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应用经济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绘画;绘画语言;产品设计;意象
在我国,工业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中的核心内容,是工程技术与美学艺术相结合的一种现代设计方法,它与美学、绘画、雕塑、计算机应用(设计软件)、人机工程学、心理学、工业材料等相关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已成为国家产品工业化的关键。“穷国出口资源,富国出口设计”的理念正被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所认可。建立全面、正确的工业产品设计理念,对于搞好工业产品设计具有重大的作用和影响[1]。
产品设计与绘画艺术息息相关,它的表现手法和创作过程近乎于艺术中的绘画。但产品表现不是纯绘画艺术的创造,不是为了表现而表现,而是在一定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指导下,把符合生产加工技术条件和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设计沟通,通过技巧先加以可视化的技术条件,将形状、色彩、材料质感、表面处理以及工艺和结构的关系,尽可能全面的表现出来[2]。随着艺术形式的多元化,绘画的形式不断发展与变化,从专业的基础课程逐渐深入到设计教育中。绘画在产品设计领域里是表达设计理念的主要手段,对于提升设计师综合艺术素质以及各种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1关于绘画以及产品设计中的“绘画语言”
1.1对于绘画概念的理解
单就绘画本意而言,绘画是纯粹之物,其本身是为纯艺术服务的,是专门提供给感受享用的,具有感受的直接性[3]。它不需要历史文学以及题材的支撑而存在,不需要一切解释性工具的参与,而是将一切努力还原为与感受同构的要素,从而将艺术活动提升为审美活动。
1.2关于产品设计中的“绘画语言”
而在产品设计领域里,绘画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其目的就发生了变化,由为纯艺术服务转化成为实用艺术服务,从而具有了某种绘画语言。“绘画语言”是设计师脑海中存在的产品“意象”,是设计师对产品设计理念的表达。“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它是审美艺术学的核心概念。通俗地说,“意象”就是想象、联想,就是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这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造型设计基础,是有目的的、用“心灵”来进行工业产品设计的“指挥棒”,对这种设计思维,我们就把它称为产品设计中的“绘画语言”。
就“意象”一词而言,它是中国古代文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结合到产品设计中就是,“意”指“绘画语言”,“象”指“产品”,“绘画语言”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就是某种设计思维的表达,是设计师设计某种产品的一种理念。在产品设计中,只有“意”(“绘画语言”)和“象”(产品)的相互融合、相互统一,才能构成审美意象——工业产品设计。
2对“绘画语言”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分类阐述
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脑海中闪现的“绘画语言”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手工绘制工业产品设计效果图和利用计算机设计软件绘制工业产品设计效果图[1]。虽然表达方式不同,其目的都是为了展现设计师所设计出的产品雏形,都是为了表达设计师的某种设计理念。
2.1手工绘制工业产品设计效果图——表达设计师设计产品的“绘画语言”之一
设计一种产品也就是设计一种“语言”,那么绘画应用到产品设计中也就成为了一种“语言”。我们只有从理论上系统地认识和归纳这种具有专业属性的“语言”,才能更好的利用我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设计出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出色产品。
长期以来,手工绘制工业产品设计效果图一直被设计师所应用,仍然是产品设计师的“绘画语言”之一,它是设计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手工绘制的重点在于训练设计者的“眼力”、“手力”和专业设计的思维功能——设计“意象”。手工绘制工业产品设计效果图比较灵活,容易成形,在设计和比较中能产生创作的灵感与,能迅速地进行产品的创作与再创作。
关键词:空间;环境心理学;领地性;建筑;环境设计
Abstract:Thispaperontheenvironmentandhumanpsychologyofspaceconceptssuchasthedemandforananalysisoftheenvironmentalpsychologyexpoundedontheterritoryoftherelevanttheoriesofarchitectureandenvironmentaldesigninanumberofapplications.AndHunanUniversityasanexample,thetheoreticalanalysisandcasestudies,thecombinationoftheterritoryoftherelevanttheoryinarchitectureandenvironmentaldesignoftheembodimentofthedesignanddrawtheattentionofthecorrespondingprinciples.
Keywords:space;environmentpsychology;territory;architecture;environmentdesign
1环境心理学与建筑及环境设计之间的学科渗透
1.1人的行为心理及其对于空间的需求
在人类的生活当中,空间可以被称为场所,时间则可以被称为场合。人们通过一些行为去创造空间(如建筑设计及环境设计),当其处于不同场所和场合则会有不同的体会。人们通过对外界的不断感知,追求适宜的空间。而人类感知外界的方式主要有四种:本能、认知、意动和技能,当他们身处空间中时就需要该空间有刺激性、需要有安全感,需要有识别性。由于人的心理是先天本能和后天学习的行为的综合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会对人类的行为及其对外界的意象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对空间的感知。
1.2环境心理学
人类可以创造和改造空间环境,同时空间环境也反过来会影响人类,它们可以组织人们的生活,行为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特别是人的行为心理。而研究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学科就是环境心理学,其研究范围涉及到了社会行为和人的心理,它属于一门交叉学科。
建筑和环境是承载人行为的场所,在设计时对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的考虑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知觉心理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所以其研究成果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建筑与环境设计当中来,例如通常在步行街的设计中结合人的心理因素设计流线、景观及空间形态;凯文·林奇通过认知地图作为其调查研究的手段提出了城市的五要素……而环境心理学中有关领地性的理论目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下面就以环境心理学中的领地性这方面的理论为例探讨其在建筑与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2人类的领地性及其功能
领地性主要是指个体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要求占有和控制特定空间范围的一套行为习性。人们通过一些细致的行为或简单直接的方式,如放置一些标志,划分一些区域等,使领地个人化。当前的理论将人类领地性的种类分为三种:(表1)
而领地性对于人类的功能有很多,主要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2.1私密性的需求
人们都是希望能生活在有一定私密性的地方,以此让自己获得安全感。拥有一个可以自己调节私密性和自由控制支配的地方,对人们维持身心健康和正常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人们发现自己没有能力维护自己的私密性,可能自身会产生压力和其他严重的心理问题。而领地正是人类对于私密性追求的体现,比如有了家,人们就感觉有了坚实的后盾,生活中有了安定;有了公司人们就不会顾及其他因素对其工作的影响等等;
2.2组织功能:组织功能主要表现在组织日常生活,提供稳定的社会组织,维持和发展社会组织,比如学校、医院、工厂、火车站、机场等等,将人类各种不同的生活组织起来;
2.3优先居住效应: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在体育比赛上所体现出来的。比如在自己的运动场或国家进行比赛,要比在其他地方比赛发挥更好,即通常所说的主场优势。
3领地性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从领地性的功能来看,其有保护私密性和社会组织作用,体现建筑设计上就是通过空间开放性和封闭性的组织及对空间尺度的把握,形成通常所说的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空间的变化体现了空间的趣味性(刺激性);领域性则形成了一种心理的安全感,使空间成为一个场所,产生归属感(安全性);而空间的变化同时使各个部分产生不同的特征,体现可识别性。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在当前的居住区设计当中,像“社区”,“组团”等流行的概念,都体现了领域性的特点。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说到:“建立起一种社会结构以及相应的,有不同层次空间的物质结构,形成了从小组团和小空间到较大组团与空间,从较私密的空间到逐渐具有更强公共性空间的过渡,从而能在私有住宅之外形成一种更强的安全感和更强的从属于这一区域的意识。”①在设计中通过把住宅区划分为更小的单元(私密),更明确的单元(识别性),并用综合性的分级系统联系起来,通过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空间的过渡,在住宅周围形成一些亲密熟悉的空间,使居民能更快地相互了解,这样就加强了归属感。如果空间的规模过大或是边界不够清晰,人们会对此产生陌生感,自然无法在那里呆下去。此外还有一些其他例子:如医院中病人能够拥有一个可自由支配的空间,有利于其身体的康复;在别墅设计通常设计了会客的客厅和供家庭内部人员使用的起居室,不希望外人进入私人领域,而且两者的装饰风格通常会不一样,客厅相对正式一些,而起居室则相对随意一些;在开敞式办公空间中,座位成组成团的布置,写字台的隔板等都体现了领地性的特点……
在湖南大学复邻舍交往空间的设计当中就可以体现出某些关于领地性的理论。在复邻舍的交往空间中都设置了供人休息的坐椅,但是不同地方的上座率却是不一样的。位于边庭的座椅(图1)虽然比较醒目,但是真正愿意在那坐的人却不多,而位于东南角休息空间(图2)的座位虽然位置隐蔽,但是不少同学都喜欢在那里坐。究其原因是由于位于边庭座椅的区域形成的领域感很弱,虽然通过矮墙划分空间,但是整体比较通透,座椅虽靠矮墙布置,坐在上面背部未受到充分保护,由于处于交通核心区,背后总是感到有人走来走去,难以使人产生安全感,人在那里会显得比较局促。东南角处的休息空间则好一些,只有一个入口,领域划分明确,虽然没有坐椅,但是呆在那里受到的干扰要少得多,所以不时会有人在那里聊天、看书,人气较边庭处旺。而位于半地下室的展厅(图3)则由于基面下沉,四周围合形成了领域,再加上组织了一定的功能,所以经常会有人停留,所以对于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在保证其开放的前提下,仍要明确领域的范围,增强人在空间中的安全感。
4领地性在室外环境设计中的体现
就室外环境而言,领地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即边界和核心地带。志水英树在其所著的《建筑外部空间》一书中,将外部空间的构成元素分为边界、场所、出入口、通道、标志、周边六项。②室外环境除了应有以上的六项元素之外,更应该有人的参与,应该得到人们的认可,使其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被称为好的环境。而通过对各种要素的形态进行改变,空间所产生的领地性的强弱感觉也会不一样,从而影响人对其所处空间环境的感知。
例如对边界要素进行改变。用墙来划分领域的北京的紫禁城、用列柱来划分的圣彼得广场、通过高差来划分的北京天坛、通过记号来分隔的毛利家族墓地的灯笼群等等。在这几种类型中无疑以紫禁城的领域性最强,私密性最强,给人感觉是封闭、压抑,而天坛则是相对领域性较弱,给人的感觉则是开敞、通透;再例如对场所要素进行改变。如平地型的圣马可广场与凹型的法国协和广场、凸型的卡比多罗马市政广场、坡型的罗马西班牙广场,无疑圣马可广场与周边空间的接触更容易,也更容易进入,领域感则更弱一些。
领地性除了在空间形态的变化中体现之外,在其他一些小的细节方面也有体现。例如在公共空间中对于座位的选择,人们喜欢坐在边上,而不是被人夹着坐;人们在行走时喜欢靠着旁边有防护物的地方走;比如人们通常喜欢呆在比较隐蔽的地方观察别人而不是被人看……
如果观察湖南大学中北楼之间的开放空间(图4),会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北楼、中楼、复邻舍和工业设计系四栋建筑围合而成一个宽敞的院子,加上廊、乔灌木等要素对空间进行再次分隔,其尺度与场所感是好的。院子中央是一块抬高的平台,平台的东面和南面(图5)有一圈依靠灌木布置的休息椅,上面经常有学生在聊天、休息等等。东南面的平台下面由于有平台高差和灌木的围合,比较私密,这是看书学习的地方;而中央平台的空地则是供学生平时举行活动的,比如“英语角”。通过边界、场所等要素的改变,不同环境要素形成了不同领域,也适合不同心理状态的学生身处其中,各得其所。不过中央平台过大,人站在中心缺乏凝聚力,或许通过雕塑或标志再分隔一下可能好一些。平台北面的几个跌落平台(图6)由于高差比较大导致人的可达性太差,容易使人产生畏惧感,难以形成领域,导致无人问津。所以在室外环境设计中要切实考虑各要素的改变对人的行为心理所产生的影响,以人为本,切实地考虑各种问题和矛盾,营造宜人的空间场所,舍弃以往的环境设计中只重美学重“图案”的作法。
5结束语
透过领域性在建筑和环境设计当中的应用,可以认识到在建筑和环境设计当中归根到底还是设计人的行为心理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创造环境、改变环境过程当中应时时考虑到人的心理和行为,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和矛盾,塑造舒适宜人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布莱恩·劳森著,杨青娟,韩效,卢芳,李翔译.空间的语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2]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3]志水英树著,张丽丽译,慕春暖校.建筑外部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4]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4
我国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施行的是有形手和无形手相结合的形式,其中市场经济是主要的管理手段,而宏观调控手段予以配合,起到的是总领全局,引导方向的作用。宏观经济管理就是我国应用宏观调控手段对社会经济进行管理的具体体现。在社会经济运营的过程中应用宏观调控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社会经济发展的失衡,能够把握住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并且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管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针对的是社会整体,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对社会经济进行调整。
二、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一)注重信息搜集,规范信息应用
要想强化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关键是要搞好经济信息的搜集和管理工作,使得宏观经济管理在进行的过程中可以快速高效的接收到准确全面的经济信息。就现阶段而言经济信息的搜集工作存在着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的特点,因此搜集到的经济信息经常会在准确性上存在不足,而且由于搜集渠道受到限制,因此搜集的经济信息在全面性和时效性上也难以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不仅不会提升宏观经济管理的质量,有时还会起到一定的反面效果。所以,我国政府应建立起完善的经济信息搜集系统,并且要注重信息搜集的科学合理,做好经济信息的筛选验证工作,避免虚假信息造成宏观经济管理的失误。同时,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络应成为经济信息搜集的主要途径,通过互联网络的应用可以提升经济信息搜集的速度。
