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川菜文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色彩的功能与效应
(1)调节情绪。美国工效学家ick的实验证明,室内色彩会影响人的情绪,人们在喜爱的环境里积极的情绪反应如友好的言词、微笑能增加53%,消极的情绪反应如烦躁、敌意等下降了12%。可见良好的色彩环境对船员的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具体色彩与情绪效应情况如表2所示。
(2)调节温度。色彩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来测定色彩的温度变化。结果发现,在蓝绿色调房间工作的人,当温度下降到15oC时就会感到寒冷,而在红橙色房间工作的人,当温度降低到10-12oC时,才有寒冷的感觉,蓝绿和红橙两种色彩感觉造成的温差竟达到3-5oC。可见,在特殊航海环境里,利用色彩可调节温度特性可以调节船员对海上环境的不适。
(3)调节时间认知。美国色彩学家弗•比林指出:在长波系的色彩装饰房间,即暖色调房间里时间感知长,短波系的色彩装饰房间里,时间感知短。这是因为高纯度、暖色对视觉刺激较强,连带着疲劳感,所以易产生时间意识。因此,在娱乐餐饮等主张短时间停留的区域多使用高纯度涂装,而在工作、学习区域采用乳白色系低纯度涂装可以淡薄时间意识,便于集中精力工作和学习。
人性化舱室色彩设计的实现
“人性化”是人本主义思想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它强调设计为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而存在,关心空间使用者的生理、心理及至情感的需要。从室内设计创作思想的演变史来看,人性环境设计已成为主流,设计以人为中心,开始注重人的因素和空间使用者的生理、心理及情感需求。色彩是室内环境设计的灵魂,它一经与具体的空间形体结合,便具有强大的精神影响,能唤起人的各种情绪和表达不同的情感,所以色彩是人性化设计表达情感、意境最重要的因素。
人性化的色彩设计从色彩的功能出发,运用色彩生理学、色彩心理学等理论,合理配置色彩与照明,避免色彩视觉引起的疲劳、紧张与错视等不良影响,从而缓解人们因工作和环境带来的精神压抑和紧张感,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船舶舱室色彩设计的“人性化”肯定了船员在空间色彩创造中的主导地位,强调色彩设计因空间使用者而存在,这是现代船舶舱室设计的方向,也是设计的最终归宿。在水上运动的特殊建筑空间里,探讨色彩与船员的生理、心理关系的问题,是个重要而且值得研究的课题。
1工作环境中的人性化色彩设计
驾驶舱在环境、采光、通风方面均好于其他区域,由于水手目光需室内外高频率交换,单调的室内外色环境容易导致船员色辨力降低,造成误读、误判、误操作。因此,在操纵区域的色彩配置上,应注意缓解疲劳,仪表局部采用橙色、黄色或者红色等明亮醒目色,起到警示功效。机舱内温度高、噪音大、采光差,应避免选用刺激性的暖亮色,宜选用以清、静、冷色为宜,以起到降温的心理作用。具体配色建议如表3所示。
2生活环境中的人性化色彩设计
(1)居住舱室的色彩装饰配色建议。居住舱室是调节船员心理的主要场所,宜用调和的同类色、邻近色等亲切静谧之色,有助于睡眠、休息。应避免选用易产生性幻想和暧昧感色彩,如粉红色等,或易使人兴奋和加快血液循环的红色和橙色等。配色调和时明度的构成是最重要的,一般对于接近肤色的明度6-8的亮度会产生亲近感。地面、舱壁及天花板的色相不要做明显变化,地面、墙面和顶棚的明度差依次相差1,使其逐渐亮起来,给人以安定感。例如,地面明度为6,舱壁7,天花板8,沙发的颜色比地面暗的时候,可以使用明度居于地面色和家具色之间的地垫,减少明度差,使空间稳定。具体配色建议如表4所示。
(2)公共舱室的色彩装饰配色建议。公共舱室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以缓解船员因工作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增进船员之间感情的健康交流。娱乐舱室按功能分为动、静两区,俱乐部要求热闹活跃,适用于浅暖色;阅览室要求安静、雅致,可选用浅蓝、浅绿、浅黄等浅调,使船员精神集中、情绪稳定,阅览桌椅切忌涂成白色,以免伤害其视力,以绿色及浅灰色为宜。具体配色建议如表5和表6所示。船员的心理不适会导致其缺乏食欲,进而会影响他们的体质。为此,餐厅应选择有助于提高食欲的色相,如红系、黄红系、黄系,忌灰色、芥末黄、青绿色。此外,因绿色在光照下,人的脸面有变菜色之嫌,而紫色系会让人产生戒备心理,都不是增进食欲的色相。厨房和配餐间应以白或冷色为主,可以缓和炊事的热感。餐厅的具体配色建议如表7所示。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这一思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可以用“社会人生”来概括。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往往希望通过提升自我修养的方式进而改变和完善整个社会。在他们看来,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有社会不不断发展进步,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才有实现的可能性。但在社会人生思想的体现上,不同学派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主张“性命双修”,即通过修行的方式实现人性与自然性的和谐统一;而佛家则主张“法身慧命”,即将人性中最光辉的地方呈现给世人。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受到了时下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追捧。
2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才管理的影响
2.1刚柔———企业管理的良方
关于“刚”与“柔”关系的论述,中国传统思想中有详细的分析与理解方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刚柔并济”和“以柔克刚”。道家学派认为,刚柔思想体现了为人处世之道,即当柔则柔,当刚则刚,既要有所收敛忍让,不逞匹夫之勇,又要随机应变,圆融做人。刚柔思想既是做人的道理,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例如广西玉柴集团的“人为本、争第一和零起点”的企业精神,还有TCL集团、飞利浦等多家国内外大型科技类公司在“刚柔并济”中成功运行,充分体现了刚柔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
2.2和谐———企业旺盛的法宝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讲究和推崇和谐思想,要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譬如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在人才管理战略方面,真可谓“伯乐”相中“千里马”,给他宽广的原野,让他日行千里;同时为他补充足够的营养,使其后劲十足。正是这种“唯才是用、用人不疑”的人才管理战略使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的大批人才脱颖而出,为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2.3方圆———企业对外的形象
方圆思想同样包含着为人处世之道,即在为人处世上一方面对内要正直有礼,不虚伪;另一方面对内应该谨慎干练,把事情做到圆满。方圆思想是中华传统思想中社会良知的人格体现。这里以沈阳飞龙集团的兴衰为例,当初沈阳飞龙集团总裁姜伟率领一千人等经过刻苦钻研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开创了中国中医药保健品市场,带动起了轰轰烈烈的中国保健品市场,然而就是因为没有真正领会“方与圆”的科学内涵,则在短短的三年前功未成却宣告“引退”。
2.4中庸———企业定位的根本
中庸之道是孔子最为信奉的思想之一,是其思想的精华所在。孔子认为,人在为人处世时应该坚持不偏不倚的处世之道,既要展示自我,也应适当保留。松下集团作为日本企业之首也非常推崇中庸之道,认为提倡中庸之道,就是提倡以诚、以宽、以礼待人;不偏听偏言,也不搞折中和放弃原则,而以社会利益为重,高瞻远瞩地、全面地观察和处理问题。
3打造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企业文化,加强现代企业人才科学管理
3.1人事管理———儒家之人本思想
企业在进行人事管理时,应该坚持儒家的人本思想,信任和尊重员工。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①对儒家思想“和”的吸收。儒家思想一直强调要积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其和谐相处。因此,企业在进行人才管理时,应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其足够的信任和尊重,强化其集体观念和责任意识。日本一直是中华文化的践行者和支持者。日本企业在进行人才管理时,通过创建以“和”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来鼓舞和影响员工,使其自觉形成集体主义观念,约束和调节自己的行为。②对儒家思想“仁”的吸收。“仁”思想强调关爱他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企业可以将这一思想引入其人才管理范畴,主动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积极为其排忧解难,使其感受到来自企业的温暖和关怀,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建言献策,贡献自身力量。日本企业把儒家人本思想、伦理道德与日本民族精神结合为一体,形成这一日本企业文化之魂。
3.2文化与制度的软硬结合———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历来是统治者管理人民的主要思想,它以法制为核心,强调将法制思想和人本思想结合起来,实现对人的管理和约束。企业要想更好地实现其管理目标,仅仅依靠人本思想是不够的,必须通过相应的制度规范和管理原则来调节员工的行为,使其自觉服从企业管理,遵守企业规范。
3.3企业文化塑造的战略思想———儒家理想
①修身。所谓修身,就是指通过学习和锻炼的方式不断提升其综合能力水平。作为企业领导和管理核心的管理者,要想做好其人才管理工作,提升其管理质量,,就必须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和完善,树立终身学习思想,积极学习和了解新知识,同时还要有长远的眼光,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②齐家。如果将企业视作一个集体,那么齐家就是指管理好整个企业,做到人尽其用。管理者要想实现“齐家”目标,就必须统一员工思想,强化其集体意识,使员工以企业为家,自觉遵从管理制度,更好地为企业利益服务。企业管理者只有将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更快的实现这一管理目标。③“治国平天下”。企业可以理解为一个小王国,王国生活着众多的人民,即员工。管理者要想治国平天下,就必须充分发挥员工的力量,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塑造团体积极文化。
4结语
闽南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文化传统及审美情趣,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闽南的建筑风格,闽南传统民居、祠堂、寺庙、宫观、牌坊等极具闽南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传承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其中,泉州地区的红砖古厝已经成为闽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风格。
(一)红砖建筑文化的起源
红砖建筑文化起源并发展于泉州。泉州地区盛产含有三氧化二铁的土壤,经过烧制加工就能得到颜色绚烂的红砖,产量高成本较低,且该红砖耐久性,耐腐蚀性强,非常适合闽南地区潮湿、温差大及台风多的气候条件,因此在闽南地区得到极其广泛的使用[1]。厦门、漳州,台湾地区都有大量的红砖建筑。在泉州古街古巷中还保存着大量具有西洋风格的闽南红砖古建筑,俗称“洋楼”,把闽南民居古建筑的文化元素和西洋建筑的文化元素融为一体,成为泉州闽南民居古建筑的又一特点。
(二)泉州红砖建筑的传承
泉州的红砖建筑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传承与发展。位于泉州清源山风景区内的锦绣庄民间艺术园,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整个民间艺术园完全按照闽南传统红砖建筑文化风格建设。锦绣庄采用闽南独有的官式大厝形制,闽南人称之为“皇宫起”,即按皇宫式样建造的大厝。建筑的屋顶脊饰则采用燕尾脊,建筑正脊两端线脚向外延伸并分叉,按照民间流行的说法,只有举人以上的官宅方可使用,但泉州地区的居民对于燕尾脊的使用十分普遍[2]。锦绣庄的部分外墙装饰则采用闽南的烟炙砖,拼接出各式各样的造型,其中以“万字封壁”最具代表性。这些图样寓意吉祥,内容讲究虚实平衡,形成了独具韵味的墙体艺术[3]。泉州市政府在旧城区的改造中也体现出了对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涂门街、北门街、东街等民居的整体改造就传承了闽南红砖建筑风格,这样的改造既让旧城区居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城区街道焕然一新,又不失老泉州的韵味,可谓一举两得。
二、提高土建人才传统建筑文化素养的必要性
(一)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呈逐渐消亡趋势
虽然泉州的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传承和保护,但整体上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元素正在淡出人们的视线,很多具有闽南传统文化特点的古建筑的现状令人堪忧。由于年久失修,很多红砖古建筑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很多屋主由于常年居住在外,没有对红砖古建筑进行修缮,导致这一部分红砖古建筑被长期废弃。而有的红砖古建筑虽然进行了修缮,但是采用的却是现代化的修缮手段,使得很多红砖古建筑原有的文化内涵、文化特色被现代气息所覆盖,失去了其应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些现象在闽南地区还较为普遍。传统建筑文化元素保护意识的缺乏,是导致传统建筑文化呈逐渐消亡趋势的重要原因。
(二)现代建筑缺失地域特色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钢筋混凝土高楼大厦已经成为城市的新面孔,城市正在失去其原有的文化内涵,失去了地域的建筑文化特色。泉州地区新的建筑已经很难找到闽南文化的特点,取而代之的则是设计风格日趋雷同的钢筋混凝土现代建筑。现今大部分的工程和建筑项目都采用招投标的方式,但最终选择方案时,很少考虑建筑与当地传统建筑文化的融合与协调,更多的是盲目地追求建筑物外观的新潮,最终导致地域建筑文化特色的消失。主要原因首先是决策者以及设计师们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如今国内的建筑市场,决策者和开发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设计师的设计,对于设计师一些关于传统建筑文化的设计观点并不认同,一味追求建筑的现代化,扼杀了不少包含传统建筑文化元素的方案。其次,土建行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设计师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少设计师直接借鉴国外的建筑设计方案,而忽视了城市的传统建筑文化元素,设计时很少考虑建筑方案与城市环境的融合,导致了城市传统风格的缺失,泉州也不例外。
三、土建人才传统建筑文化素养提升的对策
(一)政府应为土建人才的传统建筑文化素养的提升创造条件
政府可建立土建从业人员的考察实践基地。可定期组织土建从业人员,特别是设计人员参观具有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古建筑和含有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元素的现代建筑。泉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红砖建筑就是位于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蔡氏古民居于清同治六年(1867)至宣统三年(1911)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氏古民居主体建筑均为硬山燕尾脊五开间大厝,左右为卷棚式厢屋,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因此,蔡氏古民居可以作为一个亲临体验学习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实践基地,让土建从业人员对闽南传统建筑文化有更直观的认识。政府应加大对于土建人才传统建筑文化素养提升的投入。展示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博物馆可作为土建人才的传统建筑文化素养提升的教育平台。泉州最具代表性的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博物馆是闽台缘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占地154.2亩,主体建筑面积23332平方米,主体建筑采用“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运用闽南传统建筑“出砖入石”的特色工艺,红白相间,浑然天成。博物馆内展示了闽南传统建筑样式、闽南传统文化生活内容、闽南传统工艺品等闽南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博物馆可以作为土建人才培养的教育平台,来提升土建人才传统建筑文化素养。还可以在即将进行改造的旧城区中规划一些展厅、小型博物馆来展示闽南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生产施工工艺、建筑设计的独到之处、建筑文化与民俗风情的关系,例如红砖的烧制过程、墙体出砖入石的砌筑方法、泉州红砖古厝“皇宫起”的建筑特色和产生原因等。这些博物馆、展厅不仅可以作为土建人才重要的教育平台,又可以成为新泉州人了解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窗口。当然,教育平台的建设、教育展厅的布展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经费的投入,并作为闽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土建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土建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行业协会可为会员单位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咨询与服务,为会员的信息交流、业务交流和业务培训提供机会和搭建平台。因此,土建协会要在每年的培训计划中,有意识地设计闽南传统建筑方面的培训内容,包括泉州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闽南建筑文化与泉州当地民俗的关系;泉州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交融的文化成就;闽南传统建筑艺术欣赏、建筑技术学习、建筑人文思想介绍、建筑案例点评等等,渐进式持续地对土建人才进行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教育渗透,不断提高土建人才的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素养和建筑技艺。而且行业协会在本行业中具有一定的权威,一般能够参与制订本行业政策、法规,具有一定的法规制定与管理权限,并成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因此,行业协会是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土建行业协会要充分重视发挥这一桥梁和纽带作用,把传承和发扬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历史责任与政府的城市规划的科学理念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使之成为政府城市规划的参考依据。
