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据交换技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数据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综合业务数字交换

交换设备是人类信息交互中的重要实施,在相互通信中起着立交桥的作用。交换技术的发展总是依赖于人类的信息需求、传送信息的格式和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发展而螺旋型发展。从电话交换一直到当今数据交换、综合业务数字交换,交换技术经历了人工交换到自动交换的过程。人们对可视电话、可视图文、图象通信和多媒体等宽带业务的需求,也将大大地推动异步传输技术(ATM)和同步数字系列技术(SDH)及宽带用户接入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

从交换技术的发展历史看,数据交换经历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综合业务数字交换的发展过程。

一、电路交换

自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以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和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电路交换技术从最初的人工接续方式,经历了机电与电子式自动交换、存储程序控制的模拟和数字交换、第三方可编程交换等技术的变革,当前正在发展中的融合多媒体格式相互通信的软交换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尤其是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交换机内引入电子技术,这类交换机称作电子交换机。最初是在交换机的控制部分引入电子技术,话路部分仍采用机械接点,出现了“半电子交换机”、“准电子交换机”。只有在微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后,才开始了全电子交换机的迅速发展。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对交换技术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成功地应用在通信传输系统中,对通话质量和节约线路设备成本都产生了很大好处。随着数字通信与PCM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于是产生了将PCM信息直接交换的思想,各国开始研制程控数字交换机。1970年法国首先在拉尼翁(Lanion)成功地开通了世界上第一台程控数字交换系统,标志着交换技术从传统的模拟交换进入到了数字交换时代。程控数字交换技术采用PCM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非常适合信息数字化应用,除应用于普通电话通信以外,并且为开通用户电报、数据传送等非话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在电信网中使用的电路交换机全部为程控数字交换机,可向用户提供电路方式的固定电话业务、移动电话业务和窄带ISDN业务。

二、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方式的数据传输单位是报文,报文就是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其长度不限且可变。当一个站要发送报文时,它将一个目的地址附加到报文上,网络节点根据报文上的目的地址信息,把报文发送到下一个节点,一直逐个节点地转送到目的节点。

每个节点在收到整个报文并检查无误后,就暂存这个报文,然后利用路由信息找出下一个节点的地址,再把整个报文传送给下一个节点。因此,端与端之间无需先通过呼叫建立连接。报文在每个节点的延迟时间,等于接收报文所需的时间加上向下一个节点转发所需的排队延迟时间之和。

三、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交换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代表着网络未来演进的方向。分组交换方式兼有报文交换和线路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技术使用统计复用,与电路交换相比大大提高了带宽利用率。这要求在交换节点使用存储转发,从而导致掉队现象的发生。因此,分组交换全引入不固定的延迟的概念。分组交换网络主要有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方式.分组网络包含3个功能面,分别是数据面、控制面和管理面。数据面负责分组转发,因此需要高性能的实现。目前主要的分组交换网包括面向连接的X.25、帧中继、ATM、MPLS以及无连接的以太网、CP/IP网络。

分组交换网有两种主要的形式:面向连接和无连接。对于分组交换技术来说,面向连接的网络与电路交换类似,也需要通过连接建立过程在交换机中分配资源;但由于它采用统计复用,所分配的资源是用逻辑标号来表示的。自分组交换技术出现以来,已经有多种分组交换网投人运行。电信领域最早提出的是X.25网络,但由于它协议复杂,速度有限,逐渐被性能更好的网络如帧中继代替。帧中继网络可以认为是X.25的改进版本,它简化了协议以提高处理效率。

计算机领域的一个侧重点是局域网,即小范围、小规模的网络,用于互连办公室内的计算机。目前以太网已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局域网技术。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特网获得较大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对核心路由器吞吐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路由器对IP分组进行转发时路由表的查找比较复杂,转发速度受到很大限制。前面指出,面向连接网络使用逻辑子信道标号进行转发表查找,速度是很快的。人们结合ATM技术在这方面的优点,提出将核心网络改为使用类似于ATM的交换机,而只在边缘网络使用路由器的IP交换技术,最终发展为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然而,在随后的几年中,提出了多种实用的高速路由查找方法,使其不再成为瓶颈。此时,MPLS最大的优点就是流量工程(TramcEn小needng)能力,即人为控制分组流向。但是由于目前高速路由器还能够很好地工作,MPLS技术并没有被广泛使用。

四、综合业务数字交换

综合业务数字网是集语音、数据、图文传真、可视电话等各种业务为一体的网络,适用于不同的带宽要求和多样的业务要求。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TransferMode)就是用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一种交换技术。ATM是在分组交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使用固定长度分组,并使用空闲信元来填充信道,从而使信道被等长的时间小段。由于光纤通信提供了低误码率的传输通道,因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便可移到用户终端,网络只负责信息的交换和传送,从而使传输时延减小。所以ATM适用于高速数据交换业务。

随着通信技术和通信业务需求的发展,迫使电信网络必须向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方向发展。这要求通信网络和交换设备既要容纳非实时的数据业务,又要容纳实时性的电话和电视信号业务,还要考虑到满足突发性强、瞬时业务量大的要求,提高通信效率和经济性。在这样的通信业务条件下,传统的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都不能够胜任。电路交换的主要缺点是信道带宽(速率)分配缺乏灵活性,以及在处理突发业务情况下效率低。而分组交换则由于处理操作带来的时延而不适宜于实时通信。因此,在研究新的传送模式时需要找出两全的办法,既能达到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使各种通信业务获得高质量的传送水平。这种新的传送模式就是后来出现的“异步转移模式”(ATM)。

ATM是在光纤大容量传输媒体的环境中分组交换技术的新发展。在大量使用光缆之前,数字通信网中的中继线路是最紧张也是质量最差的资源,提高线路利用率和减少误码是最着重考虑的事情。光缆的大量使用不仅大大增加了通信能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传输质量。这使得人们逐渐倾向于宁可牺牲部分线路利用率来减少节点的处理负担。

与此同时,人类对于通信带宽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传送图像信息和海量数据,

已经使人们对于数据通信的速率由过去的几千比特/秒增加到几兆比特/秒。这样,节点的处理能力成了数据通信网中的“瓶颈”。ATM对于节点处理能力的要求远低于分组转送方式,更能适应现代的这种环境。

ATM方式中,采用了分组交换中的虚电路形式,同时在呼叫建立过程中向网络提出传输所希望使用的资源,网络根据当前的状态决定是否接受这个呼叫。可以说,ATM方式既兼顾了网络运营效率,又能够满足接入网络的连接进行快速数据传送的需要。

五、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发展的展望

近年来。以Internet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电信观念和体系架构,并且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已经离不开网络,这导致了人类社会对网络业务需求急剧增长,并且对网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提供话音、数据、视频业务,也要同时支持实时多媒体流的传送,并且要求网络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性能。下一代网络应是—个能够屏蔽底层通信基础设施多样性,并能提供一个统一开放的、可伸缩的、安全稳定和高性能的融合服务平台,能够支持快速灵活地开发、集成、定制和部署新的网络业务。

下一代网络将是—一个以软交换为核心、光网络为基础、分组型传送技术的开放式的融合网。软交换的出现,可通过一个融合的网络为用户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实现国际电联提出的“通过互联互通的电信网、计算机网和电视网等网路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一个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率网路,使人类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一种可以接受的费用和质量,安全的享受多种方式的信息应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金惠文陈建亚纪红冯春燕:现代交换原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第2篇

1.1异步转换技术

这种技术是一种面向连接宽带的交换技术,是传统分组交换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的延伸和发展。该技术是使用定长分组把语音和图像等信息分解成固定长度53b的信息,定长分组就是信元。作用机制是将信元作为单位进行复接、传输、交换,获得了空信元就可以插入信息,且插入的位置可以是随意的,然后进行信息传输。这种技术的优点是能进行无连接传输,有助于宽带高速交换,简化了网络协议和功能等。主要业务有互联局域网、虚拟局域网组建、支持无连接数据通信业务、支持帧中继业务等。

1.2光交换技术

这是建立在光纤介质上的交换技术,可以分为波分光交换技术、时分光交换技术和空分光交换技术。波分光交换技术的基础是波分复用技术,能开展超大容量的数据传输,采用的方法是波长变换和波长选择。该技术分别有N条输入和输出管线,且每条光纤都是借助波分复用技术有n个波长的载波信号,并在每个复用器之间实现N路光纤的n个波长信号交换的。时分光交换技术的基础上时分复用技术,原理是时隙互换。时分复用技术是将时间化成好多帧,将每个帧划分成N个长度一样的时隙,并将时隙分别分给N个信号,最后将N个信号复接到一条光纤上的传输技术。空分光交换技术的基础是光开关技术,通过光开关技术把光信号的传送通路进行变化,达到传输的目的。此外,光交换技术还有一种是对上述三个技术的组合,形成组合光交换技术。组合光交换技术主要是由光开关阵列和波分复用器组成的。

2强化交换技术在现代数据通信中作用的建议

在现代数据通信中,选择并使用合适的交换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提高数据通信质量有直接影响。要想充分发挥交换技术在现代数据通信中的作用,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是要确保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即保障数据通信质量。为了强化换技术在现代数据通信中的作用,提高数据通信质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制定科学合理的通信协议。即要尽量减少数据包的长度,可以使用长度字节来对数据包长度进行标志;已经制定好的通信协议要经过多次验证,提高有效性;可以采用合理的帧进行同步标志。

(2)最大程度的降低波特率相对误差。

(3)合理使用软件抗干扰技术。软件抗干扰技术是一种单片机系统的自身防御,系统中控制程序代码必须要不被损坏是该技术的使用前提。

3结语

第3篇

[论文摘要]本论文讨论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数据交换每个发展阶段的技术特点。着重对分组交换技术进行分析论述。

交换设备是人类信息交互中的重要实施,在相互通信中起着立交桥的作用。交换技术的发展总是依赖于人类的信息需求、传送信息的格式和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发展而螺旋型发展。从电话交换一直到当今数据交换、综合业务数字交换,交换技术经历了人工交换到自动交换的过程。人们对可视电话、可视图文、图象通信和多媒体等宽带业务的需求,也将大大地推动异步传输技术(ATM)和同步数字系列技术(SDH)及宽带用户接入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

从交换技术的发展历史看,数据交换经历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综合业务数字交换的发展过程。

一、电路交换

自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以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和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电路交换技术从最初的人工接续方式,经历了机电与电子式自动交换、存储程序控制的模拟和数字交换、第三方可编程交换等技术的变革,当前正在发展中的融合多媒体格式相互通信的软交换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尤其是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交换机内引入电子技术,这类交换机称作电子交换机。最初是在交换机的控制部分引入电子技术,话路部分仍采用机械接点,出现了“半电子交换机”、“准电子交换机”。只有在微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后,才开始了全电子交换机的迅速发展。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对交换技术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成功地应用在通信传输系统中,对通话质量和节约线路设备成本都产生了很大好处。随着数字通信与PCM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于是产生了将PCM信息直接交换的思想,各国开始研制程控数字交换机。1970年法国首先在拉尼翁(Lanion)成功地开通了世界上第一台程控数字交换系统,标志着交换技术从传统的模拟交换进入到了数字交换时代。程控数字交换技术采用PCM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非常适合信息数字化应用,除应用于普通电话通信以外,并且为开通用户电报、数据传送等非话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在电信网中使用的电路交换机全部为程控数字交换机,可向用户提供电路方式的固定电话业务、移动电话业务和窄带ISDN业务。

二、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方式的数据传输单位是报文,报文就是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其长度不限且可变。当一个站要发送报文时,它将一个目的地址附加到报文上,网络节点根据报文上的目的地址信息,把报文发送到下一个节点,一直逐个节点地转送到目的节点。

每个节点在收到整个报文并检查无误后,就暂存这个报文,然后利用路由信息找出下一个节点的地址,再把整个报文传送给下一个节点。因此,端与端之间无需先通过呼叫建立连接。报文在每个节点的延迟时间,等于接收报文所需的时间加上向下一个节点转发所需的排队延迟时间之和。

三、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交换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代表着网络未来演进的方向。分组交换方式兼有报文交换和线路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技术使用统计复用,与电路交换相比大大提高了带宽利用率。这要求在交换节点使用存储转发,从而导致掉队现象的发生。因此,分组交换全引入不固定的延迟的概念。分组交换网络主要有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方式.分组网络包含3个功能面,分别是数据面、控制面和管理面。数据面负责分组转发,因此需要高性能的实现。目前主要的分组交换网包括面向连接的X.25、帧中继、ATM、MPLS以及无连接的以太网、CP/IP网络。

分组交换网有两种主要的形式:面向连接和无连接。对于分组交换技术来说,面向连接的网络与电路交换类似,也需要通过连接建立过程在交换机中分配资源;但由于它采用统计复用,所分配的资源是用逻辑标号来表示的。自分组交换技术出现以来,已经有多种分组交换网投人运行。电信领域最早提出的是X.25网络,但由于它协议复杂,速度有限,逐渐被性能更好的网络如帧中继代替。帧中继网络可以认为是X.25的改进版本,它简化了协议以提高处理效率。