(二)加强信息管理,完善应用系统
宏观经济管理与经济信息的结合应为宏观经济信息管理,为了有效地对宏观经济信息管理进行落实,相关部门应建立起完善的宏观经济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健全系统的运作,提升宏观经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具体来说在进行系统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首先应明确系统建设的意义,并对系统运作的工作目标进行设定,使得系统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其次,要保障系统可以快速高效的进行运作,满足宏观经济信息管理对时效性的需要。不仅如此,政府在将经济信息应用到宏观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政策上的调整,为宏观经济信息管理的应用打好基础。具体来说政府应减少国有企业的数量,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金融体制的完善,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三)发挥导向作用,实现科学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无论应用何种手段,采取何种方法,其最终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国家经济的建设。因此在应用宏观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其应一直坚持这一最终目标,避免管理方向出现偏差而造成目标实现的困难。在没有应用经济信息之前,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一些管理方法的制定有时会带有着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难以真正的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使得宏观经济管理作用难以发挥出来。因此在应用经济信息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经济信息的优势,将其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导向,通过分析经济信息加深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了解,进而可以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制定出符合经济发展的管理策略,使得宏观经济管理更加的科学合理,更容易达成最终的管理目标。
三、总结
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定位不准确,内容欠缺针对性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经济法课程的专业很多,比如国际贸易类、工商管理类、财务管理类、金融类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经济法知识的需要有所侧重,更不同于法学专业的本科学生。而目前,一些高校在经济法的教学名称和内容设置上与一般的法学本科专业相近似,即使有所改动,也只是法学专业课程的压缩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容易忽略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性,对不同专业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忽视学生的需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材选用不合理,缺乏专业适用性
生态学是由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于1861年首次提出,并于1886年创立了生态学这个学科。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包括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地理生态学、生理生态学、应用生态学。生态学不仅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学科之一,而且与农、林、牧、副、渔、医都有密切关系的应用基础学科之一。从研究的对象来看,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科学的总称。包括理论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经济数量分析和计量方法、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生态经济学是从生态学系统来看待社会经济问题,研究生态变化的经济因素。包括部门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学、专业生态经济学、地域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生态经济系统的矛盾运动发展规律及其应用的经济学分支。
生态学与经济学两个名词同源于希腊字母(Oikos)。分别是指有关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问题与管理。生态经济学是一门跨生态学和经济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与有机结合形成的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科。具有综合性、整体性、战略性和实用性特点。在中国它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至今只有20多年,在此期间,生态经济学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旨在整合生态与经济系统,提供新的思考方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许多有远见卓识的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及时投入这一崭新的学科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中部分内容。在推动建立全民生态意识和用生态经济理论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令人瞻目的成就。
生态经济系统是由生态系统和经济学系统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在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价值流循环与转换。生态经济系统划分范围可大可小,从层次上看,有由地球表层的生物圈和经济界复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系统、国民经济总体生态经济系统、部门生态经济系统、行业生态经济系统。按地域大小分:有国土生态经济系统、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庭院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系统组成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科技四大要素。
“现代生态经济系统是由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可分割的生态经济统体,因而现代社会是一个由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融合而成的生态经济有机整体。按照这个理论,中国现代经济不是个封闭系统,而是建立在生态系统基础之上的巨大开放系统,这个开放系统就是生态经济的有机整体”。生态经济学包括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生态经济有机整体理论、生态经济全面要求理论、生态经济生产理论、生态经济价值理论、生态经济循环理论。生态经济学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系统理论的分析方法,从结构、功能、平衡、效益、调控高度揭示生态经济系统这一客观实体的运动发展规律。
关键词:学习动力;高校;经济学英语
教育心理理论认为,学习动力是在个体学习心理系统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下,“由个体的需要、兴趣、动机以及信念、理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个性心理倾向所产生的,来自主体自身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是动力性、结构性、生成性、系统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合力。该合力引发、维持并强化主体的行为过程,直至达到目标。学习动力系统由认知系统、行为系统和动力系统构成。其中,认知系统是接收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等认知活动的内部控制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形成学习中的智力潜能。行为系统是由行为、行为结果的评价和习惯等因素构成的外部执行系统。而动力系统则是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和调节系统,它影响学生的知识、思想、行为和信念的转化过程。
学习动力有目标引力、内部驱力和情境动力三种形式。目标引力是学习目标对大学生的诱引倾向,其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等因素表现出来。内部驱力由学习者获取知识,解决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需要引起,并推动学习者从事满足这些需要的学习行为的内部激起状态。情境动力是由与学习者学习相关的外部情境而使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倾向,其主要以奖励与惩罚形式表现出来。
一、研究的意义
本文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第一,教师建立适当的、发展性的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学英语的效率。第二,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业成功,能维持和加强学生持续的学习动力,从而保证学习过程的持久性。第三,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通过灵活的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二、经济学英语课程最佳学习心态的构成
经济学英语课程最佳学习心态由轻松感、愉悦感、新奇感和成功感构成。第一,轻松感。学生在轻松的时候,思维就会变得迅速敏捷,这加速了知识的接受、加工和结合的进程,知识也能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第二,愉悦感。愉悦感是最好的诱发剂和最有效的精神振奋剂。学习中有了愉悦感,学生就会积极主动,不知疲倦,思维机制也会加快运转,知识也会很快被吸收。第三,新奇感。新的教学信息,新的教学方法,新颖而又有启迪的教学模式会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而这种状态最有利于接受知识。第四,成功感。学生在学习时,每取得一点进步,如能及时得到肯定,便会有一种经常的成功感,使他们看到自己努力得到的成绩,从而树立信心和进取心。
三、学习动力理论在高校经济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方案
为了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提出适当要求,建立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
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力。建立适当的、发展性的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从而提高经济学英语学习的效率。第一,难易适中,突出自主。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要适中,并且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预想自己可以实现,学生就会积极的投入经济学英语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并结合教学的要求来建立这样的目标。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要具有自主性,要出自学生自愿,由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安排。在学生自主动力作用下,学生会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而不需要外力的督促和控制。第二,重视过程,注重体验。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的确立,要以经济学英语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本身为重点。该过程激发直接学习兴趣、指向性明确,没有中间环节。这种学习目标一经建立,就会产生强大的行为动力,并伴随着一种自我愉悦感。第三,目标转化,动力内化。一般情况下,学生怀有一种对集体的责任感、荣誉感,因此在经济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共同的经济学英语学习任务,形成群体性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当利用群体性学习目标的间接动力激起学生投入到经济学英语活动时,教师应适时的引导他们理解学习的价值意义,让学生在经济学英语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魅力,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经济学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一般可以采用合作式教学法来培养群体性学习目标。
(二)体验经济学英语学习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学习活动被激发起来后,需要有持续的学习动力加以维持和加强,以保证学习过程的坚持性和效率。在经济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面向全体学生,鼓励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学习经济学英语的自信心。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经济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第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体验成功与进步,促进学习动力的加强。经济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过程和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自我评价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学习过程、寻求学习策略,保持学习的动力。
(三)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经济学英语学习内容,克服课堂疲劳心理
