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

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

第1篇

(1)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引进,改变了高职英语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中,由于受信息载体手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高职英语教师多以课本为基础,借助黑板和粉笔,通过讲授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中心,而学生的学是仅仅围绕这一中心的顺利开展而进行的,知识灌输式教学、课堂气氛沉闷、乏味等是高职英语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因而其无法有效调动高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程度限制了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大多数高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英语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高职英语人才难以满足和达到社会市场的需要和标准;高职英语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在职场中利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交际的应用能力,在其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和贯彻落实“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媒介运用于高职英语教学课堂,不仅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信息载体落后的问题,而且还能通过观摩英语实际情景对话,英语影像等方式,为高职学生创造更多英语实践、模拟和操练的机会,让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扮演主体角色,使其由单纯而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向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转变,而高职英语教师则由家长式知识灌输者朝高职学生英语知识的引导者转变;这是信息化技术运用于高职英语教育中给英语教学模式带来的深刻转变。

(2)增加了高职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途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受知识来源途径的限制,高职英语教师成为高职学生获得英语知识的唯一途径,而随着信息技术和媒介手段的进步,高职学生获取英语知识传统模式受到了极大程度的冲击,大大拓宽了高职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途径,如以高职学生在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为例,随着社会网络化、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深化,高职学生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水平的途径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它们除了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教师传授的基本写作方法以外,还可通过网络或其它现代化媒介技术获得更为系统的英语写作技能。

(3)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平,提升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水平。在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中,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主要场所和平台,在该模式中,高职英语教师只能做到与少数高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而要真正了解不同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对英语知识需求程度如何则难以实现,因而,传统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平较低,教师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而将如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高职英语教学中则能有效地改善这一问题,因为他们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平台能实现跨越时空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和在线的反馈,这能有效地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水平,让高职英语教师了解不同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实际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等,有助于针对性较强的英语教学方案的制定;此外,信息化技术引入至高职英语教育中还能有效增强高职学生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水平等等。

2信息化技术应用与高职英语教育历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协调或处理好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是现代技术进步的产物,因其所能产生的功效而深受广大教师工作者的追捧和青睐,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形式,目前,传统与现代很难相互取代,传统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能长期生存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特点,因此,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历程中应正确协调或处理好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首先,英语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信息技术的功能,激励高职学生积极地进行实践和思考,同时,也要注重高职英语教师在学习引导和知识讲解方面的作用,力争做到相辅相成;其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媒介中心的作用,根据高职英语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与传统媒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2)高职英语教育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使用应掌握一个“度”,遵守适当的原则。尽管将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于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中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能有效地促进高职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但是,其也不是万能,如过度的“迷信”于这种教学形式则不一定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适当的原则,将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具体应做到的以下几点:①准确地寻找高职英语知识点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点;②应掌握信息技术使用的时机;③在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为高职学生提供英语教学知识时,应与其使用的教材内容相一致;④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应以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效果为前提,切忌重形式而轻实质等等。

第2篇

一、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弄潮儿

信息时代的到来,势不可挡。教育部为此做出了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大决策,要求中学教师应努力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学校应配备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等相关器材装备多媒体教室。经过这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多数城市初中以及相当一部分农村初中均已配备了计算机房,实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开通了校园网,有的地方还实现了远程教学和视频研讨。初中语文作为初中教育最重要的课程,理应率先打破“一支粉笔、一本书”传统模式,率先用好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加快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信息化。

加快语文教学的信息化,对教师来说,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依托网络、计算机的支撑,通过大量采集素材并建立资源库,可以让语文教师博采众长,共享优质资源,交流各自成果,实现取长补短,在节省时间和精力的基础上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来说,首先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音、图、文并茂创设出生动活泼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无形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其次,有利于补充课本知识,增加课堂容量。多媒体及网络的运用,信息量大、知识密度强,对于求知欲望较强的初中生来说,学习的材料更加丰富,联系生活的条件更加便利,特别是即时从网络上获取相关知识将极大地拓展课本内容,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更丰富、更系统的知识。第三,有利于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课件设计形象、直观,使得学生直觉形象思维得到更充分的训练。特别是情境、问题的设计,思维启发的多样化,使抽象思维的逻辑性与形象思维的形象性有机结合,可以显著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养成。因此,处于教育信息化大潮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师生合力、师校同心、师师协作,努力成为信息化的弄潮儿,通过信息化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跃上全新的台阶。

二、信息技术应用不能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信息化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但不是目的,不能替代原来的教学内容。初中语文在积极运用信息化成果的同时,也要防止过分依赖信息化,防止因为信息化技术的过度应用而阻碍正常教学目标的实现。重点要预防三种倾向:

一是课堂娱乐化。一些教师不在充分传授课本内涵上下功夫,而为了取悦学生而大量滥用图片、音乐,把课堂变成了看图片、听音乐的娱乐活动,让学生乐过之后没有收获,得不到必要的语文实践,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难以进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特别是一些教师过分利用多媒体以致教学过程程式化,用固定的程序控制了整个课堂,使学生只能跟着这个程序思考,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二是内容牵强化。有些教师将不需要、不适宜通过多媒体来施教的内容也一概付诸多媒体,以为“用了多媒体才算新课改”,强拉硬扯地将所有教学内容都多媒体化。比如,有一位教师在教《我的空中楼阁》时,画了很多具有表现“空中楼阁”等意境的图片,尽管有较强的实感,但忽视了图片的表现力无法与文字所提供给读者的无限想象空间相比的事实,结果反而束缚了孩子们对空中楼阁的想象与理解。有些教师出于狭隘的功利性目的,全然不顾所选乐曲、音像资料等是否与课文的主题合拍,选用图片、图景后反而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特别是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诱导下,学生便很少有兴趣、有时间来关注课文本身,用心去体悟文章中的语言文字,语文课堂的灵活、机智、生动、活泼得不到体现,与课改理念背道而驰。

三是备课抄袭化。目前真正能熟练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并实施教学的初中语文教师还不是很多,不少教师在借鉴、共享别人课件的过程中养成了“拿来主义”的习惯,甚至把互联网上的课件直接拿到课堂上用,没有意识到一个成功的课件应该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的,不同的课件体现了不同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一抄了事、一放了之,这样没有个性的课件化教学必然造成课堂的机械、僵化,甚至会使学生一无所获。

三、初中语文教学也应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信息化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未来社会是信息化技术掌握者的天下。初中语文教学在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成果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初中教育中的特殊重要功能,为初中生掌握信息化技术手段作出重要贡献。根据有关课程标准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形势,初中学生应当掌握的信息化技术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word文字处理技能、Excel数据处理技能、PowerPoint多媒体制作技能、互联网的应用等。初中语文课应当围绕这些要求,通过语文学习信息化的过程,引导孩子们在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信息化技术。

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在确保非但不影响,反而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多地应用信息化技术,让语文课堂成为信息化技术应用最多、展示最充分的课程,这本身就是对初中生的一种信息化教育。作为语文教师,要从自己做起,做学生的表率,努力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认识信息化、热爱信息化。要多应用新鲜、有趣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来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化的热情和内在动机。

其次,要最大可能地让学生用信息化手段学语文。随着电脑在家庭的普及,要有意识地引导初中生在运用电脑完成语文作业、增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提升信息化素质。要鼓励学生通过打字、计算、绘图手段等来完成作业,来设计并展示自己对课文的学习效果。要从初中生特别好奇、好动、爱玩游戏的特点出发,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让学生把玩游戏与学习电脑知识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开发智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信息技术、学到语文知识,使信息化的语文堂课成为充满情趣和诱惑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蒋红霞.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9,(33).

2.郑亚红.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J].考试周刊,2011,(20).

3.徐燕.信息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学[J].文理导航,2011,(17).

第3篇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各种资讯充斥着互联网,使信息具备多源性、易得性和可选择性。由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助力于现代化教学改革。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利用教育信息资源。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包括以下7种:

(1)个别授导。个别授导模式是通过计算机实现教师教学的一种典型方式。在该模式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授课,即单独教学。其基本流程为:计算机呈示与提问—学生应答—计算机判别应答并提供反馈。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教育背景,灵活选择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因人而异,使交互形式更加生动活泼。

(2)操练与练习。操练与练习的过程中并不向学生教授新的内容,而是由计算机向学生逐个呈示问题,学生在机上作答,计算机给予适当的即时反馈。应当注意,练习与操作存在概念上的区别: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技能,因此大多采用短答题和构答题之类的形式;而操作是设计联想和记忆,多采用选择题和配伍题之类的形式。

(3)教学游戏。作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游戏与计算机密不可分。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教学游戏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模拟程序,但是为了使学生有兴趣学,有乐趣玩,在其中加入了竞争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因素,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例如,可以让学生扮演企业家,在游戏的市场竞争中求发展,从而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的目的。

(4)情境化学习。情景化学习属于建构主义学习,是目前重点研究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该教学模式中,通过信息化手段模拟实际情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直观、生动的想象,从而唤醒记忆中关于知识、经验的积累,使学习者在回顾以往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吸收、掌握、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并且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情境学习模式的主要方法有认知学习、抛锚式学习等。

(5)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InquiryLearning)本质上是将信息检索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数据库系统和情报检索技术,根据需要从学科数据库中检索有用的信息。例如在历史、地理等大数据量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检索服务功能,通过收集合理的信息,经过严密地推导,得到对教师所提问题的正确解答。

(6)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Learning或Computer-SupportedCollaborativeLearning;CSCL)是一种与传统的个别化CAI截然不同的概念。在个别化CAI中,教学过程往往注重于人机交互活动对学习的影响。而CSCL则重点强调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可以突破在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促进互帮互助等合作性教学的展开。

(7)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是对不同信息化教学模式系统的综合。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以及人际交互技术的发展。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将不同的信息资源、学习情境、教学工具综合在一个系统当中。这样,该系统就融专家系统、数据库、辅助练习于一体,使教师能够灵活地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方便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将信息化教学模式融入到通信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以下将从3个方面,结合上述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阐述。

2.1基于“微课”的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微课”是按照教学标准和实践环节的要求,利用视频拍摄技术,记录教师在课堂内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展开的精彩教学活动过程。“微课”拍摄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授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在视频设计中,应该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选择、练习布置,同时还应包括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通过将它们以一定形式进行组合,可以营造出一种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由于“微课”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后时间,并且包含大量练习,因此可以实现“个别授导”和“操作与练习”的目的。教师在采用“微课”进行教学时,既要充分考虑课件的趣味性,又不能忽略通信技术专业英语课程的特殊性。首先,要严格控制微课时间。通常通信技术专业英语的文章会较长,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在“微课”制作过程中,通过将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小的片段,可以让学生轻松学习。其次,要注意结合多媒体。“微课”制作切忌简单播放已有的PPT文档,要做到声、像结合,最好能插入互动情境,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主动学习。最后,要考虑分层次教学。由于“微课”教学是课后学生有选择的自主学习,因此可以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制作不同的课件和习题,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2.2基于“情境教学”的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在“情境教学法”中,教师通过创造或引用一些以形象为主体的教学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帮助学生体验教材,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深刻。“情境教学法”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对社会和生活的进一步凝练,“情境教学法”才能影响学生。由于“情境教学”需要学生熟悉环境、了解环境、融入环境,因此可以实现“教学游戏”“情境化学习”和“探究性学习”3种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通信技术专业英语的“情境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下次课程的情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检索相关知识,熟悉下次课程的教学情境,从而对课程做到预习。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导入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够知道为什么学习这部分专业英语知识,同时明白如何将这部分知识应用到工作当中。最后,教师根据教学情境,可以适当设计教学游戏,让学生充分参与,寓教于乐,达到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2.3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随着校园网的发展,信息管理成为校园网上的焦点。网络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搭建了一条数字化桥梁,通过信息的传递,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更高效、更准确、更及时地建立联系。在校园网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则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的信息资源,促进教师尽快回应学生的动态学习需求,达到高效管理、教学的目标。由于“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和指导,因此可以实现“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和“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2种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师在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指导学生学习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时,既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又可以将学生的网络答题成绩进行分类统计,掌握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指导。

