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教师,然后作稍微调整。水工专业的学生如找到工作,单位要求搞农水毕业设计选题的,也可参加。(2)民汉混合编组。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互相学习、帮助,毕业设计学生分组时采用各民族学生混合编组。经过数年的实践,证明是成功的。(3)设计任务细化。早期毕业设计题目学生一组一题甚至二三组一题,后来慢慢经过细化,发展到现在每人设计内容、设计参数各不相同,做到一人一题。如“灌区灌溉排水工程规划设计”这一大题目下,细分灌溉设计保证率、分水比、作物种植比例、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渠道防渗程度、典型灌排渠系设计、节水灌溉工程、渠系建筑物等项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所指定的设计任务,避免了相互抄袭现象。

6.2机上文件COPY问题

早期毕业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集都是手工书写和绘制,只要符合有关规范或标准就行了,现在则要求设计说明书用计算机打印,设计图纸用CAD软件绘制。但紧接着问题就出现了,学生互相COPY现象严重。为此我们要求学生:设计说明书要有草稿,设计图纸要有草图,且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分期检查,有教师签字认可,方可上机,否则无效。

6.3毕业实习

除了在大四安排学生5周的毕业实习外,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还安排一次实习活动,时问1天左右,一般在毕业设计进程过半时进行,参观乌鲁木齐市近郊的水利工程设施、农场规划建设和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等。时间虽短,但学生是带着毕业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去的,他们会非常仔细地观察、记录有关条田规划、渠系建筑物(闸、桥涵等)和节水灌溉规划设计方面的情况,对完善毕业设计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6.4毕业设计答辩

毕业设计答辩是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对教师、学生来讲都是一个检验。原则上所有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都要答辩。这对学生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学生在答辩前必须精心准备,写出汇报提纲。答辩时先汇报自已的设计成果,后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同时在黑板上挂出自已的设计图纸。毕业设计答辩可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7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征地移民概念,监理服务的主要内容与主要工作,外部协调

 

一、水利工程征地移民监理的概念

水利工程征地移民监理,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征地移民活动中,征地移民监理单位接受业主或有关单位的委托和授权,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移民文件、法律法规及有关合同、协议、责任等合法文件而进行的监督管理活动。

水利工程征地移民监理旨在实现移民活动的目标,根据委托方的要求,监理的工作范围和内容,既可以是全方位、全过程监理,也可以是阶段性的监理,还可以是具有某种特殊目的的专项监理。免费论文参考网。

二、水利工程征地移民监理服务的主要内容与主要工作

1、水利工程征地移民监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补偿费的按时足额兑现、土地补偿费的有效使用;农村移民居民点建设、农村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移民生产安置措施落实和生产项目的实施;集镇搬迁建设;专业项目的恢复建设;移民按计划搬迁安置;附着物清除进度;征地移民实施过程中档案资料(包括音像)收集;参与征地移民实施方案的制定;配合审计和检查;临时用地复垦实施;参加征地移民各阶段验收等。

2、水利工程征地移民监理服务的主要工作

(1)水利工程征地移民实施进度控制方面

1)根据工程进度的总体要求,审核实施方案提交的总进度计划、阶段计划和详细的年度工作计划,并提出控制性进度目标和实施计划,督促实施方采取切实措施,实现合同的工期目标要求。当实施进度发生较大偏差时,及时向发包人提出调整控制性进度计划意见,经发包人批准后,完成进度计划的调整。

2)对实施方编制的征地移民实施方案和有关问题提出审核意见。

3)根据批准的征地移民实施计划和专业项目恢复建设方案,对各类移民安置项目的实施进度进行监控。重点控制农村移民村庄和散迁户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建房进度;农村移民生产用地拨付和生产开发的实施进度;移民安置区专业项目建设实施进度;集镇迁建实施进度。及时向发包人反映征地移民计划的执行情况。

4)对勘测定界单位征地界桩埋设进度进行控制。

(2)水利工程征地移民质量控制方面

1)协助发包人审查实施方提交的征地移民实施方案和质量保证体系,并监督实施。

2)按照移民安置的综合质量目标控制移民安置实施质量;检查移民安置有关工程质量的监理和监督工作;综合检测移民安置质量及生产、生活水平,并做出总体评价。

3)对移民安置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责令整改。对移民安置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和发生重大事件及时报告,在进行必要的调查后,提交专题报告。

4)对征地界桩埋设质量数量进行控制,向发包人提交专题报告。

5)参与各阶段的专项验收和移民安置验收,并提交各相应阶段的监理报告,移民工程竣工验收时,提交《征地移民监理质量评估报告》。

(3)水利工程征地移民投资控制方面

1)监督征地移民补偿资金的拨付、使用。分项检查项目资金使用及资金分配公告情况;定点抽查移民个人补偿费的兑现。

2)协助发包人审查征地移民超出概算部分项目内容。

3)督促征地移民补偿资金按计划及时到位,检查资金的使用情况,监督实施方按审定的规模、标准和投资进行实施。

4)参与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成果审核以及漏项、设计方案变更等审查,提出监理意见。免费论文参考网。

(4)监理信息管理制度

对水利工程征地移民专业项目和移民安置工程建设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定期编制移民监理工作报告,及时上报重大问题。免费论文参考网。应在发包人要求的时间内向发包人提交征地移民监理实施细则和合同条款中规定的文件资料。

(5)合同的管理

协助发包人组织各项移民工程合同的签订,并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管理合同,包括合同管理、会议管理、支付款项、合同变更、违约、索赔及风险分担、合同争议协调等。

(6)集镇和专业项目的恢复建设

全面管理集镇和专业项目承建合同,就实施方选择的分包商资格及分包项目进行审查批准;协助或代表发包人答复实施方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宏观控制各集镇和专业项目恢复建设实施进度、质量和造价,进行安全监督检查;主持监理合同授权范围内集镇和专业项目恢复建设各方协调工作;参与集镇和专业项目恢复建设的验收工作。

三、水利工程征地移民监理的外部协调

水利工程征地移民项目系统与外部的关系,主要是发包人与外部单位的合同关系,因此,水利工程征地移民与外部关系的协调内容,主要是相互配合,界定各方的权利、职责和义务,共同保证工程移民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在与外部关系的协调过程中,水利工程征地移民监理协调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在不同的阶段也各不相同。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水利工程征地移民监理的介入主要是在征地移民工作的实施过程中。

1、进度问题的协调

进度问题的协调内容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地面附着物清除进度的协调,另一个方面是征地移民资金发放进度协调。对地面附着物清除进度的协调,实践证明,有两项协调工作很有效:一是与发包人共同商定以及网络计划,并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作为衡量工程进度的依据;二是设立奖励机制,调动地方政府或工程办事机构工作的积极性。

2、合同争议的协调

在水利征地移民监理协调中,合同争议的协调主要体现在单项移民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单项移民工程诸如专项迁建合同纠纷、临时用地复垦合同纠纷等,首先应协调解决,协调不成时才向合同管理机关申请调解或仲裁。对仲裁决定不服时,可在收到裁决书15日内诉请人民法院审判决定。

3、与设计单位关系的协调

在水利工程征地移民工作中,设计单位负责工程影响人口和实物等指标的认定、区域环境容量的分析和移民规划的编制等一系列工作。与设计单位保持良好的工作联系是十分必要的。协调好与设计单位的工作关系,能够为征地移民实施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在征地移民实施中能够对移民安置规划编制的前提、环境容量制约因素、规划所使用的政策、规范标准等依据和规划的目标等情况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能够在移民安置中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和少走不必要的弯路。协调的方法有进行设计交底、召开工作例会和文件往来等。