(三)土建人才继续教育要重视传统建筑文化元素
关键词:《水浒传》 道教 文化
《水浒传》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对《水浒传》的故事有着很大的影响。鲁迅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 鲁迅的话对于解读《水浒传》也同样适用。可以说,没有道教就没有《水浒传》的故事。
一、道教神明在《水浒传》中的表现
道教如同一条线,贯穿故事的始终。从开始的张天师祈禳瘟疫,一直到最后一回徽宗帝梦游梁山泊,整个《水浒传》都脱离不了道教的影响。
在《水浒传》的楔子部分提到了一个叫陈抟的道士。陈抟的生平事迹众说纷纭,是一位颇具神奇色彩的传奇逸道士。以一个道士的身份道出宋朝的命运,以一个道士的身份引出其后诸多的故事,把这样一个传奇的道士放在全书的开端部分,可见作者在成书时颇为看重道教。
全书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中,洪太尉亲奉圣旨到江西龙虎山请张天师祈禳瘟疫,误开了封印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封印。自此梁山一百零八好汉就诞生了。天罡地煞本是道教中的神仙系统,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每个天罡星各有一神,共有三十六位神将。道士在斋醮作法时,常召请他们下凡驱鬼。《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说:“三十六天罡,天中大神王……七总太元君,为吾驱祸殃。”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在《水浒传》中被用来代指梁山好汉,并且每一名梁山好汉都是一员天罡地煞的下凡之体。《水浒传》的故事还没有开始,作者已经把众位好汉定位成了一个个的道教人物,可以说众好汉还没有出生就脱离不了道教的影响,把众位好汉的背景设定为道教神仙更是增添了故事的道教文化色彩,使得整个故事都脱离不了道教文化影响。
在全书的第四十二回,宋江在还道村受到赵能,赵得追捕时,躲进破庙而得见九天玄女。九天玄女不但救了宋江的性命,并且在这一回道出了全书的脉络和发展方向,而且在以后的故事中,也总是救梁山好汉于危难之中。例如在第八十八回颜统军阵列混天象,宋公明梦受玄女法中,九天玄女在梦中授予了宋江破阵之法,使梁山军能够得以战胜对手。
宋江的功成名就可以说是道教神仙哺育的结果,若离开了道教神仙的庇佑,他便寸步难行。不仅九天玄女佑护了宋江,其他道教神仙也在关键时刻助他一臂之力。在乌龙岭,若不是乌龙神庇佑宋江,恐怕他早已经落入邓魔君的魔掌了。若不是罗真人传授公孙胜五雷天罡正法,宋江何以战胜高廉?若不是公孙胜行妖作法,宋江怎能大败贺统军?总之,每到关键时刻,宋江总得到道教神仙的帮助,使他能够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正因道教对宋江有救命之恩,所以,他在衣锦还乡时“将钱五万贯,命工匠人等,重建九天玄女娘娘庙宇。两廊山门,妆饰圣像,彩画两庑,俱已完备”。
二、方术和道士在《水浒传》中的表现
在《水浒传》中,不仅有各种道教神仙,同时也有会道教符咒法术的人和法力高强的道士。神行太保戴宗和入云龙公孙胜就是这两类人物的主要代表。他们都是在梁山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用他们所习得的道教符咒方术来救梁山于危机之中。
在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中,戴宗为救宋江用神行甲马之术日行千里给梁山泊送信,这里的甲马属于道教符咒法术的一种。甲马是指画有神像、用于祭神的纸。据《清稗类钞・物品类》“纸马”一节记载,甲马本来叫纸马,起源于唐朝,是手绘的彩色神像,因为上面的神像大多披甲骑马,所以又叫甲马。清代考据学家赵翼《陔余丛考》卷30“纸马”条目说:“世俗祭祀,必焚纸钱、甲马。”万历时学者王士性《广志绎》卷三“泰山香税”条目说:“(士女赴泰山烧香)必戴甲马、呼圣号、不远千里、十步五步一拜而来。”袁枚《续子不语》卷一“天后”条目说:“天后圣母……灵显最著,海洋舟中,必虔奉之。遇风涛不测,呼之立应。有甲马三,一画冕旒秉圭,一画常服,一画披发跣足仗剑而立。每遇危急,焚冕旒者辄应,焚常服者则无不应,若焚至披发仗剑之幅而犹不应,则舟不可救矣。”民国时刻印的《六甲天书》载有“缩地法”,让施法人在两腿上各拴一个甲马,口念缩地咒:“一步百步,其地自缩。逢山山平,逢水水涸。吾奉三山九侯先生令摄!”可以日行千里。清朝人编写的《底襟集・地理秘旨部》载有“足底生云法”:取两个甲马,每个上面各写“白云上升”四字,分别绑在双腿上,口念乘云咒:“望请六丁六甲神,白云鹤羽飞游神。足底生云快似风,如吾飞行碧空中。吾奉九天玄女令摄!”可以日行八百。戴宗正是利用这样的一种符咒之术来去如飞的给梁山泊传送信息的。
入云龙公孙胜作为一百零八好汉中唯一的一个道士,受到了作者的特别优待。在梁山好汉排座次时,作者把公孙胜安排在了第四把交椅上,地位在众朝廷将官之上,可见作者在《水浒传》中的崇道意识是很明显的。公孙胜位列第四,并不是只有其表的,他作为一个道士,多次用自己所掌握的道教神仙法术帮助梁山战胜对手,取得胜利。在第五十三回戴宗智取公孙胜,李逵斧劈罗真人;第五十四回入云龙斗法破高廉;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中公孙胜都有着精彩的表演。
公孙胜用罗真人教他的五雷天罡正法打败了高廉。这五雷天罡正法也是道教中一个著名的法术。五雷天罡正法即是雷法。雷霆为阴阳之气所生,依《洛书》五行之数,“东三南二北一西四,此大数之祖而中央五焉”。而雷霆行天地之中气,故曰五雷。《道法宗旨图衍义》:“希贤曰:五气朝元,一尘不染,能清能净,是曰无漏,肝为东魂之木,肺为西魄之金,心乃南神之火,肾是北精之水,脾至中宫之土。是以圣人眼不视而魂归于肝,耳不闻精在于肾,舌不味而神在于心,鼻不香而魄在于肺,四肢不动而意在于脾。故曰攒簇五雷。”道法认为,诸法之中,威力最大的是雷法。故此,在行法之时,多召役雷部将帅执行。且在召合(召将)之时,也特别强调本身的内功修为,强调聚合五行之气,这五行之气便为五雷。
每当梁山英雄遇到困难时,作者总是搬出道教神仙或者道教法术来救众人于水火之中。梁山好汉本属道教神仙,在道观现世,由九天玄女而知其使命,因道教祭祀而得名,得道教法术而解困于危难。可见道教与梁山好汉的紧密联系。
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我国国民的日常生活有着极其巨大的影响。《水浒传》中的道教色彩一方面是那个时代所不能避免的,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或多或少都受到了道教影响,所以会把一些神秘的无法解释的问题归结于宗教上,这也让《水浒传》多少带有一些宿命论和神秘主义的色彩,但是《水浒传》中的道教文化色彩的显现也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道教文化在那个特定时代的存在状况,使后人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真实的生活风貌。
参考文献
[1] 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 卿希泰,唐大潮.道教史[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3]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谢路军.中国道教文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 高职学生 成长成才
1.背景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犹如一颗光辉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人类文明史的皇冠之上。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培养和陶冶民族精神、民族素质的巨大精神力量。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是推动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由于市场经济观念的强烈冲击,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变得相对薄弱。一些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失去正确的指导方向:实用主义倾向开始显现,集体观念逐渐淡漠,个人主义慢慢抬头,拜金之风渐渐刮起。
国内众多学者分别对大学生成才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相关研究。喻芒清[1]对大学生成才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内容、现状及主要途径与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王广珍[2]认为必须给予大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任伟[3]认为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在培养爱国情怀、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审美情趣、促使道德意识觉醒等方面都会对学生的涵养养成产生深远影响。陆建华、杨剑梅[4]结合“五四”文化精英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进行了研究。王新婷[5]认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审美情趣等能产生积极影响。郭学利、高红梅[6]指出高校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手段,拓宽教育路径。张海波[7]提出应在扬弃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构大学生的现代文化人格。方凌瑾[8]对当前高校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意义、基本内容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论述,提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及方法。赵卫新[9]认为在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中可以运用课堂教学、传统文化讲座、课外阅读经典、环境熏陶等方法。苏宝梅[10]认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有正确的方法论作指导。
从上述分析可知,已有的相关研究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而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的研究比较薄弱。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尤其是高职生)成长成才教育结合起来的研究则凤毛麟角,鉴于此,本文系统论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促进作用。
本文拟从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高职生成才教育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2.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对高职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普及和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而且要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上无数民族英雄,为了保家卫国,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宝贵的生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爱国主义在传统文化中的反映。高职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学习中国历史上爱国志士的感人事迹。
2.2艰苦奋斗教育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艰苦奋斗中总结出来的深刻哲理。中华民族无论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中,都能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向前发展。认真学习这些至理名言,对于当代高职生发扬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将会起到促进作用。
2.3高尚情操教育
中华民族历来把完善个人道德品质看成为人处世、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大都把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作为自己的最高精神追求。社会交往上讲求“大公无私”、“言必信,行必果”;个人修养上讲求修身养性,“独善其身”、“身正”等。
2.4奋发向上教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生动写照。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在任何一个时期,尤其是在关系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广大人民充分发扬奋发向上、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优良作风,挽救并振兴了中华民族。
3.高职生成才教育的重要性
3.1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的重要指标,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这一切都表明了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长期性。高校是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高职生成才教育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3.2高职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求
人的社会性是人区分于动物的重要属性。是仅仅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还是为了集体、民族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心醉心于金钱利益还是毕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学阶段是高职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成才教育在高职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4.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4.1增加高职生的百科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宏富,主题广泛、包罗万象,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医学、处世哲学等领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扩大高职生的知识面,增加渊博的百科知识。
4.2培养高职生的爱国情怀
如果高职生能够深刻理解祖国历史、民族文化,就能对祖国产生深厚感情。系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精髓思想,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树立科学的辩证思维及理性的爱国态度。
4.3提高高职生的思想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古代哲学。认真学习中国古代哲学对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是天人哲学。重人事、轻天道,天道自然、天人相分的观点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重要理论。《老子》、《易经》等著作中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闪烁着古人朴素唯物主义的光辉。阅读这些著作,有利于提高高职生的思想境界。
4.4提高高职生的审美能力
高职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美德,培养多方面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栋梁。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表现人类顽强不屈、豪迈进取的文化现象,其中蕴涵的精神价值对高职生仍有激励作用。
5.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5.1加强课程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课程设置。诚然,随着我国四个现代化的逐步实现,社会急需越来越多的拥有实用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娴熟的专业技术,而且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时候,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设为一门必修课或选修课。为了提高学生兴趣,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双语教学。
5.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氛围对于他们的成长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重视学校环境建设和人文景观建设。建筑设计、道路取名、宣传栏布置等都应凸显传统文化;第二,定期举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如在课外活动时间内,在校园的大屏幕上播放百家讲坛系列节目,或者播放《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电视剧,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5.3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发掘师生中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事迹,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爱岗敬业、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等。撰写文章或者报道,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对这些优秀事迹进行大力宣传。通过树立身边的典型,让学生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并非虚无缥缈之深奥道理,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喻芒清.大学生成才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
[2]王广珍.学习方式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
[3]任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涵养养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3(6):61-64.