3结语

第4篇

成功的教学正是建立在学生对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之上。没有兴趣的学习,没有非智力因素参与的学习,只能成为学生的负担,消极应对,被动参与,这样的教学自然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传统教学中大多采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枯燥而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机械而被动的学习,这是长期以来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它可以以一个全新而多样的角度来向学生传达教学信息。学生所见不再是黑板白字、静止的教材,而是一幅幅直观而生动的图片,一曲曲优美而动听的音乐,一段段精彩而形象的视频;学生所听不再是教师单一的语言,而是多种声音;所感受到的也是多样的。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而新奇的,富有趣味性、形象性与动态感,这使得原本枯燥而沉闷的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艺术性与动态性。这尤其对于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可以激起学生对英语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积极调用兴趣、情感、情绪等非智力因素来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学习,这正是教学成功的前提与基础。如在学习“WhatwereyoudoingwhentheUFOarrived?”时,我课前细心地收集相关的资料,为学生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有着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画面,并配以悠扬而动听的音乐。这样的教学就不再是枯燥而机械地照教材讲述,而是以直观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这使得教学氛围异常轻松而活跃,学生处于心理放松状态,自然可以激起学生内心积极的学习情感,从而使得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活动。

二、创设良好的视听环境,提高学生口语水平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文字的语言素材转换成图片、图像与音频,还原语言教学的生动与活泼,从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这对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以及语言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一)视听结合,还原语言学科的真实面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一味的讲述只能是让学生生硬而机械地记忆单词与语法,而并不能充分地运用语言来进行交流与交际。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还原语言学科的真实面目,为学生提供视听结合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眼观耳听心思手动,将语言的学习与真实的生活与交际的场景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在运用中学习,在学习中运用,才能真正实现语言的内化,提高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二)纠正发音,让学生说得更加流畅标准发音不准,生硬而机械这是学生口语中所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更为广泛的英语素材,如教材的配音朗读、影视剧片断、经典的英语节目等,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英语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原汁原味的英语,帮助学生纠正不良发音,让学生掌握重读、弱读、连读、意群、爆破、语调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语言的精髓,从而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运用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难点的突破制约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在传统教学中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许多知识的重难点不易突破,学生似懂非懂,这是教学低效的主要问题。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学手段,优化了教学结构,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那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与难点,形象、直观而生动地再现出来,将其寓于直观的场景与真实的生活情景之中,具有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的特点,这样更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够以特殊的图文声像处理功能来化解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更加切合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关于介词用法与词组搭配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将这些枯燥、抽象而深奥的介词与词组寓于丰富、直观而生动的情景之中,将抽象的逻辑概念形象具体化。通过一段段精彩而生动的视频演示,便可以将语言所难以描述清楚的介词形象地展现出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直观的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中,这样学生在今后便可以灵活运用。而且,这样的教学极富趣味性,可以激起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是高效的、活跃而快乐的。

第5篇

建构主义表明,知识不是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下,也就是所谓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依靠老师的指导和学习同伴的帮助,通过一些必要的学习资源,采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由于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者通过他人的帮助利用人与人的相互协作活动展开意义建构的过程,这也表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将意义建构、协作、会话、情境作为学习的重要属性。建构主义倡导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角色,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重视老师的引导作用,又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不能只是在外界的带领下被动地去接受,成为被灌输的对象。老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主要起到促进作用,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传递者。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1.教学目标和教学观念的实际化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就是教学的中心,拥有对课堂的绝对支配权,单方面地传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外语教育理论表明,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条件的干扰,其中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方法、输入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各种情感变化等等。所以,打破传统的教学观点是首要任务。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端正学习的动机。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学习中,都要为学生营造一定的语言交际氛围,为学生创建能够使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学习英语不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得各种证书,而是为了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策略,为学生今后能够自主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目标设置上,也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学目标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评估的指导、制约和标准。高校中文理科专业兼有,我们将学生能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一般要求作为高校英语的教学目标,并且还要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以及翻译能力,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也要体现出这几个方面的考核内容。

2.教学模式立体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是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老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创建出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下相互协作和相互沟通,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了解到的教学信息进行意义建构,然后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积极练习自己掌握的技能。在各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了知识的运用者和主动建构者,而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学生最后掌握的知识不是由老师直接传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老师创建的情境必须对学生意义建构有帮助,协作要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中。学生要开展小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要通过会话和协商来一起完成学习目标。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呈现教学信息,促进老师顺利完成教学过程,还能够帮助学生收集信息、查阅资料,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会话交流和合作学习,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解决各种困难的工具。开设校园网还能够提供全面的互动、沟通环境和工具,如内部留言,方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沟通、资源共享。为了创建有效的使用过程和良好的语言环境,使用电子教案和电子教材让原本静态的知识活动起来。比如可以使用蓝鸽多媒体教学系统,这个系统具有非常突出的教学功能。通过这个系统能够进行现代化的授课,让学生的多个感官同时参与到学习当中,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体会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在根本上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教学合作。

3.教学评估立体化

第6篇

[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从事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人员尤其要注意跨文化交际中本国和异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注意文化信息等值,防止在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原文文化信息的丢失与扭曲,要想方设法使这些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去除。

自从我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以来,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不断加强,对精通国际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沟通各国经济交流和商务活动的语言工具—商务英语,已成为一门新型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的专业学科。商务英语涵盖了相关不同领域的专业英语,例如财经英语、会计英语、金融英语、法律英语、外贸英语、广告英语等等。商务英语研究的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般商务用途英语(EGB尸:English forGeneral Business Purposes)和专门商务用途英语(ESBP:English for Special Business Purposes)。商务英语的特点是它为国际商务活动这一特定的专业学科服务的专门用途英语。它既有英语语言的共同特征,即基于英语基本语法、句法结构和词汇,又具有独特的语言现象和表现内容,研究其语言现象,探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以掌握其翻译时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一、跨文化交际与国际商务英语的翻译

世界各国的商人都有其自己的本民族语言及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各国商人的相互商贸往来即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有着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商人们在交流时便需要克服彼此之间的文化障碍,以共同达到各自的目的。在各国经济、文化、军事等交往中,英语是首选语言。英语的词汇量丰富,它不断吸收各国语言词汇,具有多样性、易变性,因此人们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须特别关注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义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差异,尽可能做到文化信息等值或对等。

奈达博士在谈到翻译问题时说:“要真正出色的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翻译家让.德利尔教授也说过:“代码转译是确立词的一致关系;翻译是寻求信息的等值。”“词义等值”、“语言等值”等是“代码等值”的同义词;“意义等值”、“语境等值”、“信息等值”等是“翻译等值”的同义词。

上述这些权威的观点对目前商务英语翻译仍具有指导意义。一个国家或民族千百年形成的文化根深蒂固,不会也不可能完全被另一种文化所取代,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十分重视文化因素,特别注重文化信息的传递,尽可能做到文化信息的对等。具体到翻译就必须在译入语中找寻“对等语”。

例如我国在评比企业的等级时不少企业为自己是“国家二级企业”而自豪,但有的广告却把“国家二级企业”译成“State Second-class Enterprise"。在英语中“Second-class”含有"below a standard; inferior"(低于标准的;劣质的)这里有“差的”含义,与中文原意有很大的差异,不如译成“Statelevel II Enterprise”更贴切些。

语义信息等值和风格信息对等是商务英语翻译中最起码的对等。在这基础上,假使原文具有某种文化信息,翻译人员必须尽可能把原文中的这种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在译入语中体现出来,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与译入语的文化信息等值是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一种深层次的对等。在具体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中,语言翻译转换过程中这种文化信息的扭曲、丢失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例如在翻译:“我们希望产品的图案和色彩能照顾到欧洲人的心理。”有译者译成“We hope that the design and color of the products would suit European psychology.”这句译文的偏差出在理解上,译者把“心理”译成“psychology".粗一看似乎也没什么不对,因为在汉英词典中也是这么对应的。但通过细细推敲原文,我们会发现此句中的“心理”更有一种人的“偏爱”和“情趣”的含义,而“psychology”这个词则侧重于指“心理学”或“人的心理过程”,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再比如:“本协议及附件用中英文书就,两种文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有译者译成“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language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这里译者把“两种文字”译成“bothlanguages”值得探讨,通过仔细分析原文,这里的“两种文字”应理解为“用两种文字写成的文本”,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哪种“文字”享有更高法律效力或更低法律效力。因此译文似应改成: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texts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

二、文化差异和语义差异引起的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中文化信息不等值的几种情况

世界各国每年至少有数万种商品被介绍到全球市场(其中多数被介绍到美欧市场),但这些商品有五分之四销路不佳,究其原因,盖因许多广告正文错误叠出,有拼写错误,也有句法错误,.还有用词错误及文化错误,出现“胡译”、“死译”等,所有这些错误都有损企业形象和产品的销售,“国际营销的成功之路是建立在错误营销和广告战役中失败的废墟之上,他们中大多数失败是由于跨文化交流的错误”。这些交流的错误和失败或者是由于忽视文化差异,或者是对文化差异的无知造成的,因此为避免这些差异引发的失败,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就要探究了解这些差异的起因,力争在翻译时尽可能避免。

比如,有人把“白酒”译成“white wine",乍一看似乎没什么不妥,但在英语中,"wine”一般指以水果汁为原料酿造的酒,如apple wine, cherry wine,如果在“wine”之前没有添加某种水果的名称,则专门指葡萄酒,有人把“老白干”译成“Old dry white wine",但是既然指液体的酒,用dry(干)显然是矛盾的。其实在英语中,dry还可以解释“不含糖分的”,"dry white wine”的汉译应是“千白葡萄酒”,而“老白干”似应译成"white spirit”或“strong liquor"。

又比如在翻译“亚洲四小龙”时,有人把它翻译为“FourAsian Dragons”这样翻译似乎不妥.虽然在国人的心目中“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常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汉语成语中常有“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来表达正面的含义,封建社会中至高无上的皇帝被视作“真龙天子”,但是在西方神话传说中,“龙”却是一种邪恶的动物,在中世纪,“龙”( dragon)被视作罪恶的象征,圣经中恶魔撒旦被认为是“下he great dragon",这样,我们在翻译亚洲韩国,我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这四个在上世纪七、八+年代创造经济奇迹的国家和地区时,似应译成“Four Asian Tigers”较为妥当。

上述错误之所以出现盖因对文化差异的无知或无视所导致,商务英语的翻译人员似应从地理位置引以的文化差异,对事物认识的文化差异,颜色的文化差异等处引起重视,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有时造成原文文化信息不易翻译到译入语中,等值的标准有时也较难完全做到,通常文化差异会引起以下几种不对应的情形:

1.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入语文化中不存在或少见或不被重视

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发明并推出的新药层出不穷,如penicillin,aspirin ,amoxicillin等,由于我国药学界也无相应的中文产品和术语,于是只能采用音译法来分别译成“盘尼西林(青霉素),阿司匹林、阿莫西林”,用的久了,人们也就习以为常了。

又如国人这些年穿的名牌鞋子“耐克”( Nike ),Nike原是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名字,西方人会从这一品牌联想到吉祥与胜利,但中国人却不会有这样的联想,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文化背景,如果我们把其音译为“娜基”,在国人的心目中也不会有什么联想,但译成“耐克”就大不一样了,人们穿鞋子总喜欢它能结实耐穿,取名“耐克”会使人产生一种联想,即这种鞋子耐穿牢固,“克”有“克服困难,克敌制胜”的意思,这是翻译人员在翻译时根据其音节和鞋类产品应该具有的特点而独具匠心的一种译法,但也不得不承认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丢失现象,因为原商标“Nike”所具有的文化信息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不会像西方人那样想起了Nike女神,同样汉语中的“鸳鸯”常被用来指代夫妇,但译成“mandarin duck”则不会使洋人产生类似的联想。

2原语文化在语言中有明确的指代,而译入语则须另行处理

中国文化传统讲究六六大顺,八一八(发一发),但在英语中666却是魔鬼的象征,“八”也不具有发(财)的内涵,而西方人看中的却是“7”这个数字,比如有一种碳酸饮料叫“seven-up",在译成中文时似不应译成“七上”,因为这会使人联想起汉语中的成语“七上八下”,于是把它译为“七喜”则较为合适.

