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电子通信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电工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特点是授课内容多,知识更新快,教学学时少,各学科教学重点不一。因此,我们不断在试点教学班中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取得经验后在所有教学班中推广。在教学方法上,将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思维培养引入课程,将理论讲授、实践指导、工厂参观实习等不同教学形式灵活应用。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电子教学,进行网上学习、交流、沟通,将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改革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精讲多练,自主学习
集中精力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精心讲授,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精讲必须多练,着眼能力培养,注重讲、练结合,保证练的比重,加强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论、实践二位一体教学法
即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方法。如在电机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电机模型教具、实物教具,提出本节所讲述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听课,并用多媒体课件配合讲解电机拖动理论,最后再通过实验、实习进一步加深印象,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不仅要重视教法,更要指导学生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教给学生如何理解、分析、归纳、总结问题,避免死记硬背、机械理解,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使传统授课方式向具有启发性、思维性、综合性的授课方式发展,给学生思考和自学的空间,使学生在获得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同时能学会像专家那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其求知欲,活跃学术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在专业知识教学中,从器件、电路产生的背景和需求谈起,然后讲清其在系统中的作用、结构的构思方法,分析问题的特殊方法,再现“器件、电路的获得过程”,并为解决新问题作好铺垫。针对目前听课人数越来越多的情况,每一堂课均很好地“设计问题”“引导思考”“假设结论”“探索求证”。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听完课后都觉得值得回味,可以在不同层次上举一反三。在实验和大作业中,只设定题目或学生自己拟定题目,对没有学过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提示或给出
参考文献,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自己学习来发现知识、掌握原理。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现象,在教学中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采用:
(1)基于兴趣教学法,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基于问题教学法,教师提出几个综合性的问题,然后逐个加以分析,按设定条件一层层提出解决办法,引导学生领会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途径。
(3)讨论法,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几个讨论题,学生课后分组讨论。之后派代表发言,不同观点之间可以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5.拓宽教学途径,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尽量采用实物、模型、音像和CAI课件等进行形象教学。如电机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又缺乏电机的直观形象及电机原理中的时空概念,因此这一部分内容难于理解。我们最早是制作实物教具及模型,后来又购进了电化教学设备,如幻灯、胶片投影仪及教学资料片,并制作了教学课件,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电机的结构和现场使用情况。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教学方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的原则,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网络教学已成为电工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建立网络教学与学习网,提高单位学时理论教学的信息量,切实解决课程信息量大与学时少的矛盾。
随着教学班人数的增加,问答式教学难于开展,学时很少的讨论课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电工学网络教学的开展,将与课堂教学互补,教师可以面对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在我们的电工学精品课程的网络课堂中,将设置“课程介绍”“公告栏”“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师生讨论”“教师答疑”“问题集锦”“布置作业”等等多个栏目,各司其职,不但方便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师生间无障碍地交流。这样,学习课堂宽广,学习心情放松,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教学相长。目前,已完成电工学视频教学的制作,正在出版。
6.实验教学立体化
实验教材出版化,实验教学多媒体化,实验设备网络教学化,实验技能网上学习化,实验问题课中课后网络讨论化,实验内容开放化。构建教材、教学、资源立体化实验教学系统。
7.突破传统考试考核办法
从多方面考核:问题讨论、课外大作业、实验创新、奇思妙想、期中试卷、期末考试等,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培养不同类型的优秀人才。
三、总结
运用职业教育有关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理论,联系电工专业教学培养目标,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了职业学校电工专业电学教学的改革问题。改革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致力于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推行“双师型”或“双师化”物理师资,确保教学最终能够实现为电工专业服务的教学目标。本文旨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电工专业电学教学乃至整个物理教学的具有实践性、建设性和可行性的对策,以便更好地解决职业学校电工专业电学教学乃至整个物理教学的种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忠林,梁萍.谈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向[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10).
[2]高明海.从高职素质教育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职业教育研究,2006,(03).
1.1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针对性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存在针对性不足的问题。电子通信专业教学通常为教师讲述电子通信知识、电子通信理论等,学生单方面进行聆听、记录,教师就学生所收获的教学成果进行单方面评价。这种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模式将学生掌握电子通信知识作为主要出发点,对学生充分理解、感悟电子通信理论不够重视,不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将来生活工作的实践中。
1.2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倡导注重学生情感、主观的体验,虽然这种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学生们的想象力,但终究会因为大部分教师不明确长期系统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仅仅停留在体验上,而没有学到实质性的知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认为在校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专业技能,获取一技之长。他们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凭借所学的专业技能便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职校学生通常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电子通信专业教学很难有效展开。
2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2.1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满足新课改需求
目前,我国教学领域正受到新课程改革主、客观强势的冲击。结合国内外课改经验教训不难发现,教学领域相关问题是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生营造社会实践教学平台,是电子通信专业教学的创新策略,满足新课改需求。因此,务必要将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作为电子通信专业教学的重点工作,促进课程问题与教学问题有机融合,使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2.2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可优化低效的教学现状
虽然高职院校教师们尽全力地进行电子通信专业教学工作,但仍旧出现了教学效果不佳的局面。教学效果不佳表现为课程秩序混乱、教学目标不明确及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等。在电子通信专业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还是每一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面向每一位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着力于提升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效率,彰显教师的辛勤、智慧及策略。
2.3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
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从每位学生身心特征出发,让学生在电子通信专业教学中主动地思考问题,创造出自己思维方式,让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例如,在电子通信专业教学中,电子通信专业教师采用竞争奖励的方式能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能有效解放学生天性,让学生思维得以开拓散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途径
现阶段,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中,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为了探索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务必要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结合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对电子通信专业教学进行开拓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1注重创设实验教学情境
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的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电子通信专业知识,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进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将电子通信专业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地整合,构建符合学生生活逻辑的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形成认知火花,提出灵活的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3.2全面塑造学生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中,应当重视教师、学生相互之间合作交流的学习结构,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例如,电子通信专业教师提出一个电子通信问题,让学生展开分组讨论,并交换见解,让学生在电子通信专业教学中变被动为主动,提升自身学习自信心。培养具备宏观把握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亦是开展科教新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3.3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
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对电子通信专业教学结构进行整合优化,教师要把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更深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课堂上的问题,要有自身的理解,不能只是浅显听教师的讲述。重视社会生活体验,老师要耐心引导学生发表自身的见解,通过对社会生活中问题的讨论,再次让学生回顾电子通信专业教学中的所学内容。
3.4灵活应用评价反馈机制
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中,教学评价反馈是重要内容。教学评价应当摆脱传统教学评价观念束缚,构建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师生互评等相结合的多方面综合评价标准。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本技能、身体素质,还要关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技能、反馈情况进行启发性的示范与讲解,并给予“授之以渔式”的建议,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程度,从而更好地开展新的教学活动。同时,通过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总结,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反馈,最终以良性的反馈、评价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
4结语
【关键词】电子通信类;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已拓展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而其技术发展更新的速度更是不断加快。与电子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比,电子通信类课程的教学开始突显出一些问题与不足。首先,教材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少与新思想、新技术、新应用的结合,课程学习过于枯燥;其次,教学内容与电子通信的最新应用脱节,学生缺乏学习的乐趣,对那些过于理论性的知识理解能力不足,实践能力不强;最后,因为缺少当前最新电子通信技术的了解,使得创新人才培养成为空谈,给高校学生的未来就业也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必须开展电子通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要让学生接触新技术、新应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一、电子通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在电子通信类课程的教学中要采取新方法和新举措。比如,在教学中引入新技术与新应用,与学生共同探讨最新技术的发展;创新课程考核办法,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1.1教学中要加入新技术与新应用对于教学内容的选取,要考虑到当前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的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其改革的成效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能否提升。依照教学计划要求,不仅要讲授教材涉及到的内容,还要去收集获取当前的前沿知识以及最新技术应用,与学生共同探讨当前电子通信最新技术的发展情况。1.2创新课程考核办法对于电子通信类课程的考核,不应墨守成规,应该做出创新,比如基于多样化的原则,让学生以写小论文的形式来考核,写的内容包括对当前电子通信技术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应用的阐述,也可以是对于一些新产品方面的介绍,还可以是学生自身在电子通信方面的创新思路等。原来的考核办法,只是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电子通信方面的部分理论和概念定义,但却是缺少对新技术与新应用的了解,这会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创新课程考核办法,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展示空间。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
教育的重要目标就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当前的高校教育应着眼于企业单位对于人才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关键的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结合电子通信类学生的特点以及未来就业的需要,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给出以下建议:(1)在专业选择以及专业学习等方面,给予高校学生积极的引导,提升他们对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要抓住入学期间的一段时间,做好学生的入学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迅速有效的进入到大学生活,为未来一段时间的生活、学习打好基础。(2)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或特长,要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发挥出他们的创新能力。可以说,要想实现创新人才培养就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积极的施展自身特长。(3)构建创新平台以及实践平台,拓展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所占的课程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动手的机会,使他们乐于参与其中,进而增强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并锻炼实践能力。(4)关注学生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创新。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校要变成创新人才发展的基地。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而且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来看,关注学生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创新,也应引起社会和大众的共鸣。(5)针对某些课程设立学习讨论小组。这种讨论小组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讨论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考以及创新思想的培养。学习讨论小组还能调动学生去思考、去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在互相讨论中去完善自己。
结语
高校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国内外大学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教学改革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在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教学改革的目的就在于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从而改善大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本文分析了电子通信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而对电子通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并就创新人才的培养给出了几点建议。加强电子通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对学生未来就业能够起到帮助作用,而且对人才培养以及社会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陆莎.浅谈电子通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中国电子商务,2014(23):139-139.