[4]陆建华,杨剑梅.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2(2):148-150.
[5]王新婷.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成长[J].高等农业教育,2008(6):25-27.
[6]郭学利,高红梅.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7):47-49.
[7]张海波.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现代人格重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51-52.
[8]方凌瑾.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J].怀化学院学报,2006(3):174-175.
[9]赵卫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J].惠州大学学报,2001(3):102-107.
关键词:彝族;跳菜;文化传承;功能
跳菜是一种古老的、招待宾客的飨宴之礼。南涧跳菜包容了当地饮食和舞蹈文化的精华,由衷地表达了彝族人待客的一片深情厚意,囊括了民族文化丰富的内涵。跳菜是本民族传统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着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也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
一、跳菜的流传
南涧跳菜又称抬菜舞或捧盘舞,流传在南涧境内无量山、哀牢山一带。②以前在当地办婚宴以跳菜助喜,遇丧事以跳菜化哀,过年节以跳菜增庆。现在跳菜艺术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原先的村寨中宴请宾客的“实地跳菜”发展到成了一种新的“舞台跳菜”,受到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发展到现在的“商业展演跳菜”。如今随着政府大搞跳菜“进机关、进学校、进村寨”,充分发扬广场文化的作用,跳菜被简化为大多数人都能掌握的健身舞,在全民中普及推广开。③
二、跳菜的传承方式及发展
1、在彝族村寨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中传承
南涧跳菜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且将歌者、舞者与宾客直接统一为一个整体,把通常人们忽略的从厨房到餐桌这一过程,用极其高超的技艺把它演绎到了极致。
2、在舞台表演中提升
舞台表演跳菜是专为艺术表演而创作的舞蹈,具有很强的舞台性,它将哀牢山系跳菜的舞步和无量山系打歌的舞步揉捏在一起,创作出歌舞乐一体的新式跳菜。舞台跳菜更强调艺术的观赏性,不仅表现彝族粗犷豪放性格特征,还突出了跳菜所具有的饮食与艺术相结合的特点,用豪放阳刚之气展现了南涧彝族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
3、在社区文化广场中人们自娱自乐的活动中传承
跳菜的流传主要靠师徒相传,口传身教,没有固定文本,经历千余年的演变和众多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创新,现已成为普通彝族百姓日常生活及各种礼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县城的各大广场、公园和一些较为宽敞的街道旁,都可以看到人们成群集队欢快地跳着改编了的跳菜健身操。
4、借助新兴媒介进行宣传造势
在传统的传播方式上出版相应书籍书刊、编排相关电视节目,网站宣传与介绍等各种方式进行宣传,使其广泛传播。④
三、跳菜的特殊功能
(一)教育功能
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传承是跳菜最主要的教育方式。通过教育让更多的人认识、理解、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技艺和民族精神,让更多的人认识“跳菜之乡”南涧,打开与其他文化和民族交流的窗口。
(1)传承民族文化
南涧跳菜在其传承过程中形式不断丰富。从原先的村寨中宴请宾客的“实地跳菜”发展成了一种新的“舞台跳菜”、“商业展演跳菜”,再到后来的跳菜广播操、健身操。人们也在娱乐中不断接受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陶冶。
(2)传播饮食文化和舞蹈艺术
跳菜跳的是舞,抒的是情,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抒发了南涧彝族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把快乐带给所有的亲朋好友,让他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享受心灵的愉悦,不知不觉中饮食文化和舞蹈艺术也传播开了。⑤
(3)培养生存和生活技能
依托村寨中曾经学习跳菜展演的人们,为那些对跳菜展演感兴趣的群体提供跳菜技艺指导,在经过培训创新后,有些群体以各种新形式参加了州市、省级乃至国家的各种展演,赢得广泛好评,为一些跳菜高手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社会文化功能
(1)审美功能
跳菜作为一种把时间、空间融为一体的视觉艺术,集现实生活的元素于一体,不仅具有赏心悦目的直观形象美,还体现出它所内含的精神美。对于提升他人对美的认识以及自我审美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跳菜是南涧彝族社会生活多彩画面的高度浓缩。
(2)娱乐功能
因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外加大山阻隔及交通状况的制约,平常劳动的乡民们很少有时间和机会能够大规模的聚集,也缺乏娱乐环境和场所,但是在重大事件宴请宾客的活动中,淳朴勤劳的山民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办事主人家的庭院中,白天以跳菜助兴、晚上以打歌为伴,放松身心,赞美生活、歌唱生活。
(3)社交功能
跳菜内容与形式既增强舞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又有助于民族的和谐,增强民族凝聚力。舞者在相互配合中,需要尽快熟悉彼此的手势和心理,长期合作下去就会产生深厚的感情,从而使其人际交往圈不断扩展。⑥
(4)教化功能
跳菜作为一种招待贵宾的礼仪之舞,自古以来无不渗透着教化思想。就跳菜的空间设置来说,一般正房方向为大方,设男席位,面房方向为小方,设女席位,座位有严格的等级制;就跳菜的时间而言,跳菜开始前先“拜四方”、“拜四房”,前者表达了彝族祈求神灵护佑的美好愿望,后者表征着彝族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价值观。如果说“拜四方”是在人与神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那么“拜四房”则是建构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通道,这些都使舞者和宾客在潜移默化中润物无声地内化了道德观念。
总之,南涧跳菜独特的文化传承,在传递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塑造着与民族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一代新人。南涧跳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它,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文化功能。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到来,现代化已变成了一把“双刃剑”,南涧彝族跳菜随时面临各种新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只有赋予其深刻是文化内涵并致力于有效的文化传承,这朵艺术奇葩才会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久开不败。
参考文献:
[1]《南涧彝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南涧彝族自治县概况[M].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2]秦莹.跳菜――南涧彝族的飨宴礼仪[M].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3]赵世林.文化传承论纲[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4]励雪琴.教育学是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注释:
①张洁(1985-),女,四川凉山人,玉溪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人类学。
②秦莹.跳菜:从村寨走向舞台和市场――南涧彝族跳菜礼仪的变迁[J].民族研究.2008年第4期:50-59.
③李维锦.试论南涧彝族跳菜的文化变迁以及形象塑造[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0(4):65-69.
④李天娇.南涧跳菜文化发展的障碍和出路[J].科技信息.2013(23):222.
关键词:“和”文化;设计艺术;人才培养;和谐化设计
作者简介:周芬芬(1982-),女,湖南祁东人,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讲师;廖建军(1965-),女,湖南宁乡人,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教授。(湖南?衡阳?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华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中国传统‘和’文化在设计艺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批准编号:2010ZZ02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9-0025-02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魁宝,它是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工作、交往乃至艺术活动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中国传统“和”文化在设计艺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对于增强当代中国设计艺术类大学生的历史文化底蕴、培养他们的“和谐化设计”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的设计艺术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基本内涵
要自觉地把中国传统“和”文化应用于设计艺术人才培养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必须了解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基本内涵,把握其精神实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构成一个民族自身特色的重要内容,是维系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李瑞环明确指出:“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1]中国传统“和”文化源于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金文中的“和”字。早在西周末期,史伯就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和”文化逐渐成了诸子百家的共识。汉代以后,“和”的思想已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可见,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是一个与时俱进、生生不息的文化理念。目前,“和”文化已经蕴藏着政通人和、内和外顺、和以处事、和衷共济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包含着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和合等多种涵义。概括起来,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和为贵”的价值取向
“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极具影响力的文化特色。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在孔子看来,“和”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审美价值。孟子进一步强调“人和”即社会和谐的重要性。他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除了儒家十分重视“和”的价值之外,佛道墨是诸家都极力推崇“和”的思想。佛家反对杀生,主张与世无争,强调生态和谐、社会和谐、人自身和谐。道家特别强调“天和”即生态和谐的重要性。庄子说:“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天乐优于人乐,天和重于人和。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也十分重视“和”文化的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不仅具有社会价值,而且具有审美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的思想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认同。早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明确指出:“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
2.“和而不同”的价值标准
要把握中国传统“和”文化精神必须认识“和而不同”的价值标准。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有所谓“和同之辩”。在古人看来,“和”不等于“同”。“同”即简单的同一、类同;“和”即许多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统一。《国语·郑语》中记载:“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只有和谐才能产生新生物,而类同则不能继续发展。世界的存在方式是“和而不同”的,世界发展的根源也在于“和而不同”。唯物辩证法认为,“和”与“同”相区别,而与“不同”紧密相联。“不同”是“和谐”的前提,“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的协调统一。“和而不同”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主张多样性;二是主张协调性;三是主张统一性。“和而不同”不仅是一种哲学价值观,而且是一种伦理价值观。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能否做到“和而不同”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道德价值标准。在为人处世方面,小人只知道盲目附和,投上所好,丧失原则性;而君子则不盲从,敢于坚持原则,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力求和而不同。”“和而不同”不仅是一种道德价值标准,而且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价值标准。在中国传统美学看来,正是复杂多样、千变万化的事物之间的和谐统一才构成了美好的世界;正是多种不同颜色的和谐统一才构成了美丽的图画;正是各种不同音调的和谐统一才构成了优美的音乐。“和而不同”是一切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审美价值标准。
中国烹饪协会会员俏江南华贸店厨师长
2009年:全国青年厨师烹饪大赛特金奖
2009年:全国青年厨师总决赛特优名厨奖
从事餐饮行业二十多年,一直埋头苦修川菜,以融合、创新、博采众家之长为研菜理念,以市场为检验的惟一标准,多有所获;做菜漂亮,做人地道,为同行所称道,是餐饮行业的中间力量。
任荣
中国烹饪大师
重庆名厨培训学校校长
15岁初中毕业后就在重庆饮食技校学厨,在贵阳,昆明,重庆,杭州,新疆等地当过厨师,川菜厨师长,行政总厨,出品总监,现自己开特色酒楼和名厨培训学校,目前已桃李满天下,其中取得中高级职称的有三十余人,中级职称二百多人,均在各大宾馆、酒店任职。他于2002年取得烹调师考评员,曾在大赛中荣获金牌及烹饪名师等荣誉。现专业从事烹饪工艺、宴会设计、厨师培训和餐饮管理研究。从厨准则;用心做菜!做菜如做人!学无止境,不断创新!不进则退!