又如国产“雄鸡牌闹钟”原译为“Golden cock alarm clock",“雄鸡”在我国是一种吉祥的动物,‘一唱雄鸡天下白”,以“雄鸡”作为闹钟的商标比喻闹钟早上像雄鸡一样唤醒沉睡的人们。但在英语中cock也可以指男人的性器官,cock up在英国理语中则有“一团槽糕”的意思。这种效果恐怕是生产厂商和出口商都不愿意看到的,如果把其改为“金鸡牌”闹钟,译为"Golden rooster”则会使中国消费者和国外客户都能获得类似的美感。

3.原语和译入语中同一个指称对象是由字面意思完全不同的词语取代

加拿大翻译家让.德利尔教授在其撰写的《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法》这本著作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代码转译是确立词的一致关系;翻译是寻求信息的等值。”在书中他还指出“词义等值”、“语言等值”等是“代码等值”的同义词;“意义等值”、“语境等值”、“信息等值”等是“翻译等值”的同义词。他的观点对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原文与译文语义信息的对等语义信息是基础,没有语义信息就不会有风格信息或文化信息。因为风格信息和文化信息必须通过语言的的基本含义体现出来。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假使语言没有传递信息,风格信息和文化信息也就谈不上了。一般来说风格和文化都是通过语义信息所反映出来的。语义信息包括表层语义信息(surface structure semantic message)和深层语义信息(deep structure semantic message)。表层语义信息一般是指话语或语篇的字面意思。例如英语中的“dry goods”应和汉语的“纺织品”(textile)对应,而不能译成“千货”,“干货”则应译成 "dry grocery"。

又比如中国人历来推荐“东风”,古人诗句中有“东风送暖”字样,诸葛亮借的是“东风”,上世纪五十年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是“东风”牌汽车,而在英国人的心目中,“西风”( zephyr )是温暖和煦的,这是因为大西洋在英国的西边,西风从大西洋上吹来,在英国有一首专门颂扬西风的诗歌《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It’ s a 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译成:“那是温暖的风—温暖的西风,伴随着百鸟欢唱”,由于英语中西风含有特殊的文化信息,我们出口到英国的商品,在商标上就应考虑入乡随俗。

三、如何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进行文化信息的调整

各国各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是一种客观现实,作为商务英语翻译人员便应了解这些差异的存在,通过适当的翻译达到文化信息灵活等值,要做到这一条,就必须在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当中找一个切合点,就要把两种语言的文化进行比对,具体体现在在译入语中找寻“对等语”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翻译人员必须对文化上的差异进行适度调整,以实现文化信息上的对等,上文提到的把“亚洲四小龙”译成“Four Asian Tiger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化信息传递的目的基本上达到了对等。对下列这些情况,文化上的差异似应作出调整,A:原文指称对象有可能引起读者的曲解。日:原文指称对象乍一看好像毫无意义,C:译入语出现“语义过载”现象使读者不易理解,指称对象是词语句子及文章反映出的客观世界:英语和中文译文所指事物往往类似,反映出客观外界的相同事物或相同现象,体现出相同的语言功能,然而,东西方人有着不同的人文,地理,哲学,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这种差异肯定存在,从而使文化翻译的可译性产生一定的障碍,语言文化的这种特殊性使得中文的某些词语在英语中只能找到部分的对应语,有时根本就找不到对应语,反之亦然,例如“五保户”,“五七干校”等中文词语在英语中存在“意义空缺”,故其文化负载沉重,翻译时必须进行文化信息调整,通常翻译界对汉英词语指称意义的翻译一般采用四种方法,即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音译与意译结合法。

1.直译法

直译法指的是在不违背译入语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在译入语中完全保留原文语言词语的指称意义,由汉语直译成英语的例子有: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铁饭碗(Iron Rice Bowl)、纸老虎(paper tigers)、丢脸(to lose face)等等。由英语直译成汉语的例子有:iron curtain(铁幕)、chain reactions (连锁反应)等等,有时为了保持原文符号意义的完整传递,可采用直译加注的办法,例如:“拳头产品”( fist products),有学者认为,如果把它翻译成“competitive products"、"quality products”或“key products”恐不能充分表达原文含义,如直译成“first products”又担心外国人看不懂,于是采用“直译加注’,的办法,比如‘·拳头产品”直译成“a fist product",然后再加注“a fist product, literally, like a clenched fist, used to refer to the product which is excellent and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among similar products(拳头产品,字面上的意思是像握紧的拳头,用来指过硬而又有竞争力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直译加注,即对词语的指称意译做了清晰的说明,又很好地保留了原文的语言风格,传递了近似的语言文化信息。

2.意译法

意译法指的是翻译人员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舍弃原文的字面意思,力争译文与原文的大意相符合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的一种方法。由于地理、风俗、历史等差异、各民族的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直译有时晦涩难懂,有时会引起歧义,有时则不能充分传达原文的神韵,由此我们只能采取意译,意译保留了原文的特点和形式,一般来说意译可有两种形式:直接意译和转换意译,直接意译是指将源语言在词典中的意思译为目的语。例如:talk shop all the time(三句话不离本行),a land of honey and milk(鱼米之乡),四川成都的“紫薇酒店”译成英语为“户RIME HOTEL",紫微星在中国星相学中其星宿排名居首位,而英语PRIME含有“首位的、首要的、最好的、第一流的”意思,因此这可看作是成功采用意译法的典范。

转换意译是指翻译人员不按词典中词汇的解释释义来翻译源语言,而是在了解了该商品的特点并考虑到本国消费者消费心理习惯后采用另一个译名来取代原名原意,使其与商品的特点有关联,例如:Walkman(随身听),safeguard(“舒肤佳”香皂)、Whisper(护舒宝)、Coca-cola“可口可乐”饮料),Benz(“奔驰”轿车),这种译法如使用得好,可以使人顾名思义,联想到产品的特点及性能,从而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音译法

音译法指的是用音位为单位在译文中保留源语言的发音以便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以突出l}文主要语言功能的一种翻译方法,常见的有“humor(幽默)、logic(逻辑)、sofa(沙发)、nylon(尼龙)、sonar(声纳)、whisky(威士忌)、Sony(索尼)、Casio(卡西欧)等等。

音译法看似简单,却也有很多讲究,翻译人员在下笔之前似应反复斟酌比较,比如“Benz“奔驰”轿车)本来是译成“本茨”的但后来采用谐音联想法,译成“奔驰”显然要比“本茨”好得多。

音译商标也须有一定的技巧,其原则是尽量简短,省去某些非重读音节,比如将“Rolls-Royce”译成“劳斯莱斯”,而不是译成“罗尔斯.罗迈斯”。

如果是中文商标译成英语,有两种情况:一是谐音造词,二是按照汉语拼音,这里须注意如用汉语拼音做商标,最好事先查一下英汉词典,看看英语中是否有与该拼音一模一样的词、如有,应该搞清它的词义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与该商品是否适宜?例如,我国曾有一种“芳芳”牌的化妆品系列被译成“Fang Fang",但“Fang”这个词在英语中的意思却是(“毒蛇的“)毒牙、(“犬、狼等的”)尖牙。

4.音译和意译结合法

音译和意译结合指的是在英译.中保留原文的发音同时又体现出原文的指称意思,是一种兼顾音译和意译、谐音又谐意的方法。例如“X-ray”译成中文是“爱克斯光”,“爱克斯”是字母X的音译,“光”是ray的意译,又如“Cambridge”译成“剑桥”,"Uncle Sam"(山姆大叔”,指芙国政府或美国人),New Delhi(新德里,印度的首都),ice-cream(冰淇淋)等等。

第7篇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英语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在中职英语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能够有效丰富中职英语教育的教学手段,推动有效课堂的形成,促进中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技术在英语教育中的作用,就需要注意其应用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中职英语;英语教学;信息化教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1-0085-03

中职英语教育,是面向中职学生开展的一种英语基础教育。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对中职生英语基础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对中职生英语使用能力的培养。所以,中职生的英语教育,是理论教育与实用教育相结合的英语教育,需要英语教师针对相关的教育环节,按照新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做出特别的调整和设计。信息化教学技术,能够有效丰富中职英语教育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有效课堂的形成,对于促进中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于中职英语教育的原则

从中职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看,中职英语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是同等重要的,既不能为了加强中职生的英语理论水平而降低对中职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能为了增强中职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降低对中职生英语理论能力的要求。从这个角度出发,将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于中职英语教学当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主次分明的原则

所谓“主次分明”,主要是指在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开展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英语教育必须是教学的重点,而不能为了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而采用过于炫目的教学课件,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转移到教学课件上,忘记了学习英语本身。中职生大都是初中毕业以后准备通过中职教育走入社会谋求发展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专注度本身就十分有限,如果采用过于炫目的教学课件,他们的注意力很有可能因为课件本身表现出的极强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趣味性而转移,使得趣味课件成为英语教学课堂上学生关注的焦点,而英语教学的内容反而被学生忽略了。这样的结果是不利于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因此,从促进中职英语教学效果提升的角度出发,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必须坚持主次分明的原则。

2. 易于理解的原则

中职生大都是初中毕业生,初中生的英语词汇量是十分有限的,对于中职英语教学中很多课程的内容他们需要十分认真和努力的学习才能将之消化吸收。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加直观、全面地向广大中职学生讲解和展示英语教材的内容和含义,降低相关的英语教材的理解难度,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能够帮助中职英语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但是,如果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只是转换或者改变了英语教材的显示方式,而没有从降低理解难度的角度去处理相关信息,那么就无益于帮助广大中职生理解教材的相关内容,也不能加强他们的记忆和增强其知识迁移能力,所以,即便是使用了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技术,也是无用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也无法随着教学手段的更新而提升,这样的教学改革毫无疑问是失败的。