计算机领域的一个侧重点是局域网,即小范围、小规模的网络,用于互连办公室内的计算机。目前以太网已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局域网技术。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特网获得较大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对核心路由器吞吐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路由器对IP分组进行转发时路由表的查找比较复杂,转发速度受到很大限制。前面指出,面向连接网络使用逻辑子信道标号进行转发表查找,速度是很快的。人们结合ATM技术在这方面的优点,提出将核心网络改为使用类似于ATM的交换机,而只在边缘网络使用路由器的IP交换技术,最终发展为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然而,在随后的几年中,提出了多种实用的高速路由查找方法,使其不再成为瓶颈。此时,MPLS最大的优点就是流量工程(TramcEn小needng)能力,即人为控制分组流向。但是由于目前高速路由器还能够很好地工作,MPLS技术并没有被广泛使用。

四、综合业务数字交换

综合业务数字网是集语音、数据、图文传真、可视电话等各种业务为一体的网络,适用于不同的带宽要求和多样的业务要求。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TransferMode)就是用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一种交换技术。ATM是在分组交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使用固定长度分组,并使用空闲信元来填充信道,从而使信道被等长的时间小段。由于光纤通信提供了低误码率的传输通道,因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便可移到用户终端,网络只负责信息的交换和传送,从而使传输时延减小。所以ATM适用于高速数据交换业务。

随着通信技术和通信业务需求的发展,迫使电信网络必须向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方向发展。这要求通信网络和交换设备既要容纳非实时的数据业务,又要容纳实时性的电话和电视信号业务,还要考虑到满足突发性强、瞬时业务量大的要求,提高通信效率和经济性。在这样的通信业务条件下,传统的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都不能够胜任。电路交换的主要缺点是信道带宽(速率)分配缺乏灵活性,以及在处理突发业务情况下效率低。而分组交换则由于处理操作带来的时延而不适宜于实时通信。因此,在研究新的传送模式时需要找出两全的办法,既能达到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使各种通信业务获得高质量的传送水平。这种新的传送模式就是后来出现的“异步转移模式”(ATM)。ATM是在光纤大容量传输媒体的环境中分组交换技术的新发展。在大量使用光缆之前,数字通信网中的中继线路是最紧张也是质量最差的资源,提高线路利用率和减少误码是最着重考虑的事情。光缆的大量使用不仅大大增加了通信能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传输质量。这使得人们逐渐倾向于宁可牺牲部分线路利用率来减少节点的处理负担。

与此同时,人类对于通信带宽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传送图像信息和海量数据,已经使人们对于数据通信的速率由过去的几千比特/秒增加到几兆比特/秒。这样,节点的处理能力成了数据通信网中的“瓶颈”。ATM对于节点处理能力的要求远低于分组转送方式,更能适应现代的这种环境。

ATM方式中,采用了分组交换中的虚电路形式,同时在呼叫建立过程中向网络提出传输所希望使用的资源,网络根据当前的状态决定是否接受这个呼叫。可以说,ATM方式既兼顾了网络运营效率,又能够满足接入网络的连接进行快速数据传送的需要。

五、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发展的展望

近年来。以Internet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电信观念和体系架构,并且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已经离不开网络,这导致了人类社会对网络业务需求急剧增长,并且对网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提供话音、数据、视频业务,也要同时支持实时多媒体流的传送,并且要求网络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性能。下一代网络应是—个能够屏蔽底层通信基础设施多样性,并能提供一个统一开放的、可伸缩的、安全稳定和高性能的融合服务平台,能够支持快速灵活地开发、集成、定制和部署新的网络业务。

下一代网络将是—一个以软交换为核心、光网络为基础、分组型传送技术的开放式的融合网。软交换的出现,可通过一个融合的网络为用户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实现国际电联提出的“通过互联互通的电信网、计算机网和电视网等网路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一个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率网路,使人类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一种可以接受的费用和质量,安全的享受多种方式的信息应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金惠文陈建亚纪红冯春燕:现代交换原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第4篇

论文关键词:异构信息,公共协议,XML

 

1 引言

信息化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各种信息系统在各企事业单位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应用给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程度不断深入,各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主要障碍,所以建立异构信息系统间数据信息交换的模式成为提高信息化程度的必须要求。

2 公共协议策略

当前异构数据库系统集成主要采用三种策略:公共编程界面、公共数据库网关和公共协议。其中公共协议是指对客户和服务器间通讯的格式和协议(FAP期刊网,FralneandProtocol)及对数据库语言进行标准化。这是一种最理想的解决异构数据库系统集成的方法。那么本文就是针对当前异构信息交换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XML Schemal公共协议的异构信息交换方案,实现异构数据库系统的信息的逻辑集成。

3 基于XML Schema的公共协议集成

XML语言的基础是XML Schema,它描述了XML文档的结构。 XML Schema语言也被称为XML Schema Definition (XSD)(XMLSchema定义)。为了实现不同数据库系统中异构数据的交换,必须提供一种统一的基于XMLSchema的公共协议数据交换模型。其中,在进行数据逻辑集成时,将异构数据按公共协议规则转换成统一的数据类型。然后将标准化的数据集按本地数据逻辑结构进行装载,完成异构信息的映射。如图1所示,步骤如下:

(1)在关系模式标准化后,根据协议规则将数据信息集成到XML标准文件的中。

(2)将包含异构数据库中数据库操作等数据信息的XML文件传送到异地数据服务器端。

(3目的服务器进行解析,将XML数据文件转按成本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过行装载,完成目标服务上的数据更新。

图1基于XML Schema的数据集成

4 XML Schema异构数据的逻辑集成

1.集成对象

字段作为XML数据文档的主要集成对象,表现为简单类型的元素集成对象或元素的属性期刊网,它包含具体的数据内容,可以通过XPath路径进行定位查找。源数据信息来自源XML数据文档,其所包含的数据内容按逻辑集成协议经过处理后,输出成为目标XML数据文档中对应的目标数据集成对象的数据内容。

2.集成的协议库

集成的协议库的作用是具体的定义出生成一个目标数据集成对象所需要的规则信息,包括源数据集成对象、目标数据集成对象、它们之前的所需要的处理规则。从结构上可以看出,源、目标双方各自集成对象构成一个树型之间的处理规则。处理规则的集合构成了异构信息交换的公共协议,这样就可以在相同转换方法的情况下直接协议中的规则,完成数据的集成。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数据集成对象间的转换规则。

图2转数据集成对象间的规则

对于复杂的XML数据映射操作,可以根据每一条转换规则可以构造出一棵转换流程树,树的复杂程度随数据映射过程所需要参于的数据集成对象的多少而有所不同。例如源集成对象对目标集成对象N:1的情况,可以将多个源集成对象的复杂操作,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简单的单集成对象之间的子操作期刊网,每个子操作的计算结果通过中间集成对象(Internal Node)作为过渡集成对象,调用函数计算时,将对中间集成对象的结果依照相互之间的运算次序与其它集成对象组合在一起,进行映射计算,这样就可以简化并完成多数据集成对象到单目标集成对象的映射转换,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

从交换数据的XML模式转换过程可以看出,整个过程将关系模式转换得到XML模式,将扁平的二维表结构转化为层次的树型结构,对字段的数据类型进行了适当的转换,尽可能地降低了数据准确性和精确性在交换过程中的损失,并且保留了表间的联系,能够完整地表达了关系模式的信息。每一个XML集成对象在关系模式中都有相应的数据对象与其对应,并且每个表元素集成对象在结构组成上都与关系模式相同期刊网,易于实现关系数据与XML数据的相互转换,能够降低数据交换中数据抽取封装和数据卸载入库过程的复杂性。

图3集成对象映射流程树示意图

5 主动数据交换模型的实现

根据设计的基于XML Schema公共协议交换方案,系统设计包括源数据库端服务器和目标数据库服务器,所涉及到的数据库类型包括:Oracle 9i,和SQL Server 2000,具体配置情况:数据服务器:(1)数据库服务器(Oracle)、(2)应用服务器(SQL Server),提供用于C/S结构的Socket服务以及用于B/S结构的IIS服务。公共协议信息交换总体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公共协议信息交换总体结构

相关信息的的设置如图5所示,包括异构数据库类型、所在网络的IP地址及通信端口、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库名称,以及数据交换规则参数的设置。

图5 交换双方数据库服务设置

6 结束语

文章提出了适应数据管理系统现状的异构数据库间公共协议交换模型,形成以XML作为公共数据交换协议规则库的交换方式,并对其中规则协调及管理予以详细分析及设计。

参考文献

[1]刘瑰朱鸿宇韦海亮等.基于网格的异构数据源访问体系研究[J].算机应用研究,2007,24(10):65.

[2]李双庆游莲古平程代杰.一种基于XML的数据交换中间件技术[J].计算机科学

[3]黄润才.XML与消息队列的集成应用研究.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第5期

[4]张忠庆赵敬中.基于虚拟集中方法的异构分布式数据集成模型[J].微机发展,2004,14(6):58-60.

[5]屠晓云.基于XML的异构数据交换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14(8):110-112.

第5篇

论文摘要:主要介绍XML信息交换技术及XML的应用过程,同时描述在网络招生中如何运用XML技术,并以实例简要说明。

Internet的发展使Web化的教学办公自动化成为发展的趋势。利用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可方便地实现信息的共享。

1、XML信息交换技术

1.1XML信息交换的类型

XML定义了应用间传递数据的结构,这种结构的描述是一种简单的、能够用通用编辑器读取的文本。利用这种机制,可以制订底层数据交换的规范,而各模块之间传输的数据将是规范的符合既定规则的数据。从应用的角度来看,XML信息交换大致可分为几种类型:数据、数据集成和交易自动化。

1.2XML数据存取机制

XML数据源从应用角度可分为3种:①XML纯文本文档;②关系型数据库。最适合于当前最为流行的基于3层结构的应用开发;③来源于其它各种应用数据,如邮件、目录清单等。图1为典型的XML数据存取机制。

1.3XML在数据库中的应用模式

XML在数据库中的应用模型需要借助3层架构来实现。这种模式下,在用户接口层,利用(I石或XSL技术,XML可实现基于Web浏览器的多样式可视化显示。而中间层则需要有一个程序运行于其中,通过它来访问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和输出XML文档。另外,这种程序还可以进行双向的基于事件的数据更新,也就是说.客户端的数据变化(如数据的插人、删除、修改等)可以通过程序反映到底层数据库,而数据库的更新也能够通知到客户端。同时在传输过程中的数据都是已经XML化了的。通过中间层的程序,可获取的数据来源可以不必局限于某台固定的数据库服务器.而可以是分布于企业内,甚至于遍及全球各地的数据库服务器。另外,借助于XMLSchema,开发者能更为精确地描述和交换数据。

XML提供了一种连接关系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以及其它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的纽带见图2。XML文档本身是一种由若干节点组成的结构,这种特点使得数据更适宜于用面向对象格式来存储,同时也有利于面向对象语言(C++,Java等)调用XML编程接口访问XML节点。关系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首先需要将数据从数据库中提取出来,经过转换或直接以XML数据形式到网上(局域网或Internet网),然后相互交换数据,经应用层系统处理后再转存人库。

1.4XML数据交换技术

不同的编程语言和脚本语言需要不同的SQLAPI和XML语法分析器组合。

2、XML的应用过程

2.1显示XML

文档本身只描述数据内容,它的显示功能由样式单来完成。使用独立的样式单文件制定显示格式的一大优势在于:对同一份数据文件可以制定不同的样式风格,应用在不同的场合,使数据能够更合理、更有针对性地表现出来,提高了数据的重用性。

目前,W3C正式推荐的样式单标准有两种:①层叠样式单CSS(CascdingStyleSheets);②可扩展样式单语言XSL。

XSL利用模式匹配的方法,选择XML文档中需要处理的元素/属性,再针对这些特定的对象制定相应的转换规则。借助XSL,还可添加新的元素/属性,对所有元素/属性进行重新排序、循环处理、条件判断等程序化的控制,使其适应各种复杂的需求。

在XML文档中引用XSL的格式为:

<?}unl一stylesheettype="text/xsl"href="applymentxsl"?>

2.2绑定XML

Web服务器与客户机之间的数据传递方式有3种:H''''1''''ML页面、XML文档以及XML数据岛。其中,XML数据岛通过特定的标签把XML数据直接嵌入到HTML文档中。采用数据岛作为交互手段,不仅可以使数据具备一定的语义信息,同时还能保持HTML原有的一些特色,如利用用户端脚本程序实现动态信息交换等。

XML数据岛的实现方法是在H''''I''''ML文档中使用<XML>标签。代码的嵌入方式有两种:直接嵌入(如例1)和外部引用(如例2)。

例1:

<XMLID="MyXMLData">

<?xmlversion=“0"?>

……XMLdefinitions……

</XML>

例2:

<XMLID="MyXMLData"SRC=“mi-croeoft,corn/MyXMLData.xml">

</XML>

2.3访问XML

DocumentObjectModel(文档对象模型)简称为DOM,是对Web文档进行应用开发、编程的应用程序接口(API),是W3C公布的一种跨平台的、与语言无关的接口规范。