4、其他关系的协调

水利工程征地移民资金收支一般都需要依靠各级银行及其业务网点进行,移民资金按进度拨付需要银行的配合。因此,有必要在征地移民实施初期对资金的拨付条件、标准和方式与银行进行协调;在外业调查开始时间和进行过程中以及界桩埋设的时间,需要与勘测定界单位进行协调。

【参考文献】1、左平,苏青,龚银辉.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监理与检测评估〔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

2、王显勇,任泽俭,赵文聚,范云.南水北调工程征地移民政策与技术应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第8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利于构建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结合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实践平台、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结合专业认证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

本文系石河子大学校级教学项目“农业水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

目前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得到了整合和提高,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师资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理念先进、目标明确、规范合理、操作性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绩显著。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性新型人才提供了平台。结合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一、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认证培养目标

按照石河子大学要求,每四年一次进行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同时对培养目标进行全面修订,在四年的实施过程中可进行微调,评价与修订过程由学院、大学两级机构组织专家评审,同时着重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经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水利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农业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技能。

二、结合认证标准,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由学校根据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自主设置,能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由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资深教师完成,有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等课程计60余门课。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16.7%,学生在从事农业水利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法律、伦理、经济、环境等各种制约因素;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占总学分的29.8%,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2.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与实习、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其他实践环节等,其中毕业设计(论文)不少于12周,课程实验8~16学时,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包含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和毕业实践教学三部分。课程实验包括物理实验、水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测量学实验、电工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灌溉排水工程学实验、水工模型实验、节水灌溉实验、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实验等;课程实习包括测量实习、水文实习、水文地质实习;课程设计包括水文学及水利计算课程设计、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水土保持学课程设计、节水灌溉技术课程设计、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等;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还包括其他实践环节,如:工程技能训练、科技方法训练、科技创新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结构模型制作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等。

3.毕业设计(论文)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占总学分的16.7%,毕业设计(论文)选题90%以上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选题。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题目以所学农业水利工程知识为基础,同时结合生产科研项目开展,进行综合训练;也进行涉及本专业的有关研究热点进行专题研究,主要分为5个方向:农业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节水灌溉技术设计、灌区水利工程设计、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专业相关热点问题研究(论文)。

(2)内容。

由水利工程系负责组织毕业设计的选题论证、文献调查、技术调查、设计或实验、结果分析、写作、绘图、结题答辩等,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并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3)指导与评价。

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材料,包括设计选题指南、设计任务书、设计开题报告,反映指导教师指导与管理过程的材料: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记录等齐全。结合生产项目进行的毕业设计(论文),由教师与新疆天业节水有限公司、兵团设计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兴设计院等企业专家共同指导,答辩时有兵团设计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兴设计院、新疆天业节水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参加。

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平台建设

为了满足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学院在校内及校外相关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专业教学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先后与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三峡培训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兵团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目前形成了灌溉工程实习基地、水文实习教学基地、蓄水引水工程实习基地、科研试验实习基地、水管单位实习基地、设计单位实习基地等10多个实习基地,每年可容纳200人左右学生进行课程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四、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

按照“以人为本、全程保障、以评促建、提升内涵”的原则,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学院主管教学领导负责,由水利工程系进行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材、教案、讲稿审定,同时对课堂理论教学、课程实验、实践等环节进行质量考核。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每4年进行一次调整,每年进行微调;教学质量评价由大学教务处和学院组织实施,分为学生评教、大学督导评教和教师同行评教,每学期评教1次。统筹协调教学管理,抓标准、抓评估、抓建设,构建了教学评价与管理并行的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1.教学质量体系

科学构建了目标与过程并重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该体系由目标、组织、管理、评价反馈、保障五个子系统组成闭环,通过校院两级管理、两级督导、校院系三级保障模式有效运行,形成良性循环,对各教学环节提供了全面质量监控和质量保障。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形成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学校实行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以来,坚持对各院系本科教学工作实施年度考评,形成了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2.教学评估体系

学校和学院构建了学生、教师、领导、督导“四位一体”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质量评估。采用督导专家、领导听课检查、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及时广泛地收集教学质量信息,实施公开、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估,全面监控教学质量状况。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在对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的一些关键点上给予了重点监控。例如,在严把教师教学关方面,严格执行教师开新课和新开课的试讲制度,始终坚持对青年教师实行助课、听课和试讲制度,有效促进了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课堂授课方面,建立了学院领导、专业带头人、督导组成员听课制度,严格规范教师的课堂授课行为,并利用课堂教学检查、专家听课、学生评教等手段及时监控教师的授课情况。

作者:吕廷波 李明思 何新林 单位: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倪福全,李昌文,马荣朝,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64-166.

[2]陈元芳,李贵宝,姜弘道.我国水利类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3,(2):25-27.

第9篇

论文关键词:城市供水管网漏损

 

水是一种自然资源,生命之源。但它并非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城市供水系统是市政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城市基础设施,管网的维护,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影响到城市正常工业生产和市民生活。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和避免管网漏损是城市供水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个永恒课题。在这里, 笔者也就此谈几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造成供水管网渗漏的原因

造成供水管网漏损的原因很多,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引起渗漏的原因也较为复杂。就淳安千岛湖城区而言,渗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材质量性能有缺陷

淳安千岛湖城区管网始建于1962年,现有管网中,2000年以前安装的管道基本上是铸铁管、水泥管、镀锌管。近年来,新型供水管道材料层出不穷,并陆续得到了应用。但限于城市供水的特殊性,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只能分期分批推进,不可能一步到位,因而其中老旧管道仍占相当大的比例。此前应用的管材自身都存在一定的性能缺陷,即使未超过其使用寿命,安装不当也会带来跑、冒、滴、漏等诸多问题:

① 铸铁管:管径通常应用DN(100-600)mm之间,淳安千岛湖城区上世纪90年代以前水利论文水利工程论文,采用石棉水泥接口,膨胀水泥接口,这类接口属刚性接口,在使用一定年限后该接口易受气候、地形变化而发生变形或破损。此类接口有热脆性,受拉应力影响,一旦外力作用不均匀,就可能导致环向纵向断裂,造成漏水。

② 水泥管:多用于管径DN200mm以上的管线,其自重较大,接头一般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存在的隐患主要是:如果基础处理失当,因地面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管道下沉,移位而渗漏,甚至因钢筋抗拉强度降低而造成管身环向裂缝导致爆管;另外橡胶圈易老化变形,水压过高时也易冲出。

③ 镀锌管:冷热镀锌管,一般应用于DN100mm以下的小口径水管,采用丝口连接,现供水行业已禁止使用。因如防腐处理不到位,使用中易氧化、锈蚀。另外,接口丝口镀层受损,很容易日久锈空,特别是冷镀锌管,锈蚀程度更为严重,易引发接口管箍断裂及管壁锈蚀剥落穿孔造成漏水。

④ 阀门: 因锈蚀、磨损而关不紧,闸阀的主要问题是密封性能差, 蝶阀的主要问题是转动机构可靠性差, 密封圈老化导致关闭不严,易拦截脏物、承阻大,易被脏物卡住而关闭不严。