3. 便于操作的原则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日新月异,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发展同样如此。但是相对于日趋完善的技术,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操作水平呈现的却是缓慢增长曲线,即大多数中职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水平都需要在实际的教学摸索中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选择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时候,就应当注意从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水平出发,遵循便于操作的原则,确保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和自己计划当中的英语教学课可以顺利地完成,而不要为了应用最新的教学技术而不顾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结果导致自己在课堂上遇到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从而影响英语教学本身。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归根结底是对中职英语教学的丰富和辅助,如果因为教师自身技术水平的不足导致英语教学工作无法顺利开展,那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4. 与时俱进的原则

信息技术的进步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每隔几年,信息技术就会完成一次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发展创新。这些创新,不仅仅会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设备的更新换代上,还会对相应的教学硬件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必须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在更新教学硬件设施的同时,将信息技术进步和发展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转化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努力的精神动力,并传递给中职学生。要让广大学生在信息化英语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社会的进步,适应社会进步发展的节奏,跟得上时展的步伐。中职生在毕业之后虽然有一部分会继续深造,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进入社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更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价值观,必将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5. 不可或缺的原则

在中职英语课堂中,教师所使用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应该是不可或缺的,不可替代的。也就是说,如果少了这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教师教授的教学内容就无法呈现,教学过程就不能继续,教学目的就不能达到。因此,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其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紧密相关。中职英语教师需要按照现代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系统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总之,中职英语教师要遵循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的不可或缺原则,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支撑作用,使其实现助教、助学等多种功能。教育部近年来连续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要求中也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一原则。

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于中职英语教育的方法

从中职英语教育的实际教学经验出发,将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于中职英语教育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 情境创设法

所谓“情境创设法”,就是指利用视频播放软件,或者动画制作软件,将教师理解的适合于教学工作开展的,能够帮助中职生更好地理解相关英语单词、语句和应用的内容,通过设计好的一个画面场景播放出来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外研社版《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Welcome Unit 第一部分用英语介绍个人信息的教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截取软件,将中职生耳熟能详的外国卡通人物的自我介绍的视频片段截取下来,然后将这些视频片段播放给学生观看。同时,首先用汉语按照顺序提问:“他叫什么名字?他来自哪里?”然后再用英语提问:“What is his name? Where is he from?”并要求所有学生用动画角色的英文名字作答,这样一来,学生们在回答教师的问题后,就会很容易理解“His nameis…”以及“He is from…”这两句话的含义,同时也理解了如何在英语会话中使用这两个句子。

2. 语境分析法

所谓“语境分析法”,就是指利用多媒体播放软件,将同样的一句话放在不同的语境之中,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在英语会话中语调的变化给表达带来的影响的教学法。例如,在外研社版《英语》基础模块第二册第一单元Nice to meet you 第一部分warming up 有一个简单的对话是“Nice to meet you. Mike”,“Nice to meet you,too.”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这句话来表达不同心情的问候,可以将在多部英文原声电影中出现的这一段对话的视频进行剪辑,然后通过连续播放的方式,请学生分析不同的对话语境下主人公心情的不同和语调的差异。通过这样生动的展示,学生们对于英语对话中利用语调变化来表达心情的小技巧就了如指掌了,学习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3. 立体记忆法

在英语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结构十分复杂难记的“高难度单词”,尤其在中职生英语教学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十分专业的英语单词。这些单词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但是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帮助中职英语教师和中职生更加快速准确地记忆相关单词。具体说,为了加强教学的效果,帮助中职生尽快记住英语单词,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将单词的字母拆成不同含义的其他单词,从而通过单词组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对单词进行记忆。例如,英语单词family就可以被拆解成“(f)Father(a)And(m)Mother(i)I(l)Love(y)You”这样几个小的单词,然后组成“爸爸和妈妈我爱你们”这样一句话加以表达。学生在看到这样一个动态的单词拆解视频之后,一定会对这句话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深深记住family这个单词。这就是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于中职英语单词教学课堂上的立体记忆法。

总而言之,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需要广大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帮助下下真功夫,做真努力。只有真正将所有心思全都扑在教学技巧的丰富和提升上,信息化教学技术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外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中职英语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批准号:GPA11505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彦锋.流媒体技术在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1(06).

[2]徐健.浅谈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30).

[3]付广英.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8).

[4]郭晓戎.多媒体网络功能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0(06).

[5]夏朝阳.教育信息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Z2).

第8篇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宏观发展不均衡、微观应用不协调的问题,问题产生直接源于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的模糊。通过提高认识、强化软硬件建设以及建立学前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可以缓解这些问题。

信息化作为一种技术因素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各国都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当信息化研究从城市走向农村、从高校覆盖到中小学,几乎遍及教育实践中的各个领域时,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却较少引起人们关注。这种研究上的偏失除了因为研究主体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兴趣外,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学前教育本身的边缘化。但社会的发展使学前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国家也因此做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的决策,并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1]。在这个背景下,梳理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找到一些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对于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学前教育地位的提升以及人们对学前教育信息化认识的深化,学前教育信息化取得一定进展。

首先,学前教育信息化有了良好的外部氛围。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首次把学前教育摆在国家教育总体战略的重要位置,这种政策支持给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其次,学前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逐渐深入。在早期介绍借鉴国外信息化情况的基础上,我国的学者近年来开始本国、本地区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并出现一些研究成果,在幼儿园英语教育[2]、礼仪课程[3]等许多领域进行了有意义的本土化探索。

最后,学前教育信息化实践稳步推进。我国的学前教育实践也超越了早期的理念上的数字化学习空间[4],出现许多学前教育的多媒体网络课件,甚至出现一些专门面向学前幼儿的专题学习网站。另一方面,多元主体的加入使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实践发展迅速。从2001年起,IBM公司就与我国教育部合作,通过“小小探索者”(Kid Smart)项目,为600多所学前教育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5]。

2 学前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成果固然可喜,但我国开展学前教育信息化工作时间尚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问题突出表现为宏观上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和微观上内部应用不协调,而这不协调根本上是由于缺少一个系统的发展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2.1 宏观上区域发展不均衡

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即使在同一地区,信息化水平也因幼儿园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学前教育里的“数字鸿沟”已经成为教育公平的严重障碍。例如,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上海,截止2009年,上海的各区县园所就已经全面完成信息化设备的升级更新,实现班班有计算机。到2010年,上海的“园园通”公办园覆盖率达到100%,越来越多的民办幼儿园也加入“园园通”系统,其中黄浦、奉贤民办园的应用分别为80%和100%[6]。而在一般城市这些目标还远未达成,更不用说边远地区的一些幼儿园了。

2.2 微观上内部应用不协调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包括教师、基础设施、软件、教学模式以及外部环境等多种要素的复杂系统,如果缺乏规划就容易顾此失彼,导致应用上的低效甚至无效。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滥用、机械使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不但无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反而会影响师生交流,限制幼儿主体性的发展[7]。实践中常见的信息技术滥用现象其实是教师与信息化设备不匹配的表现。此外,也有一些购置了设备却没有配套软件,导致设备成为摆设的现象,这是硬件与软件不匹配的表现。还有一些不顾幼儿园的教学目标,盲目使用信息技术灌输小学才学习的学科知识,使信息技术成为“电灌”的工具的现象,这是教学模式与信息化不匹配的表现。如此种种不匹配现象,本质上是教育信息化内部应用的不协调的表现。

2.3 发展路径不明确

这种宏观上的不均衡、微观上的不协调,根本上是由于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缺少一个明确的发展规划。虽然大家能认识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意义,而且往往也将信息化作为幼儿园的办学标准的一个指标,但相关指标的界定不够清晰,就信息化发展本身缺乏一个统筹教师、硬件、软件等各要素的标准体系。这种标准的缺失,直接导致各学前教育机构按自己方便,随意购置信息化设备,造成信息化发展动力的缺失以及微观上发展的不协调,使学前教育信息化缺少一个明确的发展路径。

3 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对策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教育研究者、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除此之外,还要关注软硬件建设,特别是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加强软硬件建设

硬件设施和配套的软件资源是信息化的基础。许多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较好地区都是以计算机、网络以及配套的资源建设为突破口的。当前,虽然部分地区取得一定成绩,但整体来看软硬件设施建设情况与学前教育的客观需要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仍然是重要任务。

3.2 建立一套完整的学前教育机构评价指标体系

开展教育信息化评估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一个综合考虑基础设施、软件、硬件等内容的目标体系,客观评估一定时期学前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实现情况,能更好地引导教育信息化沿着高效务实的方向发展。当前许多地区的幼儿园办学标准中往往只是将信息化水平作为园舍设备的一个二级指标予以考察,相关指标界定并不准确,往往用电视、计算机等设备数量等片面的指标来代替信息化水平,缺乏整体性,直接导致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和应用的不协调。因此,应该在信息化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有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指标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gov.cn/zwgk/2010-11/24/content_1752377.htm.

[2]温小梅.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英语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2011(4):39-42.

[3]孙碧华.信息技术对幼儿园礼仪课程的影响[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2):106-107.

[4]张伯邑.数字空间为学前教育提供了新平台[J].学前教育研究,2003(4):48-49.

[5]杨昌江,夏军.IBM和教育部携手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91.

第9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农村英语;教学方式;探索

一、教育信息化的群

教育信息化即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具体指的是充分使用各式各样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及电子设备等加强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实践。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清晰、轻松地接受和理解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的理解。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频繁,学生的知识面也不断扩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二、教育信息化对于农村英语教学意义

农村的学生受环境以及家庭的影响,与城市学生相比不善言谈、自信心不足。而这时,教育现代化对于农村英语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就凸显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促使教育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农村英语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而利用信息化教学能够使英语教学活动更加形象、生动。教学的信息化是借助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的,这就给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更多选择,同时也拓宽了知识的来源渠道,给教师更多的教育灵感。

2.有效改善“教育关系”

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更新观念,进行信息化教育,才能有效地改善“教育关系”。信息化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帮助学生增加知识面,这样学生就能从其他渠道获取教师并未掌握的知识来进行反馈,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而并非单独的讲解者,以此来改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教育信息化下农村英语教学方式

1.互联网远程教育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远程教育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实施,使得农村的学生得以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接受到更加优秀的教育。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教学,最大的优势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与人交流不受空间物理特性的约束,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学习压力,轻松学习、娱乐学习。互联网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教育的广泛性、平等性。监控力度公平化。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听取到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讲解,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在远程教育的“班级里”没有“前排”“后排”之分,老师对待每个同学都是平等的,视听效果也是平等的。此外,互联网远程教育经济实惠,学校不用建设教室,但照旧收取学费,办学成本、费用降低,虽然设备和维护也需要资金,但是从长远看来还是有发展前途的。

2.翻转课堂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是一种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它使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以及知识内化这两个环节的位置颠倒,有效实现了师生之间良性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英语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教育的大环境下,英语教师提供视频资料为主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观看和学习教学视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互动交流,共同完成答疑以及作业等,它是真正意义上“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农村英语教学中使用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也能有效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又实现了“以学定教”,给农村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构建知识的平台,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农村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帮助其全面发展。

3.“多鼠标系统”的应用促进课堂互动教学

“多鼠标系统”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只需要一台电脑,若干个鼠标,师生之间就可以进行互动教学活动,这与学生人手一台电脑相比,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这一系统目前也正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实施,它能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轻松,改善了师生关系,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信息化教育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且更加灵活,教师的教育观念也不断更新。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更加轻松自在地学习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将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靳琰,曹进.“人件”建设:农村中小学远程英语教育的首选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6(8):48-52.