教师在安排经济学英语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尽可能避免使学生产生疲劳心理,或在学生产生疲劳心理、兴趣开始转移时,及时调整学习内容,使学生接受新的刺激,重新兴奋起来,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种:第一,采用灵活多变的经济学英语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环节设计时,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小组讨论、正反辩论、单独发言等,而听、说、读、写各种训练方式也要灵活变换,使他们始终处于新鲜的刺激中,大脑不易产生疲劳。第二,掌握“逗引”的教学艺术。教师在经济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巧妙的问题逗引学生去深入探究教材,领着他们去领略无限风光。“逗引”能迅速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并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逗引”还能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要选准“逗引”的时机和突破点,以此来引导学生去听、去说、去读、去想。第三,掌握教学幽默艺术。教师要擅长运用活泼的、富有情趣的、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将教学引向成功。幽默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趣、更有效。尤其在学生进行了一段强度较大的学习之后,大脑很容易产生疲劳,这时如果能适当地动用教学幽默,不时给人以轻松愉悦的笑,就能保持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减轻疲劳,振奋精神,增强学习兴趣。实验表明,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忆最深刻。总之,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其注意力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确保学习任务高效地完成。
(四)优化经济学英语学习环境
系统论认为,系统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两方面协调,可以使系统在原有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发挥更大的潜力,从而提高系统整体功能的效果。因此,对经济学英语学习动力系统的开发要重视其外部环境。经济学英语学习外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交际环境。第一,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是指学校设施、经济学英语教学设备及有关学习资料等。教师要利用高校的物质环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其一,发挥校园设施的影响力。教师可以通过对校园物质环境的设计和校园景点的布置,来树立一种正确的导向,激发学生经济学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其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结合经济学英语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把丰富多彩的、形象生动的视听信息合理地呈现给学生,实现教学内容从抽象到具体的良性转化。第二,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指的是经济学英语学习之外的、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实际影响的一切校内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的校风、班风等。教师利用高校的文化环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其一,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构建能够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景和氛围。其二,塑造积极向上的班风,构筑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一种积极的班级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形成健康的情感,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第三,人际环境。人际环境是在经济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比较稳定和持久的关系。教师利用高校的文化环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其一,经济学英语教师的情感能陶冶学生的品德。教师在经济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情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加强学生的情感动机,直至形成稳定的情感特征。其二,经济学英语教师的精神风貌能满足学生快乐求学的需要。经济学英语教师良好的思想言行、感情意志、道德品质能使学生的心理中包涵更多的崇师、敬师和亲师的理智情感。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活动教育引论[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
[2]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3]吴光林.对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
[4]陈锋.农业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7,(8).
[5]张敬国.学生学习动力初探[J].教育探索,2005,(2).
关键词:室环境艺术;色彩;应用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室内环境设计是一个讲究整体美的艺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把空间、色彩、意境创造以及形体等多个因素完美地协调起来,在这些设计因素中,色彩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有效地应用色彩这一要素,可以使室内设计更好地表现出其要传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2色彩的性格
色彩作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须依赖于形体、肌理等元素,所以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色彩研究时,一定要结合光学原理、建立在视觉基础上的生理学以及基于人们不同的思想认识的心理学和美学理论,因此说对色彩的研究是涉及到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2.1色彩的物理性
具有颜色的物体都是和某种环境联系在一起的,这些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反射出来的颜色和四周环境中的其它颜色相结合,可能会产生或协调、或排斥等不同的效果,从而使物体的外形以及大小在颜色结合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效果作用下,反映到人们的视觉中可能会有所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物理单位来表示,所以称之为色彩的物理性,它主要有人们对于色彩表现出来的温度感、重量感、体积感以及距离感,在环境艺术的设计过程中,科学地应用色彩的物理性,可以达到不同的设计效果和环境氛围,可以通过这一特性来降低一些家具等装饰用品的不足之处,在设计过程中有效地应用色彩的温度作用,可以用来弥补不良朝向所产生的缺陷,科学地运用色彩给人们带来的重量感,可以用来不同装饰物之间的平衡和稳定,比如,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采用上轻下重的色彩构造方法,就会给人以平衡、稳定的感觉,在设计时应该灵活应用色彩,比如室内墙体面积较大时,可以恰当地运用收缩色从而使这种空旷的感觉有所降低,同理如果室内墙体面积过小时,应该恰当地运用膨胀色而使这间的紧凑感得到弱化,此外优秀的室内环境设计师们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通过色彩所表现出来的距离感来调整空间环境的形态和比例等,效果都非常好。
2.2色彩的标识性
色彩还具有标识性,这在很多场合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其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有:①安全标识;②管道标识;③空间向导标识;④空间识别。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应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预防灾害并建立完善的应急措施时可以利用安全标识,安全标识主要分为九大类:防火标志、禁止标志、危险标志、注意标志、救护标志、小心标志、放射标志方向标志和指导标志,同时,将色彩应用到管道和不同设备的识别中,对于管理和这些设备在使用以及维修管理过程中都提供了便利,色彩的应用还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在一些室内大厅、走廊以及楼梯间等场所通过色彩鲜艳的地毯或者某种标识设计,可以使交通线路更加的清晰明了,从而可以比较直观地体现出不同空间的关系,同时,色彩还可以应用于空间识别方面,在一些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通过采用不同的色彩装饰不同的空间,可以使其更具空间性,在一些高层建筑中通常运用不同的色彩设计使人们对于建筑层数使于识别。
2.3色彩的吸热性
人们在穿衣服的时候有一种习惯,冬天通常黑色的衣服,夏天通常穿白色的衣服,这正是应用了色彩的吸热性原理,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也可以应用这种原理,根据不同的色彩吸收和反射能力的不同,设计室内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应用不同的颜色,在达到美观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
2.4色彩的生理特性
色彩的生理特性就是指色彩对于人们视觉器观产生的影响,是通过不同的颜色刺激而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很多学者研究色彩对健康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色彩对人的身心健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一色彩应用到不同的空间就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比如一种色彩应用到室内棚顶设计时表现出非常好的效果,但这种色彩可能完全不适合应用于地面。
3色彩的美学特征
色彩的美是一种形式的美感,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科学、恰当地运用色彩,可以使整个环境设计更具艺术性,为人们提供一个更舒适的环境空间,针对不同的居住空间、不同的居住群体、不同的气候条件,通过应用不同的色系和色调搭配可以设计出完全不同的效果,比如对于寒冷的北方,在环境设计过程中多采用暖色系的颜色为主色,而如果是在南方由于气候条件本身比较炎热,人们更多地希望有一个清爽的感觉,所以多采用绿色和蓝色等冷色系为主。
4结束语
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色彩的完美运用能够充分体现出该设计所要表达出来的个性,好的环境色彩运用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使人们心情愉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效率,在设计应用过程中,应该做到完整而不单一、体现出强烈的对性但是又和谐统一,所以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完美地应用色彩这一设计元素,从而展现出环境的时代性和文化性,使其更具时代的创新理念,使室内色彩设计更具有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绮曼.室内设计的7个新趋势[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12(140):69.
【关键词】吴文化;景区门票;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161-01
旅游在这几年间发展快速,已经是当代社会中人们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旅游景区门票是每一位游客到景区旅游时必然需要购买的物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直接在游客心中定下对景区的第一印象。景区门票作为景区的“名片”,其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及多种功能,例如收藏、宣传、导览等。对此,合理的设计景区门票,能够使景区更具特色和旅游价值。
一、苏州丰富多彩的吴文化资源
吴文化主要聚集在苏州、无锡等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几百年中,吴文化逐渐形成并成熟。[1][2]苏州的吴文化主要呈现为多样化文化的集中体。从物质上看,苏州古城的基础地形、容貌都非常壮观,巧夺天空,甚至屈原也叹服于“吴戈”,并且有着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从文化上讲,苏州有着百戏之祖的昆曲,具有被称为最美之声的评弹。这些文化成就,足以给苏州吴文化描述出光辉的成就。
苏州旅游景区门票想要在旅游产品中独树一帜,就必须要与旅游行业的发展同步,从吴文化着手,加入足够的文化特色,掌握旅游实际情况,做出适当、合理的改变。门票设计需要突出苏州吴文化的本色,简要的概述苏州几千年来的文化发展,培养人们的文化认同感,从而使整个苏州都被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包围。
二、吴文化在景区门票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一)门票需要充分体现景区特色。苏州旅游资源主要体现为古典园林,既有粉墙黛瓦的特色古镇,又有传统的名刹古寺,还有着古典的江南风光等等,旅游资源形式丰富多彩,形态各异,因此,在门票设计过程中就不能一概而论,需要针对景点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分析,最终将门票设计与景区整体特色保持一致。[3][4]例如提起苏州城,肯定会想起建城人伍子胥;至于苏州园林,拙政园、留园更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将这些内容设计到相关景区的门票当中,能够有效地丰富门票的内容,极大程度的激发游客对这些内容的兴趣与热爱,提升景区的旅游价值。基于这一原则,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从景区的文化特色和资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并适当的选择并结合,设计出能够直接使游客感受到苏州风韵特色的内容,满足游客多方面的旅游体验。
(二)设计需要体现吴文化的丰富内容。在景区门票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吴文化的内涵,着重突出吴文化特色。对此,就需要尽可能将更多的文化体现于门票之上。以自然环境作为根据,快速发展的商品经济必然会带来外界的变化风气与灵动之风,对此,吴地世世代代所传承的文化行为都会出现一定的改变,而设计时,就需要提炼这些文化当中的精炼之处,挑选出既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一定价值意义的文化内容。在门票设计时,需要结合吴文化本身的特色,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作为底蕴,从文化内涵的高度进行设计,传承吴文化精神,突出门票的文化性与纪念意义。在纪念意义上,要不断地创新理念,将现代设计与吴文化内容相结合。
(三)提高游客体验,加强美学冲击。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加强美学冲击也是门票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这就需要设计者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为游客创造丰富的体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常规的旅游产品已经越来越难满足游客的需求,具有更多游客情感需求、富有文化差异的产品才能够吸引游客的目光。在景区门票设计中融入一定的情感因素,不仅使门票更具感性,还使门票体现出人性化特点,引起游客内心的共鸣。除此之外,当前的旅游更加强调放松身心、亲近自然,享受美的体现。对此,在门票的设计过程中,需遵循一定的美学原则,在设计中强化美学的视觉冲击。
三、总结
景区门票的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将当地旅游景区的特色融入门票设计,利用门票吸引游客的目光。将吴文化应用到景区门票设计当中,需要深入发现文化内涵,创造出现念与古代文明相结合的文化式门票,开阔门票的使用功能,提高景区门票存在的价值,从而提升当地旅游文化内涵,充分体现旅游文化特色,促使地方旅游业更加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张晓玮.产品设计与文化内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4):15-16.