[2]官铮,谢戈,周克峰,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电子通信类综合性实验改革与探索[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S2):100-102.
自计算机和集成电路出现后,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以3G移动通信和WLAN为代表的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普及,使得通信工程日渐成为发展最快和最具影响力的专业之一,与此同时,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也对该类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招聘中出现了一个现象,用人单位更倾向于电子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所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就可能获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而主要承担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也必须要紧跟上技术的步伐,不少学校在通信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山东科技大学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学校特点,我们对专业阶段的除课程中包含的实验以外的实践类课程做了一些调整和内容改革,将以往依赖于软件仿真和硬件小系统设计的内容,变成以完成单元电路的设计,子系统设计到涵盖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乃至网络层的完整系统设计的相互之间紧密联系的、层层递进的系统化设计,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使他们真正感觉到通信系统是软件和硬件的统一体,不仅包含振荡器、调制器等硬件电路,也包含编码、协议等软件程序,对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有一个全面的、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完成通信系统从单元模块到功能子系统再到完整系统最后到通信网络的完整认识。
2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思想
通信工程专业自第四学期进入专业课程阶段,专业阶段实践类课程(除课程当中的实验课以外)包括: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生产实习、通信原理与系统课程设计、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和创新性实验。由于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和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属于基础课,因此本次规划只涉及其余的5门课程。原先这5门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有:(1)高频电子线路:等幅调制发射电路仿真设计以及收音机组装与调试;(2)生产实习:电视机组装与调试;(3)通信原理与系统课程设计:MATLAB仿真验证编码和调制原理;(4)专业方向课程设计:通信系统方案设计;(5)创新性实验3个,分别在第4、5、6学期,内容由指导教师自选。在专业实践教学的调整和构建中,设计了分层次渐进的体系结构,遵循“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电路设计能力培养—系统设计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培养思路,同时基于一体化的考虑,规划了统一的设计任务,即设计一个完整通信系统:多个无线传输站点构成的多点对多点的基本通信网络。各课程在这一统一的任务下,承担不同的子任务,如无线收发模块设计、纠错编码、网络协议设计等。对所涉及课程任务进行统一设计的好处如下:(1)完整系统的设计。经历由细节到整体,由电路单元到功能系统的设计过程,使学生了解针对不同层次的功能实现需要不同的设计思路。(2)节省实验经费。一体化任务设计,使前期课程的设计成果,可用于后续的设计,如无线收发信机,可以用于构建数字编码通信系统。(3)避免知识的重复。以前的课程设计在内容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复,去掉重复部分后可节省时间学习其他新知识。
3一体化课程规划和层次化内容设计
按照课程时间计划,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按时间先后依次是: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生产实习、通信原理与系统课程设计、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其时间顺序和所属的层次如图1所示。创新性实验分3个阶段,分别设在第4、第5、第6三个学期,完成不同的任务。调整后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主要是验证上变频、下变频以及振荡器的工作机理,用MultiSim构建电路,并进行仿真;生产实习是让学生学会电路图纸和PCB版图制作,设计和制成无线收/发信机电路板;通信原理与系统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实现点对点通信系统,任务是调试收/发信机、信道纠错编码设计等;专业方向课程设计的目的是用收/发信机模块和控制终端构建RS-485总线结构的网络或是简单的ALOHA网络。
4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为保证一体化实践课程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采取了以下措施:(1)打破课程界限,设立可分解的综合任务。将整个实践课程内容设计为一个统一任务,即建设一个通信网络系统,但各个课程的任务又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一个子任务,前期课程的设计成果用于后期课程的任务系统的建设。(2)专业实验室全面向学生开放。由于课程设计环环相扣,前期设计的成果就是后续设计内容的基础,因此本次课程设计必须成功才能进行下次的设计,而且性能越好下一级课程设计成功的可能性越大。为了保证设计任务顺利进行,开放有关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场所。(3)设立专门的团队从头至尾全程负责。整个课程体系设置成一个大的综合任务,前后之间紧密联系,因此,指导教师必须要对此次设计之前和之后的任务非常清楚,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设计任务的顺利实施,为此成立专门的实践课程教学团队负责整个任务的实施,每位教师都要熟悉流程中所有任务内容。
5课程内容改革实施效果
通过对2009、2010、2011级本科生的实施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获取方面有明显改善。(1)拓宽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领域的认知视野,加深了他们对专业课程之间以及课程与具体工程实际之间关系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他们在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等理论课程的成绩都有明显的提升。(2)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对学生掌握学以致用的能力的提升作用颇为明显。学生在进入毕业论文阶段,其动手能力表现得到导师们的一致认可。(3)弥合了通信技术理论和工程实践的裂隙。通过改革实践课程,可以一定程度上弥合课程的课本知识是与工程实践相脱节的裂隙,与工程实际的衔接也激发了许多同学课外实践的兴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通信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暑假进入实验室进一步拓展学习。(4)多名学生在近几年参加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创业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大赛、山东省机器人大赛等各级电子设计竞赛、创新性项目中获得优异的成绩。(5)毕业生就业岗位层次有了很大提升。实施教学改革后,除去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外,有一批学生进入通信设备公司,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研发或设备技术支持工作,就业工作岗位层次明显提升。
6总结
0 引言
通信技术在20世纪得到飞速发展,21世纪的通信技术将向着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的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的方向发展。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的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通信人才,而通信人才的培养需要先进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该体系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通信人才,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是时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通信原理教学实验课程是通信类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理论知识的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过程。通信原理教学实验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通信人才培养计划的完成,因此如何提高学生通信原理实验动手能力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通信原理的教授全过程中,教学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技能及实现创新目标的手段,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无线通信人才的需求。
目前,学生理论基础通常能够满足工作需求,然而,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对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并不满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使得所学的知识及技能无法展现出来。单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信原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项目针对该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课堂讲授、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实践,并提出了教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一种解决用人单位与学校脱钩问题的有效手段,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利用教学实验课程等手段提高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能力。
1 教学内容改革
1.1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通信原理是一门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教学内容需要与后续学习的专业课程相符合,以掌握概念为基本,减少数理论证知识的讲解,突出应用技能为教学重点。比如在电子通信专业的学生时,教师要提前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师沟通教学需求和衔接的教学内容,及时进行交流。此外,在教学时还要充分结合电子通信专业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1.2 删除不实用的陈旧内容。
通信原理教学课时较少,对于非通信类专业的学生,教学过程应该本着够用、能用的原则,着重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主要分析方法,对于一些繁琐的数学公式推导能避免则避免,防止学生对通信原理产生畏惧心理。
1.3 增加新兴的科学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原理涌现了新的知识,因此教学内容应该增加通信原理的一些前沿知识和新兴技术,对于原有的、脱离实际的理论知识要及时剔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入这些先进的内容,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2 教学方法改革
2.1 互动式教学法
在通信原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进行设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找出问题的答案,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者,由此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
2.2 观摩式教学法
就现在的学习模式来说,学生的理论知识是与实际生活脱节的。通信原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基础课程,为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可以安排学生参观相关的工程实验室,比如说在应用电子通信装配等实践基地,教师积极创造相应的条件让理论能力较强且具有动手能力的学生在实验室中进一步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教学手段改革
3.1 运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通信原理的理论知识较多,内容非常枯燥,缺乏趣味性,加上教学课时少,对于一些抽象问题教师很难讲解,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通信原理课程不感兴趣,甚至于产生厌恶的感觉。鉴于此,Simulink等众多的仿真软件和虚拟仪器在课堂上实例演示得到广泛应用,有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点,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将理论知识上升到新的感性高度。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集成、动静配合、交流互动的表现形式,一扫传统单一、呆板的板书教学表达方式,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它的适用范围.盲目的使用、过度的依赖只会适得其反,不会给课堂增色,反而使授课质量下降。在“现代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中,也要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授课方式,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2 实行网络教学
