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林业索道论文范文

林业索道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林业索道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林业索道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生态旅游;对策研究;中国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128-02

一、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工业文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人类社会在过去的数百年的发展中一直表现为对经济高速增长的追求,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人类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减少、海洋资源的破坏、能源的急剧消耗、自然灾害频仍、化学物质的滥用、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面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与矛盾,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发展模式和重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之间作出选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一是生态旅游首先要保护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二是在生态旅游过程中身心得以解脱,并促进生态意识的提高。加拿大生态旅游学专家戴维・A.芬内尔(David A.Fennell)在其著作《生态旅游》一书论述:“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可持续旅游形式,主要强调的是对自然的体验和学习,这种旅游经过有道德的管理,是一种低影响,非消费性和注重当地影响的旅游。它一般发生在自然区域,并能对这些区域的保护和维护作出贡献。”[1] 十几年来,生态旅游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0%,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出现了一些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其中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野生动物园成为生态旅游热点区域。中国自1993年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到中国国家旅游局把1999年定为“生态旅游年”,短短的几年时间,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正在全球兴起。

二、中国生态旅游的主要问题

1.最不生态的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是判断生态旅游的决定性标准,许多地区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往往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缺乏对生态旅游的正确认识。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1982年,中国在湖南诞生了第一个正式命名的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以来,到1997年底,中国建立了926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鼎湖山、长白山、扎龙、神农架、西双版纳、武夷山和天目山等名山,这些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并没有使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以较好的保护,反而使这些地方声名鹊起,引来游人如织,自然生态遭到破坏。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由于上游和周边森林大面积砍伐,使这里原湖泊水位每年降低6厘米~30厘米,致使黄龙钙华堤已开始退化、变色。如再不采取保护措施,这里的岩溶湖将会过早衰亡。湖南武陵源风景区中二氧化硫含量高达0.62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一级大气标准[2]68倍;树林大片枯黄,PH值达4.44并出现酸雨酸雾。张家界、南岳衡山大规模的路面硬化,虽然提高了可进入性,但造成了快餐式旅游的烦恼,以前需要两天才能游完的南岳,现在有观光车进入南天门,有观光电梯登顶,已经很难找到昔日还要在禅寺寓宿一宿的乐趣了,更不用说和方丈谈经论佛的荣耀了。另外,广大旅游者的生态旅游知识贫乏,欣赏水平低,环境保护意识差。在生态旅游区内,游人的踏踩、攀摘野花等不文明行为会造成土壤侵蚀,影响自然保护区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更新。此外,许多导游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缺乏基本生态保护知识,不能把保护生态系统的意义等讲解给游客,达不到让游客认识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旅游地社区群众没有或很少从生态旅游中获益。

2.生态法制有待完善和健全。中国至今还没有一部生态旅游规章制度,缺乏从立法的高度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只由开发者自觉自愿的保护,难免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虽然也指定了一些与生态旅游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关联的法律和法规,但是具体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却缺乏相关方面的法律制度的约束,尤其在旅游环境保护法律及规章制度的出台方面表现较为滞后。此外,对旅游景区环境质量的一些具体标准要求的条款大部分分散在别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中,这大大不便于旅游开发规划工作的开展和环境管理的改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保护区从结构上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一般也不允许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缓冲区内只许进行科学考察研究活动;实验区内可以进行旅游活动。有的保护区违反《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从事旅游活动,使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地域减少,它们的生活空间和养料系统也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这里的动植物死亡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中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对策研究

1.立法保护生态环境。1916年,美国通过了关于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法案,国家公园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自1992年里约会议以后,日本制定了《环境基本法》。中国由于没有具体可行的生态旅游法案,致使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以索道为例,世界各国在作为国家公园的名山上修建索道都是严格控制的,其中美国、日本是明令禁止的。日本富士山海拔3 776米,公路只修到2 000多米,游人再多,也是自己一步步登上去的。但在中国,有些名山上修建现代索道。索道在国家名胜中心区域的建成,不仅破坏了自然风景区的原貌,而且使游人大量集中于容量有限的山顶,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热的掀起,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也遭到致命的打击。