DOM采用对象模型和一系列的接口来描述XML文档的内容和结构,即利用对象把文档模型化。这种对象模型实现的基本功能包括:①描述文档表示和操作的接口;②接口的行为和属性;③接口之间的关系以及互操作。

DOM对结构化的XML文档进行解析,文档中的指令、元素、实体、属性等所有个体都可以用对象模型表示。整个文档的逻辑结构类似一棵树,生成的对象模型就是树的节点,每个对象同时包含了方法和属性。

利用DOM,可进行动态地创建XML文档、遍历结构、添加/修改/删除内容等操作。DOM面向对象的特性,使人们在处理和XML解析相关的事务时节省大量精力,是一种符合代码重用思想的强有力编程工具。

2.4验证XML

格式正确是对XML文档最基本的要求。XML文档必须严格遵守语法规范,同时,XML文档还应当符合语义方面的规范,即是“有效的”。对XML文档有效性的检查称为对XML的“验证”(Validation)。

3、在招生中的应用

招生报名系统常采用下载表格的方式人工填写,而校方则需要将回馈的表格再一一输入到数据库中,这样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不利于数据的管理和共享。采用XSL技术的网上报名表见表1。

填写之后将其转变成XML文档,存人内存,之后用DOM程序获取XMI.文档中的数据,并存人相应的数据库中。

第6篇

论文摘要:主要介绍XML信息交换技术及XML的应用过程,同时描述在网络招生中如何运用XML技术,并以实例简要说明。

Internet的发展使Web化的教学办公自动化成为发展的趋势。利用XML (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方便地实现信息的共享。

1、XML信息交换技术

1.1 XML信息交换的类型

XML定义了应用间传递数据的结构,这种结构的描述是一种简单的、能够用通用编辑器读取的文本。利用这种机制,可以制订底层数据交换的规范,而各模块之间传输的数据将是规范的符合既定规则的数据。从应用的角度来看,XML信息交换大致可分为几种类型:数据、数据集成和交易自动化。

1. 2 XML数据存取机制

XML数据源从应用角度可分为3种:①XML纯文本文档;②关系型数据库。最适合于当前最为流行的基于3层结构的应用开发;③来源于其它各种应用数据,如邮件、目录清单等。图1为典型的XML数据存取机制。

1.3 XML在数据库中的应用模式

XML在数据库中的应用模型需要借助3层架构来实现。这种模式下,在用户接口层,利用(I石或XSL技术,XML可实现基于Web浏览器的多样式可视化显示。而中间层则需要有一个程序运行于其中,通过它来访问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和输出XML文档。另外,这种程序还可以进行双向的基于事件的数据更新,也就是说.客户端的数据变化(如数据的插人、删除、修改等)可以通过程序反映到底层数据库,而数据库的更新也能够通知到客户端。同时在传输过程中的数据都是已经XML化了的。通过中间层的程序,可获取的数据来源可以不必局限于某台固定的数据库服务器.而可以是分布于企业内,甚至于遍及全球各地的数据库服务器。另外,借助于XML Schema,开发者能更为精确地描述和交换数据。

XML提供了一种连接关系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以及其它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的纽带见图2。XML文档本身是一种由若干节点组成的结构,这种特点使得数据更适宜于用面向对象格式来存储,同时也有利于面向对象语言(C++,Java等)调用XML编程接口访问XML节点。关系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首先需要将数据从数据库中提取出来,经过转换或直接以XML数据形式到网上(局域网或Internet网),然后相互交换数据,经应用层系统处理后再转存人库。

1.4 XML数据交换技术

不同的编程语言和脚本语言需要不同的SQL API和XML语法分析器组合。

2、XML的应用过程

2.1显示XML

文档本身只描述数据内容,它的显示功能由样式单来完成。使用独立的样式单文件制定显示格式的一大优势在于:对同一份数据文件可以制定不同的样式风格,应用在不同的场合,使数据能够更合理、更有针对性地表现出来,提高了数据的重用性。

目前,W3C正式推荐的样式单标准有两种:①层叠样式单CSS(Cascding Style Sheets);②可扩展样式单语言XSL。

XSL利用模式匹配的方法,选择XML文档中需要处理的元素/属性,再针对这些特定的对象制定相应的转换规则。借助XSL,还可添加新的元素/属性,对所有元素/属性进行重新排序、循环处理、条件判断等程序化的控制,使其适应各种复杂的需求。

在XML文档中引用XSL的格式为:

2. 2绑定XML

Web服务器与客户机之间的数据传递方式有3种:H’1’ML页面、XML文档以及XML数据岛。其中,XML数据岛通过特定的标签把XML数据直接嵌入到HTML文档中。采用数据岛作为交互手段,不仅可以使数据具备一定的语义信息,同时还能保持HTML原有的一些特色,如利用用户端脚本程序实现动态信息交换等。

XML数据岛的实现方法是在H’I’ML文档中使用标签。代码的嵌入方式有两种:直接嵌入(如例1)和外部引用(如例2)。

例1:

……XML definitions……

< /XML>

例2:

< XML ID=" MyXMLData" SRC=“mi-croeoft, corn/MyXMLData. xml">

2.3访问XML

Document Object Model(文档对象模型)简称为DOM,是对Web文档进行应用开发、编程的应用程序接口(API ),是W3C公布的一种跨平台的、与语言无关的接口规范。

DOM采用对象模型和一系列的接口来描述XML文档的内容和结构,即利用对象把文档模型化。这种对象模型实现的基本功能包括:①描述文档表示和操作的接口;②接口的行为和属性;③接口之间的关系以及互操作。

DOM对结构化的 XML文档进行解析,文档中的指令、元素、实体、属性等所有个体都可以用对象模型表示。整个文档的逻辑结构类似一棵树,生成的对象模型就是树的节点,每个对象同时包含了方法和属性。

利用DOM,可进行动态地创建XML文档、遍历结构、添加/修改/删除内容等操作。DOM面向对象的特性,使人们在处理和XML解析相关的事务时节省大量精力,是一种符合代码重用思想的强有力编程工具。

2.4验证XML

格式正确是对XML文档最基本的要求。XML文档必须严格遵守语法规范,同时,XML文档还应当符合语义方面的规范,即是“有效的”。对XML文档有效性的检查称为对XML的“验证”( Validation) 。

3、在招生中的应用

招生报名系统常采用下载表格的方式人工填写,而校方则需要将回馈的表格再一一输入到数据库中,这样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不利于数据的管理和共享。采用XSL技术的网上报名表见表1。

填写之后将其转变成XML文档,存人内存,之后用DOM程序获取XMI.文档中的数据,并存人相应的数据库中。

第7篇

关键词: 物流元数据; 存储模型; 同步机制; 元数据的存储; 元关系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0-13-03

0 引言

元数据在各领域有不同的定义,在综合各种定义的基础上,对物流元数据定义如下:物流元数据是在物流活动中所产生的数据(包含知识和规则)的描述,包括数据的格式、技术和业务过程、数据的规则和约束以及数据结构等。

物流元数据也是一种数据,在形式上与其他数据没有区别,它可以以数据存在的任何一种形式存在。但是,物流元数据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部分企业所建立的规范也不能满足全行业的需要。本文探讨采取另一种方式,即从存储模型上着手,尽量在不改变现有各系统的基础上,融合已有的元数据规范,解决这一问题[1-3]。

1 物流元数据

1.1 企业间物流信息交换现状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无法顺利地实现物流信息的交换,大部分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是封闭运作的,企业在各自的内部网络采用共同的标准协议进行数据交换,但在企业间、整个物流行业间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规范化的物流数据交换标准, 企业物流信息没有共同的数据规范统一约束,导致了数据交换的困难。

1.2 基于元数据的物流信息交换技术

OAI(Open Archive Initiative)技术的目的是实现异构系统间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其主要思想是:将服务提供者和数据提供者分离, 服务提供者只提取元数据信息,对元数据信息进行重新组织,不需要了解数据提供者的内部数据格式,只需要遵循协议的格式,将参数传给数据提供者就可以得到所需的元数据,进行资源共享和互操作[4]。

在物流联盟中制定了统一的元数据规范,各成员只需提取元数据信息,无需再对异构数据进行复杂的数据交换,就可以对资源进行共享和信息的互操作,达到高效、合理、及时完成项目运作的目的。另外,通过元数据映射也可达到各类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为此,基于OAI的思想,从物流信息交换的研究角度出发,提出一个元数据框架的设想和信息交换模型,可以作为一个物流系统间异构数据交换的可行解决方案。

1.3 物流信息元数据框架

这里把目前第三方物流的业务概括为两个中心,即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承担着订单管理、货物管理、仓库管理、财务管理等,而配送中心主要负责货物的配送管理、车辆管理等。

第三方物流业务流程产生如下数据流:发货订单、验货单、货物通知单、货物维护单、货物入库单、发货通知单、配送计划单、货物记录单、货物运输单、回单、退货单;还有基础资料信息,包括企业信息、人员信息、车辆信息、储位信息等。

根据物流信息资源,划定了物流信息元数据的基本框架。按元数据方法划分成三个类型,即货物信息元数据、单证元数据、人员信息元数据。依据各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确定一个合作模型中物流信息元数据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可以支持对物流信息的组织、存储、检索和交换,依据元数据性质把物流信息元数据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性元数据,另一类是管理性元数据[5]。

2 存储模型

2.1 存储策略

元数据的存储包括元数据标准的存储和元数据本身的存储。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类和实例之间的关系,XML文件是表示元数据最佳方法。由于元数据是树状文件,XML本身也是树型层次结构,能够很好地说明元数据的元素类型、元素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对元数据进行严格验证。不过,在将XML文件存入关系数据库时存在一些问题:XML文件和关系数据库之间的对象映射关系比较复杂。如果将XML文件作为关系数据库的一个字段进行存储,则不便于对元数据元素进行检索和展现。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需要一种存储策略,把XML Schema的元数据标准映射并存储到关系型数据库中。为此,建立了图1所示的基于XML Schema的物流元数据存储体系,将物流元数据按照模式和内容分别存储。在由XML Schema模式到关系型模式的转换过程中,核心工作是制定转换规则,而建立转换映射规则的前提是对XML Schema文件建立有效结构。DOM(Document Object Model,文档对象模型)是一种抽象数据结构,它将XML文档表示为由节点构成的树。在DOM树中,节点用来表示元素、属性和文本。每棵DOM树都有惟一的根节点。Element代表元素.是最常用的节点,它可以组成以它为根的DOM的子树。元素节点还可以有元素子节点、属性子节点等。利用DOM树的思想将XML SChema转换为DOM树结构,分别对根元素和各级子节点的复合元素建表。并且,为了保持它们的父子关系,需要在数据表中建立指向其子节点的复合元素的外键(FK)。其结构解析过程如图2所示[2,6]。

2.2 存储组织模型

由于各企业、各部门依照自身的需要,使用不同的开发工具建立的物流管理系统,大多数有不同或不能兼容的内部元数据和特有的元数据接口。在没有统一的物流元数据标准之前,数据集成存在很多问题,也非常困难。因此,可靠的存储组织模型,成为高效集成的关键。

本文采用如图3所示的模型,一个物流共享元数据库由多个元数据库提取得到,一个元数据库包含多个物流元数据规范,每个规范可包含多个元数据对象。其中,每一个规范代表一个被采用的元数据标准。基于上述的层次组织模型,就可以实现元数据按照规范的分类组织,新的元数据标准以新的规范形式加入到某一元数据库中。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3 同步机制

3.1 元关系

关系按照其类型,可分为一般关系、组合关系、继承关系、属性型关系等。其中,属性型关系是指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仅用外键字段关联无法实现,而需用独立属性表来维护关联关系,如图4所示。基于属性表建立物流元数据和信息实体之间“元关系”。维护两者之间的数据一致性,解决同步更新问题。

为了实现一个库房信息和一条元数据的关联,首先需要在它们各自所属的要素类和元数据集之间建立一个元关系。这一步交由数据库中的关系类表来管理和维护,与此同时,产生一张对应该条元关系的属性表。它用于维护两类对象所管理实体之间的关联操作。基于这种“元关系”机制,通过定义一个物流信息实体与基于不同规范的元数据集之间的多条元关系,实现一个信息实体与多条元数据的关联。这将有助于借助元数据系统,在分布、异构的信息资源中更快捷、更有效地查询、访问、获取所需要的数据[9-10]。

3.2 利用元关系实现同步机制的过程

首先在物流信息实体和元数据集之间建立元关系,填入关系类表;在关系类表中查询数据库中所有关系类型为元关系、原始类ID为ItemsID的关系类;考虑到一个物流信息实体可能与不同模式下的多个元数据集都建有关系,所以对查询所得到的每个关系类。按照下列步骤进行处理。

⑴ 在关系类对应的元关系属性表中查找满足原始键值为EntityID、目的键值为MetaID的属性记录。

⑵ 若没有找到元关系属性记录表明该物流信息实体没有元数据,则根据元数据可同步元素列表的定义,自动从物流信息实体中获取相关信息,生成一条新元数据。添加到元数据集中。

⑶ 若找到相关属性记录集,则对其中每一条属性记录,先根据元数据可同步元素列表的定义,自动从物流信息实体中获取相关信息,然后再对该条记录进行更新操作。

参考文献:

[1] 傅海洋,黄俊,刘晓晨.物流元数据及其管理研究[J].物流科技,2008.10.