2、施工安装质量不高

供水管网是地下隐蔽设施,主要管线深埋于地下,如果施工安装时没有严格按规范操作,即使出现了质量问题,短期内也不容易暴露,所以这是安装管道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 管线施工选址不当。主要表现在支管施工时,受窄小街巷的施工环境、小区地形限制,为降低作业难度因陋就简,将管道沿路边沟渠敷设,这样一方面管内壁受管道内余氯腐蚀会逐渐变薄,管外壁受地面积水或地下污水的侵蚀,易形成大面积的锈蚀层,抗压能力降低,而造成漏损。另一方面管线一旦发生渗漏将直接进入沟渠,难以及时发现,于是图一时之便,留无穷之患。

② 施工前对管材质检不够重视。无论是砼管还是金属管,在进入施工场地前经过多次搬运和装卸,很容易受损(如铸铁管易产生裂缝,防腐层不完整,水泥管易产生碰撞而断裂和接头破损)论文的格式。在实际施工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很少对管节进行探伤筛选, 使新铺设或改建的管线存在漏损隐患。

③ 施工时规范操作不到位。管道施工时未能严格按规范操作。此一 ; 安装前未检查胶圈接口, 接口的承插部位没到位, 借转角度过大及未进行必要的打磨和清洗。此二; 石棉、膨胀水泥接口填料塞得不均匀水利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敲打填料不密实,没有进行湿养护等。此三:基础加固处理不到位,回填层未夯实,管道弯头、三通、变径、堵板等部位未采用砼加固等。

3、城市规划设计不够完善

随着城市用水量的快速增加和城市面积的逐步扩大,相应地提高对城市供水的要求,同时也暴露出城市管网规划设计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① 对城市发展的速度预测不够。加上受资金等客观的制约,城市管网的规划设计缺少前瞻性,管道设计配置口径只考虑了当时的用水规模。如用户增多,用水量增多,就存在压力不够,要增大供水压力,管道内流速过快就容易产生爆管等现象。

② 排气阀设置不够。供水管道是有压管道,而在管网设计时通常只考虑在地形峰点设置排气阀,有的甚至没有设置排气阀,如停水或管网抢修通水后, 在管道内产生气流,很容易爆管。

4、淳安千岛湖城区属新建城市,回填区块多,基础沉降现象严重。管道渗漏有以下几点原因。

① 千岛湖城区,地处山区,城市的扩建大多是挖山填湖,回填区的基础不均匀容易沉降,引起管道断裂或接口漏水的现象较多。

② 千岛湖城区近年来市政工程较多,范围又广,如排污水、电力、电信、移动、联通等都需要开挖路面,容易造成不同程度土层不均匀下沉,因此不断产生管道断裂和爆管。

③ 市政施工、建筑业、车辆人为造成管网破损、爆管、渗漏也是主要因素。据统计,近年来淳安千岛湖城区人为造成管网漏水,占渗漏事故的三成以上。

二、减少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的技术控制的几项措施

围绕管网漏损控制,供水企业也想了很多办法,但漏损率仍居高难下。结合千岛湖城区供水企业当前的实际来看,笔者认为,控制管网漏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应用新型环保管道材料

为了提高供水安全性,防止管道内水质出现二次污染,在新建或改建管网时应尽量选择新型环保管材,目前市场新型管材较多。如:球墨铸铁管、钢塑管、塑料管等。这些管材的性能都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选用。近几年来,淳安千岛湖城区选用的管材如下:

① 球墨铸铁管:管径≥100mm以上,选用新兴牌球墨铸铁管,该管材外壁喷锌,内衬水泥沙浆、保障水质、降低应力,提高了强度和延展性能,耐冲击,耐腐蚀,密封性能好,并且由原来的刚性接口水利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改为现在的柔性接口。以上是目前最佳选用管材。

② 钢塑复合管:管径≤100mm以下,选用金洲牌钢塑复合管,该管材内衬采用食用性聚乙烯、内壁光滑、摩擦系数小、流速快,不易积聚水垢,防止了二次污染,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延长管道使用寿命,对冲击、弯曲、压力及强度具有很强的承受力等优点。

③ 阀门: 建议尽可能采用闸阀,选用质量较好的铜杆或不锈钢杆闸阀。并有计划定期进行管网阀门巡检。

2、严把管道施工质量关

严格按照管道安装规范,把好施工质量关,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所以在管道施工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① 合理选择支管线,对窄小街巷应尽量避开沟渠。

② 切实做好安装前管材质检。如球墨铸铁管要做到:一看、二敲、三听,在管节下沟前,看是否有明显的裂损,用小锤轻击,是否有沙眼,轻敲后,听是否有细小裂缝的杂音。

③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要求。如球墨铸铁管,在管节连接时,应检查橡胶圈是否完好无损,承插口必须清洗、刷剂,切割段插口必须打磨,胶圈一定要进入密封槽内,接口承插必须到位,借转角度适当,弯头、三通、变径、堵板处必须用砼加固。

④ 管沟基础处理:应严格按管道安装规范要求,保证沟槽基础平整,对软基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夯实度达到95%以上。

⑤ 管沟回填:禁止使用机械野蛮回填,应按规范要求,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0.7m范围内,必须用人工回填;管顶0.7m以上部位,可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回填夯实,每层回填高度不大于0.2m,管顶以上0.4m范围内不得用夯实机夯实。

⑥ 做好竣工验收资料,严格按规范进行竣工验收,通水前应对管道进行试水、试压、消毒等工作。同时做好管道施工资料的存档备案,方便以后维护维修。

3、逐步实现供水管网的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

城市供水管网的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是供水系统一个关键的战略方针。做好了才能保证城市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① 城市管网合理的规划,应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管网的总体布局应满足现状用水的要求,也要充分考虑未来的需求。

② 淳安千岛湖城区,山区地形复杂,每条主干管道峰点水利论文水利工程论文,必须设置排气阀。

③ 千岛湖城区,从2005年开始,已结合市政道路改造,有计划地对管网中的陈旧老化和劣质管材的管道进行更新改造。

④ 建立一支技术高、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管网管理队伍。

4、加强提高检漏技术水平

随着城市路面硬化率的提高,管道漏点越来越不易发现,因此在完善日常巡检维护和发动市民报漏等被动检漏方式的同时,应积极开展多种技术手段和主动检漏,来提高检漏的准确率。目前千岛湖城区采用的检漏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听漏棒:工具简单,投入少,携带方便,灵敏度高,效果好,且不受环境限制等优点,适用于道路下的管道论文的格式。

② HG-10AII探测器:采用先进的探头,采集声波的方向性强,最大程度避免了来自空中的噪音干扰,充分考虑到仪器大部分于夜间使用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放大倍数,对地下管道漏点音量大小,采用以表头指标为主,耳机听为辅的方法,有利于操作人员辨别漏水音,判定漏点。

③ 区域检漏法:通过测定某个区域深夜瞬时最低进水量来判断是否漏水,适用于地形复杂的埋深区域,检漏前关闭区域内管段阀门。对比关闭前后的流量,若关闭后旁通流量明显减少则存在漏水可能,但需保证进水阀门性能良好。

④ 区域装表法:对某小区进水管道安装总表。抄表员在固定的日期抄录该区域内用户分表和总表之间的计量差进行检漏。

⑤ GPRS测压系统:淳安千岛湖镇2005年7月新建水厂日供水量5万吨,投资约20万,建立GPRS测压系统,供7个测压点,在中控室测压系统随时能反映管网测压点的流量、压力及爆管情况。