2.制订发展计划和战略。在发达国家,都将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纳入社会公益事业,每年由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在2000年有43亿美元用于国家公园,包括保护、科研、管理的开支。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国家公园局每年预算为1.148亿澳元,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拨款和市政税收,而公园本身经营收入仅0.1亿元。新西兰也是如此,国家公园内的一切设施,包括道路、野营地、游景道和游客中心等均由政府投资建设。就是韩国,每年也有相当于人民币6亿元的资金用于国家公园管理。这些国家都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视为保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科研基地和公众教育和生态旅游基地,因而拒绝商业运作,不以盈利为目的。正是由于这种公益性质的正确定位,因此从规划建设到立法和管理,一切与基本目标相抵触的活动,均在禁止之列,以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自然属性,竭尽全力维持它们的自然状态。许多国家的国家公园法规定实行分区制:“山上游,山下住”,即功能分开,把旅游服务设施安排在区外,使区内保持一个完整的真实的自然文化遗产。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的国家公园内见不到宾馆饭店,有的只是供游人野营的古朴而简易的基地,高质量的游景道和各种向导性的指示牌。而且就是这些基本设施,也力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的干扰和影响,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美国在1994年就制定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适应游客对生态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澳大利亚斥资1 000万澳元,实施国家生态发展战略。墨西哥政府制定了“旅游面向21世纪规划”,生态旅游是该规划的重点推介项目。肯尼亚政府就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国家发展策略,其别将生态旅游视为重点项目。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自然景观多姿多采。有壮美的大森林;有扎龙,神农架,西双版纳,武夷山和天目山等名山;还有列入《国际湿地公约》重要湿地名录的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青海鸟岛,江西鄱阳湖和湖南洞庭湖等湿地;中国有60亿亩草地,约占国土面积的40%,其中83%的面积分布在中国西部。这些都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绝佳去处。

3.进行旅游环保宣传。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不同的口号和倡议,例如英国发起了“绿色旅游业”运动,日本发表了“游客保护地球宣言”。加拿大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推行生态旅游了,进入生态区的外国旅游者都会得到生态旅游导游册:“生态旅游是由加拿大林业部为作为旅游者的您准备的,旨在帮助您了解加拿大全国各地您所能看到的风景,包括对景区的自然和人文历史的描绘和说明。生态旅游线路将涉及各种主要的风景类型和生态区,每个生态区的图标上都标明了观光点(由序号标出)。大部分景色您可以驾车观赏,有些地方则建议您停车观赏。各观光点的距离都标明了公里数,如果要进入支路观光,在高速公路路口上都有路标标明距离。如果您能记录好旅行的距离并在达到每个观光点前阅读有关说明,您就能从生态旅游中获得最大限度的享受。”[1]这种生态旅游以跨加拿大的高速公路为中心,沿途划出几个生态区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在高速公路或高速铁路边划出若干个生态旅游区,把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联系起来,推动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4.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许多国家都通过对进入生态旅游区的游客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不断监测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利用专业技术对废弃物作最小化处理,对水资源节约利用等等手段以达到加强生态旅游区管理的目的。澳大利亚联合旅游部、澳大利亚旅游协会等机构还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旅游的指导手册 。此外,很多国家都实行经营管理的分离制度,实施许可证制度加强管理。

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使人类能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旧(Nostolgia)”情结,使自己在溶入自然中进入“天堂(Nirvana)”最高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戴维・A.芬内尔.生态旅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2]邓爱民.浅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BE/OL].省略.

第2篇

关键词:森林工程,实践课程,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n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System Of Forest Engineering Program (Lifting Transport And Engineering Machiner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Wei ZhanGuo

Abstract:At present, the central south Forestr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nded to cultivate undergraduate proposed proportion increase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in the teaching system. For studied forest engineering students,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e ability is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because the forest project itself is a practical discipline, students in university after graduation can independently complete the enterprise first line design or technical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make students have good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and quality, it should not only study the existing successful experience,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design teaching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our school walk the road of innovation, make our forest engineering gradually catch up with and unique, complete the shift towards engineering machinery professional.