李玉伟
中国烹饪大师
曾任多家酒店行政总厨,餐饮总监。自90年代开始写作有关烹饪方面的文章和创新菜的研究,先后发表在主流行业期刊上。论文《影响菜肴的风味因素与对应》、《菜肴风味调料巧略》双获华夏美食论文大赛一等奖。从厨32年,他一直认为:“美食是有灵性的。那就是你投入的多少。”
他目前任职于石家庄河北神农庄园酒店,任餐饮总监,致力于中华鲟鱼宴的研究与实践,借鉴传统的中餐烹调技法和西餐的工艺流程,大胆创新,结合药膳的养生原理,集生态、营养、保健为―体,研制成功了五十多道美味佳肴。深受客人青睐,并荣获国家金奖。
剧建国
中国烹饪大师
1968年参加工作,他热爱烹饪工作,带出了一批在餐饮业出类拔萃的弟子。
他组建的清芳美食专业委员会中,聚集了大批当今河北餐饮界的精英,成为冀菜崛起的骨干力量。
他以“寻寻觅觅款款珍珍”和“精烹春夏秋冬肴”的理念,执著地求索着。他从河北菜的构成、特点到烹调技艺,从菜品营养的现代科学认知到名菜名宴的创作,都显示了出类拔萃的境界。剧建国大师勤于笔耕,作品的显著特点是以民俗、民歌、顺口溜、散文的流畅笔法,使饮食文化和其他领域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代表作为《食物性能保健歌》《剧建国烹饪诗文》。
何志强
中国川菜大师、高级营养师、国家烹调技师、四川名厨专业委员会委员。
摘要:人类社会从原始的吮血为汤,生肉为食逐步发展为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论文重点分析了重庆地区的饮食文化特色,旨在通过对重庆所处地理环境的研究,丰富人们对重庆饮食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饮食文化;地理环境;重庆
一、重庆饮食文化
1.渝派川菜
川菜是全国菜系之一,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其发祥地主要是重庆、成都两地。重庆的川菜博采全国各大菜系之长,兼收并蓄,妙味无穷。其烹饪制法有30多种,花色菜品有4000多个,味型20余种,香型10多种。[1]现在,大多数重庆人的饮食口味可以归纳为“麻、辣、烫、鲜、香”五个字。这其中“辣”就不必说了,不过西南地区的饮食普遍嗜辣,而重庆的食物能够在其中独树一帜的原因,我想就在于重庆地区的饮食并不一味地追求辣,而是将麻和辣相结合,使得食物更加鲜香。正是因为口味重,重庆人到外地生活,普遍感到饮食不适,觉得外地菜肴不麻、不辣、不鲜,吃在嘴里没有味,引不起食欲。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聪明的重庆人对山城饮食颇有一番考究,他们通过各种烹饪手段调制出千变万化的菜肴,渐渐地为重庆的地方饮食创出了一些品牌,如:鱼头火锅、狗肉汤锅、芋儿鸡等。其中,正宗的川菜味道一般都较浓辣,一些滋补菜系还以中药材及花朵入味,味道相当特别。食客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择。
2.重庆火锅
重庆火锅原本也属于川菜的一种,但说到重庆饮食,就不得不单独把它提列出来。重庆火锅绝对是偏执狂热的人文地理,由红油、红汤、大辣、中辣、微辣延伸到大麻、中麻、微麻锅底。外地人很不解,全国火炉的重庆八月,温度40度,但重庆火锅馆门庭若市,人们在空调室、电风扇下,夹起毛肚、鸭肠呼儿嗨哟地狂吞。火锅起源于重庆的码头文化。以前的码头工人工资低,工作劳动强度又大,于是工人们就去买江边屠宰场里难以卖掉的价格低廉的动物内脏,然后把所有的菜不计荤素,统统煮到滚烫的水中,而江边的风大,为了保持食物的温度,锅下始终烧着火。这就是重庆火锅的雏形。后来经过时代的发展,火锅在重庆越来越普遍,成为重庆市民的心头好。虽然现在全国也有很多各式各样的火锅,比如北方的涮羊肉、江浙一带的海鲜火锅,但是重庆火锅作为一个地区的饮食特色,对重庆地区以及重庆人的影响,是其它地区决不能达到的。重庆人喜欢喝着啤酒吃火锅,无论男女,一上桌的豪迈气势,会让看着的人也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3.小吃文化
在重庆,风味独特、品类繁多的小吃是重庆饮食文化百花园中一簇芳香的小花。作为一个移民城市,重庆从来不排外,这一点从重庆的小吃上就可以看得出来。重庆众多的小吃并非重庆特有,而是外来移民落户后在重庆发扬光大的。如兰花豆干、吴抄手、伦敦糕等均来自外地,但这绝不影响重庆把它们当做自己土生土长的小吃;麻圆、包心小汤圆也是各地都有,但重庆把它当做自己的特产;米花糖、桃片虽然与别地有些差别却是各地常见的小吃,重庆人也敝帚自珍当个宝贝,凉面、豆腐脑更是南北均有的小吃,加工变化后就成了自己的东西。[2]重庆小吃兼收并蓄,不排斥、不拒绝,虽然来自异地,却能融合本地口味精心改造,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本地名小吃。
重庆也有自己独创的小吃,比如口水鸡、担担面、酸辣粉、凉粉、冰粉、凉虾、油醪糟、怪味胡豆、颗颗香干、凉糍粑、白市驿板鸭、灯影牛肉、提丝发糕、熨斗糕、王记鸭子等。相对外来小吃,重庆原创的小吃个性分明与众不同。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味型特点,很难找出同类与之相较,真正体现重庆人的大胆创新与聪明才智。正是这些本土小吃与外来小吃,一起形成了重庆小吃独特的系列。
4.饮茶文化
饮茶习俗是古重庆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饮茶的方式,茶馆的情趣上都别具一格,吸引中外游客的兴趣,体现出重庆古老文化传统和迷人的魅力。抗战时期寓居重庆的一位作家在回忆战时陪部重庆的文章中说“领略巴黎的风情在咖啡馆,领略重庆的风情在茶馆。写重庆,不可不写茶馆。用盖碗泡茶,泡上一碗,三朋四友,躺在竹椅上谈夭,想谈多久就多久。”足见重庆茶馆浓郁的巴渝风情韵味,为海内外游客所赞赏。
坐茶馆是重庆人的生活习俗,家里有茶不喝,偏要到茶馆吃茶。追溯其源,除了自古沿袭的生活习俗外,与重庆地理、气候等环境也有密切关系。重庆地势陡峭,人们爬坡上坎,走得脚腿酸软;尤其是漫长酷夏炎热的气候,走得汗流夹背,口干舌燥,很自然想找个歇脚解渴的地方。往往在坡顶和石梯高处、转弯的街口就有供人歇脚解渴的茶馆。昔时整个重庆城没有公园(直到民国18年始有一处占地1200平方文“尺地寸天”的“公园”),茶馆就成为人们休想、散心解闷的好去处。重庆城市房民居狭窄,亲友来访,无法在家中接待,往往起身招呼亲友;“走,茶馆吃茶去。”以茶待友、以茶会友,促膝谈心,既体面又方便。泡上一碗茶,想谈多久就谈多久,花费无几,十分称便。如若进一步分析,重庆人的饮茶之风,与重庆爱摆“龙门阵”之风习密切相关。重庆人豪爽热情、幽默风趣、男女老少都喜爱闲聊,侃起来就没完没了。
二、重庆所处地理位置对重庆饮食文化的影响
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为长江与嘉陵江、长江与乌江汇合处。所以重庆历来是长江上游水路交通枢纽,江边码头林立,商船穿梭频繁,旅人来往如鲫。并且和香港、上海类似,重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移民城市,在重庆主城区中,祖辈为土生重庆人的比例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大都是广东、上海、江苏、安徽籍移民的后代,他们把各地的饮食及其习俗带到重庆,把一些本地不出产的外地农副特产运到重庆,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重庆的饮食文化。例如川菜的形成则与“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活动有关。明代末年辣椒传入中国后,正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的时期。辣椒从广东、湖南、贵州向四川传入,[3]而此时重庆仍隶属于四川,因此有的学者认为湖广移民将其长于红烧、吃辣的风俗带入正是这种移民影响。
三、重庆气候特征对重庆饮食文化的影响
重庆的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夏天炎热,冬天阴冷,降水充沛,湿度很大。重庆人为御风寒,驱潮气,常吃辣椒,饮烧酒,久而久之,同样也养成了重辛辣的饮食习惯。重庆地区光、热、水、等气候条件优越,十分有利与动植物的生长,加上重庆地区地形复杂,从河谷到丘陵,从山脚到山顶,气候类型多样,适宜全国大多数作物生长,因此,重庆地区的物产十分丰富。重庆盛产各种农副产品,优势品种有生猪、柑桔和茶叶等。丰富多彩的名特食品、名优农副产品,为重庆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所以,重庆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形成和发展,与重庆地区独特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丰富的物产及其鲜明的人文特征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赵正荣.重庆饮食文化一瞥[M].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
也许可以说,有多少颗星星,夜空中就有多少味道。有多少片叶子,风中就有多少味道。有多少个人,生活就有多少味道。
相信有颗星星,你是与人一起看的;相信有片叶子,你曾做成过书签。从此,无论走到哪里,那个故事都会挂在夜空之上,留在风里。
如果你没有看过星星,没有摘过叶子,那么,你的生活,可能也还行。更可能的,是没什么味道。
在味道的词典里,有几个词,会跳出来,让我觉得印象深刻――它们是怅然、漠然和简约。
这些词,摸起来,都挺冷。
这回先说说张然。
一
气味可以是令人怅然的。有这种效果的香水和葡萄酒,并不多。
怅然有时是因为暧昧。
暧昧,是有感觉又不强烈。是得不到又不想失去。是比远的关系近,比近的关系远。是没有承诺却想有些担当。是除了情人节,其他节日都互送礼物。是你感冒的晚上,有人打电话来,让你多喝水,按时吃药,盖好被子,打电话的人,却不能来倒水,端药,盖被子。
暧昧高手,可以在暧昧中自得其乐。大部分人。在似是而非的关系中,会心神不定,把握不住,若有所思之后,若有所失。
气味暧昧的香水,有人说是“鸦片”和“毒药”。我觉得不很准确。
伊夫・圣・罗兰公司(Yves Saint Laurent)的“鸦片”(Opium),如果非说与暧昧有关,在于它确实有些似是而非。
“鸦片”香水被称为东方香调中的经典名香。它还是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著名香水,在“鸦片”创作和销售策划上,打的都是中国牌。不过,认真推敲起来,“鸦片”的里里外外,其实并不中国。
上期说娇兰(Tacpues Guerlain)时提过,西方人弄出来的东方情调香水,都是西方人的理解。多少年来,东方人对西方文化的理解相对透彻,而除了少数扎根在东方的西方人,西方人从来就没有真正理解过什么是东方。过去几百几千年了,西方人一提东方,还是会想到什么宫殿、灯笼和功夫,还有鸦片。这些概念化符号和现实早已没什么关系,或是点缀,或是误读。
圣・罗兰自称创作灵感来自中国。1977年“鸦片”上市时,会用了“北京号”帆船做会场。色彩上,浓烈夸张,以深紫和艳红为主;装饰上,奢靡张扬,珠光宝气。这种浓烈张扬的基调,恰与中国文化的精髓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
稍具中国文化底蕴的人都了解,中国哲学是讲究中庸的,中国画是讲究写意留白的,中国诗歌是追求意境空灵的,中国太极是强调以柔制刚以静制动的,中国人性格是含蓄内敛的,中国式的爱情是欲说又止的。
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国符号,会现场干脆造了个鸦片馆,里面还有卧榻靠枕。我想,应该没有国人会认同那东西可以代表中国。所以,会引发当地华人游行抗议,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不少人说“鸦片”香水瓶的造型来源于中国的鼻烟壶,这大概也是误读。有论证表明,这种造型源于日本人一种小型盒式漆器――用来装药的印笼。虽说印笼的前身确是中国收藏印章的容器,但它终究是一种典型的日本赏玩器类。
“鸦片”本身的香气,也有些似是而非,听起来挺中国。其实有些牵强附会。
能联想到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香气,最直接的意向是最具代表性的植物花卉。比如日本与樱花、保加利亚与玫瑰、荷兰与郁金香、墨西哥与仙人掌、朝鲜与金达莱、法国与鸢尾。
圣・罗兰“鸦片”中的中国香气,倒没有用罂粟花。不过也好不到哪儿去,它选择了一堆调料――茴香、生姜和胡椒。听起来不像花香,更像菜。调香师可能比较喜欢中国料理,而且偏爱川菜。
茴香是“鸦片”的前调。最早的茴香并不在我们这儿,出自埃及和印度,五代时才由波斯传人中国。传进来后,似乎也较少用来做香水,基本用途是炖肉烧鱼包饺子。
中调中有胡椒。汉语名字中凡带胡字的物品,除了胡须,大体都是外面传进来的,比如胡琴、胡椒和胡萝卜。所以,胡椒也不是正宗国货,原产印度,后传播甚广,还被利比里亚定为国花。有论文考证。我国直到1951年才从马来西亚引种胡椒到海南岛(我有些困惑,这么晚才进来,莫非过去的川菜只辣不麻?不过也据说,川菜确实是现代以来才变麻的。过去并不太麻,甚至不怎么辣。有人找到道光年间的一份川菜谱,二十多道菜中竟然没有一道菜是辣的。川菜转向辛香调,重用辣椒、花椒、胡椒这三椒,据说已经是很晚很晚的事情咧。嗯,跑题了,回来)。
圣・罗兰选择这些菜做香水,也许是为了凸现个性,也许还是不很了解中国。虽然世界大国中唯独中国没有正式国花,不过能代表中国的花也多了去了。梅花、牡丹、兰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等中国名花的香气,应该都比那些调味品有代表性。再不济,也可以选选中国树,比如中国独有的珙桐、杜仲、鹅耳栎什么的。即使选杉树,也可选择中国的“活化石”银杉或水杉,结果选个西洋杉作了后调。
如果是国人制作这款香水,估计大多会选梅花或者牡丹。如果是我,我就选梅花。嗯,冰清玉洁,凌寒留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很中国,多够味儿。
而现在的“鸦片”,一打开,味道熏人一跟头。应该没有几个东方女性会真的喜欢这款东方名香。如果竟然真的喜欢,这个女性骨子里一定不怎么东方。或者,她是四川人或者重庆人,非常喜欢吃麻婆豆腐、泡椒凤爪和口水鸡。
“鸦片”在中国销售的时候,有的销售商觉得名字难听,悄悄地改称为“雅片”,还偷着乐,自认是神来之笔。其实是弄巧成拙,“鸦片”根本就不想走雅的路,而是直奔诱惑的主题。圣・罗兰创意总监推出的“鸦片”香水广告,竭尽诱惑之能事,是我看过的最活色生香的香水广告――黑色皮毛上,模特向后仰躺,朱唇微启,睡眼胧。
从这个角度说,圣・罗兰选用姜和胡椒作中调,倒是阴错阳差,有点中国了。中医认为,胡椒,辛热,纯阳之物;生姜,助阳佳品,“男子不可百日无姜”。所以,生姜也叫还魂草,姜汤又叫还魂汤。
不过,虽说暧昧也是一种诱惑,而单一的诱惑却不是暧昧,更谈不上怅然。
如果,谁要在“鸦片”中寻找怅然,一试之下,应该会怅然。
二
相比之下,“毒药”(Poison)似乎离暧昧更近一些。虽然听名字,“毒药”比“鸦片”还生猛。
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对此并不掩饰,有些人把“毒药”翻译成奇葩,是想文化一些,端庄一些,其实这违背了迪奥的本意。奇葩不奇,此类名字俯拾皆是,而迪奥要的是惊世骇俗。
毒药!充满挑衅意味,诉说自由,激情,性感,豁出去,侵略性。让人过目难忘,极大地挑起好奇心,迷死也无怨无悔。这款香水能大卖,
名字功不可没。
何况,香水和毒药,本来就有些关系。早在16世纪,巴黎的首家香水公司,卖香水,兼卖毒药。这倒方便了女人,迷死或者杀死男人的东西,一家店里都能买全了。此外,有句话说,用香如用毒,用对香水,令人失魂落魄;用错了,不但扼杀气氛,还可能扼杀一段姻缘。