每所院校基本上均拥有校园网系统,因而借助于校园网的功能,可以建立通信原理学习网站,为师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设置网络学习区域,这样师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获取课程的相关信息,通过下载多媒体课件进行自学,或者通过资源共享了解不同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深刻地记忆通信原理的基本内容。
4 实践教学改革
4.1 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
当前,通信原理实验课程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固定,缺乏专业知识的侧重点,这就违背了实验教学的目的,也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因此,对于一些精简验证性的实验,要适当的提高一下实验的复杂性,与理论知识相联系,从而综合性地展现通信原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4.2 改革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着同等的教学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严格遵守实验的要求,按照实验的规则来完成实验,使得学生不断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建设良好的实验学习风气。此外,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是实验室教学的重中之重,通信实验室应当定期对学生进行开放,当学生有设计实验的需求时,可以通过申请及时安排学生的实验学习。
4.3 加强实验室建设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以及实验的内容都不断地得到了更新,学校的实验设备和器材也需要及时更新换代。学校应当加大对实验室的改造投入,实行全面、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满足学生学习和实习要求,让学生能够在学校中有机会接触到与未来就业岗位相近的工作环境,一旦走入社会,能够实现对接。
5 结论
在高校的课程改革中,提出新的教学改革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牢牢掌握住通信原理这门课程在将来工作中的应用。我们将持续给予“通信原理”课程足够的重视,不仅在师资上加强力量,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加强研究,也要扩宽视野,跟上国内外该课程的发展,加强中英文教材的研究和双语教学的尝试,使它在通信工程专业中真正发挥核心课程的作用。
作者:陈英 欧阳玉梅 来源:科技视界 2016年12期
1、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试验室建设,研究对象为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matlab仿真。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目的
我选择了《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MATLAB仿真》这个课题作为毕业设计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此次课程设计进一步学习和巩固通信原理及其相关知识,并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在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内容,进一步熟悉和掌握MATLAB的使用方法;对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原理及其实现有较深的了解;为即将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收集资料、消化资料和综合资料的能力等等。
2.2、意义
从事电子通信业而不能熟练操作使用MATLAB电子线路设计软件,在工作和学习中将是寸步难行的;在数学、电子、金融等行业,使用MATLAB等计算机软件对产品进行设计、仿真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这类软件的问世也极大地提高了设计人员在通信、电子等行业的产品设计质量与效率;众所周知,实际过程中信号传输都要经过调制与解调这一过程,由于消息传过来的原始信号即调制信号具有频谱较低的频谱分量,这种信号在许多信道中不宜传输。因而,在通信系统的发送端通常需要有调制过程,反之在接收端则需要有解调过程。
3、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1、研究现状
MATLAB是由MATHWORKS公司于1984年推出的一种面向科学与工程的计算软件,通过MATLAB和相关工具箱,工程师、科研人员、数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下完成相应的科学计算工作。
MATLAB本身包含了600余个用于数学计算、统计和工程处理的函数,这样,就可以迅速完成科学计算任务而不必进行额外的开发。业内领先的工具箱算法极大的扩展了MATLAB的应用领域,所以MATLAB自推出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信号处理工具箱就是其中之一,在信号处理工具箱中,MATLAB提供了滤波器分析、滤波器实现、FIR滤波器实现、IIR数字滤波器设计、IIR数字滤波器阶次估计等方面的函数命令。
3.2、发展趋势
由于我们所面对的工程问题越来越复杂,过去所依赖分析的技术已逐渐不敷使用;利用电脑来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已是当今工程师的必要工具。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科学计算,能够极大加快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开发的进度,减少在编写程序和开发算法方面所消耗的时间和有限的经费,从而获得最大的效能。
4、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设计成果的应用价值
4.1、研究的主要内容
1、信号调制与解调的原理
众所周知,实际过程中信号传输都要经过调制与解调这一过程,由于消息传过来的原始信号即调制信号具有频谱较低的频谱分量,这种信号在许多信道中不宜传输;因而,在通信系统的发送端通常需要有调制过程,反之在接收端则需要有解调过程。但是在计算机中的模拟和实现都是采用数字化的方法的,如果将采样的频率放的高一些,数字的所造成的失真就不容易察觉了,采用计算机对信号进行处理的话,非常的方便,这也是数字代替模拟的的原因之一。
2、信号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方式
在信号调制中常以一个高频正弦信号作为载波信号;一个正弦信号有幅值、频率、相位三个参数,可以对这三个参数进行调制,分别称为调幅、调频和调相。也可以用脉冲信号作载波信号。可以对脉冲信号的不同特征参数作调制,最常用的是对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称为脉冲调宽。数字信号调制的三种基本方式,有振幅键控(ASK)、频率键控(FSK)和相位键控(PSK)。
在信号的解调中首先已调信号中检出调制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或检波。幅值调制就是让已调信号的幅值随调制信号的值变化,因此调幅信号的包络线形状与调制信号一致。只要能检出调幅信号的包络线即能实现解调。这种方法称为包络检波。检波后的信号,再经低通滤波,滤除高频信号,即可获得所需调制信号,实现解调。
3、信号调制与解调的MATLAB教本程序编制
利用MATLAB本身包含了600余个用于数学计算、统计和工程处理的函数,就可以迅速完成科学计算任务而不必进行额外的开发,而且信号与系统,通信系统工具包可以很容易的使用MATLAB开发语言——M语言快速的实现信号调制与解调这一过程的仿真。
4、整个系统的实现过程
首先利用MATLAB编制教本文件,对信号调用相应的函数进行各种调制,产生各类已调波及对其进行解调,同时进行频谱分析,然后利用SIMULINK工具箱对其进行解调仿真,通过改变参数并观测结果为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4.2、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MATLAB仿真的应用价值
调制与解调是信号处理应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系统的仿真和设计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和必要保证。利用MATLAB可以很方便的进行通信系统的分析和仿真,尤其对于我们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与设计非常有利,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开设《高频电子基础》和《信号与系统》等课程提供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计算机虚拟试验。
5、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
(1)、2007年秋季学期第11周前
接受毕业设计任务书,学习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及有关规定。
(2)、2007年秋季学期第12~20周
阅读指定的参考资料及文献(包括10万个印刷符号外文资料),基本完成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等任务。
(3)、2007年春季学期第1周〖您正浏览的文章由实习报告网整理〗
进一步修订完善开题报告、外文翻译,使其在内容及格式上符合毕业设计(论文)规范要求。
(4)、2008年春季学期第82周到第6周
完成各单元电路设计,protel辅助分析。
(5)、第6周至第12周
完成电路制作,调试。
(6)、第13周
完成毕业设计,全部成果交指导老师批阅。
(7)、第14周
毕业答辩
6、最终目标及完成时间
完成硬件设计,提供protel电路原理图及pcb印制版图,最终达到硬件软件能准确无误的应用的目标。
完成时间:第15周
7、现有条件
现有protel软件及制作硬件的必要设备,可以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与设计。
参考文献
1.谢自美等电子电路设计、实验、测试。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二版
2.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2001.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一版
3.孙继平等900MHZDDS|PLL在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煤炭科学技术2001年10期
4.张肃文等高频电子线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4月。三版
5.王正谋PROTEL电路设计实用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6月。一版
6.郭勇等PROTEL99SE印刷电路板设计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6月。一版
7.许自图电子电路彷真平台与教程。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一版
关键词:卓越计划;实践教学体系;通信工程;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181-02
当前我国在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数量上居世界前列,但教育创新、培养质量等指标仍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对于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业界的共同反映是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弱,岗位适应慢,缺乏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1]
针对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现状,2010年6月国家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提出了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2]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国家发展策略上可以看出,重视高等工程教育,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而其中的核心就是工程实践,应当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
中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于2012年2月获批成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教高厅函[2012]7号),作为中北大学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专业,在学科建设和本科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但不可否认,在工程教育方面还有所欠缺,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将以此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为契机,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对适应“卓越计划”要求下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探索,改革和创新通信工程人才教育理念,培养一批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一、高等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普遍存在“培养目标不太明确,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5]第一,相对于“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工程教育偏离工程实践,实验课程设置与工程实际脱节,教学过程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较差,创新意识薄弱。第二,实践教学大纲陈旧,验证型实验内容较多,设计型实验与多学科知识综合性实验相对较少,各类实习环节相对固定,留给学生的动手与思考空间有限,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适应卓越工程师对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由于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存在不动脑思考、仅是按实验步骤机械进行、抄袭实验报告等现象,实验效果不理想。第三,由于高等学校与企业之间没有国家层面的学生实习制度的规范与保障,也没有相关的鼓励政策,使得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重要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第四,毕业设计环节效果较差。由于指导教师缺少工程经历以及学习设计场所和投入经费的不足,选题受到诸多限制,并且大多与工程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同时,由于复习考研、各类资格考试、找工作等原因,很多学生无法投入足够精力完成毕业论文,论文质量较差。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巨大影响。本文将以中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对象,研究探索适合于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二、“卓越计划”模式下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
