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电子通信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电工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特点是授课内容多,知识更新快,教学学时少,各学科教学重点不一。因此,我们不断在试点教学班中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取得经验后在所有教学班中推广。在教学方法上,将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思维培养引入课程,将理论讲授、实践指导、工厂参观实习等不同教学形式灵活应用。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电子教学,进行网上学习、交流、沟通,将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改革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精讲多练,自主学习
集中精力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精心讲授,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精讲必须多练,着眼能力培养,注重讲、练结合,保证练的比重,加强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论、实践二位一体教学法
即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方法。如在电机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电机模型教具、实物教具,提出本节所讲述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听课,并用多媒体课件配合讲解电机拖动理论,最后再通过实验、实习进一步加深印象,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不仅要重视教法,更要指导学生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教给学生如何理解、分析、归纳、总结问题,避免死记硬背、机械理解,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使传统授课方式向具有启发性、思维性、综合性的授课方式发展,给学生思考和自学的空间,使学生在获得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同时能学会像专家那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其求知欲,活跃学术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在专业知识教学中,从器件、电路产生的背景和需求谈起,然后讲清其在系统中的作用、结构的构思方法,分析问题的特殊方法,再现“器件、电路的获得过程”,并为解决新问题作好铺垫。针对目前听课人数越来越多的情况,每一堂课均很好地“设计问题”“引导思考”“假设结论”“探索求证”。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听完课后都觉得值得回味,可以在不同层次上举一反三。在实验和大作业中,只设定题目或学生自己拟定题目,对没有学过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提示或给出
参考文献,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自己学习来发现知识、掌握原理。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现象,在教学中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采用:
(1)基于兴趣教学法,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基于问题教学法,教师提出几个综合性的问题,然后逐个加以分析,按设定条件一层层提出解决办法,引导学生领会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途径。
(3)讨论法,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几个讨论题,学生课后分组讨论。之后派代表发言,不同观点之间可以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5.拓宽教学途径,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尽量采用实物、模型、音像和CAI课件等进行形象教学。如电机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又缺乏电机的直观形象及电机原理中的时空概念,因此这一部分内容难于理解。我们最早是制作实物教具及模型,后来又购进了电化教学设备,如幻灯、胶片投影仪及教学资料片,并制作了教学课件,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电机的结构和现场使用情况。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教学方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的原则,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网络教学已成为电工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建立网络教学与学习网,提高单位学时理论教学的信息量,切实解决课程信息量大与学时少的矛盾。
随着教学班人数的增加,问答式教学难于开展,学时很少的讨论课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电工学网络教学的开展,将与课堂教学互补,教师可以面对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在我们的电工学精品课程的网络课堂中,将设置“课程介绍”“公告栏”“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师生讨论”“教师答疑”“问题集锦”“布置作业”等等多个栏目,各司其职,不但方便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师生间无障碍地交流。这样,学习课堂宽广,学习心情放松,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教学相长。目前,已完成电工学视频教学的制作,正在出版。
6.实验教学立体化
实验教材出版化,实验教学多媒体化,实验设备网络教学化,实验技能网上学习化,实验问题课中课后网络讨论化,实验内容开放化。构建教材、教学、资源立体化实验教学系统。
7.突破传统考试考核办法
从多方面考核:问题讨论、课外大作业、实验创新、奇思妙想、期中试卷、期末考试等,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培养不同类型的优秀人才。
三、总结
运用职业教育有关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理论,联系电工专业教学培养目标,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了职业学校电工专业电学教学的改革问题。改革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致力于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推行“双师型”或“双师化”物理师资,确保教学最终能够实现为电工专业服务的教学目标。本文旨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电工专业电学教学乃至整个物理教学的具有实践性、建设性和可行性的对策,以便更好地解决职业学校电工专业电学教学乃至整个物理教学的种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忠林,梁萍.谈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向[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10).
[2]高明海.从高职素质教育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职业教育研究,2006,(03).
