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儒学文化论文范文

儒学文化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儒学文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儒学文化论文

第1篇

一、利用化学实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化学学科的优势就是有趣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具有神奇的魅力,,它不仅能揭示许多科学的理论,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解释日常生活的许多现象,更重要的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化学兴趣。因此,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本着“一切以实验为主”的原则。为了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为确保实验成功,课前坚持预做实验,书本上的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的成功率低,我会积极的加以改进,让学生从实验开始、到实验结束。正是由于我在教学中,坚持以精彩的实验引入,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以积极的态度、振奋的精神投入学习,因此学生不论是学习热情还是学习成绩都非常理想!

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主要以实验为主。通过镁条燃烧前后色、态的改变,燃烧过程中发出的耀眼的白光;铁钉投入到稀盐酸中产生气泡;把无色的酚酞滴入到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立即变成红色;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发生爆炸;铜绿受热由绿色变成黑色,试管壁出现晶莹的液滴,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牛奶一样的乳白色等实验现象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一节课的成功后,有许多学生自愿报名,要担当班级的化学课代表,强烈要成立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每一节课之前争着帮老师拿实验仪器,甚至在每一节课之前有学生到实验室帮助老师准备实验!这都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兴趣起的重要作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听课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讲课速度,控制自己的音调高低,用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并且自己编一些顺口溜,既帮助学生记忆,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一节课,在做完实验,分析完重要知识点以后,给学生归纳出顺口溜:“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这样既帮助学生记忆实验步骤和现象,又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是很有意思的。

二、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仅有学习的兴趣我觉得远远不够,如何使之维持长久,如何使学生从对化学学科感兴趣上升到想学化学、学好化学。这才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在平时上课是一直注重提醒学生带着两个重要问题:

(1)化学对我来说有什么用?

(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怎么密切?

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结合教学内容,使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工农业生产相联系。

例如:我们在学习空气污染一节内容时候,谈到空气污染物的来源、空气污染对人类带来的危害、如何防治空气污染时。带着学生观察我们学习旁边的一个大型洗浴中心的锅炉烟筒的排烟情况;带着学生到马路上观察汽车在启动、加速时候发生的现象;带着学生到化工厂附近闻气味、沿着化工厂的废水沟体会!通过此举,学习知道:汽车尾气排放、家庭燃烧含硫多的煤等燃料、化工厂的“三废”都会造成空气污染。我们如何治理,开发新能源,大力提倡植树植草等,并介绍每周的空气质量周报,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化学课的课堂上,我一直注重加强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课堂所有的演示实验,全部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自己总结实验现象、自己动脑归纳实验的结论。这样学生的学习是主动,课后不再需要你去死记硬背,只要回忆课堂上的实验,就能掌握一节课所学的知识了!课后我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现象,第二天进行讨论。记得我在讲鲁教版《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节内容时候,为了教会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事先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支蜡烛,通过对蜡烛的观察、对蜡烛燃烧的观察,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对教师提出问题,看谁提出的问题多、有研究的价值。在实验基本操作的教学中,除了必要的讲解、演示以外,坚持每节课找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充当评委,做到人人参与,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使课堂气氛活跃,四十五分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

四、坚持德育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第2篇

一、利用化学实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化学学科的优势就是有趣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具有神奇的魅力,,它不仅能揭示许多科学的理论,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解释日常生活的许多现象,更重要的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化学兴趣。因此,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本着“一切以实验为主”的原则。为了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为确保实验成功,课前坚持预做实验,书本上的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的成功率低,我会积极的加以改进,让学生从实验开始、到实验结束。正是由于我在教学中,坚持以精彩的实验引入,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以积极的态度、振奋的精神投入学习,因此学生不论是学习热情还是学习成绩都非常理想!

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主要以实验为主。通过镁条燃烧前后色、态的改变,燃烧过程中发出的耀眼的白光;铁钉投入到稀盐酸中产生气泡;把无色的酚酞滴入到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立即变成红色;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发生爆炸;铜绿受热由绿色变成黑色,试管壁出现晶莹的液滴,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牛奶一样的乳白色等实验现象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一节课的成功后,有许多学生自愿报名,要担当班级的化学课代表,强烈要成立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每一节课之前争着帮老师拿实验仪器,甚至在每一节课之前有学生到实验室帮助老师准备实验!这都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兴趣起的重要作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听课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讲课速度,控制自己的音调高低,用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并且自己编一些顺口溜,既帮助学生记忆,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一节课,在做完实验,分析完重要知识点以后,给学生归纳出顺口溜:“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这样既帮助学生记忆实验步骤和现象,又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是很有意思的。

二、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仅有学习的兴趣我觉得远远不够,如何使之维持长久,如何使学生从对化学学科感兴趣上升到想学化学、学好化学。这才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在平时上课是一直注重提醒学生带着两个重要问题:

(1)化学对我来说有什么用?

(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怎么密切?