对“毒药”,也常有误读。比如,有人说,“毒药”从头到尾是一个调,根本没有前中后的区别,馥郁浓烈,一味地性感。其实,“毒药”的调性并非那么,实际上用的是暧昧。
不同的“毒药”品种,都以辛香掺入花果香气,形成了带刺玫瑰的效果,成为危险的美丽,羞怯的魅惑,突破传统的欲望,撕开面纱的冲动。
欲说还休是一种暧昧,欲休还说也是。“毒药”让你欲说还休,然后欲休还说,直到宁愿饮鸩止渴。
与“毒药”相似的花卉,要数夜来香。香气浓郁,还有夜的味道。殊不知,夜来香除了这个妖娆的名字,还有一个雅致的别名――紫茉莉。小时候不怎么喜欢它的味道,也许是觉得它异香扑鼻,像个旗袍女人,扭啊扭的,是个危险的动物。
这个感觉其实准确,老的流行歌曲提到夜来香,都是“夜上晚妆,霓虹闪亮,脂粉催开夜来香”一类香词艳语。实际上,夜来香的花语,就是危险的快乐。
现在尽管仍不喜香艳,但已经会欣赏穿旗袍的女人了,还知道旗袍其实可以穿得很娴静,很幽婉,很暧昧。
还有人说,“毒药”这种颇具杀伤力的香水,不是给穿套装的女性职员准备的,是给露背装的华丽晚宴、声色舞厅和魅惑约会准备的。
然而,“毒药”针对的并不是某种女人,而是全部女人。绵延20余年,“毒药”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系列,几乎可以将各类女性,一网打尽。
整个系列,就是一个有计划的阴谋,企图让所有女人使用,让全体男人中毒。紫毒、温柔绿毒(Tendre Poison)、午夜蓝毒(Midnight Poison)、蛊媚红毒(Hypnotic Poison)和冰火白毒(Pure Poison),虽然无论如何变奏,主旋律都是个毒字,但药性却有区别,有的贴上了温柔、清新、纯洁等标签。
只是,你我心知肚明。穿上温柔纯情糖衣的绮靡肥腻,更加致命。
当然,女人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不同。只是,似乎外在不同多过内在。女人内心好像有很多相同之处,其中之一,是期待捕获。捕获方式之一,是媚。不是取悦之媚,是媚好之媚,明媚之媚,魅之媚。“毒药”,为女人提供了施媚放魅的工具。
每个穿职业套装的女职员,走出写字楼,都可以换上露背装,喷上“毒药”香氛,释放女人天性。
三
比“毒药”更具有暧昧色彩的香水,我觉得是款男用香水。听起来有些奇怪,其实挺正常,很多时候,男人比女人更善于玩儿暧昧。
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的黑色密码(Black Code)香水,有柠檬和橙花的味道,这种水果气味,看起来清新,其实很难拿捏。弄不好,显得平常甚至平庸。弄好了,很撩人。柠檬和橙花,留香短,倏忽不见,剩下的,只是个影子,若有若无地在。这款香水里,还有地中海香料以及Guaiac木的味道,都有些辛香,显出一些男人气,而且是那种冷静的男人气。
这种男人有吸引力,有时还显得难以抗拒。就像阿玛尼服装特点,理性、中性、讲究质感,除去所有繁复装饰,不枝不蔓,只剩充满雕塑感的线条,诉说无法形容的优雅和性感。
在这里,优雅和性感并行不悖。实际上,当性感与优雅结合时,就成为一种深入骨髓的性感,似乎漫不经心,但又在煽风点火。其效果,远非肌肉男和波霸女能够企及。
黑色密码香水尾调的东加豆(Tonka Bean),能提炼出香豆素,那是一种抗凝血剂,剂量大时可以致命。暧昧男人易使人伤心,有些像现在流行的“三不”男人,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对“三不”男人,最好远视,不可近观。
四
如果要找具有暧昧风格的葡萄酒,大概首推黑比诺(Pinot Noir)葡萄酿造的酒了。
黑比诺的诱惑力,有些深藏不露。它果实脆弱,果皮薄,香气却极其复杂,一会儿是樱桃,一会儿是覆盆子,一会儿又是小蘑菇,层层浮现,难以捕捉。这种姿态,很像林黛玉,脸上心里,一会儿风,一会儿雨,一会儿晴天丽日。可如果喜欢上这个丫头,往往会沉溺其中,难以自拔。
勃艮第的香波一蜜斯尼园(Chambolle Musigny)酿的酒,是黑比诺的经典之作。酒色艳丽迷人,口味极尽细腻之能事,把黑比诺女性化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时候的蜜斯尼,确实可以“迷死你”。
只是,黑比诺不仅只有好女人的一面,还有许多莫名其妙的习惯。比如,顶级年份的成熟黑比诺,却会有青春少女的草莓香气。它如果长在不适合的地方,或者有些老了,会发出甜菜根的味道。有些令人崩溃的是,最优秀的黑比诺,竟会有农场的肥料味道。不过,有时也说不准,这种味道,也可能来自硫化物。
更使人抓狂的事情,是品尝黑比诺需要锻炼耐性。据说专家公认,品尝一瓶黑比诺,至少需要4小时。只有如此慢品,才能体会到她既强劲又温柔的味道,才能体验到那种不可言说的感觉。关于这种感觉,有位专家形容得很形象――被戴着天鹅绒手套的拳击手猛击一拳。
因此,有些狂热的黑比诺忠实拥趸,会整夜守候一瓶上好的黑比诺,等它慢慢苏醒。
这种情形,也像男人对待女人。与有些女人相处,你会喜欢看到她沉睡的样子,也会喜欢她清醒的样子,最喜欢的,却是黎明时分,她似睡似醒时候的样子。
这种女人,令人疼爱,也令男人怅然。有人认为。对这种女人,男人只能做两件事,爱她,或者恨她。
关键词:地铁空间、立体化表达、新兴媒体形式、系统性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成都地铁一期工程规划10条线路,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缓解城市日益紧张的交通状况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都地铁1,2号线已经开通,3,4,7号线同时开建,整个10条线路预计在2020年完成。随着地铁网络的逐渐完善,地铁交通以其方便快捷、耗时短的特点,必将成为成都交通的核心。而伴随着每日巨大的客流量,地铁成为展现城市文化重要的媒介方式。
成都地铁在建设初期,由于施工时间、资金方面的考虑,地铁内部空间设计遵循简单复制、快速施工的原则。虽然在每个站点都结合本站特点在柱础、墙壁、天花等部位做出了相应的文化表达,但表现形式仅停留在单一的界面装饰上,表达内容也不尽充分。
成都作为古蜀文化的发源地,如今成为世界知名的文化休闲之都,其文化内容丰富且具有时代的连续性和前瞻性。从传统的饮食文化、休闲文化、茶文化、道教文化、三国文化到现在的产业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新兴文化,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成都的蜀绣,在三国时期就已驰名天下,现如今更是发展成为一门艺术事业。此外,成都于2010年2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美食之都”称号,推动川菜走向世界,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随着城市向着多元化国际性都市迈进,如何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依然能够保持历史积累的丰富文化遗产并与现代文化结合是现代城市建设必需考虑的问题。
伴随着以新兴电子产业为主导的新时代的到来,文化的表达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和高科技化,但是归其根本,还是要为使用者创造一个易于感知的空间。在以人为本的主题下,地铁文化的建设也应展现出人文关怀气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在地铁内部空间营造恰当的、易于理解和识别的文化元素。例如进站乘坐电梯时遵循左行右立的原则,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这种软性的文化也是设计者应该思考的方面。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能够让使用者得到真正的益处。
成都在表达川蜀文化上最成功的案例是宽窄巷子——通过还原老成都一宽一窄两条街巷尺度,再现成都的街巷文化,同时引入现代商业形式,使过去和现在结合,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参与成都街巷文化的平台。
在新兴文化的表达上,成都“东郊记忆”公园是一个相对成熟的案例。该公园由原成都红光旧厂区改造成音乐产业园地,废旧的工业产房和工业设施被改造成音乐酒吧和小品建筑,吸引了各方游客前来观赏、摄影,音乐会、艺术展览等深受年轻人欢迎的活动项目也在这里开展。作为一个新型公园,它既满足了年轻人对于娱乐空间的需求,同时也满足老年人对于休闲空间的需要。
通过对上述两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一些关于文化表达方面可供参考的经验。宽窄巷子通过场景模拟的方式,把成都传统文化通过立体呈现的方式,调动人的感官,让使用者从各个方面感受到成都丰富的街巷——凹凸变化的墙壁,川剧的演出,美食的品尝等。在地铁站的候车空间中,乘客可以通过欣赏地铁站内的装饰来消磨等待的时间;但是在通行过程中,应创造层次更为丰富的文化展现形式,从感官角度出发,让乘客在通过式空间和等候式空间中都能接触和参与到成都文化中。
成都“东郊记忆”公园最成功的文化表达在于其把旧时代的工业文化和新时代音乐时尚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调动了年轻消费群体的积极参与性。新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城市区域也因为音乐产业的蓬勃发展而被带动,彰显出社区活力。成都地铁在文化的表达上,也应该承载文化的变迁,串联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体现城市文化的传承性与发展性。在成都地铁站内表达文化时,应充分考虑大量青年和中年乘客需求,对于城市新兴文化元素进行表达。在表达的方式上,应当结合新的媒介模式,例如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地铁内wifi的使用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未来地铁内文化的表达方式应结合不同受众人群,把新的科学技术和传统文化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城市文化以一个新的方式得以传承和延续。
此外,文化的表达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公众的参与。文化的表达和传承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因素——教育(即人的参与)和空间,有了公众的关注和参与作为支撑,成都文化才能得以更好的发展和传播。譬如美食、川剧这些传统的成都文化项目都是得到了人们的品尝和观看后才被多年的传承下来。
成都地铁的线路规划综合了城市职能和功能片区的发展需要,每条线路的设计都有其经过的代表成都文化特色的区域。地铁内文化表达的方式应结合每条线路各自具有的特点,发展每条线路的主题,使成都地铁内部空间文化的表达成为一个体系,展现城市文化的各个方面。
综上所述,第一,成都地铁内部空间文化的表达应该是多元的,文化应该包括历史的积淀、现在的发展及未来的规划等方方面面。成都作为一座包容的城市,应该向全世界呈现一个多元发展的城市面貌。第二,在具体的表达方式上,要充分考虑使用者各个感官要素的体验,让文化的表现方式更为立体化,让使用者能够更加直观的对文化进行解读。第三,文化的表达方式应该与新兴的媒体技术相结合,使成都文化通过与时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发展和传承。第四,地铁内部空间文化的表达应该切合每条线路的通行站点所在区域特色,系统性的进行规划。
地铁站点内部空间在文化的表达上应借鉴地上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表达方式,但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其作为地下空间的特殊空间属性,选取适当的表达方式,使文化能够更好的得以表达和感知。
[1][[1]本论文来自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 ,课题编号为201210613028)指导老师:李异。课题成员:祝学雯,杨文菲,杨浩,赖冰馨,赵嘉谦。] (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201210613028)
[2][] 特别感谢小组成员杨浩,赖冰馨,赵嘉谦对本论文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周珣:“成都城市特色与成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第08期
在英国待了3年,很多习惯都发生了改变,价值观、审美眼光也在潜移默化中变化,但是每天至少一顿中餐是雷打不动的,是原则性的。中国人对吃的追求,对吃的讲究,无论时空怎么变换都是永恒的。也正是这种精神,团结了来自九州的学子,维系了离家千万里的我们和家乡的亲朋好友的感情,也让每个中华儿女认识到,无论再走多远,都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影响。
以吃为核心,我们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发展出了革命友谊。翻译课上虽说都是中国学生,但是刚开始总觉得同学们一个个都高深莫测,难以亲近。董同学不但跟我一个班,还住一栋楼,一看就是标准的白富美,总让人觉得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某一天,她突然打电话给我,说做了太多菜,自己吃不了,邀我去她那儿吃晚餐。一顿下来才发现,这小妮子,厨艺堪比专业大厨:剁椒鱼头,色美味香;胡萝卜炖牛肉,肉质鲜嫩入味;自制的奶茶,奶香浓郁。再后来,她主动担任小组聚餐的大厨,我做副手参与她购买食材、备菜、做菜的全过程,才发现董同学做菜的严谨程度绝不亚于写论文。为了买对辣椒,她简直要把菜市场翻过来了。我一路跟着她逛了五个蔬菜铺子、三个肉铺子、两家超市、一家中国超市。然后我们两个全身挂满购物袋,摇摇晃晃,跋山涉水地回到宿舍。中国学生圈里不乏以一两手绝活闻名的人物,比如商学院的张同学自己在宿舍做煎饼果子,比如工程学院的包同学会炖猪手,我亲爱的室友会做小鸡炖蘑菇。也有以厨具而闻名的,比如学人力资源的蒋同学,以一套可以用来吃火锅的电磁炉广交朋友。谁家想吃火锅了,都上他那儿借锅,他呢也到处蹭吃,用他的话说,就是他投资了锅,算是股东。
调侃外国饮食是我们的娱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每看着英国学生课余啃着寡味的三明治,我们则一边打开内容丰富的便当一边欺负人家听不懂中文,“白让我吃三明治我都不吃。”“你们知道我那外国室友吗?昨天我去厨房,看见她把一整个茄子放在水里煮。”“这能吃吗?”“哈哈哈……”就这样,楼里的中国学生们很快都知道了A公寓有煮菜不切块的土耳其人,B公寓有天天只做意大利面的希腊人,C公寓有水煮西兰花不放盐就吃的英国人,D公寓有从不做饭的美国人。每每有同胞上我家玩,我总爱给他们展示厨房的冰箱,只要一看冰箱就能看到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西方学生的冰箱里空荡荡的,有几块芝士,两瓶牛奶,几个鸡蛋,两罐意大利面酱,一盒培根。中国学生的冰箱塞满了东西,食材类有大白菜、青菜、豆芽、排骨、鸡翅等;调料类有老干妈、蒜蓉辣酱、豆瓣酱、甜面酱等;还有速食类的速冻饺子、包子……接着嘲笑娱乐一番外国室友的饮食。微博上的笑话说,比如世界上最薄的三本书是美国历史、意大利战争胜利史和英国菜谱,还有如果要拍《舌尖上的英国》只要两集:第一集是fish and chips(炸鱼和薯条);第二集是英式早餐,此笑话也被各位留英学生狂赞、疯转。