1.建立适应“卓越计划”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为学生创新意识、工程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根据“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专业实际,将实践能力培养划分为三个层次:基本技能层、综合应用能力层、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
(1)基本技能层。该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学生对各种电子仪器与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技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物理、工程制图、电路分析、数模电子技术、程序设计语言C++、MATLAB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专有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等通识教育与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二是认知实习、专业发展科普讲座、电子工艺实习等。
(2)综合应用能力层。主要为专业实验、课程设计与专业综合实验,目的是强化学生的系统思维方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应用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电磁场与微波、高频电子线路、计算机通信网、现代交换技术、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二是电子线路与系统设计、软件设计实践、通信系统仿真及大型实验、VHDL项目设计、嵌入式系统项目设计等;三是专业综合实践周;四是计算机通信网技术工程实训、程控、传输通信综合技术工程实训。
(3)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等);二是“3+1”培养模式的实施(包括顶岗实习、产品研发项目训练等)。
按照上述三个层次,实践教学由简单到复杂,能力培养由弱到强的方式实施,同时围绕工程教育理念,进一步突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特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融人文精神、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为一体。
2.更新实验课程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实验课程内容上,融入工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为核心,结合现有实验教学平台,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与训练重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动手环节;同时,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使学生结合自己兴趣自主选题实验,全面优化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实践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动画设计等),增加互动环节,提高授课的感染力;同时,采取必修实验与选修实验相结合的操作模式,减少必修实验,增加选作实验的综合性与工程性,并逐步向创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转变;此外,积极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科研项目中提炼转化实验内容,增加实验的应用性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总之,要以工程教育理念为主线,以学生兴趣为动力,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整合校内实践资源,加强校企合作,逐步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上,通过整合校内实践资源,充分发挥校内现有实践实训场所的作用,可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以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为支撑,不断完善工程实践训练内容,加大工程训练与企业的结合力度,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分阶段、模块化的工程训练模式,实现了将工程训练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同时,校内实习基地由专职教师负责管理,实施全天12小时开放管理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网上预约实习,以此提高学生主动实习锻炼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保障。
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多方拓展渠道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一批产学实践基地,并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组建了产学合作教育领导小组,吸引了产业资深技术人员全面参与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立新生校内本科生“导师制”,从入学开始就对学生开展学业规划和指导,根据学生的兴趣与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制定实习训练计划,指导学生开展工程科研训练;二是为每位学生配备校内与校外导师,对学生全程跟踪与学业规划,形成“双导师”制,依托实习基地现有条件开展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工作;三是充分利用校友、科研合作单位等多种资源,积极走出去与知名通信企业进行合作洽谈;四是组织学生定期进行实践总结,开展技术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此外,在应对“生产实习时间过短,企业不愿接纳,学生实习流于形式”等问题上,也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改善上述情况。首先,教育部已经联合多个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了实习安全与保险政策、联合培养企业的财税政策等,提高了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6]在国家政策不断完善下,校方层面应该出台关于“卓越计划”下的校企合作相关激励与保障政策,包括成立专门的“卓越计划”领导工作小组,制订校内教师参与卓越计划的职称评定与绩效考核激励政策,并积极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校外指导教师,提供教学、实践、科研场所和设备以及可能的参与实践的机会,安排好学生在企业的学习生活、实践场所,并提供充足的安全和劳动保护等。[7,8]其次,学生在实习之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实习计划认真查阅相关资料,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以保证实习效果。最后,为解决企业无法接纳大量学生现场实习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集中学习、分散跟岗的模式。“集中学习”主要是指集中培训与实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生产流程、操作注意事项等共性内容。“分散跟岗”主要是指将实习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配备1~2名企业技术人员,这样可以保证实习质量。
4.优化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环节,提高培养质量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要融入CDIO(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工程教育理念,[9]让学生经历产品研发的全过程,从产品需求分析、方案论证到系统设计实现、运行测试等的全程参与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掌握工程思维与研发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时间安排与组织管理上,可以通过在学期初布置设计任务、在学期中定期检查与指导、在期末验收互评的方式进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认真审核设计方案与不断完善系统功能,使学生深入体会整个设计过程,建立自信心,不断发挥他们的潜能。同时,鼓励学生自拟题目,通过多人共同参与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将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遴选教师到企业工程锻炼,形成一支“双师型”的指导队伍,与企业导师联合培养学生。在选题方面,要选取学生在企业中参与完成的工程项目作为选题内容,让学生能够真正结合实际工程问题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10]
5.积极开展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积极开展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尽最大努力为广大学生提供科技创新平台。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入专项资金,成立学生电子通信技术实践创新基地,配备相关仪器设备,由学生自主管理,为学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同时,建立学生课外科技成果陈列室,营造浓郁的实践创新氛围。二是借助学校相关政策对学生立项项目进行资助,设立学生科研基金,支持学生设计研发;配备一支指导经验丰富、乐于奉献的指导教师队伍参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指导工作。三是建立完整的学生科技创新组织管理办法,并制订《课外能力学分制度》、《科技标兵评选办法》等制度和相关奖励政策,定期举办电脑节、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在内的各类科技竞赛等。四是通过校企合作与教师科研项目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科研与校企合作项目,并在经费上予以保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五是鼓励学生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如“科技创新协会”、“电子技术爱好者协会”、“Android软件开发协会”等大学生创新组织,由教师及高年级会员定期培训与技术交流,发挥学生的传帮带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基于“卓越计划”的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科学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提高通信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本文对“卓越计划”背景下的实验教学体系科学构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相关方法措施在其他专业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具有很好的指引作用和借鉴价值。总之,“卓越计划”的有效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全体专业教师积极探索与思考,不断实施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思路,才能全面完成“卓越计划”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提高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晓闻,林健.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33-41.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7-55.
[3]苗露.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1,(5):252-254.
[4]李莉.教学型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中毕业设计(论文)若干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1,(12):109-111.
[5]卢均治,刘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实践教学,2011,26(6):60-61.
[6]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2.
[7]朱秀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模式下校企教学共管机制的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3,(6):72-74.
[8]邱学青,王眉.树立“三位一体”实践教育观 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J].现代教育管理,2012,(4):92-95.