第10篇

教学档案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一种教学评价手段曾受到欧美教育界的普遍推崇,国外学者也曾把教学档案的评价作用运用到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目前,国外学者对英语教学档案的研究已经由传统的纸质档案上升到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教学档案。而且,国外的研究大都聚焦在教学档案的反思和评价功能上。在我国,许多研究者也认为教学档案是反思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评价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力工具[1]10。因为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师教学工作中点点滴滴的记载,汇集了教师的自我剖析以及同事、领导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材料,也是教师反思教学和完善教学的经验总结。查阅中国知网得知,从2001年到2012年篇名中含有教学档案的期刊论文共1224篇,但同一时间内篇名中含有英语教学档案的文章只有三篇。这足以说明,我国业内对教学档案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但针对英语教学档案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当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情况下,英语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国际化的一种重要媒介,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英语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的最基础科目之一。因此,本文将探讨在网络环境下创新高校英语教学档案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以期对高校的英语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高校英语电子教学档案的优势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教学档案应运而生。在继承传统纸质教学档案的设计理念和管理模式基础上,电子教学档案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高校教师教学的相关材料,比如电子文档、演示文稿、音频资料、视频资料、网页等,依托网络新媒介平台全球化、多元化、即时传播和随时互动的特性,以其灵活便捷和功能强大,势必成为高校教学档案的新模型,受到师生的追捧。电子教学档案没固定格式,每个学校的要求都不尽相同。总体而言,根据教学档案的功能分为两大类:教学改进型和教学评价型。电子教学档案的内容包括教学工作的阶段性评价、总体工作评价、教案、课件、教学成果集、作业批改情况、集体备课情况、听课情况、进修情况等。相对传统的纸质教学档案而言,电子教学档案更容易保存和携带,更便于教师对教学档案进行修改和补充,顺应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需求。

1.高校英语电子教学档案打破时空限制,便于存储和携带。电子教学档案多为word文档、excel表格、PPT演示文稿、音视频资料甚至网页,容量大,所占空间小,延长了教学档案的保存时间和保存范围。如果将教学档案存储在邮件中,或上传到网络中,做成精美的网页,就更不必担心教学档案的保存空间和时间的问题[2]14。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随机打开浏览,便于英语教师根据教学的进度和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和补充。

2.高校英语电子教学档案便于交流和监管。只要有电脑和网络,英语教师间可以随时随地互相查阅彼此的教学档案,学习对方的教学经验,吸取对方的教训,促进彼此教学技能的提高。学生也可以参与进来,查阅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和英语老师沟通。这样,老师间,师生间的交流就非常便利,英语老师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资源共享;老师和学生也可以沟通有无,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感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使教学档案真正成为辅助英语教学的工具。二级学院和学校的领导也可以随机打开电脑上网查阅英语教师的教学档案整理情况和教学效果的好坏,远程进行监督检查。

3.高校英语电子教学档案功能强大,灵活便捷。英语教学档案中少不了音频和视频资料,以往的传统纸质教学档案难以长期保存磁带或光盘中的音频和视频资料,而电子教学档案弥补了纸质教学档案的不足,再多的音频视频资料,也可以复制粘贴保存在电脑中或上传到网络中,其他老师和学生可以随时收听观看。英语教学教案、课件、教学心得,也可以供学生们和同事们学习。学生们参加的与英语有关的竞赛,演出的视频等,上传到网络中可以供大家共享学习,也为参赛同学更加努力学习英语增添了动力。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学档案的科学管理和利用

目前的文献研究表明,国内已有部分高校开始实行电子教学档案,业内对电子教学档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评价功能上。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电子教学档案的模式和功能一定会更加广泛和多元。

1.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电子档案信息意识。英语教学档案信息复杂,教师在整理教学档案的时候需要具备一定的档案知识和管理技术。学校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对网络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档案的归档工作进行教育和培训,学习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知识。二级学院和学校要不定期上网查阅和检查高校英语电子教学档案的归档情况,激发英语老师整理英语教学档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督促英语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意教学资料的积累和保存,杜绝抽查档案时临时突击,编造资料的情况发现。

2.制定英语教学档案的管理制度。根据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归档文件整体规则》,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因地制宜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以制度来约束教学档案的整理和保管工作。设立高校英语教学档案的评比制度,奖惩结合,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档案是一种动态的存在方式,如何科学合理地监管指导是高校档案工作需要认真思考的难题。笔者认为,高校英语电子教学档案的收集要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同步进行,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是三个关键时期。另外,高校英语教师也要注意平时教学资料数字化信息的积累。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现代技术 教学改革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融合运用而形成的技术,能够对声音、图像、文字、数字以及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存储、传播和使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有利于英语教学的生动化、形象化以及具体化,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1]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英语是目前唯一的国际标准语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全球化发展,英语作为唯一通用的交流方式,就变得尤其重要。英语的通用性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交流上,在很多的计算机语言、科技术语中都有用到英语。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的学术论文超过了85%的使用的英语发表。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英语的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意义非凡。大学英语教育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能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大学英语的课程进行学习,能够扩展当代大学生的视野,对当代大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一直以来,大学英语都是我国教育重点发展的科目。2007年,我国教育部曾经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这个要求里面是这样规定的:大学英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2]

二、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现状

我国英语教学已经逐步走到一个兴盛的时期。民国时期,由于、等各种新思潮的出现与兴起,欧美各种科学文化进入中国。改革开放前,由于我国整体形势动荡,所以大学英语教育陷入了瓶颈时期。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加入了WTO,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步发展。1977年,随着高考制的恢复,大学英语教育热潮出现。八十年代,我国根据国家发展的要求和情况,对大学英语教育制度出了相关的政策,大致规定了大学英语教育的培养方向。九十年代,我国又对大学英语的内容进行了充实,使大学英语逐步发展为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朝着实用性不断发展,增加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内容,教育的重点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化,使的大学英语教育发展越来越迅速。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英语在教学方式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其发展速度依然不能满足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学提出的要求,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交流是语音的功能和最终目的,所以大学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外的文化知识,为中国和外国的科技文化、人文等建筑起桥梁。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建筑的这座桥梁并不是很完美,教育现状中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3]

1.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仍占主体地位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虽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因此,教学改革针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作了调整,把学生变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提倡主动学习。但是就目前的情形来看,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所以大学英语教学方式在现阶段并未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灌入式学习依旧存在。

2.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仍旧以读写为主

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提出要以听说为主,改变传统的读写为主的学习方式。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听说的重视度不够高,通常还是以读写为主,听说辅助读写进行学习,不利于学生英语实践英语能力的提升,而且不光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这一点问题,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这个问题也相当严重。

3.大学英语教学资源不足

大学教学资源包括了课本与教师教材等,虽然目前的教学资源种类繁多,但是还存在很多没有经过科学编写的教材,而且关于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的资源并不多见。

4.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方式落后

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主要依据闭卷考试对学生学习效果予以评价,经过教学改革后,其评价方式也有所变化,形成了现在的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新的评价方式,但事实上,新的评价法依然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阶段性评价比重在总比重中所占的份额并不大,阶段性评价流于表面,教师主观意识影响力大,这样的评价方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发展。[4]

三、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分析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学基本上是讲解――练习――输出的固定模式,不断重复进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了新的方向。现代信息技术目前可以作为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能够作为协作歇息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能够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的工具等。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师生角色的转变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首先要完全调换学生与教师的地位,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增强英语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以及互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由讲授灌输式教学转为引导型综合训练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提高大学英语的学习效率。老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由知识传授灌输转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铺助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探究,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与教师主动交流,在得到教师帮助与指导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从而促使英语综合水平得以提高。

2.教学内容的改革

要把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从读写为主改革为听说为主。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引导学生正确构建英语知识结构外,还需要进行听说训练,利用音乐、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结合使用,综合对学生进行多感官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借助相关的视频、音乐播放软件,让学生根据电脑所给出的图片、声音或者视频选择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可以给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设置音效,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在口语训练上,可以进行情景设置,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使用英语,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能力。

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上要注意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特点的情况下,结合阶段性的教学目标来决定教学内容。这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的优势,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搜索,查找出与英语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然后进行整理。[5]

3.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的改革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这种条件下开展英语教学必然使会使得教学手段多样化。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所衍生的现代远程教育,能够提供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实现英语教学资源的共享不受地域限制。比如,教育信息化使用最多的校园网、网络图书馆、网上远程教学等等,但这些都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硬件建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发展,目前网络上存在的有用信息很多,远远超过教师在教学中展示的PPT以及书本知识内容,所以教师要学会利用这些资源,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不断进行充实,从而增大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下的网络平台来与学生进行教学成果共享,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些成果辅助自己的学习英语,从而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中资源共享的最大化。[6]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多媒体不仅仅只是教师演示和讲解的辅助工具,也逐渐成为了指导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认知工具。目前大学英语主要的教学手段使用PPT展示,那么还可以加入影音,教师可以自己制作适合教学内容的音频等等,积极创新,从而丰富教学手段,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更为成功。另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各种多媒体设备设置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通过增强师生的互动,拉近师生的距离。

4.教学环境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环境具有落后性,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走向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大学英语环境的改善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比如说建设英语活动室,学生可以通过英语活动室来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通过定期开展英语活动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从而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集文字、图案、音乐于一体,通过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设置疑问进行探究,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5.教学监控体系的改革

教学监控体系可以从教师监控、大学生自我监控、学生互控入手。

5.1教师监控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要善于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要知道和帮助学生实行有的自我监控,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在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QQ、EMS、Email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在线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5.2学生自我监控

在教师的协助下,学生要学会自己进行学习目标的设定,制定大学英语的学习计划。要注意的是,制定的计划一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计划进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遇到问题时,可以进行网上查找解疑,也可以在线和教师进行交流。对于计划的某一阶段学习完成后,可以根据教师所提供的网上测试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也可以自己在网上资源库中搜索相关的试卷等测试资料进行检测,这样能够实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成为下一步的计划的制定依据。

5.3学生互控

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监控一般可以分为相互监督和合作学习。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教师可以举办一些网上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一些网络平台,将自己所拥有的学习资料以及学习心得与同学分享,同时,可以互相检查学习进度,对学习测试的结果进行互评。

6.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科学、客观且准确的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上教育逐渐兴起,在网上运行的除了要有大量的学习软件外,还要有相应的练习和测试系统与之配套。在线测试系统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将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网络资源,以其大众化、现代化和方便快捷的特性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在线测试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与传统试卷考试评价方式相比,网络考试系统的评价方式可以动态管理各种考试信息,只要准备好足够的题目,就能够随机生成各种想要的试卷。大学期间,英语学习时间较为宽松,因而在考试时间的设定上不能过于死板,网络考试系统能够使考生在规定时间段内的任意时间参加考试,保证了大学英语的参考率。另外,网络考试系统能够快速且准确阅卷,不会出现因为教师阅卷疲劳产生失误的现象,保证了阅卷的准确度,也保证了评价的公平性。

结束语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大学英语改革,需要与当前社会发展相结合,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积极性,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目的,进而反过来促进大学英语更好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洁.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优势及前景[J].海外英语(上),2012,(8)

[2]邵凤芝,何苗.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视、听、说”大班教学模式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3,(5)

[3]邵凤芝,何苗.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视、听、说”大班教学模式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3,(5)

[4]赵海龙.民办应用型科技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15(5)

[5]刘子岚.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研究[D].2012.