热衷于吃的背后,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思情绪,是华夏儿女的文化认同。每到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学生们就掐好国内时间给家里打电话:“今天是端午呢,你们干啥了?”“粽子吃了吗?我们一会儿去中国超市买两个去。”“什么馅儿的都有,就是没有姥姥包的好吃。”“等我回去要姥姥多包几个。”英国虽然中国城多,但是餐馆以粤菜和川菜为主,对于来自浙江的我,想吃到家里的味道总是很难。所以至今思念旅游时在巴黎华人社区的温州餐馆里吃到的年糕汤,那正是老爸做年糕的方法,是家里的味道,当时我就吃得热泪盈眶。回去后到处宣传,而且以后再去巴黎一定还要去那家餐馆。平日里,大陆学生、香港学生、台湾学生,毕竟成长在不同的制度下,对许多问题看法不一,观点不同,有甚者,相互排斥。但只要聊到饮食,气氛立刻变得其乐融融,相亲相爱。吃,能带来和谐,也能带来纷争。比如关于甜豆浆和咸豆浆的争论,比如关于甜粽子和咸粽子的争论,也从中国本土传播到了海外。英国人和中国人聊天时,英国人不停地说天气,中国人不停地说吃。英国人常会问,中国的天气和英国比是热还是冷,中国人会问,英国的传统美食是什么。
只要对中餐还有追求,就不怕没有朋友,就可以慰藉乡思之愁,就还是华夏儿女。我们常说,连对吃都没有追求了,还能对什么有追求。对吃,对中华美食的追求,是中国人的人生哲理,是留学生的实践真谛。
关键词:成都;民办博物馆旅游;现状分析
从2010年开始,成都市政府大力支持成都市创建全国民办博物馆发展示范城市,并相继出台了相关的发展意见、管理办法以及发展规划,为成都民办博物馆发展创造了绝佳历史机遇。到目前为止,成都市的民办博物馆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特色方面,均在全国名列前茅。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博物馆行业的发展,博物馆与旅游早已走向融合并形成了备受关注的文化旅游资源,其休闲体验的功能得到了公众的重视,开发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无论是对于博物馆行业,还是对于旅游行业,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采访调查法,对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开发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开发现状作出了综合评述,并初步提出了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调查概况
(一)调查对象及目的
本文选择游客(含潜在游客)和民办博物馆从业人员两类人群作为调查的对象,旨在从供需两个方面对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的开发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分析。
(二)调查方法及样本选择
本文主要选取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针对游客样本使用了问卷调查法,在成都市范围内选择了5家民办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院、武侯祠、杜甫草堂以及部分高校博物馆作为样本采集地点,采取随机方式,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84份,有效率94.7%。
针对民办博物馆从业人员使用了访谈法,通过实地和电话采访的方式,对成都市7家民办博物馆的从业人员进行了采访,采访对象包括博物馆馆长、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
二.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开发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本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主要针对游客的问卷调查和对从业人员的访谈两个方面。对游客问卷调查的分析体现在游客的市场感知情况和对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开发影响因素的评价。
(一)游客对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开发感知的分析
1、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接近一半的人对其完全不了解,而对于占样本54%的对民办博物馆有所了解的人群中,也仅有11%的潜在游客是比较了解。可见,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游客感知度很低,在普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比较缺失。形象宣传和知名度是形成吸引力的重要方面,较低的感知度必定会影响到游客选择参观游览的意愿。
2、了解渠道。“新闻媒体”是目前游客最为主要的了解民办博物馆的渠道,占据了50%比例,而旅游业中的旅行社业对民办博物馆的信息传递和推广作用是很弱的,仅占5%。而“他人推荐”、“报纸杂志”、“互联网”和“其它”等渠道的比例较为均衡,都在10%左右。可见民办博物馆的信息传递或形象宣传在多种渠道都是可以有效感知的,只是目前游客获得民办博物馆的旅游信息显得被动,博物馆应重视自身的宣传,扩大市场认知度。
3、参观意愿。调查显示83%的对象对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感兴趣并愿意参观,说明了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潜在游客的参观意愿较强,市场空间较大。实际调查过程中对不愿意前去参观的被调查者进行了问询,原因集中在不了解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不感兴趣和感觉博物馆是高深的文化,担心看不懂。由此可以看出民办博物馆不仅对自身宣传不够,而且在部分公众心中形成了距离感,这与公众的受教育程度和博物馆意识有关。
4、参观目的。在愿意去民办博物馆参观的被调查者中,最主要的是出于增长知识的目的,占有70.3%的高比例,其次是占37.8%的满足好奇心。随组织或团队安排只占据了2.7%的比例,与了解渠道中旅行社的低比例一起说明了旅行社在民办博物馆旅游中所起的作用较小。子女教育目的和使用博物馆休闲功能设施目的都只占据了较低比例,分别是2.7%和5.4%,说明了目前成都市民办博物馆不仅没有很好的发挥博物馆传统的教育功能,同时休闲功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游客对博物馆的休闲娱乐功能尚缺少认同。
(二)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开发影响因素重要度及满意度评价
对吸引力因素和中介因素的调查采取五分量表,5分代表最重要和最满意。调查过程中,游客对各要素的重要度和满意度分别打分评价。
1.民办博物馆旅游开发的吸引力因素评价
从调查结果来看,游客认为开展博物馆旅游,陈列展览和文化吸引力是最为重要的,而对价格也表示出了较大的关注度。而对于目前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开展的吸引力因素满意度评价方面,五项因素的得分均没有达到相应的重要度水平,且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大多属于满意度较低的范围。(详见图1)
“文化吸引力”因素在重要度和满意度评价里都取得了最高的分值,这与成都市民办博物馆发展现状有关,成都市民办博物馆近年来建馆速度不断加快,主题各异且新颖有趣,说明了差异化和富含知识性的主题选择这不仅是成都市民办博物馆吸引参观者的重要亮点,也是目前该行业所发挥出来的优势。而对于“参与性活动”的统计结果来看,其满意度和重要度都较低,这与成都休闲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有关,成都作为休闲城市,休闲场所和设施较多,互动的参与性活动很多,民办博物馆在这方面处于竞争的劣势。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旅游服务设施”方面,说明目前的建设存在重大缺失。
2、民办博物馆旅游开发的中介系统因素评价
“媒体信息”和“个人信息”两个因素在重要度和满意度评价中差距最大,一方面说明成都市民办博物馆首先在形象宣传上严重不足,造成了游客对民办博物馆认知的障碍,另一方面说明信息系统对于民办博物馆文化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成都市民办博物馆应当在此方面加大力度完善和推进。
在调查中“社会组织”和“自我组织”这两个部分被解释为包含旅游主管部门对博物馆旅游线路的规划及宣传、博物馆与景区的合作以及博物馆馆际合作等方面。这两个方面满意度最弱的调查结果充分说明了博物馆与旅游业的联系尚不紧密。导致的原因可能是成都市与景区相结合的民办博物馆很少,独立存在的民办博物馆占大多数,所以配套缺乏、接待能力不足、区域内景点数量难以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
(三)对民办博物馆从业人员的访谈结果分析
对从业人员的采访内容主要涉及对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目前开发状况的评价以及对发展障碍的分析:
1、博物馆旅游开发不均衡。目前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的开发绝大部分仅处于初级开发阶段,除建川博物馆以外,绝大部分与旅游结合的程度和渠道非常局限。
2、经营压力巨大,资金来源有限。目前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无论是免费开放还是付费开放,博物馆因为游客数量非常有限,都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免费开放的民办博物馆多由建馆企业支撑日常运营成本,付费开放的民办博物馆门票收入远远不足支撑运营,虽有如川菜博物馆开发品尝项目并兼做餐饮,鹿野苑私立石刻艺术博物馆成立会所、许燎原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开设咖啡厅和餐厅等,但这些经营性项目基本也未达到盈利的程度。
3、市场冷淡,不成规模。总体来说目前的参观人数非常有限或没有达到预期,且多为企业客户团队、政府考察团队、学校组织的学生团队,散客量相对较少,且散客中多见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和有特殊兴趣者。参观游客对民办博物馆馆藏文物的评价较高,大多表示出兴趣,但对其他设施设备和活动的评价存在不明确和偏低两种态度。
5、建馆目的多样,角色定位模糊。企业兴办的民办博物馆目前大多作为企业的一个部门,管理制度都跟随企业的管理制度,没有独立的发展规划,缺乏一定的自主性,这也是为什么多数民办博物馆周末和节假日闭馆的原因;个人兴办的民办博物馆和艺术馆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运营团队,受建馆者个人想法对博物馆整体发展的影响很大。部分博物馆表示受博物馆成立者初衷的考虑,不会扩大宣传和进行大众市场的经营性项目的开发,这也是除少数民办博物馆全年开放或在非节假日短期闭馆以外,大部分民办博物馆周末和节假日闭馆的原因。
6、行业管理缺乏。成都民办博物馆文化旅游市场目前不规范,行业内缺乏交流合作,对博物馆缺乏专业系统的科学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者的专业水平均有待提高。
三.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开发现状综合评价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目前仍处于一种自主生存、自我完善的状态中:民办博物馆“重建设、轻功能”,缺乏长远的科学发展规划,设施设备简陋,展陈方式趋于老化,接待能力不足,缺乏经营性项目,服务不够人性化,市场宣传严重不足,潜在市场对成都市民办博物馆的认知模糊,对游览者吸引力较弱。内部缺乏专业科学的管理,因为建馆目的和主体的多样性导致民办博物馆定位多元,功能单一,资金来源有限,运营状况不佳。
总体来看,成都的民办博物馆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资源具备但市场开发滞后,没有在实现民办博物馆综合功能的基础上达到“以客养馆”的程度,所形成的也是简单的旅游产品,博物馆的旅游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和释放。
四.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旅游开发对策建议
(一)细分市场,扩大市场认知度
成都市民办博物馆类型多样,特色分明,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特色寻找各自的目标市场,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在达到控制宣传成本的目的基础上,有利于快速在目标市场获得知名度。同时民办博物馆的宣传应当重视多种方式,形成宣传体系,除了利用传统宣传手段以外,还应当重视利用重要节事和进行社区服务扩大影响。
(二)多要素整合,创新开发模式
民办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应该突破限制,进行创新开发:如博物馆+古镇、博物馆+景区、博物馆+公园、博物馆+酒店等多种方式。将博物馆与其他旅游要素进行整合之后,两者可以在市场营销、形象宣传、旅游服务设施、交通运输等多个方面形成共享,2010年安仁古镇挂牌“中国博物馆小镇”就是建川博物聚落馆与安仁古镇结合的有力证明。
(三)强化服务理念,加强旅游服务
为参观者提供良好的参观环境、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应当成为民办博物馆对客服务的建设重点,如设置前台导览咨询、小件寄存、多语讲解、休息座椅饮水提供等,参观线路没有交叉重复且能保证参观完整,展馆高度和灯光、展品数量和分类让游客感觉舒适得当,讲解方式新颖且信息量不过分超出接受范围,设计残疾人及儿童专用设施等。从业人员应当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了解馆藏文物的相关知识和专业的服务技能,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览服务。
(四)重视旅游产品开发,扩展经营渠道,实现功能多元化
成都市民办博物馆主题新颖多样,应当立足于自身特色,开发具有独特价值的旅游产品体系。重视提供参与体验式旅游产品,如川菜博物馆的川菜制作和品尝。重视提供文化休闲型旅游产品,如:创意旅游纪念品商店、咖啡厅、书吧、茶吧、会所、电影院等,还可以创办特色沙龙,举行专业讲座,开办培训项目,为不同文化需求的人提供特别的交流平台,延长游客在博物馆的逗留时间。民办博物馆应当通过多元渠道,减轻经营压力,实现综合功能。