关键词:护理教育;专升本;个人面对面指导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5月—2017年10月采取目的抽样方法,选取某学校护理专业专升本指导老师45人和在职专升本护生48人进行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发放。共93份问卷,有效收回60份,其中指导老师32份,在职护生28份。
1.2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的方法。首先做定量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为了能够对定量研究结果进行更深入探讨,以调查数据的分析作为引导进行质性研究。
1.2.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为了减少问卷应答的负担和数据遗漏,本问卷只设计了6个问题。首先进行预调查,将问卷发放给了指导老师和护生来获取两方的观点,在预调查后问卷没有做任何修改。
1.2.2质性研究
完成问卷的28名护生通过问卷被邀请参与访谈。访谈过程中进行了录音,随后对录音进行文字转录。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问卷的质性评价并得出共同的主题。
2调查结果
2.1参加个人面对面指导情况
60名被调查者均曾经参加过个人面对面指导;愿意有更多个人面对面指导机会的被调查者仅有34人,占56.67%。
2.2个人面对面指导的基本目的
认为个人面对面指导的基本目的是监督、反馈和论文写作的有22人,占36.67%;认为基本目的是监督的有18人,占30.00%;认为基本目的是监督、反馈的有13人,占21.67%;认为基本目的是监督、反馈、论文写作和其他的有4人,占6.67%;认为基本目的是监督和论文写作的有2人,占3.33%;认为基本目的是论文写作和其他的有1人,占1.67%。
2.3对信息通信技术与个人面对面指导的评价
认为个人面对面指导更有价值的有35人,占58.33%;认为个人面对面指导与信息通信技术同样有价值的有20人,占33.34%;认为信息通信技术更有价值的仅有5人,占8.33%。
2.4对小组指导与个人面对面指导的评价
认为个人面对面指导更有价值的有37人,占61.67%;认为个人面对面指导与小组指导同样有价值的有22人,占36.67%;认为小组指导更有价值的仅有1人,占1.67%。
3讨论
3.1个人面对面指导的参与情况和基本目的
本次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均参加过个人面对面指导,个人面对面指导的基本目的是“监督、反馈和论文写作”的结合。一对一关系对监督的重要性表现在这种关系有助于学生各种技能的发展,表示监督包括商谈和对话。个人面对面指导模式能很好地起到上述监督的作用。有些护生表示更喜欢面对面的监督,因为能够得到问题的“合适”反馈。反馈被认为是个人面对面指导的目的之一。有39名(65.00%)被调查者及所有护生都谈到反馈的益处。有护生认为指导老师能够关于“下一步做什么”进行指导;在更深入的访谈中护生表示仅在他们表现不好时指导老师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必要反馈来进行指导。这种通过电子邮件方式的指导对护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够的,而个人面对面指导可以弥补不足。对28名护生进行访谈后结果显示没有人获得过关于论文写作的面对面指导。有护生在采访中表示:“我发现论文写作对我而言非常困难,因为我原来是中专,自学考的专科,所有的资源都在网络上,但没人教我如何使用参考文献。”有学者认为基于网络的资源不能代替面对面直接教学。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仅有56.67%的被调查者愿意有更多个人面对面的指导机会,但是所有的护生愿意有更多个人面对面的指导机会。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调查对象包括指导老师和护生,指导老师考虑到时间和资源问题可能对个人面对面指导的参与意愿不会特别高,所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一半左右的应答者愿意有更多个人面对面的指导机会。
3.2个人面对面指导与信息通信技术的比较
本研究中所有被调查者认为个人面对面指导是有价值的,认为信息的清晰性是一个原因。访谈中护生的表述再次强调这一观点:“在正常的面对面方式中如果你不懂他们所要表达的内容,你能够立马提出问题。”这些结果同Chi等[6]的发现一致,研究表明个人面对面指导中的互动能够鼓励学习。从指导老师的角度来看,在面对面的会面中更容易看出护生是否存在理解上的问题。有护生对于指导老师在电子邮件反馈中的语言难以理解的情况提出了意见:“我不经常阅读电子邮件,而且当我收到反馈的意见时我也不能完全理解指导老师的意思,因此经常一直等着,直到他们来找我。”其他护生也有相同的表示,并强调了电子通信中相互理解存在障碍。Mutch[7]在2003年强调对能力较弱的学生,理解指导老师的语言会更加困难,需要使用讨论来避免误解。在访谈中有护生表示,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的问题在于不确定指导老师是否收到邮件。这个问题最早由Price等[4]在2007年发现,表明学生需要及时互动和反馈。因此可以看出同指导老师的面对面会谈能够缓解护生的焦虑。Chanock[8]在2000年表示当使用诸如“分析”此类术语时应当在后面附上详细解释。然而在2009年Duers等[5]在教学评估方面的研究中发现相比书面反馈,学生更喜欢面对面反馈的方式,因为肢体语言能够帮助双方更好地理解。例如护生与指导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时候,问题能够通过非语言沟通方式帮助更清晰地表达,有助于对反馈获得更清晰的理解。Weaver[9]多方法设计的定量数据结果也一致表明在解释和使用反馈时需要更多面对面的指导,因为学生中可能存在不理解“专业术语”的情况。被访谈的28名护生强调了个人面对面指导的价值,指出对话和互动对鼓励学习的益处,但是也有被访谈者赞成书面电子邮件的价值。有护生表示:“我的记性很差,上一次讨论的确让我受益匪浅,我极力想要把指导老师说的记录下来,但当我回到家48h后我就不知道如何整理笔记了,因此我认为需要电子邮件理清思路。”这强调了电子邮件的重要性,这也能用来解释为何33.34%的被调查者认为信息技术指导与个人面对面指导具有同样价值。
3.3个人面对面指导与小组指导的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认为个人面对面指导更有价值的有37人,占61.67%;认为个人面对面指导与小组指导同样有价值的有22人,占36.67%。调查后的访谈中大多数护生认为相比小组指导,他们更喜欢个人面对面指导。有护生表示在小组中问题会使自己感到尴尬。难以推测此护生所经历的小组讨论的规模大小,但作为成人教育的分支,这可能是一个很大规模的小组。因为较小规模的小组能营造一种不那么尴尬的氛围,进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10-11]。有学者指出小组指导的弱点在于,指导老师的注意力在一组学生而非某一个学生身上。也有护生表示:“小组指导好,小组里其他人会问出你想问的问题,而且在你问不出问题的时候,小组里其他人还能提出你看不到的问题。”这些护生认识到小组其他成员也是一种学习资源,英国高等教育学院在2010年也证实了这一点。以上说明个人面对面指导与小组指导各有优劣。
目前,科技期刊数字出版还存在产业链的循环不顺畅、赢利模式不成熟、版权保护难度大、复合型人才短缺等问题。由于出版体制方面的限制,国内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大都规模小且分散,缺失市场主体地位,比较难以适应市场竞争机制下的数字出版,难以出现规模经营效应[1]。此外数字化出版的重点和难点还在于目前还没有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及我国出版业特点的赢利模式。此外版权保护问题、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等都制约着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但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2017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增长迅速。以纸质为媒介的传统出版模式正日渐式微(2009年首家中央级媒体《中华新闻报》被停办),全球出版数字化、网络化有取而代之的趋势。数字化、网络化出版具有内容个性化、缩短时空距离(实现与国际接轨)、按需提供实时自动化服务、交易电子化、减低出版成本等优点。因此,数字化出版的研究成为出版界关注的热点。因此本文尝试借助微信促进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
2科技期刊利用微信的优势分析
目前,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使用的主要媒体工具见表1。目前编辑处理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有电话、E-mail、期刊采编系统(勤云、玛格泰克等)等内容,偶尔使用是短信。这些工具的使用已经使编辑摒弃了前辈们曾经使用的“剪刀加糨糊”的传统观念和工作方式,使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一些新媒体的出现,给科技期刊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如E-mail和QQ/MSN、BBS、博客。但比较起来而言,微信作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是现在普遍使用的电子通信方式(截至2017年5月25日,用户人数8.89亿),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共享流媒体内容资料和使用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同时,微信可以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同是又具有一定的公共特性,如可以通过组群而建立小团体等。而科技期刊因为其专业性强,其应该属于小众媒体(科普类科技期刊除外)。科技期刊这种既要求一定的公共特性,又要求较好私人特性的特点正好与微信的特点相同。而编辑之间、编辑与作者之间、编辑与审稿专家之间、作者之间的小型讨论在微信中进行也是非常合适的。而且科技期刊建立微信公众号还具有以下优势:1)增强传播时效性。传统科技期刊从收稿到发行平均需要6~8个月时间,而微信从策划到发送仅需数分钟,时效性更强。2)成本低。微信不收费,科技期刊可以利用微信公众账号免费发送信息[2]。3)信息反馈更直观、数据更易利用。相对于传统科技期刊的读者意见调查,微信意见调查更直观、更方便进行数据分析。4)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更显著。微信能为读者、作者提供增值服务,社会效益显著。随着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的增加,传播效果增强,科技期刊可以逐步探索和挖掘微信的经营潜力。
关键词: 区域电离层模型、日全食、TEC
中图分类号: P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日食发生时,由于月球的遮挡,地球大气层一部分接受不到太阳照射的紫外线、X射线,大气中的中性气体成分无法电离产生正离子和自由电子,导致电离层中电子密度含量减少,从而引起电离层扰动。而在GPS测量技术中,电离层中的电子密度成为影响GPS信号电离层延迟的主要因素。
二、GPS监测电离层延迟的原理
1、GPS测量中,受电离层延迟影响,伪距测量测的距离大于真实距离,而载波相位测量所测得的距离小于真实距离,两者的差值大小相同,符号相反。所以电离层中的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ion Content)决定了电离层延迟的大小,两者成正比,总电子含量表达如下:
即以地面面积为单位面积、沿着电磁波传播贯穿整个电离层的柱体中所包含的所有电子数,称为总电子含量,其单位为(TECU),为“电子数/m2”。该单位数值较大,故一般采用“1016个电子/m2”。
由上可知,卫星信号的频率和传播路径上的总电子含量决定了电离层改正的大小。具体到GPS的信号,TEC以1016个电子/m为单位,信号频率以GHz为单位,对于L1、L2载波,其电离层延迟改正分别为:
测距码R1和R2分别调制在载波L1、L2上,其电离层延迟改正为:
由上述四个公式,就可定量的计算出GPS信号对应的具体电离层延迟,对于L1来说,1米的距离对应的电离层延迟相当于6.162TEC;而1ns的时间上对应的电离层延迟为1.85TEC。
2、为精细研究日食发生前后,测站上空TEC含量与日食食相的具体变化情况,本文利用精细处理(去周跳、相位平滑伪距)过后的GPS双频观测值(IGS台站观测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曲面函数,建立各个测站的单站区域电离层模型(蔡昌盛《利用GPS组合观测值建立区域电离层模型研究》单站模型在200--300km的距离范围内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具体到每一颗卫星来分析日食发生时刻VTEC的变化情况。以上海站为例。首先建立UTC时00:00--04:00的区域模型。
1、首先确定穿刺点轨迹、计算穿刺点天顶距。
根据卫星精密星历,用切比雪夫内插法内插出卫星坐标,然后根据上海测站坐标计算出穿刺点位置以及穿刺点天顶距。 2、对下载的观测文件(o文件)进行处理,对载波数据进行周跳探测后,利用载波数据对伪距进行平滑。