[6]陈蔓萍.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2013,(32)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教育的质量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的重心从规模扩张转移到抓教学质量、抓内涵建设上来,开始了以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为主高职教育改革。随着高职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发展成为高职外语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作为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的高职英语教师正面临着教学改革与创新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如何提高高职英语教师整体素质适应改革的需要,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当代中国高职外语教育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主体的主动发展过程。成为教师是人生的一次旅途,而不是目的地,在这个路途中,教师需要终身学习,这一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从业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从一般的从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高职院校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决定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特殊性。那么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普通高校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差异。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的娴熟、专业情感的健全(李庆原等2006)。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处于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各国的交往和接触日益频繁。作为当今国际通用的语言——英语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国际化的一种重要媒介,是现代社会人类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在我国,英语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门必修文化课程。英语教学在我国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高职英语是高职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必修文化课,高职英语教师承担着高职英语教学工作,社会和时代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英语教师自身素质高低关系到是高职教育的成败,因此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具有紧迫性。

2.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由于近年来高职扩招,学生生源的复杂,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对于培养对象的特殊性和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高职英语教师不仅要专在教学方法、手段上适时更新,同事还要钻研高职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英语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发展,教学方法、内容等在更新,作为教学过程中主导地位的教师也要不断成长发展,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3.当今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高职英语改革目的在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高专学生能力构成的主体是专业能力,英语应用能力是职业能力的一个辅助部分。事实上就是学生的英语能力必须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及其可持续发展服务,这就明确了高职英语改革的方向是从基础英语向行业英语发展。行业英语教学不同于基础英语教学,具有跨学科教学的性质,在其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某一行业主要岗位群相关的英语内容,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及专业水平的同时,还需主动了解相关行业基本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教能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思路对高职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三、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身存在的问题

影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既有社会、学校等因素,又有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自我发展需要作为内部动力。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本身。笔者将从内在因素的角度,归纳以下几个影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1.发展意识不足

随着我国高职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师资严重短缺,结果导致高职英语教师教学任务过重,大多教师终日忙于备课,批改作业,应对各种教学检查,没有精力顾及自身的专业发展,没有全面把握自身的专业发展情况,不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面对学生和高职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他们感到达不到要求而失去信心,对今后的专业发展持顺其自然的态度。

2.教研能力薄弱

高职英语教师的教研能力是一个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形成重教轻研的现象。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高职英语教师有精力研究教学理论,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只有少部分迫于评职压力参与学术研究,大多教师参与教研教改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教研的消极态度不利于高职英语教师的个人发展。

3.行业知识缺乏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来源于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或中职学校英语教师转型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他们涉足高职英语教学的时间不长,对高职教育理念和相关行业了解甚少,教学中往往侧重纯语言的教授,出现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需要脱节,是英语教师对行业英语教学力不从心,这与高职英语改革的“职业性”“实践性”的趋势不符。

4.信息素养不高

随着多媒体网络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英语教学模式的改变促使高职英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大多高职英语教师了解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能积极参与信息知识的学习并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但整体来讲,高职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相对滞后,信息化教学开发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和评价能力还不高,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英语教学中还未得到充分利用,教师的整体信息素养水平与新时期外语教师的信息化背景下的专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马晓燕,杨善江 2010)

5.学习机会不多

高职英语教学师资力量的缺乏,让大量英语教师主要以教学开展为主,为了不耽误教学任务,学院提供给英语教师的学习培训机会很少,有机会也仅仅限于让课时较少的行政兼课教师参加,多数培训机会都提供给专业教师。学习机会少,信息资源少,不利于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途径

1.加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随着高职教育飞速发展,新的办学理念、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信息技术的日益更新,社会对高职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各种变化,高职英语教师如果不树立自主发展意识,不自觉学习相关高职教育新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及信息技术的使用,他们就无法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师树立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主动地采取相应的促进自我发展的手段和措施,实现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价值,并且这个过程贯穿整个教学生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自己专业不断发展。自我发展需求是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只有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自我需求意识被激活,他们才有可能迅速走向的成长、成熟与成功。

2.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提升自身科研教改能力

高职英语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既能提高自己专业水平,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如果高职英语教师终日只是满足于日常教学任务,不学习高职教育理论,不关注高职外语教学发展趋势,不善于总结自己及他人的经验,不能与时俱进,最终只能成为一个机械的“教书匠”,培育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这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因此,高职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研,总结反思英语教学实践,积累相关教学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是促使自己的科研教研能力不断提升。

3.增强教师“双师”素质,提升行业英语教学能力

由于高职院校的扩招,高职英语教师师资严重缺乏,英语教师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英语老师很少有机会进行专业实践能力培训,与行业联系不密切,缺乏“双师”素质,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高职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指明了学生的英语能力要为专业职业能力提升及发展服务。在高职英语课程结构上提出基础英语+行业英语。从高职英语现状来看,教师进行行业英语教学时,大多仍然是侧重于语言点的传授,机械的照着课本讲解,体现不了课程的专业性,常常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要想能胜任行业英语教学,这就要求他们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更要积极主动研究高职英语教学规律、探索新的教学法,找专业教师学习行业相关教学内容,甚至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企业实践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增强“双师”素质,提行业英语教学能力。

4.积极争取学习培训机会,拓展专业执教能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教师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不断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方法,才能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师参加学习与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高职英语教师积极争取参与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可以让教师在短时间内了解高职外语发展的趋势,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研究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5、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提升自身信息素养

高职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高职英语教师要主动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教学有机整合,积极开发适合专业的校本课程,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和水平,进而促进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作者单位:重庆水利电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渝水职院2013年度科研项目 (项目编号:K201309)

参考文献:

[1]童丽玲,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2.6

[2]黎维红, 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培养途径[J] . 黑龙江高教研究,2 0 11,第10期

[3]刘黛琳,卢丽虹,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师发展[J]外语界,2012第4期

[4]刘春霞,高职高专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思考[J]世纪桥,2011第7期

[5]曹冬梅,张青莲等,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专业化发展探讨,

[6]褚小宝,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08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3篇

关键词:博客 教育博客 网络教学 师生对话

我国教育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但传统的师生对话面临的一些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无法与个体学生自身的条件达到最佳结合。另一方面,学生面对教师产生畏惧感或依赖思想,阻碍师生交流。那么,教育博客如何深化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呢?教育博客如何使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自身的条件达到最佳结合呢?教育博客如何消除学生的畏惧感或依赖思想,使交流得以有效进行呢?本文通过研究教育博客,结合文献,对教育博客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可以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一、关于教育博客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研究

对于教师而言,教育博客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将其与教师的课程教学结合在一起,以弥补课堂的不足。国内研究者甘忠伟在研究教育博客的作用时,根据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的需要,把博客自然应用到课程教学中。他认为:“博客比较适合作为一个教学辅助工具,用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一些不足,使课堂教学能够很好地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保持教学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国内研究者陈美芳和项国雄在研究这个问题时也认为,将网络技术与课后辅导进行有效整合,可以为学生的课后巩固以及自主学习提供指导。正如国外研究者Hazel Hall、Brian Davison认为:“博客可以作为自己正确的学习工具,而不只是作为提供网络信息的一种选择。”

国内研究者黄勇、李庆明结合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从写作教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与过程评估四个方面,论述了博客在英语教育中的应用,他认为博客有助于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能够形成学习团体,合作学习,促进个人学习交流,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并实现过程式评估。而国内研究者胡晓雯则研究了教师博客在辅助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中的作用,她通过亲自尝试制作教师博客,发表博文,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课外活动;她还利用教师博客在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语言环境的创设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重要特点,将教师博客与高中阅读教学相融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博客在培养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万文龙则以测试和调查问卷为测量工具,对博客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论证了教育博客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他的研究表明:教育博客通过链接或添加声音和视频文件作为教学训练的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教育博客增加了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训练量,从而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研究教育博客的过程中,许多文献研究了教育博客在辅助教学中的表现模式。国内研究者黄新燕在研究博客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时,认为应用博客开展教育教学有多种形式,主要表现在极富个人风格的学生博客,海纳百川的教师博客和师生共同参与的博客。这与国外研究者Martin Weller、Chris Pegler与Robin Mason的结论相似,他们认为,博客在教育中有三个主要的(而不是相互排斥)使用功能:群体博客、学术保持博客、学生使用博客。国内外研究者都从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学生与教师三个方面研究这一问题。国内研究者熊曾与唐晓勇在研究这个问题时认为,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实践中赋予了博客新的内涵,不断创新博客应用的模式,在教师专业发展、班级管理、教学管理、专题研究、学生成长、家校沟通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内研究者汪基德在研究博客的教学辅时,针对博客的教育适应群体,指出“博客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它比较适合研究生教学,其教学思想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原理。初步的实践表明,利用博客可以实现研究生的情景生成学习、基于问题学习、协作学习、任务驱动学习和开发性学习,可以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国内研究者易志亮则在研究中小学师生这一群体利用博客进行辅助教学中,进一步从师生个人博客和小组博客出发研究其引申的内容,他通过教育博客的个性引申了个人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的挖掘;通过教育博客的公共性引申了知识共享和营造文化氛围;通过小组博客引申了知识共享、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在研究教育博客的教学辅中,有研究者从如何利用教育博客引导学生学习出发进行研究。国外研究者Ebner,M.、Lienhardt,C.和Rohs,M.等在研究博客应用于高等教育的导向学习时,认为:“微博客应该被视为一种全新的交流形式,它可以支持课堂以外非正规的学习。”国内研究者项国雄和孔利华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博客为平台,也提出利于在校大学生合作或协作学习、学习反思、以优带新的基于博客的导学制,为博客的教育应用提供了一条思路。

二、关于教育博客促进情感交流的研究

教育博客赋予教师与学生在虚拟世界里获得真实世界没能达到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使教师了解学生,并帮助学生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国内研究者于斌在研究博客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时,认为博客有助于师生间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和问题答疑。研究者赵可云在研究教育博客的交流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时,也认为:“博客作为一种交互媒体,在师生交流的初期,由于学生作为虚拟主体存在,可以无所顾忌地将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向教师呈现,对教师教学提出意见,如果教师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正确认识学生意见从而改进教学,实现与学生主体的交互。则学生逐步认同自己的老师,加深感情,进而实现从虚拟身份向公开身份的转换,通过这种交互,可以了解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成为教师对学习者进行分析的依据,确定教学起点,改进教学,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国内研究者杨晓新、章伟民则研究了博客的特点和应用于教育中的优势,他们认为博客解决了“沉默多数”的话语权问题,构成了“蜂窝”式的学习模型,减轻了网络学习的心理负荷,博客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国内研究者潘燕、郭根生在研究通过博客建立新的教育模式时,也认为:“在博客中,教师、学生和学习伙伴是采用对话的方式进行交流的,这意味着三者之间是平等而关联的,没有什么绝对的权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亲身经验占主要位置。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同样在所有评价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同时这种对话式的交流方式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甚至达到‘推心置腹’的境界,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更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指导。学生也可以从这种对话中了解教师的教育思想,从而使自主学习更具有方向性。”赵可云在讨论对话中的权威这个问题时,认为:“教师博客可以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工具,是教师认识学生,理解学生的一种方式。这种沟通除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内容上的沟通外,更多的包涵了感情,更具有人性化。”