[2] 吴宝山.基于XML的物流元数据的存储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肖珑,赵亮.中文元数据概论与实例[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4] 朱毅.元数据存储框架及服务[J].科技信息,2009.23.

[5] 肖珑,赵亮.中文元数据概论与实例[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1.

[6] 杜楠,彭宏.混合式的元数据管理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15.

[7] 黎建辉,吴威,阎保平.一种基于XML的元数据映射与转换算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8.1(25).

[8] 郑琳曦.内容管理研究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07.

[9] XML Linking Language(XLink)Version 1.0.

[10]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XML Schema.

[11] Open GIS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 (GML)Implementation Specification3.0:OpenGlS Consortium,Inc,2013.

第8篇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模式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师生员工对于知识的需求多元化,迫使各高校图书馆集中科研力量开发新型借阅系统、利用新兴网络技术建设一个既能满足当前应用又能满足长远发展需求的数字图书馆网络平台。但是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很多高校遇到了一些问题:电子书商基于对产品版权的保护,在电子资源中设置数字版权(DRM),限制了访问的IP地址范围,这与师生员工利用公共网络帐号(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动态分配IP地址的上网帐号)访问校园内网(专用网络)的电子资源的权限冲突,导致师生员工无法检索需要的信息资料,直接造成许多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使得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影响了数字图书馆的合理化建设。面对这种情况,VPN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管理、可认证、安全的远程访问电子资源的解决方案。

二、VPN技术简介

1.VPN简述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可译为“虚拟专用网”。它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因为在电信服务的电话网络中早就提出了VPN的概念。VPN不是真的专用网络,但是却能实现专用网络的功能。因特网工程技术委员会(IETF)对的VPN的解释是:通过公共网络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私有的点对点连接,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封包和加密传输,从而实现在公网上传输私密数据,并达到私有专用网络的安全级别。VPN网络的认证机制很好的保护了用户收发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避免收发的数据不相符;而且VPN技术本身对网络流量能进行预测和控制,实现网络带宽的优化管理,从而避免在互联网使用高峰期造成网络堵塞,提高了数据传输的质量;另外,单位、企业很在意的经济投入也是非常的合理、节约,只要一次性购买VPN设备(包括服务器、路由器等),而不再需要增购其它的存储设备,进行重复性建设,并且VPN网络更不用考虑线路带宽的利用率和费用的问题。一旦组建好VPN网络之后只须安排一个专业技术员对其进行日常的管理维护(主要是安全管理、设备正常运行监控、配置管理、访问控制列表管理等)即可。此外,现有公共网络提供多种接入方式,如:PSTN拨号、ADSL、CableModem、小区宽带等,VPN网络也可以根据各种接入方式的信息量、实时性及通信条件等情况,分别选择不同的速率与之链接;同时,VPN网络能够支持任何类型的数据流,支持多种类型的传输媒介,满足同步传输语音、图像的需求,方便增加新的节点,增加访问用户的数量,具有很高的可扩充性能。

2.VPN关键技术

那么,VPN是采用什么技术和协议来很好的发挥它的特点的?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OSI网络模型,它把传统Internet网络分为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网际协议层、数据信息传送层、对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最底层是物理层,而最高层是应用层,VPN技术利用这个OSI模型为基础,开发出目前主流的三类Internet VPN远程安全接入技术(基于网络协议第三层的安全链接技术IPSecVPN、基于多协议的标记交换技术MPLS VPN、基于网络协议第七层的安全链接技术SSL VPN)。这些VPN技术具有类似的功能,但也存在着不同特性和各自擅长的应用取向。无论采用什么技术标准的VPN网络运用下面四种核心手段保证通信安全。

1)隧道技术(Tunneling)

隧道技术是VPN网络的基本技术,并依靠多种隧道协议来完成,例如:PPTP(点对点

隧道协议)、PPP(点对点通信协议)、L2F(数据链路层转发协议)、L2TP(数据链路层隧道协议)等。目前比较流行的隧道协议是IPSec(网络协议安全标准)与SSL(安全认证应用层标准)协议的结合,使用此协议可以很容易地建立IP层(网络协议第三层)用户的要求,也可以实现需要C/S(客户机/服务器)架构或者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的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

2)加密&解密技术(Encryption&Decryption)

加密&解密技术是网络实时数据通信中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VPN可以直接利用此项技术。现行VPN使用的加密&解密技术主要有两种:对称加密(单钥加密)算法和不对称加密(公钥加密)算法。其中不对称加密算法生成的密钥用户管理方便,占用存储空间小,所以此算法是目前VPN网络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算法。

3)密钥管理&交换技术(KeyManagement)

密钥管理&交换技术是保护在公共网络上传输的私有数据流可以安全地传递密钥、识别密钥从而进行数据交换。为了使数据可以安全、准确、及时地传递,国际标准组织制定了ISAKMP、Oakley、IKE、Photuris和SKEME等密钥管理&交换协议,进而形成了现行的密钥管理&交换机制,主要有三种:KMI机制(基于传统网络)、PKI机制(基于开放网络)和SPK机制(基于大规模专用网络),最为广泛使用的是KMI机制。

4)使用者身份认证技术(Authentication)

使用者身份认证技术最常用的是用户名、口令或智能卡认证(特殊的U盘)等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移动用户使用智能卡方式,此卡内存贮有用户登录VPN网络所要求的各项相关数据信息;远程非移动用户采用用户名与口令方式来登录,例如ADSL连接方式则在拨号时实现,如果是专线用户则在路由器中实现,此用户名与口令一般不需要登录用户来干预,所以用户访问VPN网络就如同在局域网内一样方便。

如今,VPN技术突飞猛进,又出现许多新技术元素,所以VPN技术的发展前景很广阔。而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就目前看来采用VPN技术是一种很高效的解决办法。

三、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几种常见(VPN)模式

在各个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根据师生用户群的使用特点以及应用环境的不同,VPN大致可采用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案:远程访问虚拟网(AccessVPN)、校园内部虚拟网(IntranetVPN)和校园扩展虚拟网(ExtranetVPN)。

1.远程访问虚拟网(AccessVPN):如果图书馆员或者师生用户需要移动或者远程访问图书馆或者图书馆开展远程教育,就可以考虑使用AccessVPN。AccessVPN通过使用与专用网络相同策略的共享基础设施(公共骨干网),提供图书馆内网和公共网络之间的安全连接。AccessVPN能使图书馆所有用户随时、随地以其所需的方式办理图书馆各种业务。

2.图书馆内部虚拟网(IntranetVPN):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方式的不断丰富,各大高校都呈现多校区办学模式,图书馆也不例外,许多高校图书馆组建分支机构,这样就可以考虑使用IntranetVPN。IntranetVPN通过公用网服务商提供的QoS机制(能自动识别数据包并转发到对应的地址去),使图书馆与各个校区分支机构的路由器之间建立VPN安全隧道,保证图书馆各个分支机构能实时、准确的与主机构之间交换数据。论文参考网。

3.图书馆扩展虚拟网(ExtranetVPN):其实这种应用模式只是图书馆内部虚拟网的扩展,这种模式为图书馆和电子资源供应商的网站平台之间提供了一种安全的连接通道,例如电子书商提供图书馆内网远程镜像访问企业主站的安全访问模式和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就可以考虑使用ExtranetVPN。论文参考网。ExtranetVPN更多的是考虑协调和安全问题。

以上提供的几种图书馆VPN解决方案常常通过软、硬件以及辅助设备把他们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就大大丰富了VPN技术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作用。

四、VPN在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中的应用

安徽农业大学是安徽省一所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也采用VPN技术来实现校外公网访问校内资源,实现学校的公共资源的充分利用。

现阶段,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还没有分馆,所以VPN技术主要应用于校外师生用户通过公共网络访问图书馆电子资源。学校采用一家很有实力的网络技术公司的M5600 SSL VPN路由器构建VPN网络,这种VPN路由器主要采用使用者用户名认证技术保证校外师生用户通过公共网络正确访问图书馆电子资源。论文参考网。根据目前的需求可以看出,现阶段的用户群还是比较集中和狭窄的,这也是为了保护学校资源和电子书商的版权。但是,为了能在不远的将来使图书馆资源利用率达到最优化,学校购买的VPN路由器是智能化和可升级的,这样就足以保证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VPN的应用前景是很广阔的,不仅仅是解决公共网络访问内网资源的问题;可以预见,数据共享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各高校图书馆都会建设专有VPN网络,从而使信息资源全球化、集成化、多元化。

[参考文献]

1.李红艳. VPN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网络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 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第16卷第21期,2006年.

2.唐淑娟,秦一方,井向阳. VPN技术与图书馆资源远程利用[J]. 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情报探索,第1期,2007年1月.

3.何坚石. 虚拟专用网技术及其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J]. 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农业图书情报学刊,第18卷第3期,2006年3月.

第9篇

关键词:校园网;星型拓扑;IPSec;虚拟专用网

1 概述

随着互联网、多媒体、软件工程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校园信息化系统覆盖面积越来越广泛,从教师、学生一进入校园开始,就开始操作各类应用系统,比如门禁系统、餐卡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辅助教学系统、图书馆系统等,涉及到教师、学生的科研、教学、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校园信息化系统安全运行需要一个稳定的、强大的、可靠性的互联网,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和学生共享数据资源,协作配合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目前,学校已经采用星形拓扑结构网络,购置了Web服务器、DNS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软硬件设备,为学校构建了一个简单网络系统,但是,其面临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网络承载业务的增多和访问频次急剧上升等现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业务处理需求。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并发性、安全性、稳定性更高的校园网,以保证校园信息数据处理、共享的质量和水平。

2 校园网网络承载应用系统分析

校园网的主要功能是连接各类型的软硬件设备,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和共享。校园网承载的应用系统很多,主要包括教务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校OA系统和图书馆系统。

教务管理系统主要帮助学校完成教学课程制定、考务工作管理、课程教学等,同时随着互联网教学资源的增多,目前许多教务管理系统开始引入大型在线教育网站,比如MOOC网站、新东方学习网等,学校只需购买这些在线教育平台的资源,就可以将这些网站的接口集成到教务管理系统中,学生登录教务管理系统便可直接进入网站学习。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学生基本信息管理、成绩信息管理、住宿信息管理、缴费信息管理、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等。学生通过网络进入系统之后,可以注册、修改个人信息,也可以查看各门课程的成绩信息和住宿信息;如果学生使用大学贷款,也可以直接查询学费缴纳情况等;最主要的是毕业设计信息管理,从学生选题、开题、创作设计和写作毕业论文,能够全程和教师交流,指导学生完成论文。

学校OA系统可以帮助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共享信息,主要功能是学校公文管理、新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后勤管理等,处理学校的各类型的综合事务,并且将这些有信息选择性地推送到学校前台门户网上,供学校人群以及关心学校发展建设的社会人士浏览。

图书馆系统能够实现图书借阅、归还、采购、入库、报损管理,以便能够满足师生借阅图书资源进行辅助学习的需求,定期更新图书库存现状,及时地补充图书资源。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将知网、万方、维普等大型数字化期刊学术资源库集成接入到系统中,师生登录图书馆系统可以直接进入学术库查询文献资源,便于掌握先进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3 校园网络组建与设计

3.1 校园网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校园网承载的业务众多,并且许多终端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同时各个院系、管理部门使用的系统存在较大的不同。因而,在校园网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时,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关键层次,分别是核心交换层、单元交换层、服务器层,以保证系统按照部门、位置等进行VLAN划分,实现应用系统的数据传输和共享。

(1)核心交换层。核心交换层是校园网骨干网,该层不执行网络控制管理功能,其为校园网数据交换提供一个高速传输通道,并且具备冗余性,以便优化核心交换层的传输性能。

(2)单元交换层。单元交换层可以满足校园网应用系统的数据发送、传输请求,这些数据包括客户端发出的控制命令和数据请求信息,并且单元交换层可以按照部门划分为不同的VLAN,以便能够限制用户访问权限,保证校园网控制的灵活性。

(3)服务器层。校园网服务器层主要包括组网的相关硬件设备,主要包括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FTP服务器、防火墙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可以构成一个组群,实现校园网业务处理、数据访问、安全控制等,并且可以利用虚拟化技术提高服务器的并发性和存储效率。

3.2 校园网组建关键设备

校园网组建的关键设备是交换机,常用的包括三层交换机、普通交换机,其可以部署于核心交换层和单元交换层,连接Web服务器、DNS域名服务器、FTP服务器、计费认证服务器,将硬件资源集成在一起。为了保证校园网组建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每一层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采用不同的交换机。校园网设计和组建时,可用二层交换机作为接入层设备,连接各部门的终端,用质量较高的二层交换机作为汇聚层设备,将每栋楼各层的交换机进行汇聚,用三层交换机作为核心交换机,用来对汇聚层交换机转发过来的数据作高速转发。根据实际需要和布线标准,为方便管理和维护,通过网控中心的24口三层交换机拉光缆连接各栋楼顶的SW00N交换机。普通办公楼机房均放置48口的二层交换机,为每个部门提供一个网络端口接入,在一楼机房放置一台8端口的二层交换机,将接入层交换机进行汇聚。核心办公楼机房均放置24口的二层交换机,为每个房间提供一个网络端口接入,并且在一楼机房放置一台8端口的二层交换机,将该栋楼各单元机房的接入层交换机进行汇聚。网控中心部署一台24口的交换机,供工作人员使用,连接一台服务器,并放置一台路由器连接外网,一台防火墙作防御,同时做好相应连接。在汇聚层到各单元交换机的连接上,采用光钎,因为考虑到汇聚层到接入层比较近,网络通信采用双绞线。

4 结束语

校园网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其承担教学管理等多种业务系统,并且校园管理部门较多。因此,校园网建设可以采用三层网络架构,以保证网络控制的安全性和灵活性,使得任一层的网络结构发生改变不会影响其它层,不需要改变整个网络环境,降低网络建设成本,使网络更容易管理。

参考文献

[1]罗和华.基于三层交换技术及VLAN技术组建校园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7(3):11-13.