5、加大供水管网巡查检漏力度,把漏损率降至最低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巡查检漏是管网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通过管网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巡查供水管线,能及时发现漏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加以解决,以消除管网运行中的潜在隐患。把漏损率降至最低点。

①为了加强供水管网区域化巡查,自来水公司05年专门成立一支精干管网巡查检漏抢修队伍,每两人一组,负责巡查各自的区域。一是、对管网的暗漏进行排查。二是、对有违章擅自接水的单位或个人,依据城市供水条例处罚。三是、对供水管网沿线的施工工程、违章占压等情况与有关单位进行沟通协调,以防发生各种意外。

②对管网突发性暴管和巡查中发现的漏点,由专业管网抢修队抢修,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首先把漏水管线阀关停,同时快速组织修复、供水,把漏损率降至最低点,保障正常供水水利论文水利工程论文,避免以往高处地形和口径偏细管网地段,缺水、断水或水压不够等现象。

③由于对管网暴管和漏水处能及时修复,及时供水,近几年来,用户来电来信投诉的就少了。

④快速查找供水管网暗漏,节约能源、提高效益。据统计2009间,共查处明暗漏点76处。其中铸铁管16处,占管网漏水量28.4%。水泥管12处,占漏水量22.2%。镀锌管48处,占漏水量49.4%。年减少自来水漏失29.8余万m3,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益。

总之,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降低漏耗率,保障供水,加强管网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供水行业的一个永恒课题。因此,必须提高供水企业对管网漏损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逐步应用新型环保材料,加大对超期“服役”管网的更新改造力度,广泛采用高科技检漏手段,不断提高供水管网管理的科学技术含量,并提升供水管网管理的整体综合水平,逐步形成严格而完整的漏损控制程序,以实现对管网漏损的有效控制。

修改后的文稿及图片

详细地址:

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开发路500号

第10篇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研究了水工专业(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材编排,提出了关于将两门课程合并及合并后的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建议。

引言

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是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简称水工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之一。它除直接分析确定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指标(如正常蓄水位、装机容量等)和效益指标(如保证出力、发电量等)、工程安全和造价外,还要为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等提供正确合理的基本设计数据。据此不难看出,本课程在水工专业培养目标(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而,它是水工专业必修课之一。

但从我院教学实践来看,水工专业的学生似乎并不看重该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水工专业的学生,只对相关的力学及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等课程感兴趣,而对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则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效果差。一般都是等到学习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时才认识到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的重要性,结果因基础不牢而捉襟见肘。再深人一层分析,造成这种教学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固然有学生认识上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更重要的方面,还在于课程自身存在的课程名称、教学内容及其教材编排等问题。

因此,本文试从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的名称、教学内容及其编排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树立本课程的“规划”形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程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

1课程的合并及合并后的课程名称问题

1.1课程的合并

在高等学校水工专业的课程中,1981年以前本课程原名称为“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与其相应的第一轮高校统编教材是(工程水文学)(上册)和(水利水电规划)(下册)。1982年12月,原水电部在南京召开高等学校水利水电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正副主任扩大会议,会议在审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时,一致同意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电规划)分开设课,并将后者改称为(水利水能规划)。同时,会上讨论(1983一1987教材编审出版规划)(即第二轮统编教材出版规划)时,同意将第一轮教材下册修订再版,作为水工专业(水利水能规划)课程的统编教材(该教材1986年11月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在中等专业学校水工专业课程中,本课程1992年以前合称为“工程水文学”,第一版(工程水文学)教材是1979年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1986年12月出版的第二版(工程水文学)教材,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修改,并增加了水库调度一章。从1992年开始,中等专业学校水工专业也相应地将其分为(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电规划)两门课,并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出版了第三版(工程水文学)教材和由东北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朱伯俊主编的(水利水电规划》教材。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高等学校还是在中等专业学校,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都经历了由合到分的变革。根据新制定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笔者认为,以课程合并改革为重点的新一轮的课程设置改革,必将在中、高等学校全面展开,因此,本课程的合并也势在必行。事实上,关于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课程的再次合并,早在1995年实行“五天工作制”时已经开始,只不过它是一种形式上的简单合并,虽然达到了压缩本课程教学时数的目的,但就我院水工专业近几年本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对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是很大。因此,有必要对本课程进行实质性的合并、重组。

再者,针对性强和实践能力强是职业技术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根据我院起草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结构由过去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三段式变为公共课和专门课两块式;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性教学时数之比为1:078(要求1:1),本课程教学时数仅有70学时。因此,不可能再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规划分开设置为两门课,即使从教学计划角度来看也有合并的必要。

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规划合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可以从它们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来分析。工程水文学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水文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水文观测的一般方法,并能搜集有关水文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即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的水文计算能力,为确定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和施工及运行管理规程提供所需的水文数据能力。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学任务则是在掌握河流水文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水文计算成果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利用要求,分析确定水库的兴利库容和供水效益,确定水电站的发电效益指标和反映水库水电站规模的主要参数—正常蓄水位、死水位和装机容量等,以及通过防洪调节分析确定水库的防洪特征水位和库容、溢洪道尺寸等。总之,使学生在学习工程水文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初步掌握水利水能计算和规划的方法,为其毕业后从事水利工作打下基础。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工程水文学知识是进行水利水能规划的基础,将两者合并是切实可行的。

1.2合并后的课程名称

关于合并后的课程名称,笔者认为可将其称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这可以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两方面加以论证。首先,从水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由于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因此,参照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水电站等专业课,将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作为水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的名称是合适的。再说,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主要是水库及水电站基本参数的选择,它关系到工程的规模和效益的大小、工程的安全和造价等问题,而且对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一定的水电规划知识。因此,将(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作为(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合并重组后的课程教材名称是恰当的。

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学内容的界定

2.1界定依据

(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原则上应该包含(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工程投资大,需要国民经济各方面协作配合的环节多,影响面广,系统性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按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建设程序分阶段进行,因此,(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规划有关的各个阶段对规划的具体要求而确定。

江河流域规划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前提。它是在勘测和调查所得的流域社会经济情况、地形资料、河流水文资料及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江河上特定河段以及地区的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规划,并经过各种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比较,确定总体规划布局及河流梯级开发方案,提出实施程序及近期兴建的水利水电工程。

可行性研究是在经过审查批准的江河流域规划基础上,对推荐的建设工程项目,从技术、经济和建设条件等方面论证研究其可行性,以保证技术上安全可靠,经济上合理、能用较小投资获得较大效益。可行性研究阶段中的设计工作可以粗略一些,但对工程规模、经济效益、开发的迫切性以及技术力量的落实等问题,必须论证清楚。

初步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工程规划对工程进行总体布置,选定主要建筑物型式和控制性尺寸,如选定合理的坝址、坝线和坝型,通过比较,选定最优的枢纽布置方案、水库的各种特征水位和库容,选择电站的装机容量、机组型号。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阶段的任务是随时掌握水利水电工程中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运行情况,发现并消除隐患,确保工程安全;有计划地蓄水、泄水以及合理调度用水,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通过养护和修理使工程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工程进行改建或扩建,使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不仅是工程管理部门的工作,也是规划设计部门的工作。

