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复习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1995年至1998年,科技说明文考核的内容及能力层级。
(一)1995年试题分析及能力层级定位。
这一年考核的科技说明文是《探索宇宙深处的未知讯号》,安排在试卷的第三大题中,共有4小题,都是四选一题。第20题指出“三次和两次”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次属B级。结合文中两个数量词所在的语句,可以找到C项答案:“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第21题,理解“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的意思。从语法角度分析,它的主干是“未发现电波源”,再联系上下文可知这道题的答案是B项“已经接收到讯号但不能确定其电波源”。此题能力层级属B级。第22题找出两位学者认为37个讯号“可能来自地球外文明”的依据。这是考核对短文的整体理解,能力层级属B级。通观全文,可从原文的第二、三段中找到答案,宜选D项。第23题找出不适合文题的一项,这是考核文意与标题的吻合,能力层级属C级。通过对全文的把握,可确定为C项,它将文中的可能判断理解为肯定判断,所以不合题意。
(二)1996年试题分析及能力层级定位。
试卷第三大题四个小题考核的是“介绍造纸新工艺”的科技短文。第20题是测试对“示范厂”“小规模工厂”“正式规模的工厂”和“小型厂”四个概念的正确理解,这是判断概念包容和被包容的试题,能力层级属B级。根据文章,可判断为B项。第21题理解佩蒂的一句话,能力层级属C级。联系上下文可知“一天生产350吨”的含意是指A项“纸厂规模的缩小”。第22题选择不合文意的一项,考查对原文的理解,能力层级属C级。分析原文可知制造纸浆的主要原料是木材,而非酒精和水,因而可判断D项不合原文意思。第23题选出符合文意的一项,能力层级属C级。比较文中佩蒂和邓肯森说的话可知,他们两个对于ALCELL工艺看法是一致的,故选A项。
(三)1997年试题分析及能力层级定位。
本年高考试题中的科技说明文,选自1996年第4期《新华文摘》,原文标题是《美科学家声称:人有两脑——颅脑与肠脑》,文字作了删节和调整。这个材料设置了四道选择题。第20题考查对“肠脑”的“脑”的理解,能力层级属B级。根据文意可确定为A、B、C三项都是正确的理解,C项“同颅脑一样”的理解缺少文中的依据。第21题考查对“肠脑中几乎能够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一句的正确理解,能力层级属于B级。根据上下文分析,这句话的含意是肠脑存在的物质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所需的物质几乎相同。因此可选C项。第22题选出符合文意的解说,考核对句意的分析,能力层级属C级。从第四段的第二句话推知,D项是符合原文意思的。第23题考核分析文意的能力,能力层级属C级。A、C、D是本文阐述的主要信息,而B项并不具有“信息”价值,故选B项。
(四)1998年试题分析及能力层级定位。
本年高考题中现代科技说明文是选自1997年12月16日《参考消息》上的文章《转基因作物的利与弊》,命题者对原文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删节。第三大题共有四个小题。第23题理解“转基因作物”的含义,能力层级属B级。根据第一段文意可以判断,D项“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是正确的选项。第24题对划线句的理解,能力层级属B级。这题并不太难,可从美国栽种的能抗病虫害的玉米和棉花的例子中得到C项“美国的那种转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第25题B项“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这一说法最切合文意,这一答案可从第三段的分析中得到。此题能力层级属C级。第26题理解文中提供的信息,能力层级属C级。综观全文,通过筛选,C项“转基因作物可能给环境带来危险是转基因技术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便是理解偏差的项了。
(五)综述四年的试题分析及能力层级的考核。
1.1995至1997这三年的试题有许多相同的地方:①结构相同,它们都处于文言文阅读后面,是全卷的第三大题;②题量相同,都设置四个小题;③题号相同,都是第20、21、22、23题;④题型相同,都是客观性选择题;⑤分值相同,都是10分;⑥能力层级大体相同,都是考核理解、分析能力。
2.1998年科技文试题基本上同前三年相同,只有两个地方明显不同:①题号后移至第23、24、25、26题;②题目分值比例有所调整,前两道理解题(B级)定为4分,后两道分析综合题(C级)定为6分,这样更合理些。见表一、表二。
表一考核内容与能力层级比例
题目数量/分值/占总分百分比
理解分析合计
1995年3/7/4.71/3/24/10/6.7科技短1996年2/5/3.32/5/3.34/10/6.7文阅读1997年2/5/3.32/5/3.34/10/6.7
1998年2/4/2.72/6/44/10/6.7
表二考核内容与能力层级分布情况
能力层级·题号
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①理解词语在文B20202023
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B21212124
的句子③辨别和筛选文B22
中重要的信息④分析归纳文章C2322、2322、2325、26
的内容要点和
中心内容⑤分析文章的结C
构层次和表现
形式⑥分析概括作者C
在文中的观点
态度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预测1999年高考试题科技短文阅读不会有太大变化,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力度可能要加强些。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考试题现代科技说明文阅读呈现出超前意识,而教学现实存在着一定的相对滞后性。尽管在迎考复习阶段努力补课,但是根子里的问题靠临时抱佛脚是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因此高考和教学实际存在的这段距离导致了考生得分率不高。高考试题现代科技说明文阅读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它启示我们必须尽快改革传统、陈旧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有综合分析阅读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二、1999年迎考复习策略。