[2]许超.旅游景区经营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5):32-33.
[3]周毅.浅谈吴文化在景区门票设计中的应用[J].经法纵览,2013,(5):48-49.
[4]周阳.楚文化旅游产品设计探析 景区门票设计[J].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学报,2013,(12):68.
作者简介:
烟塔合一是发电之后产生的废烟气经脱硫之后,再被冷却塔加热后排入大气进行降解一种排烟技术。也是一个新新的技术,是集烟囱与冷却踏多种特点,较大的提高了人力和物力的利用,还降低了经济成本,提高了排烟效率。其应用的前景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在查阅大量中外科技文献资料基础上就烟塔合一原理简单介绍,对烟塔合一技术环保优势,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根据我国国情现状预测烟塔合一技术应用前景,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烟塔合一,应用前景,环保优势,技术特点,对策
一、前言
由于全球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等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造成建筑、生物、人类被因大气污染造成的酸雨损害。随着科技的更新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使得工业、人类的社会活动等等,向大气的排放的污染气体与日俱增。面对环境的恶化和全球大气的气温的日益变暖,人类对环境的日益重视。而来自发电厂排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占的比例很大。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和提高废气、烟气的排放效率,科学界出现了一些实用技术。烟塔合一技术就是一种较成功的技术。“烟塔合一”技术,即取消火电厂中的烟囱,将锅炉经除尘脱硫后排出的烟气,经自然通风冷却塔排放到大气中。此项技术首先在德国使用,从2O世纪7O年代开始,已有了多座大型火电厂采用[1]。
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火电厂、工厂的烟囱已经不单纯是一个排烟装置,而发展成为控制大气污染保护环境的一个设备[2]。它也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一个方面。烟塔合一技术是利用冷却塔巨大的热湿空气对脱硫后的净烟气形成一个环状气幕,对脱硫后净烟气形成包裹和抬升,增加烟气的抬升高度,从而促进烟气中污染物的扩散[3]。进而提高排烟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烟塔合一技术是一个集经济和环保一身的技术在国外应用相当广泛,例如德国:脱硫后的烟气经冷却塔排放技术(简称烟塔合一技术)在德国运用比较成熟,据德国能源技术公司(GEA)介绍,RWE、VEGA、Saabergwerke及VEW电力公司均实施了烟塔合一工程[4]。对于烟气的排放受到了各国的重视,既烟塔合一技术发展较快。
二、烟塔合一技术发展情况
烟塔合一技术在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通过不断的试验、研究、分析和改进,技术已日趋成熟,其中以德国的SHU公司和比利时的Hmaon-Sobelco公司为代表。在德国新建火电厂中,已经广泛地利用冷却塔排放脱硫烟气,成为没有烟囱的火电厂[5]。
烟塔合一技术分两种:
外置式
把脱硫装置安装在冷却塔外,脱硫后的洁净烟气引入冷却塔内排放。脱硫装置安装在冷却塔外,净烟气直接引到冷却塔喷淋层的上部,通过安装在塔内的除雾器除雾后均匀排放,与冷却水不接触。国外早期当脱硫系统运行故障时,由于原烟气的温度和二氧化硫的含量相对较高,不适于通过冷却塔排放,需经干式烟囱排放。目前由于脱硫装置运行稳定,冷却塔外一般不设旁路烟囱。
内置式
近几年国外的烟塔合一技术进一步发展,开始趋向将脱硫装置布置在冷却塔里面。使布置更加紧凑,节省用地。其脱硫后的烟气直接从冷却塔顶部排放。由于省去了烟囱、烟气热交换器,减少了用地,可大大降低初投资,并节约运行和维护费用[6]。
西方发达国家自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相继在燃煤电厂采用烟气脱硫装置。其中大部分脱硫装置都为湿法脱硫工艺。湿法脱硫技术的发展和日臻成熟,但还是存在脱硫后烟气从烟囱排放的一些困难。烟气经石灰石(湿法)脱硫后,烟温一般在50℃左右,50℃的烟气与室外空气密度差甚小,再考虑到烟囱壁散热导致的烟气温降(烟囱非双曲线形),其流动特性不及冷却塔,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至使经脱硫后50℃的烟气通过烟囱排放存在着困难。因此,不得不对50℃的烟气进行加热,这样势必导致系统复杂,初投资及运行费用增加。
此烟塔合一技术应运而生,并获得了应用。近年来,在德国新建的闭式循环的发电厂,无论大小,几乎都看不见代表发电厂的烟囱,取而代之的都是用冷却塔将脱硫后的烟气排放到大气中去[7]。德国的风调技术实验在德国的大学中完成标志着烟塔合一技术的进步[8]。德国在烟塔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德国的伍伯托大学曾经举办关于烟塔合一的技术研讨会[9]。
冷却塔具有一定高度,比烟囱的表面积大许多,有些国外专家研究烟塔的太阳能发电,烟塔合一之后有比较大的表面积。通过附着太阳能发电板,所以烟塔合一和太阳能发电结合了起来,不但使环境污染减少而且使得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10]。因为烟囱和冷却塔的结构设计对烟气的排放有着重要意义,国外目前研究的紧张结构,双曲线结构,已经在实验阶段[11]。
国外研究情况表明烟塔合一技术的利用是因为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大量推广,德国帅先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烟塔合一的技术研发,目前德国是无烟囱电厂最多的一个国家之一[12]。
我国的经济较为落后,目前对环境的污染造成的危害认识程度不够,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国民素质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的脱硫和烟塔技术研究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电力市场的增长日益加大。烟气排放的标准日渐严格,我国的烟塔合一技术在一些电厂有了具体应用。位于首都近郊的华能北京热电厂,装机容量84.5万kW。2006年12月,随着4号脱硫系统完成168小时试运,华能北京热电厂4台机组脱硫系统和烟塔合一工程全部投入运行,成为我国首个可取消烟囱的火电厂[13]。烟塔合一工程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烟塔合一技术的里程碑,也是亚洲第一个出现了没有烟囱的火电厂。
相继大唐发电集团的哈尔滨第一热电厂采用烟塔合一技术脱硫脱硝[14],国化三河发电厂二期扩建也采用了烟塔合一技术,大唐国际锦州热电厂采用烟塔合一技术等等。专家认为采用烟塔合一技术后脱硫系统将大为简化,不仅可节约建设用地、节省工程投资,而且可大大降低脱硫系统排烟阻力、从而明显减少脱硫电耗和运行费用[15]。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长,环保问题日益重视。在不久的将来,烟塔合一技术会得到广泛应用。烟塔合一技术有待推广,发展前景很大。
三、总结
由于全世界的经济进程的推进,工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用电量的迅速上升,以及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增长,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对发展电力的同时也对环境保护认识不断加深。电厂烟气的排放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其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的排放对于动植物,大气及地下水和人类的危害又不容忽视。所以烟塔合一技术对环境问题应用意义重大,根据我国现状烟塔合一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是适合我国国情和相应政策。
五、参考文献
[1]汤蕴琳.火电厂“烟塔合一"技术的应用.电力建设,2005,26(2):11
[2]黄劝根.烟囱的环保设计简述.水泥工程,2006,1(63)
[3]翟明.董芄.王丽.利用冷却塔排放脱硫湿烟气技术的应用.电站系统工程,2005,7(21):4
[4]曾德勇,何育东.国内烟塔合一初步设计思路.热力发电.技术经济综述,2005,9:1
[5]韩月荣.烟塔合一技术的环保优势.河北电力技术,2005,24(3):36
[6]崔克强,胡文庆,王艳等.燃煤电厂排烟方式对比研究.中国电力,2006,10(10):63~76
[7]井惟如.烟塔合一技术概况.华北电力技术,2005,10:48
[8]DieterBusch,ReinhardHarte,Hans-JürgenNiemannStudyofaproposed200mhighnaturaldraughtcoolingtoweratpowerplantEngineeringStructures,Vol.20,No.10,pp.920-927,1998
[9]R.Hartea,W.B.Kra¨tzigbLarge-scalecoolingtowersaspartofanefficientandcleanerenergygeneratingtechnology,Thin-WalledStructures402002651–664
[10]P.KrishnaTensionroofsandbridgesJournalofConstructionalSteelResearch57(20011123–1140
[11]H.L.Luoa,Y.J.Daia,R.Z.Wanga,*,J.Y.Wua,Y.X.Xua,J.M.Shen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ofasolaradsorptionchillerusedforgraindepotcooling,AppliedThermalEngineering2620061218–1225
[12]YousefS.H.NajjarComparisonofperformanceoftheintegratedgasandsteamcycle(IGSC)withthecombinedcycle(CC),AppliedThermalEngineering19199975--87
[13]周宏.烟塔合一技术的环保优势.可靠性技术,2005,87
在环境治理中,吸附剂主要应用在液体处理中,但是由于其良好的吸附性能,在气体处理中也得到良好应用,其中,以气体净化和气体分离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1.1吸附剂在气体净化中的应用
气体净化中,吸附剂利用凹凸不平的表面和表面活性基团来实现对气体中污染物离子的吸附,蔡道飞等以正己烷和正庚烷为吸附质,研究了活性炭孔结构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是其吸附性能主要影响因素。目前工业上投入使用较多的气体净化吸附剂主要有活性炭、分子筛、硅胶等。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越大、表面活性基团越丰富,吸附效果越好,如唐炬等利用活性氧化铝和kdhF-03型分子筛吸附剂吸附由局部放电下SF6产生的SO2F2,研究发现比表面积较大(450m2/g)、活性基团较为丰富的kdhF-03型分子筛吸附剂的吸附效果大大优于比表面积较小(300m2/g),表面活性基团相对贫乏的活性炭。吸附剂改性不仅可以改善其对废气的处理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对废气中污染离子的吸附选择性。詹鼎昌等研究发现预处理后的活性炭可以净化苯、汽油、酒精等各种有机气体,用碱性物质处理后的活性炭可以净化各种刺激性气体和酸性气体,如氯气、光气、硫酸雾等,用硫酸铜溶液浸过的活性炭可以净化氨、硫化氢等窒息性气体。高阳等选取5A沸石分子筛作为脱碳吸附材料,发现其对CO2及CH4单组分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改性吸附剂以其良好的吸附性能拓展了其应用领域,如岳龙清等利用六亚甲基四胺改性活性炭,发现改性活性炭对具有放射性的甲基碘的吸附效率达94.82%,说明改性活性炭可用于对放射性离子的吸附,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吸附剂的改性是吸附剂在废气净化应用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1.2吸附剂在气体分离中的应用