2.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教学内容

从上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各阶段的情况来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江河流域规划—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河流与流域、水利枢纽与梯级开发、水文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水库规划—水库地形特性、水库的特征水位和库容、水库水量损失及淤积、淹没、浸没等问题,用水特性与用水资料,设计保证率与设计标准,设计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和设计洪水分析推求,兴利库容和防洪库容的计算,水库死水位、正常蓄水位和防洪特征水位的选择确定;水电站水能规划—水能利用原理与开发方式,水能计算,电力系统负荷图与容量组成,水电站装机容量及运行方式确定;施工导流规划—施工导流标准,施工设计洪水与施工水文预报;水库调度规划—水库防洪调度图、灌溉调度图和发电调度图编制等等。

3关于(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编排问题

3.1《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教材体系

教材质量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应紧密结合专业要求,打破(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材体系,通过删节、补充和调整,建立新的教材体系。为此,首先要了解清楚(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学内容编排情况。(工程水文学》教材是以水循环及径流形成过程、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与方法、设计年径流及设计洪水的推求、降雨径流分析、水文预报等为主要内容;同时扼要讲述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河流泥沙等方面的知识。高等学校教材是按以学时编写的,全书共十二章,依次为绪论、水循环及径流形成、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及方法、年径流分析与计算、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降雨径流分析、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可能最大暴雨与洪水、河流泥沙计算、水文预报。中等专业学校教材除无水文预报一章外,其它内容与高等学校教材基本一样,只是将可能最大暴雨与洪水、降雨径流分析分别并人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和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两章中,因而全书只有九章。

(水利水能规划)是按42学时编写的,全书包括绪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兴利调节、洪水调节、水能计算及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方式、水利水能经济计算、水电站及水库的主要参数选择、水库群的水利水能计算、水库调度等八章。(水利水电规划)则是按54学时编写的,全书分为绪论、水利水电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水库兴利调节计算、水库防洪调节计算、水能计算、电力系统中的水电站主要参数选择、水库调度等六章。

3.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编排建议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其教材的编排既要有利于教学,又要有利于学生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程序的认知。据此,笔者试提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教材的编排建议如下:

3.2.1绪论含我国的水资源及利用,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成就与展望,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程序,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3.2.2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含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水利事业,河流与流域,与江河流域规划。

3.2.3河流水文含水文学与水文测站,降水的观测与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蒸发与下渗,径流的形成及表示方法,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江河水位、流量、泥沙观测及资料整理,水文资料的收集来源。

3.2.4(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含径流调节,水库兴利调节分类,水库调洪作用,设计保证率与用水资料,防洪设计标准分类、选择,泄流方式及泄洪资料,水库地形特性,水库的特征水位和库容,水库的淤积淹没和浸没等。

3.2.5水文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含统计分析的任务和方法,现行水文频率计算方法—适线法,相关分析方法。

3.2.6设计年径流推求含年径流及其变化特性,具有长期、短期和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推求方法。

3.2.7设计洪水推求含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设计洪水推求,可能最大洪水推求简介。

3.2.8水库兴利规划含兴利计算原理,死水位的确定.年调节水库兴利库容和调节流量的计算,多年调节水库兴利库容 的计算简介。

3.2.9水库防洪规划含调洪计算原理,无闸门控制的水库调洪计算方法(列表,试算法、半图解法、简化三角形法),有闸门控制的水库调洪计算方法。

3.2.10水电站水能规划含水能计算的内容和方法,无调节、日调节和年调节水电站的保证出力、保证电能计算,多年平均年发电量的计算。

3.2.11水库及水电站主要参数的选择含电力系统的负荷与容量组成,水电站装机容量的选择,以发电为主的水库特征水位的选择。

3.2.12施工导流规划含施工导流标准,施工设计洪水推求,施工水文预报。

3.2.13水库调度规划含水库调度的意义,水库的兴利调度图、防洪调度图和发电调度图的编制方法,水库的优化调度简介。

参考文献

①吴明远、磨道江、叶守泽合编.工程水文学.水利电为出版社,1986.

②周之豪、沈甘源、施熙灿、李惕先.水利水能规划.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

③广西水电学校丁炳冲主编.工程水文学.(第三版).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第11篇

关键词:大城市,中小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与设计,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循环水系统

 

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分为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3个子系统。免费论文,给水系统。市政给排水规划与设计是城市基础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城市给水管网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管网优化;关系着城市地面水的排除,而城市污水的处理是使水资源得以良性循环的基础,对居民居住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排水系统是水循环中水质和水量的连接点,再生水利用是水循环中质与量的桥梁,污水资源化,污水的再生和利用既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又有效的保护了水环境,有利于城市水资源系统健康、良性的循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平台,解决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势在必行。

一、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

城市给水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市政给水范围的划定,市政给水量的预测等规划内容;而城市给水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给水厂,给水泵房,给水管网及阀门井,计量设备等设计内容。

城市排水规划的主要摘要的设备等设计内容。

二、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

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有:

①市政给水工程规划科学依据不足,城市水系统规划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各类指标、标准、基础数据和分析工具,其中水量预测和水平衡分析是核心工作。目前,我国的水量预测工作主要是参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中有关规定,但我国不论在国家还是在区域层次上都缺乏对用水工艺、各种用水器具和用水行为的详实系统监测,缺乏对新型用水技术替代规律和扩散规律的基础研究,缺乏对多种信息的综合性和结构性分析。

②排水体制规划还比较混乱,虽然目前绝大部分城市的排水体制分别由环保局、市政工程管理处、水利局等不同部门管理,由于部门间沟通不够,加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对排水设施存在的问题和发生的新问题都不能及时解决。另外传统的防洪和排水设施设计中,强调采用分流体制将雨水、污水尽快排出城市,而忽视了城市径流面源污染的控制和雨水资源的利用。随着流域整体水质的改善,城市随机性的暴雨径流和突发事件引起的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冲击,也成为流域污染控制的主要内容。免费论文,给水系统。

③传统的给排水专业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由于城市给排水规划与设计技术参数多,不定因素多,且由于城市发展新增交叉学科的特点,这使城市排水规划难度大大增加,而从传统的给排水专业毕业学生,因为受知识的限制,而不能从宏观的分析论证,不适应城市发展新增加规划多学科、多层次的分析论证要求,不能满足城市给排水规划与设计的需要。

④市政排水工程规划滞后,而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过程中,给排水处于配合地位,影响了城市给排水规划科学化发展。往往出现道路要求快速建设,造成排水工程规划没有编制,一些排水工程不能与道路工程同期施工,有的虽然设计完成,而排水规划由于相关原因需要修改,许多工程项目未能按照规划建设,规划的指导意义也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造成工程需要再次改造。

三、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解决的措施

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解决的措施有:

①城市水系统需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城市水系统规划是针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水源、给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子系及各个要素的综合布置。城市用水规划的总量平衡非常重要,必须优化组合各种可行的节水、回用水等方案。免费论文,给水系统。要做到这些,首先要了解城市水利用规划,内容应包括:地面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等水资源平衡;给水、排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等总量的平衡;给水节水规划和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规划;水的生态循环规划;各类水工程设施的规模和布局等。免费论文,给水系统。对于当前我国的城市水系统建设中的普遍出现的规划不协调、建设不配套、管理不统一等问题,规划别要注意管网配套和给水、排水和污水处理能力的协调增长,确定规划期内水系统及网络设施建设的规模、详细布局和运行管理方案。