第10篇

关键词:企业网;三层交换机;VLAN技术

一、项目意义及背景

在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谁拥有“信息资源”,谁能有效使用“信息资源”,谁就能在各种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网络,因为网络可以非常迅速地传递信息。这里所说的网络是指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这三种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服务不同。这三种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其中发展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计算机网络。它不仅为现代化发展、综合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基本操作平台,而且能提供多种应用服务,使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在各个部门之间传递。

因此,有必要建设好中小型企业信息网络,以最大限度的达到信息资源恭喜那个,并使用电子信息的传递取代纸面文件、材料的传送,逐步实现:无纸办公,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提供工作效率。同时,利用各种业务信息的综合分析,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支持,更好地组织生产和经营。

(一)上海企业网分析

上海企业公司,总部设立在上海,在苏州设有分公司。总部信息点的数目非常多,加之出于业务对网络的可用性要求非常高。故采用设备加链路全冗余的方案进行部署并且在冗余的核心交换机上部署了链路聚合技术增加带宽以保障内网交换出现拥塞现象。总公司的交换区域部署方案上我们采用VLAN技术将单个局域网划分成若干逻辑意义上的局域网来适配每个部门,保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通信的安全性、减少广播风暴造成的带宽浪费,并且使笔记本等移动终端设备能便捷的接入到自己部门的局域网中。

苏州分公司相对总公司因其结构简单和信息点数目少,所以在网络规划上要较总公司简单许多。为了节约成本,分公司的交换区域将不采用冗余设计,以单台多层交换机作为核心层,三台二层交换机作为接入层的设备连接各个信息点。其余方面将同总公司采用相同的技术来进行部署,其特点在上面已经提及,就不再赘述。

二、企业业务需求分析

该企业要求总部与分部能实现全网连通,共享系统资源,总部与分部能访问服务器上的业务资源。

(一)企业设计要求分析

1.灵活性原则

网络设计具有较高的适应变化能力,能方便快捷的进行网络的扩展。

2.可用性原则

可用性原则决定了所设计的网络系统是否能满足用户应用和稳定运行的需求。网络的“可用性”主要表现了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行“,要求网络系统能长时间稳定运行而不经常出问题。

3.冗余性原则

网络硬件设施也是有寿命的,由于使用方式、人为、自然灾害、突况导致的线路,设备的瘫痪对网络的打击是致命的。所以增加网络的冗余性是绝对不能少的。

4.安全性原则

网络安全也设计许多方面,最明显、最重要的就是外界入侵、攻击的检测与反复。我们应根据安全需求而部署相应的防护系统。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需求还体现在数据备份和容灾处理方面。

5.无瓶颈原则

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会造成高成本购买高档次设备,却得不到相应的高性能。网络性能与网络安全性能,追踪取决于网络通信链路中性能最低的那部分设备。在进行网络系统设计时,一定要全局综合考虑各部分的性能,不能只注重局部的性能配置,特别是交换机端口、网卡和服务器组件配置等方面。

(二)可行性分析

由于没有真实设备的条件,我将采用GNS3模拟器去完成该企业的组网。其中所涉及的路由器和交换机的系统采用cisco公司的IOS,并采用Vmware模拟服务器。

三、企业网络总体规划实现

总体规划是企业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建设好该企业网的核心人物,对于这个企业网络总体的设计,我首先与公司的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并进行必要的信息收集,得知公司对其所实现的企业网络的总体需求,同时对于公司业务的划分和公司发展的趋势,在规划时能全面的考虑未来的扩展性,同时结合公司结构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技术。以下是该公司网络的规划的详细思路:

根据所获得的企业需求,以及结构进行分析,采用接入层和核心层实现企业内网交换区的部署,并在交换区采用VLAN将各个部门的网络从逻辑上分割开,保证每个部门的网络的独立性。在核心层的两台核心交换之间部署链路聚合技术,提高带宽增加数据吞吐的能力,同时还做到冗余性。

在广域网规划上采用OSPF路由选择协议,并且以多区域的形式部署在该企业网上,并且在总公司和分公司部署Totally stub区域减少LSDB数据的大小,减轻三层设备的负担,优化网络的性能。

(一) IP地址规划

IP地址作为计算机或网络节点在网络上的唯一标识,能够保证互联网上千千万万的设备寻找到自己的目标。在互联网上的设备不当要有属于自己用于身份标识的IP地址,还必须遵循网络中的IP协议。IP地址规划是整个企业网络设计中最基础的部分。该企业网络在IP规划采用VLSM技术进行IP子网化。

四、VLAN网络技术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的中文名为"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将局域网设备从逻辑上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数据交换技术。但又不是所有交换机都具有此功能,只有VLAN协议的第二层以上交换机才具有此功能。

交换技术的发展,也加快了新的交换技术(VLAN)的应用速度。通过将企业网络划分为虚拟网络VLAN网段,可以强化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控制不必要的数据广播。在共享网络中,一个物理的网段就是一个广播域。而在交换网络中,广播域可以是有一组任意选定的第二层网络地址(MAC地址)组成的虚拟网段。在同一个VLAN中的工作站,不论它们实际与哪个交换机连接,它们之间的通讯就好象在独立的交换机上一样。同一个VLAN中的广播只有VLAN中的成员才能听到,而不会传输到其他的VLAN中去,这样可以很好的控制不必要的广播风暴的产生。所以,用户可以自由的在企业网络中移动办公,不论他在何处接入交换网络,他都可以与VLAN内其他用户自如通讯。

五、结语

对该企业网的构思、绘制拓扑、撰写方案、实施组建等一系列流程进行论述。使我们对企业网建设工程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企业网络作为意向重要的系统工程,它所用到的各种技术是多方面的,即有网络技术、工程施工技术,也有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的只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在前进的过程中必将有更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与研究,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网络工程建设之中。

【参考文献】

[1]周昕,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陈网凤,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第11篇

论文摘要:在当前信息化社会中,企业在在对其经营活动进行安排时一个重要的参考要素就是信息,现代物流作为复杂、精确、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必然离不开信息的支持,基于此,本文针对物流企业应用的计算机信息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一样。

1、引言

对于现代物流来说,信息和信息管理、贸易经济、电子技术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的理念和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因此,如何在物流企业中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企业的改造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关系着物流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一个不败之地。

2、物流企业应用计算机信息化的细节

2.1 计算机网络

在物流企业的计算机信息化中,计算机网络的构成主要可以通过快速式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atm、fddi、千兆/万兆以太网。其中,千兆/万兆以太网是较为成熟的技术,不仅价格较为便宜,而且升级的空间较大。至于物流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则有主服务器、路由器、主交换机等,局域网和isp网络的沟通是通过局域网来实现的,接入方式主要有atm、拨号以及数据语言等。

一般来说,物流企业计算机新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结构大多数是3层的星型拓扑结构,其中,第一层是主干交换机,第二层交换机则主要负责子系统之间的交换,二者之间是通过光纤连接的。

2.2 网络安全策略

物流企业计算机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往往是海量的,这些信息传输的可靠性非常重要。因此网络安全策略是重要的一部分。一般系统主要是通过防火墙的配备来确保安全,也有通过vpn来和其他企业进行信息沟通的,这也是一种有效地安全策略,它能够实现mat以及对ip地址进行隐藏等功能。此外,通过配备网管工作站和主干交换机进行连接可以帮助我们利用网络管理软件对网络实行监控及管理,具体来说,网络管理软件能够对网络运行流量、资源情况、拓扑情况进行检测,并能够对管理进行自动操作,进行工作的备份、调度及恢复等操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当前在物流企业的网络安全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应引入一些更新技术对其信息进行保护,比如动态口令、反侵入检测等技术。

2.3 数据存储系统

在物流企业的计算机信息化中,货物的库存、周转及进出等动作都将会有若干数据产生,因此,物流企业要面临的数据往往是非常巨大的,raid技术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企业这方面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san技术来构建集中数据存储中心。此外,对于每天新增加的数据,我们要进行增量被封,并对数据进行定期的全量备份。

对于数据库的管理系统,我们一般使用关系数据库,它具有很好的分布式数据库处理能力,不仅支持c/s体系结构,也支持b/s体系结构,能够形成一个开放式的体系。此外,由于它对多用户并发处理也支持,因此联机事务处理能力比较强。

2.4 edi系统

所谓edi,主要是指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在物流企业中,往往和银行、货主以及联带企业有着非常紧密的业务关系,因此,各种来往单据是非常复杂的,通过组建一个edi平台能够极大地提升我们工作的效率,进而降低工作成本。

在edi报文中,internet的传输是通过webedi的方式来实现的,因此,edi是建立于internet web server之上的,在web上进行大量表格的开发。我们只需要利用浏览器就能够实现单证的手法。edi中心则利用翻译系统以及映射系统将会自动的把提交的单据翻译为报文,然后传输到对方的邮箱之中。

2.5 条码系统

条码技术属于电子商务推进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个基础,通过在物流企业中运用这一技术能够以很小的投入就获取较大的经济利益。针对条码系统,物流企业要进行专门条码管理服务器的设置,以实现对条码资源的管理及分配。

其工作流程是首先进行固定式及手持式扫描仪的配置,实现对货物条码信息的扫描及记录,然后利用数据线将这些信息传输到专用服务器之上,最后利用条码打印机进行打印输出。

2.6 电子商务系统

物流作为商业活动的一环,在其机信息化过程中,一个合格的电子商务平台应是关键,它是企业发展的必将之路,具体上其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能够网上跟踪货物、实现网上服务情报的报告、网上支付、运送时间的计算、对于货物记录的搜索、电子提单、网上报价、网上损毁索赔等。

电子化的仓储、配送以及运输网络是实现电子仓库的基础,也是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我们应加强运输网络系统的横向连接,对行业分销网络进行纵向连接,通过合理的布局,实现一个高效的、现代化的电子商务网络体系。

2.7 配送车辆的调度系统

物流企业生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于货物的配送,因此,机动、高效、节约的配送车辆调度系统将给用户提供更为透明的服务,并帮助我们加强成本的控制。具体的工作中,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对单个车辆要实现运输成本的动态考核,进而提升企业的服务响应速度及准确度,使其竞争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这一调度系统主要的构成有中央监控系统、移动单元以及gsm通信网络这三部分。其中移动单元设备能够提供车辆的实时位置数据及具体状况,并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刷新,而中央监控系统则主要是处理这些位置数据,并将这些信息显示于监控中心中的大屏幕上。

2.8 软件系统

做好软件系统方面的工作也是计算机信息化在物流企业中应用的前提。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要结合物流企业的作业流程及方式进行软件系统的开发,确保其合理性及高效性。一般来说,软件系统的开发是基于uunix平台,使用j2ee技术以及oracle数据库,并通过c/s以及b/s结合来完成的。

3、结语

物流企业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大势所趋,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技术的应用将会更加的深入和广泛,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针对这一背景,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探索,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蔡学文.信息化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

第12篇

论文摘要:在当前信息化社会中,企业在在对其经营活动进行安排时一个重要的参考要素就是信息,现代物流作为复杂、精确、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必然离不开信息的支持,基于此,本文针对物流企业应用的计算机信息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一样。

1、引言

对于现代物流来说,信息和信息管理、贸易经济、电子技术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的理念和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因此,如何在物流企业中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企业的改造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关系着物流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一个不败之地。

2、物流企业应用计算机信息化的细节

2.1 计算机网络

在物流企业的计算机信息化中,计算机网络的构成主要可以通过快速式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ATM、FDDI、千兆/万兆以太网。其中,千兆/万兆以太网是较为成熟的技术,不仅价格较为便宜,而且升级的空间较大。至于物流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则有主服务器、路由器、主交换机等,局域网和ISP网络的沟通是通过局域网来实现的,接入方式主要有ATM、拨号以及数据语言等。