Keywords: forest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curriculum system; personnel training

一、课程教学问题的提出

当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针对大学本科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在教学体系中增加实践的课程比重,这是非常正确的,是适应中国的实际现状的。对于学习森林工程的学生来说,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森林工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就能独立的完成企业第一线设计或技术应用工作。

然而,从我校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森林工程学生状况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找工作时表现出信心不足、抱怨自己实践能力不强、缺乏行业新技术知识面对招聘对象的现象较为严重。经过分析,我们觉得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

⑴本专业办学时间虽然较长,但教学培养方向尚未明确,课程安排趋向于机械工程方向,相关机械设计新理论、新方法课程、机械加工新技术课程安排不足;

⑵招收的学生均是理工生,实践能力需要入校后临时培养,留给专业教学的时间不多,有时在上专业课时还要补实践课程内容,耽误了完整进行设计课题实践的时间;

⑶与第二点相联系的是,由于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造成很强的挫败感,对森林工程专业形成厌学情绪,于是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三后放弃专业课,开始潜心准备考研或出国等等;

⑷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缺乏配合、条理,内容没有联系,各自为政,而且没有统一明确的要求等等。同时因为缺乏配合和条理,学生反映有时实践课挤在一起,设计与实践课的作业便会大量积压;而有时又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实践课。当积压的时候,量大造成每一件都无法完整地完成,学生或随便应付,或厚此薄彼,如此种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没有好的东西也做不出好的作品集;更为重要的是,没有统一的思想和合理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配合,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是混乱的,不知道各门课程的关系和用途。

以上第四点在我国有森林工程专业的学校都普遍存在,教学与实践相脱离也是当前中国森林工程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对于像我们这样一个历史很长的传统专业来说,这一问题更是突出。所以我们认为,为了让学生具有优秀的实践作业能力和素养,就既要学习国际国内设计教学的已有成功经验,更应该结合我校特点走创新之路,使我校森林工程专业逐步赶超并独具特色,顺利完成向工程机械专业的转变。

二、课程教学问题的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形成了以下观点:

⑴顺应学校和实际需要,进一步增大新技术课程及实践教学比重,从2008级学生开始,开设工程机械相关的课程;

⑵根据我校招生特点将实践课程合理的分为几个课程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群(培养机械设计理论素养、机械设计能力和设计方法应用的素养,包括机械设计基础、机构设计、外观设计等等);机械加工技术课程群(包括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加工工艺、金属材料、金属结构等);工程机械课程群(包括工程机械概论、内燃机理论、工程索道、汽车摩擦学等);专业应用技术课程群(包括几个方向的专题设计,如林业工程机械设计、路桥工程机械设计、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等等);

⑶合理的编排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在我系前两年的教改过程中已基本完成),将包括理论课在内的各课程有机的编入整个实践课程群中;

⑷关于第二点,四个不同的课程群之间大体上是串联递进的关系,第一个课程群延续的时间最长,大约有四个学期,第二个课程群从第三学期开始,持续到第五学期,第三个课程群从第四学期开始,也持续到第五学期,第四个课程群从第五学期一直到第七学期,因此各课程群之间是串并结合的关系;

⑸对于不同的课程群,相应的制定合理的总的教学目标,将各课程有序的填入到相应的课程群中,使各课程教学有了统一的目标和规范,不再各自为政,也不会出告,这样从二年级到四年级,每位同学至少有四份具有一定份量的设计作品集与实践成果;

⑹各课程群可以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确定由专人负责该群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现内容、课程要求和实践设计的重叠,各课程也能合理的组织在一起;每一个课程群在结束后有严格统一的要求,如要求做一份课题报告,报告包括的内容对应相应的课程,要求每位学生都完成成型的设计作品(包括从二维设计到三维成型的模型)和报的制定,明确教学目标,督促这一课程群的各教师相互讨论、按照统一的目标共同搞好教学,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做到客观有效。老师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也能出成果。

⑺通过各实践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涉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森林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具体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我们相信,如果按照以上想法实施,再结合我校的特点,定能使学生在实践能力甚至对于专业的认识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课程教改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基础

通过对森林工程(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专业设计课程的实践课程的科目及内容;各实践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要求;实践内容的要求;各实践课程族群的之间的配合关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最终达到如下研究目标:

首先,通过合理组织实践课程的研究内容、体系以及统一的要求,使学生更快地理解设计,更明确地了解各课程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使学生形成独具个性的设计观念,促使学生沿着实践体系要求完成几件具有深度的设计作品。其次,完善健全实践课程体系,并逐步形成我系在这类课程教学上的指导思想;使学生的设计思想、设计能力与实践能力与实际需求更接近,以便更快而且自信的适应将来设计第一线的实际工作。最后,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实践的途径与方法,与对学生的教学结合起来。

参加课题研究的森林工程教研室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其中具有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3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4人,在读1人,硕士学历1人,另外本专业教学时间10年以上4人,专业教学经验丰富。

课题参与人员科研能力较强,近三年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篇以上,其中EI检索10篇以上,积极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校厅级科研项目。

森林工程本科专业所在二级学院(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有较为完善的实验环境,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工作积极认真的教学改革团队。

四、课程教改的研究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法

主要实施方案包括:带学生赴教学已很成熟的国内工程院校交流学习,尽快熟悉一些实践的内容和目标;考察学习国内外优秀的工程院校,制定实施办法;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与探讨;通过计划和内容组织学生参加实际的设计比赛和设计项目,以最终有形的设计成果呈现出来;举办设计成果的交流、展览与等。

以上研究成果和想法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一定资金的支持,为了保证此研究的实施、实施过程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以及最后研究成果的推广,学校给予了充足的经费资助。

目前已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践环境单位数量不多,有时会因为企业自身的因素调整学生实践的安排,对实践环节造成一定的影响。

今后将发挥各种渠道优势,积极争取更多的合作企业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选择机会。

五、研究结论与可行性验证

森林工程专业设计课程教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与时俱进,根据目前我校森林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对工程机械设计课程的需求,提出了设计课程体现族群的串并系统研究,使得森林工程专业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紧密地结合一起,真正地为专业服务,为学生着想。

目前在保留部分专业传统课程的前提下,修改了原有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已经初步实现了向工程机械方向的倾斜,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及理论基础,在新的教学大纲上已经体现上述改革思想,逐步增设工程机械设计课程,减少无关课程,增加新技术课程的授课课时及实践教学课时,并有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及,已经成功组织学生申报获批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两项,其中一项作为学校代表参加了全省同类项目成果汇报展。另外,森林工程(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本科毕业生已经连续5年蝉联全校本科就业率第一的专业。事实证明,本研究的构思具有较大的应用与推广价值及突出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 肖生苓,王立海,董希彬,等.森林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J].森林工程,2013,29(3):157-160.

[2] 肖生苓,王立海,张佩剑,等.国家级森林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5):151-154.

[3] 吴志强,张学洪.全面提高本科实验条件建设质量之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1-3.

第3篇

1916 年美国成立了国家公园管理局, 开辟了国家公园管理的新篇章。国家公园系统由联邦政府内政部下属的国家公园管理局直接管理。克林顿政府对国家机构进行了全面改革后, 新的公园管理体制于1995 年开始实施。新的管理体制是在华盛顿总部国家公园管理局的领导下, 全国设立7 个地区局, 并以州界划分管理范围, 地区局下设16 个支持系统。一般由生态环境和资源类似的公园组成一个公园组, 以便按其资源类型和特色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 。

内容一: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由美国内政部的国家公园管理局独家管理, 而国家公园管理局由美国内政部直接管辖, 不受各州干涉。这是一个国家所有、国家单一管理、目的明确的垂直管理系统。它的好处是能够更好地实现设立国家公园的根本目的――自然保护和公众游乐。

内容二:完善的管理原则。首先是保护第一原则。美国修建国家公园的根本目的是自然保护和公众游乐。而其中自然保护是国家公园成立的首要目的, 观光游览次之。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通过诸多的经验教训, 终于确立了较为完善的保护与游览相协调的方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国家公园内不允许建造索道缆车和娱乐性设施。美国大多数国家公园面积广大, 高山峻峰较多,但为了避免对环境大规模的破坏, 均不允许修建索道。如黄石公园的主峰华体布思山, 海拔约3 350 m, 就没有索道。公园除了建设必要的风景资源保护设施和旅游设施以外, 在国家公园内不搞开发性项目, 更没有什么豪华度假村、旅游城镇、高层豪华酒店等。