②水量规测是给排水规划的基础,水量规模预测是否符合发展趋势和实际需要,对水资源的工程总体布局、合理利用、实施步骤和工程费用产生重大影响。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是测算城市总用水量规模的主要依据,预测包括:总体规划阶段给水水量预测;总体规划阶段污水水量预测;分区规划阶段及专业规划给水量预测;分区规划阶段及专业规划污水量预测;总体规划阶段污水水量预测;详细规划阶段给水量预测;详细规划阶段污水量预测。改革以来,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住宅建设、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使给水量不断增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的给水量的增长规律也将与过去不同,水量预测就不能仅按历史的发展计算,还要根据具体的城市规划对不同类型用水量分别预测分析。

③在城市水系统中增加节水子系统,加强节水力度,促进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良性循环。免费论文,给水系统。在城市水系统中增加治污子系统,加强治污和再生水会同力度,重视再生水、中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促进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良性循环,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免费论文,给水系统。

结束语

编制城市给排水规划时要善于处理好城市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等问题,绿色环保节能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合理地布置管网,充分做好系统安排,远近期结合,使管网设计具有现实性和超前性;而在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道路辅助设计系统,道路资料可直接提取到给排水设计人员,使城市道路与给排水工程设计实现科学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282-9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318-200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8.

【3】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4】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GB50014-2006室外排水水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5】林向明.城市排水管网的规划设计【J】科技咨询导报.2006,8.

第12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文设计;发展方向

我国的国土面积非常大,同时也有很多的河流,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非常的丰富,但是在空间分布上却非常的短缺,这主要是因为水资源在地域分布和季节上有着明显的特点。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在发展经济的时候是以农业和制造业作为发展主体的,这两种经济发展方式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是非常多的,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了非常关键的问题。水资源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能源,在利用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合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为了更好的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动力,这也成为了水利工作者的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做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做好水文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同时一定要保证信息想准确性和及时性,这样能够保证水文信息收集更加的科学合理,同时也能更好的更新水文信息的硬件系统。在进行水文信息收集的时候,相关的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和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保证水文信息系统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得到提高。水文资料是水力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也会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度。水利工程对人们生活也是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水利工程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有很大的影响。水文资料的可靠性能够保证水利设计的科学性,同时水文资料也是水利工程建设可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同时也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一定要重视水文资料的收集工作。

1 水利工程中的水文问题

水利工程在设计和规划的时候,要利用水文计算将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以后的径流过程进行模拟,这样更能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成果进行分析,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建设。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要根据模拟的情况保证水利工程是非常可行的,这样更能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建设,同时也能保证以后的运行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建设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利用水文资料进行模拟建设通常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这样就会导致径流过程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同时在进行模拟的时候,过程也是非常的复杂的,同时模拟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人们的怀疑,这样就使得其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得到保证。在进行水文资料分析和计算的时候,通常选择的是一段时间内的水文资料,这样得到的水利工程在未来更能预测水文的发展形势。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要注意的水文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水文预报

水文预报工作可以对工程建设以及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有很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文预报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水文预报分为枯水季节的径流预报和丰水季节的径流预报。在枯水季节进行径流预报的时候,工作的重点不仅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实时的预报,同时也要重视对径流的长期情况进行预测,这样可以对电站和水库运行计划制定非常有帮助,是其运行计划制定的依据。在丰水季节进行径流预报的时候主要是对水利工程的汛期提供依据,丰水季节的预报是枯水季节的预报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在这个时期要将预报的工作重点放在短期的实时预报上。

1.2 水库水量平衡

在进行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时候,水库的水量平衡也是要进行计算的,而且在进行计算的时候也是有很多的影响因素的,其计算的意义也是非常大的。在进行水库水量平衡计算的时候,要对入库流量、出库流量以及水库本身存在的各类损失量进行计算,在进行水库本身损失量计算的时候要涉及的部分是非常多的,通常水库自身出现的渗漏、蒸发造成的损失和结冰过程中出现的损失情况都是要考虑的。水库自身产生是损失情况和水利入库及出库流量相比,计算的难度更大,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通常会出现观测数据匮乏的情况,因此,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通常会采用间接分析的方法。

1.3 设计径流

设计径流是进行水库设计以及调节水库径流的主要依据,根据水利工程实际情况的不同,设计径流需要涉及到的深度和内容也不尽相同。设计径流的内容包括时段径流分析、年径流分析等,一些水库具有多年的调节性能,所以不仅要对年径流和年内分配进行必要的分析,同时要对年际持续的枯水段进行分析,但是对于一些调节库容较小的径流式应税工程而言,对于每日的枯、丰、平水年径流和枯水期的径流分析具有较高的要求。

1.4 设计洪水

在一般情况中,设计洪水指的是某一频率的洪水,所以在设计供水的推求中一般要涉及到洪水总量的推求、洪水过程线的推求以及洪峰流量的推求,对设计洪水的推求可以为大坝高程的确定以及泄洪设施尺寸的确定提供必要的依据。计算设计洪水的途径一般有两种即数理统计法和水文气象法,而两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将洪水或者暴雨视为随机事件,而后者将洪水或暴雨假定为必然事件进行计算和推求。除以上所提到的五种水文问题外,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中需要考虑的水文问题还包括厂坝区的水位流量关系线、水库调蓄的演算、水质的分析、冰清的分析、溃坝的洪水分析等。

2 水利工程中水文设计应当注意的问题

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中,水文设计工作必须以工程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为依据来确保自身的可靠性,所以在水利工程中水文设计工作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对工程的性质作出了解。水利工程一般都要具备防洪功能,有的防洪功能是为了缺乏工程的安全,有的则还需要承担起对下游工程的保护责任。而不同的工程所需要考虑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如泄量较小而库容量较大的工程需要重点考虑设计洪量,而与之相反的工程则要重点考虑设计洪峰;其次要对工程的任务作出了解,与工程性质相同,不同的工程任务需要重点考虑的水文内容也不尽相同,所以对工程任务作出了解能够提高水文设计的针对性;在此要对工程的设计阶段作出了解。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在设计阶段主要分为流域规划和具体工程规划两个阶段,在具体工程规划中又包括项目建议书、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其中,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对水文计算的精度具有较高的要求。

3 结束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我国的经济是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对我国水资源的供应也有很大的影响。水利工程在发电、运输、供水和防洪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这样就使得水利工程的意义非常的大。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之前要对水文资料进行收集,水文资料会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否可以正常进行,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水文资料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水文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参考文献

[1]雷冬梅,徐晓勇,胡斌,张星梓.水电开发对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2]董哲仁.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与补偿.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年.