为了迎接1999年高考,必须补上现代科技文阅读这一课。要补上这一课,需要具有下列四个意识、四个能力。
(一)四个意识。
1.整体意识。中学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个整体。教学语文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整体,高考语文也必须引导学生具有这一意识。最近四年的高考试题科技文阅读,就是要考生运用习得的语文知识去理解分析文中有关的词句含义及文章的旨意。在复习迎考时需做到:①梳理习得知识。语文知识是个系统。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现代汉语词汇、语法、修辞和篇章等知识进行归类整理,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对旧知识的梳理,可以加深对各知识点的理解。②强化能力训练。语文能力分为五个层级:识记、理解、分析、运用和鉴赏。科技说明文阅读能力训练主要在理解和分析两个能力层级上,应当结合具体的阅读材料,精心设置习题,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逐步提高理解、分析的阅读能力。
2.全面意识。建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课外尽可能阅读自然科学方面的普及读物,要经常及时地了解国内外的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还要了解当今著名的科学家和他们所取得的成就,等等。总之要拓宽阅读面,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解题能力。
3.问题意识。在复习科技文阅读时,要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欲望,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学会从问题中寻求答案,再根据答案阅读,以加深对材料的理解。
4.自学意识。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高考的发挥,全是学生个体在量和质上的变化。只有具有强烈的自学意识,才会锲而不舍、孜孜于学业。复习时要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入门、上路,如果“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叶圣陶语),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四个能力。
1.识记能力。现代科技说明文主要介绍,说明自然科学的新成果,这类文章必定要涉及科学概念、概念间的联系和科技信息的组合过程等等。学生在感知文章时,可以联系自己原有的阅读知识,并结合具体的内容,从语词入手,对句篇进行识别辨析,初步了解文中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概念间的联系,可将这些文章信息经过编码存储在大脑里,为理解和分析打好基础。
2.阐释能力。这一能力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环节,因为文章所提供的科技信息主要是靠重要语句来体现的。重要语词的理解,一定要将它放在具体的语句里,甚至要联系整段或全文加以推敲琢磨,做到左顾右盼,上下参照;重要语句的阐释,也要联系上下文,仔细比较,反复揣摩,做到瞻前顾后,探深钩隐。
3.筛选能力。阅读效果取决于各人的阅读面的宽窄、阅读量的多少、阅读能力的高低。在感知文章时,学生获取的信息量是不相等的,且不相同。有人捕捉到的信息多些,有人少些;有人获得的信息有价值,有人获得的无价值;有人得到的是主要的,有人得到的是次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加强阅读训练,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一般来说,文章中的主要信息可以从文首、文中、文尾中觅取,可以借助文中的关联词语得到,也可以从文中名人的名言中获得。
一、研究学生
重视对学生的研究,进行因材施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参差不齐。有的同学对知识的理解不够精细、准确,解答有若干个模糊选择项影响的选择题时,往往难以一锤定音;有的同学对此知识与彼知识的纵横联系缺乏了解,解答阅读分析题时,往往不会纵横考虑,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在课本的各册、各单元上,学生也存在各自的具体问题。因此,必须要认真研究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复习过程中,学生的练习题、作业、试卷增多了,我们应该尽量多地对其进行批改,从中获取具体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反馈,查缺补漏,对症下药。
二、研究中考命题
依据研究中考命题依据,目的在于掌握中考语文复习的纲要。这样,复习就能明确目标,抓住关键,提高效益。我从1996年全国30份中考语文试题中,探究中考命题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称《大纲》中的“两把尺度”)。
《大纲》中“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是检测初中阶段教学质量的“两把尺度”,这是命题者必须遵循的。如《大纲》的“教学内容”中说:“学写一般的应用文。”
2.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短文
《大纲》的“教学内容”中说:“说话注意对象和场合,用语文明、得体。”说话为什么注意对象和场合?怎样注意呢?知识短文《语言的实际运用:得体》中讲得具体、明白。由此可见,语文知识短文是《大纲》中的“两把尺度”的具体化表现。所以,语文知识短文成为中考命题者的依据。如依据上述知识短文,贵州省1996年中专单独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中就出了这样一道题:
你去省城探亲,向一位老人问路,说法最恰当的是()
A.你大声说:“喂,老者,北京路怎么走?”