(五)政府引导建设,规范行业管理
政府应致力于进行行业规范,进一步出台切实可行的帮扶性政策,在帮助民办博物馆自身建设的同时,加强民办博物馆与旅游业的结合。旅游管理部门应当重视博物馆类旅游资源,运用行业平台为其进行宣传和纳入旅游产品规划。此外,政府还应积极推动和支持建立行业协会,引导行业自主管理,建设和提供行业交流学习的平台,并且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予以必要的支持,提高民办博物馆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唐泽慧.美国博物馆的公众定位与筹资模式.美术馆经营与管理,2006(10):113-117
[2] 赵飞,廖冬连,冯威娜.博物馆旅游功能的实证研究[J].旅游市场,2010(3):83-85
[3] 窦引娣,李伯华.中国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与构想[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 (5):106-109
[4] 章尚正,刘晓娟.我国博物馆旅游的制约因素及突破思路[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31-137
关键词: 李氯诵∷ 叙事 巴蜀文化 文学史地位
李氯舜醋鞯娜部以成都为背景反映的长篇历史画卷小说,是对成都世间人情的绝妙评说。他浓墨重彩地绘制出了一幅幅富有成都地方特色的风俗画,对过去成都特有的生活情状、饮食起居、婚丧嫁娶、地方特产等做了历史而又生动的描绘。他以四川方言道四川事、写四川人,体现了他浓浓的巴蜀情结。
李氯司哂凶跃醯那域文化追求,他把市民阶层文化作为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灵魂的栖息地,把自我融入了巴蜀文化,在巴蜀民间天地中寄托自己的现代追求并发现了民间精神价值所在。
一、表现:叙事视角和叙事形式
李氯诵∷稻哂信ㄓ舻陌褪裨衔叮主要表现在叙事视角和叙事形式。在叙事视角方面,李氯瞬捎萌知全能的视角,着眼于典型场景的刻画和传统风俗的描摹。在叙事形式方面,受史传风格影响,李氯瞬捎么ㄎ缎鹗拢展现出不同于宏大叙事的日常生活叙事,关注历史隐秘河流中普通人生活、生存和生命的基本存在方式,昭示历史的人性意蕴和丰厚内涵。
茶馆作为精神文化的载体和社会生活文化心理的缩影,折射出四川的世态人情,为瞥见巴蜀文化提供了切入点。李氯说牟韫莞裢馔赋鲆还擅袼咨彩,是四川乡土风俗画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环。李氯嗽凇洞蟛ā防铮将时期丰富复杂的历史画卷置于一个个的茶楼中,从茶客热烈的漫无边际的交谈中可以获取历史的大波[1]。茶馆除了散发出民俗意味之外还分三六九等,李氯嗽凇侗缬昵啊肪椭赋銎胀ㄆ矫窈凸倩律鹗砍鋈氲牟韫蒎囊欤这些大小茶铺按照社会地位、人事关系接纳各自的主顾,这些对权力划分,隐藏的是民众在文化性格上的软弱和惰性。李氯税颜飧鑫幕空间放置在文化视野中考察批判是水到渠成之事。可见,李氯瞬唤鼋茶馆作为人物活动和命运的背景,还把茶馆本身就作为了独立自足的批判对象,集中体现了特定时期的精神风貌,展示了茶馆作为独具特色的巴蜀生活形态的群体悲剧性,别具一种深厚的韵味。正如他在谈到《大波》的创作时这样说到:“必须尽力写出时代的全貌,别人也才能由你的笔,了解到当时历史的真实。”[2]的确,李氯司桶逊缢壮【白魑时代全貌的有机组成部分来予以描写。他作品中更是对颇具四川风味的婚嫁丧礼做了非常详细的描绘。以婚俗为例,在李氯说娜部曲中就写了不少人物的婚礼,如蔡傻子与邓幺姑、蔡大嫂改嫁给顾天成的仪式[3]等。李氯诵吹缴鲜龅幕槔袷保繁简得当,虚实结合,既不重复又互相补充,色调有浓有淡,读来很有兴味,显示出从细微处见时代风貌的深刻,折射出源远流长的社会民俗。
另一方面,史传传统和川味叙事也不容忽视。陈平原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分析“中国现代作家的现代叙事文学品格体现了诗骚传统和史传传统的相互融合”[4]。在李氯说拇ㄎ缎鹗轮校史传传统的影响尤为强大。四川治史之风源远流长,尤其是地方志的撰写,经过文化的代代传承、层层积淀,在四川形成了方志意识,较之鲁迅将绍兴作为中国社会的缩影,沈从文将湘西视为人性的净地,李氯烁钟情于突出地方性,即对四川独特乡风民俗的描摹,对家乡特别情况的开掘。如果说鲁迅、萧红等是将故乡的区域资源上升到对整个中国的概括,那么李氯司褪墙对中国社会的认识转化为对本乡本土特别情况的关注和思考。
在四川,摆龙门阵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民俗叙事习俗对李氯擞猩钤兜挠跋臁A门阵散点辐射式的叙事样式常常被运用到李氯说淖髌分校它们既是故事的补充又使得故事结构松散灵活,听起来津津有味、韵味无穷。李氯嗽凇端浪微澜》中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说、、光绪皇帝出逃等,差不多都是通过书中各种角色用摆龙门阵的方式这种聊天的方式摆出来的,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就消去了原有的重大严肃感。或许正是有了龙门阵文化塑造出来的这种有条不紊逆来顺受的处事风格、悠然闲适的散漫心理,历史的风云充其量才只能在这潭死水中荡起微澜,风过之后迅速沦为无聊的谈资。可见这种川味叙事不仅生动再现了四川民众独具特色的生活姿态,还巧妙地将作家的表达意图和这种叙事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文学表达的深沉性。在川味叙事的过程中,李氯顺3;崾褂靡恍┧拇ǚ窖裕对四川文学传统模式的一次创造性转化,与整个现代中国文人学者发掘民间文化、大众文化的过程是一致的,表现出言近旨远、韵味无穷的审美效果。此外较之于北京方言的谦恭雅正,四川方言显得粗直野性,显示出西僻之乡与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地域文化风格差异。
由此可见李氯说男鹗铝⒊〔皇侵识分子审视历史的精英叙事,而是处于地域民间叙事的平民视角。少有宏大叙事和英雄人物,对人的欲望的大胆书写,真实描绘生活场景,更多地展现出社会底层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的本真和生命的原来面貌。精英文化或主流文化出于启蒙和拯救建设民族国家的历史使命的需要,对日常生活关注有限。而李氯送ü茶馆、川菜、街道展现出饮食男女、衣食住行等,勾勒出不同于宏大叙事的日常生活叙事。他的这种启蒙并不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谴责他们的愚昧与落后,而是以一种回归民间的情怀去肯定日常民间世界的生命力。
二、探源:巴蜀文化和时代思潮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李氯说男鹗率咏呛托鹗滦问秸凵涑龆捞氐奈幕语境和世态人情,反映出他作为创作主体的文化反思和独特的批判视角,进而呈现出李氯松矸萑贤和文化选择的焦虑。对社会黑暗现实、国民劣根性的清醒认识和幽默的批判是他对民族文化中保守滞后一面的否定和反思,而对民风民俗的刻画描摹又寄托了他对传统文化的保留。这种矛盾源于他对传统的渴望和对现代性的追求所形成的张力。可见,李氯俗髌返陌褪裎幕印记与李氯顺沙さ奈幕背景息息相关,巴蜀文化和时代思潮使李氯说奈幕取向趋于复杂化。
无论是蕴含地域文化的人物形象系列,富含地域文明的风俗场景,还是独具地域特征的艺术表现都展现出了巴蜀地域文化对于他自身创作的影响。巴蜀地处西南,兼有南方文化的绚丽多情和西部文化的雄健坚韧,作为盆地它既阔大又封闭,封闭带来了保守,阔大赋予了它生机勃勃的蛮性和野性,因此偏于西南一隅的巴蜀文化基于这种独特的地理、社会、人文因素呈现出典型的内倾性乡土文化的特色。封闭的自然环境不仅阻隔了封建正统文化的影响和渗入,也使川人较少受到各种新思想、新文化的冲击,具有生命本真的活力。随着一天天长大,李氯吮憬邮芰苏庵值赜蛭幕的塑造,在他的文化心理结构上积淀着巴蜀文化的集体无意识,保留着巴蜀文化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李氯说淖髌分芯蜕动地再现了人物保守与叛逆、豪爽与狡黠、蛮野与卑琐的生命特色,表现了在内陆省份闭塞的宗法制社会的关注,对民族现代化进程的忧虑。巴蜀一域由于封闭的地理环境,尤其重视对本土文化的修撰和整理,不但有现存最早讲求体例的被誉为“方志之祖”的《华阳国志》,而且两千年来未曾间断,构成了区域视角的治史传统,构成了对地方风土的关注。这种巴蜀人文传统的无意识积淀在李氯松砩嫌凶琶飨缘奶逑郑巴蜀文化的史传传统形成了李氯诵∷档摹敖代《华阳国志》”[5]的特征。如果说巴蜀民间地域文化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影响着李氯恕懊窦淅史观”形成的话,那么平民化的生活经历与民间精神的熏染对李氯苏庵止勰畹男纬捎薪衔直接的影响。他出身于巴蜀民间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贫困的生活环境使他和大众社会水融,使李氯嗽谛∷抵心芄槐冉险媸档乇泶锍雒窦渖缁嵘活的面貌和下层人民的情绪世界。他真实地再现了巴蜀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出对日常琐碎之事的独特发现与咀嚼,表现出人的生命力和对原始的裸的开掘。
巴蜀地域文化的积淀也体现在李氯嗽谖鞣轿幕的选择与吸收上。作为出川求学的现代作家,巴蜀底层体验的既有视野内在积淀和留学经历给李氯舜来了透视理解社会历史的新眼光,使他形成了观察社会、描写历史的平民视角,在面对众多西方文学思潮时,选择了在当时法国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的文学观。在写实主义的思潮下,方志式的实录、龙门阵式的叙事都从求真写实的取向上牵引着李氯说拇醋魉嘉、叙事形式,形成了对巴蜀文化的继承和创化。事实上,西方文化的接受并没有影响他对巴蜀文化的认同,西方文化只是给他提供了一个重新观照巴蜀文化的参照系,使他能够弘扬其优秀的成果。因此,尽管在的影响下,他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并对巴蜀文化持一种批判反省的态度,但是巴蜀文化早已融进了他的血液成为他自身的一部分,他不可能与巴蜀文化决裂。在积累了众多自然风物、人情世态等方面的感性经验后,李氯艘匀国性的或世界性的眼光反观地域性,无论文学叙述的视角、社会生活的提取还是民俗风光的展现、方言土语的着色都实现了以更为广阔视野对四川进行深度的历史反思和区域书写。这种眼光保持着知识分子应有的现代品质,与之富有活力、生机勃勃的文化因素联系在一起,使李氯司神价值立场变得更富有现实意义。
李氯死史小说的地域民间立场是鲜明的。李氯嗽诤艽蟪潭壬隙懒⒂谥髁饕馐痘坝铮保持了个人的独立性,保持了较为开阔的艺术眼界和非凡的创造力,正是由于深深地植根于本土地域文化,并能有机地吸收外来文化,坚持着自我的文学创作品格,李氯瞬旁谏鲜兰30年代的众声喧哗中独树一帜,形成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意义:可以解决李氯讼窒蟮氖樾蠢Ь
至今为止,关于李氯说难芯孔ㄖ只有李士文于1986年出版的《李氯说纳平和创作》,其评价主要的贡献在于他从微观角度,对其生平事迹和思想脉络,文学史意义,代表作及艺术特色等方面作了探究。此后论文集《李氯俗髌返乃枷牒鸵帐酢贰《李氯诵∷档氖肥追求》、《李氯搜芯俊1996年、《李氯说娜似酚胛钠贰贰《李氯搜芯浚2007》、《2011李氯搜芯俊返鹊南嗉坛霭妫各种相关论文和出版物的不断涌现,意味着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转型、文化语境的重构、研究方法的更新,学界对李氯俗髌返难芯扛是进一步拓展,对李氯说募壑悼始重新认同和思辨,但是李氯巳匀幻挥谢竦糜胫成就相对应的文学是地位。
杨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将李氯硕ㄎ挥谒拇ㄏ缤磷骷胰旱拇表人物,认为李氯耸浅啥计皆的大河小说作家,肯定其在白话小说、近代史长篇小说、方志小说方面的艺术成就;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将李氯硕ㄎ晃三十年代独立作家,认为他艺术上保持很大独立性,其小说是史诗性质和世态描写的高度结合;程光炜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将李氯硕ㄎ晃现代长篇历史小说家,从大河小说的创作体式、地方风俗史、法国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进行研究;丁帆的《中国乡土小说史》将李氯硕ㄎ晃川味乡土小说的领军者,强调了他风俗画的艺术特色;朱栋霖、朱晓进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将李氯硕ㄎ晃成熟的长篇小说家,认为李氯说拇醋鹘岷狭酥泄古典小说和法国写实主义小说,博采古今融汇中西。
通过参照重写文学史以来内地的各种文学史版本,梳理文学史对于李氯说牟煌命名可以看出,对李氯舜醋鞯奈难史定位表明对一个作家的文学史认同纠缠着不同的评论,显示出文学话语权的争夺和不同的文化语境的文学趣味。同时,可以看出文学史叙述试图摆脱主流文学集体特征叙述的变化。然而,文学史叙述在处于边缘地位的李氯舜醋魃匣故窃诩榷ǖ募父龇矫嬲箍。文学史对于李氯说亩ㄎ恢饕在历史小说家和四川乡土作家两方面,并且定位侧重于长篇历史小说家,而李氯俗魑四川地域作家的身份居于次位。书写视角主要集中在长篇小说的史诗性质、风土人情、借鉴法国写实主义小说,而书写重心落在史诗性质上。由此可见文学史对于李氯说暮旯鄱ㄎ辉谀持殖潭壬舷拗屏宋难史的书写视角。风俗画的艺术特征没有得到重视,川西风俗世界没有被当作独特的地域文化对待,也因此没能显示出同萧红黑土地世界,沈从文湘西边城世界,老舍北京小市民世界对等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将李氯硕ㄎ晃长篇历史小说家,看似予以很高的定位,实则让李氯嗽谖难史中无法安放。文学史对于三十年代小说书写,主要是突出作家论结合流派论的书写模式构成。文学史对侧重于李氯思扔械南执长篇历史小说家的定位,忽视川西风俗世界的重要价值,使得李氯四岩怎疑硗怀鲎骷业男辛校很难获得同巴金、老舍、沈从文对等的长篇小说家的地位。他早年留学法兰西,归国后一直偏居于远离话语权力中心的四川,而乡土小说家的身份定位又流于人生派、京派同质。并且,李氯嗣挥胁渭庸声势浩大的文学社团,没有进入文学的权力中心,也很难划归为左翼京派、海派,在严家炎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中,也仅是将其作为受到社会剖析派影响的作家提及。然而,李氯诵∷瞪⒎⒆哦捞氐牡赜蛭幕气息。地域生态风貌、民俗风土人情、众文化心理、个体个性品质形成一个具有巴蜀文化风格的文化空间。李氯私这个空间对全体读者开放,使读者从中品读出在地域文化的影响下个体、群体乃至整个民族的文化意识品格,更加深刻地认识近代历史和四川地域。可以说这是李氯说男∷稻哂杏篮阋帐貅攘Φ墓丶所在。
因此,关注李氯诵∷邓蕴含的巴蜀文化可以解决李氯嗽谖难史书写中的困境,给予他客观公正的评定。还可以将李氯恕⑸惩 艾芜、周文等以区域作家群的角度予以研究,使李氯诵∷档牡赜蚍缢滓蛩匾起更多的注意,扩大阐释空间,丰富现代乡土文学内涵。并且以文学流派的角度,可以借助群体方式增加李氯说挠跋欤将其视为领军人物,凸显他在文学史上重要的大师地位和文学成就。
参考文献:
[1]李氯.大波.李氯搜〖(第二卷中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107.