一般来说,物流企业计算机新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结构大多数是3层的星型拓扑结构,其中,第一层是主干交换机,第二层交换机则主要负责子系统之间的交换,二者之间是通过光纤连接的。

2.2 网络安全策略

物流企业计算机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往往是海量的,这些信息传输的可靠性非常重要。因此网络安全策略是重要的一部分。一般系统主要是通过防火墙的配备来确保安全,也有通过VPN来和其他企业进行信息沟通的,这也是一种有效地安全策略,它能够实现MAT以及对IP地址进行隐藏等功能。此外,通过配备网管工作站和主干交换机进行连接可以帮助我们利用网络管理软件对网络实行监控及管理,具体来说,网络管理软件能够对网络运行流量、资源情况、拓扑情况进行检测,并能够对管理进行自动操作,进行工作的备份、调度及恢复等操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当前在物流企业的网络安全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应引入一些更新技术对其信息进行保护,比如动态口令、反侵入检测等技术。

2.3 数据存储系统

在物流企业的计算机信息化中,货物的库存、周转及进出等动作都将会有若干数据产生,因此,物流企业要面临的数据往往是非常巨大的,RAID技术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企业这方面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SAN技术来构建集中数据存储中心。此外,对于每天新增加的数据,我们要进行增量被封,并对数据进行定期的全量备份。

对于数据库的管理系统,我们一般使用关系数据库,它具有很好的分布式数据库处理能力,不仅支持C/S体系结构,也支持B/S体系结构,能够形成一个开放式的体系。此外,由于它对多用户并发处理也支持,因此联机事务处理能力比较强。

2.4 EDI系统

所谓EDI,主要是指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在物流企业中,往往和银行、货主以及联带企业有着非常紧密的业务关系,因此,各种来往单据是非常复杂的,通过组建一个EDI平台能够极大地提升我们工作的效率,进而降低工作成本。

在EDI报文中,Internet的传输是通过WebEDI的方式来实现的,因此,EDI是建立于Internet Web Server之上的,在Web上进行大量表格的开发。我们只需要利用浏览器就能够实现单证的手法。EDI中心则利用翻译系统以及映射系统将会自动的把提交的单据翻译为报文,然后传输到对方的邮箱之中。

2.5 条码系统

条码技术属于电子商务推进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个基础,通过在物流企业中运用这一技术能够以很小的投入就获取较大的经济利益。针对条码系统,物流企业要进行专门条码管理服务器的设置,以实现对条码资源的管理及分配。

其工作流程是首先进行固定式及手持式扫描仪的配置,实现对货物条码信息的扫描及记录,然后利用数据线将这些信息传输到专用服务器之上,最后利用条码打印机进行打印输出。

2.6 电子商务系统

物流作为商业活动的一环,在其机信息化过程中,一个合格的电子商务平台应是关键,它是企业发展的必将之路,具体上其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能够网上跟踪货物、实现网上服务情报的报告、网上支付、运送时间的计算、对于货物记录的搜索、电子提单、网上报价、网上损毁索赔等。

电子化的仓储、配送以及运输网络是实现电子仓库的基础,也是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我们应加强运输网络系统的横向连接,对行业分销网络进行纵向连接,通过合理的布局,实现一个高效的、现代化的电子商务网络体系。

2.7 配送车辆的调度系统

物流企业生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于货物的配送,因此,机动、高效、节约的配送车辆调度系统将给用户提供更为透明的服务,并帮助我们加强成本的控制。具体的工作中,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对单个车辆要实现运输成本的动态考核,进而提升企业的服务响应速度及准确度,使其竞争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这一调度系统主要的构成有中央监控系统、移动单元以及GSM通信网络这三部分。其中移动单元设备能够提供车辆的实时位置数据及具体状况,并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刷新,而中央监控系统则主要是处理这些位置数据,并将这些信息显示于监控中心中的大屏幕上。

2.8 软件系统

做好软件系统方面的工作也是计算机信息化在物流企业中应用的前提。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要结合物流企业的作业流程及方式进行软件系统的开发,确保其合理性及高效性。一般来说,软件系统的开发是基于UUNIX平台,使用J2EE技术以及ORACLE数据库,并通过C/S以及B/S结合来完成的。

3、结语

物流企业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大势所趋,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技术的应用将会更加的深入和广泛,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针对这一背景,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探索,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蔡学文.信息化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

[2]梁帆.我国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企业家天地,2011(01).

第13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共享平台;信息交换;资源管理; 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1-4811-04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全球范围的发展和壮大,使我们能够共享互联网上数以万计的信息资源,对于各项工作能够取得显著业绩,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市级行政干部学院,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升院校名牌效应,增强院校综合实力,不仅需要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而且还需要从本地数据库中获取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目标,需要建设校园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首先需要搭建校园计算机网络,其次需要搭建本地资源数据库。

1 校园计算机网络

校园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以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高效运行为重要支撑。所以建设校园计算机网络就尤为重要,校园网主要有网络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

1.1网络交换设备

校园网交换设备主要包含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以及网管服务器等。选配这些硬件设备,应该依据校园网络的规模和建设资金的多少,制定即符合网络应用要求,又具有较高性价比的购置方案。

1.1.1 骨干路由器

路由器是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具有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的功能,从而使不同网络之间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形成一个更大的网络体系。骨干路由器它是校园网与广域网互联最重要的网络核心设备,选配时应关注以下几个重要参数。

首先,要关注路由器的管理方式及所支持的路由协议。路由器最基本的管理方式是利用如Windows系统所提供的超级终端,通过专用配线连接到它的控制台端口(Console)直接进行配置,或者用Modem拨号及Web的方式实现它的远程配置。路由器所支持的路由协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因为它所连接的网络可能是根本不同类型的网络,这些网络所支持的网络通信、路由协议就有可能不一样,如果它不支持某一方的协议,则无法实现与这个网络之间的路由功能。

其次,要关注路由器的背板能力及吞吐量。路由器的背板能力是指它的背板容量或者总线带宽能力,这个能力对于保证整个网络之间的连接速率是非常重要的。校园网与互联网交换数据时路由器的数据流量肯定会比较大,所以我们在选配设备时一定格外注意路由器的背板容量,这样才能满足网络之间的通信带宽要求。吞吐量是指路由器对数据包的转发能力。高档路由器可以对较大的数据包进行正确转发;而低档的路由器只能转发小的数据包,对于较大的数据包需要拆分成许多小的数据包然后在分开转发,不仅数据转发能力差,而且容易造成数据包的丢失。所以我们应该选购高端路由设备作为校园网的骨干路由器。

1.1.2 防火墙

防火墙是校园网与广域网连接中最为重要的安全设备,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接入的安全屏障。其主要功能,一是拦截广域网中的计算机病毒对局域网进行的攻击,防止由于病毒攻击而造成的网络瘫痪;二是阻止广域网中计算机黑客对局域网进行的入侵,防止由于黑客入侵而造成的数据泄密。由此可见防火墙是网络高效运行和数据安全交换最为重要的安全保障。选配防火墙时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的技术参数:(1)是否具备先进的基于状态检测的包过滤技术,采用基于状态检测的包过虑技术,可以快速实现对基于信号源/目的IP地址的服务,即对用户,组(网络,服务)和时间的精细粒度访问控制。(2)是否支持多WAN口的运行环境,支持多个WAN接口的功能,可以配合源地址对多个WAN口的接入进行部署,并按照具体需求进行任意WAN口属性的配置。(3)是否具有全面的地址转换(NAT)能力,防火墙的NAT技术是完全遵循RFC1631标准,支持多种网络地址的转换方式和双向的地址转换能力,为全网用户提供完整的地址转换解决方案。(4)是否具有强大的抵抗DOS攻击的防御能力,实现针对多种DOS或DDOS的攻击防范,在攻击包入侵校园网之前将其堵截在门外,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设置对访问信息进行检查,全面抵挡多种类型的DOS或DDOS的攻击。所以我们在选择防火墙设备时必须关注它的重要参数,从而为校园网购置到功能强大性价比高的网络安全设备。

1.1.3 交换机

交换机也叫交换式集线器。其作用是将用户收集到的数据包,根据目的地址以更快的速度转发到相应的端口。现在的计算机网络主要采用以太网数据帧交换技术或ATM信元交换技术的交换机。其中ATM信元交换机数据传输速度快,延迟小,但价格较高,技术复杂,实施和维护较困难。而以太网数据帧交换机虽然数据传输速率等参数略显不足,但价格较低操作简单且实施和维护相对容易,相比之下以太网交换机的性价比优势比较明显。所以我们可首选以太网交换机作为校园网的核心层、汇聚层及接入层的交换设备。

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也称企业级交换机,是主干网络或高速局域网的核心设备,它采用了模块化结构的技术,属于高端的网络交换设备。在选购时主要关注它的背板带宽、交换容量及包转发速率等参数。我们在计算机应用实践中,选用了可网管模块化的万兆路由交换机作为校园网的核心层交换设备,它有着640Gbps(可扩至1.2Tbps)的背板带宽、480Gbps的交换容量、L2/L3全线速357Mpps的包转发率等强大功能,虽然只是大型网络的汇聚层设备,但它强大的交换容量和转发能力,完全可作为大中型校园网的核心交换设备。

汇聚交换机:汇聚交换机也称部门级交换机。是核心交换机连接网段中所有接入交换机的重要设备,它的接口配置可以是固定方式也可以是模块方式,一般还具有光纤接口,并且具有较为突出的智能型特点。我们在计算机应用实践中,选用全千兆可网管固定配置加模块配置的交换机。它虽然属于大型网络接入层交换设备,且交换能力和包转发速率略有欠缺,但它优越的千兆接入和千兆上连功能,轻松实现了千兆到桌面、存储区域网络互联、服务器集群接入等功能。把它作为大中型校园网络的汇聚层交换设备,既满足汇聚要求,又降低投资成本。

接入交换机:接入交换机也称工作组级交换机。是将网段中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并通过汇聚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互连,在校园网内或互联网上实现与目标地址的数据交换和信息通信。我们在计算机应用实践中,选用双速可网管固定配置交换机。它是一台具有10/100Mbps自适应接入功能,千兆上联的二层智能安全接入交换设备。它的安全特性可有效保护校园网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交换设备的稳定运行,它的级联堆叠和固定端口功能增强了用户接入的扩展性和便利性,是一款性价比较高的接入交换设备。

1.1.4 网管服务器

校园网络架设好之后,对它进行维护和管理,让它能够稳定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管理可分为人工管理和自动化管理。现在的校园网络的技术越来越复杂,规模越来越庞大,人工管理网络即费时费力又容易出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网络管理的需求。网络管理的自动化,不但克服了许多人工操作的缺点,而且大大提高网管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在对校园网络管理的实践中,我们选用了一款专业版的网络管理软件,Link Manager网络管理系统V1.0(50NM-50N),这是一个纯软件专业网络管理平台,最多支持50个节点,它的可视化、仪表化、智能化的网络导航管理模式,使复杂的网络管理工作简单化、人性化,使网管技术人员能快速掌控校园网络。其主要功能是支持网络拓扑发现、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终端管理、性能管理、故障分析、异常流量监测、服务器管理、数据库管理、WEB监控等。

1.2 网络传输设备

校园网络的传输设备主要包含网络传输介质和网络适配器,大体上可分为有线网络传输设备和无线网络传输设备。传输介质和网络适配器是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基础通信设施和通信器件,其性能高低直接影响到网络的性能。目前有线局域网是校园网络的主流形式,所以我们这里只讨论有线网络的传输设备。

1.2.1 传输介质

目前校园网应用最多最广的传输介质就是光缆和双绞线。

光缆内部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光纤,光纤也是光导纤维的简称,由直径在约为几十微米的细玻璃丝或塑料构成。由于目前网络中的计算机使用的是电信号,因此在光缆的两端,必须用调制/解调器将光/电信号进行转换,把发送端的电信号调制成光信号(即编码),将接收端将光信号解调成电信号(即解码)。光纤以中心高折射率玻璃芯直径为标准,可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一般芯径在10微米以下的是单模光纤,芯径为50微米或62.5微米的是多模光纤。单模光纤只能传输一种模态的光信号,而多模光纤可以传输多种模态的光信号;单模光纤适合光信号的长距离传输,而多模光纤只适合光信号较短距离的传输。校园网络设备距离在20KM以上时就必须选用单模光纤作为传输介质;距离在2KM左右时可选用多模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双绞线也称为双扭线电缆,是校园网络中最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双绞线电缆可分为屏蔽双绞线电缆(STP)与非屏蔽双绞线电缆(UTP)两大类。屏蔽双绞线电缆有较高的传输速率,100M内可达到155Mbps的速率,但由于价格相对较高安装比较困难,需要配有支持屏蔽功能的特殊连接器和相应的安装技术,所以校园网建设中使用的较少。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具有许多优点,如无屏蔽外套,直径小,节省所占用的空间;重量轻、易弯曲、易安装;能将串扰减至最小或加以消除;具有阻燃性;具有独立性和灵活性,适用于结构化综合布线。正因为这些优点使非屏蔽双绞线拥有性价比较高的优势,在校园网建设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特别近些年来非屏蔽双绞线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不断提高,超五类双绞线虽然也是100Mbps的传输速率,但已能部分支持千兆以太网的应用;特别是六类双绞线至少具有250Mbps的传输速率,并且支持1000Base-T(尤其是1000Base-TX)网络布线标准,还能很好地兼容超五类以下双绞线。