吸附剂因含活性基团的不同而对不同气体具有吸附选择性,同时在合适条件下,对所吸附气体发生解吸作用,因此其被广泛的应用于实际生产的混合气体分离中,而吸附分离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气体分离技术。目前,吸附剂广泛应用于N2和CH4的分离、CO2的捕捉以及天然气脱硫等,如杨海燕研究发现13X分子筛对CH4与CO2的分离能力优于活性炭,但活性炭的再生耗能降低潜力大,这为沼气吸附去除CO2提供了依据,具有较大的经济意义和环境效益。
2结束语
综上所述,吸附剂广泛的应用在环境污染治理当中,效果良好,针对吸附剂的应用现状,特作以下展望:
(1)加强对其他绿色环保吸附剂的研究,注重吸附剂的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污泥可加工成为污泥活性炭循环利用,是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的重要方法,因此应多加强废弃物吸附剂的研究利用。
(2)注重多种吸附剂的复合利用,发挥不同吸附剂间的的优势。有多种吸附剂组成的复合吸附剂的吸附效果优于单独吸附剂的吸附效果,因此应加强复合吸附剂的应用研究。
(一)缺乏针对性专业教材
当今景观设计类应用软件课程教学过程中,缺乏与此专业及行业紧密契合的专业教材。景观设计软件只是方案表达工具,景观设计软件教学不能脱离相关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景观设计软件教学过程中要涉及到构成要素、设计要素、CAD绘图基础、生态学基础等课程群专业基础知识。一方面,现有设计软件教材多为面向高职高专层次的设计软件培训教材,教材多为文字介绍居多、辅以少量图片作为辅助理解的理论型书籍。同时,现有设计软件教材多为面向平面设计等艺术类专业,针对景观设计行业相关本科专业的教材较少。另一方面,由于书籍编写及出版需要一定时间周期,而设计软件版本及功能更新较快,这使得教材出版后的部分案例及其实现方法与当今景观设计行业的主流实现方法不同或存在较大差异,造成课程教学实践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48.4%的学生对教材内容与景观设计行业的契合度以及教材时效性不满意。
(二)教学模式陈旧且没有体现景观设计行业特点
一方面,当前景观设计类应用软件课程教授主要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讲解软件功能模块并逐项过关的陈旧教学模式。教学中多是设计名词的解释、指令的罗列、操作功能的介绍,把有内在联系的系统性软件拆成一条条孤独的功能和命令。另一方面,多数任课教师基本是沿用传统建筑类工程制图软件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中从基本命令讲授到工程图纸的绘制,这与建筑施工类或其他专业类似涉及AutoCAD与Sketchup的教学出现了雷同,没有与当今景观设计行业的特点紧密联系起来,后期在景观设计行业内就业不能很好地衔接,同时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46.2%的学生认为学习时具有一定盲目性,对所学软件功能如何在景观设计行业使用不太明确。
(三)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不明显
任何课程教学过程中都存在着原理性和实践性两种知识结构,原理性知识表达了某种研究和探索的结果,实践性知识则反映了知识获得与验证的过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换。以往的景观设计软件教学节奏缓慢,重点部分难以突出,同时缺乏与当今景观设计行业发展现状紧密结合的综合实践案例,学生的软件设计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景观设计专业属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虽然学生可以按照教程或者教师的演示,一步一步在计算机上画出书中所叙述对象,但在没有教师指导和教材的情况下,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往往无从入手。这就造成了学生一听就懂、一用就忘的现象,教学过程中没有明显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
(四)课程考核权重及方式尚需完善
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课程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地、准确地反映一个学生对设计软件的实际掌握水平,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机械地把以往普通课程的考核方式照搬到设计类软件课程考核中会严重阻碍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学习积极性。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56.2%的学生认为,虽然课程结束后的考试成绩比较理想,但自己对软件的掌握程度尚不满意。
二、景观设计类应用软件课程的教学改进策略
以围绕实际景观设计案例项目为中心,推行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改革,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切实提高学生景观设计软件水平。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构建主义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最先提出,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倡导以“学”为中心,围绕“实际案例项目”组织教学。学生在完成以项目为单位的学习任务过程中,既提高了相关软件技能,又熟悉了行业项目的工作流程,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一)编制适合景观设计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学习教材
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对教材的时效性和教材章节内容安排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编制符合景观设计行业人员工作能力要求的教材或者实践指导材料,尽可能缩短教材编写与出版周期,让教学材料涉及的内容更贴近行业需求,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对其进一步自学和工作就业起到积极作用。适合景观设计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自编教材需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同时具备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经历的教师编写。自编教材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块选择景观设计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项目,尽可能准确合理地对课程主次内容的篇幅进行安排。在完成相关理论文字表述的基础上大量融入实际项目图片与软件操作关键步骤截图,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授课内容。同时在自编教材中编著重难点提示,让学生了解完成项目时需要掌握的其他相关课程群的内容,将多门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学习兴致,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性。
(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围绕实际案例项目开展
摒弃以往软件功能模块逐项讲解过关的陈旧教学模式,将专业理论知识讲授融和于实际景观设计案例项目中。邀请景观设计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职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保教学项目的选择与设计既突出景观设计专业属性,又符合当今景观设计行业相关职位需求。课程授课教师需有景观设计行业实际项目开发经历与经验,课程授课过程体现实际项目开发流程。对于教学过程中提出的案例项目,教师前期先不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只对项目内容作简要介绍,重点在于要让学生自己充分思考与讨论,独立或几个人协同提出技术解决方案。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给予相应指导或纠正,以此让学生掌握完成相关完整案例项目的流程与方法,减少学生学习软件课程过程中的盲目性与被动性,切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满足景观设计行业需求。
(三)以“项目”作为实践教学引擎
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项目实施过程与景观设计行业现行主流设计过程接轨,模拟行业实际完成步骤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先需要将景观设计相关课程群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相结合,然后才能借助景观设计软件按照行业规范进行设计表达。此实践过程区别以往死记命令、机械模仿等脱离景观设计行业实际的软件上机操作,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上机实践练习更具目的性,促使学生主动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课程实践学时比重,提高实践学时利用率,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纽带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教师对学生实践过程全程考察与评估,统计记录学生在具体项目中的完成情况,总结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与演示,澄清谬误,增补和完善知识系统。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练—教师再总结指导”的模式,促使学生熟悉整个景观设计工作流程,最后具备独立完成景观设计工程制图的能力。另一方面,同一个实践项目允许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完成,不设置死板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提升学生使用相关设计软件独立进行景观设计的实践能力。
(四)课程考核体现项目驱动教学特点
将各教学任务与目标分成若干项目阶段,学生完成每一阶段项目任务后都要利用设计软件绘制图纸并提交阶段性作品及实践报告,由教师根据每阶段项目考核要求进行考核评价,课程总成绩中平时分阶段项目完成成绩所占比重不低于40%,改革传统期末一次性考试的考核方式。课程结束后学生获得的考核成绩跟学生对设计软件的实际掌握程度更加趋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景观设计类应用软件课程教学改革试行
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2011级、2012级园林专业第三学期开设“园林景观设计应用软件”课程64学时,其中含32实践学时。课程教学按照教改策略逐步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提升,两个年级期末学生评教结果(满分5分)分别为:4.979、4.988,从评价分数上看,学生评价高,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学改革后,课程讲解少而精,突出重点与难点,留给学生更多自学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课程结束后,学生独立使用软件完成景观设计项目的能力较之以往得到了明显提高,职业能力更加切合当今景观设计行业市场需求。