国内研究者陈向东、王兴辉、高丹丹等通过研究博客的起源、特征和分类,分析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联系,介绍国外博客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情况,说明博客作为互联网时代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将影响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他们认为通过教育博客可以过滤信息,提供学习的丰富情境,提高学生的媒体文化水平,鼓励参与者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提供对信息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参与和协作。研究者白雪杰在研究教育博客的影响时也认为:“教师博客是教师敞开的个人日记,教师不仅仅在其中记录着自己的教育生活,也让学生成为了自己日记中的参与者和主角。在教师博客中,学生把自己的心事说给老师听,老师也通过这个平台传达着对学生的期望和爱。师生关系因博客而美丽,学生因从博客中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而快乐地成长着。”

三、关于教育博客提高思想教育的研究

学校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因此,如何将教育博客应用到学生思想道德工作上也是研究者的关注点之一。国内研究者付鹏从“博客”在实际运用中对教师、学生的作用及其对教育系统本身的影响,分析了创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的重要性,得出创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是非常必要的,对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及其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都具有重大意义。他认为“博客”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了解更加深入,有助于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和问题答疑,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有利于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发展,有利于高校学生政治思想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国内研究者宋雪飞在讨论博客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一问题时也指出,通过建立同学录类博客、建立教师博客、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博客来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庞丹、杨连生认为,辅导员博客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以其暗示性、渗透性等特点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良好的作用。

国内研究者曹凤燕在研究利用班级博客进行道德教育时认为:“利用班级博客进行道德教育,有助于拓展学生德育的时空场域,有利于在真实的道德事件体验中培育品德,有助于师生、生生之间平等交流和真诚对话,有助于学生在同龄群体中开展自我教育。”国内研究者丁璐在研究这个问题时认为:“在博客平台上,师生可以自由平等地交流,成为朋友,在互相尊重、坦诚倾诉、引导鼓励中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思想教育工作加以延伸和扩展。”国内研究者管士亮在研究教育博客时也指出,教育博客让教师与学生记录生活的事件,是他们反思与改进自我的相对独立的平台,他认为:“通过博客可以对学习进程进行记录,对于学生来讲,这样的电子档案非常有助于‘自我反省’,更及时地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或由教师做出方向性的引导。”

四、关于教育博客的不足与缺陷的研究

教育博客对教师而言具有辅教学的益处,但是,它也引发了各种隐性或者显性的问题。国内研究者文继奎在研究博客的辅作用时,认为:“博客仅仅是一种技术媒体,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是教育性的而非技术性的,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他指出博客教育应用存在二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求具备上网的条件,二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依赖博客,对不能方便使用博客的学生将产生一种教育不公平现象。国外研究者Hyung Nam Kim在研究博客应用存在的问题时认为,许多教育者试图在教育背景下推行博客,以提高师生间的交流环境,甚至用博客代替传统的计算机通信媒介,应该通过考虑用计算机媒介通信来全面开发教育博客的作用。研究者Ying Xie、Fengfeng Ke与Priya Sharma在研究博客的应用时对40个一年级与二年级的大学本科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的反思水平随时间发展有重大提高,但同龄反馈对学生反思的技巧有负面影响。

有研究者研究博客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应用情况时,也发现教育博客存在的不足。如国内研究者李会缤从小博客的角度出发,认为青少年“博”并快乐着,他还指出网络监管处于真空状态,对小博客无需大惊小怪,小博客需要引导和监管。国内研究者王晓樱、薛冠元、张义冉在讨论这一问题时也认为:“儿童博客的出现,无疑为青少年倾诉感受包括烦恼增加了渠道。”但也有教育专家提出,博客低龄化,是对传统家庭教育的挑战,并不利于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国内研究者傅劲则研究了博客给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行为带来的影响,他认为博客对大学生思想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大学生的“三观”产生倾斜,冲击大学生传统伦理观,影响大学生道德素养,挑战大学生的理性思维,降低大学生心理素质。正如刘海谈到的,在教育博客的发展过程中, 需要正确处理好它的数量和质量、原创和转载、个体和群体的关系,这样才能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

五、关于教育博客研究的新方向

对教育博客的研究应该扩大研究视野,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很多研究者只从单一视角研究教育博客,而只有从教育学、心理学与管理学等多学科视野来审视师生对话在教育博客中的构建,才能真正做到研究的全面化、立体化,才能使研究的理论分析更为透彻,而且使师生对话在教育博客中的构建建立在由多学科理论作为支撑的坚实理论平台上。

参考文献:

[1]甘忠伟.博客在教育传播学课程中的使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7(02):85-87.

[2]陈美芳,项国雄.Blog在课堂教学辅导中的应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02):30-32.

[3]Hazel Hall,Brian Davison. Social software as support in hybrid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e value of the blog as a tool for reflective learning and peer support. Library&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2007,163-187.

[4]黄勇,李庆明.浅谈博客在英语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6(10):172-173.

[5]胡晓雯.利用教师博客辅助中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7:

[6]万文龙.教育博客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2):98-100.

[7]黄新燕.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2005(10):28-29.

[8]Martin Weller,Chris Pegler,Robin Mason.Useof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on an elearning course.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8,2005,61-71.

[9]熊曾,唐晓勇.教育博客的创新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09):57-60.

[10]汪基德.基于博客(B10g)的研究生远程教学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1):9-13.

[11]易志亮.博客及其引申的知识管理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4:1.

[12]Ebner,M.,Lienhardt,C.,Rohs,M.,Meyer,I.Microblogs in Higher Education–a chance to facilitate informal and process oriented learning. Computers&Education(2009),doi:10.1016/pedu. 2009.12.006

[13]项国雄, 孔利华.高等教育中基于博客(Blog)的导学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12):31-35.

[14]于斌.Blog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45-47.

[15]赵可云,网络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06.

[16]杨晓新,章伟民.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06):47-50.

[17]潘燕,郭根生.浅析博客运用于Webquest[J].中国成人教育,2006(10):119-120.

[18]陈向东,王兴辉, 高丹丹等.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 2003(03):17-21.

[19]白雪杰.从隐匿到彰显——基于教师博客的教师文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7:1.

[20]付鹏.对创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Blog)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4.

[21]宋雪飞.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8):47-48.

[22]庞丹、杨连生.高校辅导员博客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新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70-71.

[23]曹凤燕.班级博客:学校道德教育的新天地[J].教育导刊,2007(10):14-16.

[24]丁璐.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7:21.

[25]管士亮.基于博客(Blog)技术的现代教育理论应用简析[J].教学与管理,2005(12):95-96.

[26]文继奎.教育博客运用的现状与反思[J].教育导刊,2006(01):61-63.

[27]Hyung Nam Kim. The phenomenon of blogs and theoretical model of blog use in educational puters&Education,51,2008,1342–1352.

[28]Ying Xie,Fengfeng Ke,Priya Sharma.The effect of peer feedback for blogging on college students'reflective learning processes.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11,2008,18–25.

[29]李会缤.小博客让人欢喜让人忧[J].上海教育,2004(05):15-16.

[30]王晓樱,薛冠元,张义冉.引导儿童“健康博客”[J].上海教育,2006(02):17-18.

[31]傅劲.博客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教育对策[D].硕士学位论文(电子科技大学),2007:1.

[32]刘海.对当前中学政治教育博客建设现状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31-34.

作者简介:

谢晓洁(1982— ),男,汉族,广东揭阳人,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实习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第14篇

职前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在线课程 教与学模式的改革

2012年9月全国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会议上部署启动了教育部“三通两平台”建设。2013年11月8日,杜占元副部长在教育部教师培训高级研修班中提出,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已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教师应该是教育家、熟练的技术应用专家,教师需要懂得整合资源,改善教育,引导学生发展,并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手段开展教学评价。[1]也就是说,学生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的学习及专业成长已不能只靠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资源。本研究以建设小学英语教育类国家精品共享课为契机,借助信息技术推动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将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和传统课堂教育相结合,通过采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为学生提供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信息资源平台,采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教学与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意,全方位地促进职前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烈地冲击着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同时也对英语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钟启泉指出,课程改革对教育界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2]对于教师专业化,对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束定芳认为,合格的英语教师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较高的人品修养和令人愉快的个人性格、较为系统的现代语言知识、相当的外语习得理论知识、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等。[3]王蔷教授就认为一名合格的外语教师需要具备:1.英语语言能力、2.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法、3.才艺技能、4.游戏和活动组织能力。[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贯穿于专业化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知识与能力内化、升华过程,主要有两个培养阶段,一是职前的教师专业成长,二是职后的专业发展。也就是说高师院校承担着促进职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任。“职前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既需要理论的学习,也需要通过交流、探究、分享、反思、总结,把理论及实践知识内化为个人知识,促进其专业成长。职前教师专业化成长有助于学生将习得的理论内化为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实现个人教学理论的自主建构,有助于促进他们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二、促进职前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教育类在线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1.在线课程教学及学习模式的思考

数字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动,学习已经变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称为“泛在学习”。学习已经不是传统的讲授―记忆模式,而成为是一种建构、改进、分享过程,参与、共建、共享是当代的学习文化属性。而现有一些在线的精品课程建设更多地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教师教学的需求,而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需求则考虑较少。本研究将针对教学法课堂出现的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建设国家教师教育类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契机,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建构知识等意识,从不同方面促进职前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

(1)通过资源库及教学内容的重构,构建融课前―课中―课后学习为一体的学习平台

该平台吸纳一线小学英语教学专家深度参与课程的建设,突出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技能及典型的工作案例分析,提供大量泛在的、实时的资源,为学生全面提高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提供学习支持。并加强线上及线下的课程相辅相成的学习,结合小学英语课例观摩等自主学习模块和顶岗支教、小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等技能实训模块,旨在营造仿真或真实的小学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

(2)通过课程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变革,将MOOC和传统课堂教育相结合,采用混合式教学及学习模式

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及学习模式,发挥教师监控、引导、调控等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激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新性。课前要求学生观看教师教学视频、优秀教师的案例片段及查阅相关的项目学习模块资源,对项目模块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和认知;课堂上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反思,探究出“案例引入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归纳小结活学活用反思提高”的教学程序,然后通过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反思教学行为、合作学习等能力,塑造学生的专业态度及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3)通过学生的参与、共建、共享,打造开放式、互动的、泛在的在线课程资源学习平台

学习是交互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是知识的提供者和传播者。课前鼓励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资源过滤、筛选、采集并上传;课堂上对学生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时,鼓励学生对自己或同伴的教学视频进行录制与编辑,并上传共享区;课后激发学生开展项目学习模块的拓展探究活动,撰写学习心得、反思、小论文等与同伴分享。通过学生参与课程的共建共享,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打造其专业精神及专业素养。

2.在线课程教学及学习模式探究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5]这体现了国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愿望,也对高校的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挑战。

(1)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本研究提出了采用线上线下学习、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将学习方式分为认知、体验―探究、分享―评价、反思―巩固、拓展四个环节,旨在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自主拓展的学习特性,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基于“自主体验”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课前完成项目知识模块的前置性学习。本活动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使他们实现自主知识建构;基于“探究、分享”的学习活动能促进项目模块知识的内化吸收,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习惯,并通过交流分享的学习活动有效促进同伴的互助,实现教学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深化;采用“评价、反思”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对各学习小组学习成果的评价及对各项目模块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反思。在本研究中学习的评价表现在小组互相点评或者课程的评价栏留言中,这种基于同伴点评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而反思性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则包括学习笔记、项目学习报告等。通过这种学习活动能帮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及反思能力;采用“巩固、拓展”的学习活动能帮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获得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部分学生可以采用画出本项目学习的思维导图、完成项目作业、参加项目学习测试、参与教学实践等学习形式。