B.你迎上前问:“老爷爷,请问北京路怎么走?”C.你高声说:“喂,站住,老头,北京路怎么走?”
D.你凑近突然问:“你能告诉我北京路怎么走吗?”
3.课后的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及读写训练题。
语文课本中的单元教学要求、课文学习重点是《大纲》“两把尺度”的具体化,而课后的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及读写训练题是单元教学要求、课文学习重点的具体体现。因此,课后的语文基础知识练习及读写训练题也成为命题的依据。如初语五册《〈孟子〉二章》课后练习题一:
朗读全文二至三遍。读排比句要注意节奏鲜明,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试划分下边句子的节奏(用“/”表示)。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道练习题具体体现了本单元教学要求之一:“朗读,做到字音正确,停顿恰当,语气明显。”依照这类练习题,宁夏回族自治区1996年高中、中专招生语文试题中出了这样一道题:
对朗读节奏、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风烟/望/五津
B.将军/身披坚/执锐八百里/分/麾下炙
C.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故人/西辞/黄鹤/楼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惜秦皇/汉武
三、研究语文复习资料的使用
如何进行语文复习才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有利于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呢?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是能妥当地安排好语文复习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认为复习不复习一个样,随意复习,连考试范围,有多少个知识点都不闻不问。
方法:为了赶进度,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堂堂填,天天灌,学生无暇动脑与动手;复习无计划,见到什么复习什么;只练不讲评,公布答案就完事。
资料:滥发资料,整天做练习,消化不良。
时间:为赶进度“开快车”,煮“夹生饭”;“老牛拖破车”,考试日期到了还未复习完一个循环;无计划无目的,听其自然,复习到哪里算哪里。
二、控制论及其核心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曾说过,所谓控制就是“根据过去操作情况去调整未来的行为”。控制论的核心是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人们要实现主客观世界的有机统一,就得有意识地对反馈信息进行自我调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反馈信息主要是通过评价发生的,并进而提出了诊断性评价(学生入学时对学生的认识和情感评价)、形成性评价(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对整个教学过程所取得的较大成果进行更为全面的评定)。通过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转换,形成“螺旋式”反馈信息网,教学信息能够及时反馈调节,教学不断向最优化发展。
三、高考语文复习中的控制思想
将控制论思想运用到高考语文复习中,就是要随时通过反馈来掌握复习现状与目标间的距离,以达到教学目的的最优化。为此,在复习过程中,应经常搜集学生对复习内容、方法的看法,可采用个别谈话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以便及时调整复习节奏、方法等。
传统的语文复习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安排学生做练习的单向信息传递的过程,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觉得语文复习不复习一个样。如图一:
定向讲知识(师)做练习(生)讲评(师)
而采用反馈式复习,则有助于教学双方充分的信息反馈,能使学生从被动的接收状态转变为富于强烈的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便形成能力,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如图二:
(附图{图})
四、教学实践
根据反馈原理,要实现语文复习过程的最优化,就必须对复习信息实行目标控制、结构控制和数量质量控制,即定向、定量、定势、定序和定度。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谈谈笔者在高考复习中的一些探索。
(一)定向控制
所谓定向控制,就是指每一阶段的教学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来说“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就是教学目标。我们在复习中常常会发问,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地耕耘,却收获不多?为什么有些人没我投入多,而收获却大于我?实际上,这是在复习中做了不少无用功的缘故。