[2]李氯.大波.李氯搜〖(第二卷中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953.
[3]李氯.死水微澜.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243.
[关键词]台湾;自行车旅游;发展因素;产品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0-0073-03
1自行车旅游概况
1874年,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发明出来,由于安全健康又节能,这种交通方式一出现就深受世人青睐。随着自行车的普及,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和闲暇时间的增多,自行车旅游应运而生。这种旅游形式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以获得骑行体验和乐趣为重要目的。从19世纪末的个人自行车旅游,逐步发展到自行车团体旅游,20纪80年代,英国出现了专业的自行车旅游机构。作为一种无污染的环保的旅游形式,近年自行车旅游已经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起来。除了旅游企业和专门公司热衷这一旅游形式,很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大力支持自行车旅游的发展[1]。
台湾每年有数百人到数千人,选择以自行车骑行方式环岛旅行,其中一些勇士甚至骑自行车环游世界,堪称冒险家。现在,学校自行车社和民间自行车俱乐部普及,成为台湾自行车旅游活动的主力。随着旅游方式的转变,台湾当局顺应游客希望自由掌握时间和景点、骑车环游台湾的愿望,顺势推出了“自行车环岛游”项目,作为向海外推介的重点。
2台湾自行车旅游研究进展
台湾的自行车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十年时间,研究内容侧重于自行车旅游发展推动、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和自行车观光客特征三个方面。
自行车旅游发展:“非典”疫情过后,张馨文首先提出发展自行车观光的主张;壮惠宜等借鉴国外经验,讨论推动自行车旅游的发展措施;宋明律则从户外休闲活动的新趋势出发,提出了自行车旅游的推动计划[2-4]。
自行车专用道:欧庭对游憩型自行车道进行了环境评价。林建尧进一步强调了自行车专用道环境属性的重要性。廖明丰则以东丰自行车绿廊为例,研究了游憩吸引力、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度及忠诚度的关系[5-7]。陈冠臻以高雄旗津踩风大道为例,探讨游客特性、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度的关系[8]。
自行车观光客:张光华以北海岸风景区为例,探讨自行车游客的行为特性;林仁彬等研究了日月潭观光客自行车活动参与行为的特点[9-10]。黄额芳、龙训民分别以新竹县峨眉湖、屏东县小琉球为例,揭示自行车观光客的环境偏好[11-12]。刘皓宁以明德站、六张犁站与七张站为例,研究自行车旅游中车辆转运的交通问题,陈心怡以台中大度山区骑乘者为例,提出了自行车骑乘者专业化程度与场所依恋的关系[13-14]。
3台湾自行车旅游的发展因素
自行车旅游将已经开发成功的旅游产品或未经开发的天然旅游资源串联起来,通过骑行方式,给游客一种新的旅游体验和乐趣。自行车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依托于台湾优势的观光休闲资源,良好的交通设施和食宿条件,以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3.1台湾旅游资源状况
3.1.1全年温暖,气候宜人
位于亚热带气候区的台湾全年温暖,气候宜人,四季中春冬的气温变化稍大,夏秋变化较小,冬季短暂而温暖。年平均温度约为22℃,平均最低温度12~17℃,适合骑自行车出行。由于四面环海,深受海洋气流的影响,空气湿润。山地多,植被覆盖率高,不但空气优良,即使在酷暑,仍拥有一份清凉。
3.1.2海角乐园,景观优美
台湾是个南北狭长形的海岛,面积约有3.6万平方公里。面积不大,景点之间距离不远,骑行容易到达。台湾的自然资源类型多样,高山、丘陵、平原、盆地、岛屿、纵谷与海岸等景观丰富;同时拥有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各种自然生态,原生特有种的比例较高,是世界生态保育的重地之一。台湾境内设置有8个国家公园和13个国家风景区,集合了全台最精华的自然美景和观光资源。骑行台湾,不仅可探访太鲁阁气势磅的高山峡谷,穿梭林间观看阿里山的云海日出,到南台湾的垦丁欣赏浓厚的海洋风情,还可一览日月潭湖山共融的骄人景致,感受花东海岸和纵谷最纯净的自然气息。
3.1.3多元文化,民风淳朴
台湾兼容闽南、客家、外省及原住民等不同的族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人文色彩,无论在、建筑、语言、生活习惯及饮食风味上,处处展现和谐共荣的缤纷景象。台湾人民热情好客,亲切友好,讲究“温良恭俭让”,举止文明,注重环保。
3.2台湾交通设施状况
3.2.1 公共交通
台湾目前有三座国际机场,和全球主要国家都有班机直航,国际航空交通便捷。岛内航线相当发达,各主要城市间往返班机频繁,搭乘飞机与搭乘长途客运巴士一般普及。台湾环岛铁路网的各线火车,紧密地联系着岛内各大小城市。客运火车依其等级,分区间车、复兴号、莒光号及自强号数种,游客可依游览时间、经济能力或搭乘目的加以选择。台湾高速铁路进一步拉近了城际间的距离,台北至高雄成为一日生活圈。公路方面,密集的班车搭配接驳公交车系统,形成了都会便捷交通路网。现代化的客运系统,除了使游客可以轻松、舒适地欣赏沿路风光,更有机会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
3.2.2自行车专用道
台湾修建有115条专业自行车道,分布于全台各市县,主要连接各旅游风景区,路况好,环境优美,自行车设施齐全[15]。
3.2.3环岛路线
台湾自行车环岛主要有两种路线。一是通过横贯公路,如北横台7线,中横台14线、台8线,南横台20线;二是行经省道,例如,台北宜兰苏花公路花莲花东纵谷(或花东海岸公路)台东屏东高雄台南台中等,再一路北上。不同季节可以考虑不同的环岛方式。一般冬季时因有东北季风,往往顺时针骑行,夏季则逆时针骑行。
3.3台湾食宿设施状况
3.3.1融汇中西的美食
台湾饭店林立,三步一店,五步一厅。举凡台菜、客家菜、湘菜、川菜,应有尽有。世界各国的饮食也十分常见,日本的生鱼片、韩国的泡菜、美国的汉堡、意大利的比萨、德国的猪脚、瑞士的奶酪等等,包罗万象。不论是西洋大餐,或是传统小吃、地方特产美食,呈现出多元丰富的美食飨宴。
3.3.2层次多样的住宿
根据台湾“交通部观光局”网站资料,台湾拥有国际观光旅馆70家,一般观光旅馆37家,一般旅馆2653家,民宿3331家,分布于各个市县。这些类型多样,层次丰富的旅游住宿设施,可供旅游者根据个人需要进行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台湾民宿发展成熟,运营规范,价格低廉,安全可靠,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住宿方式。
3.4政府支持
台湾地区政府对推广自行车旅游支持力度很大。台湾“交通部”规定,火车要有自行车仓位。一种列车有专门的自行车车厢,游客只需再买一张半票即可携带自行车上车;一种是把车辆折叠装入装车袋,算作一件大行李,不用买票。通往主要景区道路要求修建自行车专用道,各景点及自行车道沿线修建自行车租赁店。警察局和火车站为骑行游客提供打气、指路等服务项目。
为了向海外推介“骑行游台湾”,“观光局”印制了旅游攻略。每年的11月举办“自行车环岛旅游节”,邀请世界知名自行车选手来台湾,组织各界人士参加骑行活动,提高“骑行台湾之旅”品牌知名度[16]。
4台湾自行车旅游特色线路
台湾的铁路、公路分为山线和海线,山地风光和海洋风光是台湾最具代表性的风景。而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乡村生态景观亦吸引大量游客。此外,台北、高雄等国际化都市的风光也是台湾旅游的一大特色。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旅游方式,骑行台湾可以跟着感觉走,随意停留,或在沿海自行车道吹海风看海景,或在崎岖山路满足征服欲望,或停下来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能够深度体验台湾之美。
4.1自行车友好之旅――日月潭自行车道
日月潭自行车道是环绕着日月潭的单车步道,环潭一周约33公里,沿途经过许多知名景点。日月潭景区设有号称六星级的自行车休闲服务站,在德化社、日月潭青年活动中心、涵碧楼可租借自行车,有价值2万人到16万人的高级自行车供游客选择,还设有“自行车卫星导航”及“自行车紧急呼叫系统”,推出环湖彩绘公交车,除了提供中、英、日语车上语音导览,自行车还可以上公交车,为体力不支的游客解决后顾之忧,堪称自行车友好的完美之旅[17]。
4.2都市逍遥之旅――爱河自行车道
爱河流贯高雄市区,高雄市政府在爱河沿岸规划了完整的自行车道系统,北接莲池潭,南至爱河出海口,以人文、生态、小区邻里为主轴,将爱河沿线的秀丽风光、两岸亲水设施、公园绿地、博物馆群及小区风情完整纳入,形成一个河岸风光与都市风情完美交融的系统。
4.3海景峭壁惊险之旅――苏花公路
苏花公路是台湾东海岸一条往来南北的交通要道,北起宜兰县苏澳镇,南至花莲市,全长118公里,大致依海岸线修筑。公路一边是蔚蓝、浩瀚的太平洋,另一边是峭壁悬崖,沿途风光秀丽,景点众多,包括最著名“清水断崖”,号称台湾境内最美的“景观公路”,也是危险程度最高的一段路。
4.4自然生态之旅――大鹏湾自行车道
大鹏湾环湾自行车道位于台湾最南端的屏东县。大鹏湾自古是天然内海,有近百种鸟类及各种招潮蟹在此栖息,红树林生态沿水道带状分布。自行车道全长16.4公里,利用原有的乡道、海堤或渔路堤,兼具泻湖景致、渔村风情、红树林生态、碧海蓝天,以及湿地景观,体现出自然生态自行车专用道的特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时尚、生态的休闲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自行车旅游正在成为大陆部分旅游者踊跃尝试的新的旅游项目。台湾地区自行车旅游的发展和研究,为大陆开发自行车旅游市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有关自行车旅游的主体、客体与媒体的研究有着广阔的空间,需要不断钻研,发现规律,努力探索,揭示机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新旅游业态,提升现代服务业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健,周海云.国外自行车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前景[J].现代商业,2008(6):194-195.
[2]张馨文.台湾发展自行车观光之研究[J].观光研究学报,2003,9(1):107-121.
[3]壮惠宜,邱文彬,黄耀辉等.国外自行车推动计划[J].代步与休闲产业双月刊,2004(18):17-20.
[4]宋明律.户外休闲活动新趋势――自行车推动计划之探讨[J].学校体育,2008,18(3):28-34.
[5]欧庭.游憩型自行车道环境评价之研究[D].台湾:中华大学建筑与都市计划学系硕士班硕士论文,1996.
[6]林建尧.自行车专用道环境属性重要度研究[D].台湾:国立中兴大学园艺学系硕士论文,1999.
[7]廖明丰.东丰自行车绿廊之游憩吸引力、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度及忠诚度之研究[D].台湾:南华大学旅游事业管理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3.
[8]陈冠臻.自行车道游客特性、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度之研究――以高雄旗津踩风大道为例[C].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观光管理系观光专题报告,2008.
[9]张光华.自行车游客行为特性之研究――以北海岸风景区为例[D].台湾:中华大学建筑与都市计划系硕士班硕士论文,2004.
[10]林仁彬,贾凡,简彩完,等.日月潭观光客自行车活动参与行为之研究[J].明道学术论坛.2007,3(2):113-124.
[11]黄额芳.自行车观光客环境偏好之研究――以新竹县峨眉湖为例[D].台湾:私立中华大学硕士论文,2003.
[12]龙训民.自行车观光客环境偏好之研究――以屏东县小琉球为例[D].台湾: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4.
[13]刘皓宁.脚踏车转乘捷运之使用者偏好研究――以明德站、六张犁站与七张站为例[D].台湾:建筑与城乡研究所硕士论文,2002.
[14]陈心怡.自行车骑乘者专业化程度与场所依恋关系之研究――以台中大度山区骑乘者为例[D].台湾:逢甲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论文,2004.
[15] “交通部观光局”国民旅游组.台湾旅游简介“铁马追风逍遥游”(2012年1月修编)[EB/OL].http://.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