三、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速了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的进程,英语的支配地位体现在多个方面。从使用英语的人口数量来看,说英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任何语言的人数。根据英国文化协会的统计,最近10年内,世界上有20亿人在学习英语,有30亿人能应用英语;英语在45个国家是官方语言,非英语国家说英语的人数远超出了英语母语人口,是英语国家的3倍。从英语使用媒介来看,75%的电视节目是英语,3/4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世界电子系统检索系统中90%的信息用英语存储,电脑键盘是英语键盘。从英语涉及的领域来看,英语作为必不可少的语言工具,已经广泛渗透于商务、金融、政治、军事、科教、传媒等等方面,尤其在大型商业、工业技术、金融业等国际性领域所使用的语言中,英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英语的国际化程度可见一斑。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英语作为通用语,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通用语更节约成本。试想一个群体由n个人组成,每个人的语言不同,但是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交流的愿望。为了保证交流有两种可能的安排:第一,每个人都去学习群体内的n-1种语言;第二,每个人都去学习一种共同的第二语言。在全球化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要求每个国家国民通晓全世界的语言,似乎不可能实现,但每个人都去学习一门共同的语言,无疑是一种更经济实惠,也更容易操作的方案。
二、语言的经济属性
语言不仅具有工具属性和文化属性,而且还具有经济属性,因为语言具备经济学最本质的特征:价值和效用;费用和效益。总体说来,语言具备商品性质和人力资本性质。语言的商品性质。人类学家Sapir(1921)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曾将语言类比为商品,意大利哲学家Rossi-Landi把语言类比为经济过程,把语言社区看作语言市场,“词语、表达法和信息像商品一样在流通”。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语言的商品性质体现在以下方面。如同其他商品,语言的获得也是需要付出劳动和资金成本的,所以语言的习得又被看做一种经济投资;跟商品一样,语言具有可交换性,是人们交流思想、传达意图的有效工具,其经济价值体现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够有效地表达和能被理解的互换性特征;同时语言的选择跟其他商品的选择一样,受市场供需法则的支配,受到其在该社会范围内被使用的程度、学成后为投资者带来的效益和效用等因素的影响。语言的人力资本性质。Vaillancourt认为,“正如通过工作经验或通过数学、历史学等学科的正规教育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一样,语言本身也是一种人力资本”。因为它能满足人力资本的三个基本要求:具有生产力性质,可以降低劳动力与他人交流的成本,并能够提高劳动力市场上的身价;语言技能必须通过人体现出来,具有和人的不可分离性;语言技能的获得也是需要付出时间和资源等成本的。作为一种人力资本,语言可以补充或替代其他类型的人力资本,因为语言作为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获取其他的技能和知识;同时人们还可以利用不断完善的语言技能直接从事语言相关的职业。人力资本不同于物力资本和资金资本,它是人格化的知识和技术,是“活资本”,具有创新性和创造力,在资源配置和战略调整等方面具有极强的市场应变能力,对技术革新,科技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英语通用语的经济学价值
英语作为通用语,从经济学来看可以实现两个层面的价值:宏观层面的社会价值和微观层面的个人价值。宏观社会经济价值:根据语言经济学的观点,语言可以直接服务于整个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瑞士经济学家F.Grin指出,语言在瑞士国民生产总值中的贡献度占到10%。英语通用语一方面降低全球经济贸易往来的成本,另一方面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同时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
1.英语通用语帮助消除交流障碍,降低交易成本。
没有一种通用语,语言分散和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是无法共存的。正如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交换要通过货币这个中介来完成,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往来要通过语言这个中介来完成。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曹和平教授所言“语言是社会领域的黏合剂因素,货币是经济领域的黏合剂因素,它们共同构成了形成一个国家的软性国力”。正如秦始皇统一了货币,消除了商品交换的货币障碍,减少了交易成本,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世界通用语的使用促进了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和劳动力的有效流动,成为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的一大推动力,正促使人类奔赴名副其实的“地球村”。
2.英语作为通用语加速资本流通,促进经济增长。
英语作为通用语的另一个经济价值在于它加速了全球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了人力、物力资本的流通。英语作为通用语的使用,加速了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使经济、贸易等各方面的交流跨越国界,使人才的分配更加趋于合理。社会发展到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多的体现为知识的竞争。英语作为通用语,打破了科学、技术、知识等的国界,使得全世界知识共享成为可能,为各国技术引进、经验借鉴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时在资金引进和资金全球流通方面,英语通用语无疑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英语通用语的微观个人经济价值,不仅体现该语言使用者物质利益的增加,同时表现在语言使用者精神层面的享受。
3.语言学习是一种经济投资。
Grenier认为:“人们对语言的投资和他们对教育以及其他人力资本的投资出于同样的理由—即为了最大化预期净收益的现值。”将英语作为投资的首选,反映了其广阔的应用市场和潜在的经济价值。习得英语通用语意味着更高的收入,更多的机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Kachru所言“英语为掌握该门工具的母语和非母语使用者提供空前的流动性和前进的动力。”
4.英语通用语成为文化资本的象征。
英语作为全球强有力的语言通货,已经成为每个市场消费者必备的入场券。英语的学习不仅仅被认为成一种教育活动,一种工具的学习,越来越多的人将英语看成是一种消费品。具备这种语言能力,可以享受好莱坞大片、实现国际旅游、品味异域文化和情调,因而掌握英语已成为身份的标志、品味的象征。另外,通晓一门被广泛使用的语言意味着更大的交际空间和潜在的交往能力,可以实现个体从语言网络外到语言网络内的转变,进而享受该语言社群所提供的服务。同时,由于精通该语言,在处理国际交流事务中获得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很难量化的英语的个人经济价值的体现。
四、结语
二、药物经济学简述
(一)PE的含义
PE简单的说就是经济学原理在药品领域的应用,也可以说将经济学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有效的运用到临床药疗活动中,以此来对临床用药过程进行有效的优化,并通过药物流行病学的人群来进行指导,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并将现代化技术进行全方位的应用,以此来对现阶段我国医药卫生资源进行最大限度、合理、有效的综合性运用。
(二)PE研究方法
PE的研究方法也直接影响到其运用的效果,较为常见的方式有四种,以下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首先就是最小的成本分析,其主要是在同一种临床试验过程中,或者是效果完全相同的状况下,来对药物治疗以及医疗干预方案的成本进行计算,选取成本最小的方案。但应该注意的是,要保障临床试验的效果、持续时间以及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应该完全相同;其次是对成本效果进行分析,这种方式在PE中较为常见,这种方式主要是对医药的效果与成本进行比较,这一方式的对比结果主要是以健康效果增加所需要的成本值,以及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为依据,通过对此进行参考;之后是对成本所产生的效应进行分析与研究,这也是成本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对用药者的医院、生活水平以及偏好进行参考,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与方案,起到经济、合理的效果;最后,成本所产生的效益与成本本身的效益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个别或者多个药物治疗的方案进行对比,对所消耗的成本进行研究,以这一对比所产生的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并通过经济或者效益的形式将其表述出来。
(三)PE原理在医药管理中的意义
按照传统的医院管理思想来对药品进行引进与使用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药品的安全性能与有效性,对经济性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尤其是近几年,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步伐逐渐加快,医药成本越来越贵,普通的家庭难以承受这一经济压力,这就要求对传统的观点与管理理念进行审视。例如,现代的医院管理中应该融入PE观念与理念,使其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以此来达到合理用药的效果,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药事管理水平。以下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首先,PE可强化医院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近几年,我国的医疗费用越来越贵,尤其是药品费用逐渐呈上升趋势,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比例虽然呈下降趋势,但其经济总量依然为上升趋势,传统的医药管理依然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卫生补偿机制存就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以药养医的现象较为常见,这一现象不仅提高了医药成本费用,同时也导致了医药滥用的状况。同时,现阶段社会发展中存在不正之风,例如医生为患者开贵药,并在其中获取回扣,这种现象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不利于社会的长久与稳定发展。其次,在新药临床试用的过程中,通过对PE的合理有效运用,可以起到指导的作用,为决策提供前提基础。现阶段对临床治疗的方案进行选择与评价的过程中,对经济效果与成本消耗的重视程度不足,而PE的使用可以加强成本与效果的最大化,并提高了药疗效果,减少临床试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降低社会医药费用支出。此外,PE的有效运用也可以提高医药管理的水平与质量,在传统的医药管理过程中,缺乏客观性的控制与管理,很多医院在对药物管理的过程中存在极大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尤其是部分医院过于重视经济效益,这也就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进步。面对这一现象就应该采取科学的方式来对药品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有效性进行有效的控制。将药物经济学理论有效的融入到医药管理过程中,这可以对以上现象进行全面的改善与处理,从根本上改善医药管理的效果。
三、药物经济学在医药管理中的应用
(一)新药的引进与老药的更替
在对新药进行引进与老药更替的过程中,对于没有达到PE药物标准的药品应该禁止使用,并对现有的不符合标准药品及时淘汰或者替换。医院应该对新药的引进与评价进行投票制度,按照PE来对新药进行分析,对于符合标准的新药进行优先使用。