3、利用最小二乘原理,用平滑后的伪距组成L阵,穿刺点位置计算得出系数阵B,将硬件延迟作为参数加入系数矩阵,平差后求解出系数E0、E1、E2、E3、E4、B,从而得到单站模型。
三、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对我国电离层的影响
分析这次日全食对我国不同区域电离层的VTEC值影响。选取中国境内数个IGS台站,提出P值的概念,从获取的上海、桃园、武汉三个测站上空全天P值得到,在日食发生当天,与前一天后一天相比,测站上空全电子浓度经历了从下降到到恢复,继续增大到再恢复正常水平的过程。最大增大量可达近10个TECU值,增大量与测站所处纬度有关,低纬度地区大于中纬度地区。并且用IGS站的全球电离层格网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本文所得到的结果;为细致分析日食发生时TEC变化与日食食相时刻的对应关系,本文利用最小二乘曲面函数,建立了各个测站的单站区域模型,在求得模型系数的基础上,求取了卫星传播路径上的VTEC值,然后对日食发生当天及前后各一天的单测站上空某一颗卫星VTEC值做了对比分析。经过对比筛选,选取14号卫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各个测站三天中00:00--04:00时段内其传播路径上的VTEC值变化,得到日食中心线上空VTEC减小量大于食分小于1.0的区域;测站上空VTEC开始减小的时刻与日食初亏时刻大约有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的延迟,日食食甚时刻(太阳被完全遮挡)VTEC达到最低峰值,在日食复园时刻基本恢复正常水平;高纬度地区(北京站)初亏时刻早于中低纬度(上海站),但VTEC开始减小时刻确迟于低纬度地区;处于食分0.85--食分0.9之间的低纬度地区(桃园站)VTEC值恢复正常水平并开始增大的时刻早于日食中心线上的中纬度地区(上海站)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李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G].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 韩玲,区域GPS电离层TEC监测、建模和应用,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2006,6;
论文摘要:通信电源系统是对通信局站各种通信设备及建筑负荷等提供用电的设备和系统的总称。主要由备用发电系统、高压供电系统、变压器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后备电源系统、直流系统、接地防雷系统以及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组成。通信离不开电源,通信电源是通信的保障,所以保证通信电源系统的安全运行,对保证通信系统的畅通乃至通信的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1 加强通信设备的过电压防护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的通信设备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得到广泛应用,比分立元器件设备体积小、运行速度快、功耗小、故障率低、便于维护管理是其显着的优点。但它绝缘强度低,工作电压低,承受过电压能力弱,是属于低电平、微电流系列的电子设备。当受到电网过电压或雷电干扰时,电子通讯设备往往会受到较大的破坏。据有关研究显示,过电压对电子通信设备造成的故障损坏比重占到总事故的三至四成。因此加强通信设备的过电压防护,降低设备故障率,已经成为通信维修工作的重中之重。
1.1 加强电源设备的雷电过电压防护
电源是通信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一个良好的电源系统,为通信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首先要消除由于雷电干扰引起的过电压对通信电源的不良影响。信息产业部了专门的通信电源防雷标准,对各种通信站的电源防雷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是两条:一是电力电缆应有金属屏蔽层,且必须埋地进出通信站。其次是在电源上逐级全面加装电源防雷器,实现多等级防护。即在变压器的低压侧加装低压防雷器,高压端加装高压防雷器,在直流配电屏和交流配电屏分别加装直、交流防雷器。防雷设计是保证通信电源系统可靠运行的不可缺少的环节,雷电对信息设备产生危害的根本原因在于雷电电磁脉冲,这种雷电电磁脉冲包括雷电流和雷电电磁场。产生过电压的根源是雷电流,而雷电电磁场则是产生感应过电压的根源。对于通信设备来说,雷电过电压来源主要包括直击雷/感应雷过电压、雷电侵入波和反击过电压。在一般情况下,通信电源必须采取概率防护、系统防护和多级防护的防雷原则,通信电源系统应采用多级防雷体系。而采用防雷器件时还应该考虑到防雷器件对系统的影响,包括工工作电流、作电压、工作频率、谐波干扰、工作温度、绝缘等级、泄漏电流、插入损耗、结构形式、远程监控、操作与维护等,还有安规的影响等。
1.2 通信线路防止过电压
各种通信设备的入口和出口,必须通过通信电缆才能与用户发生联系,而设置保安配线柜(架) 则就是为方便安全配线。有的公司只用一个分线箱就进行出线、入线的汇接而没有安装保安配线柜(架),这种做法极易造成通信设备的损坏。通信的特点是可靠性高、容量小,通信电缆沿电力杆路架设强电、故受强电磁场干扰的概率大。特别是在住宅区,电话线沿电力杆路与照明线同杆架设和通信音频电缆,交叉处的绝缘层发生损坏,导致强电侵入。吊挂通信电缆的钢绞线,由于城区地形不一、一些照明线、灯箱线交错,容易引起强电侵入或干扰。雷电干扰或是一些线路故障、产生电流突变时,会产生瞬变强电磁场,从而造成对通信线路的强电磁感应过电压。有时会产生程控电话交换机大面积烧坏、停运的故障,因此,通信电缆进入机房务必得接入保安配线柜。保安配线柜应装有抑制电缆线对纵向对过电压、过电流的限幅装置。 压敏电阻或固体(气体)放电管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组成抑制过电压能力强,响应速度快,通流量大的保安单元。当一些通信线路与电力线接触时或遭受到雷电干扰,固体(气体)放电管放电(或压敏电阻限幅)将高压入地,使危险电压下降到安全范围。如线路遭受幅值在350mA以上电流时,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阻值会迅速增加,使线路呈现断开状态,回路电流幅度减小,从而保护了室内通信设备。当过过电流、电压消除后,保安单元就会自动恢复正常。所以,保安配线柜的使用对于防止通信线路干扰过电压,降低设备故障率是非常必要的。
1.3 防止静电引起的过电压
静电是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与流电相比,静电电量虽然很小但电位很高,静电能量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干扰通信设备中内部电子元件工作甚至放电损伤通信设备。静电引起的通信设备过电压,主要通过静电对设备内部半导体器件或集成电路放电,这类似于直击。其次是静电的高电位引起设备信号地(直流地)电位较大变动,这类似于反击;静电的放电电流瞬时流经设备机壳,也可能使设备内部电子器件或集成电路等产生感应噪声,这类似于感应过电压;静电也能以过电压波形式通过信号线、电源线进入设备内部,这类似于过电压波入侵;静电放电时的接触部分产生的电磁波能对设备信号线产生辐射噪声,这类似于电磁脉冲过电压等等。静电过电压引起的设备故障往往是随机故障,重复性不强,一般不容易被维护人员觉察,因此更应该引起重视。所以在通信机房必须安装加湿器、空调、湿度计、挂设温;用湿抹布擦地,增加湿度,用湿棉抹布,降低静电产生的条件。在检修通信设备时,先带防静电手环,或者用手先摸机壳放电后,再进行设备检修,这些均能够有效地降低因静电引起的通信设备故障。
1.4 通信设备的接地
通信设备的接地,一般分为两类: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工作接地是将电气设备外壳与大地直接连接,当发生漏电时,通过外壳传入地下,减小通过人体电流防止发生触电伤亡事故;保护接地是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以大地作金属性连接,以保证人身安全。如结构架、金属外壳等。通信设备的接地,有屏蔽、均压、分流等作用。接地为各种干扰过电压、过电流的泄放,提供一个出口,是各种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的基石,因此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规程规定:通信局(站)的接地方式,应按联合接地的原理设计,即单点接地方式。其优点是易获得较小的接地电阻、可以避免因接地之间产生的电位差产生干扰影响、起到相应的屏蔽作用等。在实际工作中,人们一般比较重视接地而不容易注意接地线的布放,从而造成地线上的电流不均衡、引起电路干扰、设备运行不正常、甚至造成设备损害。在通信机房内,防雷地线、工作地线、保护地线、配电盘(低压)的均应单独布放,并要在地线排上汇接,然后经过接地线到单点接地体入地。 要保证电力通信设备的安全运行,就必须要认真分析通信设备的运行状况,找出并克服危及运行的弱点。由事后性被动检修,转变成预防性主动维护,提高通信设备运行效率,保障电力通信网的畅通,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的运行。
2 建立健全新的维护机制和制度
要对大规模的通信网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并保证通信不间断,同时在人员较少的清况下还要对种类繁杂、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电源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抢修,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通信电源维护机制和制度,实现维护工作效率最大化、科学化,使管理水平日益增高,以适应行业的更快速发展,就变得势在必行,这也是通信电源专业追求的目标。当前要结合以集中维护、集中管理、集中监控为特征的本地网一体化维护管理体制,利用动力和环境监控系统的平台来进行维护体制改革。不同地方可以按照自身不同的特征来设计属于自己的维护机制。在制度方面要完善的集中维护、集中管理、集中监控的维护制度,实行故障的集中报障和闭环处理的政策。把维护管理的重点放在维护规范的执行和落实方面。在基础管理工作上,务必倡导主动维护、预防性维护,以消除故障苗头为目标;在故障发现和抢修方面,要利用各种监控手段,及早发现故障,然后集中技术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做到及早、及时以减少故障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关键词】通信电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1.引言
近年来,现代高频通信开关电源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直流、交流、工业电源等方面。现代化通信在微电子通信技术的领域高速发展,电源系统是所有通信设备必须具备的,其质量与通信效果和质量有着直接关系[1]。众所周知,通信设备往往由很多部分组成,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通信开关电源,它常常被比作是通信设备的“心脏”。开关电源技术通过合理利用半导体功率器件,不仅实现高效率电能变换,还能将粗电转变为精电。在开关电源中,半导体功率器件工作方式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优点,是因为它工作在高频开关方式[2]。当今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日益涌现出实用化、专业化和高性能化的各种新技术,PFC技术的持续发展会紧跟新需求、改进器件制造工艺、改善控制方法的方向稳步前进[3]。
图1 集中供电通信电源系统
(a)不间断;(b)可短时中断;(c)允许中断
2.通信电源系统介绍
交流和直流供电是通信电源系统中主机模块主要的两种供电标准,同理通信电源系统也分成交流不断续供电和直流不断续供电两种方式,依靠蓄系统中电池存储的电源来达到这两种类型系统不断续供电。主机不间断供电的电源是通信电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允许短时中断的存在是为了保证建筑负荷,机房电器例如空调等和允许中断的一般建筑负荷用的电源也是必需的。上面提到的供电两大系统又划分为3级:在集中供电通信电源系统中这1~3级的作用分别是保障能源供应、持续不间断供电、主机获得多电压多品种电源。如图1所示。
因为交流不间断供电系统工作方式比较简单,通常是交流整流为直流,再由直流逆变为交流的方式,这会直接关系到系统各项参数的优劣,并且交流的并联和旁路技术也不容易,所以,当今主要的通信设备及供电电源的选择仍旧是以直流不间断供电作为首选。
3.通信电源功率因数介绍
(1)功率因素的定义
由基本理论得,功率因素是有功功率(P)和视在功率(S)的比值,用公式:
功率因素=
其中I1是输入电流基波有效值;IR是电网电流有效值,,其中I1,I2,…,In是输入电流各次谐波有效值;U1是输入电压基波有效值;是输入电流的波形畸变因数;是基波电压和基波电流的位移因数。
(2)功率因数的考虑因素