车道选线十分谨慎, 不得破坏自然景观和资源。即便是在完善可进入性方面, 为了避免修建道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也尽量采取各种补救措施。如著名的“野生动物跨越道”就是为了使各种生物能同样使用道路两边的生态环境而设计的。

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在国家公园内, 游人住宿的旅馆床位和野营地床位, 都是严格控制的。这些生活服务设施都必须远离重点景观的保护地。游客也是人为控制的, 游人必须事先申请, 获批准后才能进入。园内十分重视保护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在园内自由来往生息, 游客不能喂食野生动物, 不能追捕狩猎等。

国家公园内的建筑风格, 力求与当地自然环境和风俗民情相协调, 不得破坏自然景观和资源。只允许建造少量的、小型的、朴素的、分散的旅游生活服务基本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完善, 公园内不设有任何生产性设施及库房, 但设有先进的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理设施。

其次是以公众游乐为目的的原则。国家公园严格限制门票等的征收, 门票也相当低廉。目前, 大多数公园门票控制在30 美元左右,仅为美国中产阶级年收入的千分之一。另外, 还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推出了各种优惠措施。如美国有近400 家公园联手推出国家公园年票制度, 只需50美元就可以在一年内畅游美国所有的国家公园。

内容三:独立规划设计管理。美国国家公园规划设计由国家公园管理局下设的丹佛规划设计中心全权负责, 独家垄断。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保证规划的质量, 另一方面又预防了违反规划的事情发生, 确保资源与环境保护。在丹佛规划设计中心有职员665 人, 其中有风景园林、生态、生物、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的专家学者, 还有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方面的专家。美国国家公园的设计、监理均由该中心全权负责, 进一步确保规划实施的整体质量。规划设计在上报以前必须先向当地居民广泛征求意见, 否则参议院不予讨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公开性于此尽显, 并与事前监督、事后执行相呼应, 在管理体系中体现出周密与协调。

内容四:具有美国特色的国家公园经营管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工作的最高宗旨是切实保护好国家公园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 向国民提供宣传、讲解、培训、科普知识等方面的服务,把国家公园当作大自然博物馆。因此, 国家公园在经营管理上要求层次很高。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

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公园的管理人员都由总局直接任命, 统一调配。职员都要求有本科以上学历, 而且必须经过上岗培训, 要求掌握国家历史、游客心理学、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的保护、生态学、考古学、法学、导游甚至救生知识等。

对公园食宿设施的管理。国家公园食宿设施实行特许经营权制度。美国国家公园虽由国家公园管理局进行日常管理, 但国家公园的管理者更多是将自己定位于 管家保姆角色, 而不是业主的角色。国家公园作为非营利机构, 专注于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其日常开支由联邦政府拨款。国家公园的食宿设施则公开向社会进行招标, 使国家公园管理局与旅游企业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无任何经济利益牵扯, 从而更加有利于国家公园管理局对经营商的监控。

对门票的管理。如上述所述, 国家公园的经费来源于国家拨款,国家公园严格限制门票的征收, 现行的门票价相当低廉。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不允许下达创收经济指标, 这一方面是基于美国的经济实力, 另一方面也是堵住公园乱搞开发项目以谋取收入的借口。

我国世界地质公园的经营管理比较落后

我国至今拥有27个世界地质公园,是全球拥有最多世界地质公园的国家。这些地质公园的建立, 对加强地质遗迹保护, 恢复地质生态环境, 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促进可持续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管理体制复杂。我国的地质公园属国土资源部管辖, 而具体的工作则由地方政府负责管理, 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体制不健全、关系未理顺的问题。而且, 我国的世界地质公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原有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些世界地质公园分属建设、环保、林业、国土资源等部门管理。如作为世界遗产的湖南张家界景区, 既是国土资源部的世界地质公园,又是建设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林业局的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旅游局的4A 级景点。多年来, 在世界地质公园( 或保护区) 的管理与开发中, 一直存在着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利益冲突。

经营管理相对落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地质公园的基本内涵决定了其科学性很强, 在地质公园的规划、导游讲解等方面需要经过专门知识培训的人才。我国世界地质公园大部分都建立了地质博物馆或者陈列室, 展出了本区的地质基础工作成果图件、标本、专著及论文等, 还有不少国内外相似地质遗迹的对比研究成果, 这无疑是大众科学教育的重要基地。但其缺点是科普性不够, 太专业化。各公园导游人员的地学知识培训应进一步加强, 不少导游人员还不能自如地将地球科学知识融入解说之中。