通常来说,特定的学习方式就会有相应的学习行为来配合。

学习活动一:课前的自主探究体验学习是学习者以自己为主体,通过教师导学案的指引,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独立采用搜索、浏览、过滤、阅读、思辨、质疑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活动基于搜索引擎的项目学习模块资源查询与检索、基于课程资源的探索学习、基于交互空间的资源分享。学习行为包括:搜索资源、查看资源、完成导学案、疑惑、在讨论区发帖等。

学习活动二:课前和课中的交流、分享包括个性化交互和组群间的交互,如学生间的交互、个别学生与教师的交互、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交互等。交互形式有实时聊天、留言板、讨论组、邮件、论坛等。学习的行为分为线上及线下两种类型:课堂上可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展示分享、互相点评等方式;线上可采用回复短信、回复留言、发帖或回帖、收发邮件等一系列学习行为。同伴互评、教师点拨也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

学习活动三:评价及反思性学习是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再认识过程。主要的学习方式有: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以及教师点评。

学习活动四:总结、拓展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梳理、归纳、总结、拓展所学的项目模块知识,使学生对模块的相关知识及技能形成系统的认识。主要的学习形式为整理笔记、完成学习手册、完成项目作业及测试、微格实践、实训室训练、教育见习、实习等。

(2)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为了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现状,本研究采用了混合式的教学方法。所谓混合式教学也就是将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 to Face)和在线学习(E―Learning)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所发挥的引导、启发、答疑以及监控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作用,同时又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6]

教学活动1:帮助学生激活、补充已有知识结构。

首先教师通过导学案,激活学生的学习思路及学习兴趣。在课程的学习资源平台上提供相应学习项目模块的视频及文本知识。教学视频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任课教师以知识点为切入点的微课,二是优秀一线教师的课例片段。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将不能理解的内容进行详细记录。除了视频资源,在学习平台上,教师还提供与学习模块相关的文字学习资源,如文献资料、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学生可以利用导学案的引导开展自主学习,并把碰到的疑惑记录下来,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课程的互动栏目,如讨论区、留言板、邮箱等中间开展师生或生生间的讨论。

教学活动2:帮助学生发现理解错位,开展反思、调整活动,并引导学生进行吸收、内化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知识。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支持者、学习伙伴。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教师需了解学生在课前的预习情况以及存在的困惑,掌握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课前学习的收获,反思课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通过创设模拟的英语教学情境,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爱好等组成学习小组,尝试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学生开展活动的时候,教师需在教室走动,以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汇报活动,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如教案、课件、说课、微课等形式,并组织各小组进行相互评价,使学生通过同伴互评来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效果,开展教学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点拨,帮助学生重构学习内容的知识及技能框架。

教学活动3:帮助学生积累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形成对教师身份的认同。

Richards,Platt认为,在教师教育过程中需重视反思教学法。反思性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有创见思考的能力,是改进学生课堂教学实践的一个很好的途径。[7]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引导项目小组开展反思,要求学生对项目学习的过程各种细节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各学习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和互动,教师及时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的补充。最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笔记和项目学习手册,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实践活动,如微格课室的教学实操、实训室的教学专项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或者实习等。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现代化,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在这一改革浪潮中,高师院校要在大力推动在线课程时关注职前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学生则通过开放、共享、互动、泛在的学习资源平台来开展课前的感知体验、课堂的交流互动、课后的拓展实践;教师则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支持者。课程教与学模式的改革不仅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意识的养成,而且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也培养了他们的专业情意。

――――――――

参考文献

[1] 杜占元.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教师培训改革高级研修班上的报告.2013-11-08.

[2] 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 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6]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电化教育研究,2004(3).

第15篇

【关键词】医学英语;网络;教育;模式;建设;探讨

1医学英语教学现状

医学英语在学科分类上有两种,一种是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英语。而另一种则是应用于特定的医学职业领域的专业英语,比如医学交流、医学学术论文等。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进展,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及时准确地了解国际上最新的医疗进展情况,是提高我国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重要保障[1]。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医学培训需要将提高医学人才专业英语水平作为重要的培训目标和任务。医学英语在大多数医学院校中是医学生的必修课,但教学现状与实际需求有着很大的差距。原因主要在于学校对于这一学科重视不够以及目前教育体制中教与学的脱节。实际上,学习活动会受到学习目标、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环境受这3个方面因素的影响[2],其中学习环境对学习活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大环境对英语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不够,并没有认识到目前学习英语知识的重要价值。另外,医学英语教学应该结合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实际临床需要来实行,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效果。近年来,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变为网络化和多元化,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广泛应用成为一个趋势,各种网络教育平台不断增多,远程教育资源不断增多,这为医学英语的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是医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补充手段[3]。

2网络教育平台的优势

互联网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当代大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生们对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也比较熟练,这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4]。网络教育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在线教学平台、教学管理系统等。网络教育平台具有如下特点[5]:(1)网络教育具有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地点进行课程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节省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使自己的英语能力不断提升;(2)网络具有丰富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开发出形象生动的课件;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图文声像并学习资源,有利于理解和记忆;(3)网络教育教学交互功能比较突出,可以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同步或异步交流的目标,从而便于交流,提高学习有效性;(4)网络教育具有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和资源共享途径,通过网络可以实现稀缺学习资源共享,不仅可以共享国内其他大学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利用外国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近年来,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全球应用范围最广的教育软件之一,被众多国内高校选用作为信息化建设的载体[6]。Blackboard平台做一网络教育模式的典范,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显著,老师和学生可以在多媒体、网络组成的平台内进行各种课程方面的交流。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系统,正是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教”“学”的环境。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自主进行课程内容学习。不同学习者之间以及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讨论、交流。“Blackboard”为教师、学生提供了强大的施教和学习的网上虚拟环境,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7]。目前,全世界有超过3700所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使用,用户非常广泛,口碑比较好。

3医学英语网络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医学英语有着专业词汇多、混杂着众多的拉丁语、希腊语词素等特点。对医学英语的认知和掌握不足是医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制约医学各个专业课教学,特别是双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障碍之一[8]。

3.1缺乏统一的网络教育平台

在实际当中,网络课程建设的团队主要由本学科一线教师承担,计算机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缺少,因此网络课程建设从一开始就缺少了系统性的底层设计,这是导致建设效果差的主要原因。网络课程建设离不开专业的现代教育技术人才,更不能缺少系统性的底层设计多数院校基于Blackboard平台建设网络课程,但是网络平台建设缺乏专业人员指导,搭建好的平台亦缺乏专业人员维护。如何将好的临床英语资源变成网络课程需要网络专业人员、临床医生、外语专家的共同参与。

3.2情景模拟练习匮乏

教师绝大多数为临床医师,授课经验相对缺乏。授课方式多采用传统幻灯片讲解授课。授课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参与较少,缺乏积极性以及互动性。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的认知能力发展涉及四个方面的因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情境”强调了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即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9]。这是网络教学要面对的重要的问题。面对海量的学习资源,网络课程的建设者还是要有所取舍,既要重视情景设计,又要对有针对性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练习。

3.3侧重知识讲解,缺乏实际演练

医学英语有着专业词汇较长、较多、应用场合特殊等众多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是围绕着教师、课堂、教科书进行难以实行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在由于有限的课时中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点有限,如何使所学为所用是一个问题。课堂教学只能用来讲授相关知识和重点以及一些例子,而真正对于一门知识的掌握和提高是在课后的不断练习中完成的。

3.4重测试,轻反馈

评价与反馈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单向填鸭式授课方式不仅学生在课前不清楚教师的讲解内容,在课后也无法系统的复习,学生的问题也无法及时得到老师的反馈。并且,不同的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的接受程度不同,因而会产生不同问题。如果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可能[10]。不能及时理解掌握,之后还要再花更多的时间来重新学,事倍功半。通过反馈,老师也明白自己教授过程中的漏洞。真正做到教与学同步进行,学生与老师均得到提高。

4对医学英语网络教学的几点建议

4.1注重医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培养

在学生本科阶段,从事医学英语教育的一般是专业的英语教师,在与现实的实践相结合方面难免会有脱节,较多的照本宣科,缺乏生动性和现实应用性,难以吸引学生们的关注力。而在研究生阶段,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期间从事医学英语的教师大多数为各个临床学院遴选出来的英语较好的临床医生。他们兼职从事医学英语教学工作,临床经验相对较丰富,结合病例讨论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是他们很少经过专业的教育培训。各个老师之间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育经验相对欠缺。如何正规的培训培养合格的英语教师也是各个临床医学院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在有条件的医科大学可以选择有国外留学经验的老师担任英语老师,最好有外国临床经验的老师。他们不但可以结合实际问题讲述各个专业的知识,而且可以就一些前沿、热点问题与同学们进行探讨,真正做到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开阔学生的眼界。

4.2确保课时教学质量

现阶段学生学习英语的课时较其他专业课程较少。1周在4课时左右。从这短短的课程中获得的知识有限。医学英语是基于一般日常英语之上的专业英语。而语言的学习需要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如果学生课后没有复习的话,课上学到的知识会很快忘记。难以保证学习的质量。网络教育平台在课后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可以弥补课时的相对不足。

4.3搭建合的网络教育平台

网络教育平台有着诸多优点,但是网络教育平台知识一个信息的载体和一个传播信息的手段。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医学英语专业较强,在非英语母语国家中较少有机会用到。学生们接受医学英语的3个主要途径就是:(1)目前,医学英语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授课内容一般是基于某个疾病,以及关于这个疾病的一些专业词汇、用法等。大多为书面用语。关于实际问诊、查体以及病情介绍等介绍不多。实际应用性有限;(2)医疗相关的美剧,如《豪斯医生》《周一清晨》等。在这些资源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常用的医学问题描述。以及如何用英文表述一些常见的问题处理。但是这些美剧距离实际临床工作还是有很大差距,专业知识方面有限;(3)医学文献:学生通过医学文献可以掌握很多一些学术论文的表述,并且可以同时提高专业知识。但是这仅局限于书面语的学习。针对于医学英语,由于专业性较强,从事医学英语教学的老师,不但要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相对于其他英语学习资源,医学英语资源较少。很多课件需要教师花费时间来制作。在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老师需要比以前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咨询、答疑、监控、和对重点难点进行综合把握[11]。比如,Blackboard平台功能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可以供教师和管理教学资源以及作业的布置。主要包括课程信息、课程文档、作业和外部链接等内容。在课程信息板块中,教师可以上传教学大纲,教学、课程简介和教学日历等和教学有关的文档,学生可根据需要下载浏览。在课程文档板块中,主要以提供教学课件等内容为主,也可提供教学参考资料等内容。作业板块是对教学环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在此作业,学生完成后及时提交,对于部分测试类的作业,可以即时自动批阅并给出成绩以及答题情况的反馈。作业区允许教师根据学生提交作业的形式创建作业项目。教师可以跟踪学生的作业进度,从成绩簿下载整个班级的全部作业。他们可以给作业打分,并单独给每位学生提供在线反馈。

4.4重视已有英语学习平台

随着中国与国际的交流越来越多,现在接触到外国人,用英语与之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语言只有通过实际交流才能产生深刻的印象。这对于普通英语和专业英语都是一样的。现阶段网络已经有丰富的与外国人交流的软件。如Skype,WeChat等。还有英语聊天室,通过与以英语母语的国家的人的对话可以练习我们日常沟通的能力,还可以巩固已经学会的知识[12]。学生实际运用中机会的增多,会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动机和学习需要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