功率因素在通信电源中很重要,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操作不当整流电路部分后继令输出,造成电压显得平滑的滤波电容,通常都会干扰通信开关电源对应的功率因数,结果就是显示低,尖脉冲形式的电流波形就会输入,输入电流因为有不少成分的谐波,除了使得噪声干扰增加,而且AC-DC整流电路大受影响,那么在输入端就必须增加滤波器,而这又让制造成本更高、尺寸更大、重量参数增加。很多电流谐波分量在这个时候污染电网成分,主要包括:第一,出现二次效应现象,在工作电流通过对应的阻抗时,能造成电网电压发生变形。第二,对应谐波电流会造成电路工作不正常,损害设备。第三,在三相四线模式的电路中,三次成分谐波产生相同相位的电流,但合成相应中线的电流需很大,这样会让同相电流太大,假如中线位置没有保护电路的结构,那么中线过流后必然会导致中线过热的发生,这样会让相应电气设备损坏甚至造成火灾。第四,谐波成分的出现,带来各种副作用,常见的就是相邻通信电源系统互相干扰,假如是一般的噪声,通信效果与质量下降先不说,还可能让对应信息消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功率因数的校正技术
第一,多脉冲式整流方法。
它主要运用变压器的特性,达到N次不同谐波电流移相的结果,使奇次谐波抵消。这种做法在变压器负载匹配时,对减少输入端的低次谐波是有用的。
第二,引入滤波电感。
在电路整流器与电容之间串联电感,或在交流侧操作,接入谐振滤波器。在电路结构、成本话费、可靠性上、电磁干扰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主要缺点是在尺寸、重量都很大,很难获得高功率因数,频率、负载和输入电压改变直接影响工作性能,电感、电容都具有大的充放电电流等。此方式在抑制高次谐波方面有一定作用,而因为滤波设备通常较多,并且系统阻抗能改变运行状况,如果不加入调谐电抗器,较容易跟系统电抗一起出现并联谐振。因为这个方法相对容易,目前还在用简单结构来改进。
第三,有源式功率因数校正方法。
该法利用有源开关或AC/DC转换技术,达到输入电流与电网电压的相同相位。整个系统的整流器跟负载部分间接入DC开关式的变换器,同时还有电流式反馈构架,为了让输入端对应的电流波形跟交流输入的对应正弦电压波形发生同步。这类方式特别的地方是能容易达到对应的高标准功率因数,让波形发生畸变可能性减小,适应和较宽输入电压工作,大小、重量适中,对应输出电压保持稳定。缺点是:电路构造不简单,平均无故障时间减小,话费大,效率不高。
4.结论
由于现代化生活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因此在通信电源质量上的需求也在日益提高,在通信行业具有十分良好的前景。但是通信电源功率因数却在慢慢下降,这种情况不仅让高端复杂通信设备无法在各个方面达到各种应用要求,而且通信系统在效果、质量都会逐渐下降,从而造成社会资源利用低下、能源严重浪费、通信电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止步不前。当今正是通信领域蒸蒸日上的时候,要想持续快速发展,高功率因数通信因数校正技术还有很多待改善的空间。
参考文献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立人教育”理念是吉首大学于2010年提出的,它是学校对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其具体目标在于通过高等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思想自由,精神独立,有担当的生命个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以“立人教育”为指导,推进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大众创业以及万众创新战略提供真正合格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
立人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人文素养
一、引言
2010年,我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教育改革要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高等工程教育的主旨首先是要“立人”,其次才是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高等工程教育片面地强调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导致了工科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社会适应能力很差。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起决定性因素的却往往是个人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人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而且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学生体会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只有真正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才能在四年的时间里培养出卓越的工程师和行业的弄潮儿,而不只是局限于技师和匠人。基于此,作为湖南省的地方性综合院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学校目前的实践教学现状,以“立人教育”为指导,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完善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秉承吉首大学“立人教育”的理念,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扣企业对通信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个性,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按照一、二学年重基础,三、四学年重创新的思路,分为“基础技能、专业能力、工程实践、应用创新”四个阶段完善和创新学科实践教学体系。基础技能阶段:改革实践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和环境,改变中学学习惯性,充分熟悉计算机系统,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对专业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建立初步的工程素养和思维方式。专业能力阶段:改革实践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直观和深刻地理解专业基础知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分析和思考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实验夯实基础知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工程实践阶段:改革实践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解决企业工程实际和生活中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应用创新阶段:改革实践教学,确保学生能够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和热点,学习行业中的新技术,并能够利用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在实习基地完成毕业实习,熟悉企业研发和工程模式,完成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进一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行全方位地培养和锻炼。
三、打造一流教学实验平台
实验室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对通信工程实验室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分四个层次构建实验平台:公共教学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研究性实验室。目前,建设有“移动通信综合实验室”、“嵌入式技术实验室”、“PCB制板实验室”等综合性实验室,建设有“通信仿真实验室”、“DSP技术仿真实验室”、“MATLAB仿真实验室”等设计性实验室,与企业联合建设有“3G移动通信实验室”,已经初步形成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验室体系。在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平台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完善与华为浙江通信技术公司联合建立的“3G移动通信实验室”,与华为浙江通信技术公司协作筹建无线通信设备E-LAB,构建基于MATLAB和LabVIEW的相关通信专业课网络虚拟实验室,探索建立移动互联虚拟实验室。
四、构建综合创新实验平台
通信工程专业积极推进综合创新实验平台建设,首先,积极与长沙拓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等企业展开合作筹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创业平台,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和产品研发;其次,继续完善校级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学科竞赛在实践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实施“一专业一竞赛”的计划,以学科竞赛作为推进器,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长有选择性地参加相关专业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者,准备启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行动”,形成了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团队,鼓励教师指导学生承担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制作课外科技作品和吉首大学本科生专项科研项目,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通信工程专业将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在工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作为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重点的培养方向,主要涵盖“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与网络优化”、“嵌入式与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工业4.0及信息技术”、“An-droid手机应用开发”等四个方向,积极开展与华为浙江通信技术公司、长沙拓建科技信息公司、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嵌云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建校企一体的实训基地,共同完成课程见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选派优秀老师进行企业培训以及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共同作为专业知识教学以及各实习阶段指导教师,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自己的意愿,大力推进学生进行从业资格认证和企业资格认证。
六、结论
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推动实践环节中人文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有着积极的意义,是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途径。文中对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实验平台、创新实验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构建和完善进行了探索,并将“立人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实践表明,实践教学改革对学生培养和学科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相信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的人才。
作者:胡力 杨喜 单位: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黎奇升,冷志明,刘晗,等.吉首大学“立人思想”来源[J].中国高等教育,2014,(24):32-33.