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结合教学内容,使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工农业生产相联系。

例如:我们在学习空气污染一节内容时候,谈到空气污染物的来源、空气污染对人类带来的危害、如何防治空气污染时。带着学生观察我们学习旁边的一个大型洗浴中心的锅炉烟筒的排烟情况;带着学生到马路上观察汽车在启动、加速时候发生的现象;带着学生到化工厂附近闻气味、沿着化工厂的废水沟体会!通过此举,学习知道:汽车尾气排放、家庭燃烧含硫多的煤等燃料、化工厂的“三废”都会造成空气污染。我们如何治理,开发新能源,大力提倡植树植草等,并介绍每周的空气质量周报,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化学课的课堂上,我一直注重加强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课堂所有的演示实验,全部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自己总结实验现象、自己动脑归纳实验的结论。这样学生的学习是主动,课后不再需要你去死记硬背,只要回忆课堂上的实验,就能掌握一节课所学的知识了!课后我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现象,第二天进行讨论。记得我在讲鲁教版《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节内容时候,为了教会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事先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支蜡烛,通过对蜡烛的观察、对蜡烛燃烧的观察,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对教师提出问题,看谁提出的问题多、有研究的价值。在实验基本操作的教学中,除了必要的讲解、演示以外,坚持每节课找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充当评委,做到人人参与,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使课堂气氛活跃,四十五分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

四、坚持德育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第3篇

关键词:儒家 黄酒 绍兴 文化习俗

自古以来,以孔孟之学为基础的儒家文化就被看做是我国文化的中心。历史上儒家的各种学说更是被推崇为治国安邦的基本观点。所以,儒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酒文化。

儒家文化讲究“德”字,酒文化中也少不了“酒品”和“酒德”。从字面上就可知,酒品酒德是说饮酒者应具备一定的道德品质,不能像历史上的夏朝亡国的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除此之外,儒家所推崇的酒德也体现在《尚书》和《诗经》中,这就是“饮惟祀”、“无彝酒”、“执群饮”、“禁沉湎”。实际上儒家没有建立反对饮酒的立场,相反,也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而且,儒家在饮酒时候很注重正确饮酒,也就是饮酒时该有的德行。

在远古时代,作为一种传统的饮食文化,饮酒早就成为一种大家应当遵守的礼节。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进步,饮酒礼节也在不断改变和更新,变得越来越繁琐,且随场合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不一定要恪守既成的饮酒礼节,但在某些必要场合,要注意饮酒的分寸。明代文人袁宏道就曾写下传诵千古的名文《觞政》,其灵感就是来自于一次看到酒徒不遵守酒礼,有失酒德。这篇文章既是对行饮酒令之人写的,也是对一般饮酒人写的。

众所周知,黄酒位列大酒种之一,发源于中国,且是中国最古老的酒种。儒家学说主张仁义礼智信等人伦道德,宣扬以清淡无为为中心的中庸之道;而黄酒正恰恰性温且厚重。中庸曰:“中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之道不仅是以和为贵讲究和谐的伦理原则,也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一种方式。黄酒同样也以“温和”著称,恰恰与儒家学说互相融合。黄酒本身集甜酸苦、新鲜涩于一体,六种味道融合得恰到好处,稍稍偏向其中任何一种口味,都会给人以美中不足之感。黄酒的这种“中和”确是其他酒种所没有的。白酒辛辣,不够温和;啤酒带苦,缺乏厚重;而西欧最为推崇的葡萄酒又偏向酸涩。唯独黄酒口味刚好,深得人们青睐,好似我们推崇的“中庸”之道一般温润,甚至被誉为国粹。

说到儒家的中心思想,非“仁”莫属,仁是儒家学说的最中心范畴和道德准则。孟子常常以“仁义”为重。“仁”字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尊重和关怀。黄酒,作为一个传统酒种,自古以来就与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酒既可以成为善的指引,也可以助长恶的发展。所以在饮酒的度上来说,我们要正确把握。酒德基本功能有三个:一是使人解乏,消除疲劳;二是可以用于强身健体;三是可以成就礼数。黄酒有着表达爱心释放情感的作用,这就与儒家主张仁义的思想不谋而合。著名诗人王维就曾经写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千古诗词,可见酒的确是表达情感、增进友情的一种催化剂。陆游也曾经写下“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名句,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借酒寄情的诗词流传千年,经久不衰。而这些约定俗成的酒礼在无形中成为了一种规范,深入道德、制度、习俗等各个方面,渐渐形成了酒文化。

子曰“己于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厚老实是一种人与人交往中的表现,且忠孝是仁义的基础,这个“孝”,不仅体现为尊重父母和长辈,更是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儒家的忠孝之学正是中国传统文明的精髓。黄酒既以“温润”受大家称道,其酒俗一直以“尊老爱幼,朴实厚道”为主,这又与儒家学说所推崇的“忠孝”精神相承一脉。这从黄酒的发源地就可轻易看出。绍兴黄酒远近闻名,当地酿酒人薪火相传,不仅传酒也传酒之道。

儒家学者有着积极进取的顽强意志和观念,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在勇夺中原大地后置酒文台,大加庆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学派认为应当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方针,应当有献身国家与人民的精神和百折不屈的进取思想。这一点从黄酒中也可看出,且借黄酒得以升华。谈到近代,女英雄秋瑾一句“吾辈爱自由,勉强自由一杯酒”,正可谓把自己的赤胆忠心表露无迹。当时在绍兴有很多像徐渭一样胸怀大志的文人进入官府当师爷,他们有勇有谋,刚柔并济,处事方圆。就如黄酒所具有的温和性质一般,既不会硬去以石击卵,也不会趋炎附势。

绍兴文人身上具有的美德与胸襟完完全全在黄酒中可以体现出来。如清代文人袁枚就曾在《随园食单》中写过:“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袁枚这样一个比喻,不仅大加赞赏了绍兴黄酒,更加总结了黄酒之魂。这也充分道出了黄酒与儒家学派之间的相似之处。

参考文献

[1] 田明扬.酒史与酒诗[M].长春树书坊,1984.

[2] 杜金鹏.中国古代酒具[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5.

[3] 张远芬.中国酒典[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4] 袁立泽.饮酒史话[M].台湾:国家出版社,2003.

[5] 王春瑜.明朝酒文化[M].台湾: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0.

[6] 沈汉,朱自清.中国茶酒文化史[M].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

[7] 万伟成,丁玉玲.中华酒经[M].天津:百化文艺出版社,200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