严格按照考试说明来指导我们的复习与训练,是大面积提高高考质量的有效途径。要知道,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就是“考试说明”的30条要求。它是命题的指挥棒,代表了社会,也代表了高等院校在具体学科上对考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的质量要求。我在指导学生复习时,首先组织学生学习“考试说明”。在复习每一个知识点时,明确“考试说明”中有何规定,从而懂得考什么和不考什么,知道哪些内容在历次高考中已经出现过,哪些还没有露过面。比如不少的高考复习资料中都设计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专项训练,实际上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考试说明”明文规定“不考名词术语”。高考也多年未考单纯词和合成词了。又比如1995年“考试说明”删去了“能比较熟练地使用常用的字典词典”一项,于是我们复习字典词典的时间就可大大减少。总之,只要按照“考试说明”来复习和训练,我们就可以少走弯路,提高复习效率。
(二)定量控制
所谓定量控制,就是对课时量、课堂教学容量及训练量要进行控制。量次不足,固然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量次过于频繁,学生不胜负担,同样也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现在在定量控制上分歧最大的是训练量的控制。到了后期,我的做法是:以练评为主,一日一小练,一周一中练,一月一大练。练后必讲评,而练习和评讲都安排语文课堂上,不占用课外时间。有的教师常常说要“精讲多练”“多读多写”。但讲多少为精,练(读写)多少为多,缺乏一定的标准,缺乏量的依据。还有“题海战术”。到底做多少题才成其为“海”,也不得而知。我的理解是,只要不再做“重复劳动”的练习,就不是“题海战术”。为衡量是不是“重复劳动”,我设计了一个表,如下所示:
(附图{图})
每次考试后,我都用它来统计测验情况,凡正确率高于80%的题目,就认为该知识点和能力点已达到要求,以后就可少做此类练习;正确率低于80%的题目,就认为该知识点和能力点未达要求,评讲时更细,以后就可多做此类练习。这样,使训练做到有的放矢,减少无效劳动。
(三)定度控制
定度控制,其实就是如何遵循量力性原则的问题。量力性原则告诉我们:教学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处在一定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其身心发展既有共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也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因此高考语文复习也要因材施教。
对于语文差生,必须加强课外辅导,每次考试后,我都对差生进行单独辅导,指出其试卷中存在的知识和能力问题,提高语文成绩的途径,以及解题的方法,并激励他们拼搏的信心,在高考中收效颇大。
在复习期间,我通过个别谈话发现,一部分学生对单一的语言训练已露出厌倦情绪,这是个危险信号,控制不好就会影响复习效果。其实这也不奇怪,因为根据量力性原则,重复的单一劳动会引起大脑疲劳。根据学生实际,在一堂课开头的三至五分钟,我开辟了一个小栏目——“时文美文欣赏”。那些针砭时弊的杂文、引人入胜的散文、出人意料的微型小说、幽默风趣的笑话、贴切生动的广告,博得了学生的阵阵笑声,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激发了学好语言的强烈愿望。
(四)定序控制
所谓定序控制,就是指对进入流动过程的信息在程序上进行科学组合,它是优化学生思维流程的重要手段。
我在高考复习和训练中是这样安排的:以两个星期为一个单元,把语文复习分为四部分进行:语言知识及其运用4课时,文言阅读2课时,现代文阅读3课时,作文3课时。这四部分交叉进行,而都以“考试说明”为根据。为了巩固分项复习的成果,强调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综合检测成绩,每月还安排了一次综合考试,并做好讲评工作。到了后期,综合检测和专项练习(难点疑点训练)交叉进行。
高考复习不但要有宏观上的总体安排,还要有微观上的局部操作程序。比如作文的复习和训练,就要全方位地规范化地进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都要练;命题作文要练,材料作文也要练;整篇文章要写,片断训练也要搞,甚至文章修改也不能放松。要用一定的课时来进行审题训练,并努力提高作文讲评课的质量。同时,对书写训练,要经常提醒,不断检查。这不仅是为了高考,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了控制好学生的规范化作文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进行卡片作文教学,如下图所示:
(附图{图})
这样,有利于克服写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利于高考,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五)定势控制
所谓定势控制,就是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过程中的思维趋势、思想感情的控制。当学生的思想感情与教学内容不协调时,教师要加以诱导,使之与教学内容相协调;当学生思维不是处于积极状态时,教师应通过口头语言、态势语言以及所创设的情景使之兴奋。
在进行复习和训练过程中,要十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高考前的压力很大,有的急得坐卧不安,有的到处猜题押题,有的变得焦躁、失眠,不思茶饭,有的则破罐子破摔。这些都是心理素质不好的体现,会影响学生语文水平的发挥。因而平时必须注意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我的做法是:从总体上加强班集体管理,以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要求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找每个学生分别进行单独谈话,分析其答题时的心理障碍,提出下次测试时的要求。
五、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