1.1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针对性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存在针对性不足的问题。电子通信专业教学通常为教师讲述电子通信知识、电子通信理论等,学生单方面进行聆听、记录,教师就学生所收获的教学成果进行单方面评价。这种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模式将学生掌握电子通信知识作为主要出发点,对学生充分理解、感悟电子通信理论不够重视,不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将来生活工作的实践中。
1.2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倡导注重学生情感、主观的体验,虽然这种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学生们的想象力,但终究会因为大部分教师不明确长期系统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仅仅停留在体验上,而没有学到实质性的知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认为在校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专业技能,获取一技之长。他们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凭借所学的专业技能便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职校学生通常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电子通信专业教学很难有效展开。
2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2.1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满足新课改需求
目前,我国教学领域正受到新课程改革主、客观强势的冲击。结合国内外课改经验教训不难发现,教学领域相关问题是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生营造社会实践教学平台,是电子通信专业教学的创新策略,满足新课改需求。因此,务必要将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作为电子通信专业教学的重点工作,促进课程问题与教学问题有机融合,使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2.2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可优化低效的教学现状
虽然高职院校教师们尽全力地进行电子通信专业教学工作,但仍旧出现了教学效果不佳的局面。教学效果不佳表现为课程秩序混乱、教学目标不明确及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等。在电子通信专业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还是每一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面向每一位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着力于提升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效率,彰显教师的辛勤、智慧及策略。
2.3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
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从每位学生身心特征出发,让学生在电子通信专业教学中主动地思考问题,创造出自己思维方式,让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例如,在电子通信专业教学中,电子通信专业教师采用竞争奖励的方式能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能有效解放学生天性,让学生思维得以开拓散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途径
现阶段,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中,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为了探索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务必要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结合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对电子通信专业教学进行开拓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1注重创设实验教学情境
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的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电子通信专业知识,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进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将电子通信专业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地整合,构建符合学生生活逻辑的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形成认知火花,提出灵活的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3.2全面塑造学生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中,应当重视教师、学生相互之间合作交流的学习结构,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例如,电子通信专业教师提出一个电子通信问题,让学生展开分组讨论,并交换见解,让学生在电子通信专业教学中变被动为主动,提升自身学习自信心。培养具备宏观把握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亦是开展科教新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3.3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
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对电子通信专业教学结构进行整合优化,教师要把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更深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课堂上的问题,要有自身的理解,不能只是浅显听教师的讲述。重视社会生活体验,老师要耐心引导学生发表自身的见解,通过对社会生活中问题的讨论,再次让学生回顾电子通信专业教学中的所学内容。
3.4灵活应用评价反馈机制
高职院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中,教学评价反馈是重要内容。教学评价应当摆脱传统教学评价观念束缚,构建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师生互评等相结合的多方面综合评价标准。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本技能、身体素质,还要关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技能、反馈情况进行启发性的示范与讲解,并给予“授之以渔式”的建议,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程度,从而更好地开展新的教学活动。同时,通过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总结,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反馈,最终以良性的反馈、评价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
4结语
【关键词】电子通信类;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已拓展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而其技术发展更新的速度更是不断加快。与电子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比,电子通信类课程的教学开始突显出一些问题与不足。首先,教材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少与新思想、新技术、新应用的结合,课程学习过于枯燥;其次,教学内容与电子通信的最新应用脱节,学生缺乏学习的乐趣,对那些过于理论性的知识理解能力不足,实践能力不强;最后,因为缺少当前最新电子通信技术的了解,使得创新人才培养成为空谈,给高校学生的未来就业也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必须开展电子通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要让学生接触新技术、新应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一、电子通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在电子通信类课程的教学中要采取新方法和新举措。比如,在教学中引入新技术与新应用,与学生共同探讨最新技术的发展;创新课程考核办法,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1.1教学中要加入新技术与新应用对于教学内容的选取,要考虑到当前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的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其改革的成效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能否提升。依照教学计划要求,不仅要讲授教材涉及到的内容,还要去收集获取当前的前沿知识以及最新技术应用,与学生共同探讨当前电子通信最新技术的发展情况。1.2创新课程考核办法对于电子通信类课程的考核,不应墨守成规,应该做出创新,比如基于多样化的原则,让学生以写小论文的形式来考核,写的内容包括对当前电子通信技术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应用的阐述,也可以是对于一些新产品方面的介绍,还可以是学生自身在电子通信方面的创新思路等。原来的考核办法,只是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电子通信方面的部分理论和概念定义,但却是缺少对新技术与新应用的了解,这会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创新课程考核办法,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展示空间。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
教育的重要目标就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当前的高校教育应着眼于企业单位对于人才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关键的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结合电子通信类学生的特点以及未来就业的需要,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给出以下建议:(1)在专业选择以及专业学习等方面,给予高校学生积极的引导,提升他们对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要抓住入学期间的一段时间,做好学生的入学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迅速有效的进入到大学生活,为未来一段时间的生活、学习打好基础。(2)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或特长,要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发挥出他们的创新能力。可以说,要想实现创新人才培养就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积极的施展自身特长。(3)构建创新平台以及实践平台,拓展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所占的课程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动手的机会,使他们乐于参与其中,进而增强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并锻炼实践能力。(4)关注学生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创新。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校要变成创新人才发展的基地。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而且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来看,关注学生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创新,也应引起社会和大众的共鸣。(5)针对某些课程设立学习讨论小组。这种讨论小组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讨论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考以及创新思想的培养。学习讨论小组还能调动学生去思考、去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在互相讨论中去完善自己。
结语
高校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国内外大学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教学改革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在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教学改革的目的就在于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从而改善大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本文分析了电子通信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而对电子通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并就创新人才的培养给出了几点建议。加强电子通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对学生未来就业能够起到帮助作用,而且对人才培养以及社会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陆莎.浅谈电子通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中国电子商务,2014(23):139-139.
[2]官铮,谢戈,周克峰,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电子通信类综合性实验改革与探索[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S2):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