[2]崔琦,王晶.加强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177-180.
论文关键词 电子数据 证据 通信技术
一、“电子数据”作为定案依据的难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电子数据”取证难
一是“电子数据”的海量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子数据”海量地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在如此海量的信息之中收集与案件相关的数据,犹如大海捞针一样无从寻觅,如何及时有效地收集到与案件相关的数据信息,避免有价值的“电子数据”灭失。二是“电子数据”的可灭失性。以计算机为媒体储存的数据,有可能因人为的删除、病毒破坏或其他物理性损坏等原因而受到灭失。被灭失的“电子数据”有些是可以恢复的,有些“电子数据”的恢复需要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但还有些“电子数据”会永久性的灭失,这就对“电子数据”收集的及时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三是“电子数据”的可修改性。计算机储存的“电子数据”是可以被修改的,由于“电子数据”在作为证据固定前的可能被修改特性,因而,当其被作为证据固定时,可能出现所采集的“电子数据”失真等情况,尤其需要警惕的是,部份“电子数据”经过技术处理修改后是没有痕迹的。
(二)“电子数据”作为证据使用时固定难
一是由于“电子数据”内容的可修改性,要保证从证据收集到固定的过程中,数据信息不被修改,使用时的数据与原始数据内容相吻合。这就要求对“电子数据”的内容进行现场同步固定,如何进行可视性现场同步固定存在固定设备和专业人员的困难。二是对一些特殊复杂的“电子数据”采取常规的打印、复制方式难以获取,这种特殊复杂的“电子数据”固定存在着技术性难题。三是如何固定“电子数据”没有相应取证程序的设计,也是“电子数据”作为证据固定时难题。
(三)“电子数据”审查运用难
由于“电子数据”的收集难、固定难也就导致“电子数据”的审查运用难,如何根据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进行审查运用主要表现在。一是“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即客观性难以判断。相对于传统证据,“电子数据”存在易破坏性的缺点,“电子数据”是一种容易被破坏,很脆弱的电子证据。当存在人为原因或技术的障碍时,“电子数据”极易出现被恶意的篡改、伪造,甚至出现破坏或毁灭等情况。因此在审查“电子数据”时,应重点审查其真实程度,以便确定“电子数据”的证明力。二是“电子数据”的关联性难以判断。在审查判断“电子数据”的关联性时,很容易受到“电子数据”的表面现象所迷惑。“电子数据”的存在,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软、硬件,也可以存在于计算机的外围设备之中,“电子数据”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如有文本信息、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如何明察秋毫找到内在的因果关系证明待证的事实有一定难度。三是“电子数据”证明力的认定难。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证据须经查证后,方能用作定案的依据。作为证据的“电子数据”如何认定其证明力,在以往司法活动中也曾有相关实例,但通常会对“电子数据”进行二次证据转换,或通过公证机关转化为书证,或经由专家鉴定后转化为鉴定结论,或结合其他证据,形成证据链进行审查,但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缺陷,如何直观、准确、快速的展示“电子数据”的证明力存在的一定难度。
二、如何解决“电子数据”作为定案依据
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电子证据意识。由于我国国内关于电子证据的立法相对比较滞后,长期以来国内法律没有赋予电子证据的独立地位,这也就导致社会各个方面对“电子数据”不够重视,对“电子数据”缺乏日常的管理。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将“电子数据”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写进法律进入诉讼程序,可以在法庭上直接使用,这要求执法人员必须重新认识“电子数据”,做好“电子数据”的日常管理工作,在办案过程中必须树立电子证据意识。
其次,要注重对“电子数据”取证人员的技术培训。一方面,“电子数据”所涉及的信息技术是一项不断更新发展的科学技术,取证人员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才能掌握新的取证技术;另一方面,电子证据人员不仅要熟悉计算机相关知识,更要熟悉诉讼程序、证据规格等业务。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对电子取证人员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才能在办案过程中能做到够得心应手。
[摘要]本文对电子商务系统评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电子商务系统评估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关键词]电子商务系统评估
一、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系统
1.电子商务。电子商务(EC)是英文“ElectronicCommerce”的中译文。电子商务指的是通过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信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由于电子商务拥有巨大的商机,从传统产业到专业网站都对开展电子商务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电子商务热潮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电子商务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务活动。
2.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包括负荷均衡、连接/传输管理、网站管理、数据管理、事务管理和安全管理等部分。(2)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包括企业内部MIS、EDP和DDS等子系统。(3)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包括支付网关接口、客户关系管理、内容管理、认证中心接口、搜索引擎和商务智能工具等。(4)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电子商务应用系统以实现企业的商务目的为目标,使用各种与Internet有关的技术手段,在Web上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是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电子商务应用系统是应用开发人员根据企业的特定应用背景和需要而开发出来的,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提供具体的支持。(5)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直接面对电子商务系统的最终用户,建立在电子商务系统的顶层。电子商务系统平台以Web服务器为核心。作用一是作为与用户的接口,接受用户的各种请求,并将用户的请求传递给应用系统;二是将应用系统的结果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将其提供给不同的用户形象终端(个人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掌上电脑、无线移动通讯设备等)。(6)安全保障环境。主要包括安全体系、安全策略和安全措施等。安全策略负责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提高,是企业保障电子商务系统安全的指导原则;安全体系利用各种安全手段设置安全防线、防范各种非法访问和攻击,安全体系需要各种必需的设备和关键技术。
二、电子商务系统评估关注的主要因素
1.市场关注程度:是分析企业目前乃至将来经营情况的基础性数据。
2.经营情况分析:分析成本、盈利水平和投资回报是否达到规划的目标。
3.市场份额和推广能力:市场份额的大小和推广能力的强弱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数据。
4.系统的安全性评估:系统的安全性是电子商务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系统安全的高低是客户选择企业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电子商务系统评估的原则
1.科学性:根据系统评估的目标,科学地制定系统评估方案和适用方式,以使系统评估结果科学合理。
2.客观性:要以详实的数据为依据进行系统评估,预测、推理和逻辑判断应当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3.独立性:系统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必须始终坚持独立的第三方原则,不能与被评估的电子商务系统有任何利益关系,要不受外界任何影响和干扰。
四、电子商务系统的评估指标
1.技术性评估指标。电子商务系统评估的技术性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1)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评估:对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创意进行评估。(2)电子商务系统的技术应用评估:主要评估其新技术应用的多少,以及技术应用是否合理。(3)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性评估:主要评估其能否保证电子商务的安全。(4)电子商务系统的可操作性评估:主要评估其操作是否简单、方便和快速。2.经济性评估指标。电子商务系统评估的经济性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净利率等指标。经济评估最能直接反映电子商务系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3.社会性评估指标。电子商务社会性评估指标主要包括注册量、点击率、访问量、客户的忠诚度、实际访问量、日均访问客流量、服务质量统计分析、日人均浏览时间等。
五、电子商务系统评估的主要方式
电子商务系统的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作为支持,目前电子商务系统评估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委托国内外权威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国内外的一些权威专业评估机构不但具有比较先进的评估方法和设备、而且拥有一支具有丰富评估经验的专业评估人员队伍,他们能够站在比较公正的立场来进行电子商务系统的评估,得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估结果,但是评估费用往往比较高。
2.权威机构网站评比活动。国内外诸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一些权威网站管理机构,会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网站经营状况的统计和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