(二)控制药疗成本与费用
在临床用药选择过程中,应该在保障药物质量、安全、效果的前提上,采取PE评价的方式来对相同药物进行分析与评价,对不同的方案进行分析与对比,并在这一过程中选取较为合理的方案,最大限度的为患者提供性价比较高的药品,从根本上保障医药管理的经济性。
(三)制定医院的用药目录
为了对医药费用进行全面与有效的控制,可通过用药目录来控制药品比例。这方面,医院应该使用价格合理、效果明显的药物,并将这一药物放在医院的基本用药目录中,对其进行有效的记录,尤其是西药,应该对西药的增长幅度进行全面控制。
结语
关键词:管理会计预测
传统的以生产经营导向为基础的经营预测,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它适应了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人工成本比重大的特点。根据销售量、成本、利润的线性关系,以变动成本法为预测、决策的理论基础。保本点的预测、利润的预测、成本的预测,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存货决策等都以此为基础。在数字化经济背景下,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在会计核算方面具体体现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多),管理会计进行预决策的理论基础之一——变动成本法也面临着变革。
变动成本法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全数一笔列入期间成本,作为贡献毛益总额的减项。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仅包括变动成本,将固定成本视做期间费用,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不包含任何固定费用。如此得到的成本信息相对全部成本法有一定进步。它适应了工业化时代的要求,成为传统管理会计学科的基石。但数字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制造环境一方面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比例。以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体现的变动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小,特别是那些技术先进的组织,这样的变动成本的比重低于10%。另一方面,以传统的交易或数量为基础定义的大部分固定成本,在新制造环境下,只是在很短时期内是固定的,在长期都是变动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变得模糊,以合理界定变动成本为基础的“变动成本法”将失去意义。面对新制造环境的冲击,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势必造成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成本信息失真。
一、预测内容由财务信息到非财务信息拓展
传统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财务信息,而数字化经济时代由于竞争加剧,仅仅依靠基于财务信息加工而成的管理会计信息进行预决策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大量非财务信息。例如市场占有率作为非财务信息,它的变化反映了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现金流入量,从其变化中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地位的相对变化,起着财务信息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指标,在产品方面: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生产的弹性、顾客的满意程度、从接受订单到交付使用的时间、声誉、品牌、客户关系和销售能力(销售网络覆盖面等);在外部竞争方面:竞争对手信息以及与企业战略相关的背景信息、企业经营业务、企业资产的范围和内容、公共关系、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在生产能力方面:知识能力(专利权、情报、培训)、装备能力(产能和技术水准)、技术能力(技术水平,研究开发费及其比例,研发人员及其比例)、人力资源(各类人才、企业文化、员工文化水准、人力资源和薪酬制度等)。如果管理会计报告中包括非财务信息,那么无疑会提高管理会计的相关性。
二、预测内容由短期预测到长期战略预测拓展
数字化经济要求管理会计提供大量的长期、战略性的信息,从耗散理论角度看,即“扩大负熵的信息输入,以抵减企业内部的管理熵”。支持战略管理所需的信息比经营决策和控制的信息更广泛和更复杂,数字化经济时代的数字化管理为提供这样的信息提供了可能。对收集的基本数据按不同的战略管理阶段要求加工成战略决策有用信息,可分环境分析和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1)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广义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可分为:政治和法律的、社会和文化的、技术的、地理和生态的信息。市场环境分析用的信息可分为:供应商的、顾客(买主)的、替代产品的、潜在竞争者的、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信息。(2)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企业战略能力分析包括企业资源能力和核心能力分析。
三、增加竞争对手分析预测
超出会计主体范围本身,联系竞争者来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与外部竞争者的比较来研究本企业销售额、利润和现金流量的相对变化,对数字化经济时代管理会计更好地实现其规划功能更有意义。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竞争对手是谁(2)竞争对手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及其成功的可能性(3)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4)面临外部企业的挑战,竞争对手是如何反应的。
四、增加顾客信息分析预测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内部,并主要针对生产经营进行预测分析,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进入数字化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取而代之的是以快速响应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实时预测,即时为顾客提品或服务,以敏捷制造实现顾客的“零等待”,其目的就是为顾客创造满意,创造价值(降低顾客的成本,提高顾客的收益),使顾客获得更大的效用,由此衍生企业价值的增长。由此可见,在数字化经济下,企业的预测更多的是收集关于客户的信息。顾客信息分析包括:顾客群体和构成、顾客购买实力、支付习惯、对竞争的行为参数(产品质量、价格、销售服务、其他因素)的敏感性、需求变化的趋势、对其他产品的互补性、顾客的地理分布等。:
五、预测方法的集成
管理会计运用定量和定性预测分析方法来实现预测功能。
1、定量预测法是用预测对象的有关历史数据,建立相应数学模型,推论其未来可能达到的数量值的一类预测方法。它又可分为时间序列预测法和因果关系预测法两类。时间序列预测法是以预测对象随时间变化所得到的一系列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获得其未来数值的方法。具体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外推法、季节变动预测法等。因果关系预测法是以预测对象及其各影响因素的历史数据为依据,建立反映它们之间变化的因果关系的数学模型,并以此推论预测对象未来在特定条件下所将达到的数值的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模型、投入产出法等。
关键字:旺山;生态环境治理;客土喷播;厚层基材;植生袋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矿产资源,特别是石矿资源的需求呈跳跃式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刺激了采石场的发展。这些采石场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采石场给环境、生态和景观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和问题,因此采石场的生态环境恢复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由于以前没有成熟的采石场生态治理技术与资金支持,许多废弃的采石场暴露在城市中成为一个个“伤疤”,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近几十年里,国内外生态专家与工程技术人员为采石场等边坡的生态重建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生态恢复技术。近几年,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我国地矿、公路、国土等部门对于生态防护越来越重视,设立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确保了废弃矿山生态恢复的资金难题。结合现有成熟的边坡生态环境恢复工艺,如客土喷播、植生袋、厚层基材等使废弃矿山的生态重建成为可能。
在江苏省与苏州市进行的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规划的指导下,苏州吴中区旺山采石场于2002年关闭,同年5月21日杭州环复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开始对旺山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成为江苏省首批进行生态环境恢复的矿山,此项工程的施工期到2003年1月20日截止,共治理山体面积8万平方米,通过2年的养护观察,已经基本达到了生态恢复的要求。在旺山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综合采用了以厚层基材为主,包括植生袋,客土喷播等多种国内外的先进工艺。
本文就旺山生态恢复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工艺进行介绍,并对旺山废弃矿山的持续观察效果进行重点阐述。
1旺山地区基本概况
旺山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温度15.7℃,年平均降水量1088.5mm(最多1782.9mm,最少600mm):常年6月16日入梅,7月9日出梅,梅雨量194mm;无霜期240天;年日照时数1940.3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5%。
2材料与方法
2.1喷播植物种子
根据旺山废弃矿山所处地区的气候、地质与水文条件,在前期采用了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弯叶画眉草(Eragrostiscurvula)、狗牙根(Cynodondactylon)、百喜草(Paspalumnotatum)、白三叶(Trifoliumrepens)等禾本科和豆科草本植物,后期更多的采用了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紫穗槐(Amorphafruiticosa)、马棘(Indigoferapseudotinctoria)、沙打旺(Astragalusadsurgens)、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等草灌木品种,并对前期单一的草本坡面进行了灌木种子补播。
表1种子用量表
Table1dosageofseeds
编号种子用量(g/m2)
前期后期
1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153
2弯叶画眉草(Eragrostiscurvula)31
3狗牙根(Cynodondactylon)10.5
4百喜草(Paspalumnotatum)21
5白三叶(Trifoliumrepens)41
6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5
7紫穗槐(Amorphafruiticosa)--5