1.2.2 适配器

网络适配器又称为网络接口卡,俗称网卡,是构成网络的基本器件之一。网卡一般安装在计算机或服务器的总线扩展槽中,一方面连接计算机或服务器,另一方面通过连接器件与网络的传输介质相连,是计算机或服务器与网络之间的物理接口,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网络数据与计算机或服务器数据格式的转换、网络数据的接收与发送等。网卡根据网络类型可分为以太网、ATM网或其他类型的网卡;根据传输速率可分为10M/100M/1000M网卡或10M/100M自适应网卡;根据总线类型可分为ISA、EISA与PCI等网卡;根据连接介质可分为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网卡;根据用途可分为工作站、服务器和笔记本网卡等。我们在网络的构建中可根据以上原则选择合适的网络接口卡。

2 本地信息资源数据库

校园网络的建设为信息资源共享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需要建设本地信息资源数据库。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可通过引进和制作的方式来完成。

2.1数据库的引进

社会上有着多种学科门类的数据库商品,它们种类繁多、价格不菲且品质良莠不齐,我们在购进它们时,一定要从自己的教学内容、学科分类、研究方向以及资金实力等实际情况出发,购进即具有著作权和出版权,又具有内容可持续增加,并且符合教学科研特点的数据库商品。

行政干部学院的教学科研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涉及专业门类主要有: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文史、军事及人文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在数据库引进中,选购了两个具有局域网使用权、内容续费补充权的社会科学类数据库。一个是当前容量为15万册,内容有十几个分类的大学版社会科学类全文数据库;一个是当前容量分别为数十万及数百万份(篇),形式为报纸、刊物、硕博论文的社会科学类全文数据库,对教学科研工作起到了较好的参考作用。

2.2数据库的制作

行政干部学院经过数十年的办学历程,肯定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科研资源,例如纸质的地方文献、理论刊物、授课教案、毕业论文;音频视频的录音录像;多媒体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演示文稿等。对这些资源通过纸质资源数字化,音频视频资源编码压缩,多媒体资源分类导入等方式进行处理,生成计算机可识别和执行的多种格式的数字文件。然后利用信息资源加工平台的强大功能,将这些数字文件资源,组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干部教育信息资源数据库。实践中我们选用了TPI4.5版本的信息资源加工平台,效果比较理想。

TPI信息资源加工平台由内容管理与信息系统、分类标引工具、电子图书制作工具三部分组成。内容管理与系统,支持Internet内容的自动化管理,支持单站同构多库的内容管理与,提供全文检索等多种检索途径,支持导航检索,支持用户内容订制,提供多种模板,支持自定义模板,支持多媒体,支持多层面数据安全控制。分类标引工具支持文本、图片、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各种媒体的数据标引和内容分类,支持多用户在线标引和多用户在线分类及其流程化管理,支持多用户在线检查。电子读书制作工具可自动将PDF/WORO等常见格式的电子文档转换成CAJ/PDF格式,支持图像扫描及处理,实现纸质资源的数字化加工。

2.3数据的存储

院校除了引进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和制作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经常还会产生一些新的数据、信息、资源需要存储。随着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语音教室、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多媒体教学科研的广泛应用,需要在网络上向用户提供大量的教学科研资源(动辄就有数百GB甚至几个TB的学科资源库和视频数据库)。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教学科研资源,迅速增长时所面临的海量存储和资源共享,是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必须考虑并解决的一个大问题,特别是校园网上的教学科研资源大多采用多媒体形式,因此会面临数据量过高而影响教学科研资源的共享速度,所以组建网络硬盘存储阵列就非常重要。我们选用一款模块化高性能的4Gb光纤通道的磁盘阵列,作为我们的信息资源存储设备。它能够以适中的价格提供高效的整合能力和存储共享;能够支持双端口硬盘控制器,即高性能企业级的SAS硬盘和归档级的SATA硬盘;经济高效地解决存储容量和共享速度之间的矛盾。

2.4文件的管理

信息资源数据的存储设备中有数以万计的数字文件,要安全合理的共享这些数字文件,需要给这些文件的访问者和控制者分配相应的权限,如何解决文件的管理和权限分配的问题,我们可利用Windows 2003 Server的功能,安装一台文件服务器来实现这个目标。

文件服务器是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管理存储设备(硬盘、磁带、光盘等)中的文件,并提供给网上各个客户机共享的一种服务器。文件服务器只负责共享信息资源的管理、接收和发送,不帮助工作站对所求的信息进行处理。它是信息资源共享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应用,一般具有文件管理、磁盘调整缓冲、访问控制、数据容错、安全及可靠性等功能。文件管理:完成文件的读、写、删除等操作。磁盘高速缓冲:提供较大的RAM区用于磁盘数据缓冲以提高文件的读写速度。访问控制:管理多个用户、多个程序,使他们可同时访问、使用文件。数据容错功能:当系统的某一部分失效后(如一个硬盘,一个电源等),系统文件数据仍可保持或恢复,不会导致大量文件的损坏。安全及可靠性:对访问文件的用户进行甄别,禁止非法操作。

文件服务器的构建,可以购置专用的文件服务器,也可以用普通PC搭建一台文件服务器。专用文件服务器是一种网络设备,它们虽然价格较高,但是安装和配置简单,使用方便且功能强大。为了文件数据共享的快速和安全,我们选购了专用文件服务器。目前这种服务器主要有两类: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设备)和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如果我们共享的信息资源是以文件为主,可以选购NAS设备。如果我们共享的信息资源是以数据库的数据为主,则可选购SAN设备。由于我们的共享资源是以数据库里的数据为主,所以选购了SAN专用文件服务器。

3 结束语

网络就像是信息资源共享的高速公路,光电信号就像是信息资源共享的运载工具,网络与光电信号的完美结合,使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可能。由于水平和时间的原因,阐述中肯定存在许许多多的错误,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蒋先华,许以臣,郤云江.校园网组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第14篇

关键词:SIP通信 医院SIP系统 医院无线通信 语音呼叫

中图分类号:TN9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7-0142-01

1 引言

SIP是一种应用层协议,可以用UDP或TCP作为其传输协议。与H.323不同的是:SIP是一种基于文本的协议,用SIP规则资源定位语言描述,这样易于实现和调试,更重要的是灵活性和扩展性好。由于SIP仅作于初始化呼叫,而不是传输媒体数据,因而造成的附加传输代价也不大。SIP的URL甚至可以嵌入到web页或其他超文本链路中,用户只需要用鼠标一点即可发送出一个呼叫。与H.323相比,SIP还有建立呼叫快,支持传送电话号码的特点。本文基于SIP,面向医疗语音应用环境,设计实现了一套VOIP应用系统。

2 SIP协议简述

基于SIP的网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用户客户(User Agent Client)、用户服务器(User Agent Server)、服务器(Proxy Server)、重定向服务器(Redirect Server)、注册服务器(Register Server)、定位服务器(Location Server)等,其网络构架如图所示。

3 系统总体设计

医院SIP系统主要针对用户进行设计,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模块:(1)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是本终端的核心模块,也是本终端设计中唯一能同SIP协议栈进行交互的模块。主控模块便是由一个主线程和SIP协议栈所提供的各种API组成,通过和协议栈进行交互,负责处理几乎全部的事务。该模块使得SIP协议栈的操作和其他模块很好地隔离开来,极大地降低了各模块之间的耦合度。(2)主UI模块。主UI模块是本设计的主界面,负责初始化用户界面并报告和显示当前用户状态。该模块初始化主线程和查询线程,并随时按要求传送和接收各种状态参数,将用户当前的状态展示在主界面上,呈现给用户。(3)注册模块。注册模块由两个小模块组成:注册UI模块和查询模块。其中注册UI模块由注册界面组成,负责获取用户填入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给主UI模块;查询模块由一个查询线程组成,其实现的功能为每隔一秒钟向主控模块发起一次询问,使得主控模块可以了解当前用户所处的状态,并根据相应状态机判断应该执行的下一步操作,最终将当前状态反馈到主UI模块,呈现给用户。

4 系统运行描述

系统客户端运行过程中,首先遵循以下工作步骤:首先终端启动并进行初始化操作,初始化操作完成后根据是否登录成功进行判断;登录成功则可以选择是否进行通话,若登录不成功则保持在初始化状态,不能进行通话,等待用户注册;若登录成功则可选择是否进行通话,若要通话则创建对等实体的语音传输,通话结束后可选择退出,所有线程结束。对于主控模块来说,其利用有限状态机(FSM)进行运作,其状态转换图如图2-3所示。

通话功能的实现:通话功能只有在用户登陆成功后才能进行,在未登陆状态时,发起的通话状态会被主线程根据状态机进行判断并屏蔽掉。点击“通话”按钮,主界面将界面上的电话号码作为参数,向PJLOOP主线程发起msg_call消息,主线程根据on_call_state的消息绑定调用PJSIP协议栈的通话发起函数,此时PJSIP内置的通话线程开始运作,当收到消息后,协议栈会根据自身的状态机判断并返回给主界面对应的状态参数,由主界面进行处理并显示在主界面的左下角,呈现给用户。通话过程消息调用流程如图4所示。

参考文献

[1]糜正棍,王文鼎.软交换技术与协议[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5月.

第15篇

关键词:物流信息系统;SSH框架;设计

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LMIS)与第三方物流及其重要性

物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经济效益重要手段,是企业市场创新推动力。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物流信息管理、传输等的主要载体。

1.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LMIS)与第三方物流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LMIS) 是指在物流领域内建立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存储、服务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物流正常运作的基础和保障, 任何一个物流环节,尤其是不同物流环节的连接处, 其正常运作必须以物流信息为支撑。

第三方物流是指产品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的形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公司并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合同制物流。

1.2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

在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中,通过标准化来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已成为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

1.2.1建设物流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控制和规模发展的需要。

作为一个企业,要想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其内部的各个环一节、各个部门,必须强化信息的准确、快捷和有效。

1.2.2建设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自动化、网络化的要求。

自动化要求以信息化为基础,通过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实现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媒介的以机电一体化为核心的自动化,这就要求物流中心的信息系统要实现对于商品有关信息的标准化操作,建立有关m代码、条形码或磁性标签等的参数体系,据此来实现对于商品配送的自动化控制。而网络化则要求物流中心通过电子订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与供应商或制造商及下游顾客之间保持实时联系,通过信息的共享,实现对物流服务商的组织网络化((Intranet)。

1.2.3建设物流信息系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要求。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是长期战略投资,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要求信息系统的结构要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要把现在的仓库改造为增值服务中心,则在IT系统的配置方面,要有仓库管理系统和商务管理系统,还要配置条码印制系统和无线终端识别系统等。

2.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一个设计开发良好的物流信息系统能够灵活的利用有关物流信息,实现物流各项功能的圆满化和效率化,正确而便捷地传递和处理物流业务的相关信息。

2.1 LMIS的主要技术和设计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应用日趋广泛,可以迅速地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并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对经济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格式化处理,并把这些格式化的数据,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在他们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

2.1.1 GIS与EDI

GIS是一项以计算机为基础技术,EDI是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

1.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兴技术,围绕着这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形成了一门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是管理和研究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对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处理、对数据的有效管理、研究各种空间实体及相互关系,迅速地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并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

利用GIS对空间和属性数据采集、输入、编辑、存储、管理、空间分析、查询、输出和显示功能,按照特征的关联,将多方面的数据以不同层次联系构成现实世界模型,在此模型上使用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进行管理,并通过空间信息模拟和分析软件包进行空间信息的加工、再生,为空间辅助决策分析打下基础。

2.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 ) EDI是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EDI在商务上广泛应用之后,可以大量节省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营水平。

2.1.2 B/S结构

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

局域网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它是一次性到位的开发,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 WAN, 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 。B/S架构软件有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很大优势:无论用户的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机构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升级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今后,软件升级和维护会越来越容易,而使用起来会越来越简单。同时B/S架构软件成本降低,选择更多,只需安装在Linux服务器上即可,安全性高。本文选择B/S模式作为系统的主体结构。

3.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物流系统的目标是通过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的有效组合而实现的。

3.1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分析与设计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指的是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组合、联结在一起,便成了物流的总功能,能合理、有效地实现物流系统的目标。

3.1.1系统功能模块层次

一般认为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有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决策和物流信息等,它们的组合就构成了物流系统的总体功能如图1:

综合上述物流系统的总体功能,同时考虑到信息系统建模和实际管理的需要的一些特焦我们可以得出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图,如图2:

业务作业子系统和业务支持子系统的子模块对经营管理子模块提供决策支持。经营管理子模块的功能是对业务作业子系统和业务支持子系统提供的基本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然后根据处理后的结果来决策和预测。

第三方物流信息

系统的整体业务流程如图3:

3.1.2订单管理子系统

定单业务的处理演变为着各个环节的单证处理贯穿于整个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成为一条主线将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订单的业务流程是整个物流供应的业务流程的反映。

1.接受订单

订单信息处理中心首先会调用客户所需服务类型的明细资料,对此客户以往报价的历史资料,供应商的采购报价历史资料等来明确此项服务的报价历史资料,折扣系数和客户折扣评价等等,然后根据业务作业子系统的净利水平加上运营总成本来推算出销售价格,最后由系统制成报价单递送给客户,如果客人对所递送的报价单签收,这份订单就成为正式的合同。

2.订单处理

订单信息处理中心一旦收到客户签回的订单时,迅速进入订单处理阶段。即进入业务作业系统检查企业内资源的可得性情况,从业务部门资询库存主档、拣货产能调用档、包装产能调用档、运送设备产能调用档、人力资源调用档等查核其资源能力。

3.订单确认

当客户与物流企业都对彼此感到满意的时候,就可以以契约的形式固定进入订单确认,同时信息中心根据客户的服务需求自动生成所有的单证,如:提单、送货清单和货运清单等,并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的方式(EDI)分别传输给客户和业务部门。订单信息处理业务流程如图4。

4.合同信息管理

订单管理:这是对所有客户的订单进行有序整理。它分成三部分:一是己经处理的订单,即己经完成了所有约定的订单;二是正在处理的订单,即还有部分工作没有完成的订单;三是有定单需求但尚未处理的订单。这个订单管理工作都是通过系统的自动优先排序来完成的。

3.1.3客户管理子系统

客户关系管理主要是具有较强的客户信息管理能力,包括客户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件。客户信息一般分为挣态信息和动态信息,根据客户信息,系统可进行客户分析和定期给出销售策略。

客户关系管理模块的职能是:在现有客户信息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客户信息进行电子化的整理,优化,分析和保存,既要运用二八原则使物流企业的关键客户满意,也要运用差别服务的方法使非关键客户得到满意;还要通过对现有客户信息中需求的挖掘,提高客户满意度,服务的知名度,服务的美誉度,服务的指名度,客户留存率,客户增加率。客户管理子系统业务流程如图5。

本模块可以提供信息查询与信息及信息子系统等功能:即提供业界动态、海关公告、外经贸公告等相关的一些重要信息又各仓库源库存、货场、运力、运输路线、货物跟踪、运价、业界动态、产销分布、用户产品、需求预测等信息。

3.1.4库存管理子系统

仓库是物流的中心环节,有很多物流业务活动是在仓库中进行的。仓库是物流活动的一个基地。

1.对仓储系统进行设计时,应根据仓库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及物流量的多少、进出库频度,考虑以下各方面问题:仓库建设结构与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利用仓库容积、货物堆码、存放的科学性、在库物品的保养防护、加强入库验收、出库复核等;仓储管理模块的组成部分如图6:

2.第三方物流仓储作业的流程可以概述如图7:

(1)入库管理子模块

入库商品分为两类:一是新品入库;二是退品入库。两类商品在入库前都要经商品检验和分类处理。商品的存放方式也有两种:一是先入库存放再出库,这需要依照仓库区城规划和商品生命周期等因素来指定储放位置,以便日后存货管理或出货查询;二是直接出库,这时只需与运输/配送模块相连接,同运输/配送模块进行信息共享。

(2)在库管理

在库管理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各仓库区的管理,二是对库存数的控制。仓库区的管理包括:对仓库区域内商品的摆放方式、区域大小和区域分布等的规划;对货品进出仓库的控制一是先进先出搬运方式;对仓储区储位的调整及变动。

(3)流通加工

在商品出库之前,物流企业可以为客户实施具有特色的流通加工增值服务,比如:商品的分类、过磅、拆箱重包装和贴标签及商品的组合包装等业务。通过这种形式的服务,客户可以根据需要各取所需。

(4)出库管理

本模块主要具有如下功能:出库单数据处理、出库品种内容生成及出库指令发出、错误货物或空位货物重新分配、出库成功确认、出库单据打印。

3.1.5运输配送管理子系统

物流系统中的运输环节,是传统多式联运内涵的扩展。对于国际间货物来说,具有路线长、环节多、涉及面广、手续复杂、风险性大、时间性强等特点。运输有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海运、管道和航空。

1.运输服务是有各种提供者结合提供的,提供运输服务的经营者有以下几种类型:

(1)单一方式经营人。即最基本的承运人是仅利用一种运输方式提供单一方式的经营人,这种方式具有专业化、高效率的特点。

(2)专门化经营人。这种方式主要是指包裹递送服务。

(3)多式联运经营人。现代物流意义下的多式联运经营人如果本身作为第三方物流经营人而存在,那么直接从货主接受定单,对货主负责,如果本身作为其他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分包商而存在,那么他是受物流经营人的委派完成运输任务,他直接对物流经营人负责。

2.运输/配送的业务流程

如图8所示,运输的一般业务流程包括接单、发运、到站和签收四个环节,以及在发运和到站中可能存在的短驳或中转。

3.功能

运输/配送实时跟踪与查询:通过这个功能,企业能够准确知道被运输货物的实时情况,而且当客户需要了解货物情况时,只需在客户界面输入登录代码和货物代码就能够清楚及时的知晓。其中需要运用的技术有:GPS,GIS,自动跟踪等技术。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跟踪汽车的营运情况,及时反映汽车的地理位置, 汽车的油料情况、汽车备件的破损情况等,以便调度人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货物按时到达。实时反馈货物在途运输情况,为客户提供详细的货物跟踪服务。跟踪被丢货物情况,依据其数量、体积及相关运输途径的业务情况,及时进行货物的交接和转运。

3.1.6财务管理子系统

财务报表管理模块功能结构模块如图9:

关于财务方面的软件相对比较成熟,在这里不一一论述了。

3.1.7决策支持子系统

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是管理系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从数据组织、数据处理、数据传输等方面看,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从应用情况和目的角度看,却有很大不同。

1.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成任务看。信息系统考虑的是建立一个完成日常事务的信息处理系统;而决策系统考虑的是围绕管理目标,支持解决具体领域的决策问题。

(2)从追求目标看。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优化处理,即高速度、高效率、低成本地完成任务;而决策系统的目标是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方案。

(3)从设计思想看。信息系统是实现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以确保日常事务的顺利进行;而决策系统是实现一个灵活的开发系统,根据用户需要构造具体的决策模型。

(4)从驱动方式看。信息系统是由数据驱动;而决策系统是由模型和用户驱动。

(5)从操作方式看。信息系统强调的是系统化,在操作中较少有人工干预;而决策系统则强调人的作用,要求在操作中进行人机交互,共同完成任务。

(6)从信息需求看。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着重体现全局整体的信息需求;而决策系统的分析设计则强调决策者个人的需要。

2.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内部可以采用决策支持系统的有一下几个部分:

(1)以批发为核心业务的物流信息决策系统:接受订货系统;订货系统;收货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发货系统;配送系统;信息查询系统。

(2)进、销、存决策支持系统:进货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

(3)配送决策支持系统。配送中心应建立的信息决策支持子系统,销售决策支持系统;采购决策支持系统;仓存决策支持系统;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等。

3.本文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结构

考虑到决策支持子系统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本文仅仅运用当前主流的Web决策支持子系统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来,作为第一次尝试使用决策支持系统,日后可以继续升级,完善,甚至将其他的决策支持系统都纳入进来。本文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10:

3.2 LMIS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3.2.1 LMIS系统的层次体系

本系统采用的是典型的J2EE三层结构,分为表现层、中间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三层体系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及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在中间层处理。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交互,而是通过组件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由中间层与数据库交互。

中间层采用的是流行的Spring+Hibernate,为了将控制层与业务逻辑层分离,又细分为以下几种。

1. Web层,就是MVC模式里面的“C”(controller),负责控制业务逻辑层与表现层的交互,调用业务逻辑层,并将业务数据返回给表现层作组织表现,该系统的MVC框架采用Struts。

2. Service层(就是业务逻辑层),负责实现业务逻辑。业务逻辑层以DAO层为基础,通过对DAO组件的正面模式包装,完成系统所要求的业务逻辑。

3. DAO层,负责与持久化对象交互。该层封装了数据的增、删、查、改的操作。

4. PO,持久化对象。通过实体关系映射工具将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映射成对象,很方便地实现以面向对象方式操作数据库,该系统采用Hibernate作为ORM框架。

Spring的作用贯穿了整个中间层,将Web层、Service层、DAO层及PO无缝整合,其数据服务层用来存放数据。

3.2.2系统的显示层

视图层是唯一完全展现给用户的一层,因此它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从外观上讲,因为控制层和模型层对用户是透明不可见的,所以视图层设计的好坏给用户带来最直接的感受。其次,因为所有操作都是在视图层与用户交互完成的,所以视图层设计得是否合理是很重要的。

根据前文的分析,本系统的所有视图由JSP与Html来实现。JSP实际上是在Html中混合Java程序代码,并由语言引擎解释执行。当客户端请求JSP页面时,嵌入JSP中的Java代码将首先被转换为Java源文件,然后编译成Servlet,接着由Java虚拟机执行。必须严格按照MVC模式设计系统,将代码分离开;在JSP页面里只出现必要的动态控制代码,页面中所有需要的数据都由Servlet传递,所有用户提交的数据等都是通过表单提交给Servlet处理。访问合法性判断、页面跳转、响应用户请求等工作,都是由Servlet完成。显示层各个模块分布如表1:

在 MVC模式中,控制层主要是根据用户的相关操作请求,跳转到不同的视图或者是事务逻辑.由于速度、维护性方面的原因,控制层一般采用Servlet实现,由Servlet进行用户访问合法性判断,响应用户请求,页面转向等。Http协议是一种无状态的协议,而对于现在的Web应用而言,我们往往需要记录从特定客户端的一系列请求间的联系。Servlet是遵守Java Servlet设计规范的Web组件。它必须实现javax.servlet.Servlet接口,必须部署并运行在Servlet容器中并扩展服务器的功能。Servlet规范通过规定一个编程的框架来达到扩展服务器功能的目的,采用请求一响应模式提供基于Web的服务。当客户机发送请求至服务器时,服务器将请求信息转发给Servlet, Servlet处理请求并生成响应内容并将其传给Web服务器,然后再由Web服务器将响应返回给客户端。

3.2.3系统的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建立在DAO层之上,由业务逻辑组 件对DAO组件进行Facade封装。为了分离业务逻辑层与DAO层之间的耦合,业务逻辑层应面向接口编程,即业务逻辑组件只调用DAO组件的接口,而不与具体的实现类耦合,同时将业务逻辑放在接口中定义。使Web层仅仅与业务逻辑组件的接口耦合,而无须理会业务逻辑组件的实现。

1.业务逻辑组件的结构

业务逻辑组件同样分为接口和实现类两个部分,接口用于定义业务逻辑组件,定义业务逻辑组件必须实现的方法是整个系统运行的核心。在应用中需要多少个业务逻辑组件,往往取决于系统的大小。通常按模块来设计业务逻辑组件,每个模块设计一个业务逻辑组件,并且每个业务逻辑组件以多个DAO组件作为基础,从而实现对外提供系统的业务逻辑服务。

2.业务逻辑组件的接口

增加业务逻辑组件的接口,也是为了提供更好的解耦。通过面向接口编程,控制器无须与具体的业务逻辑组件耦合,而是面向接口编程。假如需要改变业务逻辑的实现时,可以只提供新的实现类,而不需要改变其控制器代码。

3.业务逻辑组件的实现类

业务逻辑组件以DAO组件为基础,必须接收Spring容器注入的DAO组件,因此必须为业务逻辑组件的实现类提供对应的setter方法。

4.结论

本次论文的研究设计并开发了一个通用的、可靠的、基于WEB的学习交互系统。分析了基于Web的物流管理信息化的理论基础、设计思想;利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方法,对系统进行UML建模; 在J2EE平台和软件设计模式等分析研究基础上,设计出系统框架模型,能够满足当前系统应用的模块化和拆装化需求。包括运用业务接口,降低了表现层和逻辑层的祸合:运用DAO模式来设计持久层,降低持久层和逻辑层的祸合;运用Struts框架和Tiles标签实现表现层的组件化等;探讨了适合于在J2EE下进行系统集成开发的一些开源项目比如开源软件Struts, Hibernate等。

参考文献:

[1]李建义,张红亮.基于B/S方式的企业物流存储物流信息系统的实现[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3(3).

[2]颜佑启.物流系统规划[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3]赵刚.物流信息系统[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4]吴洪.面向供应链的物流信息平台的研究[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1(6).

[5l何哲军,刘杰,孟杨.基于B/S结构的物资流通企业信息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6).