二是自然旅游资源破坏现象比较严重。营造本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目的之一, 但近年来, 不少地方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 甚至把某些旅游胜地出售给大企业来经营, 企业参与公园管理的权利过大, 使景区的社会公益性变得越来越市场化。上述做法对地质遗产资源造成很大的威胁, 破坏了植被、地貌、水文状况等。如修建索道、缆车、道路等一些旅游设施, 选址不当, 或形式与原景观不协调; 景区内饮食服务业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垃圾, 造成了环境污染等问题。由于两国旅游体系发展的不同, 我国世界地质公园和美国国家公园在概念界定上有所不同, 因而管理模式也不同。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对我国的借鉴

公园的合法性。美国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就是对地球演化史上形成的重要而独特的地质遗迹, 予以有效的保护, 如美国的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大峡谷国家公园等。从1872 年的《黄石公园法》到1998 年的《国家公园系列管理法》, 美国国会的立法、决定以及相关管理政策的制定始终伴随着国家公园发展的全过程。几乎每个国家公园都有独立立法, 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各项政策也都以联邦法律为依据。在中国, 地质遗迹资源的立法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人们对地质遗迹作为自然资源的认识还不够。对如何保护世界级或国家级的地质公园, 国家暂时还没有出台有关的法律。而目前我国世界地质公园发展正处于一个申报与开发的上升期, 建议国家应该尽快出台“地质遗迹法”或相关规定, 使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工作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公园的公益性。美国国家公园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始终强调这一概念: 必须把国家公园的资源和价值完整地留传给子孙后代, 让他们永久地共享这些资源和价值。公园应属国家所有, 受法律保护, 不准任意开垦、占据和买卖, 公园应该成为为人民永续利用的社会公益事业。即美国人将遗产资源的公益服务排在其使命的第一位, 且非常强调充分满足当代人的可持续利用需要。

相比之下, 由于我国在世界地质公园管理方面还存在相对复杂的管理层面, 即便是被列为世界级或国家级的地质遗产的管理经营也常常是地方政府主导。由于地方政府派出的管理部门既管理又经营, 政企不分, 在行使行政权利的同时也从事营利活动, 因此改变了遗产资源的公益性。由此, 笔者认为, 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国家公园有关特许经营的规定: 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不得从事商业性经营活动, 公园内商业经营项目通过特许经营的办法委托企业经营, 管理机构从特许经营项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费用作为公园补偿。公园管理机构则为游客提供大量的展览、展示、说讲解、咨询、安全保护等公益。此外, 对那些合乎法规、规划及与景观协调的设施进行特许经营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

公园的完整性。所谓的完整性就是指国家公园系统类型的完整性。我国地域辽阔, 地质地理条件复杂, 有着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 其中有不少是独特乃至世界罕见的景观。这些罕见的地质旅游资源和地质遗迹景观类型, 以其独特的方式, 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众多的、具有极高美学价值和科普价值的世界级地质公园科普教育之旅。

公园的科学性。美国国家公园系统内外都有大量的科学家, 对国家公园的设立、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这使国家公园的各项管理工作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正是由于具有系统的科学研究基础,使国家公园游客中心的展示内容具有很高的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使国家公园不愧于“天然博物馆”的称号, 成为大、中、小学生乐于前往的“天然课堂”。

但在我国, 很多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管理技术的应用处于低水平、低效率的状态。部分地质公园缺少旅游环境检测系统和保护设施, 污水、垃圾处理仍采用原始的方式, 就近排放, 造成环境污染, 景观质量下降。为此, 各世界地质公园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 请专家配合, 长期进行资源保护及旅游服务的研究、规划工作; 对地质公园内的从业人员, 则要经常进行业务培训, 使之能更专业、更有效地传递地质公园的科普信息, 增强游人的保护意识; 对公园内的各项工作及服务设施都应以不破坏资源及自然景观为原则, 突出自然, 展现地质景观的自然之美; 对游客, 同样也需要对其进行大量科普和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