第13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海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需求、地面沉降分析、水准标石破坏程度、现有高程控制网的不足等方面的研究,详细地阐述了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复测的必要性,并提出对于海河流域东部平原区高程控制网应以5年左右为周期进行复测建议。

海河流域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国首都北京位居其中,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流域内有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有环渤海经济开发带,有“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区域——滨海新区,京津冀都市圈将成为全国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高程控制网有两个方面的应用:一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统一的高程控制,二是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高程数据。对于海河流域,布测高程控制网的目的在于建立沿海河流域各主要河道干支流为主的精密水准网,作为扩展低等级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为水文观测、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高程依据和基础数据。为满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需求,需要以足够的精度定期复测以提供现势性强的高程数据。因此,流域高程控制网复测,不是以复测为目的的简单重复,而是既要兼顾当前流域内各个部门的需要,又要保证今后一定时期内使用。

一、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布测的历史情况

海河流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先后2次布测高程控制网:第1次是1983年启动的海河流域水准测量规划,将全流域的高程系统统一到1985国家高程基准,从1985年5月~1989年5月全部完成。第2次是2000年启动的海河流域京津沉降区及漳卫南运河系堤防水准测量项目,从2001年4月~2002年12月全部完成。第1次布测的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统一了长期未能统一的高程系统,先于国家和其它流域水利部门,建立了高精度的高程控制网,为海河流域水土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设计、水文水利计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程管理、防洪减灾及其它各项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统一的和可靠的高程依据;2001-2002年布测的海河流域京津沉降区及漳卫南运河系堤防水准测量,使得海河流域平原地区的部分河道第1次获得了宝贵的沉降资料,初步掌握了河道的沉降状况,为河道整治、水工建筑物运行管理、规划设计提供了必须要掌握的相关信息,为流域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现有高程控制网存在的问题

现有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受当时技术水平和经费不足等条件的制约,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完善和改进。

(1)蓄、滞洪区的水准点布设数量不足,不能满足现在安全建设和湿地保护等生态环境建设需要。

(2)从满足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需求考虑,原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二等水准点密度不够,不能满足平远地区基本等高距0.5m地形图的测绘要求。

(3)现有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由于受当时技术发展水平和资料来源的限制,在平差计算时二等水准未进行重力异常改正。

(4)2001-2002年施测的水准测量未单独联测重点的水库大坝、闸、水文站等水工建筑物及基准点高程。

三、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复测的必要性分析

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水资源情势的变化,对水利提出了新要求,要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原有的流域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和完善,以适应流域情况变化,满足流域综合规划体系的需要。

3.1流域防洪减灾保障的需要

海河流域防洪形势非常严峻。海河流域防洪体系构架虽已形成,但防洪设施薄弱,洪水灾害依然是流域的心腹之患。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第一。河道淤积严重,尾闾不畅,泄洪能力锐减。仅海河水系主要入海河道的淤积总量约1.5亿m3,泄洪能力由原来的24680m3/s下降到15040/s。第二,堤防质量差,隐患多。全流域一、二级堤防近50%堤段填筑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第三,病险水库多,尚有97座大中小型病险水库未安排治理。第四,蓄滞洪区启用难度大,蓄滞洪区内有349万人安全避险问题没有解决,还存在着工程设施薄弱、预警预报设施不足、管理落后等问题。第五。“两小”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中小河流、小水库常引发较大灾害。第六,流域防洪预报与调度指挥系统需要完善。

建设海河流域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是以《海河流域防洪规划》为基础,完善“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防洪减灾体系,重点是提高骨干防洪工程和重点区域防洪能力,重要城市和地区达到防洪标准;加强洪水风险管理能力;全面恢复主要河道中下游行洪能力,保障蓄滞洪区安全蓄泄,重点做好河系沟通与通畅下泄,以及河口的规划治理。

为保证防洪减灾整体目标的实现,需要控制和调节各条河流上下游及蓄滞洪区的蓄泄关系,整修加固河道堤防及水库大坝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准确的高程数据作为基础资料。因此,流域高程网复测,主要是沿水库周边、河流堤防、蓄滞洪区等沿线布测,并联测重要水工建筑物,为建设海河流域防洪体系提供具有现势性的高精度高程信息。

3.2流域水资源配置的需要

受全球气候变化、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等的影响,海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已经成为全国水资源紧缺的区域之一。合理的配置流域内水资源,建设重大水资源工程,满足流域内农业、工业、城市等用水需求,需要大量测绘基础资料。尤其海河流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受水区,需要将南水北调工程纳入流域内的水资源配置的总体布局考虑。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高程控制网均采用国家第二期一等水准网复测成果起算,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应与其保持一致。因此为处理好南水北调水资源与海河流域水资源合理的配置关系,需要将流域高精度高程控制网与南水北调工程的高程控制网统一起来。这在前两次水准测量时是未涉及到的。

3.3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需要

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重点区域是山区重要水源地、平原主要天然河流及重要湿地,以及地下水城市水源地和严重超采区。山区重要水源地的高程控制资料还是1985-1989年布测的高程控制网,这些资料早已失去了现势性;平原区的重要湿地没有高精度的高程控制网资料。流域高程网复测对实现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明确生态供水的水源与水量,实施河系沟通工程保障生态调水、加强生态供水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3.4海河流域东部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的需要

海河流域东部地区地面沉降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主要发生在天津地区和京津以南的中东部平原。据有关部门监测,1969--1975年期间,海河流域东部地区地面沉降仅发生在14个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地带。随着深层地下水的大规模开采,地面沉降的范围随之扩大,到1985年,整个中东部平原均开始了地面沉降,累积地面沉降量大于500otni的面积达到数十平方千米,天津、沧州、任丘、霸州等沉降中心的平均下降速率7.8—47.3mm/a。1985-1990年,随着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的加快,地面沉降范围不断扩大,累积地面沉降量大于500otni的面积达到8200km2,沉降速率增大到23.4100mm/a。至1998年,海河流域东部地区累计沉降量大于300otni的面积达1.82×104krn以上,大于1000otni的面积为755knq2。天津地区,累计沉降量大于1500toni的面积为133knq2,大于2000otni的面积为37km2。

目前,海河流域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天津、保定、沧州、衡水、任丘、南宫、霸州、大城、邯郸、唐海、晋州等多个沉降中心区。地面沉降是我国平原地区的重要地质灾害之一,由于地面沉降会给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和生存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也给水利工程造成极大的危害。河流和水闸跟随地面下沉,降低了河流的泄洪和抗风暴潮能力,造成堤防和闸体的水位和过水能力变化,影响堤防和闸体的防洪和抗灾能力。海河流域的天津滨海新区和沧州地区位于环渤海湾,地面沉降与海平面上升叠加一起,将会进一步丧失地面标高、降低河流的泄洪和抗风暴潮的能力。

根据海河流域1989年与2002年二期水准测量资料对比,看到各条河流呈现不均匀沉降,独流减河年均沉降量最大,为59mm/a,还乡河年均沉降量最小,为2mm/a,年均沉降量大于10mm/a的河流占统计总数的78.6%,可见海河流域东部平原沉降是非常严重的,必须引起政府和水利部门高度关注,要定期对河流、堤防、水闸进行沉降监测,为水利规划设计、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防洪减灾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海河流域东部平原各河流平均沉降统计量。

3.5水准标石丢失破坏现象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GDP日益增长,随着道路交通和城镇乡村的飞速建设,致使原有高程控制网的水准标石丢失和破坏都很严重,需要重建、重测。

2007年11月,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航测遥感院安排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水准标石野外调查工作,其中选择1985-1989年线路3条,分别为滦河、洵河和浊漳河;选择2001-2002年水准线路4条,分别为蓟运河、大清河、北运河、滹沱河等。经过调查发现,滦河14座水准标石有2座可以使用,破坏率高达85.7%;洵河13座水准标石有2座可以使用,破坏率达84.6%;浊漳河16座水准标石12座被破坏或丢失,破坏率达75%;蓟运河10座水准标石3座被破坏,破坏率达30%;北运河12座水准标石6座被破坏,破坏率达50%;大清河15座水准标石3座被破坏,破坏率达20%;滹沱河14座水准标石2座被破坏,破坏率达14.3%。通过此次调查,发现1985-1989年施测的高程控制网破坏率在80%以上,几乎破坏殆尽,为海河流域做出巨大贡献的第一期高程控制网几乎不复存在了;2001-2002年施测的高程控制网破坏率几乎近30%。由此可见,海河流域现有高程控制网破坏程度是非常高的。