8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2
9马棘(Indigoferapseudotinctoria)--5
10沙打旺(Astragalusadsurgens)--5
合计2528.5
3工艺方法
3.1客土喷播工艺
客土喷播是以团粒剂使客土形成团粒化结构,加筋纤维在其中起到类似植物根茎的网络加筋作用,从而造就有一定厚度的具有耐雨水、风侵蚀,牢固透气,与自然表土相类似或更优的多孔稳定土壤结构。
3.1.1特点
1、锚杆、铁丝网(土工网),混合在客土基质中的粘合剂、团粒剂、加筋纤维,有边坡防护和支撑客土基质的双重功能。
2、用空压机、客土喷播机等设备对客土基质进行高压喷播(0.5MPa),保证了基质在边坡的稳定性,且机械化作业速度快、效率高。
3、植物根系生长,尤其是灌木根系的生长,给坡面的长期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
3.1.2技术要点
1、喷播基材是保证喷播成功的重要因素。泥炭土是喷播的好材料,可和木纤维(或纸浆)按一定的配比混合使用,比单用纯木纤维具有更优良的附着和保水性能,可在土壤层较薄且非常瘠瘦,甚至风化岩的坡面上进行喷播,一般喷播厚度在10~20cm。
2、保水剂及粘合剂用量。保水剂可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及石场特点的不同而做相应的调整;粘合剂可根据石壁的坡度而定,与坡度大小成正比。
3、挂网。先把锚钉按一定的间距固定在石壁上,然后挂网。
4、草种选择。所喷播的草种应是根系发达、生长成坪快、抗旱、耐贫瘠的多年生品种;如果当地的冬季寒冷的话,还应考虑品种的抗冻性。
5、混播。利用草种的互补性,如深根性和浅根性、豆科和禾本科、外地与本地、发育早与发育晚等特性进行混合喷播。
3.1.3施工流程施工准备à作业面清理à截、排水沟施工à铺网、钉网à客土喷播à喷播植物种子à覆盖à养护管理
3.1.3.1施工准备
设安全防护区:施工现场附近,禁止行人、车辆通过,界定安全防护区,在施工场地两头设施工标志。根据施工安全操作规范要求,选择安全防护措施,搭设钢管脚手架,下铺毛竹脚手片,上挂防护网,或从山顶下悬绳索,系安全带施工。脚手架搭设按脚手架搭设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现场施工人员配戴安全帽及必要的劳保用具。
3.1.3.2作业面清理
清除作业面杂物及松动岩块,对坡面转角处及坡顶的棱角进行修整,使之呈弧形,尽可能将作业面平整,以利于客土喷播施工,同时增加作业面绿化效果。保证施工前作业面的凹凸度平均为±10cm,最大不超过±15cm;对低洼处适当覆土夯实回填或以植生袋装土回填,以填至使反坡段消失为准,有条件的可在作业面上每隔一定高度开一横向槽,以增加作业面的粗糙度,使客土对作业面的附着力加大。若岩石边坡本身不稳定,应该采用预应力锚杆锚索进行加固处理。
3.1.3.3截、排水沟施工
作业面排水系统得设置是否恰当和合理直接关系到作业面植被的生长环境,对于长、大边坡,坡顶、坡脚以及平台均需要设置排水沟。并根据作业面水流量的大小考虑是否设置坡面排水沟。
3.1.3.4铺网、钉网
采用高镀锌棱形铁丝网或高强塑料加强土工网,网孔规格为5cm×5cm。岩石处用风钻或电钻按1×1m间距梅花形布置锚杆和锚钉。锚杆长90~100cm。锚钉长约15~40cm。挂网施工时采用自上而下放卷,相邻两卷铁丝网(土工网)分别用绑扎铁丝连接固定,两网交接处至少要求有10cm的重叠,锚钉每平方米不少于5只。网与作业面保持一定间隙,并均匀一致,。较陡岩面处,可用草绳按一定间隔缠绕在网上,以增加附着力,使客土厚度得到保证。挂网可以使客土基质在岩石表面形成一个持久的整体板块。
3.1.3.5客土喷播
客土喷播前浇水湿润坡面,将泥炭、腐殖土、草纤维、缓释营养肥料等混合材料经过专用机械的搅拌后喷播在铁丝网上,厚度为2~8cm。由于基质水分丧失会造成基质厚度不够,一般要求喷射厚度为设计厚度的125%。
3.1.3.6喷播植物种子
根据施工作业面土壤或岩面性质、当地气候条件、施工季节,并结合各种植物生长特性选择植物的种子,并增加当地类似地貌作业面上的乡土树种种子,使次生植被在今后的数年内逐渐与自然生态植被融合,不显人工雕琢的痕迹。乔、灌木种子用60~80℃热水(含浸种剂)浸种1天,草本植物种子在喷播前浸种1-2小时使种子吸水湿润即可。将处理好的种子与纤维、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缓释肥、微生物菌肥等经过喷播机搅拌混匀成喷播泥浆,在喷播泵的作用下,均匀喷洒在工作作业面上。
3.1.3.7覆盖
为保证多雨季节,植物种子生根前免受雨水冲刷;寒冷季节,植物种子和幼苗免受冻伤害;以及正常施工季节的保温保湿。要求采用无纺布(或稻草帘)覆盖、并力求仔细,这样可防早期无纺布被风吹跑,其目的一是预防成型后的作业面被雨冲刷;二是可保温保湿,促进植物的生长。
3.1.3.8养护管理
植物种子从出芽至幼苗期间,必须浇水养护,保持土壤湿润。从开始坚持每天早晨浇一次水(炎热夏季早晚各浇水一次),浇水时应将水滴雾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安装雾化喷头),随后随植物的生长可逐渐减少浇水次数,并根据降水情况调整。在草坪草逐渐生长过程中,对其适时施肥和防治病虫害,施肥坚持“多次少量”的原则。喷播完成后一个月,应全面检查植草生长情况,对生长明显不均匀的位置予以补播。
1.4适用范围
客土喷播工艺主要应用在旺山废弃矿山坡度小于60°,岩石风化或有较薄土层的边坡上。在更为陡峭或贫瘠的边坡上需要采用厚层基材工艺。
2厚层基材工艺
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是采用混凝土喷射机把基材与植物种子的混合物按照设计厚度均匀喷射到需要防护的工程坡面的绿色护坡技术。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技术主要针对岩石边坡的植被防护而开发。岩石边坡不同于土质边坡,目前常用的植被护坡(如撒播、液压喷播、植生带、框格植被、三维土工网植草等)无法应用于岩石边坡,因为岩石边坡无法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和养分。
2.1基本原理
将泥炭土、腐植土、陶土、保水剂、黏结剂和长效复合肥、木纤维等混合,制成岩质陡坡植被生长所需要的大量和持续性较强且具有较持久肥力的活性土(人工土),在岩坡上设置塑料PVC树脂镀锌网或钢筋网,将配制好的活性土与草种、乡土草木种子及防止水土流失的土壤安定剂、黏合剂、保水剂等掺和后,经搅拌机拌匀,在干料状态用空压机和混凝土喷射泵输送,在喷射口前与水混合喷射到作业面,形成喷射厚度较大,粘稠度较高,能促进植物长期生长所需的基材。
3.2.2施工流程施工准备à作业面清理à截、排水沟施工à铺网、钉网à喷射混合土à喷播植物种子和营养液à覆盖à养护管理厚层基材工艺主要体现在喷播基质的厚度与强度与客土喷播不同,其他主要步骤类似。
3.2.2.1铺网、钉网
①钻孔:石质边坡硬度大,必须用风机钻孔,孔向与坡面基本垂直。
②钢钉:用直径6mm、长度为30㎝的L型铁钉(或钢钉)固定镀锌网,每平方米为4-5根左右。
③对于个别不平顺的坡面,为保证铁网贴附坡面,可增设锚钉。
④网面不须紧贴坡面,可留8cm左右空隙。
3.2.2.2喷射混合土
将晒干的泥炭土、腐殖土(过筛)和木(纸)纤维、粘结剂、保水剂,用搅拌机搅和均匀,然后用喷射泵和空压机将混合干料送到喷射管,在喷射管口与适量的水混合后喷射在坡面上,厚度为10cm。
3.2.2.3喷播植物种子和营养液
对于选好的种子应进行催芽处理,而后用木纤维、粘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缓释肥等,经过喷播机搅拌成喷播浆,在喷播泵的作用下,均匀地喷洒在岩面上。
3.2.3适用范围适用于坡度高陡的岩石斜面(坡度大于75°、未风化岩面等高难度岩);景观要求高的绿化坡面,是旺山废弃矿山生态恢复的主要工艺。
3.3植生袋工艺
3.3.1基本原理
植生袋是将选好的草、花、灌木种子、保水剂、微生物肥料等材料,通过机器设备均匀的复合在两层可降解的无纺布中间,并覆上一层抗老化绿网,然后将复合好的材料按一定的规格缝制成的袋状,是一种新型边坡绿化材料。
3.3.2施工流程施工准备à作业面清理à截、排水沟施工à填装基质à铺设植生袋à养护管理省略步骤参见客土喷播工艺。
3.3.2.1填装基质将植生袋平铺,把混合好的基质填装到每个袋口中,饱满度达到80%时扎紧袋口。
3.3.2.2铺设植生袋
将装好基质的绿生(植生)袋,平整的铺在作业面上,并以紧固件加固。紧固件拟采用铁钉或Ø6mm的钢锚钉,一般采用200mm-400mm等不同长度。岩石处用电钻钻孔后用锚钉紧固。紧固件每平方米不少于5只。铺设前将作业面浇足浇透水,每铺设一块,固定后再浇水保持袋中基质湿润。
3.3.3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反坡、地形不规则的岩石边坡的绿化。
图1旺山废弃矿山治理前原貌
Fig1.OriginallooksofWangshanabandonedmine
图2坡面喷播后效果
Fig2.SceneofWangshanabandonedmineafterspraying
图3施工完成2个月后效果
Fig3.2monthsofmaintenance
图4施工完成6个月后效果
Fig4.Sixmonthsofmaintenance
图5施工完成2年6个月后效果
Fig5.Twoyearsofartificialmaintenanceandhalfayearofnaturalmaintenance
4养护管理
在施工完成后,随即进行养护管理,并根据苏州吴中区地区的气候特点制定了养护方案,在植物种子处于萌发与植物幼苗阶段,特别注重保持湿度和平衡养分。在植被成坪后加强对植物抗逆性的锻炼,逐渐减少浇水、施肥次数,促进深根性的灌木生长。由于喷播的植物种子以豆科和禾本科植物种子为主,因此特别注意对锈病、斜纹夜蛾的防治。
5结果
旺山废弃矿山生态恢复工程经过两年的精心养护,植被生长良好,没有引发地质灾害,工程质量与养护管理效果都令人满意。撤除人工灌溉、施肥等管养措施半年后,植被表现良好,整个坡面基本上已经形成1~2米的灌木为主的草灌植物群落,植物基本上能自然生长。安然度过了3个雨季,植被与土壤基质没有被冲刷的现象,周围山林的乡土草木本也逐渐侵入到边坡上来,达到了人工快速过渡的效果。而且恢复的植被基本上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趋于自然。
6讨论
苏州旺山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在综合采用客土喷播、植生袋和厚层基材工艺结合科学的施工、养护、管理手段,实现了石质边坡植被的重建与边坡的稳定。说明了利用植物进行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是可行的。可以在2~3年内形成植被的有效覆盖、防止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绿化美化了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同样的工艺在不同地区、季节,或不同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效果就大相径庭。说明在对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中还缺乏统一、科学的技术标准,单靠经验进行施工往往阻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恢复技术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对更多废弃矿山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还需要对植物种子配方、基质配方等进行研究,提高技术、管理内涵,促进生态环境恢复产业与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玲,陈永安,康用权,黄滔,李轩.客土喷播在潭邵高速公路石质边坡防护中的应用[J].草业科学,2005,22(7):107~110.
2.谢钢,李克俭,客土喷播技术在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中的运用[J].公路与汽运,2005(3):80~82.
3.章梦涛,邱金淡,颜冬.客土喷播在边坡生态修复与防护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2(3):10~12.
4.陈晓斌.客土喷播法在石质边坡绿化中的应用[J].公路,2004(8):307~309.
5.朱峪增.客土喷播施工工艺技术要点[J].草业科学,2003,20(11):76~78.
6.王琦,梁占训.太原绕城高速公路陡坡客土喷播技术初探[J].甘肃林业科技,2004,29(2):60~62,65.
7.杜娟.客土喷播施工法在日本的应用与发展[J].公路,2000(7):72~73.
8.马万权,沈康健,邓辅唐.客土喷播技术对石质边坡防护的运用[J].云南交通科技,2003,19(3):7~11.
9.蒋鹏飞,舒安平,等.客土喷播在临长高速公路石质边坡防护中的应用[J].湖南交通科技,2002,28(4):68~69.
10.邓辅唐,邓辅商.植生袋在高速公路石质边坡生态防护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2005(1):42~43.
11.陈戈.厚层基材喷播植草护坡在西南铁路的应用[J].路基工程,2005(3):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