3.6维持高程控制网现势性

国家第二期一等水准网复测已经完成复测和平差计算工作并公布使用,从公布的结果来看,各水准点的高程均有变化。1987-1989年布测的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是以国家第二期一、二等水准网布测的成果为起算依据进行高程控制网的设计和平差计算的,为了维持高程控制骨干网的现势性,应将国家公布的最新成果联测到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中来,从而提高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度。

3.7流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从上世纪90年代起,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水利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海河水利委员会开展了“数字海河”建设,初步建成了流域骨干防汛信息网络和以海委为中心的委系统骨干信息传输网络,潘家口水利枢纽等委属重点工程实现了自动监控;完成了流域水资源保护信息系统,初步建成了京津重要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密云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监测系统投人试运行;全面开展了海委数据中心、流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建设。所有这些系统的建设都离不开基础空间信息数据库,而高程控制网是基础空间信息数据库的最重要的空间数据组成部分,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完善。

3.8经济建设的需要

经济建设需要测绘工作提供服务是显而易见和毋庸置疑的,规划是龙头,测绘是基础,因此,为维护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布测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网是完全有必要的。而且,海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很多项工作都需要测绘工作的支持,而高程控制网复测是这些工作的基础工作和前期工作。

第14篇

关键词:新时代;水文与水资源;教学改革

一、用人单位调研及结果分析

站在社会新时代的今天,从事水利相关方面的人员也应具备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能力。如何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能力较强的高级技术与研究性人才,在教学培养改革中尤其重要。近年来,各高校致力于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教学改革,明确人才定位,力求达到能力培养和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2]。为探索出适应社会新时代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提出综合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郑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系(以下称“我系”)应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全国水利系统(含水文领域)的部分用人单位开展了调研工作,调查问卷如表1所示。调查问卷共发出去85份,回收73份。通过对73份调查问卷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水文人才培养定位需适应新时代要求

调研发现,水文领域需要高校培养出适应社会能力强并具有高素质水利技术人才,尤其是能从基层工作做起,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能熟练掌握运用专业技能。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在国土、水利、农林、环保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环境保护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以及教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等工作,这种适应“社会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才满足现代化水利事业的需求。

(二)拓展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实练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毕业生选择在工程局工作,从事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密切相关的工作。为使毕业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在培养过程中,除需要设置系统的本专业必修课程外,还有必要开设一些与工程施工、监理、管理等相关的课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实练,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完成学校生活与工作生活的无缝对接。

二、水文与水资源专业教学改革措施探讨

为培养基础雄厚、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竞争意识的专业人才,在总结长期以来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满足现代教育需要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我系以传统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为主线,加强了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协调和相互融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学习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在实际中应用水文与水资源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我系教学紧跟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紧紧围绕以培养出适应社会新时代人才的教学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不断把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的掌握。我系将相关智能软件引入教学课程中,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智能软件,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近距离地接触工程实例,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时,我系也利用信息技术“翻转”课堂[3],进行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学习过程的全新教学模式。这种新兴教学模式,可针对水文测验课程的特点以及目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传统多媒体教学的改进,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上课的专注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综合多途径培养方式,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综合考虑水文专业培养目标及学生适应社会新时代的能力培养,构建理论与教学体系相互呼应,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实习与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挑战杯、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注重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选题实用性,兼顾社会发展的前沿性,与工程项目、教师科研、毕业生就业相结合,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前沿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加强对实例教学、框图教学和水文水资源相关软件的介绍与应用,增加课堂报告与讨论次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外文文献能力了解国外相关领域的发展前沿,拓宽学生的国外视野。在课堂上,对主要知识点,采用精讲多练、案例教学、启发与引导、提问与讨论等方法[4];而对于新的理论和技术,课内着重启发、引导,课外指导学生浏览国内外相关网站,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学术期刊、硕(博)士毕业论文、专著等,加深学生对新技术和方法的理解,一定程度上缓解课内学时紧张的问题;吸收、借鉴国外水文教育经验和优点,聘请水文专家开课或讲座,不定期地聘请相关生产单位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定期播放生产录像,将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结合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加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第15篇

关键词:中小型水利;施工技术;管理

1绪论

近年来,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受到很大的重视,主要因为水利工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水土流失问题,而且也有效改善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同时对区域生态环境发展以及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强化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对水利工程相关的技术进行有效管理势在必行。第一,需要多单位协同作业。中小型水利工程结构复杂,耗时较长,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多个单位协同完成,全方位的进行规划和管理,需要多方相互合作,互相配合。具体在在施工现场,各个工作点相对比较分散,只有各单位有效合作,确保工程质量达标,降低施工技术难度,提高技术水平,才能解决中小型水利工程在施工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第二,筹划设计的环节相对复杂。通常情况下,在中小水利工程的筹划设计的初始阶段,首先需要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工程力学计算,做到心中有数,纸上有数,对中小型水利工程中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

2施工技术管理在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作用

施工技术管理是指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针对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方面的管理。它重点强调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工作的“管理”。中小型水利工程相对于其他工程,存在着工作量大,各部门需要分工合作的特点,因为环节琐碎,在管理上容易出现漏洞和质量瑕疵,而这将对整个水利工程的安全生产,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2.1全方位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加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能够不断的提高技术工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并在此过程中施工单位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发现问题后进行及时反馈和处理,将安全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从而确保中小型水利工程在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完成。

2.2确保工程有序进行

加强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能够确保施工过程中,按照预先设计的、科学的发展规划,将理论设计落实到施工实践中,确保水利工程质量按计划顺利得以实施。

2.3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做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有利于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施工设备、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的价值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提升施工企业的预期收入和经济效益,最终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3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特点

实施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目的是为了使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工作进行最大限度的有效融合,发挥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的最大优势化,从而确保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3.1.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范围广

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水利施工、建筑施工和电力施工等。在具体的施工现场,还涉及到施工所在地的地质条件、经济水文、文化氛围、法律法规的适用、利益的分配等其他条件。对于整个管理过程只有做到进行科学分析和对症管理,才能让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得以保障。

3.2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具有不确定性

中小型水利施工技术管理,在具体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容易受到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等的影响,这些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也就会给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带来不确定性。

3.3.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具有差异性

中小型水利工程会遍布每一个地方,单单就在国内的不同区域,因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质条件存在差异,致使在管理过程中就不能适用统一的管理标准,这种差异性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难度。

3.4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具有不确定性

中小型水利施工技术管理,在具体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容易受到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等的影响,这些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也就会给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带来不确定性。

4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在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过程中,针对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科学适当的采取技术管理措施,能够有效促进中小型水利施工技术的应用以及科学发展。对中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科学的管理,首先要逐步完善施工过程中各阶段技术管理制度。第一,在施工准备阶段要对项目的顺利完成进行整体规划。第二,在施工的阶段要对施工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材料进行列举式管理,对于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第三,在竣工阶段要针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技术总结。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而安全问题重在防范于未然,但预防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因此,完善必要的应急处理机制,制定完备的应急措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永华,郭永莉.对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论文[J].中国月期刊,2012(3):116.

[2]何伟宁.关于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9).

[3]张启华,祁军平.浅谈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J].2012(12).

[4]张宝真.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分析和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学研究院,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